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性侵倖存者的告白:罹患 PTSD 之後,我學習與自己和好 http://bit.ly/2MILQRQ 迷人來稿 我安靜地看著精神科醫師在我的病歷上註記著:「PTSD,急性。」我看著醫生說明自己的狀況,他說過去的我因為大腦產生了保護機制,不願想起那些悲劇⋯⋯那年我 10 歲,平時那個和藹可親的鄰居爺爺,在我開啟家裡的大門後,竟化身為嗜血的猛獸。 文|溫特 我曾想快速長大,我以為只要把時間拉長,痛苦就會顯得渺小,我以為只要長大至再也躲不進衣櫃裡哭泣,就能有足夠的勇氣不去回頭看。 當他和我說:「都是妳的錯。」我多麼希望,那真的是我的問題。是我的錯,他不是怪物,我甚至必須那麼想,否則我太痛苦了。 2017 年的下半年,我 18 歲,搬走已久的鄰居再次搬了回來,而當我再次看到他時,我的思緒像是發生了大洪水,霎那間,所有在我心裡隱藏多年的那些不堪的事情,全都像洪水一般,爆發,我陷入了深不見底的洪流,靈魂被抽乾毀滅,全身的血液沒有規則的四處流竄,每日每夜反覆思想那些經過,他是怎麼樣的脅迫我的身體,如何恐嚇當年只有十歲的我。 「敢告訴別人,你們家的人就完蛋了,我會殺了你們。」 「妳一輩子都是賤貨了」當他強行將我的褲子脫下後,他是這麼說的。我怎麼會想到呢?平時那個和藹可親的鄰居爺爺,在我開啟家裡的大門後,竟化身為嗜血的猛獸,將我的五臟六腑連同對人的信任都撕裂。 而每一次的回想,都是再一次的精神強暴。 那年我才十歲,是個尚未發育的年紀,性教育對我來說,不過是老師不願意、不知道該如何教、父母覺得尷尬而為之不談的議題,對於生殖器官的理解,也只有在圖書館時,翻到健康教育的書僅此而已,我依然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發生這些事後,我不敢告訴任何人,也因為被脅迫恐嚇,我連家人都隻字不提,我記得那天過後,我把自己關在衣櫃裡哭了好久,真的好久。 全部想起來了。我安靜地看著精神科醫師在我的病歷上註記著:「PTSD,急性。」不發一語。PTSD 是什麼?對當時的我來說毫無頭緒。全身顫抖、心悸、夜夜惡夢,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我的生活,我看著一面潔白無瑕的牆,哭得泣不成聲,也說不出任何原因,我無法解釋這些狀況,只能把自己關進更深處的黑暗,那裡沒有光,也沒有梯子,只有我自己在對話,這裡有多麼安靜就會有多麼吵雜。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人在經歷過創傷後所產生的精神疾病,例如:性侵、戰爭、天災或是交通事故等等。患者通常會有精神不穩、反覆回想受傷害的事情、甚至試圖摧毀相關事物避免接觸,容易緊張之類的症狀。(推薦閱讀:「我想忘記創傷,但創傷始終記得我」談性侵受害的黑暗與光) 我看著醫生說明自己的狀況,他說過去的我因為大腦產生了保護機制,不願想起那些悲劇,而把童年裡痛苦的回憶關進小盒子裡了,而我的大腦很聰明,從來沒有忘記過這件事情,只是一直將它關在那裡,所以當我再次看到那個壞人時,就像是有一把鑰匙將上鎖已久的盒子給打開了。 拿著精神科醫師開的藥物,我頓時覺得自己好傻,我竟然要依靠這些藥物才能維持看似正常的生活與睡眠,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整整一年的時間,我都得藉著安眠藥才能入睡,用著抗憂鬱的藥物度日。有時我會好生氣好生氣,明明我已經受傷害了,卻還要成為病患,有時看到網路上對性侵害、性騷擾受害者的惡意評論,也讓我感到相當噁心。已經吃下去的藥物,隨著身體消化我卻覺得無法排空,我總認為它累積在我身體的各個角落,永遠不會消失。 而我不是一開始就能理性地闡述這些事情,曾有那麼長的一段日子,我分不清自己的惡夢與生活,連活下來都必須耗費非常多的力氣,那些日子就像是我的末日,直到 2018 下半年開始,我開始旅行、走出戶外、接觸喜愛的運動、維持閱讀習慣,我的情況才逐漸好轉。 親愛的女孩男孩,我知道就算有一百個、一千個、無數個人和你說錯不在於你,都沒有任何用處。只有真的認為自己真的沒有錯的同時,你才有痊癒的可能。 去年的這時候我一天還必須仰賴兩顆半的安眠藥才能入睡,而今年的這個時候,我在準備越野跑的賽事、考潛水的證照,每週四天固定上健身房,我是 PTSD 的患者,我的童年發生了悲劇,我想陪你們一起面對,接納過去的傷痛,與自己和好如初。 圖片|來源 February 01, 2019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MILQRQ

2019 請假攻略大公開!現在就可以開始訂機票啦! http://bit.ly/2MHpDnn UDN 2019 年的請假攻略都幫你整理好啦!現在趕快著手計畫你的旅遊吧~ 圖片|來源 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告,2019 年與 2018 年一樣共有 115 日的假期,連續假期分別為元旦假期(4 天)、春節假期(9 天)、二二八和平紀念日(4 天)、兒童節與清明節(4 天)、端午節(3 天)、中秋節(3 天)、雙十國慶(4 天)。 聯合新聞網幫大家製表秒懂如何請假放長假,2019 年 7 大連假可說是上班族的小確幸啊,趕快著手計畫旅遊,手刀搶機票吧。 圖|聯合新聞網製 請 5 天假連休 16 天 春節:2 月 2 日~2 月 10 日 (原本放 9 天) 請 3 天連休 9 天 元旦連假:12 月 29 日~1 月 1 日 (原本放 4 天) 清明兒童節:4 月 4 日~4 月 7 日 (原本放 4 天) 請 3 天連休 8 天 228 紀念日:2 月 28 日~3 月 3 日 (原本放 4 天) 國慶連假:10 月 10 日~10 月 13 日 (原本放 4 天) 請 4 天連休 9 天 端午節:6 月 7 日~6 月 9 日 (原本放 3 天) 中秋節:9 月 13 日~9 月 15 日 (原本放 3 天) 爽爽放連假 別忘這 4 天要補班 不過也要先提醒一點,因為彈性放假的關係,還是有需要補班的日子,像是元旦補班日為 2018 年 12 月 22 日;春節補班日為 1 月 19 日,228 和平紀念日的補班日為 2 月 23 日;雙十節的補班日為 10 月 5 日,皆在星期六,所以手刀搶機票以前,記得在多確認一下能否休假喔!(推薦閱讀:女生香港地圖:圖章街、安藤忠雄、晚間生態行,你不知道的香港) 元旦補班日:2018 年 12 月 22 日 春節補班日:1 月 19 日 228 和平紀念日補班日:2 月 23 日 雙十節補班日:10 月5 日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原文詳見《2019「最強請假攻略圖」!這樣請4連假休9天、春節爽休16天》,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你有過年恐懼症? 生命線呼籲多關懷體諒感謝勿批評 女力時代來臨 女兵變身女農務農有成獲表揚 February 01,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MHpDnn

給老婆的一封信:其實我媽真的不是惡婆婆 http://bit.ly/2HKCNkq 林凱莉 親愛的老婆:讀了妳的信,不禁心頭一酸,實在沒臉面對妳,關於我母親為何會在大嫂嫁進來時,將送給妳的金飾討回去,我想,就先從我母親年輕時說起吧⋯⋯。 (上篇:給老公的一封信:我不想當惡媳婦,我只是想過個好年) 親愛的老婆: 讀了妳的信,不禁心頭一酸,實在沒臉面對妳。身為枕邊人,我竟不知道妳每日開朗的笑容下,藏了那麼多的酸楚。我和母親都是鄉下人,粗枝大葉的,也許經常沒看見你的感受,但絕不是不在意。 這樣跟你寫信,又讓我想起初交往時,那些通信的日子。那時我在信裡,經常提起太宰治的短篇〈皮膚與心〉,我只說我很喜歡,卻沒有告訴你緣由。其實,那個命途多舛的女子,總讓我想起自己的母親。 妳也知道,我的母親,正確來說是繼母。她青春正盛時,弟妹還小,父母又一身債,全家都仰賴她,誰還敢跟她戀愛呢?那幾年,有過幾個男人說愛她,但享盡魚水之歡後,總棄她而去。唯一,只有一個男人十足真心,但真心使整件事更悲慘了,男人瞞著家人與母親交往了兩年,最後還是娶了男方家人認可的妻子。 遇見我父親時,母親已不打算再戀愛了,她不願再受傷一次,也不再相信這世上,有誰可以與她長相廝守。父親因為比她大了15歲,又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她只將父親視為工作上尊敬的前輩,毫無情愛的想像,這反倒讓她放下設防,兩人就這麼墜入愛河了。 婚後,父親待她好,她待我們更好,就像把我們當作親生孩子一般寵愛。從小就沒有母親的我們,第一次感受那種無私奉獻的母性光輝,那讓我相信即便沒有血脈相連,彼此心上的空缺,仍舊可以銜上。 他們的夫妻關係很和諧,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即便父親從未嫌棄過她,母親仍活在陰影裡,不斷被自卑淹沒。父親做得再多,她依舊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那年,我父親大病一場,妳一個年輕的女孩,不怕髒、不怕累、也不怕浪費時間,請了好幾天的假,陪母親日以繼夜的照顧他。那次,母親非常感動,她告訴我,妳總讓她想起自己年輕時候,那種吃苦耐勞的堅毅。 就是在那次,有一天,母親要我去她的房間,她從床櫃底下,一層又一層,極為隱密處,撈出了一個老舊的珠寶盒。母親告訴我:「裡頭是一些金飾,樣式雖然老舊俗氣,但這是我母親留給我的,我很珍惜。你女友,是個好女孩,一定要娶進門,到時,這些我都想留給她。」 妳知道嗎?後來,她真的給妳了。她變賣掉那些老氣的金飾,買了一些適合年輕女孩的,她說,這樣她的心意與傳承也算到妳手上了。我一直告訴母親,把那些古舊的金飾直接留給妳吧!妳不會嫌棄的,但她怎麼也不願意,總認為,所有與她有關的一切,都不值得別人的尊重與好。 說到這裡,妳大概也猜到她為什麼要把金飾討回去了,她非常非常的擔心,娶了千金小姐的大哥會被瞧不起,會走入她以前的路子,她花超多的心思氣力在籌劃他們的婚禮,打理未來的生活,一切遠超乎我們家所能負荷的。她絕不是不看重妳,只是所有的擔心、自卑攪和在一起造成了這場混亂。 沒想到,妳成了母親陰影下的受害者。親愛的,給我一些時間想想對策好嗎?所有的好與壞,該是屬於我們新的開始,不該從母親出發。 圖片|李劍青《出城》MV 截圖 February 01, 2019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HKCNkq

聽讀者說|春節回不回娘家:結婚不是嫁到另一個家,而是多了家人 http://bit.ly/2HInoRD 女人迷編輯 JT 談起春節習俗,看法因人而異,女人迷這次邀請了 9 位讀者,他們有的是母親,是結婚第二年的妻子、是女兒、也是兒子⋯⋯,一起來聊聊對於「初一回娘家」的想像,也聽聽九種面向的春節過年看法。 春節將至,對於許多人來說,那是辛苦工作一年的犒賞,是與家人歡聚、好好坐下來吃一頓飯的時刻。但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對於某些媳婦而言,也是沈重的壓力。 初一,因為夫家堅持一家人要一起團圓,媳婦必須待在夫家煮菜燒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春節禁忌如初一回娘家破財、代表婚姻不美滿,才需要在初一回娘家求助。即便到了初二回娘家,因為「嫁女兒就等於潑出去的水」,必須以「外人」的身份回娘家,而且只能待到傍晚,就必須返回婆家,否則會對娘家運勢不利⋯⋯這些習俗觀念,至今仍存在著。 不過,隨著時代演進,人們的性別意識逐漸抬頭,部分家庭不再相信初一回娘家破財等說法, 也不願遵守這樣的習俗,而是由伴侶雙方協調該在哪處吃年夜飯、該何時回娘家、婆家。 談起春節習俗,看法因人而異,女人迷這次邀請了 9 位讀者,他們有的是母親,是結婚第二年的妻子、是女兒、也是兒子⋯⋯,一起來聊聊對於「初一回娘家」的想像,也聽聽九種面向的春節過年看法。(到 Youtube 觀看) LuLu:「結婚不是嫁去另一個家,而是多了更多家人」 Lulu,結婚邁向第二年。 對於婚後不在原生家庭過年這件事情,Lulu 坦言曾經感到焦慮,甚至有些失落,但到了夫家過年,因為先生的家人將自己當女兒看待,因此婚後的春節變得更溫暖。對於何時回娘家,她認為這是一件可以討論的事,當時先生就主動提出,未來可以改成過年回娘家,初二再回婆家,為春節創造不同的團聚時機,而先生的建議,也讓 Lulu 覺得十分貼心 「可以溝通、可以接受,過年最重要的是家人團聚的心。」Lulu 說,「結婚不代表嫁去另一個家,而真的是多了更多家人的感覺。」 巧巧:結婚後,我還是想回家當女兒 已經有兩歲兒子的巧巧,認為很多時候女孩們會擔心影響到自己娘家, 所以才選擇在過年時待在夫家:「其實自己已經結婚了,還是會想家,會想回去當女兒。」她笑:「畢竟自己當媽媽後,會懷念以前在媽媽家裡可以盡情的耍廢。」 婚姻亦是雙方相互理解的過程,無論是自家人或其他家人,都渴望能在年節團圓,巧巧希望趁著春節到來,大家都能重新思考,自己想過一個什麼樣的年?媳婦又何嘗不是?彼此互相體諒、協調,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與家人團聚。 思維:先與長輩達成共識很重要 聊到春節習俗,思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發生在姊姊與姐夫身上的事,因為娘家在澎湖,機票難定,當時姊姊和姐夫打算初一買機票回娘家,公公就提出抗議,認為除夕初一不該在娘家過年。 這件事讓思維開始思考,傳統習俗這件事情需要透過溝通來改進,「在做決定之前,先跟長輩們達成共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慢慢、慢慢去調整的。」譬如與長輩說出自己的難處(機票難訂),讓對方能夠理解。 與其將長輩紮稻草人打,不如去理解彼此的需求與難處,有時候雙方間的癥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解決。 Grace:平常的關係有,就不必因為年夜飯破壞關係 結婚 12 年,Grace 與夫家的關係已處在最舒適的階段。她說自己在剛結婚時,曾經擔心是否要幫忙煮菜、打掃,更嘗試去煎了一條魚(最後失敗了),因為深怕自己不做這些事情,就不是他人眼中的「好媳婦」。 這些擔憂,隨著時間,她找到了解答:「平常我們的關心是有的,所以不會因為這個年夜飯而破壞關係。」或許這就是結婚 12 年,她並不覺得回娘家或婆家是一件需要擔憂的事。她笑著說:「我最焦慮的事,就是晚餐要吃兩次年夜飯,兩次的年夜飯都必須要體恤媽媽婆婆的辛苦,所以都要好好的把飯菜吃完 。」 芮妮:我們不要小家庭自己過,大家一起過如何? 芮妮,處於交往狀態。 她與男朋友都是單親家庭,過年對他們來說是個難題,不論去誰家,都會讓另一家孤單的過年。她笑:「我提出的解決方法是,每年過年都出國玩,都去飯店吃,都不要在誰家裡!」 與其爭論在何處過年,擔心誰不高興,不如讓所有愛的人在一起過年,有愛人伴侶在身旁,即便在遠方,也都是過年,也都是家。 Eunice:我會尊重你,但我也會堅持立場 Eunice,北漂工作者。對她來說,春節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家人團聚,小時候的生長環境並沒有要求自己遵守節日的禮儀,因此對於春節沒有感受到太多壓力:「小時候家裡有很嚴重的婆媳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媽覺得這是不對的,所以到我們這一代,會覺得直接不要跟婆婆住一起就好⋯⋯大家聚在一起開心就好,不要計較這麼多習俗,有溝通、有快樂的生活就好。」 很多人覺得春節恐歸,Eunice 反而認為,這是一家團聚的難得時刻,她幸福地笑著:「終於可以南漂回高雄找我爸媽,我已經跟爸媽說好了,我回家就要當媽寶,讓他們幫我好好補一補~」 Pinky:我心中一直有隱憂,未來結婚我可不可以回娘家? Pinky,上班族。 對 Pinky 而言,未來結婚後是否要回娘家是一大隱憂,她時常聽到身旁結婚的朋友談到春節有多累、需要準備做多少家務事,她說:「我媽常常說,你要馬就不嫁,嫁了就盡量以婆家為主吧。」 母親與朋友的言語,讓她對婚後的狀況感到恐懼:我想家,但我能回家嗎? 在內心掙扎,歷經自我調適後,Pinky 想,或許在真的結婚後,自己會變得更成熟,去面對這些焦慮:「我會覺得做人家的媳婦好像真的不簡單,可是你又會期待做人家媳婦的第一個春節,到底是什麼樣子。」 你呢,是否此時和 Pinky 有一樣的焦慮?或許不用先著急,嘗試與另一方溝通,講出你的難處與想望,兩人一起建構婚前共識吧! 智勇:為什麼不和我一起團圓?換位思考我才了解 現在有女朋友的智勇,曾經因為過年要到哪裏吃飯而與女友爭執,一開始他認為「為什麼不與我一起團圓?這樣會讓我們的關係不好。」 但隨後他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每個人都渴望與家人共享年夜,如果只是單方面認為到自己家裡吃年夜飯,會讓關係變好,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親密關係,是建立在換位思考,如果你也對於伴侶無法與自己團圓感到難過,不妨像智勇一樣,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 Jennifer:我想我媽,我為什麼不能回家?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想你媽為什麼不能回去呢?一定要哪天回去或哪天不能回嗎?」 談到春節禮俗,Jennifer 對小時候發生的事記憶猶新,當時她的母親需要送東西到外婆家,但因為外婆是較傳統的人,謹守「初一不回娘家」的禮俗,於是母親就把東西拿到巷口,請親戚來拿東西。 面對這些禮節,我以為 Jennifer 會表現憤怒,但她語氣溫和的說:「盡量不要踩到他們的底線、他們的炸彈點,我們要尊重,其實就像不同的異國文化,我們可以不要去認同,但我們要尊重彼此。」 Jennifer 在傳統與思想衝突間,嘗試找到新的平衡,她想,就算無法回家,她也能用不同方法與家人團圓。 「像是視訊我也 ok!」她笑。 春節回不回娘家?媳婦到底有什麼義務?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無論如何,只要在關係裡找到讓自己舒適、愉快的位置即可,畢竟春節的意義,不就是要與所愛的人一起團聚嗎? 你對春節的習俗有什麼看法?你們家又是什麼狀態呢?邀請你一起到女人迷透可室分享! February 01,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HInoRD

過年溝通指南:打開對父母的愛恨心結,試著先懂他 http://bit.ly/2RYGVlR 凡妮莎 在象徵團圓的年節,複雜的親子關係被放大,當父母身上背負的枷鎖傷害到自己,做子女的該如何為彼此的傷痛劃下句點? 在華人的世界中,親情的議題總是沉重而幽微,而在象徵團圓的農曆過年,複雜又糾葛的親子關係像是拿著顯微鏡一樣,被放得更大了。 父母身上所背負的枷鎖及限制,也許做子女的我們,用盡全力也無法改變。這時候的我們,可以如何安頓身心,甚至為彼此的傷痛劃下句點呢? 在父親過世後第四年,我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躁鬱症及被迫害妄想症。被診斷前,她曾經特地到我當時打工的地方說了一串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 媽媽上班的地方有個男人暗戀她,於是那個男人的另一半非常嫉妒媽媽,千方百計的要害媽媽,放話告訴媽媽要誘拐當時 21 歲的我,甚至要讓我懷孕,媽媽千交代萬叮嚀要我「小心」。 在心理衛教還不普及的年代,我當時只覺得媽媽「怪怪的」,一直到媽媽爆發了一連串的事件後,才終於就診並確診,目前定期領藥控制病情。雖然藥物控制住媽媽的病情,但家中有一位躁鬱症加上被害妄想症的長輩還是挺辛苦的。媽媽偶爾在受到刺激時,仍然會有被害妄想的狀況,比方說:擔心經營的小吃店被偷吃東西,而在凌晨 4 點要孩子幫忙加裝監視器。(推薦閱讀:躁鬱症患者的自白:我們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在混亂失序遊走) 只要媽媽的狀況不太好,總會搞的人仰馬翻的,其中最辛苦的,是跟媽媽最親近的妹妹。 在某一次妹妹抱怨媽媽的歇斯底里後,掛上電話,我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媽媽老是要對別人疑神疑鬼,張牙舞爪的防備呢?」於是,我採用催眠中常見的技巧「空椅法」,試圖進入母親的心裡,了解她的的內心世界。 母親苦澀的一生 我的外婆是養女,小時候常常聽她說辛苦的童年往事,也許從小被迫快速長大的外婆,因此養成了強悍且重男輕女的個性。聽說孩提時代的媽媽只要一哭鬧,外婆便會拿針刺媽媽的嘴唇,一直到媽媽停止哭鬧為止。另外,外婆十分的重男輕女,我想,媽媽的童年,可能也累積了很多不平的感受。 圖片|李劍青〈出城〉MV 截圖 後來,成為少女的媽媽頗有姿色,同時間有一位斯文的讀書人以及當時開工廠的爸爸在追求,我想,媽媽當時是比較屬意讀書人的,卻在外婆的言語刺激下賭氣嫁給了爸爸。 婚後沒幾年,爸爸的工廠收掉,開始跑計程車,過著辛苦的生活。有印象以來,父母很常為了金錢在吵架。更後來,爸爸過世了,媽媽開始一肩扛起養育 3 個孩子的責任。 媽媽的一生,一直都過得很辛苦。 媽媽一直渴望著安穩無虞的生活,但是勞碌一生的她一直都沒辦法做到,甚至在孩子陸續長大後,無法承受她的強勢及歇斯底里的孩子,與她越來越疏離。 我想,在她的內心深處,應該感受到一股很深很深的無價值感吧! 當「無價值感」這幾個字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時,叮咚!我突然明白了! 也許媽媽的內心認為,他的悲慘全是別人害他的!因為如果不這麼想,無價值感的深層自卑心理,恐怕會讓她崩潰,甚至失去活著的意義。 懂她,不代表強迫原諒,而是學著讓自己理性看待 以上故事是我試著從觀察及家人的敘述中拼湊而來, 可能不夠客觀,也並不一定是事實。 但是當我意識到母親被害妄想背後的因素, 我的內心,有個地方開始鬆動了。 大部份在家庭中的困頓及創傷,都是一代傳一代的,就像是歇斯底里的母親是由童年同樣滿是傷痕的外婆養育長大的。當我們從父母的角度去理解更多有關家庭的創傷時,也許我們就能慢慢的將破碎的拼圖修補,跳脫自身的角度,用更高的維度去看待家庭中的創傷;也更能放下心中的罪惡感,擁抱同樣受傷的自己。(推薦閱讀:如何避免上一代的創傷透過親職教養,向下一代傳遞?) 如何在父母的需求及自身的需求找到一個平衡點,是人一生的課題。當我們用更理性的角度思考,就能幫助自己面對父母時,更理性及和諧,在付出的同時也設立情緒界線。 不是所有的人都準備好要改變,由其是年事已高的父母親,在父母願意真正面對及療癒內在創傷前,讓我們先學習照顧自己,並用更和諧及更健康的方式相處。 改變的第一步,嘗試著先去了解。 在農曆過年團聚的時刻,趁著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嘗試與你的父母聊聊他們的童年以及年輕的人生經歷吧! 透過這個過程,也許你會對父母及自己的人生有更多不一樣的了解喔! 作者資訊 我是凡妮莎,是一位心靈工作者,使用催眠及牌卡協助人們探索潛意識,找回內在的力量。 歡迎追蹤更多文章:臉書《凡妮莎聊心室》、LINE《凡妮莎聊心室》。 February 01,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YGVlR

如何養起早起習慣?試試不要想太多的「自我覺醒法」 http://bit.ly/2UxYeXp 大是文化 剛開始嘗試自我覺醒,你可能會害怕不能如期起床,但相信自己的身體,享受過不被鬧鐘叫醒的早晨,你會愛上這種感覺! 你是睡到自然醒的情況比較多?還是總被鬧鐘聲吵醒?若問哪種起床方式比較舒服,當然非前者莫屬。如果突然被鬧鐘叫醒,腦袋迷糊且半睡半醒的狀態,就會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希望自己能在想起床的時間自然清醒的人,建議嘗試這個「自我覺醒法」。 我們邀請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的池田大樹為大家說明。他說:「這種預先決定好起床時間,以不仰賴鬧鐘等外在手段,自發性起床的行為稱為自我覺醒。大家聽了或許會感到些許意外,但其實美國早有報告指出,在 20 歲以上的調查對象中,約有半數都有睡到自然醒的習慣。日本以勞工為對象的調查也證實,有這種習慣的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多,20 歲有 7%、30 歲有 18%、40 歲有 27%、50 歲則有 37%。」 就算睡眠時間較短,自然醒的人工作效率較高 自我覺醒的好處很多,已有研究證實,比起用鬧鐘強制叫自己起床,自然醒不僅可以讓起床後的心情比較好,白天嗜睡的情況也會減少。甚至,池田等人測試的實驗也明顯發現,與非自我覺醒的情況相比,自我覺醒後的覺醒度和作業效率都比較高。 參加實驗的是,15 位在白天工作的男性(平均年齡 41 歲)。這些受驗者平日的睡眠時間大約是 7 小時左右,但在實驗中則讓他們連續 4 天,都把睡眠時間縮短為 5 小時。然後在起床不久後的早晨和白天期間(按:根據日本氣象廳分類,早晨是指 6 點到 9 點的時段,9 點至晚上 6 點則稱為白天),請受驗者實施檢查覺醒度的課題(見圖 5-5)。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由於受驗者平日都過著相當規律的生活,因此,有 8 成的人都能在這 4 天自我覺醒。而且還發現不管是早晨還是白天,比起靠鬧鐘起床,自然醒後所做的課題的成績明顯高出許多。也就是說,就算同樣是睡眠不足的狀態,有自然醒習慣的人在覺醒度和工作效率仍然比較高。(推薦閱讀:【TED 有意識週報】連續 21 天四點半起床:我零成本創造了更多時間) 起床後的「睡眠慣性」(按:Sleep Inertia,也稱睡眠惰性,是指睡醒後立即出現的暫時性的低警覺性、迷惑、行為紊亂和認知能力、感覺能力下降的狀態)會短時間引起睡意。睡醒前的睡眠越深,這種睡眠慣性就越嚴重。 如果是自我覺醒的情況,因為是在睡眠比較淺的時候覺醒,所以睡眠慣性就會減低,便能輕鬆睡到自然醒,覺醒度相對來說也比較高。 不光是早晨,同時也能改善白天的覺醒度和工作效率,雖然其理由尚未明朗,但推測應該是早晨的狀態很好,所以白天的狀態才會連帶受到影響。 「睡眠不足的時候,工作效率會下降,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重大意外。由於自我覺醒可望提高睡眠不足時的覺醒度,並抑制工作效率的下降,因此更應該加以善用。當然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讓自己睡眠不足。」 還沒睡醒,身體已經「準備起床」 話說回來,為什麼會在預先決定好的時間自然醒?居然是因為身體早在覺醒之前,就已經開始進行「起床準備」。 「人體大約從覺醒一小時之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簡稱 ACTH)的分泌量就會增多。已經有報告得知,和沒有預先留意起床時間的情況相比,有先決定要幾點起床的分泌量有增多的趨勢。還有報告指出,在覺醒之前,大腦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簡稱 PFC)的活動也會增多。小睡的實驗也發現,心跳數會在起床 3 分鐘前,開始不斷增加。可見在身體逐漸做好覺醒準備之後,自然就會醒過來了。」 另外,我們的身體裡面有約 24 小時週期的生理時鐘,不過還有另一個時鐘也存在於大腦,這是認知時間經過的「間隔計時器」。池田等人的實驗發現,只要留意幾點起床,睡眠期間的時間判斷就會變得正確。 「與其說是間隔計時器變得正確,不如說是因為在打算起床的時間,產生覺醒的準備,所以才能在預定的時間使自己睡醒。」 圖片|來源 怎麼自我覺醒?關鍵是,別想太多 那麼,每個人都有辦法自我覺醒嗎?或許有用鬧鐘習慣的人認為,這是一個很難突破的關卡⋯⋯池田說:「我們曾讓 11 位沒有自我覺醒習慣的大學生,在家自我訓練一個星期。如果可以在想要起床時間前後的 30 分鐘內起床,就代表訓練成功。 「結果第一天成功自我覺醒的人占了 64%,到了第七天更增加至 82%。另外調查理想起床時間和實際起床時間的差距發現,第一天差了 16.9 分鐘,最後一天則是 13.1 分鐘,可見精準度都提高了許多。雖然仍然有人怎麼樣都無法自我覺醒,不過,有 8 成的人都可以在一週內學會自我覺醒法。」 自我覺醒法相當簡單。只要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想著「明天打算幾點起床」就可以了。但如果有「絕對要在某時間起床」或「要是起不來該怎麼辦?」之類的想法,反而會造成壓力,所以訣竅就是不要想太多。 為了保險起見,在養成自我覺醒習慣之前,你可以用鬧鐘設定比預定起床略微延遲的時間,然後把鬧鐘放在床邊睡覺,到了隔天,若可以在鬧鐘響起之前起床,就等於順利完成自我覺醒法。 「訓練成功之後,請誇獎自己『幹得好』、『這樣一來,今天腦袋也能清楚的好好工作』⋯⋯還有報告指出,只要用上述的『報酬』來提高動機,就更容易自然醒。另外,每天維持規律的生活,也是讓自我覺醒變成習慣的捷徑。」池田說。(延伸閱讀:【生活小姐】對明天擁有未知的期待,是我起床的動力) 本文摘自三島和夫監修,伊藤和弘、佐田節子採訪撰文的《24 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科學實證,給睡不好、沒得睡、很難醒、日夜顛倒的人的休息與睡眠全書。》。由大是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24 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科學實證,給睡不好、沒得睡、很難醒、日夜顛倒的人的休息與睡眠全書。》 February 01, 2019 at 07: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UxYeXp

