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療癒內在小孩的三合一方法!專訪蘇絢慧心理師:三十歲後我不再跟自己打架,說的全是感謝 https://ift.tt/1yPWraG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走過傷痕累累的童年歲月,三十歲前,蘇絢慧也曾深深厭惡自己,「直到看見我的內在小孩在哭泣,才決定要愛回她。」再也不跟自己打架,她怎麼練習跟自己說感謝? 文|Amazing 「我很感謝我的出生,如果不是在那樣的環境、歷練中成長,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就不會有這個蘇絢慧。」 聽到這樣的自白,許多人可能以為,那是一條一路順遂的人生道路,但恰恰相反——父母在非婚姻關係裡誕下她,讓她成為俗稱的「私生女」; 出生後就沒見過母親,成年後再聽聞,已是對方的死訊;僅僅與父親共同生活過一年,輾轉在不同親戚家流浪,好像從來就沒有家。 因為親自走過、痛過,所以更懂其他人的苦難,成為「負傷的療癒者」,二十年來筆耕不輟,寫下《入夜,擁抱你:安撫黑暗中孤獨的自己》、《為什麼不愛我:療癒無愛童年的傷痛》等暢銷書,臉書粉專累積十七萬粉絲。 到底那一段自我療傷的旅程是怎麼開始的? 蘇絢慧瞪大著眼睛,誠實說:「其實第一次看見我的內在小孩,是滿驚悚的!」 圖片|蘇絢慧 提供 活在受害者的位置:為什麼沒人愛我? 那年她 26 歲,在醫院擔任社工師,接觸到的第一個案例,是一位十多歲的男孩,因為來不及與母親告別,趴在床上抱頭痛哭,「我就好像被什麼撞到,感受到與他同樣的悲傷。」 待男孩離開病房,關上門的那一刻,蘇絢慧開始止不住地痛哭。腦中浮現她 14 歲時,在殯儀館告別父親的畫面:「我們只有一起生活過一年,他就走了。」 傷痛讓人猝不及防,從沒人告訴我們,可以允許自己悲傷,隱藏了十二年的壓抑,此刻才終於被自己發現。 「為什麼我會安慰個案,卻不懂怎麼安慰自己?」 這個被迫打開的經歷,引領蘇絢慧走上自我療傷之路,「但老實說,前三年我都在悲傷,徹底的悲傷,什麼事都做不了。」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她無法工作,也斷開感情,就像走到了一個斷崖,再無處可逃。「回頭看只有一堆內在小孩,全在尖叫吶喊,根本不知道拿自己怎麼辦。」 那陣子她常做一個夢,搬到一個新的租屋空間,正在打掃著。畫面看似平靜,但是有一間她不敢打開的房間,裡頭死了一個人,屍體還放在裡面。 「其實那就是哀傷過度,對生命已沒有盼望,形同死亡的我。」 一層層揭開自己,發現內心不只有悲傷,還有失落、憤怒、挫折、絕望、無助、焦慮、嫉妒、羨慕。 「怎麼大家都過得這麼好,只有我在這裡受苦?」活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她,怒氣又把周圍的朋友推開,讓她更孤寂,就越憤恨。 (延伸閱讀:專訪蘇絢慧 X 張西:每個人都有傷口,偶爾不愛自己很正常) 破繭過程不假外力:你才能長出自己的力量 直到一位朋友真誠地告訴她:「妳再繼續生氣,所有人都會離開妳。」突然之間,那個生氣消風了,裡頭的憂鬱冒了出來。 她一整天不出門,把自己鎖在家裡,一個人很孤寂的空間。 「那時候就是四大皆空,只剩下我自己,沒有外在事物可以轉移注意力,所以『她』終於可以開始跟我講話了。」 那個她,就是蘇絢慧的內在小孩。那陣子她跟一堆小孩見面,彷彿自己是新手幼稚園老師,不知道怎麼面對這些軟綿綿的孩子們,「我怕會弄傷她們。」 一直怨懟著「為什麼都沒有人愛我?」的她,終於聽見內心深處,一個微小脆弱的聲音:「妳為什麼不愛我?」 蘇絢慧才明白,原來最不認同她的,正是她自己。 圖片|蘇絢慧 提供 走過靈魂暗夜的三年後,30 歲的蘇絢慧,決定給內在小孩一個終身承諾:「我會愛妳。」 