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Qzwow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單身日記】田馥甄式的愛情:若愛不能永恆,至少讓我們愉快 https://ift.tt/2pQzwow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單身日記,寫繾綣的單身心事。願你談一場田馥甄式的愛情,�若愛終不能永恆,且讓我們過程愉快。 失戀的時候,必須聽田馥甄。 哪個失戀的人不曾心有懷恨,卻佯裝大氣,圓個和平分手的局,那局是空的,騙自己剛好。有幾次倒也乾脆,一口氣哭花妝,煙燻了眼,留下黑色的淚,你想自己好慘,卻徹頭徹尾沒想過報復,報復一個已經不在乎你的人,那也太傷心了。 你心裡始終是悶悶的那句,你就不要想起我。這歌,還得頭抬得高高的唱。 圖|《你就不要想起我》MV 截圖 圖|《你就不要想起我》MV 截圖 「明明你也很愛我,沒理由愛不到結果 只要你敢不懦弱,憑什麼我們要錯過 夜長夢還多,你就不要想起我 到時候你就知道有多痛。」 ——《你就不要想起我》 思念猖狂,你糾纏自己,你折磨自己,你看不起自己,你原諒自己,你在黑色的淚海裡重生,見識過地獄,你才明白,你能帶自己去天堂。愛恨的力氣,我要還給自己。(推薦閱讀:【單身日記】我無需想起你,因為我從未忘記你) 「我想我不會愛你,這樣下去,渺小的自尊都快要拋棄 我想我不會恨你,傷的痕跡,住在我心底變成了祕密。」 ——《我想我不會愛你》 當然還有幾次,是你果斷提了分手,心情卻像被甩了一樣,怎麼說呢,決定分手的你,背叛了「你們」——前方明明看來還有路的,你卻要說此路不通,但你心裡明白,前方有路,你卻綁手綁腳,過不去了,你不想欺騙自己。 索性跟對方要了一首歌的時間,再見我們的愛情,如果不是你,我也不會是我,你像海浪,溫柔捲過我,留給我一身的餘波蕩漾,我不會忘。 「就像死去的愛情,依舊在心裏閃亮 留給我無可取代,那些愛的瘋狂 讓我的生命更輝煌。」 ——《餘波盪漾》 當然等待的時候,必須聽田馥甄。田馥甄式的等待,有靜物的詩意,像祝禱,對宇宙許願,你來或不來,我始終也在,茫茫世界上,嗅聞彼此靈魂的氣息,遇見你才會知道,我一直在等你。 「若你是難得一見的彩虹 我願做路人驚嘆的叫聲 若你又是一顆 可望不可及的星辰 我便是眺望眼神」 ——《靈魂伴侶》 等待也可以很入世的,我不要做你的初戀,在你懵懂無知的時候相遇,我要我們都在愛裡當過壞人,才知道怎麼善待。你那樣愛過別人了,才知道怎麼更好地愛我。 「如果慶幸我值得擁有 請感謝我被放棄過 如果欣賞我堅強溫柔 請感謝那珍貴傷口」 ——《My Love》 如果談了三角戀,也聽田馥甄。當愛情成了一種共享經濟,我要知道誰也競逐這場遊戲;身體是一個容器,我要知道誰也住了進去。於是可以,有點狂傲的,說我也並不怪你,人心變得很快,我都明白,我要你對我誠實而已。 「如果這是你不能逃避的宿命 就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 至少讓我擁有競爭的樂趣 至少讓我相信 被遺棄 有被遺棄的道理」 ——《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 圖|《愛著愛著就永遠》MV 截圖 圖|《愛著愛著就永遠》MV 截圖 熱戀的時候,也必須聽田馥甄吧。紀念甜蜜地患得患失,小心翼翼,有生之年難得的小家子氣,你噘起嘴,再三確認,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對吧,身上刻著暗號,唇邊留著印記,心裡告訴自己,這次可以。(推薦閱讀:田馥甄愛自己的日常:就是因為無常,才更該珍惜日常) 田馥甄式的愛情,是期待著有這麼一個人,在你看不到的所有地方,依然選擇了愛你。 「我們在微光中前進,曖昧中小心 摸索著幸福的道理, 怕只怕愛著愛著又放棄, 有沒有愛著愛著就永遠,的幸運」 ——《愛著愛著就永遠》 愛與不愛的時候,都不意圖成為誰的風景,如果愛終究不能永恆,至少讓我們過程愉快。 March 30,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女人花】美國發明之母與牽牛花:有人對你說不,其實是好的開始 https://ift.tt/2J8pJlB 金得心 作者金得心寫女人花,細看美國發明之母 Joy Mangano 的發明之路,一切的設計都是從需求開始,只要真誠用心,世界會看見你。 我只是厭倦彎下腰來,將手放進髒水中擰洗拖把。所以我說:「要有一個更好的方法。」——Joy Mangano 出生於美國紐約長島中產階級家庭的 Joy Mangano, 在美國被稱為「發明之母」,擁有超過 100 項專利,公司資產超過千億。你可能不認識她,但或許知道由珍妮佛勞倫斯擔綱主演的《扭轉奇蹟》,此片就是導演大衛羅素以 Joy Mangano 的真實故事發想改編而成,有些部分並未完全照著 Joy Mangano 真實人生演出,但絕對保留了 Joy Mangano 的創業精神。 Joy Mangano 年輕時就喜歡自己創造東西,在電影《翻轉幸福》中 Joy 生了兩個小孩後離婚,並曾為了家庭放棄大學學業。真實世界的 Joy Mangano 畢業自佩斯大學企管系,不過在那之後的她並不是一帆風順,生了三個小孩後離婚,為了拉拔小孩長大曾經一天兼兩份差,做過服務生、航空公司訂位員等工作。(推薦閱讀:為自己活!《翻轉幸福》察覺夢想的心理學實踐) 圖片|來源 從生活經驗出發,發明來自於「一個更好的方法」 不需用手擰乾清洗的魔術拖把、讓衣服不易掉落的衣架、可折式的糕點盒,超過 100 項的專利,讓人好奇為什麼 Joy Mangano 有這麼多創意? Joy Mangano 每項發明都來自生活經驗。每次拖完地清洗髒拖把時,她會想:「應該要有一個更好的方法。」當她看見路邊有人手拿披薩盒難以開門時,她回憶起曾為孩子的學校活動烘焙杯子蛋糕,那年代只有淺盤可以放進大量的蛋糕,上面還要用玻璃紙覆蓋,糖霜很容易糊掉融化,她想:「如果有個更好的方法呢?」 Joy Mangano 不甘於點子只存在於腦海中,或只在自己的手上。青少年時期,Joy Mangano 曾做出了種螢光項圈,夜間寵物行走時不易被車撞倒。一年多後有間公司推出了相似產品,她告訴自己,以後再有好的想法一定要將之推向市場。於是當她 33 歲獨自扶養三個小孩時,有了不需用手清洗的拖把點子後,她立即著手執行,投入畢生積蓄和向親友借貸的十萬美金,一邊拉拔著三個小孩,一邊借用父親汽車美容店的小空間生產魔術拖把。 只是產品好無法帶來銷量,必須讓最多的人看見你 她在雜誌上和附近的商店推銷自己的魔術拖把,第一年進帳一萬美金,然而她將近花了十萬美金開發這個產品。巨大的債務壓力迫使她不停找方法。 好不容易在美國知名生活購物頻道 QVC 出現過一次,但那時的購物專家不了解魔術拖把的特點,銷量差到 QVC 要退貨,被 Joy Mangano 拒絕 。 「不」不是「不要」,我還是常聽到「不」。我將「不」視為新開始,一個起點。如果你想要前進,你必須思索如何將「不」轉為「好」。——Joy Mangano 在龐大的財務壓力下,她說服 QVC 再給她一次機會,讓她自己示範。登上 QVC 就等於是到全美的家庭登門拜訪,一瞬間她的影像在全美各地播放,她在現場節目中真誠不造作,以有如鄰居般話家常的口吻,讓觀眾印象深刻,銷售數字一飛沖天,QVC 現場接單電話響不停。第一次上電視,20 分鐘內就賣了 18,000 支魔術拖把。 僅僅只是產品好無法帶來銷量,由於 QVC,Joy Mangano 和她的產品廣為人知,這也是改變她人生的重大契機。 圖片|來源 發自內心的真誠 不管在節目上,或在 Joy Mangano 自己的書中,對於銷售的祕訣她始終堅持:「真誠」、「從心發聲」。 第一次登台當天 QVC 很慷慨的給她二十分鐘,機會突然降臨,她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準備,她無法準備華麗的銷售話術,無法事先搜集最多的消費者和觀眾資訊,沒有任何排練,她只有她自己,她也只能當自己。 身為一個沒上過電視的素人,她只能說出自己在家打掃拖地的真實經驗,然後親自為觀眾示範。所有主婦們在家打掃時遇到的狀況——包括拖把柄太短,彎腰拖地太費力;常常拖不到的死角;拖把吸水力不夠強——用這支魔術拖把都能解決。 在這之後的防掉落衣架(Huggable Hangers)、點心盒(Piatto Bakery Box )、工具箱(Roly Kit),也都是從自己的經驗開始,不專注於銷售,只是真誠分享她的產品如何節省更多時間與心力。她以一位母親的角度出發,找出問題及痛點,而這也是所有媽媽的煩惱,因此引發廣大家庭主婦的共鳴,銷量屢創奇蹟,而 Joy Mangano 的事業也迅速擴張,建立了自己的企業王國。(推薦閱讀:你的夢想,是拿來炫耀的還是用來實踐的?) 女人花—— 牽牛花與 Joy Mangano 從土裡爬起的牽牛花總被視為路邊的野花,出身低微卻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有溫暖向陽的環境就能四處擴張,攀爬蔓延到最遠的地方,因為形似樂器喇叭,也被稱作「喇叭花」。當牽牛花出現時,請運用核心力量,凝聚經驗與生命力,推廣意見和想法,讓你想傳達的訊息散播的更廣。 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 Joy Mangano 就像牽牛花,出身普通,卻懂得在生命中找出路。她在自己的書中《Inventing Joy》說,當她滑雪時,若有樹擋在她前方,她想的不是停下來,而是調整滑雪板,找出一條新的路,然後繼續走下去。這道理也應用於她的人生,所以她的事業能如牽牛花般找到自己的出路,不停擴張蔓延。她以素人之姿,在毫無商業背景或名人加持下,登上美國知名購物頻道 QVC,在電視上示範自己發明的產品。QVC 也是她的擴音器,只要她勇於發聲,QVC 就幫她傳遞到全美的各個角落,她不僅影響周遭,更改變了許多家庭的生活。 (文字、圖片部分摘自《花繪卡》。繪圖:Nihana) March 30, 2018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8pJlB
像我這樣的故事|田馥甄:我不渴望,別人來完整我 https://ift.tt/2pRYAKL 女人迷編輯 孟倫 從 S.H.E 的 Hebe 到單飛的田馥甄,她用歌曲與自身態度,像孩子般,勇敢無畏地去愛生命中的任何可能。 To Hebe,你知道什麼是愛嗎? 有時我會想,這世界或許已沒有人相愛,我們是自成一座的離島,情愛飄盪,在沒有管理員的公寓裡,撕扯喉嚨,問自己:「沒事了,沒事嗎?自愛得太寂寞一身清白,難道是我要的結果?」 愛過我的壞人,你是愛不起我,而我也對不起我,若連渺小的自尊都將棄守,我想我不會愛你。 愛讓我知道,再美的風景,有天會離開眼睛,但我們曾用盡氣力,給彼此的吻和柔軟,讓傷痛也不覺得缺憾,那麼可不可以,讓我們仍像孩子一般,無畏去愛! 【註】田馥甄第一張專輯《To Hebe》曲目順序: 1.LOVE? 2.To Hebe 3.離島 4.沒有管理員的公寓 5.我對不起我 6.我想我不會愛你 7.寂寞寂寞就好 8.你太猖狂 9.超級瑪麗 10.給小孩 11.LOVE! 圖片來源 To Hebe:讓他人撕貼標籤,妳只管努力活著 2010 年 9 月,田馥甄領著最強新人封號,從紅遍全台,代表 90 後青春記憶的 S.H.E 女子團體單飛,第一張專輯《To Hebe》,像一整輯離別曲,我聽著她唱《寂寞寂寞就好》想起了橫跨我整個青春的《戀人未滿》,像我這樣,跟田馥甄一起長大的男男女女,聽過 Hebe 唱給我們情竇初開的甜蜜,成長過程在愛裡受了傷,又被田馥甄歌詞裡真實醜怪的情愛描摹給拯救:有她陪我們迎來對愛的疑惑,我們要開始懂,我們會開始懂,愛裡頭不只有蜜,還有取蜜過程的扎刺與疼痛。 田馥甄用一首首曲目獻給過去的自己,別了以後就是新生,從 Hebe 到田馥甄,這條尋覓自己真名的路,她走了十年,而路還遠,未來,田馥甄仍會執著地走自己的路: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田馥甄因單飛爆紅,許多標籤隨之而來,有人喊她文藝少女、心目中的女神,就也有人擰擰鼻子,不屑一顧。 面對批評與標籤,她不改有話直說的性格,直呼大家造神造得誇張:「 大家習慣分類或是貼標籤、女神、稱號,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女神,即使大家給我這稱號,我沒有因為這樣就彷彿身在雲端啊,我跟你們一樣站在地面上,腳踏實站在地面上。如果大家給我盛讚 ,我會有點心虛,要多努力,不要辜負。我不一定要符合標籤,我還是可以活得像自已 ,但有些人看你不順眼 ,覺得要撕下這標籤也歡迎,反正我就在這邊,任你們貼、任你們撕,我就是這樣。」 圖片來源 撕貼標籤的從來都是他人,對田馥甄來說,她就只是努力活著,執著做出屬於自己的音樂。世人評價她的歌藝術,是個文藝女歌手,她只揮揮手,說自己不覺得。不替任何名詞代言,她不文藝,她就是做好自己。(推薦你讀:專訪田馥甄:「我想做更好的自己,追求完整而非完美」) 何必結婚,我只想確保我的心不孤獨 關於世人貼給田馥甄的另個標籤,她不急於撕下,讓它待著醞釀著,只要確保自己是以最舒適的姿態活著,那就行了。 過去田馥甄甚少與異性傳出緋聞,獨身日子久了,八卦甚囂塵上,有媒體開始指認她與女助理有超越友情的親密情誼,田馥甄性向不明,始終是久久會被拿出來炒冷飯的話題,原來不炒緋聞,也會是被媒體追逐的新聞。 2015 年,某個媒體直勾勾追問她明確性向,她冷冷回應:「在這世代,喜歡男生還是女生,是重點嗎?」當我們不斷強調性別多元的同時,也是在打破二元性別裡,單一異性戀的情愛想像,真愛一個人是因為其性別?還是個性? 而傳統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實則也是架構在單一異性戀的框架下,每當媒體從追問性向到逼婚,田馥甄也總是從容地實踐自己對愛與婚姻的價值觀。一次專訪裡,訪問者問及她對婚姻的看法,當時她是這麼答的:「婚姻是蠻隨緣的東西,不用強求,人生不一定要追求這件事。 父母或許會希望自己的女兒有人照顧,擔心我孤單。其實重點是,只要我可以確保我的心裡不孤單,把自己照顧好就好,重點不是結不結婚。」(同場加映:蔡依林、張惠妹、田馥甄!愛最大演唱會歌單:何必為我的愛致歉) 不甩社會給的價值,我在田馥甄式的情愛哲學裡學會,不再把自己託孤在戀愛與婚姻的僵化想像裡,愛人的時候竭盡全力,一個人生活,心不孤獨就能活得飽滿,何必渴望一人來完滿自己? 我是田馥甄,渺小的人但有幸運的豐盛 圖片來源 從 Hebe 到田馥甄,她用自己對感情的態度,唱出一首首痛到極致還是要瀟灑高歌的田氏情歌,而這一路上她始終覺得自己幸運。 個人第三張專輯《渺小》,闡述了田馥甄從青春成長的過程,這十幾年來不斷與自我價值衝撞,對世界理解越多,愈深覺反省:「人家可能會覺得我外表很叛逆、以為我做的事情比較反骨,但其實我不是這樣的人。我其實很沒自信,所以從小到大時常反省自己,尤其年紀漸長,理解世界之大之後,就會開始感到自己的渺小。」 有天她看了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的詩集,探討人類之於自然的渺小,她這麼說:「我感嘆自己是個幸運的人,能夠唱自己的歌,在豐盛的世界裡拿了很多很多東西。」(推薦你看:【辛波絲卡為你讀詩】我不用仰起頭,也能看見天空) 過去她在 S.H.E 團體內,總是話少的那個,她說或許是骨子裡的不自信,讓她在團體裡扮演著搭話的角色,直到自己單飛,與歌迷互動、談論專輯是一種「被迫表達」的練習,但她也在練習說出自己想法的過程,梳理自我:「這些歌代表我,唱的時候也滋潤了我,就好像一個書寫者,透過書寫來療癒、整理和表達自己,所有紛亂的思緒做一個梳理,可以透過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得到。」 對田馥甄來說,自己或許是個渺小卻擁有足夠豐盛的人,接受女人迷專訪時,她曾說過自己是個沒有夢想的人:「我最怕人家問我,你有什麼夢想。如果說沒有好像很敷衍,但要說的話答案通常很好笑。其實人不一定要有夢想啊,只要好好經營自己的每一天,生命就會為你帶來最好的驚喜!我就是這樣,我從來沒有預期要成為今天的自己,可是這一路走來,我所得到的比我所能想像的還要多。」(同場加映:專訪田馥甄:「你不一定要有夢想,人生會給你驚喜」) 我們喜歡田馥甄,或許就是愛上她毫不造作的真,她的歌有對愛寫實的吟唱、對青春的緬懷,也有長大成人的豁達,她讓我們聽見世人對愛的疑惑,不給標準答案,卻始終用歌曲與自身態度,像孩子般,勇敢無畏地去愛生命中的任何可能。 在田馥甄的世界裡,她只願做芸芸眾生裡,一座努力生息的離島,若能在搖曳自己的過程,無意間帶給世界一些美善,那就太好了——那就是渺小的人,能有擁有最幸運的豐盛。 參考資料|來源,來源,來源 March 30, 2018 at 03:2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RYAKL
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性侵發生16年後,她與性侵她的人共寫一本書,專訪《寬宥之南》作者 THORDIS ELVA https://ift.tt/2GGbOF8 女人迷編輯 婉昀 專訪《寬宥之南》冰島作者莎蒂斯(Thordis Elva),當性侵倖存者與施暴者共寫一本書,他們會說出什麼樣的真實故事? 2013 年 3 月 28 日,湯姆坐在飯店出口旁的沙發,看起來有點手足無措,莎蒂斯緊張地朝他走去,湯姆的兩頰和耳朵迅速緋紅,「哇,真的是你。」莎蒂絲脫口而出。「感覺很不真實,我不知道這次碰面會是什麼感覺。」「我也一樣」他們對看了好一會。 外人看來,兩人可能是許久未見的舊情侶,十六年前,他們確實曾在一起,直到發生那件事:湯姆強暴了莎蒂斯。 1996 年的冰島夏天,莎蒂斯認識了來自澳洲的交換學生湯姆,那年莎蒂絲 16 歲,湯姆 19 歲,兩人青春相戀,牽手約會。一次派對後,湯姆送喝醉的莎蒂絲回家,他替莎蒂絲脫下沾著嘔吐物的洋裝,然而湯姆的手沒有停下來,接著,他脫下了她的內褲。 莎蒂絲瞬間恐懼地明白,自己即將被信任的人傷害。她的意識清楚,身體卻不聽指揮,沒法移動身體,承受湯姆髖骨一次次戳進她大腿內側的撞擊痛楚,胸部到胯下的部分彷彿被撕裂開來,割成兩半。 莎蒂絲在書裡寫著,「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數著秒針,直到整件事情完畢。」兩小時,總共是七千兩百秒。七千兩百秒的地獄。十六年後,湯姆和莎蒂斯在南非碰面,兩人坐在一起,共同回溯那天發生的事,「莎蒂斯,請原諒我強暴了妳。」湯姆一邊哭泣一邊說著。 從台灣《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到冰島《寬宥之南》,請別輕易說原諒 「想復仇是很容易的,甚至也是很直覺的。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傷害湯姆,如他當年傷害我一樣。」——莎蒂斯於 TED 演講,2017。 莎蒂斯寫下《寬宥之南》,湯姆是共同作者,敘述性侵的九年後,兩人如何一起面對那晚發生的事。故事從莎蒂絲嘗試原諒自己、原諒湯姆開始,本書在 2018 年翻譯成繁體中文,在台灣出版上市。 莎蒂斯與湯姆於TED演講 Source|Marla Aufmuth / TED 讀《寬宥之南》,很難不令人想起 2017 年,在兩岸三地捲起比好萊塢#METOO 能量更大的一本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由才華洋溢但當時尚未成名的台灣年輕作家林奕含所寫,故事內容描述 12 歲的天才美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老師——同時也是她父母的朋友——在一次次家教過程中性侵。這讓房思琪極度困惑、痛苦、與羞恥,她發現自己不能說,說出來自己等於是髒掉了。她只能保持沈默,說服自己:老師是愛她的,她是愛老師的。既是你情我願的戀愛就不是強暴,愛回去,就不髒了。 這本令人不安的文學作品,靠著讀者口碑站上各大通路排行榜。小說出版幾個月後,作者林奕含自殺離世,她的父母向大眾坦言,書不全是虛構,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林奕含事件在兩岸三地燃起巨大討論能量,各大通路回報《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賣到缺貨、出現山寨品。熟人性侵議題翻上檯面,倖存者們逐漸打破沈默現身。那些曾被隱藏的傷口開始見光,台灣社會湧出巨量不知如何是好的創傷情緒。早在好萊塢 #METOO 之前,太平洋另一端的小島上,倖存者已經開始了訴說的運動。 「不再受苦」與「看見希望」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生前接受女人迷專訪,她說了重話,令人印象極深:「我討厭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和解,我很討厭原諒,非常。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到新生,死掉的人就是死掉了。」 林奕含的話言猶在耳。此刻,我一邊翻著繁中版《寬宥之南》,一邊往冰島撥出專訪電話。書介這麼寫:一趟責任與原諒的和解之旅。我心想:和解與原諒「什麼」?說清楚受詞很重要。替這樣複雜的書寫序,確實困難。書寫這本書更是艱困,需要驚人的誠實、勇氣、以及自我賦權能量,直面寫作過程或出版後的各種挑戰。 skype 響了幾聲之後,終於接通了。即使看過莎蒂絲的照片,螢幕那端出現的美麗臉孔仍令我訝異。她坐在窗前,沐浴著陽光,白色厚織毛衣與一頭金髮將她整個人襯得發亮,她朝氣又熱情地問候我,聰慧在眼中閃爍。與性侵「受害者」被強加的刻板印象不同。 我幾乎是有點害羞地告訴她《寬宥之南》(South of Forgivness)的中文書名,音義上有「寬宥之難」(Difficulties of Forgivness)之意。「妳的書確實談到原諒的概念,以及執行起來如何艱困。」從中文書名破冰,我講述熟人性侵的近期台灣脈絡與 2017 年的林奕含事件,並拋出更困難的問題。 「林奕含生前說,她難以接受人們談性侵和解與原諒。而妳的書寫從『原諒』起心動念,妳覺得原諒會幫助性侵創傷癒合嗎?」 螢幕那端,莎蒂斯靜默了一會,不疾不徐地開口,「不,這只是我的方式,原諒不是唯一解方。」 「原諒對我而言,是終極防衛機制」 原諒之道長久以來被宗教把持,被那些衛道之士轉化成一種偽善的概念,實在令我憤慨。一大堆煞費苦心設計出的廢話。我的原諒並非無私、也沒有犧牲的意味,更說不上英勇,更無忍氣吞聲的意圖。我的原諒在磨刀石上磨得白熱,目的就是要切斷所有羈絆,如果能徹徹底底地放下,這對我的狀況大有助益。這是自我防衛的終極表現。 ——《寬宥之南》,頁 52。 「對我來說,原諒其實不是給對方的,正好相反,原諒是給自己的(Forgiveness is not for the perpetrator, it's for the survivor.)。」她緩緩地說,語氣溫柔。「許多人一聽我談原諒,有很大的憤怒和不諒解。我的原諒其實與犯下暴行的人無關。」 性侵發生後,莎蒂絲默默承受約會強暴的恥辱與自我責難 9 年,她嘗試忽略痛感、粉飾太平——她成為擁有耀眼成績的記者與劇作家。可是,她的生活卻嚴重失控:飲食失調、酗酒、自殘衝動愈來愈嚴重。 莎蒂斯回憶 25 歲的某天,她和當時男友大吵一架,「我衝出房間,漫無目的地開車,途中經過一間咖啡廳。我在咖啡廳裡打開筆記本隨意塗寫,突然,湯姆的名字出現其中,我非常驚訝,畢竟湯姆並非當時我的約會對象。」說到這,莎蒂斯不忘開開自己玩笑。 「潛意識或許帶出了問題的根源。我想自己必須開始正視多年前那場性侵,掩埋多年的創傷正要求我的注意。」 她決定寫一封信給加害者。雜亂無章的草稿出現一行字:「我想尋求對你的原諒。」 原諒?她再次對潛意識感到困惑,卻也開始想像,這或許是打開牢籠的鑰匙。「我決定告訴湯姆,你所做的事情是錯的,而那件事替我帶來大量的痛苦和折磨,我拒絕再帶著這些感受生活下去。」 原諒,與否認或輕忽痛苦經驗相反,「我的原諒是替傷口畫重點,」原諒自己的情緒,看見自己有多痛與憤怒。 憤怒也是療癒的必經之路,「它會幫助你把責任放到加害者身上,減少自我責難。」可是她慢慢發現,憤怒也可能吞噬她的所有。「身為一個母親、妻子、創意者,我不想讓憤怒佔據所有情緒空間,我想感受別的,就得放手讓憤怒離開。」 她說,原諒,是她給自己的一個禮物,寄信給湯姆的行動也是,「是我拿回對人生自主權的嘗試,希望找到心靈上的平靜。」莎蒂斯補充。 Source|Thordis Elva Photographer|Oli Hardar 出乎意料,信件寄出兩三天後,湯姆很快地回信,他提到自己當時作為朝他往後人生投下巨大陰影。湯姆在信中寫著:「不過,我怎樣並不重要,只要有任何能為你做或幫忙的事,我都會義不容辭。問題在於,該從哪裡開始?請告訴我吧。」 當司法系統失效,我必須實踐自己的正義 「然而,我必須補充,」莎蒂斯強調,「進行這樣的溝通,是因我對正義有很強烈的追求,既然司法體系無法解決我的問題,我必須自己來。」 在性侵發生的 1996 年,冰島的法律條文對性侵的定義很愚蠢:「任何人使用暴力、威脅使用暴力或是其他違法的脅迫方式,強迫他人與之發生性行為,即犯了強暴罪。」當時冰島法律有極大機率認定,湯姆在過程中沒有使用暴力,莎蒂絲沒有(無力)反抗,即不構成強暴案件,更何況他們還是情侶。 「這對所有身障者或是無力抵抗性侵的受害者來說非常不公平,這些人並不擁有法律的保障。」多荒謬,莎蒂斯難得皺眉。 另一方面,湯姆是來自澳洲的交換學生,學期結束就會回到家鄉澳洲,「妳必須想像在沒有社群媒體的年代,我幾乎不會再見到他。傷害我的人,可以沒有任何責任地離開這裡。所有責任,都落到了受害者身上。」 「和世界上所有女性一樣,我們被教導,受侵犯時要大聲尖叫、朝對方眼睛或是鼠蹊部攻擊。避免走到燈光昏暗的區域,不要讓飲料離開視線;喝酒不可以醉;穿著不要過於暴露等等。」她停下來,我們同時嘆了一口氣。 冰島台灣,人們用不同語言說著相同的父權話語:預防性侵的責任,妳該自己負。然而到頭來,所有這些教導和守則都幫不了我們。「因為性侵案絕大多數發生在我們家中的隱密空間,施暴者還是我們信任的人:親戚、朋友或伴侶。」 我已經受夠了這種不真實的虛構故事。我十六歲時對性侵害的認知,正是手裡揮舞小刀的精神變態,在漆黑巷弄裡幹下的事:也被電視劇洗腦到不會去質疑這種刻板印象。我後來一直要等到刻板印象粉碎瓦解時,才明白自己被強暴了,而強暴犯已遠在地球的另一端,我唯一的選擇是隱忍悲痛。隱忍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寬宥之南》,頁 32。 要求女性自我保護的社會,將強暴責任從加害者轉移到受害者身上。「結果,受害者往往為了不被咎責而保持沈默,囚禁在羞恥的牢籠之中。」莎蒂絲無奈地笑了笑,「我的經驗也是如此,與其他性侵倖存者差不多,很 cliche 的。」 每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方式找到安寧 因為不管他值不值得我原諒,我都該獲得平靜。我是為了自己這麼做。 ——《寬宥之南》,頁52。 從事性侵議題的研究和訪談多年,莎蒂絲看過與聽過的故事太多,每個人情況截然不同。一些情況是,知道性侵犯罪者已不在這世界,倖存者才開始感到安寧。也有情況是,決定永不原諒加害者的瞬間,倖存者找到平靜。 她的方式只是其中一種。可是多數人面對性侵案件往往太急著找到解方,以為莎蒂斯的書證明了「原諒」是條可行的公式,可以套用在任何性侵的創傷處理上。 「然而我只是必須找到自己內心的正義,讓湯姆承擔責任,我才能停止自我咎責,原諒自己。」這是她的方法與權利,沒人能阻止她,包括家人。 當莎蒂斯告訴父母,她和湯姆決定從各自現居地,飛往南非首都開普敦進行為期八天的會面時,她的父親因極度擔憂,與她大吵一架。 父親的恐懼也體現了社會普遍對倖存者的擔憂:擔心倖存者為困境尋求解方的行動,可能會反過頭來造成二度傷害,保護的心理卻也把倖存者拉回無力自決、需要被擔心的狀態。 「妳怎麼能確定這種荒謬想法可以完成任何事?這很可能又會成為引發其他事情的起點啊!」父親聲音裡的苦惱,使這句話聽起來更像是一種威脅。 隔在我和父親之間的,是我相信自己生命的下一個章節裡,我將不再是個受害者。 ——《寬宥之南》,頁 31。 我必須替自己的受害者身份做個了結 「強暴犯/受害者」的二元標籤和命名,不只是一組詞彙而已,它形塑了人們觀看與理解事件的方式,也在對當事人的自我認同產生深遠影響。標籤創造出一組本質化的身份,分別是邪惡的與無助的。我總想,「強暴犯/受害者」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我很想知道莎蒂斯的意見。 「這是很重要的思考,」談到這裡,她精神一振,「我個人很反對這樣的兩極化語言,像是『強暴犯/受害者(rapist/victim)』,我認為應該是『施暴者/存活者(perpetrator/survivor)』」 「真希望中文也有相應的詞彙,足以表達我們正在討論的概念!」寫稿當下,想起莎蒂斯真誠的許願,不過,中文並無完全相同詞彙。Survivor 翻譯為倖存者或存活者,都不大對勁,倖存者強調災難事件的壓倒性力量與受災者的無助,存活者自然也有理解上的問題。我暫且使用「存活者」一詞,希望接下來的細緻討論,可以填補語言轉換產生的理解縫隙。 「存活者是更具增能性(empowering)的詞彙,這詞彙帶來希望,強調創傷者身上既有的力量——我們走過了這件事。然而『受害者』卻是『減能的(dis-empowering)』,它是無助的。」 當創傷者決定打破沈默,現身說出自己經驗,「這位存活者同時也會意識到,一旦說出口,隨之而來的標籤可能跟著她/他一輩子,成為未來人們談論你的角度,」她聳肩,搞笑地作勢翻白眼,「這並不是個很吸引人的念頭吧!」 至於強暴犯,「我們可以說,這是犯下性侵的人。」她解釋,「這樣的說法,將重點擺在『強暴行為(act of rape)』本身。當我們指著一個人說『強暴犯』,我們指稱的更近似於一種身份,而非行為。」 「可是那樣的身份,會吞噬掉一個人的全部自我認同(that become all consuming identity of the person.)。當我們把形容『行為』的詞彙拿來形容一整個人,就會停止對行為本身的分析,錯失理解行為原因的機會,然而整個社會該思考的是,如何共同解決這個行為(work towards solving this behavior)。」消除這個人,問題不會解決。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個強暴者,強暴是透過學習產生的行為。」發生在她身上的事,並不影響她對這件事進行溫柔而深刻的洞察。「強暴犯是固著的身份,而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聽她拆解標籤,我訝異地發現,她不僅能自如離開事件現場,更已脫離受害者的創傷性視角,拉開距離,以全觀角度精細分析性侵行為本身。這是社會未曾提供我們的思考角度。人們愈是告訴女性該如何自我保護,愈是將所有女人推入「我是潛在受害者」的性侵被害想像,我們一直都未能從那現場和無助的感受中離開。 回到生存者身上,「身為生存者,說出『我不只是發生在我身上的那個事件,我拒絕被性侵這個行為定義』,會是很有力量的。」同時,回歸到行為本身也會幫助生存者減少困惑,「尤其熟人性侵的情況,生存者知道,在日常互動裡,傷害他的人也不完全是一頭怪獸。」 我們不是神,不是魔,不過就是兩個人 這趟開普敦之行,沒有前人走過,也不知將抵何方。但是莎蒂斯和湯姆確立堅定的共同目標:讓當年事件不再擁有摧毀彼此人生的毀滅性力量,回歸平靜與安定。 他們確實走到了目的地。 結束開普敦會面之前,莎蒂斯在南非海邊的照片 莎蒂絲將八天的所有細節寫成日記,與湯姆記憶中的八天一起,兩人以共同作者身份出版了《寬宥之南》。她們在 TED 演說的影片,官方統計超過四百四十萬人觀看,全球有 22 個地區的人自主將影片翻譯成 22 種語言。回望事件,是因別無他法,在強暴之後,必須找到希望。 「找到希望,原諒絕不該是公式。事實上,沒有任何方式是『正確的』,也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被視為『不正確』。」她和湯姆的經驗不一定適用在所有人身上,也無法替他人代言。 「每個人都有權力以自己的方式找到安寧。我們不該告訴任何性侵倖存者,你的方法是錯的。因為事實是,我們永遠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We can never be in there shoes)。」 性侵創傷的同情共感在根本上有其困難,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有限,只能告訴她/他:我們會一直在這裡陪伴。「告訴他,我信任你,我相信你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嘗試,你所踏出的每一步,我都衷心祝願與尊敬。」 在 #METOO 之後,可以是 #IWILL 看見希望曙光之前,往往經歷最漫長絕望的黑暗。別讓他們獨自走在黑夜裡。 陪伴不只是生存者親友的事,全球 #METOO 運動,就是跨越地理、文化、語言疆界的陪伴式現身,告訴人們,你並不孤單。以及在 #METOO 之後,我們還想解決問題。 「我有個朋友告訴我,下個階段該是 #IWILL:我會確保當我看見性騷擾在我身邊發生,我一定起身阻止;我會確保不會對人使用性騷擾語言等等。」講到這裡,兩人螢幕兩端都雀躍起來。促成改變是每個人都有的力量,這不只是施暴者的責任,不是生存者或是陪伴者的責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 「男性並非這場運動裡的敵人,正好相反,我們是盟友,請從聆聽、尊重與信任開始,我們行動,就能成為解方的一部分。」莎蒂斯說著,我想起書裡,湯姆和莎蒂斯分道揚鑣之前的擁抱。 記得這些話,記得我們此刻的行動能夠塑造出我們想要的未來模樣。 原諒不是軟弱,柔軟需要氣力。我想起甘地說過,原諒是強者的特質。以暴制暴不是答案。 我多希望更早聽見這樣的故事版本,寬宥之南,是力量生長的地方。 後記 訪問結束,兩人還有很多話想說,講了好多次再見才依依不捨掛掉 Skype 電話。 掛上電話之後,這篇專訪我寫了四個版本,想要傳遞力量,覺得不能辜負。 這本書,我也想推薦給所有的人,不論是否曾遭遇性暴力,我們都曾在人生路途上受到傷害,掙扎在是否要「原諒」對方的念頭裡。這不只是寫給曾經遭遇性侵的當事者,而是為了所有正在努力與過去和解、嘗試從不同傷痛經驗中痊癒的我們而寫,這本書會陪你找到你的答案和平靜。 March 29, 2018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GbOF8
【如果你想】全包也可以!給你的泳裝 Summer Select https://ift.tt/2GTq9vA 女人迷編輯 孟倫 【如果你想】系列,若心懷慾望,Why don't you just do it?給你的夏日泳裝選,從簡約、復古、連身到設計師剪裁,想擁有幾套泳衣,你自己決定! 炎夏腳步鼓譟,乍暖還寒的春日裡,我們像蟄伏已久的種子,等陽光灑落大地,便要急急冒出土壤,以最自在的姿態舒展自己,擁抱艷陽。你也等不及夏季到來,要去沙攤上瘋狂奔跑,海水裡盡情悠遊了嗎?快趁春日備好各式各樣泳衣,揮灑令人期待已久,即將到來的夏日時光! 推薦給你四款不同個性與需求的命定泳衣,讓你根據情境與當下心情換上相襯的泳衣款式,相信女孩都明白,泳衣跟唇膏一樣,一點細節與剪裁的不同,都會令人好想收藏,捨不得錯過!(推薦閱讀:【如果你想】一個色號一個態度!給你的口紅色系推薦) 給簡約控的你!設計感泳衣讓你氣質特出眾 圖片來源:MAILLOT CO. 如果你是穿著品味喜歡極簡,又渴望在簡單設計裡表露出屬於你品味的那類人,推薦給你泰國的泳衣品牌 MAILLOT CO.,充滿簡約設計感的泳衣,顏色不走誇張飽和路線,以灰黑白暗色系為主,搭配設計感十足的連身、大露背、車線與特殊剪裁,讓你選購泳裝的品味在這些小細節裡被看見。 如果你想找一件氣質出眾的泳衣,試試兼具設計感的簡約泳衣吧! 泳衣品牌資訊| 臉書專頁:MAILLOT CO. 給愛好自由的你!享受歐美款近乎裸的快感 圖片來源:Tung Tung Favorite 如果你喜歡享受被少少布料包覆,盡情貼近海水與陽光的人,推薦你台灣的蝦皮賣家 Tung Tung Favorite,這家的泳衣多半為火辣歐美款比基尼,連身款的泳衣也走開高岔與大露背路線。給不喜歡束縛,喜歡享受近乎裸的暢快感的你,少布料的三點式泳衣能讓你免去曬出一大片曬痕的困擾,曬出漂亮均勻的古銅膚色。 如果你想享受近乎裸的自在感,來一件簡單性感的歐美三點式比基尼吧! 泳衣店家資訊| 蝦皮:Tung Tung Favorite Instagram:Tung Tung Favorite 給好動陽光的你!舒適設計中不失性感 圖片來源:moun_moun_official 圖片來源: Glamazed 如果你是喜歡在海邊從事潛水、衝浪等水上運動的人,推薦你這款台灣設計師的品牌 moun_moun_official,主打無胸墊,市面上許多比基尼因罩杯太硬,穿上後會出現不合的胸部曲線,收納亦不妥善容易變形,這款泳衣用三層布料織就,讓你可以無胸墊地舒適又自在穿上,感受它的舒適布料。繞頸設計,可免去穿三點式比基尼隨時可能露點的不安全感。 另外,連身兼具復古設計感的泳衣也很適合想要自在活動的你,這家泰國泳衣品牌 Glamazed,主打舒適布料與復古設計,讓你健康玩水還能兼具復古性感。如果你想大手大腳的玩水,選一件材質舒服、連身設計的泳衣準沒錯! 泳衣品牌資訊| Instagram : moun_moun_official Pinkoi:Glamazed 給喜歡繽紛的你!最特別的圖騰花紋這裏尋 給喜愛色彩搭配,繽紛圖騰的你,在夏天穿戴特殊的花紋表露屬於你的熱情個性吧!推薦給你澳洲的泳衣品牌 Trangl ,顏色鮮明飽和,搭配許多異材質組合而成的圖騰與花紋,讓你在人潮眾多的海灘上,也能耀眼出眾,好好享受屬於夏日奔放自由的氛圍。(推薦閱讀:【如果你想】Solo Travel:三個台灣秘境,任性把時間留給自己) 如果你想用泳裝傳遞熱情,套上一件色彩繽紛、圖騰特殊的泳裝吧! 泳衣品牌資訊| 官網: Trangl 推薦給你四種個性與需求搭配的四款命定泳衣,如果你想在這個夏季好好地享受陽光,在沁涼的海水裡悠遊,在熱燙的沙灘上大聲嬉戲,趕快選好泳衣,想像穿著它們的模樣,即刻規劃下次的海島旅行吧! 如果你想,Why don't you just do it? March 29, 2018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Tq9vA