為你抽牌|奧修禪卡:沒有人有義務照顧你,除了你自己 http://bit.ly/2SlYSd8 Rita 請記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給出永不變心的保證,也沒有人有義務一生照顧你,除了你自己。 現在的世代,每個人都容易有許多對象可以選擇,成為「第二者」再也不是男性專屬的局面了。或許世俗中,這樣的狀況很「渣」,但從更高的角度來看,這是靈魂希望透過更多面鏡子反映我們的內在需求,來加速、加深我們在這一世的領悟。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女孩的來信。 圖片|日劇《亂反射》劇照 Rita 妳好: 我遇到一個男人,為了他,我離開了交往六年,結兩年的老公。 我們一年前因為公事相遇,這一年來,雙方的互動很少,交集只有公事。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原來我們都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把對方放在心中。他將我埋在心中一年,我也將他藏在心中一年,因為我當時已婚。 一年後,我們知道雙方的心意,我離婚。我可以感受到他深深的為我著迷,一心一意的想照顧我。可是,他以前的感情經歷,男女關係太複雜。 我明白一個人的過去成就他的現在,讓他有所成長改變。但是,我想我不夠成熟,還是會在意。而且,剛結束一段婚姻,我實在沒辦法相信他是真的愛我,因為連我自己說變心就變心,更何況曾經是花花公子的他?他對我,真的如他所說的是愛嗎?是永遠嗎?我沒有辦法敞開心胸,全心全意的回應他的付出,他的愛。有時候,只想自私的享受他的主動。但我知道,我也很想他。我該怎麼做呢? 親愛的: 與其一直在想該前進還是該斷開,或許,你可以先反思,為什麼一定要急著讓這件事情有個「進展」?現階段無法敞開心胸又無法割捨情感的你,真的適合現在做任何決定嗎? 為你抽到的牌卡是: 慢下來 你才剛剛歷經一段離婚。雖然變心、提出的人是你,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你也一定受了很多煎熬- 包括迷惘、自責,甚至自我懷疑。身體受了傷,我們會給傷口復原的時間,那心靈呢?才剛經過如此的磨難,或許你應該先給自己的心一點時間,好好的整頓內在。 在走一段長路之後,你坐在一棵樹下休息,有微風吹過來使你覺得很涼快。每一個片刻,一個人都必須很安然地跟自己在一起,不要試圖去改善,不要刻意去培養任何東西,不要去練習任何事。 就像這隻烏龜一樣,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在你目前本然的滿足狀態下休息。如果慾望、希望、和夢想都漸漸消失,那是很好的。它們的消失能夠騰出空間,讓那個新的寧靜和接受的品質進來。而且你能夠以一種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方式來歡迎這個發展。品嘗這個休息的品質,並且認出,你已經在家了。 ——出自奧修註解 或許你會說,急,是因為想趕快給對方一個交代,這樣比較「負責」。是的,給出明確的交代是很棒的事情,但那必須在你已經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的狀態下。我們都聽過太多這樣的故事:因為急著做個了斷,不想耽誤對方,就趁著某次情緒上來的時候提出了分手,但後來又不夠堅決,反反覆覆、分分合合,反而拖得更久更折磨了。 這件事從來都只關乎你一個人。無法相信對方的背後,其實是無法相信自己,覺得煎熬,是因為你在這個過程中也受了傷。建議你,好好的跟對方坦承自己現在的狀態,設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期間,比如三個月,讓你們先以朋友的輕鬆互動相處- 不要期待、不要索求、不要約束對方。鬆綁了愛情的模式,你才有機會全然的休息,與自己獨處。找個安靜的時間地點,靜下心來坦承的面對你在這個變心、離婚經歷的種種過程中,對自己所有的不滿之處。找張紙寫下來,並有意識的一一擁抱它們,什麼都不用改變,就只是練習接受。 請記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給出永不變心的保證,也沒有人有義務一生照顧你,除了你自己。請從現在開始,把自己內在的需求擺在第一,優先回應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期待情人或任何其他人為你做功課。對別人負責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對自己負責——這是你的靈魂想藉由感情事件幫你上的一堂課。修好學分,自然就畢業了。 祝你優雅前進。 Rita January 31,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SlYSd8

用科學方法達成目標:不再讓新年願望落入「虛假希望綜合症」 http://bit.ly/2RvjA5S KnowYourself 你也有曾經許下很多新年目標,卻半途而廢的經驗嗎?新的一年,總是人們特別喜歡下定決心的時間,今天就來聊聊,怎樣的「新年目標」才會成功,讓妳的新年新希望不再落空! 新年是人們特別喜歡下決心的時間。先來看一組 Statistic Brain Research Institute(2017)在 2017 年 1 月 1 日對 1273 名美國民眾的調查,數據顯示,人們最愛定下的是這些新年目標: 可以發現,我們在新年許下的願望大多是和改變自己相關的。如果對所有的新年願望進行分類: 在所有受訪的人中,有 41% 的人屬於經常設定新年目標的,他們幾乎在每年年初都會下定決心做一些事;42% 的人則從來都不定新年目標。 不過,新年願望的實現情況並不樂觀。只有 9.2% 的人表示,自己曾經成功實現過許下的新年願望。而有 42.4% 的人表示,他們從來都沒有實現過任何一年的新年願望。超過四分之一(27.4%)的人表示,他們通常在許下願望的 7 天之後就已經放棄了目標。 今天就來聊聊,我們為什麼喜歡在新年下決心改變自己,又為什麼總是那麼容易失敗? 我們為什麼熱衷於定目標? 1. 通過對目標達成的想像,來提前獲得獎勵: 當我們設定某個與改變自己相關的目標時,一定是想要使我們的某一部分變得更好(無論是在自己還是在外界看來)。比如,我們想要減肥,通常是認為減肥後能變得更美、更吸引人,也能更健康、更自信。(推薦閱讀:學會 SMART 目標設定法,達成心想事成的一年) 而我們熱衷於定目標,則是因為提前享受了這些目標達成後帶來的好處。在定目標的那一刻,我們已經在頭腦裡完成了對這些未來情境的想像,彷彿已經看到了目標實現時的好處,這使得定目標這件事本身就令人感到很愉悅。 2. 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獲得和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我們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未來和自身的選擇聯繫得更加緊密。而無論目標的執行情況如何,定目標本身就會給人一種「我要開始掌控我的人生」的感覺。 研究證明,當一個好的事件/結果和自己的聯繫越緊密的時候,我們所感受到的掌控感越強,即便是在買彩票這樣的隨機事件中,那些由自己選擇數字/抽取票券的人,都會比聽取工作人員的建議或者讓別人幫忙抽獎的人,會感到更自信、更有掌控感(Polivy, 2001)。 3. 特殊的時間節點會給人儀式感: 在比如新年、生日這樣的時候,我們的儀式感會更強,因此與平時相比,更容易會一時衝動,許下那些不太容易實現的願望,比如在短時間內減肥、戒癮等等,而不會只簡單地定下剪短頭髮、染髮這樣比較容易實現的願望。 圖片|《四重奏》劇照 什麼是「虛假希望綜合症」? 總的來說,新年目標如果最後「爛尾」了,既可能是在目標的設定上出現了問題,也可能是在目標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我們對改變的期待,分為現實的和不現實的。「虛假希望綜合症」說的就是,當人們在一開始就將不現實的期待當做目標,尤其是這些不現實的願望異常強烈時,他們會比實際情況要樂觀很多,會創造一些虛假的「痴心妄想」,來使自己相信這些願望是可以達成的  (Polivy, 2001)。 然而,一旦最後希望破滅或者途中遇到困難的話,人們就會產生比一般情況下更大的挫折感和失敗感。在對失敗進行歸因時,他們也會把更多的責任認為是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外界或偶然因素,會更多地責備自己,這會對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精神健康水平有著更大的負面影響(Polivy, 2001)。(推薦閱讀:【塔羅插畫】負面情緒來襲,你適合這樣陪伴自己) 什麼樣的願望是不現實的? 不現實的願望和目標,在設定的時候往往具有以下特點中的一個,或同時具有幾個特點 (Polivy, 2001): 錯誤估計需要 / 期待改變的總量:人們容易將需要改變的總量預估過高。 在一項為時 48 週、針對 60 名女性的肥胖治療中,讓這些肥胖的女性在治療之前分別填寫自己的目標體重,以及「可以接受的體重」和「令人失望的體重」,她們對自己能夠減掉的體重期待值是平均 36 公斤(= 現在平均體重的 32% ),並且,普遍認為減掉 17 公斤只是「令人失望的體重」,減掉 25 公斤也只是「可以接受的體重」。而事實上,經過 48 週的科學訓練和治療後,她們平均只減掉了 16 公斤,近一半 (47%) 的人連「令人失望的體重」目標都沒有達到  (Foster, 1997)。      2. 錯誤估計實現目標的速度: 有些目標不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人們總是想像,自己能夠比實際情況要更快地完成它們,導致設定的目標過大,而完成任務的時間過短。比如,給體重減輕 30 斤這樣的目標只設定 1 個月的時間,幾乎是注定要失敗的。      3.  錯誤估計完成改變的容易程度: 人們也總是對於完成目標的輕鬆程度估計樂觀。而事實上,很多目標的實現都需要經過長期、反覆的努力。      4. 錯誤估計目標對你來說的重要程度: 有時,你想要實現的願望只是你誤以為「我想要實現」,比如只是被社會、他人評價所影響,定下類似「要在一年內,找到男朋友結婚」、「必須減肥到 80 斤」這樣的目標。而有時,你也會錯誤地估計改變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的影響,比如認為只要能夠成功減肥,就能夠找到好工作、找到男/女朋友,但其實並不存在這樣的因果關係。這樣的目標往往都缺乏實現的真正動力。      5. 還有一些願望,事件本身的隨機性很大,是不足以通過主觀努力改變的。比如,將希望寄託在中彩票上,也屬於不現實的願望。 什麼時候容易陷入虛假的希望? 目標所涉及的問題對你來說非常重要,或者正困擾著你 在剛才提到的減肥實驗中,研究者認為,當一個目標對完成目標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或者這個問題極度困擾著他時,那麼人們就會容易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理想目標」,它總是會比「理性目標」要誇大得多。比如窮困潦倒的時候,夢想發一筆橫財,收到無法支付的信用卡賬單時,想省一大筆錢,體重達到史上最高時,決心減肥等等(Foster, 1997)。      2. 心情低落的時候 如前文所說,設定目標能夠給我們一種「能夠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覺。而心情低落時,人們會更加感到缺乏對生活的掌控感,也就更容易定下一些與改變自己相關的不切實際的目標,希望從中獲得一種虛假的掌控感(Polivy, 1998; Polivy, 2001)。     3. 受到一些歪曲認知的影響 「零容忍」的信念、「全或無」的思維方式等等,都容易使人在設定目標時過於極端和理想化(Polivy, 2001)。 當然,「虛假希望」也有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不給力的執行把真正的希望抹去了。實現目標、改變自己的過程是需要為了長遠的獎勵而付出努力、抵抗誘惑的。但大部分人不願意延遲滿足,是因為在快感面前,我們會被「延遲折扣」(delay discounting)影響,即等待的時間越長,那份屬於未來的獎勵價值在我們看來就好像被打折了一樣,會越來越低。 無論是在對動物還是人的實驗都證明,獲得獎勵的時間離自己越近,我們就越容易選擇這份獎勵。就好像,你決定成為小說家,決定從今天開始,早上 5 點起床寫作,然而當早上鬧鐘響的時候,你更容易選擇即刻的滿足——關掉鬧鍾繼續睡覺。 在人群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拒絕眼前的誘惑,選擇「延遲滿足」,而縱向的研究也證明,這部分人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大部分人在定下一個目標後,最終會在意志力的不斷損耗中,無法抵抗誘惑而止步。 如何科學地制定和實現新年願望? 當你在製定目標的時候,需要深思熟慮,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確保這個目標對自己來說是真的很重要、可實現的,而不要過於極端或者理想化(具體可以參考避免前文中列出的「不現實目標」)。記得正確使用樂觀,不要盲目樂觀,更多地考慮結合過往經驗,將樂觀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 而以下則是一些能夠讓你堅持執行的方法: 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想像那個屬於未來的更好的自己,然後一步一步來,將每一個小的分解目標都可視化。比如,美國嗜酒者互誡協會(AlcoholicsAnonymous)上,「戒除酒癮」這個終極目標總是一步步完成的,從「能夠去參加互助會」到「在互助會上分享」,再從「一天內,至少有一個時間段能夠保持清醒」到「一天內一半以上的時間保持清醒」。如果你想要變得更瘦、更健康,可以從每天散步半小時開始,再到散步一小時,再開始慢跑,最後進行常規的較高強度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想像更健康和美麗的自己、未來更好的生活有助於不斷給自己打氣。(推薦閱讀:正向思考練習:替自己準備一本好事筆記) 做好準備:提前設想出一些可能出現的阻礙和誘惑、可能會因為懶惰而放棄的原因,這樣,在它們出現的時候你就更容易抵禦。 由於「人性本懶」,你需要給自己減少改變的障礙。Achor(2011)用「20 秒原則」來說明我們讓任務觸手可及的重要性:如果下定決心要練吉他,但是把吉他每天都放在視野之外的櫃子裡,那麼僅僅是走過去、打開櫃子拿出吉他的這 20 秒時間,都足以大大降低你練習吉他的可能。而如果買一個吉他支架,每天都把吉他放在起居室的中央,每天都會看到它,就會提高拿起吉他練習的可能。 反之,有時你為了完成目標,也需要減少暴露:如果你想減肥,卻每天都把零食放在桌上最顯眼的地方,你忍不住吃零食的機率就會更大。你可以把零食放在櫃子裡,放在看不到的地方,給自己一個 20 秒才能拿到的距離,讓它們對你來說更不容易獲得,你也就更有可能少吃零食。 這個 20 秒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對每個人、每個目標來說並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它所要說明的只是,由於人們本性懶惰,你必須盡量製造機會,來讓自己減少實現目標的障礙。     4. 最後,研究證明,在社交網絡發布自己的新年願望清單,也會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針對進度控制與目標實現的研究發現,首先,當你的願望清單會被公開發佈出來時,在編輯清單前你就會更謹慎和客觀地思考,讓清單變得更具體、細節和可執行;其次,公開目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勒索」,因為考慮到更可能會被他人監督,因此會迫使自己完成,所以研究顯示,被公佈出來的目標實現情況會更好 (Harkin, 2015; Reddington , 2016)。 Matthews(2015) 的研究則證明,如果讓朋友監督自己完成任務的進程,那麼會更有可能達成目標。一個實驗將 267 名被試分組,分別設定為時 4 週的目標,結果顯示,只在心裡設想目標、不寫下來也不公佈出來的小組,目標實現情況最差(43% 的組員目標完成或完成一半以上);將目標和實現承諾寫下來、並告知一位朋友的小組,實現情況更好一些(62%的組員目標完成或完成一半以上);目標實現情況最好的,是不僅將目標告知一位朋友,而且每週都會向朋友報備目標完成進度的小組(76% 的組員目標完成或完成一半以上)。 所以,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可以先思考一會兒,然後轉發說出自己的新年願望吧(敢不敢不刪)。一年後,可以再回來看看實現情況哦。 References: Achor, S. (2011). The happiness advantage:The seven principl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at fuel success and performanceat work. Random House. Foster, GD, Wadden, TA, Vogt, RA,& Brewer, G. (1997). What is a reasonable weight loss? Patients'expect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obesity treatment outcomes. Journal of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5(1), 79 . Harkin, B., Webb, TL, Chang, BP,Prestwich, A., Conner, M., Kellar, I., ... & Sheeran, P. (2015). Doesmonitoring goal progress promote goal attainment? A meta- analysis of theexperimental evidence. Matthews, G. (2015). Study Focuses On StrategiesFor Achieving Goals, Resolutions. Dominican.edu. Polivy, J. (1998). The effects ofbehavioral inhibition: Integrating internal cues, cognition, behavior, andaffect. Psychological Inquiry, 9(3), 181-204. Polivy, J. (2001). The false hope syndrome: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of self-ch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25. Polivy, J., & Herman, CP (2002). If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False hopes of self-change. American Psychologist,57(9), 677. Reddington, J. (2016). My to-do list is nowpublic, and it's the most useful thing I've done in years. JoeReddington.com. Statistic Brain. (2017). New YearsResolution Statistics. Statistic Brain. January 31,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vjA5S

年關尾牙不醉不歸?讓聚餐成為享受,而不是應酬 http://bit.ly/2HIeUds 迷人來稿 你也覺得「應酬」是「應愁」嗎?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違背自己意願任誰都不會快樂的,或許職場上真的有許多避不開的應酬。不過,每個人終究是有所選擇,不是嗎? 文|陳雯莉 歲末年關將至,總免不了有許多飯局,公司的尾牙、朋友的邀約、家人的聚餐 ⋯⋯,人們總是喜愛用「吃飯」把大夥都聚在一塊。有些飯局越吃感情越好,有些則是越吃越累,這一切細膩的感受總陪伴著我們每一口下嚥咀嚼的飯食,然而,和誰吃飯始終是人們認為是否能享受聚餐的重點,不過,我認為對於不好意思推辭的邀約,出席之後,也不需要太為難自己的表現,畢竟,吃飯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這麼複雜,簡簡單單地大家一起吃頓飯,就很美好。 公司的尾牙前幾日方才結束,心有所感,想談談職場敬酒文化這回事。不知道眾多職場人的尾牙是否有感到公司滿滿的感謝,抑或覺得是這飯局無非是另類加班?這話怎麼說呢?比起台上表演更精采的戲碼總在台下發生,我聽著音樂夾雜著混亂人聲漸漸入戲,有位主管酒喝多了,講話不自覺大聲起來,他四處找人敬酒,有人陪笑,有人陪喝,有人坐立難安,有人依然故我靜靜吃飯,各種百態盡收眼底,趣味橫生。(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性騷擾、娛樂長官、不喝不給面子?談尾牙應酬文化的性別難題) 圖片|《月薪嬌妻》劇照 「喝啦!乾了才有算誠意」。聽聽就好,沒有人會真的拿秤子來秤你的誠意和他的良心。 「來自己罰三杯」。不必認真計數,盡心工作的績效數字絕對比這三杯更有重量。 「不醉不歸」。成語典故,請卓參使用。醉了,才真的不歸。 職場上,也許真的有許多避不開的應酬,但是,我覺得比起參加飯局的應對本領,能在工作崗位上承擔起自己責任的本事,才事真功夫!也許有時你會心有不甘,憑什麼那個誰好像和主管多喝兩杯並恭維幾句就能成為親信? 這真假之間,有待觀察,有時,我們認為的真相也未必是世界的全貌,既然如此,成為自己喜歡的那類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享受,也就心滿意足! 聚餐時刻,免不了與人互動,「應酬」本是泛指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我們說的應酬也許是吐露了心理狀態更接近「應『愁』」吧!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表現出違背自己意願的模樣,任誰都會不自在、不快樂,若非要如此,當然是愁上加愁了!不過,每個人終究是有所選擇,不是嗎?(推薦閱讀:學會拒絕,你才可能做出自由的選擇) 憶起某次我父親出門應酬,並喝了爛醉回家,我憂心又氣憤地攙扶他入房休息,並說:「為什麼要這樣喝?」 「唉!我別無選擇⋯⋯」。父親無奈地對著那時只有高中年紀的我說。 我安靜地沒有說話,當時,我以為大人的世界真的很苦,苦到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苦到自己的人生必須交給別人來決定才能苟活。 如今我也出了職場,我似乎終於懂得父親當年的無奈,不過,我卻理出了「選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或許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都過著半自助人生的原因吧!選擇意味著割捨、堅持和自律,不為了什麼如此作為,只因為懂得那樣努力的背後代表能夠換取什麼樣意義的人生和最終真正想要的快樂。 「其實,我們能夠有所選擇的」。事隔多年,我懂了,卻對於當年的父親來說太晚。 年末將至,唯一不變的事實是我們始終有所有選擇。一群人一起吃飯,本來就有各種人的樣子,若既然已經選擇出席,就安心地吃頓飯吧!無須刻意表現或演繹,亦無須噤若寒蟬,用自己感到舒適的方式飽餐一頓即可。未來的日子還很長,並不會輕易地因為吃頓飯惹誰憐愛或厭惡! 當然,也不會因為缺席了某次邀約,而誰的世界就此末日。人們一起吃飯的本質理當是為了填飽身心的需要,如果把自己心底的聲音都埋沒了,大概很難真的吃飽!討好誰或擔心舉止惹誰厭惡,都並非吃飯的重點,專心地好好吃飯,毋須忙碌地滿足別人的期待。(推薦閱讀:口口聲聲說要愛自己,不如先試著放過自己) January 31, 2019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HIeUds

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性別英語|不知道怎麼教性教育?讀完這篇,讓你自在談性 http://bit.ly/2B8PH68 賓狗單字 沒辦法在孩子面前自在說出「陰莖」、「性交」等字眼,卻又不想繼續用「從石頭蹦出來」來搪塞小孩,該怎麼辦呢?這裡提供一個訣竅:用夾雜英文的方式來教。 你的家族裡,已經有下一代的孩子了嗎?他們遲早有一天會問大人「小孩是怎麼來的」,這時你打算怎麼回答?當他們上了國高中,身體開始出現變化,甚至出現性慾時,該如何避免他們觸法,或是做出將來會後悔的決定? 性教育對偏向保守的亞洲人來說,一直是件難以啟齒的事,但是我們不可能家裡不教、又要處處刁難學校與課本,然後期望孩子滿十八歲的早晨起床時就得到天啓,了解所有關於性的正確知識。(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林依晨談《神秘家族》強暴戲,大人小孩都需要性教育) 更何況,成年才懂性知識,恐怕為時已晚,因為很多人都是小時候性知識不足,才會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性騷擾,或是去性侵別人。那麼,對於沒辦法在孩子面前自在說出「陰莖」、「性交」等字眼,卻又不想繼續用送子鳥或郵差先生來搪塞的父母,該怎麼辦呢?這裡提供一個訣竅:用夾雜英文的方式來教。(推薦閱讀:性別英文|我沒同意就是侵犯!從英文帶你看合意性行為) 圖片|來源 穿插英文,降低害羞感,提升專業感 有時候當我們必須說些羞於啟齒的話,例如想對父母說「我愛你」時,很多人會下意識使用英文或台語等不同的語言來表示,藉此降低尷尬的感覺。另一方面,用英文可以讓說明的過程變成半英文課半衛教課,或多或少降低尷尬感。最重要的是,孩子若將來有其他疑問時,可以用專門的名詞從國內外的網站中吸收正確的性知識。千萬別讓孩子只能從往往誇大不實的成人影片或漫畫中,學習身體與性交相關的知識! 當然,各位成年人學學以下單字也絕對不吃虧,因為無論想要搜尋特定情節的影片(為了學術研究)、跨海視訊(學術討論)或是閱讀圖文並茂的英文論壇(為了蒐集文獻)時,如果聽不懂或是得隨時查字典,肯定很破壞氣氛。 性教育 sex education 台灣通常是在高中的軍訓或軍護課進行,美國則常會借體育課來進行。性教育的內容包括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性器官、性行為及懷孕相關的知識。美國父母在教導孩子性觀念的過程,又稱為 “the birds and the bees talk”。這個俚語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很多父母會用蜜蜂授粉及鳥類下蛋的過程來比喻人類繁衍的機制,但也有人認為這俚語是因童書而來。 性器官 sex organs 男性的生殖器主要有陰莖(penis)、包皮(foreskin)、龜頭(glans)、睪丸(testicle)等部位,女性則是陰道(vagina)、子宮(uterus 或 womb)、卵巢(ovary)、陰核(clitoris)等。(推薦閱讀:【圖輯】陰部重新出道計畫:你看過自己的私密處嗎?) 和中文的「雞雞」、「小鳥」一樣,英語對生殖器官也有許多委婉說法(euphemism),例如陰莖又稱為 willy、wee-wee等、睪丸可以用 balls 稱呼,而陰道甚至有 snake-charmer(舞蛇者)的別稱喔(一個請君入甕的概念)。 性行為 sexual activity 又稱為性交或做愛,英文可以用 have sex 或 make love 來表示。安全性行為(safe sex)可以避免懷孕或性傳染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戴保險套(wear a condom)。如果想要節育(birth control),也可以透過吃避孕藥、計算經期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懷孕機率(不要亂用麝香)。 喜歡本週的性別英語嗎?賓狗單字,我們下週見! January 31,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B8PH68

一個人的泰國自助旅行:六間特色下午茶,享受一人時光 http://bit.ly/2Ggom5z 太雅出版社 泰國不是只有騎大象、看佛寺而已!來到了艷陽高照的赤道地區,如果玩累了,不如就去喝杯下午茶吧~為你盤點泰國下午茶的好去處,最後一家「森林咖啡廳」,實在讓小編好想現在飛泰國喔! 知名的茶館也紛紛在泰國設立精品茶店,到泰國不找家高級下午茶體驗一下,真是太可惜了!一般高級旅館或風格咖啡館的下午茶都會推出三層式傳統英式或泰式下午茶,不想吃太多者,也可單點飲料及甜點。有哪些特別推薦的下午茶地點呢? Vertigo TOO http://www.banyantree.com  21, 100 S Sathorn Road  MRT 線 Lumpini 站步行約 5 分鐘 以 Moon Bar 高空酒吧聞名的悅榕莊,又在 Moon Bar 的低一層樓新裝修了 Vertigo TOO,在此提供景色絕佳的高空下午茶。 圖片|太雅出版社提供 Organika House http://organikahouse.com  5F, Building A, Piman 49, Soi Soukhumvit 49  BTS 線 Thonglo 轉搭計程車或摩托車 泰國女星開設的茶室,樓上還是採用有機產品的按摩中心。茶室布置及茶點擺盤,讓人忍不住直拍照,不過茶點的價位較高了些。 圖片|太雅出版社 稻田咖啡館 BRANDNEW FIELD GOOD http://brandnewfieldgood  210, Ban Pong, Hang Dong District  距離清邁古城約 35 分鐘車程,可包雙條車或 Grab 叫車 十足的清邁午茶地點!這原是泰國明星夫婦在山谷稻田中舉辦婚禮的地方,後來改為咖啡館,歡迎大家來稻田上的竹木橋,享受清邁山嵐環繞的這一份清逸。(推薦閱讀:島內咖啡旅行!七間畫報感韓系咖啡廳推薦) 圖片|太雅出版社 Graph Café http://graphdream.com  One Nimman  距離古城約10分鐘車程 尼曼區新開設 One Nimman 商場內,有家非常專業的咖啡館,最推薦冰釀咖啡及創意咖啡,如鳳梨冰釀咖啡(No.29)、番茄冰釀咖啡(No.35)、義式甜點為發想的 Panna Cotta 咖啡等,都出奇地清爽美味。古城的分店雖較小,但別有一番風情。 圖片|太雅出版社 Cheevit Cheeva http://cheevitcheevacafe.com  6 soi 7 Sirimangkhala-jarn Rd., Suthep  由 One Nimman 步行約 7 分鐘 清邁最著名的冰品、甜品店,以鹹蛋黃醬的創意冰品聞名,現也紅到台北、曼谷了。雪花冰採純鮮奶製,確實相當美味、有創意(蛋糕不特別推薦)。(推薦閱讀:【吃貨筆記】給舌尖沁涼趕走盛夏!五間台北私房夏日冰店大集合) 圖片|太雅出版社 No.39 Cafeé 臉書:no39chiangmai  39/2 moo10 T.Suthep 距離 Nimman 尼曼區約 10 分鐘車程 位於悟夢寺與 Baan Kang Wat 藝術村之間的咖啡館,池邊的木屋還設了個可從 2 樓一溜而下的滑梯,池畔邊擺設著可悠閒躺著放空的三角枕。除了咖啡飲品外,炭燒漢堡也美味喔! 圖片|太雅出版社 本文摘自吳靜雯的《開始在泰國自助旅行(新第三版)》。由太雅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開始在泰國自助旅行(新第三版)》 January 31,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Ggom5z

心靈牌卡|做你自己!抽一張牌,聽 2019 年的生命指引 http://bit.ly/2HGvc6z 迷人來稿 與其把自己隱藏在人群裡,不如試著展現自我獨一無二的特質,今年,不妨重新檢視自我獨特的價值,現在靜下心來,深呼吸吐氣三次,然後選擇最吸引你的選項,看看 2019 年的指引! 文|埃妮塔 如同四季的更迭,人的一生也有許多開始與結束,有一部分的人,近期可能正處在汰換的時間點,或者剛經歷過很大的變動,所有人事物都不停的在改變,「改變」才是唯一的不變,或許有些事情、狀態需要被正視,有些則需要放下,當告別、轉身的時刻來臨,需要做出抉擇,只有放下才能讓你的能量、狀態自然的流動、發展,不再膠著。 今年,不妨試著與內在做連結,回到內在的中心,重新檢視自我獨特的價值,與其把自己隱藏在人群裡,不如試著展現自我獨一無二的特質。 現在靜下心來,深呼吸吐氣三次,然後選擇最吸引你的選項,看看 2019 年的指引—— A 尊重自己的速度、節奏,等你準備好的時候,再向前進也不遲。 選到 A 選項的朋友,新的一年建議你可以嘗試面對自身較脆弱的一面,或是任何你無法接受自己的陰暗面,其實這些特質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意義,你可以脆弱也可以勇敢,勇敢擁抱自己的脆弱,不就是勇氣的一種體現嗎? 尊重自己的生活步調,尊重自己成長、療傷的速度,直到你準備好的時候再往前進,若是感到沒有方向感,不妨試著與大自然連結,趁著休假的時候到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裡,感受大地之母的滋養,或許你的心中會有新的答案、新的方向。 B 過去的你已經不能影響你的未來,你的每一個當下才是創造未來的基石。 選到 B 選項的,你需要放下你緊抓著不放的過去,無論是過去的傷痛還是過去的經驗、習慣,可以花點時間重新檢視一下自己,什麼是你需要的,過往的習性需不需要改變,可能某些舊的行為模式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你了;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當下,你所需要的資源與幫助其實唾手可得,只是你忘了,或者因為某些因素忽略了,「你是誰」取決於你的作為,而非他人的評價,拿出你的行動力,去創造、實現你的願景,將你內在的智慧、願望付諸行動,在說與做之間取得平衡,把你的思想、創意透過行動力化為實相,這會是你 2019 年的方向。 C 等待、準備期;身心靈的平衡;相信自己,會逐漸走在實現自我的路上。 選到 C 選項的,2019 年,對於你而言,比較像是等待、沉潛的一段時期,你的身心靈需要好好滋養、淨化、排毒;等待不代表浪費時間,而是為了未來的計畫、目標做準備,你會在好好照顧自己之後,透過跟隨內在的想法,傾聽你的靈魂真實的聲音,慢慢的找到新的方向。相信自己,會逐漸走在實現自我的路上。 D 關係之中的信任;克服面對未知的恐懼,信任自我,擁抱自身的無限可能。 選到 D 選項的,有一部分的人,可能在過往受過傷害,對於周遭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失去了信任感,或者因為天性的關係,不容易信任他人。無論是哪一種,都建議你試著敞開心胸,去面對與人交流的恐懼,拓展你的生活圈,信任週遭的朋友,也信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克服恐懼,信任對方帶著良善的意圖;另一部分的朋友,則是需要面對內在其他面向的恐懼、擔憂,會建議你面對自身真實的渴望,擺脫局限於你的框架、恐懼,勇敢的採取行動,去實現你的夢想。 January 31, 2019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HGvc6z

