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8yLyj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敬生活的插畫集:耍廢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好好充電 https://ift.tt/2z8yLyj 采實文化 敬生活的插畫集,你覺得美好是什麼?或許平常日子稀哩呼嚕就過去了,可是這樣的今天,才是最美好的一天。 讓人自在的朋友 有些朋友見面不用說很多話,也很自在。 比起叫他的本名,叫綽號更順口。 我們共度了多少時光, 對彼此就有多瞭解, 所以也不需要多問些什麼。 即便很久沒見,也彷彿不久前才約, 聚會就算各玩各的手機,也不會覺得彆扭。 原本忐忑不安的心, 只要見到那張臉孔,又會恢復了平靜。 或許,正是多虧了這份安心感, 我才能在這個必須不斷做些什麼的世界, 勇敢地堅持下來。 (推薦閱讀:獻給生活的十二張插畫:做回你自己,永遠不嫌晚) 美好的一天 如今,似乎稍稍有點明白,什麼叫做「美好」。 所謂的好天氣,就是絲毫感覺不到的天氣。 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天空沒有烏雲,空氣也不會太乾燥, 沒有半點可以抱怨的天氣。 所謂美好的一天,就是相安無事的一天。 沒有突如其來的意外,沒有被捲入重大事件, 沒有和某人起衝突,也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猶如流水般逝去的一天。 特別的事情、有趣的事情、特別的一天、超讚的一天, 如今,我都不再引頸期盼了。 我突然領悟了一件事。 雖然今天就跟昨天一樣平淡無味, 稀哩呼嚕地就過去了, 可是啊,這樣的今天,才是最美好的一天。 耍廢時間 今天,我就是一個廢人! 是遊手好閒的第一把交椅! 不是偶爾會有那種時候嗎? 做什麼都嫌麻煩,就連坐著也很費力, 就只想靜靜地,躺著呼吸的日子。 雖然我很希望無所事事的時間可以更長, 不過,那樣的日子總是格外短暫。 儘管在別人的眼中,或許是浪費時間, 對我來說,卻是最棒的充電時間, 至少抓著這一點,我就絕對不能放棄。 外出的莫非定律 總是這樣。 每次我精心打扮出門, 結果那天都沒有人要跟我約。 (推薦閱讀:獨立女子的台灣小旅行插畫:每次出走,都回到自己) 笑容的祕密 我雖然算是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但是有時心情也會悶悶不樂。 看到這樣的我, 我的朋友粉紅告訴我一個祕密。 「聽說啊,人們不是因為幸福才笑口常開, 而是因為笑口常開,才變得幸福。」 本來我覺得這不過是一句老掉牙的話, 不過有一次,我硬是咧嘴笑了一下, 結果發現,心情好像真的變好了耶。 《小咖的我,今天也很好》 July 01, 2018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Everyday Matters|改變世界從我開始,黛安娜王妃生日快樂 https://ift.tt/2MCGeHA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Everyday Matters 插畫單元,帶你看歷史上的每一天,如何影響我們的每一個今天。 1961 年 7 月 1 日誕生了英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王妃——威爾斯王妃.黛安娜 (Princess Diana)。 在英國人民心中,黛安娜王妃是一個永遠不會被遺忘的精神象徵。她美麗善良,致力於推廣公益,關懷人民。 在婚姻中黛安娜並沒有獲得太多,但她不吝於付出,用她的愛溫暖更多人。 在眾人對她投以羨慕和景仰目光的同時,黛安娜也有自己的煩惱,她是英國皇室的明星,常受到狗仔的貼身騷擾,也隨查爾斯王子外遇事件爆發後,在 1996 年離婚。1997 年 8 月 31 號,黛安娜在法國巴黎發生嚴重車禍。 黛安娜王妃對於人道主義以及弱勢族群的無私貢獻,從她身上我們看見了屬於女人的,那種細膩和特有的力量,在王室的保守氛圍下,她堅持自己的理想與所愛,相信自己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黛安娜:風華絕代,屬於人民的王妃 不朽傳奇:黛安娜王妃讓人永遠懷念的秘密 黛安娜王妃:有一種美麗叫做內斂 【一個人的派對】再見王子公主,再見童話婚姻 插畫|Paula July 01, 2018 at 11:42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CGeHA
Everyday Matters|記得她的名字!世界第一個民選女性元首 https://ift.tt/2MCGcPY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Everyday Matters 插畫單元,帶你看歷史上的每一天,如何影響我們的每個今天。6/30 日,是世界上民選出第一個女總統的日子! 1980年6月30日,冰島共和國總統大選中維格迪絲·芬博阿多蒂爾(Vigdís Finnbogadóttir)勝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民選女總統,也是迄今冰島唯一一個女總統。 友善的政治環境,讓冰島在1980年誕生了全世界第一位民選的女性國家元首- 維格迪絲・芬博阿多蒂爾(Vigdís Finnbogadóttir),這不僅揭開了歷史新的篇章,同時也激勵了更多婦女參政。 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全球性別差距排行榜裡,冰島連續第五年成為差距最小的國家,意味著女性在教育、健康等方面和男性幾乎有相同的地位。冰島在性別平等方面的努力,縮短了性別差距,也讓女性權益有很大提升,創造了一個友善性別的空間。(推薦閱讀:在冰島,政治是女人的天下) 從第一個民選女總統,到更多的女性政治參與 從當紅影集《國務卿女士》看女力領導的政治實力 徐巧芯美女牌、蔡英文媽媽酒家女?台灣政治對女人夠友善嗎 【CEO 專欄】女人跟政治,到底有什麼關係? 【性別劇場】從政治角力到女性主體!女性主義劇場極簡史 插畫|Paula July 01, 2018 at 11:32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CGcPY
明天要拍照,如何消水腫?按摩、放鬆、喝溫水 https://ift.tt/2yUvC4V Bella.tw儂儂 拍照的時候總受水腫所苦嗎?學習女星們如何消水腫,透過按摩穴道多喝水,消除你腫了一圈的困擾。 小 S 日前在 IG 上說自己得了一種明明本人漂亮,上鏡頭卻浮腫得怪病,下面卻引來 Jolin 蔡依林留言,直說「相當理解!我也得了。」水腫不是病,但這樣上鏡卻要人命,一起來看看對抗水腫有成的女星怎麼做,做足這些功夫,立刻被誇讚美出新高度! Selina 水腫更要喝足水分 身為容易水腫體質,總為圓臉所苦的 Selina,日前瘦身消腫有了新斬獲,她透露每天都會喝足 2800cc 的水幫助新陳代謝,因為水腫更要喝足水。隨身攜帶 750cc 的運動保溫水壺,戒掉含糖飲料,連臉都變尖了!(推薦閱讀:怎麼喝最健康?教你做出養肌解毒的檸檬水) 陳妍希 按摩穴道+清淡飲食 肉肉臉曾是陳妍希的致命傷,針對臉部按摩她很有一套,她會加強眼睛下方的的眼骨和淋巴腺,手法會從下巴往上到耳際,接著再順著脖子推到肩頸,沿著淋巴輕輕按壓,有點痠痛才會有效。除此之外她更會喝紅豆水消水腫,飲食盡量無油無鹽,搭配每週 2 到 3 次的重訓,讓身體線條變緊實。 郭雪芙 多喝溫水、牛蒡茶 從大陸拍戲回來的郭雪芙可說是胖了一圈,為了上鏡正努力瘦身中。為了甩掉水腫,她早上會喝溫水幫助排掉體內堆積的髒東西,最近更迷上牛蒡粉泡的茶,雖然很苦但是對抗水腫很有幫助。 楊丞琳 前一天喝紅豆水急救 重要場合的前一天,楊丞琳都會拜託媽媽煮紅豆水或是紅豆薏仁水,喝這個可以幫助利尿、消水腫,活動當天我會早一點起床來按摩臉部,接著順著肩頸的淋巴往下按,其實只要早起多下點功夫,差不多中午左右就能恢復正常狀態。(推薦閱讀:女明星都喝這款!消水腫紅豆水的食譜全公開) TEXT/Bella.tw 儂儂 PHOTO/網路 【本文由 Bella.tw 儂儂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小S徐熙娣這次沒喝酒,親自示範睡前5招消除雙下巴,記得每天做三次喔! 吳速玲:「飲食要適時放縱,我給體重正負3kg彈性。」她的急救瘦身「3天-2kg減重菜單」這樣吃! July 01, 2018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UvC4V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運動小姐|重訓的美妙之處,在於經驗痛苦 https://ift.tt/2Kiis6U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運動小姐,小姐去運動,不為討好誰,為了取悅自己,渴望一個熱烈流汗的身體。重訓時,感受身體,練習承認極限,並不斷超越。生活如負重,真正的訓練,始於你想喊停的時候。 夏日煩躁,汗出不來,不如運動,鑽進室內練重訓。健身房裡,學做隻動物,放下腦筋思量,依賴身體記憶,肌肉運行,時時刻刻,都在面對自己的能與不能。能的時候,不可驕傲鬆懈;不能的時候,不願輕易喊停。 健身大概要一年時間,常常也在疑惑,為什麼突然喜歡了重訓,認真想想,可能生命裡,很少像重訓一樣這麼直覺的事情吧——你付出的,都會回到你身上,絕對公平。 圖|作者提供 重訓的本質說穿了很簡單,你方方面面地理解自己,小至肌肉概況,大至心神狀態,選擇挑戰自己,疊加重量,翻倍次數,延長時限,直至自己不能,於是知道自己能走多遠,再問自己還要不要走下去。這個過程,雖然簡單,卻也是極其重複和殘酷的。 比方說,你會一再的遇到困難。甚至說,重訓的本質就是面對困難,進階挑戰,接受痛苦。比如,新的重量,新的組合,新的速度,你痛苦得呼吸急促,面色扭曲,臉部漲紅,體內開始喘,你的生存本能告訴你逃跑,你想說暫停,你告訴自己這麼累幹嘛,可是也會想,這個重量,下一次還會遇到,躲不開的,好絕望啊。(推薦閱讀:【運動小姐】運動不只是練肌力,也是練心力) 重訓是往復的痛苦,甚至沒有止盡,成長曲線不見終點,大概是一件特別 M 的運動吧。但我同時覺得,它的美妙之處,也就在那痛苦,重複的痛苦。 在反覆面對痛苦之際,你因為沒有辦法躲開,只好硬著頭皮,從身體裡開始滋長新的生存技能,舊的不管用了,那麼該練習新的了,最後你會握有各種面對痛苦的武器,而身體會替你牢牢記憶,與時俱進。 待過痛苦的谷底以後,是時候緩坡向上,你為自己由衷驕傲,直至痛苦再一次重挫你,你才知道這事無法一勞永逸。你起先憤怒,後來你發現,也沒什麼好生氣的,自己一直在爬不同的山峰。這反覆過程,讓你不再害怕處於谷底,讓你安然面對困難。 Get comfortable being uncomfortable. 恐懼不曾消失,只是你學會它是你的一部分,能與不能,也都是你的一部分。 健身房裡,人人有與痛苦交手的法則,你也該有你的。生活也如負重,真正的訓練,開始於你想喊停的時候。 不要怕,不過就是重訓。不要怕,不過就是人生。 June 30, 2018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iis6U
【關係日記】《失樂園》凜子與久木,我知道,這輩子只能跟你做愛了 https://ift.tt/2yTZ8Yv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關係日記】世上沒有理想愛情,只有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凜子與久木,因為有你,我不再稀罕安穩生活。 每次和久木做愛,感覺都不一樣。 凜子把身體挪近久木,這是他們的第幾次,她想不起來了,她越陷越深,覺得好可怕啊,自己原來是身體這麼敏感的人,每一寸都渴望咬嚙他。他進入她,她發出長嘆,感覺擁有與充滿。不,與其說是他進入,不如說,她接納了他,她是海,而他是層層推送的浪,他們把彼此推送到海的另一端,那裡有失樂園,有慾望如繁花盛開。 圖片來源:電影劇照 他們的相遇,在她 38 歲的夏天。她是醫師的妻,是書法老師,喜歡寫方方正正的字,她以為自己也喜歡世事謹守份際,循規蹈矩。可沒想到,久木是人群裡驚鴻的字,她看見他,認出自己心裡有魔鬼,她知道他想要她,她也是。 凜子知道他們悖德,這樣的關係有違常倫,她比任何人都曉得什麼叫規矩,她一直過著以尺丈量的人生。她盯著他睡眼,覺得自己愛得好歪斜,卻也好純情,這樣的愛,無可復返,不能半途而廢,他們越愛越墮落,往彼此身體跌得更深。她感覺自己一直也在下墜,第一次放手,規矩像沙漏,下墜的重力加速度,撞開她滿是虛假的人生。(推薦閱讀:【關係日記】《晝顏》紗和與北野:你是我疼痛一生也想愛一次的人) 事有表裡,月球有暗面,曾經覺得很可靠的感情,結構脆化,不堪一擊。她不願再回到家庭當沒有生命的妻了,她不要扮演那醫生太太的空殼,她不要跪坐唯唯諾諾地說歡迎回家,她要在這樣瘋狂破格的愛裡五官盛放,慾望開花,天光燦亮,感覺自己。 她一直活得好漂亮。可直到此時此刻,她好像才第一次知道自由是什麼。 自由是他的指尖與她的輕嘆,是他們相擁時,光影打在裸身,照得一切世俗教條透透明明。她身體裡有什麼慢慢長大,「如果我淫蕩,世上所有女人都淫蕩。」甚至,淫蕩又怎麼樣,誰沒有慾望?她沒有辦法再當誰人生裡的漂亮裝飾品,她無法再假裝喜歡那些對她毫無意義的東西,諸如,安穩的生活,可信的丈夫,圓滿的家庭,她的愛情也不是博物館,不是給人參觀用的。 她的身體醒來,體內有野生的愛。她那麼喜歡和久木做愛,不可自拔。 她的母親錯了,她不是喜歡陌生男人的身體,也不是因為技巧的關係。50 歲的男人,給她更多的是溫柔啟示,每次她都更確信,自己作為一個女人,是確實存在的,她的愛不是標本,她的慾望栩栩如生。穿過久木的身體,她走到無人之境,她自己知道,這輩子,她只能跟他做愛了。(推薦閱讀:【極短篇】我們在雪夜相擁做愛) 說她深愛久木,不如說她深愛前所未有的自己。他們進入彼此,直至不肯分離,她也進入她自己,感覺安定。 中年愛到高潮,她每每窒息得不願呼吸,害怕自己不能更快樂了,恐懼下一刻自己就要遠離。在最快樂的時候,他們選擇死去,驗屍報告上寫,他們兩人全裸相擁,私處緊連;他們在死後僵直最嚴重的時間被發現,無法輕易分開,一如所願。 人們會說,因為不倫,他們最後走向毀滅,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已經是抵達天堂。 June 29,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TZ8Yv
真實的妳最美好!呵護自我內在,每一刻都活得堅定自在 https://ift.tt/2yRkzJR Amazing 女人的絕美原力,不來自外在過多的裝飾,或是刻意撐起的樣子,而是妳對自我內在的認識,呵護關愛自己,妳就能展現自己最自信自在的美麗! 展現真實的自己,才能最有力量、最自在 還記得剛出社會時,我曾經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這隻菜鳥,總是刻意把自己扮老,穿上過於老氣的衣服,化起不合宜的妝容,與客戶說話時總扳著嚴肅的臉,想撐出一個行走江湖多年的專業形象,可是內心隱隱約約知道,這些都不是真實的自己,害怕別人發現真正的自己,什麼也不會。 記得有一次,有位前輩就問了我:「你怎麼都把自己扮得好成熟?你不是才剛畢業?」我告訴了他我的擔憂,他微微笑了一下說:「我以前也會這樣想,可是,你會漸漸明白你的力量在哪裡,然後不再刻意裝扮。」當時的我,被這句話撫慰了。 從那之後,我開始不再刻意扮老,少了很多外在的裝飾,把注意力專注在自我工作能力的發掘,有時遇到客戶說:「你看起來好年輕,剛畢業嗎?」我也不再掩飾,誠實告訴他我剛剛出來工作,可能沒有太多經驗,可是我很願意學習,客戶看見我這樣坦誠,了解了我的真實狀況,知道有些事情可能需提醒我,反而使我們的合作更加順利。不再刻意裝飾的我,也越來越活得自在、輕鬆。 圖片來源:PIXTA 圖庫 人生的禮物就是,經歷過一些跌倒碰撞,做過各種適合與不適合自己的事,我們漸漸更瞭解了自己是怎麼樣的人,更懂得了內在真實的優點是什麼,貼近了真正的自我,懂得自身的美好。 從細節照顧自己,呵護皮膚也強健心靈 每一天從小細節把自己呵護好,愛自己的同時培養自信的力量,才讓我們時時都能展現最美好的自己。 現在的我,比起外在裝飾,更注重基礎的肌膚保養,因為只要肌膚透亮光滑,就不必太多外在裝飾,怎麼妝扮都會好看。 我們都知道,肌膚就是我們身體狀態的反應,也是保護自我的一道重要防線。可是你知道,皮膚其實也是一面內在心靈的鏡子嗎? 時常焦慮或生氣的人,皮膚易發熱,容易使角質的水分散失,毛孔粗大,產生粉刺與面皰;個性較為固執的人,心理上不接受新事物,角質更新也會受阻,膚色不均粗糙;若長期處於壓力之下,自我無法調適,使腎上腺過度分泌,容易激活麥拉寧而形成黑斑。 身心靈是內外互相影響的系統,我們可以從自身的膚質狀態,去覺察內在的心靈,同樣地,也可以從肌膚的保養,照顧到自己的心靈,真正使自己由內而外美地堅定。 強化肌膚對外界環境的防禦機能,就是強健自己的心靈,面對生活中偶有的挑戰時,因為自身的平穩鎮定,也能多了幾分沈著應對的能力,不慌不忙去面對解決問題。 就像 IPSA 的最新產品,有著「保養棉花糖」之稱的「冰點淨白水慕斯」,運用全新冰感泡沫技術,在第一時間瞬間將肌膚降溫,防止色素沉澱,舒緩因膚溫過高導致的肌膚相關問題,使肌膚代謝自然正常。 細緻柔嫩的冰感泡沫慕斯滲透肌膚後,其所攜帶的優異美白成分像是兒茶鉤藤萃取、4MSK、甘草酸二鉀等,更能深入肌底,鎮定肌膚因高溫產生的失衡反應,更防止麥拉淋黑色素生成。同時透過三甲基甘氨酸的蛋白質水解脢活性化,溫和去除老廢角層,更提高後續保養吸收效果,直達美白澄淨的透明美肌! 從內在美出來!了解自己,選擇最適合的保養 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真實自然,就是最好的絕美原力,看見自己天生擁有的美,把自己照顧好,就能從內而外發揮最獨特且飽滿的力量,擁有面對生活的挑戰與勇氣。 IPSA 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相信美存在於每一人的基因裡,無須跟隨流行,只須由內而外喚醒美的力量,從肌膚開始,盡情展現自然又充滿神秘的絕美原力。 就跟品牌名 IPSA 一樣,取自拉丁文 feminine 女性的意思,代表了女人的自我、自發與自主。 了解自己內在獨一無二的美,是照顧自我的重要關鍵,IPSA 也替不同的膚質,打造專屬的「肌膚處方籤」,就像明星產品「ME 濕潤平衡液」系列就有 17 瓶,依照膚質給予從基礎到極致的保養,導引肌膚呈現健康良好狀態,保濕調理肌膚,提升肌膚水嫩與透明感。 此次試用的 ME 濕潤平衡液基礎 2 號,是針對乾燥膚質使用,淡雅的香氣聞起來很舒服,觸感柔潤滑順,很有滋潤的水感,擦在臉上很輕透,毫無負擔,非常適合炎熱的夏天使用,作為一種輕盈的保養。 ME 濕潤平衡液擁有黃金比例精粹出的「多元檸檬活萃精華」,能有效預防環境、增齡、壓力所帶來的肌膚循環代謝下降,並抑制「抗代謝酶」,幫助肌膚恢復最佳循環代謝,達成肌膚最佳透光率,由天然褐藻、紅藻、緑藻所萃取出的美容成分,能帶給容易乾燥、出現細紋的表皮,絕佳的濕潤調理功效,使肌膚水潤飽滿、充滿彈力。 「不需外在的過度裝飾襯托,肌膚飽滿光滑的自然美,就是我最自信的樣子!」這是現在的我,越來越堅定的美麗之道。 呵護自己愛自己,任何時候,妳都能展現妳的美好力量。 June 29, 2018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RkzJR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致剛分手的你:肯定在感情中失敗的自己 https://ift.tt/2Iz2ShN 張希慈 給剛結束一段關係的你,分手練習第一步,我們要先學會肯定在感情中失敗的自己,才能自信地去迎接下一段人生。 半年前,一如既往般,他騎著車載我回家,但是不同的是我們沒有給予彼此一個離別的吻,反而是他給了我一個思考許久分手的決定。打開家門,失戀的難關就開始了。 何謂失戀?就是生活遇見委屈的事情,卻發現你得阻止自己打電話給對方。或是,生活遇見美好的事情,卻發現轉頭之後身邊沒有你期待的身影。原來失戀就是,你知道彼此都還在這世界上,你們之間的連結卻徹底斷了。失戀後的時刻,可能會是這輩子最認真與自己的感受相處的時候了,只是越認真感受,卻越遇見各種不快樂。到底失戀後的種種困難該怎麼面對?以下是我在失戀後照顧自己的方法,與你們分享: 1.很想與對方聯繫怎麼辦? 你心中有好多好多話想告訴他,想告訴他你的痛苦、想讓他知道你的想念、想讓他再次參與你的生活,但你心底也知道你不該聯繫他的。如果是這樣,那就告訴他吧。只是,換一種方式。什麼方式呢?你可以打開手機錄影模式,用自拍的方式,把你所有想說的話錄下來。 「你知道嗎?今天早上起床,我真的好想念你,卻又痛得不得了。我猜你不在意了,可是我很在意,那些你曾經答應要和我一起努力的承諾呢?」 把你心中任性的話──所有你的慾望、憤怒、卑微、委屈、痛苦、──都留在那些影像中,留存著。想要聯繫他時,就錄下來。再想聯繫他,就再錄。錄到累了,就去休息一會兒。當那些不能說出口,卻累積在你心底的話有了發洩的出口,你才會發現,日常生活的你,始終還有分手後的優雅。(推薦閱讀:分手靜心練習|不是不愛了,只是有各自的路得走) 當然,別把影像寄給他了,那是屬於你自己的秘密。 圖片|來源 2.不再相信愛情,卻又好想被愛怎麼辦? 不敢相信?那就不要信了,反正等到愛情真的再次出現,你自然會再次相信的。但儘管不相信愛情,你依舊可以練習把自己放在容易感到愛的環境。 分手後,我才發現我始終沒有學會照顧自己。我好容易忽略自己的生活與身體,當我愛的人不再愛我,我不知道如何愛我自己。於是,我做了一些重新愛自己的練習──比如重新把房間徹底打掃一遍,或是埋頭好好睡一覺,又或是去爬一座會讓我累得不得了的高山,甚至是找朋友一起玩一款自己覺得有點難的遊戲。 最後,我發現有幾件事情容易讓人們感到被愛,一是待在舒適宜人的環境,讓自己可以因為空間的氛圍而感到幸福;二是讓自己有充分的休息,讓自己的身體至少能支持住用力悲傷的自己;三是讓自己在有伴的情況下去面對一些挑戰,重新去感受自己其實仍然會被愛。 圖片|來源 3. 能開始期待下一個「更好的人」,是學會肯定在感情中「失敗的自己」 分手像是一種否定,否定了我自己是個「值得被愛的人」。這樣的否定,有時帶來的是憤怒,有時帶來的是悲傷。在這些負面情緒下,有時候有些人會因為憤怒而傷害了對方,有時候又因為悲傷而傷害了自己。在這樣的情緒下,人們要如何相信所有雞湯文所說的──「你會遇見更好的」呢?(推薦閱讀:【為你點歌】致想念過去的你:你愛的,是自己在愛裡的樣子) 後來,我發現有個練習蠻有幫助的──練習感激自己在這段感情中曾經做過的奮力嘗試。我曾試著在文字中、在與朋友描述已經「失敗」的關係係中,我覺得自己成長的部分。比如說,我是個非常重視伴侶是否能說出「愛」的人,然而,在「失敗的關係」中,我觀察到對方並不是一個能輕易開口說愛的人,與其用口說表達,他更傾向以行動展現愛,於是在那段感情中,我曾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去理解對方沒有說出口的愛。這些曾經在愛情中同理伴侶的行為,我覺得是我自己在感情中很大的進步。 當我在一次次感激中發現,我曾經在愛情中盡力學習、盡力調整、盡力去愛,而那樣認真的自己已然值得自己驕傲,我才真正可以相信──我值得被更好的人所愛。也才真正從那些負面的情緒當中解脫。 允許自己哭泣,也鼓勵自己在哭泣以後,能鼓起勇氣去練習找到出口、感受被愛、肯定自己。而我就這樣一天天地練習,一天天地變好,直到我再次遇見讓我會無條件微笑的人時,我已經好得可以再次勇敢、再次去愛了。 以上,是我曾經做過的失戀練習,盼這些小練習,能讓你在痛苦萬分的時候,找到一些擦去眼淚的方法。也盼你能在敏銳地與自己相處的時刻中,再次感到平靜。 June 29, 2018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z2ShN
愛的一百種形狀|專訪小丁與 Ray:人家說我TT戀,其實我只是喜歡你 https://ift.tt/2yVPHrk 女人迷性別主編 婉昀 2016 年,女人迷出發做「看見同志」專題,從同志故事帶人們看婚姻平權的必要;兩年後 2018 反同公投通過,恐懼誤解還多,我們做同志伴侶系列專訪,不只看見同志,更要看見,愛有百種形狀。 同志諮詢熱線二十週年了,從網路不普及的時代走到今日,每天晚間八點到十點,夜闌人靜時候,總有一雙雙手輕柔接起電話另端的心碎撥通,那些不知如何是好、難以名狀、無可訴說的,在電話這一頭都被小心輕放、溫柔安置。 比二十年更綿長,熱線從一條電話線出發,延展成同志支援網,面向弱勢同志族群提供服務。雙向的電話線,接線端也長出溫暖同志社群,像個大家庭,在這裡人們相遇、彼此支援、賦能與培力。更有人在熱線的志工培訓裡,遇上要走一輩子的伴侶。 這也是 Ray 與小丁的故事開端。 Ray 與小丁,中性暱稱、男孩模樣。專訪前看照片與資料,發現兩人組合與刻板印象不同,起初我有些困惑,也才發現教育和刻板印象如何模造、並狹窄化我們對「愛情形狀」的想像。 下午,小丁與 Ray 來到樂園,身穿同款不同色的條紋 Polo 衫與短褲,Ray 是藍色,小丁是灰色,相互呼應的舒適衣裝,無待張口已經說了許多。兩人文靜靦腆,一問才知道原來她們特地從桃園上來台北,「然後晚一點也會和台北家人吃飯。」平常用做會議室的空間,浮現家的氣味。 兩人 11 年前在同志諮詢熱線的志工培訓中認識,Ray 說,「比起發表意見,我們都是屬於更喜歡靜靜聆聽的那種人。」少話,反而使她們能夠看見對方,辨識出同類,進而相知相戀。 不多話的小丁與 Ray,也是台北市 2015 年舉辦首場包納同志的聯合婚禮推手。安靜的人,也有自屬的行動方法。2015 年 3 月,兩人到台北市民政局登記要參與北市聯合婚禮,民政局審理後拒絕,原因是聯合婚禮的規定、證書、流程等,都是依民法婚姻要件規定而設計。 兩人的申請失敗,讓媒體關注報導此事,市府也重新進行價值思考。同年夏天,台北市首度宣布開放同志伴侶報名參加聯合婚禮。 推動改變,不是為了自己。因為早在 2012 年,小丁與 Ray 就已在加拿大登記結婚。 時間回到相識之初, 11 年之前,小丁是精神科的護理人員,Ray 正在與憂鬱症纏鬥,牽手至今,我問她們還記不記得看見對方第一眼的感覺,她們卻笑著同聲告訴我,第一眼的感覺,其實都是「沒感覺」。 誰說非得天雷勾地火?慢慢感受也能煲出愛 我傻眼表情,兩人覺得有趣,Ray 追擊,酷酷地說,「對我來講,第一印象沒有價值。」好,明白,妳們字典裡沒有「一見鐘情」四字。小丁也說,「都是從朋友開始,在某個時間發現,對那人的感覺好像有點不一樣。」發現自己喜歡女生,也都是這樣的摸索過程。 講到戀愛初萌,空氣氛圍多了些粉紅泡泡。Ray 國中發現自己對班上某個女生朋友特別在意,「那個在意的感覺,對其他同學都不會有,我會算她什麼時間進教室,比她早到,希望她進教室第一個注意到我、跟我說話。」我回她,就是一個教室堵人的概念,她哈哈笑沒否認。「那女生人緣很好,身旁總有人圍繞,」Ray 常因對方沒注意自己而失落。「我思考自己為什麼會難過,慢慢發現原來是喜歡她,一切就說通了。」 畢業前夕,Ray 鼓起勇氣向女孩告白。「女孩一聽,一句話都沒說,直直走掉。」留下 Ray 原地呆站,她早想過會被拒絕,只是不知道連謝謝對不起的好人卡都沒有。Ray 說,或許那女孩也不知道怎麼理解這情況吧。我們點點頭,又安靜下來。 小丁則是到了五專才發現。「我住校有幾個很好的朋友,其中一個開始跟聯誼的男生交往,我失落感很重,一般來說對朋友應該是開心祝福,可是我卻一點都沒有,還對那男生有莫名敵意,就開始去想,為什麼會這樣?」初戀與友誼之間,是喜怒哀樂的強度差異、依對方舉動瞬時切換。當情緒滿漲難以排解,你就曉得,這是戀愛了、那是失戀了。 與 Ray 不同,小丁沒有告白,「我不想失去她這個朋友嘛。」Ray 靜靜聽,在旁邊也露出笑容。看著她們,我想這多像回到學生時代,聽朋友分享戀愛心情。 當時小丁對自己狀態其實感到困惑,「我就找一些書來讀,也到同志論壇上看。一開始,是在 2G 論壇潛水。」什麼是 2G 論壇?我追問,以為是科技社群,「 2G 是 two girl 的縮寫,女子拉拉學園,女同志的線上論壇。」Ray 在旁耐心補充。 和其他下課就能大方分享戀愛心事的女孩們不同,喜歡同性的女孩,更需要一個匿名的網路空間。小丁繼續說,「我在2G愈看愈有感覺,發現很多人經歷和我很像,就知道自己就是(女同志)了。」 後來,他們各自從線上網路、慢慢踏入線下同志社群,也在朋友同儕之間接觸到同志諮詢熱線,決定作為志工受訓。沒想到也是在同志諮詢熱線,遇上了想要走一輩子的伴侶。 沒想過自己會談 T T 戀 好了,戀愛話題正式開啟,女孩對這話題永遠不會煩膩。我問,是誰先喜歡誰。小丁指指左邊,Ray 靦腆但很乾脆地舉手,「對,是我。」 接線培訓,Ray 注意到小丁都不講話,「可是她特別有存在感,覺得她跟我很像,像發現同類。」團體一結束,Ray 就偷偷觀察搜索小丁位置,走去找她說話。「一開始不知道要講什麼啊,所以小丁剛在團體裡講過的事,我都再問一次」,不怕被發現沒認真聽?「可以講到話就好,內容當然也無所謂了。」Ray 一臉不在意,總之目標設定了,策略都可以調整。 半年的培訓,每週固定時間上課,但兩人不同組,所以受訓不同天。「知道小丁哪天培訓,我會故意在那天去熱線駐,有時候提早一個小時去坐,有時候怕太明顯,就等快結束再去。」Ray 說到這裡就笑了,「看到她出來,就假裝不知道,打招呼『咦?你也來啦?』她走了我也收東西,就差不多要走了這樣。」 「為了在那裡多見她一面,我會跟所有人說那天沒空。」Ray 大方回顧,也像此刻愛的宣言。我看到小丁在旁邊竊笑,「但事實證明是,我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現。」小丁終於忍不住在插嘴。 「所以我就精心安排更多啊!」Ray 接著說,她當時常故意留到很晚,假裝需要接送。「我記得哪些人不方便,就故意先問那些不可以的,最後再問她,一副『沒有人可以載我,那你可以嗎?』」Ray 說完眼神接上去,小丁眼睛笑得眯眯的。 喜歡一個人的心情總是時時刻刻,想靠你近一點、想多見你一面,對方所有表情都像禮物,分分秒迫不及待想拆封。 終於在一起,是因著一場大雨,那天 Ray 說要去小丁服務的醫院宿舍參觀,「路上接到電話,才想起同天跟熱線約要去學校演講,一跟她約,什麼事情都忘了!」大家都笑了,戀人當前,什麼事情都上不了心。小丁改載 Ray 去學校的路上下起大雨,Ray 幫小丁拉著外套擋雨,小丁回想,「拉著雨衣碰觸到,心裏就覺得有一點不一樣。但也說不出來是什麼。」 到 Ray 演講現場,Ray 的朋友起鬨說「女朋友喔~」,小丁心裡又有騷動。從下雨騎車、替彼此遮雨、看對方演講、被朋友起鬨,一整天的戀愛騷亂滿檔。演講結束那晚,小丁主動牽起了 Ray 的手。 「總之,那天晚上我們牽了手,之後就一直牽著啦!」小丁溫柔霸氣也害羞地結論。 我們看待關係是:不以分手解決問題 不過,小丁一開始的心情其實是「試試看」,「因為她和我以前喜歡的類型很不一樣。」雖然喜歡中性的特質、獨立自主的靈魂,但小丁過去比較喜歡女裝打扮的女生。 也是因為這樣,Ray 起初對在一起不抱期望,「因為她看起來是喜歡婆的類型。所以她那天牽我的手,就覺得⋯⋯!」Ray 想起來,眼神有光,露出驚喜的笑。 小丁也告訴我,像她們這樣的 T T 戀,在以前女同志圈子裡不算多數,「當時在版上很少,而且說出來會被罵。」兩人說那種感覺近似於異性戀責備同性戀,「就像男同志圈也有人會罵很C(比較陰柔)的男生。」小丁補充。 人們想像中的同志伴侶,往往是這樣:同性別兩人相戀,定有個扮演「男」的角色、另個扮「女」的。女同志則一個T一個P,或兩個都是「女生」,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通俗浪漫文本,都還缺少兩個T相戀交往的敘事。 雖然同是女生喜歡女生,每場戀愛都不同,同性戀愛不需要複製異性戀的性別角色。我喜歡你不因為你的性別,就只是我喜歡你這個人。 小丁原本的「試試看」,卻意外走得很遠。「可以走到這裡,是因為我們都很認真看待關係,從來不認為如果有問題要用分手來解決。」小丁靜靜地說,他們聽過很多因個性不合而分手的戀情,那也沒有錯,但感情要走得長遠,勢必要付出很多努力。 「我們從來不會說,我就是這樣的人啊,你愛我、就要接受這樣的我。」手決定要牽,上路就不是一個人走,必須調整步伐與節奏,「但也接受自己和對方不同啦,本來不同的人,在想法上就會有差距。」 兩人也不諱言,交往結婚至今,一直都還在磨合。「也還是會吵架。」可是兩人同聲說,最喜歡對方是,看見彼此為了關係而努力的樣子。 最幸福的,是能看見你睡著的樣子 又一記戀愛題目,我問她們相愛至今,記憶中最幸福的畫面,兩人又異口同聲回答,「看對方睡覺的樣子。」見我有點驚訝,她們補充,「這一題,我們來之前有討論過啦,可是兩個人的解讀不一樣。」 Ray 受憂鬱症困擾,睡眠品質不好,小丁說,「如果 Ray 可以安穩睡覺,不知道怎麼講⋯⋯那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小丁說話時候瞇著眼,努力思考可以確切表達感受的語句,想一想,還是幸福兩個字。 對 Ray 來說,看見小丁睡著,心裏就踏實。「晚上看到她睡著,覺得安穩,反而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小丁上班時間很早,通常白天很早就不在了,「睜開眼睛看到她在,就會覺得那一天很美好。」 在一起,每一天都不是理所當然,信任多麽珍貴,對方在自己眼前安穩得睡著,就是最好最幸福的事。 可是在一起,也不只是兩個人的事。Ray 說自己幸運,她的家人一直都接受、也祝福她,小丁則一直無法確定母親的想法。 交往兩年半,經濟穩定了、感情穩定了,小丁決定寫一封信向母親出櫃,也表白 Ray 是她的伴侶。小丁的母親沒有回應,但日子也就照常過。直到有天小丁忍不住問,母親才說她早就接受,覺得這沒什麼,是很正常的事情,母親說「你們兩個在一起,快樂就好。」她們要結婚,母親也出一筆錢協助。 後來,小丁邀請媽媽去同志諮詢熱線,當同志父母的義工。母親從工廠退休以後,去過一次,結束以後還分享心得,「她告訴我,旁邊家長哭得要死啊,『我就跟他們說,只要跟男生結婚就好嗎?像我結婚、還不是離婚?女兒嫁過去被公婆使喚欺負,難道比較好?你現在哭得要死,沒必要啊!小孩幸福快樂就好!』」隔壁家長揉揉眼擦擦淚,好像也覺得有道理。小丁講起來是很開心的,家人的愛與支持,讓她神情裡也有驕傲。 在一起,從來不只是兩個人的事 可是決定在一起、獲得家人支持與祝福還不夠,只要缺乏法律承認,兩人就還是法律上的陌生人,即使在加拿大結了婚也相同。 先前 Ray 生病,就醫住院,醫院說法是:不是親屬所以不能留宿。「結婚之前我們可以理解,可是結婚之後卻仍然被拒絕,當時醫院給的說法也讓我們很挫折,說身分證配偶欄沒有對方名字,所以不行,這讓人感到很無力。」講到這段,小丁語氣愈來愈疲倦,「當然,對方也做了最大的通融,例如訪客只能到九點,他們通融到下一輪班護士上班前,十點半要離開。」 「但就我們的觀點看,那個立基就是不一樣的。」 當時小丁在桃園上班,Ray 在台北住院,每天下班小丁從桃園趕過來照顧 Ray,待不了多久,她就必須離開病房。那一段日子,確實很疲倦。 「但每次講這一段故事,都有兩難。」小丁和 Ray 對第一線醫療人員也有理解,「我們不是要責怪醫院,不想被認為是找碴,是台灣法律制度讓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和資格。」 小丁和 Ray 的故事因為獲得媒體報導,護家盟還打電話去醫院追問是否真有其事,「護家盟覺得我們在說謊,他們認為一般情況醫院不會管那麼多,反正在那邊躺著就好。可是實情就非如此。」 同性婚姻究竟入民法或是立專法,其實也是相同思考。小丁說,「其實希望婚姻平權入民法,就是希望根本從法制上獲得平等,而非每次都要去一點一點的在前線衝撞。」 只要立基不平等,相似情況就可能不斷發生。大部分涉及伴侶權益的制度都以民法婚姻章為準,另立專法,怎有平等可能?同時,差別性立法,也等於國家將民意壓力全數推到第一線,讓公務單位第一線人員去承擔壓力、承擔歧視型立法的額外作業、手續與時間成本。 「我們是很幸運的兩個人,有家人的支持,也籌錢去加拿大結婚,但不是每個人都和我們一樣,有很多更弱勢的同志,他們甚至不太上網,或擔心在網路上被發現,至今都還用公共電話打電話來諮詢熱線」小丁說,做熱線的接線志工,只能給出當下的陪伴、支持與信心,「但是更安心的環境,根本上必須從法制層面去努力。」