【創業家女友日記】身為創業家的伴侶,妳其實比他們更堅強 https://ift.tt/2GmWGsR Amazing! 作者 Amazing 寫創業家女友日記,當你身為創業家的另一半,交往過程中許多磨合與體諒,都讓你得比伴侶堅強。 我與男友從 2016 年開始交往。他開了一間影像公司,同時身兼導演、攝影師、剪接師,過去也開過咖啡廳、補習班,總之是個不斷失敗又再站起來的勇敢創業家。 創業家,又或是更廣泛地將各行各業的夢想家都納進來,是一群奮不顧身追求理想與夢想的瘋子。在展開這段關係前,我隱約知道會與以往有些不同,於是戰戰兢兢上網 Google 了「創業家女友」,想為這段戀情先做功課。當時看到先進的血淚心得:「身為創業家的伴侶,妳必須比他們更加堅強。」雖然心中有點緊張,仍阻止不了投入這段關係,決定試了再說。 圖片來源:Pexels 在初期與他交往時,我遇到了三種挑戰: 1. 他的事業絕對排在你之前 創業家之所以出來創業,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必須完成的夢,為了這件事,他們可以徹底燃燒生命。約會一定是等他們忙到一個段落後,如果約會到一半有什麼狀況發生,他也要馬上處理。基本上你就是在他工作的夾縫中,擠出時間與他相處。他會努力兼顧,但是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他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初期我們很難找到相處的時間,他大多會議跟拍攝時間是下午、晚上跟假日,剛好與我的休息時間重疊,後來我與男友就協調,盡量一起出門或回家,兩人在車上就能分享那天發生的事,擁有不被工作或其他事打擾的時光。(因為他在開車不能用手機!) 2. 他交際圈廣泛,你怕自己相形失色 他會接觸到的人,可能多數是各領域的佼佼者,每個人都擁有出色的事業,或是一樣為夢想發光,其中不乏優秀的異性。你會開始擔心自己怎麼這麼平凡,沒辦法在自己的介紹中擺上「xx長」或「xx總監」,但你也會認識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一群極致燃燒生命的人。像是有一次,男友與朋友一起辦了大型的跨年活動,共同策劃的團隊中,有非常多漂亮又出色的女生,當我與他一起出席慶功宴時,我不自信極了,連怎麼介紹自己都覺得尷尬。幸好,後來男友告訴我,雖然那些女生真的都很優秀,但只有跟我在一起時,他最放鬆快樂。那時候我才明白,愛情真的不是看條件篩選的,而是相處起來最自在的那一個。(推薦閱讀:【創業家伴侶日記】愛情與事業不必二選一) 3. 你在他面前沒有自信,顯得笨拙 他們是聰明的一群,或至少經過了許多歷練。與他們談話,有時你顯得邏輯不順,或是見識不足,怕他們見笑你的笨。 不過這樣的心情,也許就像張愛玲對胡蘭成那卑微的告白:「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的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處裡開出花來。」你不是真正比他差,而是你愛上了他,不自覺把自己壓低了。 圖片來源:Pexels 交往的過程中,常有「越級打怪」的感覺,就像剛開學在第一堂課程說明時,你漫不經心一直滑手機,不專心聽講,等到加退選結束,你才發現其他同學早就退選光光,抬頭一看不得了啦!你落入了大魔王的手裡。原本你只想修甜甜涼涼的課,像過往一樣來場輕鬆戀愛,但沒辦法,遇上了,只好硬著頭皮把它修完,也看看這堂課你會學到什麼。誰知道當你每回準備好認真上課,這位大魔王自己卻太忙常常不來,瘋狂調課,此時就會懂了「身為創業家的伴侶,妳必須比他們更加堅強。」這句話的意義。 可是交往初期的挫折,在彼此不斷溝通、磨合中,終於漸漸克服,我在他的身邊,也慢慢長出自己的自信,發現勇敢的人不只是他,也可以是我。從前覺得創業家都閃閃發光,身上散發著「勇者」的光芒,看起來都很順利,大概沒有什麼低潮吧。可是真正貼近他身邊,才發現他其實偶爾會脆弱、崩潰、欠債,也會有想拖延、裝死的時刻,此時我反而成為了他的力量,不被他的黑暗低潮嚇跑,而是聽他抱怨或是陪他講垃圾話、看場電影、撒撒嬌,就像《閃電霹靂車》裡的明日香,總在賽車場的補給站等待準人,給他每一次的充電,讓他再上賽車道衝刺,然後遠遠地加油、祝福。(推薦閱讀:生命都有自己的課題:不與他人競爭比較,才能專注成為自己) 男友也說,我帶給了他一些改變。像是過去他做什麼事都是全力以赴,油門踩到底,遇到任何困難都直接用力輾過去,如果一天有好多個行程,他就一個個衝刺參與。可是他在我身上學到如何有效安排行程,像是盡量把會議約在相近的地點,出發前先想想哪個路線較順路,或是適時拒絕不必要的邀約等,就可以省出更多自己的時間。其實我也很訝異,對我來說很平常的效率思考,竟然是他沒有想過的,但這就是我們的不同,也是彼此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 我想,這應該就是伴侶的意義吧,不管他是不是創業家,或是我是否覺得自己平凡,都是彼此生命中重要的支持力量,也藉由這段關係改變了自己。 創業家伴侶,這角色帶給我修煉,也帶來了快樂,就像人生中其他選擇,是我自己踏上的道路,這一路上點點滴滴的真實滋味,讓我們慢慢分享吧。 March 29,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mWGsR
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為你點歌】因為愛過你,讓我成為更成熟豐盛的自己 https://ift.tt/2J27NZW 海苔熊 【女人迷X海苔熊為你點歌】單元,週三七點,準時為你放歌!在愛裡有矜持,卻願意為了一個人放下矜持,學會被愛經過,認識更豐盛的自己。 在 20 歲的尾巴我遇見了你,在遇見你之前,我就只是一個愛打籃球,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小女孩,而我們會相遇是因為籃球,會更進一步的接觸彼此,則是因為你在愛情受了傷。 在你受傷後,我陪著你,聽你說你的痛,聽你說你對她的愛,最後我們也就這樣在一起了。但你開始覺得對不起我,覺得傷害到我,因為你心中還是有她,有時候你沒辦法把我當成你的女友,但你還是想要我的陪伴。我就這樣,明明知道你的煎熬,卻只願意去看自己想聽、想看的部分,忽略一切,就只專注在我愛你。 就像矜持這首歌,我生平第一次放下矜持,任由自己去愛去想像,放下一切和你一起去闖去體驗以往所沒有過的經驗,讓自己完完全全的沉浸在愛你這件事上面,第一次放心的把自己全部交給對方,第一次任性的撒嬌,第一次把自己最醜跟最美的樣子給對方看,還有好多好多的第一次⋯⋯ 雖然這段感情很短暫,但卻大大的改變了我,讓我從女孩變女人,讓我知道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去努力的,也知道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付出就有結果,雖然我們沒辦法牽手走到最後,但因為有你才有現在的我,是你讓我拋棄我所有的矜持,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推薦閱讀:【為你點歌】世間所有相遇,都有意義) 再一次說出這個故事,心裡還是很感慨,心中還是有愛、有不捨,但更多的是滿滿的祝福,祝福你也祝福自己,祝福我們在未來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謝謝你的出現,祝好。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說出自己內心的故事,雖然不是很特別,但卻是對自己來說最燦爛的一頁,謝謝海苔熊,謝謝你讓我可以勇敢地說出自己。 Calista(點播時間:2016 / 7 / 8 下午 9 : 01 : 07) 親愛的 Calista: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 ,你曾是他失落時的湖畔,卻不是他永遠的靠岸。這段戀情雖然短暫,但卻是你生命當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換,讓你從19歲的小女孩越到二字頭的大人,在那之前你的愛多半是幻想,因為他你選擇放下矜持,把自己全部交給他。你點播當中的一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好: 「這段感情讓我知道,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去努力的,也知道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付出就有結果。」 這段話說得很有意思, 或許在遇見他之前,你都屬於等待、幻想的角色,他出現以後,你開始願意跨出一步去努力看看,儘管知道,這段感情最後的結果可能不一定好。 在遇見他之前,你從來不敢讓自己沉浸在愛裡面,而這次的冒險、這次完全的任性,反而讓你看到不同的自己。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一些堅持、有一些不敢做的事情,而在戀愛裡面,對方讓我們放下這些堅持、放下過往對自己的種種限制,而這樣的一種放下,好像跨越了一個籬笆,到了自己內在世界的、另一個前所未見的領域。 心理學 OK 繃 最近在讀榮格,突然覺得,人世間的相遇真的是很神奇,和每一個人的交會,都有可能引發出不同面向的自己,讓我們變得更複雜[1]、更豐富、更成熟。其中,有一張圖讓我念念不忘[2,p.77]: 這張圖在講一個人人格發展的過程,從最中心的那個 H,順著箭頭一直往外擴展到最右邊的 H,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面對和因應自己黑暗面的歷程[2][4]。 我們可以想像上面這個圓形,也就是自己的生命,是一個藏在深山裡的湖泊,鮮為人知、乏人問津,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一定能夠探訪這個湖泊全部的面貌。隨著生命的歷程、成長的種種時間,我們就像華的一個小船,到湖泊的不同地方看看、瞧瞧,有些時候看到了那個「未曾發現的自己」,有些時候到了一塊我們不知道該不該跨出去的領域,於是就划著槳,原處徘徊。(推薦閱讀:【為你點歌】當你心甘情願愛一個人,卻愛到連自己都消失了) 不過,也有些時候,那個人出現了。 我是愛你的 我愛你到底 生平第一次我放下矜持 任憑自己幻想一切關於我和你 就像你說的,他的出現讓你放下矜持,你願意嘗試和探索那個瘋狂而冒險的世界、讓你願意付出一切,沉浸在他的懷裡。他就像是這個靜謐的湖泊上面偶爾出現的一隻螢火蟲,讓你奮不顧身地滑向你從未曾抵達過的某些河岸,此去經年,你跨越了女孩和成熟女人的界線,邁向你下個階段的人生課題。 我從來不曾抗拒你的魅力 雖然你從來不曾對我著迷 你終於在意在我的房間裡 你閉上眼睛親吻了我 不說一句緊緊抱我在你的懷裡 他是你凝視,而等待已久的螢火蟲,默默發著光,在黑暗裡面就像燈塔一樣的方向。你知道,或許他的心不在這艘船,但你就是無法抗拒,他那閃耀的魅力。正當你努力追隨者他的聲音的時候,他終於轉過來,停留在你的鼻尖,進入你的房間,一句話也沒有說,點亮了你的生命。僅只是這樣的相遇,短暫的露水姻緣,就在你的生命裡面開啟了一個新的旅程。 在這個廣袤的湖泊上,終其一生我們有許多這樣的相遇、許多這樣的走走停停,每次停下船的漣漪,都會緩緩的擴散到湖泊的每一個彼岸,直到好多年好多年後的某一天,或許你會發現,當年曾經的靠岸,如今成為你生命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湖畔。 延伸閱讀 [1]Linville, P. (1985). Self-complexity and affective extremity: Don't put all of your eggs in one cognitive basket. Social Cognition, 3, 94-120. [2]Harris, A. S. (1996). Living with paradox: An introduction to Jungian psychology.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3]蕭雲菁(譯)(2007)。圖解榮格心理學(原作者:長尾剛)。臺北市:易博士文化。 [4]陳世勳、伍如婷(譯)(2012)。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原作者:MurrayStein)。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March 28, 2018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27NZW
放不下前任?懷舊機制,其實不見得全是壞事 https://ift.tt/2GiCMPE KnowYourself 你總是放不下過去,時常懷念過往的人事物嗎?心理學告訴你,其實擁有懷舊機制,不見得是壞事!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他還太年輕,尚不知道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誇大好的,也正是因為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 加西亞·馬爾克斯 最近,由於《前任 3》的熱映,朋友圈和微博被一片懷念前任和初戀的聲音刷屏了。新牛津詞典中對懷舊的定義是「懷舊是對過去飽含情感的一種渴望感」。作為一個稱得上是極其念舊的人,我也常常在深夜想起過去。我總是覺得,過去的自己更加快樂,甚至在回憶時,會由於認為「再也不會有那樣的時光了」而生出一種隱痛。 為什麼人會放不下過去?今天來和大家聊聊懷念過去。 圖|作者提供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過去比現在美好? 「覺得過去比較快樂」並不是一種小眾的體驗—— 很多人懷舊,都是因為相信過去要比現在美好。英國輿觀調查網(YouGov)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0% 的受訪群眾都相信世界變得越來越糟糕了,只有 10% 的人認為世界在變得更好。同時,有 55% 的人都覺得他們的生活不如從前,而只有 11% 的人表示日子在越過越好。 1. 過去能給人帶來一種掌控感和安全感 McAdams(2001)指出,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敘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理解自己的種種經歷時,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邏輯順序: 1. 拯救式順序,即描述一個人是如何從坎坷挫折中一步獲得最終成功的故事,是一種從消極到積極的敘事方法。 2. 毀滅式順序,即講述一個人生贏家如何跌落谷底,一蹶不振的故事,是一種從積極到消極的敘事方法。 但 Wildschut 等人(2006)的研究發現,人們懷念過去經歷的方式大都只有一種—— 近 80% 的人,回憶往事的方式都呈拯救式的敘事順序。換言之,我們在懷舊時,即便想起一些挫折、痛苦,也會懷有一種「我克服了它們」的積極深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掌控感。 2. 你記憶中的過去戴著玫瑰色的濾鏡 從事記憶研究多年的 Elizabeth Loftus 說,人類的記憶並不僅僅是對真實事件的總結,而更多是對他們「曾思考過的」、「被告知過」的及他們「所相信的」事件的總和。回憶是比我們想像中還要主觀的一樣東西,人的情緒、想像能力、信息出現的次數,以及身邊人的記憶,都會對我們的記憶產生影響。(推薦閱讀:記憶中曾被愛的味道:從過去尋求慰藉,也是一種自我照顧) Tory Higgins 和 Charles Stangor(1988)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當人們在回憶過去發生的事件時,他們只會記得自己對其的評價,卻不會記得自己為什麼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舉個例子,很多人都覺得童年有很多無法複製的美好,就連小時候最愛吃的零食長大後味道都變了。但其實,可能是因為年幼時零食少,所以現在看來平平無奇的東西,在當時給我們留下了「太棒了」、「好期待好開心」的評價和印象。 在回憶時,我們卻因為忘記導致做出評價的具體細節,而將這個評價作為了事實本身,由此堅信過去是更美好的。 我們的記憶不僅不客觀、不准確,甚至還可能是假的——我們可能會記得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Johnson 等人(1993)的研究發現,擅長想像的人們,即使沒有經歷過一些事,他們仍舊可以通過想像,虛構出生動的細節。而過了一段時間後,當人們提取這些虛構出的細節信息時,他們會忘了這些細節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因此,在人們回憶過去時,很容易「腦補」一些並不存在的細節,或過度美化某些片段。「初戀」在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因為這個名字常常就像徵著美好和青春,並且我們往往留有遺憾。所以,我們可能會在一遍又一遍地回憶中,不知不覺地給這段時光增添更多的情節和情感。但,你自己卻不會意識到,它在一遍遍的記憶重建中,早已不再是當初真實發生過的那個故事了。 假如你很幸運,你們仍是朋友,且雙方都一樣美化了過去的記憶,你們當下的相處可能會因此更加愉快。 3. 過去本身就是一種喪失,而失去的總是好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去的本質是一種喪失。作為人,我們對失去有著本能的排斥和抗拒。在經典的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理論的基礎之上,有大量的研究結果都指向同一個結果:對於人類而言,「獲得」帶來的快樂遠遠抵不過「失去」帶來的痛苦。因此我們永遠都覺得,已經失去的比現在獲得的更好。 4. 有不少快樂,的確是「第一次」帶來的 不論是經濟學中的邊際遞減效應,還是社會心理學中的貝勃定律,都在強調一件事情:我們只有在初次體驗一件事時,它給予我們的刺激才是最強烈的。然而,這種積極體驗會隨著我們接觸它的次數的增加逐漸消退。也就是說,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我們對其的情感也越為淡漠,最後則會漸漸趨向乏味。(推薦閱讀:人生所有的「第一次」,都影響了今日的你) 可惜的是,隨著年紀增長和閱歷的增加,這種能將快樂最大化的、新鮮的「第一次」體驗注定會越來越少,於是快樂似乎也隨之變少了。 圖片|來源 什麼樣人尤其會對過去念念不忘? 1. 悲觀主義者 維基百科中對悲觀(pessimism)的定義「一種總是期待不良後果的精神狀態,或者一種相信,在生命中,惡總是勝過善,困苦總是多過享受」的信念。這個人群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對未來抱有一種消極的預期,並且相信自己無力改變這種未來。 悲觀者更傾向於認為,好的日子都已經過去了,前方只會有更多艱難和挫折。因此,他們會更加願意沉溺在過去的回憶之中。 2. 被空虛感折磨的人 研究發現,懷念過去能夠幫助那些感到空虛的人賦予人生經歷以意義(Routledge et al., 2014)。不僅如此,重症病人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時候,懷舊也能夠把生命的意義感重新帶回他們眼前,為他們找到更多活下去的理由(Routledge et al., 2008)。 因此,有一群喜愛懷舊的人,是那些在當下的生活中找不到意義的人。這種「找不到意義」並不等同於世俗意義上的「過得不好」,比如他們可以是看起來生活順利、甚至是取得了很多成就的人。只是,他們會經常感覺到空虛,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在生活,陷入一種「存在無意義」的狀態。 對於這群人而言,與自己的過去建立一種深厚的聯結,放任自己不時地回到那個時空,是他們能夠在當下重獲生命的意義感,並且願意繼續走下去的重要理由。 3. 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念念不忘是因為總覺得過去有缺憾。他們心中往往存有很多的「本可以」和「早知道」,他們想念過去,但更執著於那些有遺憾的事,或是未竟的心願。 懷念過去是有用的 1. 懷念過去能幫助建立及維持社會聯結 Wildschut 等人(2006)的研究結果指出,人們可以通過懷舊提高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能力。他們發現,「被喚起了懷舊感」的被試者會在之後的人際交往方面有更好的表現——更積極主動地與人建立聯繫(包括聯繫故知),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且更好地共情和照顧到他人的感受。 2. 懷念過能幫助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 「我是誰」這個問題,很多時候不是由「我們經歷過的客觀事實」來回答的,而是來自「我們對自己過去的主觀解讀」。在記憶裡重塑自己的生命故事,能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是誰」(Whitbourne,1985)。 懷念過去時,如果你能用「我克服了種種困難變成了更好的人」的邏輯,講述自己的過去,它就可以成為我們「認可自己的付出與成長」的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 若是過於留戀過去、甚至到了一種「活在過去」的程度,過去就必然會成為我們過好當下的阻礙。 活在過去是有害的。 被過去束縛怎麼辦? 你可以積極地懷念過去,但你不能活在過去。活在過去的人,會失去很多眼前的機會,而當下又會在明天變成「你本可以掌握卻失去了」的昨天。 以下有幾個判斷你是否「活在過去」的標準,如果你回答了多個「是」、甚至全中,那你需要考慮「放不下過去」這個問題了(Kennedy, 2014): 你是否發現你對某一段特定的時光或經歷緊抓不放,沉溺在其中,久久走不出來? 你是否堅信自己再也不可能達到過去那種程度的快樂和滿足了? 現在的人生是否讓你感到筋疲力盡? 你是否恐懼未來? 回憶、懷念過去到最後是否總讓你感到悲傷?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就是個活在過去的人,以下有兩點小建議想要送給你: 1. 轉換看待過去與現在的思維模式:從「失去了什麼」視角到「得到了什麼」視角 許多對過去念念不忘的人,都尤其喜歡感慨自己一路走來生活中那些不論主觀還是客觀的負面變化——「我和以前親密的朋友都走散了」、「再也沒有那種不用為生活發愁的無憂無慮的日子了」、「從前人與人之間更加真誠,一封短信都小心斟酌」⋯⋯ 與此相比,我們常常忽視自己在歲月旅行中的收穫。比如,雖然和青春期的伙伴走散了,卻在自己達到相對成熟的狀態時,結識了可以進行更多精神交流的朋友;雖然不得不面對生活的壓力,卻也能更自由地為自己做選擇和決定;雖然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少了幾分耐心,卻也使我們可以更快、更便利地找到那些重要的人。 有研究指出,當人們被要求去有意識地回想和總結「自己身上和生活中的積極改變」時,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也會得到提升。 因此,想要從自己深陷的過去這個泥沼中走出來,你需要提醒自己去關注、去思考那些你收穫的,並肯定它們的價值——它們和你失去的那些東西一樣珍貴與難得。此外,你還可以試著想像,甚至是模擬失去眼前的人和事的感受。 2. 多給製造「第一次」的體驗 前面有和大家提到,我們之所以覺得童年、青春期那麼快樂,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那時我們的閱歷十分有限,很多體驗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新奇的。而各種積極的初體驗具有將快樂最大化的魔力。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書中說,同樣是「逛公園」這件事,小時候的我們可能會這樣描述:「今天去逛公園玩,見到了很藍的天,從沒見過的花兒,摸到了一隻非常活潑的白色小狗,媽媽還給我買了個好看的小風車」。 但,長大之後,我們的日記本里可能只會寫下「今天去了公園」幾個字。這種差異並不是因為公園變了,也不是因為我們變了,而是這些事對我們來說太司空見慣,所以我們不會再注意到它們了。(推薦閱讀:【故事裡的歌】Seabear:快樂有時悲傷有時,才算人生) 因此,我們能做的最簡單的事,就是像小時候那樣,重新去挖掘、探索各種各樣的新鮮的體驗,做一直想做卻又遲遲不敢做的事。可以是去認識沒有接觸過的人,去沒去過的地方旅遊,去學習一樣新的技能,去換一個全新的髮型,去把自己房間裝扮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風格⋯⋯ 誠然,我們體驗過的東西會變得越來越多,但我們從未做過的事卻也數不勝數。只是你需要稍稍踏出舒適區一點,而不是永遠躺在自己最熟悉的地帶。像個孩子一樣永遠對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保持著好奇心,勇敢地去探索和嘗試的人,也許也真的能一直像孩子一般快樂。 最後,願過去成為令你變得溫柔的理由,而不是會束縛你前行的牢籠。 以上。 References: Buckley,M. (2017). Why Does the Past Seem Better Than The Present?. Psychreg. Higgins,ET, & Stangor, C. (1988). A" change-of-standard" perspectiveon the relations among context, judgment, and memory.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54(2), 181. Johnson,MK, Hashtroudi, S., & Lindsay, DS (1993). Source monitoring. PsycholBull,114(1),3-28. Kennedy,KA (2014). When you're living in the past. HuffPost. McAdams,DP (2001). The psychology of lifestorie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5,100–122. Routledge,C., Arndt, J.,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2008). A blast from the past:The terror management function ofnostalgi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 44, 132-140. Routledge,C., Juhl, J., Abeyta, A., &Roylance, C. (2014). Nostalgia pronenessmitigates existential threat inducednationalistic self-sacrifice. SocialPsychology, 45(5), 339-346. Whitbourne,SK (1985). The life-span constructas a model of adaptation in adulthood. InJ. E. Birren & KWSchaie (Eds.),Hand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aging (2nded., pp. 594-618). NewYork, NY: VanNostrand Reinhold.) Wildschut,T., Sedikides, C., Arndt, J. &Routledge, C. (2006). Nostalgia: Content,trigger, function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5),975-993. March 28, 2018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iCMPE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像我這樣的女人|三毛 https://ift.tt/2pNxyW3 女人迷編輯 Yuting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女人?——讓三毛給你祝福】 3/26 是作家三毛的生日。 她的血液裡有著流浪的基因,一生都在寂寞裡拼搏。專心的把自己活得與眾不同,用生命貫徹屬於她的自由信念。 邀請你來看以下關鍵字,讓三毛給你追尋生命的祝福。 【如何找到快樂?】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 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 在芸芸眾生里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 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 【如何勇敢追求?】 我不要過這樣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 我要好好享受生命,勇敢去尋求愛和自由。 【如何熱愛生活?】 人一輩子,太短暫了。 活出自己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 我要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在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 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 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March 27, 2018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NxyW3
美國反槍械遊行看黑人女性困境:「我們的故事,從未在報紙頭版出現過。」 https://ift.tt/2uo0RCX 女人迷編輯 孟倫 美國當地時間 3 月 24 日,超過 80 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槍械暴力,並藉由遊行與參與者的演講內容,點出黑人女性遭受嚴重槍械暴力之處境。 上週末,2018 年 3 月 24 日,美國當地湧現越戰後最大遊行潮,人們走上街頭為捍衛生命而戰,為反槍枝而努力。 這場「March For Our Lives 為生命遊行」之社會運動,超過 80 萬人參與,起因不只是來自上個月前,美國佛州瑪喬利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發生大規模槍擊案,造成 17 人死亡,槍手火力全開,掃射學生 6 分 20 秒後,棄槍而逃。 在這起槍擊案發生前,美國歷史上有更多類似的案件: 2017 年 10 月 1 日,賭城音樂節槍擊案,造成 58 人死亡。槍手從下榻旅館房間窗戶朝對街參加戶外鄉村音樂節的群眾開槍,造成 58 人喪命和 546 人受傷,隨後槍手飲彈自盡,是美國現代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大規模槍擊案。 2016 年 6 月 12 日,佛州夜店槍擊案,遭成 49 人死亡。槍手馬丁於奧蘭多一間同志夜店開火,槍手在與警方槍戰中身亡,他自稱效忠伊斯蘭國,伊斯蘭國隨後宣稱犯案。 2012 年 7 月,科羅拉多州電影院槍擊案,造成 12 人死亡。槍手衝進科羅拉多州奧羅拉一間電影院,朝正觀看「蝙蝠俠」系列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觀眾開槍,並釋放催淚瓦斯,造成 12 人死亡、70 人受傷。 過去 30 年至今,擁槍自由與人身安全一直處於對立面,找不到柔軟的溝通角度,儘管許多生命不斷因槍擊案逝去,在美國,只要管制槍械的法案一天沒通過,生活在開放槍械國家的人民,就永遠活在隨時有槍擊案發生的可能下。(延伸閱讀:寫在奧蘭多同志夜店槍擊案之後:活著、抗爭、無所畏懼) 迄今逾 80 萬人步上街頭,是對過去槍械濫用、槍擊案頻傳、人身自由遭脅迫等種種因素,發出怒吼:夠了,已經夠了(Enough is Enough.)。 長久以來,黑人女性都只是隱藏在槍械暴力後的數字 這次遊行除了要求實施更嚴格的槍支管制政策外,背後亦透露重要且需被正視的信息:美國過去並未關切黑人族群的受害處境,特別是黑人婦女和女孩遭受槍支暴力的嚴重影響。 11 歲的納奧米瓦德勒於華盛頓的演講中說到:「我在這裡承認並代表非洲裔美國女孩,我們的故事不是報紙頭版,甚至在晚間新聞裡都沒有出現。長久以來,這些名字——這些黑人女孩和女人,都只是數字。」瓦德勒更於演說替過去遭受槍枝暴力的黑人女性說出心聲:「我在這裏,為那些被數字隱匿女孩說『夠了,再也別發生了』。」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根據《VOX》報導,黑人社區受到槍支暴力的嚴重影響。2016 年,聯邦調查局指出,黑人佔謀殺案受害者的 52%。當年將近四分之三的謀殺案是槍支。關於種族和槍支暴力的大多數討論都集中在黑人身上,他們特別容易遭受槍支暴力。但是這種暴力行為不應該掩蓋黑人女性也面臨危險的事實。(推薦閱讀:被槍殺的里約希望!Marielle Franco:權勢者可摘除幾朵花,但擋不住一個春季的降臨) 根據暴力政策中心的統計,黑人女性在任何一組婦女中遭遇槍殺的比例最高,其中大部分可歸因於親密伴侶暴力事件。「該組織在 2016 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與黑人男性相比,黑人女性更容易被配偶,親密熟人或家庭成員殺死,而不是陌生人。」 黑人婦女也常是警察暴力的受害者。在警察槍擊事件中黑人婦女的死亡激發了 2015 年 #SayHerName 運動的創建。來自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於 2013 年 5 月至 2015 年 1 月的警察槍擊案中發現,近60%的黑人女性被警察殺害的人沒有武裝。黑人兒童也遭受槍支暴力的不成比例的襲擊。 此次遊行活動中, 一群學生組織提出了「歡迎來到革命」標語, 談到遭受嚴重槍枝暴力影響的社區。17 歲的埃德娜查韋斯更提及:「看到鮮花紀念失去生命的黑人與非裔青年,是很常見的情況。」引起世人關注槍械暴力背後, 一個個統計數字代表的生命,正視因為種族與性別產生之不平等的暴力事件。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停止槍擊案傷痛:直到我們做出真正且持續的改變 美國道格拉斯高中槍擊案後,該高中一群學生,組織並發起反槍械連署活動,學生領袖希望在即將舉行的選舉中將槍枝管制提升為重要改善的議題,並藉由遊行,鼓勵與其同齡的人登記投票。該連署活動的核心訴求為:要求提供全面且有效的法案,立即提交國會,解決槍支問題。 週六華盛頓遊行的十字路口,聚集選民登記志願者,喊著:「這不到三分鐘!」號召路過的群眾登記投票! 根據《NewYork Time》報導,志願者卡羅爾威廉斯說:「這些帕克蘭學生已經能夠做出幾十年來沒有人能夠做出的改變。」石匠道格拉斯二年級生 Sari Kaufman 亦敦促人們「將此一時刻,變成一場運動」,推動槍械管制法案的生成,「別讓他們(政客)認為我們只說空話,而不行動,」她大聲提倡群眾用示威抗議、參與民主投票的實際行動,證明政治家的錯誤的。 這次槍擊案事件後引起的社運迴響,讓她對帕克蘭的愛已有了全新的意義,她說:「經歷了這一切的傷痛之後,我們回歸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我們得做出真正且持久的改變,才不會讓這 17 人白白死去。」 而白宮亦在此遊行後,發表聲明回應示威遊行之訴求。讚揚許多勇敢的年輕美國人行使他們的第一修正案權利*,並於聲明中提及上週五,司法部提出「禁止顛簸庫存法案」即,把「機槍」定義為包含聯邦法律規定的顛簸型裝置,實質上地禁止它們。 【註*】第一條修正案:國會不得制定有關下列事項的法律:確立一種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及向政府要求伸冤的權利。 我們有權享受生命,活在一個不必擔心被槍殺的世界 遊行演講中,高中生 Juan Reyes 亦提出,除了帕克蘭,芝加哥面對槍枝暴力的處境:「在 Parkland 發生槍擊案前,芝加哥一直處在槍支暴力的威脅下,事件發生後人們開始意識並談論學生在校園的安全性,但事實上,我們南方和西方的學生從未感到安全。」 Trevon Bosley 是位 19 歲的芝加哥居民,他的哥哥 Terrell 於 2006 年因槍傷身亡,他說: 「我們有權享有生命,不用擔心被槍殺。」 年僅 16 歲的米娜·米德爾頓也在華盛頓活動現場發表談話,她回憶過去因目睹持槍男子偷竊過程,遭威脅經歷:「他拔出銀色手槍,把它指向我的臉上,並說『如果你說什麼,我會找到你的。』那些話,至今還困擾著我,我還是做噩夢。 但今天,我仍站在這裡,仍然在這裏,大聲地說些什麼!」(推薦閱讀:黑人女性藝術家的行動革命:我們要的不是后冠,而是被看見) 透過此次美國反槍枝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許多深受槍械脅迫,活在槍枝暴力陰影底下的民眾挺身而出,說出自己的經歷,亦藉由槍械暴力揭露黑人族群的受害處境,透過參與遊行者之自白,渴望引起政府與大眾正視應該被改善、需要被改善的槍械管制政策與黑人族群之權益,讓所有種族、性別的人民,有權活在一個不必擔心被槍殺的世界裡。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March 27, 2018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o0RCX
