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gVpdL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冰雪奇緣》與《王冠》:同樣是王室姊妹,為什麼命運大不同? https://ift.tt/2PgVpdL 普羅米修士 同樣是個性封閉的冷冽姊姊和熱情如火的妹妹,為何《冰雪奇緣》的姊妹惺惺相惜,《王冠》的姊妹卻水火不容? 文|普羅米修士 圖片|《冰雪奇緣 2》劇照 最深沉的孤獨,並不是一個人獨處。 而是你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卻沒有一個人因而認同和喜歡你 ! 艾倫戴爾的姊妹們 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中的艾莎(Elsa)正是這種典型的代表:天生具有「點石成冰」的能力,卻是一切災難的源頭。 在不小心誤傷了妹妹安娜(Anna)之後,她必須極力地隱藏自己都沒有辦法控制的超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離群索居、情感封閉的人。 待在人群中,眾人視她為妖魔、怪物;就算離開了人群,人們還是視她為麻煩的源頭,欲除之而後快。 這種特質像極了十四主星中冷冰冰的武曲、七殺,對人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真情流露」絕對不是他們的強項。而這種特質也常讓他們傷人於無形,就像艾莎總是在不經意中傷了安娜,或是冰封了艾倫戴爾王國。(推薦閱讀:《冰雪奇緣2》的心理課題:相信自己,也試著依賴別人) 安娜則是個型截然不同的妹妹:活潑、熱情、率性、害怕寂寞,身旁的人隨時都可以感受到她的熱情(否則就不會和來自南方小島的王子漢斯一見鍾情、互訂終身)。 十四主星中注重感情的主星為數不少:破軍、廉貞、貪狼、天相、太陰、天同皆是。但是有些偏重愛情,有些則偏重親情;而破軍則是注重親情、愛情,甚至是友情。如果要挑個「熱情如火」(千萬不要將「熱情」狹隘地侷限在男女之間的感情)的代表,破軍應是當之無愧。 對於艾倫戴爾的冰火傳奇,漢斯王子的感受最深:沒有人能夠接近艾莎,但是安娜卻是如此地渴望愛,因此接近安娜相對比較容易,有助於他藉著聯姻的方式取得政權。 雖然姊妹個性不同,但是同心協力、互相幫助,兩度化解了冰封艾倫戴爾王國的危機。同時姊妹倆攜手合作在人間(艾倫戴爾)與魔法森林之間擔任領導者,彼此各自掌管父母兩方國度的秩序。 迪士尼的卡通動畫,帶有較強的教化功能與目標,即便有反派或是負面的角色或劇情,最後總是要有個符合大眾普世價值的結局或是說法;因此,姊妹分治兩個不同的國度,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皆大歡喜的結局了。 但是,真實人生中大不列顛的姊妹們(《王冠》中的伊莉莎白二世和瑪格麗特)可就沒有這麼地幸福美滿了! 大不列顛的姊妹們 伊莉莎白二世和瑪格麗特在個性上的差異,一如艾倫戴爾的兩姊妹。(推薦閱讀:Netflix《王冠》:惡女之惡,或許源自於失愛) 伊莉莎白二世像艾莎,藏匿自己的情緒,阻斷任何的感受。就像她在艾伯凡 (Aberfan)礦村災變後親至該地安撫民心,回到白金漢宮後與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會面時所說的:「在二戰倫敦大轟炸之後,我和父母到醫院去探望傷患;他們哭了,但我卻哭不出來。我非常愛我的祖母瑪麗皇后,當她過世時我也哭不出來。