給老公的一封信:我不想當惡媳婦,我只是想過個好年 http://bit.ly/2Uswjs7 林凱莉 真正讓我覺得委屈的,我從未告訴過你,記得大嫂要嫁進來那年,婆婆突然握緊我的手,說要我的婚禮金飾討回去。寫這封信不是要改變什麼,只是夫妻同在一條船上,如果你能真心憐惜我,這個年,回去也不這麼難受了。 親愛的老公: 收到信時,你一定覺得十分怪奇吧!天天見面,寫什麼信呢?但當著你的面,我一定說不出這些話來,或話到了喉頭,又拐了個彎,收斂了幾成,豈不說了等於沒說。 這幾天我又開始睡不好了,平日倒頭就睡的好景不再。抽絲剝繭才找出原因,明明理由那麼顯而易見,你說我是不是壓抑過頭了,事情不到跟前,都不願面對。(推薦閱讀:致親愛的老公:你是婆媳關係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是的,我一想到過年要回去那個「雜物房」,就覺得全身不暢快。那是你的家,婆婆分給我們留宿的房間多亂多小,也許你都不以為意。其實,我也不是那麼吃不了苦,只是一想到分給大嫂的房間,是我們的三倍大,窗明几淨,便覺得不是滋味。 婆婆幫人帶小孩雜物多在所難免,你也搬了出去,沒留我們的空間也未嘗不合理。但明明這是整個家最小的房間,孩子的尿布台、嬰兒床、衣物、日用品,全堆疊在這裡,一些其他房間淘汰的物品,婆婆捨不得扔的,也通通歸到這來。每每我們行李一拉進來,可說是完全無路可走。(推薦閱讀:婆媳關係心理學:會牽手,也要懂得放手) 而大嫂房雖是我們三倍大,婆婆卻什麼也不敢放,每每他們返家前,婆婆便開始神情緊繃的到那房間東擦西抹,深怕有一絲不周到。聽說,為了不弄亂,平日大嫂房都深鎖著,孩子要玩,都得到我們這來。這就是為什麼,每到過年,孩子們都習慣在我們這聚首,髒兮兮的腳丫在床上蹦蹦跳跳,零食、糖果、玩具通通被帶進來,大吵大鬧的,怎麼也不肯離開。 有時我會假裝沒看見這些事,但總有什麼提醒著我。那日大嫂的女兒跑到我們房裡來,對著咱們寶貝說:「你們的房間好像傭人房,我們的房間像公主房。」寶貝還小,雖不明白這其中角力,但也聽出不是件愉快的事,她立刻轉頭抗議:「媽,表姐說我們這是傭人房,她說錯了,老師說這叫客房。」我覺得好窩囊,自己委屈就算了,還連累孩子。 圖片|《遺憾拼圖》劇照 真正讓我覺得委屈的,我從未告訴過你。那發生在大嫂要嫁進來那年,婆婆把我叫了過去,她突然握緊我的手,如此親膩讓我有不詳預感。果真,接下來說的話,著實嚇到我了,她將婚禮送我的金飾討了回去,說要用在大嫂身上。 但結婚金飾不只是金飾,不也是婚姻誓約的一環嗎?討了回去,我們的婚姻還算不算數?我不得不放下這些負面想法,並打從心底相信婆婆一定是手頭拮据,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不過你也看到了,他們的婚宴是何其富麗堂皇。新娘房閃著透亮的新傢俱,壁面重新粉刷,窗邊套上喜氣富貴的新窗簾,床邊是一張高雅的梳妝台,上頭放了精緻的珠寶盒,這是早幾年進門的我,始終沒有的待遇,直到如今,我們房裡唯一的那面鏡子,還是以你的身高丈量的,我墊著腳尖也照不到。公婆下了大手筆,而我的結婚金飾、我們的婚姻誓約,是他們籌劃這場婚禮,犧牲奉獻的一環。(推薦閱讀:拒絕談戀愛的女人:我無法想像為另一個人,犧牲奉獻) 我也明白,不是婆婆待我太薄,而是大嫂家世太好,婆婆扭轉自卑的方式,就是證明自己能夠做好。我原以為嫁入尋常人家,不會遇見階級的事,孰料到,你不去找階級,階級仍會來找你。 走筆至此,我實在恨透文字裡的矛盾了,也恨透這種想裝好人,負面念頭卻不斷冒出的自己!但也許媳婦就是這種充滿衝突的位子,一方面得替對方著想,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委屈,念頭成天打架。我既當不了惡媳婦,也無法唯唯諾諾的,這就是一種不上不下、侷促的狀態,一種尷尬的處境。 你是個溫柔的人,常說我們無法決定別人怎麼看我們、待我們,自己問心無愧就好。我想告訴你,寫這封信不是要改變什麼,只是我對我的好,改變不了別人,總得改改自己,傾訴是第一步。夫妻同在一條船上,如果你能真心憐惜我,這個年,回去也不這麼難受了。 January 31, 2019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Uswjs7

致春節恐歸與憂鬱的你:為什麼寧願一人過節,也不願返鄉? http://bit.ly/2MGKabE 女人迷編輯 JT 談到春節,很多人都想著該如何規劃假期,想著如何把握機會,回鄉和父母撒嬌,和兄弟姐妹天南地北的聊,然而對有些人來說,「過年返鄉」,是如此沈重,甚至可以預想得到團聚那天的景象。當所有人都大包小包行李的返鄉,你一個人走在空蕩的校園裡,你想,今年就不回家了。 談到春節,很多人都想著該如何規劃假期,想著如何把握機會,回鄉和父母撒嬌,和兄弟姐妹天南地北的聊,然而對有些人來說,「過年返鄉」,是如此沈重,甚至可以預想得到團聚那天的景象。 你看著同寢的室友高興地收拾行李,一邊接起家人打來的電話,滿臉是幸福的表情。當所有人都大包小包行李的返鄉,你一個人走在空蕩的校園裡,你想,今年就不回家了。 可能是返鄉路途遙遠,可能是害怕親戚的酸言酸語、一再的情感工作追問,害怕父母不斷的爭吵⋯⋯,選擇不回家是一種解決方法,但你願不願意給雙方一次機會,好好坐下來溝通呢? 圖片|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今年春節,或許就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嘗試和父母、親戚重新溝通,或者嘗試去面對一人在異鄉的寂寞,重新為自己建構生活儀式,我們為你整理出不同的溝通方法,讓你今年能夠化解以往遇到春節的憂鬱,給自己一個溫暖的 2019:) 越長大,越不知道如何跟父母相處? 離鄉唸書、工作後,想到返鄉,不禁有些害怕:父母之間的爭吵讓你窒息的喘不過氣;你對未來的堅持總是與父母背道而馳,一返鄉,就又聽到他們要你辭職回家;家人要求你做的事情,遠遠超過你所能負荷的,卻又要求你要照做才叫「孝順」⋯⋯。 親子相處,是一生的課題,給你的春節親子練習,現在開始嘗試,就能讓事情有些轉機,推薦六個與父母相處的法則: 矛盾的情感是常態!我們為何與父母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無法跟父母溝通?你給父母的愛,不必比他們給你的多 如何在成年後與父母自在相處?練習跟父母當朋友 回家路上|真正愛父母,就把父母的課題還給他們 如何擺脫家人情緒勒索?真正的孝不是順從,而是溝通 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我不改變你們,也請你們尊重我的想法 年節,宜閱讀 重拾你與父母間的情誼,我們推薦你閱讀這本: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親戚的逼問,老是讓你克制不住情緒? 再老以後就嫁不出去了,現在有沒有開始找對象?你現在這工作可以做多久,打算何時換個好一點的工作?你爸爸媽媽還靠你養哎! 每年再三的身家調查,久而久之成了一種負擔,原本抱持著「不結婚也能活得很好」的想法,還是在親戚的追問下,開始產生疑惑:難道我真的沒人要嗎?我以後就要孤老終生嗎?我要為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生一個孩子來照顧自己嗎?沒做出一番成就,就代表我的未來無望嗎? 種種問題讓人煩心,但是在生氣以前,不如嘗試這兩種方法來思考: 為什麼他們的問題會讓我煩心?是不是我自己也抱持不確定? 如果親戚的提問讓你開始對自己產生疑惑,也不失為一個好時機,檢視自己為何對現在的工作狀態沒有信心、為何對於「不結婚」感到焦慮。在找到問題後,你可以這樣回覆親戚:「謝謝阿姨的關心,我自己現在也正在考慮轉職,只是擔心能力不夠,希望自己還可以加強技能再轉職,之後有任何好消息,我會告訴大家。」 親戚的問題,都是另一種形式的關心,或許我除了忽視,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堅定表達自己的立場? 有時,親戚的提問用詞比較犀利,但不妨將它視作一種關心,試試看用這種角度地溝通方法,傳達自己不變的想法:「謝謝大舅,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提議,但是我目前的狀況⋯⋯所以我覺得現在的狀態,對我來說是很舒服且自在的,但是我有感受到大舅的關心,謝謝你!」 除此之外,以下提供五個長輩溝通禮包: 人人都有新年課題!好好吃頓團圓飯的三個心理練習 春節恐慌症:為什麼老愛問我畢業、工作、有對象了沒? 如何面對長輩的疲勞轟炸?六本好書,專屬你的過年生存包 為什麼親戚的問題讓你不舒服?因為我們都害怕面對自己 春節自救指南:如何與家人建立更成熟的互動關係? 年節,宜閱讀 你的人生不只一種方向,我們推薦你閱讀這本: 擁抱B選項 獨在異鄉,與自己相處如何不寂寞? 許多在異地打拼的遊子,在考量種種狀況後,決定不回家過節。雖然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是你可以趁這次的春節,建構你的生活模式,例如在固定時間為自己煮一壺好茶,定期到河岸邊跑步運動,每週閱讀一本好書等,獨處,是建立新生活的開始。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運動、一個人吃飯⋯⋯細數這些活動,看來寂寞,卻是身為人不可或缺的獨處力,不受別人打擾的情緒,才能讓你看見最真的自己,脆弱卻又無比堅強。 獨處不孤獨,你能找到更美的自己: 如何透過日常儀式,幫助自己達到理想生活? 愛自己的日常練習:建立你的儀式感,讓宇宙支持你 設計你喜愛的生活 【丁菱娟專欄】懂得獨處的人,真正擁有自由 獨處美學:學會自己一個人,才能享受複數的生活 【獨處練習】一個人看電影,在寂靜裡聽見自己 年節,宜閱讀 在閱讀中找到自我,我們推薦你閱讀這本: 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 面對以上三種焦慮,提供給你的生存包,願我們都能過一個溫暖而自在的春節!如果你仍然需要陪伴,別忘了,女人迷春節也在這裡陪伴你: 專屬你的聊天室 想聊聊關係 想看看專訪 想寫寫手寫 想聽聽故事 想聽創辦人說話 想好好愛女人迷 January 31,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MGKabE

如何創造改變?嘗試站在「舒適圈」的邊緣,感受「不舒服」 http://bit.ly/2sZDJXS KnowYourself 走出舒適圈就是一定是要去嘗試刺激、危險的事情嗎?什麼是走出舒適圈的正確方式呢?其實,有種方法是站在「舒適區的邊緣」,讓「最佳焦慮」為你的生活帶來改變。 後台收到這樣一條留言: 「KY 小姐姐,我第一次給你們發消息,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看到,我問你們一個問題。去年我從大學畢業,我家境不錯,畢業以後爸媽託人安排我在銀行上班。工作很穩定但是挺無聊,我並不喜歡這種一成不變的工作狀態,彷彿自己都不再年輕了。 我挺想自己出去闖一闖,但是我看我的一些同學們,都很忙、很累,沒有什么生活,週末還老加班。其實,我也不是怕累。我總覺得我不行,如果要完全靠自己,根本不可能過上現在自己擁有的物質生活啊。但我又並不甘心就這樣混下去啊⋯⋯好糾結啊⋯⋯」 後台類似的提問其實並不少見,我們今天想藉此再一次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改變。你需要改變麼?你為什麼想改變?如何才能改變呢?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大家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的狀態。 什麼是「舒適區」? 舒適區(comfort zone)最早是地理上的概念,用來形容那些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區。隨後,它慢慢衍生出了心理學的含義。 Alasdair White 在 2009 年提出的定義是:人把自己的行為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他對這個範圍內的人事都非常熟悉,從而有把握保持穩定的行為表現。在舒適區裡,「我們的不確定、匱乏和脆弱都降到最低,我們認為自己擁有足夠的愛、食物、才能、時間,能夠獲得足夠的欣賞,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力。」 ( Brown, 2010) 一個人的舒適區範圍是不斷變化的。它會隨著你對自己的突破不斷拓寬。它也會隨著外部事件的影響而變小 ——通常是在我們生活的不穩定性增高,遇到社會、政治和經濟上的困難的時候。比如,在 911 災難後,大多數人都更容易感到脆弱和恐懼,因為他們的舒適區變小了( Tugend ,2011 )。 舒適區對於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的。在有些人的想像中,「走出舒適區」一定是要去嘗試一些常人看來是刺激、危險的事情,比如辭掉高薪工作改行,或者退學去創業,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只要一件事對於你來說是全新的、陌生的,就是對你已有舒適區的挑戰。對於有的人來說,辭掉一份在老家的體制內工作,去大城市打拼是冒險;對於有的人來說,選擇離開北上廣、回到家鄉做一份安穩的工作才是跨出舒適區。(推薦閱讀:別再輕易跨出舒適圈!專精「能力圈」讓你活得更像自己) 圖片|月薪嬌妻劇照 什麼是「最佳焦慮」?站在舒適區的邊緣 舒適區就是讓一個人最熟悉、待著最舒服的那個地方,在其中,我們的焦慮水平會非常低。但是,如果一直只站在舒適圈裡,我們的領域可能就永遠無法拓寬,就只能在可選範圍很有限的已知區域裡選擇生活。因此,如果你需要不斷地進步,就要走出舒適區。只不過,走出舒適區就意味著你將遭遇陌生和不確定的因素,你的焦慮水平會提高,產生應激反應。 什麼是走出舒適區的正確方式呢?有一種形象的說法,叫做站到「舒適區的邊緣」,既不是完全退縮在舒適區裡,也不是過於冒進。在舒適區的邊緣上,你會一直維持著「最佳焦慮水平」。 1908 年,Yerkes 和 Dodson 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發現焦慮水平和表現水平的關係呈一個倒 U 形曲線,因此也被稱為「 Yerkes-Dodson 曲線」: 他們發現,當大鼠的焦慮水平很低時,表現水平也很低;而當受到一定水平的刺激而不斷增加焦慮時,大鼠的表現會越來越好;在某個特定的焦慮水平上,能夠使大鼠做出最佳表現。但如果焦慮超過這個最佳水平的話,將會因為壓力過大,又逐漸降低表現。 隨後的研究者,將能夠激發最佳表現的焦慮水平稱為「最佳焦慮」(optimal anxiety);它是一種「有建設性的、讓我們充滿創造力的不適(Constructive Discomfort)」。與「舒適區(焦慮較低的狀態)相對應,將處在最佳焦慮的狀態稱作「最佳表現區」,而將焦慮過大的狀態稱作「危險區」。無論是過於舒適(一直停在最佳表現區),還是過於冒險(一下子跳出舒適區太遠),都不利於我們激發創造力,做出良好的表現( Tugend, 2011 )。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於壓力的承受能力和應對方式都是不同的,最佳焦慮水平也是不同的。不過,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最佳焦慮水平,來不斷拓展舒適區的外延。 你在生活中可能遇到這樣一個現象:過去讓你驚喜和特別快樂的事,變得平常乏味。這種現像被稱為「享樂適應」(hedonistic adaptation),它是指一種人類的自然趨勢:在短時間內,新事物留下的印象從特別深刻變得普通。 這看似不是一件好事,但正是這樣的自然趨勢,會讓人自然地適應過去對自己來說非常強烈的刺激。是同樣一個原理,也會讓曾經對我們來說很重大的挑戰和困難,變得尋常、得心應手。——前提是,你一直處在持續應對這種挑戰的過程中。 隨著你總是咬牙堅持站在舒適區的邊緣,總是讓自己處在一種「最佳焦慮」中,漸漸的,你的焦慮會自然的降低,你開始覺得站在這個位置並不會讓你不適——此時,你的舒適區就已經擴大了。你需要做的,是再次向外邁出小小一步,繼續逼近舒適區的邊緣。這個過程就是成長持續發生的過程。站在舒適區的邊緣時,你所感到的那種不舒服,就是我們所說的「有建設性的不適」。 一個人留在舒適區裡的時間越長,難以改變的惰性越大。勇氣往往是一鼓作氣的,太久的不成長,會不斷削減一個人對自己的信心。而如果你持續追求新的目標,你會越來越願意嘗試做出各種各樣的改變。 在跨出舒適區後,如何實現持續的改變? 跨出舒適區其實只是第一步。James Prochaska 等人在 1977 年提出了行為改變的階段變化模型(stages of change model),它的核心觀點是,行為的改變是由一連串事件(各個階段事件)組成的連續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 ( Prochaska & DiClemente, 1986)。也就是說,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你評估自己的狀態和階段,然後一步步地、有針對性地推進。 改變的階段變化模型在被提出後,在各種行為的促進上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它的核心理論是,任何一項行為(不管是減肥還是失戀還是換工作)的積極改變都必經以下 6 個階段: 前意向階段(Pre-contemplation):也稱為「無打算」(Not ready)階段。在這個階段,個體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存在問題,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都沒有改變自己行為的打算。如果你在這個階段,你需要有一個關心你的人來幫助你發現你的問題,告訴你為什麼需要改變,你的行為可能存在哪些不良影響。 意向階段(Contemplation):也稱為「打算轉變」(Getting Ready)階段。此時,個體意識到了行為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明白改變可能帶來的好處,有計劃在未來 6 個月內行動,但同時意識到改變會有一些困難障礙。但此時,個體還沒有下決心要改變。 準備階段(Preparation):也稱為「準備轉變」(Ready)階段。此時個體已經下定決心要改變,且已經打算近期就改變自己的行為。 行動階段(Action):這個階段是指在過去的 6 個月內,行為已經開始有所改變。在這個階段,個體需要大量的社會支持,身邊的人要經常對他強調長期堅持的好處。 保持/鞏固階段(Maintenance):是指新的行為已經持續 6 個月以上,改變已經發生了,但在這個階段,個體仍然需要長期支持,預防舊問題的複發。 以上 5 個階段其實已經囊括了一個人行為進行正向改變的階段,但是,改變還有一個階段:      6. 復發階段(Relapse),指的是人的行為隨時隨地都有返回至原先狀態的可能。如果進入了復發階段,就應該評價復發的原因,重新評估改變的動機和障礙,提前採取更強的干預措施。 不管是改變一種親密關係的模式,還是改掉一個小小的生活習慣,無論大或小,任何一種改變都不是易事,且任何改變都需要經過以上 6 個階段——也就是說,所有的改變都存在復發的可能,只有真正度過了復發的風險,已經充分感受到新的行為已經成為了自己自然的一部分,改變才算完成。(推薦閱讀:四個改變人生的 TED 演說:如果你不敢犯錯,你永遠無法超越自己) 圖片|韓劇《迷霧》劇照 「動機」,推動我們改變的階段 在改變的過程中,為什麼有的人很容易放棄或厭倦?有的人則會把不斷地拓寬舒適區變成一種習慣,日復一日地向著「更好的自己」的目標前進?(延伸閱讀:活著不是為了爭一口氣,而是爭一個更好的自己) James Prochaska 關於改變的階段變化模型中,還強調了內在因素對行為改變的重要作用。在改變的階段中,有一個自始至終影響行為改變的深層推動力——動機。 動機是什麼?從字面意思上說,它指的是「想要做某件事的動力」。在心理學中,它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會影響到行為的幾大要素——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使你向著目標不斷前進。動機對於目標的設定和達成至關重要:它受到人心理上對目標的渴望程度的影響,但它能夠維持人們追求目標的行為。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 Anders Ericsson 稱,動機是成就的關鍵因素,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在某些事上,保持了比其他人更持久和強烈的動機。他認為,你在一件事情上做得越久,你的天賦和能力就會變得越不重要,相反,動機的影響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20 世紀以來,動機逐漸成為心理學家的研究對象,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就是動機的一種理論模型。一般來說,從來源上,研究者們都會把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來自自己內心的動機,外在動機是指來自外部世界的動機。 此外,研究者還把動機分為正向、反向兩種。正向動機是指以鼓勵、認可、肯定等正面情緒主導的動機;負向動機則是以貶損、羞辱、威脅、不安全等負面情緒主導的動機。 結合上述兩個維度,動機一共可以分為四種,它們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的行為,驅動我們做出改變。 內在-正向的(Internal-positive)動機:發自內心的、鼓勵我們做出積極行為的動機,比如挑戰、期望、激情、滿足感、自我確認;它往往能夠給我們帶來內心的成就感、價值感,使我們完成和鞏固整個行為改變的過程。 外在-正向的(External-positive)動機 :被外在的好處驅動,比如被他人欣賞和承認,有經濟上的獎勵;它可能會帶來一些行為改變,產生部分成就感,但影響力往往是短暫的,影響範圍是狹窄的。行為能否持續、以及是否能一直帶來積極的情緒,依賴於他人或外界給予的獎賞、好處。 內在-反向的(Internal-negative)動機:被內心負面的感覺所驅動,比如感到威脅、害怕失敗、空虛感和不安全感;它可能會帶來一些行為改變,但可能進入復發階段。 外在-反向的(External-negative)動機:被外界可能的不良影響所驅動,比如可能不被他人給予足夠的尊重,有經濟或人際上的壓力,來自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的壓力,不穩定的生活等等。它可能會使人成功,但非常有可能進入復發階段(被逼著做出的改變都很容易復發)。 在四種動機中,內在-正向的動機是最理想的,它會使你的目標更堅定,行為更持久,因為這種驅動力來自於你自身的強大與安全感。因此,當你決心跨出舒適區、做出改變之前,最好先評估一下,促使你做出改變的動機是什麼?你能否為這個目標而堅持? References: Brown, B. (2010).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 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re supposed to be and embrace who youare. Hazelden Publishing. Pink, DH (2011). 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Penguin. Prochaska, JO, & DiClemente, CC(1986). 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change. In Treating addictive behaviors(pp. 3-27). Springer US. Tugend, A. (2011). Tiptoeing Out of One's Comfort Zone (and of Course, Back In). The New York Times. White, A. (2009). From comfort zone to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hite & MacLean Publishing. Brussels, Belgium. Yerkes, RM, & Dodson, JD (1908).The relation of strength of stimulus to rapidity of habit‐form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and psychology, 18(5), 459-482. January 31, 2019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sZDJXS

投資、基金、股票!給新手的簡易理財入門三步驟 http://bit.ly/2RoEPqd EliteBook 你也是理財的新手嗎?對理財有興趣,卻總是不知道如何著手?其實,理財沒有你想像中的這麼難,教你新手入門的理財三步驟! 理財說簡單很簡單,但說難也非常難,其中大有學問,它是一門實用科學,要以經濟學為指導(追求極大化目標)、以會計學為基礎(客觀忠實記錄)、以財務學為手段(計畫與滿足未來財務需求、維持資產負債平衡),真是一門交叉的邊緣學科,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儲備。所以你需要不斷地學習,補充新知識。 某大學課堂上,教授對著台下一張張年輕的臉龐說道:「你們這麼年輕,都該買股票吧?即便你們不買股票,也該投資基金吧?即便不買基金,也該買國債吧?即便你們什麼都不買,至少也得關注投資理財信息吧。」 教授的意思是說,你們這麼年輕,承受風險的能力非常強,應該關注投資理財,努力打造自己的財富人生。 擁有了投資理財的觀念之後,不是就這樣萬事大吉了,你還需要不斷學習各種理財知識。(推薦閱讀:優雅解決財富焦慮:長大的過程,不能不會談錢​) 一九七四年,美國政府為了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時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一位猶太人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未提任何條件,當場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 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三百五十萬美元現金。 講這個故事,想要告訴你的是:即使投資垃圾,也能賺大錢,投資行動的本身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有無眼光看出其中的價值。也就是說,金子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點石成金的那根手指才最重要,學會理財知識和技能才是根本。(同場加映:理財,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承擔「金錢責任」) 圖片|東京地鐵廣告截圖 如果把理財比作旅行的話,需要確定以下幾個要點:你現在在哪裡—就是目前的經濟狀況;要到哪裡去—將來的理財目標;如何到目的地—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步驟。只要遵循這三個步驟,理財目標也就近在咫尺了。 第一步,總結經濟現狀 在理財開始之前,先要瞭解你的財務現狀,這就相當於財富旅行的起點,如果沒有健康的財務現狀,則一切美好的財務未來都無從談起。你要考慮月度收支和保險狀況,掌握現時收支及資產債務狀況。 同時,你還應注意到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其財務需求是不同的,這便形成了極受世人關注的生命週期理財規劃理論。所謂生命週期,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重要階段: 成長期:指從出生到二十歲左右,其重點是受教育和學習與就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財力方面主要依靠父母或其他來源;耕耘期:開始工作步入社會,財務上主要是滿足成家立業、教養子女的需要;收成期:指四十至六十歲之間,這期間收入漸增,地位漸高,子女慢慢長大成人,也是為退休做財務準備的階段; 休養期:指退出工作,安享晚年,處於這個階段的老年家庭,其財務問題主要是如何妥善運用手中的退休金和前期積蓄。 因此,合理的理財全盤規劃,必須將生命週期中的不同階段凸顯出來,以滿足不同生活階段的具體需要和整體要求。現在的你,一般都處在耕耘期,你要根據這一時期的特點來理財,同時也要考慮以後的各個時期。 第二步,籌畫未來目標 進行這一步之前,你要留下充足的備用金,目的是用來應付比如暫時的失業,突發的事故等意外的情況而引發的現金需求。房子車子票子和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在擬定理財規劃時,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所有的目標必須具體、可行。具體意味著,理財目標一定要明確、量化;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力求瞭解得全面準確,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防止在理財過程中顧此失彼;要將稀缺的貨幣資源用得其所,創造更大的效用和收益。 可行意味著努力可以達到。如果竭盡全力仍難於達到的目標,最好不要列入規劃。其實任何人都不能也沒有能力把所有的事、希望和理想全列入規劃並實現它。理財規劃需要充分權衡需要和可能的關係,並不純粹是為了錢而制訂。 第三步,就是如何實現目標了 考慮如何利用投資管道來增加財富。 有了以上的兩步之後,你就可以考慮投資了,把你的資本進行最大化的生產財富,讓你以後的日子更加容易、幸福、美滿。這一階段面臨的問題是要不要把金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推薦閱讀:理財不等於賺錢!你最該投資的,是理財基本觀) 一九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馬克維茨認為:把你的財產看成是一筐子雞蛋,然後決定把它們放在不同的地方:一個籃子,另一個籃子︙︙萬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籃,你至少不會全部都損失。雞蛋若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賺則大賺,虧則全虧。如果賺了當然是好事,一旦虧了,大多數普通人是承受不了的,那將是血本無歸的。 但是,就在絕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時候,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後小心地看好它,因為他覺得: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決策次數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資決策多的要高,就好像獨生子女總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顧多一些,長得也壯一些一樣。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該不該把你所有的金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這要看你自己了。如果你對某個大機會絕對自信,並致力於大撈一筆,而且雞蛋全碎了也不會讓你一蹶不振,你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麼你可以嘗試一下。 但如果你只是個投資新手,不能做到像「股神」巴菲特那樣做出精准的判斷,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險拿到最大的收益,那麼就把雞蛋多放幾個籃子吧— 這種方法適合穩健的你。 例如,你可以選擇多元投資方式,把股票、基金、不動產、保險等等按照合適的比例進行配置。至於怎樣的比例才是合適的,這同樣取決於你的現狀,包括經濟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知識結構等等。 學會做一個理財好手,你要確定自己的財務目標,制訂財務計畫,運用各種理財工具,達到不斷積累並合理運用財富的目的。這是一門不太容易但非常有趣也會非常有成就感的學問,但聰明的你一定可以做好。 本文摘自金正浩的《20幾歲就該懂的斜槓思維》。由好的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20幾歲就該懂的斜槓思維》 January 31, 2019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oEPqd

熬夜隔天,腦袋空白?犧牲睡眠時間,無法為你帶來更多時間 http://bit.ly/2RX5KhR 大是文化 常聽人說:「睡滿 8 小時的睡眠是最好的。」睡眠不足會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還會提高死亡風險,但睡太多也會提升死亡的可能性。 應該有很多人在熬夜的隔天,發生腦袋一片空白,沒辦法好好工作的情況吧? 澳洲的研究報告指出,整整24小時沒有休息的大腦,就等同於喝下一大瓶啤酒的程度,也就相當於血中酒精濃度(按: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簡稱BAC,是用於法律或醫學目的度量酒精中毒的指標)0.1%,大腦的效能就會下降。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每天要面臨和時間賽跑的戰爭,甚至,不惜犧牲睡眠時間,也要埋頭於工作的行為更被視為美德。三島和夫說:「現代社會的風氣,對早晨工作並縮短睡眠時間的人比較有利。因此,希望能縮短睡眠時間,把時間留給工作或其他休閒的上班族,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圖片|《HEALER 治癒者》劇照 睡眠不足會發胖,也導致焦慮或抑鬱 雖然也有人提出「只睡 4 至 5 小時就足夠」的短時間睡眠法,不過,擔心這種做法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聲音也不少。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長時間睡眠不足,容易造成肥胖。睡眠時間越短,促進食慾的飢餓激素(按:Ghrelin,也稱作食慾增強激素,主要由胃、小腸、結腸所分泌,也可以由大腦分泌,像是看見美食會引起食慾)就會增加,而抑制食慾的瘦素(按:Leptin,主要由脂肪組織所分泌。藉由它在血液中的濃度變化,能使大腦知道現時身體上的脂肪存量,方能控制食慾及新陳代謝的速率)反而會減少,因此,容易造成肥胖。 另外,三島等人的研究也證實,睡眠不足光持續五天,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就會變得更加強烈。三島說:「沒睡飽的情況下,如果受到不愉快的壓力,腦部掌管情緒的杏仁核,就會比熟睡時更加活躍。」例如因為睡眠不足導致工作失誤,而遭上司斥責的心理創傷會比熟睡後更為嚴重。 甚至,慢性的睡眠不足也會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或是心肌梗塞、腦中風、免疫力下降等風險。 對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導致工作上的障礙。像公車、卡車或電車等司機,就可能因為打瞌睡而引起重大意外。其實會發生的原因,關鍵就在於是否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按: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 Syndrome,簡稱 SAS)是一種在睡眠期間,暫停呼吸或呼吸減弱症狀導致的睡眠紊亂。在一般情況下,這個症狀會產生吵雜的打鼾聲;當重新呼吸時,有時會有窒息或鼻音等的聲音出現。當此症狀破壞正常睡眠時,會造成白天的嗜睡或感到疲累的現象。根據臺灣睡眠醫學會最新調查顯示,國內近7成的成人有打鼾的習慣,其中 3 成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卻有高達 8 成的人不知道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近半數的人認為打鼾不需要治療。) 這種睡眠障礙所導致的意外或生產力下降,當然也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根據日本大學醫學部精神醫學系的內山真等人,在 2005 年所進行的試算結果來看,在值勤時出現嗜睡症狀,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或發生意外、健康狀況惡化,進而造成日本經濟在一年期間,損失高達 3 兆 4,694 億日圓(按:根據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推估,2005 年睡眠呼吸中止症在臺灣所花費的總成本約為 37 億元,其中包括直接成本[醫療成本和交通費用]約 12 億元(占 32.31%)和間接成本的生產力損失約為25億元[占67.69%])之多。 另外也有報告指出,美國在1979年發生的三哩島核泄漏事故、1986 年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以及烏克蘭在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事故,工作人員的睡眠不足也是導致意外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見長期累積睡眠不足,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睡太多也會縮短壽命 那麼,只要多睡一點就可以了嗎?其實並非如此。常聽人說:「睡滿 8 小時的睡眠是最好的。」但通常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短。事實上,中高齡族群躺在床上的時間很長,實際睡眠的時間卻往往很短。「雖說有個人差異,可是以平均來看,30 歲的睡眠時間是 7 小時,70 歲則是 6 小時。」三島說。 睡眠不足會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還會提高死亡風險。 令人玩味的是,睡太多也會提升死亡的可能性。美國以 110 萬人為調查對象發現,睡眠時間 7 小時左右的人,死亡危險率最低,而睡眠時間低於 7 小時或是高於 7 小時的人,死亡危險率都一樣很高(見圖 2-1)。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好?無論如何,絕對不要持續 4 至 5 小時的短時間睡眠。三島說:「應該把短時間的睡眠法解釋為,必須在數天內完成工作時,才可以使用的期間限定技巧。」 總而言之,睡眠和健康密不可分的關係,已經在近年的研究與調查中逐漸趨於明朗。 至於為了出人頭地而堅持犧牲睡眠的人來說,內山表示:「同時間進公司的人當中,總會有好幾個優秀的精英,但最後只有一個人能在最高地位屹立不搖。那會是什麼樣的人?其實就是身體健康的人。很多在 30 歲、40 歲犧牲睡眠而過分逞強的人,身體都會在邁入五十歲之後開始走下坡,結果失去與人競爭的機會。年邁的社長有時會提當年勇,說自己不分晝夜的努力工作,但事實上,既然有不睡覺的時候,自然也會有好好休息的日子。否則也不會一把年紀,還能夠那麼硬朗。」 January 30,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X5KhR