【我們這一代】在國際場合中,我們就是失根的人 https://ift.tt/2Gtf8mL Teach For Taiwan 為臺灣而教,請來 Teach For Taiwan 的第二屆教師鄭雅心、許廷瑞談屬於我們這一代的在地認同:對土地的感情,都是從與人互動開始。 文字|柏霖 剪著俐落短髮,身手矯健,講話明快的鄭雅心,是 Teach For Taiwan 的第二屆教師。大學在台南修習教育,畢業後遠赴紐約進修,原以為美國的求學經驗能讓她在當地獲得更好的發展,可是她卻思索起自己對故鄉的愛。 她頻頻回顧自己的根源,卻發現在國際場合中,她就是一個失根的人。鄭雅心於是毅然放棄美國的機會,回到台灣腳踏實地認識故鄉,並選擇加入 TFT,為的是將改變的機會放在孩子們的未來。 鄭雅心:我感覺自己是一個沒有根的人 鄭雅心,大學畢業便前往紐約攻讀教育,眼神堅毅、行事明快的她,似乎仍留有紐約的大都會氣息。在美國求學的日子,儘管大部分是精采豐富的,可是雅心卻面臨每位異鄉人都會有的心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樣的問題不斷上前叩問,有時甚至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她正面迎來。 「在美國的時候,每一個暑假的實習申請,都是最殘酷的時候。」鄭雅心說,離開校園要去尋找外面的實習機會,第一個關卡就是介紹自己,然而,從台灣出發的她,似乎有時就是連介紹自己的機會都沒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申請聯合國的實習,裡頭有個欄位叫『國籍』,可是我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國家。」這讓雅心只能忍痛放棄聯合國的實習申請,卻也展開她在異鄉如異客一般的求學生活。(推薦閱讀:周子瑜事件背後更深遠的「自我認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在美國的那段日子,我的心裡不時有一個聲音:不管我在國外發展得多好、融入得多好,我還是一個外國人。」遠赴異地生活的她,開始頻頻回望自己的根源,思索自己對故鄉的愛,這才發現,原來她對家鄉的瞭解遠遠不足。她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今天我們想要被更多人看見,那我想,我們自己要做得還有很多。」 鄭雅心是個非常有行動力的人,一旦有了意念,便會捲起袖子找出辦法。學業完成的前後,她看見台灣有個組織叫作 Teach For Taiwan(以下簡稱 TFT),正在補足偏鄉教育資源的不足,試圖改善台灣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她知道這便是回家付出自己的力量,從根源一步一步耕耘的機會,於是便認真思索加入 TFT 的可能性。 然而這個決定並沒有那麼簡單。雅心首先要面對的,便是現實的薪資考量,另外還有父母與師長的反對。但是對故鄉的愛,終於讓她克服一切疑慮做出決定。「我是一個台灣養大的孩子,當我今天有能力可以做點什麼的時候,我應該是回到台灣,全心全意盡我的責任。」 就這樣,鄭雅心從美國回到台灣,加入 TFT 第二屆教師的行列,前往雲林古坑擔任小學老師。 我們這一代的「在地認同」:許廷瑞的社子島少年行 兩年過去,鄭雅心在 Teach For Taiwan 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即將帶著寶貴的教學經驗,繼續為改善台灣教育不平等而努力。今年的畢業季沙龍講座,TFT 邀請到年輕的鐵雕藝術家許廷瑞(仔仔),來和雅心老師談談當年回到台灣的初衷──我們這一代的「在地認同」。 與鄭雅心的經歷不同,許廷瑞在學生時期翹課、打撞球、顧賭場、混幫派,樣樣都來。年輕氣盛的他,直遇到武術教練以後才有了轉變。「武術,是終止戰爭的智慧與方法。」當時的教練不僅教導仔仔習武,更命令他多寫書法,從中體悟人生的道理。漸漸地,許廷瑞從書法與武術中看見自己的模樣,正確地認識自己以後,他才有了真正的信念,努力獲取知識和力量,腳踏實地實踐信念。 一年多前,許廷瑞受邀加入「社子島少年行」的藝術計劃,帶領當地的青年製作鐵雕藝術。社子島位於台北市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界,過去經常氾濫成災,在政府修建堤防之後,對開發的限制也讓當地像個圍困的小島,不僅居民的發展空間極度受限,孩子的機會也相對匱乏。仔仔因為自己的生命經驗,清楚當地的孩子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少重要的引導和陪伴,所以加入「社子島少年行」計畫,希望用行動改變這些青少年對生命的態度。 他帶領孩子挖掘社子島的特色,試圖用資源回收的廢鐵,重新創造一台鐵鑄造型改裝車。只不過事情並不如電影劇本那樣順利,加入「社子島少年行」的四位青年,中途因為各種理由陸續退出,最後只剩下許廷瑞一人留下。個性不服輸的仔仔,認為自己必須對當初的承諾負責,而堅持獨自將藝術作品完成。幸好,最後社子島少年「陽陽」在因緣際會下重新加入團隊,共同完成這項艱困的計畫,一行人騎著改裝機車環島一周,再重新回到故鄉社子島。 少年陽陽在回家的最後一里路,悄悄和許廷瑞說:「我覺得沒有人像我一樣幸福,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師。我以後大概會像你一樣,沒有條件的去幫助人吧。」仔仔這才終於明白,一切的堅持和努力都沒有白費。他說:「我們要找出自己的理念,然後要為自己的理念堅持到底。這中間需要很多的知識,也會遇到很多挫折,可是一旦開始了,就不能放棄。」就是仔仔用生命磨練出來的堅毅,也讓成長在社子島的少年們重新看見自己的可能性。 我們這一代的「在地認同」:鄭雅心的樟湖之美攝影展 另一方面,從美國回來尋找土地情感的鄭雅心,也在雲林古坑的國小努力實踐她的理念。雅心老師服務的學校比較特殊,學生是從全國各地前來就讀的孩子,因此,對於當地的環境,大家都和雅心一樣不太熟悉。 「我覺得在這邊生活六年,如果你只學會學校的知識,卻對你身處的環境一無所知,這樣說不過去吧。」因此鄭雅心用心規劃攝影課程,要小朋友帶著相機,到樟湖的山區拍攝他們所看見的風景。非常意外地,孩子帶回來的作品令人驚豔,這讓雅心忍不住想跟更多人分享孩子們眼中的樟湖,於是她問學生是否想辦攝影展,孩子們都躍躍欲試地答應了! 然而,當鄭雅心的學生絕對不是輕鬆的事情。雅心老師不會輕易幫你決定任何事情,比如攝影展的作品應該如何挑選、如何展示、如何引導、如何解說,這些,都必須由孩子們自己決定。雅心說:「我想讓孩子學會的是,你願意為你自己多堅持一點點。」她從不願意讓孩子輕鬆地享有成果,而是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一點一滴找出屬於自己的模樣。(推薦閱讀:【影片直擊】偏鄉並不遠!劉安婷:「給孩子一個,翻轉人生的教育權」) 「如果這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那你就要學會堅持。」鄭雅心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自己探索想要做的事情,而且,一旦學生決定自己的目標,那麼他就要想辦法堅持,努力達成目標。「過去社會喜歡幫孩子作決定,但是卻要他承擔決定的後果;我想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可是也要學會自己承擔責任,無論結果是好是壞。我想,這都是需要不斷練習的。」 最後,「樟湖之美」的攝影展在雲林斗六順利舉行,現場來了許多觀眾,全部由學生親自導覽,每一位孩子都能夠展示自己所看見的世界,並且透過自己的語言,向民眾傳達心中的理念。看著孩子們從環境之中學習,漸漸地成長起來,鄭雅心的心底感到既感動又踏實。 先有人情,後有土情 經歷兩年的教學經驗,其實她從孩子身上獲得更多。鄭雅心認為:先有「人情」,再有「土情」。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人與人的互動開始,然後漸漸生出對土地的愛,就像許廷瑞與社子島少年的羈絆,還有自己與古坑鄉孩子的情感一樣,最後都將化為珍貴的記憶,成為努力生活的意義。(推薦閱讀:【哇!陳怡君】她用一杯不賣錢的咖啡,說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 從前,鄭雅心在紐約感受不到自己的根本,可是她並沒有逃避,她帶著更多東西回到這片土地,像是耕耘農田一樣腳踏實地做著教育的志業;而正是與孩子們的互動如此地珍貴,讓她終於再次找回對土地的情感,找回對故鄉的愛。她堅定地相信,未來孩子們也會像飽滿的稻穗一樣,各個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然後一步一步地,讓所愛的片土地成為更美好的地方。 March 27,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tf8mL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老男孩》致老男孩與老女孩,其實我們都想談一場幼稚的戀愛 https://ift.tt/2unbV3v 雪兒 Cher 作者雪兒看影劇《老男孩》,當我們長大成人,或許內心仍有一塊保有純真,在茫茫人海,追求一場真切幼稚的戀愛。 圖片來源:《老男孩》劇照 基本上我是一個不太追劇的人,但某個好奇心驅使我看一齣很夯的都市愛情陸劇《老男孩》,敘述說一個年紀快四十歲的帥氣又桀驁不馴的飛行機長,在某一天突然間冒出了一個十六歲的相認的兒子,然後又跟兒子的老師林依晨發生出從眼神相殺到相愛的劇碼。(推薦閱讀:《追婚日記》三十課題:愛情、婚姻、事業面前,我們能做自己嗎?) 打從心眼就覺得這大概就是部偶像愛情劇,只不過怎麼著就越看越入眼,一看就沒完沒了,有一種打到人心的感覺。 圖片來源:《老男孩》劇照 故事就從劉燁飾演的老男孩說起,他,接近四十,擁有令人艷羨的職業和外型,是一個資歷打片天下無敵手的飛行高手,平時開著飛機全世界飛,還四處度假,不管是上山下海都難不倒他,而且還有自家航空公司的空姐倒追著不放,簡直就是人生勝利組代表。 老男孩,心沒進化,有一張天生得理不饒人的嘴,活到了這把年紀,仍然天性不羈愛自由,面對倒追的對象一整個就是口無遮攔,即使機長高收入,但他花錢也是大手大腳,恣意揮灑,不管他人眼光,同期的人都當教官或著是幹部,只有他還在線飛行,不時還闖禍連連。(推薦閱讀:在兩人關係裡學會自處:親愛的,來談場單身戀愛!) 老男孩,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任何人都沒有太大好感,做事完全不太想後果,口中不是爺們就是哥們,老喜歡跟著幾個哥們四處喝酒,鬼混,是個徹頭徹尾的老男孩,家中也只剩下他一個人,完全就沒有責任感。 老男孩,自我慣了,一個人也住習慣,沒想到突如其來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兒子,還有只要碰著就准沒好事發生的衰神老師。面對兒子,他不想負責,面對感情,他也在逃避,老男孩的故事就這樣展開⋯⋯ 圖片來源:《老男孩》劇照 突然覺得,這個老男孩挺像我們這個世代,只想對自己負責,不想對其他人負責。 只是換了另外一個角度,女生也可以是老女孩。 的確,莫名其妙就從二十歲就活到了快四十歲,從想要從職場颳起滔天大浪到只想當軟爛職員,真的只需要幾年的光景,既然鬥不過大環境,就索性活在自己可以接受的小環境,就像劉燁飾演的機長,即使意氣風發,但身邊同期的人都有更好的,只他一個人還留在原地,其實就是不貪圖什麼榮華富貴,想要的生活很簡單而已。 至於身邊就那幾個好哥們,不想過於複雜的人際關係,至於對於那些投懷送抱的女孩,已經沒有興致打發跟專哄,不想八點檔瓊瑤劇般糾葛的愛戀,就想好好活著,呼吸著。 圖片來源:《老男孩》劇照 小男孩變成老男孩,心裏還是住了一個小男孩,想一直打電動,想玩樂,想過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沒嫁單身的小女孩變成了老女孩,心裏住了一個不想在為別人付出的委屈鬼,想出走,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過著不被束縛的生活。(推薦閱讀:【單身日記】你不一定要是可愛女人,但至少要做敢愛女人) 不過,光想要好好活著,就不太容易,還要有一顆對抗外在堅韌而強大的心,才能理直氣壯幼稚的活著,畢竟成熟都是用挫折換來的。 最近很流行解說懶人包,想著如果是單身的老女孩怎麼形容呢? 圖|作者提供 唉!好像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但已經差不多就這樣決定。 《老男孩》的連續劇還在上演,現實老女孩就認命追劇,或許哪一天有一個老男孩陪著老女孩,一起在沙發上,吃著爆米花,一起追永遠看不完的人生連續劇! 推薦 2018 劉燁跟林依晨新劇《老男孩》繼續追劇。 圖片來源:《老男孩》劇照 March 26,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nbV3v
愛是一生的課題!楊冪:成熟的愛是你來我歡迎,走了也尊重 https://ift.tt/2ulSY12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愛情是我們窮盡一生學習的課題,聽聽李冰冰、楊冪等明星們的情愛哲學,所謂成熟的愛,或許是來的時候珍惜,放手的時候珍重。 在愛裡,我們都是練習生,需得整衣危坐,上下求索,去尋找自我成長過程裡觸動內心的答案。在愛裡,是什麽讓你穿越霧霾,篤定前行?是什麽令你有了鎧甲,也有了軟肋?中國《嘉人》特邀多位大明星們面對鏡頭,剖白自己,說出自己與愛的故事。 李冰冰 Q:在愛裡,你學到了什麽? 尊重、獨立以及真實地面對彼此,這也是我對愛情的信仰。兩個人在一起互相尊重和妥協才能長遠。真實是我覺得兩個人選擇相愛在一起,有太多的工作之外的時間相處,在這個時間裡,我希望大家彼此是真實的,不需要偽裝,可以不刷牙吃東西,蹲著馬桶聊天,放鬆享受生活,不需要時時刻刻在對方面前維持完美的形象,你愛我,就得接受好的或不好的完完整整的我。(推薦閱讀:你是想談一場戀愛,還是找到一個願意懂你的人?) Angelababy Q:在愛裡,你學到了什麽? 無私。在愛情裡,我希望對方快樂,在親情裡,希望照顧對方。 Q:是什麽事情讓你形成了對愛的高標準? 外婆帶我長大的,相處的點點滴滴都讓我覺得她的付出完全不求任何回報。如果不是無私付出的愛,都是假借愛的名義而已。 楊冪 Q:在愛裡,你學到了什麽? 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獨立,有包容,也有自由和成長。人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永遠別因為愛情試圖改變自己,或是固定自己,不想成長。最好的愛情是包容彼此身上不一樣的東西,一起成長。當你成長後,你的內心足夠豐盛,就會明白愛的自由,並不需要時時刻刻膩在一起。 Q:你什麽時候有了這樣的洞察? 我很小進入演藝圈,忙得各地飛,很小就培養了獨立意識,我不開心,朋友不會因此突然出現在眼前,我賴以生存的就是成熟的關係。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我的態度是你來我歡迎,你走我也尊重,這就是成熟的愛的關係。在這一前提下,愛必然是包含獨立、包容、自由、成長。 王大陸 Q:在愛裡,你學會了什麽? 堅持、關懷、包容。堅持指在愛的關係中,勢必有犧牲,但不能因此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愛有不離不棄的那一面,這就是關懷和包容,一起成長。父母的言傳身教,從小看著他們互相照顧著對方,讓我知道家庭的溫暖,知道如何珍惜那一份感情。(推薦閱讀:【關係日記】有一種愛情,叫陳小春與應采兒) Q:有沒有遇到過與之相悖的事情,讓你糾結,甚至爭論? 有,但你必須要經歷一次次受撞擊才知道自己要珍惜什麼。 宋茜 Q:在愛裡,你學會了什麽? 真誠、真心。 Q:你在哪些事情上學習到了這一點? 閱歷和年齡的增長,在生活中慢慢形成個人認知,在愛中,要真誠、真心。這是最基本的。 黃景瑜 Q:在愛裡,你學會了什麽? 自由,這是我對愛的信仰。我希望各方面不要被束縛,希望大家保持自由的狀態,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不是物質距離,也不是心靈距離,而是精神的自由。我並不主張在愛中犧牲自我。 Q:它是怎麽形成的? 我是天性追求自由的射手座。 Q:有沒有遇到過和信仰相違背的事情,讓你糾結,甚至爭論? 有啊,我不喜歡別人的束縛,不喜歡有人看管我。 王俊凱 Q:在愛裡,你學會了什麽? 信任,這也是我對愛的信仰。 Q:它表現在哪些方面? 比如演戲,你要信任你演的角色,才能演好。愛也是,你要帶著信任去愛,才能真正感受到愛。從小看的一些電影、書和動漫,都讓我有這樣的感受。 Q:有沒有遇到過與之相違背的事情? 需要相互理解,理解是愛的橋梁,愛需要多溝通,坦誠。我覺得信任是建立在理解上的,多了理解,大家才會真正彼此信任。 易烊千璽 Q:在愛裡,你學會了什麽? 力量。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一種無私奉獻的愛,會產生力量,也是一種能量場,比如我和粉絲之間。 Q:是什麽事情讓你形成了對愛的高標準? 做公益時,我在現場感受到那些長期義工與病人之間,他們就是純粹的、持續性的一種幫助,那一次讓我直面感受到,愛是力量的呈現。 Q:有沒有遇到過與之相悖的事情? 會遇到,每個人對愛的想像不一樣,不能拿別人想法綁架自己,反之亦然,那我們就需要了解,愛的另一個層面是包容。 Text /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張凡、戴小蠻、許璐 Photo /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吳明(Studio6) 【本文由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想終結單身?對付12星座女生的致命求愛術大公開 「謝謝妳總在我身邊」,那些你忘了跟閨蜜說謝謝的事… 大揭密!12星座的分手地雷 March 26,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lSY12
【我們這一代】當學生對我說,「老師,你不相信我能做到嗎?」 https://ift.tt/2I4srY8 Teach For Taiwan 為臺灣而教 TFT 請來何麗梅與陳嬿婷談教育,教育是在孩子的心底種下種子,讓每個個體的價值發芽茁壯。 文字|Fantine 「人生最大的意義在於助人。因為當你創造價值給別人,給別人帶來好的影響時,這樣的改變是不會隨著年歲消失的。」——何麗梅 在男性主導的產業裡,她是台積電職位最高的女性主管。未曾出國留學的她,還是少數台灣本土培養出的高階主管人才。集滿了外界對於菁英的想像,何麗梅顯得淡然,不把目光聚焦於自身成就,而更關切社會有沒有辦法變得更好,從護樹到教育,她在沒有人的地方,悄悄將助人的種子佈下。 回憶起關心公益的起點,何麗梅在嚴長壽的帶領之下,她真實看見偏鄉在教育資源上的缺乏,也見證了公益平台所造成的改變,「我很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為這社會多做些什麼。」從此之後,何麗梅投身到台積電 i 公益平台的建立,除了捐款以外,還強調現場行動,用善意拉起人與人之間的串聯。 「教育是讓孩子變成一個愉悅的人,對生活永懷著熱誠與好奇心。」——陳嬿婷 身為 TFT 第二屆教師的陳嬿婷也分享了自身經驗,她曾就讀台大農化所,一開始攻讀研究所時,周遭都以為她未來「要去當科學家」,但畢業後她卻繞了個大彎,選擇投入偏鄉,前往台南市南化區當老師。 在老師這條路上,陳嬿婷與學生一起「倍數成長」,每一件事不僅對孩子來說是第一次,對陳嬿婷而言,她也是忐忑地在實踐老師的種種可能,她不要孩子被世俗的成功綑綁,卻失去了學習的初衷,所以她努力跟著孩子一起在世界上走穩。(推薦閱讀:【我們這一代】秉持著「不是我,那是誰」的心情行動) 讀書是希望的種子 何麗梅在眷村長大,她從小是個腳踏實地的孩子,大學聯考選填志願時,媽媽認為「當個會計小姐也不錯」,她接受了媽媽提議,進入了政大會計系就讀,以為自己會一輩子當個會計小姐。 大學畢業後,何麗梅先是在外商公司工作了幾年,之後又跳槽到台灣慧智公司擔任中階主管,之後一路在德碁半導體公司、台積電升到財務高層,挑戰越來越巨大的她,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只把自己定位在「會計小姐」的女孩。 回憶起這一路的經過,何麗梅認為「是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家境清寒、沒有任何雄厚背景的她,曾聽過長輩苦口婆心告誡「不念書就無法改變命運」,後來她帶著這句囑咐,在台積電發動了上萬名員工定期小額捐款,「就從每個月在薪水裡扣一千塊開始,這樣串聯起來,力量也是很驚人的」,何麗梅引領著眾人之力,要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在偏鄉蹲點兩年的陳嬿婷也立志透過教育,來進一步改變孩子們的人生,對她而言,教育的本質不是讓孩子成為升學主義下的「人生勝利組」,而是讓他們能夠更有條件在人生中自由,「能不能讓孩子,都有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利?」陳嬿婷反問,溫柔的語氣中帶著堅定,在現實面前低頭,不得已被生存綁架,對她來說,這樣的不平等太痛了,也是陳嬿婷轉向教育的初衷。 陳嬿婷認為在當今的教育現場,很少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如何讓孩子看見自身的潛能,並發揮出無窮可能性,是她最為著重的特質。陳嬿婷也分享了自己機會教育的經驗,在她服務的學校中曾出現流浪狗,本來學校其他老師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要打給捕狗隊,但陳嬿婷認為可以透過這件事,來教導孩子一些關於生命與選擇的反思。 陳嬿婷先讓孩子看了「十二夜」的紀錄片,在孩子對於動保議題有初步的認識後,她開始引導大家思考——學校的立場是什麼?不請捕狗隊來,有哪些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果要幫助流浪狗,自己可以先從何處著手?一步接著一步,在為了流浪狗跟學校溝通的過程當中,像是有美術專長的孩子畫了海報,大家各司其職,聯手幫狗狗找到了新家。「孩子能夠解決問題,比你想像中的更好。」陳嬿婷的眼神裡透露著驕傲,因為透過教育的力量,孩子有了獨立的可能。 老師,請你相信我 你有想過自己的 25 歲該是什麼樣的光景嗎?何麗梅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順從媽媽的期望,到美商台灣氫氨公司擔任會計,「當時的我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就想著把眼前的事做好。」何麗梅看似不經意的回答,卻正培養出了她未來轉職的底氣,在這份工作長達七年的時間裡,何麗梅累積出深厚的專業能力。(推薦閱讀:【我們這一代】擁有同理心,讓我們活得更像人) 職涯的路上,許多女孩都曾迷惘過。今年跟家人到日本旅遊時,何麗梅就遇到了一位 25 歲的女孩,正在為了是否該換工作苦惱,而何麗梅在提點女孩之餘,還不忘問一句:「現在的工作內容,你真的都會了嗎?」何麗梅認為串聯的力量要先來自於個體的堅強,所以要有定性,耐心從時間中去淘洗出含金的專業。 「成功沒有秘訣,就是把事情做好、做深、做大而已。」三十年的職涯光景,何麗梅最終換得了此句箴言,突破了玻璃天花板,在這以男性為主導的產業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何麗梅總是早一步先站上時代的浪頭,例如早在 1980 年代初期,當時電腦尚未普及,她就已經學會使用電腦來處理表單,這讓她能完成的工作量提升了 3 倍,看似前衛的背後是她時時都在思考如何能把眼前的工作做到最好。對於成功的定義,何麗梅認為就是替自己負責,能承擔自己做決定的後果,並在實現自己的過程中,時時懷抱著希望,為別人的生命燃起燈火。 陳嬿婷的 25 歲,則在練習如何讓「信任」成為學生的禮物。給予無條件的信任,有時是奇蹟缺少的那塊拼圖。陳嬿婷說在自己的任教班級中,有一位綽號叫桃太郎的學生,他很有藝術天份,但天賦卻沒辦法讓他根生出穩妥的信心,因為桃太郎的動作很慢,常常無法跟上其他同學的步調,而讓老師再三提醒他是「全班最慢的」。 每一次的善意提醒,在孩子的耳中,卻也成了一種迂迴的否定,認為自己的價值不被老師所肯認。在一次打掃的過程中,桃太郎為了加快掃除的速度,曾同時舉起七支掃把,想要盡己所能地把物品歸位,但另一位科賢老師卻深怕他受傷,趕緊要桃太郎放下沈重的掃把們。在這時候,桃太郎對老師的第一句話,卻透露出了自己的傷口:「老師,你不相信我能做到嗎?」 對於桃太郎來說,他望向自己的模樣,還帶有迷失的困惑,科賢老師趕緊跟桃太郎說:「老師只是擔心你受傷,所以你扛掃把,老師跟著你後面走。」就此以後,太郎在老師的支持下,能夠自信的扛起掃把往前走。 看似小事的背後,其實每個孩子的生命中都有大人著力的痕跡,所以在陳嬿婷的眼中,如何去看見孩子最初的姿態,並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把信任給予出去,相信孩子能成為獨特的個體,是她 25 歲的課題。 肯定勞動的價值 青春不是場被虛擲的賭注,何麗梅在數字中找到自己專業的價值。 在何麗梅的眼中,談數字一點都不俗氣,勞動始終有價,她認為「公益」不該建立在年輕人的無償奉獻上,而是要塑造環境,讓「公益」成為有志青年自我實現、長久經營的志業。所以她欣賞 Teach For Taiwan 給予老師實質的物質支持,而非要求老師當志工,透過自我犧牲來成就學生,「我會跟年輕人說,當 Teach For Taiwan 的老師,是很有尊嚴、很好的工作。」何麗梅堅定地說,就是希望年輕人可以把當 Teach For Taiwan 的老師,做為人生的志業。 肯定個人的付出,再多方集結成為一群人的力量來拉拔孩子,是何麗梅認為偏鄉教育最能被改善的關鍵,她笑稱 Teach For Taiwan 的後勤支援系統「是非常偉大的發明」,因在偏鄉教學的老師很容易有挫折感,往往一個人被困住時,就容易萌生放棄的念頭,但當有整個團隊在後方支援你,把重量一起擔起時,老師會發現,原來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已和孩子走得這麼遠。 陳嬿婷也認同在串聯的過程中,挫折一定有,但她更期待自己帶孩子去認識真實的人生。趁一次閱讀課的機會,陳嬿婷帶著孩子去附近訪問雜貨店老闆,去認識這在偏鄉開了四十幾多年店的「麗卿阿姨」,她的勞動生活是什麼模樣。(推薦閱讀:【我們這一代】練習問「為什麼」,是你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阿姨,你跟誰一起住?補貨怎麼補?有沒有遭過小偷?」學生一道又一道的問題中,透露出的是濃厚好奇心。孩子輕輕地提起麗卿阿姨千迴百轉的人生轉折,裡頭卻有陳嬿婷偷藏起的滿滿期待。 陳嬿婷的聲音就算在故事的高昂處,也總是那樣的輕柔,就像不管經歷多少傷害,最終也只會跌進棉花一般,彷彿從從童話中而生。在她眼中,每個人都像小水滴,在流入現世這大海以前,都擁有自己的形狀,而她期待孩子去摸透每個人的獨特形狀。而她要做最溫柔的岸,來等著所有孩子往前靠近。 我好奇地問陳嬿婷,在教學的時候,心有沒有受過傷?她的語氣卻出乎我意料外地直接:「當然有啊,還是學生來安慰我的呢。」躲到辦公室偷哭的她,是孩子主動的關心,承接住了她的眼淚。 串聯不講究資格,老師跟孩子間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與受,而是共同前進、共同成長,互相在對方的生命裡渡過風雨。孩子口中的「嬿婷老師」在食了人間煙火以後,不怕現實蹉跎,依然溫柔地想牽起孩子的手,孩子也不吝回握,把彼此的力量串聯在一起。這樣的老師與孩子,加上如台積電i公益平台等外界支援,讓現實不美,卻依然動人。 March 26, 2018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4srY8
【為你挑片】《壁花男孩》為什麼人總是愛上不愛自己的人? https://ift.tt/2ulfffh KnowYourself 女人迷編輯與作者為你挑片,寫影評也寫生命故事,看見鏡頭下的縮影人生。細看《壁花男孩》,你的愛,其實值得一顆最真的心。(內文稍有爆雷,請慎入。)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我聽過太多在我看來關係太過不平等的愛情故事。作為旁觀者的我,每每看到其中一方對另一方卑躬屈膝低聲下氣,總會為他/她感到不值。可是主人公往往一邊流著淚一邊死守著這樣一段傷痕累累的關係不肯放手,甚至有人總是選擇待在這樣的對象身邊。這讓我常常感到困惑,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執拗地陷自己於這樣痛苦的循環裡? 今天,我們來聊聊《壁花少年》。影片以高中生查理為主人公,講述了他的成長經歷和他的朋友們愛上不愛他們的人的故事。查理內向而敏感,在學校裡備受欺凌。一次意外,他結識了和他一樣在人群里格格不入的異父母兄妹薩姆和帕特里克。三人因為共同的獨特音樂品味而彼此靠近。 「我把我對愛情的預期打折,就可以不被拋棄了吧?」 薩姆是個看起來樂觀積極的女孩。她平日里個性張揚,在舞台上妖艷動人,敢在飛馳的車上站起來張手迎風擁抱世界。 薩姆奔放的表面實際藏著一顆柔軟細膩的心。當吸了大麻在大家面前說著胡話的查理說「我想要喝點奶昔。」的時候,眾人都報以大笑,只有她轉身真的為查理打了一份奶昔。她在和查理聊天之間,知道了查理心底的一道傷口——他最好的朋友開槍自殺死了,連遺言都不曾留下。她第一時間敏感地感知到查理的孤獨。她理解查理對於寫作的熱愛,送了他一台打字機鼓勵他未來寫關於他們的故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麗開朗的少女,每每到了戀愛的時候,卻卑微地好像低到塵埃里。她總是佯裝自己是個沒頭腦的姑娘,處處迎合男友的喜好。即使他不愛她愛的音樂與詩歌,甚至因為自己的不喜歡而拒絕和她一起參加舞會,她都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推薦閱讀:【為你挑片】《淑女鳥》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你要不要?) 薩姆這樣事事屈從的態度讓人心疼,當情節漸漸展開,我們看到了她令人心碎的過往。小時候,她被父親的上司性引誘。她一度和壓根不把她當回事的人上床,與高年級生廝混在一起喝到爛醉。她將自己看得太低太差,篤定自己不會也不值得被人好好對待。 儘管她自己並沒有真的對自己說「我不值得好的愛情」,然而這句話已經紮根在她的潛意識中,然後在現實生活中一次次選擇不愛她的男朋友。她就像促銷商品一樣打折自己對愛情的期望,以期降低標準就可以維持住一段關係。然而恰恰是這樣無底線地降低自己價值和對愛的期待,讓她經受了更多糟糕的經歷。 「我想證明看起來不愛我的人,其實也可能是真愛我的。」 帕特里克是一名同志,他放蕩不羈、愛開玩笑,總是一副無比自戀、對別人的評價毫不在意的樣子。讓人心疼的是,他愛上的人布拉德是一個「深櫃」。 帕特里克和布拉德從高二開始在周末偷偷約會,就此開啟了他們多年的地下戀情。帕特里克從不曾抱怨布拉德對他的不好。他不介意布拉德在他們交往初期總是用「醉的太厲害」作為藉口,假裝自己不記得和帕特里克親熱過。他也不介意這麼多年總是要躲躲藏藏,保持著不見光的關係。相反,他總是努力地記著布拉德對他的「一點點」好。他將布拉德在他們上了床後,終於親口說出的他愛他當作莫大恩賜。他甚至還幫布拉德戒了酒癮,因為至少「布拉德可以在清醒的時候說愛我了」。(推薦閱讀:單身情人節歌單:總會有人讓你信仰愛情) 帕特里克處處維護著布拉德,小心翼翼地期待著他們的關係會有進一步的發展。但問題還是爆發了,他們在布拉德家中約會時被布拉德的父親撞見,布拉德被揍得鼻青臉腫,對外則宣稱是自己被搶劫受的傷。更讓人心寒的是,布拉德縱容他的朋友當面欺負帕特里克,他自己還雪上加霜地罵帕特里克是「基佬」。帕特里克多年的付出似乎都消散在了空氣裡。 帕特里克並不真的像他看起來那麼無堅不摧。其實,他一直希望別人接受無厘頭的甚至看起來有些「怪胎」的自己。每一次別人嘲諷他「廢物」(Nothing)的時候,他都反應強烈高聲回擊。在他和布拉德徹底分手後,他無數次催眠自己,只要他振作起來,他就會遇見那個愛他的人,又在一天天的希望落空後極度受傷。 被愛、被接納的強烈願望控制了帕特里克。帕特里克將自己的這份執念,投射在了布拉德的身上,他想通過努力讓布拉德接納他。 布拉德的確喜歡帕特里克,然而那種遮遮掩掩的愛不是真正的愛。布拉德連自己的性向都不敢正視,更談不上有能力去包容支持帕特里克。帕特里克卻想通過從布拉德那里索得愛,證明「看起來不愛我的人其實也可能是真愛我的」。他一次次的討好布拉德,害怕自己失去他,害怕自己在這道證明題裡得不到答案。 終於,這道注定無解的證明題讓帕特里克失去了自我。 要學會只愛對的人,是一個艱難反覆的過程。 陷在「無法愛對的人」的泥潭里的,還有查理。查理就和他的代名詞「壁花」(指在舞會中因為沒有舞伴而默默呆在角落的人)一樣,多年來他習慣了先考慮別人,習慣了忍受別人的欺負。他從高中開學第一天就開始倒數日子算著什麼時候能夠離開,他明明能回答老師的每個問題卻從不敢舉手。他不斷掙扎在對自我的否定中,因此儘管他深愛著薩姆,默默為她做了很多事,卻始終不敢開口。 睿智的語文老師、薩姆和帕特里克的出現讓查理些許走出了曾經極度自閉的生活。語文老師發現了查理的寫作天賦,一直鼓勵指導查理進行創作。薩姆和帕特里克則讓他找到了一種歸屬感。 查理曾問他最喜歡的語文老師,「為什麼好的人總是遇上錯的人?」。語文老師告訴他,「因為我們只接受那些我們認為自己配得上的愛。」 查理的善良和不夠愛自己,給他帶來了麻煩。