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孩子不是你的,是一個獨立個體」隋棠談教養:你要相信孩子,更要有勇氣相信自己 https://ift.tt/343LxJM 實習編輯 乙妤 Eyu 我們要如何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 隋棠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但近期她仍在個人臉書上說到「要如何將他們視為平等的一個人,而不是『我的』孩子來對待?總覺得自己做得到,但還是時常不經意就失去控制。」 隋棠坦白的教養心得,讓我們一起思考,當每個人都想介入你、「教育」你如何帶大一個孩子,但最好的教養方式真的存在嗎? 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的隋棠,在臉書寫下她的教養心得,以「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作結,感動社群十幾萬人。她的發言讓我們重新思考:當教養參考書滿天飛,各路爸媽都絞盡腦汁想找出「教出 OOXX 孩子的 SOP」時,會不會其實,標準答案始終不存在? 圖片|來源 孩子不是「我的」,但我們常忘記這件事 在亞洲文化裡,成為父母是一件焦慮的事,那份焦慮來自四方,擔心和伴侶教育理念不合、在意公婆親友眼光,最害怕的,是孩子沒有快樂地長大。教養孩子,成為爸爸媽媽人生中最漫長、最沈重,也最難以估量的「成績單」。 所以,做父母的總是好努力,他們看書、問朋友、找老師⋯⋯,試過各種教養方法,只希望孩子們成為理想的自己。但生兒養女從來就不容易啊,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隋棠想: 生養到第三個孩子,只覺得,這些迷人的小小獨立個體,除了各自不同之外,也和我們不同。 如何將他們視為平等的一個人,而不是「我的」孩子來對待,是個總覺得自己做得到,卻時常不經意就失去控制的課題。 這兩三年看了很多教養的書,希望我書寫教養書的邀約更多,但教養何其容易? 經驗越多,自覺到的不足、疑惑和反省,都只會越多。 她的一席話,無論大人或小孩,都被感動的原因,或許是,我們都曾懷疑過自己:到底要多成熟、多有經驗,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父母」? 在沒有誰真的清楚人生中「長大變老」是怎麼一回事之前,父母卻日夜想著:我還可以分享什麼給我的孩子呢? 大多時候,父母只能依著自己成長的脈絡,想著:唸書時的迷惘、戀愛時的心碎、工作後的不安⋯⋯,梳理那些好的、不好的經驗,想找到方法讓孩子不重蹈覆扯,快快樂樂地長大。 但下一刻卻矛盾,你期許自己平等地看待孩子、給孩子選擇的自由,是讓他們能更全然地去經歷生命。你知道,要活出自己的模樣,就得親身從衝撞、跌倒中學習,我們每一個個體才能成長,找到屬於自己的智慧和自信。(延伸閱讀:梅根X蜜雪兒歐巴馬的教養哲學:當媽媽,是一次次學習「放手」)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教養真的好困難,是吧?你知道孩子不是你的,他是一個個人,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但即使超級明白這一件事,作為一個父母,還是很難不去控制小孩。 其實,我們知道每個父母心底都想說:孩子,原諒我的囉嗦或多心,請活出自己的人生,成為更好的人吧! 最好的教養方法,其實根本就不存在 對孩子來說,長大過程裡,每一次聽到父母說自己教育失敗,都好心碎。其實,孩子知道教養不易,所以我們想一起討論,教養如果不單單是照書或照豬養兩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 在隋棠的貼文下,我們看到好多網友共鳴,有護理師寫下:「每個孩子脾氣性格氣質都不同,不是一本教養書就能應對自己家中的寶貝。」其實,不只孩子是獨立個體,大人也同樣是,在這樣的關係裡,隋棠這麼說教養: 照書養還是照豬養其實都極端,也不適用於每個孩子和大人。因為它們都是主觀的、來自各自經驗的判斷,再經過各自的感受去消化並解讀出來的。 所以別人的經驗或許看看即可,參考些許也無妨,但怎樣都不如母親透過自己專心的眼耳鼻口手和心,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來的寶貴。 換句話說,理想的孩子不存在,更沒有理想的父母。我們都是不理想的兒子 / 女兒,也可能是不理想的爸爸 / 媽媽,但正因為如此,當我們用真心和五感去經驗親情,我們能看見彼此眼裡的需要,拉拔對方成長。 社會學者藍佩嘉,曾寫下:「思及自己失落的童年,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經歷一個撫慰或療癒自己『內心小孩』的過程。」我們常說,孩子與父母一起成長,是生命中尤其美妙的體驗,但過程一點也不容易,有碰撞、有摩擦,也有諒解、有相惜。 而親情只能經驗,無法複製。(延伸閱讀:安潔莉納裘莉的教養哲學:當好媽媽之前,更重要的是先「愛自己」) 即使是三寶媽的隋棠,她也沒有一個小孩只要完全照教養 SOP 就能帶大,也不會說養完老大,老二、老么就跟著養,所以,我們何談最好的教養方法?這件事根本不存在。 如果真要說,她想唯一一件事是: 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 如果你不信任孩子,其實是你還不夠相信自己,還對自己有所害怕。   重新定義快樂家:孩子不是成績單,也沒有不及格的父母 隋棠口中的「相信」,大概就是面對未知最好的心法。她更點出了一種親子關係的新可能,是我們都放下對外界眼光的在意,跳脫世俗對教養的觀念,用純然的好奇與真心,去重新認識孩子,同時聆聽自己的聲音。 多希望,孩子們都能在被充分信任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道路;也多希望,不再聽到父母說自己「教育失敗」,放下把孩子當作成績單的焦慮。讓我們想像教養的畫面,重新定義「家庭教育」:是不需要被比較、不必向任何人交代的;是父母跟孩子都像第一次爬,一步一腳印地靠近對方,摸摸頭、碰碰觸角,相信對方能接住自己。 August 23,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43LxJ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