艾怡良的深夜呢喃:愛的世界裡沒有背叛,只有真實慾望 http://bit.ly/2CW73TR 艾怡良 靈魂女聲艾怡良,在創作中流瀉她對生而為人,擁有的真實情感、慾望隨想。在大人的世界裡,暗夜降臨,我們都有一些誠實的悄悄話。她說得了吧,你有再多裝甲外殼、再多虛偽顧忌,這一次就先放過自己。 有些話,我不說你們也知道,或許大家也都想聽。我大言不慚慣了,就當作今天我沒有那些所謂的歌手包袱,此刻你的身邊也沒有旁人,我們可以聊「一整夜」我們的綺想。 依稀記得兩年前,某一天我接到宋念宇的電話,他讓我為他的一首新歌填詞,不限定任何方向,只需要照著自己聽 demo 後最直覺的方向動筆。我當時聽到那些重拍,聯想到宇哥高頻中略帶鼻音的轉音式唱法,我便堅信,這將會是一首非常大人世界的、誠實的悄悄話。《慣性取暖》於是誕生。 半推半就的,宇哥最終被我逼迫唱這一首——或許與他堅信的忠貞愛情背道而馳的——第二主打。那是我熱愛的,關於人性的陰暗,他或許也喜歡;那是透過一個有些瘋癲、糟糕的女人的眼,去觀看一場荒謬的愛情悲劇。 「妳背著他的愛 / 一臉天真梳我的瀏海 / 聞到寂寞難耐 / 卻也想看我們多貪婪 / 成為了 看不出原本輪廓的生物 / 成為了 舔著皮毛滿身大汗的蠢生物」——《慣性取暖》 說小妞文學也好(註),哲學也好;後者只是高估了人類的本能,用一個可以顯得比較聰明的方式,解釋何謂穴居時代到網路科技時代的所有不解與困惑。其中包含被嚴肅化的慾望,所有不堪都有一個理論在背後支持你。那請問,你在怕什麼,親愛的?你怕的是如同封建時代,教宗與城主們大言不慚說了「一夫一妻」四個字,只為了確保子嗣可以完整繼承自己的爵位與財富,而不是外面某個情婦的私生子來當分母?讓我們放輕鬆,好嗎? 記得那幾夜當暮色降臨,我看著上海灘閃爍的霓虹,以及對我來說只是個朝聖景點的東方明珠,我感覺到無比的虛無直撲而來。我想著要是今天能發生些好事,能遇上個溫暖的胸膛與帥氣的臉龐,好歹就能當我來過一次上海;好歹除了厭惡鈔票堆疊出的繁華,我還剩下一些浪漫,與證實那些獸性的存在。 「So take what you need, I’ll get mine. 不該浪費如此不堪的念頭 這難得的夜 」——《一整夜》 我在慵懶的爵士和弦和搖晃中,將我的憤世嫉俗藏得好好的;我氣大家總是問我關於孤單,或者「萬一我的伴侶愛上別人怎麼辦」的問題。其實,我們自己不都知道嗎? 想想愛麗絲為何遊蕩去夢幻王國。她好奇沒吃過的食物的味道,好奇自己沒到過的世界長什麼樣子。好奇心殺死一隻貓;我可不想錯過任何直覺。 註:小妞文學主題大多與情色、時尚與職場女性菁英有關,其主角通常設定為 20-30 歲的女性 January 30, 2019 at 08:38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CW73TR

諮詢筆記|如何讓關係更和諧,得先不害怕吵架 http://bit.ly/2sXcX2q 凡妮莎 人可以保持善良的心,但是當界線被侵犯了,你敢不敢為自己挺身而出呢? 看到這個標題,是否覺得很矛盾呢?吵架不就更不和諧了嗎?這篇文章的主軸並不是教大家如何吵架,而是「敢」吵架(凡妮莎吵架也超弱XD)。 當我們對面損害自己利益,甚至惡意的攻擊,我們敢不敢挺身而出,為自己捍衛權益呢?當我們為了和諧,不斷的隱忍,那所謂的和諧只是一種假象;情緒積壓在心中不斷的累積,只會對關係或是身心靈造成更嚴重的破壞。 圖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劇照 嘉嘉來到我的諮詢室,她告訴我她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好像自己不配得到幸福。我問嘉嘉,這樣的感覺會在什麼情況發生呢? 「像是上一段感情,我發現對方劈腿的跡象,他居然淡淡的說:『我只是犯了一般男人會犯的錯。』」 前年,剛進軍校的嘉嘉,忙著適應新環境,卻還要面對不斷否定自己工作的男友,而男友否定的理由只是因為工作不能即時回應電話及訊息,一直到劈腿的證據確鑿了,嘉嘉這才死了心分手。 我同情的點了點頭,卻看嘉嘉更沮喪的低著頭說:「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跟爸爸關係很不好的原因,我的心態很自卑、敢怒不敢言,談戀愛很怕失去對方。」 貶低的言語 是訓練 還是一種殘忍? 「爸爸長期在外工作,我小時候其實很少看到他⋯⋯」進入了催眠後的嘉嘉感嘆的說著,「想起和爸爸的相處,幾乎想不起快樂的時刻,尤其他最喜歡在外人面前貶低我了,好像這樣子他就很厲害,很有面子。」 年老的爸爸,在歷經風霜後決定回台灣做生意,常常硬性強迫嘉嘉在休假時間回家幫忙:「他到底憑什麼!他有盡過爸爸的責任嗎?憑什麼叫我回去幫忙!」嘉嘉心碎又憤怒,流下悲憤交加的眼淚。 「更早之前,還有什麼事件,讓你有類似的感覺呢?」 靜待嘉嘉的情緒釋放完,我緩緩的詢問她⋯⋯。 被霸凌者,你比自己以為的更強大! 「很多男生圍起來,抓著頭去撞櫃子。痛到哭的時後,大家都在笑我!」 畫面來到國小的場景,那本來應該是要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面對同學的霸凌,卻要膽顫心驚的過每一天:「當時就算在學校表現好,也被認為是作弊⋯⋯他們人太多了,有十幾個人,我很生氣,但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在軍校讀書的嘉嘉,從小的體型就跟同年紀的同學更加的高大,加上功課不錯,成為一些同學的眼中釘,每天找麻煩。 我問她:「換作是現在的你,你會怎麼做呢?」 嘉嘉感嘆的苦笑說:「其實,我很後悔當時沒有出手。」原來,雖然有 10 幾個同學圍著看,但是當時實際動手的也只有 2-3 個男生,以嘉嘉當時的身形,認真打是有機會贏的! 「也是,就算沒有打贏,也可以嚇嚇他們。這麼一來,以後他們大概也不太敢隨便欺負妳了!」我認真的想了想,會心一笑。 帶著堅強,把過去心碎的自己給贖回來 「那麼,你有什麼話想要告訴過去的自己嗎?」我輕柔的問嘉嘉。 「我想給國小被霸凌的自己一個擁抱,告訴她:『妳很好,不要把那些人的話聽進去』。希望她可以有更多力量跟勇氣面對那些霸凌者;我想告訴被爸爸貶低的自己,爸爸的心是關起來的,不要想改變他,他不愛自己,所以他也不懂得如何愛妳;我想告訴被男友否定工作的自己,我知道妳面對這份感情很累、很受傷,不要再為了不對的事堅持下去。」 「妳可以直接跟男友分手,不要再傻傻的希望他改變了。就算受傷了還是可以爬起來,堅持初衷、堅強的走下去。」 圖片|《延禧攻略》劇照 【延禧攻略】魏瓔珞的處世哲學 「事情不來我不主動惹事,事情來了,我也並不怕事,為人處事無非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是處處擔憂心懷恐懼,那還活個什麼勁。」 ——魏瓔珞 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直想到延禧攻略的女主角,也許就是因為很多人選擇隱忍及討好,所以看到魏瓔珞霸氣的回擊感到特別紓壓吧! 人可以保持善良的心,但是當界線被侵犯了,你敢不敢為自己挺身而出呢?凡妮莎每每看到在關係中不斷隱忍的案主,總像是看到過去的自己一樣。在我初成為靈性工作者的時候,曾經被朋友說:「為什麼你成為催眠師之後,反而要把朋友得罪光!」當下我很無奈、啼笑皆非。 對我來說,我自知我是一個容易想討好別人而違背自己心意的人,所以朋友口中的「得罪」,不過是我開始選擇守住自己的界限,做出對自己內心真正的選擇,這樣的改變,對我來說是一件突破。 當你開始忠於自己的心時,也許會讓週遭的人開始感到不習慣,也可能會讓一些人離開你的身邊。但是最後會留下的,會是最後真正願意尊重你的人,也會讓你的心帶來真正的自由。 January 30, 2019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sXcX2q

趁春節,重新理解你的家庭,那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http://bit.ly/2Ga9hCn KnowYourself 你不能理解你的家庭為什麽是現在的樣子,不理解你的父母和親人,並且,你已經不再願意去思索這些問題——「一想到就煩」,但請永遠不要對一種不夠幸福的生活習以為常,不要覺得一切已然無法改變。 又是一年一家團聚的日子。今天 KY 主創們有很簡單的幾句話想和你分享:對一些人來說,家是一生中最難的一道題。 已經長大的你,讀過很多書,看過外面的世界,取得了不錯的學位,甚至已經在工作上獲得了肯定。你感到對自己的世界越來越有掌控力,好像已經找到自己的節奏,並朝著一種越來越好的生活靠近。可是,只要一和家裏有接觸,這種掌控感會立刻分崩離析。美國當代精神導師拉姆·達斯(Ram Dass)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已有所悟,回去和家人待上一個星期吧!」 你不能理解你的家庭為什麽是現在的樣子,不理解你的父母和親人,並且,你已經不再願意去思索這些問題——「一想到就煩」,因為你曾經嘗試思索,但這種思索並未給你帶來任何幫助。你能做的只有逃離,不是去改變,更不是去拯救,只是從中逃開,似乎這是你唯一的希望所在。 我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在這個除夕夜,KY 想告訴你,事情不完全像你想像中那樣。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本能的欲求:我們需要 “make sense of things”。我們需要理解事物,讓它對自己來說能「說得通」。如果我們無法對自己說通一件事,這件事就會引起我們的註意,並喚起各種各樣的情緒。我們會對極品故事如此感興趣也有這部分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無法 make sense 我們的家庭——我的家庭在我的一生中為什麽會呈現出它所呈現的樣子? 為什麽母親在家庭中特別強勢? 為什麽父親會為了特別小的事情發火? 為什麽我明明脾氣很好,但在家人面前就會很容易失控? 當時父親/母親為什麽會出軌? 這些還只是一些常見的、寬泛的問題,每個人都能針對自己的家庭問出更多更具體的問題來。 一方面,因為大部分人只有一個自己在其中長大起來的家庭,沒有對比,我們因此無法識別出家庭中的特異之處。我們誤以為這就是常態。當我們長大後的某天忽然懷疑自己的家庭並不「正常」的時候,那種「習以為常」也會讓我們不容易客觀地「看清」自己的家。 另一方面,在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父母出於保護我們的目的,往往也會篩除一部分信息不向我們暴露。因此,我們頭腦中和記憶中的家庭,往往是基於不完整的信息形成的。這種信息的不完整,成了我們 “make sense of it” 的障礙。 如果我們留心,我們應該會發現,自己對於這個家庭的認識,尤其是兒時的家庭,很大部分基於模糊的印象和記憶中的隻言片語。你並不真正了解你的父母是如何長大的,他們的一生中經歷過哪些重要的事件,這些事件如何影響了他們成為現在這樣的人?你也許也並不真正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他們過去是如何相愛的,他們現在如何看待對方在自己世界中的位置?即便是在你出生之後發生的事情,你所能記得的,往往也只是事件的最表面。當時家裏有沒有經濟的困難?當時他們的想法是什麽樣的? 圖片|日劇《過度保護的加穗子》劇照 這一切信息的缺失,就像一幅不完整的拼圖,讓你無法得到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一個部分。當我們看不到整個故事的樣子的時候,我們也就沒辦法真正理解裏面的某個部分。 斷章取義,讓我們有很多情緒。我們習慣了家庭中的相處模式,所以在長大以後,我們也已經習慣了這個不完整的故事——在我們的感覺中它已經是完整的,雖然這個完整有很多我們的想像所組成的部分。 但一個真實的、完整的故事,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你看到故事的全貌,你會看到家庭裏的每個人,是為什麽會在這個家庭中,以他現有的方式去行動,你會看到你的家庭之所以運作的原因。你會理解你的父母作為一個整體的人,而不是僅僅作為父母的一個切面——在他們成為你的父母之前以及之後,他們都還有其他更多的身份,在那些身份中,他們是否令人尊敬?是否和家庭中你最多體會到的一面有很多不同? 這個故事的全貌,首先能夠讓你屏除一些基於幻想帶來的負面情緒,比如「他這樣對待我一定是因為他不愛我,我不值得人愛」。也許看到全貌之後,你的結論仍然是「他不愛我」,但是此時你會對於他為什麽不愛你有更客觀的認識。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你既能理解到他們好的動機,也能理解到他們一些壞的處理方式。 簡而言之,一個故事的全貌,能夠讓你對家庭、對自己的遭遇、都形成更客觀的態度。你的情緒會平和下來,因為真實是能讓人平靜的。 在這個除夕,KY 想和大家說的是,春節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正是你獲得這個故事全貌的契機。不光你的父母,老一輩的親人,父母的兄弟姐妹也都會在場,他們會願意回憶過去——他們曾看到這個故事你不曾看到的部分。 KY 的小夥伴,請永遠不要對一種不夠幸福的生活習以為常,不要覺得一切已然無法改變。必要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先逃離——我們正在努力為你創造一個安全的,可以用來逃離的精神空間;等你更加強大的時候,還是要再次走到屬於你的那個故事裏去。因為那是一切開始的地方,它奠定了你人生的底色。 看清楚那個故事的過程,就像翻一座山,翻過去之後,你會感受到更充沛的生命——言語很難描繪這其中的感覺。我們在山的那邊等你。 最後,你和父母有沒有過一瞬間擊中你,讓你感到看見了故事的另一面的瞬間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以上,春節快樂。 January 30,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Ga9hCn

為你點歌|他曾經愛過我嗎?心的距離靠近,就是一種屬於 http://bit.ly/2RqgaS3 海苔熊 愛情不是誰屬於誰,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互相照顧、信任與付出時,面向著對方的那份感動。千萬別因為一段關係的挫敗,丟失了自己愛人的能力。 「你要我成熟一點 所以我在你面前    用力 盡力 裝出最堅強的一面」 這段詞我聽了不下百次卻每每淚流,當初不顧身旁的反對,我放下所有的信任,曾經他說過的未來,不斷在我腦海盤旋,他無數次的安撫著我說他會準備好,現在在我看來,卻只是演的漂亮的一場戲,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深情,讓我變成了喜劇的主角。從何時開始,他已在計畫著分離,或是從沒打算認真,我無從而知,因為他演的太像太出色。 但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斷地回想每個細節每個眼神,是不是有某一刻我的任性讓他做了決定,當初他要得我毫無保留,但在給了他所有的信任後,他瞬間退縮,甚至漸漸的拒絕了溝通,將我慢慢地推出他的世界──亦或是我從來沒走進去過。他說他要的是成熟、信任他的女人,他想要一個快樂沒負擔的關係,所以我時而傲嬌、時而努力,為他打算而選擇不打擾,只是沒想到最後這一切,還是變成他的負擔。僅剩 「都怪我把 愛情想的太天真    用錯了方式 去愛你」 重新點這首歌,讓我又更懂了一些。 圖片|《這是最後一次》MV 畫面 或許他曾愛過,或許他沒有,但這一切,我都無法再去質問,因為我們都知道他永遠會說出口的一定不是他的心裡話,而是聽來善意實則痛心的謊言。 有時善意的謊言也是個謊言,而他始終未曾讓我走進他心底,自始至終都用那種「感覺上是為了你好,實際上是為了不讓你走進他心底」的態度,保持著安全距離,這是他愛的方式,也或許是他索求愛的方式,但在你想再走近一點的時侯,他卻反而退得更遙遠,乾脆拒絕溝通,隔絕了你我,有沒有愛過,我想是個無解的答案了。 by yoyo (點播時間:2019/1/18 下午 11:19:07) 親愛的 yoyo: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我看到你很努力很努力的在為這段關係做出許多改變,因為你做了這麼多努力,所以會有很多的不解和疑問,你好像想要一個答案,儘管你知道從她的嘴巴裡面應該要不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想問問你,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會寧願相信哪一種劇本: 他曾經愛過你,只是隨著兩個人相處的時間,漸漸的變得不愛了而已。 他從來沒有愛過你,只是用他一貫的伎倆和手段,讓你有一種「假裝被愛」的感覺而已 發現了嗎,不論你選擇的是哪一種相信,那些過往在他身上所投注的時間、你為他所做出的種種改變,都沒有辦法就此一筆勾銷。 有一部分的你,已經實行,告訴自己這一切都只是謊言,自己做的這麼多努力換來的都只是欺騙;可是卻又有另外一部分的你,還是悄悄地希冀,在他的世界裡面,你曾經擁有過他一部分的真心,哪怕是一點點也好——因為你好不容易才交出你的真心。 圖片|《這是最後一次》MV 畫面 心理學 OK 繃 怎麼知道他是否曾經愛過我?這問題超級難的,為了你的點歌,我花了兩個小時去找相關的文獻,一直沒有滿意的答案。直到我在一本古時候出的書《jealousy and romantic love》裡面看到了一段讓我心動的句子(大意): 「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屬於任何人。不過,在感情裡面『屬於』(belongs to)這個概念其實和心理距離有關,如果彼此覺得彼此的心很靠近,那麼就是一種互相屬於。」 心理學家 Aaron Ben‐Ze'ev 並指出[1],儘管我們很難知道對方心裡面是不是有我,很難確定他是否曾經愛過我,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你覺得被愛的時候,你會覺得和他的距離靠近了,這裡的距離指的是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而不是物理的距離。那麼,什麼叫做「心理距離靠近」呢?他指出,這涉及下面三個重要的因素: 照顧(caring):他願意關懷你的好與壞、歡喜與被愛,能夠感覺到你的痛苦並且提供你照顧。 承諾感(commitment):他願意給這段關係一個穩定的、長期的承諾,讓你覺得這是一個不會隨便就不見的關係,你並不是隨意就可以被取代的人。 互惠性(reciprocity):兩個人在這段關係裡面都有彼此付出,不會任何一方有一種虧欠或者是「做了這麼多卻一點都不值得」的感覺。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把心交給一個人」。當你把心交給一個人的時候,他等於是你某部分的「延伸自我」(extended-self)。 儘管如此,感情的付出並不一定是平等的。有時候你做的再多,也無法變成他的延伸自我,可是你卻在不知不覺的過程當中,把它放在你心裡面重要的位置。 更慘的是,當他跟你保持的距離、當他把你推開、當你原先期待的「你在他心裡的位置」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或者是用你的語言,有可能根本就沒有變化,一切都只是你的想像),從看破的感覺,往往會讓你覺得失落、憤恨、無力再多做點什麼,也不想再多做了。在那個生氣裡面: 有部分是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你, 還有一部分,這是生氣自己,為何長久以來可以容許他這樣對待你, 以及最氣的一部分:生氣自己怎麼可以這麼殘忍地、假裝不痛地,對待自己 圖片|《這是最後一次》MV 畫面 為什麼他可以這樣對你?為什麼他可以在對你百般要求、說出一些好像都是為你好的話之後最後仍遠把你給推開?或許有很多很多可能,不過我所認識的人裡面,自戀型人格違常 [3] 的人相當擅長此道——他們擅長把自己的位置拉得很高、將身邊的人都放在一個陪襯的角色,和他相處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崇拜他、覺得他很好,有點距離感但有無法自拔的感覺,他巧妙的言語、精心的安排,讓他所說的每句話都好像很有道理,讓你每次的反駁都好像很愚昧,久而久之,你們習慣了某種相處的模式,直到他厭煩了,或者是你終於看破了為止。 在眼淚裡面醒來或許是給自己一種最好的對待。畢竟,在不屬於你的劇本裡,別把僅剩自己給賠進去。你還有餘力,可以愛自己。 延伸閱讀 [1] Ben‐Ze'ev, A. (2010). Jealousy and romantic love. In S. L. Hart & M. Legerstee (Eds.), Handbook of jealousy: Theory, research,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pp. 40-54). UK,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 Liberman, N., Trope, Y., & Stephan, E. (2007). Psychological distance.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2, 353-383. [3] Akhtar, S., & Thomson, J. A. (1982). Overview: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January 30,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qgaS3

蔡依林《腦公》談理想與真實關係:只要我們合適,你就是我的理想情人 http://bit.ly/2sUHkXe 女人迷編輯 Phoebe 蔡依林釋出最新 MV《腦公》向 80 年代的經典港片致敬,除了加入詼諧港片元素以外,更探討「理想情人」其實並不適合自己;同時,Youtuber 理科太太也釋出與作家丹妮婊姐的合作影片,討論想要找到理想對象以前,我們都應該先找到自己。我們都知道,只要彼此適合,你就是我的理想情人。 「我腦公,到底在哪啊?」 在青春裡,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時刻:喊著偶像男明星「腦公」,腦中想著何時才能等到自己的完美情人。下課時間和三五好友圍在一起看著近日最熱門的電視劇,爭相搶著要當男主角的「腦婆」。 幻想著美好愛情從天而降、白馬王子在眼前現身、轉角就能遇到理想情人,我們巴不得來場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將整個人沈溺在愛情的泡泡裡。而後我們知道,真實的戀愛,沒有泡泡,卻有更多美好。有這樣一首《腦公》告訴我們,真實戀愛中的美好,或許遠比幻想泡泡來得更能觸動人心。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落差 《腦公》一曲來自蔡依林的最新專輯《UGLY BEAUTY》,直接將表示「老公」的時下流行用語「腦公」當成歌名並貫穿全曲,描述熱戀伴侶的心情與崇拜情人的憧憬,扎扎實實地,把所有能夠表現甜膩的細節都寫進歌裡了。 想要叫你 腦公 腦公 腦公 每分每秒 腦公 腦公 腦公 永遠陪我 愛我疼我抱我 日前釋出的 MV 也用影像回應了這首歌想要打造的情境,只不過 MV 劇情裡能看到有別於歌詞,對愛情的其他定義。由蔡依林飾演一位為電影男主角神魂顛倒,渴望愛情的女子,邀請香港女星吳君如飾演「姻緣女神」為蔡依林找到理想伴侶,同時也請到中國男星鄭愷飾演一直守在蔡依林身邊,沒有被注意到的「有緣人」。 圖片|取自蔡依林臉書 姻緣女神為完成蔡依林的心願,將電影中的男主角一一召喚出來,包含賭神、殭屍、鹹蛋超人等經典港片角色都化為真實人物現身在蔡依林面前。只不過,電影終究是電影,原先以為是完美情人的男主角,怎麼知道和蔡依林是如此不適合,興趣不合、志向不合、生活方式也不合。 因為距離所產生的朦朧美,讓我們都誤信了那就是愛情,一頭栽進迷霧中才看清真實的面貌——就算對方符合自己對理想型所有的標準又如何?理想型不代表就會適合自己。 陷入熱戀旋渦之前先想清楚,你的理想型,是否也是適合你的型? 完美自我不存在,完美情人亦是 先前蔡依林的另一首新歌《怪美的》MV 釋出時,她就曾經公開表示覺得「追求完美是 Bullshit,沒有人是絕對完美,若要追求完美,我永遠追不完」。如果說《怪美的》是要揭開完美自我不存在的事實,那《腦公》就是要討論「其實完美情人也不存在」的情況。(推薦閱讀:蔡依林《怪美的》談外貌焦慮與擁抱真實:「誰有資格定義好看?」) 除了蔡依林以外,2018 年度快速竄紅的 Youtuber 理科太太前日發布與作家丹妮婊姐的影片,也討論了「理想對象」的標準,在影片中理科太太提到了一個判斷對方是否為自己的理想對象的方法,那就是「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 圖片|截圖自理科太太 Youtube 頻道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在關係裡,本來就沒有理想對象、完美情人存在,只有最適合自己、能夠讓自己感到舒適自在的人。但為什麼我們仍然會期待有理想對象的出現呢?讓我們從心理學家對「自我」的討論開始了解。 心理學家卡倫荷妮(Karen Horney)曾在其著作《我們內心的衝突》提出不同於佛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劃分,她認為「自我」可以視為我們在生活經驗中所形成的自我意象(self-image)。個人的自我意象代表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卡倫荷妮認為,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會發展出三種不同的自我意象: 現實自我(actual self):指人在目前身心狀態的結合,代表一個人的實際面貌。 真實自我(real self):指人可能成長發展的空間,代表一個人的內在潛力。 理想化自我(idealized self):指人跳脫現實,想像未來目標的自我意象,代表一個人希望達成的樣貌,能夠滿足其內心的自我期許。 卡倫荷妮。圖片|來源 其中,如果我們將「理想化自我」延伸到其他人,就是「外化作用」,外化作用是我們在設定裡想的同時,並沒有發現自己內心的轉變,卻把發生在心中的事情當作外部世界的經驗。例如我們渴望擁有穩定生活品質的家庭生活,只要對方的條件符合我們所期望的「穩定生活」,我們便很有可能忽略對方的其它優點或缺點。 因此,說穿了,理想對象就是我們對理想生活的投射,但也許我們「想像中」的理想生活,並不真正適合現在的自己。 高富帥是美好結局?電影才那樣演 在蔡依林《腦公》MV 的最後,蔡依林終於意識到一直以來渴望的愛情就在身邊,飾演男主角的鄭愷也從燒臘店廚師搖身一變成了「高富帥」,少女對美好愛情的幻想泡泡終於有著落,如願獲得「腦公」。 圖片|截圖自《腦公》MV 《腦公》MV 向 80 年代的經典港片致敬,連結尾也參考電影結局,讓男主角有身份大轉變的機會,看似幽默詼諧的劇情設定讓歌迷直呼有趣,但如果將 MV 裏看似完美的結局套用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件事: 一定要是高富帥才能獲得完美結局嗎? 有沒有可能,你單純是你,我依然是我,沒有戲劇性的變化,也不需要突然殺出的身份轉變。就我們兩人,一起攜手共度人生接下來有哭有笑的日子?(推薦閱讀:不只是高富帥與傻白甜!《W 兩個世界》:懂了愛,就懂得生存) 昔日的女高中生們漸漸長大,不再懷著少女心稱呼偶像明星「腦公」,她們學著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一個個找到相處起來真正舒服自在的伴侶。 在一次同學會中,當年入戲最深的女孩如今牽著另一雙手,他們相望,眼神裡透露著:「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在一起的日子,讓我們都活得很美,雖然沒有完美人生,但有你一起共度平凡已經足矣。」 參考資料: [1] 知乎|曹舟力/為什麼說卡倫·霍妮(Karen Horney)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和其他精神分析學者相比,她獨特在哪裡?/2013 [2] 女人迷/理想戀人的真相:你愛的是他,還是你的理想投射?/2016 January 30, 2019 at 05:45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sUHkXe

我第一次認識「墮胎」,來自母親的流產 http://bit.ly/2MEuTIg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對於「墮胎」,社會總是懷著陰暗的想像,伴隨著不負責、不謹慎的刻板印象,墮胎者因此常要遮掩訊息、私下執行,使得脆弱的懷孕母體又再被蒙上多一層晦暗的恐懼。 香港特派記者|kayla 一直對美國的羅訴韋德案、女性對墮胎權的爭取,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支持,而身在香港的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作爲未來母親的抉擇,也無法感受到意外懷孕的女性,心中的矛盾和真實的痛楚。 對於墮胎這回事,最初的印象,是讀中學的時候,偶爾聽到早熟的女同學會説起,關於前往中國大陸進行墮胎的費用、如何繞過家長和社工耳目進行等偏門的資訊。還有電視上面播放的廣告,呼籲青少年不要有婚前性行爲,否則後悔一生。 以母親的抉擇爲例,其中一個電視廣告强調,未婚懷孕,尤其是年輕人的案例,責任在於父母灌輸的正確性教育不足。正確的性教育,大概是指 避免婚前性行為。在廣告中,很少見到有終止懷孕的選擇,反而是年輕的父母要提早上育兒課的畫面,當中甚至有穿著校服的學生形象,廣告氣氛詭異。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另一個頗爲深入民心的元旦嬰兒廣告, 則突顯出未婚的年輕父母的不成熟,以及他們不負責任地進行婚前性行爲而導致的悲劇後果。這兩個廣告的風格,其實反映出香港的恐嚇式性教育作風。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而香港家計會的廣告,則針對已婚夫婦,例如在 1975 年呼籲一個家庭生兩個孩子就足夠,2015 年則呼籲一個家庭可以生一隊籃球隊。在不同時期,按照當時的人口老化比例和生育率,作出不同的呼籲。而墮胎的話題,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是我,是我媽媽 而我首次對於墮胎有親身感受和接觸,是很多年前,我媽媽的一次意外流產。  從小到大我都是家中的獨生女兒,爸爸、媽媽和我。有時候,我會好奇:難道他們現在都不會有性行為嗎?據我所知和我所撞破的,好像是有的。但是我從來沒有聽過我即將會有弟弟和妹妹的消息。  在十一歲左右,我收到一個來自陌生號碼的電話,接了之後,我聽到親切的聲音,也就是我的媽媽:你幫我在家中收拾幾件衣物,過來醫院。我一頭霧水,想要追問發生什麽事情,年紀還小的我,完全不明白,也以為她遇上意外非常擔心。她叫我不用擔心,衹要乘鐵路過來醫院就可以了。 後來,她再打電話給我:「我自己可以回來,她不用過來了,我不用住院。 」 下一幕,是她站在廚房裏面,跟我對話。我尋根究底的問她發生什麽事,她説:「我懷孕了。大概幾個星期,但是我小產了。」  那代表了什麽? 醫院有兩個方法去解決,第一是進行手術,把胎兒移除,第二是服藥。  後來我知道,第一種是俗稱的「刮宮手術」,第二種是通過藥物將胚胎排出來,俗稱「藥流」。 然而,我的媽媽需要服藥,然後承受幾小時的極度疼痛,是有其因果關係的。她向我坦白,以往曾經做過超過一次的終止懷孕手術,因為她和爸爸都不希望財政負擔太重,而且真的是意外。亦因此她的身體無法在意外懷孕的時候,再承受另一次的刮宮手術,亦因此,她的身體無法孕育出另一個嬰兒來。是不可以逆轉的損害。 (延伸閱讀:【性別觀察】那些在台灣墮胎的女人(們) 我覺得可怖的是,起碼有一半的責任,不在我的媽媽身上,而是沒有堅持安全性行為的一方,也就是另一個我最親的人。究竟有多少的壓迫和傳統的夫妻服從觀念,才會導致她的苦況?我無法理解,也無從證實。那時候,我腦海中浮現的,是我母親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跨境進行如此重要的手術。到現在這一刻,我依然認為她很勇敢。那一代的女性,可以接觸的墮胎資訊,可能沒有我們的多,而且整代的風氣都不贊同這個選擇。為什麽她會隱瞞呢?大概是因爲我年紀還沒有到能夠理解和消化與生育、節制生育有關的苦楚和選擇,也許她會怕我討厭她或者批評她,可是,我不會。  如果這是她的選擇,我會由衷地說一句,「你很勇敢,我只是想為你分擔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痛苦。 」 在香港想終止懷孕,困難嗎? 圖片|作者提供 根據香港法例,合法終止懷孕必須由兩位醫生評估及共同確認當時人符合法例所要求的條件,以及於憲報列出的醫院或診所進行,包括香港家計會,部分公立及私家醫院。 根據《侵害人身罪條例修訂法案》,懷孕不超過二十四週的女性,要在以下情況,才可以合法終止懷孕: (一) 得兩名註冊醫生証明繼續懷孕對孕婦生命構成的生理或心理損害較終止懷孕為大; (二) 得兩名註冊醫生証明胎兒出生後極可能有身體或智能嚴重不健全的情形; (三) 懷孕女性的年齡不超過十六歲; (四) 懷孕女性在三個月內曾向警方報案,自稱是亂倫、強姦、迫姦、誘姦或迷姦的受害者。 假若女性懷孕超過二十四週,則必須得兩名註冊醫生證明終止懷孕是挽救她性命的唯一方法。 通過資格測試的女性,可以通過香港家計會來進行人工流產。但是,身體狀況不佳的女性,有機會被拒絕進行手術。 公立醫院亦提供同樣服務,但是輪候時間長,根據青躍在香港獨立媒體的報導,有案例需要等候 2 個月。 私立醫院的服務費用則爲 2 萬港元至 3 萬港元,大約臺幣 8 萬元至 12 萬元,勞動階層的婦女、青少年女性根本難以負擔。 若要縮短輪候時間、減少心理壓力和節省費用,中國大陸的醫院或者自行購買未經醫生處方的藥物,便是唯一選擇。前者的風險極大,有機會因為醫療衛生規格不夠嚴謹,或者醫院不正規,而令女性的身體受到感染等嚴重情況。  基本上,在撇除想生育、但身體狀況不良而被迫終止懷孕的女性的情況下,香港需要終止懷孕手術服務的女性,其實存在,雖然香港有服務的提供者,但是不論資訊和配額都不足。   性教育、社會和女性  當年 2005 年的一部《早熟》,看到男女主角如何在女方懷孕之後辛苦地避世。這些都讓人覺得恐懼,一説起墮胎,會想起昏暗的手術室、痛楚,一説起懷孕,會想起那個不該吃的禁果,還有一説起性行為,就會想起意外懷孕。那,其實香港有沒有人在合法和安全的環境下、在自己意願、在支持下順利墮胎的呢?為什麽在香港,要談墮胎,會變得如此黑暗? (推薦你看:【性別觀察】12 歲性侵受害者,那些不能墮胎的菲律賓女人們) 香港的性教育中,有教導小學生男、女身體和性器官的結構、有教導青少年學生使用安全套的課程,還有男和女如何進行性行為的教程。可是關於未婚懷孕、終止懷孕手術、女性性器官和性歡愉等範疇,教育局則沒有那麽開明了,更不用説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教育(事實上,性教育指引由 1997 年制定至今,都未有修訂過)。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而我媽媽到目前爲止,都從未跟我再談及過那一年的藥流事件。為什麽她當年沒有向香港家計會求助?為什麽她當年沒有去公立醫院輪候呢?是因為時間太久?還是因為無法有兩位醫生證明她需要終止懷孕?如果,有一天,香港的女性不需要由醫生證明什麽,而是根據自己意願去終止懷孕,只要說一句:我想。那她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隱瞞、不用再到中國大陸的醫院提心吊膽? 資料來源(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1] 青躍-青少女發展網絡 [2] 婦女資源網 January 30,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MEuTIg

