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jFhIe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除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該怎麼打破餐桌沈默? https://ift.tt/2PjFhIe 小妮子 「天阿!我等等吃飯該說什麼」「等等自我介紹完完還有什麼可以聊?」如果你在飯局中總在思考要聊什麼,也許可以看看這些「眉角」,讓你不再害怕沉默的餐桌! 「天阿!我等等吃飯該說什麼」「等等自我介紹完完還有什麼可以聊?」「如果等等場面很乾該怎麼辦?」每次在超越舒適圈的飯局以前心中都有著不同的焦慮,有的時候心一橫乾脆就推掉飯局,然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不論是工作場合、社交還是與至親聯絡感情都是早晚需要面對的課題。 之前看到 Podcast 節目 The Dinner Party Download 主持人 Rico Gagliano 和 Brendan Francis Newnam 的分享,雖然西方的餐飲與文化有些差異存在,仍觸發筆者不少靈感,根據談論的內容與這些年的經驗整理出一些想法,掌握一些「眉角」終於也能不再害怕沉默的餐桌。 從日常閒聊開始 緩和氣氛 首先,從閒聊開始暖身,有的時候在飯局上,缺少話匣子或是開話題者,一切都要從自我介紹開始,然而從等待時間到用餐往往都會有一段空窗期,那就從閒聊開始吧,想像一下中間完全空白,直接切入正題一方面沒有時間初步認識席間成員,一方面也讓整氣氛變得嚴謹,為了不要讓你們在用餐開始就如同在進行一場面試,有機會就隨意閒聊,也許是剛剛來吃飯前正在做什麼,搭什麼交通工具抵達餐廳等生活化的對話。也許會因為陌生不敢開口,但是為了避免讓接下來的飯局成為面試,擔任那位主動寒暄的成員或許是個不錯的方式。 雖然是閒聊,但絕對要避免成為小視窗,想像今天你看到席間的成員開啟小視窗甚至是耳語,觀感上都不是太舒適的,如果因為生性內害羞,知道自己很容易開啟小視窗,可以等待席間成員拋出的閒聊主題,跟隨對話進行。(推薦閱讀:超級句點王?想要延續話題,從「困擾」開始) 關於小視窗,在同輩、長輩之間有時候會更加敏感,如果是與另一半長輩吃飯,因為習慣與伴侶小視窗對話、耳語,同樣的搬上餐桌,也容易引起誤會,如果想要聊天的話,不如開啟一個長輩也能參與的話題! 你不一定要多說 但可以成為觀察者 在群體中,如果不是話題引導者的角色,不懂得炒熱氣氛,也不用感到彆扭,雖然不會主動帶出話題,但是可以適時參與討論,在適當的時機分享你的個人想法,沒辦法參與話題時也盡可能不要放空,避免對方詢問你想法時,才發現你並沒有在聆聽正在進行的對話。 過程中,就算是不感興趣的主題,也要仔細聆聽一方面是避免失神,另一方面可以「觀察」大家如何對話,也許藉由小故事獲得新啟發,或是增廣自己的見聞,並非是完全讓你感到無聊的。 說到「觀察」,有些人沒有直接參與談話,常常擔心自己存在感極低,可能到飯局結束只有基本自我介紹,失去飯局原先社交的互動意義。事實上,當你沒辦法直接參與對話,是有些多出來的心力可以注意席間成員在用餐時的狀況,比方說有人正在尋找餐巾紙、菜單可以幫忙遞送或是協助呼叫服務員、發現杯中茶水沒了,也能主動幫大家添加。 在這些小細節上多少都能與對方產生互動,或是開啟另一個小話題,就算對聊天內容沒有發表太多言論,而適度展現出貼心的一面仍然可以給予對方好印象。有時候,不說話常常被誤認為心情鬱悶或是個性難以親近,主動的關心大家釋出善意,如此一來也能破除大家對你的刻板印象。 圖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劇照 接受多元、複雜的話題 工作場合、與陌生長輩用餐時,也許常常遇上,話題較為多元,並非在你能掌握的範圍中,讓你經常陷入焦慮,心中上演小劇場「天阿!他在說的話題我沒有關注」「等等問到我意見時該怎麼辦?」「可以趕快結束這個話題嗎?」 與其擔心害怕,不如趁著這個機或吸收新知,擁抱多元的主題內容,也許在了解以後才發現是相當有趣的主題,而下一次他人再次聊到時,你也不會一無所知了!其實,在資訊量爆炸的今天,仍然沒有人能夠什麼都懂,就算沒有關注也不是難為情的事情,也無需刻意裝懂。告訴對方你正好沒有在關注並不是糟糕的事情。事實上,隨著網路社群生態,我們經常在同溫層裡的對話,這個時間是最好突破同溫層界線的時刻,試著去聆聽來自更多面向的看法。 成為大家對話的橋樑 接續上面所討論到的,盡可能避免耳語交談,不過若是觀察到周遭的朋友主動找上你開啟小視窗,該如何是好呢?也許可以將適當的話題引導至席間公開對話,像是遇到有趣的故事,原先只有小視窗的你們笑得開懷,周邊的人也會對笑點產生興趣。(推薦閱讀:怕跟不上話題、刷社群,你是 FOMO 世代的一員嗎) 若是話題適合這時候不妨與周遭的人說明究竟是什麼趣事讓你們發笑,主動讓更多人參與話題,藉此能停止小團體的對話。當然,也需要評估這個對話是對方私下想告訴你、或是敏感問題、涉及隱私的那就暫時不要公開宣揚,由對方決定是否要與在場者分享。 反覆問「是什麼」與「為什麼」 承接上面提到,我們需要擁抱更多元的話題,避免自己放空,也能當成吸收新知,但若是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該如何回應呢?其實,你可以更深入向對方詢問細節,對不知道的話題不用勉強裝懂,反覆問「是什麼」與「為什麼」可以讓對話沒有間斷持續進行,也不用害怕自己詞窮或是空氣瞬間安靜的窘境。 學生時代,吃飯時間總是很單純,午餐時間熱著媽媽的愛心便當,就算是在水深火熱的考生時光裡,配著英文單字、難以吞嚥的古文,都是一頓美好的午餐時光。隨著長大,吃飯的情境更多了,除了在學校與同儕、與家人吃飯、朋友聚會、和其他長輩、和公司上司、同事、工作場合的餐敘、應酬,在哪間餐廳、吃什麼食物,已然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感。 前些日子,閨蜜分享另一半要與自己父母見面吃飯了,小倆口從一個月前就開始緊張,反觀自己與另一半分別和雙方父母吃飯從陌生到熟悉,也是經歷觀察、對談和私下與另一半聊天過程得知長輩的興趣嗜好、關注的焦點等有更多的了解,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因爲都尚未正式自我介紹,彼此不認識難免無法招架對方會拋出什麼樣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法做任何準備。 參考資料: [1] 10 Tips for Fascinating Table Talk at Your Next Dinner Party December 14,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