查理因為無法拒絕小團體里瑪麗的追求,而「被迫」成了瑪麗的男友。瑪麗喜歡將自己的喜好統統扔在只懂接受不懂說「不」的查理身上。她每天和查理煲電話粥自顧自地喋喋不休,在大家面前拉著查理秀恩愛,卻從不曾考慮過查理的感受,瑪麗並不是真的愛查理的,她甚至一點也不尊重查理的最愛——書和音樂。 查理為瑪麗的瘋狂感到窒息,卻不知道如何掙脫。一次「真心話大冒險」遊戲上,接到一個「吻在場最漂亮女孩」的挑戰後,查理情不自禁吻了薩姆。瑪麗和薩姆的關係本就微妙,查理的這個舉動打破了組織內的平衡,他被趕出了小團體。 轉機出現在帕特里克被男友和男友的朋友辱罵的時候,這一次查理終於忍無可忍揮起了拳頭。查理的英勇帶來了大家的刮目相看,特別是薩姆。查理回歸了小團體,更重要的是,他終於開始敢為自己關心的人付諸公開的行動了。 薩姆即將畢業離開了,查理還是沒有行動。當薩姆被男友劈腿,感到自己無比渺小的時候,查理用老師的話安慰薩姆。薩姆詰問查理為什麼不追求自己,查理解釋說他以為薩姆不喜歡這樣。 然而薩姆告訴查理,他不能總是想著別人而忽略自己,不能總是坐在一邊不讓他愛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意,因為這樣她就無法接收到他的愛,而她需要有人愛真實的她。這一次,查理也終於鼓起勇氣對薩姆說,他懂她,懂她的美也懂她心裡的傷。他們終於在一起了。 圖片|來源 但波折並沒有就此停歇。當好友們都畢業去了大學,留他一個人在高中里,查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畢竟,享受過朋友與戀人的溫暖以後,又怎能忍受再次回到一個人?童年時被姨媽性侵的沉睡記憶被喚醒,查理一度緩和的精神疾病加劇,意識混亂中查理選擇了自殺。 我們都喜歡看到人們因為一件好事的發生,魔法般就此獲得了人生徹底的轉變。但現實中,改變從來都不會如此簡單。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反反覆覆地、同自己身上那些黑暗力量的拉鋸,才能往前走一點點,同時在剛走出來的一段時間裡,時刻還要警惕著再被那種力量拖回到過去中。 離開錯的人,學會愛自己,這段破繭的過程就像那個漫長漆黑的隧道,充滿了未知和迷茫。薩姆去了大學,在大學裡感受到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也因為獲得過查理的愛,開始走上健康的人生。帕特里克也終於停止了對不愛自己的人的追逐。他們都沒有徹底變成一個新的自己,在未來,還會有很多個瞬間,他們會感到自己仍然是那個自卑的、怯懦的、不敢索取愛的人。(推薦閱讀:細水長流的老友片單:在你面前,我總是放心脆弱) 但他們又都已經不是那個時候的自己了,因為他們都在曾經走出來的時刻,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同伴的溫暖和支持。生活不會總是悲劇,即使在黑暗中,也會留給你一些光亮,留心身邊散落的善意,勇敢地去愛對的人。 記得要反覆對自己說,你值得一顆最真的心,任何除此以外的所謂的愛你都不要,因為你就是這樣的值得。 記住了嗎? 揭穿一刻:你覺得愛對的人是什麼感覺?和愛錯的人會有什麼不同? March 26, 2018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lfffh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從約翰走路到珍走路:談談人們對女性主義之常見誤讀 https://ift.tt/2GrkS0s womany 女人迷精選 Diageo 集團為讚揚女性成就,推動性別平權,於美國推出不同於過往知名 Johnnie Walker,另命名 Jane Walker 的品牌特別版,引發大眾的的正反看法。 引言 其實早在年初得知 Diageo 集團會以 Jane Walker 之名推出新的 Black Label 特別版,Mr. J 已經想借此機會來談談一般人對女性主義的誤解。 根據官網,Diageo 為讚揚女性的成就 (to toast the many achievements of women) 和支持繼續推動性別平權 (gender equality) 於本月在美國推出命名為 Jane Walker 的品牌特別版(Logo 也由原來的大步前進男變成大步前進女),以配合該月的「全國婦女歷史月」(National Women’s History Month) 和「國際婦女日」(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推出這款特別版威士忌的同時,Diageo 為之發起了一場捐款運動,表示每售一瓶 Jane Walker 便會捐出美元 $1 給支持女權運動的組織(如 Monumental Women),上限為美元 $250,000。 圖片|來源 然而,推出這個品牌,特別是副總裁 Stephanie Jacoby 上月底接受了 Bloomberg 訪問之後 [註1],在媒體引起了一些女權朋友間的爭論。 對於 Diageo 此舉,女權朋友間普遍有頗兩極的立場,一派認為這有助性別平權和讓人多留意女性在威士忌產業的貢獻(例如在 Johnnie Walker 品牌中的 12 位調酒師就有近半是女性、Diageo 集團的首席調酒師也是女性的 Maureen Robinson);另一派則認為推出這品牌不過是以性別主題作市場推廣,為吸納更多「性別金」(有興趣的讀者可 search 如 pink capitalism 或 LGBT marketing 等的討論),這派也認為只改了瓶身的 Logo 是很「懶」的做法,無助推動平權,加上 Stephanie Jacoby 在訪問時說了一句:"Scotch as a category is seen as particularly intimidating by women… It’s a really exciting opportunity to invite women into the brand."(推薦閱讀:「我以我的性感為榮」從 Gigi Hadid 到 Gisele 的女性主義行銷) 更加令人覺得 Diageo 此舉其實是對平權運動的反動力(廣東話更傳神的講法是:倒米)。 自去年底卷席全球的 #MeToo 運動開始後,部份人對女性主義運動的評擊有了擴充的現象。 有論者認為女性主義於 #MeToo 運動上橫蠻霸道,甚至鼓吹了現代的「獵巫」行為,違反了當代法律所重視的無罪假定原則;更加重要的是部份 #MeToo 參與者無視了女性自主的性權,將女性應有的性主體繼續定性為只有「受與不受」的弱小被動者。 代表人物有法國影星 Catherine Deneuve 有份署名的公開信 [註2],她們認為 #MeToo 運動導致了一場公開指控,把本來不算罪犯的人歸類為性犯罪者,並且沒有給予他們自辯的機會,"Rape is a crime, but trying to seduce someone, even persistently or cack-handedly, is not – nor is men being gentlemanly a macho attack" Deneuve說。(推薦你看:「我主張性解放,而非寬恕性侵」法國影后向性侵受害者道歉) 她們認為 #MeToo 運動對幫助女性沒有用,更易於被性自主的敵人如極端宗教份子和最差勁的保守份子利用。本文無意深進討論推出 Jane Walker 的對與錯,也非意圖反思整個 #MeToo 運動為社會帶來好或壞的衝擊,而是希望藉這兩個近期事件作引子,為對女性主義感興趣又或敵視女性主義的朋友,講解一下女性主義是與不是什麼(畢竟性別學是 Mr.J 曾於大學任教的課目之一)。 一、女性主義不是敵視或憎惡男人 首先,很多反對女性主義的意見領袖經常將女性主義者描述成厭惡男性的一群,香港的表表者自然是「陶十九」之流;然而,我們要了解很多時這些意見領袖塑造出來的批判對象與其該對象之本體特質可能相距甚遠。 從源流上,女性主義批判的主要對象為父權主義、性別歧視、兩性主義(又稱性別主義或兩性二元論)、集權資本主義等;女性主義是對不公義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建構作出對抗,以求衝破性別定型下刻板形象等造成的剝削和壓迫框框。 當然,有部份自號為女性主義者的人懶於理論疏理,只慣性地將現象粗淺地套進不平等理論 101 之中,然後冠上性別之名,這也是使常人誤解女性主義的原因之一。 誠然,Mr.J 從來不相信有任何理論與群體是不能被挑戰的,但是也因為自己是在父權社會中成長與生活的男性,在批評部份女性主義者的論述時也總會提醒自己必須戰戰兢兢,深怕自己思考不夠全面,忽略了女性或其他性別小眾在當下社經結構中獨有的生活經驗而對之添加不必要的妄言傷害。 簡單而言,真正的女性主義並不會敵視或憎惡男人,而是對由性別出發的社會性不公義作出抗爭。 所以,不是針對性別歧視行為,而是因男性為男性而作出攻擊的行徑絕不是真正女性主義者的所為。提升女人的價值和地位,不等於要貶低男人。(推薦閱讀:女性主義的存在,不是為了為難男人) 二、女性主義不是追求女性特權 第二個常見對女性主義的「稻草人攻擊」是嘲諷其支持者為追求「特權」的一群。 有些嘲諷女性主義的意見領袖會說女性主義者「只關心女人的權利」、「追求女人『大晒』」、「要女人『食住』男人」,他們擔憂的這類「調轉的差別待遇」,可稱作「性別逆向歧視」;然而,這些擔憂基本上都是毫無根據且不必要的。 女性主義者追求性別平等,追求「女權」,當中這個「權」的意思是「權利」(rights) 而並非「權力」(power)。所謂「權利」,就是不管個人的出身性別、種族、階級等,都一概平等而應有的 entitlement;它是自然道德法的,而政治社群應以其律法將之保障起來(例如聯合國所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和引伸出來的兩個國際公約就是以保障人基礎權力有重要文獻,雖然,近代人權學者普遍都認為它們還有很多可進步改善的空間)。 女性主義者追求的是平等的人權、公民權、經濟權、文化權等,追求的是展現自身潛能的平等選擇權和實踐權,絕對無意提倡女性需要有「大過」男性的權利。 女性主義著重平等權利與打破舊守父權主義下的性別定型,其實對男性也有益處。 一些父權印象下的刻板形象例如:「男人唔可以窮」(其潛台詞其實是「男性的收入必須比女性的伴侶多」)、「男兒有淚不輕流」(其潛台詞是「男人必須剛強、哭就是柔弱的表現」)、對「家庭主夫 (house husband)」的歧視(本質就是性別定型下構成的家庭崗位定型)等;打破這些性別定型,有助將男性從守舊壓迫的盲從思想中解放出來,讓男性也能更自由舒適地生活。 有一點要說明,女性主義者沒意圖全盤否定不同性別之中的獨有氣質(當然,大部份性別研究都指出「性別」其實是「社教化的」(socialized) 而不是「天生的」),而是相信不同身體性徵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性別特質,或許美國作家 Susan Sontag 的話更能準確地描述這點,她說: 在剛強男人中最美麗的是其女性陰柔的一面;在陰柔女人中最美麗的是其男性般的剛強。 What is most beautiful in virile men is something feminine; what is most beautiful in feminine women is something masculine. 圖片|來源 三、女性主義不是說女性都是需要保護的弱者 這點是對社會學所謂的「善意的性別歧視」(benevolent sexism) 之回應,提出這見解的為社會心理學家 Peter Glick 和 Susan Fiske,他們於 1997 年提出了「敵意的性別歧視」(hostile sexism) 與「善意的性別歧視」之區分;前者是我們普遍常遇到的「老生常談」,如男性天生比女性聰明、女人唔識揸車、女生都是方向盲等,通常伴隨著對女性的敵意和負面的偏見;後者來得較「和善」以致不易察覺,表現出來的是「讚美」、「關懷」和「保護」,如認為女性作為家中處理日常事的母親是偉大的天職(潛台詞是所以女性應該作家庭主婦,貫徹男主外女主外的天職責任)、作護士的女性是白衣天使(潛台詞是相對拳擊手或職業司機,護士是更適合女性的工作之類)、又或者女性不應穿得「太性感」為的都是保護她們(潛台詞其實是想說若果穿得性感而被性侵是該女生咎由自取,blame the victim 是也)等等。 根據 Glick 和 Fiske 的分析,當這種權力不平衡的結構(即父權體系)維持夠久,而當中支配者 (dominants) 與從屬者 (subordinates) 又有恆常的互動,兩個群體之間的關係就絕少是純敵意的了,「善意的性別歧視」也因此而生(試想像所謂「白人的負擔 white man’s burden」就可以理解)。在此視角下,Mr.J 也恆常檢討自己在父權文化下有否漂染了無理的偏見。 女性主義不是說女性都是需要受特別保護的一群,她們更不是只在追求不被強姦的權利;女性主義所追求的是社會正義與公平機會。(推薦你看:俠女的內力!專訪張小虹:「女性主義的努力,是為了讓女性主義死去」) 女性主義追求的性別平等,並非指要求每個生活範疇都要完全同等的意思,也不是無視所有男女身心差異;而是指個人不應因為其性別而影響其實踐個人潛能、參與社會事務、取得公共資源等的機會。 女性主義追求的是平等,而不是受父權思想深刻影響下無意間的處處相讓;她(他)們有權利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工作、喜歡穿的衣服,而不需男性告訴她們「應該」穿怎樣的衣服來保護自己,相反,男人們應該教導好自己如何約束自己的跨下之物。 同樣,女性與男性一樣都有享受性的權利和選擇與誰性交或不性交的自主性,而不是說每每發生性行為都是「女性蝕底」云云。台灣著名的性別學者卡波維老師就曾將這種意圖去性化的所謂女性友善立場批判為會使女性主義弱智化的行徑。 四、女性主義是審視權力結構的濾鏡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不只是女性可以做女性主義者,而女性主義又不只是重視女性的權利,而是追求不同性別的平等,哪為何還要稱作「女性主義」這「容易令人誤解」的名字呢? 女性主義的歷史源起,是來自女性因其社會處境所作出的反省和抗爭,作為社會運動,其歷史源流絕對有重要性(好像「單一麥芽威士忌」有朋友亦認為其「單一」很有誤導性,應該改名作「單廠麥芽威士忌」,但我們還是會尊重歷史源流而繼續稱之為 Single malt)。加上,在今日的社會中,女性所受的對待和權利在世上很多地方的實踐上還是遠遠落後於男性,女性主義中「女性」二字能對我們身處在父權文化下的人們作時刻的提醒。 女性主義源起是因上述所說的父權主義、性別歧視、兩性二元論、集權資本主義等,然而正正因為對平等和公義的追求,女性主義者絕不止於關懷與性別有關的事,關注女權的人也會關心其他少眾(少眾不一定單指人數少,更重要的是指可享的權利少),例如貧窮、階級、種族、宗教、移居者等。 真正的女性主義,教曉我們認清世界上不平等的狀況,讓我們看到權力的不平衡,是我們審視社會性權力結構的濾鏡,也是我們解放既有權力框架的推力。 女性主義讓我們明白尊重女性與其他性別小眾自主的權利需要整個社會的文化革新,也讓我們於父權結構底下的「既得利益者」反省自身言行對他人可能造成的困擾和壓迫。 希望以上短短的段落能幫助大家理解好女性主義的基礎,畢竟我們活在一個所謂「後真相年代」,積極地散佈錯誤資訊,以無知為有知的大有人在;對不平事漠視故然已經可怕,但抽爭平權者後腳的人是可疑且危險。(推薦你看:約會文化的性別翻轉:女性主義的下一步是男性平等) 威士忌人的性別偏見 最後,Mr.J 想微微說一下威士忌圈常出現的幾個性別偏見。 偏見一、威士忌對女性來說太刺激 這正正是 Johnnie Walker 副總裁 Stephanie Jacoby 被批評的話。 她說蘇格蘭威士忌這個類別常會嚇到人,特別是女性,當中這個「特別會嚇到女性的刻板印象」正是父權文化底下無根據的偏見。 舉例在近年 Mr.J 主講的入門級品酒會上,常常都會包含最少一款在感觀上較刺激的泥煤威士忌,然而,以 Mr.J 的觀察泥煤的風味對誰來說都是刺激的,甚至乎可說女生中對泥煤威士忌的接受程度較男生中的更高(熟識的香港威士忌酒吧老闆都說有類似的印象)。 Mr.J 喜歡的飲食文化作家 Tara Nurin 也曾多次講過,若然市場推廣的人還是胡亂自以為是地想將威士忌推介給其實一直都在的女性品飲者(根據另一位飲食作家 Brain Freedman 引用 Nielsen 2018 年 1 月的調查 [註3],在美國,女性佔蘇格蘭威士忌消費者中的 29%,數字一點也不少),他們注定會失敗! 偏見二、女性適合喝什麼什麼樣的威士忌 第二點常見於媒體的觀點就是那種認為男性應該喝怎樣的酒,女性又適合喝怎樣的酒的所謂介紹,說實在,每每聽到這些言論 Mr.J 都是白眼全反的⋯⋯實在叫人無語! 正如 Jacoby 在日前於 scotchwhisky.com 的「補鑊專訪」中所講 [註4],味蕾沒有性別之分,而男與女在口味觸感上也完全沒有分別 (Tastebuds have no gender, so there is absolutely no difference between a man’s and a woman’s palate)。 同樣的觀點,友台 the whisky lady 上個月也曾在博文中明言,可見對著類似的性別偏見,不少富經驗的女性品威朋友已經受夠了。喝怎樣的酒,懂怎樣去欣賞一款酒,跟性別有什麼關係?將不相關的事情與性別連結在一起,這種性別定型在歷史上造成了很多今天都還未能完全改善的問題。 可是,類似的性別偏見在香港還是常常在媒體出現,有時甚至乎一些女性酒類推廣人自己也將這些落伍觀點玩得不易樂乎! 其實,即使只從市場推廣的層面來說,以性別定型作招來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正面的,WSJ 的暢銷酒類書籍作家 Fred Minnick 就曾表示不少國際威士忌品牌已經有意識地迴避特別以女性作目標的推廣手法,因為經驗告訴他們這樣做多數都會引來業內有見識的女性的反彈;Nurin 也說過,任何對女性消費者有認識的專家都會說現代女性渴望人們認清她們是與男性相同的方式來建立她們的觀點,認清這點就是對她們的尊重,女性們不需要任何飲食的所謂「柔弱版本」來發現它們的美味 [註5]。 今時今日還在散播惹人反感的性別定型觀點到底是無知?還是傲慢? 偏見三、女性只關注酒好喝與否,對威士忌的製程與科學沒興趣 這個觀點隱含的其實也是認為女性重情感不重知性的性別定型。 然而,經驗告訴 Mr.J 這個說法也是無甚根據的。在品酒會中 Mr.J 也常遇到很多會發問關於威士忌製程問題的女性,按比例來說,對酒類科學有興趣的朋友其實男或女也沒太大分別。另一例子可見於上個月關於邱德夫兄《威士忌學》一書的團購,其中也有約六份之一的訂書者是女性,可見不少女性對威士忌知識的追求並不下於男性。 結語 本文借了 Jane Walker 作引子來分享一下坊間常見對女性主義的誤解和在酒圈中「老是常出現」的性別偏見,然而以 Mr.J 對 Diageo 集團的認識(舉例說,它們董事局中有一半是女性),相信他們是真心想為推廣女權而出一分力的,Jacoby 的失言應該只是個人一時的無心之失。 而持續推廣女性平權的運動方面,Mr.J 認為可以為 Johnnie Walker 提供少許策略進言。 在策略上我們首先要問,特別版的 Jane Walker 是只在本年三月於美國推出嗎?若然真是希望女性的貢獻能夠恆常、平等地展現(他們捐款計劃贊助的 Monumental Women 目標正是希望在美國紐約市 Central Park 中的紀念人物像中能夠出現偉大女性們的身影),何不將 Jane Walker Black Label 當成行常款式,與 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 平衡銷售呢? 希望 Diageo 集團會考慮一下 Mr.J 這提議。願我們都一起學懂尊重女性,一起推動不同性別朋友的平權。 Equality for all. Their rights are our rights, and remember, love always win! (本文授權轉載自 whiskiology,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註1] Diageo Introduces ‘Jane Walker’ Scotch in Bid to Attract Women [註�2] Catherine Deneuve says men should be 'free to hit on' women [註3] Diageo's New 'Jane Walker' Scotch Bottles Are A Risky Attempt To Appeal To Women [註4] JANE WALKER BACKLASH IS A ‘MISUNDERSTANDING’ [註5] Why We Don't Talk More About Whiskey-Loving Women March 26, 2018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rkS0s
媽咪的斜槓人生|擁有核心競爭力,比全才更重要 https://ift.tt/2IRjx1h womany 女人迷精選 總希望自己在職場與人生上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其實擁有核心競爭力比全才更重要! 作者|Carol 凱若 在還未創業前,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要往「不能被取代」邁進。 特別是從電腦時代,接著進入網路時代,現在又是「AI 世代」,若個人的能力是可以被以上這些「非人」取代的,很自然就會被淘汰,這也是我們在世界每個角落都看得到的現在進行式。 然而當我創業後才發現,如果自己「完全」無可取代,竟然也不是一件好事! 圖片|來源 佔有一席之地很好,但千萬別讓自己「完全」無可被取代! 身為老闆,我當然不會花大把銀子去聘請一位路人甲都可以取代的職員,然而如果這個「優秀員工」完全無法被取代,只要他/她一請假,公司就會一團混亂。更別說如果這位員工離職,甚至跳槽,對公司會是更大的傷害。 而對這位員工來說,「完全無可取代」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就算請個幾小時病假,因為公司裡頭沒有人能成功代理他的職務,所以事情還是堆著等他回來做。就因為「完全」無可取代,所以隨時待命,所以超時工作,所以總是撿爛攤子!所以我只要看到同事搶著什麼都要自己做,我就會「善良」地提醒對方:「有能力很好!有野心更好!但千萬不要讓自己『完全』無可取代。」(推薦閱讀:德國女人的溫柔管理學:比職場更重要的人生管理) 不要以為這只有吃人頭路者會遇到,老闆其實也是。我的父親也是創業者,一位成功的建築師。他的建築師事務所雖非龐大,但也算是當時業界中優秀的公司。而就如許多的老闆一樣,他的公司「沒他不行」!所以幾十年創業的時間,他完全不敢離開公司太久。歐洲旅遊?等退休後再說吧!他答應我母親,五十歲之後就要陪她環遊世界,結果,他五十歲時發現自己已是癌症末期,不到一年後就過世了。 身為設計人,那些書本上讀過的美麗建築、歷史古蹟,他全部沒親眼看過。創業開始從零到一的階段,當然事必躬親!但是如果一直維持如此,不僅累了自己,也累了家人。 因為有過這樣的家庭故事,所以也讓我深知「無可取代」的苦。然而,這功課卻是從當媽媽的過程才漸漸學會的。 「走不了」的悲哀,每個媽媽絕對多多少少體會過。身為一個「盡心竭力」的媽,在「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的嚴格自我鞭策下,我做足了每一個養育孩子的細節。別忘了,當時我還創業呢!真的是給自己「女超人」般的功課,不逼死自己不罷休。 結局就是,無人能取代這個媽!然而當幾年時間過去,卻發現自己連個自己的小度假都沒有過,身心俱疲!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又怎麼照顧所愛的人呢? 留點空白,把精力放在強化「核心競爭力」上! 更恐怖的是,無論在職場或家庭,這種「非我不可」的心態,讓我們不斷增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卻忘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有一位婚禮的學生,主持和控場都一極棒!而且很有上進心,週末又學影片製作剪接,還上新娘秘書的課程,甚至連攝影都懂那麼一些。新人遇到她當然是開心,什麼都能做的「超級婚顧」啊! 然而,團隊裡頭的人卻不是這麼看的。她的客人沒有人敢碰,因為她把客人「慣」得太好,所以他們什麼都要求婚顧做,而且還常常很超過。「你買紅包袋的時候『順便』幫我媽買個水好嗎?我媽喝那個法國的牌子喔!」「這影片還要再改一個小地方!(其實她已經『免費』改了 15 次)」。所以她完全不能休假,完全不可能關機,她也不信任團隊其他人,覺得自己才能搞定一切!漸漸地,她越來越憔悴,常常生病,也和團隊裡的夥伴有些嫌隙,之後就無法繼續待在婚禮界了。 其實,如果她不要「通吃」,選擇自己的「核心專業」並且精益求精,把其他的讓夥伴去做,或許別人做得沒有她的一百分,但她不但能因為這個核心競爭力而提高自己的價碼,更能好好生活,與其他合作團隊有更好的互動關係。客戶也不至於把她當「下人」使喚!(推薦閱讀:【職場筆記】專業會超越一切) 公司經營也一樣。我一開始就清楚自己不可能滿足「全台灣所有新人」的需要,我只需要專注在自己的客群裡,專心聆聽他們的需求即可。當某些新人覺得我們太貴,另一些人則覺得太便宜;有客戶覺得我們應該做更多,也會有另一些人覺得他們不需要這麼完整的服務。 想要「通吃」,最後只會讓公司削弱戰力,什麼都做一點卻什麼都做不好。 圖片|來源 「有你真好」就可以,別求「不能沒有你」! 我的公司有很多次「金主」上門的好機會,要讓公司變很大並不是沒有辦法。然而,我創業的動機不是要「做大事業」,而是我希望能有自由度,讓我陪伴孩子,也能幫助更多希望彈性工作的人(特別是媽媽們)能夠擁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刻意維持小小的辦公室,少少的固定員工,專心做好手上幾件事就好。這讓我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在創第一份事業七年後,又能再與好友合作電子商務平台的經營。如果我不保持一定的「空」,只求公司又大又滿,怎麼能有餘裕學習新的把戲呢? 在我離開台灣前,我辦了一個大趴踢邀請了所有的公私好友夥伴。好友問我公司員工:「凱若這麼喜歡到處跑,現在又要跑到德國,你們不擔心嗎?」她的回答正中我心:「凱若這些年一直都神隱啊!她很會遙控,也會授權,沒問題的。」如果我是個愛刷「存在感」的老闆,其實最苦的會是自己啊! 當 11 年後再次當媽,我也與過去不同了,現在我懂得讓自己每天有幾個小時「非媽」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也「兼職」經營自己第三份事業。 所以每回教課,我總提醒想要走出個人品牌的學員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且專注。不要追求短暫的「存在感」或「被需要感」,更別希望自己能吃下所有的工作與生意,這些「量」或許在一開始讓你覺得目眩神迷,但人的能力體力有限,專注在自己能做得比別人好且做得愉快的地方,才是長久之計。(推薦閱讀:領導人最需要的工作管理,是把時間還給自己) 讓別人覺得「有你真好」很棒,然而「不能沒有你」這五個字,是我人生中極力避免的。 當媽,當老闆,都可能掉入這樣的大坑而不自知,然而也同樣地,兩個都是極佳的學習場域,讓我們磨練出自己一套走遍天下無人能敵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授權轉載自 Carol 凱若媽咪的斜槓人生,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March 26, 2018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Rjx1h
給事情老是做不完的工作者,你需要「拆解」的工夫 https://ift.tt/2I0qKef 大是文化 倘若你總是覺得工作做不完,試著將工作拆解成幾個 5 分鐘任務,改變對你時間的認知,改善拖延的情況! 容我冒昧問一句:請問你想過「自己的成本」嗎? 根據我個人的計算,日本上班族每分鐘的成本,大約是 50 日圓。因此,如果找一份資料要花 10 分鐘,就等於浪費了 500 日圓;這筆錢已經足以買一個午餐便當或是一本週刊了。 但是,如果我們能在工作上巧妙運用 5 分鐘(250 日圓,約新臺幣 66 元)的時間,工作的速度就會變快。 有人常會被誇讚「工作速度好快」。當然,他們本身的動作就非常快,但更重要的前提是,他們對工作的優先順序及步驟都清清楚楚,幾乎不會浪費一分一秒,因此做起來才會如此神速。 圖片|來源 我聽過一位馬拉松選手的故事,過程很耐人尋味。 這位馬拉松選手要在一定的時間內,跑完 42.195 公里。他的規畫如下: 首先,他決定用 3 分鐘左右的時間跑完 1 公里。跑到 5 公里處,大約花了 15 分鐘。接下來每 5 公里,他決定用 30 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挑戰。聽說這位馬拉松選手還配合這個時間,決定步伐的大小,完全不受周遭的影響,用自己想像的方式跑完了全程。 其實工作也是一樣,如果我評估某項工作的所需時間在 30 分鐘以上,我會把整個任務先分解成數個 5 分鐘。例如,如果我打算花 30 分鐘寫報告,第一個 5 分鐘我會閱讀資料,第二個 5 分鐘檢查資料,接下來 10 分鐘(5 分鐘×2)打草稿,最後的 10 分鐘修潤編排。(推薦閱讀:情緒管理X高效時間利用:你不是超人,學習獎勵自己) 只要掌握這個要領,工作速度真的就會變快嗎? 至少你不會像現在坐在辦公桌前,告訴自己「加油!現在起花 30 分鐘寫一份報告吧!」那般勉為其難。事實上,你可以先利用空檔(零碎時間)想像完成報告時的情形,或者讀取相關資料。然後,再以隨手記下的工作便條為基礎,著手開始進行。因為前面已經熱身,現在就能從容的完成工作了。 總之,任何工作都可以用 5 分鐘為單位,進行分解或組裝。 現在,我就介紹一些可以用 5 分鐘為單位來做的工作內容,供大家參考。 可以用「5 分鐘」處理的工作: 報告、下指示、打電話、寫工作便條、收拾辦公桌、檢查文件、為文件起草等。 只要改變你對時間的認知,就可以和拖延的自己說再見。做到這一點,你也一定能確實感受到工作方式、運用時間的方式、整理資料的方式,甚至你的生活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改變。 職場小撇步,《成功人士這樣整理辦公桌》 March 26, 2018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0qKef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一個人的派對】我愛你,怎麼說才對味? https://ift.tt/2ueYMtj 卡比小姐 作者卡比小姐寫單身女子的百態心事,當「我愛你」在不同文化有截然不同意義時,該怎麼說才對味? 明治時代的文人「談情說愛」,自有一番講究。對纖細、曖昧與殉死手到拿來的大和民族,愛的表述也是不同凡響。 澳門人怎樣表白,我也很好奇。用粵語講「我愛你」太文縐縐,「我鍾意你」聽起來很中學生,「我冧你」又過份粗鄙⋯⋯好像只剩下洋氣的 I love you 能達成任務。粵語的粗口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示愛表述何以捉襟見肘? 在這個動不動就把「壁咚」當告白、一言不合就「肉帛相見」的世代,愛的修辭法已成絕學。但最可怕的,不是不表達、不知道怎麼表達,而是過於輕率地表達。好比蚊子,對每任女友都曾說過:「我愛你,希望你是我此生最後一位女友,唯一的老婆。」有些話重複了三十次,就完全失去意義。 曾經有一位加拿大好好先生,和利亞交往三個月後,忍不住先說了 I love you。看電影都知道,老外也許不把性當一碼事,但關乎到「愛」,卻嚴陣以待,這既關乎掏心與否,也影響誰將在關係中佔上風。我問利亞怎麼回應,熱淚盈眶吧?「懵了。我假裝沒聽見。」(推薦閱讀:【一個人的派對】這個年頭,我們每個人都在遠距離) 圖片|來源 P 先生也曾經假裝沒聽見我說的那三個字。而我,看着他的不忍回應,馬上又補了三個字:「對不起。」我倆都熱衷於咬文嚼字:「愛、喜歡、like、love 是不一樣的。」我們在漫無邊際的對話中,不自覺地重新定義了許多單詞,然後三不五時掏空、扭曲、推翻所有意義。譬如,這一刻,我們深切擁抱,下一秒,他把我推到垃圾桶,然而這一切在他看來都沒有違背道德——既未曾示愛,又何需惻隱? 明治時代的文人「談情說愛」,自有一番講究。對纖細、曖昧與殉死手到拿來的大和民族,愛的表述也是不同凡響。屠格涅夫的《阿霞》有一場表白戲,男子先說 I love you,女子回了同一句話。二葉亭四迷翻譯這本俄文小說時,把女子的應對改得更貼近日本國情:「我,死而無憾。」這種譯法,不只接地氣,而且走心。(推薦閱讀:【一個人的派對】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你想和誰花掉最後一秒) 沒有最含蓄,只有更含蓄。大文豪夏目漱石看到學生把英文短篇中的 I love you 直譯為「我愛你」,馬上搖頭:「日本人不會這樣說話的。」那該怎麼說?夏目漱石沉吟半刻,只道:「今晚的月色很美。」 原文刊登:《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單人派對” 專欄 更多文章請關注臉書:卡比小姐 March 24,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eYMtj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關係日記】有一種愛情,叫陳小春與應采兒 http://ift.tt/2GhsVwE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關係日記】世上沒有理想愛情,只有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陳小春與應采兒,愛是遇見一人肯為他放下固執與脾氣,愛是在茫茫人海,懂了屬於你的可愛。 有個關於陳小春與應采兒的經典畫面是這樣的。 2015 年,古惑仔友情歲月演唱會,陳小春山雞上身,繃著一張臉唱《相依為命》,坐在台下當觀眾的應采兒跳起來,頭戴米奇髮箍,隔空送了好幾個飛吻,陳小春掩著笑意,臉露「拿你沒辦法」的寵溺,最後默默唱了一句 I love you. 原來眼裡有愛情,是這麼一回事。 「即使身邊世事再毫無道理,與你永遠亦連在一起,你不放下我,我不放下你,我想確定每日挽住同樣一雙臂。不必挑選我們成大器,當我兩個並無冒險的福氣,見盡了,雲湧風起。還怎麼捨得放下你。我們,還珍惜這啖氣。」 這歌好像他們。有她在的世界,他不再嚮往遠方。 人說陳小春脾氣臭,不懂浪漫,個性比山雞高冷,只有應采兒看明白,他不過是心事全往肚裡吞,捨不得麻煩別人,她伸出手,摸了摸他的硬漢武裝,發現裡頭住個小孩,不懂得哭,不懂得笑,不懂得袒露情緒。 她攬他入懷,讓他明白,你是可以悲傷的,你也是可以快樂的。 陳小春與應采兒,本是同門師兄妹,這師兄妹,年差 16 歲,稱兄道弟的玩在一起。人們喊應采兒丁丁,怎麼知道她最後也叮咚叮咚地闖進陳小春生命。第一次約會,陳小春想也沒想,抓應采兒往路邊攤走;第一次情人節,連餐廳都忘了訂位,應采兒心裡惱,想這陳小春一臉大哥樣,沒想到不懂約會更毫無心眼,轉念一想,便覺得可愛了。(推薦閱讀:【關係日記】宋慧喬與宋仲基,因為是你,我才想共度餘生) 「我知道他個性是這樣,我想要浪漫,那我可以自己安排。」應采兒不急著改造陳小春,她想欣賞他的可愛。 她也坦白告訴陳小春,《古惑仔》時期,人人都迷浩南哥,她心裡只念著山雞,「我是自小崇拜你」,陳小春搔搔頭,居然有點不好意思了。她喜歡用崇拜的眼神看他,欣賞自己的男人,那是天經地義。他們的戀愛沒有套路,不藏心機,不過喜歡玩在一起,你在鬧,而我陪你笑。 戀愛好像收妖,陳小春愛應采兒,是收服心裡的妖魔,收斂頑劣的小脾氣,她不喜歡的,他便不做,這好像是生平第一次,陳小春覺得自己有動力為一個人改變,他向來喜歡她笑起來的樣子,他多想她未來一直那樣笑下去。 「只要有她在,我就覺得快樂、幸福、滿足,所以為她做再多事又何妨。」戀愛是打通任督二脈,陳小春筋骨鬆了,小男孩鬆脫硬漢外殼,可以哭可以笑,愛一個人,便會覺得快樂其實好容易。 2010 年,兩人結婚,結婚照拍得搞怪的很,她紮麻花辮,他一臉呆萌,像他們的戀愛,絕無僅有。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陳小春不愛寫字,婚禮誓詞卻寫得格外認真,簡直像簽賣身契,「家務由我來打理,想生男孩生女孩都隨你。總之今天開始,我的生命裡只有你。」署名是肉麻兮兮的老公 Baby 春春。 愛她是他這輩子最篤定的事情,他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做好。 人們總愛問應采兒如何收服一代浪子陳小春,坊間流傳各種應式馭夫術,或許,應采兒真正厲害的,就是他真心實意地愛著陳小春。馭夫怕是太無聊了,是陳小春與應采兒在茫茫人世間,收留了彼此,懂了彼此的可愛。(推薦閱讀:【關係日記】霍金與潔恩:如果沒有我愛的人,它只不過是一個空蕩蕩的宇宙) 應采兒:老公,我想一輩子這麼叫你。 陳小春:我的榮幸。 你不放下我,我不放下你,喂我們說好了呀,未來的日子,還要一起玩。 March 23,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GhsVwE