三分鐘臉部經絡按摩:消除疲勞壓力,也做五官美容 http://bit.ly/2G8s7tI 今周刊出版 試過臉部推拿嗎?推薦你三分鐘臉部推拿,只要簡單步驟就能舒緩壓力! 透過臉部經絡的刺激,也能調和人體臟腑,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吳宏乾《圖解經絡按摩自癒力》 觀察人的臉部表情、神色,在中醫診斷疾病上為相當重要的一環。透過臉部經絡的刺激,也能調和人體臟腑,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 經絡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人體必需能量與訊息,包含「氣」與「血」。「血」為人體重要的營養物質,含括了現代醫學中所說的葡萄糖、蛋白質等物質;「氣」在中醫觀點上為一種能量,人體中各個臟腑能夠正常的運作,都有賴於氣的推動。 圖片|日劇《按摩偵探丈》劇照 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氣與血,正是經由「經絡」在全身循環運行。因此根據經絡學說,透過皮膚表面的按摩、推拿,可以促進身體各部位的氣血均衡,除了治療疾病之外,更希望能進一步改善並增進人體健康。(延伸閱讀:顱顏按摩教我的事:真正的療癒力量,是你在當下願意陪伴) 認識全臉穴位與反射區 頭臉部是個眾多經絡聚集交會之所在。人體所有的陽經都交會於頭臉部,包括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因而有「頭為諸陽之會」之說;此外,奇經八脈中的任、督二脈也上達面部。透過這些經絡循行,聯繫臉部與周身,可達到刺激臉部而影響全身。這些經絡在臉部具有許多穴位,因此經由按摩面部可刺激這些穴位,進而使經脈受到推揉,帶動了周身經絡間的循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加強、調整各臟腑間的氣血的功能,鼓舞全身正氣,使人體中各種機能達到平衡的狀態,增強臟腑功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在《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有提到:「十二經絡、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因此,頭臉部所有的神色形態,都可以反應出臟腑經絡的狀態,所以從臉部的神色形態,就可以診斷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相反的,也可以藉由按壓頭面穴道,促進身體健康。 時時按摩,改善常見困擾 臉部的按摩發展已久,早在現存最古老的醫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提到按摩治療臉部疾病。 除了用手按摩之外,還發展出的利用玉粉、按摩膏等,加上按摩推拿的美容術,最著名的應該就是慈禧太后的玉按摩面部法,也有運用輔助工具,如刮痧板的按壓法。除了有助於美容外,透過經絡的循行,也可以加強脾胃的運作。(也推薦你:冬日時節的五感保養術:做一位自然發光的女子) 你有好臉色嗎? 身體的好壞會從人的臉部反映出來,中醫更以觀看臉部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不妨拿起鏡子來,仔細端詳一番,依據以下狀況,檢驗一下臉部是否健康。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結果解析: 只要出現以上其中一項症狀,可利用簡易有效的按摩方法,重拾青春和活力。 3 分美顏按摩法 臉部的推拿除了有助於美容外,透過經絡的循行,也可以加強脾胃的運作。 臉部按摩對於五官的保健最為直接,而外界的訊息多由五官接收,如視覺、聽覺與嗅覺,若身體處在良好狀態,則五官靈敏度相對就高;反過來說,訓練與維持五官功能靈活,也可刺激機體反應使活動力旺盛,有效遏止老化。 臉部有相當多的穴道與視力相關,可加強眼睛的功能穴道如睛明、攢竹、承泣、太陽穴等,都可以有效預防、減緩近視和老花眼。 臉頰、額頭──按摩臉部對應五臟六腑,幫助五臟六腑血液供應,並拉提臉部肌肉 兩手手掌搓揉至微溫後。 再將雙手貼於兩頰,輕柔地由內向外,按摩或旋轉式按揉臉頰。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用中指、食指、無名指,從眉頭緩慢地往髮際處輕推,或旋轉式按揉,手法需輕柔。 以中指、食指、無名指由下巴,沿著耳朵方向做螺旋狀按摩。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接著再沿著同個方向做點壓按摩。 以中指、食指、無名指,由鼻翼沿著耳朵方向做螺旋狀按摩。 接著再沿著同個方向點壓按摩。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臉部的紋路走向不一,有的橫走,有的是縱走,有些是環狀的括約肌(眼、嘴),要如何正確按摩,有幾個小叮嚀,臉部的肌膚,由內往外按摩,或者畫螺旋一樣地按摩。 額頭的紋路是橫走,平時按摩方式應與皺紋的方向垂直,上下地滑動按摩。 眼睛、嘴巴的肌肉為環狀,按摩的方式繞著眼眶、嘴角的周圍按摩即可。 眼睛──有效預防、減緩近視和老花眼 先將雙手搓熱。 用食指或多指從眉頭,揉壓 3 至 5 圈。 再沿著眉稜骨上緣,滑動到眉尾凹窩,揉壓 3 至 5 圈。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從眼睛內角,揉壓 3 至 5 圈。 順著眼眶骨下緣滑動至眼睛外角,揉壓 3 至 5 圈。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點按眼周穴位,如眼內外角的睛明穴與瞳子髎穴、四白穴、魚腰穴。每個穴點按 1 分鐘。 輕輕按壓太陽穴上,並沿著臉側面往下按摩至頰車穴,沿鼻翼往下按摩至迎香穴。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摩擦雙手,把手搓熱,將雙眼閉上,將手掌覆蓋在眼睫上約 5 秒,慢慢地呼吸(也可用熱毛巾熱敷)。 ​​​​​​​圖片|今周刊出版提供 平常用電腦、看電視、看書時,每隔 45 分鐘就要閉眼休息,或者離開座位讓眼睛看遠一點的地方。用眼過度的人,除了簡單的眼部按摩,平時就要經常眨眼睛,每天至少 300 下,有助於調節神經功能、活化眼部肌肉。 吳醫師教你三分鐘經絡按摩,壓力失眠痠痛百病消 本文摘自吳宏乾的《圖解經絡按摩自癒力︰不吃藥、不動刀,每日三分鐘,壓力失眠痠痛百病消》。由今周刊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圖解經絡按摩自癒力︰不吃藥、不動刀,每日三分鐘,壓力失眠痠痛百病消》 January 30, 2019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G8s7tI

快樂心理學:快樂的人都在做事情,而不是想事情 http://bit.ly/2FW8qWx 時報文化 根據英國心理學家皮特.寇恩(Pete Cohen)提出的快樂公式,他認為:快樂=P+ (5×E)+(3×H),而正向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另一種快樂公式,他認為:快樂=設定點(50%)+ 生活環境(10%)+你做了什麼事(40%)。想知道你的快樂程度嗎?嘗試算算看吧! 如果快樂有公式 閱讀下列描述後,感覺一下這句話適合用來描述自己的程度,以 1~10 評分,1 表示「完全不是如此」,10 表示「完全如此」,數字愈大,表示你愈認同這句話。 (   )1. 我是一個外向、活力充沛、有彈性且願意改變的人。 (   )2.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觀很正向,受到挫折後能快速恢復,而且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 (   )3. 回顧我的「健康、財務、安全感、選擇自由與社區歸屬感」,我覺得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已被滿足。 (   )4. 生活中,我得到親朋好友支持,能充分投入自己所做的事,滿足自己的期望,參與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活動。 將上面四個分數,依據下面公式計算出 P、E、H 値: P 值 = 第一題+第二題分數 =___ E 值 = 第三題分數 =___ H 值 = 第四題分數 =___ 根據英國心理學家皮特.寇恩(Pete Cohen)提出的快樂公式,他認為: 快樂=P+ (5×E)+(3×H) 在這個公式裡: P=個人特質:泛指自己的價值觀、適應能力與彈性。 E=生存環境:涵蓋了身體健康、財務狀況與友誼。 H=更高層次的需求:包括自尊、期望、野心與幽默感。 計算出來的結果若在 80~100 分者,屬高度快樂;60~79 分為還可以;40~59 分為差強人意;低於 39 分者,代表不太快樂。照這公式來看,你的快樂及格了嗎? 不知道你是否同意這樣的公式。正向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快樂公式不太一樣,他認為: 快樂=設定點(50%)+ 生活環境(10%)+你做了什麼事(40%) 在這個公式裡: 設定點=先天基因遺傳,這決定了我們大概 50% 的快樂。約有三成的人,生下來就比較容易快樂,另外三成的人偏悲觀一點,剩下的人則沒有特別偏向哪邊。 生活環境=環境因素,指的是你住哪裡、多有錢、從事什麼工作等,決定了你 10% 的快樂(沒錯,只有 10%)。 你做了什麼事=40% 的快樂取決於此。有將近一半的快樂,取決於我們替自己做了什麼事。 雖然我不是很確定這些快樂公式的真實性。好比,公式裡頭那些係數,為什麼是 5 或 3,為什麼是 40%、10%。不過,整合這些人提出的快樂公式後,裡頭同時提到了幾個關鍵。 天注定的部分 快不快樂確實有天注定的部分,像基因遺傳、身體健康狀況、人格氣質等,這些因素不太是我們可以操控的。 研究人類個性的心理學家發現,幾乎世上所有人的個性,都可以用五個指標高低的排列組合來區分。這五個特質的英文開頭縮寫剛好是 OCEAN,分別指的是:開放性(Openness)、嚴謹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性(Agreeableness)與神經質(Neuroticism)。 影響快樂最主要的兩個人格指標,是外向性與神經質。最快樂的人通常是高度外向性、低度神經質,而最不快樂的人,完全反過來,通常是低度外向性、高度神經質。快樂與外向、神經質程度有關,而研究也發現,這兩個特質很大一部分確實是由遺傳決定的。 環境 快樂也跟環境有關,比方說你住哪裡、你的生活品質和財務狀況如何等。說實在地,環境其實也有一點天注定的成分,只是仍有機會透過後天努力而改善。 許多人這輩子花了非常多力氣,希望藉由改善薪水、居住環境等方法來獲得更多快樂。不過,如我們之前在探討「金錢與快樂」時所提到的,環境改善確實能帶來快樂,但是幅度很有限。環境改變帶來的正向情緒,也容易隨著時間而習慣。 圖片|日劇《神奈小姐》 你做了什麼事 快樂公式裡最關鍵也振奮人心的,是「我們的選擇」也會決定我們的快樂。 我們重視某些價值、重視自我實現,所以,我們採取對應的行動。這種快樂,是靈長腦所在意的,引導我們由內而外、發自內心地做出行動。這種快樂是滿足感,是淡淡的喜悅,不容易因為適應而褪色。 另一個好消息是,根據我們目前對大腦的了解,大腦有著極佳的神經可塑性。大腦不是出生後就定型,而是會一直改變的。即便我們已經長大、變老,大腦都還是一直在改變。我們可以透過努力和持續練習,像捏陶土一樣,把大腦形塑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那些我們常常做、常常練習、常常想的事,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大腦,讓它變成習慣 2.0。當一件事做到不需要刻意費力時,它就變成了我們的「新天性」。 你閱讀本書的同時,大腦就在變化,它正忙著建立某些新連結。不過,對大腦來說,比「知道」更有力的形塑,就是「行動」。心理學知識的最大敵人,就是「知易行難」。似乎不管怎樣,我們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和藉口,「不去」做那些我們覺得重要的事。 馬克.吐溫說,二十年後,你今天「沒做的事」會比你「做過的事」更讓你遺憾。那些你沒採取的行動、錯過的體驗,會是人生最大的憾事。在一個關於後悔的研究中,參加研究的人被問:你過去一週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它是「做了某事後悔」,還是「沒做某事而後悔」呢? 後悔分成兩種。有 53% 的後悔是說,我後悔上個禮拜「做了」某件蠢事;有 47% 的後悔則是,後悔自己上個禮拜「沒做」某事。 過一陣子後,研究者再次聯絡了這些人,問問他們的後悔有沒有一些轉變。 因為自己「做了蠢事而後悔」的感覺,在幾個月之後,變成另一種感覺了。這些人說,雖然當時感覺自己很蠢,但現在回想起來卻很值得。做完蠢事之後,讓自己想通了一些事,看清了自己的極限。許多人甚至一轉後悔的感覺,因為當初自己付諸行動而感到自豪。(推薦閱讀:蔡康永專文|如果真的沒有後悔,人生就沒辦法前進) 針對「沒做的後悔」,研究者問:當時因為沒有採取行動的後悔,現在感覺如何呢?幾個月後,因為沒做而耿耿於懷、不舒服的比例,從一開始的 47% 暴增到 84%。 去做吧!即便失敗了,我們還是可以學到東西。沒做的遺憾,會隨著時間愈變愈大。沒做的結果是「無限」的,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那個結果是什麼,你可能會帶著它一輩子。做了但失敗,這個結果是「有限」的。五年後的你,可能不會覺得這有什麼。 讀政大時,曾在廣告系陳文玲老師的課堂上,學到一種稱為「自由書寫」的工具。這是一種不過於理智思考,試著讓直覺引導我們書寫的方法。想邀請讀者,留五分鐘給自己,準備一支筆,一起來試試看。 等一下你會看到五句話的「開頭」,在看到這些開頭之後,請把你心中浮現的第一個直覺想法立刻寫下來。 不用刻意美化,不用管字醜不醜,不用管修辭。這裡所寫的話,也不用給別人看。所以,請盡可能誠實,把內心浮現的念頭完整寫下來就好。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年後,我人在____________, 跟著__________________, 住在__________________, 做著__________________。 寫完之後,再讀讀上面的句子。 這是你真心希望的嗎?如果你覺得自己剛剛好像沒有很誠實,可能是因為環境不適合,你可以找一個舒適的、讓你感到安心的地方再做一次。你也可以偶爾問問自己這五個問題,看看答案的變化。 我還記得當時書寫完後,老師這樣說:「各位同學,二十年只是一個幌子。這些夢想、這些願望,為什麼要等到二十年後再去做呢?」 上這堂課的時候,還記得是 2008 年。當時,我把「寫一本書」放在我的最後一句話。十年後,老師,我寫了兩本書! 快樂的人幾乎都在「做事情」,而不是一直在「想事情」。因為,快樂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推薦閱讀:提高行動力的 10 個練習:學會拆解任務) 如果你觀察一個真正快樂的人,你會發現他正在造船、創作交響樂、教育孩子、種天竺牡丹花或在戈壁沙漠尋找恐龍蛋。總之,他不會像尋找一個滾到暖氣機下面的衣領鈕扣一樣地尋找快樂,他不會將快樂本身當目標來尋找。在一天滿滿二十四小時的生活中,他會知道他是快樂的。 ——貝蘭.沃爾夫(Walter Béran Wolfe, 1900-1935)奧地利精神科醫師 成功不是快樂的關鍵,快樂才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你熱愛你做的事,你將會是一個成功者。 ——史懷哲(1875-1965)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行動不見得帶來快樂,但沒有行動就沒有快樂。 ——班傑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804-1881)前英國首相 本文摘自蘇益賢的《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由時報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 January 30, 2019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FW8qWx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婚後生活,我們的爭執偶爾不論對錯,只講情義 http://bit.ly/2TmHen0 迷人來稿 想起先生那二次的提出離婚,我仍非常在意,我在意的是他輕易放棄的心態,後來才想到他說出口背後的動機,其實是累積已久的不滿。而我從沒講過離婚二字,不代表我就比他重視這段婚姻。 文|小羊貝貝 「老婆,新年快樂!我今年的家庭目標有達成耶,我們二個今年的大吵只有二次,我年初的願望是不超過三次,結果成功了耶!」2019 年的第一個晚餐,先生用便當向我舉盒慶賀。 「哦?才二次嗎?那上次你對著我和孩子大吼,那次算嗎?那時我們還在吹冷氣,所以應該是十月中旬以前的事,那次應該算吧?我們才大吵二次而已嗎?」我開始精明了起來,直覺今年絕對超過三次大吵。 「那次還好而已啦,真的哦,只有二次,我們進步了,嘿嘿!」另一半說得篤定,再配上那又蠢又得意的笑容,真心不騙的誠懇。我該識趣,再去回想毫無意義,隨著他痴呆的笑,我也相信了,我們今年竟然只有二次大吵!那真是一個值得慶賀的 KPI 大躍進。 不過,吃完晚餐後,我還是忍不住開始回想了,我們今年到底吵過幾次架? 家事如何分配、假日誰可以睡到自然醒、家用誰應該出多少錢、除夕夜團圓飯後誰該去洗碗⋯⋯在孩子面前,二人意見相左時,該聽誰的?還有很多次在先生火山爆發前我的緊急滅火,才得已安全度過的無數次驚險時刻。這些加起來都有將近十次了吧,怎麼會只有二次?那「他」的那二次是哪二次? 應該是他有說出「離婚」二字的吧!這樣回想起,好像就只有二次⋯⋯。但我想不太起來是哪件事,十之八九不外乎是家事、家用、孩子,這些永遠吵不出朵花的柴米油鹽吧,我記得的大吵,應該有個五、六次,但具體到底是什麼事情呢,我的記憶也變得非常模糊。 不過,隨口就說出「離婚」二字,真的是很不負責任的態度呀。我若向人訴說,幾乎大家會都偏坦我這邊吧,哪個負責任的男人會因為一吵架就提出離婚,而且當時他的態度都非常強硬,得理不饒人的。真要命,想到這裡,我突然又火大了起來。他憑什麼提離婚。 對了,他那次好像說:「我不覺得妳和我有在同一條船上,我們的心很遠。」我當時聽到就覺得:「如果我不是和你在同一條船上,那我洗衣、拖地、打掃、帶孩子,做這些是為了誰?還敢說我沒有跟你同心同德。到底還想要我怎樣啊?」我的記憶拼圖開始動了起來。 他又說:「這些打掃根本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想要你有『和我在一起』的感覺。」 圖片|日劇《偽裝夫婦》 對了!沒錯就是這個!他似乎很常向我「討」情感上的慰藉,比如說:「妳抱我一下嘛、妳跟我說聲加油好嗎⋯⋯。」在二人相處上,我很像個男人,一個不輕言說愛的男人,而先生就顯得女性了些。現在仔細想想,他好像也沒怎麼稱讚過我「房子打掃很乾淨」這件事,倒是當我偶爾給他鼓勵或安慰的擁抱時,他才真的很認真地跟我說過:「謝謝老婆」。 是啊!男人大部分是看不見櫃子上的灰塵、地板的小紙屑、凌亂的玩具,他們是看不見的,所以說,當房子變得整潔乾淨時,他們當然也看不出差異。而他進門,第一眼只會看到那癱在沙發上最大的型體——我,還有我的那張臉;累得面無表情的臉、或是充滿怨氣的臉,現在想想,這種臉就算放在一個窗明几淨的客廳裡,是我,都不想回家看到的吧。 我們對婚姻的想像並不一樣,我喜歡先有整潔乾淨的房子,看一切才會順眼,才能有心情去經營關係。而先生卻覺得整理房子,不如整理心情來得重要,就算在飯桌上吃得杯盤狼藉,只要笑得開心那便是幸福,餐後再收就好。但我卻會因為掉在地上的菜渣飯粒而心煩,無法靜心吃飯,邊吃飯的同時,邊拿抹布擦乾淨,搞得他緊張。 其實,他說得很有道理,但我就是喜歡乾乾淨淨的用餐。沒有對錯,但我們同住一起,就有對立。 我們常把自己最在意的東西,要求對方也同樣在乎,以為這叫經營,但如果對方其實配合得很勉強,該怎麼辦? 其實也不能怎麼辦,若是還想要這段關係,就要配合妥協,這樣講起來,婚姻的確滿辛苦的。因為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彼此要配合的事情,往往不減反增。 我應該「抓重點」,給他真正想要的就好。這些拉拉雜雜的事情做了一大堆,根本就是我自己受不了髒亂,是我,最在乎環境的清潔,而在他心中理想的婚姻生活裡,「清潔」卻根本排序不上。 想起先生那二次的提出離婚,我仍非常在意,我在意的是他輕易放棄的心態,後來才想到他說出口背後的動機,其實是累積已久的不滿。而我從沒講過離婚二字,不代表我就比他重視這段婚姻,其實我知道,我有時刻意忽視他的需求,並把婚姻弄成我想要的樣子,逼他一起配合。 結婚三年,還是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價值觀,無法互相認同。覺得婚姻辛苦,有時是因為我們太在意自己是對的,而理直氣壯,但這些往往很傷感情。後來,因為大家還想維持這個婚姻,慢慢會轉變為即使不認同,但不代表我不會「為了你而去做」。那些「妥協配合」變得比較像「情義相挺」的感覺,你挺我,我挺你,像哥兒們間的義氣,不問對錯,只講情義。 這也難怪,我依舊想不起那五、六次大吵的具體事項?因為後來的我們,就在「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這些瑣碎中,日子開始有了變化。 非常老套,但一家安好,便是永遠。 January 30,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TmHen0

從吳爾芙到香奈兒的相愛故事集:沒有善終,未嘗不是一種善終 http://bit.ly/2MG2WQf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五則相愛故事,從吳爾芙到香奈兒,從賈寶玉到妮可基嫚,在親密關係裡,愛有很多模樣,而在這之中永遠不變的,就是自己。 精選五則相愛故事,從吳爾芙到香奈兒,從賈寶玉到妮可基嫚,在親密關係裡,愛有很多模樣,而在這之中永遠不變的,就是自己。 #1 1990 年,妮可基嫚與湯姆克魯斯相識相愛。當年才 23 歲的妮可基嫚,便與阿湯哥步入禮堂,在當時可是大家眼中的神仙伴侶。 你以為妮可基嫚的一生,就如同童話故事一般,往後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了嗎?這段令人稱羨的婚姻,維持了 10 年,在 2001 年兩人決定分道揚鑣。但她從不責怪與怨恨,僅淡淡地說:「我當時太年輕也太倉促。」 她感謝過去的種種,無論是快樂還是傷痛。 在離婚之後,她開始學習成長,成為自己。2002 年的《時時刻刻》(The Hours)中,她戴上了假鼻子,飾演英國作家吳爾芙,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球獎最佳戲劇電影女主角。 有人說妮可基嫚離婚後,事業開始如日中天。她曾說過一句話,可作為回應:「這並非只是單憑運氣,你必須願意讓這些事情發生,也要願意妥協、願意改變。」 38 歲時,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齊斯艾本(Keith Urban),她曾這麼形容他們的感情:「我們是兩個孤獨的靈魂,注定在彼此願意敞開心胸時相遇,我們是容易受驚也能勇敢的綜合體。」在兩段婚姻中,她從受保護的公主,變成了張開雙手擁抱他人的女皇。 推薦閱讀:Handsome Lady|妮可基嫚:離婚,是我成長的開始 #2 王爾德與波西在劇場後台相識,那一眼大概驚心動魄,波西無疑俊美,王爾德為他浪擲千金,這麼說吧,美是種天賦,並且比天賦更高,因美無需解釋;波西亦是毫無才情,儘管反覆讀了十四遍《道林格雷的畫像》,王爾德憐惜他,不如你做我的藝術之神,他凝望他,文思湧現,愛是極好靈感,你在我的文本裡活,比你寫下自己的文本更美。 他是毒,他不吃藥,愛是罌粟,波西景仰王爾德縱橫的才氣,王爾德眷戀波西年輕的靈肉,同性情愛在當時有罪,波西父親塞給王爾德紙條,「致王爾德,一個雞姦者。」 王爾德為波西賠上了財產,賭上了才氣,下獄度過兩年。在法庭上,王爾德振振有詞,「我的愛,不能說出名字,就像你在米開朗基羅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找到的愛。儘管他們彼此吸引,彼此相愛如此自然,這個世界不能理解這種愛,只管嘲笑它⋯⋯」王爾德赤裸裸的告白,波西卻消失了,或許正如王爾德早說過的, 生活中只有兩種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想要的,另外一個是得到了你想要的。 獄裡只有小小的窗,當他仰頭,月光灑落像愛人昔日輕柔的吻。在獄裡,王爾德依然寫情書給波西,深淵書簡,信裡固然有怨懟,有更多是卑微請求,你在哪裡呢?你能不能回覆我?他在最地獄的時刻,想起他像記起天堂。 王爾德是躺在陰溝裡,仍然不忘仰望星空的那一種人,愛是星空,儘管閉上眼睛,仍照得自己一身燦亮。人說王爾德的筆好,他就拼命寫他,折騰了才氣,將一無所有的情人理想化。 王爾德出獄,波西再度出現,愛陰魂不散,王爾德落下妻小,再次擁抱他,容他擰乾自己最後的時日。王爾德死之前,他們分手,他獨自一人在巴黎,身無分文,連杯咖啡的錢都付不出來。 王爾德的墓落在巴黎蒙帕拿斯墓園,後人在墓前留下自己的紅色唇印,以吻封箴明志,你是多麽糟糕的戀人,可我依然愛你直到最後一刻。 推薦閱讀:【關係日記】王爾德與美少年波西,心是用來碎的 #3 許多人問,你還年輕,怎麼不多走走看看。這是一個對象提結婚你就想跟他分手的年紀,這是一個曖昧不是熱戀不成的年紀。有人說你這麼多年愛著一個人可惜了,外行人猜測這長跑還「無果」的戀愛是否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你沒要回應世界的憐憫,這麼大了,好友都生了兩個孩子、那留學的同事換過幾次打卡伴侶,你始終只愛過一個人。 可是你並不遺憾。 你愛的甚至不是未來,沒有了未來還是要愛。 你愛著,就像賈寶玉認了林黛玉。腐朽的命中注定在她眉梢開出花來,那人兩靨之愁中有他的喜悅。 你愛著,就像林黛玉遇著賈寶玉。她才氣收束了寶玉的乖張性情,那弱不禁風的胸膛原來能收容她的軟弱。 你們的愛是這樣,充滿了缺憾。林黛玉哭,眼淚是來還給賈寶玉的;你有很多小脾氣,像來修煉他的生命一樣。寶玉散漫,遇上黛玉就偏執的很;他對生命充滿野心,卻愛你愛的很克制,像是怕揮霍什麼似的,在一起這麼久,睡著同顆枕,還傳訊息預約你的早餐。 愛也不是佔有,也不是永永遠遠,可是此刻哪怕有大江大海能讓你們去看,恐怕你們如寶玉回應黛玉的試探:「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老天,你們的愛情真的好老派。記起《紅樓夢》寶玉黛玉初見,寶玉說:「這個妹妹我見過的。」 那如故,是前世種下的訊息,第一眼我們看著喜歡,心裡就是舊識了,於是活著再不感覺孤寂。 你們第一次認識的時候原來是爭辯《紅樓夢》,你覺得他把經典讀的歪斜無理,他說你把市井小民讀成財閥世家。可說起寶玉與黛玉的愛情,你們都點點頭,說故事寫得好,沒有善終,未嘗不是一種善終。 推薦閱讀:【關係日記】賈寶玉與林黛玉:即使沒有未來,我還要愛你 #4 12 歲,可可香奈兒提早認識世界殘酷,人情冷暖,她知道人生只有自己靠譜。母親走得早,父親遺下她不管了。青春期成長的七年,她在孤兒院,習得一身討飯求生存的才能,包含低頭,包含縫紉,她知道自己能是什麼。 她輾轉去酒吧唱歌,人們朝她喊 coco,色瞇瞇瞅她,她是酒吧裡一朵艷放的花。她不介意,大辣辣回望,人群裡,她看見了她第一個情人巴桑。與其說是情人,不如說是做情婦,生活困頓嘛,她得先活下來,才有資格談談理想。 「我的生活不曾取悅我,於是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巴桑當她是精緻的玩偶,漂亮而異端;可可演得也稱職,沒期待巴桑是從天而降的白馬王子,她隨他走入法國上流圈,各取所需,開拓眼界,她格格不入,又生猛新鮮。 在那樣的場合,可可遇上鮑伊卡柏,她的第二個情人,才明白愛情不只是肉體相吻,也能是精神相惜。鮑伊使她安然,替她的才情喝采,可可把對人生追尋的渴望告訴卡柏,知道他會懂。 因她一句「我想做帽子」,卡柏贊助她開店,康朋街 21 號,硬草帽橫空出世,城市裡的漫遊者聞香而來,可可的時尚之路,說穿了,背後從來也是交易與愛情,滿是城市女子的氣息,世故而純真,亦真亦假。 卡柏愛她,更愛上流社會,他必須娶貴族夫人,體面婚姻交換穩固的社經地位。可可很早就懂了,相知相惜怕是不夠,她的愛再濃,都無法折現,愛情比時尚更現實。 卡柏死於一場突然的車禍,留了部分遺產給她,再推一把她的時尚夢。可可的時尚王國,滿是她愛過的線索。 可可香奈兒一生沒有停止談戀愛,那些男人,都成了可可香奈兒的情人們。人們若是問她為何不婚,她就俏皮答:「大概因為我沒有找到一個能和可可香奈兒媲美的漂亮名字。」 她把自己愛成傳奇,若是要愛,這群男人得襯得上我。愛是風格,經典永恆,路過的情人,是他們可惜了,收編歸檔,我要記得可可香奈兒世故而純真的表情,再會了,我要再去愛了,你們誰也攔不住我。 推薦閱讀:【關係日記】可可香奈兒與她的情人們:找個襯得起我的男人 #5 吳爾芙與薇塔魏斯特相識於 1922 年,那時吳爾芙 40 歲,薇塔小她 10 歲,她們都是詩人,便以詩抒情吧,那個年頭愛是什麼沒人急著定義,浪漫愛未走紅,世上無「同性戀」之名,形婚還沒盛行,薇塔已經跟著男同志老公育有一子,行酷兒家庭實踐,她也與吳爾芙愛得正烈,有些人碰上了,求的不是結局,是知道不愛可惜。 想念的時候,吳爾芙就給薇塔寫信,「我沒收到你的信,為什麼沒有呢?也沒有一張照片——再見,我最親愛的毛茸茸小東西。」愛是線索,吳爾芙清楚性別的曖昧性,磕磕絆絆地,把愛寫進書信,寫進文本,《歐蘭朵》完成於 1928 年,那是吳爾芙致薇塔最擲地有聲的情書。 吳爾芙寫下經典作品《歐蘭朵》以明志,男性與女性身份裂變,你瞧,當時間、空間、性別的維度都無法捉摸,愛始終在那裡。 愛了,我們雌雄同體,如和自己相處一樣親密;愛了,我們生生不息,活得比呆板歷史更悠長;歐蘭朵,是女性主義的烏托邦,也是愛的烏托邦。 若是錯過你,人生深感可惜。她們都是愛的信徒,愛一個人是不該有疆界的,去愛就是開疆闢土,如入無人之境,發現你早就站在那裡。 生命是追求,親密關係也是,當性別開始越界,當疆界開始模糊,愛長出奔放形狀,我在人群裡望見你,迷戀你,瞧見自己的淺淺倒影,你完成了我,我完成了你。 每每畏懼愛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吳爾芙與薇塔來。 推薦閱讀:【關係日記】吳爾芙與薇塔:愛本是雌雄同體 關於愛你有好多疑問,那就追蹤女人迷關係 IG,和我們一起談情說愛。 January 30,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MG2WQf

