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5uQHO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阿德勒手足心理學:家中地位,比出生順序影響你更久 https://ift.tt/2N5uQHO 擲地有聲 「你是姊姊,要讓弟弟!」「你就不能像妹妹表現的一樣嗎?」家中地位的不公平,阿德勒提「家庭星座」對孩子的影響。想改善、避免不公平情況,爸爸媽媽可以採取 4 個方法。 「明明是弟弟搶我玩具,我只是想把他推開,結果他不小心跌倒撞到頭,爸媽就罵我,明明是他先搶我玩具的!」 「爸媽把他給寵壞了,他現在一天到晚在學校闖禍,但爸媽從來沒有大聲罵過他。小時候我爸覺得我字寫的醜,就叫我全部擦掉重寫,我拿筆的姿勢不對,就用筆敲我的手,超痛的,到底為什麼差這麼多!」 在和青少年聊到家庭時,他們常會抱怨爸媽有多不公平。 圖片|來源 阿德勒提出家庭星座(Family Constellation)及出生序(Birth Order)的概念,認為家庭中手足之間的排序會影響每個人的心理位置,像是上述文中的老大,家中的長子通常會得到最多關注,且在弟妹出生之前是獨子的地位,在老二出生的時候,通常會感到老二奪走了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因此對弟弟妹妹有敵意。 「你是姐姐,要讓弟弟!」這是老大常常會聽到的話。其實,「公平」在孩子心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沒辦法掌控的事情太多,父母對孩子來說就像天一樣,是決定一切的人,因此,失寵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個重大失落。因此,有些孩子會出現退化的行為,像是上國小的孩子哭鬧不休、咬指甲等等方式試圖重新獲得父母的關注。 當孩子抱怨父母不公平,父母可能會覺得,兩個孩子我都一樣愛啊,為什麼你就是覺得我比較疼弟弟?覺得老大愛比較或愛計較,但其實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可以感受到父母不經意流漏出的肢體語言或是語氣。通常,我會建議父母儘量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孩子,當孩子吵架時,父母理解發生了什麼事之後,也幫助孩子理解對方的動機,不是每次都要大的讓小的。(延伸閱讀:上野千鶴子東大入學式演講全文:等待你的,是一個不公平的社會) 「你要照顧弟弟!」父母通常期許老大有責任感,在一些有經濟壓力,或是父母親職能力不佳的家庭中,這些老大在大人期待之下,成為家中的「小媽媽」,我們稱為「親職化的兒童」(Parentified Children),被迫變得早熟,承擔家庭中父母的親職責任,成為父母的小小支持者。小小的年紀,就要負擔龐大的家務工作或照顧弟妹的責任,這也是一種不適當的跨世代間的家庭動力。 圖片|來源 幾年前我在精神科住院病房進行心理師實習,有個憂鬱症的中年女性很哀傷的跟我說,「我是家中的老大,家裡很窮,又有五個小孩。我小學四年級就沒有再繼續念書了,因為我媽媽說,女生不用念那麼多書,我去工廠、養雞、幫傭,所有能做的工作我都做過,回到家我要煮飯,因為弟弟在哭,我只能揹著弟弟煮飯,所以我的背是歪的,要去開刀…弟弟妹妹都念到大學畢業,弟媳還嫌我沒讀書很多事都不懂,我聽了心裡都好難過…我覺得我一輩子都在為家庭付出,沒有為自己活過⋯⋯。」在華人文化中,常會期待輩份高的人照顧輩份低的人,但是父母也別忘了,老大只是大了老二幾歲,他也是個孩子呀! 那麼老二呢?老二從出生開始,就要面對與老大競爭的壓力,父母很容易拿孩子們來比較,於是老二傾向發展出與老大不同的能力或專長,否則他們很容易活在老大的陰影下,曾經有個孩子跟我說,哥哥會念書又會打球,因此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媽媽也都會一直說要向哥哥看齊,或是問他成績為什麼不能和哥哥一樣好?其實孩子很喜歡畫畫,但媽媽一直覺得畫畫沒什麼路用,孩子因此覺得很自卑。(延伸閱讀:「爸媽更喜歡我的姊姊」為什麼我們會對手足產生嫉妒情緒?) 排行在中間的孩子,因為前面有老大,後面有老么的分寵,中間的孩子比較容易被忽略,為了被看見,可能較容易出現問題行為,試圖吸引大人的注意及關愛。但另一方面,中間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協調者,比較知道如何協調兄弟姊妹之間的紛爭。 老么可能是家中最受寵的那個,而且不必承擔太多的責任,因此可能容易被過度保護。這使得老么比較容易做自己,但也比較容易自我中心。 阿德勒也提到,自己如何詮釋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比實際的出生序更為重要。像是有些家庭中,先有女兒之後生兒子,在家中重男輕女的觀念下,視老二為長子,因此,老二可能反而比老大背負著更多人的期待要表現好。 圖片|來源 因此,最重要的其實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心理學家庫李 C.H. Cooley 提出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認為人與人之間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從他人回饋中認識自己、建立自我概念。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回饋與期許對於孩子的人格發展影響重大。我們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對於孩子的影響深遠。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不需要和其他人比較,就像樹有樹的挺拔,花有花綻放的美。吳季剛能成為享譽國際的設計師,是因為父母沒有嘲笑他玩洋娃娃,反而鼓勵他去探索他有興趣的所有美的事物。若父母只是一味的叫他讀書,那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吳季剛了! 爸媽可以怎麼做: 1. 當孩子在吵架的時候,不要每次都要求大的讓小的(尤其是年紀差距很大的手足)。讓孩子先說說發生了什麼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輪流說對方錯在哪、自己錯在哪,幫助孩子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很重要,像是「弟弟被罵笨蛋覺得很受傷,才踢了哥哥一腳」,「哥哥被踢覺得不甘示弱,所以也打回去」 2. 肯定孩子勇於認錯的表現 3. 對孩子一視同仁:可能因為孩子的個性或成績等因素,父母會比較疼愛某個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不要表現出來。不要讓孩子覺得因為老么或成績好就比較受寵,這樣可能讓其他孩子感覺到不被愛,而且可能會有無助的感覺,覺得不管怎麼樣都無法得到父母的愛,或是永遠比上上哥哥之類的感覺。這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我價值。 4. 看見孩子不同的優勢能力:可能有的孩子成績好、有的孩子體育好,每個孩子一定都有屬於自己的優勢能力。縱使這個孩子再普通,肯定也有他做的好的事情,父母的肯定與看見讓孩子也能開始欣賞自己,看見自己的優勢能力,變得更有自信。 August 16,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