垂墜度是重點!連帽衫的三種非少女系變化穿搭 http://ift.tt/2GieEjm Fanning Tseng 掌握衣服的垂墜度!給你的連帽衫穿搭重點,非少女系的衣著也可以帥氣中帶點甜美! 一直到 2017 年才購入人生第一件連帽衫 hoodie;雖然很不想承認,但老實說就是因為這件單品實在是太紅了,每天滑手機讓人滑得手癢癢的。之前一直對連帽衫沒有興趣是以為自己的穿衣風格與這種運動型單品不合搭,也因為這樣而錯過了百年經典單品的魔力與魅力。那到底是什麼轉捩點讓我改變想法呢?其實是因為琢磨出了「非少女系」的連帽衫穿搭法,以換個方式的搭配手法塑造出喜歡的風格,這才開始慢慢地蒐集心喜的款式。 這篇文章將與女子們分享「如何挑選一件合適的連帽衫」與「三款非少女系連帽衫造型手法」兩大重點。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很喜歡 hoodie 卻又擔心過於休閒,或者對一般連帽衫的穿搭手法已經無感卻又沒有新的想法,那麼這篇文章或許可以改變你對連帽衫的看法,也漸漸地喜歡上它。(推薦閱讀:意想不到的寬褲效果!讓你看起來比例超好的寬褲穿搭) 如何挑選合適的連帽衫 單品永久穿搭的可能性:連帽衫最常見的設計款式有兩種,一種是前方有拉鍊的、另一種為套頭款式。前方有拉鍊的往往在背面有圖樣、字樣或是數字的設計,而套頭款的常常在胸前有花樣變化。想避免過多可愛少女氛圍上身的女子們可以挑選素面款式設計,不僅重複穿搭時不會過於明顯(有圖樣就容易有印象,曝光過多時其他人才不會以為你「只有」一件連帽衫唷。),而且素面款式作多重造型時也比較容易;可以重複穿搭的機會越多就越值得啦。 質料的挑選:有些連帽衫的質料很厚,雖然穿起來很舒服,在冬天時也很保暖,不過如果挑選不恰當的話,容易看來比較臃腫;不過有些布料的垂墜度比較好,所以儘管厚也很修飾體型。如果購買的時候可以試穿,先套套看是否適合身高體型;如果透過網路購買,看看照片中模特兒穿起來的效果,如果連纖瘦的模特兒都看起來圓圓的話,那就值得考慮是否訂購(除非你比模特兒還更加瘦小,那就另當別論唷。)另外,衣服的垂墜度好不好怎麼看呢?正面:肩線的比例;側面:胸線的比例。如果正面的肩線與側面胸線的比例看起來都令自己滿意時,那麼這款衣服的垂墜度就是適合的。 版型的設計:連帽衫通常在衣擺處有鬆緊的設計,這個細節則決定了這件單品是否值得購買。如果連帽衫是正常尺碼,過緊的衣擺在肢體活動之後會將連帽衫的長度卡在腰身部位,那麼臀圍比較豐滿的女子就會看起來下圍過大;應該避免。另外還有個細部我們常常都會忽略了,哪就是帽子與領子連接的設計手法;有些連帽衫的帽子過大,會把整件衣服的重心往後拉,領子拉高了便卡在喉嚨,比例則顯得奇怪,不優雅,也值得注意。 造型一:放膽輕鬆穿 第一套造型我們就放膽輕鬆穿,以連帽衫配上牛仔褲、休閒鞋還有這一季同樣很熱門的泰迪熊質料外套。不過當我三大元素(外套、上衣、褲子)都是以隨性輕鬆的單品做搭配時,我一定會在包包與鞋子上花心思;這樣一來就可以輕鬆區分出「放膽輕鬆穿」與「少女輕鬆穿」之間的不同。當少女有無敵的青春當作加分的重點時,女子們則用質感配件做出類似「心機素顏」的造型,也就是看來很輕鬆其實內心戲很多,下了很多功夫在細節上呢。這樣一來,女子們不但可以穿得休閒,也不會顯得「裝可愛」。(推薦閱讀:春日造型提案|替自己買一件百搭的簍空蕾絲吧) 造型二:混搭真功夫 連帽衫在視覺上都會帶有點悠閒的氛圍,如果是在輕鬆但是不能隨便的場合,就很適合以連帽衫做混搭(順便露兩手在造型上的真功夫);比如說參加孩子的園遊會(諸如此類的校園活動)、週末跟姊妹淘一起喝茶(說好隨便穿但是又怕被比下去的場合)或者和男友一起約會看電影(女子約會不應該每次都過於美麗性感,偶爾輕鬆一點也是必要的)。在這套穿搭中,我以最常見的素面灰色連帽衫搭配一件墨綠色緞面長背心,再搭配上品牌平底鞋;外行的人會覺得挺好看,內行的人絕對會盯著你一直欣賞的唷。下次再有這種心機場合,也試試看吧。 造型三:層次浪漫感 當初面對這件男版加大尺寸的連帽衫時,著實讓我多考慮了幾種不同造型:配上緊身牛仔褲再加上低跟踝靴,以上寬下窄的手法來搭配也都算過眼。不過真正讓我猶豫的,是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一些我們無法馬上聯想在一起的穿搭風格呢?上寬下寬是近期很吸引我的一種搭配手法,那麼浪漫的元素呢?有沒有機會套在這件男版軍裝的連帽衫上呢?衣櫃裡這件連身長紗裙在試穿之後果然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配上網襪、球鞋,再把連帽衫衣領處翻大些,微微露出肩膀線條,多種衝突的元素搭在一起竟然拉出了高調的內斂感,馬上呈現出「非少女」的優雅身段。這套穿搭是不是也讓你對連帽衫有了不同的印象呢? 分享這一系列穿搭文章是希望可以透過簡單明瞭的方式把「造型」帶進生活之中;我們都不是社群媒體上的部落客,無法每個月購入大量新的衣著包款鞋子,也大多沒有辦法在生活日常中直接複製他們較為誇張的穿搭手法;不過只需要一點點簡單的穿搭技巧,我們都可以從衣櫃裡已經有的單品中再重新玩翻出不同的穿衣變化呢。(推薦閱讀:風格才是永恆的時尚!五個方法找到屬於你的穿搭味道) 連帽衫(尤其是拉鍊設計的)特別適合台灣的氣候與冷氣房,也希望喜歡連帽衫的女子們喜歡這篇造型穿搭的文章。如果你有特別想瞭解的造型搭配方法,或是對於某些單品有穿搭上的疑問,都歡迎留言給我,也可以提供我關於撰寫穿搭文章上的想法與靈感。 March 23, 2018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GieEjm
怎麼樣我就是玻璃心!在愛裡容易受傷的星座 TOP3 http://ift.tt/2FWXpVs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星座大解析,其實很玻璃心星座前三名,收起你的堅強,表達脆弱也沒關係啊! 在大家面前看起來自信十足,看似對談戀愛這件事情得心應手,但原來他們都有著一顆不能傷害的玻璃心,上次看過 12 星座中玻璃心前 3 名,這次要來看看在愛情中,最最最最最玻璃心的前 3 名是誰,如果剛好是另一半,回去記得好好安撫一下。 圖|作者提供 TOP3、雙魚座 雙魚座對於感情的脆弱度不亞於巨蟹、獅子,只是魚兒擔心的事情比較瑣碎,容易為各種小事情走心,尤其特別在意情人和自己有沒有相同的喜好、相同的默契、有沒有很登對,讓魚兒玻璃心碎裂的事情往往發生在種種生活細節中,比方說出門一看竟然沒幾款情侶裝或同色系衣可一起穿出門放閃、或互相忘了對方生日、甜言蜜語或擁抱吻別變少了等等,他們感受心碎的理由常到達詭異的程度,情人們可一定要發揮偵探的本事從蛛絲螞跡中了解自己到底踩著了什麼地雷,然後盡全力的哄魚兒、給魚兒秀秀,好好安慰他們,只要事後彌補得夠完善,兩人的感情會變更好,加倍甜蜜,其實魚兒的脆弱往往都是為了討拍、裝可憐,目的就是要情人更愛他啦!(推薦閱讀:三月星座運勢:心有困擾,趁本月直接面對) 圖|作者提供 TOP2、獅子座 火象星座在感情中總是站在主動的一方,特別是射手、白羊,都是愛情中的戰士來著,就算不能百戰百勝,也懂得從失敗中站起屢敗屢戰。然而獅子就不太一樣了,獅座看起來威風凜凜,感情中也往往表面上站在地位較高的一方,看起來就是第一個衝鋒陷陣的愛情戰將,帶有滿滿的自戀與傲氣,但其實這都是獅子用來武裝自己的假象,在感情中的獅子其實相當脆弱易受傷,因為自尊心相當高,也懷著同等程度的自卑,擔心情人沒有想像中的愛自己,更怕失敗的愛情遭到旁人的訕笑。因此情人一個不開心都可能讓獅子玻璃心碎滿地,平時那副自信滿滿、炙手可熱的愛情高手模樣根本就是他們自己建構出的幻影吶! TOP1、巨蟹座 巨蟹座外表看似小家碧玉不具威脅,但其實個性中有著十分強韌的一面,只要自己想做的事,就會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前進。然而感情中的他們卻有著一顆脆弱玻璃心,常過度在意對方感受、過度小心翼翼,最後困在自己架設好的牢籠中,也許因為蟹座對自己的自信心並不強,對感情的信任度常會隨著自己投入的比例而愈來愈小,當他們愛的愈深,那種害怕失去的感覺愈重,於是愈會在感情中擔驚受怕,也許情人只是流露一點不開心的情緒,在他們心中就可能掀起滔天巨浪。每個蟹座在投入感情的同時也往往卸下了一身的硬殼防備,把自己全然交給了對方,情人也要更細心而溫柔的守護蟹座,才能讓蟹座堅強起來,為愛義無反顧的前進。(推薦閱讀:變心是件麻煩事!三個認定了就是一輩子的星座) Text / 安格斯、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Photo / 劇照、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本文由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柳喪彪愛情專欄】每個廢物男人的背後,都有個寵壞他的女人 【萬事問婊姐】不要問結婚 性生活不甚美滿!就靠這5招瑜珈運動幫助戀人們重燃愛火 March 23,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FWXpVs
【如果你想】讓靈感飛,私推 4 間文青系咖啡館一秒愛上 http://ift.tt/2DOKGOA 合作品牌天使 有時靈感從四面八方乍現,時而卻貧瘠乾涸,在需要靈感創意生存的年代,咖啡,這樣香氣彌新的飲品,總能讓低谷的思緒起飛,偶爾踏進時空的魔幻之地,轉換思考的起點,讓文青的你,靈感奔馳吧! 「不知道我的靈感來自何方,但我必須承認,咖啡因是關鍵。幾杯咖啡之後,總有怪事發生。」 美國知名漫畫家格雷・洛森(Gary Larson) 現代人的生活時刻面對壓力與刺激,腦中的思緒既被挟持,又需要因應變化萬千的挑戰,各種靈感想得卻不可得,那乍現的瞬間也許需要一點外部力量,當代的文藝青年一定不陌生——咖啡因 Caffeine。它與腺體、神經元之間產生的化學反應,使你醒來。然而靈感還需要感官與環境的互動來刺激想像力。推薦你 4 間不同調性、風格的文青咖啡館,抓住你想要探尋更多驚喜的生活元素,讓靈魂徜徉、時間流浪。 1. 鬧咖啡 NOW Coffee: - 鬧中取靜,老空間的味道再現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鬧咖啡」一點也不鬧,相反的,她強調的是現時此刻。不同於大多數崇尚歐式美感,或日系溫婉的咖啡廳,鬧咖啡以台灣傳統磨石子建材,再現屬於台式建築的極簡灰,鬧中取靜,讓老的空間氣息,帶著你的思緒走回上個世代的日常,是喜歡減法的文青們,激發想像的環境。 鬧,本身也是一間工作室,在這裡可以喝咖啡、工作、讀書、參與藝文活動,讓建物承載各種人生的想像。可以輕鬆,小有戲謔地看待一切,點上一杯咖啡,品嚐多元的輕食,選擇一個灰色角落,在這簡單的顏色裡,找到靈感的出口。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58 號 電話:02-2361-3160 營業時間: 週一~週六 11:30-22:00 週日 11:30-19:00 2. Stoppage Time 補時: - 文青極簡,在停不下來的人生裡,補上一點點時間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在正規的人生賽場上,時間從不停歇,只有自己是主審,為自己爭取到一點點的傷停補時。 「Stoppage Time 補時」就是一間讓你抓住一點機會喘息的咖啡廳,純白的極簡空間裡,補回消逝的片刻。許多文青們,除了與三五好友相聚之外,更偏好獨自的空間,品嚐生命中的喜怒哀樂,在補時,你可以選擇一桌一椅的單人座,享受各式精緻美味的鹹食與甜點,聽著 non-stop 的好音樂,喝著茶飲或咖啡,在好不容易捕捉到的時空裡,置換自己的腦袋,放空再填補,靈感呢?相信我,很快就會走進你的腦海裡。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96 巷 15 弄 30 號 電話:02-2736-6506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 11:00-23:00 3. Remember Me_記得我咖啡: - 身在工業叢林中,只要你記得我就好。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咖啡時光其實想來奢侈,當代的文藝青年,不能總是窩在白天的咖啡館裡,多得是踩著快速的步伐在城市裡奔走,為生活,也為自己,文青的靈魂只有在晚上才甦醒。「Remember Me」記住了那一張張需要心靈棲所的面孔,透過獨特的工業叢林空間和咖啡館的溫暖,不現實的不限時,讓深夜還想念咖啡的你無所顧忌,不同的時段,她提供不同的鹹食甜點,不變的是飲品的溫度和香氣,獨自前來或與三五好友同桌,激盪與啟發就在共創記憶中湧現。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 133 巷 4 弄 16 號 電話:02-2547-1517 營業時間: 週二~週六 12:00-02:00 週日~週一 12:00-22:00 4. 散散步 / 老宅。岩屋。閣樓。小洋樓: - 在角落幽靜懷想,過去與未來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對於都市生活感到疲倦,靈感日漸枯竭的文青朋友們來說,也許,該到雲霧中散散步了。位在金瓜石與水湳洞,座落於祈堂老街之中的「散散步」,不只是一間咖啡館,她由四棟台日混血屋舍組合而成,乘載歷史的記憶,除了日式風情,更能夠看到礦產山城的生活痕跡。 下午才開門的她,在短暫的午後時光裡,只有提供手沖的純粹,咖啡的香氣,不帶遲疑地向剛坐下的你襲來,在這被群山片海環繞的空間裡,思緒緩緩地舒展開來。就像是顆時光膠囊,原來靈感一直都在,只是忘了,忘了把它找出來。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祈堂路 172 號 電話:0981-885-933 營業時間:13:30-18:30 (星期三休息) 咖啡異想:文青不只是世代的標籤,文青更是生活風格與精神 圖片來源 在義大利,咖啡是一種生活習慣,他們的咖啡廳,是一個坐下來短暫停留的喘息空間,一小杯的義式濃縮或是瑪其朵,讓你遁入自己的空間裡,雖然不同於亞洲的多元咖啡文化風格,但總有適合音樂在耳邊流動,就如同文青不只是世代的標籤,文青更是生活風格與精神。 所以,只要你有一杯咖啡,耳中聽著 The Staves 輕柔地唱著: “Only you can cool my desire. Oh-oh-oh, I'm on fire.” 違和的組合,就像是文青們平和的外貌之下卻有著與世界對抗的勇氣一般,然後,宣示 “I don’t need an inspirational quote. I need coffee.” 獨處的時候,女人迷陪你一起聽音樂 >> Hipster Cafe’:潮文青的咖啡時光 March 23, 2018 at 04:28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DOKGOA
寫中文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每個人都該去想,自己要的自由在哪裡 http://ift.tt/2HUQDMA 女人迷編輯 婉昀 女人迷專題「女人的幸福仕事」,專訪使用三語寫作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聽她說故事,妳會相信,我們都有能力替自己找到生命的出路。 如果你是對日本感興趣的閱讀人,新井一二三這名字,一定不陌生。新井一二三是土生土長日本人,32 歲那年開始中文寫作,自此以中文書寫安身立命。今年 56 歲的她,已經出版了 26 本中文著作。 她一生經歷豐富,在整個地球上繞了一圈,大學期間以公費到中國留學兩年,遊走雲南、東北、蒙古等地,回到日本擔任「朝日新聞」記者,後移民加拿大,修習政治學與新聞學,並開始用英文寫作。1994 年到香港,任職「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同時在台灣「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等發表專欄、散文及小說。我遞上名片寫著 Story Teller,她眼睛馬上放光,「Story Teller!多棒的工作,我也是一個 Story Teller 阿!」 目前在明治大學任教的她,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的書寫深入女性經驗的大觀園,像紅樓夢裡的薛寶釵,通透人情世故,練達地分享她作為女兒、母親乃至寫作者的各種發現。 不似人們對日本人 x 作家 x 教授的刻板印象,新井一二三的笑容靦腆,說起話來朝氣蓬勃,看起來非常愉快與精神。她脫下黑皮鞋,換上我們準備的室內拖,輕鬆笑著以中文寒暄,像是朋友在自家玄關的親近感。 在華文世界,台灣讀者對她也熟悉親暱。從年輕一輩吹起哈日風的二〇〇〇年代開始,新井的中文作品產量之多與快,常常讓人忍不住懷疑「她到底是不是台灣人」,她的中文書寫很接地氣。 不過,在大量引進日本翻譯文學的台灣,日本作家大可舒舒服服使用母語書寫,一個日本人到底為什麼要以外語路徑寫作,而且一寫就是不間斷的 24 年? 中文寫作,讓我得以自由 新井開場就直率地說,她從小在家庭與日本社會裡,感覺自己格格不入。19 歲那年,她在早稻田大學與中文相遇,當時學習中文的人還不多,中文像美麗的祕密基地。與中文相認、互相寄託的感受,她形容是很近似於戀愛的。難以使用母語訴說的意念,託付在外語裡,使她感到解放,也幫助她逃離母親和母語背後的父權文化壓迫。 新井從兒時家庭經驗舉例,「母親或其他人對我的態度,和對哥哥非常不一樣,母親對哥哥很呵護,對我卻是充滿嘲諷,小時候以為是哥哥長得比較可愛的關係,後來慢慢發覺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不只在家庭裡,她發現哥哥是男的,她是女的,整個社會的待遇都不太一樣。「到了二十歲上大學,已經可以說是滿肚子的苦水,不吐不快了。」 她和身邊同學訴說,卻很難被接納和理解,「在日本文化底下,對家庭有抱怨是不孝的,久了即使心裡有故事想說,也說不出來。」 新井發現,這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日文思考上,「使用日語思考,會出現文化上的干涉。」她以中文說得直接,「用中文思考,日語無法想的事情,得以清晰浮現。」 語言學研究觀察到,第一語言(母語)和第二語言(外語)存在不同的記憶庫裡。用中文思考與書寫,似乎在隔絕於日常生活、一個能夠鎖上門的房間裡進行。當我打開這個空間,就誰也不能進來。——新井一二三《媽媽其實是皇后的毒蘋果》 說到這裡,她巧妙運用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的作品《自己的房間》譬喻,「女人要寫作,需要有鎖上以後誰都不能進來的空間。中文就像是這樣的空間。在那裡我是安全的,得以安心分享自己生活、心裡脆弱的部分。」 不只是女作家,或許很多女人都能體會這句話。新井有兩個孩子,一面培育孩子,一面找時間寫作,事實上也不容易,對她而言,孩子是重要的、最具創造性的 project,「帶給我的學習和禮物遠比我給他們的多。」另一方面難辦的是,用日語寫作,親人也看得懂,「拿起筆寫作,現實生活會有很多干擾。干擾也往往來自我們所愛的家人。」 我不禁思忖,外語寫作,或許真能替女人撐開一個心靈空間,從既有生活的情緒勞動中解放開來。不只是解放,新井補充,使用外語得以拉出一段距離,較客觀地處理自身經驗與情緒,梳開內心雜亂不堪的結。 「使用中文或英文寫作,是一個理性化的過程。」新井提出了很新鮮的觀點。 「情緒和感情是很危險的,你很難控制,」她用日本料理的生魚片(刺身)形容,「我的情緒和經驗,像是市場上還帶著血的魚,外語則幫助思考理性化,像廚師的料理工具。經過外語思考寫出來的文章,就是料理好的刺身了。」 沒有女廁的早稻田教學大樓,與女性主義的相遇 把生魚料理成刺身的工具,她是在大學裡找到的。在那個年代,日本綜合大學女性身影很少。更不要說她就讀的早稻田政治經濟學系,系上一個女老師都沒有,女學生佔不到 7%。 「也是因為這樣,整個教學大樓沒有女廁所,上廁所必須跑到院子裡的一間小平房,專門給女性做的廁所去上。」新井詼諧語氣生動訴說往事,我聽得瞪大眼睛,眼前浮現電影《關鍵少數》女主角憋了一天,急踩高跟鞋從辦公室奪門而出,穿越中庭,頂著艷陽或大雨,到園區另一端上廁所的荒謬情景。 「我上的中文班,五十個人裡面,我是唯一的女生。」不只是同儕和老師,新井發現書裡的思想家、哲學家,百分之九十九也都是男性。她說起往事不太掩藏情緒,真性情,講起來仍有激動,「大學課堂時常討論階級問題,可是我經常感到疑惑,怎麼能沒有看到性別問題、沒有看到女人地位的問題。我說出來,老師們聽不懂,同學們更聽不懂。」她無奈攤手,系上夥伴聽不懂她的語言,就找聽得懂的人說去。 於是,新井開始主動閱讀女性主義書籍,參加相關活動。「領頭的是戰後嬰兒潮(註),1946-49 年出生的一代人。日本著名的女性主義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也屬於其中之一。」 也是在新井讀大學期間,上野千鶴子出了第一本書:《性感女孩大研究》。 談起這本書,新井眼裡仍有光。「『性感女孩』(Sexy Girl)原是只會出現在男性雜誌上的詞彙,沒想到一個女性學者卻以學術興致使用它。記得其中一版封面設計還很大膽:一張沒有眼睛的女孩臉孔,大紅色口紅放在嘴邊,以示廣告常用口紅暗示男性生殖器官。」新井觀察,上野千鶴子對廣告手法很熟悉,又懂得在保守日本社會裡宣傳自己,「上野千鶴子做學者之前,是在廣告公司裡工作的。」 性別思潮自何時進入日本大眾視野,也和廣告有很深關係。新井從自己的生命時間裡抓出記憶,「記得我初中時候,1975 年,聯合國召開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受聯合國活動影響,日本開始出現一些女性主義團體。」 「當時,日本電視有個泡麵廣告,廣告中的女孩子說:『我是做的人(私作る人)』男孩子說:『我是吃的人(私食べる人)』有個女性主義的團體,把這則廣告當作性別歧視的象徵和代表,去食品公司總部抗議。後來很多報紙做了大篇幅報導,日本人才開始知道有性別歧視這回事,知道女性主義是要改變這樣的現狀。」 「雖然一開始一般社會不太能接受,覺得太激進了,但卻也覺得她們說的話好像也有道理,不能完全否定她們。」 女性主義進入日本大眾視野的歷程,最初並不是以「主義」 ism 的姿態現身,而是一種話語空間。聽著新井談日本歷程,我想或許女性主義更適合當作一種語言來理解,在父權社會打開原有論述場域沒有的討論空間。從語言來說,也更能理解女性主義怎能共存那麼多不同流派。女性主義者們各自點出的問題不同、拆解問題的工具也不同,自然不是一種教條/主義,更近似於同一語系的不同方言了。 記者室裡的床,女人不能躺 大學畢業之後,新井到中國做交換學生,留學兩年,回國後以第一名中文成績考進朝日新聞社。按照她的中文成績,常理應該可以做朝日新聞記者的中國特派員。可是在當時,整個日本報社女記者佔的比例是百分之一。直到 1985 年日本通過男女雇用平等法,女性的工作機會才慢慢擴大。 「我的主管第一天就跟我說了:絕對不派妳去中國。」當時的朝日新聞,還沒有女性做特派員的前例。新井被派到遠離權力中心的仙台,她摸摸鼻子去了,連續六個星期沒有假日地工作,晚上 12 點到家,早上 7 點上班,連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 「仙台新聞小分社的休息室裡有張床,讓記者工作累了可以躺下休息一會,但是上司告訴我,因為你是女記者,沙發可以坐,但房間裡的床不能躺,最好連房間都不要進去。」主管擔心男女共睡一床出狀況,「可是對我來說,男生累了可以躺,我卻沒有地方休息,必須坐直在沙發上,是很不合理的事情。」 時間一久,她開始精神不濟,一個月內出五次車禍,最後決心辭掉工作,離開還不願接納她的日本,到加拿大唸書,展開新的生活。 可是到加拿大生活,從一個全國性媒體記者,成為落難美洲的新移民,生活甚至比在日本辛苦,也讓她明白外國月亮並不比較圓。她愈加嫻熟英語使用,過程卻也使她逐漸明白,學英語最大用處,是卸下異文化的神秘面紗。「也會認識到,對方講的內容不是特別厲害或高尚的,卻可能提供不一樣的觀點。剔除不必要的劣等感以後,也會覺得比較自由了。」 新井笑說,現在當她遇到困境或難題,拿起電話撥給新加坡的朋友,新加坡人可能提供不同看法;和加拿大朋友聯繫,加拿大人又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不同語言也像不同國度的朋友,告訴她,妳的處境或難題在不同文化裡,可能擁有不同解方,當妳能夠切換觀看自身的角度,路不會只有一條,心也就寬了。 最初是為了逃離日本,去到國外讀書、寫作和生活,我問她,在那麼多不同地方生活旅居,妳終於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了嗎? 新井張開雙臂,露出開朗笑容,「世界就是我的安身之所了。」 新井一二三,像是日本文化的基因變異種,這樣的變異體質促使她出走到更廣闊的世界,與相異文化交流。即使回到日本任教定居,中、英、日語和女性主義,都替她在腦袋中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學習不同的思考方式與文化之後,「當世界成為我心靈空間的一部分,我也成為世界的一部分。不論在哪裡,我都能安棲了。」 註:戰後,日本社會從廢墟中重建,以經濟繁榮為唯一指標地發展起來,但在許多年輕人眼中,這進程卻是壓抑且令人生厭的。六零年代與歐美的學生運動幾乎同一時間,日本戰後嬰兒也掀起了安保運動等學運,與全球同時體現青年面對主流社會和傳統價值觀的反抗。這一代人掀起的思潮運動,對日本影響深遠。 March 23, 2018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HUQDMA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紐約都會愛情】當愛情走到分手,考驗的是人品 http://ift.tt/2pwtdpe Madeleine C. 作者 Madeleine C.寫紐約都會愛情,愛到最後或許考驗的都是人品,我不想要留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愛情。 Disclaimer:這不是我的故事,但是是我與許多在紐約遇上的女孩們的故事。如有雷同,純屬虛構,純屬巧合。 在這個時代,我們享受的比上一輩更多更好的資源,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更難以維持。有人說,是因為以前的女人沒有選擇,也有人說,因為以前感情的累積過程比較緩慢並得來不易,所以人們比較不容易輕言放棄。 因為有更好的資源,現代的女性反而背負了掙脫陳舊道德框架的重責大任,在職場上要學會爭取,在愛情裡要勇敢地放手,在面對傷害我們的人要頭也不回的離開,我們不能向流逝的青春低頭,不能浪費自由多元的就業環境。但卻沒人教我們如何傾聽自己,並有自信有力量的說出自己的決定。 面對爸媽反對與J繼續交往,表面上是我無條件委屈同意,但讓我缺少勇氣反抗的是我跟J之間的矛盾跟恐懼。 與父母結束通話後,馬上鼓起勇氣播了電話給 J,轉達父母親的反對。 「我需要一個計畫,我們之間未來該怎麼走的藍圖」我天真的以為 J 至少能說出一個想法,讓我有理由去捍衛好不容易建立的感情。但 J 只是用哄小孩的態度柔聲回應:「會的,我們會有計劃的」。(推薦閱讀:【紐約都會愛情】你熟悉所有約會的市場規則,但我就是不喜歡你) 「我不要以後,我要現在,我們必須要有規劃。」最後一次,我堅定的說。 「你到底要什麼規劃我不了解,我現在有的就是愛你的心,你要或不要隨便你!」J把我的堅持當成無理取鬧,語氣開始不耐。 「我真的不能繼續這樣,談一段沒有未來的愛情,我不要了。」 圖片|來源 這句「我不要了」的背後,是來自心底深切的嘶吼,你他媽這把年紀還不知道自己要怎麼樣的未來,憑什麼霸佔我的青春陪你一起耗!你以為自己是加拿大人老人年金很多、福利很好很了不起嗎?你知道如果我跟你這個不會說中文的混蛋繼續走下去,我就必須一輩子離開台灣離鄉背井,犧牲照顧父母晚年的機會嗎? 「你說什麼,再說一次,說清楚,你不要了?」J 震驚地問。 「我說,我不要了,我們分手吧。」心臟無力到必須用盡胸口所有的力氣說每一個字。 就這樣,我們分手了。 三年前,一次回台灣的假期中,經歷了媽媽小中風緊急送醫救回,養了八年的阿毛在掙脫牽繩後發生意外過世,才明白生命裡的理所當然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當下便決心從此要把家人的平安快樂擺在任何一切之上,既然不能控制失去,但少要學會珍惜擁有。J 不能理解因家人反對提出分手,反而讓我正式面對累積在我們身後,多的不知從何說起的矛盾 。直到分手這一刻,J 始終沒有認清,當我在告訴他關於我自己的未來規劃還有想法時,我同樣期待他能夠給我回應,或是告訴我關於他對自己的期許還有規劃,然後我們能夠協調出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藍圖。(推薦閱讀:【紐約都會愛情】我們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當愛情走到分手時,考驗的是初相遇時的眼光,還有對方的人品。 隔天我還想再與 J 談談時,J 不接電話,只回了訊息說:我很失望你如此輕易就要放棄我們的感情,但已經決定的事情就不要再談了,祝妳研究所申請順利。 圖片|來源 兩天後,剛下班回家經過大廳時大樓管理員叫住了我,說有東西寄放在櫃台。平時常見 J 來訪都會多聊兩句的管理員大哥,把紙袋交到我手上時,眼中透露了惋惜卻又欲言又止。兩大袋紙袋,裝著放在 J 家的盥洗用品跟幾件衣物,還有妹妹與 J 第一次見面時送的微熱山丘鳳梨酥禮盒,J 把剩下幾個沒有拆封的鳳梨酥退還給我。袋子裡每一樣物品曾經都承載著快樂與期盼,現在卻是 J 的憤怒與失望。同樣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分手,毅揚選擇一再與艾莉溝通到她能接受的那天,他希望艾莉完全理解,如果再拖下去,只會讓兩個人失去追尋適合自己的幸福的機會,因為面對十年的感情,他最後能做的就是好聚好散。 看著艾莉與毅揚的分手,我才終於明白成年人的戀愛,最重要的就是傾聽自己,傾聽對方,理解對方的期待,理解對方的目標,而逃避只會讓分手變得更加難堪 。從那天起,下定決心撿回最後僅剩不多的自尊心, 從手機到電腦把所有 J 的聯絡方式刪除,送的禮物通通丟進垃圾袋,彷彿這個人不曾存在過。 唯一丟不掉的是我們轉身後的可惜與遺憾,遺憾沒能與他好好道別,可惜了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快樂。 上篇,《【紐約都會愛情】當家人建議分手,我終於發現無法愛得理直氣壯的原因》 March 22, 2018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pwtdpe
生活英語|訂飲料外送怎麼說? http://ift.tt/2HV70bY 希平方 給你的實用生活英語,想要訂飲料外送該怎麼說?趕快學起來,下次就可以俐落點餐啦! 上班總是提不起勁,這時候來團購手搖飲料,保證讓你精神百倍上天堂! 今天要用「訂飲料」這個生活化主題,來教大家超多實用的單字和句型,讓你在令人缺氧的辦公室裡,還能為大腦補一點養分喔!趕快繼續往下看吧!(推薦閱讀:救救菜英文!十個超常見卻超容易念錯的英文單字) A: We are going to order drinks from Milkshop this afternoon. Do you want to order something? B: Sure! ________. (A) I want (B) I join (C) Count me in (D) Let me in 解答翻譯 正解:(C) A: We are going to order drinks from Milkshop this afternoon. Do you want to order something? (這個下午我們要訂迷克夏飲料外送。你有想要點些什麼嗎?) B: Sure! Count me in. (當然!算我一份。) 答案詳解 (A) I want 要簡短地回答「我想要做某事」,會是 I want to (do something),絕對不會只有 I want 喔。 (B) I join Join 當「參加、加入」的意思時,後面通常會有受詞,表示加入哪個團體,例如 join a club(加入社團)、join the company(加入該公司)等等,很少會回答 I join。 (C) Count me in Count 是「數、算數」的意思,也有「把...算在內」的意思。再舉個例子:Did you count Cathy in? She said she wants to come with us to the travel fair as well. (你有把 Cathy 算進來嗎?她說她也想要和我們一起去旅遊展。) (D) Let me in Let 是「讓、允許」的意思,那 Let me in 就是「讓我進去」。有人故意把門反鎖不讓你進去時,你就可以朝裡面大喊 Let me in! 最後再加碼送大家一些「訂飲料外送」相關的情境句,可以邊訂飲料邊烙英文喔! 情境一 A: Let’s order drinks this afternoon! I can call in our order. (這個下午我們來訂飲料吧!我可以打電話去訂。) B: Sounds great! Which drink shop are we going to order from? (聽起來很讚!我們要訂哪間飲料店呢?) 情境二 A: What’s the minimum order required for delivery? (外送的最低訂購要求是什麼?) B: Our order needs to be over 300 dollars, so we need around five to six people ordering together. (我們的訂單要超過三百元,所以我們需要大約五到六個人一起訂。) 情境三 A: Bad news! The drink shop isn’t offering taro milk at the moment. I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 want to drink? (壞消息!飲料店目前沒有提供芋頭牛奶。有任何其他你想要喝的嗎?) B: Oh no! I love that drink. I’ll have “milk with brown sugar boba” this time. (喔不!我超愛那個飲料的。那這次我訂「黑糖波霸牛奶」好了。) 情境四 A: When will our drinks arrive? (我們的飲料何時會到?) B: Our drinks will arrive by four o’clock. (我們的飲料四點前會到。) March 22,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HV70bY
