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7日 星期六

張德芬專文|沒有父母的愛,我也可以過得很好嗎? https://ift.tt/2N8oTcW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長大後,仍然事事顧慮父母想法?其實是內心想讓爸媽開心。但是親愛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該為另外一個人的快樂負責。分享修心課給你,找回自己的快樂。 成年人真的還需要父母的愛嗎?答案其實是不需要。 為什麼呢?小時候需要父母的愛,是因為如果他們不愛我們,我們可能沒有東西吃、沒有地方住;失去關愛,我們就活不下去了。可是現在我們長大成人了,真的還需要父母愛我們嗎?如果你帶著勇氣,誠實地面對這個問題,答案是:「真的,我其實不需要。」 我說過,修父母關係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放下這個需求:需要父母的認可、讚賞和認同。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相當了不起了。你要看見自己如何習慣性地討好父母,並且把這種習性帶到日常生活中,去討好每一個人。如果你小時候就是用這種方式取悅父母,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那麼在生命的其他領域中,你很可能也不斷在創造相同的模式。 所以,你必須看到這個習性,然後放下,告訴自己:「我不需要父母的認可,更不需要別人的認可,我自己也可以活得很好。我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安身立命,我可以認可我自己。」讓我們都回到自己的內心找到這種感覺,這樣我們就能真正強大無敵了。 圖片|來源 進一步講,你不需要父母的愛了,這是事實。雖然已經這麼大了,但我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習慣性地索求父母的關愛。父母讓我們失望透頂時,我們會把這種情感需求轉移到伴侶、孩子,或是閨密、好朋友,甚至是上司身上,祈求他們的認同,希望與我們有關係的人都愛我們。但事實上,越是像這樣缺愛的人,越難以得到愛。就像銀行始終都貸款給有錢人,而不會貸款給真正的窮人一樣,真正的愛也只會降臨在不缺愛的人身上。 如果因為缺愛而去尋找愛,希望你生命中與你有關係的人都能愛你,在這種情況下,你沒有辦法體會別人愛你的方式(因為你堅持自己被愛的方式),就會越發覺得自己不被愛。這是非常可悲的。 所以,要看清楚自己的這種模式,並且最終能夠放下它,告訴自己:「其實我真的不需要父母的愛,我自己也可以過得很好。」 在與父母關係的修行中,最高境界是:我不需要讓父母快樂,我已經盡力去做到分內該做的事,如果父母還是不高興,或是要損害我的利益他們才能高興,我可以放下需要讓父母快樂的責任。這就進入了我們要說的另一個極端情況:在我們成年之後,父母為什麼還能控制我們?(延伸閱讀:寫在謝金燕告白之後:沒有愛的交流,孝順只是枷鎖) 圖片|來源 長大成人後,我們很多行為、生活方式、工作,甚至婚嫁,都還是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受父母管制。為什麼?其實很簡單,我們就是希望取悅父母,因為我們受不了父母痛苦,覺得應該讓父母快樂。父母年輕時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我們帶大;現在我們有能力了,就應該好好孝順父母,讓他們快樂。(延伸閱讀:給把成績當一切的你:成功標準不只有父母給的一種) 但是親愛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該為另外一個人的快樂負責。如果你能看清楚這一點,把父母的喜怒哀樂從你沉重的肩膀上卸下來,你就成功了,就真的切斷了與父母牽纏的關係。 你能不能做到不要求父母贊同、認可?能不能做到不要求父母愛你?能不能做到允許父母不快樂?如果可以把這個道理想清楚,並且真正做到,你就會變成一個無比強大的人。這時,你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也才能把自己的快樂回饋給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本文摘自張德芬《張德芬的小時空修心課》。由方智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張德芬的小時空修心課》 August 17,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8oTc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