她不再去占卜算命,不讓別人告訴她答案,她要找自己的答案。就像聖經故事裡的摩西,當他發現自己並不是埃及王子時,獨自在沙漠曠野流浪了四十年。 「當妳發現生命的沙漠曠野就是這麼空,妳反而能靜下來想,我要怎麼樣走完這個沙漠?」潛心臣服,接納這就是我的人生,但不代表結局就是這樣。 她放棄出國讀書的夢想,考上了國內的心理諮商研究所,漸漸為自己找到定錨。 「現在想想,那就是蟄伏、破繭的過程,不能透過外力拯救,才能長出完整的力量。」 (同場加映:對自己說「我愛你」,就是一種清理:二十一天鏡子練習,擁抱內在小孩) 牌卡與書寫:自我對話說出感謝 蟄伏的過程裡,蘇絢慧常用兩個工具幫助自己:牌卡與書寫。 牌卡就像闖關遊戲中的小提示,你沒發現的小情緒,卻能被牌卡誠實反映。「我就用牌卡跟自己對話,前後收集了四十幾副牌。」 那些自我對話,成為生活的靈光一現,她用文字記下。 每天書寫一千字,沒有主題與目的,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放到臉書分享,漸漸獲得讀者迴響:「我說不出口的,謝謝妳幫我說出來了。」 蘇絢慧笑說,那些文字常常是內在小孩「冤魂的哭訴」,能夠勾動大家的心,正是台灣社會有著集體的隱藏性創傷,也就是在「扣分哲學」的成長經歷中,養出的過度努力與討好性格,讓大家都過得很辛苦。 圖片|Photo by lil artsy on Pexels 她在臨終病房看見病患多數的遺憾,都是不知道自己是誰,到底擁有什麼? 「我們長期都在外求,但是臨終是一個很內在、很深層,只有自己可以陪自己的過程。」 期待自己能夠作為一個陪伴與引領者,讓人們在生命盡頭前,都能安然接受自己的際遇與人生,「讓所有龐大的苦難,最後都能變成一顆小珍珠,放進大家的口袋。」 年近五十的蘇絢慧,現在每年生日都會寫一封信給自己,說謝謝與抱歉,「對不起,有時候為了現實生活,忘了妳或強迫妳,謝謝妳的支持。」 就像她其實個性內向,每次新書宣傳期都很痛苦,但為了推廣療癒,她願意。 「三十歲後我不再跟自己打架,說的全是感謝。」 (猜你想看:被童年的傷口綁架?從「依附關係」治癒內在小孩的 4 個步驟) 愛自己,是思維、態度、行動的三合一 不再害怕與拋棄內在小孩,蘇絢慧常常會想像,她就是自己的父母:「妳會想給小孩亂吃東西嗎?妳會叫小孩去角落罰站不理他嗎?妳會叫小孩不要睡覺陪妳嗎?」 照顧內在小孩,其實就是當「功能健全的正向父母」,好好養育著自己。就像療癒的英文 healing,跟健康 health 的字根是一樣的,「所謂療癒其實就是恢復健康而已,沒有這麼玄妙高深。」 圖片|Photo by Hassan OUAJBIR on Pexels 蘇絢慧也說,真正的愛自己,應該是思維、態度、行動的三合一: 思維:了解生命的責任,始終都在自己身上,我們有保護自己的力量,不必靠依戀外在的強者。我們來人世間,就是要創造與編寫自己的故事,你自己決定故事要怎麼演。 態度:自我接納與仁慈以對。每個人的成長歷程,或多或少有被暴力對待的經驗,不一定是肢體上,可能還有細微的言語、眼神。不要對自己同樣殘暴,要對自己有情有義。 行動:在付諸行為實踐上,不做對自己有危害的事。就像前面說的,想像你是自己的父母,怎麼樣養育自己會更好?給自己有益的食物、運動、作息,誠實感受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這一場專訪,雖然談的是童年傷痛、內在療癒,但蘇絢慧常常是哈哈大笑地說著,雲淡風輕,好像在說著別人的故事。 那爽朗的笑聲有力量,曾經憤恨不平、悲傷難平的內在小孩,都跟著她一起開心歡笑了。 真正的合一即是這樣,我愛我內心的孩子,並告訴他:「我永遠會在。」 March 14,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yPWra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