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CyoREL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你就讓弟弟一下嘛」一味要求孩子「讓」,容易造成反效果 https://ift.tt/2CyoREL 周晉逸 職能治療師 當我們一味要求孩子「讓出」物品,只會讓孩子對「分享」這件事產生負面印象。讓職能治療師教你理解孩子為何害怕、討厭分享吧! 文|周晉逸(台南復健科職能治療部組長、職能治療師) 許多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就學會分享,但孩子是否總是不願意,甚至到了極度排斥的程度,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究竟為何?要請爸爸媽媽們回想一下過去是否曾落入強迫分享的陷阱,諸如出現下述情形。 當孩子玩玩具剛玩到一半,此時可能是手足或孩子的朋友至家中來玩,也想玩孩子手上正在玩的玩具,但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其中一方直接搶或是用哭鬧的方式,家長常在尚未了解來龍去脈就向孩子說道:「弟弟/妹妹你要學會分享、要讓客人呀,不要這麼小氣!」 一起玩、交換玩,以及能合作完成的玩具及遊戲是建立孩子分享觀念的入門磚,不要期望孩子在爸爸媽媽們口頭說過幾次後就開始能去學會輪流及分享,至於什麼狀況下要學會分享呢?(推薦閱讀:孩子教我的事:有一種真正的富足,叫做分享) 大人們也並非任何物品均願意和他人分享,了解原因並學會適時尊重孩子想法,引導孩子說出擔憂及想法為先,可能是因為下列原因:擔心借出去就拿不回來、孩子很喜歡的玩具所以怕對方會弄壞、過去遇到相類似的情形別人也不借我,以及孩子同理心尚未成熟,無法理解到不借別人、不願意和他人一起玩,對方所產生的可能感受。 接續提供家長們解決三重點: 圖片|來源 1. 當家長反覆將「讓以及分享」字眼掛嘴邊,孩子對於分享一詞就僅剩下負面經驗 單方面要求孩子一直讓及給予,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及加深被控制感,孩子們便愈容易抗拒,家長要協助營造的氛圍應該是「一起玩會很好玩」,而不是要孩子單方面一直讓和一直給。(推薦閱讀:練習反思性教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當孩子們同時看上某項玩具或外出時的遊樂器材時,傾向建議建立時間到了就互換的概念,而非家中因為手足較多就都得備兩套,日後待孩子進入學校及日常生活均會面臨到這些問題,不可能凡事順心如意,也不可能大家都讓著他。 2. 遇到孩子真的非常寶貝的玩具該如何? 縱使是相同的玩具,每個孩子的玩法、模式及愛惜程度均不相同,起初可以從事先告訴孩子可以接受等一下大家一起玩的玩具拿出來,非常愛惜的甚至是平時只將其擺著,玩起來連自己都小心翼翼地那就先收起來,也能夠避免諸多紛爭。 但前提該項物品是屬於孩子自己的物品或玩具,而非手足的共同玩具或是公共場合的遊戲器材,當家長已經買贈與孩子,孩子相當寶貝且知道該項物品是屬於自己的,不願意分享是很正常的發展階段,不要急著立刻用要脅口吻告訴孩子,不分享的話以後就不買給你了。 3. 尊重該項物品或玩具的擁有者,不要淪為強迫分享 有時家長們想請孩子把玩具借給朋友或手足玩,但孩子當下遲遲就是不肯,有些家長會出現直接拿走來做分配去避免尷尬及僵持不下的局面,但這其實是不太適宜的做法,會建議家長們應該讓孩子主動表達大約還想玩多久、何時能玩夠? 同時提醒孩子一旁等待的手足或朋友的心情,如此一來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是自己決定分享哪些物品以及分享的時間點又為何。 November 12,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