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如果停經後,女人就成為社會的「無用之物」 http://bit.ly/2WRw3nl 臺灣商務印書館 明治時期的醫師曾主張女人停經後「幾為無用之物」。前幾日也有醫師作詩,寫患子宮肌瘤的女性如何絮叨庸俗,生怕別人不知自己是女人。這社會對女性從不善待,年齡歧視,生育歧視,更年期歧視。我們想說,作為女人,在社會上,法律上,你不應被這麼糟蹋。 明治時期的醫師在演講會上主張女人停經後「幾為無用之物」,也就是「無法為世間所用」,相較之下,同年紀的男人卻「正值壯盛」,因而感慨「同樣在世為人」卻「造化不公」。事實上,在五十年後的昭和時代中期,也有法官在審理離婚訴訟時抱持著相同的價值觀。(延伸閱讀:我值不值得被愛,和我的子宮無關) 圖片|來源 某個丈夫(判決當時為四十九歲)在結婚後不僅包養數名情婦,而且沉迷於賭博,從不拿生活費回家。妻子(判決當時為五十歲)對他徹底灰心,於是在孩子獨立後提起訴訟,要求離婚及分配財產。 根據妻子的描述,丈夫連給情婦的生活費也向她索討,害她曾經為了籌錢而賣掉衣服。不僅如此,若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丈夫對她的各種行為,可說是相當惡劣的精神及肢體暴力。最後妻子再也無法忍受,因而離家出走,借住在哥哥家。 在這樣的狀況下,法官卻基於以下幾點理由而判決妻子敗訴。第一,丈夫已深切反省過去的不當作為,並且與情婦們徹底切斷關係。第二,丈夫擁有較高的經濟能力,妻子「與其靠著微薄收入孤單過日子,還是跟丈夫住在一起幸福得多」,但前提是妻子也「必須負起賢內助的職責」。第三,妻子本身也有缺點,如「忍耐力不足,對於與丈夫重建夫妻生活表現得不夠積極,缺乏化逆境為順境的精神,而且太過任性」。 但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這個案子的判決理由中,法官對於男女雙方的年齡認知有著「雙重標準」: 原告(筆者註:即妻子)年滿五十歲,已完成其身為女人的天賜使命,今後的生活不過只是餘生,難以再期待春暖花開之日。相較於此,被告(筆者註:即丈夫)年齡不過四十九歲,其前半人生雖然一帆風順,戰後卻陷入種種生活困境,就連身為妻子的原告也棄之如敝屣。此番人生歷練應能令其人格漸趨成熟,可期待未來其身為男人的真正作為。(「離婚暨財產分配請求案」〔東京地方法院,一九五五年五月六日判決〕,綜合判例資料庫「判例體系」。原文舊制用字經筆者修正) 明明夫妻兩人年紀相近,妻子卻彷彿已時日不多,相對地,丈夫的人格才將「漸趨成熟」。妻子接下來的人生不過都是「餘生」,丈夫的未來卻能期待其「身為男人的真正作為」。 妻子的年齡(五十歲)恰好是平均停經年齡,由此可推測法官所稱的「天賜使命」,指的應該就是懷孕、生產、育兒等等。 明明是公審,判決理由卻有著如此明目張膽的「雙重標準」。而且到了五十年之後的二十一世紀,都知事竟然又說出「女人在失去生育能力後繼續活下去,不僅浪費資源而且還是種罪過」這種驚人之語。 這些現象的背後明顯存在著一種「女人必須生孩子才有存在價值」的信念。正是這樣的信念,讓無法生育的婦女與中高齡婦女受到歧視。 作家大塚光在《不知不覺我成了「不符條件的女人」》(講談社)及《阿姨論——為阿姨爭權》(筑摩書房)等著作中,評論了女性年齡及「阿姨」一詞的相關議題。她在著作中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而且叔叔依然擁有生育能力,過了更年期的阿姨卻沒有。 阿姨就算再怎麼希望懷孕與生產,也不可能實現心願。 這正是阿姨在這無道世間遭人閒言閒語的最大理由。 阿姨不但沒有受到同情與體恤,反而還遭揶揄「上了年紀」,甚至得承受「已經不是女人」或「人老珠黃」之類的風涼話。荷爾蒙的變化所引發的焦躁感,會讓阿姨遭批評為「歇斯底里」,如果偶然有了喜歡的男人,還會被譏笑是「老牛想吃嫩草」。 阿姨甚至還得承受「文明創造出了一種最惡質的有害之物,那就是老太婆」(中略)這種毫無同理心的惡劣侮辱。 為什麼阿姨得忍受這一切? 這世上還有天理嗎?為什麼那些人沒有受到懲罰? (《阿姨論——為阿姨爭權》,筑摩書房) 除此之外,針對那些以即將無法生育的婦女為對象的侮辱言論,大塚也以下面這段話做出回應: 為什麼那些男人無法想像? 就算是原本並不特別想要孩子的女人,在年齡接近四十歲前後的「生育期限」時,不論是心靈或身體都會開始感到焦躁。 有些女人在過了四十歲之後,才遇上讓自己願意為他生孩子的男人。就在願意生孩子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已不容易受孕,此時女人的心情該有多麼焦慮與悲傷。 「如果我能夠再年輕五歲,我就能生下他的孩子,生下自己的孩子了。」 即使每天晚上再怎麼懊悔與難過,也只能把辛酸往肚裡吞。與生俱來的好勝心與自尊心,讓女人沒辦法坦白說出這種話。 或許有些人會質問「為什麼不趁還能生孩子的時候趕緊結婚」,但我認為這是個人的自由,外人沒有資格加以干涉。婚姻這種事並不是越早越好,何況不論是早是晚,到頭來後果還是必須由自己扛起。 (《阿姨論——為阿姨爭權》,筑摩書房) 停經後的女人被視為「無法為世間所用」的「無用之物」,而年齡相仿的男人卻「正值壯盛」——像這樣的雙重標準在國策的推波助瀾下積極受到鼓吹與倡導,已是大約一百年前的事了,因此我們大可以把「老太婆」發言當成一種單純的「古板思想」,輕輕一語帶過。 事實上,「女性必須生孩子才具有存在價值」這種觀念,在雜誌《Croissant》中所描繪的新時代女性形象與「頂客族」(DINKS,即沒有孩子的雙薪家庭)概念蔚為風潮的時代,幾乎已徹底從世上消失了。但隨著近年來少子化問題浮上檯面,社會上再度出現將女人視為「生育機器」的言論,以及「不生孩子就會變成鬼婆婆」的可怕「預言」。(延伸閱讀:當母親是選擇,而不是義務:不想生小孩的女人不用對社會解釋) 本文摘錄自田中光《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由台灣商務印書館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年齡騷擾:「阿姨」、「大嬸」、「歐巴桑」為什麼被討厭?》 June 19, 2019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WRw3n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