Ray 補充。 愛不是一男一女的組合,不是標籤,更沒有哪一種愛比較高尚,愛是平等的,法律也該如此。 愛非物質,它的體現不在肉眼所見,不是一男一女、一陰柔一陽剛的形狀,不要被眼睛給蒙騙了。愛是自由的平等的,性別與性別氣質標籤,無法限制愛的落點。這是 Ray 與小丁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事。 June 28, 2018 at 05:4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VPHrk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該有任何條件 https://ift.tt/2KuTwZh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公視最新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用一篇篇故事探討現行體制下,孩子面對期待的壓力與痛苦,有時候當父母用力過度,愛就有了條件。 作者|番紅花 我的兩個孩子經過入學考試上了所謂的「明星高中」以後,由於班級同學有九成以上來自北市和新北市的四面八方,算是某種程度打破了「同溫層」,他們結交的好友有各種不同的家庭背景,也各自承接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而長大,有的同學至今還在拿智障型手機度日,也有同學是從國小就拿新款iphone;有的孩子出門前必須稟告父母以徵求同意,卻也有些孩子是行動自由、門禁設半夜十二點;有的同學是月考沒考好就被痛罵、禁足或沒收手機,也有些同學是父母不壓迫成績、只婉聲鼓勵孩子你下次要加油;有的同學享受手機網路吃到飽,卻也有同學的手機只能仰賴別人的網路分享;有的孩子是父母每天開車接送上下學,有的孩子是自己衝鋒陷陣趕火車趕捷運;有的孩子手頭寬裕、經常網購韓風流行衣物,但也有些家境不錯的孩子零用錢卻很吃緊;有的孩子家裡幾乎從來不開伙,從小習慣吃外食,但也有些同學每天拎著家裡做的早餐和便當進教室⋯⋯ 透過兩個孩子的貼身觀察與分享,我於是知道,以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同為大台北地區的青少年,其實是以各種不同面貌的家庭養育模式長大,資訊快速流動的網路時代,大大改變萬家燈火下的親子日常,二十年前的孩子多數九點半已熄燈上床睡覺,二十年後的今天,晚上九點半,有的孩子可能在享受父母的床邊故事,有的可能在滑手機,有的可能在讀小說,有的可能在練琴,有的可能在補習班,有的可能還在伏案寫評量⋯⋯,父母有多焦慮或多放鬆,譜寫出你我版本各異的養育日記。(推薦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菁英主義,讓我們變成一模一樣的人) 因此,當 2014 年吳曉樂所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甫出版,即震驚國內文壇,這是吳曉樂的第一本著作,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然而年輕未婚、沒有任何育兒經驗、頂著台大法律系畢業「漂亮」學歷的他,以其家教多年的親身經歷,將那些他所看到的,光怪陸離又懸疑如小說般真實的家庭教養故事,寫成九篇,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這才知道,以愛之名,我們曾經對孩子有多殘忍。 吳曉樂長達七年的家教生涯裡,他走進一扇又一扇不同的大門,遇見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家庭,大門深掩的背後,有每日為兒子準備雞精、維他命的母親,在收到兒子成績單的當下,卻毫不猶豫地甩出一記耳光;有為了安撫父母,躲在衣櫃裡欺騙別人也傷害自己的兒子;有被媽媽打到怕的孩子;有被父母如皮球般踢過來踢過去、宛如沒有家的孩子;有忙著賺錢而把缺席視之為理所當然的父親;還有為了孝順的意念而謊稱自己有過動症的孩子⋯⋯。雖然同在屋簷下共生共存,然而,青春期孩子內心的壓力和掙扎,他們害怕被同學排擠、厭惡自己總是被拿來和手足或同學做比較、焦慮於自己永遠達不到父母的期望,這些種種成長過程中的痛,卻入不了大人的心,父母以不適當的方式,過度追求孩子在課業成績上的表現,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純真與快樂,也扼殺了家人之間本該有的依賴與溫柔,各種深深淺淺的家庭悲劇遂一幕幕上演。 紙本有紙本的力道,而戲劇有戲劇的撞擊與呼應,欣然看到公視今年暑假推出這齣教育主題新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由六位編劇根據吳曉樂同名著作,挑選出其中五篇,以微科幻的敘事呈現,改編成以下獨立影集:〈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和〈必須過動〉,再由金鐘導演陳慧翎以奇幻場景和唯美視覺,創造出有別於原著紙本的語言,但又忠實傳遞出吳曉樂原著的核心價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當父母「用力過度」,愛,便似乎有了條件,而我們當初在產檯上的感動與初衷:「孩子,我只要你健康快樂就好」,那份純粹與無所求,遂日漸遺忘了。 我始終記得自己的青春期在思緒上有多迷惘和紊亂,因此,我非常同理孩子是敏感而情感纖細的生物。十幾歲的他,開始思索人生何以存在,他經常質疑讀書考試的目的,他情竇初開卻情路不順,他想談戀愛但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他日日夜夜沉迷手機的社群網路,他有時懷疑活著的價值、探看自殺的方式,他的模擬考校排成績總是起起伏伏、差強人意,他不再對父母跟前跟後、只想和朋友出去,他經常房門上鎖、拒絕父母的善意,他暴躁尖銳、時而跳腳大叫吼著你根本不了解我, 這裡面沒有一件不棘手,沒有一件不刺激母親的心,那些哺乳時期的甜蜜、幼兒時期的黏附、小學時期的天真,都已悄然遠去,我經常想,這世代的母親,恐怕是人類創世紀以來,處境最艱難的母親,人們對母職多所指責,母親在網路社群上焦慮地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獲得的答案似是而非,從來沒有當過媽媽的媽媽們,多已失去了方向。(推薦閱讀:【日本文化觀察】有毒母親,親職的情緒勒索) 內省或反思並不容易,卻是母親不可逃避的修練,「愛孩子沒有條件」是我經常告訴自己的話。如果你正擔憂你與孩子的關係陷入了以愛為名的箝制,如果你恐懼失衡的家庭關係,如果你極力抗拒變質的學校教育,那麼,公視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將挑戰你的觀影經驗和教養思維,仲夏酣熱,和孩子一起觀看這齣微科幻劇集,不保證帶來圓滿的親子關係,不承諾帶來孩子漂亮的經歷,但幫助我們一起思索,孩子,生命這條路,今後我們可以怎樣不離不棄,一起好好地走下去。 June 28, 2018 at 0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uTwZh
鴨子划水也要前進!專訪張嘉玲:擔心被超越?我其實更想追到目標 https://ift.tt/2tCg00G 女人迷編輯 孟倫 女人迷六月畢業季專訪,邀請過去五年新興職業工作者,與畢業新鮮人分享產業現況。專訪張嘉玲,人說她是社群教母,但其實她只是執著地鴨子划水,把喜愛的事情做深! 人說時代造英雄,張嘉玲站在時代趨勢上,看似從容地在社群經營這塊保有意見領袖的地位,但其實不斷鴨子划水的她,時常感到疲累,「我很喜歡鴨子划水這個意念,你看到一隻鴨子很平靜在水面上游來游去,但牠底下的腳卻得勤奮地不斷打水,才能讓自己維持在這個平面上。」 站在社群浪頭,我是鴨子划水,做找答案的人 要做一個站在社群浪頭的人,對嘉玲來說,不斷刺激自己打水是種必須,「當越來越多人在做社群,你就要給自己一些差異性,像我投入經營 Youtube,我就會找跟別人不一樣的切入點,拉大差距。找到自己蹲馬步的地方,讓你的能見度打開,不斷摸索下一步。」 與其在意別人會不會追上自己,我其實更想追到目標。 張嘉玲 當你成為一創業者或是一領域的領頭羊。懼怕從位置上墜落難免,但要去理解這恐懼從哪裡而來,重點不是放在如何恐懼他人,而是要換個心態,「當你以對手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會讓他人感到害怕,就努力去做。不要讓自己因為恐懼而留在原地。」 秉持這樣的心態,每一年嘉玲都替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這目標不與他人比,只為不斷超越自己。 2018 年張嘉玲舉辦第一屆兩岸運營人交流論壇,期待透過兩岸營運交流,替此前台灣社群操作注入新活水,「今年的八月大會的主題在講二次創業跟二次轉型。過去我參加 2016 年的社群營銷會,其實內容是分享去年厲害的案例。但當時的台灣,連去年北京已開始在做的社群經營手法都還未跟上。因此我發覺兩岸的社群營銷發展差距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不見得他們做得比我們好,但他們一直不斷在創新。現在台灣的內容創作者都走到天花板,現在你如果不去做一些嘗試與轉型的話,你很難讓自己的專業繼續下去。」 我想張嘉玲之所以能夠一直走在社群的浪頭前端,是她過人的觀察能力領著她看見趨勢的脈動,當她察覺兩岸社群經營發展的速度差距後,她抓住這個缺口,將自己成為連接缺口的管道,也種下她在社群上的影響力。 觀察力如何培養,嘉玲說,「我很相信自己的直覺!」 而她的直覺絕對不是憑空而生,過去社群知識的累積與善於分析評估的腦袋,讓她能夠將經驗累積成自信,「做社群有時候要看一些數據,但直覺有時候更有參考價值的。我的直覺幫助我做蠻多事情的,但這些都來自很多經驗的累積跟評估」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在創業,我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過程,一直走在解決問題的路上。 張嘉玲 戰鬥預備備!把事情做深,你就能說自己的故事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並持續地走在享受解決問題的路上。這是嘉玲一路走來的學習,我邀請她對想投入創業、社群行銷等新興行業的新鮮人,提出三個建議,讓他們在面對未知的路上,夠不斷檢視自己,朝目標前進。 1. 如何把喜歡的東西做深 嘗試把你的喜愛變成專業,這個過程必須付出十足的努力與投入,當你日復一日地把喜愛的事物做深,就成了你無可取代的專業。你人生的職涯規劃,應該在自己確實感興趣的產業裡,投注心力。 2. 要會說自己的故事 在找到你想發展的產業後,除了精進自己的專業外,行銷當道的年代,要學會說自己的故事。用不同於他人的切點,創造屬於你的差異性,並透過包裝,用品牌經營的概念行銷自己。 3. 如何去傳播這些故事 最後,當你有了專業,亦找出屬於你的差異性後,試著有效地傳播你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聽見你的努力,當你的成績被看見,連帶地會引起更多相關產業人士的注意,可能因此開拓你與他人更廣的合作機會。 以上三點,其實不只是給從事社群或新創產業工作者的建議,嘉玲說,她覺得這是種人生態度,到哪裡,都可以秉持這三個原則,創造屬於你的個人價值。 我問,那妳是如何在「創造個人價值」與「拿到社會認可的成就」間需做出取捨,嘉玲一聽,說這從來不是她渴望完成論文的原因,「我想寫完,只是想知道最後的答案,社會認可這個東西,我覺得我已經在社群經營這塊得到滿足。我研究的論文題目跟社群相關,但社群始終在變動,等我的論文完成後,可能已不合時宜。我找出的答案,可能又會遇到下一個問題。」 成為社群經營者之後,張嘉玲還有個身份一直未完待續,身為政大碩士生,該完成的論文卻年年夭折,每次簽下休學單的時候她都在心中冒出問號,問自己,這份論文還要繼續下去嗎?「我覺得我比任何人都想完成我的論文,但完成論文有些門檻,最重要的是我覺得自己找不到充足的三個月靜下心來完成它。社群的趨勢變化很快,僅僅三個月,再回來可能就風雲變色,許多人已跟自己拉開差距。」 政大休學制,至多兩年。兩年期限將至她找了各種理由,向學校多申請了一年。三年過去,論文還是半成品,身邊教授替她著急,鮮少展露低靡情緒的張嘉玲,我第一次看見她的頭上有巨大焦慮壓頂。重點不是做個研究拿學歷,而是該怎麼為自己的人生做抉擇,這道題,她解了好久。 與自己對話後才發現,此前人生規劃的優先順序裡,做研究始終不是第一順位,「我發現,要解答疑問,除了研究,還有很多實踐方式。在追逐答案的過程裡,我們會遇到更多想探求的問題。而我需要實際地去做更多事,找到我的答案。」 於是她在找自己的過程,始終不忘替他人發聲,那是構成她生命核心的答案;於是她在社群經營路上,不斷突破翻玩創意,那是她延伸專業觸角的答案。 「新鮮人,這個年代就是一個很容易讓別人看到你的年代,不要擔心沒辦法做出自己的成績,不要去在意別人的評價,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不用太擔心自己做的東西沒有前景,有沒有前景這件事是兩面刃,你可能在無人闖過的道路上,殺出一條血路。」 如果人生是條探尋答案,永無止盡的路,那我們就執著抱持信念,走在不斷尋找解答的路上吧,張嘉玲給親愛的畢業生,「你真的只要不斷的努力,它是會有成果的,請給自己那樣的希望,充實地過好生活,你會在中間有一些收穫。」 「怎麼辦,我好像講得太雞湯了!」這是張嘉玲式的溫柔,一路走來她都是目標導向那類人,遇到挫折還沒哭出聲,腦袋就自動比對解決作法,像反射動作,與其陷入感傷,她選擇主動出擊,採取行動。 前方路況不明,只管帶著希望上路,不管怎樣,年輕人,努力打水就對了! 後記| 我跟嘉玲的相識,從一間公寓開始,老實說,搬進去前我沒聽過張嘉玲是誰,我們之間,室友做起。 記得有天回家,開門如預期般看見嘉玲背影,像尊坐鎮家裏的吉祥物,她的背影,讓我安心。 上班族跟 SOHO 族像是活在兩個時區,通常我不是看見她身邊堆滿文件盯著電腦,就是見她兩眼惺忪從床上爬起,直勾勾走去瞪電腦的路上。我在她面前坐下,她話家常飄來,「欸,我今天簽休學單了!我是正式被退學的研究生。」 我被弄糊塗了,太過歡愉的語氣配上應該是要感傷的內容,我慌忙抬頭,看見她撐起的微笑裡有焦慮的顫抖。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決定,她已經默默思考半年以上,這半年,從沒聽她提起。 對我來說張嘉玲從來不是社群教母、行銷大神,她是很真實的人——會哭會焦慮,會在沙發上呈大字昏睡,素顏時掛著深深黑眼圈,看來很駭人;身邊圍繞著同志好友,卻也時常跟我一起少女心,期待王子現身;任何社會議題發生,總大聲在家幹礁,然後飛快打字,她雞婆個性又立馬在網上組成關注小組,動態不斷更新。 那天訪問完,她笑說,「妳要寫 6000 字論文了!」 還真準,這篇專訪剛巧逼近六千字大關,但我想「論張嘉玲」這個題目,可能是我寫三年也寫不完的論文命題——她始終走在不斷變形,為自己相信的價值,衝鋒陷陣的路上。 June 28, 2018 at 04:21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Cg00G
戰鬥預備備!專訪張嘉玲:我不是教母,我只是找到我的戰鬥位置 https://ift.tt/2N6SRMj 女人迷編輯 孟倫 女人迷六月畢業季專訪,邀請過去五年新興職業工作者,與畢業新鮮人分享產業現況。專訪張嘉玲,每個人有與生俱來的戰鬥位置,「自我行銷」才是正職,理解自己比追逐成功更重要! 2013 年從民視助理做起,凌晨 5 點上工半夜 12 點回家繼續做,學會新聞邏輯,學會做人;2014 擔任今周刊小編,這是她的社群啟蒙,生硬議題在她手下創出流量高峰;2014 年加入柯文哲團隊,台灣政治素人的異軍突起,後有俗稱「婉君」的專業社群團隊撐腰;2015 年搭上選舉熱潮,當立委候選人到處取經尋社群人才,她好不大方,整理齊全的「網路政治傳播行銷懶人包」啪一聲丟上網,24 小時內引發病毒傳播,破 844 次分享。 長長開頭,張嘉玲的經歷還沒完。 2016 年開啟群眾募資先例,隻身到北京帶回兩岸社群營銷交流;2017 年組成《大尾神經》向中國頂尖新媒體取經;2018 年舉辦「新媒體實戰 PLUS+中國營銷大咖的商業進化論」,邀來中國五位新媒體產業代表人物,與台灣媒體交流最新營銷洞察。 人們說她是社群教母,她只時刻擔心摔下浪頭;人們望她亮麗名號,卻沒看見出名前,她從助理開始蹲的拼勁。身為社群經營的指標性人物,張嘉玲一串功績彪炳的經歷與稱號,讓我們化繁為簡,她是怎麼的一個人? 我會說:她是在時代裡找答案的人。 三一八學運爆發,我開始尋屬於我的戰鬥位置 怎麼說她是個找答案的人?讓我們從 2014 年三一八學運開始談起。 「新聞系出身,過去我很想要成為站在第一線為他人發聲的那種人,但那需要清晰的口條還有群眾魅力,我發現自己並不適合。三一八學運爆發後,我可能不能站在第一線的戰鬥位置,但我還是想做一些什麼。」張嘉玲高中時代,常常搞一些 BBS 系板製作賺取零用錢,當助理記者時也累積了新聞知識與挖掘內容價值的能力。她的個人價值,是過去經歷一點一滴架構起來的,「既然我不能站在第一線,但我能在網路上做我能做的事,擁有新聞知識跟製圖能力,我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戰鬥位置,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且適合的位置。」 從那時候開始,張嘉玲明白,人生除了找到自己擅長的戰鬥位置外,擁有一定影響力,才能夠替他人發聲,在為議題站出來喊聲時,才有人把你當一回事!「也是在三一八學運以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在自己的社群上發表各種看法,要讓自己成為有聲量的人,就必須多多累積自己的深度,並且不怕學習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推薦閱讀:一夜不眠的台灣憤慨:反服貿黑箱的現場直擊) 只說愛台灣是不夠的,必須在自己擅長的位置上戰鬥! 張嘉玲 身為半個媒體人,我想張嘉玲對社群的敏銳度,有一半來自她雞婆不怕麻煩的個性,另一半是她內建的價值核心——以人為本的思考模式。 說到戰鬥位置,2016 年,同志大遊行期間也能看見張嘉玲衝鋒陷陣的身影,「同志大遊行也是,我那段期間剛好回台南家裡幫忙,父親經營 20 的老牌遊覽車公司,知道自己不是車掌小姐這塊料,剛好遇到同志大遊行,就想結合兩個我很關注的事物,用自己可以做的力量去幫忙。」 於是那年同志張嘉玲說服經營遊覽車的家人,免費提供參與遊行者南北接駁,遊行結束以後,征戰回來的司機們人手捧著一張卡片,「我完全沒想到會收到卡片,司機們說那些都是參加遊行的人一起寫的,其中有段內容我印象很深刻,他寫著:感謝你們載我們抵達婚姻平權的最後一哩路。我想這才是一種愛的正向循環。」(推薦閱讀:【同性婚姻釋憲案】致大法官:同婚無法再等,我們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 張嘉玲自嘲,「我就是那種,遇到事情都會自以為有我的事。但社會還是需要這種人吧!」像近期的婚姻平權公投,她也在發起小組內,替自己攬了個位置,努力揮拳,「參與很多社會運動,從三一八到平權公投,那些待在現場抗議的人,其實大多是社經地位較低的群眾,但對我來說,因為有他們的現身,議題才得以被看見,他們的努力我甚至覺得比在媒體上發聲的人更為重要。」 推動婚姻平權公投看似困難,但只要每個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戰鬥位置,盡力發聲,點滴累積起來就是民意,就足以造就一場變革。 專訪那日晴時有雨,窗外襯著綠葉,不時有光影浮動在我們之間,當嘉玲說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鬥位置時,我才懂她一直很喜歡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在這個時代,你是金子就能發亮。」 是的,當你心有所愛,懷著執著的價值與對社會的關懷,雞婆挺身而戰,你會像金子一般,閃著獨特的光。 只是「社群小編」?你的態度決定你的深度 從累積影響力開始,逐步邁向社群經營的未知大海,我問嘉玲,若要用簡單一句話來形容社群小編,妳會怎麼說?她果真直白,「就是經營臉書啊!大家每次問我社群經營是什麼,其實社群經營可以談的內容很多,我都懶得解釋,哈哈哈!」我不放棄繼續問,硬給個定義呢?她用大姆哥與食指比出一個勾,位置剛剛好嵌進下巴,托著頭說,「嗯⋯⋯社群小編就是個不斷尋找新的溝通方式的人吧。我想很多工作,做小做大,端看自己的態度。」 「對我來說,我不只是想做一個『經營某項目』的小編,我希望可以在社群經營的基礎上突破,當我有意識地這麼想時,就不會侷限自己,只把自己放在社群小編的位置思考。我開始以更大的局觀看待社群經營。我希望這份工作是我五、六十歲還可以繼續做下去的。」 在「社群經營」尚未是一正職選項時,張嘉玲一邊模索一邊上路,我好奇問,沒有前人開闢的路,她都不怕嗎?「我讀研究所的時候,有堂課我印象很深刻,老師要我們以現有的產業去想像未來十年後會有的工作。很多現在的職業,像是 Youtuber、新媒體自由工作者或是社群經營者,當時根本沒有人想過。」(推薦閱讀:22 歲肄業當 YouTuber!專訪金魚腦:從失敗中學習,然後快速成長) 像是見證時代的改變,張嘉玲回頭想著這經歷只覺得神奇,自己過去想都想不到的職業,現在居然成了她事業重心。 當這是個不斷變形進化的年代,何需去框架自己的想像,過去沒有人開闢的路,你執著地走,就成了耐人尋味的小徑,「所以我覺得,現今職場上,與其追求四、五十歲得到的職稱,確實知道你想要做什麼事比較重要。」近年斜槓青年一詞火紅,未來的職業將更多元,眾多跨界合作,也難以再簡單定義一個職業。 「用你的名字,定義你做的事。不管在哪個年紀,要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那件事可能無法滿足你的生計,依舊要持續的做。人生不能只有工作沒有興趣呀。」當你在自己很喜歡的事物上投注心力,把喜歡變成專業,那樣的態度是很迷人的。迷人的張嘉玲,我們在「社群經營」上看得到。 社群經營慢慢成了一種職業型態,我請嘉玲分享這個職業的收入來源與潛在發展,讓想要投入社群經營的人有些線索一一破關。她卻說,自己現在分享,十年後也不管用了,但每個人都該知道自己在工作中,想累積的能力是什麼,「如果你想要進入社群經營這塊產業,可以先從幫別人做社群開始,但不是他人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完成你的任務。而是要想如何透過公司的資源,加入你的想法,玩出不一樣的社群創意,並且從中累積你想要的實力。」 聽起來好像很難懂,嘉玲舉了個實例。 「假設你去蝦皮工作,你應該要想,我如何怎麼利用蝦皮資源,做一個有識別度的小編。而不只是像機器人般複製貼上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一則貼文,你可以在達到目標的前提下,想出三種創意的玩法,這也是種提案力。」確實地規劃出人生目標後,在工作中有意識地累積自己的價值,創造出項任務,因你來做而有所不同的價值。 張嘉玲曾說,「自我行銷」才是我們這代人的正職,當職業與頭銜成了隨時會消逝的快速產物,能讓你活下來,不被時代淘汰的只有你的實力與做事態度。 June 28, 2018 at 04:2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6SRMj
Everyday Matters|石牆暴動:同志權益抗爭的重要起源 https://ift.tt/2N7oPrp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1969 年 6 月 28 日爆發石牆事件,石牆暴動被認定為美國史上同性戀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導之迫害性別弱勢群體的實例,邀請你一起回顧歷史上的今天,關注同志權益。 1969 年 6 月 28 日這一天,石牆暴動事件(Stonewall riots)普遍被認為是美國同性戀解放運動和當代同性戀權利抗爭重要起源。 美國紐約警察在同性戀者聚集的石牆酒吧(Stonewall)進行搜查時,引發反抗與爆發爭執。石牆暴動被認定是美國史上同性戀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導之迫害性別弱勢群體的實例,也催生了同志驕傲遊行,6 月 28 日更被視為同志驕傲日,6 月則為同志驕傲月。 歷史上這一天的「暴動」拉開了同志運動帷幕,2017 年 6 月 29 日《紐約時報》更於遊行現場拍攝下 360 度的紀實影片,讓全球各地的民眾能身歷其境,一同參與同志大遊行現場的熱騰氣氛,看見彩虹旗在城裡各處飄揚。 讓我們一起紀念歷史上的這一天,Everyday Matters. 這一路走得很長,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關於同志運動, 【婆的深櫃之路】因為我們「不一樣」,所以不能結婚? 【世界日誌】忠於自己做對的事!變裝日本僧侶、同志家庭孕育冰球新秀、祁家威重返同志驕傲大遊行 【世界日誌】德國同婚通過、蔡依林撐平權、解放男人計畫 同志權益的勝利!法國通過同性婚姻及領養法案幕後血淚 圖文設計|Paula June 28, 2018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7oPrp
工作怎能不快樂?一場女力的革命,從她手上開啟 https://ift.tt/2KuPVXQ 合作品牌天使 即便到了現在,我們還是聽到許多女性自小就面對許多否定和質疑,然而也是因為這樣,讓女性長出更堅強的心。立志讓大家生活力充滿「快樂」的蔡恩加,帶著這顆有韌性的心臟,勇敢踏入不熟悉的領域、為世界帶來更多快樂。 女生,似乎從出生開始就在否定中成長。那些總是被問「妳真的可以嗎?」的時刻經歷得多了,便容易懷疑起自己。益福生醫集團共同創辦人蔡恩加卻笑著看待這些否定,一頭簡單及肩短髮,說話時總是重點清晰、掛著笑容,她說,生理女性因為否定而堅強,「小時候選班長會先選男生,長大學開車拿到駕照後,別人也不相信妳會上路。」相較於男性,這種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的狀態,使女性擁有堅強韌性。 年僅 30 歲出頭的蔡恩加,從臺大政治系畢業後,在立法院、公關公司服務多年,對於社運與人群有著高度的關懷。為此,她前往英國攻讀心理學碩士,就學期間為了籌措學費,動腦在倫敦市區租了一間房子做為民宿,並提供背包客在地旅遊的相關服務,非常受到臺灣旅客的歡迎。當時,她不但成為網路上爆紅的民宿業者,所賺來的錢更讓她毫無經濟後顧之憂地拿到學位,「我當時也是很霸氣的,不但大小事都要自己決定,還得執行到位。」談到自己一手經營的小事業,蔡恩加整個眼神都亮起來了。 她開玩笑說,自己過去總在街頭抗爭萬惡資本家,沒想到現在竟然創業變成老闆。2014 年夏天,她學成歸國回到臺灣,因緣際會遇上益福生醫創辦人蔡英傑教授,接觸到「快樂益生菌」。蔡恩加的心理學背景,牽動她關注有心理、精神困難的人,她發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 3 億人飽受憂鬱症所苦,憂鬱症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每年超過 1 兆美元,更被列為 21 世紀公共衛生最大危機之一,有學者提出,「精神益生菌 Psychobiotic」對焦慮、憂鬱及各種情緒障礙能提供幫助。 看見需求後,她決心投入這份能讓大家快樂起來的事業。這個希望帶來快樂的單純念頭,讓她意外成為新創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市場總監,著手將「快樂益生菌」以及益福旗下子公司惠生研的益生菌系列產品推廣到市面。然而,非生化或醫療背景出身的她,在過程中遇到非常多困難。「一定會遇到的是,我真的無法回答客戶的問題,他們覺得我不專業。以前不會有人這樣跟我講話啊,但當我真的創業、要做一件不懂的事情時,就是要問、要接受自己的不足。」一腳走入自己不懂的領域,蔡恩加有的是源源不絕的勇氣,和謙虛面對質疑的堅強,被問倒了,不怕,重新學習之後再出發。 身為共同創辦人,她除了要將眼光向前、向外看,也要隨時回頭看顧身邊的夥伴。這一次,蔡恩加在團隊裡練習收起霸氣,希望帶給員工更多溫暖和快樂,「這裡霸氣的人已經夠多了,我負責把大家牽在一起往前走,因為團隊裡面需要有這樣的角色。」成為耐心柔軟的協調者,是她對自己的期許。她說,對她而言讓員工快樂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只是道德層次上該做的,事實上也會表現在業績上,大家工作得有動力、快樂,工作成就自然會好。」對蔡恩加而言,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應該管人,而是幫夥伴鋪路、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工作方式。 將堅定的女子力帶入工作、用耐心調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然挑戰很艱鉅,未來也不知道會面對多少困難,但蔡恩加依然用笑容面對,信心滿滿地說:「創業中的未知都是正常的,因為創業者的價值,就在於解決別人不敢解決的問題!」每個星期五一起做瑜珈,蔡恩加跟著團隊在每次呼吸中放下焦慮和煩惱,推廣快樂益生菌的團隊,應該自己先好好快樂起來。現在,她透過創業漸漸磨平稜角,看待事情不只以情緒回應,也思考自己怎麼做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放下霸氣,一場女力的革命,從她手上開啟。 認識飛雁計畫 女性創業飛雁計畫依據女性創業特質,持續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需求之創業女性,提供客製化及整合性服務措施,提供育成課程、陪伴輔導、商機媒合及拓展、菁英典範選拔、資金籌措、網絡建置等服務,持續推動女性創業育成相關措施,以「建基盤」、「助成長」、「選菁英」的概念,營造友善女性的創業環境,帶動女性創業風潮,提升女性經濟力與競爭力,以培育女性創業亮點,帶動台灣女性創業的夢想與活力。 107 年女性創業菁英賽,報名至 107 年 7 月 20 日(五)止:http://bit.ly/2MQnSUx June 28, 2018 at 02:55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uPVXQ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為你點歌】分手後,容易當朋友的六種可能 https://ift.tt/2KumJAw 海苔熊 【女人迷X海苔熊為你點歌】單元,週三七點,準時為你放歌!陪我走過青春的戀人,�我們曾以為共有遠方,但其實從不在同條路上。 親愛的海苔熊: 我們從十八歲青澀歲月,陪伴到二十幾歲的花信年華。 大學四年沒有一刻缺席,雖然在大三那年決定分開,對對方卻從沒少過關心,心裡都知道對方的重要,我陪他穿學士服、迷彩服、最後西裝服,一起規劃著以後的我們,卻在現實中被擊垮,相差四歲的年紀,他已經踏入社會我還是學生,他面臨家裡的期待與壓力,我面臨著是否繼續升學,台北與基隆的距離,不被接受的感情,因為父母所希望的留在家鄉,最後理念不同,在大三收場⋯⋯。(推薦閱讀:【為你點歌】畢業分手潮?以為可以永遠,卻提前走到了終點) 或許我們都知道分手不是出自於原意,曾經規劃的未來也只有對方能帶著自己到達,一年半了還是找不到新的對象,彼此還在尋找對方的影子,或許朋友的關係才能讓我們走到更久更遠。 「我知道你也不能帶我回到那個地方 你說你現在很好而且喜歡回憶很長 我們沒有在一起至少還像家人一樣 總是遠遠關心遠遠分享」 再次提起這個故事,我還是覺得遺憾。 他,分手了一年半的前男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沒有撕破臉,沒有斷絕聯絡,在一起時對未來充滿憧憬,最後因為對以後的規劃不同決定分開。一年半了,還是找不到和他一樣的影子、那麼契合那麼瞭解自己的人⋯⋯心情低落時他總能第一個發現,只有他知道生理期時的我才會無理取鬧...很惋惜,無法和比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繼續走下去,卻能像家人般的相處⋯⋯或許當朋友真的比較適合我們吧? by PN(點播時間:2018 / 5 / 12 下午 7 : 21 : 47) 《我們沒有在一起》MV 截圖 親愛的 PN: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有時候真正的遺憾的並不是和對闊別兩地,而是害怕此生,再也找不到一個能夠這麼了解自己的人。但或許會變成親愛的路人,其實是因為兩個人看似走在一起,卻從未真正走在同一條路上。 就像我很喜歡的這首詩裡寫的: 每個人 都有自己的路 偶爾走在一起 以為是同一條路 離開時 我們說那是分道揚鑣 但其實我們 本來就在不同的路上 ──錯認 ◎宋尚緯 所以你們,在已經預見的、分岔的未來面前,選擇變成朋友、家人,用另外一種形式來陪伴,儘管這樣的陪伴裡面仍然充滿著種種遺憾。 心理學 OK 繃 其實,你知道嗎,有些時候分開只是因為兩個人都長大了。 根據發展系統理論(Developmental Systems Theory),青少年(18–29 歲)的感情會隨著兩人漸漸長大,面對到的問題、目標、未來還有種種生活資源而作出選擇。許多人在與青少年時期的伴侶分開之後,仍然選擇當朋友[1],其實是受到當初許多環境的影響下做出的選擇,但這個選擇並不代表兩個人不愛了、不適合了,只是彼此選擇自己更需要的路往前繼續走了,於是無法再當伴侶,卻可以用另外一種形式陪伴彼此走接下來的人生。(推薦閱讀:【為你點歌】世間所有相遇,都有意義) 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主要是在探討怎麼樣的人在分手之後可以當朋友, 一個研究指出下面這種 6 情況在分手就兩個更容易繼續當朋友[2]: 從朋友開始的戀愛(相較於當初是「追求」才在一起的) 兩個人協議分手 同性戀(相較於異性戀) 兩個人在一起時很快樂 家人和朋友支持你們繼續當朋友 仍然互相吸引 從你的描述看來,雖然家人反對(不符合 5.),但這段關係從長期的朋友陪伴開始的,而且就像你說的,很怕再也遇不到這麼懂你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很快樂,也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外在的壓力而分開,我再猜至少符合 4 個分手後繼續當朋友的條件(1,2,4,6),可是也正因為如此,放不下的遺憾在心裡面形成了一個洞,偶爾只要聽到相關的歌、想起陪伴這麼多年之間的回憶,就會不小心掉進洞裡。 為什麼會對對方念念不忘呢?近年的一個研究調查同樣想知道我們在分手後會和「什麼樣的人」當朋友[3],結果發現下面幾個是關鍵: 對方很可靠(reliability) 對方還有利用價值(pragmatism,這點在男生身上尤其明顯) 對方能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sentimentality) 你之所以傾向和前任繼續維持朋友關係,是因為有他在身旁,你有被支持的感覺,不論是實際上的支持或者是心理上的支持(下取自[3]論文當中排名前 7 名的題項): 他是一個好的聽眾 他支持你的目標 你們有類似的個性 你重視他的建議 他讓你變成更好的人 他在情感上能夠支持你 你喜歡他的陪伴 就像你所說的,他的那種「懂」並不會因為兩個人的分開而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你們沒有在一起至少還像家人一樣」,他能夠提供給你的關心,就算已經不是以往的那種關係,也仍然緊緊維繫著。只可惜,身份的轉變在你心中留下了一個空隙,你內心那張關於愛和懂的椅子,目前還沒有辦法度讓給別人,所以其實你還是時不時地在想著,如果沒有家人的反對、距離的分隔,會不會兩個人還是可以繼續在一起? 《我們沒有在一起》MV 截圖 可惜的是,我們活在的是一個沒有如果的世界,既然對未來的規劃不同,即使遺憾,也只能往前,也唯有這樣才不會辜負當初兩個人勇敢分開的決定。(同場加映:為你挑片|《後來的我們》別把我愛你,留給來不及) 547 天的日子過去了,你還是時常想念,但卻回不到從前。或許,這輩子你再也找不到像他一樣懂你的人,但或許你仍然有機會找到和他不一樣、卻能夠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懂你的人。跟很多人和朋友都勸你放下往前,不過我倒是有不一樣的看法。試著「允許」自己仍然在人海當中找尋他的影子,仍然讓他坐在你心中的那個位子,不急著去尋覓其他的人,這樣這一種等待,其實是對兩人這些年來的感情的一種善待。 而當你終於能夠好好的善待彼此的回憶,看見它就只是在那裡,或許你心中的那把椅子,就能漸漸地勻出一片光來,不再被遺憾的灰塵覆蓋。 延伸閱讀 [1]Norona, J. C., & Olmstead, S. B. (2017). The Aftermath of Dating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in Emerging Adulthood: A Review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Change: The Dynamic Nature of Dating, Mating, and Coupling (pp. 237-261): Emerald Publishing Limited. [2]Busboom, A. L., Collins, D. M., Givertz, M. D., & Levin, L. A. (2002). Can we still be friends? Resources and barriers to friendship quality after romantic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9(2), 215-223. doi: 10.1111/1475-6811.00014 [3]Mogilski, J. K., & Welling, L. L. (2017). Staying friends with an ex: Sex and dark personality traits predict motivations for post-relationship friendship.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5, 114-119. June 27, 2018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umJAw
