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30 歲,我還有資格迷惘徬徨嗎? https://ift.tt/2NPdvU7 KnowYourself 年過三十,我還能對人生迷惘嗎?專業生涯諮詢師告訴我們,80% 的職業生涯問題都不是職業生涯問題,更重要的是你必須找到工作的價值與自我的意義。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最近見到幾個朋友,都說自己很迷茫,她們也都談到了職業發展的困惑。過幾年就要三十歲了,「成家立業」的壓力空前地大起來。 在今天的訪談裡,我們和幾位曾經處於職業迷茫中、但也用自己的方式突破了迷茫的年輕人聊了聊。此外我們還採訪了一位專業的職業生涯諮詢師,她從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與職業相關的迷茫往往只是表象,95% 的中國人表現出的職業生涯問題,並不是工作本身出現了問題,而是折射出了關於自我、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困擾。 30 歲上下的確是迷茫的高發期——成家立業的壓力已經來到,我們卻還既沒能滿足他人的期待,又尚未能找到自己。青年的議題還沒有得到處理,中年的議題已經提前到來。不知道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正在迷茫中,希望它能對你有所啟發。 圖片|來源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真的很有道理——Karen,27 歲,占卜師,自由職業 我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在去年辭了職,開始自由執業做塔羅、占星,從此開啟了一個新階段。在此之前,我度過了大約 5 年的迷茫和痛苦的時期。 我在大學讀的是一個很虛的管理類專業,畢業後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加上因為考研錯過了校招,加上來自家裡的就業壓力,就隨便地找了一家廣告會展公司的工作,待了近一年,薪水從三四千漲到五千。那時我意識到,這個行業薪水的增長不太可能滿足我的期待。之後,我又換了兩份外企的文職工作,從行政助理做到總監助理,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做一輩子的助理。我想過嘗試內部轉崗,但是失敗了並不成功,去考同聲傳譯的證書也失敗了,在這些職業發展機會的嘗試過程中,失敗的原因歸根結底在於始終找不到做事的激情,即使那是也並不能確定自己的熱情點在哪裡,但雖然沒遇到最想要的,一直很清楚什麼是我不想要的。(推薦閱讀:【職場通信】如果你感到迷惘,證明你正走在路上) 那段時間真的看不到未來,不僅是工作,所有糟心的事情都趕在一起,和媽媽的關係也很差,我們住在一起,我隔三差五就要被迫去相親,還經常因為各種生活瑣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離家出走。我每天坐一號線上班,時不時就在地鐵裡從頭哭到尾,早上提前一小時就到了公司樓下,但要一直坐在樓下星巴克裡,等到要打卡才上樓。 我想了很久,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就是我沒有經濟獨立,所以只能和爸媽住在一起,接受他們的很多指點和安排。我收入不高,如果出去租房就不能維持原本的生活水平。我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要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己經濟獨立的工作。 於是我回過頭去,仔細分析生活的蛛絲馬跡,思考自己的興趣點在哪。我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可能是人性。我喜歡心理學和哲學,大學時,我們學校有一個外籍老師講一門叫做《心理學與生活》的課,我也覺得特別有意思,還幾次去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求助,但並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背景;而哲學則過於高高在上,不是大眾可以碰得到的。(以及,這兩者似乎也很難幫助我經濟獨立。) 我之前也試圖想要歸屬於某個宗教,但了解後覺得,沒有任何一種普世的信仰能夠讓我產生認同感。而這些都是與人性相關的東西。與此同時,神秘學是我的另一個興趣點,我大學時開始喜歡占星,追蘇珊米勒的月運。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我朋友有什麼心事、難題,一般都喜歡找我聊天,我幫他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者只是簡單地開導一下他們;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有這諮詢方面的天賦,比如善於體察人心,和人聊天從來不會冷場,也沒有攻擊性。