一個人的泰國自助旅行:小心嘟嘟車、地圖不離身,遊泰國必知守則 http://bit.ly/2CUljg0 太雅出版社 計畫來場泰國自助旅行嗎?那麼這 13 個關於泰國旅遊必知守則、勿踩的地雷你一定要了解! 圖片|來源 小心嘟嘟車 理由:嘟嘟車(Tuk Tuk)或三輪車(Samlor)是以喊價的方式,遊客總得付出較高的代價搭乘。最常遇到的陷阱是觀光區的司機喊出很便宜的價錢(如:30泰銖),帶你遊覽市區各景點,這種通常會被帶到可拿佣金的珠寶。但最危險的是晚上被帶到黑心餐廳。若不幸被帶到這樣的餐廳,請務必堅持離開。否則點餐食用後,得付出很高的餐費才得以平安走出餐廳! 請務必注意:不要在觀光區域搭嘟嘟車,如大皇宮及臥佛寺周區。 圖片|太雅出版社提供 當心計程車、善用 Grab 叫車程式 理由:在曼谷旅遊,有時還是會遇到不按錶計費漫天喊價的計程車。曼谷以外的區域,計程車幾乎都是喊價或固定價。上車前請先告知目的地,問司機是否願意載客;上車後,注意司機是否按錶。若是以喊價計費者,記得先講好價錢再上車。若不幸遇到抵達後漫天叫價的情況,可請當地人(如旅館服務人員)代為溝通。 駕駛方向大不同 理由:泰國的駕駛方向與台灣相反,剛抵達國時,上計程車通常會想坐到駕駛座的位置。 請務必記得:過馬路一定要兩個方向都看清楚沒來車,才踏出腳步。 旅館地圖不離身 理由:預訂好旅館者,若要搭計程車前往,記得先印出地圖。由於曼谷街巷複雜,旅館非常多,很多計程車會找不到旅館位置,旅館網站上幾乎都會提供可列印的地圖,並附上泰文地址及電話。 尊敬泰國皇室 理由:泰皇對泰國人來講,是精神依歸,泰國人民對於皇室家族極為尊敬。皇室家族出席的場合,不可隨便照相,保安也極為嚴密,絕對不要做出不敬的行為。泰國人民的尊敬程度是,即使人站在空鐵捷運站內,王族座車經過捷運下面的平面道路,所有人都要站離捷運站邊緣一定的距離。泰國郵票會有國王的肖像,因此也不可舔郵票。(推薦閱讀:寫在泰皇逝世第七天:以黑白向國殤的泰國人致意) 腳不指人 理由:泰國人認為頭頂天,頭是人體最神聖之處,絕不可隨便觸碰,即使是小孩。並切記不要以腳指向他人或觸碰他人,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女性不觸碰和尚 理由:女性不可與和尚有直接的肢體碰觸,若要拿東西給和尚,可透過其他男性轉遞,或是將物品放在和尚拉起的衣角上。女性也或是將物品放在和尚拉起的衣角上。女性也除了老弱婦孺優先座位之外,還有個和尚禮讓座。 當心無照導遊 理由:有些景點會有人宣稱自己是導遊,其中有些是無照的騙子,不是要你購買高價花燭,就是要索取高價導覽費。 進寺廟,請脫鞋 理由:進入泰國的廟宇一律都要脫鞋,對於所有神像均應持尊敬之心。 尊重當地文化 理由:出國旅遊,應抱著到別人家作客的心態。持著不帶批判的開放之心,尊敬當地文化、生活習慣,相信當地人也會感受到這樣柔軟的心,不吝給予美麗的回饋。(推薦閱讀:【泰國文化觀察】一輛老舊公交車,竟是改變泰國的坦克?) 小費文化 理由:旅館、餐廳代客停車、按摩中心的服務人員都習慣收小費,可依服務品質給小費。如代客停車給 20 泰銖,平價按摩中心給 50 泰銖、中上按摩中心給 100~150 泰銖(約 10%),司機導遊每天可給 100~200 泰銖。 榴槤別近車、屋 理由:榴槤的味道非常「香濃」,為了避免這特殊味道隨著室內空調流竄到各處,禁止將榴槤帶進密閉空間,如車內或旅館。 圖片|太雅出版社提供 說聲Sawadee,微笑吧 理由:泰國號稱「The Land of Smiles」,大部分泰國人都很友善,進店家、與人接觸時,不妨雙手合十先說聲 Sawadee(你好)! 本文摘自吳靜雯的《開始在泰國自助旅行(新第三版)》。由太雅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開始在泰國自助旅行(新第三版)》 January 30,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CUljg0

心理學漫畫|內向者的五種特質:「我不是沒有想法,只是不想說話」 http://bit.ly/2BbnrQp KnowYourself 我們常會覺得內向的人無法交流、很無趣,外向的人很靈活,陽光活潑。其實很多看似外向的人兼具很多內向特徵,內向並非是負面的。關於內向的 5 大常見迷思漫畫,希望能讓你對內向者少些誤解! 今天的頭條文章講了很多關於自卑的問題。關於自卑還有一個與它極有關聯誤會——不少人覺得內向就是自卑,因為內心膽小所以害怕與人接觸,總是縮在一旁。但其實內外向和我們以為的並不一樣。我們時常給自己或別人所貼的內外向標籤,其實很有可能是錯的,比如我們會覺得內向的人無法交流、又悶又蔫,很無趣,外向的人很靈活,陽光活潑,妙語連珠。但其實很多看似外向的人兼具很多內向特徵,內向並非是負面的。 下面是關於內向的 5 大常見迷思和事實,希望能讓你對內向者少些誤解。 其實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外向的,只是有的人更偏向某一方面,大部分人其中是兼具兩者特質的中間性格。總之,希望大家不要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會因為自己內向而感到挫敗。 如果你的確是一個暫時無法融入人群的內向者,不必刻意勉強自己,你可以找到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慢慢來!(推薦閱讀:能治癒人心,卻無法融入他人:孤獨而溫暖的高敏感一族) January 30,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BbnrQp

專訪台東移民署專員陳允萍:我永遠記得誤判性侵後,他看著我的眼神 http://bit.ly/2Uu6Nml 上報 對台東縣移民官陳允萍來說,20 年前一場性侵冤案讓他愧疚不已:當時外勞瑪麗亞指控被一名陌生男子性侵,然男方堅持是你情我願。男子被通緝後喝農藥自殺。直到兩年後,才證實當年兩人是男女朋友,瑪麗亞是擔心被遣返才說謊⋯⋯這件事讓陳允萍反省,如果有遵循程序正義,將司法通譯與偵辦人分開,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20 多年前發生處理失準的一件冤案,令陳允萍「罪疚」不已,講著講的就流下淚水。圖|攝影鄭宇騏 那裡面,有一件彼得最傷心的往事。 「那是 20 多年前的事了。」 「那是一個星期一,我接獲一外勞雇主報案,說他家的外勞瑪麗亞周日被控制行動一晚,而且被性侵了。在當時的台東鄉下,這是很大的涉外案件,於是我這個外事警察馬上前往雇主家和被害移工訪談,調查事件始末。由於有通報時間壓力,我必須立即處理好,於是就由我這個通曉外語的執法人員來偵訊。」 台東縣移民官陳允萍隨時待命,看顧新移民在台灣生活的權益。圖|攝影鄭宇騏 「我還記得當時訊問筆錄的內容大概是說,她被一個陌生的男孩子用機車強制帶回住處,控制她的行動自由然後性侵得逞。我們知獲上情後,於是指揮員警到案發地點蒐集相關證據,也把正在睡覺,睡眼惺忪的男子小朱帶回去做調查。」 「瑪麗亞當場指認就是這名男子性侵她,而且還穿著她的紅色內褲,我們一檢查,果不其然這男子正穿著她的內褲。這名男子對於他與瑪麗亞發生關係也坦承不諱,但是他堅持他們是你情我願。」 「至此,我們警方認為案情已全部明朗,加害人查獲,相關證物都查扣,就把證據都移送地檢署了,檢察官見警方移送的相關證據亦不疑另有虛實,也依據我的筆錄方向,在重複訊問被害人及加害人、證人等相關證詞,並申請羈押。最後,法官諭令十萬元交保。」 18 歲男被告無奈仰藥 「怒視」他離開過世 「再過幾天就要去當兵的小朱,父親是退休老兵,家中無論如何籌不出十萬元,最後法官反過來問他究竟能出多少錢?小朱的姊姊才在法庭後方默默地說,他們只有三萬元。最後小朱以三萬元交保候傳。」 「小朱也只有 18 歲——害怕的他到了開庭時間沒有出現,所以就被法院通緝了。」 長期為外籍勞工發聲的陳允萍,曾輕忽程序正義鑄下憾事,他強調,應將司法通譯與偵辦人分開才公正。圖|攝影鄭宇騏 說到這,彼得頓了一頓,嘆了一口氣。 「小朱逃亡期間到處找友人訴苦,都得不到幫助,吃了許多苦頭。我再見到他,是法官收到他喝農藥自殺的消息,要我這個承辦人去醫院確認。」 「我氣勢洶洶地走進加護病房,站在小朱的病床前指責他『男子漢敢作敢當這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並宣告他已經被通緝。」 「那時他因為中毒內臟纖維化,全身都呈現枯草的顏色,僅靠呼吸器維持性命,全身上下只剩一雙眼睛能動。」 「我還記得我宣告他被通緝時,他看我的眼神,充滿無奈與憤怒,當我轉身離去時,小朱流下了兩行眼淚。」 一個星期後,小朱死了,這個案子也結案了。 事後證實「你情我願」 女方怕遭遣返才謊稱 兩年後,就在彼得已經逐漸忘記這個案子之時,有一次他到菲律賓在台經濟文化辦事處高雄辦事處辦理無證外勞旅行文件時,巧遇當初來台東處理本案的簽證官與承辦人。他們告訴彼得,當年瑪麗亞的一些朋友們也在案發現場,當他們要離境時,有偷偷地告訴辦事處的官員,其實,瑪麗亞和小朱是男女朋友,但是瑪麗亞擔心一夜未歸被遣返,所以才說謊⋯⋯。(推薦閱讀:摩洛哥性別現場:「妳再不離開,我們就強暴妳」) 「我真的是青天霹靂!這是我這一生不能抹滅的罪疚⋯⋯」他抬頭看著我,眼珠子漾著光,一波浪打來在岸礁上擊碎了,另一波浪又打來。 小朱的眼神、伊梅莎的眼神⋯⋯,這位無數外配移工心中救苦救難的英雄,竟在我面前嗚嗚地哭了起來。 「我後來反省,如果我們有遵循程序正義,將司法通譯與偵辦人分開,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他說。 無數外配移工的救難英雄陳允萍,至今仍為 20 多年前的事件感到自責。圖|攝影鄭宇騏 本文獲《上報》網站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詳看:【上報人物陳允萍】誤判性侵案告出人命 他「一生罪疚」拒讓憾事重演(下) January 30,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Uu6Nml

20 幾歲就該懂的事:練習合理利用和支配每一分錢 http://bit.ly/2sWR6IB EliteBook 20 多歲的年輕人在工作一到兩年,往往是消費最強勁的一族,但是該如何管理自己「不太多」的薪水,擺脫月光族的頭銜?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剛開始工作的一至兩年,往往會是最強勁的消費族群。於是,入不敷出、月光一族是很多職場新人都逃不脫的命運。 那麼,如何管理你目前不算太多的薪水?如何才能擺脫月光族的頭銜? 給自己開個銀行帳戶吧,它可以幫我們擺脫入不敷出的困境。 大部分月光族在理財方面都有著一些誤區:我沒財可理;我不需要理財;等有了錢再理財;會理財不如會賺錢。其實,「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順理成章、必不可少的事。 艾美琳在一家公司上班,試用期微薄的薪水,讓她充分體會到什麼叫做精打細算。以前上學的時候花父母的錢,再多也不稀奇,常常月底算帳時還弄不清楚錢花到哪裡去了。但是這三個月裡,每月錢再少,還硬是可以存一點到銀行裡。她是這樣做的:每個月月初拿到工資後,就先拿出其中二十%存到銀行,然後再把剩下的錢合理使用。譬如有一次她生日快到了,想買一雙耐吉鞋犒賞自己,但是一看得花去半個月薪水,嚴重超出預算,於是她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以前每年一到生日她都會瘋狂購物,但是現在一切消費必須按照預算走,不再是可以任性花錢的年紀了。 現在艾美琳才明白:獨立,不僅意味著自由,也意味著約束。從經濟獨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必須約束自己亂花錢的欲望,對自己的經濟負責。三個月後,艾美琳的月薪升到二千五百元,她就每月拿出一千塊錢存入帳戶。和艾美琳一樣的年輕人,她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只要持之以恒,就算是小資金,也是能積累大財富的。通過自我節制,月光族一定能夠徹底告別月光。 圖片|韓劇《未生》劇照 其實擺脫「月光族」,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之所以成為月光族,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自制力太差,做事沒有計劃性。因此,如果你是月光族,可以在日記帳的基礎上分析自己的支出結構,確定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基礎上,以每月能結餘的金額做一個儲蓄計畫,採用強制儲蓄的方式,每月一發工資,就先把這部分錢從日常支出中扣除出來,然後再把剩下的錢拿來開支。 大家不要小看這一點一滴的積蓄,也許它就是讓你成功實現財富自由的基礎。古以色列王國時期,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薩哈,另一個叫蘇魯,兩個人都是做小本生意的。五年後,薩哈早已成為非常有錢的富翁,而蘇魯卻還是只能維持溫飽。 一天,蘇魯找到薩哈,問:「咱們兩個都是從小本生意做起,為什麼你早就飛黃騰達,而我卻仍舊是一貧如洗呢?」薩哈平靜地說:「我之所以比你富有,那是因為我們有很大不同。」「我們哪裡有不同?難道我不是像你一樣勤勤懇懇? 而且有時候我的勤勞程度甚至超過你呢。」「這只不過是表象罷了。」「表象?」 薩哈繼續說:「是的。我問你,如果你每天能夠賺到十個銅板,你將會如何處置它們呢?」「當然是用來改善生活了!」「這就是我們的差別。你知道我是如何做的嗎?告訴你吧,當我賺到十個銅板之後,我會將它們放在荷包裡。當我需要花錢的時候,我只拿出其中的九個來用,每天都剩下一個,從來未曾多用。或許你覺得這樣做多此一舉,但它確實是我能夠發達起來的最根本原因。當初,我像你一樣,荷包裡空空如也、一貧如洗,那時我又怎敢奢望現在這樣的生活呢?」 薩哈接著說:「不過,當我開始放進十個銅板,只取出九個來花之後,我的空荷包漸漸鼓了起來,時間一長,我就存下了一大筆錢。可我並沒有將它們胡亂花掉,而是找到更好的機會進行投資。就這樣,我所擁有的財富越積越多,最終變成像今天這樣富有了。」蘇魯瞪大了眼睛,他真不敢相信致富竟然如此簡單。 其實,理財也是這樣。我們把十塊錢收進錢包裡,每天只取出九塊錢作為費用,這表示我們的錢包已經開始膨脹。當我們覺得手中錢包重量增加時,也就遠離月光族了。(推薦閱讀:小資女的理財第一步,認清理財是必須) 不要覺得上面的道理簡單,其實理財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當我們的支出不超過全部收入九十%時,我們就覺得生活過得很不錯,不會像以前那樣窮困。這只是我們理財的一個方法,但是每一個理財的方法都是如此簡單。 所以,想要擁有更多財富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利用和支配每一分錢,絕對不要淪為「月光族」。讓自己有財可理,是成為理財者的必備條件。 本文摘自金正浩的《20幾歲就該懂的斜槓思維》。由好的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20幾歲就該懂的斜槓思維》 January 30, 2019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sWR6IB

4611 睡眠法,讓你擁有一整夜的優質睡眠 http://bit.ly/2CSfMq1 大是文化 睡覺睡不好,不只與身體有關,也與大腦有關。有四種 NG 行為千萬別讓大腦記住,擾亂你的睡眠品質;搭配「4611 法」彈性使用,日漸透過睡眠獲得充分休息! 只要有良好的睡眠,就能在工作上表現優秀。最近注意到這個事實,積極推動睡眠改善活動的企業,有增多的趨勢。 菅原洋平是職能治療師,同時也是睡眠健康輔導師,他在接受企業委託後,於 2010 年設立推行睡眠管理研修公司 Uchronia。當初公司以服務外資企業為主,不過,最近來自於日本企業的委託也有逐漸增加的傾向。(推薦閱讀:睡眠匱乏:你睡不夠,可能和你的人格特質有關) 「很多企業前來委託都是基於防範意外、員工的心理健康與預防生活習慣病、提升生產力等目的。尤其外商公司更把睡眠視為職場技能的一種,所以多數企業都會把睡眠管理納入員工教育訓練當中。現在,日本企業也因為 2015 年新修訂的《勞動安全衛生法》規定,凡是員工 50 人以上的企業組織,都有義務實施員工壓力檢測,故從 2016 年開始,各大企業逐漸重視如何改善員工的睡眠。」菅原說。 菅原曾針對他負責的服務對象出光興產(註)調查發現,有 82% 的員工表示,參加研修後確實改善了睡眠品質,同時生產力也因此有所提升(見圖 2-2)。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菅原指導的睡眠改善法是什麼?基本上,就是消除「4 個 NG」和遵守「4611」法,接下來就依序說明。 別讓大腦記住 4 種 NG 行為 首先從 4 個 NG 開始。大家都知道晚上睡前喝咖啡不太好吧?本書在其他章節也會介紹這個問題。以下則說明睡前喝咖啡以外,對睡好覺來說,適得其反的習慣: NG1. 在床上看書。 很多人有睡前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本身並沒有不好,問題在於是否在床上看書。在床上看電視、玩智慧型手機之類的行為,同樣也不行。總而言之,在床上做睡覺以外的事情是不好的。 大腦有個名為前饋(Feedforward)的作用,會把場所和行為以成組的形式記憶起來。下次前往相同場所時,可以更自然的做出當時記下的行為。所以,若是在床上看書或看電視,就會把「床是看書的場所」、「床是看電視的場所」這樣的觀念灌輸到大腦裡,妨礙良好的睡眠。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還沒有準備睡覺時,不要躺在床上進行睡眠以外的行為,如此一來,便能讓大腦記住「床是睡覺的場所」。 不過,這並不是要大家改掉在睡前看書或是看電視的生活習慣。「如果住在套房等小空間,睡前看書或看電視時,只要坐在床鋪以外的椅子上就行了。總之,只要不是在床上就可以。」菅原說。 NG2. 還不睏,但因為隔天要早起而提早上床。 因為出差等原因,隔天必須早起時,為了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而比平常提早 2 小時上床,結果卻遲遲無法入睡,直到進入深層睡眠之前都睡得很不安穩──大家是否有過這種經驗? 「人睡醒看到光之後,會在 16 小時後才會產生睡意。即便打算提早睡覺,仍無法輕易入睡。」菅原說。一旦無法入睡,腦袋便開始胡思亂想,接著就因為前面提到的前饋作用,而使大腦深信「床是思考事情的場所」,最後可能導致慢性失眠。 以早上 7 點起床來說,16 小時之後是最適合上床睡覺的時間,也就是晚上 11 點左右,只要以這種方式計算上床時間就行了。雖說稍微提早睡覺並無大礙,但不建議明明不睏,卻比平常更早的時間上床,勉強自己睡覺。 NG3. 每天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 很多人認為要建立規律的睡眠節律,每天要在相同的時間睡覺,但其實應該注意的不是睡覺時間,而是起床時間。因為睡醒看到光的 16 小時後,會產生睡意,所以最重要的是固定幾點起床。 如果有辦法天天在一樣的時間睡覺、起床,的確是最理想的。但對忙得焦頭爛額的上班族來說,很難實現。而且,有時也會有睡不著的情況,在那種時候勉強自己躺在床上,仍然難以安穩入眠。 相對來說,起床時間不分平日或假日,設定在相同時間看到早晨的太陽,睡覺時間自然會變得規律、一致。(推薦閱讀:越睡越累!九個一定要改掉的睡眠壞習慣) NG4. 在回家的電車上補眠。 圖片|日劇《Signal 長期未解決事件搜查班》劇照 在回家的電車上補眠是最糟糕的做法。菅原說:「如果在傍晚睡覺,睡意就會減少,夜晚的主要睡眠便會變淺。」尤其是通勤時間較長的人更應該注意。吃完晚餐後打瞌睡,同樣也是 NG 行為。到了傍晚之後,就算想睡覺,還是努力忍耐吧! 看到光→打盹→運動 了解 4 個 NG 後,接下來就要介紹 4611 法。這是調整與睡眠有關的 3 種生物節律(Biological Rhythms)方法,數字則代表各自的時間。 1. 起床後,4 小時之內務必看到光(調整褪黑激素節律)。 一到夜晚,大腦的松果體(Pineal Body)就會分泌名為褪黑激素的荷爾蒙,讓人產生睡意。當你迎接早晨,看到強光之後,褪黑激素的分泌就會停止,使睡意消失,所以起床後看到光是非常重要的事。就如前面所提到的,看到光之後經過 16 小時,褪黑激素會再次增加,使人產生睡意。 起床之後,如果沒有拉開窗簾,繼續待在陰暗的房間裡,褪黑激素的分泌就不會停止,身體也就無法覺醒,因此睡醒後的 1 小時內,是停止褪黑激素的敏感度最高的期間。敏感度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若醒來超過 4 小時才看到光,身體就不會有停止褪黑激素的反應(睡意不會完全消失)。 總而言之,起床後 1 小時內,沐浴在陽光底下是最好的,就算是窩在家裡的日子,至少也要在 4 小時內看到光。 2. 起床經過 6 小時後,進入打盹時間(調整睡醒節律)。 起床之後,第一次的睡意會在 8 小時後襲來。如果是早上 7 點起床,差不多是下午 3 點左右想睡。「通常只要在起床經過 6 小時後的時間午休,小睡一下就可以了。」菅原說。 白天小睡的重點是,在想睡之前的 30 分鐘內,坐在椅子上默唸 3 次起床的時間。 即便只閉目 1 分鐘,也能讓大腦休息。6 分鐘以上的小睡,可以預防之後的工作效率下降。可是,如果睡眠時間超過 30 分鐘,就會進入深層睡眠,甚而影響夜晚的主要睡眠,所以小睡別超過 30 分鐘以上。並且不要仰躺,而是把身體靠在椅背上睡覺會比較好,這也是基於上述相同的理由。 3. 起床經過 11 小時後運動(調整體溫節律)。 睡眠期間,體溫會下降;起床後體溫則會上升,經過 11 小時後,體溫就會變高。只要在這個時機運動,體溫更會升高,到了晚上準備睡覺時,體溫就容易下降,便輕易入眠。相反的,如果在這個時段睡覺,體溫不易在半夜中降低,就沒辦法熟睡。 以早上 7 點起床的情況來說,11 小時後就是下午 6 點。若想一夜好眠,最好在傍晚至夜間運動。像下班的時候,在前一站下車,慢慢走路回家也是不錯的運動方法。尤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假日的傍晚,因為這個時段往往待在家裡,所以可以試著出門散步或買東西,讓身體稍微活動一下。 就算不想完整實施 4611 法也沒關係,為什麼?「因為只要調整其中一個生物節律,其他節律也會自然跟著改善。所以,先專注其中一項比較容易實施的法則,漸漸會有效果。」菅原說。 希望改善睡眠的人,就先試著挑戰其中一項吧! 註:日本第二大石油公司 本文摘自三島和夫監修、伊藤和弘、佐田節子的《24 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科學實證,給睡不好、沒得睡、很難醒、日夜顛倒的人的休息與睡眠全書》。由大是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24 位名醫肯定,最好的休息法:科學實證,給睡不好、沒得睡、很難醒、日夜顛倒的人的休息與睡眠全書》 January 29,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CSfMq1

【如果你想】用 Pantone 珊瑚橘色展開居家佈置,年節斷捨離的五個提案! http://bit.ly/2TjHOlx 女人迷編輯 Phoebe 春節假期即將來臨,大掃除的同時,你是否也想著如何讓自己的安心小窩看起來煥然一新?五個運用 Pantone 年度代表色「珊瑚橘」設計的居家提案推薦給你! 每年農曆春節前的大掃除,除了清潔打掃以外,也許可以再幫住了一整年的安心小窩添加幾樣傢俱,讓新的一年擁有新意,也從環境中的重整,讓心靈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年。而添購傢俱時,將時下代表色彩融合傢俱一同搭配,也會讓居家環境更符合時令。 色彩權威 Pantone 在去年底公布了新的年度代表色,2019 年為代表活力與生命力的「珊瑚橘」色。(PANTONE 16-1546 Living Coral) 特別選用珊瑚橘色,Pantone 的副總裁 Laurie Pressman 說明其實與「環境」息息相關。 「珊瑚橘代表活力與生氣,選用這個顏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們與科技的聯繫。因為人們現在頻繁地與非真實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因此,更需要與真實的東西連結,以找到平衡。」 「二是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我們關注自然界正在發生的事:自然資源的枯竭。我們一直從自然裡獲得能量,當我們在決定年度色彩,思考著世界變化的本質時,很快地想到這個充滿動感和生命肯定的顏色。」 新的一年,在日漸科技化的現代生活中,讓具有活力的珊瑚橘妝點你的傢俱飾品,從顏色中獲得活力吧!為你挑選從客廳、廚房、房間、浴室、陽台,五個地點的珊瑚橘居家佈置範本! 走入客廳,迎來滿滿暖氣活力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客廳是家人情感的培養皿,也是有客人來訪的談天空間,在客廳裡的珊瑚橘色可採點綴方式使用,搭配萬用色如白、灰色,營造輕鬆溫暖的氛圍。如果目前你暫時沒有換沙發的需求,不妨試試以下三個方法,快速獲得珊瑚橘色的滿滿活力!(推薦閱讀:只要簡單三步驟,你也能擁有人人稱羨的完美居家!) 換一個珊瑚橘色調的沙發抱枕/地毯 牆上掛一幅暖色調的畫/照片 把牆壁漆成珊瑚橘色 進入用餐區,感受不同層次的暖意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雖然使用珊瑚橘具有活力與心意,但若所有傢俱都使用統一色彩,反而會造成空間壓迫與扁平,學會運用相同色系的不同色調搭配也能為用餐區搭出新意!(推薦閱讀:【一個家一個味】灑滿加州陽光!LA 部落客的慵懶居家) 不同明亮度的珊瑚色系搭配 添購暖色系廚房用具(木頭原色、紅棕色、粉紅色等) 回到房間,妝點你的小天地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在房間裡,我們能夠有個空間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不論是高歌、追劇、放空都泰若自如,這是我們享受獨處的小宇宙,裏頭收藏了所有的喜怒哀樂。這樣的空間如果想要注入活力,可以參考以下做法: 換上透光的珊瑚橘色窗簾,讓陽光透進房間折射成暖光 在房間小細節處用珊瑚橘色點綴,可包含枕頭、畫框、桌燈、垃圾桶等 踏進浴室,洗盡一身也獲得活力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在乾淨純白的浴室裡,加入一點活力色,能讓空間看起來更有層次、擁有色彩重點。如果你不想大幅度的改變居家環境色調,浴室就是你最好的小空間大嘗試,可以先從漱口杯、浴巾、洗手乳等用品開始運用珊瑚橘色。如果你嚮往前衛大膽的設計風格,以下有兩個方法推薦你嘗試: 將大面積浴簾更換成珊瑚橘色 選用暖色系衛浴設備 走出陽台,感受日光與珊瑚色的暖意交疊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從室內場景延伸至戶外,陽台便是首要接觸戶外的空間。陽台擺放的物品也十分多元且豐富,你可以在窗燈、桌飾等小地方使用珊瑚橘,但若你希望擁有大面積的暖色氛圍,與你分享兩種不同的陽台座椅可以運用的設計: 如果陽台擺放沙發:沙發墊、抱枕皆可選用珊瑚橘色 如果陽台擺放椅凳:除了椅墊可以更換為珊瑚橘色以外,牆壁也可局部粉刷,營造大面積暖色感 給你的五個居家佈置提案,在大掃除的同時,也把珊瑚橘色納入添購傢俱的選項吧,新的一年就要活力滿滿,精力充足的展開了! 參考資料: [1] Shopping Design/Pantone 公布 2019 年度代表色「活珊瑚橘 Living Coral」,還有 5 種配色推薦!/2018/12/6 January 29,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TjHOlx

情侶日常插畫集:只要你一個擁抱,我就擁有全世界 http://bit.ly/2B89KSq 01女生 從插畫裡看到自己與戀人的縮影,那些睡不著時看著他入睡、他感冒生病時為他擔心、天冷時想待在他身邊取暖的日常生活,都是我們相愛的證明。 最簡單的愛情,永遠來得珍貴,不用情深的言語表達,只有一個眼神肯定,便能擁有整個世界,還有永恆的將來。 圖片|@kenn_story 相處是門學問,若然賴在一起,但各自各忙,抑或每天都用手機溝通,那只會變成最遙遠距離,永遠到達不了對方的心。比起物質,不少女生都想有位願花時間陪伴自己的男友,因此無論生活編排多滿,雙方也得抽出時間,製造一個二人世界,插畫師 Kenn 筆下作品,描述與愛侶的日常生活,沒有其他人,身邊只有對方,簡單但幸福。(推薦閱讀:韓國戀愛插畫集:不管你是哪一型,都是我最愛的那一型) 圖片|@kenn_story 圖片|@kenn_story 圖片|@kenn_story 愛要及時表達,隨時間流失,安全感會逐漸遞減,若沒行動表示,信心便會更加動搖,讓人胡思亂想。Kenn與愛侶的日常,一般都在家裡、草源和沙灘,生活較為平淡,但卻讓人看出濃濃情意,無論對方站在哪裡,兩人都會一直看著對方,即使不說一話,只要輕輕擁抱對方,更能表達到千言萬語,為生病的他,給予關懷和安心;為感到工作勞累的他,給予無盡的支持。(推薦閱讀:冷色系戀人插畫:每個臉紅心跳時刻,都是愛你的證明) 圖片|@kenn_story 圖片|@kenn_story 驚天動地的經歷,讓人感到當下的愛情;簡單平淡的相處,則是個永遠的承諾,並讓對方變成你的習慣。Kenn 與女友感情恩愛,如其他愛侶般,過著平凡的生活,同時亦會為生活帶來點趣味,如一同穿情侶衣服、互相攪怪和捉弄等,也會送花製造驚喜,讓生活都充滿對方的存在,也建立了愛的保證。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 女生」:【簡單愛情】願花時間陪伴女友 主動擁抱、眼神交流遠勝千言萬語 January 29,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B89KSq