世足冰島隊的啟示:人的價值,不必梭哈在一項專業上 https://ift.tt/2tHQOp3 womany 女人迷精選 2018 世足賽,異軍突起的冰島足球隊成了大眾矚目的黑馬,除了堅強的足球實力外,個個球員都有副業,也顛覆了大眾對國家足球隊的刻板看法。 文|劉子正 那個冰島足球隊最讓我羡慕的是,不是說一個人可以當導演又踢的一腳好球。 我真正羡慕的是,他們那隊裡頭裡頭有導演,有牙醫,好像還有木工、老師,他們是一群愛好足球的人,而且他們不需要「放下一切」來踢足球。 北韓足球隊就不一樣了,還記得他們上次也進來打嗎?一大堆關於他們要打輸就會被怎樣怎樣的傳說,一個「代表國家」,「為國爭光」的大帽子一扣上去,說怎麼也得勝不行啊,但是很少人會去說「他們居然也能打進世足也,真的很不容易耶」這樣的角度來看。 冰島人他們不需要「放下一切」,像我們常常在臉書上看的的勵志片一樣,破斧沉舟把所有的事都賭注在一件事情上。 圖片|來源 那個拉直銷的最常用的一個話術是「你現在可能過的很舒服,但是你有想過你 60 歲要怎麼辦嗎?」 我們的社會和美國,中國的社會型態一樣,都是高風險的社會。 贏者全拿,但是一般人到頭來會發現他被卡在他的生活裡,動彈不復至;換句話說如果你今天在你的工作上倦怠,社會所能提供你換另外一個跑道的資源是很小的,所有的人都潛意識的為了「人生最後十年」活著,或者是「只要我能賺到這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就好了」。 所以臉書上常會有的一種勵志短片,「你要成功你就不能睡覺,碧昴絲有睡覺嘛?五角有睡覺嗎?」 、「朗朗練琴的時候有睡覺嗎?」大家可能都聽過朗朗的故事,聽過他爸在朗朗小時候怎麼對他的故事——那根本是病態,不應該是勵志的故事啊。(推薦閱讀:我把生活賣了!背起7.8公斤的家,不追求社會定義的成功) 人生都不要了,你要成功幹嘛啊? 我們聽到李安的故事表面是鼓勵文(就是說其實不是每個人的成功都來的那麼快,你慢慢弄還是有成功的機會),但是實際上根本就是恐嚇文,因為這故事在這個社會氛圍裡它真正的訊息是——李安要是沒成功怎麼辦啊?他是不是要一輩子在家裡吃軟飯,他老婆怎麼那麼倒楣嫁給這樣的人啊?所以人一定要臥冰求鯉啊! 多的是這種故事啊,金凱瑞、湯姆漢克以前都要窮到脫褲子了,因為他怎樣怎樣才有今天的成就,人都會想這些人怎麼成功,不會去想說這些故事背後所隱藏的更重要的問題。 啊你如果沒成功呢?是不是你這輩子就沒價值了嗎?可以這樣子說的嗎? 「你沒成功你就挫賽了」我們的社會到處都是充滿這種恐嚇性質的「勵志文學」。 我們崇尚這樣的文章,就是因為我們社會是高風險性質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想「贏者全拿」。 事實上社會無力挹注很多的資源在每一個人的教育和醫療上頭,不管是吃人家頭路,還是自己創業的,事實就是人生有很多你必需要負擔但是又負擔不起的會跑到你頭上來(長照,房價,小孩子的教育等等),大家活到一半後就會一天到晚被恐嚇——「如果你不想個辦法發財你就完蛋了」,「你辭職你就完蛋了」。所以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斥這些神話故事。 想想看,每個小孩子每天都練 16 小時鋼琴,他們全都能變成朗朗李雲迪嗎?每個在好萊塢等機會的臨時演員,他們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變成金凱瑞啊。 很多父母不會想到這個事,一個勁的叫小孩子努力用功讀書練琴做體操,直到小孩子受不了出了問題。結果整個社會是高風險,你的家庭親子關係也變成高風險。 把一件事的喜好變成你這一輩子唯一的賭注,這是我們社會最變態的價值觀。 大家為了錢像是鮭魚拼了命的往上游著,為了什麼?只是為了在人老年時有個有品質的健康保險和退休金。 北歐的社會相對來說他們沒這些風險,你走錯一段路想要再改方向,你就再走回去你喜歡的路就好了,沒有什麼一定要怎樣就不行的事。 圖片|來源 回到冰島的足球隊,他們今天來打世足,大家給他鼓鼓掌歡呼,但是他們就算沒有打的很好,還是說他們年紀到了打不動了,他們回去當他們的導演牙醫木工還有老師,他們還是熱愛足球,沒有人會否定他們的生活價值。(推薦閱讀:斜槓青年:我要的不是多重收入,而是多重人生) 也許這一年的球員天賦異稟,也許以後冰島都不會有機會再來打世界足球賽,但是那又怎樣? 人的價值不是應該只決定在一件事上面而已。 這整個社會也不應該搞到像是北韓的足球隊一樣。 後記 : 本文貼出後所得到的迴響超乎我想像。 這些迴響好像有一大部份是來自於還在於求學的朋友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類似的經驗給弄的自己不開心。 如果本文能讓各位看完後心裡舒坦一點,我就心滿意足。 不過本文也得到許多幹譙,我現在得知原來冰島踢球的都是專業選手,確實他們有人在當牙醫,工人,還有導演,但是球員們的專業性是無庸置疑的。 我知道了,我那知這篇那麼多人看,感謝各位大德的糾錯指教。 各位可到「冰島的真實面貌——23 個業餘球員加上一個牙醫教練?」文章中來一探究竟。 我在這裡摘錄文中一段我心神向往的文字 總教練 Heimir Hallgrímsson 是大家另一個關注的焦點,被描述為平常當牙醫,兼任足球教練的神奇人物,但事實上他年少時就已經有在冰島的業餘聯賽踢球,從 1993 年開始就協助指導冰島各級球隊,2011 年起擔任冰島國家隊助理教練,2013 年正式扶正。他早就已經把職業的重心移轉到足球上,並不如許多報導所述的以牙醫為主業。 He said: “I still have my clinic and I like to keep my fingers working." “So I try to go there as much as I can in my spare time and do some dentistry." “Some coaches go and play golf, I do dentistry." 根據他本人的說法,現在的他把牙醫當做他的休閒活動,他的牙醫診所的確還在,但他平常主要忙於國家隊的訓練,有閒暇的時候才回去家鄉照顧一下病人。他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足球教練,只是副業是牙醫!」 (本文授權轉載至劉子正,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June 27,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HQOp3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Yep, I’m Gay! 飢餓遊戲童星 Amandla Stenberg:身為同性戀,讓我擁有理解愛的能力 https://ift.tt/2KnBAg3 女人迷編輯 孟倫 經歷一段長時間摸索自我性傾向的過程,Amandla Stenberg 於專訪中公開談論同性戀身份的心路歷程:「多年被壓抑的痛苦終於被釋放,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正在等著我。」 在飢餓遊戲裡扮演「小芸」的童星 Amandla Stenberg,上週於《WonderLand》專訪中公開表示自己是同性戀,並在理解自己的性取向時,感到平靜且解脫。 Amandla Stenberg 於 2012 年《飢餓遊戲》裡大鳴大放,觀眾開始注意到她,但從小她便是十分具有天賦的孩子,四歲開始工作,出演《飢餓遊戲》後,多部電影、影集、音樂錄影帶都有其身影,其後亦有音樂作品產出,近年時代雜誌更將 Amandla Stenberg 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之一。 2016 年 Amandla Stenberg 接受《TeenVogue》專訪時,曾以雙性戀身份自稱,並表示尋找自我認同的路上,可能跌跌撞撞,也可能否認自己真實的樣子,勉強將自己形塑成另種形狀,「但我們不能因此壓抑自己,我們應該傳遞歡樂、愛與真實的淚水,大膽地成為自己。這是艱難且令人感到脆弱的,但這是我們必經的過程,是的,我仍在學習,我仍在成長。」 這段告白釋出後, Amandla Stenberg 雙性戀黑人女性的身份,成為許多 LGBTQ +群眾勇敢做自己的典範,2018 年她更闡述自己摸索性別認同的心路歷程,當她終於明白自己並非雙性戀,而是深受同性吸引的同性戀後,她解開了長期的否認與自我剝奪,真實地擁抱了自己。(延伸閱讀:雙性戀女生的告白:世上不只一男一女一夫一妻) 圖片來源|Amandla Stenberg Instagram 圖片來源|Amandla Stenberg Instagram 「是的,我是同性戀,」 Amandla Stenberg 在接受《WonderLand》雜誌採訪時這麼宣告,「我想社會化在某種程度上阻止了我去理解並活出真實的自我。當我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 ——不是雙性戀,不是泛性戀,而是同性戀——對女性有著浪漫的愛意時,我深深地感到了安慰。」 女人迷性別小學堂 雙性戀 bisexual 雙性戀,亦稱為雙性向,是一種性傾向或行為,指會對兩種性別產生愛慕情緒,並容易被他們吸引的傾向。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異性戀、同性戀傾向齊列。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女人迷性別小學堂 泛性戀 pansexual 泛性戀跟雙性戀,都是非單性戀的性取向。 就字面上而言,兩者區別在於雙性戀對於戀愛對象仍被一些人認為有二元性別的概念,而泛性戀則強調戀愛對象的光譜性,或是對對象不存在性別條件;但在實務上,泛性戀與雙性戀這兩個概念僅有模糊的差異,許多人亦採用接近泛性戀字面定義的詮釋來定義雙性戀並認同自己是雙性戀。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在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過程,Amandla Stenberg 也一步步將自己從傳統社會異性戀的框架中鬆綁。她終於可以擁抱自己成長的生命經驗,開始理解自己為何慾望親吻最好的朋友並感到羞愧?為何在第一次看見男性性器時內心充斥矛盾?「我很感激同性戀為我提供了這樣一種體驗和理解愛情和性的能力,並讓我以一種無限擴張的方式理解生活。」 「消除內心的異性戀框架和內化恐同的過程,是困難的,但最大的福氣之一,在於學習傳統異性戀規則外的感情樣態,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愛的魔力。這是一股力量,揭示了社會化背後實際存在著微妙、空靈的愛。一旦我能夠擺脫這些參數,我發現自己正經歷著更無邊無際、更深沈的愛,沒有父權制的統治。我的性取向不是我過去與男人相愛的經歷所產生的附屬品,而是我生來深愛的自己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Amandla Stenberg Instagram Amandla Stenberg 鼓勵所有人直面自己的感受,當你接受真實的自我,才能活得自由,「女孩!我充滿了平靜與和平的感覺,因為我一直在努力或感到不舒服的東西終於對我有意義了,像被打開的閘門,多年被壓抑的痛苦和恥辱被釋放,我發現一個能夠活得自由自在的生活,正在等待著我。」 最後,她也在採訪過程中表示,若過去有更多黑人女性同性戀的現身,讓社會大眾看見更多屬於她們的真實生命經驗,Amandla Stenberg 可能會更早對自己的性傾向得出結論。「現在有更多的黑人同性戀女性代表出現,透過他人的生命經驗,對於理解自己的性傾向,並將自己看作完整的個體,是一種巨大的幫助。」這也是她為何公開自己從雙性戀到認知身為同性戀的過程,透過她的經歷,渴望讓更多對性傾向感到迷惘、矛盾的群眾,逐步摸索出自己真實的樣子。 參考資料|來源,來源,來源 June 26, 2018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nBAg3
與其人海尋覓不如出發做自己!30 歲以後的愛情道理 https://ift.tt/2K96YTi 合作品牌天使 30 歲以後的單身,朋友親人的關切讓妳喘不過氣。妳也仍然期待愛,只是在這之前,妳必須學習,如何善待自我、愛好自己,讓關係不重蹈覆側,讓兩人保有更自信而真實的關係。 「一個人害怕孤獨,兩個人害怕辜負。」 劉同這樣寫著。30 歲以後的妳,經歷了幾段感情,搞砸過、幸福過、瘋狂過,淡如水和烈如火的另一伴,妳也都算見識過了,就只是找個人能作伴,怎麼這麼難?經驗叫妳害怕,愛情也意味著傷害一個人的能力,一個人總是比兩個人簡單的。但是,三三兩兩的喜帖、四五成群的媽媽俱樂部、還有家人親戚的一張嘴,總是若有似無暗示或明指妳,再這麼下去是不行的。 妳當然也害怕,半夜裏一個人從惡夢驚醒,整個房間就妳一個。再來的半輩子,有誰會陪妳去冒險、欣賞風光? 比起獨身的害怕,事實上妳更害怕互相折磨。妳已經長大的沒有力氣再一遍又一遍,從頭和人們交代妳的人生、個性、喜好,所以妳避免參加社交應酬、拒絕好友安排的相親。妳依然深信,愛情不是找來的,是撞見的。在遇見真正懂你的人之前,妳不結婚。 圖片提供:PIXTA 圖庫 即便害怕,也不要放棄建立安全感 在此起彼落的耳語中轉身,拋棄社會的框架與成見,妳出發追尋自己真正喜愛的人生。妳不願待在原地等那個人來,妳不願整天打扮自己只為了遇見一份愛情。妳希望愛妳的人跟妳一樣在路上,他會懂海洋的廣闊、山林的自由。他會懂妳因被陽光曝曬黝黑的肌膚,懂妳之所以沒伴,是因為大部分的人追不上妳自由的腳步。 在遇見這樣的他之前,妳會持續地出發、上路、冒險,尋找生命中所愛,妳也會在閱讀裡更理解自己、欣賞自己,在挑戰了恐懼後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勇敢。 圖片提供:PIXTA 圖庫 如何從容自信地愛不完美的自己,是一門比如何愛別人更深奧的學問。 桐華 30 歲以後,妳並不是不害怕了。但是妳從不停止建立自己生活的安全感,愛情不只是有人愛妳,更關乎妳如何對待自己。妳培養的不是一個「想被愛的自己」,而是自己也疼愛不已的自己。這樣的自信,讓妳不輕易因他人的評價卻步、因社會的眼光改變。妳的自信,是沒有人比妳更懂自己的需求。 水玉光人生:輕盈向前,讓自信成為生活的光 日子就算忙碌,妳總不忘 24 小時給予自己最充足的全面防護。保有明皙感、透亮感、光澤感水玉光般的自信肌,讓妳在不斷追尋的路上,輕盈向前。 每天早晨給肌膚用上資生堂怡麗絲爾 極奢潤系列,在拉提按摩過程中賦予肌膚絲滑緊致,三種膠原蛋白幫助肌膚維持彈力同時降低膠原蛋白流失,讓肌膚像是喝飽水般潤澤飽滿,注入滿滿的彈潤張力。 膠原柔膚水、膠原柔膚乳(清爽型、滋潤型),特別添加高濃度膠原蛋白 GL,水潤質地賦予光澤彈力、提高肌膚的透明感,貼合肌膚的成分能迅速吸收、深入滲透至肌膚角質層,還原輕盈卻滋潤的飽滿肌膚。 多效膠原美肌乳 SPF50+PA++++,兼具有乳液、粧前乳、防曬乳三種日間美容保養功效,特別更針對色斑、細紋、乾燥進行防護。帶著這樣的自信抬頭挺胸,冒險遊山玩水有了它不怕自己因肌膚受傷而卻步。帶著疲憊回家時還有膠原晚安凍膜,於睡眠期間修護肌膚在白天受到的損傷,隔晨賦予肌膚彈力與光澤。 保有水玉光人生,是讓生命像肌膚一樣清透自在,在愛護自己的過程中體現了堅定自信,讓自我更強壯,愛也終將真實。 妳更大步向前的肌膚後盾|資生堂怡麗絲爾:https://goo.gl/tx3mvK June 26, 2018 at 06:38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96YTi
【一個人的派對】逛博物館,跟找男友的道理其實一樣 https://ift.tt/2IsmfsC 卡比小姐 卡比小姐寫獨身女子百態心事,逛博物館跟找男朋友的道理相似,與其走馬看花,不如看向彼此內在,好好深究。 「時間有限,博物館太多,與其漁翁撒網,倒不如找一兩家好好深究。」道理和找男友一樣。 初夏不外遊,就是辜負了造物主難得的好意。在倫敦那間小巧的考陶爾德畫廊逛了一小時,快要閉館前忍不住再去端詳愛德華 · 馬奈的《女神遊樂廳的吧枱》。 畫中女侍應那個憂鬱、漫不經心、格格不入、無精打采的表情,幾乎是身處澳門時候的我的大頭照。「應該是水的問題吧,你看我在澳門總是躁底、上火,在倫敦天天吃炸魚薯條倒是生龍活虎神清氣爽,連指甲的月牙都長回來了。」利亞有點審美疲勞,說到館外抽根煙。 「棒極了,對吧?」一把青澀的男聲打破了靜寂的空氣,英文說得流暢但掩不住少許中國內地的口音,穿著倒是英倫雅痞的派頭,只是尚嫌吃力造作,個子不高,雕花牛津鞋是厚底的,像氣場嬌柔的富二代。 「嗯,印象派中我最愛馬奈。」我平和、親切又帶三分警惕。我喜歡在歐美時那種和陌生人搭訕的隨意,在亞洲,一男一女攀談兩句,都好像必有目的;要不然,就是躲不掉旁人的流言蜚語。(推薦閱讀:【一個人的派對】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圖片|來源 「這裡的印象派畫作收藏全倫敦最棒。我周末常來這裡,遊客不多,小而安靜,都是精品,內行的才知道。」「出門旅遊前做了一點資料搜集。時間有限,博物館太多,與其漁翁撒網,倒不如找一兩家好好深究。」道理和找男友一樣。 我以為他會高談闊論馬奈如何繼承傳化,像電影《大家都說我愛你》中,活地亞倫為了追求茱利亞羅拔絲,狂背丁托尼托的畫作資料,他卻沒說下去。他是上海人,在倫敦唸金融,畢業後留下來在投資銀行工作,看起來二十五歲。 保安員示意閉館時間到了,我們走下旋轉樓梯,他在大門前繼續跟我介紹倫敦的其他藝術館如何如何,問我晚上有什麼節目安排。吞雲吐霧完的利亞緩慢走過來:「好了?」 我知道只要給利亞一個微笑的眼神,她就會有默契地先行告辭。但可能是初夏的微風正好,可能是站在吹著穿堂風的陰影中,也可能僅僅因為他號稱愛印象派卻說不清楚馬奈⋯⋯總之,道謝,很高興認識你,有緣再會。我挽著利亞的手消失在茫茫人海。 原文刊登:《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單人派對” 專欄 更多文章請關注臉書:卡比小姐 June 26,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smfsC
【紐約都會愛情】嫌貨都不是買貨人 https://ift.tt/2KlPoKX Madeleine C. 作者 Madeleine C. 寫【紐約都會愛情】,那些在愛裡挑三揀四的,或許都不是買貨人,一邊緊抓一邊尋覓下一個戀情發生。 Disclaimer:這不是我的故事,但是是我與許多在紐約遇上的女孩們的故事。如有雷同,純屬虛構,純屬巧合。 長大後的失戀比青春期的失戀還要難熬, 即使再好的朋友,撥出電話前一刻都會害怕打擾對方下班後的休息時間,打開手機電話簿滑上又滑下,最後只敢用傳簡訊的方式告訴姊妹淘自己剛分手的消息,來回安慰幾句稍微緩和後,過沒幾個小時內心小劇場又會再度播放交往跟分手過程各種細節。終究想不明白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錯,讓自己落得這般傷心田地。 同事間也沒有人會同情你而幫忙分擔工作,最多一臉惋惜的拍拍你說好好照顧自己,該交的財報還是要做,該追的單還是要追,生活不會因一時的失意而停止前進。 為了不讓自己一直在失戀的胡同裡轉,週末拉著艾莉去了一趟 Trader Joe’s 的紅白酒專賣店,買了一打紅酒,從有點酸澀感的 Malbec 到稍微溫柔順口的 Cabernet,裝滿整整兩個大紙袋,每走一步都有酒瓶匡噹匡噹的碰撞聲,讓人滿足。 「欸,你真的喝得完嗎?」艾莉一臉擔心。「喝的完,每天回到家簡單煮了麵,喝個半瓶,就會有點昏沉沉,很好睡。」我看著這些一瓶都不超過 20 塊美金的紅酒們,慶幸有他們的存在,陪我一起逃離失戀的傷心迴圈。(推薦閱讀:【紐約都會愛情】那些發生在 Happy Hour 的速食戀情) 「你這個週末要幹嘛?」艾莉問 「野餐。」我表情漠然、生無可戀的回答。 「野餐?!你自己去?!」艾莉從一臉擔心轉成驚訝。 「我同事 Lisa 看我失戀叫我明天去參加她跟另一個男生合辦的野餐,說會有很多人來玩,讓我去散心。」我再度生無可戀的回答。 Lisa 是曼哈頓亞裔圈裡的人精,只要是在曼島遇上四十歲以下的美國出生亞裔,有一半機率是 Lisa 的朋友,有八成機率會是她朋友的朋友,所以就算失戀讓人再厭世,Lisa 邀請的任何活動我都會逼著自己出席。 圖片|來源 野餐辦在豔陽高照的星期六,各自從曼島出發搭船到南邊的 Governors 島上的大公園,一望無際的小山坡跟草皮,Lisa 發了一棵樹的照片還有兩塊大野餐布的畫面給我當線索找到他們的聚集地。 好不容易找到會合點,馬上就後悔自己厭世到沒化妝沒洗頭就出門,因為現場至少有五位男生可以落點在我紐約男人小本本前十個百分點的群體內,有的斯文俊朗有的陽光黝黑,身高目測都能輕易拉得到地鐵車廂內的頂環,但這一切 Lisa 事前都沒有預告。 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些方便攜帶的小點心,圍成兩個大圈各自玩紙牌遊戲。美國的紙牌遊戲很多樣化,就算英文講得再好,不曾受過美國高中跟大學教育的人都會覺得很難理解紙卡代表的深意,一如老外很難學會玩狼人殺一樣,所以每當輪到我出牌時都只能裝笨傻笑帶過,但其實是真的英文不夠好。 遊戲結束後 Lisa 靠近我:欸,你覺得 Brian 人怎麼樣? 即使 Lisa 交友廣闊,但從不曾特別介紹任何一個男生給我,這聽起來是頭一回。 「不錯啊,玩遊戲反應很快又幽默風趣,長相討喜又有在健身,體格看起來很棒。」 「那你覺得他跟 James 比起來如何?」 不對,這聽起來不是要介紹男人給我的態勢。 「James?你在開玩笑嗎?光外型 James 就大輸特輸,但 James 性格體貼又懂得交際又在 Hedge Fund 工作,對你又好,各有各的好啦」 「是不是!我最近很煩惱不知道要選哪一個!你是不是也覺得很難選。」 「靠,我還以爲你跟 James 確定在一起了耶,你們不都一起去過巴黎玩了嗎?這個 Brian 又是怎麼回事?」 「唉唷我還沒答應 James 啦,現在還是在 dating 的階段,當然還有機會跟其他男生出去啊,而且這個 Brian 是醫生喔,剛剛在場坐你對面的男生在 Mckinsey 當分析師,隔壁另一個笑起來傻一點的在 Google 是網頁工程師,你得好好把握多 Date 幾個。」Lisa 說的一派輕鬆。 圖片|來源 「我最近沒有什麼力氣去約會,聊不到二十分鐘我就會放空,根本撐不到上主菜,太痛苦了,到頭來我只想把自己灌醉。不過那個 Brian,我根本看不出來他有在跟你約會的感覺啊,整個遊戲過程他是他,你是你,如果你不講,我絕對不會知道你們私底下有來往」 「Oh My God!哎你說得真好,我就是煩惱 Brian 沒有打算跟我正式在一起,然後 James 還在逼我現在做決定。」看著眼前這個「寶寶好煩,可是寶寶不能說」的 Lisa,只想翻個大白眼。(推薦閱讀:在曖昧之後:如果只是寂寞,請不要愛我) 「James 知道嗎?」 「他知道我還是有跟其他男生出去約會啦,但細節我不會多說。」 才說完就聽見玩飛盤的人在吆喝大夥加入,Lisa 便起身拉著我一起參加。我擺了擺手拒絕,玩遊戲已經殺死我不少腦細胞了,想回家睡個午覺兼洗放了兩個星期的髒衣服。 在回程的船上,望著曼島下城的天際線,想起祖耀曾經說過:我爸說,嫌貨都是買貨人,所以我現在挑你這些小毛病,到頭來還是會娶你回家的。當下我並沒有表示認同,只回了:如果你有真的要娶我再說吧。 但實際上流轉在現代都會愛情裡的這幾年,每每遇見會嫌的都是真的不想買的人,一如 Lisa 對 James 說不出口的嫌棄,Brian 對 Lisa 的若即若離,其實都是在利用假裝考慮的時間尋覓更新更好的貨色,如此而已。 June 26,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lPoKX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為你挑片|《後來的我們》女生期待的是隊友,而不是強者 https://ift.tt/2yHtAF8 Amazing 女人迷編輯與作者為你挑片,寫影評也寫生命故事,看見鏡頭下的縮影人生。《後來的我們》因為有了遺憾,我們才開始學習如何去愛。 《後來》是我很喜歡的一首劉若英的歌,歌詞與旋律總能輕易在腦袋想起:「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我相信每個人聽到這歌時,或多或少都會被觸動些什麼,想起了誰,因為人生有太多的遺憾,都是後來的我們才懂的。 《後來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年輕的北漂戀人,在億億人中相遇、相惜、相愛,卻走著走著,在命運與現實裡被沖散了,然後後來,就沒有了我們。 圖片|《後來的我們》劇照 看到戲的英文名時,我內心一陣酸楚:“Us And Them”,我們與他們,我們為什麼不是了我們,變成了他們?他們還是我們嗎?好像平行時空下的兩個故事,我們活在了別離的那一個。 觀賞這部電影時,我有個非常奇妙的感覺,那就是我大概都能預想到下個劇情會如何發展,不是因為故事太老套,正正相反,他寫實極了,在我的生命中也曾上演過,因而我才知道這一切會怎麼發展。 這一切的發展,也是很多人的故事,為什麼很多年輕時一起打拼的戀人,走到後來都沒了我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男生和女生從來沒了解過彼此要的是什麼。 電影中的男主角見清,看小曉總找有錢有房有成就的人當男友,覺得這就是小曉要的生活,以為自己也要成為這樣的人,才是小曉眼中夠好的男人,他們才會幸福。偏偏年輕的他,什麼都沒有,窮困極了,他不願讓小曉看見他脆弱的樣子,害怕小曉不愛這樣的他,於是總要偽裝自己,假裝自己一切都好,遇到挫折反而找外面的女生說了,不願交托給自己的伴侶。(推薦閱讀:【關係日記】《後來的我們》我是負了你,但我終究不負自己) 而小曉呢,年輕的時候的確都在尋找穩定的長期飯票,讓她能過上安穩生活,可是遇上見清時,她卻不在意這些了,因為從前的關係裡沒有愛,她只能求那些外在物質條件,可遇上真正的愛情,她才發現物質生活真的不重要了,他們在一起,就足夠快樂,足夠美好。 恰恰這點是見清還不明白的。於是他越是藏起自己的失意,與小曉的距離越是遙遠,最後漸漸無法交集,走散了。小曉離開他時,他還以為一定是自己沒錢的關係呢,然後又往不同的方向拼命去。 他們的分開,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太相愛了。男孩沒有錯,女孩也沒有錯,只是我們剛好這麼擦身了。而這一擦身,竟然就是一輩子。 圖片|《後來的我們》劇照 也許說出來男生們不相信,女生很多時候,期待的是一個「隊友」,而不是一個「強者」,你不需要在我面前完美無缺、堅強無比,而是我們遇上困難時,都能彼此討論、互相幫忙,你不要以為我不能跟你一起過苦日子,我只在乎我們能不能一起度過所有的人生境運。我其實很害怕,你以為物質條件才是所有,於是去競逐那些財富、成就,以為那些東西才能使我們快樂,可是其實我最在乎的卻是你的陪伴。也許所有的社會與性別教育,告訴男孩你不許脆弱,可是呀親愛的,我希望你在我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讓我們互為後盾,擁抱彼此的每個時刻,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家。 我真的覺得,這像極了世間千千萬萬對戀人的劇本,我和前男友也是相似的故事,直到分手後我才聽說,原來他早就遭遇一些人生上的困難,只是一直在我面前撐著不說,但也許當時的我,也真的沒有能力接起他的脆弱,所以我們注定了無法更近。有時想起,仍是深深嘆息。(推薦閱讀:為你挑片|《後來的我們》別把我愛你,留給來不及) 如果,我們能把話說得更明白;如果,我能更知道自己要什麼;如果,我能更早懂得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我坦誠一點告訴你我好愛你,不能失去你;如果這樣,如果那樣⋯⋯ 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可惜人生就是,要經歷了那些錯過,我們才懂了那些如果該怎麼做,於是我們才愛著這首歌:「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我記得歌的最後,還有另一句更觸動的詞,奶茶深深唱著:「永遠不會再重來,有一個男孩愛著那個女孩。」謝謝生命中那些曾經的錯過,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 圖片|《後來的我們》劇照 人生,總是在用一個個遺憾,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重要的,誰是你最應該珍惜的,如果此刻,你已經積累了太多缺憾,如果你不想再繼續悔恨,就去做你真正該做的事吧,就像電影最後告訴我們: 別把我愛你,留給來不及,現在就去告訴他,對不起,謝謝你,還有,我永遠愛你。 June 25,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HtAF8
