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4YT05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他是不是不愛我了?9 個信號判斷他的心在哪裡 https://ift.tt/2M4YT05 KnowYourself 對方已經無心在你身上,你還在自己騙自己嗎?其實自我欺騙不但讓一個人無力結束痛苦,更讓兩個人失去了面對以及解決問題的機會。 KY 實習生/ Jasmine 編輯/ KY 主創們 長這麼大,你一定也遇到過一兩個執迷不悔的人。在旁人的眼中,他們的伴侶一點都不喜歡他們,但他們卻不斷的自我麻醉,不斷的為對方的行為找理由,認定他們的伴侶是愛著他們的。「雖然他兩天都不回覆我微信了,但那一定是因為他很忙。「她不想和我一起去旅行,一定是因為她遇到了什麼別的事情。」 親密關係中的「自我欺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們都需要在親密關係中,有能力信任和包容對方,但一旦過度就可能變成看不清事實,自欺欺人,以至於無法及時止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自我欺騙這種行為,以及它對於親密關係產生著什麼樣的影響。 人們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中自我欺騙? 在文章的引入部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親密關係當中的自我欺騙行為是相當普遍的。那麼,自我欺騙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人們又是為什麼會想要在親密關係當中進行自我欺騙呢? 1. 維護「對方還愛著我」這一信念的需要 要理解人們進行自我欺騙的內在機制,我們就必須理解「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這個概念。所謂認知失調,是人們在面臨兩種認知相互衝突的時候所出現的緊張狀態(Festinger, 1957)。這種緊張狀態會造成個人心理層面上的不適,直到人們找到某種緩解失調的辦法,這種不適才會得以緩解(Travis & Aronson,2007)。 對於處在親密關係當中的人而言,當感受到「對方的愛與親密關係中應有的愛不符」的時候,最為直接的減少失調的辦法是終止這種親密關係。但是,這一結果往往是人們所不願意接受的。為了維護這段親密關係,他們就必須維持「對方還愛著我」這一信念(belief)。即便是在面對某些負面的證據(例如,對方總是和其他人待在一起,而不理睬自己的戀人)的時候,他們也往往會這些負面證據進行歪曲或者清除。這樣一來,原有的「對方還愛著我」這一信念也就得到了鞏固,乃至於進一步強化了(Travis &Aronson,2007)。 2. 情緒帶來的偏見 情緒也是致使人們進行自我欺騙的重要因素。當我們已經產生了某種情緒,這種情緒往往會影響我們看待證據的客觀性。簡單來說,強烈的情感/情緒會讓我們只看到能驗證、以及讓我們表達這種情緒的事實(Derryberry,1988)。 一個處於嫉妒情緒之中的人,很有可能會對「預示著其伴侶不忠」的證據更加敏感。對方也更有可能會回想起在某些時刻,伴侶沒能及時回應對方愛的信號。而這樣也反過來會加強對方嫉妒的情緒。 3. 滿足自己的某種慾望 類似的,慾望也能夠使得與其相關的證據和記憶顯得更為突出(Mele, 2001)。滿足自己的慾望也是致使人們進行自我欺騙的重要因素,這些慾望可能是在親密關係當中獲得控制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等等。 一個希望在關係中處於掌控地位的人可能會翻看伴侶的手機,監視他與其他人的互動,並且欺騙自己說,這種做法是「愛」的表現。而一個希望滿足自己虛榮心的人可能會選擇一個自己不愛的、但各方面都熠熠發光的人作為伴侶,並且欺騙自己這種感情是愛情。慾望讓人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就是這個意思。(延伸閱讀:【為你點歌】容忍不需要天份,只需愛錯一個人) 自我欺騙的 3 種手段 根據 Strandberg(2015)的研究,自我欺騙是「一種片面的、有偏差的自我認知方式。」當人們在親密關係當中自我欺騙之時,看起來有著千萬種不同的解釋、理由,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其實都可以歸納為如下的 3 種方式。 1. 負面曲解(Negative misinterpre對方tion): 他們會相信,自己之所以沒有能夠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是由於存在著其他負面的原因。例如,一個男生沒有追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他並不認為這是因為自己喜歡的人根本就不喜歡他,而是告訴自己,這是其他人在從中作梗的結果。 2. 正面曲解(Positive misinterpre對方tion): 他們會將對方給予的消極信息改變成積極信息。比如說,一些人認為自己之所以會被拒絕,只是因為對方想要考驗自己是否真心。只要自己再繼續努力,對方就一定會接受自己的感情。 3.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focusing/attending): 他們只關注所收集到的信息中的一個或是幾個方面(即自己希望注意到的方面)。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希望證明「對方還愛著自己」的人,往往會回憶起兩人在一起的美好片段,而忽略了對方近期一直對自己不理不睬的現實。 異性戀關係中,男性可能會更加容易自我欺騙 根據 Trivers(2011)的研究,在異性戀關係中,男性可能比女性更加容易自我欺騙。