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xEAGI
2019年7月28日 星期日
「我是女生我不會厭女」嗎?測驗你的厭女指數 https://ift.tt/2GxEAGI KnowYourself 討厭女性就是「厭女」嗎?在性別的世界裡,我們都有可能是「厭女」。帶你從頭認識,何謂厭女,測測你的厭女程度有多少? 「一個小姑娘,為什麼要自己買房子 / 讀這麼多書 / 創業?這麼大年紀了還沒有嫁人,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你們女人穿衣服,還不都是給男人看的。」 「你看她濃妝艷抹,一看就不是正經女人。」 —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以上這些針對女性的「直男癌」言論嗎? 之所以用「直男癌」來形容這些言論,是因為它默認了一種邏輯,即男性是更優等的生物,是占主體地位的,女性則是更次等的、工具性的,是占客體地位的。 而如果要為「直男癌」在英文中找一個對應的詞匯,那麼最貼切的是 Misogyny,翻譯為「厭女症」—它不是一種真的病癥,而是一個流行心理學和社會學概念。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女性也會有厭女症;並且大多數厭女症在男性身上其實是以「喜愛女人」的方式表達出來的,而且他們意識不到自己有厭女的心理存在。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究竟什麼是「厭女症」(無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你可以先通過一個測試來檢查你自己或身邊的人的厭女傾向。回復【厭女】給公號,可以提取這個測試) 什麼是厭女症(Misogyny)? 維基百科裡對「厭女症」(Misogyny)的定義是,一個人對女性憎恨、蔑視或者持有偏見。Smith(2013)則認為,不僅僅是對女性本身,對女性化、女性傾向以及一切與女性相關的事物和意義的厭惡和貶抑都可被稱為厭女症(比如我們後文將會介紹的對男同性戀的「女化」和貶斥)。 不過,厭女的表現形式遠比「厭惡女性」的字面意思要廣泛和復雜。首先,大多數的厭女行為不是直接通過厭惡或貶損女性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厭女的言論和行為表現也並不都是很激烈的。甚至在錶面上看來,很多厭女者是關心和喜愛女人的。更多的厭女行為,其實隱藏在一些我們不易察覺的、被稱為「微小侵犯」(micro-aggression)的行為中(Hertz, 1986)。 因此,不僅是厭女者身邊的人難以識別,而且大多數有厭女行為的人,在主觀上都意識不到自己的厭女行為,他們不覺得自己厭惡女性,反而覺得自己對女性非常關心和喜愛;而且他們做出厭女行為的對象,也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深愛的人。比如,一些厭女者並不會公開表現出對女性的歧視、敵意、暴力等等,他們看起來非常紳士,對女性彬彬有禮。他們可能永遠都在吃飯時是買單的那個人,並認為買房買車養家是自己的義務。 厭女者通常有一套對於男 / 女性的標準,有很多「應該」和「不應該」: 他們認為的女人屬性(女人應該 / 男人不應該)包括:柔弱,情感豐富,馬路殺手,做家務,工作穩定,化妝打扮⋯⋯。 他們認為的男人屬性(男人應該 / 女人不應該)包括:勇敢,堅強,邏輯性強,開車技術好,經商/從政,打拳擊,賺錢養家⋯⋯。 在這一套標準之下,即便他們對女性的語言和行為看起來是關心的、充滿愛的、希望得到對方認同的,這些行為的實質都是對女性的貶抑,是將女性放在次等的地位去看待和利用,將她們看作是工具,特別是令男性「成為男人」的工具之一。即便是在被女性吸引的時候,男性也只是通過對女性的占有來證明自己的吸引力,進而確認自己的主體性。 不僅是男性,女性也會有「厭女症」 當我們用「直男癌」來形容一些厭女行為時,可能會習慣性地認為厭女的主體是男性。但實際上,會有厭女行為的不僅是男性,女性也會對女性(自身)產生厭惡和貶抑。 厭女行為會發生在女性朋友之間或者母女之間。如果你是女生,可能或多或少有過被母親或身邊的同性朋友勸說過的經歷:女孩子還是要學習做家務,女孩子不要找太辛苦的工作,女孩子還是要早點結婚生孩子,女孩還是要離家近一點⋯⋯說話的人,實際上已經把女性放到了被貶抑的地位上。 你可能也會不自覺地自我嫌惡,比如曾想過「做女人真倒霉,下輩子要是個男人就好了」。甚至,女性努力奮鬥成為「女強人」,也有可能是自我厭惡的表現。比如有的女生會稱呼自己為「女漢子」或者「活得像男人一樣」—當用一個男性的詞匯來自豪地稱呼自己時,恰恰是她們認同男性社會價值、認為男性是更高等的群體,並希望能向男性靠攏、擁有男性的優點的表現(Kunner, 2012)。(延伸閱讀:為你挑片|《情迷巴塞隆納》看似解放,其實很「厭女」) 圖片|來源 你有沒有見過這 3 種非典型的厭女表現? 前文已經說到,大多數日常生活中的厭女行為非常難以識別,它們可能披著關心和愛的外衣。