百人約會計畫|第七場約會:畢業爺爺,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https://ift.tt/2lyhncm 張維 作者張維的百人約會計畫,第七場約會與畢業爺爺一同回憶青春,唯有忠於自己把握人生的每場探險,才能活得盡興無悔。 第七場約會:畢業爺爺 嗨~我是小維,想和你們分享幾個故事,我與一百個人約會中聽到的故事(推薦閱讀:百人約會計畫|那一年,我和 100 個人展開約會) 畢業爺爺在我們約會的那一年,正式從自己的人生畢業了。那年爺爺八十幾歲,當了四十五年小學老師退休,卻仍維持著鮮明的個人風格以及對世界龐大的好奇與愛。他每天早上游兩千公尺、他喜歡穿深藍色棉麻襯衫、他騎野狼 125、跳國標、抽黃長壽。他與我分享的是即將從人生畢業前夕,回顧這廣大一生最美妙的一夜。 圖|作者提供 和爺爺約會的那天,我一如往常地來到台大醫院,先掩護他坐輪椅到樓下偷抽根菸,才開始了正式的對談。那時癌症末期的他,雖然變得很瘦,眉宇間仍然意氣風發。我們分享著近期的生活、交換了一些各自旅行的有趣回憶,無論是閒散的玩笑或是扎實的經驗傳承,我都覺得如沐春風。 但那天約會末尾的一個片段,至今一直深深留在我心底。 約會期間我要爺爺閉上雙眼,想像若眼前有一道回憶的大門,能帶他回到廣大人生的任何一個時點,那扇門會帶他回到哪裡?我假想著,同時身兼游泳、美術、數學老師的他,是否會選擇帶領孩子出去比賽的得獎的輝煌時刻呢?但我並沒有把握,畢竟八十多年的歲月太長,千帆過盡甚麼是最值得留下的,已經超出我生命經驗所能想像的範疇。(推薦閱讀:百人約會計畫|第三場約會:回憶少女) 圖|作者提供 一段長長靜默的時間過去後,他緩緩睜開眼,帶著一種閃閃發亮、光輝而滿足的神情,道出他的青春記憶。 那年他第二個孩子出生不到一歲,他與妻子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們將兩個孩子託付給親戚。一起騎上擋車,展開夫妻兩人的摩托車環島探險。回憶的大門帶他回到環島旅行的其中一夜,哪天晚上他與妻子在湖邊搭了帳篷早早睡去。但深夜他突然清醒,並拉開了帳篷的拉鍊。映入眼簾的一切太過夢幻,他興奮地搖醒妻子,邀請他一起走出帳篷。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滿山滿谷的螢火蟲,照映在湖面上發出微微的光亮。他和妻子靜靜得在一塊感受眼前的一切。 那一刻時間彷彿是靜止的,從畫面到整體的氛圍都鮮明的不可思議。 他和我敘述這一切時,神情興奮的像個少年,且帶著一種飄撇的驕傲。但他描述到妻子時表情竟有一絲靦腆,我想他一定很愛他老婆並且超級珍惜這段回憶吧。因此擁有這段回憶的滿足感,讓他在即將從人生畢業的時刻,臉上仍能看到圓滿且無懼無疑的神情。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孫衍 他的故事讓我明白,「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並不只是一句美麗的祝願,對於某些人來說,一直保持著赤子之心真真切切活在當下,因此能不斷創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回憶,因為忠誠於自己、且把握每分每秒的人生探險,因此時間僅能在皮膚上雕刻出皺紋,卻不能帶走他生存的活力與熱情。(推薦閱讀:百人約會計畫|第六場約會:跨性別奶奶,聽不見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瘋了) 這場人生的學習之旅,我們終將畢業。我思考著當人生走到盡頭,最終評價我們一生的,或許不是金錢、權力、或名流千史。這些在廣大人生中探險的軌跡,所留下的回憶就是最出彩的成績單。 謹以此文和這首歌獻給我一生最摯愛的親爺爺。 阿公,畢業快樂。 這是我的百人約會計劃,和你分享一些影響我生命的奇妙故事。(推薦閱讀:百人約會計畫|第五場約會:九歲男孩教我的事,傷害你的只有恐懼) June 25,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yhncm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敬人生一杯!第 29 屆金曲得獎感言:不能輕易妥協,不要輕易放棄 https://ift.tt/2Mel8PB 女人迷編輯 Yuting 第 29 屆金曲獎像一場夢。女人迷編輯整理精彩得獎感言,帶你回味那場屬於所有音樂人,屬於音樂產業的夢。 第 29 屆金曲獎落幕像一場夢。一場屬於所有音樂人,屬於音樂產業的夢。像主持人蕭敬騰說的,華語樂壇像座森林,這座森林裡,有新人獲獎,也有老將蟬聯,不變的是,所有人都為了重新定義屬於這個時代的音樂而努力。 女人迷為你節錄今晚精彩感言,重溫屬於這個時代的聲音。 最佳作曲人 & 最佳歌曲:盧廣仲〈魚仔〉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4:44 張貼 謝謝評審的肯定,我心臟跳很快,可以和這麼多可敬的對和音樂人一起入圍,謝謝大家給我這機會。寫歌的路上最浪漫的事情是,剛好我喜歡的你也喜歡,謝謝大家。 最佳新人:茄子蛋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5:01 張貼 人生本來就會發生好事壞事,我們要珍惜好事,才能面對以後種種的困難,感謝我的團員,我們才能站在這裡,積極樂觀,感恩惜福! 最佳台語男歌手——蕭煌奇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6:16 張貼 最後感謝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因為你們的鼓勵和支持,給我很多勇氣讓我在人生路上繼續行,我要用我在人生的感受繼續寫好聽的歌,拿到這個獎杯,人生,我敬你一杯。 最佳專輯裝幀設計——廖俊裕 小子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6:27 張貼 今天這個獎,我還是得要感謝我的家人與朋友,感謝那些每天無盡趕稿的夜晚,感謝我們為了每個細節不斷爭吵的會議,感謝每一個為這個專輯付出的工作夥伴,也感謝一起入圍的所有的入圍者們,我沒有想像過我會站在這個台上。 希望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這個國家,音樂環境越來越好。 最佳音樂錄影帶——身後 羅景壬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6:36 張貼 這個作品有機會在這個年度得獎,是幫助我們得到一個機會,再度註記一個年代。 這個年代,我們曾經經歷過一個非常疼痛,讓人難捨的分離與告別,我們是否真的學到教訓,是否真的反省,多年後才能應證。我們想到的是,我們真的學會珍惜嗎?還是我們會對告別感到無感了呢? 這不是我個人的獎項,所有對告別感到痛徹心扉的人,我們是共同的得獎者,我們一起努力。 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 最佳國語專輯:徐佳瑩 心裡學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8:39 張貼 我真的現在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我在台下,我以前都覺得牽著手等接獎的人很假,但我剛剛是不自覺想牽起佳慧姊跟 Mei 姊的手,誰得獎都很好的感覺。我覺得自己能置身其中,多麽幸運,多麽開心。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9:05 張貼 心裡學這張專輯,我真的是很走心的在做。我的同事們也一直讓著我,即使我過程想逃避,我越往心裡去,我就發現音樂對我有多麽重要,再怎麼樣我都不能輕易妥協,不能輕易放棄。拿到這個獎,所有堅持都是對的,我會繼續努力。 最佳國語男歌手 & 最佳年度專輯:陳奕迅 C’mon in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8:53 張貼 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在舞台上很專心很忠心的唱歌給大家聽。 金曲主持人:蕭敬騰 女人迷 womany(@woman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6月 月 23 日 上午 9:19 張貼 如果你問我,華語樂壇是什麼,我會說,他就像一座森林。某一天,我也像小白兔一樣,闖入了這片森林。 謝謝第 29 屆金曲獎,或許就像陳珊妮致詞時說的, 「網路社群跟電商平台,正在改變整個世代的行為模式,你從何時開始覺得自己不能被改變了呢?這個問題將帶流行音樂到更遠的未來。而我們必須不斷的重新定義流行音樂。」 謝謝美好的金曲夜晚。 June 23, 2018 at 10:38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el8PB
這不是一起「求歡」遭拒殺人案 https://ift.tt/2K9YaIN 上報 台灣近日又發生恐怖殺人分屍案,前台大社會系教師李明璁在他自己的臉書上呼籲,不要無意識地複製使用「求歡遭拒(或不成)」,這樣的說詞間接助長了「責怪受害者」的聲音。 又一起恐怖的殺人分屍案,前台大社會系教師李明璁在他自己的臉書上呼籲,他要拜託媒體朋友,不要再無意識地複製使用「求歡遭拒(或不成)」這種古文語詞。性侵就是性侵,說「求歡」其實對受害者極不公平,也間接助長了「責怪受害者」的聲音。 的確,求歡在這件凶案裡是一個相對中性的語詞,夫妻之間會求歡,情侶之間會求歡,即便認識的朋友之間都可能求歡,「求歡遭拒」的說法把加害者與被害者拉到一個平等而熟識的位置。接下來,這個說法暗喻的是:「為什麼一個女孩子三更半夜在偏僻小屋與男性獨處?」「為什麼這個女孩子沒有察覺到這男子對她有意思?」而這句話沒說出口的更是:「為什麼給妳『歡』,妳不『歡』?」 但事情不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子三更半夜與男性獨處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只有那個心生歹念的人不是嗎?女孩子當然可能沒察覺這男子對她有意思,因為這可能只是個「熱心的」、「令人尊敬的」教練,怎知會遇到一個喪心病狂精蟲衝腦的人?至於侵犯一位認識未久、酒醉熟睡的女子又何「歡」之有?預設一個「歡」字對受害者豈是公平?(推薦閱讀:性別觀察|社會急需的性別教育:被拒絕是理所當然,被接受不是) 所以問題當然不在於「一個女孩子三更半夜與男性獨處」,問題在於為什麼這個男生自認可以對一個眼前熟睡、認識未久的女子性侵?而當他自認「求歡」(性侵)遭拒絕的時候,又何以會理智斷線掐死眼前的這名女子?在那當下,這個兇嫌把眼前的女子當什麼?又把自己當什麼?關於這一點,台灣不斷被污衊攻擊,因此相對匱乏的性別教育,必須負起絕大多數的責任。 再說一次,性別教育不是同志教育,性別教育也不只是認識同志教育,性別教育是教導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的教育。它不是教你「男性要有風度氣概,女生需要依靠保護」,而是教導人如何表達及管理自己的情感,尊重不同性別,減少物化對方的慣性。在這個案例裡面,兇嫌因為自己「求歡」不成,感覺被羞辱,因而以更暴烈的方式對待被害人,就是因為他無法表達及控管自己的情感,長期把男尊女卑理所當然之後,膨脹了自己的自尊與佔有欲。 這種乖張的現象充斥在我們周圍,例如,半個月前的台大女生情殺案發生時,一位綜藝天王在抨擊男生不該動手之餘,還宣稱:「就算女人出軌也要怪(男人)自己」、「女孩子也要負責,不能隨便在網路上交友」。一位醫生詩人竟然說:「是怎麼樣的女人可以令一個男人激動失去理智到萌生殺機?」做個男生,要剛強、要勇敢,要比性能力,不能脆弱認輸;做個女生,要柔弱、要順從,要三從四德,不讓自己置身風險。不斷強化這些刻板的男女形象,正是這一場場情殺謀殺案的潛因。 事實是,作個男生,為什麼不能脆弱?為什麼不能大哭,為什麼非得要展現男性雄風?作個女生,為什麼不能堅毅?為什麼不能網路交友?為什麼不能豪邁地喝酒?關鍵不在男生或女生該有什麼「樣子」,關鍵在作為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尊重別人;一個懂得釋放壓力、表達情緒與理解別人的人,當然不會是一個性侵殺人犯。 兩週三起慘無人道的恐怖殺人案,不是台灣的社會安全網出現破洞,而是台灣的性別教育出了問題。那些因為反對同志,念茲在茲阻擋性平教育的人,趕快醒醒吧!這些殺人犯,與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無關,每個都是欠缺性別意識的加害人。 June 23, 2018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9YaIN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22 歲肄業當 YouTuber!專訪金魚腦:從失敗中學習,然後快速成長 https://ift.tt/2yv4r0s 女人迷編輯 孟倫 女人迷六月畢業季專訪,邀請過去五年新興職業工作者,與畢業新鮮人分享產業現況。專訪專職 YouTuber 金魚腦,走進 YouTuber 圈是誤打誤撞,在這產業裡找到你想表述的價值,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第一次見到金魚腦,在場淨灘活動上。 穿著有大大「水」字標語的白 T,身後背起的登山架還超過她的身高,登山架上裝的不是登山背包,而是一桶乾淨飲用水,外接水管。那場活動,她當起幫參加者補給水分的「水女」,一邊幫你補水,一邊掛著甜甜的笑,說:「開心看到你來淨灘!」 我彎腰,不過在沙灘裡挖出煙蒂的時間,她咚咚咚地已經走遠。我回望,不見她,只能望見不斷移動的登山架還有兩隻勤奮奔走的腿。 再次接觸金魚腦,是我在座位上苦苦思索畢業季專題,編輯部希望透過專訪過去五年沒有的新興職業,讓畢業新鮮人更了解該產業的現況。正當我深陷一個個 YouTuber 視頻,覺得眼花撩亂,編輯夥伴悠悠飄來:「你可以專訪金魚腦呀。」 打開金魚腦的 YouTube 頻道,依舊是充滿活力的燦笑,一個女孩拿著鏡頭自言自語,身後場景變化,始終不變的是她堅持溝通環保的初衷。當這是個人人皆能自成媒體的世代,你相信的價值、傳遞的議題、想創造的影響力,就成了你表述自我的姿態。 而我好奇,是怎樣烏煙瘴氣的環境,讓這隻金魚奮力從水裡上岸,啪噠啪噠地,激起微小的聲響,堅定地要你仔細地聽。 大三休學,人生是誤打誤撞闖入 YouTuber 圈 專訪那天,金金(金魚腦)一身白背心牛仔褲,青春洋溢的裝扮。前頭還有雜誌拍攝的通告,時間緊湊,我們只得約晚間七點鐘訪問,專訪間的窗邊一盞昏黃路燈打在她臉上,襯著夜色,我問了她第一個問題。 金金是美術系學生,大三升大四,她毅然決然辦了休學,眼看再一年就到手的大學學位,這時機休學,任誰都詫異,「但我就是忍不下去了!一秒都不能多待!」我看著她一手敲著桌子,擠出呲牙裂嘴的表情,邊噗呲笑,邊佩服她的忠於自己。或許人生路上,我們都曾在心裡頭閃過「一秒都不能多待」的情緒,那是你的心在抗議,你不夠專注你的生活,你不快樂,你漸漸活得不像自己,但我們都沒有停下來認真聽。 金金不一樣,她停下來,察覺自己的心,「我一直是喜歡畫畫的,畫畫是我的興趣,但當興趣成了學術研究,每畫一張圖就需要探討背後的創作論述,我覺得我不再是快樂的畫畫。所以大三升大四那個暑假,我覺得我一刻都不能再多待,決定休學。」休學後當然也經歷了一段無所事事,終日被迷惘罩頂的日子,我說或許讓人生偶爾讓自己耍廢放個假也不錯,金金帶著不可置信的表情看我,連忙搖頭,「不,耍廢不好。沒事做的日子真的很痛苦,所以畢業以後還是要試著思考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努力去嘗試吧!」 過去成為 YouTuber 這個職業選項,從來也不在金金的人生清單內,「我休學那段日子,因為太無聊,看著同學依舊在課業上忙碌,就逼自己一定要有些產出。我想到自己很喜歡剪影片,剛好那時候認識了我現在公司的老闆,他們跟我聊過天以後,覺得『環保』是我很關注的議題。我就開始有了拍影片的念頭。」(推薦閱讀:我是高齡 Youtuber!專訪囧星人:「人生的意義,就是追求快樂」) 「後來真正促使我開始拍影片的原因,是我在參加《青年迴響計畫》時,剛好看見『台客劇場』(另個關注環保的 YouTuber 頻道)的影片,對他們從台灣議題出發,關注環保這件事深受感動。剛好這個計畫的立意就是希望參與者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在世界創造一點改變。於是我的第一支影片,就在這樣的動機下誕生,其實很簡單。」聽來簡單,但光是要背離常規,替自己闢一條未知的路,談何容易?我問金金,這場不在預料內的人生發展,她對身為環保 YouTuber 的自己有什麼期待?她大笑著,露出淺淺虎牙,「其實我沒有立志當環保 YouTuber 啦!只是環保剛好是我很在意的一塊,並沒有侷限自己之後的發展。」然後她停頓,問我說,妳剛剛還有一個問題是? 整場訪問,我總是一個問題接一個,連珠炮式的提問,常搞得金金很崩潰,「停停停!妳一個一個問題來,我記憶力真的很差。」然後我們就會瘋狂大笑,我都以為金金要接:「我是記憶力短暫,但是愛拍片愛畫畫,還喜歡唱歌的金魚腦。」這句,她每支視頻最後,都會說的招牌自我介紹。 「我是說,妳對自己身為 YouTuber 有什麼期待或是想創造的改變嗎?」我嘗試收斂笑容,問金金,對她來說 YouTuber 在這世代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而她又想成為一個怎樣的 YouTuber 呢?「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的產物,像 YouTuber 就是我們這時代興起的職業,取代傳統媒體才能傳遞資訊的管道,讓每個人都能說想說的話、在意的理念。所以對我來說,我並沒有想要改變世界的偉大願望,我只是希望可以把自己關注的議題,讓更多人知道,一起來關注。如果這樣能因此對世界造成一點改變,那就太好了!」 每次我遇見為了一個信念,執著努力的人們時,也會在心底響起那句:太好了。一個 22 歲大學肄業 YouTuber,笑著說自己每天剪片拍片,忙得天昏地暗,但這卻是她人生最快樂的時刻。 如果夠透過自己的影片,讓更多人接觸環保,哪怕只是引起他們思考也好,這樣的影響一點一滴,或許有天傷痕累累的地球也能健康的復原起來吧。 人手一機就能當網紅?搞清楚,興趣真的不能當飯吃 網上資訊流動快速,如何發想出表述自我理念的影音企劃,定期定量產出影片都是成為 YouTuber 的基本功。 我好奇作為 Youtuber 這樣一個新興職業的自由工作者,金金都是如何不斷地從不同的切點,關注日常裡細小卻重要的環保議題,「其實就是認真『生活』,然後找到生活中你在意,也覺得值得介紹給大家的議題、觀念,當你找到自己真的想要表達的事情後,接著要去想,這個訊息你想對哪些群眾傳遞?找到說話的對象時,就能開始架構影片裡的溝通口吻了!」 看著金金,我想著她是否與女人迷相同,在執著信念的路上,偶爾也磕磕碰碰?她信念環保,我們相信性別,看來都是不太平易近人的命題,但我們堅持反覆溝通,因為對我們來說,那足以影響他人,造就改變的生命核心。 當金金成為環保議題上,指標性的 YouTuber 時,我直白地問,重複溝通相同議題,是否曾感乏力?她給我一個釋然的笑容,「當然,當我不斷在提倡環保,很多觀念概念也是一提再提,」她直接以最近接下的合作影片為例,「像我最近跟央廣合作,他們希望我給大家三個實作的點子開始做環保,但後來我決定,與其給出方法,我更希望去談環保的觀念。」她從對習以為常的習慣說「不」開始,去談如何在生活裡實踐環保,你的每個選擇其實都闡述著你的理念。買東西的時候,為了環保,對塑膠袋、吸管、過度包裝的食品說「不」。 做環保其實真的有一些麻煩,但金金說,為了環境這些麻煩、犧牲是我們必要做的一件事情。 然而溝通環保的過程,有人傾心關注受金金啟發而身體力行實踐環保,多數人可能將環保放在心中,想到了提醒自己,還在養成環保習慣的途中。對於環保議題不在意、不關心的群眾,又該如何溝通?這是 YouTuber 必經的難關。(推薦閱讀:寫中文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每個人都該去想,自己要的自由在哪裡) 如何開拓對話群眾,讓自己表述的理念,被更多人聽見,金金說這是件急不得的事,「但我絕對不會用負面的方式,站在群眾的對立面。我希望自己不斷用正向的態度溝通,他一開始可能都沒有去做,但他確實有聽到。慢慢耳濡目染之下,他可能就會嘗試看看。或是他可能某次突然在腦中閃過,金魚腦說:不要拿塑膠袋。他就少拿了一次。哈哈哈!」金金邊用怪腔怪調模仿,我看到的卻是樂觀執著的堅持,這樣的堅持,讓她閃著光,在世界的一角隱隱發亮。 沒做過 YouTuber 不會知道 YouTuber 的美妙與辛苦之處,我一路聽著金金談,從畢業後的迷茫到現在她說起自己的工作,眼裡有光。或許人生總是千迴百轉,唯有出發,持續地走在路上,才能望見待你而來,獨一無二的人生風景。 如果你也想試著成為 YouTuber,想替自己闢條人跡稀少,卻藏有秘境的路,金金以過人來的經驗告訴畢業新鮮人,想成為 YouTuber ,這三個問題,你得先問問自己: 1. 你能不能堅持固定產出? 身為 Youtuber,有定期定時的固定影音產出是建立關注度最基本的第一步,並非所有人一開始就能找到自己身為 Youtuber 的定位或是想談的特別議題,但固定頻率產出,除了能養成觀眾定期來收看你的頻道外,也能在製作每集影片的過程裡慢慢找出自己想關注的議題,錨定自己。 2. 你能不能忍受很長一段時間的等待期? 每件事的起頭,都有段等待茁壯的蟄伏期,經營 YouTube 頻道更是這樣。 當你還是默默無名的 YouTuber 時,你能不能堅持開始拍影片的初心,等待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幾十人觀看次數的窘境?每個行業都有其光鮮亮麗的一面,爆紅或是做出成績來的 YouTuber 看似輕鬆的成名之路,背後可能有好幾年自我打氣、咬牙苦撐的辛苦。 在你成為理想中的 Youtuber 之前,能否耐得住等待,等待自己成長、等待理念被看見,等待生命歷程的累積,讓你一步步成長? 3.想清楚你要把這個當興趣,還是正職 過去人們常說,興趣不能當飯吃。當你想下定決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時候,只把它當興趣經營,或許真的不足以支持你生活、不足以讓你把興趣當飯吃。 很多人好奇 YouTuber 的收入來源?金金也不避諱地說,「以我自己為例,其實基本上我的收入來源分作三大塊,業配、實體活動跟演講。但在能夠接到這些合作邀約前,除了前面說得要忍受等待期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分清楚自己把成為 YouTuber 看作興趣還是職業。」 嘗試成為 YouTuber 之前,先問自己:我是把經營 YouTube 頻道當作興趣,成為我正職之外的副業發展?還是你想全心投入這個職業,用正職的態度看待它?先釐清自己的想法後,才能依據興趣與職業的不同,調整放在經營平道上的時間與心力,替自己做出經過思考的人生規劃。 當你眼睜睜看著環境惡化,為什麼不試著改變一點點? 當身邊的人尋求穩定、朝九晚五的收入時,她的工作充滿刺激與變數,新鮮但收入不穩;當大環境持續惡化,她依舊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溝通環保。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成效進步緩慢的現況,我想力不從心是一定有的,那什麼是支持金金走到今天的動力? 她想著想著,從粉絲談回了自己的初衷,「我想,做一個 YouTuber 就是希望自己拍的東西,能被大眾聽見。而我之所以能持續地拍,大部分還是來自於粉絲的回饋。上次我出席實體活動,有個男生很興奮地跑來跟我說話,他說因為我的影片,他也開始關注環保,並且嘗試拍影片讓更多人知道。」金金還說,那個男生之後都會把自己剪的影片傳給她看,這樣手把手的互動交流,出自她對粉絲的珍惜,以及做影片自己得到的感動。 「我很開心,自己的付出可以真的影響一個人。這也回到我的初衷吧!做 YouTuber 我只希望自己拍出的東西,能引起觀看的人一些思考,產生一點行動也好。一點點累積起來,就足以造就改變。」(推薦閱讀:給畢業生的一封情書:願你對信念忠誠得野蠻,更不忘心底柔軟) 就像開始談環保這件事,她說,自己並沒有立志當環保 YouTuber ,只是當你眼睜睜地看著環境惡化,為什麼不試著改變一點?「就算實行環保很麻煩,但我就是想為了環境,少混帳一點呀!」 你信念什麼,就無畏地去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我想這可以是金金的人生寫照。訪談到最後,我請她對將要進入社會的畢業生一句祝福,她一句話說得中氣十足:「做就對了!我以前就是怕東怕西,怕做不好什麼都不敢嘗試,可是當你猶豫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開始做了,可能他們也會失敗,但只要一直持續下去,他們就能從失敗中學習,然後再成長。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開始去做!」 記得,當你的心發出抗議的時候,當你發現自己有想訴說的議題的時候,當你願意執著去信念一個價值的時候,不要想太久,好好地面對真實的自己,做就對了! 訪問金金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她有股信念蠻幹的傻勁,她相信自己只要持續做、無愧於心地做、蠻幹地做,一點一滴推動,終會產生一些改變。專訪結束,送金金離開,門口鐵門半拉,我看不見她的上半身,只露出一雙不斷走遠的雙腿。 我看著金金離開,又想起第一次目送她的場景。我回望,看不見她的臉,只見一個女孩無懼地面朝望不到頭的遠方,執著信念,用那雙勤奮的雙腳,一直奔走下去。 June 22, 2018 at 07:5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v4r0s
為你挑片|《後來的我們》別把我愛你,留給來不及 https://ift.tt/2IggfmG 海苔熊 女人迷編輯與作者為你挑片,寫影評也寫生命故事,看見鏡頭下的縮影人生。《後來的我們》我們都活在沒有「如果」的世界,不要把愛變成遺憾。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在你的生命裡面,也有一個遺憾,未曾放下過的人嗎?你總是想著很多的「如果」,但其實你很清楚,再多的如果,都換不到無憾的以後。 今天參加一個很特別的特映會,我們從台北搭高鐵往返高雄,然後在列車上面,用 NETFLIX 看完了電影《後來的我們》,百感交集,五味雜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邊聽著片尾曲,一邊默默地擦著眼淚。 本來想著以後 有了什麼就夠 到後來我只能夠 想像你們的以後 以為我像氣球 追逐風的自由 以後只能懷念 釋放我的那雙手 — —田馥甄《愛了很久的朋友》 圖|《後來的我們》劇照 劇情很簡單(以下有雷),其實就是一對年輕人相識、相愛,最終互相錯過。故事描述小曉和見清這對窮學生,到北京街頭闖蕩,一直希望能夠變有錢,嫁個好人家、換棟大房子發達,兩個人一起吃苦過了好多個日子,卻因為衝突和不懂事,沒能夠說出心中的愛和在乎,在地鐵站淚別之後,生命就此別向兩頭。兩個人在最苦的時候,屈就在同一棟小房裡面仍然甘之如飴,共同吃一碗泡麵、搭車約會、撿破舊的沙發換一個家的夢想,可是卻不懂珍惜,10 年後,只能在彼此的生命裡嘆息。熟悉嗎?沒什麼轟轟烈烈,愛恨交織,可是正因為如此的真實,反而更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我想起很喜歡的一首詩: 對不起 那時候我們都是 太淺的器 一不小心 全都打翻了 ——《青澀》◎ 陳繁齊 圖|《後來的我們》劇照 如果他的未來,不是我的後來 我第一個學到的跟感情有關的心理學理論是「米開朗基羅效應」[1],主要是在說,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彼此能夠互相「雕刻」,變成更好的人,那麼這段關係滿意度也會越高。只是,要達到這件事情,至少要滿足下面四個條件: 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子。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你的理想我是什麼(ideal self)? 他也必須知道,你想要變什麼樣子。 他能夠協助你成為你想要變成的樣子。 角色互換,你也要能夠協助對方完成上面的123。 這裡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嗎?在華人以賺錢、讀書、出人頭地的文化下面,很多時候我們錯失了真正珍貴的東西,而是追求「大家以為」能夠代表身分地位的東西,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我」是什麼,而是活在追求「應該我」(ought self)當中[2]。先前台灣一個研究發現,米開朗基羅效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自我概念清晰度,self-concept clarity)[3],否則你連藍圖都沒有,要怎麼雕刻呢?(推薦閱讀:【單身日記】可惜我們偏偏不是讓彼此幸福的人) 圖|《後來的我們》劇照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陳奕迅《我們》 每一個上北京的年輕人,都是懷抱著夢想和希望,可是這個希望,有可能並不是自己想要變成的模樣,而是「內在江東父老」的期待——在這部電影裡面,它甚至不是見清父親的期待。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我們一直以為自己奔跑的方向,是對方想要我們變成的模樣,可是到了終點才發現,對方的身影已走遠。這個「對方」,既是見清的父親,也是小曉,就像電影裡面的對白: 見清:我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 小曉:可是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見清的父親:我們做父母的,其實不在意你跟誰結了婚、掙了多少錢、住了多大的房子,只希望你能夠過得好好的。 寫著寫著差點忘記提第二個重點,對我來說,米開朗基羅效應還有一個 bug ——就是兩個人的改變,有可能不是同步的。這也是為什麼,命運讓兩個人走到了一塊,最終,仍然辜負了彼此的期待。 為什麼見清發達了以後,小曉不回到他身邊?那是因為拜金、一直追求嫁個好人家的小曉,終於在見清身上看到了一種幸福,一種只要兩個人在一塊,就算口袋裡面沒有幾塊,也能夠笑得開懷的幸福。可是當小曉終於懂了這種幸福,見清卻不懂了,一直到最後,他還以為她的離開是因為他沒有房子、沒有辦法讓她過上好日子——見清忘了,小曉在離開的前一天晚上,還把半碗泡麵留給他,幫她把醬菜裡面剩下最後一點點,撈到盤子裡面。 小曉開始想要一個大房子,後來她想要的是個家;見清原先覺得兩人在一起就很好了,分手之後,開始奮力地去賺「一棟房子」,後來,房子有了,家卻沒了。兩個人就像是不同月台列車,從沙發被留在舊家的那一天開始,就駛向不同的地方。 我們都活在沒有如果的世界 後來你就會明白,失戀真的是你一生當中,最美好的事情。 幾年前,我和心理師許皓宜合作過好多場失戀的講座,她經常講類似的話,那時候我和聽眾都覺得她在唬爛,分手明明就很痛苦,何來美好之有? 看完這部片,我突然覺得這段話或許真的有那麼點道理。就像這部片的兩人明明相愛,卻墜入錯過的大海。可是如果不是那年的分開,怎麼會有後來飛黃騰達的見清?如果他們持續在那個一攤死水的關係裡面,或許見清依然每天打著電動、荒廢創業,然後兩個人既回不了過往的那種相愛,也沒有辦法真正分開,彼此埋怨,互相拖累,這樣的結果,不一定真的會比較好。(推薦閱讀:【關係日記】《後來的我們》我是負了你,但我終究不負自己) 從這個角度,再回頭過來看看那些你心裡面的「如果」,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圖|作者提供 也許以後 不會再見面了 相遇的時候 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林婉瑜《相遇的時候》 當遺憾佔領我們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想像很多的「如果」,想像著哪一天,會有這種「相遇的時候」。但殘酷的是,我們都活在沒有如果的世界。幸好殘酷,往往也會和溫柔相伴,正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如果,所以不論後來的我們相遇與否,都可以選擇,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延伸閱讀 [1]Drigotas, S. M., Rusbult, C. E., Wieselquist, J., & Whitton, S. W. (1999). Close partner as sculptor of the ideal self: Behavioral affirmation and the Michelangelo phenomen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2), 293. [2]Higgins, E. T. (1987). Self-discrepancy: 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 Psychological review, 94(3), 319. [3]邱宗怡(2004)。伴侶行為肯定對心理安適的影響 個人與關係層次自我確定性的中介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台北。 June 22, 2018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ggfmG
【單身日記】下一次不當英雄,做你的男朋友 https://ift.tt/2KioG6h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這是一篇獻給男性的單身日記。知道你的憤怒,來自你的恐慌,不要害怕,失戀了,分手了,可以哭的,沒關係的。 男孩失戀了。 圖片來源:電影劇照 失戀第一天,他喝了一夜酒,出門陪伴他的眾兄弟繼續灌他,說那女孩也沒什麼好,我們早看她很不順眼,要什麼樣的女孩,我們介紹就好。有兄弟在,怕什麼。我們左轉再去喝,還是你想去唱 KTV,我們找幾個女生一起出來玩。 男孩把自己泡在酒精海裡,今晚不知道為什麼千杯不醉,閉上眼睛,不想睡,卻好想掉眼淚。可是他不能哭,在兄弟面前,也太糗了。「被分手已經很丟臉了,我居然還想哭。」他還在責備自己。 可是,他一直想起分手突然的那一刻。 他其實好恐慌,好措手不及,他沒有任何準備,感覺自己被拋棄。他好傷心,卻又沒有任何方法表達他很痛,他不想要哭,不能夠求情,不知道該怎麼示弱。他沒有練習過。 他一直都是關係裡強悍的那一個,他要照顧她,他要保護她,他要給她很好的生活,他一直這樣想的,他甚至從來不敢讓她知道他任何失意。他想一直擁有她,想要她是他的,曾經有很多瞬間,他覺得他們就要天長地久。 想到這裡,緊接而來的感覺是憤怒。憤怒從他身體而來,他好習慣,握緊雙手,掄起拳頭,我們明明說好了,你怎麼可以一個人先走?他朝她怒吼,你是不是有了別人?是不是那個 B,你之前說過他一直約你?他看到女孩臉上失望的表情,每次她露出那樣的表情,代表她終於放棄。 他鬆開掌心,看她蹲下來收東西,不發一語。女孩走的最後一刻,都不知道要怎麼挽留。他拉不下臉,他是被拒絕的人,覺得自尊被踩在地上。他無聲地看她離開。 她把門帶上,他呆愣五分鐘,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人了。(推薦閱讀:【單身日記】親愛的男孩,我心疼你不敢哭泣) 他不是沒有預警,他們近來很常冷戰,他常常搞不清楚她到底在想什麼,索性戴耳機打電動,那裡比較簡單。他總以為還有下次,還可以的,還有以後。只要買個禮物給她,她就會開心的。 他沒有發現,女孩已經越走越遠了。離開的時候,女孩只留下一句話,「我要的不是英雄,我要的是一個男朋友。」這話她講得很淡,他起初沒聽明白,今後他想花很多力氣消化這句話。 他開始想起關係裡,有過很多快樂時候。 比如,他喜歡抱她。尤其天光微亮,把她小小身體拉進自己懷裡,聽她淺淺呼吸,不敢用力,就怕吵醒,生平第一次,他這麼在意一件事情,她是他香甜而不可告人的秘密。比方說,他真喜歡跟她生活。喜歡她回到家扔胸罩,盤頭髮,戴眼鏡,肆意放鬆的樣子,他會拿她胸罩遮臉,說自己是鹹蛋超人,就為了逗她笑,她笑起來真好看。(同場加映: 圖片來源:電影劇照 他們有過快樂。可是這段關係裡,他一直想當個英雄,在最辛苦的時候,他還是撐著不說,當英雄久了,他都忘記自己是能愛的,也能被愛的。為什麼撐著不說呢?原因他想不起來了,可能怕被看不起吧。哎,兩個相愛的人,擔心這個做什麼?(同場加映:致我的中國前男友:我想要的是民主獨立的愛情) 他結束今晚的第十四杯酒,趁兄弟酒酣耳熱之際,默默買單,鑽回深夜大街上,一個人走路回家。 這心痛的路好長,夜晚的風好涼,曾經相愛,想到好心酸,可是他居然也覺得,自己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終於可以哭得像孩子了,流下長長鼻涕,覺得自己實在好糗,又覺得胸口好痛,卻也覺得終於感覺自由。 這條路很長吧,沒關係的,他會陪伴自己回家。 下一次,說好了,不當英雄,做你的男朋友。 閉上眼看 最後那顆夕陽 美得像一個遺憾 輝煌哀傷 青春兵荒馬亂 我們潦草地離散 明明愛阿 卻不懂怎麼辦 讓愛強韌不折斷 為何生命 不准等人成長 就可以修正過往 我曾擁有妳 真叫我心酸 June 22, 2018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ioG6h
