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冰雪奇緣 2》的榮格心理學:你的選擇,決定你真正是誰 https://ift.tt/2Z3JMdj 擲地有聲 你想當 Elsa 還是 Anna?來看看《冰雪奇緣 2》的台詞教我們的事。 文|小金刀 「如果可以選擇,你想當 Elsa 還是 Anna?」一個職場大女孩 K 問我。 「如果是我的原型,應該比較接近 Anna,比較天真無邪,相信人性本善,但也容易被騙。但,如果讓我選,我會選擇當 Elsa,擁有魔法,讓你可以至少在被攻擊的時候反擊,魔法,多少也代表了某種程度的自我能力,而且是別人難以匹敵的那一種。」K 若有所思地想著,然後說了。 「我的人生,一直都是刪去法。因為我不是哪種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但我知道我不要什麼,所以,我只能用刪去法來選擇⋯⋯我應該不會選 Anna,她不是我要的角色。」 (菸)大女孩 K 給人的感受的確是 Elsa,美麗但常臭臉、聰明機伶但有距離⋯⋯ 《冰雪奇緣》第一集之所以會大賣,除了洗腦歌〈Let it go〉寫到人們的心坎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想要放手某些執著或期待,甚至羨慕 Elsa 能夠這樣一走了之,離開那令人窒息的生活圈之外。Elsa 的莫名 Frozen 魔法太過強大,讓人不禁好奇究竟可以施展到什麼程度;Anna 的乖巧貼心與不離不棄,甚至自我犧牲的手足情誼;Olaf 喋喋不休的自我調侃與搞笑潤滑一直是最大笑點;巧遇的 Kristoff 馴鹿男+馴鹿 Sven 的搭配也讓劇情的軸線不會太過單調。 老實說,《冰雪奇緣》是非常女孩導向的電影,只是主角剛好是公主,兩位公主。 (菸) 六年前的 Elsa 公主裝扮,幾乎洗滿了所有萬聖節、聖誕節的幼稚園小女孩變裝遊行;續集的服裝設定更往青少年推進一些,看來,年齡層的延展又會掀起一波 Elsa Cosplay 浪潮。 看完《冰雪奇緣 2》之後,我想起了榮格曾說過的一段話:「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並非真我,我選擇變成什麼才是真我。」 這一次的續集,除了把第一集沒說完的諸多疑點交代清楚,也延伸了兩姊妹的角色歸屬與未來發展。在此,不暴雷,簡單分享有感的經典對白。 圖片|《冰雪奇緣 2》劇照 Mattias:「我的父親,他教導我不要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他提醒我『準備好,事情永遠不會按照你的計劃一步步進行,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變化,然後從容應對』。」 (My father. He taught me to never take the good for granted. He’d say, “Be prepared. Just when you think you found your way, life will throw you onto a new path.” 這是忠良的艾倫戴爾(Arendelle)士兵 Mattias 引用爸爸的話對 Anna 說的一段話。 的確,人生,一直都是不斷地上車、下車與等車。這段旅程沿途的風景、偶遇的人物與搭乘的交通工具不盡相同。不要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準備好自己,隨時迎接新的挑戰。 圖片|《冰雪奇緣 2》劇照 Pabbie:如果看不清未來,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好當下的路,做你此刻該去做的事。⋯⋯我很擔心她,我們之前總是害怕 Elsa 的魔法太過強大,現在我只希望她的魔法足夠強大抵擋。 (When one can see no future, all one can do is the next right thing……. I’m worried for her. We have always feared Elsa’s powers were too much for this world. Now we must pray they are enough.) 石頭精靈 Pabbie 對 Elsa 說,再對 Anna 說。 精靈,在故事中總是擔任提醒的角色,真正能改寫命運的還是在於主角本身的行動。你是否曾經不確定也不清楚自己的下一步該往哪裡走?如同 Elsa 面對茫茫大海時的不斷嘗試,當她決定踏入未知,只能正面迎接任何挑戰、不斷摸索、連續失誤、適時調整⋯⋯直到精通掌握、直到自己足夠強大駕馭。記住,行動是對抗困境最好的解藥。 Elsa:魔法不可怕,你只是恐懼,恐懼才可怕。 (That is not what magic does. That’s just your fear. Fear is what can’t be trusted.) 在阿托哈蘭(Ahtohallan)的對話,Elsa 已經清楚知道自己擁有 magic power 的天命。 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擁有某些特殊技能或天賦是一種詛咒。舉凡雨人的高功能性自閉症、美麗新境界的數學天才家到能堅持一直跑下去的阿甘,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 magic power,有的人選擇面對、控制、駕馭它,讓它產生善的價值之外,也讓自己的天命找到適當歸屬(環境)。面對別人的誤解與害怕,你是否能證明你的價值並贏得信任。 圖片|《冰雪奇緣 2》劇照 Olaf:告訴我,長大之後,你會不會擔心沒有什麼事情是永恆不渝的呢? (Tell me, you’re older, and thus all-knowing, do you ever worry about the notion that nothing is permanent?) 雪寶說了好多好多話,我最喜歡這一段關於永恆的討論。 長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什麼事情是永恆不渝的呢? 關於這個嚴肅的話題,透過冰雪聰明的雪寶來傳達是最恰當不過的安排。我想起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的物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e)觀點,這是嬰幼兒時期會逐漸發展出的認知能力,也就是了解當物體消失在眼前,但它仍在存在不會不見的能力。所以,當媽媽消失在眼前,不是真的不見,仍然存在。這是孩子構築安全與可掌控的世界觀的第一步。那長大後的我們呢?有些重要的東西,雖然肉眼看不見,卻真實感受且永恆存在。 圖片|《冰雪奇緣 2》劇照 Anna: 我不想阻止你、我不想阻止你做你該做的!我只是不想你因為做這些事而死掉,拜託讓我跟你一起,我沒辦法失去你 Elsa。 (And I don’t want to stop you from that. I don’t want to stop you from being whatever you need to be! I just don’t want you dying trying to be everything for everyone else too. Don’t do this alone. Let me help you, please! I can’t lose you, Elsa.) 這一段話,看得我淚眼婆娑。是姊妹、是閨密、是夥伴、是家人都會懂的心情。長大之後,越來越能了解有些事情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我們會擔心、會害怕失去原有的家人、朋友或同事;很多時候,感覺只要手牽手在一起,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但我們天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些課題你得自己一個人去面對、去解決。姊妹、閨密、夥伴、家人能做的或許就是放手然後在他需要的時候給與陪伴。懂得面對失去,也是一種成長。 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並非真我,我選擇變成什麼才是真我。 I am not what happened to me, I am what I choose to become. Carl Jung 你的選擇與你的行動,才是體現真我的具體表現。如果你是 Elsa,你是否會忍住自己不去聽那天命的呼喊,默默的守住你的城堡、你的家人與擁有的一切;如果你是 Anna,你是否會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從妹妹的角色獨立出來,勇敢承擔接下來的挑戰。 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重點不在於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件;重點在於我怎麼去選擇去應對這些事件,重點在於「選擇」。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面對的選擇不再是簡單的早餐吃豆漿油條或吐司牛奶;面對的事件,也不會只是跟朋友吵架了、車子沒油了、月底沒錢了⋯⋯the next right thing 並不容易,人都有惰性、也會害怕改變、更是恐懼未知。但要記得,你有選擇。 「如果可以選擇,你想當 Elsa 還是 Anna?」 有沒有一部電影、電視劇讓你念念不忘?你期待能夠向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嗎?歡迎投稿到擲地有聲! December 19, 2019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3JMd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