讓我們從零到一聊聊母豬教與網路霸凌 http://ift.tt/2IEWJBT 空心二胡 作者空心二胡淺談母豬教與其引起的網路霸凌之關係,當我們在說「母豬教」以前,我們該先理解與談論的概念是甚麼? 我曾經在《關鍵評論網》投書一篇關於母豬教心態之分析,但是時隔兩年自覺當時的論述太過情緒化以及過於將焦點集中在性別上,故我在此重新討論我對於母豬教議題的看法。 具體而言,母豬教的生成並非單一由性別問題所引起,特別是當母豬教徒引起網路霸凌時,這個問題就牽涉到很多層面,例如當代男性面臨女性意識抬頭的無力感;父權文化如何放任仇女心態的生成;微觀權力;以及網路的匿名性如何釋放人們內心所不敢表現的事物。以下分若干小段淺談母豬教與其所引起的網路霸凌之話題。 圖片|來源 在說「母豬教」以前,我們該談的是甚麼? 當代法國思想家米歇爾・福科曾經提出「微觀權力」的理論。所謂的「微觀權力」 指得是相較於傳統權力關係──也就是當權者由上而下對於民間施予的權力,現代的權力關係更傾向政治力的施予點是來自於非單一的各種層面,並且這些層面彼此間會有相關聯的網狀關係,透過傳播、訓練,甚至是生產來達到權力維穩的目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常說的「道德」本身就是微觀權力所造成的結果。因為整個社群環境對於所謂「良好的社會」有期望,於是這個社群的人們會藉由道德去約束單一人口可以做甚麼以及不能做甚麼。 此外,在前一陣子「女怪現身」活動時,意見領袖們常說的「女體規訓」也是微觀權力的體現。因為整體大社會還是覺得女人的外在形象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才會造成「女體規訓」的身材綁架。(延伸閱讀:「胖子常生病,浪費醫療資源?」15 則關於身體意識的問與答) 至於最讓男性讀者在意的「陽剛氣質」的建構也是由整個社群的「微觀權力」 塑成。因為在父權架構下,男人希望同性能夠在整個社群維持自己的權威,甚至是引起其他性別的恐懼,所以才會鼓勵男性表達憤怒以及禁止男性表達脆弱。 這些都是「微觀權力」所造成的結果。 於是當我們在談母豬教的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談談為什麼即使不是母豬教,「霸凌」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令人髮指的暴力。原因是當權力的作用點是來自社群各地時,這些看不到的權力在社群並不會被視為權力,而是被視為一種「客觀的事實」甚至是「常識」,導致只要單一個人不符合社群的期望,就有可能會遭到整個社群施予暴力以及驅逐,而微觀權力背後的最大受益者則能因為這個看不見的暴力, 順理成章的收割自己在社群裡的各種特權。 所以與其說霸凌是暴力,不如說它是一種政治鬥爭,才會冷血的讓人脊背發涼。 跟母豬教有甚麼關係? 當我們談完微觀權力以後,我們再來談談母豬教徒這個群體。 我曾經《關鍵評論網》的投書中有提到所謂的母豬教只是當代男性求偶失利的牢騷,然而當你細看母豬教的每個群體,就會知道未必是這麼回事,因為母豬教徒不見得是求偶失利的單身男性,也有可能是有女友、有妻子的配偶,也可能是個性少數,甚至也可能是個女人⋯⋯總而言之母豬教的成員並非我們在網路上所見的如此單一,它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但其統一的表現卻足以讓所有有性別意識的人瞠目結舌。(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母豬與母豬教不是敵人) 然而在談為什麼母豬教徒的成員如此多元之前,我們可能要先理解母豬教和仇女的關係。 仇女指得是一種對女性群體和特質加以貶低的態度。 仇女是不是討厭女生?通常就主流女性主義論述而言,仇女是一種權力結構,是男人藉由輕視女性化符號鞏固男性權力的規訓。但是如果要深究仇女的心態,不可否認,仇女的確 是因為先有對女性的貶抑,才會造成對女性的仇視(參見《厭女》第一章)。不然,他們也不會因為一個生理男性穿女裝或者是對於非異性戀男性抱持仇恨。 但是它的情況並非像國小男女同學一樣相看兩相厭,而是因為男人意識到他們對女體的渴求, 而這個渴求是基於他們期待被同性社群認可,於是他們用一種輕視的態度表達對女性的厭惡,並且使女性厭惡自己。(參見《厭女》第十五頁第三、四節) 因為瞧不起跟女生有關的東西,所以跟女生有關的甚麼都不好,並進一步討厭女生有關的東西。 於是仇女就是討厭「跟女生有關的東西」,自然無可厚非——畢竟自己打從心底瞧不起跟女性有關的事物。 但是又由於自己的生命也是來自於女人,於是他們用「良婦」和「蕩婦」對女性加以分化,讓男人在取得自己在性別角力的控制權之餘,同時讓女性群體互相鬥爭,如此一來男性不僅可以在這其中取得最大利益,也同時可以理所當然的繼續討厭跟女性有關的事情。 這一點,在上野千鶴子的《厭女》一書中有稍微提到過這點。當然也不用說由於男性瞧不起女性,所以造成女性對男性而言是「證明自己是男人」的附屬品,也因此為什麼秋葉原無差別殺人案會有加害男性提到自己沒有女朋友,正好是因為微觀權力的規訓使男性要成為男性,並且瞧不起女性,導致男性沒有勇氣去對抗整個社會的規訓,而只好把氣出在更弱勢的女性身上。 當然,在前文中有提到母豬教徒並非都是直男群體,其中更甚有性少數以及女性, 然而如果連性少數和女性都加入直男的仇女文化,那麼我們也不難看出仇女文化 從封建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它是如何將對女性的厭惡塑造成一種「常識」讓所有性別厭惡女性,並厭惡得理所當然。 在過去男人掌握經濟與家庭命脈,所以男性(無論性傾向)他都是整個家庭、社會的中心人物;而女人(無論性傾向)在工業革命的現代化以前,她們的生活都是依賴男性維生,以至於為什麼直到現在女性走出家庭仍然還是會被視為附屬品,以及對整個社會來說讓人生厭的對象?無非是古代對女人的規訓直到現在還是被視為「常識」,所以即使工業革命和兩次大戰以後,女性自主抬頭,「仇女文化」仍然還是像幽靈一樣在這世界上揮之不去。(推薦閱讀:女性主義要的男性解放!告別厭女、恐同、陰柔賤斥的父權暴力) 圖片|來源 女人抬頭,男人呢? 歸納上述兩章,我們可以看出在母豬教背後,反映了當代男性面臨女性意識抬頭的無力感。 以女性的角度來說,女性的所有規訓都在逐漸解放;然而對男性來說,他們一面要面對傳統的男性規訓,同時又必須面對現代的女人逐漸無法掌控的事實。 於是當男人在面對雙重打擊而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透過原始的暴力和說服要求女人回歸男人的掌控;而有些女人因為不想成為男人眼中「糟糕」的女人, 而屈從男性,並加入男性的行列打壓女性。因為當代男性認為拒絕與反抗對男性的規訓是對其他同性的「臣服」,他們單方面認為打破規訓是等同於「自己無法達成社會目標而無理取鬧」,所以他們當然會拒絕「解放男性」的觀念,並且將怒氣施加在(對他們而言)弱勢的女性身上,然後說「女性特權太多了」。 再加上當代網路的匿名性以及快速傳播的特性,使得母豬教的權力施予點在網路上成為一個互相有關聯的網狀架構,並且因為這個架構而使得母豬教的權力據點能夠更廣泛的傳播,以及製造對女性的仇恨,也使得母豬教風氣在匿名的網路上成為一種「常識」,一旦微觀權力成為常識,母豬教徒就不會只隱藏在匿名網站架構下,而是會浮上實名網站更張揚的宣傳他們的「理念」。 難道男人就這麼不堪嗎? 於是綜上述所言,母豬教的形成並不能一廂情願的把過錯全部歸咎在男性身上, 而是整個社會一再的縱容整個大社會的仇女風氣才會造成今天母豬教的局面。 我認為要根本解決母豬教的問題,首先還是要讓所有女性了解這個世界的性別政治並且果斷拒絕仇女文化,並且整個社會對於性別政治有更深刻的反思,鼓勵男性表達情感以及組織男權(Men’s right)互助會,讓男性互相表達想法、重新認識自己與自我培力,才能更進一步談要怎麼解決男性的性別焦慮。一旦這個社會根除對各種性別不合理的陽剛規訓,以及鼓勵大眾設身處地的為其他性別著想,那麼即使母豬教很難一朝一夕消失,但是透過對規訓的反思,或許能夠能讓各種性別在拒絕父權規訓後自我成長吧?(推薦閱讀:【性別觀察】誰是母豬教徒?當仇女成為一種流行) March 22, 2018 at 04:03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IEWJBT
女人的幸福仕事|生育該是國家的工作責任,不只是女人的 http://ift.tt/2pwoHH7 女人迷編輯 婉昀 女人的幸福仕事,讓我們從工作延伸到女性在職場遇到的切實焦慮:女性生子組成家庭後,該如何重返職場? 今年即將 30 歲的友人C,剛辭掉紐約工作,與丈夫一起回台灣。此前,她的人生路徑幾乎是所有父母心中理想女兒該有的樣子:第一志願的學歷,順利申請美國名校研究所,畢業後在紐約一間名氣響亮的公司工作,在那裡遇見同樣優秀的老公。 幾年後,丈夫決定回台接手家裡事業,她也一起回台灣,並且計畫在 30 歲那年,人們說體力還行的時候生孩子。 大學時候她常笑著跟我說,再怎樣她都要生一打孩子,她有一幅理想家庭圖景,工作、結婚、生子,一座漂亮的花園,組成一支籃球隊的孩子們。一直以來,她的人生也篤定穩步朝理想願景走去,沒有太多疑懼或焦慮,確實拿到了漂亮的學歷、工作,以及婚姻。(推薦閱讀:【性別直播】海苔熊X心理師:母愛內建、兼顧一切,女人為什麼這麼累?) 她回台三個月以後,我們相約吃飯,她臉上出現少有的迷惘神情。 「我突然不確定是不是要這麼快生孩子。」C 告訴我,「回到台灣,我突然感覺到一件事,一旦生了孩子要回到職場,重新找到一份和生孩子之前一樣好的、備受重用的工作,好像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C 的告白讓我非常訝異,在所有朋友裡最堅定要生孩子的人,也感受到了現實情況上的阻力,並且令簡直女超人的她感到困難與猶豫。 事實上,C 感受到的是很切實的現實狀態與問題,這也不只是一份焦慮而已。 圖片|來源 台灣社會既要女性生孩子,又不給女性時間生孩子 據行政院性平處 2017 最新資料顯示,25 歲至 29 歲的台灣女性勞參率最高達 9 成,但女性 30 歲後勞參率明顯下滑,約較男性少 14 個百分點以上。 同時也出人意料的是,台灣常自詡為亞洲性別最性別平等的國家,可是據行政院主計處與 ILO 的調查,我國勞參率在 30 歲後即漸次減少,與新加坡相近,日韓女性 35-44 歲勞參率逐漸回升,曲線呈 M 型,顯示女性有二度就業的傾象。而美國女性在 30 歲之後,勞動參與率則維持在 80%-70%之間,在 60 歲之後,勞動參與率才會低於 60%。 台灣真的已經性別平等了嗎?或許外顯的言語歧視或揶揄並不如東亞其他國家明顯,但職場上其實仍有結構性婚生歧視與性別排除。例如,對於暫時離開職場生養子女的女性或男性,從國家制度到民間企業對於勞工的婚生計畫,抱持的態度就很不友善。 在台灣,勞基法的產假僅有八週(分娩前後,含例假日);而且還有附帶條件,只有受僱六個月以上者才享有 100%;未滿六個月者僅能使用 50%。也就是如果在懷胎四個月以後到職新公司,在整個孕期,包括生產後的產後恢復,只有四週的時間。 至於六個月的產後育嬰假,目前的受益族群只有約 18.7%,主要受益族群為公家單位,其中 6.7%為男性、12%為女性,職場上請育嬰假的情況其實不多。請育嬰假的困境包括:工作崗位可能不保、投保薪資普遍低於實領薪資(甚至某些小公司沒有勞健保)、約聘人員容易被直接解聘、換工作後需滿一年才能請育嬰假。(推薦閱讀:從女性職場地位,看日本距離性別平權的路有多遠) 國家既要女性生孩子,又不給女性時間生孩子。女體不是機器,生兒育女對身體是很大的負擔,我們幾乎忘了,生孩子至今對孕婦而言,仍有死亡的風險。而孩子生下來並不是一秒馬上站起來自己走路找東西吃,人類的嬰兒完全無法靠自己存活,需要全時間照顧,這份照顧責任又落在誰身上? 當退出職場成為阻力最小的一條路 根據行政院 2016 年的統計,有配偶的女性,平均每日無酬照顧時間(照顧子女、老人、其他家人、做家事)將近四小時,其丈夫僅 1.13 小時。 在台灣普遍低薪的環境中,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情況更為嚴峻。物價逐漸攀高,想要委外托育,在三足歲之前,委外托育的平均費用是 16,007 元;子女在 3 至 6 足歲前之平均每月費用則低標為 8,719 元。這段期間,育兒每月逼近兩萬三的支出,在平均薪資大約四萬的台灣,生兒育女不僅在財務上,成為生育主力的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在勞力和時間負擔上,也同樣令人難以承擔。 家庭收入最好雙薪,生兒育女之後,女性不僅要快速復返職場的工作崗位,八小時的職場工作下班之後,還有四小時的照顧與家務勞動等著你,每天平均工作 12 小時,台灣女性面臨嚴重過勞的處境。 可是,誰有辦法長時間維持 12 小時的工作狀態? 於是結婚生子之後,許多被期待擔負家務勞動的台灣女性,必須做出看似「自主」的抉擇:退出職場。事實上,這卻是源自嚴重性別不平等的現況,上至國家,下至企業以及家庭單位,將生育與照顧成本都壓在女性身上,期待透過女性的自主「超時工作」,或是職場家庭二擇一來解決,女性處境長期被結構性忽略。(推薦閱讀:【女人幸福仕事】2018 調查報告:台灣女權過盛?三分之一女性在職場受差別對待) 在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援下,單親母親的壓力更大。在女人迷的幸福仕事調查中,單親媽媽是最重視「經濟收入」的族群(95%),。並且單親母親也普遍反應工時過長的問題,過半數皆認為充足休息時間 (54%),是幸福工作的必要條件。 寫到這裡,我想起在台灣唸書的日本友人離開台灣前夕,告訴我的一些話。「台灣真的很好,如果可以,真希望整個世界都是台灣。」「可是,台灣的低薪問題太對不起年輕人了。在這裡,我實在不曉得該怎麼生活下去。」 將生育率歸因給年輕女性不生孩子的「個人選擇」,完全忽視青年低薪問題、忽視女性生育的各種成本,則根本上難有解套可能。已經 2018 年了,持續讓女性退出職場、或持續讓女性過勞,都不該是國家的解方。 March 22, 2018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pwoHH7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紐約都會愛情】當家人建議分手,我終於發現無法愛得理直氣壯的原因 http://ift.tt/2FPDXdk Madeleine C. 作者 Madeleine C. 寫【紐約都會愛情】,當家人建議我與伴侶分開,我才驚覺這是場沒有勇氣分手,也沒有勇氣捍衛的愛情。 Disclaimer:這不是我的故事,但是是我與許多在紐約遇上的女孩們的故事。如有雷同,純屬虛構,純屬巧合。 隱藏在銀行辦公大樓最高層的韓式景觀餐廳 Gaonnuri,傍晚窗外整片橘紅色的晚霞配上密集且此起彼落的建築物,我跟艾莉坐在餐廳正中央,面如死灰的看著餐桌上人生中點過最貴的韓式牛腩大骨湯,外加紅酒一杯。(推薦閱讀:【紐約都會愛情】那些發生在 Happy Hour 的速食戀情) 我們同時失戀了。 艾莉到紐約念研究所時,與從十四歲交往到現在的男友毅揚開始遠距離戀愛,因為男友必須先當兵還有準備考托福,晚一年半才申請到位於密西根的研究所。她總不時地提起很期待男友畢業,就能馬上來紐約與她團聚。但直到最近剛畢業的艾莉順利在紐約找到一家金融市場研究的分析師工作,毅揚馬上提出分手。 「我等這一刻已經很久了,這幾年一直跟著妳的計畫走,真的好累。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對事業有追求的,我很確定我畢業後不會去你鍾愛的紐約,那個城市太吵太擁擠,人們生活的很緊張,總是被時間、被金錢追趕。如果生活在那裡,我是不會快樂的。紐約,沒有我想要的人生。」毅揚鐵斬節盯的說。 圖片|來源 一字一句,刺傷著艾莉的心,因為她心裡始終有一張藍圖,兩個人在紐約一起搬進一房一廳的公寓裡,養一隻貓一隻狗,一張兩個人坐起來剛剛好的沙發。假日去 Wholefoods 買菜,如果天氣好,便沿著九十五號公路開車去紐約上州郊外爬山健行。在艾莉心裡,只要在男友身邊,即使是喧鬧混亂的紐約都能過上歲月靜好的日子。但在毅揚心裡,紐約骯髒喧鬧,兩個山頭的貧富差距和遍地的負面情緒。 而我,面對的是人生二十五年來,最猝然的分手。 曾經以為長大後談戀愛,可以理性溝通互相協調,如果目標不一致也能好聚好散。但二十五歲之後,臉皮反而越談越薄,很多時候因為怕傷人,許多心裡的話哽在喉嚨說不出口。出社會後每週都至少安排去一到兩次約會,但相處舒服合拍的男人卻沒幾個,直到遇見了J。跟 J 交往時,因生活習慣類似,不需要做太多調整,甚至因為兩人都喜歡看表演,幾乎把每個紐約大大小小的演藝廳的票根蒐齊。唯一無法解釋的不自在感,便是我們似乎只擁有彼此的現在,未來一片茫茫然。(推薦閱讀:【紐約都會愛情】我們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因為在美國試探或是直接問別人的薪水或財務狀況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交往五個多月中我只知道 J 在紐約的八年來一直是租房子,除此之外,只要一提及對未來有什麼想法跟規劃都只用「這聽起來不錯」、「那聽起來也可以」匆匆帶過。 一月中旬過完生日那天起,有個裁判在心裡不時的出來吹哨舉黃牌警告我與 J 的未來是一條死胡同。 兩個月前,當我們在第五大道上一路踩點聖誕櫥窗經過 Tiffany 的時候,特別轉頭告誡他千萬不要送我 Tiffany,因為我不喜歡這個牌子,如果要送禮物請過個馬路到對面的 Harry Winston。好死不死,J 送的生日禮物就是 Tiffany 愛心系列的銀飾項鍊。坐在公司鄰桌的同事剛好就戴著同系列大兩個尺寸的「致敬款」項鍊,另一個喜歡把事情推給別人做的同事也有同系列的戒指。一開始看到禮物盒時還以為是個玩笑,但打開盒子後發現卻是讓人驚訝又倉皇無措 T 家的經典銀飾絨布袋。即使心底感到委屈,終究不忍心因一條項鍊磨損我們之間的感情,當機立斷馬上堆出笑容說:「這個愛心的尺寸剛剛好,我很喜歡,謝謝你。」卻也打死說不出這條項鍊很漂亮。 圖片|來源 比起記憶力,更令人困擾的是 J 幾乎在過了八點之後就會進入一種昏昏欲睡的彌留狀態,而交往的五個月來,兩人從來沒有一起看完過一部電影,因為 J 始終會在劇情墊鋪到最精彩之前睡著,尤其在晚上七點過後。最常聽 J 說的一句話就是,這麼晚了你還不累啊?但他卻又可以從晚上十一點一路打電動俠盜獵車手到早上七點,我也在沙發上打盹等了一夜。如果想要親密時,都需要像燧人氏一樣不斷的鑽木取火,才能讓自己有一個溫暖的夜晚。不然大多數都是在早上的時候,被 J 挖起來在沒清醒的情況下匆匆了事,還得回頭稱讚 J 表現多勇猛。 難道我真的要跟這個人過一輩子嗎? 這個問題,不時地的心理出現,我就像已經在賭桌上輸掉九成籌碼但仍不甘心下桌的賭徒,堅信下一把就能一舉翻身。畢竟J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年紀長了些,我們只是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去溝通罷了,種種細微的矛盾會隨著時間迎刃而解。我不停地告訴自己。 一個星期前,爸媽跟妹妹飛來紐約過農曆新年,忍不住想見一見 J。相處幾天下來,爸媽並沒有當面問 J 關於他的財務狀況還有未來規劃,只聊起我小時候喜歡把妹妹當僕人使喚,還有糗我長大後仍改不掉遲到又丟三落四的缺點等等。 但爸媽回到台灣後,打給我的第一通電話便開門見山的說:「他看起來不急。」 媽媽把話筒接了過去說:「我們也不是逼你現在要結婚,也不是說要他養你,你自己也是可以養活自己,更何況嫁妝也隨時準備好了。但已經接近四十歲的他似乎不是很積極想往人生的下一步走,而你,你自己想想還能等他多久。」(推薦閱讀:【單身日記】可惜我們偏偏不是讓彼此幸福的人) 我沒接話。 「分手吧,他不適合你。」這是第一次被父母直接下令分手,就連以前違反校規跟祖耀談戀愛,班導師通知家長的時候,爸爸只似笑非笑的說:女大不中留喔。跟家風節儉純樸的小五交往時,媽媽也只在堂哥的世紀婚禮上對我說:你跟小五結婚的話大概是沒有這種規格了喔。 但這是頭一回,爸媽同時堅決反對。 「知道了,我會處理。」聽完一連串訓誡跟開導後,我不卑不亢的回應。 沒有答應分手,卻也沒強硬地起身捍衛與 J 的感情。 未完待續,下篇請鎖定【紐約都會愛情】專欄。 March 21, 2018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FPDXdk
【為你點歌】爭吵、分開、示好、心軟的戀愛迴圈 http://ift.tt/2prstlU 海苔熊 【女人迷X海苔熊為你點歌】單元,週三七點,準時為你放歌!親密關係的選擇題,該如何跳脫不斷因心軟復合的戀愛迴圈? 不知道在幾年前看到您的文章和幫助人思考關係中的點播系列,就一直很蠢蠢欲動想要來點播看看,沒想到一直拖到現在,才終於鼓起勇氣寫出這段故事。 我跟他是大學認識,在大學畢業前最後半年交往,在他向我告白之前,我喜歡的是別人,他跟我告白後的那幾天,我腦袋一片空白完全狀況外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我根本沒意料到他喜歡我,我一直當他是我的好朋友。但後來我們在一起了。我還記得在交往的初期,我一直很嗨地問他喜歡什麼,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樣的事(譬如山和海喜歡哪一個),他都會回答我,但他好像都不曾問我,我雖然有點失落,但也不以為意。 他是一個對自己喜好的職涯很明確很堅定的人,所以在畢業前就積極地參與各個企業活動,雖然一方面覺得他是很上進的,但也一方面覺得很寂寞,因為自己覺得我們難得的大學生活幾乎都在學校度過。也漸漸地開始覺得好像陪伴越來越少,有時候也覺得他在乎他的朋友家人未來比在乎我還要多很多,他也漸漸地失去耐性,我們開始吵架,吵到後來糟糕的我開始鬧分手(我很不應該⋯⋯),他通常是這段關係中挽留的那方,但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講開解決問題,要畢業前,他終於跟我說了要分開。(幼稚的我有時候想想還很不諒解,為什麼不能再早一點就分開⋯⋯),後來是不爭氣的我打電話回了他問候的簡訊,我們復合了。 復合後,我無意識地跟著他到中部工作,他曾說,這段時間是他最快樂的時候(他一方面也說過背負家裡的期許在家裡壓力是很大的)。後來我考上了其他待遇較好的職位,展開我其他的職涯,他則繼續耕耘他的理想,爭取到外派。那時的我其實是很難過的,我覺得他似乎沒有認真地把我放在他的人生規劃中(雖然他一直說愛我,也曾經說過我們以後會有一個家),我諮詢了很多朋友前輩,想問說是不是我們應該早點分開好了,因為我覺得我真的無法遠距離,我們的未來好像沒有交集。後來,我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也申請公司外派,但我們沒有這麼好運,可以在同一個國家,常常我想要分享我的心情、我想要他幫忙我的時候,他可能在忙或在休息,他需要我的時候,我想也是這樣(如果他真的有需要我的話),有次因為緊急希望他幫忙,但換來的是他的壞臉色和口氣不好後,我不和他說話兩個月,但後來還是心軟地和他和好了。(推薦閱讀:【為你點歌】每個人都有被愛的資格) 在這段關係,我有種越來越疑惑越來越痛苦的感覺,他不善於浪漫、不喜歡過節,我喜歡出去冒險旅行,我們就像是平行線,有時候看到一些文章,都覺得我們或許是互補,但是有時候只是我單方地一廂情願、勉強他幫我、或是與我一起製造我要的回憶,我一直覺得這樣不好,我或許是焦慮依戀者;但當我忙碌過後,仍舊沒看到他的消息,即使是假日他也可以都在忙他自己的事,我開始疑問,這段感情真的是我想要的嗎?但我又一直沒能狠心離開這段關係,我知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和優缺點,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想起這段經歷,我想說的 就像這首歌的歌詞一樣 「可是親愛的 你怎麼不在我身邊 我們有多少時間 能浪費 電話再甜美 傳真再安慰 也不足以應付不能擁抱你 的遙遠」 像這個 MV 的主角一樣,我將獨自出去旅行,希望了解了什麼以後,希望放下些什麼⋯⋯ by 曉曉(點播時間:2018 / 3 / 12 上午 9 : 35 : 10) 親愛的曉曉: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的故事,我讀起來的感覺是:其實你知道這並不是你要的愛情,只是因為多年的情誼、長期以來的陪伴,讓你對他難以放下。你需要他的時候他不在身邊,你努力經營搞得好像都是你一廂情願,但他卻總是忙碌,似乎他的人生裡面沒有你也沒關係⋯⋯。 你說你是焦慮依戀的人,我覺得這的確是一種可能;但或許還有一種可能是,你只是被自己的「陰影」吸引[1],那個和你很不一樣、很不浪漫、對自己喜好和未來很確定的人,因為這個「不一樣」,讓你多次想要結束這段關係,雖然你不一定是開口的那一個。儘管如此,在這個「不一樣」裡面,也有一些吸引你的點,所以你們分開之後又復合,或許是有一些課題需要一起走(雖然我不確定那是什麼啦哈哈)。 如果從(我所理解的)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人生當中相遇和交往的人,都在我們「長大」(自性化/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2]的過程裡面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我試著把你在點播裡面對於自己和對於對方的描述做一個整理,或許可以協助你想想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 聽你的描述,相對於你,他似乎是一個比較「無聊」的人,把工作當作生活的目標,不太喜歡什麼節日啦浪漫的事情啦,但偏偏只要是你很在意的;相對於他,你似乎是一個把關係放在核心的人, 可能會經常想到他現在在那個國家幹嘛、想要和他連結、需要他的陪伴等等,或許有些時候你根本就不是需要他「實際的」幫忙,而是只希望他心裡面「有你」的這種感覺。 你們對於家的想像也有點不同,對他來說,離開家是一種減輕壓力的做法(這裡的家或許指的是他原生家庭?),但對你來說,真正的家其實是「你渴望和他一起共同組成的那個家」,只是現在看起來,這個家好像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遙遠了。我的想法是,或許你們有很多的不同,但會不會在你的內心深處有些時候也羨慕和崇拜他和你的這些不同(相對來說,他對你可能也有類似的感覺), 但在修煉愛情的過程當中,面臨的親密與獨立的考驗。(推薦閱讀:【為你點歌】當愛沒有了,就是分手的理由) 心理學 OK 繃 我試著根據你的故事描述,畫成一個迴圈[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從交往的那一天開始,兩個人一直在重複這類似的劇本,每一次的爭執和分開之前,往往會有一個你感到不安的時候(他在意家人朋友比在意你多、畢業、遠距離、他幫不上你的忙⋯⋯),當你覺得他似乎沒有那麼在乎你、沒有那麼需要你的時候,就會開始轉動這個齒輪;但其實你心裡還是渴望他能夠愛你,再加上過往的這些回憶,所以他不論是示好或者是說要復合,你還是會心軟復合。但你也知道,兩人之間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那麼該怎麼辦呢? Stan Tatkin在《大腦依戀障礙》一書中提到許多有效可以探索你和伴侶關係狀態的方法 ,其中一個我覺得特別適合現在的兩位:找到彼此的「弱點」[4](p.140-141)。經過前面兩輪的分析之後,不曉得你能不能稍微回憶一下,從你有生命以來到現在,什麼是你最介意的事情? 又有什麼事情深深的困擾著他? 在這樣的分析之後,往往會有兩個效果,第一個是,你或許會比較清楚自己的「地雷」是什麼,像是在下面的這張圖片當中,A的地雷可能是「被丟下的感覺」(不安) ,所以只要每一次遇到類似的事件,他就會爆炸;而他的伴侶B剛好相反,只要被逼急了、或者被要求了,B就會人間蒸發或者是裝忙,用疏遠來逃避衝突。第二個是(我經常說的), 你有沒有可能在這些「弱點炸彈」爆炸之前,就先做出一些不一樣的事?例如跟他討論這些炸彈,或者是繞過這些炸彈,避免爆炸? 「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講開解決問題」你說,或許你們都知道問題的點在哪裡,但都沒有勇氣去真正面對你的問題本身。因為恐懼如果真的面對了,真的發現兩個人能夠改變的幅度很小了,或許就要互別過頭,形同陌路了。久了以後,你也開始覺得疲憊了,或許曾經想要解決和討論這些議題,但現在你只想要留一點時間給你自己。(推薦閱讀:【為你點歌】擊倒悲傷之前,允許自己是個壞掉的人) 「我害怕的不是距離,而是害怕一轉眼,就再也見不到你。」 就像是點播下面網友留言的這段話,有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因為還沒有做好準備,所以在這之前,你想先給自己一趟旅行,說是告別也好、說是面對內心孤單的自己也罷,不論是為了什麼,都是想要好好整理自己的心情。 其實,不論你最後的決定是什麼,我相信能夠看見關係的動態,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或許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安撫內心的不安、或許陰影還是在那個角落蠢蠢欲動,但當你看見自己是如何重複在同樣的劇本裡彼此辛苦,或許就有機會前往下一站,不一樣的旅途。 延伸閱讀 [1]Harris, A. S.(1996)。Living with paradox: An introduction to Jungian psychology。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李佩怡 (2009)。 生命整合之道-榮格思想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提供的洞見(一)。諮商與輔導(288),頁 31-34。 [3]Mellody, P.、Miller, A. W.、Miller, J. K.(2017)。Facing codependence: What it is, where it comes from, how it sabotages our lives(當愛成了依賴:為什麼我們愛得那麼多,卻被愛得不夠?)。台灣:遠流。 [4]Tatkin, S.(2018)。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Wired for Love: How Understanding Your Partner’s Brain and Attachment Style Can Help You Defuse Conflict and Build a Secure Relationship)(童貴珊譯)。台灣:橡實文化 。 March 21,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prstlU
對生活感到無力怎麼辦?首先停止情緒勒索自己 http://ift.tt/2FQKHaO 雪兒 Cher 別再逼迫自己排解壞的情緒!有時候當心無能為力,就試著放過自己,從停止情緒勒索自己慨始,擺脫低潮! 圖|作者提供 會不會有時候,突然間想把自己鎖在某一個密閉的空間,不想講話,不想做任何事,只想靜靜,什麼都不想動。 會不會有時候,突然間做什麼事都很無力,情緒降到了冰點,想放棄所有的努力,只想待在原地,哪也不去。 會不會有時候,突然間想回到最初的原點,那個什麼都沒有負擔的童年,或許長大就是要經歷挫折,但卻沒有人告訴你怎麼度過情緒的低潮。 朋友問「你還好嗎?」 說不上什麼理由,也不知到哪裡出了問題,就覺得好像所有努力都白費,也不想再繼續。 有時候低潮像是一陣烏雲,伴隨著雷擊,內心在下雨,而沒有一把傘給你,在荒野無處可逃的窘境。也問自己「怎麼了?」說不上為什麼,就覺得好像什麼都做不好,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跟惶恐,害怕一步錯,好多步就錯到底。 還記得年初,許多邀約紛紛上門,寫作的訂閱,新書的策劃,還努力的整理部落格文章,也信誓旦旦要自己每天寫一篇文章,還計畫著要去很多國家,也承諾著要帶家人四處旅行,甚至還想嘗試拍影片,想做的太多,卻能做的太少,最後敗在一場流行性感冒,對!躺在床上我什麼都做不了。 感冒是身體的病毒,讓人四肢無力,低潮是心理的病毒,讓人沮喪疲憊,感冒會隨著看吃藥看醫生,會逐漸康復,心理的厭倦或許是過去日積月累的情緒,沒有藥醫,需要自己好好面對。 我問自己「做什麼會讓你覺得好過些,那你就去做吧!」 偶爾我也在想自己這樣算不算一種病,一種間歇性的情緒憂鬱,對於人際關係特別感到恐懼,對於曾經喜愛的事業特別抗拒,對於許多事物感到負面,所以同時懷疑自己「怎麼了?」或許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文明病,只是無法表達出從瞳孔裡深沉的絕望,不是活不下去,就像內心養了一頭怪物,怕怪物越來越大,有天會吞噬自己。(推薦閱讀:擁抱情緒的價值!哈佛心理學家蘇珊・戴維:生命因脆弱而美麗) 圖片|來源 當然,能寫出來這些文字,代表我差不多從沮喪的陰霾中走出來,時間不長不短,大概就一周的光景,最終靠的還是「時間」跟「自己」。 的確,無力的恐慌大概是自己給予的壓力,想好好記錄,卻失了方向,想做的更多,卻沒那麼多能力,或許也是情緒告訴自己「停下來」,沒有必要的旅途,卻有一輩子的時間去努力。 的確,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救自己最大的恩人,不去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調整出現未來最好的步伐。 情緒勒索,或許有時,勒索最大的,是我們自己。 現在我,偶爾都會陷入憂鬱的輪迴,面對下一秒,沒自信能活著更好,突然害怕熟悉的一切,對未來充滿挫折跟無力。當心無能為力,就別努力,難過的時候,好好靜靜,等待情緒的低潮過去,陽光就會照耀自己。以前會覺得天崩地裂,現在慢慢明白有時候這只是過程,就像失戀一樣,就像失業一樣,突然間失去了重心,信心,感覺,不過只要一段時間過去了,所有都會好回來。 第一步驟: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 當情緒開始陷入低潮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低潮的感受順其自然的釋放出沮喪跟無奈,而不是慌張四處求援,或是壓抑情感,事實上造成低潮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來自生活的無力感,彷彿得不到任何擁抱,就像一場重感冒。 負面的情緒會產生怨恨、忌妒,彷彿烏雲罩頂,嚴重也會擴散到身邊的人,亂打雷般隨意的傷害身邊的人,因為內心極度缺發安全感,希望被保護,更又怕傷害。 對!此時就把所有目光放回自己,不用去深究為何情緒的起伏,就好好的面對真實內在的感受,不要刻意去討拍,試著接觸自己的脆弱。 第二步驟:與自己同行,而不是療癒 過去我曾透過獨自旅行,跟自己對話,彷彿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同一個時間冒險,互相彼此激勵。 當情緒落入低點,此時就更應該釋放出另外一個自己,對!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不安,來自過去那些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背景,成長的過程中總有讓人切割不了的陰影,需要的是感同身受的同理。(推薦閱讀:與自己的情緒和解:六件事提醒你擁抱哭泣的內在小孩) 第三步驟:選擇適合的方式度過低潮 昨天寫了這一周低潮的情緒文字,朋友問「你還好嗎?」我笑說「身體的病好大半,心理的病還在醫。」只是這心病沒藥醫,最好的藥就是溫暖的陪伴。可以是家人的陪伴,也可以是寵物的陪伴,也或著是朋友的陪伴,最終支持的力量還是來自內在的安穩。 每個人都該學會跟內在共處,而共處的方式卻因人不同,我關上了臉書,停止過多複雜的人際關係,盡量生活趨近單純還有簡單。很快的,低潮的情緒隨著時間彷彿就消磨殆盡,我也漸漸的恢復了原本的笑容,過了這個點,就像重生一般。 圖|作者提供 這種間歇性的低落情緒似乎在調整我原本混亂的步伐,提示著自己「該把某一部分還給自己。」 那天看到一個影片,關於街友的選擇,許多人會淪落街頭不是他們無法維生,大部分是好手好腳,甚至學歷也不差,其中一個人表示「是生活的無力感讓他們無法回到正常,習慣了街頭的飄泊,就像是一種漩渦,讓他們深陷其中。」 的確,大部分人不瞭解「為何淪落至此?」往往可能都來自一連串內心的不安,以及對於未來的失望。慢慢的麻痺自己的感受,逃避他人的眼光,最終變成了行屍走肉的載體,靈魂鎖在過去無法拯救。(推薦閱讀:《最酷的一天》:生命盡頭,我不想對自己的人生失望) 我想當初為何要急切離開家的原因,大概也是這樣說不出的原因,當情緒層層堆疊著無力感,沒有即時的排放,最終就自縛而亡。 其實沒有放不下的傷痕,最終時間跟內心兩者互相的交疊,就會走出低潮的人生,相信旅行也是自我療癒的一種,讓我們開啟自我的對話。 March 21, 2018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FQKHaO