為你選書|十年救護車生涯:我懷念的不是英勇,而是生命的癲狂 https://ift.tt/2JY1v1z 臉譜 女人迷【畢業季選書】,你的人生不要再聽別人說!挑選不同職業經歷、生活方式、人生選擇,開拓你對未來的想像與可能性,勇敢替自己做出選擇。《一千個裸體陌生人》寫救護員在十年救護生涯遇到的真實記事,驅使他持續救護的是始終不變的初衷。 後記 如今一切都結束了。 那台救護車、那些搭檔、那些病人、那些顛狂─全都成了回憶。物是人非,但我還在這裡,只是回到了原點。現在才認識我的人,常會問我當時的工作情況。他們問我曾有多少次目睹到死人?接生過幾次孩子?他們想知道我當時有沒有吐?有沒有害怕?有沒有驚慌失措?他們問我見過最悽慘的案子是什麼?急救小孩會不會比較困難?他們也問我當初怎麼會進入這一行?他們什麼都問,就是從不問我為什麼留在這一行?就好像一開始的入行決定便足以解釋何以我能夠撐過十年。但其實這根本不足以解釋。我回想當初種種。 無論是什麼原因讓我自願上勾,無論是什麼美好的計畫、什麼憧憬、什麼浪漫的理想,到頭來終究熬不下去。縱然當時的理由再怎麼正當,再怎麼真切,都抵不過救護車生活的現實面,包括工時、薪水、不時面對可能受傷的威脅、極其髒污的環境、袋子內的穢物。沒穿過這身制服的人永遠不會明白這就是我們在幹的活兒。 起初一心嚮往刺耳的警笛聲、英雄豪傑、救人性命。幾年下來,我變得討厭警笛聲,雖然也救過不少人的性命,但永遠救不完,我有過英雄事蹟,卻從來不覺得自己像英雄。所以何必留下來呢? 圖片|來源 如今回想起來,從我在救護員學校上課的第一晚開始,一直到這些年來的值班,再到我最後離開,心裡始終存在一個問題:我為什麼待在這裡?這是一個答案簡單的複雜問題,只不過一直到我辭職離開時才想清楚。有人說我離開後一定會懷念這工作,因為心裡會有個缺口,有一處空白─很難形容,也難以填補。他們說我以後每天都會有這種感覺,所以很可能再回鍋。這麼說也不無道理。我見過太多沒有事先備好替代方案的人。他們吃救護車的奶水長大,除了救護車以外,什麼也不會─雖然因為職業倦怠離開,最後還是只能再回到這個他們自覺像家的地方。(推薦閱讀:第一次為你叫救護車:短短五分鐘像一輩子) 再回鍋的人被貼上「輪胎翻新」的標籤。在被問到為什麼會回來時,他們總是說因為他們懷念醫療救護這一行:靜脈注射、給藥、急救技能還有多年經驗累積下來的滿滿自信。但這些經驗在別的領域根本派不上用場。原來在現實世界裡,你不會有機會幫一名垂死的婦人插管。當你有了固定的工作,就絕不會遇到有誰在泥巴地上被人打了一槍,或者有誰在郡立監獄裡癲癇個沒完沒了。也不會有人把他們軟癱的孩子交在你手上,不只完全信任你,也將他們的整個世界寄託在你手上。這真是太令你不捨了。而你心裡之所以會有股奇怪的得意與喜悅,不只是因為你把任務達成了,也因為你知道以後還會有同樣任務再派給你。 可是我懷念的不是這一點。坦白說,我也不確定這是任何人會懷念的地方。是的,醫療救護這一行像是在抽獎,而不是表演。仍在原處逗留和曾經離開但考慮回鍋的人都知道其它的醫療領域幾乎都比這裡好,而且待遇也比較高。所以為何要留下來?因為現代世界是井然有序又務實的。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帳單到期,排隊等共乘。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在乎井然有序和務實,而且我曾經意識到這一點,結果很難瀟灑離開。今天就在離我座位不遠的地方,宇宙的齒輪將不小心地滑開,世界又要大亂。而某處一台救護車的組員心知肚明這一切,所以他們正在等候。 所以沒錯,醫療救護這一行是很屌,不過你省省吧,我懷念的其實是它的顛與狂。我懷念夜裡出勤,懷念生氣勃勃地載著死人和垂死之人、酒鬼、瘋子、怒漢、需要幫助的人和自以為需要幫助的人馳騁街頭。我懷念遠方突如其來的槍響聲和毒販察覺警察出現,一路奔逃的叫囂聲。我懷念曾在破舊的汽車旅館與毒蟲扭打,我懷念毒品站、廉價旅館、一團混亂的槍擊現場。我懷念天黑後的廉價國宅,我懷念那種責任感、榮譽感、幽默感,也懷念那種在某處自我迷失的感覺⋯⋯迷失在一個奇怪的世界。我甚至也懷念害怕犯錯的感覺。不管當初是什麼原因把我們帶到這裡來,卻是別的原因讓我們繼續留了下來。 圖片|來源 大家常喜歡說,這種工作比較適合某特定類型的人,一種很特別的人。他們說得或許沒錯,只是不像他們想的那樣。救護員不見得很英勇,也不見得很彪悍,或者一定是什麼好人。他們只是很享受這種顛狂。一般人聽見槍響聲、聽到有人慘叫、看見屋子著火、或者有人癱倒地上,第一個反應都是先逃開,先後退幾步,也許不見得是置之不理,但就是不想倉促行事,被無端牽扯其中。可是老實說,做這一行除了要有駕照和高中畢業證書之外,需要的無非就是一個膽子。在一般人都會離開的情況下,你還是願意毫無防備地走進現場。一種想參與的欲望,只是多數時候只能在旁觀看。 所以為什麼有救護員在這裡?因為驚恐和死亡,因為瀕死,甚至是你自己的瀕死,都像某種怪異的毒品,所以不管這是不是傷者、病患和絕望的人想聽到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就是,會從事這種工作的人都是因為他們喜歡這份工作。哪怕是小災小禍,都意味著自由。哪怕是死板的規定,你都有自由可以通融求變,你可以打破規定,你可以漠視規定。也許我甚至連規定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只會隨機應變。會留在這個崗位上的人都很享受這一刻,以及這一刻所帶來的一切,哪怕很棘手。(推薦閱讀:一張醫生痛哭照,揭開醫學界說不出口的秘密) 但總有一天也會輪到我。會有人為我出一趟勤務,警笛會響起,會有一台救護車劇烈抖動地活起來。如果天候和距離允許,六分鐘後就會有兩名救護員穿過我家大門。經驗告訴我,他們會找到什麼?他們會如何因應?在決定要不要救我之前,他們會考慮什麼?至少某種程度來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而這位曾經為了我的死亡而現身的救護員,希望將來也會基於同樣理由為了你的死亡而現身。 因為這太好玩了。 《一千個裸體陌生人》 June 22, 2018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Y1v1z
先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媽媽的快樂不必建立在家人身上 https://ift.tt/2JY1qeh 丁菱娟 作者丁菱娟分享朋友教養孩子的故事,傳遞讓媽媽優先快樂的觀念,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才能與家人好好地分享快樂。 我一位朋友非常的可愛與另類,她從小教導一對兒子要先讓媽媽快樂,他們才會更快樂,所以有好吃的東西她會說先給媽媽吃,有開心的事情也說要請跟媽媽分享,不快樂的事情要自己先想想答案,再來找媽媽商量。她可以回饋給小孩的也是盡量的將正面的情緒帶回家,立志做個快樂的媽媽。結果在她的訓練之下,這種反其道而行的行為,竟然也訓練出一對快樂又孝順的小孩。 我這位朋友雖然用一種很可愛的方式來表達個人的角色,但是她也真的身體力行地讓自己保持著活力和正能量,她也是職業婦女,每天有一堆煩人的事務要處理,但她總是快快樂樂回家,決不哀聲嘆氣。她喜歡學習成長,主動將每天發生的快樂事情分享給家人,感染他們,關心小孩而不竉他們,也訓練小孩以媽媽優先,不增加媽媽的煩惱,自己解決問題。所以她身先士卒,總是先分享當天碰到值得感恩的事情感染家人,餐桌上就接踵著分享喜樂與感激,就算有挫折或難過,也很容易轉化成過去。所以讓媽媽優先快樂,這不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推薦閱讀:【為你挑片】《厭世媽咪日記》:再怎麼愛,請記得照顧自己的心) 圖片|來源 大部分的女人都有犧牲小我的美德,尤其有了家庭小孩之後,總把家人放在自己的前面,忽略了自己。所以小孩看到的都是很辛苦,愁容滿面,壓力很大,不容易快樂的媽媽。這樣犧牲型的媽媽在小孩面前並不見得會得到特別的珍惜,因為小孩容易放大自己,以為自己最重要,甚至認為媽媽喜歡吃剩菜,媽媽喜歡做家事,媽媽喜歡幫他們解決問題。大部分的媽媽都具有以小孩為優先的美德,總把小孩放在最前面,忽略了自己的情緒和快樂。只可惜這樣的媽媽自己辛苦了,小孩卻不見得體會和感激。 媽媽為什麼不能先自己快樂?為什麼要等到小孩或先生快樂才會快樂?媽媽總是把自己的快樂架構在別人的身上,雖說這是心甘情願,但久了若旁人不體會,還是會有怨言。如果讓家人知道媽媽的快樂很重要,媽媽快樂了,家庭會更幸福,他們會更重視媽媽的幸福。人原本就應該把自己的心先照顧好,當媽媽擁有快樂的能力更是重要,不委屈自己,不勉強自己,要訓練小孩體諒媽媽,而媽媽也要以身作則,做個優雅快樂的女人,進而感染所有的家庭成員,讓全家人和樂融融。 一位工作非常忙碌的高階女性主管跟我分享,她每次出差到國外之前,都要把床邊故事先錄音在手機裡,一天一則,出去幾天就錄幾則,然後每天睡覺前請她的先生放給小孩聽。我非常疑惑的問她,講床邊故事為什麼不讓他先生自己做,她說先生做不來,而且說得不好聽,小孩喜歡聽她說的。但我認為是這是藉口,是她想這樣做,她的先生沒有機會練習,當然就永遠不會講床邊故事。但她一邊喊累又一邊不放手,縱使人在國外也不得閒,不知道她先生是否也樂得不做。這真是把先生寵壞的典型例子。(推薦閱讀:致孩子的一封小情書:你不必當好孩子,我不必當完美媽媽) 圖片|來源 我說這個故事是因為女人經常塑造一個情境,讓自己卻陶醉在「這家裡沒有我不行」的情境中。我這位朋友平常像個轉不停的陀螺,不停的為家庭付出,不斷的讓先生、小孩倚賴她,她不斷地喊累卻也從不鬆手,犧牲讓她覺得自己角色的重要,我希望她小孩長大後如她期望孝順有作為。萬一不如她想像,我覺得才會是她崩潰的時候。 先讓自己快樂的母親看似自私,其實卻是最有智慧。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一點都不假,小孩受媽媽的影響是最大的,小孩不在意妳為他做了什麼,但他會記得妳快樂的模樣。 把自己的心照顧好,讓自己先快樂,再把快樂感染家人,這是道德的,而且是重要的。 June 22,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Y1qeh
「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專訪作家/教育工作者吳艾庭 https://ift.tt/2tkWHZJ 合作品牌天使 2017年,吳艾庭推出她的第一本小說《映初圖書館》,廣受各界好評。而在作家身分之外,她更是一名創意教育工作者及母親。我們邀請艾庭來到女人迷,為我們分享她如何在多重身分中,勇敢創造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看到艾庭時,我們很難不注意到她甜點般的氣質,而她認為自己更像是在果園中可隨意摘下來吃的水果,也可以切成五彩繽紛的「水果串」。在她分享的過程中,我們看見她有著教育工作者善於傾聽、娓娓道來的特質;清晰的話語,甜美中也帶著勇敢與堅定的力量。 從外語出發,開啟新視野 在台灣成長、受教育,制式框架的學習旅途中,充滿競爭、乏味與不開心,「如果把心比喻成房間,那段日子就像看著房裡一盞又一盞的燈漸漸暗掉。」艾庭形容著,但她緊接著說:「直到學習外語、接觸到各國不同的人事物後,整個房間慢慢恢復明亮,那時我就覺得,這應該是我想走的方向。」 艾庭離開台灣求學、到世界各地旅行,心靈接觸了英國、美國、西班牙及新加坡的文化,每一次「踏出國」皆獲益良多,尤其在自身的觀察力培養上。她說:「我一直很喜歡觀察人,這使我有更多機會去理解來自不同國家、每個人不同的思維與看待人生的方式。」她的眼界也因此改變,不再像過去執著以固有的方式判斷是非對錯,而是跳脫框架,學習包容,去理解每一個人背後的故事,這也使她得到滋養,得以寫出小說中每個角色的飽滿真實度。 不要怕受傷,盡可能伸出觸角 艾庭提到,最讓她感受到文化衝擊的,是近年來在新加坡旅居的經驗。台灣人早已習慣的人情味與熱情,在那個人們來自世界各地、來來去去的國際都市裡,人與人相處之間留戀的餘地,感覺起來是淡漠的,讓她一開始內心不適且抗拒。 記錄那段時間的心情,艾庭寫下:「因為人們來去匆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對情感的投入因而疏離,因為人們永遠不知道,幾個月後誰會離去、誰會留下,為此,情感的冷漠與保留,對我而言,是種時光的浪費。」 但她沒有因此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接觸,反而更勇敢地伸出自己的觸角,結識身邊的人。她說:「最重要的,是自己先不要怕受傷。」如果怕受傷,就會乾脆把心縮起來,永遠無法勇敢向別人跨出溝通的那一步,可能就錯過許多原本有緣分一起有段互相扶持或是快樂笑鬧時光的朋友。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分分秒秒都是特別的時空,我喜歡在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中,感到活著的喜悅。即使偶爾受傷了,我仍深信,在地球的某處可以找到一起喝杯紅酒說笑逗唱的朋友,那就是我異鄉裡特別的時空 。」 創意教育,教出跳脫框架的勇氣 由於自己在不同國家累積了許多有趣的外語學習經驗,艾庭回台後開始推行「英文創意教育」課程,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戶外以雙腳雙手,實地去體驗學習應該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教育這條路上,多年來也磨練了艾庭的耐性, 經年累月的堅持與努力下,結交了一大家子有著相似教育理念的學生家長們,相互分享與成長。 「孩子離開父母親在國外的時候,會爆發出一種你沒有見過的獨立和韌性。他們其實是很堅韌、可以承受挫折的。」 在新加坡聖淘沙(Sentosa)的亞洲大陸最南端(The Southernmost Point of Continental Asia),艾庭帶著台灣學生以及外籍教師,對著大海怒吼 “I am the best!” 大唱 “Try Everything”,然後縱身躍入海中。她不要讓孩子們被分數或框架限制失去自信,而是讓孩子掌握自己的力量,知道自己是最棒的,勇敢與眾不同,感受到成長的力量。每一個孩子,都有潛能變成最棒的自己。 她輕描淡寫地描述這震撼的一幕,外表甜美細膩的艾庭在實踐理想時毫不猶豫,勇於衝撞與突破,也是這樣的堅決,才能讓她成為帶領者,引領孩子們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寫作與當媽媽──從未想過自己與眾不同,卻從中發現自己獨一無二 「如果不能寫作,我心裡的燈也會一盞一盞的暗下來……把它拿走了,心裡的燈就滅了,那我要去哪裡呢?」 甫推出她的第一本意識流懸疑小說《映初圖書館》,艾庭完成了自己第一個夢想。她說:「選擇寫小說是因為很多的情感需要透過不同的角色表達出來,所以才會用這樣的方式完成我創作的慾望。我的夢想是把我青春時期到後青春時期,在每個國家碰到的人、經過的事,和聽到的故事寫出來。」她頓了頓,說這聽起來好像有點瘋狂:「我希望有一天可以見到他們,擁抱他們,知道他們過得很好,他們可以知道他們沒有白活,因為很多東西都寫下來了。」 我們問艾庭認為自己的獨特之處是什麼?她說其實以前並不覺得自己有何獨特,「或許就是能寫一點東西吧。」而另一個讓她發現自己獨特的,是成為母親這件事。過去不認為自己有足夠韌性當個好母親,但在與孩子互動的每一日,都在學習怎麼跟孩子相處,當看見孩子自信地踏出每一步,才發覺自己可以扮演這個角色。 「有一股很神奇的力量在我身體裡面滋長,不只是燈了,而是發芽了,長出新生的東西,新的東西在我身體裡面生長出來。」 勇氣心法,創造不同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新的東西要茁壯起來,總是需要勇氣突破、改變自己,才能有新的養分創造新的人生。如何為自己創造改變?艾庭的心法是「刻意練習」。 在旅居各國的過程中,艾庭觀察到西方女性友人們的特質,言談交流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她們的成長、教育環境跟台灣大大不同,她們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經驗,理性地分析事情。相較之下,艾庭較常躊躇不前、不確定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否可行,想想這些朋友的自信與勇敢,讓自己像他們一樣踏出去:「勇氣真的是可以強迫練習的,練習久了,你就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勇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甚至高於能力。因為有了勇氣就可以學習、獲得能力,但即使能力很強,如果沒有勇氣,還是沒有辦法做到什麼。」 在艾庭的分享中,她聊到現在正在做移居美國紐約的種種準備,生活各個層面將加倍忙碌,教育與寫作之路,她都不會放下:「我就是準備好要跟它拚了!」她說。 如果在這世上有一件事,能夠讓你感覺到活著的喜悅。每一天,就找時間去接近它、練習它。有一天,它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吳艾庭 艾庭與我們分享,移居紐約之後她需要每天開車接送孩子。而從大學就開始開車上學的她,十分享受獨自開車的時光,這是一段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而未來路途上,這段時光也即將與孩子共享。 試駕 SUZUKI IGNIS, 不只是小車體、大容量很得人心,用心設計的骨架結構與零件配置,強化車體底盤結構,性能安全穩定;將彎曲的骨架以最短距離流暢結合,加上懸吊系統設計來強化並減少零件數量,搭乘起來將更佳安穩舒適,是能夠與孩子享受移動時光的一大支持。 IGNIS 採用 16 吋大型輪圈,以確保車身最低離地高度 180mm,能在行車時為你我創造極佳視野。寬大的進入角(20 度)和離場角(38.8 度),讓車輛在行駛於較崎嶇或落差較大的路段時給予駕駛人信心。即使在母親、工作、創作時間中辛勤轉換,也能舒適行駛每一哩路。 SUZUKI IGNIS 期待陪伴女人勇於實現所有夢想,勇敢與眾不同。 同場加映:艾庭的勇氣書單,陪伴度過每一個需要勇敢的時刻 閱讀帶給了艾庭許多力量與想法,在旅居世界的過程中,有幾本貼在心上的書陪伴著她旅居過一個又一個的書架,以下是我們邀請艾庭分享的「勇氣書單」: 1)《蓮花》作者:安妮寶貝 書中危險的深山行旅故事,是我內心渴望的旅程,期許自己有天踏上它。這本書陪伴我多年,每回重閱,對「自我認同」的深度廣度總有不同感觸。 2)《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 書中的名言「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是我抬頭看著星星時,常在心中默默告訴自己的一句話。想著,告訴自己眼前的困難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3) 《情人》作者:瑪格麗特.莒哈絲 Marguerite Duras 立體的書寫讓我整個二十來歲都不孤獨。愛情沒有固定規則、形體,再年輕一回,我依然會相信小說中書寫的愛。 June 22, 2018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kWHZJ
給熱愛旅行的你|這一次,我們選擇對環境更好的方式:Ethique 洗髮餅 https://ift.tt/2Ie6aqs Amazing 你喜愛到處旅行,探索有趣的世界嗎?你知道,旅行也可以是一種公益行動的方式嗎?讓我們從挑選好夥伴開始,做一個更溫柔的生活旅人! 從大學開始,我就很喜歡到處旅行,在旅行中我總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新鮮與能量,也喜歡看不同國家的人們,怎麼在自己的文化中,活出自己的生命哲學與生活方式。 其中一種我最喜歡的,就是公益旅行。 公益旅行: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旅行也能做好事 大三那一年,我第一次以國際志工的身份,到了蒙古烏蘭巴托近郊的育兒院,協助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有機會跟當地人生活在一起,並且認識到他們最道地的文化與風俗,這樣「接地氣」的旅行方式,就是我最喜歡的,我渴望與他們的生命有所連結,看見他們怎麼活出自己。從此我就愛上了公益旅行,這幾年去了超過六個國家當志工,甚至在畢業後選擇了志工領隊作為工作。 成為志工領隊後,我主要負責柬埔寨社區計畫,這個有著美麗吳哥微笑的國家,直到今年,都還是有超過 1/5 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一天收入不到 1.25 美金(約台幣 40 元)。因為收入很低,所以他們在購買一些生活日用品時,像是米、油、洗髮精、沐浴乳等,都只能花少少的錢買單次使用的小包裝,每次使用就會製造很多的塑膠垃圾,而且柬埔寨大多數地區是沒有垃圾處理與回收系統的,居民多是在自家後院挖一個坑,把所有垃圾都丟進去直接燒掉,產生的黑煙與毒氣,污染了環境也傷害了他們的身體,這是他們生命中的無可奈何。 所以擔任領隊後,每回出團前我都會一再叮嚀團員,一定要盡量環保,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如果不從這些細節下手,每回我們團隊一行 20 人,兩個禮拜下來,將會製造無可計量的垃圾。怎麼讓自己的旅行更加無害,甚至有所助益,是我們都可以再思考更多,實踐更多的。 你也可以一起公益旅行:從選擇好的旅行夥伴開始 「旅行的同時,也要愛好地球!」是我對於公益旅行的一種信念。 我認為不只是當國際志工,或是在行程中安排了公益行程,才叫公益旅行,只要你願意在旅行的過程中,更環保一點,更選擇對當地好的方式,就是一種公益旅行的態度。 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這次與紐西蘭 Ethique 洗髮餅相遇時,我覺得很興奮,他完全是實踐公益旅行的好夥伴! Ethique 洗髮餅由紐西蘭生物學家 Brianne 創辦,她在某一天洗澡時,不小心把洗髮精打翻了,她看著洗髮精隨著水流掉,驚覺我們平時使用的洗髮精裡面含有這麼多的水。「洗澡本來就要用水,那我們為何在清潔用品加入這麼多水,而且還使用這麼多瓶罐裝這些水呢?」於是年僅 20 歲的 Brianne 開始致力於開發固體洗潔用品,期待對環境更友善。 不過一般人對洗髮餅的疑慮就是:會不會很難起泡泡?洗完會不會乾澀?因此這次我也親自體驗了 Ethique 洗髮餅,因為我有自然捲,髮質偏乾,所以選擇「一切盡在掌握中:一般、輕度乾燥髮專用洗髮餅」,Ethique 使用來自各種植物的成分,包含能舒緩頭皮的薄荷、軟化滋潤髮絲的椰子醬,和深層滋養的可可脂,替代可能刺激頭皮的皂鹼、SLS 介面活性劑、矽靈、Paraben 防腐劑;搭配使用「奇幻之旅:一般、油性專用潤髮餅」,淡淡香草香氣,除了天然潔淨功效,還具有保濕滋潤的作用,讓每一段旅程都充滿奇幻和驚喜。 使用方式很簡單,將頭髮「完全打濕」後,拿起洗髮餅從髮根到髮尾輕輕塗抹幾次,沒有加 SLS 界面活性劑的 Ethique,泡泡量卻完全不輸之前使用的市售洗髮精。聞起來有濃厚的薄荷香氣,但是洗髮時不會有不舒服的冰涼感,而且因為不含皂鹼,pH 值 5.5~6 之間,適合頭皮肌膚,而且不會乾澀,反而是一種很乾淨、清爽的感覺,再搭配潤髮餅滋潤髮尾,就有一種「頭皮髮根很潔淨,髮尾很柔軟」的享受。 我覺得 Ethique 洗髮餅真的是公益旅行的好夥伴,工廠全程採用再生能源發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使用可分解包裝,減少環境難以分解的瓶瓶罐罐。而且使用已知安全的植物性成分,不做動物實驗,不因人類的需求造成動物的傷害。更支持公平交易,提供務農者合理且穩定的收入,總之就是堅持對環境最好。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能環保洗髮外,固態洗髮餅也很適合攜帶出門,以往我們用小罐子自備洗髮精時,常常發生液體外漏,把整個行李都弄髒的慘劇,可是固態洗髮餅就沒有這個問題,而且一塊 Ethique 洗髮餅就等於 3 瓶洗髮精的用量,所以只要切一小塊,就足夠整個旅程使用了! 每一天,我們都可以選擇對環境更好的生活 每次準備旅行行李時,我都會很開心地放入自己的牙刷、毛巾、盥洗用品、購物袋,一點也不覺得麻煩,因為我知道,這樣小小的舉動,將會讓這個地球減少浪費,增加更多的美麗。現在每年有超過 10 億人次進行海外旅遊,如果每個人都能在享受的同時,也採取對環境更好的行動,世界真的能因此改變。 而旅行可能只佔我們一年當中的短短幾週,如果能意識到我們平時每一天的生活,那些行為背後看不到的巨大影響,我們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旅行與生活方式。 讓我們一起,用多一點點的思考,與多一些些的行動,做一個更溫柔的生活旅人吧 :) 女人迷讀者・獨家好康 官網五重限時超優惠:前往領取(~7/31) 同場加映:因為台灣天氣潮濕,許多人的浴室沒有乾濕分離,可能會有洗髮餅如何存放的疑問,Ethique 也貼心想到了,所以有專用的收納盒,由竹子、甘蔗環保材質製成,使用期限過後可以完全堆肥處,一個收納盒還可以同時放兩塊洗髮餅喔! June 22,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e6aqs
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許自己一個 PURE 好心情,墜入香氣繚繞的純戀旅行 https://ift.tt/2tfENHS 合作品牌天使 生活中每一種香味都傳遞著一種訊息,捎來的體驗與感受百百款。香氛是個儀式、是向身心靈的提醒;它開啟新的一天、散發妳的美好、陪伴著妳的喜怒哀樂,最終舒緩一日的疲倦,領妳入境夢鄉 ⋯⋯ A woman who doesn't wear perfume has no future. 不擦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 香奈兒女士 Coco Chanel 香水,又或說是香氛,已經是展現一個人特質的標誌之一。我喜歡藉由香氛,細微地透露今日的自己;我也熱愛香味的嗅覺感受,依著不同的香氣,總能感到勇氣與自信、舒心和放鬆。 工作時,我以辛香前調的羅勒佐百里香開場,中味的一抹青檸訴說著我不失自信活潑的專業幹練。下班後,為約會時光補上玫瑰香氣,浪漫新鮮的花香,如臉上的腮紅般嬌嫩,隨著香氛,魅力優雅地張揚著。而我的獨居小窩,喜歡以空間芬香來調配生活,房間裡,那天竺葵揉合鼠尾草的草本系香氛精油,在早晨溫柔地喚起精神,夜晚時讓我舒緩情緒、平衡身心。 Photo by Samantha Gades on Unsplash 讓香氛洗去你一日的疲憊,溫柔地圍出一隅花園 正因為香氣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劑療癒與享受,從沐浴開始的身體香氣,就是挑剔小姐不能忽略的環節。 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髮香的呢?也許是那一次我放下挽起的頭髮,聞到仍殘留些許在髮梢的玫瑰清香,竄進鼻間的香氣洗去路旁的嘈雜和煩悶;也許是那一日伴侶撒嬌地窩進我的懷中,見他如此沈浸在我沐浴完後的木質調髮香,開始的念頭吧。日常的洗髮步驟,我不僅在乎洗淨的功能,也在乎香氣,因為這份堅持,讓我遇見 PURE 純戀精油系列洗髮精。 Photo by 411pei on Instagram 仔細梳開打結的頭髮並充分打濕後,我喜歡先以 PURE 純戀精油迷迭香控油洗髮精來徹底洗淨頭皮。前味的青草與薰衣草交織的花草清香隨著洗髮露迸出,撲鼻而來。無矽靈添加和 pH 5.5 弱酸性的配方讓我多了安心,而額外添上的胺基酸溫合淨髮配方,讓髮質柔順不乾澀,搓揉出的泡沫特別綿密、細緻。 我哼著歌,感受迷迭香與清淡花香伴著熱氣繚繞整個淋浴間,彷彿自己正做著精油 SPA,在呼吸之間,淨化頭皮也淨化著心靈。 來到第二次的洗髮,為了洗淨髒污之後再深層清潔,我會再用一次迷迭香控油洗髮精,或是搭配 PURE 純戀精油玫瑰保濕洗髮精、橙花修護洗髮精,專注地按摩每一處髮絲與頭皮,在控油的同時也做足保濕與修復。 沖去泡沫後,壓一壓過濕的髮梢,再抹上蠟菊光潤護髮素輕敷按摩,一分鐘後,沖去護髮素,留下絲滑。吹乾頭髮的過程裡,退去前、中調的草本與花香,沈澱出的木質香調,溫柔地收斂起香氛注入髮中,那香氣不過份突出,而是自然而然地繚繞,令人舒心自在。 首席調香師於香氛中搭配的頂級 Orpur® 精油(註1),讓人每一次的洗髮都墜進香氛氣世界裡,洗髮時也彷彿像在品味香水,前、中、後調交織起一段香味旅行:以青草和薰衣草鋪起清新愉悅的道路,接著迷迭香伴著花香綴出第二層感受,最終收攏在木香,旅程的最後不是疲憊,而是真正的舒坦與放鬆。 這個秘方還來自於 PURE 純戀精油系列在裡頭加入的一劑 Mood Fragrance 專利情感香氛(註2),經實驗認證能夠帶給使用者正向的感受,我想,那也是這段香氣嗅覺之旅讓人如此快樂且幸福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也是香氛的狂熱者,那就不該錯過 PURE 純戀精油洗髮精護髮素系列,正中你心、正中你馨的美好體驗。洗淨蜷蜷髮絲的步驟,讓香氛加入每日沐浴放鬆的儀式中,成為你豢養於髮梢的一縷香味、成為不時造訪你鼻間的一位浪漫舒心的常客,讓自己能夠因為香氣帶來的快樂,而更加幸福。 一場香氣繚繞的純戀旅行: https://goo.gl/TSAH6P 馬上購入屬於自己的香氛沙龍: https://goo.gl/vpJFN8 註解: Orpur® 精油為奇華頓 Givaudan 品牌最高等級的精油,除了道德取得、限定來源為最優質的產地之外(如玫瑰精油來自保加利亞),每年調香師都會親自到各植物產區,確保所有的精油來源純淨無暇,並符合這一個頂級精油系列所賦予的最高標準。 為奇華頓 Givaudan 品牌於全球8個國家擁有專利的情感香氛,PURE 純戀精油加入其中的 Happy Hour 香氛,經實驗測試,聞過此香味後,可以帶給使用者正面且幸福的美好感受。 June 22, 2018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fENHS
性別觀察|社會急需的性別教育:被拒絕是理所當然,被接受不是 https://ift.tt/2yua5zH 女人迷性別主編 婉昀 從親密關係暴力,到性侵未遂的殺害,為什麼接受女方的拒絕,會是那麼艱難的事? 不到一個月,台灣社會出現兩起分屍案,一起發生在情侶討論關係走向,另一起則是女方抵抗性侵,兩個女生,就這樣被殺害了。 兩起殺人案件,前者是彼此伴侶,後者則是老師/學員關係,關係雖不同,但仍有共同處。兩者除了分別是「男加害、女被害」的性別暴力型態,另一個共通點,則是加害動機為(男方)無法承受被拒絕、女方不如他所想像,無法承受女方不能給他想要的關係。 事實上,這一個月之間,台灣發生一共四起「情殺案」,都是異性戀男性殺害現任/前任女伴,情境則多是求復合不成。 前篇性別觀察,我們討論親密關係暴力與性別暴力之間的關係,從數據面看見這不只是暴力問題,更是性別問題。 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親密關係暴力的施暴者生理性別,98.9% 為男性,1.1% 為女性,且約有 21% 的台灣女性,一生中會遭遇至少一次親密關係暴力。但我們明白,性別暴力不是特定性別的原罪,男人也會受害,因此更談性別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一連幾個月好多相似案件,我們也想問,為什麼加害者總會認為,另一個人有義務滿足他對關係的想像?有義務滿足他對性的要求(例如朱姓教練案的「她騙我是處女」)?有義務滿足他的性需求(例如射箭教練的性侵未遂,我想要、你就得給)?為何當女方無法/拒絕滿足期待時,加害方會認為自己有權奪走對方生命?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因此,上一篇性別觀察,我們從另個方向找解方:網路大量出現「如何辨識恐怖情人?」「恐怖情人的 X 大特徵」,可是預防責任不該僅往一端傾斜,我們也該談如何預防自己、或身邊人成為加害者,當你意識到自己在親密關係裡使用暴力,可以如何求助? 這一次,射箭教練黃姓男子因性侵未遂而殺害女學員,我們則想進一步追問,為何多數性別暴力殺人案,動機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男方無法接受被拒」?為何女方的自主意識與男方期待相左,會衍生成殺人動機?當加害者大幅度傾向某一種性別,我們不得不去談,這裡面的結構性問題。 義務教育教了什麼?性別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在哪 回顧射箭教練黃姓男子的相關新聞,大多提到黃姓嫌犯在殺害女方後,仍面不改色與朋友聚餐喝酒,甚至到被害者親屬尋人的貼文下留言表示關心。 確實,一般來說,我們想像人在犯下殘忍殺人案後,會受罪惡感纏繞,食不下嚥、無法安眠。人們難免疑惑,為何黃姓射箭教練或者朱姓拳擊教練,在犯案之後仍能面不改色如常生活? 根據聯合新聞的採訪,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彭懷真指出,「如果凶手不覺得自己是在殺害一個生命、在折磨一個身體,而只是破壞或處置一件物品,心中的障礙排除而焦慮感就會下降。」 將殺害對象想像成物品,或許是比較極端的可能性。但我們也不得不去想,社會是否將女性塑造為服務男性需求的「他者」而非「主體」,以至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她會被當作物品對待? 我們也不得不去想,如果我們教導所有性別的孩子:自己與他人的身體和生命都極其珍貴、必須自主,不需服務他人,為自身幸福負責,是否這樣的悲劇會少一些? 然而,社會安排給女性的性別腳本充滿「他者」的想像:一個好女人必須是貞潔(於男人)、順從(於他人)、內建母愛且習於犧牲奉獻的,女性應該擔當照顧者角色,對人提供情緒勞動,必須更敏銳於覺察、並照顧身邊人感受。 圖片來源|Pexels 社會安排給男性的性別腳本,相對是聚焦於自我發展的「主體」:他必須是「理性」的,這意味著忽視與壓抑自己/他人的情感需求;他必須在外事業成功,必須追求自我實現,避免在家擔任照顧者角色,否則會有損男子氣概;他應當是性的「征服者」,獲得越多女人的性,愈可能彰顯自己是有魅力的、陽剛的。 我們不禁想問,如果沒有這樣的二元性別腳本,控制著人們期待自我、對待他者的方式,是否就不會認為女人理所當然要滿足「他」的期待?當對方拒絕按照他的腳本行動,是否他會懂得,自己的想望不可以從另一方身上強取?是否可以懂得,世界不以他為中心運轉,沒有人有責任照顧他的情緒與需求? 我們不禁想問,如果社會不對女性施加貞操期待與蕩婦羞辱,是否人們會明白,女人的身體與性向來只屬於自己,不屬於伴侶或任何其他人,她只需要追求自身的愉悅與幸福,沒有責任把自己身體當作物品,對他人奉獻所謂「未開封」的性? 從這些社會期待,我們也看見:社會並不希望女性將自身的需求擺在第一位。 這是為什麼性別教育很重要、情感教育很重要、生命教育很重要。 性別教育談的就是,尊重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氣質,明白與自己性別參數不同的人,也與自己一樣具有主體性,並且懂得欣賞差異。情感教育談的是,如何面對、接受、處理自身情緒,以及為自己情緒負責;生命教育則是立基於前兩者,把對方當作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主體。就會知道,兩個人在一塊,必定包括溝通、包括妥協、包括尊重。 當我們談男性和女性被賦予的性別腳本,絕非認為男性和女性是對立的,而是相反,正因為不相信「男生就是怎樣、女生就是怎樣」,我們必須看見社會的性別二元腳本如何框限人們的行動,而我們又能如何回應,並如何產生討論與改變。 被拒絕是理所當然的;被接受不是,所以更懂得珍惜 從親密關係殺人案,到性侵未遂的殺害,我們也追問,為什麼接受女方的拒絕,會是那麼艱難的事? 女人迷專欄作家蔡宜文曾經為文討論台灣的「追求文化」與男性較難接受「被拒」挫折之間的關係: 在當前的社會當中,在擇偶上的否定,往往被個體認為是對於「自身」的否定,也因此,追求這個過程往往還需要伴隨著成長,像是不會唸書的柯景騰必須要努力唸書一般,男性藉由不斷提高自身的條件,總認為到最後這個否定就會消失,變成肯定,甚至可能變成「很多個女性的肯定」。 拒絕這件事的重要,變成了評斷你這個人的標準。特別是那些認為自己應該已經符合這一切標準的人,認為自己應該要憑藉著努力就可以得到戀愛的人。而這一些「認為」都來自於追求的文化。 在傳統的父權社會裡,男性幾乎可以被保證擁有一位女性,透過家族安排或相親等形式,理所當然可以擁有一位女性照顧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滿足性需求、以及負擔傳宗接代的責任。到了現代社會,性別地位逐漸平等,可是女性仍負擔大多數的照顧角色與期待。對部分極端的男性來說,滿足他身為男人的需求,是理所當然的事。受到拒絕,則等於是對男子氣概的否定。 根據紐時報導,今年 4 月,加拿大多倫多發生一起卡車撞人事件:阿萊克·米納希安 (Alek Minassian) 把他的廂型車開到多倫多的人行道上,造成 10 人死亡、超過10人受傷。在這項行動之前,他在 Facebook 上發了一個帖子。提到了「非自願處男的起義」(incel rebellion,incel 是非自願禁慾 involuntary celibates 的縮寫)。 圖片來源|阿萊克·米納希安 Youtube 「非自願處男的起義已經開始了!」那篇 FB 文章寫到。「我們會推翻所有的 Chads (指受女性歡迎的男性) 和Stacys (指拒絕和incel戀愛或發生關係的漂亮女性)!向至高無上的紳士埃利奧特·羅傑致敬!」 「女孩都把她們的感情、性還有愛給其他男人,但從來都不給我,」在 2014 年無差別槍殺六人的奧特·羅傑說。「我22歲了。我還是一個處男。我從來沒有親過一個女孩。」 最勇敢的人,是勇於擁抱自己的脆弱 我們懂,被拒絕確實是令人挫折的事,可是,拒絕就只是拒絕而已,沒有人有義務滿足我們的想像,這次失敗了,期待下一次會更好,或者調整自己。拒絕,也並非在否定你的一切,而是拒絕的那一方有他自己的期待、意願與想像。 我們也明白,被拒絕是令人心碎的,甚至在某些情況,可能是令人感到天崩地裂的,但如果我們能夠認識:被拒絕是理所當然的,被接受不是,也才更懂得珍惜一段關係的得來不易。 或許,在這一點上我們能夠開啟一種男女共學的可能性,透過分享被拒絕的經驗,才發現被拒絕並沒什麼大不了,甚至是生命的禮物,幫助我們前進、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懂得幸福其實不假外求;透過分享單身心情、分享離開關係的心碎與天崩地裂,才會知道這種痛苦並非自己獨有,而是身而為人必經的生命經驗,懂得從失戀或已然破碎的關係裡漸漸復原,是多麽有力量的一種感受。 接受拒絕、接受心碎、承認痛苦、承認自己其實脆弱,即使捨不得放手仍尊重對方意願,這是最需要勇氣的行為。心碎、被拒,誰沒經歷過,每一次都很痛苦,我們知道。在這裡女人迷準備「失戀生存包」,以及擁抱失戀經驗、不畏懼地一次一次飛行的情感支援社群「失戀星球」,擁抱自己的情緒,是你可以為自己做的所有事情之中,最勇敢的事。 圖片來源|Pexels June 21, 2018 at 07:5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ua5zH