不過那時我沒想到,研究人性能怎麼賺錢,那時還沒有太多系統學習占星的渠道,也完全不敢想可以做職業占星師之類的。 當時我有朋友提醒我說,要不你去學個占星吧,可以做個占卜師啊。那時我也實在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報名了塔羅、占星的課程,一個人跑去外地上培訓班,那也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那時我媽媽是強烈反對的,她幾乎每天晚上都要打電話罵我,說我也不升職、換崗,把正經工作丟掉來學這些,做這些騙人的玩意。 圖片|來源 神奇的是,從開始學習占星塔羅起,我就覺得自己不僅有興趣,也有這方面的天賦。學習歸來後,我開始兼職給人算塔羅,結果很快就越做越順利,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職業發展速度。一開始我在家裡算,我媽媽只要經過都會冷嘲熱諷,不過在半年後,我的工作合同到期時,情況發生了改變——我兼職一個星期已經可以賺到 7000 元,因為經濟獨立,我迅速地搬出了家。那段時間我和我媽媽關係非常僵,她覺得我學了莫名其妙的東西,還要搬出去,特別擔心我騙錢被人抓。他們各種威逼利誘,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我還是堅持搬出去了。 神奇的是,在搬出去以後,我和媽媽的關係反而很快好轉了。原因也很簡單,一是距離產生美,他們會擔心你,關心你,也能明顯看到我生活狀態的變好;還有一個特別有效的策略,就是我開始給家裡人花錢,當我給他們買大件小件的時候,她突然就覺得,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逐漸地,她開始願意了解我做的事情,並漸漸接受。所以我一直覺得,「何以解憂,唯有暴富」是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沒有經濟獨立,我就沒有選擇權。 現在我自由執業剛滿一年,人生簡直像開掛了一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一年裡,我參加全國塔羅大賽拿了第三名,之後也開始試著參與神秘學的教學工作,並加盟了一家自己的占卜館,雖然還不太成功,但一切都在起步。 當你迷茫的時候,就把自己當做一家公司去分析運作。——路鬱,24 歲,圖片公司製片 可以說迷茫期伴隨了我整個職業生涯,從高中開始寫作,做過寫手和文學網站編輯,大學開始做電視台記者、編劇和導演,從台灣學過心理學之後進入心理學研究院工作了一年,工作期間愛上了攝影,每一次的選擇沒有讓我堅守,反而會引領我走向不同的方向,畢業時,我還沒有確定的從業方向,唯一確定的就是要離開我所在的那個城市,去到北京,因為如果從事文化相關的工作,北京意味著更大的眼界和機會。 我先是進了一家攝影行業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把市場、新媒體運營、商務、品牌幾乎全都嘗試了一下,那是一個急速成長的階段,但同時也是一個越來越迷茫的階段:我確實什麼都做,大家對我的能力也很認可,但是好像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沒有聚焦在一個專業的領域,就像救火隊員一樣,學了很多技能,每件事都能做到 70 分,卻沒有一件事情做到 90 分。我意識到,自己不能總像基礎的執行者一樣處理問題。與此同時,我身邊朋友的職業發展異常清晰,大多固定在某個行業或者職位。 這種焦慮感滲透了我畢業後的兩年時間,期間我也換過工作,到做傳統文化的創業公司做了 3 個月的運營總監,但這個 title 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迷茫,自身積累不夠的時候所有外在名聲都很像暗自的諷刺。決定換工作時也嘗試過海投,但大多公司都有明確的招聘要求,而我更像個「雜家」,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對很多公司來說都是雞肋。同時,因為沒有在大公司工作過,在處理事情的邏輯性、綜合思考的能力、職場技巧、團隊配合等等方面,我都很欠缺。我明白,自己需要在一個地方深入發力,所有的能力要嘛觸類旁通,要嘛融會貫通,但是不能夠淺嚐輒止。 此時,我已經基本將興趣聚焦在攝影上,於是我決定暫停工作,做自由撰稿人和攝影師,幫人拍寫真,也承擔一些新媒體策劃。那段時間做得很開心、自由,賺得也不少,我也會想,是不是就應該這樣走下去,或者成立一間小工作室?但我發現,我就算每天工作 12 個小時,連著三個月無休累到透支,個人發展的天花板卻觸手可及,我的成熟度、資源、背景,都決定了我很難有質的飛躍。(推薦閱讀:寫一封信給 19 歲的迷惘:你不認同自己,才會拼命追求別人認同) 隨後剛好機緣巧合,我來到一家還算比較成熟的公司做攝影製片。