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Cg00G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鴨子划水也要前進!專訪張嘉玲:擔心被超越?我其實更想追到目標 https://ift.tt/2tCg00G 女人迷編輯 孟倫 女人迷六月畢業季專訪,邀請過去五年新興職業工作者,與畢業新鮮人分享產業現況。專訪張嘉玲,人說她是社群教母,但其實她只是執著地鴨子划水,把喜愛的事情做深! 人說時代造英雄,張嘉玲站在時代趨勢上,看似從容地在社群經營這塊保有意見領袖的地位,但其實不斷鴨子划水的她,時常感到疲累,「我很喜歡鴨子划水這個意念,你看到一隻鴨子很平靜在水面上游來游去,但牠底下的腳卻得勤奮地不斷打水,才能讓自己維持在這個平面上。」 站在社群浪頭,我是鴨子划水,做找答案的人 要做一個站在社群浪頭的人,對嘉玲來說,不斷刺激自己打水是種必須,「當越來越多人在做社群,你就要給自己一些差異性,像我投入經營 Youtube,我就會找跟別人不一樣的切入點,拉大差距。找到自己蹲馬步的地方,讓你的能見度打開,不斷摸索下一步。」 與其在意別人會不會追上自己,我其實更想追到目標。 張嘉玲 當你成為一創業者或是一領域的領頭羊。懼怕從位置上墜落難免,但要去理解這恐懼從哪裡而來,重點不是放在如何恐懼他人,而是要換個心態,「當你以對手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會讓他人感到害怕,就努力去做。不要讓自己因為恐懼而留在原地。」 秉持這樣的心態,每一年嘉玲都替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這目標不與他人比,只為不斷超越自己。 2018 年張嘉玲舉辦第一屆兩岸運營人交流論壇,期待透過兩岸營運交流,替此前台灣社群操作注入新活水,「今年的八月大會的主題在講二次創業跟二次轉型。過去我參加 2016 年的社群營銷會,其實內容是分享去年厲害的案例。但當時的台灣,連去年北京已開始在做的社群經營手法都還未跟上。因此我發覺兩岸的社群營銷發展差距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不見得他們做得比我們好,但他們一直不斷在創新。現在台灣的內容創作者都走到天花板,現在你如果不去做一些嘗試與轉型的話,你很難讓自己的專業繼續下去。」 我想張嘉玲之所以能夠一直走在社群的浪頭前端,是她過人的觀察能力領著她看見趨勢的脈動,當她察覺兩岸社群經營發展的速度差距後,她抓住這個缺口,將自己成為連接缺口的管道,也種下她在社群上的影響力。 觀察力如何培養,嘉玲說,「我很相信自己的直覺!」 而她的直覺絕對不是憑空而生,過去社群知識的累積與善於分析評估的腦袋,讓她能夠將經驗累積成自信,「做社群有時候要看一些數據,但直覺有時候更有參考價值的。我的直覺幫助我做蠻多事情的,但這些都來自很多經驗的累積跟評估」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在創業,我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過程,一直走在解決問題的路上。 張嘉玲 戰鬥預備備!把事情做深,你就能說自己的故事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並持續地走在享受解決問題的路上。這是嘉玲一路走來的學習,我邀請她對想投入創業、社群行銷等新興行業的新鮮人,提出三個建議,讓他們在面對未知的路上,夠不斷檢視自己,朝目標前進。 1. 如何把喜歡的東西做深 嘗試把你的喜愛變成專業,這個過程必須付出十足的努力與投入,當你日復一日地把喜愛的事物做深,就成了你無可取代的專業。你人生的職涯規劃,應該在自己確實感興趣的產業裡,投注心力。 2. 要會說自己的故事 在找到你想發展的產業後,除了精進自己的專業外,行銷當道的年代,要學會說自己的故事。用不同於他人的切點,創造屬於你的差異性,並透過包裝,用品牌經營的概念行銷自己。 3. 