我生第一個孩子時,在這個對於每個母親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時刻,我也哭不出來。我早就知道我有點不對勁⋯⋯」 瑪格麗特的熱情如火,比起安娜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相較於七殺、武曲等主星重紀律、自律、嚴謹的特質,破軍的草根性及慾望較強,但也比較接地氣。因此你就會在瑪格麗特的身上看到抽菸、喝酒、開黃腔、較為縱慾的表現。 因此無論是在英國,甚至出訪美國,瑪格麗特廣受一般民眾、媒體的喜愛;認為她沒有傳統英國王室成員高高在上、冷漠、呆板、無趣的特質。她幽默、率真、喜怒形於色而不做作;其實就是比較有人性、有人味。 大不列顛兩姊妹的個性差異,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已顯現。當 1943 年伊莉莎白 17 歲時,她已被告知自己是王位的當然繼承人,生活與行為受到嚴密的保護與限制。 她和妹妹閒聊時,就憂心忡忡地表示自己可能無力承擔這個重擔。瑪格麗特當下就表現出對王位高度的興趣:所有的硬幣、鈔票都會印有自己的頭像,並想像自己帶著大王冠,對所有的人呼來喚去。 於是兩姐妹就商量,由瑪格麗特向國王的私人秘書湯米(Tommy Lascelles)自告奮勇,代替伊莉莎白來繼承王位。當然這種幼稚的舉動,惹來湯米義正詞嚴的訓斥。 由數十年後的今日來看,伊莉莎白二世不僅承擔而且成功地扮演英國女王這個角色。就像她被受爭議的伯父愛德華八世所說的:「我低估了你,我們都低估了你⋯⋯」 一個願意承擔責任的人,會認真地思考承擔的後果以及自己可能受到的影響與衝擊,所以就不會輕易地做出承諾。相對地,如果一個人輕易地就做出承擔的承諾,那麼他可能錯估了兩件事:高估自己的能力以及低估對方的期望。 圖片|《王冠》劇照 我從來都不是惡人,只要我不是女王 一如艾倫戴爾的姊妹們,大不列顛的姊妹們在姐姐加冕之後,姊妹間的衝突與矛盾就必然會產生。(延伸閱讀:「你是姊姊,應該要讓妹妹」別再做偏心父母,四個方法讓手足更親近) 作為平凡人的姐姐,只要妹妹要求,伊莉莎白二世總是全力支持、盡力滿足。但是就像祖母瑪麗王太后的訓勉:「伊莉莎白.蒙巴頓與伊莉莎白女王會經常互相爭鬥;可是王權必須勝出,必須永遠勝出 !」身兼姊姊與女王兩種身分,經常令伊莉莎白二世陷入兩難。 瑪格麗特的感情與婚姻,引爆了姊妹間的第一個衝突。身為姐姐,妹妹要和誰結婚、什麼時候結婚原本都是小問題;但是身為國家的元首、英國國教的首領、需要顧及體制與傳統,原本的小問題都成了棘手又敏感的大問題。在「親情」與「王權」中,伊莉莎白二世選擇了後者,而拆散了一對戀人。 瑪格麗特的閃婚,其實是與舊愛互別苗頭的即興之舉。縱使婚後,破軍以自我為中心,情緒、情感強烈的「耗親」特質,也是造成瑪格麗特婚姻之路不順遂的原因之一。想要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尋求家人的支持,制裁公然出軌的丈夫,非但沒有得到認同,反而引來家人不斷地替丈夫說好話,而惹怒了瑪格麗特,進而做出更為踰矩的行為。 但是造成姊妹間衝突與矛盾的第二個原因卻是「人性」。 伊莉莎白二世心之所向的生活其實很單純,就像她對新聘任的賽馬經理波契所說的:「我希望每天都能這樣過,養馬、配種、賽馬,這些才是真正令我開心的事;其實我覺得那些是我生來該做的事!」 偏偏她接下一個必須犧牲奉獻而且「有責無權」的重擔:英國政府有財務困難,希望美國能伸出援手,但美國總統詹森置之不理。