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流出私密影像、勒索恐嚇:當所有人都將女性物化,問題不會消失 https://ift.tt/2sdXVYY 擲地有聲 主流媒體太習慣把女性的整個身體,包含臉當成色情、煽情的投射物了。物化女性的觀念,可以說是造成私密印象復仇、恐嚇勒索的根源。 文|陳奕安 11 月 24 日,曾被前男友家暴、恐嚇外流私密影片的韓星具荷拉逝世。我們為這則新聞難過,即便真正原因仍在調查中,但我們同時也感到不安:家暴、肢體與精神的性暴力,和死亡是那麼接近。 在她離開的隔天, 11 月 25 日,是聯合國於 1999 年訂定的「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 20 年過去了,女性生命中可能經歷的暴力威脅,已經終止了嗎? 「別看歐巴帥就想去韓國結婚,他們性別歧視、大男人主義可是比台灣嚴重很多很多哦!」打從韓劇大熱之初,經常聽到這樣的耳提面命,尤其近期上映《82年生的金智英》,在台灣人看來僅僅是一部溫和探討女性處境的作品,卻傳聞演員遭到韓國民眾恐嚇,更是強化韓國遠比台灣大男人主義盛行的印象。 那麼,以性別平權聞名亞洲的台灣就是安全的嗎? 和許多有過親密伴侶關係的好友聊天,發現大多數異性戀伴侶關係中的女孩,都曾應男友要求而發送裸照,或拍攝私密影片。很多人可能會說:「現代年輕情侶不都這樣?就是互相調情啊!」沒錯,男生也不乏發送私密照給伴侶的狀況,但如果細探私密照的性質,你會發現:女孩的私密照大多包含私密部位與臉部;而男孩呢,經常只拍下私密部位。這樣,真的是「互相」嗎?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普遍性存在呢?回想一下,主流媒體太習慣把女性的整個身體,包含臉當成色情、煽情的投射物了。各性別團體總是在倡導不要「物化女性」,或許仍有許多人不解物化女性何罪之有?實際上,透過一樁樁哀傷的案例,可以看出把女性身體物化、當成性慾工具、透過影像等形式衍生成對後續女性的暴力手段,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物化女性的觀念,可以說是造成私密印象復仇、恐嚇勒索的根源。 圖片|來源 勇氣背後的殘酷真相 有些聲音認為,私密照、影片外流並沒有那麼嚴重,像很多好萊塢女星不就成功對抗外流勒索了嗎?但當我每次看到稱讚歐美女星拒絕勒索,自裸照很勇敢的文,都覺得非常、非常難過。因為,她們根本沒有選擇。 前迪士尼女星貝拉索恩( Bella Thorne )在發布自己裸照的聲明中指出,過去她活在恐懼中、以淚洗面,覺得自己的身體被陌生人窺視、極度不舒服,「好像有人將我身體裡面重要的東西奪走」,因此她決定先行公開這些照片,並告訴勒索者:「這是我自己的決定,所以你現在無法控制我!」然而,在媒體與大眾的一片掌聲中,恐怕很少人注意到,她這麼做,只是為了換得一夜安眠。這是一個不得不做的痛苦決定。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或許對真正的受害者而言並不極端):今天一個人被綁匪綁架,說要殺了她,她想活下去、不想被殺,但確認無處可逃,而如果等著加害者下手,不知道會被什麼凌虐法殺死⋯⋯在無盡折磨之下,最終,她只能選擇自殺。很勇敢嗎?你會為她鼓掌叫好嗎? 大肆稱讚「勇敢受害者」的意義何在?沒人應該想辦法防止受害的發生嗎?被迫自殺或被殺,其實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原先活得好好的人,被剝奪了生命。而遭受性暴力的女孩,則被剝奪了好好生活的權利。 類似具荷拉的遭遇,其實潛伏在你我的日常生活周遭。這不是單一案例,而是基於長久以來的歧視與不平等造成的,更不能以感情糾紛、前男友由愛生恨等語帶過。 暴力不是愛。 有些兇殺案是這樣的:加害人或許有妻子、有情人,看似感情與生活皆順利,例如: 2007 王牌律師殺人案、 2018 華山分屍案,但當他們被女性拒絕時,那些女性便遭到殺害⋯⋯這樣的暴行,還可以用「愛」來解釋嗎?每個人應該都有選擇的自由,選擇要不要去愛、選擇保護自己的身體與性,但為什麼這些女性會因此失去活下去的權利呢? 物化女性這回事,常被當成「一種想法」、「沒那沒嚴重」。但當人們沒把女性視為和自己平等的存在,而是視為一件物品,可以被佔有、也可以被摧毀時,暴力與死亡的陰影便悄悄籠罩。物化,真的會殺人。 別以愛或情慾之名行物化之實,因為對待一個人類最殘忍的方式,就是物化。沒人應該被當成一件東西,沒人應該為此受苦,沒有人應該被以「愛」為包裝的暴力侵害。在 2019 的世界終止婦女受暴日,願她安息,也願世界上的每個人平安。 December 10,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sdXVY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