這個職位很奇妙,是一個和我匹配度特別高的發展方向:你要有各方面的資源,要和模特、化妝師、攝影師、客戶等各種人打交道;你還需要商務、談判、運營的技能,最好還得懂攝影和藝術。 但不久後,我也開始糾結具體的發展方向,不知道該選擇影視製片還是攝影製片:前者大眾、產業成熟;後者還相對小眾。糾結的時候,我開始廣泛地和其他行業的人聊天尋求意見,有一次和獵頭公司的朋友聊,我問她:攝影製片這個行業似乎還不夠成熟,我應不應該換去做影視製片? 她問我:你覺得攝影製片是什麼?我答了一些空泛的內容。她說:你連這個行業是什麼你都不知道,怎麼就能說不夠成熟、完善,現在堅持下去不太合適呢?不要盲目做決定,在你根本不了解一件事的時候。 我有種如夢初醒的感覺,於是把自己放到「我不知道攝影製片是什麼,我要去尋求它是什麼」的位置上,去找時尚雜誌、商業攝影的業內人士去聊,了解在拍攝中對製片的需求,再慢慢查一些國外的資料。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糾結,但卻陷入的是空想;當我懂得這個行業真正在做什麼的時候,我才做出了自己適合攝影製片的決定。 圖片|來源 在選擇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是我思考了很久的:到底做選擇是通過嘗試更簡單,還是通過思考、閱讀、參考他人的經驗更簡單?最後答案是,兩者都需要,一味的思考或執行都是無用的。我是偏實踐型的人,但我仍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把自己當作一個公司去運作分析。我會畫出思維導圖,包括自己從事過什麼,有哪些知識儲備;會去排演自己的目標職業,再分析這些職業所需的素養,考慮自己作為一個產品是否已經具有相應的素養,如果不具有,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和堅持去培養和學習。 當我不斷地分析自己,不斷加深對自我的思考和認識,我對自己的信任度也變得越來越高,也就越來越能夠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同時我也能夠承擔決定帶來的一切後果。 如果我不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我會篩選出 1 到 3 個選項,跟這些選項中的行業前輩聊天,通過聊天和反思,最後確定相對合適的選擇。當我確定發展方向後,我就會更多地列出我的長板和短板,然後想辦法彌補短板。比如,學歷不夠好是我的短板,所以我在計劃通過進修、留學來彌補。 自己的短板是最難面對的,很多人會因此逃避,或者讓它成為自己的限制,比如英語不夠好就不敢出國。但其實,要嘛就不去改變,要嘛就勇敢去改變。最痛苦的狀態就是,你並沒有安於現狀,但卻陷入「我想改變,但我不敢」的糾結,這就完全是一種無謂的內耗,還不如勇敢向前一步。 95% 的職業生涯問題,原因都不在工作本身——盧美妏,職業生涯諮詢師,KY 特約課程講師 很多人來向我諮詢時,都很想要一個答案:我很困惑,到底應該怎麼選擇?我該不該放棄這份工作?但實際上,我無法給出具體的建議,只能幫助你們整理、呈現不同的畫面;只有你才是自己的專家,是自己的導演、編劇、演員。你需要自己從困惑的表面深入下去,找到底層的、根本的問題是什麼。 根據美國職業生涯學會的統計,80% 的職業生涯問題都不是職業生涯問題,而從我的經驗來看,華人世界的這一比例超過 95%。他們的困惑不來自於工作本身,而是因為找不到自我。這可能與文化有關,華人與自己的家庭捆綁很深,從小到大,在學校、專業、工作、地點的選擇上都容易受到家人的影響,他們可能等到 20 多歲才突然發現沒有自己決策過,但那時面對的問題已經不再是考試就可以解決的;沒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你需要去判斷、去了解、去決定。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是誰,你就無法回答成年以後遇到的問題。 要解決職業迷茫問題,我們通常會從兩個大的方面出發:「想做」什麼和「能做」什麼。 圖片|來源 一、「想做」什麼,分為價值和興趣兩個方面: 1. 價值,就是意義感,指的是我做什麼事情覺得有意義。我們要做能夠符合自己的、重要的事情才能堅持下去,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是內心認為沒有意義、浪費生命的,往往就會難以持久,無論是常常換工作或是換男女朋友的人,都可能源於此。 2. 興趣,也就是我喜歡什麼、熱愛什麼。如果做的是有興趣的事情,能量就會源源不絕,工作效率也會更高,就好像我們在上無聊的課時會昏昏欲睡,出去玩的時候則興致昂揚。 我遇到的很多「人生贏家覺得生無可戀」的案例,問題都是出在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和興趣。