給畢業生的一封情書:你的難關得由你親自來解,才有意義 https://ift.tt/2I9CQBk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給畢業生的一封情書,當你面對自己的迷惘,你會在梳理過程長出誠實的肌理,認識自己。你信念什麼,就努力成為那樣的人,或許就不負此生。 親愛的畢業生, 這封情書,就從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個故事說起吧。 開始工作以後,我跟我媽有過一次討論,在很久很久以後的今天,我還是記得好清晰,某種程度,那個夜晚影響了很多我後來的決定。 那天下雨,我跟我媽鑽進永康街的咖啡廳,咖啡廳裡,只有我們一桌客人,算很安靜。 那時候我工作剛滿一年吧,老實說,一切陌生,什麼也不太會,硬著頭皮做。我是外文系畢業的,因為實習經驗,偶然踏入媒體圈,公司是新創,做起來滿佈荊棘,解釋起來也很吃力,我迷惘許多,沒有自信,更沒有選擇的底氣。我心裡亂,尤其覺得對我媽滿懷虧欠,我不停問自己,我是不是沒有成為她想像中的女兒。(推薦閱讀:寫一封信給二十歲後的自己:成為自己也欣賞的那個人) 那天晚上,襯著安靜場景,我囁嚅問我媽,「我選擇要做的事情,會不會讓你覺得失望?」我媽看來很詫異,問我,怎麼會這樣想?我聳聳肩,「總覺得我念了這麼久的書,你會希望我走更正規的道路,有更好的成就,更漂亮的頭銜。」 我媽安靜了一會,很認真地看我,「或許,我只是捨不得你辛苦,捨不得你走一條曲折的路。可是你想做什麼選擇,如果是你想要的,是你決定的,媽媽覺得是好的。」我媽眼眶幾乎紅了,擔心女兒的心情寫在臉上。 那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媽也看女人迷寫的文章,也跟朋友介紹我做什麼,如我一樣,她也覺得解釋起來好吃力,偶爾想女兒為什麼把自己活得這麼辛苦,怎麼不走輕鬆的路。輕鬆的路明明也有的。 圖片|來源 我才發現,那陣子我不快樂的原因,是我想像了一個典型的,家庭革命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再拿這個想像反覆折磨自己,說我好痛苦。 那個晚上,小小咖啡館好魔幻,有光透進來,我們紅著眼睛,更靠近了彼此,我居然也更靠近了我自己。那天後來,聊了很久。我好像是第一次跟我媽分享,關於這份工作,我相信著什麼,堅持著什麼,又害怕著什麼。 一邊講,我一邊梳整自己,發現當能講出相信,是一件特別有力量的事情,這個過程,會長出誠實的肌理,身體會記得,你是怎麼誠實地認識、看待、理解自己,於是才不逞強,不咎責,不委屈,不懊悔,我是什麼,就是什麼,我相信什麼,就做什麼,是想起來複雜,做起來卻很直覺的一件事。 因為有誠實的肌理,於是能踏實的做事。我的所有努力,也不為別的,是為了更貼近我相信的事情,畢業以後,我經常想起這個畫面,覺得感謝,感謝父母讓我做一個為自己負責的人,也感謝自己,選擇的道路沒有對錯,不分優劣,皆有風景,也皆有課題。 所以親愛的畢業生們,畢業快樂,未來的日子,你只要去寫自己的故事,就已足夠美麗,你也只能寫自己的故事,才足夠有力量。我們都是寫故事的人,世界是巨大書房,其景各異,風格不一,關注有別,因而才美麗。如果能給這路上寫故事的自己,或也給你一點方向,我會這麼說, 1. 認識自己要花時間,但這時間花得永遠值得 認識自己是件聽來特別抽象的事,不僅如此,感覺 CP 值還很低。認識自己的路永無止盡,卻是我們做選擇的判斷基礎。選擇的依歸,始終是你自己。年紀越長,關於這點的體悟越深。 我曾聽過一個練習的方法,選一張白紙,寫下三個你現在最常經歷的角色,例如緩和家庭氣氛的女兒、辛苦在台北生存的小資上班族、對社會有憤怒的公民⋯⋯等,接著思考這幾個角色對你的意義,如果能改變,你會想怎麼改變這個角色的敘述?你又希望你去經歷什麼樣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有自我覺察,也有隱藏很久的「我到底想要什麼」。(推薦閱讀:最誠實的畢業演說!大衛·佛斯特·華勒斯:「你為自己做選擇,你才真正擁有生活」) 唯有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相信什麼,害怕什麼之後,才能做出對自己誠實的選擇,也才不畏比較,生長屬於自己的時間軸,活在自己接受的速度裡。 2. 不要害怕處理你的人生課題,也別忘了好好照顧你自己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認識自己是為了做選擇,也是為了更適切的照顧自己。你才知道你需要什麼,你又要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才知道自己的情緒何來,這個情緒又反映了什麼內心焦慮與渴求;才知道生命中的關口,其實是良善提醒,邀請你要回頭來想想自己。 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總有撞牆,總有卡關,總有窒礙。你不寂寞,但你的難關,也只能由你自己來解,才有意義。 而無論你要做什麼,照顧好自己都是首先要務。因為也只有妳,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3. 過程盡力,接納結果,是種必要的練習 有個常見的討論是這樣的,過程與結果哪個重要?其實都重要,但重要的原因不同。過程重要,在於成事,完全盡力,享受努力過程,保有彈性,養成屬於自己的成事肌肉;結果重要,在於接受,事情不如預期,不如所想,怎麼處理失落,怎麼練習輸,怎麼起身,怎麼重新出發。 人生裡很多事情其實都是這樣。例如專案失敗,也例如突如其來的分手,努力也沒有錯,但努力以後,未必有收穫,至少要能接受結果。人生很長,還有下一局即將展開。 4. 保有獨立思考,但心存善良與溫柔 你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所思所想,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於,養成你看待事物的觀點,你回應世事的角度,累積成你無可撼搖的信念與價值觀。 但是,獨立思考不是排拒他人的武器,心存善良與溫柔,尤其是與對待你不一樣的人,你生活圈和同溫層以外的,也有自己生活與生存方式的人。世界不是只有一套規則,一種運作邏輯,對待不同溫柔,是撐出更多元的空間。 5. 珍惜關係,保留時間給你愛與愛你的人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嘿,你不是一個人努力著,身邊有支持你的人,有與你共同奮力的人,有愛著你與愛過你的人,宇宙裡你不孤獨。珍惜你擁有的關係,為他們保留應有的時間,沒有別的,因為如果他們之於你來說很重要,你就應該交付他們應有的愛。 愛的本質是自由,去愛以後,終將更富有。 6. 對日子感激,好好生活很重要 再忙也記得暫停,再累也記得旅行。好好生活很重要,放大感官,擁抱情緒,在每個當下,做得完全一點,完全地笑,完全地哭,完全地愛,完全地放下。你也會因此擁有完全的自在。(推薦閱讀:【女人迷兒說工作】一個專業的工作者,要懂得休息) 最後,對你經歷過的日子感激,或好或壞,功不唐捐,所有的經過都會回到你自己,沒有可惜。 最後想送給你的,還是祝福。 祝福你在離開校園的這條路上,無畏地生長自己,和你的問題、你的情緒、你的渴求、你的知道與不知道待在一起,這就是你,你的生命,你的故事。也不要怕,無論是誰,也都走在這路上。 June 21, 2018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I9CQBk
百人約會計畫|第六場約會:跨性別奶奶,聽不見音樂的人,以為跳舞的人瘋了 https://ift.tt/2M7581I 張維 作者張維的百人約會計畫,第六場約會的跨性別奶奶,從性別認同的奮鬥之旅談起,努力活成自己的姿態,是很美的。 第六場約會:跨性別奶奶 嗨!我是小維,想和你們分享幾個故事,我與一百個人約會中聽到的故事(推薦閱讀:百人約會計畫|那一年,我和 100 個人展開約會) 今天故事的主角我叫他跨性別奶奶,他與我相遇時正處於從生理男性變成女性的變性療程中,她大約六十多歲,生長於英國倫敦,是位已婚的歷史學家,當時正在英國國家檔案管理單位上班。她與我分享的即是這六十年來,她如何下定決心從爺爺變成奶奶的奮鬥之旅。 這是一場發生在正式百人約會計畫前的相遇,那個微冷的下午,我坐在愛丁堡往倫敦的火車上,偶然就和旁邊的她聊起天來,一晃眼五個小時過去了。我們滔滔不絕、一見如故,從黑格爾歷史哲學,一路聊到納粹時期的猶太人以及漢娜鄂蘭的平庸之惡。 她有著相當特殊的氣質,非常紳士,卻又細膩溫柔。例如博學多聞的他,在言談中特別擅長觀察與聆聽、承接他人的感受。再加上他的聲音很細緻優雅,與她對談時我根本感受不到時間的流動。而其中有一段分享至今深深的感動著我。 她和我分享,從小就知道雖然自己生理上是男性,但心裡卻住著的女孩的靈魂。這條下定決心的變性之路走了六十年,因為決定變性前,其實面對許多內、外在的壓力和掙扎。 英國在 2014 年 3 月 29 日,成為世界上第 16 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看似開放和寬容的英國,其實在兩年前「流動性別」(gender-fluid)這個詞才被收入牛津詞典當中。可想而知,在五、六十年前跨性別奶奶剛開始發現自己有著女孩靈魂時,是多麼的惶恐且被視為不正常。(推薦閱讀:百人約會計畫|第四場約會:勇氣少女,黑暗中成為自己的光) 當時礙於社會傳統保守的壓力,她一直照著大家期望的性別角色活著,直到近幾年,她的老父母過世了,眼看自己走過大半生就要退休了,她認為自己人生該負的責任也都盡的差不多了,或許是時候拋開他人的眼光,活自己真正想活的樣子了。 我問她太太的反應是甚麼?答案令我非常驚訝,太太全力支持她的決定,她說她們結婚已經三十年了,太太是最了解她的人,也希望她活出自己。聽到這裡我覺得好震撼、好感動。 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尼采 她的故事帶我思考到,在這個看似多元的社會裡,人們太容易把和自己不同的人汙名化。因為對僵直站立的人群來說,少數人舞動的姿態太令人不安,唯有將他們貼上瘋子、變態的標籤,才能撫平內心的惶恐。而群眾用想像製造出來的恐懼感,漸漸的就把小眾逼到邊緣了。 我很佩服跨性別奶奶及她的太太,明知道會被當成異類,還是勇於在死前讓他成為了「她」自己。更感激她用她的生命故事教會我,那些我聽不見的音符,並不表示真的不存在,打開心、打開眼睛才能欣賞沒看過的舞步。 時隔多年後的今天,細想著與跨性別奶奶的約會,我好想告訴她:「妳活著的姿態很美,謝謝妳願意成為妳自己。」 這是我的百人約會計劃,和你分享一些影響我生命的奇妙故事。 June 21, 2018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7581I
為你選書|朝志業前進:為成為緊急救護員,兩天內辭掉記者工作,從送報紙開始 https://ift.tt/2yuBeT9 臉譜 女人迷【畢業季選書】,你的人生不要再聽別人說!挑選不同職業經歷、生活方式、人生選擇,開拓你對未來的想像與可能性,勇敢替自己做出選擇。《一千個裸體陌生人》寫救護員在十年救護生涯遇到的真實記事,驅使他持續救護的是始終不變的初衷。 曾經犯錯 六具死屍。彼此互不認識─不同人生,不同結局─就這樣困在六處不同的停屍間裡。透過攝影術的魔法,現在全都光裸、猥褻地聚集在我初級救護員[1]教科書的附錄J裡。第一具屍體看起來有點像在打盹兒,至於其他,不是灼燒、被重物撞擊,就是臉上有槍擊痕跡。其中一具屍體是小孩。雖然他們不再孤單,但都是無名氏,只因肉體對西方醫學有用才被留下。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他們的眼睛已被塗黑,其他部位完全沒有遮掩。有具女屍體毛茂盛:根據我旁邊那傢伙的說法,這證明她死於一九七○年代。坐在後面的一個女孩問我們看的是哪一頁。體毛專家因為還沒領薪水,沒錢買教科書,就欠身過來從我肩膀上探看─煙草味呼進我的耳朵裡─他告訴女孩翻到第三百一十頁的附錄 J。他說,他看過很多死人,書上這些不算什麼。女孩附和。「你若想看屍體,」她說道,「很像一回事的屍體,上網看就有啦。」 他們是同道中人,我是說這兩人。他們互相吸引,這樣也好,至少不會注意到我的不安。我啪地閤上書,前額冒出細密的汗珠。我很熱,頭很暈,臉色泛紅。我以為自己會昏過去,但後來嘴巴裡冒出很多口水,我才知道我不是昏,是想吐。我勉強忍住,做個深呼吸。課還沒開始上,所以門是開的,我還是可以偷偷離開,沒有人會注意到。我要臨陣脫逃嗎?不,不會,你搞錯了。我就像那該死的尼克森,而這就是所謂「光榮的和平」(Peace with Honor)[2]時刻。此時老師走了進來,門被關上。我的眼睛直視前方,這下再無退路。(推薦閱讀: 為你選書|十年救護車生涯:曾熱愛的工作,離開的姿態要對得起初衷) 圖片|來源 他把袋子丟在桌上,手叉腰,兩腿張開。「歡迎來到緊急救護技術員學校。有誰準備好,可以上場了?」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時,我還是記者,我太太莎賓娜(Sabrina)和我在大學就認識,當時正在廣告業務的世界裡力爭上游。我們住在亞特蘭大市區南側一棟有百年歷史的小平房裡。本來一切圓滿,直到這世界起了變化。轉眼間,仗就打到門口了。幾年前我才從南卡羅萊納州要塞軍校(The Citadel,又名色岱爾軍校)畢業,認識的朋友多從事軍職。當我忙著參加市議會的會議,報導預算削減和司法任命案時,我的朋友不是在戰場上殺人,就是被敵軍殺害。有天晚上,我和莎賓娜跟一個曾帶領第一批海軍陸戰隊的車隊進入伊拉克的朋友吃飯,他描述沙漠和地雷,還說直升機低飛到連他都感覺得到火箭彈發射時噴出來的熱氣。當時我就在琢磨所有沒做過的事情。 唸大學時,我本來有機會從軍,但是我沒有這樣做。在那一刻,這念頭又出現在我腦袋裡,只是沒那麼認真。不過我還是希望能接受考驗。我想證明自己處理得了生死瞬間的壓力。但要怎麼辦到呢?我也說不上來。結果一場污水危機把機會送上門來。當時整個郡致力於污水整治工程,但地道口的鷹架竟在一夜之間坍塌,六、七名工人消失地底。 總編輯派我去採訪救難經過。整個漫漫長夜,我都盯著坑洞看,希望能見到生還者,但我知道只會挖出屍體。回來後,我撰文報導這起工安事件,其中包含工程、暗藏危機的鷹架和死者。我也報導了救援者,尤其是訓練有素的消防救護人員,他們給人一種懂得很多的感覺,不見得跟參透世事有關,但肯定很了解自己的本領。 二○○二年夏天,一家很小的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這是一本字數不多、無病呻吟的成長小說。甫出版,我便辭了記者工作,但仍待在報業,因為我需要時間,也需要收入。於是我在夜裡兼差送報。短短兩天裡,我從寫新聞的人變成了送報紙的人。朋友都認為我瘋了。那些無盡長夜中,我開車四處送報,最遠甚至送到喬治亞州西北部的富頓爾郡(Fulton County),這時就不免想起遠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幾個朋友。漸漸的,我曾經報導過的救護員故事又偷偷鑽進我的腦袋裡。(推薦閱讀:專訪抗爭報導者趙思樂:最可怕的壓迫,是否定人的自我價值) 「那就回學校唸書啊。」有天早上,我提及此事,莎賓娜這樣回答我。 不要光說不做─是她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在充滿弱者的世界裡當個 A 型人[3],感覺應該不錯。於是那天下午我開始上網搜尋,晚上就意外在當地一家技術學院完成了初級救護員課程的註冊。 這是一個倉促的決定。我對醫學一竅不通,唯一一次碰到的緊急事件,下場也不太好。那是一九九七年的夏天,我帶了幾個團玩水上摩托車,結果有兩個傢伙互撞。撞擊的當下我沒瞧見,但我聽到碰撞聲。等我趕到事發現場時,發現兩個人都浮在水面上。其中一個嚇壞了,另一個人嘴巴不見了,兩隻眼睛瞪大到都凸了出來,顴骨以下的臉不翼而飛,水面滿布鮮血和牙齒,原本該是下巴的地方只剩鬆弛的皮囊。我當時年紀輕,嚇得不知所措。我犯了旁觀者不該在緊急事件裡犯的錯:我慌了手腳。 七年後,我坐在這裡─在初級救護員學校裡。教室的門關上了,課開始上了。我一頭栽進一門未來不僅需要我現場目擊、還得親自參與救援行動的事業。我忍不住開始想,是不是走錯路了。 圖片|來源 教室裡除了我以外,還有二十幾個跟我一樣很像走錯教室的人,他們都在尋找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我們的講師叫艾倫(Allen)。艾倫當了一輩子的高級救護員(paramedic),從緊急醫療救護系統還在初始階段便投身其中。他說了一些在漆黑的街道和侷促的公寓裡出勤務的經驗。故事充斥著血腥與絕望下的鋌而走險,很真實、刺激、可怕。這些垂死的病人以後就會是我們的病人。雖然離未來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此刻書上照片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它們就等在那裡。 也許艾倫有讀心術吧─真是見鬼了,不過也許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面露猶豫─他竟然嗆我們要是不確定自己應付得來,現在就可以離開,走出這扇門。有兩、三個人大笑出聲,彷彿這提議很可笑。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小時候曾立志要當緊急救護技術員,現在也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喜歡這種工作。我只知道我想深入參與重要的大事,我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經不再是一九九七年夏天那個慌了手腳的孩子。我想知道我是否值得信賴。 於是我留了下來。 [1] 譯註: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簡寫為EMT。 [2] 譯註:尼克森上台後,如何結束越戰成了眼下執政棘手的問題之一,於是他提出﹁光榮的和平﹂這個口號,力圖保存美國顏面。 [3] 譯註:一九七四年美國著名心臟病學家梅爾.費德曼(Meyer Friedman)與雷.羅森曼(Ray Rosenman)率先研究人的性格,並將一般人的性格分為兩大類:A型和B型。A型人格個性急躁、求成心切、善進取、好爭勝;B型人格個性隨和、生活較為悠閒、對工作要求較為寬鬆、對成敗得失的看法較為淡薄。 《一千個裸體陌生人》 June 21,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uBeT9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為你選書|十年救護車生涯:曾熱愛的工作,離開的姿態要對得起初衷 https://ift.tt/2JRaFgq 臉譜 女人迷【畢業季選書】,你的人生不要再聽別人說!挑選不同職業經歷、生活方式、人生選擇,開拓你對未來的想像與可能性,勇敢替自己做出選擇。《一千個裸體陌生人》寫救護員在十年救護生涯遇到的真實記事,驅使他持續救護的是始終不變的初衷。 我們在車上又待了一分鐘,莎賓娜提到後來我就不太對勁了。我有一陣子曾經對工作很起勁,可是現在我變得不再想看到病人。我在夜裡和周末去工作,多數假日也去,可是下班回來後,卻不願再聊工作上的事。如果我是今天才認識珍,我還會對她那麼好嗎?這問題不容易回答,因為我心裡有某種東西不見了。也許不是永遠不見,而是等我掙脫了,就會再出現。只是這段期間,我始終心不在焉,所以莎賓娜還是獨自一人過活。 我從來不曾從這個角度思索過這份工作。過去的我是一個喜歡追逐生活黑暗面的傢伙。我從沒想過我其實不必單打獨鬥,莎賓娜始終都在,她也在奮戰。這門行業曾經讓其他許多人的婚姻觸礁,但我們的捱過來了,因為我們之間沒有祕密,多數是我的祕密啦,不過現在莎賓娜也道破了屬於她的心酸祕密。 對我們兩個而言,這是漫長的十年。也該是回家的時候了。 「我覺得是該辭職了。」她說道。 我點點頭,似乎早料到她會這麼說。 我遞了辭呈之後,意外得到六天休假,於是有了很多時間可以好好想清楚,推敲一下自己曾經做過什麼,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是否真的該離開了。結果總覺得好像下錯了決定,直到我隔周現身辦公室,這才確定這決定沒有錯。救護車的味道、身上被剛燙好的制服磨蹭得很不舒服、靴子的碰撞聲─在在告訴我該離開了。格雷迪紀念醫院正在大改造,包括工作人員、工作理念以及一切的一切。甚至連制服也換了。(推薦閱讀:【張瑋軒行筆】當大家說「在台灣別當醫生」,有一群人仍在醫護現場努力) 圖片|來源 屬於我那個時代的淺藍色制服從此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灰襯衫和黑褲子。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格雷迪紀念醫院的制服。所有新進員工都會拿到新的灰色制服,至於舊員工在年度評鑑時也會拿到新制服。於是昔日的淺藍色身影漸漸消失。我是最後一個還在穿舊制服的人。我想穿著褪了色的淺藍色制服度過我在這裡的最後幾天。 我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不只是制服而已。格雷迪紀念醫院有兩百多名員工,我是資格最老的十名救護員之一。不過這種事總不好意思老掛在嘴上吧。我剛來時,恐怕是街頭最沒經驗的救護員,我認識的人以及剛進來時一起合作過的人,幾乎都走光了─有的是到別地方服務,有的是去當看護,有的去讀醫學院,也有的進入別的領域。反正長期跟我合作的搭檔都不在這兒了。一個受傷、兩個被開除還有一個辭職不幹。我以前崇拜的人也都走了。其中幾個當了督導,其他的都隨風四散了。早期的格雷迪紀念醫院,在亞特蘭大仍是一座暴力之都的時候,需要找特定一類的人來緊急醫療救護坐鎮。我剛來的時候,第一代的大多已經離開,但他們的助手還在,所以就把他們的手法和風格傳承給我們。 相形之下,現在才開始從事這一行的人比我們當年輕鬆多了。如今他們是在一座中產階級化的城市裡服務,沒聽過廉價國宅,因為全被拆光了;也沒見識過老式救護車,更沒經歷過沒有全球定位系統的那個年代。醫院僱用他們的時候,執行長已經改用顧客這個字眼在稱呼病人了。他們進出的是新大樓,去值班的路上,不必再被迫從格雷迪紀念醫院的那群瘋子旁邊經過。他們到職時,我們已經有自己的油槽,再也無從體會開著一輛汽油是偷來的救護車是什麼滋味。我相信他們個個都很優秀,只是他們全是新面孔,多數都是,所以他們不知道─還不知道─何時和如何在死板規定下通融求變? 所以最後只剩下我一個。我比多數新來的傢伙年紀都大、經驗老到、脾氣差勁。是沒錯。不過也最悠然自得,哪怕諸事不順,仍最有可能面帶微笑。因為我很清楚諸事難免不順。只是我環顧四周,再也看不到熟悉的面孔,只看到很年輕的小伙子,他們滿心急切,求知慾強,想一手包辦我十年前跟老鳥們一起做的事,只是老鳥們都已經離開,我是唯一剩下的古物。 我最後三次值班,前兩次是跟一個剛入行的傢伙合作搭檔。我的最後一周是他的第一周。他只有二十三歲,鬍子刮得很乾淨,腳下靴子是全新的。在我們一起跑的最初幾個勤務裡,其中一個是去處置一名嚴重氣喘的病人。這向來是我的最愛,因為緊急救援的對象是真正垂危的病人,得完全靠自己的專業把瀕死的病人救回來。而多年來的經驗已經教會我許多訣竅。有些訣竅是醫學上司空見慣的技巧,有些則是用在載送工具上的罕見技巧。但我旁邊這個菜鳥完全照教科書做,意思是紙上談兵可以,但套在病人身上就是不太對勁。(推薦閱讀:加護病房的過勞日常:日夜顛倒、泌尿道感染、珍珠奶茶果腹) 通常呼吸不到空氣的人都會動物本能地想把腳踏在地上,所以我就教他如何側身運送病人。我也教他如何用滴的方式將類固醇送進病人體內,而不是一次全數打進靜脈裡,因為一下子打進去會造成病人胯下的不適。我還教他如何在不中斷氧氣供應的情況下幫噴霧器重新裝填。我也告訴他該請教病人什麼問題,還有請教的方法。我把我所知的一切全傳授給他。 圖片|來源 結果等到病人可以呼吸和說話時,他竟然對菜鳥點點頭,告訴他一定要把我的話聽進去,因為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這句話也適用於很多人。是真的,只要是我們旗下有經驗的救護員,他們的話都該被聽進去。我唯一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就要離開了。再過幾天,所有知識都將被束之高閣,一點一滴消失。所以從那一刻起,我就一直說個不停。但我不知道他能記住多少。只是這些年來,我學到了很多經驗,要是讓這些經驗知識就此消失,未免太可惜了。我看得出來他有點存疑─新人向來如此。不過不管他記住多少,對他都有幫助。我之所以這麼篤定,是因為我也曾是過來人,我也曾經是新人,我也曾經半帶迷惘。 我的最後一次值班是在早上五點結束。回到格雷迪紀念醫院之後,我清理了救護車,把備料補齊,幫下一組人員做好準備。我進辦公室的時候,周圍沒有人。沒人可以說話,沒人可以道別,也沒人注意到我就要離開。我瞥了救護車和器材一眼,回味消毒水的味道,柴油引擎的低吼聲,以及曾經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但如今已經不再的一切,然後打卡下班。等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想不起來那晚執行過什麼勤務。 結局是,我沒有被炒魷魚,從沒搞砸過什麼,沒被開除,也沒氣到拂袖而去。我從來沒受過傷,也沒有落得拖著病體去打賠償官司的下場,也從沒被升官和調離救護車過。我甚至沒有真正地辭職。我是從全職變成兼職,再變成偶而去上班。我的離開沒有人察覺,也不曾大聲宣布。最後的結局是,我沒有死去,只是慢慢凋零。 June 20, 2018 at 06:09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RaFgq
首場英國皇室同志婚禮:「我結過婚,育有三女,這次我想給同性伴侶安穩生活」 https://ift.tt/2K5Ihmv 女人迷編輯 孟倫 首場英國皇室同志婚禮喜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表弟伊瓦爾 · 蒙巴頓爵士將於今年夏天與伴侶詹姆斯 · 科伊爾結婚。 當全球仍沈浸在英國哈利王子與梅根婚禮的喜悅中,另一項打破歷史的喜訊也於上週六(16日)公布,英國皇室今夏將迎來首場同性婚姻。(推薦閱讀:【關係日記】哈利王子與梅根馬克爾,我愛你因為你是你)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表弟伊瓦爾 · 蒙巴頓爵士(Lord Ivar Mountbatten),將在今年夏天與他的伴侶詹姆斯 · 科伊爾(James Coyle)結婚。 蒙巴頓爵士於 1994 年與前妻佩妮(Penny)結婚,育有三個女兒,2011 年與佩尼離婚,並於 2016 年承認與伴侶詹姆斯 · 科伊爾的關係,公開出櫃。 圖片|來源 皇家第一場同志婚禮:沒有批評,只是單純接受了偉大的愛 談及過往的妻子與自己的同性戀身份,蒙巴頓坦言很早便意識到自己的性向,但向前妻佩妮求婚時,僅表明自己是雙性戀。他說,「我有個快樂的童年,但在當時,我絕不可能告訴父母我是同性戀。因為在我的童年時期,男同志會被稱作男妖、怪人或變態。對這世代的人來說,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在我們那個世代,真的就是這樣」。 儘管對蒙巴頓本人來說,他有時仍會感到不舒服,因為在皇室和貴族家庭文化的環境下成長,他備感壓力,過去接受異性戀的性別教育,依舊對他留下深刻影響,認為是否要娶妻生子才符合社會運作的常規。(推薦閱讀:【看見同志】大龜X周周:兩個人若相愛,就能組成一個家) 圖片|來源 對於蒙巴頓即將舉行同志婚禮,前妻佩妮與三個女兒都感到祝福與快樂,「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婚姻,」詹姆斯說,「沒有任何建議、批評,只是單純地接受了這偉大的愛,他在乎,我在乎,三個女孩們非常支持,三年前她們還說:哇,你們會結婚嗎?」蒙巴頓說,他的大女兒艾拉認為同性婚姻不再是一件大事:「現在這很正常。」 我希望給伴侶,一個安穩有歸屬感的人生 這場同志婚禮上,前妻佩妮將牽著蒙巴頓爵士的手走過紅毯,將前夫的手交予另個要陪伴他走一生的人,給予最深的祝福。佩妮透露,牽著前夫走紅毯,「是女兒們的點子,我聽了之後覺得很激動,深受感動。」 佩妮說,自己與前夫的伴侶詹姆斯一見如故,「我覺得這些日子來,蒙巴頓活得得更自在了。過去,他埋藏自己真正性向,裝得習以為常,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樣的隱瞞,其實讓他活得痛苦。他『出櫃』後,成了完全不同的人。大家都說,不曾看他如此快樂。我想,這都是詹姆斯的功勞,他是個十分有趣的人。」 圖片|來源 蒙巴頓爵士說,大家族都知道他與詹姆斯婚禮計畫,且為我們感到興奮,「可惜他們不能來參加婚禮。他們的行程在數個月前就排好了,但他們都很喜歡詹姆斯,大家都欣賞他,」蒙巴頓爵士說。 蒙巴頓爵士說,這次婚禮將在莊園裡的私人教堂舉辦,只會邀請至親好友參與。別於傳統,宴會不會有第一支舞的橋段,也不會有兩個男人穿著西裝中間穿梭白鴿的婚禮蛋糕。 蒙巴頓爵士說,「我希望給伴侶一個婚禮。對我來說,我不需要一場婚禮,或者說,我有過婚禮了,我還有摯愛的女兒們。但我之所以決定要辦,因為這對我的伴侶很重要。」 「詹姆斯不像我體會過安穩有歸屬感的人生,而這樣的安穩,我希望由我來給他。」——蒙巴頓爵士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有皇室成員出席這場同志婚禮。但過去一直支持 LGBTQ 權利的英國女皇,曾於 2017 年的國會開幕大典聲明支持 LGBT權利,她說:「我的政府將進一步解決性別薪資差距,以及基於種族、信仰、性別、殘疾或性向的歧視問題。」 有個傳言說,當英國女皇簽署 2013 年同性伴侶法的皇家同意書時,她說:「好吧,62 年前當我登上王座時誰會想到,我會簽署類似這類的同意書?這不是很棒嗎?」 今夏,能迎來這樣充滿愛的婚禮,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嗎?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來源,來源,來源 June 20, 2018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5Ihmv
