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KVYSxE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Media Tech 首屆媒體科技大會:未來在哪裡,我們就該在哪裡 https://ift.tt/2KVYSxE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女人迷主編 Audrey 分享參與 Media Tech 首屆媒體科技大會所見所感,透過聚合媒體與科技能量,我們懷抱不變的初衷,以科技為半徑,朝未來邁步。 第一屆 Media Tech,由滾石文化與 Oath 聯合主辦。滾石文化董事長段鍾沂開場致詞,笑談自己是科技決定論者,深信科技會驅動世界進展,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消費決策,他更想知道,科技將為未來的我們帶來什麼衝擊。 因此有了 Media Tech 媒體科技大會的誕生,期待催生文化創意與數位科技整合,透過發現、展示、媒合的過程,建造聚合媒體和科技能量的平台。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我在活動現場,最深的感觸是,科技持續演進,大數據、區塊鏈、AI,科技是工具,也是人類的思考進化,科技指向的未來開放詮釋,科技背後的精神與媒體核心,是時候重新檢視。(推薦閱讀:【性別暴力防治駭客松現場直擊】「多元」不只是精神,更是行動) Media Tech 談媒體也談未來趨勢,人人帶著觀察來,各有解方,為你重點整理兩日的精彩分享。 想清楚媒體的本質精神,讓技術作為輔助 科技是半徑,精神是圓心,能畫多大的圓,怎麼建立連結,怎麼想像,怎麼實踐,是接下來的工夫。首先得想清楚,自己的圓心/起點在哪裡? 多家受邀媒體,皆提到媒體的本質與精神。 聯合報副總編輯官振萱分享「神」、「形」、「影響力」的媒體說故事錨點,神是媒體核心,形是經由科技輔助的說故事能力,影響力則是生態圈的認同與擴散。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聯合報善用知識樹作法,整理外媒作法,整理數位形式分類:長篇解說、視覺呈現、互動、新影音、沈浸式體驗。因應不同專題的設想群眾(TA),採用相應的技術方法。如好好說再見專題,預期受眾是失親者,或面對失親擔憂的人,因而用插畫紀錄林杰樑走後 1500 天,為的是做到更能打動人的場景重現。也利用圈層化傳播,追蹤並帶動內容的成長效益。 康泰納仕董事總經理與發行人劉震紳分享雜誌媒體的轉型陣痛,提出一個問題,「從紙本轉到全媒體平台經營,就是平面媒體轉型的解藥嗎?我有很大的懷疑。」無論如何,信息主動權已經來到用戶身上,我們必須能用數字說話,劉震紳特別強調,必須用對的內容,在對的情境下,跟對的人溝通。 內容運營,也採取 PDCA 的作法,建立循環式品質管理生態。 內容策略:定義品牌與社群人格,規劃場景內容 內容產製:取材與製作,策展與發佈 成效追蹤:正確的 KPI,評估成效 聆聽回顧:用戶洞察 關鍵評論網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鐘子偉則強調,面臨新媒體共有的壓迫感,要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傳遞最有價值的資訊。未來的時代,凡是能夠用 IT 自動解決的,就必須自動解決。兩年前關鍵評論網開發 AI 寫稿技術,每 20 分鐘,AI 就抓出熱門討論的關鍵點,交給編輯,也能自動生成文章,作為編輯的參考依據。 鐘子偉表示,關鍵評論網的內容精神,不求最快速,但求有意義。而新媒體的美妙之處,在於凡是想像力沒有受限的地方,皆有可能。關鍵評論網秉持這樣的精神,與台灣的合作夥伴合作,成為首位推出「念給你聽」服務的新媒體。(推薦閱讀:世界改變得再快,也快不過人類的想像力) 來自日本的貝立德執行創意總監坂本陽児則提出相當有意思的媒體萬物有靈論。媒體最初指涉的意義其實是媒介(medium),只要能乘載意義和概念,能與人產生關聯,萬物皆能是媒體。媒體不應該只期許自己是賣空間的地方。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他以南非的漢堡品牌 Wimpy 為其中一例。Wimpy 以芝麻鋪成點字的漢堡皮,透過微小的改變,創造貼身的體驗,幫助盲人同胞能夠感受並享受,在此案例中,漢堡也是一個媒體/媒介,去促成改變。 未來就在科技指向的方向 媒體必須走到未來,創造影響,而未來,就在科技指向的方向。 Flurry 全球產品總監 Christopher Klotzbach,以 2017 年至 2018 年的數據指出,目前全球 App 使用狀況,用戶時間成長皆略顯停滯,App 量也漸趨飽和,App 必須要確保用戶養成每天使用的黏性,才有成長機會。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App 的六個正向循環階段——獲取、分配、評估、變現、互動、留存中,互動與留存將會是當代最重要的課題。 宏盟媒體集團亞太區行銷科學總監 David Jeffs 深信演算法的力量,與解讀數據的推波助瀾。身份識別(Identity Management)與聲音辨識(Voice search and activation),讓我們開始想像一個沒有螢幕的世界,直接與物件產生互動。其中影像辨識(image recognition)是打破螢幕思維的關鍵技術。 他篤定表示,未來廣告會長得越來越不像「廣告」,將會融入更多經驗體驗。這個過程中,也可能建立更加個人化,一對一的溝通模式。 想像一下,當你打開冰箱,透過食材辨識,冰箱能夠直接提供給你對應的食譜;想像一下,你的裝置皆能彼此溝通,也與你溝通,你的臥房將建議你下次的旅遊地點,巴士站牌可以辨識你的生理與情緒狀態,推薦你下一個移動地點。 ADBERT 艾普特創辦人兼執行長談大數據應用與人工智慧技術。大數據的崛起是人工智慧熱潮的養分,人工智慧的應用成就了數據行銷的成熟。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他特別解釋,大數據在意的其實是「數據敘述」,敘述才有探勘的價值。同時,人工智慧應作為工具使用,協助突破人腦維度,計算所有資料的可能性。媒體以及廣告主,都應有能應用人工智慧的方法,對於內容有更多掌握,對於客戶有更深層理解。(推薦閱讀:從 AI 人工智慧到性暴力轉介系統優化!亞洲首場性暴力防治駭客松) 未來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想明白精神,理解過技術,便能思考未來發展的路。凱絡媒體數位行銷總經理盧人瑞分享,凱絡媒體一直不斷重新定義媒體,以策略思考出發、目標設定佈局、數據運營優化。下一步凱絡希望做整合公關管理的服務,透過輿情分析,整合媒體環境、危機管理、品牌溝通三塊作為服務架構。 KKFARM 經營合夥人吳柏倉則透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推出 Muzeym 區塊鏈創意產業協定,解決台灣文創產業痛點,加速過去耗時且繁瑣的「授權」、「分潤」流程,讓創作者更快拿到收益。目前該技術已獲文化部補助。 吳柏倉表示,未來只要觀乎「著作權」的領域,都可能成為 Muzeum 的使用者,下一步計劃推出新的音樂產品。 urAD 營運長江鳴雷提到核心解決辦法,在媒體、觀眾、產品三塊,做到成長、表現、策略,因而開發 Ur Mojo 服務,邀請有志往數位發展的夥伴,不要再把數據累積在外部的 Google 或是 FB,而是累積在自己家,一起打群架。 圖片來源|現場拍攝 Media Tech 分享精彩,有與時俱進的技術,也有萬變不如其宗的精神,或許最重要的事,科技演進,不進則退,我們必須期許自己是帶著精神,活用科技,持續前進的單位,這就是我們與這時代互動的方式。 July 16, 2018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