以下是3種常見的非典型厭女表現,供大家比對、參考: 1. 「霸道總裁」與「男主外、女主內」 「你一個女生,怎麼能拿這麼重的東西?這些事我應該幫你做」,「別出去拼,掙錢的事交給我就可以了」;「我的女人,應該由我來保護」⋯⋯這些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被美化的「霸道總裁」台詞,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厭女行為。盡管「霸道總裁」們看起來是在對女性進行幫助和關心,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對女性的壓制和控制。 當他們在說出這些話時,默認了一個標準:女性應該是較弱小的、不占據主要地位的,愛情和婚姻關系中都必須遵守男強女弱的規則,女性需要服從男性的支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厭女的男性會更願意追求比自己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上更低的女性,因為他們需要確保自己的支配和控制;以及,在很多「女強男弱」、「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里,男性經常會出現心理失衡(Berit, 2015; DeCourcey, 2016)。 2. 將女人看作是滿足男性性欲望的工具 當厭女者對女性進行物化時,他們對性的看法也是以男性為中心的,認為男性是性欲望的主體,女性是客體,女人在性生活中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男性的性需求。因此,他們對性存在著男女雙重標準,比如認為男性性欲旺盛、擁有多個性伴侶是好的,甚至是值得驕傲的;而女性則只有貞潔才是好的。在戀愛或婚姻中,他們認為男性應該被容許出軌,但女友 / 妻子的出軌絕對不能容忍;在日常生活中,厭女者喜歡隨意對女性進行與性相關的調侃和騷擾,比如說下流話、開色情的玩笑等等;但女性如果提及性,則是放蕩的表現(Ueno, 2010)。 在性生活中,厭女的男性也往往只想要滿足自己,而忽視女性在性生活中的愉悅感,即便有時他們會希望女性在性生活中感到愉悅(比如詢問對方「爽不爽」),但這種行為依然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性能力和男子氣概。由於引起男性的性欲望被看作是女性的重要功能之一,他們也會嘲笑和貶低那些被認為無法引起男性性欲望的女人,說她們「不是女人」。 由佛洛伊德提出的「聖母 - 妓女」情結(madonna – whore complex),被認為是男性產生厭女症的一個來源。擁有這種情結的男性,認為這個世界上的女性分為兩種,一種是「聖母」,她們是值得尊重的,同時是與性無關的,常見的角色是妻子和母親;另一種則是「妓女」,她們能夠激發男性的性欲,但得不到尊重,在各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中都屬於更下等的人群。佛洛伊德曾如此形容:「對於他們所愛的女性,他們沒有欲望;對於他們有欲望的女性,他們沒法去愛(Freud,1912)。」 擁有聖母 - 妓女情結的人,實際上是在物化女性的基礎上,給女性分配了兩種不同的用途。他們認為,「賢妻良母」的功能在於照料家庭和孩子,而「外面的女人」則可以滿足男性的性需求。但是,女性如果想要得到尊重,就不應該有真實和正當的性需求,因此,盡管「妓女」滿足了他們,他們對於「妓女」仍然是貶斥和厭惡的。 3. 對(男)同性戀的厭惡 厭女者往往還會表現出對男同性戀的厭惡。東京大學社會學教授 Ueno(2010)認為,由於厭女行為是建立在異性戀秩序上的,厭女的男性認為,男人性欲望的對象應該是(處於客體地位的)女人,因此,當男人性欲望的對象是男人時,這樣的男人便會被厭女者視為「非男人」、「不正常的男人」,或者「女里女氣的男人」。這本身也反映出,他們認為女性是比男性更低等的生物,因此會選擇形容男同性戀像女性來作為貶斥他們的方式(Ueno, 2010)。 圖片|來源 厭女症是怎麼發生的?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從古至今的文化都很容易見到厭女的觀念。在中國古代,總結夏商周的歷史時就會說「紅顏禍水」,認為是妲己、褒姒等妃子導致了王朝的覆滅;潘朵拉則是希臘神話中的「禍水」,給人間帶來災難和不幸。 在日常生活的語言體系中,我們與性、色情相關的臟話也更多地針對女性,比如「X 你媽 X」、「撕 X」、「婊子養的」,都是以女性和女性的性器官作為貶損的對象。許多哲學家、文學家,比如莎士比亞、叔本華、尼採也都是厭女者(Ueno, 2010)。 在社會文化的洗腦下,男性和女性都會不自覺地對女性進行貶抑。而且,在厭女文化的社會中,男性往往會形成一個共同體,他們需要通過相互承認對方是性欲望的主體、是理應擁有更高地位的人,以此來結成同盟,共同對女性進行貶抑;在同盟之外的男性則會被認為是異端、弱者,可能會招致嘲笑,這使得他們更難以擺脫厭女的價值觀和行為(Ueno, 2010)。 