慢生活提案:四種花蓮 Airbnb 民宿,有你的嚮往 http://bit.ly/2UnCOw8 雪兒 Cher 不用飛到國外,在台灣就有一處這樣的地方,能夠放空腦袋,淨空心靈。那裡是花蓮,是許多旅人去過一次便心心念念想要再回去的地方。到花蓮,找生活,還有對未來的嚮往。 圖片|作者提供 為什麼每一年都會想回到花蓮? 很簡單,就是想聽海的聲音,浪花拍打在石頭上,像哭泣,任一驕傲的靈魂都需要被撫平,就靜靜地坐在鵝卵圓石堆上,望著遠方,什麼也不想,也不奢望,進了巷,轉了弄,山很近,海也近,任一脆弱的靈魂彷彿被擁抱,就緩慢地散步在松葉林下,沒有景點,也願意為他狂奔而來,這裏,可以逃避,躲藏,在靜夜星空裡。 在花蓮有許多 Airbnb 的民宿主人,就是島內移民,從其他的城市搬到這裡,為何在花蓮紮下根?她們說就是喜歡花蓮慢城的步調,走起來不疾不徐,緩慢卻有自己的態度。 雪兒推薦,四間花蓮 Airbnb 特色民宿,三組不同的房東,不同暖心的身後故事,旅行,不只是入住一間旅館,更是走進他人的日常,傾聽他們移居花蓮的點滴,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另外一個自己,或許也能發現自己不同的一面。 1. 有的沒有 巷弄裡的二手雜貨坊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主人阿銘跟瑞文是一對喜歡鬥嘴的夫恩愛妻,育有一個可愛的男孩,倆人少年時經歷遠距離的戀愛,一個在台北,另外一個在高雄,最大的興趣就是在台灣的四處旅行談戀愛,結婚後沒幾年就決定辭掉工作移居花蓮,在巷弄擺起了二手物品買賣的生意。 原本是在路邊擺攤,後來在轉角處開了一間《有的沒有》二手雜貨店,裡面是女主人瑞文把他人不要的物品整理清潔後再進行販售,整個像極藏寶迷宮,也非常符合店的名稱,有的沒有的東西特別多。(推薦閱讀:老房間新故事,來趟 INO HOME 台中輕旅行!) 之後瑞文將整棟房子改造成民宿,樓上提供兩間套房,分別是 2 張地板床墊以及 1 張特大雙人床、1 張單人床,共可以有 4-6 人同時入住,非常適合親子或是家人預定,民宿提供廚房、客廳以及舒適的公共環境,附近還有市場可以採購食物,但沒有提供牙刷,主要是響應環保,也沒有電視,環境適合想要放鬆與放空的旅人家庭。 參考價位:4000 元起 (包棟 / 兩間房 / 4-6 人) 地址參考:靠近車站,周邊有市場,巷弄中會非常安靜。 民宿特色:屋主熱情親切,屋主阿銘本身是導遊,可安排其他行程或諮詢,另有提供特色手做早餐,可與房東洽詢,加價饗用。 2. 田中的清水模民宿 春雨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屋主小刀與大萍是對新婚的夫妻,因緣際會接手在壽豐田中三層民宿,裡外建築以清水模打造,民宿本身就是藝術品,房間則以節氣做分類,提供六個佈置舒適的套房,包括一間單人房、四間雙人房、以及一間四人房,每個房間都有大面的對外窗或陽台,白天一眼望去是綠油油的稻田,晚上則伴隨蟲鳴鳥語,抬頭可欣賞一望無際的浩瀚星空,沒有喧囂。 提供精緻早餐,由主人小刀親自下廚料理,在一樓開放式廚房的餐廳享用,每一天都有所不同,過往品嘗過的旅客都會念念不忘。小刀本身的廚師經歷也是大有來頭,他精通台式、日式與法式料理,14 歲就開始進入廚房學習,18 歲前往東京學習日本料理,之後曾遠赴法國藍帶學院學習,爾後又受引薦至日本皇室宮內廳擔任廚師一職六年,年紀輕輕,廚藝卻非常驚人。 圖片|作者提供 額外提供日本皇室御膳料理「宮內法式禪風料理」的體驗行程,必須三天前預訂,建議可在入住前跟屋主溝通。 參考價位:單人房 1700 元/雙人房 3300-3800 元/四人房 6600 元 / 宮內法式禪風料理 1400 元起 地址參考:距離花蓮市約 30 分鐘車程,鄉下田間安靜沒有打擾。 民宿特色:廚師主人現做超精緻早餐,內外清水模打造的房間非常漂亮,主人親切熱情,所有房源採光良好,適合慢活放鬆的遊客。 3.體念花蓮人情味 法采時光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屋主 Ian 在 Airbnb 上被評價是超讚房東,除了有數十年經營民宿的經驗外,對於文學跟生活特別講究,他喜歡自然與設計相關的事物,民宿內的所有設計以及裝潢皆出自他手,雖非科班出身,透過閱讀以及勞動反覆的驗證,將老屋修繕的特別有味道。一樓是公共空間,二樓到四樓共提供四間雙人套房,屋中有一個天井,一樓還有一個共有工作室。 提供免費早餐,由管家細心款待豐盛自製的麵包與熱食,並附上一杯手沖咖啡,主人家會透過短暫的早餐時光與旅客做交流,並提供許多花蓮觀光上的建議與分享,許多住客在留言評價都不約而同給了Ian極度溫暖的稱讚,往往有相見恨晚的情懷。(推薦閱讀:幸福旅店提案:三間擁抱海風的看海民宿) 參考價位:雙人房 2150 元 地址參考:位於市中心中華路上,鬧中取靜,距離最熱鬧的市區金三角商圈或花蓮文化創意園區皆可徒步到達,附近的餐飲生活機能非常便利 。 民宿特色:現做豐盛早點,室內裝潢復古簡約舒適,民宿主人熱情有溫度,房間乾淨到一塵不染。 4. 靜巷裡的 27 號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屋主 Ian 在修繕民宿法采時光後,在中正路的隱密巷子內又打造了一處私密民宿,彷彿就像叢林裡的小木屋,深居巷弄確別有洞天,用溫度的築家手藝將老屋裝修成一處極為舒適的密境,家居每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一樓有庭院、客廳和廚房,住屋處擁有完整的生活機能設備,住宿空間位於二樓,只有二個房間,適合來此尋找優靜的旅人。 提供免費早餐,由管家細心款待豐盛自製的早點,同時提供住客許多旅遊建議,若是一旦聊上天,可能就賴在民宿裡面不想走,或許能體驗在花蓮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生活樂趣,Ian說能找到靜巷的人都是有緣人,或許你也該來當個有緣人。 參考價位:雙人房 2050 元 地址參考:位於市中心中正路的隱秘的巷子裡,鬧中取靜,附近生活機能非常便利 民宿特色:現做豐盛早點,來到私人公寓會所,主人熱情有溫度。 在花蓮,體驗 Airbnb 的民宿是一種對生活的嚮往,若對城市繁忙工作感到厭煩,對複雜人際關係感到困惑,對總是情緒勒索的親人感到痛苦,搭個火車,過幾個山洞,沿著太平洋海岸線,來花蓮找一間喜歡的民宿,跟民宿主人聊聊天,找一種你想過的生活嚮往。 許多年輕人放棄了城市,在花蓮成為自宅職人,認為生活與生存不該是選項,應該是共存,或許哪一天,你也就會從其他的城市也搬到這裡,變成下一個民宿主人。 出發,來花蓮,是找生活,還有一種未來的嚮往。 January 29,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UnCOw8

日劇穿搭怎麼學?五種主角級的穿搭提案 http://bit.ly/2WsSAHT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在韓流簡約、亮眼的服飾以外,日系甜美又舒適的服裝風格也值得關注,精選五種日系女子穿搭法推薦給你。 近幾年聲勢高漲的韓式潮流不僅襲擊了台灣的服飾市場,更深深影響著新世代許多女孩的風格穿搭,然而,曾經主導著流行走向的日系漸漸受到遺忘,但無可取代的依然是那甜潤卻又舒適文藝的質感氛圍。接下來就跟上編的搜索,向日本女孩學習何謂日系穿搭: 若有看過日劇的話,一定都有發現劇中的女主角們時常身穿小碎花的洋裝亮相,無論是甜美的粉彩色,抑或較成穩的暗色系,均是日常裝扮的首選之一。造型時除了能簡單地與針織衫作搭配,塑造優雅又慵懶的氛圍,也能將高領上衣搭在裡面,帶出慵懶之外的文藝質感。(推薦閱讀:日系優雅一次掌握!25+ 的時尚穿搭圖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黒石奈央子(@blackstone705)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11 日 上午 4:45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eika_yoshida よしだれいか(@4848r)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11月 月 10 日 下午 12:28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hiho Sasaki(@sasakishihoms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6 年 10月 月 15 日 下午 9:12 張貼 與夾克一剛一柔的組合搭配則是添加帥氣度的重點變化喔!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hiho Sasaki(@sasakishihomsy)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7 年 7月 月 26 日 上午 4:47 張貼 認為印花襯衫單穿顯得過於成熟?那麼將它改作罩衫穿,展現瀟灑女人味。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藤木祐凪(@yunafujiki)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5月 月 1 日 上午 3:53 張貼 然而除了洋裝之外,日本女孩也特別偏愛 A 字型的輪廓穿搭,不刻意強調腰身曲線、不刻意將衣擺紮進褲子/裙子,這樣「無拘無束」的裝扮,或許才是解放緊繃生活壓力的一種表現吧。(推薦閱讀:去品牌味的 Normcore 時尚:做回最純淨自己的九種穿搭)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ihara aoi(@aoi186)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11月 月 11 日 上午 5:35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YUKA YAMAGUCHI(@yuka_yamaguchi_)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7 年 9月 月 6 日 下午 10:15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ihara aoi(@aoi186)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5月 月 2 日 上午 6:33 張貼           January 29, 2019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WsSAHT

專訪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徐志雲:是否出櫃,我考慮了十年 http://bit.ly/2SdWULX 上報 上篇:專訪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徐志雲:我是醫生,也是同志 我問徐志雲:「你是怎麼『出櫃』的?」 從到台北念大學開始,徐志雲就在「同志諮詢熱線」擔任義工, 也開始思考向父母出櫃的事,但因為他的家鄉在金門,天高皇帝遠,父母也沒有逼婚,就這樣一直拖到他當完兵,第二年住院醫師時,才正式向父母出櫃。那時候,他已經 27 歲了。 整整考慮了將近十年。 臨上飛機前,徐志雲還焦慮不已,他唯一想到的方法是,「打電話給朋友、哥哥姐姐告訴他們自己要出櫃」(他們都早就知道了),因為「越多人知道自己就越沒有退路」。他還跑去買了一本《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當「工具書」,就這樣抱著書提著心回到老家。 兩個姐姐都問他為什麼決定要出櫃?因為爸爸是有高血壓的 80 歲老榮民,媽媽又是純樸的鄉下婦女,金門是鄉下中的鄉下,親朋好友的斥短流長就夠他們受的了⋯⋯ 徐志雲說,他很難向她們清楚解釋為什麼,「對同志自己而言,每個人都有好多理由想對父母出櫃,也有好多理由阻擋自己這麼做⋯⋯,但是當心裡那陣鼓聲敲了這麼多年,隆隆作響到不能再阻擋自己⋯⋯」他就這樣去了。 徐志雲說:「對同志自己而言,每個人都有好多理由想對父母出櫃,也有好多理由阻擋自己這麼做。」可說一語道盡了同志們普遍面臨的家庭難題。 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徐志雲。圖片|上報提供。攝影|鄭宇騏 餐桌上出櫃 結果令人出乎意料 回到家,家裡正等他吃飯,愉快到徐志雲不忍破壞他們的興致,晚餐後,大家圍著電視看金馬獎頒獎,那一年的主持人是蔡康永。 「這是那個同性戀對吧?」 「這個同性戀還蠻厲害,到處主持。」爸爸說。 看到節目結束,徐志雲下的決定是——「還是白天講好了,這樣萬一爸爸中風或是媽媽昏倒送急診比較方便」(對,他連這個都考慮了) 最後,他在第二天的午餐後,照著原訂計畫,在父母開始「介紹好對象」的話題中間,冷不防殺出一句:「那些要介紹女生給我的親戚,有沒有人問說我是不是同性戀啊?」媽媽楞了一下:「沒有耶!沒人會問這個。」 「那如果我是同性戀呢?」 「你是同性戀嗎?」媽媽問。 「對,我喜歡的是男生。」 沒有昏倒、沒有暴怒,任何徐志雲設想過的最壞狀況都沒有發生。爸爸甚至冒出一句:「鄰居那些沒有結婚的歐巴桑,應該也是同性戀。」(推薦閱讀:想大大方方的出櫃,名正言順地說「嘿這是我太太」) 接著,爸爸關心地問起借卵生子、代理孕母等問題,然後,媽媽說:「可是要小心有些人用這個小孩來敲你竹槓。」一再叮嚀他們倆「千萬不能講」,雖然與他先前的設想完全不同,但就算是結束了徐志雲的「出櫃」。 徐志雲選擇在午飯過後出櫃,所幸父母並無他所設想的戲劇化表現,反而沉靜的接受兒子是同志的事實。 圖片|取自徐志雲臉書 「喜歡男生沒關係嗎?」 80 歲老兵父親這麼說 不過,徐志雲在同志諮詢熱線看過無數的同志父母,他知道這是因為父母還太震驚,還沒有真正消化接受這個訊息。 第一時間,爸媽考慮的都是現實面問題:傳宗接代、親友壓力。第二天,徐志雲陪媽媽去看房子(因為家裡二十多年來都是租房子,直到徐志雲當醫生後才有能力買屋),媽媽在路上告誡他十多遍「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看完房子後,徐志雲把自己準備好的工具書《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遞給媽媽,媽媽看了一眼封面,嚇得收在身後:「千萬別讓你爸看見。」 為了瞭解爸爸真實的情況,徐志雲再去問爸爸:「爸,你對我昨天講的事會不會失望,或者生氣?」爸爸停頓了一會兒,說:「同性戀應該是一種病吧!以後應該還是有方法醫的啦!」就結束了這個話題。(推薦閱讀:女同志的出櫃之路:我有喜歡的人,碰巧是個「她」) 開明母親欣然接受 貼心幫忙推掉相親 回台灣的前一天,媽媽來到徐志雲的房間,拿起《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戴上老花眼鏡,開始認真的看起來。 媽媽低頭一邊看著書,一邊對徐志雲說:「阿公(外公)那邊,要是以後再問你有沒有女朋友,我就會跟他說『有啦!他有交過女朋友,可是不適合分手了,後來他去找過算命的,算命的跟他說要晚婚比較好。』」 徐志雲驚訝地看著媽媽,媽媽抬起頭看看他,加了一句:「這樣阿公才不會一直要幫你介紹。」 徐志雲說,母親年輕時經歷許多風浪,可是她真真實實地把哥哥姐姐帶大。如今在面對他的出櫃,又再度展現出那種自然而然的堅定和沈穩,根本不需要兒子自以為式的干預指導。 January 29, 2019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SdWULX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性教育重要嗎?香港中學生三成以為不高潮就不會懷孕 http://bit.ly/2UvzgZ5 立場新聞 一對情侶發生性行為,事後女方擔心懷孕,就買了避孕藥服用;另一對情侶溫存之時,卻發現沒有安全套,於是拿保鮮膜作為保險套⋯⋯這些聽起來荒誕的故事,都是發生在青少年間的真實個案。但是我們不能責怪他們,而是該問問:我們究竟要對性教育避而不談多久? 圖片|立場新聞提供 在某日晚上,一男一女正在床上纏綿,二人按捺不住發生了性關係,卻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女方事後很懊惱,擔心弄大了肚子,就去買避孕藥服用。一個月過後尚未見月事,她愈來愈擔心,方知自己連避孕藥、事後丸也分不清。 另一個夜晚,另一對男女在家中溫存,情到濃時打算再進一步,卻發現沒有準備安全套。二人情急之下找來一卷保鮮紙,用四層薄膠把陽具包住。事後女方擔心保鮮紙不夠安全,才找有關機構求助。 蔡薳縈(Kitty)。圖片|立場新聞提供 以上故事聽起來荒誕又無知,卻是蔡薳縈(Kitty)處理過的真實個案。她是本地性教育組織「糖不甩」的項目經理,專負每日在網上論壇和社交網站上解答年輕人的性疑惑,亦因此見盡「奇難雜症」。 在缺乏性教育的七、八十年代,不少年輕人手執一本《姊妹》雜誌,當中幾頁的性事信箱成為不少人的啟蒙;到九十年代,中學生們都在看《Yes!》雜誌內的「Miss Sex」專欄,從那些半真半假的讀者來信中,吸收丁點兒的性知識。 來到 2019 年,這些年輕人雜誌已成歷史,本地性教育卻近乎毫無進寸。「糖不甩」透過設立網上論壇及發展社交平台,希望為新一代的年輕人解惑,每日平均也會收到 5、6 則查詢。Kitty 笑言,他們的工作有如是現代版「Miss Sex」。 香港性教育如何停滯不前?從家計會每 5 年發表一次的「青少年與性研究」報告,我們或可從中找到一點眉目。最近一次在 2016 年進行的調查,家計會在學校訪問 3,907 名中一至中六的中學生,及上門訪問 1,239 名 18 至 27 歲青年,發現的結果令人擔憂。 調查可見香港青年性知識到底如何貧乏:就中三至中六學生而言,超過兩成人以為女生初次性交不會成孕;有約三成人錯以為女生不高潮就不會成孕;約六成人不知道體外射精都有機會懷孕;有超過六成人不懂計算安全期。 總括而言,在問卷上 12 題性知識題目中,中三至中六學生平均只答對 8 題得 8 分,中一至中二生只得 5 分,兩個組別均較五年前下跌一分。 香港年輕人對性一知半解,但不代表他們願意活在溫室下當「乖寶寶」。同一調查指出,大約 6% 的中三至中六學生承認曾有性交經驗。報告又顯示,這些有性交經驗的學生當中,約 19% 至 34% 受訪者認為本身沒有足夠的避孕知識。 種種跡象都顯示,香港年輕人的性知識水平,不僅沒有隨著時代而進步,反而正在開倒車。 圖片|家計會《2016年青少年與性研究》,立場新聞提供 性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教導孩子認識身體、保護自己,同時亦在於教育小孩尊重差異、包容小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性教育」不僅是關乎生殖、疾病等。《綱要》亦強調性教育應該要函蓋人權、性別平等、社會刻板印象等概念。 1997 年教育署(即現時的教育局)亦曾發出一份沒有約束力的《中學性教育指引》。這份長達 75 頁的指引,詳細列出香港學校性教育的原則、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不過近年有輿論質疑這份有超過 20 年歷史的《指引》已經過時,而文件近期亦已靜悄悄地從網上下架。 教育局在回覆《立場新聞》查詢時,則一再強調「校本」二字,似乎已表明性教育是由每間學校自行話事:「學校也需按其辦學宗旨、校本情況和學生需要,專業地規劃合適的校本性教育課程。」(推薦閱讀:台灣性教育怎麼了?蘇芊玲專訪:台灣的進步,不能只靠悲劇推動) 關於香港性教育的課程資料、指引似乎雜亂無章。有負責統籌性教育的中學教師在受訪時亦坦言,對這些指引、課程架構並無太多記憶,學校的性教育很大程度由負責老師的價值觀主導。 因此我們不得不問一個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複雜的問題: 香港的孩子,究竟在接受怎樣的性教育? January 29,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UvzgZ5

為何躁鬱症在當代社會隱形?她是精神科醫師,也是躁鬱症患者 http://bit.ly/2DGRL7g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社會對躁鬱症有多少認識?讓精神科專家,同時也是躁鬱症患者的 Kay R. Jamison,與你分享躁鬱症患者腦海中,那令人痛苦的的混亂思緒。 文|香港特派 Kayla 被火觸碰過的思想、如野馬一樣的洶湧思考、滔滔不絕的外向表現、迷人的神秘魅力,隨之而來的是灰色的低谷、覺得生命無比痛苦希望早早了結的抑鬱⋯⋯這些都是形容躁鬱症的一些句子。在 2018 年 8 月的下午左右,香港被一宗新聞籠罩:盧凱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她花了多年時間與躁鬱症搏鬥,同時寫出豐富層次的吉他曲目。 在 80 年代,一位首屈一指的精神科女醫師 Kay R Jamison 證實患上躁鬱症,當時她未有公開過自己的情況,同時埋首研究躁鬱症這個人稱天才病的精神問題。她未出櫃公開自己病情之前,一直是精神病學界的權威,尤其對於躁鬱症的觀察,她比任何人都入微。 躁鬱症與抑鬱症不相同,除了用藥、斷症需要更長的時間之外,患者一生除了會經歷憂鬱低谷,還會經歷躁期——可能是不眠不休、有無限大的想頭、充滿自信情緒高漲,身邊的人有機會難以察覺患者其實是患者。 大起大落的一生,卻難以用言語去形容,這份痛楚,只能努力去控制,並不會康復。 究竟,一個患有躁鬱症的女性,是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如何在社會中自處的呢?究竟女性和躁鬱症兩者結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讓我們通過 Kay R Jamison 在 1995 年出版的《躁鬱之心》(An Unquiet Mind) 抽取女性視角,看看如冰與火一樣的精神問題是如何運行。 誰是 Kay R Jamison? Kay R. Jamison 是美國的精神病學家和作家,她的研究焦點是自己從青少年時期便開始患上的躁鬱症。她的爸爸是名前空軍,據她形容是個想象力豐富、充滿生命力的人,後來因爲工作和環境變遷而性情大變,實質上是躁鬱症發作。 而 Jamison 的躁鬱症研究中,亦曾經指出躁鬱症的遺傳性。更加重要的是,她在《躁鬱之心》中指出雖然躁鬱症和其他情緒病所影響的是心理層面,患者所感受到的是心理痛苦,但實質上爲生理病,而非因爲患者太悲觀、想太多、自尋煩惱而惹病自己,這一點,絕對是打破現代人對於精神病患所有的偏見的一個重要論辯,亦是不被廣泛瞭解的一點。 在 Jamison 十六、七歲左右,她的父親和親姐都出現憂鬱的情緒,而她則發現自己的强烈情感、熱情和想法開始讓人疲倦,而且相信當時是她初次有躁鬱症狀的時候,例如幾個星期睡眠極少也精神充沛,不久便出現完全相反的抑鬱狀態,出現自殺的念頭。 在大學她一直是個跳級的優才生,但混亂的思考、跳躍的思維、不眠不休的她,也開始發現自己集中力下降,於是由追求醫科之路,變成心理學。 她熱愛米雷(Edna St. Vincent Millay)的詩篇 《重生》,在躁症發作時曾經買下一匹馬和無數物品,財務出現危機,她在 25 歲結婚,後來對關係感到厭倦。她成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系助理教授、由「小姐」變成「博士」之後,躁鬱症讓她險些送命,就職之後幾個月内,她嚴重地煩躁易怒、坐立不安、對聲音極度敏感,直到有一次出現幻覺,便知道是時候要求醫。 出版《躁鬱之心》之後,她亦研究過有機會患有躁鬱症的歷史人物,並探討這個病與創造力的關係。而這本作出大膽假設的著作,名爲《被火觸碰過的》(Touched With Fire: Manic Depressive Illness and the Artistic Temperament)。 Kay R Jamison。圖片|Youtube 截圖 那個具有魅力的她,背後是令人痛苦的的混亂思緒 白色躁症在女性身上所產生的其中一個效果,也許是看起來比平常誘惑撩人,態度比平常放浪形骸。Jamison 憶述一次成爲醫學院副教授之後,出席學校的庭院宴會,自己與平常的形象截然不同,内在的另一個她仿佛支配了她: 在社交場合中目光狂亂、神情激動。我自己則覺得當時或許有些亢奮,但記憶最深刻的是我曾和許多人講話,感到自己魅力無邊,而且啖冷盤小點,暢飲各式飲料。 —— 《躁鬱之心》 第三章 心靈磨難 而當時,她和校長也暢談良久,而她當時的想法是這樣的: 不論他的實際想法如何,我確信他認爲我極富吸引力。 —— 《躁鬱之心》 第三章 心靈磨難 後來,同樣有出席宴會、之後爲作者看病的精神醫師卻有另一種印象,也察覺到作者的異常: 我記得自己在那次宴會中明艷動人、熱情奔放而怡然自得。但我的精神醫師後來和我談論此事時,他記憶中的的畫面卻很不相同。他認爲我穿著妖冶撩人,完全不像之前他所慣見的保守打扮,而且濃妝艷抹,看來非常激動狂熱,説話更是喋喋不休。他記得當時心裏想著:凱好像得了躁症。而我卻覺得自己神采飛揚。 —— 《躁鬱之心》 第三章 心靈磨難 躁症發作時,患者的會變得非常自信,也會放下平常的社交界線,例如不當調情是一回事,有患躁鬱症的友人 C 告訴我,精神科醫師在確診前,都會問關於社交生活,尤其是感情和性生活的問題:「你有沒有一段時間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有沒有在性方面較平常的自己開放?」 等等。 女性當然可以在沒有患病和忠於自己本色的情況下,在私生活做出任何選擇、在打扮上穿自己喜歡的衣服,而不必被歸類爲異常、行爲不檢。然而,作者的「宴會狂熱」,是她生活開始因爲病症而支離破碎的開端。 她無法減慢自己腦袋運轉的速度,思緒也開始脫軌。例如在工作上,她將一篇名爲「爲什麽我不參加案例研討會」的心理學文章複印再派給同事人手一份,以解釋體制下她看到的一些小盲點,盡可能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另外附上一篇米雷的詩篇。 在感情上,她渴求刺激、無法安身在丈夫一直擁有的平穩、溫柔和溫暖懷抱中,也決定分居,表面的原因是二人無法爲生小孩得到共識。 無法控制思緒的流動、希望有最狂喜的刺激,亦會導向認知的混亂。(推薦閱讀:【小鬱亂入專欄】輕鬱、重鬱、產後憂鬱!六張圖文帶你認識憂鬱症) 圖片|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劇照 我現在暴力和極具摧毀性,但因爲我是個女人而難以啓齒 黑色躁症並不像白色躁症一樣誘人、熱烈,就像每個硬幣有兩面,躁鬱症有高與低,而高峰也分了兩面:一面是充滿創造力的熱情,另一面是不受控的毀滅傾向、口出狂言的狂怒。 Jamison 一次黑色躁症和發作的時候,她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的心,因爲她露出了自己極爲可怖的一面,然而,對方感受到威脅、危險,而看不到她背後的無助和嚴重憂鬱: 一陣狂怒中,我扯掉浴室牆壁上的燈,感覺暴力通過全身,但仍然留在體内。 —— 《躁鬱之心》 第五章 擁火自焚 男伴此刻衝進浴室,看到作者滿身是鮮血,忙著看顧她: 話語無法從口中出來,而思緒又轉得過快。我不斷用頭撞門。上帝請讓這件事停止吧!我已經無法忍受,我知道我又瘋了。 —— 《躁鬱之心》 第五章 擁火自焚 對於男伴的關切,她無動於衷,不久對方也憤怒起來,二人也非常痛苦,然而: 但我説了一些非常不堪入耳的話,然後毫不誇張地想要扼住他的咽喉。他真的走了,我惹得他無法忍受,而他無法看出我内在的傷痛和絕望。 —— 《躁鬱之心》 第五章 擁火自焚 我在鏡中看到一個怪物,我不認識它,但它必定存在,而且和我一起支配我的頭腦。 —— 《躁鬱之心》 第五章 擁火自焚 盧凱彤的 Pillow Talk 作品集和自白中,曾經形容一度不由自主地想用利器傷害自己,亦這樣寫過: 昨天晚上去看演唱會,我坐在第一排,音響無比的大聲,燈光刺眼且强烈,我發現自己如同置身戰場一樣,手抖得很厲害,又困身走不了,最後搭計程車回家路上,連身體都開始抖起來了,眼睛反白,一直很不安,四肢好像不受控一樣,我害怕,真的害怕,踏進家門後連鞋子都還沒脫,就走到厨房⋯⋯把情緒轉移到傷口上,然後睡覺。 ——《Pillow Talk》 「計劃」 2013.12.23 Jamison 曾經買了一把槍,在嚴重的抑鬱下計劃自殺,後來被發現。她在書中寫出暴力與女性的結合,某程度上其實是讓人意想不到,那種暴力并非一心要摧毀自己的暴力,而是找出口排解自己躁與鬱結合起來的地獄感受: 暴力不是件容易啓齒的事,尤其是對一個女人而言。狂亂地失去控制(帶有攻擊傾向、扯開嗓門狂叫、漫無目的地狂暴,或衝動地想跳車),不僅令人驚恐,對個人而言,更是可怕的難以形容。這些都是我在盲目的躁症狂怒中曾做過的是,有些還不斷重複。 不論是暴力的目擊者還是旁聽者,得知患者的這一面之後,都需要調節自己的印象,在認知這是一個病和她瘋了!之間取得公允的平衡,并不容易。而患者本身亦不好受,狂暴失控的行爲影響人際關係、毀壞了的家具、物件、心愛的定情信物等等,造成無法修補的裂痕之餘,要面對鏡中這個素未謀面的怪物、另一個自己,定必會走過無比的羞愧心情。而要將自己暴力的一面說出口,又得面對傳統對於暴力的眼光和批評。 香港歌手盧凱彤。圖片|女人迷資料 在男性主導的行業,她發熱發亮 Jamison 在早年教學生涯中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系助理教授,當時的面試情形,清一色男性: 我花了兩個星期時間拼命將論文中的每一枝節塞進腦中,然後走進一個房間,裏面有五個面無表情的男人圍桌而坐。 —— 《躁鬱之心》 第六章 血腥的戰爭 通過幾小時的考試,她由小姐變成博士。而在 1974 年,她獲得終身教職,但也需要經過重重的男性關卡才獲得。基本上,她是少數躋身純男性俱樂部的終身教職女性,十八名任用升級委員會成員裏面,只有她一位女性: 本系僅有的少數女性均集中在兒童精神病學方面。她們無法提供任何保護,幫助我抵抗陰暗處的討厭鬼,而且她們自己的地方就有夠多討厭鬼要應付了。 —— 《躁鬱之心》 第六章 血腥的戰爭 她口中的討厭鬼,是化名牡蠣先生的人: 他想到女性時,考量的是胸部,而非頭腦,而大部分女性兩者兼具的事實似乎總令他感到不悅。他也認爲,誤入學術醫學界的女性基本上就有缺陷,由於我特別不願接受差別待遇,所以更令他生氣。 —— 《躁鬱之心》 第六章 血腥的戰爭 有時候,不得不否認的是,輕躁讓作者能夠更有戰鬥力去爭取認可和向上,因爲在白色躁狂時期,她可以高效率地寫出文章,一天一篇,而且能構思新的研究、處理無數的文件。 她的思考力在此時亦可更廣闊,也有更多的想象力和精力,使她本身的才華能夠更爲出類拔萃。 不過,有高便有低,在高效率的白色躁狂時期過去之後,迎來的是維持幾周的發呆、無法集中、自殺傾向和瞌睡。那些忽然在她門外出現的請勿打擾牌子,門後那個陰鬱的她,雖然一直有服用情緒穩定的藥物,但還是要不由己地讓自己停下來。 這告訴了我們,其實躁鬱症的關鍵在於穩定、控制,而非大衆口中常説的祝你早日康復,這個如野馬的病,其實不會完全康復。(推薦閱讀:認識躁鬱症:不斷崩塌與重建的痛苦循環) 為何躁鬱症在社會中隱了形? 高效率、不眠不休、精神奕奕等,都是現代社會視爲好的特質,或者説,是好的人才,而躁鬱症患者的不眠不休結合他們的複雜性和創意,往往能創作出讓人驚訝和有層次的作品來,例如盧凱彤的編曲。這些特質背後,所隱藏的是不受控制的思緒、失眠的夜晚、過多的念頭,然後迎來的是無比的疲乏,就像被過度消費的限額信用卡一樣。 我們總錯把外向的人、善辯的人視爲快樂健康的人,寡言的才是有問題,狀態大勇的就是正面的,看不見外向背後,卻是自己腦袋控制不了的、誇大了的自信,而誇大了是因爲腦袋生病了。 社會也誤以爲歇斯底里、易怒、高傲的人就等於沒受過教育、教養不好和脾氣不好,而暴力的出現,不管是言語和肢體,其發起者必須被孤立、隔離,以免威脅到別人安危,但卻沒有想過,暴力是躁鬱症患者常常施加在自己身上、無法控制向外擴張的元素。 不論是 Jamison 還是 Ellen,她們都是勇敢的女人,在一個對躁鬱症沒有瞭解的社會中、一個沒有關於情緒病教育的社會體制中,願意告訴大家:我生病了。 而且,在如暴風雨的情緒起伏中,她們對抗著躁鬱症患者常有的想法—— 「我不想服藥!我可以靠自己! 」, 認清了情緒穩定劑對自己生活的安穩作用,願意取捨白色躁症帶來的快感和翺翔感,她們真的,真的很勇敢。 看醫生、服藥、與別人不一樣,不是你的錯 我們感冒了,會去看醫生,按時服藥、放下手頭工作好好休息,好讓自己好過一點。情緒得了病,道理也一樣,躁鬱症的病人需要的不是一句 祝你早日康復, 而是在不穩定的情緒巨浪中,和自己好好溝通,而且在服藥的過程中,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是患者的錯,也許是遺傳因素,也許是工作和生活壓力誘發。 這個由發現、到接受、然後服藥(和按個人狀況調教藥物)的路不容易,尤其對於患者,還得長時間適應情緒穩定藥物所帶來的改變,例如集中力下降、一天裏面能夠高效率工作的時間變短、變得睡意濃濃、變得沒有以往般熱烈、感受沒有以前深刻,甚至記憶力變差。 作爲病患,要面對自己的改變不容易。 而作爲躁鬱症患者的朋友和身邊人,需要理解的,除了是病症的本質,還有病患心中的矛盾和掙扎,定時告訴患者 「你依然很棒! 」是很重要的。 有躁鬱症的你,你定必是別人心目中耀眼的一顆星星,即使你患病需要服藥,你依然可以繼續成爲耀眼的星,而且,你多了一份穩定的平靜,也希望你能夠享受平靜的美好,你熱烈獨特的靈魂,不會因爲藥物而消失。 參考: 《躁鬱之心》 ​《Touched With Fire》 January 29,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DGRL7g