這可能同他們更容易過度自信有關。在一項心理學實驗當中,男性和女性面臨著同樣的一項任務:他們可以選擇和另外三個人平攤 2 美元(每人得到 50 美分),也可以選擇和另外三個人競爭,勝者可以得到全部的獎金。在單人勝利希望渺茫的情況下,僅有 35% 的女性者會選擇競爭,而有 75% 的男性都選擇了競爭。因此,在一段希望渺茫的親密關係當中,男性更容易對自己的吸引力有著過高的判斷,從而不能準確的認識到對方的意圖。(延伸閱讀:【治癒日記】第五章:從別人身上奪取愛,安慰不了空虛) 來源|unsplash 自我欺騙也可能帶來積極的影響 1. 自我欺騙對親密關係造成的危害 自我欺騙程度高的人,更有可能會長期陷在一種不健康的親密關係或是相處模式當中。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但你可能不知道,自我欺騙並不會讓親密關係的結果更好,反而會更糟。 在預測婚姻是否會破裂的一項研究當中,學者們發現,那些處於長期親密關係的伴侶當中,有一部分雖然沒有表達要分開的意願,但已經表示「不知道為什麼會結婚」,並且說服自己待在一段糟糕的婚姻關係當中(而且也沒有做出任何舉動來改進自己的親密關係)的人,婚姻破裂的概率反而更高(Trivers, 2011)。我們認為,自我欺騙就是這些人留在婚姻中時採取的策略。 簡而言之,自我欺騙不但讓一個人無力結束痛苦,更讓兩個人失去了面對以及解決問題的機會。 2. 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可以對親密關係產生積極影響 然而,自我欺騙對親密關係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完全是負面的。在 KY 之前所推過的文章「最好的伴侶之間需要一點『欺騙』」當中,我們已經指出,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欺騙可以改善親密關係。那些進行積極的自我欺騙的人(積極的評價自己的伴侶,而且這些評價比其伴侶自身的評價要來的高)更有可能維持更為穩定和長期的親密關係。在這裡,我們就探討一下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是如何對親密關係產生積極影響的。 a. 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欺騙有助於建立親密關係 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欺騙可能有助於親密關係的建立。在異性戀關係當中,男性通常會過高的估計女性對自己的興趣,進而產生建立親密關係的意圖。實驗表明,在男女雙方對話開始的時候,女性可能會表現出更多的非言語線索(微笑、點頭等)。雖然這與她是否對這個談話對象感興趣無關,但男性卻更傾向與將這些動作理解成對方對自己有意,從而推動談話進一步進行(Trivers, 2011)。 b. 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有利於維持親密關係的穩定,因為可以降低抑鬱感 學者們認為,自我欺騙有助於降低壓力感、產生積極的自我認識並且使得人們更加不容易感覺到痛苦(Starek & Keating, 1991)。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我欺騙也有助於精神健康狀況的改善。 在一項以健康人及抑鬱症患者為對象的研究當中,Roth 和 Ingram(1985)指出,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欺騙程度更低。比起健康人來說,抑鬱症患者更不容易否認負面情緒、與關係中的問題的存在。儘管我們無法確定缺乏自我欺騙是否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缺乏自我欺騙和抑鬱症有著一定的聯繫(某種程度上,抑鬱症患者是那些活得更清醒、對自己和他人都更真實的人)。 來源|unsplash 如何知道你已經在關係中過度自我欺騙了? 但我們並不希望,當關係的本質已經出現了問題,你還在用自我欺騙做著徒勞的拖延。以下是 9 個對方已經不愛你了的跡象,供你參考: 1. 避免眼神接觸 仔細回想一下,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對方是不是很願意和你進行眼神上的接觸?根據心理學研究,避免眼神接觸往往是拒絕同對方交換信息的重要表現 (Bradberry, 2012)。 2. 避免與你討論關係當中的問題 那些不愛對方的伴侶,總是不願坐下來同你一起解決問題。他們甚至往往會用抱怨來應對你的抱怨。他們往往會採取這樣的說話方式:「你想太多了,就是因為你想太多才有問題」(Bradberry, 2012)。 3. 總是對你的錯誤吹毛求疵,而不是提出某些建設性的建議 對方可能會表現出幾乎不能容忍你犯下一點錯誤的態度。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無論怎麼做都無法使得對方滿意 (Bradberry, 2012)。但當你和對方討論如何能夠改進這一點的時候,對方往往會說,「你沒法改變了,你就是這個樣子了。」 4. 不願做出絲毫的妥協 對方 總是把自己的需要看的比你的需要重要 (Steber, 2017)。你會發現,無論是生活上的小事還是關乎親密關係的大事,對方總是不願意做出妥協。即使你們之間有過協商,事情也總是按照符合對方的意願發展。 5. 對你表現出輕蔑的態度 對方並不能尊重你,甚至會對你的某些缺陷冷嘲熱諷。例如,會誇大你的某個身體部位的缺陷,或者貶低你的能力。這種輕蔑的態度也可能會表現在表情或者動作上。對方可能會經常沖你翻白眼或搖頭。在你們交流的時候,對方可能經常會雙臂交叉,做出防禦性的態勢 (Steber, 2017)。 6. 虐待 對方可能會對你進行虐待,而這種虐待不但可能是身體上,還有可能是精神上的。例如,對方很有可能對你採取「冷暴力」,拒絕與你發生任何交流 (Steber, 2017)。 