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oJXkr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抱著我卻想著他」慣性出軌者,其實有跡可循? https://ift.tt/32oJXkr 小妮子 為什麼我的伴侶會出軌?心理學家指出,這與個人依戀型態、性行為開放程度,以及自我效能感相關。 「偷吃」罪不可赦,一旦發現另一半出軌,在痛徹心扉、激烈爭執後,因為仍然深愛著對方選擇「原諒」,對方不但沒有痛定思痛改過自新,而是一再出軌外遇。更讓周邊朋友難以理解的是,終於棄之而去,遇到新對象以後還是發生同樣的情節,讓每段戀愛都是痛苦收場。 出軌到底是否有跡可循?也許對於出軌背後的心理動機更加了解,能在認識階段就能略有感知,決定是否要進一步發展成親密關係。 心理學家瓦萊麗·吉爾伯特(Valerie Guilbault)近日在《社會與人際關係雜誌》期刊上發表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哪些性格更可能發生「出軌」。 在過去關於「出軌」心理學的研究不少,像是過去的研究顯示男性比起女性更容易發生「肉體出軌」。然而,心理學家發現近幾年男女「出軌」比例越來越接近,性別與之的相關性越來越小。 再來,逃避型依戀者,比起安全依附者面對關係必經的衝突,逃避型依戀者在關係中遇到困難時,更容易躲避、沉默對待,有些人甚至尋找性伴侶對另一半報復,以減輕內心的孤獨與自卑感。另外,可能影響的還有對無戀愛關系的性行為開放程度。(延伸閱讀:開放式關係:親愛的,妳能載我到別的女生家嗎?) 圖片|來源 每次都愛上的對象都出軌?人格型是關鍵因素 不難理解,影響出軌的關鍵因素包含性慾,但是不只是對「性」的需求如此簡單,除了情慾還包含對性的開放態度。心理學家認為還能針對性慾分為兩種類型, 「協調型情慾」(harmonious sexual passion)以及「強迫型情慾」(obsessive sexual passion),兩者的差異可根據人格心理學理論中的「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區分。 所謂的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是朱利安·羅特(Julian Rotter)在 1950 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論,分為「內在控制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與「外在控制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前者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後者則認為生活受到他們不能控制的環境因素或者機會、命運影響。 一直以來你相信你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嗎?還是你通常會把問題歸咎給命運?兩者不是二分法,但是傾向「內在控制」者通常有較高的自信心,較不易焦慮;相反的,「外部控制」者總是認為生活是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性格通常是低自尊與神經質。 問問自己,現在認識的「他」自我效能感高嗎? 說到這裡,答案呼之欲出「內在控制者」也就是「和諧性情欲者」因為相信自己能控制情慾,能決定何時、與何人發生性行為。基於符合倫理道德不威脅生活現況,即便突然出現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對象,都能控制自己的情欲。 然而,對「外部控制者」也就是「強迫性情欲者」就沒那麼簡單了。因為較差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容易向「性慾」屈服,即便他們知道後果不堪設想,自己可能會後悔,仍然會選擇肉體出軌。 圖片|來源 在研究中發現,通常對自己出軌的原因解釋多半是想報復自己的另一半,提高自己的自尊心或是自認為多重性伴侶是當今合理的社會價值。 也許曾經在被劈腿難以釋懷的情緒將你推入萬丈深淵,究竟是哪裡做不好、哪裡比不上第三者。與其不斷的自我懷疑,也許在下一段關係中,能在認識初期就能觀察對方是偏向哪一種人格類型。對方遇到困難時,他通常會先把責任歸於什麼呢?舉例來說,今天在工作上的業績下滑,對方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還是更常責怪大環境不好與運氣差。 當然,對伴侶不信任與猜忌最終會將兩個人的關係越拉越遠,這些性格沒有絕對,研究分析的結果並不代表當你的另一半屬於此類型的人格就是會出軌。 感情終究是互相的,先對伴侶信任才能讓對方信任你。而一段健康的關係也需要雙方都感到足夠的安全感,一旦失衡衝突可能就會發生,這些也都可能讓關係結束,並不是出軌才走向分手。但是今天面對一個決心發展下去的交往對象,也不能因為過去的陰影讓自己活在猜忌的痛苦中。(延伸閱讀:信任比相愛還難?提升伴侶親密與信任感的五個方法) 參考資料| [1] Guilbault, V. Bouizegarene, N., Philippe, F. L., & Vallerand, R. J. [2] Wikipedia, Locus of control October 16, 2019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