如何去傳播這些故事 最後,當你有了專業,亦找出屬於你的差異性後,試著有效地傳播你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聽見你的努力,當你的成績被看見,連帶地會引起更多相關產業人士的注意,可能因此開拓你與他人更廣的合作機會。 以上三點,其實不只是給從事社群或新創產業工作者的建議,嘉玲說,她覺得這是種人生態度,到哪裡,都可以秉持這三個原則,創造屬於你的個人價值。 我問,那妳是如何在「創造個人價值」與「拿到社會認可的成就」間需做出取捨,嘉玲一聽,說這從來不是她渴望完成論文的原因,「我想寫完,只是想知道最後的答案,社會認可這個東西,我覺得我已經在社群經營這塊得到滿足。我研究的論文題目跟社群相關,但社群始終在變動,等我的論文完成後,可能已不合時宜。我找出的答案,可能又會遇到下一個問題。」 成為社群經營者之後,張嘉玲還有個身份一直未完待續,身為政大碩士生,該完成的論文卻年年夭折,每次簽下休學單的時候她都在心中冒出問號,問自己,這份論文還要繼續下去嗎?「我覺得我比任何人都想完成我的論文,但完成論文有些門檻,最重要的是我覺得自己找不到充足的三個月靜下心來完成它。社群的趨勢變化很快,僅僅三個月,再回來可能就風雲變色,許多人已跟自己拉開差距。」 政大休學制,至多兩年。兩年期限將至她找了各種理由,向學校多申請了一年。三年過去,論文還是半成品,身邊教授替她著急,鮮少展露低靡情緒的張嘉玲,我第一次看見她的頭上有巨大焦慮壓頂。重點不是做個研究拿學歷,而是該怎麼為自己的人生做抉擇,這道題,她解了好久。 與自己對話後才發現,此前人生規劃的優先順序裡,做研究始終不是第一順位,「我發現,要解答疑問,除了研究,還有很多實踐方式。在追逐答案的過程裡,我們會遇到更多想探求的問題。而我需要實際地去做更多事,找到我的答案。」 於是她在找自己的過程,始終不忘替他人發聲,那是構成她生命核心的答案;於是她在社群經營路上,不斷突破翻玩創意,那是她延伸專業觸角的答案。 「新鮮人,這個年代就是一個很容易讓別人看到你的年代,不要擔心沒辦法做出自己的成績,不要去在意別人的評價,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不用太擔心自己做的東西沒有前景,有沒有前景這件事是兩面刃,你可能在無人闖過的道路上,殺出一條血路。」 如果人生是條探尋答案,永無止盡的路,那我們就執著抱持信念,走在不斷尋找解答的路上吧,張嘉玲給親愛的畢業生,「你真的只要不斷的努力,它是會有成果的,請給自己那樣的希望,充實地過好生活,你會在中間有一些收穫。」 「怎麼辦,我好像講得太雞湯了!」這是張嘉玲式的溫柔,一路走來她都是目標導向那類人,遇到挫折還沒哭出聲,腦袋就自動比對解決作法,像反射動作,與其陷入感傷,她選擇主動出擊,採取行動。 前方路況不明,只管帶著希望上路,不管怎樣,年輕人,努力打水就對了! 後記| 我跟嘉玲的相識,從一間公寓開始,老實說,搬進去前我沒聽過張嘉玲是誰,我們之間,室友做起。 記得有天回家,開門如預期般看見嘉玲背影,像尊坐鎮家裏的吉祥物,她的背影,讓我安心。 上班族跟 SOHO 族像是活在兩個時區,通常我不是看見她身邊堆滿文件盯著電腦,就是見她兩眼惺忪從床上爬起,直勾勾走去瞪電腦的路上。我在她面前坐下,她話家常飄來,「欸,我今天簽休學單了!我是正式被退學的研究生。」 我被弄糊塗了,太過歡愉的語氣配上應該是要感傷的內容,我慌忙抬頭,看見她撐起的微笑裡有焦慮的顫抖。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決定,她已經默默思考半年以上,這半年,從沒聽她提起。 對我來說張嘉玲從來不是社群教母、行銷大神,她是很真實的人——會哭會焦慮,會在沙發上呈大字昏睡,素顏時掛著深深黑眼圈,看來很駭人;身邊圍繞著同志好友,卻也時常跟我一起少女心,期待王子現身;任何社會議題發生,總大聲在家幹礁,然後飛快打字,她雞婆個性又立馬在網上組成關注小組,動態不斷更新。 那天訪問完,她笑說,「妳要寫 6000 字論文了!」 還真準,這篇專訪剛巧逼近六千字大關,但我想「論張嘉玲」這個題目,可能是我寫三年也寫不完的論文命題——她始終走在不斷變形,為自己相信的價值,衝鋒陷陣的路上。 June 28, 2018 at 04:21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