【為你點歌】畢業分手潮?以為可以永遠,卻提前走到了終點 https://ift.tt/2K50wfg 海苔熊 【女人迷X海苔熊為你點歌】單元,週三七點,準時為你放歌!曾以為會走到最後的人,最後也離開了,但希望你始終記得曾努力去守候著一個純真的自己! 親愛的海苔熊: 我永遠記得分手那天下著大雪,天冷但心更冷。 與她相識是在大學的社團,是彼此朋友的朋友,不是說很熟。升上大二後,我們都成為社團的幹部,一起籌備許多活動,或許是太多的壓力,讓我們成為互相傾訴的對象,也燃起了新的感情。我們成為羨煞眾人的一對,宛若社團的活招牌,學長姊甚至揶揄地說要先拿號牌等我們的婚禮。 那時的我們真的相信可以牽著手走到終點。 我們相知相惜、心意相連,她是我生活最重要的支柱。但故事不是都這麼美好,大學畢業後,她開始忙著找工作,而我要出國念研究所,我們就這樣開始了遠距離。「距離不是問題,我們的感情是可以克服的!」唯有這樣的相信,我們才能繼續走下去。(推薦閱讀:每個人都在遠距離!現代人的關係練習題:心有距離,才讓人丟失愛情) 或許畢業後就注定了分開的結局。在國外的我人生地不熟,很多事情還沒上手,內心有許多挫折,每天晚上能和她講電話就是我的救贖,但這樣的感情就像是一條橡皮筋,距離越遠,勒得彼此越痛,我無法投入國外的生活,她則要面對綿綿不絕的寂寞,在這半年,不知道彼此哭過幾回,說過幾次想念。也許是這樣的日子,讓她逐漸看不到我們的未來⋯⋯ 分手那天,她傳訊息告訴我,她快被孤單給吞噬了,讓她走吧!我說:為什麼相愛的兩人不能走到最後呢?她說:我很愛你,但我看不到最後了。那天正好下著雪,而我心裡淌著血,我第一次知道被絕望吞噬是這種感覺。 在這天殺的城市,獨自一人生活,東西很難吃、生活一團糟,跟她的聯繫是我每天唯一快樂的事情。就在這天全都瓦解了。為什麼要把我一個人丟在這裡?為什麼這麼狠心丟下我?當初說好的未來這麼廉價嗎?心中有無數的疑問,但都已經得不到答案了⋯⋯ 親愛的 M,妳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覺,妳對遠距離感到無力,妳希望有個人真正的陪在妳身邊,妳沒錯,我們都該對自己誠實,所以請體諒我也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我恨你嗎?也許有部分的我是恨你的,我真的受傷了,心好痛好痛,一想到還是會呼吸困難,所以請體諒我不去看你分享開心的動態,我真的沒辦法看到讓我難過的人,過得開心,好不容易安撫的心,也不想再為妳搖擺。我不會恨妳很久的,或愛或恨都是用心在妳身上的表現。 我們都祝福彼此,希望對方好好的,這也是我打從心底的祝福,等我真正收拾好。 每一段傷痛的愛情 都困住兩顆想掙脫 傷痛的心 如果說可惜 就在下一章 更珍惜 也許一個勇敢的決定 能換兩個重生的約定 「我們到了站」 這一站叫終於 失戀那天,我在社群軟體上分享了這首歌,我從沒想過會有這一天,陪伴我大半青春的她,也會離我而去。 今天是分手兩個月的日子,再次聽到這首歌心中依舊情緒洶湧,也會質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該去挽留?但我們都回不去了,她的身邊或許已經出現更好的對象。 其實沒有走遠 其實不願告別 其實我心中 依然想念 擁抱著遺憾 歲歲年年 卻要在今天 頭也不回的告別昨天 奔向明天 奔向明天 不回頭 不眷戀 的明天 想念她對我的好,想念我們一起走過的街道,或許我想念的是「曾經美好的回憶」,而不是「各自奔向的明天」吧?我們都不要再回頭了,各自往自己的人生前進,不要聯絡、不要關注,就當最熟悉的陌生人吧! by 麥芽金桔(點播時間:2018 / 5 / 17 上午 11 : 48 : 47) 親愛的麥芽金桔: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生命中最遺憾的莫過於所有人都以為兩人可以走到永遠,你們卻提前走到了終點。那場大雪,也是你心裡面的一場雪,曾經被大學同學跳看著要等著參加婚禮的一對,如今竟然敵不過距離,變成分開的結局。 你在絕望的城市,她被孤單吞噬,彼此都還相愛,卻看不到未來,所以她選擇誠實,只是這個誠實,殘酷地太過真實。莫非,距離就是寂寞的陷阱?如果當初沒有分隔兩地,會不會就沒有今日的嘆息? 我經常覺得距離可以讓彼此更加清晰,不論是自己需要什麼、對方期待什麼,甚至是兩個人對未來的想像是否一致,但這樣的清晰、這樣的理性並不能掩蓋情緒[3],這也是為什麼兩人走到了最後,都知道彼此無法滿足彼此的需求,卻還是會捨不得、還是會想著:為何曾經那麼美好的回憶,如今變得都不可能了? 心理學 OK 繃 常常有人問我,畢業就等於分手嗎?多年前 Gary Lewandowski 根據 Facebook 的統計圖指出,暑假對於大學生來說的確是關係終止(同時也是關係開始)的時刻(summer-lovin-or-summer-leavin),但比起畢業和假期,更重要的或許是兩個人對彼此的感覺是什麼,問題是,如果他真的有分手的念頭,會跟你說實話嗎? 心理學家 Lee 等人曾透過某種巧妙的方法來預測他是否會和你分手[1],他邀請在戀愛中的人來做實驗,並且追蹤一年後他們的感情狀態。實驗是這樣做的,想像你的伴侶進到一個實驗室裡面, 螢幕上會出現你的名字、一些正向的字詞(positive words,如「和平」)以及負向的字詞(negative words,如「悲劇」)。如果他在做這個練習的時候,將你的名字和負向的字詞連結得越快、正向的字詞連結得越慢,那麼他就越有可能在一年後跟你分手,而且這個方法比起用問卷(self report satisfaction)問他「你滿意我們的關係嗎?」還準。(推薦閱讀:【為你點歌】因為愛過你,讓我成為更成熟豐盛的自己) 這樣說起來,你和他之所以走到這樣的結局,或許是他想到你的時候,你的名字總是和遺憾、悲劇 、沒有未來等等排列在一起,因為你在他腦海裡面剩下的連結都偏向負面,所以終於走到了最後的原點。 但你對她的感覺卻相對複雜。在你的腦海裡,她的名字並不全然和負面連結,這就是為什麼呢到最後開始恨她,但卻又仍然很在意她。 「狗愛他們的朋友,咬他們的敵人。但人不一樣,他們不能純粹地愛,總是不得不混合愛與恨。」(Dogs love their friends and bite their enemies, quite unlike people, who are incapable of pure love and always have to mix love and hate.) ──Sigmund Freud quoted by Anna Freud (1939) [2] 當她對你來說仍是一個重要的人的時候,你想起跟她有關的事情,經常是正負相疊、愛恨交織的[2]。你沒有辦法完整的恨她,因為你還愛她;但也沒有辦法完整放下,因為他已經可以快樂的在臉書上面分享照片,但其實你還沒有走遠。你有好多的疑問,沒有人可以回答;只能懷抱著遺憾歲歲年年,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坦然地跟她說聲:「好久不見」。 距離是一種孤單的放大器,讓我們更能夠明白,在寂寞的時候有沒有辦法自己安撫自己[4],也考驗著彼此之間的相信是否足夠堅定。就像歌詞最後所說的:相愛的兩人 不一定 能相守相依。 或許在沒有對方的未來裡,或許當眼淚流乾、傷痛止息,你會懷念彼此曾經那麼努力去守候著一個純真的相信,懷念當初勇敢的自己,然後懷抱著這樣的勇敢,去走下一個相信。 延伸閱讀 [1]Lee, S., Rogge, R. D., & Reis, H. T. (2010). Assessing the Seeds of Relationship Decay: Using Implicit Evaluations to Detect the Early Stages of Disillusionmen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6), 857-864. doi: 10.1177/0956797610371342 [2]Zayas, V., & Shoda, Y. (2015). Love you? Hate you? Maybe it’s both: Evidence that significant others trigger bivalent-prim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6(1), 56-64. [3]陳俊欽(2018)。 放不下,那就提著吧! 失戀花園編輯群 (編), 取自 https://goo.gl/koAe8c [4]Roberts, A., & Pistole, M. C. (2009). Long‐Distance and Proximal Romantic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ttachment and Closeness Predictors. Journal of College Counseling, 12(1), 5-17. June 20, 2018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K50wfg
為你選書|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當罹癌母親在我耳邊輕聲吟唱 https://ift.tt/2llOLDj 臉譜 女人迷【畢業季選書】,你的人生不要再聽別人說!挑選不同職業經歷、生活方式、人生選擇,開拓你對未來的想像與可能性,勇敢替自己做出選擇。《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一書,描寫一趟千里荒野跋涉,在太平洋屋脊步道上,這才明白,真正巨大的勇敢是——正對著恐懼,瞪視它。 找到落腳處 對我來說,這一段歷時三個月獨自前往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徒步旅行,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輕率地決定這麼做;第一次認真作了抉擇,決定真的要這麼做;經歷第一次的冗長準備,我花了數週的時間採購、打包、收拾行李。辭去服務生的工作;把剩下的離婚手續辦完;幾乎賣掉每一樣我所擁有的東西;跟朋友道別;最後一次去上我媽的墳。 「第一次」也包括開車穿過大半個國家,從明尼亞波里斯一路開到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幾天之後搭上往洛杉磯的班機。我搭便車前往莫哈維,再度搭了趟便車,來到太平洋屋脊步道與高速公路的交會處。 然後,該出發了。在正式出發之後,我很快地發現這個行動有多麼嚴峻困難。我馬上有了放棄的念頭;畢竟,獨自到太平洋屋脊步道徒步旅行,這件事本身就非常荒謬、毫無意義、困難得可笑、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而且根本還沒準備好。 我的旅程就這樣真正開始了。 最重要的,是付諸實行,不論面對的是什麼,都要義無反顧地撐下去。儘管遇見了熊、響尾蛇、山獅的排泄物(我沒見到牠本尊);儘管腳上起了水泡、身上到處都是結痂的痕跡與擦傷割傷;儘管筋疲力盡、缺乏物資;儘管承受著寒冷與熱浪、孤獨與痛楚、乾渴與飢餓;儘管我被過去的榮耀與幽影所糾纏著⋯⋯無論如何,我都一個人從莫哈維沙漠行走至華盛頓州,獨自徒步走了一千一百英里。(推薦閱讀:為你選書|返校皇后到獨自在荒野徒步一千英里,我只是我自己) 最終,當我真正去到那個地方了、真正花了那麼多天走了那麼多路以後,才發現,在啟程前,我當作是這趟冒險起點的那些事,根本不是旅程的開端。事實是,我的太平洋屋脊步道徒步之旅,並非是從我靈光一閃決定要這麼做而展開的。早在我能夠想像這件事之前,就開始了。精確一點來說,是從四年七個月又三天前開始的。當時,我站在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Rochester)的梅約診所(Mayo Clinic)裡一間小房間內,獲悉噩耗:媽媽不久於人世。 圖片|來源 那天,我穿著一身綠。綠色長褲、綠色襯衫、頭髮上紮著綠色蝴蝶結。那是媽媽縫製的套裝。從有記憶以來,她一直親手為我縫製衣服,儘管有一些是我夢想中完美的服裝,有一些沒那麼理想。我本來也不太喜歡這套綠色褲裝,但我顧不得那麼多穿了它,試圖將這個舉動當作是懺悔贖罪,當作祭品,當作一種趨吉避凶的護身符。 我一整天都穿著那套綠色褲裝。當陪著媽媽和繼父艾迪在梅約診所裡上下奔波,做一個接一個的檢查時,我的腦海裡閃過一段祝禱詞,如跑馬燈般流過。要形容腦中跑過的那個片段,「祝禱詞」或許不是恰當的名詞。我在上帝面前向來不太謙卑順服,甚至不相信上帝真的存在。所以我的禱告並不是:噢,上帝,請垂憐我們。 我並不打算懇求憐憫。我不需要。我媽才四十五歲,她看起來好得很。多年來,她幾乎只吃蔬菜、素食;不用殺蟲劑,而是在園子周圍種金盞花來趕走蟲子。我們兄弟姐妹常常被迫在感冒時吞下一瓣瓣生大蒜。像媽這麼養生的人才不會得癌症。她在梅約診所做的檢查會證明杜魯市(Duluth)那些庸醫都錯了,我敢肯定。那些杜魯市醫師以為自己是誰?杜魯市算什麼?杜魯市耶!不過就是個冷得要命的鄉下小鎮,有一群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的醫師,說一個四十五歲、茹素、使用自然療法(例如吃生大蒜)、壓根兒不抽菸的女人已經肺癌末期了!這就是杜魯市! 去他媽的。 我腦中的祝禱詞就是:去他媽的去他媽的去他媽的。 然而,我媽在梅約診所,只要站了超過三分鐘,就會讓她筋疲力盡。 「妳要不要一張輪椅?」我們在一條鋪著地毯的長廊上看見一排輪椅時,艾迪這麼問她。 「她又不需要輪椅。」我說。 「我坐一分鐘就好。」我媽說。她虛脫地坐倒在一張輪椅裡。她與我眼神交會,然後艾迪推著她,走進電梯。 我跟上去,走在他們身後,拒絕思考。終於到了要去見最後一個醫師的時候了。「真正的醫師」──我們不斷這樣稱呼他。那個會把我媽做的檢查結果都統整起來,然後告訴我們事實的醫師。電梯往上升,我媽伸出手,拉拉我的長褲,用指尖輕輕摩挲綠色布料。 「真是完美。」她說。 那時我二十二歲,媽媽當初懷我時,也是這個年紀。我想,她是要在我踏入她生命的同一個時間點,離開我的生命。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想法突然在我的腦海裡浮現,暫時模糊了那段「去他媽的」的祝禱詞。那種痛苦如此劇烈,我差一點就狂吼著哭出聲來。在確定事實之前,這些我所知的事幾乎令我窒息而死。我得過著沒有媽媽的日子,她將在我未來的生命裡缺席。我用盡所有力量,推走這個事實,推得遠遠的。我無法相信,無法在相信它的同時還繼續呼吸著,所以,我強迫自己相信別的事。例如:醫師告訴你快死了,他會把你帶到一個房間,裡頭有著閃閃發亮的木頭桌子。 我錯了。 我們被帶到一間診療室,護士要我脫掉媽媽的上衣,讓她穿上綁繩垂在身體兩側的棉質罩袍。然後,她爬上一張鋪著軟墊的桌子,軟墊上還鋪著白紙。她一移動,身子底下就發出紙張撕裂、起皺的聲音迴盪在房間裡。我可以看見她赤裸著的背,看見她腰部下方略微突起的曲線。她不會死的,她的裸背看來就像是能夠證明這一點的證據。那位「真正的醫師」走進房裡,我緊盯著媽媽的背,耳朵裡聽著醫師告訴我,她最多只剩下一年時間。他說,他們並不打算治療她,因為她已經無法救了,他們無能為力。他說,在罹患肺癌的患者中,常有這樣太晚才發現的狀況。 「可是她並沒有菸癮!」我忍不住反擊,好像我可以說服他改變診斷結果,好像我可以和癌症講道理似的:「她只有在年輕時偶爾抽一點。她已經很多年沒碰過半根菸了!」 醫師只是哀傷地搖搖頭,繼續說下去。他還有工作要做。他提議,可以試著用放射治療來減緩她的背痛,這有機會把那個長滿她整條脊椎的腫瘤變小。 我沒有哭。我只是呼吸著—大口呼吸、驚愕地喘息。然後,完全忘記要呼吸。我曾暈倒過一次。那是我三歲時,生氣地屏住呼吸,只因為不想離開浴缸。那時年紀太小,自己對這件事一點印象都沒有,所以童年時我不斷纏著媽媽,問她:妳有什麼反應?妳做了什麼?要她一遍又一遍地說那個故事給我聽,對自己的衝動感到魯莽驚奇又好笑。媽媽每次都告訴我,她只是對我伸出手,看著我因為閉氣而漸漸臉色發青,然後等待著,直到我的頭跌落在她掌中,我用力吸了一口氣,重新活過來為止。 我得呼吸。 「我還能再騎馬嗎?」我媽問那位「真正的醫師」。她坐在那裡,雙手緊緊地併攏,腳踝交叉著,像是要把自己銬在一起似的。 他抓起一枝鉛筆,把它立在水槽邊,然後向下重敲──這就是他的答案。「在放射治療以後,妳的脊椎就會像這樣。」他說:「只要一點點震動,骨頭就會像酥脆的餅乾般破裂粉碎。」 我們走進女用洗手間,各自將自己鎖在隔開的廁間裡哭泣,一句話也沒說。不是因為我們在悲傷的漩渦裡感到孤單,而是我們一同被捲入其中,緊密得好似我們擁有同一個身軀,而非兩個獨立的人。我可以感受到她靠在牆上,她的手緩緩地砸著門板,讓整個洗手間的廁間門框都隨之震動。過了一會兒,我們終究走了出來,洗洗手、沖了臉,在明亮的鏡子裡望著對方。(推薦閱讀:【為你點歌】死亡很輕,我想念你成了最深的重量) 我們到藥房等候。我穿著那套綠色褲裝坐在媽媽和艾迪中間,那副綠色蝴蝶結竟然沒掉,還紮在我的髮間。我看見一個胖胖的光頭男孩,坐在一個老人的大腿上。還有一個女人的一隻手臂從手肘處懸掛搖晃,她用另一隻手僵硬地試圖穩住它、固定它。她等待著。我們等待著。有個黑髮美女坐在輪椅裡,她戴著一頂紫色的帽子,手指上戴滿了鑽石戒指。我們無法從她身上移開目光。她對圍繞著她的那些人說著西班牙文──她的親人,或許還有她的丈夫。 我媽大聲地附耳對我說:「妳覺得,她也得了癌症嗎?」 艾迪就坐在我旁邊,但我沒辦法看他。我怕在眼神交會的那一刻,兩個人都會崩潰,「像餅乾般破裂粉碎」。我想到姐姐凱倫、弟弟雷夫;我想到老公保羅,還有千里之遙的外公、外婆和阿姨。我想到他們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可能會說些什麼、可能會如何哭泣。一年一年一年⋯⋯這兩個字不斷地在我胸口震動,彷如心跳。 這是我媽剩下的時間。 圖片|來源 「妳在想些什麼?」我問她。等候室的喇叭傳來一首輕柔、只有旋律沒有歌詞的歌。我媽知道那首歌的歌詞,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反而輕聲哼唱起來:「紙玫瑰,紙玫瑰;噢,它們看來如此真實。」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說:「我年輕時常聽這首歌。現在想想,這還滿神奇的⋯⋯我是說,現在又聽到了同一首歌。那時,我沒料到會有今天。」 他們叫我媽的名字,她的處方藥可以領取了。 「幫我去拿。」我媽說:「告訴他們妳是誰。告訴他們妳是我的女兒。」 我是她的女兒,不僅如此。我是凱倫,我是雪兒,我是雷夫。凱倫.雪兒.雷夫。凱倫.雪兒.雷夫。一直以來,我們的名字從媽媽口中流洩而出,漸漸模糊了界線,融為一體。我們的名字,她輕柔地念著、大聲地吼著;她耳語著、她低吟著。我們是她的孩子、她的夥伴、她的朋友,是她的終點,也是她的起點。(推薦閱讀:活著的人也在經歷一種死亡:聽林書宇X石頭談《百日告別》) 媽媽開車時,我們會輪流坐在前座,她會問我們:「我愛你們這麼多嗎?」同時把手伸出來,比出大概一英尺寬(約三十公分)的寬度。我們會說:「不。」臉上帶著淘氣的微笑。她會繼續問:「我愛你們這麼多嗎?」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把雙手之間的距離再拉大一些。就算她把手臂伸展到極限,也還是不夠。她愛我們的程度,遠超出她的手能夠框住的範圍。那種愛,是無法被量化或被包含在那小小的圈子裡。那種愛,包含了《道德經》裡宇宙有名的萬物,以及萬物之上的萬物。她的愛,響亮、寬闊、不經修飾。每一天,她都毫無保留地愛著我們。 她是軍人的孩子,從小就是天主教徒,十五歲以前住過兩個國家、五個不同的州。熱愛騎馬、迷戀美國鄉村音樂歌手漢克.威廉斯(Hank Williams);她最好的朋友叫小芭。她十九歲時懷孕,與我爸結婚。才三天,老爸就揍了她。她只好不斷離家出走,然後又轉頭回來。她不願意被如此對待,但她忍受著。他打斷她的鼻子、把她揍得鼻青臉腫,在光天化日之下,拉著她的頭髮把她拖行在人行道上,讓她的膝蓋磨到皮開肉綻。但他沒有擊垮她,二十八歲的最後一次離開了他,而且,再也不回頭。 她回復單身,車子的前座裡,坐著凱倫.雪兒.雷夫。 我們住在距離明尼亞波里斯外圍一小時車程的小鎮上,有著唬人的高檔名稱的集合式公寓裡(例如磨坊池塘、巴巴里小丘、大樹樓閣、優雅湖畔莊園)。她找到了一份又一份工作。她先是在一個叫做「挪威人」的地方當服務生,然後換到「無垠」―在那兒,她的制服是一件黑色 T 恤,胸口寫著四個閃耀彩虹光芒的大字:「勇往直前」。 她在一間製造能夠盛裝高腐蝕性化學物品的塑膠容器的工廠裡工作,下班後把不良品帶回家,那些被撞裂的、剪壞的,或在機器裡沒對準,以致於歪斜了的托盤與盒子。我們把這些不良品做成玩具,做成洋娃娃的床和小汽車的坡道。她不斷地工作、工作、再工作,但我們依然一貧如洗。我們會收到政府配送的起司與奶粉、食品券與醫療救助卡,還有在耶誕節期間,善心人士捐贈的免費禮物。我們在那棟集合式住宅的信箱旁(只能用鑰匙開啟的那種)玩著紅綠燈、比手劃腳的遊戲,等待支票的到來。 「我們並不窮。」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對我們說:「我們有滿滿的愛,所以我們很富有。」她會把食用色素混在糖水裡,假裝這是特調汽水,然後故意用一種傲慢的英國腔對我們說:「夫人,您還要再來一杯嗎?」每一次都會逗得我們大笑。她會張開雙臂問我們,她對我們的愛有多少──這遊戲我們永遠玩不膩。她會說她愛我們多過這世界上一切有名的萬物。她樂觀而平靜,但也有例外的時候。有幾次,她大發脾氣,威脅要用木湯匙揍我們;還有一次,她尖叫著「他媽的!」然後崩潰大哭,因為我們不肯整理房間。她善良、仁慈、寬大、純真。她跟一些叫做「超殺男」、「大麻菸捲」、「摩托車丹尼」的傢伙約會。他們會塞給我們一張五美元的鈔票,讓我們去店裡買糖果,爭取和媽媽在公寓裡獨處的時間。 「小心雙向來車!」當我們像一群餓死鬼般衝出去時,她總會這樣在我們背後呼喊著。 直到她遇見艾迪,她並不覺得這段感情會開花結果。儘管他比她小八歲,兩人依舊陷入熱戀。凱倫、雷夫和我也愛上了他。我們認識他時,他才二十五歲,二十七歲就與我媽結婚,承諾他會視我們如己出。他是個木匠,能夠製作或是修復世界上任何東西。我們離開有著花俏名稱的公寓,與艾迪一起搬進一座租來的、搖搖欲墜的農舍,室內是泥土地板,屋外的牆上總共四種不同顏色的油漆。他們結婚後的那個冬天,艾迪在工作時從屋頂上跌下來,摔傷了背。一年之後,他和我媽拿著一萬兩千美元的賠償金,用現金買下一塊四十英畝(約十六公頃)的地,它位於杜魯市西邊約一個半小時車程。 那裡沒有房子。從來沒有任何人在這塊地上蓋過房子。我們所擁有的是一塊整整四十英畝完美方正的地,有大樹、灌木、雜草、濕地、小池塘,聚集了香蒲草的沼澤。而且完全沒有任何標誌、界線,可以區分我們那塊正方形的地和環繞四周的大樹、灌木、雜草、濕地、小池塘、沼澤。頭一個月,我們不斷沿著那方形的周緣走著,一遍又一遍,像地主巡視領土,艱困地穿越找不到邊界的荒地,彷彿只要走在上面,就能夠把我們的正方形與世界區隔開來,它就能夠真正屬於我們。 然後,慢慢地,我們真的擁有了它。那些樹,曾經看來與世界上其他的樹毫無分別,漸漸變得如此熟悉,就像在人群裡也能認出的老朋友面孔般獨一無二;它們枝條伸展的姿態突然有了意義,葉子輕擺,如同熟稔的人的手招呼著我們。草叢和那現在看來親切無比的沼澤的邊界都變成我們專屬的地標導引,除了我們以外,旁人無法解開它們的謎。 June 20,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lOLDj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勇敢撕下討人喜愛的標籤,才能真正愛上自己:專訪演員林雨葶 https://ift.tt/2MEbp6j 合作品牌天使 很多人從網路短片上認識到演員林雨葶,她那深具感染力的笑容以及充滿活力的演出都令人印象深刻。金牛座的雨葶,五月迎來自己的生日;秉持著金牛性格,雨葶其實在輕柔外表下擁有不屈服於標籤的韌性,並且持續精進自我,為機會做好準備。 雨葶一身輕巧裝扮踏入女人迷樂園,迷人的笑語、從容姿態中展露的自信,讓整個空間立即充滿了輕快的氣氛。她告訴我們:「我天生不是個會選擇悲觀思考的人,很希望自己能給人我所擁有的正向能量。」她形容自己的特質是幽默、活潑、開朗,而這些也帶領她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不斷勇敢往前走,不久的將來要讓大家看見真正的林雨葶。 勇敢撕下討人喜歡的標籤,告訴大家我是誰 雨葶甜美的氣質與笑容,不少人聯想到日本女演員廣末涼子,甚至因為雨葶曾幫忙家中涼麵生意,許多人用「台版廣末涼子」、「涼麵正妹」來記憶她,雨葶坦言:「其實就我個人來說並沒有那麼喜歡這些標籤,到現在都還有人說我很像廣末涼子,我就會想要告訴他:『我叫做林雨葶!』」 撕去從眾的主流標籤,是極需要勇氣和膽量的事。-林雨葶 「別人會覺得這個外號很好啊,他們會說廣末涼子是以前大家的國民女友耶,會覺得能變成一個的話題。但我個人不喜歡,我希望我是我自己的樣子。」 言談裡能聽出雨葶在柔軟外表下的韌性,她對自己的想法有主見、有意識,她跳出框架,並不甘讓自己侷限於這些標籤,而是希望人們透過她的演技認識她。 「我真正的目標是演員。我想要演出一部代表作,人家看到就會說我知道那部,林雨葶有演,演得很好這樣。」 勇氣來自於不受限,用心感受生活 雨葶第一次出現在螢光幕前,是 2009 年的《我愛黑澀棒棒堂》,以「小可」這個暱稱開始被大家認識。雨葶說當時是因緣際會,還是大學生的她,並未對演藝圈一心嚮往,但何必給自己受限?每一次獲得的機會都是在增長自己的眼界與視野。 大學讀商科的她,兼顧學業之餘,便十分務實的將這份螢幕機會當作兼差,大學畢業後才真正將重心投入在演藝工作。「我本來是一個很慢熟的人,進了演藝圈之後,我發現我得要變成一個很好聊、很好相處的人,當時滿不適應的,一開始其實是強迫自己這麼做,但到現在才終於可以自然而然。」 雨葶談到剛開始出來演戲時的「菜鳥時光」,不太被搭理、被不合理要求的經驗都有。她當時就告訴自己:「不只是演藝圈,外頭的職場一樣會遇到這種事情,所以一定要面對!」就這樣一點一點建起心理建設來調適,到現在她已經累積了多年工作經驗,對新入行的晚輩更能將心比心,特別友善照顧。 照片來源:林雨葶 IG 外表甜美輕柔,無法掩蓋她在演藝圈闖盪的決心與強大的行動力。她說:「在那段不開心的時光,我一直告訴自己,要繼續行動,有一天一定會變好。」無論是怎樣的環境,她都逼自己將之轉化為工作的動能,繼續在這都會叢林裡勇闖、挑戰。這並不容易,但她期許自己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更好。這幾年她的人氣漸漸旺,有了些許名氣,她卻謙虛的說,自己還在不斷找機會、掌握機會,持續地精進自己,等待遇到一個代表作的機會。 不斷為自己加分的演員之路,迎接挑戰 光是等待機會來臨是不夠的,她在工作之餘,仍不斷在舞台與電影兩方進修,談起曾在綠光劇團的舞台劇中演出的經驗,她眼中有掩藏不住的光采:「我滿喜歡學習新知識的,想說為什麼都是表演,舞台跟電影卻有這麼多差異,我會想要再去了解看看表演是什麼。」雨葶說。 「太多厲害的人了,我覺得自己一定要精益求精。老師也都會說,你在沒事的時候一定要用來充實自己,免得機會來了卻把握不到。」 雨葶在言談中透露出她對表演的渴望。一開始因為外型,她總演出活潑可愛傻傻的角色,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演出成果累積,她也演過誇張三八的角色,甚至挑戰過驚悚片,下一步,她笑笑地說:「我其實很想演壞女人……」就是想打破大家的既定印象,接受一次再一次的挑戰,然後證明身為演員,自己對角色的努力與不受限。 擁有甜美外型,是優勢也常常是一種束縛,雨葶不把自己限制在單一路線,也不讓自己疲於回應大眾的期待,她想要展現真正的自我,渴望有朝一日人們提到她,不再只是欣賞她的外表,更會認同她是一個專業的表演工作者。 努力精進,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率直的雨葶坦言,其實對表演的熱衷並不是天生的,過去沒機會接觸,或還不熟悉時,對表演其實沒有特別的嚮往,是當自己成了演員,在一次次工作中漸漸發現表演是自己想做的事,像打開了一直蘊藏在心中的開關,讓自己越來越能投身創作。她再自嘲說,以前她超不會背台詞的,甚至曾經在開拍瞬間全忘,但現在她拿到劇本,不但能快速背完台詞,還能適時地加入自己的風格,讓表演更加立體。 「即使是一直在做一樣的事情,只要能力有在精進,也會發現自己每次做起來都會有新的感覺,會發現自己還可以做更多、做得更好。」 雨葶描述,在深入學習、研究演技的同時,「心中有什麼東西長出來了」。即使是一直在做的表演,也在自我精進後,獲得了跟從前完全不同的感受,在她心中長出創造力與獨特。她用這個經驗鼓勵所有在自己的領域中感覺被束縛、無法跳出框架,想看到不同視野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突破,但突破後更要保持謙虛,不斷學習! 雨葶的甜美輕柔外型,在都會行進間是最耀眼的存在,內在卻有著更多的堅強與行動力,無論是每一場工作間的通勤,每一次新挑戰之間的流動,她都要挑戰自己的可能。正如 SUZUKI 全新都會小車 IGNIS,是在身分與場域轉換間最優秀的代步工具。 SUZUKI 全新世代都會小車 IGNIS,透過簡約別緻的俐落線條,在小巧車體之上,表現出力道與內斂兼具的美學,保留 SUZUKI 經典元素,將掀背曲線與 SUV 的動感完美融合,展現獨特、辨識的風格,一如雨葶想要表現的獨特。以輕巧外型迅速轉換場景,奔馳在精進自我的每一天。性能與節能的絕佳平衡,讓駕駛也是一種輕盈樂趣。人性化智能科系統,駕駛安全便捷,陪伴女人在一個又一個角色變換中,能安心地隨時準備好自己。 在工作轉換間,更少不了裝備與物件的萬全準備。SUZUKI IGNIS 靈活多變的收納方式與貼心的置物空間,最高達 501L 大空間,可在行李空間與座艙之間隨心變換,自由收納所有工作必需品。 SUZUKI 全新世代都會戰略小車 IGNIS 期待陪伴女人輕巧勇闖,啟動不同視界。 June 19, 2018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Ebp6j
令人振奮!日本業餘女相撲隊誕生:「打破相撲的性別歧視,是我堅定磨練的動力」 https://ift.tt/2MEc7Ao 女人迷編輯 孟倫 本週性別快訊,細看日本相撲千年以來的性別歧視傳統,日本女子業餘相撲隊期盼透過自身參與,改善相撲禁止女性參賽之禁令。 相撲,是日本持續千年的國粹運動,完美呈現力與美之結合,然而,此項運動因禁止女性參賽的傳統規定,始終遭大眾議論。 根據《BBC》報導,日本英文報章《日本時報》(Japan Times)前專欄作家布克頓(Mark Buckton)表示,相撲運動與日本神道宗教有關。 「在日本,相撲並不被視為一項運動,」布克頓表示:「它在日本國民的集體心理中有更豐富的含義。」傳統在相撲賽事前,大會會在土俵中央劃個洞,由神道祭司放入堅果、魷魚、海帶及清酒埋起來。相撲手會輪流抬起腳大力踏下,驅趕惡靈。 「土俵被視為神道思想中的聖域。」布克頓說。 因此,過去傳統上日本神道宗教認為有月事來潮的女性為「不潔」,不允許女性踏上土俵。布克頓解釋,任何血液均視為對土俵的玷污,若相撲手在土俵上受傷流血,大會也會以鹽灑上作「淨化」。(推薦閱讀:為你選書|《月經不平等》從古至今,女人的月經都是禁忌) 在世界各地,女性均可參與業餘的相撲比賽,但不能在東京的正式相撲賽場進行相撲,也不能參與正式的相撲聯賽。 圖片|來源 女性不得上土俵進行急救、致詞,相撲協會:「請尊重傳統」 過去,日本相撲圈亦有許多事件,引發性別歧視爭議,備受抨擊的日本相撲協會(Japan Sumo Association)承諾檢討「僅限男性」進入擂台的規定,但檢討結果仍待公布。 其中一起事件為,2018 年 4 月,早前京都府舞鶴市一場相撲賽事上,舞鶴市長多多見良三在「土俵」(相撲擂台)上,於致辭期間中風昏倒,一名女醫護人員立刻上前為其急救,卻多次遭裁判透過廣播,要求離場。在女救護人員離開後,相撲官員疑似有灑鹽淨化的舉動。 相撲官員事後解釋,灑鹽淨化之舉並非因女子曾踏入場內,而是比賽前都會進行的傳統儀式。 儘管如此,裁判公開廣播,驅趕女救護員的行為,使日本相撲協會遭到了廣大批評,協會主席八角信芳就此「不當行為」公開致歉。 圖片|來源 但在數日後,協會又因為拒絶一名女性市長進入土俵,再獲炮轟。協會在兵庫縣寶塚市舉辦示範賽,身為女性的寶塚市市長中川智子,詢問能否在賽前上土俵致辭,卻獲回覆「請尊重傳統」。 「女市長也是人,」中川智子最後只能在土俵外圍致詞:「因為我是女性就不可在土俵上致辭,我感到憤慨。」 以上引起性別爭議之事件,不僅使相撲圈受到議論,還被視為日本女性待遇的隱喻,在全球性別平等和女性參政權表現不佳。過去相撲也因傳統厭女概念,僅是專屬男性之運動,無緣成為奧運的競賽項目。(推薦閱讀:從女性職場地位,看日本距離性別平權的路有多遠) 相撲適合每個人:近身觀看女性相撲比賽,那使人振奮 根據《The Guardian》報導,近日, 朝日大學女子相撲隊釋出八名女相撲選手之合影照片,引外界關注,再次引起相撲的性別爭議探討。 日本西部寶塚市市長 Tomoko Nakagawa ,向日本相撲協會請願「解除女性禁賽之禁令」,可惜並未成功。她對法新社說:「我不明白為什麼,只有相撲世界拒絕改變、甚至倒退。」 圖片來源|Laura Liverani for the Guardian 這項運動與性別歧視的鬥爭,同樣困擾著女相撲選手奧村,她從初中開始就一直在練習相撲,「相撲不應該被認為是男性和女性的運動」,上個月在 64-80kg 類別的國際女子相撲錦標賽上獲得亞軍的奧村表示,「我能夠與男性一起訓練,我絕對受益匪淺,在這過程中我不覺得他們看不起我和其他女性。若女性被允許在正式比賽與他們競爭,我依舊能發揮屬於我的實力。」 朝日大日相撲俱樂部於八年前成立的,現在是日本大學六個女子相撲俱樂部之一。「有些人仍很難接受女性相撲這個想法,但我從來不覺得女性相撲有什麼好奇怪的,」該俱樂部經理 Shigeto Takahashi 說,她過去執教 35 年女子摔跤運動員。「唯一真正的區別是,女性在肩膀受傷時必須小心一些,亦不允許穿任何襯墊。」 圖片來源|Laura Liverani for the Guardian 圖片來源|Laura Liverani for the Guardian 朝日大學健康與體育科學系副教授,該俱樂部副經理松井芳織表示,業餘相撲缺乏女性教練為女孩和年輕女性提供指導的建議。她說:「我遇到的一些人,甚至驚訝於有國際性的女性相撲比賽。我們需要有個更協調、一致的方法,宣傳女性相撲的高明與光輝。近身觀看女性相撲比賽,是很令人振奮的事。」 摔跤選手 Minayo Nishimoto 也表示,「我明白,土俵被認為是神聖的,但無論如何看待,這項對女性的傳統禁令都是種性別歧視,」她說,「但這項禁令是讓我更堅定努力,朝成為日本頂尖女相撲選手邁進的動力。」期待透過媒體、女性投身相撲界的力量,有昭一日改善日本民族體育運動的性別歧視傳統。 資料來源|來源,來源,來源 June 19, 2018 at 05:2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Ec7Ao
「生了女兒怎麼辦」淘寶歧視廣告 連中國官媒也動怒 https://ift.tt/2ME6ouo UDN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張淘寶廣告圖,準媽媽的照片上配了「生了女兒怎麼辦?二胎用鹼孕寶」廣告詞,涉嫌性別歧視,引社會大眾關注。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張淘寶首頁的廣告圖片,一位準媽媽的照片上配了這樣一句廣告詞「生了女兒怎麼辦?二胎用鹼孕寶」。這種明顯涉嫌性別歧視的廣告遭到網友質疑,現在就連大陸官媒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指出男女平等早就已經是共識,不去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反而在性別歧視的道路上一錯再錯,失去的終將是用戶的信任。 淘寶網首頁一則助孕產品的廣告以孕婦照片配上一句「生了女兒怎麽辦?二胎用鹼孕寶」的文案,遭外界砲轟是性別歧視,隨後阿里巴巴旗下企業馬上道歉,但不少人指出,這不是淘寶第一次犯這樣的錯誤了。 圖|取自網路 人民日報評論說,「的確,這樣屢教不改的歧視行為、屢禁不止的相關產品,不能僅僅道歉了事。」 評論說,「生了女兒怎麼辦」這樣的廣告著實令人氣憤。不可否認,重男輕女的傳統理念在一些人、一些地區還不同程度存在,但進入 21 世紀了,男女平等早就已經是共識。另一方面,醫學界早就闢謠,通過服用某種食物,並不能改變人體酸鹼環境。像鹼孕寶這樣的產品不僅不符合道德倫理,更涉嫌違法違規。作為一家有影響力的企業,一家備受用戶青睞的購物網站,豈能對歧視行為漠然視之?豈能縱容這樣的產品大行其道?(推薦閱讀:從 1975 到現在,為什麼奧迪還在歧視女人?) 評論質疑,僅僅自罰三杯式的扣分是不是太輕?屢禁不改,如此低俗的產品為何能夠一再出現在首頁?淘寶官方在類似事件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道歉顯得過於廉價,唯有用更加嚴格的監管、更為堅決的處罰、更為有效的舉措,才能讓企業清晰行為的底線、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評論指出,建立長效機制是第一步。作為購物平台,淘寶給許多人帶來了便利,以往的管理模式只有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新的要求。針對違法廣告、違法產品,下架扣分乃至封禁,都是事後亡羊補牢,真正打造健康的商業空間,必須要連接埠遷移,從資質審核、內容監管、產品質量等全流程做好監管,建立長效機制。 評論也點名監管部門,面對打著「能生兒子」旗號的鹼孕寶這類產品,面對性別歧視廣告的一再出現,不能無動於衷,必須以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為規範市場行為,以法治手段給予違法違規者以懲戒。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原文詳見《「生了女兒怎麼辦」淘寶歧視廣告遭轟 官媒也動怒》,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媳婦生女兒 婆婆變臉 逼兒子「再娶過」 體外射精、算安全期、量基礎體溫...醫師告訴你有無100%的避孕方法? 台灣首位女學霸 第一個考上台大的女學生原來是她 June 19,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E6ouo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專訪】隋棠:「準備好了,就能在關係裡自信做自己。」 https://ift.tt/2M2g0Ox 合作品牌天使
專訪隋棠!從妻子再到人母,隋棠不畏生活與工作快速面臨到的挑戰,反倒像日常裡的一道陽光,扎實且專注地預備好自己,擁抱每個不平凡的時刻,享受幸福過得真正精彩。
走進時光長廊,隋棠近年的身份儼然有了轉變,身兼不同角色的她,在鎂光燈下依然亮麗無瑕,從一位妻子再到一位母親,不同的面向映出了她更加沈穩的姿態。
我們問起隋棠結婚前後的差異,她不諱言地表示:「婚姻裡有時候得將自己的感受先往後擺,因為在感情裡,如何讓關係圓滑和快樂是最重要的。」不過她也說,往後擺的情緒不是不用處理,而是因為清楚自己最重視的就是家人,如果不是太嚴重的事,自然那些情緒就能迎刃而解。
圖片|來源
生活上難免會有小摩擦,但對隋棠來說,往往只要一個微小的親密舉動便能化解,就連一起刷牙這樣再日常不過的小動作,也能變成家人之間早晚維繫感情的可愛方式。隋棠分享,其實與老公 Tony 之間結婚後並沒有太多改變,反倒相處方式很自由,而兩邊的家庭也都有著「親暱而不粘膩」的好默契,剛剛好做彼此舒服的後盾。
每天早晨 Max 與 Lucy 兩個可愛的小孩衝進主臥房、爬上床對他們夫妻撒嬌的樣子,是隋棠感到最幸福的時刻。談起教育,夫妻倆自有一套方法,她會細膩地感受、瞭解孩子的個性,再找到適合的方式引導;而 Tony 則是率性一些,希望在日常裡多帶給孩子俐落大方、勇敢無畏的性格。擁有孩子原先就在隋棠的人生預期裡,因此從裡到外,從心情的調適至個人健康,她都隨時將自己預備好,「預備自己」對她而言分外重要,她知道唯有準備好了,才能有自信給家人最完整的愛。
隋棠的生活哲學,是從小細節就開始細心經營、步步準備,就連刷牙這般日常的事也不容許馬虎!