【張瑋軒行筆】感謝我的理髮師,讓我知道這樣活才有意思 http://ift.tt/2FQ6MX5 張瑋軒 【張瑋軒行筆】寫生活隨筆也寫與人的真摯互動。瑋軒與髮型師的相遇相知,讓她明白尊重專業,體貼對待生命裡的每個相遇,都會把生活過得更有意思。 這個專欄,是我每週對生活的一點觀察,一些感悟,一些想法。不論理說教,不聊是是非非,只有我自己和自己生命周遭的互動反饋和記錄。我感謝我能活著的所有時間,願能以此專欄,感念所有相逢。我相信,每次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每次的重逢,都是億億人裡的不可思議。 這是一篇,我答應我的髮型師寫的文章。 我有一個髮型師,我們倆相遇在我剛創業的那一年,2011 年。我跟我姊姊一起去的髮廊,我坐在旁邊看著他專注且悉心為我姊姊修剪的樣子,還沒跟他說到話,我心裡便覺得這個髮型師,是個有意思的人。有些人,一看就知道躁,這些人通常會極力地說話,說話的目的不是對話,而總是不停地說,或表達立場或力求說服或透過聲音刷取存在。 而這個髮型師,偶而話多偶而話少,話多的時候,他大都在問,他想知道他正在照顧的這個客人的生活樣貌和習慣方式,他不會跟你說他的哥哥姊姊朋友誰或誰的八卦,他說話的目的在於傾聽。話少的時候,他通常就是異常專注的眼神,或看著鏡子或看著客人,幾乎像在雕塑或創作一樣。第一次遇見他,我坐在我姊姊的旁邊,看著他為我的姊姊專心剪髮,我近乎著迷。 圖片|來源 輪到我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加速。我坐在髮廊大大的椅子裡,揣著一顆不安的心。初相逢一個髮型師,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樣,但我絕對緊張。我緊張他不能了解我的喜好,我焦慮他不能捕捉我的美妙,我擔心他不能幫助我變得更好。某種程度,我甚至也有點害怕,擔心自己不夠漂亮,擔心自己撐不起好看的造型,擔心他的技術也擔心自己的樣貌。(推薦閱讀:【張瑋軒行筆】我們不是生來就有自信,但能練習對自己有信心) 第一次的相逢,我坐在椅子裡,心裡忐忑。他站在我的身後,非常非常非常專注的看著鏡中的我,溫柔地摸摸我的髮尾,甫坐下設計師迅速可動的小圓椅上,從我的左邊慢慢地滑向我的右邊,再回到我的身後,我像是被三百六十度仔仔細細的觀察,我當時想著,我好像都從來沒有這樣三百六十度的觀看自己。他問了我的職業,我說自己正在做個媒體,特別在談女性談性別,他似乎有點訝異的看看鏡中的我,又彷彿一點都不驚奇淡淡地說嗯這個不太簡單吧。 我點點頭,然後他抬起眉頭說,你,要不要剪短頭髮? 我說是修短一點點嗎?他笑笑的而且認真說,不是修短,是剪短。彷彿他說的每句話,都經過仔細的思考與審思過。我說,不可能吧,我絕對不能剪短髮的,我的臉這麼陽剛,剪短的話,絕對不好看,會太像男生,不行的。他再次坐下,從我的右邊又慢慢地滑向我的左邊,一樣最後再回到我的身後,看著鏡中的我,看著鏡中的我,他眼神篤定,彷彿米開朗基羅看到值得被雕刻的大理石,「會好看的,短髮非常適合你。」 當時候的我, 一頭烏黑長髮,我認為我的臉過於稜角陽剛,我認為長髮是唯一能讓我美麗的造型,我無法想像,也絕不可能接受我不是長髮的模樣。 我很詫異的看著鏡子裡的我和他,我姊姊坐在旁邊也幾乎不敢相信。有這麼一瞬間,大大的髮廊好像都沒有任何聲音,只剩下我的心跳聲。我再問了他一次,你確定?他看著我,點了頭,很專注的看著我,說我確定。我跟他的第一次見面,我留了六年的長髮,我看著他,他看著我,我說好,就剪短吧。 他微笑,沒有一絲得意,就是一種單純地覺得這樣極好的微笑。 圖片|來源 一刀落,滿地長髮。第二刀落,我忍不住說也太短了,他說還能更短的,第一次先這樣。我說,好我聽你的,他似乎感受到我的信任或放任,那天,我們沒什麼對話,他就是一刀一刀的剪,大概剪了快一個半小時,我幾乎沒看鏡子,我姊姊在旁邊看得緊張刺激,我心底驚魂未定。直到最後他說好了,看看吧。 我抬頭,還是很不習慣短髮的我。但的確是另一種樣態的我,有稜有角,很有個性,幾乎張狂恣意,但張狂中又帶著一點優雅和溫柔。我轉向我姊,我姊也不習慣,看了好幾眼,說誒其實的確好看。髮型師,再說了一次,還可以更短的,你先試試,之後你會再回來,我們把後面削上去。我忍不住說這樣夠了,壓根不思考這個可能。然後,六個月之後,我的確再回去,讓他把我的頭髮給削了。他看到我說削了吧,他說,我說得對吧。 一直到現在,我們兩個認識了七年多。這七年,我長髮變短,從短髮又留成長髮,我創業,戀愛,失戀,再戀愛,為人妻,事業有所不成亦有所成,他持續在髮藝上進修,從初級髮型師到中級到高級髮型師,進行過不收分文的環島路邊剪髮瘋狂活動,也熱衷於髮藝的教育。我們各自輕狂過,也各自成熟了。他是我的髮型師,我是他的客人,但我們也是朋友,而且是諍友,他對我我對他,我們都只說實話。我說他對人過於清冷,他說我不修邊幅。 記得他某次說我不修邊幅的時候,我不以為意,我說那是我的「自然隨意」。他一樣用很專注的眼神看著鏡中的我,他說你自然隨意,但在我眼裡看起來是隨便。我繼續辯白說只是來髮廊,也沒有要去什麼其他地方,就不用特別打扮吧。他似乎有點生氣地說,那你希望我給你怎麼樣的頭髮?隨便的造型?他一樣用米開朗基羅般的眼神看著我,我第一次在他面前說不太出話來。我突然了解,是啊,我的確隨便了。我知道他了解我,我面對他不再忐忑,我信任他絕對能讓我美麗,卻也親近生侮慢了,我沒有尊重他作為髮型師的專業,而且因為這個專業,給他值得的對待。(推薦閱讀:比成功更重要的事:當一個讓人尊重的人) 而後我每次再去找他,我或穿著我接下來希望保持的風格衣裳,或是即使簡單,也還是神清氣爽的,自在優雅的。他說,不錯嘛,跟你說有在聽。我笑笑的說,一定要的啊,謝謝你讓我變得更好,而且保持美麗,自己的心情也會好。他繼續幫我修剪頭髮,突然悠悠地說,這就是尊重專業,但一般人不管的。 很多人去髮廊想的只有自己和要求別人,蓬頭垢面而來,期待光鮮亮麗出去,有錢的是大爺,很少尊重髮型師的專業。很多髮型師或洗頭學徒,只能忍耐。但如果這個個人尊重專業,他知道髮型是個人造型的一部分,當這個客人走進來,我也可以立刻了解,明白這個客人的穿著打扮,我更能夠發揮。 他看著我又說,我知道你在意,我知道你尊重我,我的付出更有意義。我也謝謝你,這樣才有意思,他最後這樣說。 這樣才有意思。我後來,常常想起這句話,也成為我生活的引領——怎麼樣把自己過的有點意思,怎麼樣對得起身邊的人的那點意思,怎麼樣為別人創造更多意思,默默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也像是我絕對的溫柔。(推薦閱讀:【張瑋軒行筆】偉大不是一種結果,是一種練習) 我更發現,當我開始這樣生活,我想的不再是自己。我去髮廊前,絕對會先洗好頭,不會好幾天不洗,蓬頭垢面而去;我去牙醫前,一定特別仔細刷牙漱口,確認自己人力所及範圍能給對方最多的尊重;我去餐廳前,盡量先訂位,未能出席,也力求先致電取消,尊重我前所未見的餐廳;我開始重視不再遲到,不耽誤跟我相約之人的任何時間;參加演講或會議活動,我會確認對方立場和目標,認真準備討論項目與問題,不再依靠自己的臨場反應小聰明。 我的自然隨意,體現在我生活的隨心所欲和重視偶然隨機 (spontaneous),但不再是我準備不足的理由,我恣意張狂但的確體貼在意,我在意我生命中的時時刻刻,我重視生命中的每場相逢相遇。這樣才有意思,我心底常常浮出這個聲音。 僅以此篇文章,獻給我親愛的髮型師。謝謝你,讓我美麗,外表上的和性格上的,謝謝你,是我的米開朗基羅。謝謝你,讓我學會這樣才有意思。 March 21, 2018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FQ6MX5
【職場筆記】新鮮人,是最過癮的成人式 http://ift.tt/2u7xi8z 女人迷編輯 孟倫 職場筆記,用 500 字說職場上的疼痛與回甘,談人生志願也談人生志業。初入職場新鮮人,有很多第一次的起跑,可能每次都摔得不輕,但你會在過程學會擁抱恐懼,享受疼痛。 我永遠記得 2017 年的 1 月 4 日,過去沒想過會成為編輯的我,捂著心直視自己的興趣,還是渴望,渴望寫字。帶著新鮮人的傻勁與熱情,沒有精雕細琢的經歷,只有竭盡所能爭取的赤誠心意,我進入女人迷實習。 回想開始實習的那段日子,我非常非常挫敗。 我想所謂新鮮人,或許是場最折磨卻也過癮至極的成人式。之所以新鮮,因為初入職場,什麼規矩都不懂,產業發展、媒體生態、產製文章的流程、文章編輯的細節,新且陌生,都要適應。 新鮮人的課題,要經歷很多第一次,每個第一次的起跑,都讓我摔得不輕,但那樣的摔是必須,未來你才會成為一個享受疼痛,敢於奔跑的人。 圖片|來源 課題 01:你以為自己擅長的,其實是基本 喜歡寫字跟產製網站內容是兩回事。 過去我是女人迷讀者,在一篇篇專訪、內容單元裡找尋前進方向,跟很多讀者一樣,女人迷不會給我們標準答案,卻讓我們看見人生具有許多可能性,拉開社會框架,讀的過程,總覺自由。 然而從讀者變成產製文章內容的作者,只是喜歡寫字,容易被文字感動,遠遠不夠。 記得我在女人迷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過年期間,我要試著寫篇文,結合節慶與讀者需求。光是文章的切入角度,我提了兩三次的方向,被一一打槍,帶我的編輯 Abby 跟我說:「當編輯,寫每篇文章的時候,都不能只有自己。不能光只有作者的喜好,心裡還要想著這篇文章要是為了什麼議題而寫?為了哪種讀者而寫?當每家媒體都在寫同一個議題時,我們如何寫出屬於女人迷的角度?」 那篇文章,我從找切入角度到完稿,來來回回花了三天。(如果你想看那篇文章,請點這裡:細水長流的老友片單:在你面前,我總是放心脆弱) 那是第一次我深感自己的能力遠不及待,過去以為自己很擅長的「寫字」能力,在這裏只是基本。看見自己的不足,放下自己的驕傲,掏空自己,張開手,讓新的挑戰與學習進來。 課題 02:努力嘗試,你依然可能華麗摔跤 第二次跌跤,是第一次在團隊面前公開說話,公開說話一直是我的罩門。 初入媒體,對媒體生態全然不懂,如何在臉書上與讀者互動,如何計算社群的數字、分析,如何把分析結果與團隊的夥伴報告,報告時應該如何開場、如何有邏輯的說出簡報內容,對我來說都是陌生而且恐懼的事情。 恐懼看見自己的不足、恐懼自己的能力不夠如何去分享自己的觀察、恐懼看著一雙雙眼睛大聲地公開簡報。 記得那次社群報告前,我約了編輯夥伴陪我練了好多次,她也一一糾正我的說話邏輯,找出報告中不夠清楚的分析結果,告訴我如何開場,怎麼透過眼神接觸與聽簡報的夥伴互動。(推薦閱讀:【職場筆記】明白不足,是快速成長的開始) 報告前我深吸了好幾口氣,正式來,一個個直視我的眼神讓我腦中一片空白,呼嚕嚕講完自己也不知道在報告什麼的簡報,只想趕快結束,趕快下台。 女人迷有個好習慣,我們總會在夥伴演講、主導專題甚或一場小小的會議分享後,給表現的人一些可以更好的建議。 開完會,我聽著陪我練了好幾次開場與內容的編輯 Abby,有條不紊地指出我哪裡可以更好,邊聽我的眼淚邊大滴大滴落下。 我一直記得那個淚帶給我的成長:那是努力嘗試後,依然華麗摔跤的懊悔;那是不想讓期望你更好的人失望的羞赧;那是想要成長、渴望變強的執拗。 那天我學會接受失敗,學會接受自己懊悔、羞愧、不甘心的情緒,感受它們並深刻記住。在未來每次想放棄的時候提醒自己:你曾經痛哭過,因為那麼迫切的渴望成長。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課題 03:接受挑戰的那一刻,你已然成長 在女人迷,我學到的第三個課題:是在說「不」之前,先跨出第一步嘗試。 面對挑戰,我們或許永遠覺得自己不足、準備得不夠好,那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在哪裏?我想,是無懼於失敗的勇氣。 2017 年 3 月,因應國際婦女節,女人迷辦了場盛大活動,邀來蔡英文總統談女性影響力。我的挑戰是,得在活動結束後兩個小時內,寫出現場直擊,當天上線。 對當時寫一篇文章需要兩三天的我來說,這是個壓力很大的挑戰,收到通知,其實好幾次在心底小小尖叫,想要放棄。但當我回想自己來到女人迷初心,想起好幾次渴望成長的眼淚,想起團隊夥伴願意把這個挑戰交到我手上的信任。 我決定在否定自己之前,先嘗試。 接下任務後我收集了所有活動資訊,看了過去編輯寫的每篇直擊文,主動找主編 Audrey 請教了好幾次直擊文該如何寫,這樣還不能安心,甚至在活動前一天,熬夜把可能用到的素材先整理、寫成一段段文字,就為了讓自己能準時在兩小時內寫出文章,完成挑戰。(推薦閱讀:【職場筆記】努力的報酬不是成功,而是成長) 每每想起那次的焦慮,我總會提醒自己擁抱恐懼,當你跨出第一步接受挑戰時,就是讓自己擁有一個成長的機會,長出更堅強更進階的自己。 回顧這年的職場經歷,我始終感謝並覺得幸運,自己是個心有所愛,對世界有所偏執的人。擁著對熱愛的渴望,讓我在直面挫折的過程裡,好幾次邊做邊哭,但始終沒想過要逃。 過去一年,是從女人迷實習生紮實走向正職的路,漫長且痛快。嚴格來說今年是我職場第一年,願我始終記得自己 23 歲時,清澈無畏的眼眸;始終帶著躁動的心,不安現況地探索自己的可能性。 做個能不斷感知恐懼的人,享受疼痛與成長並存的甜美;做個善感的人,對生活有感、對世界有感、對需要被關注的社會議題、性別權益有感,因為有所感受,所以會心疼會憤怒,會渴望給出一點力量,改變它。 初入職場的菜鳥,未來仍會有很多的第一次,而我已經開始期待。 March 21,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u7xi8z
「雇女性怕被告性騷擾,乾脆別雇女性」為什麼我們需要 Inclusion Rider http://ift.tt/2HRoi9U womany 女人迷精選 讀者投書,迷人來稿!2018 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最佳女主角獎法蘭西絲‧麥多曼提出「Inclusion Rider」,而 Inclusion Rider 為什麼重要?因為保持多元,將帶給世界更多可能性! 從 2018 年 1 月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MeToo 運動和歐普拉(Oprah Winfrey)撼動人心的致詞,到 3 月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法蘭西絲‧麥多曼(Frances McDormand)在舞台上最後提到的 “Inclusion Rider” (註1),或許有些男性覺得有失公平,或許有人認為過猶不及,然而以任何形式為少數發聲,都是我所樂見的,因為這的確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推薦閱讀:黑是最勇敢顏色!劃時代 2018 金球獎:有憤怒的人更有溫柔) 2007 年,我進入洛杉磯的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 AFI)攻讀碩士,主修電影製片,在學期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學校對多元的重視、對專業的尊重。AFI 的攝影系是世界最頂尖的,校友包括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 9 次得獎 3 次的 Robert Richardson,諾蘭導演御用的奧斯卡得獎攝影師 Wally Pfister 等等。攝影專業傳統上一直對女性十分苛刻,當我在台灣讀電影時,選擇主攻攝影為專業的女性可謂是鳳毛鱗角,所以我沒有想過這樣的系所,其中竟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女性,而她們的表現甚至比其它男性攝影師出色!今年以《泥沼》(Mudbound)提名奧斯卡最佳攝影師的 Rachel Morrison,就是 AFI 的畢業的女攝影師,她也是奧斯卡史上第一位被提名最佳攝影的女性。 圖片|來源 然而,即使女性的努力已開始展露頭角,產業環境中,性別平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畢業後,我待過幾個美國的影視公司,累積了幾次與美國劇組合作的經驗。有一次,我在紐約劇組碰到一位個性強悍、負責現場製作的女製片,她告訴我,就是因為在工作上太常遇到不尊重女性的情況,於是她需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以保護自己和她的工作人員。她領導的劇組,如果女性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有感到被冒犯,認為自己因性別受到歧視或是任何形式的騷擾,組內有明確存在的申訴管道。我的確也看過女同事運用了這個管道,對她感到不舒服的情況提出申訴。即使身在相對成熟的環境中,女性還是得為兩性平權付出相當的努力。(推薦閱讀:奧斯卡最佳女主角!Frances Mcdormand:其實我是好萊塢邊緣人) 性醜聞事件浮上檯面後,鼓勵女性勇敢出面揭發性騷擾或侵犯行為,引發廣大的輿論討論,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遣責加害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AMPAS)也宣佈驅逐了韋恩斯坦。不過,我也聽到這樣的意見:「雇用女性,真的太麻煩了,乾脆以後都不要雇用女性吧!」 這個意見,反而讓我想到了過去在學校與老師的一段討論,當時我必須在一堂課上對一部電影作深入的分析,在運用許多不同的理論進行分析後,我問老師: 「我們用這麼多不同的理論分析一個文本,可是作者創作時真的有這個意思嗎?這樣的分析真的有意義嗎?」 老師當時回答我:「過度詮釋總比不詮釋要來得好。(Overinterpretation is better than no interpretation)」多年過去,在這半年的新聞中,我發現,這當中的道理是:討論是改變的開始。即使會產生各式說法,唯有人們開始討論,事情才有真的改變的可能。 回頭看台灣的電影產業,我覺得台灣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往前走。十多年前,我剛入行時,曾經遇過攝影組前輩告誡:「女生不可以坐攝影箱。」因為女生的「那裡」不乾淨,大家迷信這樣會造成底片漏光。多年過去,這樣直接的性別歧視場景已經減少許多,電影市場中,也有多位女性製片人前輩,用實力證明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不過對女性的挑戰仍舊存在,當有年輕朋友詢問我工作的想法,我也依然會說:「對女生來說,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然而,我相信這是各行各業的女性都會遇到的課題,重要的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發揮彼此的所長,為共同的目標和信念努力。 電影是個說故事的產業,一個感動人心的好故事,可以改變人們實際的行為。如果電影產業的環境更多元,講出不同角度的故事,這將為世界帶來更多不同的可能!Inclusion Rider 說的不只是性別,更包含種族、年齡等多元面向。而女明星們近來引發的新聞,讓性別議題再一次被世界討論,我也真心期盼,電影產業能真正成為兩性平權的領頭羊,並以更多好故事帶來真正的平權。 註 1:Inclusion Rider 指的是「多元附加條款」,美國南加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Stacy Smith 在 Ted Talk 中談到,如果一線明星演員在簽約時將此條款納入,即有機會讓劇組成員更多元。 作者介紹 楊宥瑜 電影製片人 美國電影學院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製片系碩士。具備美國、台灣、大陸三地的製片經驗。曾參與趙德胤導演的《冰毒》與《再見瓦城》,近期製作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2》,擔任聯合製片人,影片列居中國影史票房第3名。 March 21, 2018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HRoi9U
2018年3月20日 星期二
【人類圖X星座】三月運勢:你的努力將被看見 http://ift.tt/2IFwICu 迷人來稿 人類圖搭配易經塔羅!從十二星座來看你 2018 年的三月運勢,過去曾默默付出的你,努力將被看見。 作者|WINNIE,KAN,(WINI) 【牡羊座】 46 閘門 工作: 工作上經過努力奮鬥後,終於換來一陣子的平靜,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月份,你們的努力終於被看見,也是辛苦了。雖然是絕處逢生的情況,但已經讓你們鬆一口氣了,然而這個月份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上仍會有孤軍作戰的感覺,不過已經減輕了不少麻煩,小人也開始慢慢退去,只要你繼續堅持,運勢會慢慢靠著你那邊的。 感情: 3 月份將開始新一個季節,也是春回大地,同時你們的戀愛運也漸漸開始萌芽了,也是單身的朋友可以多注意一下身邊的人,這個人可能是讓你感到安全而舒服的人,有種可以在背後支持你的力量。不過喜歡激烈愛情的你,可要注意這不是一種風風火火的感覺,而是可以細水長留的感覺。戀愛中的牡羊朋友們,這個月份你與伴侶之間可能會步入下一段階的關係,也很合與伴侶來討論未來的計劃。 金錢: 本月金錢管理開始變得相對穩定了,而你也開始量入為出,加上利用過年時的儲蓄可以好好給自己休假和享受美食了。另外亦是有機會發展其他事業,開拓新的財路。美食和休假也是為你工作壓力得以舒解,也可以多與朋友聚會在他們身上重拾美好回憶。 健康: 這月脾胃有點虛弱,有肚瀉或胃腸炎可能,也是過往精神緊張所積下的問題。在這月開始調整一年的健身或養生計劃將會有雙倍成效,甚至可以走到戶外吸收靈氣,平衡整個人的身心。 【金牛座】 12 閘門 工作: 本月金牛座們可能在工作上相對比較自我和堅持,容易造成與同事或上司有爭吵和對方的局面,而且陷入彊局,需要中間人幫忙拆解。也會發現自己開始與公司的理念或人際有違背,默默考慮轉職,而這也是一個好時間來反思自己在人際間的手法有沒過硬及自己對工作目標上的真實需要。 感情: 這個月份可能會與伴侶有分離的危機,這個危險可能你沒有發現或是忽略,但已經允釀了很久的時間。雙方的堅持也是誰都不能讓步,建議這時可能需要把話說開,讓相方能平衡和重新磨合關係。單身的朋友們則是本月需要修心養性了,多練習把自己的說話的技巧優化即使有對上眼的對像,可能也是霧水桃花。 金錢: 財運在 3 月裡也是有增長的機會,也是會有開小差而賺到,不過金錢可能是進進出出,沒法守著,因情緒變化很大而用美食來安撫自己。 健康: 這個月份特別需要注意喉部及有偏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喉部發炎和上火的情況。建議要早睡一點及吃多點下火的食品如海帶、綠豆、薏米等。 【雙子座】 57 閘門 工作: 3 月份的開始,雙子們又是在發揮你們的口才需要了,在工作上會馬不停蹄,機會可能一個接一個,要好好把握。但不免這個月流言是非相對較多,要小心有在背後中傷,甚至會有同輩或下屬拖累你的情況出現。 感情: 本月戀愛運勢是眾里尋他千百度,單身的雙子們開始感到想談戀愛,雖然身邊曾經出現過不錯機會,但尋尋覓覓下你已錯過了一段重要的緣份。反而這時轉注在朋友約會會比較能緩解心中鬱結。而戀愛中的雙子們可能這週會感覺到對方的忽冷忽熱而聯想太多。(推薦閱讀:【測字占卜】今年你的戀愛運勢與魅力指數) 金錢: 社交應酬相對較多,支出如流水一樣,建議要打聽一下朋友們中有沒理財高手,他可以協助你解決財務問題。這月花費也會在服裝添置上,會不小心追隨著潮流而太高興置入太多衣服了。 健康: 這週在人來人往當中,最後回到獨處時會倍感孤獨,情緒也反反覆覆,甚至有過份悲觀的情況。建議需要多聽音樂來平衡自己的心理情況,避免不小心開始毒舌他人。 圖片|來源 【巨蟹座】 3 閘門 工作: 3 月份開始不錯的新計劃,但萬事起頭難,工作上遇上很多突發情況,也遠超你的預期,需要努力在中間調和及重整。這可能會花你大量的力量,但突破後你會發現自己擁有更優秀的能力及開創你未曾接觸的技能成為專業。而本月的出國運強,可能有派遣外地或是與其他國家的人接觸和溝通。 感情: 一切已成定局可以來用形容本月的情況,單身的朋友們心裡已經決定向對上眼的人進攻或是放棄那種不可能的堅持,雖然你們的包容心很強大,但不合適的人無法與你走下去,放開手也是容許更好的人來到你的生命。而戀愛中的朋友們,這月會進一步感受到大家之間的和諧,相方已經有更深的默契度,想法更一致情,更有家庭的感覺 金錢: 這個月份絕對是理財儲錢的好時機,可以嘗著過往沒有用過穩定的投資方法,絕對不是高風危類別如基金或是外幣定期等,這會是一個契機讓你的金錢有一個不錯的回報,是過往的翻倍。 健康: 本月需要注意到有關血液循環上的問題,若是女生則會經期腹痛特別嚴重,要好好運動及注意減少吃生冷食物。而男生則需要注意腿部麻痺或有酸弱的情況出現,減少進行過份重口味的食物,多喝開水,讓身體加快清走毒素,調好血液循環。 【獅子座】 32 閘門 工作: 本月算是幸運的月份,不單有貴人相助也是會順風順水,相對安穩的時間。但同時也不會大起大跌,而重要的是這個也是體驗循環的月份,要好好看清你身邊的人,同時了解自己為何吸引這類人在身邊。相對於升職或是轉職可能這個月比較不合,因為你還沒有想好要找哪類工作,所以即使找到新工作也是相似的型類,難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感情: 這個月絕對是甜密而愉快的,單身的朋友們有可能遇上命運的人,而且是來電指數甚高,不妨大擔去用熱情的火去燃燒這個對像,也是會有火速的發展。而戀愛中的則是享受約會的時間,平穩地發展戀情,也可以試嘗不同的約會方式,製造更多浪漫的回憶。 金錢: 本月是一個相對花費的月份,飲食宴會也相對較多,也是有為了愛人或是身邊的朋友搶付帳單。不過同時你開始為未來作打算和安排,對於未來的目標你有新的想法,希望以儲錢方式以有結婚的資金。所以應該要開始想想怎樣分配資金和努力實踐你的投資大計了。 健康: 這個月算是十份健康的一個月,相對 2 月份你會有休息和心靈治療的時間,也會協助你達到身心平衡。但可要注意有關你對平穩生活反而產生擔憂,甚至有種失去目標的感覺,而感到失落。但請謹記聖人也要休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處女座】 39 閘門 工作: 本月工作相對會遇上困境,原來你已計劃好的目標,最後經過了一翻努力後才發現無法得到進展,但這並不是一個絕境,反而是在考驗你處理工作的變通能力,一成不變的方法已經不管用了。而人際關係上也可能會被誤會,言者無意聽者有意,因此可能需要收起一下你批判性的語言,想好怎處理手上刺手的事。 感情: 這個月應該是溝通問題相對大影響的一個月,感覺對相對會進入冷靜期。單身的朋友們可能會陷入苦戀的情況中,感覺再努力也無法打開對方的心,建議先要重新評估大家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默默用著錯誤而不合的方式相對而漸行漸遠。戀愛中的則是需要讓雙方停下爭吵,不變應萬變可能是你的處理手法,但有時你的固執反而令雙方關係更有距離感。 金錢: 這個月不宜作任何投資或是冒險的事情,否則會有投入過大而倒賠的情況,看似有利其實暗藏問題,也是要該斷還斷,把成本拿回防止再賠更多。也是需要重新評估日常的生活開資,開始減少不必要的預算。 健康: 這個月煩惱特別多,頭腦一直轉不停,面對各來擾的困境,雖然處女座是一個刻苦耐勞的星座,不斷努力要扛著不同的壓力,但也會有倒下來的壓力,真心想不出完美的處理方法。頭髮也代表煩惱絲,因此需要注意可能有掉髮增加的問題及淺眠的情況。 【天秤座】 18 閘門 工作: 本月算是穩步上昇,過往已計劃的東西,現在絕對需要開始一步一步實踐的時機,雖然對於有延緩習的天秤來說,常有萬事起頭難的問題。但你現在把你的計劃實現出來,這將成為一個基礎並且對未來任何事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十分影響那件事結果,差異度可以是幾倍。而人際關係上也是有機會接觸到新圈子,可以大大發揮你的語言天份,把大家的關係拉近,增加在未來有更深一步的機會。 感情: 本月是需要自我檢視,單身的朋友們這個月可能沒有太多桃花運,但也是有機會接觸新圈子和有不少交友的機會。因此也是很合檢視自己的外表提升型像的一個月,把你的美感發揮到自身而準備好吸引更好的人。在戀愛中的朋友,反而需要學習你沒有心中太過份完美化對方或是把標準定太高了,雖然你們口中可能沒有所謂,但心裡仍是有底線唷。(推薦閱讀:【測字占卜】財運、桃花運、事業運,今年你走什麼運?) 金錢: 這月的支出其實是預算範圍內,會重新調配資金,如把花在美食上的資金換成改變型像上,投價值也會變高。其一是能在夏天前來一來改善形態美拒走冬天的脂肪,其二是把自己的 CP 值提高。當然投資在一些手作或工藝課程上也是不錯。 健康: 經過了一個冬天,相信美食當前大家都難而抗拒,也會有吃多了長胖了。這個月應該會出浮現下半水腫身的問題,有機會無法穿上過去已購買的衣服。所以建議要開始運動了,也由增加走路的時間開始,慢慢習慣和增加活動度唷! 圖片|來源 【天蠍座】 26 閘門 工作: 這個月運勢是達頂峰,也會成為職場的注意點,你的優秀能也是浮現出成果,也會很多人會支持你的想法,甚至都會想依著你。領導魅力也是盡展,你可能也會得到上司的讚許而給予更多的發展機會,若是有創新或是其他方案,可以大膽提出。不過人紅是非多,倒小心有人在背後的暗湧,不過對天蠍座的你來說可能是小事並能順利整回他們。 感情: 這個月的感情運也是相當不錯,單身的朋友們可以大展自己的魅力,也多表現自己內在一面,好好感受被圍敢的感覺。不過若是心儀對像是平穩的人,反而感覺你太自我了,所以可能要換個方式來展現自己。而戀愛中的則是感覺自己被呵護著,也可以任性一下的一個月,感受著對方的包容心和甜言密語。 金錢: 本月的金錢運算是不錯,會有更多合作機會找來,不妨好好把握。或是你已計劃開展任何財源,儘管去做,因為會吸引別人的目光而有很好的成效。而且想花便去花,不月節省著,因為這月是有穩建的資金支持你的,要好好對待自己。 健康: 這個月會想試圖完美生活,讓自己感覺更好,會有積極享受美食的一個月,但也需要注意別過份,因為要減回去是要花更大的努力。也是鍛鍊展現自己自信的一個月,試著別整天想著悲觀事了,世界比你想像中美好,好好享受這月也是輕鬆一點。 【射手座】 26 閘門 工作: 日常很努力工作的射手們,這個月你的目標太多了,甚至坐這山望那山情況,無法能一一完成。也要注要會不小心誇大海口讓自己接下不可能的任務。不過這個月的確你的遠見能好好發揮,帶領下屬順利完成手上的案子加上口才了得更能贏得客戶信心。本月你需要評估你眾多目標可以達成的可能性唷! 感情: 這個月感情運平平,單身朋友們要保持觀望的態度,遇上的對像可能是有表裡不一的情況,當然成為玩伴是基本上可以的,長遠的話需要有待觀察。而戀愛中的這月倒可以各自各自由一點,不需要天天黏在一起,反而這樣信任度增加,享受獨立又甜密的生活,輕鬆也很樂於其中。 金錢: 熱情太多花費也變多,這月會積極投入於研究理財產品當中,希望有多方面的回報,主要你的直覺能力是很高的,可能最需要小心是理財顧問的甜言密言讓你一股勁亂投入,引致你判斷錯誤造成損失。 健康: 一向積極養生的你,加上這個月健康運絕對不錯。心情也很好,當然宴會上喝酒量也變多,所以小心肝部的負擔,別太過份 HIGH 了,讓肝沒法好好休息和排毒,再做多少運動也補不回。 【魔羯座】 43 閘門 工作: 本月最需要學習是突破,過往即使有不錯的點子也是不敢實行出來,但其實你需要突破你的內在限制,加上這月你的直覺變靈通了,其實不需要資料的配合也可以提出來。減少否定自己和學習一下多表達自己,有時錯過了時機,等待下次的出現會需要很長時間。而也因為你的表達,這個月會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受到讚揚和加許。 感情: 這個月你更積極在自身上,反而會對外在世界更不感興趣,單身的朋友們這月的注意點不在感情上,也是先要把自己內在想法處理好才有心情去談情或是注意到身邊有發展可能性的人。戀愛中的則是需要大方地說出心裡意見,再避或是在關係中只演一個人的戲,反而會讓感情產生更大的距離,讓對方感覺你怪異而冷處理關係。 金錢: 小型投資是可以獲利,相對大筆的投資這個月要禁止,因為會讓其他感覺到投資計劃出問題,也是可以好好計劃一下出國的日子,留多一點時間享受相方共處的時間。 健康: 健康上可能會發現難以預計的疾病,相對要去檢查一下身體,找出潛在疾病,預妨性於治療。證實患病也需要及早治療,不然應該下次找出可能會是太晚了。尤其注意有關耳朵或是遺傳病的問題。 【水瓶座】 40 閘門 工作: 本月也是一個社交的月份,既能享受自由又能與不同人接觸,也會有不少接觸國外的機會。也是過往沒有支持你的同事也會突然對你抱著相反的態度,親和力滿分的一個月。但需要注意到再自由也好,為了團隊這個月可要扛一些責任上身,不能獨自一個完成任務。 感情: 本月也是中上的水平,單身的朋友們可以透過出席不同聚會而有機會認識到志同道合的伴侶,而且身邊的朋友也會樂於湊合你和對方。相對戀愛中的則是與伴侶一起參加朋友聚會和家庭聚會相對多,替大家的感情增上一份溫情,可以更大方交流各方面的想法。 金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會是你的想法,這週因為交流比較多,也會獲得朋友推介的一些科技產品的消息,而讓你心動想購入。這可能會是一個衝動而花上預期以外的支出,不過也是這讓你感到更滿足生活,因為你的想法在未來,花費後讓你有更大目標去賺回來。 健康: 本月需要注意到中央肥胖的問題,不過你也是很少會介意別人怎看你,但為著健康可能你需要計劃一下另類的減肥方法。也需要注意你吸收的蔬菜量不足易會造成便秘的問題。 【雙魚座】 49 閘門 工作: 本月雙魚們過去的經驗被認可,而且其他人終於感受到你的影響力了,也是處理工作時走向得心應手階段。並且你會發現有更多想把你拉進圈子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雙魚們請運用直覺來好好分辨他們的來意,因為意識深重會有連帶影響。同時雙魚可以思考跳出過往的框架,因為你越不敢嘗試的事這個月會越出現在你面前,逃避最終要回到面對的時候,雙魚們需要勇敢來嘗試,開拓不同領域或把握這月的機會。(推薦閱讀:【測字占卜】在他人眼中,你最讓人著迷的魅力是?) 感情: 這個月可能是在回憶之間糾纏不清,單身的朋友們過往戀情記憶在腦內打轉,而你亦被過去所限,讓自己情緒不斷波動,甚至把自己困著。你需要學放下他人,也是來放過自己,這才能遇上新戀情。本月是你有突破的機會,不然遇上機會也無法去投進。而戀愛中的雙魚們,你將會回憶過往跟伴侶間的美好記憶,建議可以跟伴侶重遊舊地,創造你們間的新記憶,把一切寫進你心裡的日記簿。 金錢: 這個月你的非必要性開支增加,也是因為情緒不穩而投放大量金錢在外在用品中,使你的情緒能變得相對平靜點。不過要小心這種開支可能會成為一種習慣,讓你未來幾個月內財政出現問題,小心不要刷爆卡。 健康: 本月要小心過往的健康問題再次回來,要認真的好好處理不然惡化情況加劇。同時要小心情緒起伏較大,會有彷神情況出現造成瘀傷。情緒起伏問題可以大方跟朋友分享,你會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鼓勵。 March 20, 2018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IFwICu
被槍殺的里約希望!Marielle Franco:權勢者可摘除幾朵花,但擋不住一個春季的降臨 http://ift.tt/2FNEkVN 女人迷編輯 孟倫 近日里約街頭掀起一場場抗議與悼念活動,除了哀弔被槍殺的人權鬥士 Marielle Franco,也抗議巴西政府的貪腐。儘管 Marielle Franco 逝世,但其理念與所做的努力會一直在世間傳遞。 2018 年 3 月 14 日,幾聲槍響粉碎里約熱內盧人民翻轉弱勢的希望。 14 日當天,Marielle Franco 於返家途中遭槍手伏擊,頭頸部中彈 4 槍,和司機命喪當場,兇手犯後在逃。 或許我們對 Marielle Franco 這個名字不熟悉,但對里約熱內盧的人民來說,她表徵翻轉弱勢境遇的希望,她是勇敢挺身為黑人、LGBTQ、女性權益發聲的人權鬥士,她用自己的生命,活出了黑人女同性戀者的另種人生可能性——身為被貧民窟養大的黑人女同性戀者,她不甘弱勢,投身政治,積極用自身力量改善社會現況。 圖片|來源 Marielle Franco 隸屬左派的社會主義與自由黨(Partido Socialismo e Liberdade,PSOL),於 2016 年投入里約市議員選舉,意外獲第五高票當選,在市議會 51 名議員中僅有 7 名女性,Marielle Franco 更是唯一一位黑人女性。 她的出身背景,是里約大多數人口的故事縮影。正因長於貧民窟,身為弱勢族群,她更明白替無法發聲之族群爭取權益的重要性,當上市議員後,她無畏貪腐黑道滲透的巴西政壇,積極反對警察暴力執法、支持女性反暴力、推動黑人權利與貧民窟居民權利。(推薦閱讀:黑人女性藝術家的行動革命:我們要的不是后冠,而是被看見) 今年里約熱內盧嘉年華期間暴力事件頻傳,總統特梅爾(Michel Temer)見地方警察維安不力,特簽署命令,授權陸軍接管里約熱內盧州。 里約州自 2018 年 2 月 17 日起,進入軍隊戒嚴狀態,針對政府派軍警常駐貧民窟的計畫,Marielle Franco 更嚴厲批判:軍方只會造成更多平民殃及身亡,並不會帶來所謂和平與安全。 在里約市,有近四分之一人口居於貧民窟,長久以來都是一群被噤聲、被忽視的群體。Marielle Franco 的當選,讓弱勢群體的聲音得以被傳遞出去,帶來了翻轉現況的希望。而今這起槍殺案,遭大眾懷疑是 Marielle Franco 的仗義執言與無畏,替她引來殺機。 Marielle Franco 死後,她的姊姊安妮埃爾更於公開場合表示:「我們的貧民窟在哭泣、里約在哭泣,全巴西今天都在哭泣。」數以千計的人民亦走上街頭,哀悼 Marielle Franco ,更藉由遍及各地的抗爭抨擊暴力猖獗的治安與政府的結構性腐敗。 圖說|數千人聚集在里約熱內盧市中心的市劇院前,抗議 Marielle Franco 去世。照片:Leo Correa / AP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根據《 The Guardian》報導,15 日傍晚的哀悼現場,曾與佛朗科合作,21 歲傳播系學生巴博薩(Jefferson Barbosa)讚揚她是「政治希望的象徵」。20 歲的里約街區卡車司機助理馬修斯(Matheus de Santos)說,「她是 LGBT 運動、黑人運動的偉大代表。」(推薦閱讀:【性別觀察】為女權也為人權上街!川普就任,女人向華盛頓進軍) 28 歲的貧民區社運工作者、新聞系學生梅吉斯(Daiene Mendes)表示,「Marielle Franco 不僅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們反抗的重要象徵。是她,讓我們這些來自貧民窟的黑人女性,知道自己能夠去挑戰那些對我們不屑一顧的執政者。」 Marielle Franco 的 19 歲女兒桑托斯(Luyara Santos)更於《獨立報》寫道,「他們不只殺害我的母親,也殺死了她的 4 萬6,000 名選民。」 根據《LA TIMES》報導,槍殺事件發生後,抗爭與紀念活動在里約熱內盧,聖保羅,巴西利亞和其他城市中心延燒,#MarielleFranco,#MariellePresente 和 #NãoFoiAssalto(這不是一場搶劫)等標籤亦出現在 Twitter 上,透過這些線上與線下的活動串連,讓 Marielle Franco 的死持續發揮影響力,在聖保羅抗議活動的 Facebook 活動頁面上,阿德里安娜瓦斯康塞羅斯針對此事件寫道: 「另一位死去的黑人女性,當他們殺害我們的孩子,當他們逮捕和殺害我們的丈夫,當他們試圖讓我們沉默,以各種方式殺了害我們的時候,我們不會保持沉默,我們將繼續尖叫,譴責和戰鬥。」 前里約熱內盧州長 Leonel Brizola 更於 Brizola Comenta 頁面上傳一張圖,圖片中 Marielle Franco 臉上掛著始終溫暖堅定的微笑,凝視遠方,並押上一行字: 「有權有勢者可除掉一朵、兩朵、三朵花:但他們抵擋不住一個春季的降臨。」 Brizola Comenta Marielle Franco 用實際行動,將自己渴望看見的改變,變成希望,種在人民心上,當社會因信仰一股改變的力量凝聚起來,或許,翻轉弱勢、改善貪敗政治的春季正翩然來臨。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來源,來源 圖片|來源,來源 March 20, 2018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FNEkVN
