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親吻的百年歷史:正是大眾文化,解放了親吻行為 https://ift.tt/2R2qqAl 麥田出版 透過大眾文化如音樂、電影、小說、電視解放了親吻行為的社會化,人們以吻作為邁入人生下階段的宣示,交往相吻,結婚相吻,臨別相吻⋯⋯。現在就帶你一同了解「親吻」的百年歷史。 「他們準備好要接吻,開始接吻,一直吻一直吻,每次都吻到房子好像要塌下來一樣。」愛迪生(T. Edison)用這句聳動文案, 四處宣傳世界上最早的電影之一。這部片只有四十幾秒,但男女主角卻整整相吻了超過二十秒。 圖片|電影 The Kiss(1896) 那是一八九六年, 盧米埃兄弟(Auguste et Louis Lumière)首次公開放映電影的隔年。愛迪生果然是滿腦商業算計的發明家,先知似地預告了吻戲在日後各種類型電影中的不可或缺。而這石破天驚的銀幕一吻, 也嚇壞了衛道人士, 間接催生了美國的電檢制度。從一開始視親吻為猥褻而嚴厲禁止,逐漸放寬至規定每個吻不得超過三秒鐘。後來希區考克(A. Hitchcock)在其執導的《美人計》(Notorious)中聰明閃躲,讓男女主角欲親還休地磨蹭良久—親一下、分開、再親、再分開、再親。浪漫的吻誰也擋不住,無數令人難忘的電影橋段,預告著新的社會趨勢。比如同性相吻首次出現在電影裡的時間,其實早於同志平權運動在街頭的發生。 如今,好萊塢電影裡不可能沒有吻的片段,就像是一杯馬丁尼調酒不能忘了放顆橄欖。直接訴諸觀眾而非影評的 MTV 電影大賞,自設立以來,「最佳接吻」獎就一直是頒獎晚會的高潮。奧斯卡典禮上更不乏得獎者在公布瞬間與伴侶或同事熱情擁吻的感人畫面。(推薦閱讀:永垂不朽,一吻定情!十大經典「Kiss」) 不只電影, 推助了親吻態度的全球化、解放了親吻行為的社會化, 包括音樂、電視、小說、動漫、攝影等大眾文化,也熱烈一同,加入了親吻的歷史擴散進程。 圖片|來源 吻是少年思春初戀、或主婦百無聊賴的幻想核心。吻是羅曼史中篇幅比重最多的敘事、電視肥皂劇的收視興奮劑。吻、情歌、暢銷金曲的三位一體,是唱片工業跨世代、跨族群、跨類型的操作萬靈丹(別忘了張學友的吻別一度曾是台灣的「 國歌」啊)。補捉戀人擁吻的新聞照片, 既可以被用來鼓舞軍人勇敢出征,也可以作為反戰象徵,歌頌終戰和平。 即便連訴求兒少的童話動漫,吻也經常可見。比如無人不知的白雪公主,在故事開頭她便溫柔親吻了七個出門工作的小矮人(其中一位甚至意猶未盡回頭還想再索一吻)。之後吃了毒蘋果昏死,最終被王子深情的一吻救回。 吻促成了這個美好快樂結局,創造出新的神話原型。在浪漫愛的想像中,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劇終結死亡之吻,已經被自由解放的吻所取代。 歐美各國挾大眾流行文化,強吻著這世界每個角落,粗暴也溫柔,苦澀又甜蜜。然後,我們全都跟著學習,如何好好接吻。 弔詭的是:吻,很大程度既是透過文化傳播學習而來,但多數人卻又要假裝那是自己天生就會的身體本能。好比蝸牛撫弄彼此觸角、鳥類碰觸求偶對象的喙。許多學者希望找到吻的生理成因。比如心理學家佛洛伊德,他指出嬰孩離開吸吮母乳會轉向自己的大拇指,但這快感的延續隨即遭到禁止,直到長大後遇見舌吻的對象才又重新被找回。再如動物與人類學家莫里斯(D. Morris),他大膽論述接吻就是一種男女性器接觸的模擬;甚至由此斷言,口紅就是誇飾嘴唇類比於陰唇的強化物。(推薦閱讀:【七夕為你讀詩】你的吻像魚,在我靈魂深處呼吸) 這些看似「 科學」, 其實帶有相當程度「異性戀男性中心」色彩的主張, 將吻視為一種純粹基於生殖演化功能、或性慾滿足的簡單行為,根本忽略了吻是五感同時聯覺運行的幻想實作。真正的吻,不只是唇舌交纏的觸覺與味覺,也必然是嗅覺、視覺與聽覺的。 相對於前述學說,加拿大知名符號學者達內西(M. Danesi)對於吻的研究倒是令人耳目一新, 充滿啟發。他的著作《Kiss! 吻的文化史》(The History of the Kiss),清晰拒絕了上述生理決定論的觀點,透過博學的旁徵博引,揭露吻作為一種象徵和儀式的歷史,重新還原吻的社會化過程。 達內西清楚定位:吻首先是一種符號,如同浪漫愛之於玫瑰花。其次是一種過渡儀式,這意味著兩人親密關係可能將從某一階段前往至下一階段。所以初戀告白要吻,結婚成家要吻,甚至分開臨別也要吻。吻是一個宣告,一次確認。也因此,性工作者不輕易與其性服務對象接吻,那會使得工作與情感的界線混淆。而性愛若需壯陽還可靠威而鋼,但失去熱情靈魂的吻卻無藥可救。畢竟,假裝高潮比假裝投入一個深切的吻來得容易。 然而,在這個情感流動更加快速也自由來去的年代,吻的份量愈來愈像現代人的體重一般起伏飄移。我們難免迷惑起來:一方面繼續相信吻的真心溫度,另方面又不免懷疑它的虛情假意。網路社交、虛擬愛情,比真實更真實地強化吻與不吻都有的孤獨。 圖片|來源 最後,不斷演進的吻,終究仍得直白面對性別平等的課題(縱有萬般浪漫柔情也無法解消這矛盾衝突)。吻始終籠罩著沙文主義陰影,多數影像中的吻總呈現出男性的「霸氣」。強吻常被當作男子氣慨,也是許多男性對女性渴望一廂情願的誤讀。至於男男、女女的同志之吻,尤需更豐富的文化展現與充分的社會認同。 「他們準備好要接吻,開始接吻,一直吻一直吻,每次都吻到房子好像要塌下來一樣。」是的,熱吻還在持續,而且範圍擴大。吻的千年,既已體現愛的浪漫,但願新的歷史一頁,更能以此美好象徵,促進平等,保衛自由。 本文摘自李明璁的《邊讀 邊走》由麥田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邊讀 邊走》 November 23, 2018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R2qq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