7. 總是試圖同你保持一定的距離 即便是在有空閒的時候,對方仍舊想要和你保持一段物理距離 (Wilford, 2016)。在假日的時候,對方往往會選擇和朋友待在一起,而不是待在你身邊陪著你。 8. 對方總是在忽視你所發出的愛的信號 對方似乎總是不能理解你表達愛的方式。比如,你明確的表示希望對方來擁抱你,但對方卻會尋找各種理由推脫,拒絕和你親密接觸 (Steber, 2017)。 9. 你為了滿足對方的需求,而無力照顧好自己 (Steber, 2017) 你會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已經被對方填滿了。對方似乎總是在等待著你的照顧,而你為了滿足對方的需求疲於奔命。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很久都沒有好好的休息過了。 如果對方已經出現了其中的一項或多項,而你仍然堅信對方愛著自己,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過度自我欺騙了。 由於自我欺騙這一過程幾乎是大腦自動完成的,所以,我們往往需要他人來消除自己的心理偏差。顯然,多與其他人進行溝通,多從其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很有可能會降低不恰當的自我欺騙的程度。當你不確定對方是否還愛著自己的時候,不妨多相信一些好朋友的「忠言逆耳」,相信那些一貫關心你、愛你,也足夠充分了解你和伴侶之間關係的人。 看完今天的文章,希望你能意識到自己在關係中是否存在自我欺騙,但同時也意識到,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是可以被允許存在的,它甚至對關係會有積極的作用。其實,只要你能堅持好自己在關係中的底線——其中最低的一種,也需要對方給你對等的尊重,只要你發自內心地能夠維護自己,堅持自己應該被好好對待,無論是別人還是自己,都不會真正欺騙到你。因為直覺會是你最好的保護神。(同場加映:【為你點歌】恰到好處的依賴,長成獨立的自己) 願你獲得真實的關係和真實的愛。以上~ 揭穿一刻:雖然你會自我欺騙,但直覺不會。你還記得直覺告訴你對方不愛你的那一刻嗎? References: Bradberry, Travis (2012) 「Four signs a relationship is failing.」Forbes. Derryberry, D. (1988). 「Emotional influences on evaluative judgements:roles of arousal, attention, and spreading activation.」Motivation andEmotion, 12: 23-55. Festinger, Leon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對方nford,CA: S對方nford University Press. Gillath, Ingram; Sesko, Amanda K.; Shaver, Philip R.; Chun, David S.(2010).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Psychology, 98 (5): 841-855. Mele, Alfred R. (2001). Self-deception Unmasked.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Roth, Marcus; Herzberg, Philipp Yorck. (2017). 「The resilientpersonality prototype: Resilience as a self-deception artifact?」 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8(1):1-11. Roth, David L.; Ingram, Rick E. (1985). 「Factors in the self-deceptionquestionnaire: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Psychology, 48 (1): 243-251. S對方rek, Jonna E.; Keating, Caroline F. (1991). 「Self-deception andsuccess.」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2 (2): 145-155. Steber, Caroline (2017). 「11 Signs you're failing at your relationship& it's definitely not a good fit.」Bustle. Travis, Carol; Aronson, Elliot (2007). Mis對方kes were made (but not byme): Why we justify foolish beliefs, bad decisions, and hurtful acts.Orlando: Harcourt, Inc.. Trivers, Robert (2011). The Folly of fools: The Logic of Deceit andSelf-deception in Human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Wilford, Denette (2016). 「9 signs your relationship is failing.」Slice. September 21,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