家庭也是習得厭女症的場所。大多數生活在厭女文化中的母親,本身就是父權的代理人,她們被更強有力的權力者(男性)所控制。這樣的母親會成為孩子的反面教材,父親和母親之間的一些行為,比如父親對母親的貶損、辱罵或暴力,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而且,這樣的母親很容易過著不如意的、被壓抑的人生,帶有深深的無法改變命運的無力感。她們一邊詛咒自己的人生,同時又會將同樣的人生強加給兒子或女兒,希望孩子能夠補償自己所付出的代價。 對於兒子來說,他可能一方面會厭惡母親的無力和對自己的依賴,另一方面又背負著拯救母親的重任,要努力成為社會所認同的男性,希望能夠在未來給無力的母親一個好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仍然會覺得男性(自己)是背負拯救責任的主體,而女性(母親)則是無助的客體(Ueno, 2010)。 而如果是女兒,母親對她的要求可能是雙重的。母親希望女兒能夠完成自己未竟的願望,因此可能會格外支持女兒接受高等教育、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即便是在父親不支持的情況下),並熱切地希望女兒出人頭地,即做到傳統意義上男性應該做到的事情;同時,她們又會希望女兒能夠滿足傳統意義上對於女性的要求,可以早早結婚、嫁個好人。在這樣的期待中,女孩既要「做兒子」,又要「做女兒」;既要實現自我價值,又要實現男性給予的價值。母親既自我厭惡,又用同樣的價值觀去支配女兒的人生;女兒既厭惡那樣的母親,又不可能逃離母親的束縛(Ueno, 2010)。 男性被女性拒絕的經歷,也會催生厭女傾向。盡管女性對於男性來說是工具,但男性會認為,女性是證明自己的魅力與價值的工具。而如果在尋求證明的過程中遭到了拒絕,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受挫感,繼而對女性進行加倍的貶損。拒絕的對象和方式可能有很多種,比如,在小時候想要依靠母親供給食物、情感,獲得安全感的時候受到了母親的冷落和拒絕;在青春期以後對女性的愛慕、追求或者性欲望遭到了拒絕,都有可能使他們厭女(Kunner, 2012)。這也是Ueno(2010)在對日本社會進行分析時所發現的,那些「戀愛弱者」或者「無人氣男」通常是厭女行為的發起者。 圖片|來源 如何面對厭女行為? 在西方和東方社會,厭女症都是在歷史中被建構起來的文化產物,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它的影響,要改變厭女觀念和行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身邊有厭女者: 嘗試給他正面的影響,當你在受到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侵犯時,也試著清楚、勇敢地說出來。這不僅是為自己聲張,而且很多厭女者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厭女言行,你可以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厭女行為,包括幫助一些女性意識到自己竟然也存在厭女的傾向。 你還可以通過主動傳遞性別平等的觀念尋找同盟者(ally)。男性也可以是同盟者,因為他們實際上也是厭女文化的受害者。 但如果遇到極端的厭女者,難以改變對方的話,要先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和對方爭論讓自己承受過多的傷害,因為影響對方的想法,可能不僅僅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自己有厭女行為: 首先,在檢查自己的觀念時你需要註意,不要用「厭女者」這個詞來給自己或者他人打標簽。有些人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比如性欲望上)受到厭女觀念的影響,或者有相應的行為表現。(延伸閱讀:女性主義要的男性解放!告別厭女、恐同、陰柔賤斥的父權暴力) 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承認自我厭惡給自己帶來的痛苦是改變的第一步。因為無論男性女性,他們實際上都是厭女行為的受害者,女性會遭到貶抑、不公正的對待、自我厭惡,而男性也會因為陷入這種思維方式,而被寄予過大的期望和壓力。改變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你可以嘗試和身邊的人互相監督和幫助。 性別是個謎題。只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寬容他人的形狀,從而讓自己也擁有一個能自由做自己的寬容的環境。以上。 July 29, 2019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