因此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商請伊莉莎白二世邀請詹森到王室城堡作客,希望藉此能說服詹森協助英國。 但是當艾伯凡礦村災變,村民將究責的矛頭指向英國政府,此時英國內閣成員私下運作媒體轉移焦點,暗指伊莉莎白二世漠不關心,未到災區撫慰民心。 雖然貴為英國女王,但是英國政府過河拆橋、用畢即丟的作法,也著實令人心寒。再加上大英帝國在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就任之後國力逐漸衰退、財政困難;雖然毫無權力參與政府運作,但身為國家名義上的元首,也不免臉上無光。 縱使貴為一家之主,家中每個人(母親、妹妹、丈夫、子女)都抱怨自己活在她的陰影下,那麼自己的犧牲奉獻又所為何來呢? 自己的可信、可靠、盡職、不會有出人意表之舉是建立在一脈相承於祖父與父親古板、枯燥與陰鬱的血脈。如果沒有憑藉英國女王的頭銜,自己的人生豈非一無是處、一無所有? 相對地,妹妹瑪格麗特承襲了另一個迷人、聰慧、有個性、但危險的血脈,展現了直覺行事、放蕩不羈、迷人、鋒芒畢露的特質。 所以大不列顛的姊妹就要互爭誰是父親的驕傲、誰是父親的喜悅、誰又是父親的最愛? 一方譏諷對方什麼特質都沒有,只要遵守規則就可以過日子;另一方則責怪對方擁有自由還不知珍惜。 只要有人向她描述瑪格麗特在外表現風光、獲得輿論、媒體的讚賞,伊莉莎白二世就想要逃走或是關上耳朵,因為「我是女王,不是聖人」——女王也有人性中黑暗、複雜、矛盾的那一面。 瑪格麗特則認為自己是一個天生的第一,卻悲劇地第二個出生;姊姊無法忍受光芒被蓋過、無法忍受妹妹比較耀眼。所以自己活在姊姊的陰影下,沒有舞台、人生沒有目標。 年齡相近的兩姊妹互相嫉妒彼此的生活,因為人總是渴求自己得不到的,對於已經擁有的卻視為理所當然。(延伸閱讀:阿德勒手足心理學:家中地位,比出生順序影響你更久) 因此,艾倫戴爾的姊妹可以共同協力拯救王國,然後分治兩個不同的國度。大不列顛的姊妹可以共同協力拯救國家的財政,但是卻沒有分治的空間,因為無論就制度或心態而言,女王只有一個。 但是個性冷漠的姐姐,得知妹妹因為壓力過大而服藥過量,瀕臨生死交關後被救回,前往探視時眼中帶淚地對瑪格麗特說:「如果妳想藉此讓我想像沒有妳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那麼你成功了! 那是令人非常難以忍受的!」 她雖然是女王,但也是姊姊! 圖片|來源 人生是殘酷且不公平的 就像菲利普在與伊莉莎白二世討論瑪格麗特在王室的角色與職權時所說的:人生和體制(長子繼承)都是相同地殘酷且不公平、不平等。大家都渴望平等,但是我們生來就是不平等。 先出生的姊姊就是登基為王,後出生的妹妹注定就是要服務與輔助姐姐。 在現實人生中,冰與火共存往往就是一個常態。 每一個伊莉莎白的身旁就會有一個瑪格麗特,就如同每一個喬治六世的身旁就有一個愛德華八世,但王冠總是會落在適當的人頭上。(愛德華八世雖然是長子,但是因為婚姻放棄了王位,於是弟弟喬治六世繼承了王位) 伊莉莎白二世或許沒有迷人、強烈的個人特質,但是她服膺了溫莎王朝的基石:責任與犧牲,沒有容許個人激情或慾望的空間。 首相哈羅德.威爾遜的一番話,或許就是伊莉莎白二世的特質與寫照,也是她該扮演的角色: 「我們不能滿足所有的人,同時又忠於自我。 我們身為領袖,有時身不由己,那是我們的工作。 某種程度來說,妳的感情平淡也是好事,沒有人需要歇斯底里的國家元首。」 她不只是姊姊,也是女王 ! December 13,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