在此前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隨波逐流,沒有想過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直到走上了看似成功的位置,才發現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她的表面問題是不適合現在的工作,但是核心問題是她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和興趣是什麼。 我通常會教那些沒有思考過自己想做什麼的人做個排序:列出所有的條件和價值,如果一定要排出順序,那麼它們在你心裡的排序是什麼?排序的時候,每一個條件都要列得很具體:比如「錢多」,那麼多少錢才算多,一個月收入多高是可以滿足的?比如「同事關係融洽」,那麼可以舉一個例子嗎? 價值和興趣來源於廣泛的認知。你需要時不時檢查自己的朋友圈,如果你的好友一半以上都是身邊熟悉的同學/同事,那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現象。這表明你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和興趣,需要去廣泛地接觸人群、參加社團和活動。 不過,大部分人未必有從事自己興趣所在工作的幸運,也無法輕易承受改變。這時,我們一般會從興趣入手,改變不了工作性質,就去改變生活方式。我有一個案例是 35 歲的國企職員,覺得活得很沒意思,他覺得自己的興趣是海。但是他已經有家、有孩子、有房貸,顯然不可能放棄一切做個海員,於是我建議他去搜尋相關的興趣群體。後來,他找到一個遊艇討論群和一個垂釣愛好群,結果第一次參加小型遊艇出海活動就發現自己暈船。反而是在垂釣群裡,他雖然對垂釣熱情一般,卻因此結交了一群朋友,都是和他一樣的中年男子,至少可以在一起聊天吐槽。他的生活質量瞬間提升,一起出去旅遊、釣魚讓原本無聊的人生有了出口,還和釣友一起做起了普洱的小生意。 我們鼓勵人們多嘗試,這不一定會讓你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但至少你會知道這不是自己要的。回想你自己小時候做哪些事會開心,那通常會真的是你的興趣所在。劃掉一件事,繼續尋找,就會越來越趨近目標。 二、「能做」,指的是你的性格和能力: 1. 性格,就是人格,比如你是內向還是外向,是開放還是封閉。如果讓一個內向的人做銷售的工作,他就會感到很吃力。 2. 能力,就是我會什麼、我擅長什麼。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就會覺得工作辛苦、無法勝任。 能力分為兩種,專業能力和可轉移能力。醫療、法律、會計、編程等需要傳授的能力屬於專業能力;而可轉移能力是在不同工作中都可以用上的能力,而且是不斷累積的,比如文案、運營、策劃、溝通等等,我們通常都忽略這一塊,這恰恰是企業十分重視的。(推薦閱讀:重點不是要贏過別人!在職場跑道上,做最擅長的自己) 我有一個案例是一個 24 歲的男孩,哲學系學生,畢業兩年先做了教授助理,教授們建議他選擇讀研、讀博,但他並不確定,感到很迷茫。他第一次來找我時,我注意到他穿著一件 Burberry 經典款,說很好看,他便慢慢講出自己的嚮往:其實他很期待可以過上優渥的生活,比如擁有一些精緻、大牌的生活用品,出入時尚又高端的派對。但由於專業原因,他認為學哲學的人不應該跟這種俗世的東西沾邊。畢業後,他聽從老師的建議,像大家對自己期望的那樣鑽研學術,去探索世界的真理,但其實內心非常矛盾。 在交談中,我發現他是學生會的風雲人物,很擅長與人互動溝通,籌辦了許多活動,於是建議他拋開對哲學專業出身的自我限制,重新做評估。測試分析、前輩訪談等等都顯示,他其實很適合做銷售;加上他的離職成本還並不高,於是他果斷去了一家手機品牌做銷售,不久就有了業績。到他 29 歲時,已經是一家大企業海外分公司的負責人,年薪百萬,成功地把外套手錶鞋子帽子皮帶褲子全部都換成 Burberry。他通過試驗,證明自己具備銷售行業的能力。 在 1909 年沿用至今的經典生涯規劃中,規劃的順序就是先找自己,然後認識外在世界,再做合理的推斷配對。但我們往往都忽視找自己的重要性,而是太習慣先向外看,去分析哪份工作有戶口、哪個公司有名、哪家的工資比較高。但是當你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所有選擇都會覺得不對勁,這跟找伴侶是一樣的。 迷茫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且,當你在一個問題上持續困擾時,它就是值得思考的,也說明這個問題已經給你帶來了足夠大的痛苦。它也總是會反映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有的人總是和領導有衝突,我可能首先就會問,你以前和老師的關係怎麼樣?因為這可能來自於你和生活中權威角色的關係一直不是那麼理想。 因此,抓住那些令你持續困擾的問題,這是你突破和發現自己的契機。 September 18, 2018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NPdvU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