她相當重視孩子的口腔健康,憶起某次帶 Max 看牙醫,由於當時的醫師和護士有些粗魯,也沒有適時安撫孩子,導致 Max 對牙醫感到害怕。從那時起,隋棠便下定決心不能讓孩子有任何一顆蛀牙,而做為母親的她決定以身作則,除了重視孩子的口腔保健之外,她也選擇高露潔全效牙膏呵護自己與全家人的口腔健康,不僅從一起刷牙增添夫妻間的親密感,甚至透過在刷牙時與 Max 的互動和呵護,拉近了與孩子的關係。
圖片|來源
母親這個角色是聽了再多建議,都不如自己親自走一遭學得快。
隋棠很清楚,工作與生活的來回中,首要選擇是家庭。她分享,只要在平凡日常做足準備、充滿能量,便能在每個細節、情境中創造非凡的經歷。從心做好準備,並付諸行動,就不必擔心在家庭關係中迷失自我。
升格為母親的她不僅柔軟且更加堅韌,時時刻刻,讓自己能在每個精彩瞬間享受當下,totally ready for 這趟人生的美好旅程,一旦準備好了,便能更加自信的做喜歡的自己,擁抱關係中每個不平凡的幸福時刻。
June 18, 2018 at 06:36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2g0Ox
女生香港地圖:圖章街、安藤忠雄、晚間生態行,你不知道的香港 https://ift.tt/2thQixI 01女生 香港還能怎麼玩?透過深度探索,挖掘你不知道的老香港,圖章街的氛圍與夜間生態行,顛覆你對香港的印象! 由日本玩到香港,近日 facebook 上最 hit 的小遊戲,莫過於一格格的「縣制等級」分區地圖,全香港哪個地方你「住過捱過瞓過」?又有哪地區你腳毛都未留過? 要是覺得放假留在香港是浪費假期的話,不如參加一次另類 Local Tour,感受老區人情味之餘,認真了解一下香港獨有的歷史、文化!當然更重要是,齊齊提升「街坊指數」! 香港版的制縣等級小遊戲,你又有沒有玩過?(thelittleprince.hk) 香港的老區小店,總是要失去才懂珍惜?(hoteljen.com) 1/上環隱藏的圖章街:久違了的人情味? 坦白說,「人情味」這三個字說到有點濫。 或許「人情味」與「佬味」,本身就很難分割,直到遇上,速寫畫家 Victor 與文華里圖章店吳師傅的故事,才發現人情味或許在矯揉造作以外,本來就有另一種意思。 兩個大男人的故事有咩好聽?一個看中了上環文華里圖章排檔特色靜坐一旁掃描,一個就在人家掃描時,偷偷將身影雕在圖章上,結果一個惺惺相惜的相遇,也造就二人日後跟香格里拉酒店集團旗下的 Hotel Jen 合作,組 walking tour,帶大家另類遊西上環:學速繪、做圖章。試玩後感只有一個:學做圖章與學做人,原來同出一轍,欲速不達。(推薦閱讀:女孩愛旅行,這次到香港,不想只當觀光客!) Hotel Jen「Local Rituals 地道玩家」:「樂活城西‧圖章遊」 日期:2018 年 6 月 9 日 時間: 早上 11 時至正午 12 時 ( 1 小時) 地點: 上環文華里(圖章街) 費用全免,每次最多 15 位 1842 年至今的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相信很多自認香港「地膽」的朋友都未去過。(vivehongkong@Instagram) 2/香港墳場:也有「安藤忠雄」的影子? 或許香港人對死亡始終有一定忌諱,又覺得不應打擾逝者,縱然很多歐洲深度遊都會推介你到各地墓園走一轉,回到香港,似乎又是少之又少。猶記得很多年前,筆者曾到過位於柴灣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當時只記得走上又長又斜的大大斜路,沒了半條命的我抵目的地的一刻,竟覺得有如走進安藤忠雄,那既寂靜又宏偉的建築之中。雖然規模不一,但內心甚為震撼。原來,不用飛到日本,香港也藏了一個,而且還是安葬了眾多在香港保衛戰中陣亡軍人的墳場。 跑馬地一帶有回教墳場、香港墳場、天主教墳場、巴斯(拜火教)墳場、印度人墳場,猶太人墳場等,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建築、雕塑以至碑銘都是香港多元歷史文化的見証。不同的機構組織,如香港史學會,不時舉行相關導賞團,講解當中文化;而信義會金齡薈亦會於下周,由退休人士出任導賞員,在跑馬地的天主教墳場,跟你面對面、談生死。 「天主教墳場談生死」 日期:2018 年 6 月 14 日(四) 時間:上午 9:30 至中午 12:30 費用:HK$130 位於柴灣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安葬了眾多在香港保衛戰中陣亡的軍人。(raphaelchiu@Instagram) 在香港的夏夜,原來可以看到漫天螢火蟲?只要你願意不打開手機......(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Facebook) 3/香港夏夜限定:晚間生態行 近兩年,人人中了「行山毒」,30 多度太陽燒熱了頭頂,也說要去行山。如果你行山不為打卡,願意放下電話,一心想認識香港的另一面,而又想避開炎夏正午的話,來一趟夜間生態行,或許是最佳方法!(推薦閱讀:【如果你想】Solo Travel:三個台灣秘境,任性把時間留給自己) 又回到中學的某年,很記得當年的一個夏夜,筆者跟著導師從薄扶林傷健營,步行上太平山山頂的一段路,老師千別萬囑不可開電筒,漆黑中小心翼翼一拐彎,漫天螢火蟲星羅棋佈、極為壯麗,我只記得那裡什麼都不是,就是香港。要是你也想了解香港黑夜夜間生態,大埔綠匯學苑,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每月都會舉行一次「夏夜生態行」,認識貓頭鷹及豹貓等夜行動物,細看螢火蟲、靜聽來自夜間野生動物之天籟協奏。 綠匯學苑「夏夜生態行」 日期:2018 年 6 月 9 日、7 月7 日、8 月 4 日、9 月 8 日 時間:下午 5 時至晚上 9 時 15 分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費用:名額 22 人,HK$380 (包括有機輕食) 本為獲 香港01 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詳看《【女生香港地】發掘香港另類一面:來一趟香港人才懂的Local Tour》 June 18, 2018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hQixI
Instagram 必學實用英文:橫拍、直拍、全身、半身照英文怎麼說? https://ift.tt/2t1wXS7 希平方 使用火紅社交軟體 Instagram 必學的實用英文!到底橫拍、直拍、全身、半身照的英文該怎麼說? 吃飯的時候先拍照、路邊的貓咪也要拍個半天、同樣角度要拍好幾十張照片,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嗎?還是最親愛的枕邊人就是這樣的人呢?恭喜你!你並不孤單,一起看看這群 Instagram 老公的共同辛酸史吧⋯⋯(推薦閱讀:掌握三要點,任何人都能拍出如模特兒的自然畫面) 圖片|來源 ◎ 照片直的橫的怎麼說? 橫的照片叫做 horizontal photo,相反地,直的則叫做 vertical photo。要請人拍橫的/直的的照片時,可以這樣問: Can you take it horizontally/vertically? 那如果兩種照片各要一張,則可以這樣說: I want it taken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 要怎麼請人拍全身照半身照? 要請人拍半身照時,一般可以這樣問: I want the picture to be above the waist.(我想要照片在我的腰之上。) 或是也可以換個角度來說: Don't include my feet!(別把我的腳拍進去!) I don't want my legs in it.(我不想要我的腳入鏡。) 如果是全身照,就可以這樣說: Get my whole body in it.(把我全身拍進去。) ◎ 連後面景點一起拍進去就用 get in Can you get Taipei 101 in?(你可以把台北 101 也拍進去嗎?) I want it with Mt. Fuji in it.(我想要照片裡有富士山。)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實用拍照英文】想拍出上相照片?跟著這九招準沒錯! June 18, 2018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1wXS7
替你的人生按下暫停鍵:處理自己的問題,而不咎責他人 https://ift.tt/2t4KnwE 天下雜誌出版 你曾陷入周遭事物都變得不太��對勁,對生活提不起勁的狀態裡嗎?透過本篇文章檢視你的人生現狀,適時替自己按下暫停鍵吧! 「優秀」不可能不勞而獲,它一定是靠著強烈的企圖心、努力精進以及善用天賦交織而成的結果;它體現出一個人面對許多選擇的叉口時,所做的明智抉擇。決定你的人生命運的,是「選擇」,而不是「機會」。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你可能像我一樣,剛開始的時候,人生處在一種相對令人滿意的狀態。你在你的人生中,一定有一個重要的位置,你可能擁有一份特殊的職業,或者你可能是家中的主要照顧者。你對人生的各方面感到滿意:你的事業順遂,經濟狀況穩定,而且工作待遇不差;你甚至可能和一個心儀的人維持一份和諧美好的關係;你的家人或許無法隨傳隨到,但算是可以相互支持、關懷與照顧。從各方面來看,你的人生很成功,你對於自己迄今所完成的一切,感到心滿意足。 換句話說,你替自己開創了幸福人生。 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事情開始變得不太對勁,焦躁不安趁隙溜了進來。你可能在一天當中,有好幾次覺得自己快要被榨乾了;而你那看似幸福美滿的人生,好像開始出現了裂痕。於是你意識到,你原本以為固若磐石的安穩生活,好像並不是那麼堅不可摧。從外人的眼光來看,你目前的人生應該算是成功的,但其實,你很可能忽略了自我的滿足與實踐,甚至忙得無暇思量下一步該怎麼走;你大概覺得自己有義務取悅他人。獲得物質上的報酬可能是你主要的目標,或者說,那是驅策你前進最主要的動力之一。 現在我要請你做個深呼吸(如果你願意的話,暫停一下。)然後,問問你自己:「我的內在與情緒目前處在何種狀態?是否能夠順應我所處的外在環境?」換句話說,你的內心與外在環境達到和諧狀態嗎?這對你的心靈有何影響?你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成功,或者少了你慣有的衝勁,這種感覺就是有些人所謂的落入窠臼。(推薦閱讀:替你的人生按下暫停鍵:學會暫停,讓你更加幸福) 如果你的生活裡,出現了以下的一種警訊,那麼,恭喜你!你聽到的這記人生警鐘,來得正是時候,它可以幫助你針對自身所處的環境進行評估,並且修正你的人生課題。 警訊一:過去你熱愛工作,現在卻感到厭煩 儘管過去你一直對這份工作感到興致勃勃,而且用心投入,但你覺得自己不再喜歡自己的工作嗎?這種感覺就好像你所做的事,已經不再讓你有成就感,或者說你有種倦怠的感覺,對嗎?如果你所肩負的責任並沒有改變,但是突然間你對於工作表現的感覺變糟了,這很顯然大事不妙了。這時請你暫停一下,或者請你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行為,這樣做能夠幫助你重燃對於自己工作的熱情。 你那不太妙的工作績效轉變可能是許多原因造成的。最後,你至少會產生一個自我貶抑的念頭,然後在你意識到之前,這種負面的想法已經愈滾愈大。像是「我做不下去了!」或是「我的工作表現怎麼會這麼糟糕呢?」等等的想法,將成為你新的座右銘,讓你再也無可迴避。 所謂的職業倦怠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這就是所謂的「職業倦怠」。什麼原因造成職業倦怠?當你現在死命剝奪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的養分時,到頭來倦怠的感覺將是一個嚴重的副作用。 我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知名的教練兼教育家鮑伯.萊特(Bob Wright)曾經用淺白的話語,做這樣的解釋:「想像你自己是個捐血人。你定期去捐血,但是卻從不為了補充體力,並儲備下次捐血所需而吃東西,或是從未接受輸血(來自其他捐血者的血液)。隨著時間過去,你愈來愈沒有活力,也不再覺得自己夠強壯、夠健康、夠格去捐血。無論是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你都感到疲倦、虛弱與乾枯。照字面上來講,是你讓自己血流殆盡,因為你不去理會自己內心的渴望,也沒有用心投入生活,好讓自己在情感上覺得受到滋養與滿足。」 我把全部的心力放在工作上並且奮力不懈,但是其實這麼做的時候,應該在滿足自己內在更深層的飢渴,或是所謂的渴望之間,求取平衡(關於這一點在警訊三中,會有更多的闡述。)或許你可以和一個人面對面產生密切連結,然後給予或要求一個擁抱;或許你可以花一點時間,百分之百心無旁鶩地陪伴你所愛的人、小孩或寵物。不要害怕表現得情緒化,或是在試驗的過程裡犯錯,也不要害怕真正和他人交往互動。所有這些做法都能幫助你避免陷入職業倦怠。不要任由自己坐以待斃,而是要做一些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警訊二:老闆質疑你的工作表現 沒有比在接收端聽到這樣的消息更糟糕的事了。以我的情況為例,我的老闆告訴我,她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卷壞掉的錄音帶,一次又一次,重複放送著我哪裡失敗的具體例證。我們屢次談到我乏善可陳的績效表現。 我收到一些提示,告知我「什麼地方」需要改進,但是我卻不知道「如何」改進。瑪格麗特已經沒有耐心像之前那樣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如何讓我的局勢有所突破。最後她得出一個結論:「妳無法勝任這個職位!」 很可能你也曾經從頂頭上司那裡,接獲類似的訊息。許多時候,這類訊息會和像籤詩一樣的粉紅色解僱通知書,一起送到你的手裡,然後會有人護送你,一路從你的辦公桌,走到離你最近的出口。但也有可能以其他的方式呈現,像是出現在績效評估報告中的一個巧妙的註記;或是當你和你的上司,在一個看起來沒有那麼正式的會議中談話的時候,帶到這個話題;或者某個看到(或聽到)你有燃眉之急的人,所給你的建議。 當你還沒準備好接受某件事之前,很容易先採取否定態度,我之前也是這樣。每次瑪格麗特給我反饋意見時,我都聳聳肩,好像那只是她在吹毛求疵,沒什麼大不了。(推薦閱讀:一封來自主管的道歉信:你的每個決定,都代表你的良知與選擇) 每次的狀況都是一個小型危機,而現實就是,我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我把它合理化成,那是瑪格麗特看不到我對公司的所有價值。我自己說服自己,認定瑪格麗特根本就「錯了」,她就是不肯承認我所有了不起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表現,以及我所貢獻的成果。我的內在自我一直對我疲勞轟炸,編造出一個自我說服的故事——這是一個「我對抗他們」的故事,而「他們」大錯特錯! 如果我沒有採取暫停行動,那麼我在未來的任何工作上,或者是生活的任何領域,都可能依循這樣的模式。暫停一下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只要你能夠轉變你的行為,你的熱情和精力就會出現,這能夠幫助你在一個更適合你的環境裡,達到內外和諧。如果你能夠有意識地、客觀地看待你的處境,將能加深你的自我覺醒,而改變也就更有可能發生。 暫停一下,是改變你的思維模式的一種前瞻性的做法,如此一來,你便能夠往前邁進,找到一個可以安住你身心的地方。暫停一下,讓你有機會把不適合你的東西抽換掉,並且讓你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貿然跳進下一個活動、角色或是工作中,然後再讓過去的模式重頭來一遍。 圖片|來源 警訊三:發生重大的生命事件、挑戰或是變化 如果最近你的生活在任何方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其實是藉此反映和評估結果的好時機。我所謂重大的生命事件,指的是那些能夠轉變你的行為模式、情感表達方式以及時間運用方式的事件。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不好的事;可能是健康診斷的結果,也可能是一段關係的開始或結束;可能是親愛的孩子出生,也可能是摯愛的人離世。你是否對於某種變動、某個家庭成員,或者某種生理或心理的健康狀態有所擔憂或恐懼?面對新的作息表或是新降臨的責任,你可能感到很難適應。 既然改變無可避免,那麼暫停一下,可以讓你對所有可能的選擇,或是在採取下一個動作之前先做評估,這是幫助你做出明智抉擇的大好機會。暫停能夠為你創造一點餘地,讓你有機會評估你的選擇,並且幫助你把心力投注到對你重要的事情上。這可能是你的渴望或是對你最重要的事所驅動的。重要的是,如果你願意給自己時間暫停一下,即使只是呼吸的瞬間,你都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讓新的思維、情感、渴望或是行為浮現的契機。啟動暫停模式或是轉變你的行為,對於你的未來將有深遠的影響。 注意生活七大面向的變化 你是否曾經想過一個單一的變化,如何能夠激起漣漪,進而牽動生活的各個層面?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被認為是現代個人心理學中,最有影響力的思想領袖之一。在他的諸多貢獻中(有些學校專門致力於教導他的做法),有一項重要的概念,教導人們探索人生三大主要面向:工作、社會和關係的各種情況。鮑伯和茱蒂絲.萊特夫婦把這個概念擴充成涵蓋七大面向:身體、自我、家庭、事業、關係、社區和靈性。(推薦閱讀:【女人迷兒說工作】一個專業的工作者,要懂得休息) 如果我要檢視我原本的狀態,以及因為一些干擾所導致的生活各種不同面向的變化,我會這麼分析: 狀況:對於工作的投入我幾乎沒有底限,而且永遠覺得我就是應該把工作擺在第一順位。我在工作中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限制性信念:我工作,所以我存在;除非我正在工作,否則我不夠好。 內在渴望:希望在他人心中有份量,並能感覺自己與他人有連結,真正與他人互動(相較於透過電子設備。) 行動:我可以選擇何時以及如何使用科技產品,把維持人際關係的優先順序放前,儘量時時充分的關注。 採取這樣的行動,人生的七大主要面向隨之改變: 身體:我覺得比較放鬆、比較沒有壓力。可以睡得比較好,而且身體得到休息。 自我:當我知道我的工作是可以做一些控管的,我感到自在多了。當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我的滿足感,並了解自己的工作狀態,而不是從自身以外去尋求肯定時,我發現我的自我意識也正在發展。 家庭:我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同時把家人的優先順序排在前面。我知道我在家裡很重要。 工作/事業:我有一些特定的時間專注於工作。我和我的經理一起找出什麼樣的工作界限,對於我和我的團隊是最行得通的。 關係:我對人際關係的經營更用心更投入。我覺得比以前快樂,而且和他人的連結也更緊密。 社區: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更用心和他人相處。當我走在社區的街道上,我會和他人微笑、打招呼。 靈性:我覺得自己與內在的聲音有更緊密的連結。如果我覺得自己不得不調整一些界限,或者面臨絕無僅有的選擇關口時,我會向內尋求指引。 現在請你想一個你想改變的情況。你如何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上述各個面向? 不管你的生活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挑戰,那都是讓你可以重新校準並且暫停一下的絕佳機會。你可以觀照你的內心,注意聆聽自己的內在聲音。問問自己:「在這一刻,我覺得自己最主要的情緒是什麼?」我們經常忽視或掩蓋自己對於外在變化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我們認為,把情緒表達出來是「不好的」,更是如此。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有什麼感覺,而在於我們傾向於避免把自己不自在的感覺表達出來。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從小家裡就不鼓勵我們把一些特定的感覺,像是覺得受傷、恐懼這類的感覺表達出來(或容忍)。 其他的家庭甚至幾乎不表達任何的情緒。無論如何,暫停一下很重要,它能夠讓你有餘裕真實地面對自我,明白自己的真實感受(不管是何種感受),並且藉著把你的感覺表達出來,顯示你認同自我的感受。你覺得害怕或是受傷嗎?把你的感覺跟別人說。不太確定任何事情都能跟別人分享嗎?那就把它寫在日誌上(或是你自己的暫停手札)。找一個已經很久沒有聯絡的朋友,問候一下,了解彼此的近況,把關係重新建立起來。覺得受到刺激或是憤怒嗎?問問你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讓你感到如此憤怒。 查看一下你過去十二到十八個月的生活經歷,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大事發生?它影響了你生活中的任何其他人嗎?請你以現在的心情,說說看它如何影響你。讓事件的影響沉澱下來,不要急著去參加什麼活動、做什麼事,或承擔什麼責任。應該要避免經歷動盪再回歸生活以後,卻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要知道生命其實給了你一個重新校正的機會。那是一份禮物!而你本身也是一份禮物! 如果你經歷了生活的變故,那可能是一份經過偽裝的禮物,或是一個擁抱人生經驗的機會,而非迴避,把你的感覺表達出來!那段暫別 Google 去度假的時光,是我有史以來送給自己最大的禮物。而瑪格麗特逼著我達到她所設定的高標準,則是我收到的另一份更大的禮物。我必須經歷失敗才能成長,才能把我的潛力發揮到極致。這份禮物比任何度假勝地、任何禮品,或是任何金錢可以買到的東西都還要棒,但是我當時渾然不覺。後來,當我能夠客觀地看待那時的情況,我發現:瑪格麗特只不過是克盡她的職責,她希望鞭策我做到最好。 我在暫停的時候想得更透澈;我必須為自己的一切負責。我終於明白也願意承認,我的處境是自己造成的,我難辭其咎。所有的狀況——職業倦怠、壓力以及令人難以承受的人際關係,都有一個共通點:我就是始作俑者! 評估你的徵兆 想想你去年的經歷,你的看法、你的產出,或是環境是否發生變化。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情況和描述的內容很像,那麼你真的應該試試暫停一下。 暫停一下,是要讓你有一些餘裕可以找出最適合的下一步。如果你能給自己空間和時間暫停一下,而且是有目的的暫停,便能賦予自己活在當下的自由。當你能夠真正活在當下,就會知道什麼對你才是最好的。你所採取的行動,就是先按兵不動,這是懷有用心神聖的暫停時刻。 暫停一下可以幫助你看見真實的自我,讓你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因為你真實感受你的存在,而且身心內外達到和諧。暫停的時候,你沒有被外務所擾,因此能夠透過自身的真實存在與平靜之心而運作。在這個因為暫停而創造的時空裡,你可以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為你一成不變的日子帶來更多的樂趣。 你覺得你現在是不是真實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而且能夠依著你的渴望而活?讓我們再進一步來看。想像一下,其他人的生活如何受到你的選擇所影響。無論是在你個人的生活或是在職場上,你是否都和你想像的一樣投入,並能具有真實的存在感?在你的影響範圍內,還有哪些人會因為你學會暫停一下而受益? 既然你已經認識各種不同的警訊,也就是那些可以當作你是否需要為自己暫停一下的指標,讓我們根據這些指標進行下面的自我評估,看看你的生活裡可能已經出現多少警訊。即使你的生活裡只出現了一種警訊,這都足以告訴你,該要暫停一下。 圖片|來源 你可以這樣跟著練習暫停 探索、追隨並表達你的渴望 通往幸福之鑰就在於養成一種紀律,經常關注並表達你最深層的渴望——在人與人之間,付出愛與被愛、重視、連結,並創造不同。你可以在每一個當下與你的渴望產生連結,並且根據你的渴望來行動。請注意,這和逃避或者盲目順從表層的欲望是不一樣的(茱蒂絲把這類的表層欲望稱作「軟癮」(soft addictions)——那些你以為可以快速見效的解藥或是習慣,像是衝動購買,或是時不時就要去查看一下電子郵件,非但無法彰顯你內在的渴望,反而會讓你的渴望被消音,或是讓你對它麻木無感)10。如果你想聽見內心深層渴望的殷切召喚,那麼就請你把頻道調準,用心去接收。 用心參與一些活動或是順應你的內在渴望而行事、思考與感受 用心參與不僅意謂對你的渴望採取行動,像是寫日誌、閱讀、聽音樂,或者是參加一些自我覺醒的活動,更意謂和一個人面對面相處時,必須人在心也在,也意謂著你必須能夠覺察自己的感覺,必須用心投入參與生活的全部,你必須放膽去冒險學習、成長與發展。 請讓暫停時刻成為你生活裡的一部分 除了一年一度的朝聖之外,茱蒂絲多年以來每個星期都會抽出一天,遠離工作,暫停一下,她把這個叫做「安息時光」。由於她的生活型態已經擴展成有愈來愈多的週末培訓、研究和寫作,而沒有排行程的日子愈來愈少,因此她學會在最忙碌的日子裡,如果真的只能抽出一點時間,那就把這種安息時光,安排在能夠擠出來的幾個小時內,或是幾分鐘內進行。 如果茱蒂絲想要暫時讓自己從棘手的計畫中抽身,讓自己喘一口氣;或是剛剛結束一段尖銳的對話,想休息一下,她不會選擇放縱自己沉迷於麻木心智的習慣,而是選擇進入迷你型的安息時光,像是讀一篇激勵人心的短篇故事,日落時分在樹林間進行越野滑雪,或是和她的先生來一段即興的雙人舞。 重點不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框架裡進行暫停,而是要找到你自己的節奏,把關注焦點放在你內心的渴望,順著它的需要而啟動暫停,用心聆聽你內在的聲音,更全面地感知你的心歸向何方。只要你可以把進入暫停模式當成一種例行的儀式,不管多久進行一次,每次進行多久都無妨,那麼進入暫停時刻將可以幫助你重新認識自我,並能讓你依循你的渴望而活。 務必避開干擾 我們不應該勉強自己安於欲求不滿的狀態,你應該問問自己:「我渴望的是什麼?」把你的渴望表達出來,並且追隨心中那份迫切想要滿足渴望的感覺行動。請你千萬記得,只能直接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連結來滿足你的渴望,而不要透過電子設備。 練習暫停 你最主要的渴望有哪些?運用「這樣我就可以⋯⋯」的練習,找出如何和內在共鳴。 你經歷過什麼樣的警訊(包括可能的職業倦怠),告訴你可能需要暫停一下? 進行自我評估測驗之後,你主要的感覺是什麼,害怕、受傷、憤怒、悲傷或是愉悅? 對自我評估結果進行反思,並把任何附帶的見解或想法寫在日誌或是你的暫停手札。 從那些提醒你暫停的警訊,以及你的自我評估結果來想一想,在探索內在渴望的過程中,關於自己,你學到什麼? 《人生需要暫停鍵:從失速的追求中刻意抽離,與真正的渴望重新對焦》 June 18, 2018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4KnwE
法拉雅說職場|中間主管的悲情,向上無法管理,向下無法統御 https://ift.tt/2JQ9Zba 法拉雅 作者法拉雅寫中間主管現況,當你遇到向上無法管理,向下無法統御的現實時,該如何調整心態,找到向上對下的溝通方式? 一個公司最重要的中流砥柱,就是中間主管。 公司的發展進化,能不能跟上市場驅動的競爭,甚至能否站上更高的地位,往往也取決於公司的中間主管有多強! 中間主管應該是要最意氣風發的。因為上面有老闆幫忙扛著,下面也有團隊幫忙兜著。不過,現實是,中間主管往往是最苦力悲情的角色。 每次公司週休三日時,我發現隨時在線上待命的是:中間主管。 臨時進來一個提案需求,客戶給的時間總是 ASAP 時,誰負責誰來寫?中間主管。一場活動,會場內跑來跑去聯絡所有人事物的人?中間主管。 圖片|來源 你也是中間主管嗎?是不是覺得自己承受著三明治的悲情,但,其實根本是向上無法管理,向下無法統御的現實。 出了什麼問題?實情是: 1. 對下不敢要求 (或者說,你總是只要求你能要求的人) 2. 對上不能交代 從前,我記得我進入一個團隊擔任品牌總負責人,我跟團隊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告訴他們,我是一個「只動口不動手」的主管。所以以後,所有的提案、文件,我都非常願意花很多時間跟你們腦力激盪,但是請你們自己完成,我不會幫你們做。因為這些事情。我都做過,我都會做了,但我若是持續幫你們做,你們便永遠都不會做。(推薦閱讀:主管別做員工的保姆!好的領導從相信開始) 之後,在團隊帶領上,我毫無困擾!!團隊成員都非常優秀。 看人家完成的作品,總是理所當然,但是沒有親手去做,什麼問題也發現不了解決不了,到最後就會變成沒有能力的人! 我知道中間主管,總是擔心,團隊事情太多太辛苦、怕他們做不好、不夠快,不能完成上級交付的目標。甚至是不好意思要求他們,深怕嚴格一點要求,他們就會立馬起身走人,到時候還不是一切都得自己要扛下。 說真的,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你們在扛什麼?該扛得沒扛起,不該扛的拼命扛!這才是造成悲情的最大因素!! 我要告訴你們,不要鄉愿!!這樣的員工根本也不會跟你走到最後,等到他決定要離開的那一霎那,你又懊悔痛心對他們關懷跟愛付諸流水,我勸你,趁早覺醒,長痛不如短痛吧! 員工其實都知道,他要什麼樣的主管,他跟著誰會學到東西。如果你是真心想要訓練他要求他,他反而會知道,反而會放在心裡,默默跟你一起努力到最後。你自己不也是這樣一路走過來嗎?!從過去到現在,你自己心中記憶深刻的主管(老師)是否都是嚴格要求,不會放過你的哪一位? 為什麼?因為你心知肚明主管提高標準是因為他知道你可以。在主管嚴格要求下,你會想要表現、不想認輸,會更謹慎用心面對,用了心自然有所學習有所得。 圖片|來源 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何在自己成為主管時,通通拋到腦後。 人的心思其實是很單純的。有進步,有火花,就會燃燒熱情,就算是遭遇困難,也會告訴自己,要挺住,不能被看扁,想要贏得主管更多讚美。就在這樣的壓力下,不知不覺進步了,成長了。 還是你只想要「小甜甜過日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是的,一定有人只想「過日子」,這個人就一定不會是你要的人,認清現實。 回想當初,你得到升遷榮耀的同時,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位子的工作任務跟責任是什麼?還是只懷著一股腦的衝刺熱忱,經過這段時間的壓力、挫折、人心冷暖,你的熱情還剩下多少?(推薦閱讀:新手主管最容易累死自己的原因,你中了幾項?) 你真的以為,公司只是要找一個人來住扛一切嗎?(這不是抓交替的概念啊)對我來說,企業在選擇中間主管時,要的是擴大發展,要的是與時俱進的進步,要的是團隊整合可以達標的領導統御,絕不是個人英雄! 趁早培養自己的班底,不要害怕下屬比你強,重點是你能不能用他!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劉邦)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擁有強而有力,可以獨當一面的團隊成員,你才能真正成為一位有戰功又受肯定的中間主管。 他們不但會撐住,有朝一日,還會把你往上托得更高。 June 18, 2018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Q9Zba
寫給十七歲的孩子們:謝謝你們選我當父親 https://ift.tt/2JZ3oHq womany 女人迷精選 作者簡士耕寫給十七歲的孩子們,唯有不再把自己的宿命強加於下一代,父母才會在過程裡體會什麼是愛。 本文作者/《貓的孩子》編劇 簡士耕 爸爸一直相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讓你們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孩子。當然,未來的世界只會越來越競爭,只要你的競爭力低於一個數值,就會被當廢物,我也會被當成廢物的父親,一樣是個廢物。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你們學會當一個人。這句聽起來像廢話,為了琢磨這句廢話,爸爸在你們還很小的時候,寫了一個劇本,改編自吳曉樂的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第一篇《人子與貓的孩子》。 當一個人好像很難,當貓還比較簡單,其實也沒那麼簡單,記得叔叔養的那隻貓——簡鰹嗎?爸爸為了要替劇本做功課,耐著性子觀察他,發現他還挺忙的,每天除了跑來跑去追逐一些空氣中看不見的東西(也許是幽靈、平行時空的其他存在),忙著躲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衣櫃、沙發、電視機後面)挖出一些我們人類看不見的洞,忙著挑釁一切會動或是不會動的東西,忙著跟人類撒嬌。(推薦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人們,也是來不及長大的孩子) 我開始去猜測簡鰹莫名其妙的行為背後是否有更深遠的意義,那種更隱喻、形而上的、神諭的、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啟示。慢慢的我發現,好像沒有。同時也發現,我好愚蠢。當我發現我很蠢的時候,好像就找到了這個劇本我想講的東西了。 原來每一隻貓都是神派來的使者,為了要彰顯人類的愚蠢。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會有人想要傷害貓咪,弱小的貓咪,軟綿綿的、一碰就會縮進去的貓咪。於是我大膽且有點不負責任的假設猜想,這些會傷害貓咪的人,自己一定也是弱小的、軟綿綿的、一碰就會縮進去的。卻有人強迫他們一定要成為強者。 圖片來源|公視 像強迫一個怕鬼的人逛鬼屋,強迫一個溫柔的女生變成硬梆梆的男子漢,強迫一個還沒有學會當人的孩子先學會要有競爭力,強迫一隻河馬成為長頸鹿。於是扭曲產生了。扭曲產生了平行時空,看見了藍色月亮,在那裡,一隻貓咪被傷害之後,就會變成一朵花,然後你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成為一個有十足競爭力的好孩子。一個被扭曲的好孩子。 因為想逃避傷害,所以扭曲了。唯有暴力才會造就傷害。 把任何自以為是的價值觀加諸在另一個人身上就是暴力。這種暴力是自以為是的愛,是沒有經過反省的道德審查,是隱藏在爸爸媽媽的血液裡頭的原生倫理。這種倫理非常殘忍,而且是會輪迴的。輪迴是佛學用語,也是一種形而上的隱喻,意思是,你永遠也脫離不了這一切。 爸爸媽媽絕對不會輕易的為這些留在你們身上的東西道歉。我們甚至連一絲絲的歉意也不會有,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你們人生課題的一部份,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 當你們慢慢長大以後,也許會因為體貼,理解了我們不道歉的理由。如果你們有能力原諒我們,我們會很感激。謝謝你們有這樣的能力比我們更成熟、更勇敢、更有辦法面對自己。然而這樣的乞望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我們只是留下了一些東西去讓你們去傷害後代而已。 宿命可能永遠也不會停止,除非我們察覺我們錯了。除非我們察覺,那些我們自以為對你們好的行為,其實不是為了你們好而是在傷害你們。我們是在把當初受過的傷,所經歷的痛,理所當然的加諸在你們身上,並且理所當然地認為,你們也要經歷這些才能長大。(推薦閱讀:【性別觀察】身為母親的難,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容易嗎?) 但我告訴你們,這一切都是屁。我們只是在逃避。沒辦法改變這該死的世界所以只好改變你們,沒辦法處理自己最深沉的痛,只好要你們也吞下去。逃避很簡單,真的很簡單,只要把問題通通丟給你們。讓我們的宿命也成為了你們的宿命。 唯有面對才能改變,才有機會結束痛苦的輪迴。你們可以覺得這個世界很爛,因為它真的很爛。而且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你們的長輩/我們造成的。太多的妥協,太多爛透了的自以為,造就了這爛透了的世界。我們必須要先承認這點,才有辦法真正去愛自己的孩子。 孩子,我口口聲聲的說,我愛你們,這可能要提醒一下,充滿歉意的提醒,那不一定是愛。那可能只是招喚,恐怖的輪迴招喚,宿命的招喚,企圖把你們變成跟我們一樣。 唯有這樣的提醒,我們才有辦法真正付出愛。 謝謝你們選我當父親。 父 簡士耕 June 18, 2018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Z3oHq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關係日記】辛波絲卡的愛情詩,我們討厭失去,卻也抗拒接近 https://ift.tt/2leO9it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關係日記】世上沒有理想愛情,只有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辛波絲卡筆下的愛情詩,讓我們懂,討厭失去卻也害怕接近,都是愛的緣故。 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生於 1923 年,她是在歐洲大陸戰火下出生的孩子,死亡太靠近了,父親鼓勵她創作,她八歲開始寫,詩裡有生的火焰,也有死的意念。寫詩從很早,就是辛波絲卡生活的一部分。 她寫詩悲憫而機警,好像推理,我並不知道,而我想知道,有一種難能的純真與成熟。以淺白的語言,有情的目光,顯微的視角,她寫混沌的時局,寫戰場,寫人類,寫自然,寫生活,也寫愛情。 讀辛波絲卡,是 L 推薦給我的。 圖片|來源 她說辛波絲卡一生釋出的 252 首詩裡,愛情詩的比重大概僅佔十分之一,辛波絲卡大概不覺得自己擅談愛情,但人們常常從她的詩裡,讀到愛情的意思,反對樣版的,細膩誠實的,女性經驗的。(推薦閱讀:像我這樣的故事|辛波絲卡:生活在未知的世界裡,我們何其幸運) 比如說,《致謝函》就這麼寫, 「我虧欠那些我不愛的人甚多 另外有人更愛他們 讓我寬心。 很高興我不是 他們羊群裡的狼。 和他們在一起我感到寧靜, 我感到自由, 那是愛無法給予 和取走的。 我不會守著門窗 等候他們。 我的耐心 幾可媲美日晷儀, 我了解 愛無法理解的事物, 我原諒 愛無法原諒的事物。」 L 有個習慣,每次戀情受挫,她就一邊流淚一邊讀詩,我已經聽她讀過好幾次。不愛沒有嗔癡,不愛沒有喜悲,不愛很有耐心,不愛願意原諒。 反過來說,若是選擇去愛,便不要埋怨了。是因為愛情的緣故,才距離自己的喜悲這麼靠近,才看到自己的不可理解與無法原諒,才明白自己的可愛與不可愛。 每次讀完,L 便覺安慰,愛得這麼淒慘兮兮的我,也是可以的。這是不是辛波絲卡穿越時空的祝福呢?可能吧。總而言之,讀詩的夜晚,終於能把注意焦點放回自己身上。 圖片|來源 我們說,辛波絲卡的詩寫得很節制,毫無煽情意思,甚至偶有諷刺,卻讓人心安,像有人明白地告訴你身上還有傷口,那又怎麼樣,我們都有。你隔開一點距離,看看自己,情緒好中性,讓它經過你,再讓它輕輕走開。 因為文學的緣故,辛波絲卡有過兩段婚姻,兩任丈夫也都創作。她談感情,像她寫詩,第二任丈夫菲利波維奇逝世後,她出版的詩集裡寫《空屋裡的貓》,以貓之名,埋怨主人之死,你走以後,事情的意義不同了。(推薦閱讀:【關係日記】霍金與潔恩:如果沒有我愛的人,它只不過是一個空蕩蕩的宇宙) 「去死――你不能如此待貓。 因為在空屋裡 一隻貓能做些甚麼呢? 爬牆? 摩挲家具? 這裡看似沒甚麼不同 但甚麼都不一樣了。 不曾移走過甚麼 卻多了許多空間。 夜裡也不再燈亮。」 失戀不就是這樣的嗎?世界頓失重量,空氣不再明亮,好像沒有人知道我有多傷心,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慘的人。可是,我們那麼討厭失去,卻也那麼害怕接近,辛波絲卡在《金婚紀念日》這麼寫, 「他們一定有過不同點, 水和火, 一定有過天大的差異, 一定曾互相偷取並且贈與 情慾,攻擊彼此的差異。 緊緊摟著, 他們竊用、徵收對方 如此之久 終至懷裡擁著的只剩空氣—— 在閃電離去後,透明清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究竟是喜劇還是悲劇呢?和 L 聊天的時候,我們都想,真沒人能教會你愛情是什麼,辛波絲卡不能,愛情經典不能,滿山遍野的愛情作家也不能。可是,愛情也不必學會,從自己出發去體會,那就很好了。L 講出的話好老派啊,但我們一致點頭,「愛情裡無論如何,要有自己個性。」 我說,96 年,辛波絲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的獲獎感言,我喜歡了很久。「在詩歌語言中,每一個詞語都被權衡,絕無尋常或正常之物。沒有一塊石頭或一朵石頭之上的雲是尋常的。沒有一個白晝和白晝之後的夜晚是尋常的。總之,沒有一個存在,沒有任何人的存在是尋常的。」 親愛的,你也一樣,你的愛情也是一樣。 June 15, 2018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eO9it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