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dF7El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溫柔生產間|哪一種生產方式最適合我?找尋答案,就是尋找自己 https://ift.tt/2YdF7El 生動盟 懷孕不是生病,生產也不是治療,醫院生產、居家生產、剖腹產、打減痛,拿到生產資料很容易,但當資訊爆炸,人人都想給你意見,作為母親,到底該怎麼辦? 懷孕不是生病,生產也不是疾病治療,醫院生產、居家生產、水中生產、剖腹產、施打減痛分娩,種種考量所需的相關資料都容易取得,準備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應該不難吧? 答案恰好相反,資訊爆炸、參考經驗太多,又需考量家庭成員的意見、孕產專業團隊的建議,選擇生產方式變得好艱難,令人不知所措。 於是許多焦慮的準媽爸,會先跳過生產方式這個難題,從採買婦嬰用品、訂月子中心開始準備。最後寶寶已經來叩門,來不及思考和準備,只能交給醫護人員來決定,或是直接將其他人的生產經驗設定為自己的目標,卻感覺悵然若失。 圖片|生動盟提供 可是生產沒有標準格式,也不是像套餐點餐一般的選擇題,想要追求友善、自主、多元的生產方式,更不該限於居家或是設備較佳之醫療院所,應該是能夠廣泛於應用於每個女性的生產情境中,符合產婦個別需求和期望。 生產方式絕非一道簡答題,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探索各種生產選擇、盤點自己擁有的資源、羅列各種困難、思索解決方案,才能摸索出一條最適合媽媽和寶寶的生產路徑,最好的生產方式。 現在,和生動盟一起來想想, 生產讓你聯想到什麼事物? ->這些事情對你很重要? ->要支持這些事物,在你目前身邊的人和環境當中,已經有哪些資源? ->還有哪些資源是你需要卻缺乏?有哪些方法可以取得或替代? 圖片|生動盟提供 這張生產圖,是生動盟今年母親節活動「哪一種生產方式最適合我?」,活動成果之一,參加成員包括已懷孕、準備懷孕中、男性伴侶,雖然最初大家對生產的共同聯想就是疼痛,但很快注意到,在疼痛之外,女性在生產過程還有其他心情和感覺需要照顧,例如好吃的食物和飲料、舒服的空調溫度、伴侶的擁抱和按摩、專業助產師陪伴、醫療團隊的支援、熟悉的親友、貓狗同在、泡澡淋浴、坐生產球、聽音樂、生產過程最好快又順利……。 這樣的生產想像圖,不僅美好還很夢幻,真的能夠實現嗎?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產所副教授兼系主任高千惠不僅十分肯定,還提出能夠落實「適合我的生產想像」相關建議。例如生產前先參觀醫療院所待產和生產的空間,事先詢問是否可使用產球、自備水池、接受待產中變換姿勢、採取跪趴或蹲踞等直立式的生產姿勢。 根據相關實證,上述待產設備與活動,都有助順產。泡在溫水中讓人容易放鬆。就算沒有浴缸,淋浴也有同樣效果;產婦還可以坐在馬桶上,身體前傾,請陪產者從背後以蓮蓬頭沖淋溫水。(如果產婦覺得淋浴或泡澡讓身體發冷,就無須勉強) 產婦最害怕的「痛很久、生不出來」。高老師也有不同解答,「待產到生產的時間長短,個體差異很大,重點是要學會等待,待產過程大部分的時間最好能在家舒適放鬆度過,別急著到醫院,第一胎尤其是。產婦不妨先假想自己會生個三天三夜,降低期望,挫折感就不會太深,待產過程中也不要計時,以免徒增壓力,反而不好生。」高老師提醒,如果三十分鐘內可以抵達醫院,可以等陣痛每三分鐘一次、每次痛一分鐘,這時再去醫院,通常是子宮頸已經開六、七公分,不會被「退貨」。 不論產程或長或短,九成懷孕生產都是正常、自然、健康的歷程,產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除了產婦本身的準備,伴侶的投入更是不可或缺。高老師常聽產婦開玩笑說,懷孕過程中,伴侶的白目事蹟多到可以出一本書,很多時候伴侶很想幫忙,卻沒有自信也不知該從何做起。她提醒,當產婦感覺痛、需要協助的時候,伴侶就是她心目中最有安全感、最希望依賴的對象,產婦和伴侶都需要被賦權、被協助,就好的方法就是雙方一起參加生產教育課程。(延伸閱讀:第一次懷孕,我選擇面對自己的掙扎) 圖片|來源 生產方式是否能得到家人支持,也是許多產家所面臨的難題。高老師觀察,有些產家即便家人不支持,也不會被影響心情。但有些產家與原生家庭關係緊密,說服家人支持就是一大重點。其實不論產婦、家人、醫護人員,共同目標都是母嬰安全,只是一般人常有迷思認為醫療介入等於保證安全,專業人員也有義務用實證來協助釐清,沒有一項醫療介入是百分之百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高老師建議,產家若想選擇由助產師接生,可以在產檢面談時邀請家人同行,面對面的溝通,有助調整彼此的疑慮和擔心。(延伸閱讀:媽媽最真實的生產心聲:別再把孕婦當作「病人」) June 26, 2019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