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被迫提早結束的童年《靈異街11號》:「我有權選擇,我要的家嗎?」 https://ift.tt/2N4a7E4 womany 女人迷精選 「你要相信你自己,不管經歷過什麼事情,那些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靈異街11號》寫家庭與黑道之間的界線,親情是讓我們破碎,還是給我們靠岸的力量? 文|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當家庭中,泛著溫暖,誰又期待,在江湖上廝混?在《靈異街11號》看見的不僅是鬼魂,而是那無法被黑道取代的親情。親情的裂縫,誰來填補? 家庭功能失能,到底失去的是什麼?當父母的親職角色,無法粉墨登場。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被迫唱獨角戲。戲台下的黑道,正虎視眈眈著。親情的溫度冷卻了,陪伴缺席了,關心消失了,關愛不見了,認同缺乏了,孩子頓時失去了寄託,沒有了歸屬。親情存在著裂縫,隔閡而疏遠,內心裡的那一塊殘缺,該由誰來填補? 家到底為孩子留下了什麼?一間破的葬儀社,水流屍手指頭,藏屍體,只顧工作的父親?從小在同學們的眼中是如何看待我?排擠我?當不想提起,不想聽見,關於父親的任何事,家人的存在,這時又剩下什麼? 親子之間存在的心結,有沒有化解的那一天?染色的黑道情誼,是否取代親情? 「放款公司、葬儀社,都是自己的選擇。」-盛音 圖片|LINE TV 提供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有示範與崇拜的對象,只是在失能的家庭中,孩子該學習誰?仿效誰?父親?母親?作威作福的黑道老大?講求義氣、交換利益的兄弟?或是身旁的重要他人? 孩子期待被看見,誰又會來看見?孩子期待被肯定?誰又願意來肯定?走在困惑生命的交叉點上,常常令青春期的孩子很是茫然。 孩子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溫暖?孩子為何選擇離家?離開家人?家的定義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是什麼?這股染色的道上情誼,是否真的可以取代親情?黑道是否真的足以取代家庭?(延伸閱讀:家應該教你愛不是恨 專訪簡嫚書:「如果父母不歡迎這個生命,孩子也不會珍惜自己」) 在家庭與黑道的分岔口,孩子是否有權能夠選擇? 包裹歸屬的現實糖衣 黑道的吸引力究竟何在?在家庭親情與黑道義氣之間,孩子被相互拉扯推擠,在這界線上,流連徘徊。 我們需要好好思考,孩子走偏的關鍵點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孩子的生命整個失去了方向,走進了岔路,偏移了一個大彎,偏移了他原本應該走的軌道?甚至於,不可逆轉。 黑道透過利用關係的外在的誘因,相襯原生家庭匱乏的內在誘因,無形中,讓孩子自然而然往黑社會靠近。 在黑道裡,看似滿足了孩子歸屬、認同、寄託、接納、關心以及被看重的美麗糖衣。但隱藏在背後裡,依然是殘酷與現實的利用關係。 只是,這一層華麗表象對於初次涉入黑道的孩子來說,總是被兄弟情誼、義氣、利益所蒙蔽,無法看透,也不想看透。 黑道與家庭承諾的雙重標準 「你要相信你自己,不管經歷過什麼事情,那些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夏林梅 當親情之間,缺少了相信,而在黑道之間,卻彼此給了承諾。 為什麼在黑道上,往往兄弟只要一句話,自己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然而,在家裡,親子卻彼此沒有什麼對話?孩子可以為了兄弟兩肋插刀,那麼為了家人呢?為什麼在黑道上,承諾容易給?而在家庭中,承諾竟然是如此難以兌現? 黑道不斷透過同儕的洗腦,改變青少年的認知,也逐漸模糊掉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在親子之間,我們是否有了遺憾。而在加入黑道,卻讓自己成了遺憾。 圖片|LINE TV 提供 親情與責任:靠岸的力量 「趁現在還有光,你趕快走吧,不要再回頭了。」-華哥 脫離家庭容易,但脫離黑道為何竟如此不易?(延伸閱讀:專訪簡嫚書:我們被祝福著出生,但死亡時,不一定有人陪著) 每個生命都有各自的困頓難題,生命到底該如何靠岸?停靠哪個港口?如果生命中缺少了燈塔的照亮,家庭的港灣封閉,那孩子的這艘船舶又該如何停泊?  迷失的船在茫茫大海,失去了導航,沒有了動能,在大海中任意擺盪。有多少次的起心動念,想回頭,卻又讓自己無法上岸。是現實的殘酷?還是自己的執念?矛盾而茫然。 想上岸?看似一念之間,但如何掙脫那已墜入無盡的暗黑輪迴與漩渦,又談何容易? 這需要一股很大的力量,使勁讓自己上岸。而這股力量,《靈異街11號》讓我相信,就是來自於那似淡卻又濃郁的親情,以及對自我與家庭的責任感。 August 14, 2019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4a7E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