媽咪的斜槓人生|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http://ift.tt/2FNb3Kz womany 女人迷精選 一位媽咪從斜槓人生領悟到的道理,所謂勇敢是當你在恐懼時仍積極行動,努力前行,因為心有恐懼,生出堅強的動力。 作者|Carol 凱若 不少次,我都被問到「妳怎麼會這麼勇敢?」,我總是有點慚愧地說:「其實我想我是特別膽小。」這絕非假謙虛,而是真正走過這些抉擇後的體會。 其實我不是不害怕,反而是特別恐懼 的確,如果看著我一行行的人生經歷:23 歲大學甫畢業就結婚,移居上海工作一年,27 歲挺著大肚子回台灣創婚顧公司,幾年後又與朋友開始第二份事業,閃電離婚後又移居歐洲,在 39 歲生了第二個孩子,一邊帶孩子又開始了新的角色成了專欄作家,竟然還出了一本書,會覺得這個人還真「敢」啊!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要決定改變一個人生的角色(例如當全職媽媽、換跑道、創業、離婚、退休等等),是十分需要勇氣的事。跨那一步,心理的障礙總是比現實的困難還來得更大。 我過去也覺得自己超級勇敢。畢竟經過聯考制度的洗禮,過五關斬六將,到了研究所時我覺得很多事情應該是難不倒我!我當時一邊讀書,一邊負責教會的學生團契服事,頂著榜首考入台大研究所的光環,加上時常帶領著學弟學妹,給予他們意見,讓我覺得自己實在挺「行」的。直到「現實」真的打在自己身上,真實而殘酷! 圖片|來源 我過去成長的家庭雖非富裕,但爸爸是個自己開業的建築師,媽媽也在香港商公司擔任主管職,我們一向都過得不錯。我想吃什麼爸媽就買來,家裡也總有進口的水果,廠商送的禮盒,和各種外國的親戚帶回來的新鮮貨。我從小「琴棋書畫」什麼都學,現在想起來爸媽應該在我身上花了很多銀兩,但當時覺得這就是生活啊!還抱怨得很。 直到父親突然在我大一時過世,我才赫然發現,「好日子」不是伸手就有的,而是爸媽焚膏繼晷的付出,加上奶奶付出地操持家務,才能讓我們有著物質與精神都富足的無憂生活。 於是乎,我開始跑家教賺錢。「台大」的名號很好用!我馬上一整週就能接上三個學生,一個月算起來就能有兩萬多的收入,在當時簡直就是大富婆!又搭上銀行辦「學生卡」的風潮,我是第一批「台大聯名信用卡」的持有者,每個月雖然都是上萬元的刷卡消費,但也都能過得去。那時,我開始不只對自己「唸書」的能力有信心,更是覺得「賺錢」對我也不會是難事!但「一人飽全家飽」的我,真的是太天真了。 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我成為了母親。不知道是賀爾蒙作祟,還是將母職看得神聖而偉大,我在一懷孕就決定從上海的工作立馬辭職,要當個「全職媽媽」。 十四年前的社會與工作環境,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想要陪伴孩子,就只能夠當全職媽媽。不像現在有著各種不同的工作型態,當時只能夠在「陪孩子/發展事業」中間擇一。從小我的父母親都是全職工作者,雖然家裡有奶奶,但我時常仍是自己拿著鑰匙回家。 爸媽雖然會在餐桌上與我們聊聊學校的事,但我時常羨慕家有全職媽媽的同學(當時還不「流行」全職爸爸)。他們的媽媽會在家迎接他們,陪他們聊天。因為這種「童年幻夢」,我在「職業婦女」與「全職媽媽」中間,毫不猶豫就做出了選擇。 然而一回到台灣,卻發現過去從來沒有思索過「現實」,只天真地著眼我想要完成的夢想,結局就是任性辭職後,我戶頭裡完全沒有錢,連台灣簡單套房的房租都付不起。我母親犧牲出租老家房子的收入,讓我免費住進去,這種「覺得自己好無能」的感覺,以及擔心不能給孩子像我兒時同樣穩定成長環境的恐懼,讓我決定開始找尋創業的機會。 沒錯!我不是因為「夢想自由」而跨出那一步,故事沒有那麼美好。當時的我做了很多嘗試,從書籍編輯、翻譯書的校稿、寫一本養生果汁的書(天知道我根本自己都不喝果汁),什麼都想試試看。 而在貴人的一句「妳很適合當婚顧」下,終於讓我找到了第一個「施力點」。我當時對婚禮一點興趣和專業也沒有,就靠著一股「求生意志」,一種對「再不拼,孩子得要跟著我過苦日子」的恐懼,我創業了。 看起來勇敢的人,往往最常得面對自己的恐懼 而創業難免會有風雨,會經過這麼多挫折還堅持下來,其實也是因為恐懼。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還是很窮,每回為摩托車加油,只加五十塊(有時甚至二十塊),為的就是看看能不能多一點中統一發票的機會,就算只是兩百塊也覺得很快樂。 買菜和生活花費,一個月不能超過五千,所以數學超爛的我,只能夠硬著頭皮學記帳。從小被疼慣了的我,竟然得要站在全聯的架子前,計算一片尿布多少錢,買最便宜的給女兒穿。 我不敢停下來,我只能前進!因為有孩子等著我養,有家等著我支撐。 當時沒什麼人理解「婚禮顧問」在做什麼,我也是「零經驗」的婚禮人。等於在一個「沒人知道我」的產業,做著「沒人知道我為什麼而存在」的工作。時常要面對飯店資深的訂席人員對我的鄙視,說著「妳是哪裡冒出來的?我會盯著妳喔!」這般的威脅,或者是新人的長輩對我的質疑和排斥(因為當時大多是新人想請婚顧,而長輩覺得浪費錢)。 從小習慣別人總是用「肯定」的眼神與讚美對我的「嬌嬌女」,突然變成隨處都在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我常常手腳發抖,在廁所裡咆哮,回到家偷偷哭泣。但每回我的「大小姐臭脾氣」發作,或者覺得自己實在做不來,想要推掉 case 不幹了的時候,內心害怕的聲音又會響起。所以我只好收起情緒,擦乾眼淚,努力把自己「裝備好」,繼續迎戰。(推薦閱讀:現代人都想修的一堂情緒課:珍妮佛、貝克漢談如何面對恐懼與焦慮) 漸漸我發現自己變得「勇敢」了。 我也了解到,勇敢的人不是不會怕,而是他們就算哭著、發抖著,仍然硬著頭皮告訴自己「要前進」! 我更發現,自己最大的「勇氣」來源,竟然來自於我的恐懼。因為內心堅強的動機:「我要給孩子好的生活!」,所以就算什麼都不會不懂,我還是要積極地學、努力地做;因為沒有「富爸爸」撐腰,就要自己扛下財務的壓力;就算同業再怎麼競爭中傷,我還是要微笑前行。就因為我害怕把自己的未來放在別人的手上,所以我更要勇敢扛下「自己承擔」的重擔。 想想看,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人,我們覺得他們「好勇敢」,然而他們要面對的「害怕」一定比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紀錄片的我們來得多幾百倍。那些在戰場上的士兵,看起來「好勇敢」,但他們每一刻決定從圍牆後方衝出,迎向敵軍時,那種恐懼,我相信是能把所有腎上腺素都激發出來的寒毛直豎。 他們都是外人看來非常有勇氣的人,然而他們要面對的害怕,也同時間與他們的勇氣成正比。 所以也可以說,當我們越感覺害怕,卻仍舊行動,那也就是我們最勇敢的時刻! 圖片|來源 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慢慢地從因為恐懼而邁出腳步,過了十幾年後,「跨出舒適圈」竟然變成了我的習慣與生活定律。 我仍舊時常有恐懼,常擔心自己做不到,但我也從過去的經驗中知道,「待在原地」才是最恐怖的命運。 只要不斷前進,就算怕得要死也前進,痛得要命也還是前進,到最後等著我們的,就是「自由」。 這「自由」不僅僅代表財務上的自由,時間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自由」。我不再介意自己過去怎麼樣,現在擁有什麼,因為只要我持續前行,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這種不被過去與現狀捆綁住的自由心靈,是過去我沒有跨出舒適圈之前,無法體會到的。 在多年的練習下,我已經習慣不要被恐懼癱瘓,而是被恐懼激勵。現在我挺自在於「害怕」,甚至覺得「害怕是人生的常態」了,重點是接下來我們做些什麼。 積極的行動,是消滅恐懼最好的方法 當面對到新的挑戰、陌生的環境、別人的指責、環境的考驗,都會讓我們感覺到恐懼。但若當我們仍舊繼續往前行,其實會發現「行動」就是消除恐懼最好的妙方! 當我決定要搬到德國時,在事業上要做很大的調整。我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事必躬親,對事業的掌握度也沒辦法百分百。害不害怕?會不會擔心自己做錯了決定,之後全盤皆輸?當然!我相信只要是用心投入過事業的人都懂,要十多年都高度投身工作的我,突然將自己的事業發展交託給遠在台灣合作夥伴,這是比移居德國聽不懂德語,還要令人慌張的事。 但決定既然已經做出了,就是前進。我盡力安排好了交接,將想得到的需要都列出來,一一處理完畢。雖然在一開始的確顛簸不斷,甚至也面臨到「前腳一離開,後腳就被踩」的痛苦過程,但終究拖著我自己擔心害怕的身軀往前行,我與公司都還是走過來了,而且還因為我移居歐洲而有了更多有趣的發展。 我的女兒十一歲時,就全然從熟悉的環境拔起,搬遷到新的國家,進入新的學校生活,有很多台灣的親友總會擔心她無法適應或壓力太大。臨行前,一位關心她的長輩告訴她:「如果不能適應,就回來台灣吧!」,這是我們對於負面感受的一般做法:不舒服,就不要做了吧! 但我的人生教練,也是我的母親與女兒的外婆,卻是這樣告訴她的:「妳不能想著回頭!妳要告訴自己『我可以的!』,然後一個個挑戰去突破。妳一旦想著可以放棄,就不會那麼努力了。」 她雖然同樣有著擔憂與關心,但她給予孫女的建議,是不屈服於不舒服的感覺,是就算感受不好,我們仍要前進。這就是為什麼女兒從第一天就挑戰滿滿,卻從來沒有想要放棄的原因。而甚至,我覺得這是她為何能夠每日開懷的關鍵,因為她相信:害怕很正常,但決定怎麼做更重要。 所以,當恐懼疾病上身,那就在生活中多照顧好自己,吃得健康、多多運動;擔心自己停止成長,那就每天花一個小時閱讀;怕沒時間陪孩子會與他們疏遠,那就來計劃一下與他們的個別約會;害怕被世界淘汰,那就每週花一個時段精進新的技能;覺得想要創業卻不知道該做什麼,那就列出可能可以做的十件事,找有成功經驗的前輩討教一下。(推薦閱讀:寫一封信給最終去愛的自己:害怕但依然去做,就是勇敢) 當一感覺「恐懼」,就「行動」!重複這樣的方式下去,我們的能力只會越來越強大,而當「自我控制感」越高,也就會越來越勇敢,越來越自由。 不需要羨慕那些戲劇性十足的人生,因為「精彩」總與「辛苦」共存相生。 然而如果我們對目前的生活不夠滿意,期待能走出目前的小圈圈,那就要記得:你絕對會嚇得屁滾尿流,然而你也會擁有超凡的經歷與人生,還伴隨著對自己的深度認識以及自信。 (本文授權轉載自 Carol 凱若媽咪的斜槓人生,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March 20, 2018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FNb3Kz
搭港鐵談情說愛:為何我們害怕獨處,又避免親密 http://ift.tt/2G81TYo 甘木 作者甘木寫社會觀察,港鐵上斗大的「良緣・由我作主」之廣告,讓我們反思現代社會的情愛關係,我們在關係裡總懼怕孤獨又避免親密。 近月在港鐵車廂內發現了大大個「良緣.由我作主」的廣告,明顯是出自一個婚戀配對服務的商業機構,聲稱擁三千萬兩地會員。由於這句口號令人大惑不解,我不由得在社交網絡發個帖,頓時惹來朋友一番討論。 良緣・由誰作主? 首先,一看到「良緣.由我作主」這個口號,我腦中的問號紛沓而至。「良緣.由我作主」到底是由誰作主?由顧客作主,還是由貴公司作主?經過一番討論後,我還是有理由猜想廣告中的「我」指的是顧客,因為廣告本質上的對象就是顧客。但再仔細想想,若果「良緣」真的「由我作主」,哪又何須光顧婚戀中介?因此,那個所謂「由我作主」的「我」,究竟是指顧客、中介、手機程式、廣告、錢、物種意志、相貌、身材/型、市場,還是糊塗?就不得而知了。也可能是以上種種都是,但偏偏不是你或我可以作得了主,也不再需要問:何謂愛?(推薦閱讀:浪漫愛想像如何影響親密關係:還沒準備好,就代表不愛你?) 這帖一出,朋友紛紛回應,有的說:「緣份不只代表愛情」,「良緣唔代表愛情唔代表婚姻,我同你都係一段良緣(良緣不代表愛情及婚姻,我跟你的友情也是一段良緣)。其實好多人都係當愛情一場交易嘅,有啲為趕結婚生仔,有啲為錢,有啲為人有我有⋯⋯但真係可以為愛情而一齊嘅,真係好少架咋,講真,出得黎呢啲搵老公老婆又點會一黎就有愛呀(不少人把愛情看成一場交易,有的為趕結婚生孩子,有的為錢,但真正能夠為愛情而在一起的,少之又少,就算光顧中介找伴侶也不會一開始就談得上愛罷)。」有人說:「我見過這廣告英文版,寫 “For the elites in Hong Kong”」。也有人跟我看法比較相近:「正常的廣告詞不應該是『由你作主』嗎?『由你作主』就是要顧客自己選擇,而『由我作主』就是公司亂來的為顧客選擇。」 朋友說的,不無道理。我與朋友間的當然是良緣,良緣的範圍也很廣,可以是與一篇文章、一本書的巧遇,也談得上是良緣。但廣告圖中一男一女的配搭,以及其身上的裙褂等中國傳統婚姻服飾,令人無不聯想「點止交友咁簡單」。我只是感慨連情愛都如商業的文化,交易一場。 圖片|來源 何謂「良緣」?為何需要愛? 所謂的「良緣」其實最原始的說法是「愛」,沒有「愛」、沒有懂得愛人的主體,哪裡談得上「良緣」?然而,我們「談情說愛」中的「愛」字,不過是一個在人類文明史中不斷出現的符碼,不同人口中的「愛」字均有不同意涵,可笑的是縱使我們看法多多,也沒能學習好好愛人。這個想法免不了令人感到孤寂,明明都是同一個「愛」字,卻懸浮在半空,令眾人觸摸不定。我們一方面渴望愛,卻又不斷與之擦身而過。我們會看有關愛情的劇集、電影、書籍,聽歌頌愛情的歌曲,沉醉於戀愛的幻想,然而卻覺得幸福無門。 生而為人,我們本來就需要愛。我們愛人的需要永遠優先於我們對任何特定的人的愛。我們的錯誤在於把去愛別人的宿命當成是愛某人的宿命。不可避免的應該是愛情,而非你的愛人。如果墮入情海是瞬間的事,也許是因為愛人的需求先於愛人的出現。 生而為人,我們會感到孤獨、陌生、疏離,並常常覺得自己不完整,因此我們會把自己做不到的完美加諸在他人身上,藉由與愛人的結合,希望可以保有對人類不穩固的信心。特別走進科技時代,我們愈加渴望連結,可是生活不留白,生命反而更加荒蕪。同時,我們也很懂得浪漫的幻想最能填補空虛,我們知道把某人當成仰慕對象時所產生的歡喜之情。早在我們看到戀人之前,我就已經需要在某人的臉上找尋一種我從未在自己身上看到的完美。但既然有如此渴望,為何愛情卻離我們愈來愈遠? 矛盾之身:我們為何又懼怕愛? 原因很簡單。我們想要愛,但是又恐怕真我現身後會失望而無法接受愛,而且在個人主義澎湃的年代裡,我們害怕責任。單戀也許痛苦,但痛苦得很安全,因為傷害到的只是你自己,那是自作自受,苦甜參半的個人感受。 但一旦愛情變成雙向,你就不再是單純消極地被傷害,而是要負起傷害別人的責任。但是責任是很大的負擔。被某人愛等於是我們也發現對方有同樣的依賴需求,與我們當初愛上他們的情況一樣。我們心中無匱乏的話就就會去愛,但很矛盾的是,我們見不得別人有匱乏。我們明白對方也很需要找到一個偶像,當我們看到戀人一樣無助時,我們不得不放棄幼稚的被動性,放棄躲在崇拜背後,同時擔負載人與被載的責任。 雪莉.特克(Sherry Turtle)早在其著作《在一起的孤獨》中指出,現代人長時間「不斷線」、永恆的聯繫,以及網絡上那種隨時可切換、終斷的設定,大大改變了人際關係,我們不想獨處,但又想避免親密,連帶既要愛情也要自由的矛盾情感油然而生。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於是,大家發明更多的產品,出現更多的宣傳口號來填補人類原始所需——愛。最近在 BBC 網站的一則新聞指中國女性月花三千萬於一款虛擬男友的程式上,每日有約二百萬活躍用戶,並已成為國內蘋果手機程式商店的最賺錢項目。用家表示手機程式比閱讀言情小說更吸引迷人。不過,我們不禁要問:各式各樣的虛擬男/女友,以及幫助人們找到愛人的手機程式與服務,最終是否能令我們踏上愛情之路?(延伸閱讀:《在一起孤獨》親密關係裡,你想要的是舒服還是真實?) 圖片|來源 一生學習:如何愛? 或許,我們並非要一面倒的批判這些程式、中介服務等凡此種種的工具,愛本身並非不辯自明,它總是會被我們所屬的文化「詮釋」。每一件事情裡總有其他人的浮光掠影存在。無論在愛情觀與思緒裡,都有他者的存在。當我們希望只有愛人存在,與文化糾纏不清的曖昧關係卻揮之不去。(推薦閱讀:總是讓你痛的,不是愛情!親密關係的七個思考) 但我更想要說明並且拒絕的是,我們不應毫不猶豫地擁抱這些高端科技工具與專業服務,而本末倒置地忽略了我們自身對愛情的省思。關於愛情,佛洛姆的名作《愛的藝術》實在很值得我們重溫。「愛是孤獨的人化解孤獨而從事的行為,每個人都渴望,卻沒有人想到愛是需要學習的。」根據佛洛姆的解釋,那是因為人們最先想到的是「被愛」,而非「去愛」,於是便沒有想到自己的愛的能力,而花極大心力於如何令自己成為一個更容易「被愛」的人,即令自己變得成功、富有又或打扮保養。另外,佛洛姆亦大力批判資本主義之下的愛情,他說「整個文化都建基於購買慾上⋯⋯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女孩是他所要追求的獎品,反之亦然。『有吸引力』的意思就是一份漂亮的品質包裝,裡面所有的是一些通俗的、在人格市場上被人們所渴求購買的東西⋯⋯」當頭棒喝的再指出:「當人們考慮自己交易價值的邊際界限之時,如果發現對方是市場上自己所能獲得的最佳貨品,就墜入情網。」佛洛姆幾十年前寫的,非但不過時,反而成了在資本主義愈加暴烈的年頭裡的珍貴智慧。 雖然「愛」這個問題像浪潮一樣,不斷地打回來,推出去又回來,但要墮入愛河,你先得知那河有多深,再談情說愛之前/時,讓我們來一起思考自身與愛情,學習學習。 #愛 #良緣 作者資訊|甘木 March 20,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G81TYo
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極短篇|那些年,我在婦產科病房看女人受難 http://ift.tt/2tZTDFh 林凱莉 加諸在女人肚腹上的生育責任,像緊箍咒扯住女人的年華青春,被判定無法生育的那刻,是否就失了做女人的資格? 當我們確定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孩子,便離鄉背井來到這個熱帶小鎮,以遠離公婆遺憾的淚水。先生開始在育幼院認養一些女孩,並偶爾邀請她們來家裡作客。 今天到訪的是一位 12 歲的少女,熱帶的氣候讓她早熟,緊身褲下結實的大腿和渾圓的臀部畫出幾條迷人俐落的弧線。她換上我特別為她車製的白洋裝,萌芽的女人味呼之欲出。「謝謝媽媽,我好喜歡。」這句話百聽不厭,有些孩子不吝嗇叫我母親,我細細品味她們呼喊時的不同聲調。我喜歡親自到育幼院為女孩量身,她們的身體讓我感到盈潤溫暖。白洋裝映照著蛻變,彷彿我也沾染光彩。 我想起我幾度可能擁有,卻又失去的女兒們。在那漫長的療程中,注射排破卵針像是永無止境的迴圈。在好不容易成功的那次,我們接到醫院的來電,鈴聲像是哭泣。護理長的話語繞來繞去,我終於明白她說的是胎兒心臟發育不全,生下來也無法存活。(推薦閱讀:一小時一死亡的流產真相:別讓流產女人成為孤單異類) 圖片|來源 那個夏天,我們平靜而傷痛的讓她離開。但親愛的小天使,卻徘徊在我的夢裡。那時我 37 歲,夜夜多夢難眠,身體難以從打胎的耗損中復原。婆婆帶我到一間嬰靈廟,大抵為心理作用,我感到一股氣流強壓著肩膀,充塞著腦門。我完全不知道一切是怎麼開始又怎麼結束的。總之,我的「女兒」有了形體牌位,她立在一群相貌一致的小陶娃中讓我們供奉。廟方說她會因此能夠投胎轉世,而我得以洗刷罪孽。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展開下一次療程,老天並不吝嗇,當機會的輪盤轉到我時,祂一次送上兩個天使。我戰戰兢兢進行各項產檢,所有數據都落在標準值內。公婆喜出望外,急匆匆添購兩張嬰兒床,兩條揹巾,雙胞胎推車,一式兩份的所有東西⋯⋯一切準備就緒,萬無一失了。她們卻滑溜溜的提前降落,哭了兩聲,就夭折了。我們為兩個女孩取名(那永遠用不上的名),接著同時拿了出生和死亡證明。 醫師判定是子宮頸鬆弛,導致胎兒滑落。此刻我十分想放棄,這麼多悲慘的事接連發生,只代表上天想告訴我——我命盤裡沒有小孩。我請求先生聽從天意:「拜託!放棄吧。�」我痛哭失聲,只想結束這場折磨。但先生要我隱忍,這是身為獨子肩上的十字架。隨後是他們不斷以愛為名的勒索,要我同意再度奮力一搏。 39 歲時,我做了子宮頸縫合手術。時間勒緊脖子,可想而知,這次授孕更困難了。當我終於懷孕時,所有人都明白這可能是最後希望,整個孕期我被要求在醫院平躺並吊高雙腳,三天換一次安胎點滴,手臂、手背全是針孔及找不到血管誤戳化成的可怕瘀青。當無處可扎針時,甚至腳背的血管都得用上。我沒有離開過病床,擦澡、用尿壺,吃喝拉撒都在那張床。唯一被允許坐起身,是用餐的短暫十五分鐘,食物還沒消化,我又被敦促著躺平。懷孕加上長期臥床,我的腸胃蠕動接近靜止,每天必須與滿肚子飽脹的氣體奮戰。我再也感覺不到胎兒,腹中豢養的彷彿是即將漲破的空氣。(推薦閱讀:女人的子宮是國家的嗎?寫在川普簽署全球墮胎禁令後) 婆婆帶著阿姨、小姑來探望,平躺的我已乾涸,像是一片貧瘠的土壤,將最終的養分送進隆起的山丘。他們俯視著我的肚皮,並不時輕撫,像觸碰一只珍愛的陶瓷容器,小心翼翼且目光欣喜。歡騰之中,我的痛苦被埋葬在土壤底下,沒人看見,也沒人在意。 安胎的第五個月,四周的圍簾讓我患上幽閉恐懼,因為左右都有病床,能恣意敞開的只有前方四分之一的領土。當我感受到世界不斷縮小再縮小,朝我逼近時,就會呼吸急促,視線失焦而失去現實感。家人無法理解我的脆弱,他們一邊將我換到單人病房,一邊暗諷無法包容多餘的支出。單人病房雖然寬敞,但我依舊每天緊張兮兮,得不斷東張西望提醒自己,世界很寬廣。 圖片|來源 很遺憾的,那次沒有成功,下一次也沒有,醫師也無法查明具體原因,最後以習慣性流產作結。我不只一次告訴先生,我不打算要孩子了,花費十年時間空轉,只為了完成所謂的使命,我已經不記得人生還有其他的事了。我告訴父母我想要逃,他們惡狠狠的瞪著我:「你逃掉了,連這個家也別想回來。」我害別人斷了後,只讓他們覺得罪孽深重。我憤恨不平,我哪裡有錯?乾脆丟下兩個家離開算了。但當一切就緒,卻發現自己一步也走不了。我內心那對無形的父母,將不斷指責我,跟隨我到天涯海角。於是我繼續吞忍,直到停經,整場噩夢才終止,但始究沒有成功,我依然被視為兩個家的罪人。 有時我會覺得,我包容先生四處認養的強迫症,其實是為了自己。我經常忍不住用母親的眼神觀望這些女孩,觸摸她們時,總幻想著,這手臂源於我的手臂,這腳踝源於我的腳踝,這熱熱的體溫是我子宮殘留的熱能。但夢醒之後,我又會厭惡他們,看著年幼的女孩對先生撒嬌、稍長的女孩像女伴一般勾著先生手臂,先生撥弄她們的髪,看來稀鬆平常,卻讓我隱隱作噁,畢竟他們一點血緣關係也沒有。 我們曾經很喜歡一個女孩,想正式收養她,但從沒真正留下誰,我們只是不斷穿梭其間,留下無數合影。也許漫長的過程,消磨我們成為父母的信心,我們無法不去判定自己失格。每當先生喜滋滋翻閱相簿時,一系列白洋裝的女孩畫過眼角,我就會想起嬰靈廟裡整齊劃一的小陶娃們,而不禁下腹發寒,為那些曾我體內生成又消逝的卵子們哀傷不已。 March 19,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tZTDFh
女性主義者的告白:為什麼我們不該再聽信「女富養、男窮養」? http://ift.tt/2pnQyta Christine Lee 作者 Christine Lee 寫親子教養,不要再被性別標籤影響,用差別待遇來教育孩子,讓男孩在成長過程裡學會擁抱並且表達情緒! 第二個孩子阿兜出生後,一方面想延續細緻照顧第一個孩子阿皮的心情、一方面又因為工作變多的關係,我沒有刻意地一直把阿兜掛在身上,和刻板印象裡對男孩形容如洪水猛獸不同,他反而很願意「逆來順受」,常在家跟我伴侶玩耍,等我開完會回家也無怨尤地歡欣迎接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相處,阿兜對家人的愛序,一直都是「阿皮 > 伴侶 > 我」,加上他很能自己玩,也癡情地緊跟著阿皮玩,我也偷巧覺得不黏不膩比較能讓自己喘息,所以沒刻意想填補給阿兜什麼尊榮寵愛的獨子時光。 圖片|來源 去年秋天某日,阿皮受夠了阿兜這個癡情種和學人精,阿皮堅持跟著我的伴侶出門去公司上班,即便在公司什麼都不能玩,阿皮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擺脫阿兜去「靜一靜」。於是,當阿皮走出大門,和阿兜道別,阿兜竟拎著鞋想要跟,我們忙著解釋說:「你沒有要一起去,是阿皮去而已。」阿兜跌坐在門邊,嚎啕大哭吶喊:「一起去」。 我們開始跟阿兜好說歹說,同理他想跟去的心情,也說了阿皮想獨處的需求,阿皮後來慌了,也勸他想想自己在家、玩所有玩具的爽度,把獨享媽媽的誘因擺出來,沒用。最後我向阿兜提議:「我們一起送阿皮上車吧?送完再回家。」阿兜噙著淚水說:「好」。 浩浩蕩蕩到地下停車場,目送阿皮上車,阿皮還回首溫柔體貼地說:「謝謝你下樓送我,晚上我就回來跟你玩了喔,阿兜!掰掰~」阿兜掰完,竟還跟著要爬上車,阿皮緊張了又揮手澄清:「你沒有要去,是我要去而已啦!」阿兜聽完,再次身體一癱,崩潰成碎片。 抱著進入生離死別模式的阿兜,我只好問他要不要上車、坐阿皮旁邊,再送到停車場門口。他淚眼汪汪地又說:「好」,我側抱著他讓他依偎在阿皮汽車座椅旁,阿皮伸出手牽他。我們就從地下二樓停車場,再送到停車場出口空地。我對阿兜說:「我們送到這裡了,好不好?阿皮要跟爸比去公司,我們兩個要走回家喔!」阿兜似乎對這場漫長的道別,有了終將分開的頭緒,獲得初次分手的歷程陪伴,低盪但平靜地,跟阿皮再次揮手說掰掰。 站在空地一起看著車子駛遠,我突然鼻子一酸、流下了兩行淚。阿兜,向來是很會撒嬌,這時,他更是將頭埋進我肩頸內側,小手臂兩隻緊緊環抱我,嘟起經典的嘴。我只要看到他嘟嘴,就知道他覺得委屈、有點生氣又有點傷心,我安穩一下自己,開始試著幫他梳一梳心思說:「你一直覺得阿皮會永遠跟你在一起,沒有想過會跟他分開,是嗎?」(推薦閱讀:【性別觀察】不能哭、貶低女性、以性支配!一個男孩的「男子氣概」是怎麼養成的?) 沒想到才說完,竟換來阿兜嘴一凹、眼角一垂,眼淚又開始撲簌簌,我霎時心疼。回到家,阿兜玩什麼都顯得鬱鬱寡歡、玩阿皮玩具時他會抬頭講:「阿皮的。」阿兜也沒特別想獨佔媽媽,反而自顧自玩自己的。晚上阿皮心滿意足地回到家,歡喜地跟阿兜說:「我回來了!」,阿兜一反常態、沒有像平時聽到電鈴就跳起來衝去應門,他背對著阿皮悶不吭聲,直到阿皮過來示好,他才恢復蹦跳,追著阿皮癡情跟隨。 從這一天起,我才恍然大悟,我只是自以為不分性別在對待阿皮跟阿兜:形式上幫阿皮和阿兜選中性名字,絕不說男生該如何女生又該如何這種話,遇到路人問性別也不刻意回答。 圖片|來源 阿兜穿戴非典型男孩顏色,兩個孩子都一起做家事,更不會分男女來選購玩具。但是,我竟然潛意識地差別待遇了他們,不像之前對阿皮照料細緻週全又深刻,我把阿兜個性柔和的情感和思緒當作理所當然。我也才真的知道什麼叫作「不要再用以前傳統養男孩的方法養男孩」,因為,阿兜不像刻板印象中的男孩,他平穩、情感豐沛、心思細膩又容易取悅,也就這麼容易被忽略了。 即使讀了《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酷文化》,但書是書、理論是理論、案例是案例,一年多來其實並沒有心領神會「使出來」。書中說道:「男孩被有系統地帶離情感生活,力量有兩種:一是成人教養方式,另外一種則來自於男孩同儕的殘酷文化。」所以,男孩從來沒真正學會去面對自己情緒,或者當他處在軟弱無助狀態時,沒能相信有人會保護他,那他長大後還是會認定「有情緒是危險的」。我們必須讓男孩真心相信「有情緒是安全的、被接受的、被陪伴的」,且不管如何都會被愛、被接納支持和等他長出應對能力的那一天。(推薦閱讀:「你不一定要當英雄」每個男孩,都需要一個情感教練) 也是從這一天起,我的心頭像是被捏出一塊瘀青,終於狠狠感知,阿兜、阿皮都是需要被仔仔細細、至情至性地去照顧「那一顆心」。不該因為他們是所謂男孩或女孩,或我們自以為是的性別標籤,就被「差別對待」;我們越是妥善對待,他們越能長出「沒被性別刻板印象虧待」的模樣。 請不要再以性別標籤分別育兒,請貼心觀察孩子個體特質來照護款待。不要再聽信「女富養.男窮養」、「不要管男孩,放手讓他玩」或「媽媽養女.爸爸養男」,不要再用「壓迫男性」思維,去故意挫男孩銳氣、粉碎男孩心、苦磨男孩意志、強給男孩責任擔當、逼迫男孩不能哭泣只能樂意。 每一個孩子,無論什麼生理性別,或甚至在慢慢長出自我獨特的性別認同、性別氣質、性取向時,都需要被尊重珍視他們大大小小的心思情意,都需要放手給他們自由遊戲、快樂成長,也都需要擔任親職照護的我們,認真努力陪伴和支持的。 March 19, 2018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pnQyta
台灣談 #METOO 之難:我有魅力,不代表你有權力性侵 http://ift.tt/2G8etqS 現代婦女基金會 現代婦女基金會寫在台灣談 #METOO 之難處,受害者親身自白:「當我的掙扎,被他當成調情」。從捨去檢討受害者的心態做起,一點一滴改善性騷風氣。 文/現代婦女基金會性暴力防治組 張妙如督導 「我被推到沙發上,錯愕到不知怎麼反應,回過神才發現他壓在我身上,我奮力地掙扎和婉拒,還是被侵害了⋯⋯」 曉雯決定要跟二十年的好友述說自己的遭遇,因為「他」是好友的同事。 「我的錯愕和沒反應,他當成同意。我的掙扎和婉拒,他當成調情。」曉雯鼓起勇氣吐露一切,卻換來好友一句「你那天是不是穿得很辣?」、「如果你沒有做什麼,那他怎麼可能會對你做這種事?」 曉雯很訝異,以為二十年的好友會力挺自己,沒想到得道的卻是一連串的質疑。曉雯開始看醫生,焦慮讓她失眠,自責讓她無法接納自己,莫名哭泣讓她感到憂鬱。慶幸的是,曉雯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她意識到,如果連她認為可以信任的好友都不相信自己,那她可以找誰不再打擊信心?她不希望再溺水。 曉雯決定整理自己,儲備能量再出發。尋求支持是為了被支持,找到理解自己的人,但是也可能再度被傷害。她的心需要適時升起防護罩,設置停損點。「我害怕的打了電話,隨時準備噤聲,但現在我很感謝自己,也很感謝你。透過訴說,我整理自己的故事;藉由你的信任,我願意說更多;因為你的理解,我今晚可以安睡。」(推薦閱讀:【直擊】性侵復原之路記者會:溫柔承接傷痛,陪你走性侵復原第一步) 結束與社工談話,曉雯下一步決定告訴醫生自己的遭遇,雖然依舊膽顫心驚,但她不放棄復原的契機。 參與 METOO 勇氣大爆發 有「欄后」之稱的香港田徑選手呂麗瑤,在台灣作家林奕含事件爆發後,曾經想公開自身遭到性侵害的經歷,但歷經掙扎後她沒有這麼做。接著,倫敦奧運美國團體體操金牌選手馬露妮(McKayla Maroney)響應 METoo 活動,揭露遭到隊醫的性侵經驗,促發了呂麗瑤,讓她決定在 23 歲生日當天,參與 METOO,公開自己遭到教練性侵的過程。她說「把真相說出是一種解脫,也是讓自己從「受害者」變成「倖存者」,「這是我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香港欄后呂麗瑤。圖片|來源 近日,高雄某國小體操隊的選手也站出來指證教練性侵,被認為是台版 METoo 的首發案件。「我很想飛,但我的翅膀卻被他折斷,而他是我一度認為是父親的教練!」加害者摧殘了孩子的身心,也破壞了她們的夢想與未來。遭受權勢性侵的孩子,多半會因為害怕而不敢或不知道如何拒絕,經過一段時間,甚至到長大後,理解事情不對勁才會申訴舉發,這也是為何此類事件總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澱才會被爆發出來,但傷害早已造成。 在本會服務的個案中,就有高達 1/6 是「權勢性侵」,當中包含了親屬、職場關係、師生關係等。 加害者仗著年齡、職位、輩份等身分之便,利用哄騙、恐嚇,及自己的優勢地位進行性侵,而權力相對弱勢的受害者,大多時候難以反抗,也無法與之抗衡。再者,說出遭到性侵而且必須公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內心掙扎多少,想公開多少,勇氣就需要多少,並且需要做好準備,為這個行動賦予意義,才能面對公開後的各種衝擊。 港姐冠軍出身的藝人麥明詩,響應 METOO 卻遭到質疑,被認為在編故事、想炒作新聞,她不希望與她同樣遭遇的人,因為擔心被質疑造假而不敢啟齒,所以出示了當年報案證明。旅美華裔女學者、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生羅茜茜,因 METOO 鼓勵,新年首日在網路「實名舉報」航大導師曾對她性騷擾,且受害者不只一人,該名教師已停職接受調查。目前中國南昌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周斌、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薛原,都被揭露長期性騷擾女學生,喚起中國教育界對性騷擾議題的關注,由武漢大學發起連署,希望全國人大制訂反性騷擾法律,嚴懲對學生的性騷擾。 然而在華人世界響應 METOO 不太容易,因為性侵迷思深埋在華人文化脈絡中超過五千年歷史,長年的歷史文化也支持當政者的社會控管權力,以呈現「太平盛世」的假象。性別角色的設立,也成了控管社會秩序的良好策略,當過度僵化的性別角色帶來了性別刻版印象,出現性別偏見與歧視,性別暴力將因此產生。(推薦閱讀:【性別觀察】#METOO 運動過火了嗎?女人開始自省,但男人去了哪裡) 女人出面控訴男人對她性侵,被認為該負責任的是女人,因為「女人誘惑男人」,任何言行舉止甚至工作表現優異,都可以稱為「誘惑」,違反性自主的暴力行為被情慾模糊了焦點。男人出面控訴女人對他性侵,男人會被恥笑或是調侃賺到。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男人可以是加害人,但不可以是被害人,因為太沒面子、太軟弱。 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於近期報導中也指出,中國女性會在當地組織 METOO 運動障礙重重,「她們不僅要面對男性主導的文化,還要面對執政黨本身。」、「政府審查人員顯然擔心社會動盪,他們正在試圖阻礙這項運動,禁止人們在社群媒體上使用諸如『反性騷擾』這樣的詞語,還刪除了呼籲更多保護女性的網上請願書。」 圖片|來源 支持好朋友,你也可以促成 METOO 說出自身的經歷並不容易,但我們可以成為友善第三人,支持和曉雯同樣遭到性侵害的朋友。當好朋友建立了信任圈,而且信任圈愈來愈穩固,愈來愈擴大,性侵害不再是秘密,加害者的權勢不再能隻手遮天,METOO效應就會逐漸呈現,也更有可能期盼終止性暴力那天的到來。 你可以做幾件事情,來支持遭遇性侵害的好朋友: 聽見朋友的故事,聽懂朋友的故事。 不批判,給陪伴。 瞭解性侵害迷思,檢視自己的迷思觀點。 鼓勵周圍的人,一起支持你的好朋友。 提供專業服務機構資源,讓朋友獲得專業協助。 此外,現代婦女基金會正舉辦「#丹寧大使」徵選,邀請每個關注性暴力議題,敢說敢發聲的你,發揮自身的社群影響力,與活動代言人曲家瑞共同站出來,一起 #穿丹寧反性侵,支持性侵害倖存者、破除強暴文化、讓加害者負責、終止性侵害!(活動辦法詳見於此) 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性侵害防治宣導、申訴、法律相關諮詢、支持團體及倖存者的創傷復原等服務等, 若有相關需求可撥打本會 性暴力防治組 專線 (02)7728-5098 分機 7,或展心復原中心,電話:(02)7728-7008 March 19,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G8etqS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