一個人的泰國自助旅行:七種不能錯過的街頭小吃 http://bit.ly/2G6wV2x 太雅出版社 講到泰國,最令你難忘的小吃會是哪一個呢?精選泰國的七品項水果與小吃,推薦熱愛東南亞文化的你! 香蕉煎餅 Rotti 讓人念念不忘的香蕉煎餅,香蕉煎餅的材料包括:香蕉、雞蛋、煉乳、油、發好的麵粉團。 圖片|​太雅出版 提供 泰式和果子 Look Choop 做成迷你版的水果,內餡為椰奶綠豆餡。(推薦閱讀:多吃蔬菜水果,健康的第一步!) 圖片|​太雅出版 提供 椰奶小煎餅 Khanom Bueang 包捲椰奶、棕櫚糖及蛋白做成的白醬及糖絲的米製小煎餅。 圖片|​太雅出版 提供 花蒸糕 Ka Nom Chan 鮮花造型蒸糕,常見香蘭葉、紫蝶花口味糕點 。(推薦閱讀:吃對水果,讓每次生理期順順過) 圖片|​太雅出版 提供 米餅 Rice Cake 又香又脆的健康零食。 圖片|​太雅出版 提供 木鱉果 Gac Fruit 由於種子長得像鱉,所以中文名為木鱉果。含豐富的茄紅素及胡蘿蔔素。在清邁週末市集及曼谷拉差達火車夜市果汁攤可看到這種水果。 圖片|​太雅出版 提供 蘭薩果 Langsat 類似龍眼,但味道完全不同,酸酸甜甜,帶點柚香味。 圖片|​太雅出版 提供 本文摘自吳靜雯的《開始在泰國自助旅行(新第三版)》。由太雅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開始在泰國自助旅行(新第三版)》 January 29,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G6wV2x

老是無法坦然接受稱讚!你也是尷尬病的一員嗎? http://bit.ly/2sPrzAZ KnowYourself 聊天聊到一半,總是沒來由覺得尷尬?或者收到稱讚時,也總是覺得無法坦然?你的體內可能有「尷尬病」的因子,與你分享在人際關係中,尷尬該如何化解!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我是一個很容易犯尷尬病的人。發朋友圈我會尷尬,看到一些不熟的人發的痛苦或者深情的朋友圈我也會尷尬。忽然被人認真地表白(包含各類感情),我尷尬,即便我對彼此之間的感情很了解,也同樣愛著對方。聽到一些深夜電台或者話劇表演中的朗誦腔也會很尷尬,走在路上摔了一跤就更不用說了。 有天我們幾個交流起尷尬這種體驗,發現每個人會感到尷尬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會因為尷尬無法作出特別放得開的行為,比如放聲大笑或者搞怪耍寶;有的人對這些就毫無障礙,而相比較而言,表達感情或接收到情感的表達更會使他尷尬;我的話,前面已經說了,各種事都令我感到尷尬。 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感到尷尬?為什麼不同的人會對不同的東西感到尷尬?尷尬有哪些含義?我們於是決定聊一聊「尷尬」。 「尷尬感」從何而來? 尷尬,與內疚、羞恥等類似,都是人的一種情感(affect)(Lewis, 1971; Cupach & Metts, 1992; Stolorow, 2013)。當體驗到尷尬感時,人們會明顯的感覺到不適、覺得自己笨拙,通常也會有臉紅、出汗、坐立難安、結巴等生理與行為上的反應(Stolorow, 2013)。 Buss(1980)與Lewis(1991)認為,當人們感到「自己被評估」(evaluation of the self)或「自己被暴露」(exposure ofthe self)時,尷尬感會產生。 1. 因感到被評估而尷尬 常見的情形例如: 在公開場合得到讚揚或批評 看見向自己迎面走來的人正在準備開口與自己交談,可自己張口就叫錯對方的名字 出門之後,發現自己的衣服上有一塊污漬/襪子上有破洞⋯⋯ 在眾目睽睽之下,突然跌倒/嚎啕大哭⋯⋯ 自己的另一半在公開場合下,做出了一些令人尷尬的舉動 這些都是和「感到被評估」相關的尷尬感。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會根據一些社會準則、行為規範,以及社會文化中對於每個角色身份的定位,對其他人的言談舉止做出一些積極或消極的評價(Cupach & Metts, 1992)。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會把這些準則和規範內化,形成一些想像中的觀眾。 這些「想像中的觀眾」,也是「超我」的另外一種說法。Fenichel(1946)提出,我們會將自己的「超我」(superego)投射(re-projection)到外部環境中。也就是說,當我們與他人擦身而過時,我們會把想像中的觀眾的眼光,投射到那些人身上,認為我們所感受到的是這些現實中的人的評價。 儘管我們總覺得是他人在評價自己——「你這麼做,別人一定會覺得你很愚蠢」,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在評判自己。 我們也會因為感到「那些和我們有關係的人被評價了」,而感到尷尬。孩子為父母的一些行為感到尷尬、父母為孩子的一些行為感到尷尬、情人之間為對方的行為感到尷尬——因為你覺得他們和你的自我身份有關聯。 值得一提的是,自己總是忍不住評判自己,有時也會使得我們對他人的積極評價也感到尷尬,即當他人讚揚我們時,如果我們的內心覺得自己「不值得」或「配不上」這樣的讚揚時,便也會產生一種尷尬感。 2. 因自我暴露而感到尷尬 身體的暴露,如走光;情感的暴露,如被要求在公開場合表達情感;私有物品的暴露,如同事忽然來到不整潔的家中;都屬於自我暴露帶來的尷尬。 尷尬(embarrassment)一詞,在心理學領域的討論,最早出現在精神分析語境中人們關於「夢」的討論(Dann, 1977)。Freud(1900)在《夢的解析》一書中提出,尷尬是人的一種本能。Freud認為,人們的夢中的「尷尬」體驗總是出現在自我裸露或衣衫不整的情形下。他認為,尷尬發生的那一刻,其實代表人們在那時刻有著自我暴露的願望和衝動,尷尬是對這種願望和衝動的壓抑和防禦。 Saul(1966)也提出,尷尬是人們壓抑內心自我暴露願望時的一種自我防禦。也就是說,當我們內心極度想要「展示」或「希望被別人了解」的東西不被自己的超我(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的自我有三層,最內部的是代表了本能和潛意識的本我,中間層是有意識的自我,最外層是代表了道德感的超我)所接受時,原本的衝動與渴望就會被壓抑,取而代之的就會是一種尷尬感。 我們已經兩次提到了超我和尷尬感之間的關係。當超我評價我們自己時,我們感到尷尬;當超我壓抑那些關於自我暴露的願望時,我們也感到尷尬。有些人相比另一些人更容易犯尷尬病,和他們超我的結構有很大關係。 每個人所形成的超我,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們的超我並不是生來就有的。一開始,我們並不懂是非對錯,不了解什麼是道德。我們最初所形成的超我,是一種內化了的我們父母的眼光。因為父母最早肯定或否定我們的行為,我們因而漸漸形成了關於道德的感受。而那些過於嚴苛的父母,則會讓我們形成過於嚴苛的超我—— 「有虐待性的超我」,這個部分我們會在後文中進一步闡述。 3. 因他人的尷尬而尷尬 共情尷尬(Empathetic embarrassment) 如果他人正處於一些在我們看來是「尷尬」的情境之中,或者當我們知道了他人的隱私、且這些隱私在我們看來是令人尷尬的,此時,我們就會「感同身受」對方的尷尬。因而,這種尷尬又被稱為「共情尷尬」,即我們會尷尬到他人所感受到的尷尬(Miller, 1987; Robson, 2016)(不過,很有可能這種共情是一種偽共情。因為,這只是我們基於自己的標準斷定的尷尬,對方自己未必覺得尷尬)。 看到別人的朋友圈,聽見朗誦腔,看到別人在公開場合出醜或恩愛,而感到尷尬,都屬於這一類。 4. 一種有防禦性的超級情感 不僅如此,尷尬,還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具有自我防禦意義的超級情感(super affect)(Landauer, 1938)。超級情感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內心體驗到其它一些更令自己感到恐懼的情緒時,如低自尊感、羞恥或內疚,尷尬會作為一種防禦性的替代情緒出現(我們用尷尬這種情感代替了更可怕的感情)。幫助我們向自己和他人掩飾、壓抑那些令我們感到恐懼的情緒。 尷尬 VS. 羞恥 尷尬與羞恥,都源於我們對自我的高度關注和對自我的評判(Lewis, 1991)。而它們也都被心理學家們稱為「自我意識情緒」(self-consciousemotions)。 不過,羞恥,是對整個自我的懷疑或否定,有時甚至不需要以「我做了不好的行為」為前提,一個人可以在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僅僅因為自身的存在而感到羞恥。有學者就認為,尷尬是人們內心羞恥感的一種程度更輕的外在表現(mild form of shame)(Stolorow, 2013),它與人們具體的行為、情感、身體等相關。但它是一種痛感更低,因為更容易被自己(允許)意識到/承認的情感。更容易感到尷尬的人,往往也是(內心秘密的)羞恥程度更高的人,無論他們看起來是不是如此。 不過,尷尬也不完全是羞恥的一種表現,例如共情尷尬就並不與自身的羞恥感有關(Lewis, 1991)。(推薦閱讀:交換名片時,不會唸對方名字怎麼辦?長輩沒教的必懂禮數!) 哪些人更容易感到尷尬? 圖片|日劇《王牌大律師》劇照 1. 有虐待性的超我(Sadistic Superego) 超我,指的是那些被我們內化了的社會規範與道德準則,因而,它也被認為是人格結構中的約束者。一個有虐待性的超我,會過度地以規範和準則對自我進行評判(constant judgment)和約束(Vaknin, 2003),這就會使人不停地指責和貶低自己,對自己做出負面的評價,對自尊(self-esteem)造成傷害。 那些有著「有虐待性的超我」的人,同時又會渴望通過他人的肯定與讚揚,來彌補嚴苛的超我對自尊所造成的傷害,這會使這些人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或總覺得別人在關注自己(self-conscious)(Vaknin, 2003),從而使他們覺得自己「永遠處於」他人的評價之中。 施虐型超我的形成,往往與個體在成長階段所受到的來自於父母、同伴、行為榜樣(role model)以及權威形象(authority figures,如老師)的過多的指責與評判有關。這就會讓一個人從小到大都長期處於自己和他人對自我的負面評價之中,從而使他更容易感到尷尬。 而每個人會對不同的事情有著不同的「尷尬敏感度」,則和他們成長起來的環境中對那些東西更不接受有關。家庭中缺乏情感表達的孩子,可能對情緒和情感的直接抒發更容易感到尷尬;行為比較拘謹、注重得體形象家庭的孩子,也不容易是人群裡那個搞怪開心果——他們不會是那個扮醜把自己拍成表情包的人。 此外,羞恥感強的人(Lewis, 1991)、容易焦慮的人或喜歡取悅他人的人(people pleaser)(Edelmann & McCusker, 1986)也都有著「有虐待性的超我」。 2. 更有能力與他人共情的人更容易感到尷尬 Edelmann 和 McCusker(1986)的研究發現,人們在共情能力上的得分與尷尬感的得分呈正相關。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更能與他人共情的人,更在意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以及他人對此的評價。不僅如此,更能共情的人,也更有可能因為更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尷尬,而體驗到更多的「共情尷尬」。 容易尷尬是一件壞事嗎? 容易尷尬顯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他們會感受到更多的束縛感,在人際中更不自由,感到隔閡感(儘管這種與他人的隔絕感也許只是他們主觀的,並不實際存在)等。此外,就像Darwin在進化理論中提到的那樣,「尷尬」有時不僅僅讓尷尬者自身感到煎熬,也會讓在場的其他人感到不適(Robson, 2016),進而不利於雙方互動的繼續進行。 但容易尷尬也不一定全是壞事。Ketlner 等人(1995)的研究發現,學生的攻擊性或不良行為的表現與其對於尷尬的易感性呈負相關。也就是說,越容易感到尷尬的人,越少表現出攻擊性。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在人們即將要做出攻擊性行為時,「尷尬」往往會成為這種衝動的「急剎車」。 Feinberg,Willer 與 Keltner(2011)的實驗則發現,更容易尷尬的人更親社會、更利他、更願意讓別人高興,在實驗中更願意把手中的資源(最高可抽中50美金的獎券)分贈給其他人,而且,他們在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agreeableness)得分也更高。 因此,他們認為,容易「尷尬」不僅體現了一個人對他人評價的在乎,也體現了這些人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視(儘管因為容易尷尬,他們往往由於內在有更多自我約束,而看似高冷) (Robson, 2016)。(不過,也有人認為,容易尷尬的人之所以表現得利他,很有可能只是為了避免來自嚴苛的超我的批判,或者為了獲得更多外界的讚賞) 人們對於那些容易尷尬的人也更有好感。Feinberg(as cited inRobson, 2016)的研究還發現,人們更容易對那些容易尷尬的人產生信任感。並且,人們更願意相信那些容易尷尬的人,是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容易出軌的(cheat),因而也認為他們對自己最有性吸引力(sex appeal)。  不僅如此,尷尬還有可能會讓一個人沉浸在已經發生的尷尬事件上,反復回想「如果剛才沒有⋯⋯就不會⋯⋯」。越容易感到尷尬的人,因為害怕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尷尬也會變得越謹慎,從而不能真正投入和放開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總犯尷尬病怎麼辦? 1. 認識自己的尷尬感 和任何一種情緒一樣。你的尷尬感中,包含了大量的關於你自己的信息。哪些情境容易引起你的尷?這和你成長的環境與經歷有什麼關係麼?是否與內在嚴苛的超我和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有關?當你理解之後,每一種負面情感也都能給你提供更多對自己的認識。(推薦閱讀:生活英文|第一次約會,聊什麼比較不尷尬?) 2. 臨場應對尷尬的方法 以下的方法被認為是最常為人們使用的,幫助化解尷尬的氣氛、轉移他人注意力的方法(Sharkey& Stafford, 1990; Allan, 2015): 承認自己正感到很尷尬(Acknowledge)。當你承認自己的尷尬時,你的內心就不再需要與「如果..就不會」的想法作鬥爭了。另外,接納自己尷尬的情緒,也會讓你的身體不再感到緊繃,思維不再僵硬,這樣你便可以和周圍人繼續此前的互動 承擔責任(Account)。當自己的行為舉動的確造成了尷尬場面或對他人造成不便時,選擇承擔責任會比推卸責任(不斷地推卸與追究責任,尷尬的氣氛就很難被打破)能夠更及時有效地化解尷尬的氛圍 補救(Remediation)。自我安慰或是自嘲也是一個不錯的補救措施。當你能和周圍人一起對引起尷尬的事情一笑置之時,也是在告訴自己,「令人尷尬的事情也並不能定義我,我能坦然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 憤怒(Anger)。對揭露自己隱私的人表達自己的憤怒。恰當地表示憤怒,能夠幫助對方了解自己的底線和邊界,避免尷尬的再次發生(Cupach& Metts, 1992)。 逃避(Avoid)。有時候,轉移話題或快速離開現場,避免被眾人的目光與評判包圍,也不失為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3. 自我接納、自我關懷 如果,你發現自己擁有著一個嚴苛的超我,總是忍不住自責,那麼學會提升自我接納與肯定,對自己寬容以待,是你需要反复練習的事情。 當你不再不斷地批評與指責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也變得不再那麼需要來自他人的肯定與讚揚了,因為你就可以及時滿足自己被肯定的需要了。當你不再需要來自他人的肯定與讚揚時,你也就不再那麼在乎他人的目光與評論了。不再過度在意自己和他人的負面評價時,尷尬感自然也就不那麼容易出現了。 January 29,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sPrzAZ

你懂評估自己的市場身價嗎?第一次談薪水就上手 http://bit.ly/2DDMsFl 迷人來稿 也許你擁有很多能力,面試技巧很高超,但你覺得自己會「談薪水」嗎?談薪水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才能談的合情又合理?與你分享談薪水的九大原則! 文|陳暐婷—野放上班族 總是抱怨台灣的薪資待遇和勞工環境,面試時卻從來就不敢替自己爭取權益?這次教你為自己勇敢一次,放手一搏!談薪水時會遇到哪些情況?又應該注意什麼事情呢? 薪水談判 9 大實戰秘訣 1. 做足事前功課,掌握市場平均薪資行情狀況: 如果你根本就完全不了解市場薪資行情狀況,那麼開口談薪水只會演變成一場災難。企業會覺得你只是毫無根據的在獅子大開口,而對你的印象分數大打折扣,或者敷衍笑笑的加個一兩千給你,但心裡卻覺得十分不以為然。 因此,有些資訊是你必須在面試之前就大致掌握的,比如:「這個職務的平均市場薪資行情是多少?」、「這類工作在這個國家、這個縣市、這個產業的薪資水準是如何?」、「以你的學經歷與年資,在這份工作上業界一般願意給出的價碼大概落在哪個區間?」⋯⋯等等。 這些資訊看似難以觸及,其實全都明擺在公開的網路上與身邊的人脈網絡裡,唾手可得,早就已經不再是秘密!像是各大人力銀行的免費求職工具,如:104 職務大百科、104 薪資情報⋯⋯等等,上面的資訊之完備,會讓你大感意外。或者各大社群論壇、薪資揭露平台、部落格的分享…等等,只要動動手指,上網用關鍵字一搜,便可以迅速掌握狀況,了解情勢。身邊的親朋好友與學長、學姊們也是探詢的一大管道,只要有禮貌的請教,大部分的人都會很樂意跟你分享自己那一行的工作內容與大致待遇情況的。 掌握資訊後,便可以參考市場上的平均狀況思考自己的目標薪資範圍。如果對自己的條件、實力有自信,就可以以高於平均薪資行情的價碼作為談判目標;如果對自己較沒有信心,想要趕快先開始工作取得更多經驗的話,也可以以等於或稍低於平均水準的薪資作為協商目標。 2. 評估自己的市場身價,開出合理薪資而不是漫天喊價: 了解業界薪資水準後,下一步就是衡量自己的市場身價了。從個人特質、專長能力、學經歷、事蹟、潛力和所有最能讓你脫穎而出的條件中,一件一件的去評估。想想自己能為公司貢獻多少價值,然後開出一個對雙方來說都公平合理的價碼。 不要自視過高,也不要妄自菲薄。舉例來說:如果你既不勤奮又一無所長,貢獻度低卻眼高於頂,一心只想著要求高薪,卻無法創造出相符價值的話,自然會一直處處碰壁。又或者,如果你的才華出眾,明明各方面條件、能力無一不差,卻因為缺乏自信、沒有勇氣主動爭取、不懂自我行銷包裝技巧也毫無薪資談判概念,那麼會一直苦領低薪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3. 設定可接受的薪水底線絕不委屈,同時保持一點彈性 「請問您的期望薪資是多少呢?」 「嗯⋯⋯大概三萬五到六萬吧?」 「不好意思,我們公司的預算可能沒辦法給到那麼高。一般新進人員統一都是兩萬三,再依表現調薪,但我會幫你多爭取到兩萬五,這樣可以嗎?」 「痾⋯⋯好啊!謝謝你耶!」 拜託不要輕易就屈服於面試官這種常見的曲折話術!不然很容易一回神才驚覺,「不對呀!這根本就沒有達到薪資談判的目的,我還是軟弱的接受低薪了!」。 一定要事前就想好一個小一點的期望薪資範圍,有時候開出的範圍太大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根本還沒想清楚,可以砍價的空間還有很多」。也務必事先思考可以接受而不會委屈的「最低薪資底限」,然後為自己堅守、捍衛,絕不輕易屈服! 不過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好機會或者心目中的夢想工作時,也不要固執的只為幾千塊就放棄一個能夠一展長才的大好舞台。設定底限的同時,適度保持彈性還是很重要的。重點就是,記得好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職涯千萬不要委屈,工作就去那個能讓你真正享受、快樂的地方吧! 4. 廣投履歷多面試,手上的 offer 越多,談判的姿態越穩 投履歷跟參與面試又不用付錢,就算你忠心耿耿的只應徵一間公司,面試後便關閉履歷開始苦等回音,也不會讓你因此加分或順利錄取。明明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為什麼要畫地自限呢?如果時間、精力允許,就盡量的廣投履歷、多去面試吧! 身邊目前工作待遇較好的朋友們,大部分都是投了大量的履歷、參與了多次面試,最後才找到現在這份令人滿意的工作的。對感興趣的工作廣投履歷,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多多赴約面試則可以藉此了解產業情況,同時累積實戰經驗並從中學習。 面試後被拒絕或從此失去音訊也沒有關係,就繼續調整優化履歷、繼續向其他企業投出履歷、繼續信心滿滿的參與面試。持續堅持一小段時間後,通常便能順利拿到其中幾家公司的聘雇邀約,接下來若有機會到真正夢想的企業去面試,談薪水時便能更有把握,姿態也會更加沈穩。 好整以暇的拿著幾個錄取 offer,慎重的從中選出一個最理想的工作投入的感覺,不是比只給自己幾次應徵與面試機會,失敗了就一蹶不振要來得好得多了嗎?(推薦閱讀:妳值得更好的薪水,大聲拒絕同工不同酬) 最後也千萬別忘了誠懇待人的求職禮貌,如果答應了對方就盡量不要遲到或面試失約,就算後來錄取了卻沒有選擇進入該公司就職,也最好能致電或寫信正式婉拒,這才是真正優雅的待人處世之道。職場看起來很大,其實也很小,「留下好名聲給別人探聽」也是非常重要的,從此刻起開始好好重視、經營自己寶貴的「個人品牌」吧! 圖片|日劇《世上沒有輕鬆的工作》劇照 5. 先聊自己能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最後再談薪水 薪水要談,但也要聰明選對時機。面試一開頭就談薪水,雖能節省彼此時間,但相對的也會比較沒有說服力。因為公司根本還不了解你的能耐,面試官也還沒有機會透過面試與你建立更深一層的關係。最好能留在面試的最後,等你有把握讓面試官更清楚你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彼此也更熟悉一些時再聊。先展現熱情與能力很重要,讓企業看到一位「充滿理想衝勁且實力堅強的人才」而不是一個「只考慮錢的冷漠談判對手」,成功與面試官建立真誠、友善的信任連結後,再來討論薪資待遇就容易多啦! 6. 態度溫柔而堅定,贏得正面好感很重要 千萬不要把薪資談判當作吵架、辯論,也盡量不要參雜太多濃烈的個人情緒,或把面試官當作發洩對象的放肆傾吐你有多需要錢或這個職場有多麼不公。 務必要記得保持冷靜、輕鬆而不失專業的態度,不卑不亢,溫熟而堅定。用能力、實績與所能為公司創造的價值當作籌碼去談判,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最好能事先預想各種可能面臨的問題,然後準備好足以說服企業也說服自己的答案。 盡量誠懇有禮、親切專業,博得好感就成功了一半。只要公司越喜歡你、越欣賞你、越把你當做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越難拒絕你的要求,也越渴望用好的待遇爭取留下你。(推薦閱讀:面試總是失敗?讓虛擬面試 Jizen 幫助你!) 7. 不要裝可憐或語帶威脅,實力和誠懇的個人魅力才是最有效的籌碼 「我一個人離鄉背井在外打拼,要寄錢回家還要負擔房租」 「你這樣的薪水怎麼請得起真正的人才?其他公司的待遇都比你好很多」 你以為裝可憐或威脅老闆,對方就會乖乖許你一個夢想中的待遇與未來嗎?那是不太可能的!把自己當作老闆,設身處地的去想想吧!什麼樣的說法才能讓你心甘情願的高薪禮聘一位員工呢? 看到可憐的人,你或許會流下一把同情淚,但同情並不會帶來尊重與禮遇,你不會因為看到一個人很可憐,就覺得自己理所當然的應該要高薪聘請他。同樣的,受人挑戰、威脅的時候,你或許會很生氣、很想證明自己也是好公司、也願意善待自己的員工,但你絕不會因此就覺得眼前這個目中無人的求職者,就是那個值得你善待的真正人才。「你可憐,我就應該要給你好的待遇」、「你威脅我,我就應該要給你好待遇」,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道理也完全說不通呀! 最有效的做法,應該是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拿出過去的經驗成績證據、展現實力與自信魄力去溫和有力的說服對方,如果對自己的能力夠有信心的話,甚至可以給出一個辦得到的合理承諾並主動表示願意接受考核。清楚的讓企業明白「我是來幫公司賺錢的」、「我能為公司創造的價值絕對會遠遠大於我所要求的薪資待遇」,讓企業與求職者雙方都覺得開心合理、物超所值,這才是成熟且成功機率大的談判智慧。 從現在起放棄扮可憐或找人吵架的弱勢姿態吧!想被當成人才,就必需先尊重自己、拿出人才的態度才行。「努力而有實力與價值的員工」,要求高薪合情合理,給不起你所期待的薪水老闆自己都還會覺得過意不去呢! 8. 被問到前份工作薪水,要有沈穩應答的智慧 被問到「前一份工作的薪水」或「其他家面試公司所開出的薪水」時,該怎麼答? 委婉的說出自己目前在市場上值得的合理價碼,與願意接受的薪資範圍即可。薪水其實也算是企業的內部機密與自己的個人隱私,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告訴面試公司。直接傻傻回答薪資數字,又不懂協商談判技巧的話,很容易「原本兩萬二,變兩萬三」或甚至只得到一模一樣的薪水而失去爭取更高待遇的機會。老闆會覺得這樣的薪水就請得動你了,加個一、兩千元已是恩賜。 可以參考的應答方式如下: Q:「您上一份工作薪水是多少呢?」或「其他面試公司開的薪水是多少呢?」 A:「這方面因為涉及公司機密與個人隱私,比較不方便由我直接回答,但以我目前的學經歷與市場價值,可以接受的薪資範圍是 X~N」 Q:「所以這是你上一份工作的薪水嗎?」或「所以這是其他公司開出的薪水嗎?」 A:「這是我目前的市場價值與可接受的薪資範圍。」 Q:「您還是要告訴我確切的數字,我才能跟老闆核薪,拜託了!」 A:「您可以轉告老闆,我願意接受的薪資範圍是X~N。我有XX學歷、XX專業與XX相關經驗,成果是XXX,也有自信以我的能力可以為公司OOXX。當然,同時我也非常樂意接受公司的定期考核。如果主管評估後,覺得合情合理的話,那我很樂意為公司效力。如果覺得不合適的話也有沒關係,我們保持聯絡,期待往後能有其他不同的合作機會。」 9. 不要只看薪資,其他福利待遇與工作條件也要一併考量: 薪水或許是維持生活品質的基本要件,但絕不是快樂工作的唯一要素。除了薪資之外,很多重要因素和自己工作中最在意的地方,也別忘了一併考量!其中包括:工作內容與業務範圍、是否能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企業理念是否能夠使你認同、是否符合熱情且能夠發揮所長、員工福利如何、同事主管間相處是否融洽、是不是一間重視人才的企業、升遷管道是否公平暢通、未來發展的前景如何⋯⋯等等。 當然,「薪資結構」也要記得列入思考,比如:公司開的是月薪還是年薪?津貼、獎金、年終、加班費⋯⋯等等是怎麼計算的?提供的薪資數字是稅前還是稅後的金額?有沒有包含勞健保?⋯⋯等等,都會對你最後所能夠實際領到的薪水產生很大的影響。 職場面試就像一場你情我願的愉悅買賣,把企業當作合作夥伴去協商薪資待遇,再公平正常也不過了。別再膽怯、逃避,勇敢的為自己爭取「合理的薪資待遇」與「合法的工作環境」吧! January 29, 2019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DDMsFl

插畫穿搭筆記:嬌小女子也能駕馭的穿搭提案 http://bit.ly/2RVpdj7 01女生 誰說嬌小的女生不能穿上長大衣?只要搭配得宜,沒有不能穿的衣服,看日本插畫家「松 からじ」如何將日常穿搭融合插畫,畫出日系女子冬日穿搭技巧! 直身單品配俐落髮型 日本人對穿搭有一定的執著和追求,微小至指甲也要配襯得宜,當然少不了髮型,日本插畫家「松 からじ」的畫作也當然不會遺漏。男孩子氣的單品如長闊褲和工人褲,都會配上短直髮,俐落又爽朗,雖然缺乏驚喜,但起碼穩陣不出錯,造型的完整感也強。反之,同樣是短髮,選擇較寬鬆單品的,便會把包括瀏海的頭髮都微微夾曲,或者多加一條編髮,配合單品的曲線也富有女人味。(推薦閱讀:俐落X甜美!打造好比例的高腰八種穿搭)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別怕長外套 夠長便可延伸身型 其中一件小個子女生的禁忌單品一定是長身外套,覺得駕馭不來於是避之則吉。其實只要外套長至小腿肚,便輕易做到視覺的好比例,當然別忘了挑選質料挺身的直身版型,也儘量把內搭和外套的色系統一,方可加強延伸性。而及膝或蓋臀的長度則尷尬又容易顯得土氣,只要有勇氣穿上,小個子女生也同樣能做到時尚感。(推薦閱讀:美麗不分長度!三種秋冬長裙駕馭術)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來源|@10karaji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 女生」:【嬌小女生穿搭】沒半點累贅感﹗巧妙配搭闊身單品更顯可愛! January 29, 2019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Vpdj7

每週手寫|沒有痛苦的對比,快樂是不成立的 http://bit.ly/2COavjh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女人迷寫字,邀請你用手寫的溫度,寫下文字的重量。生命的曲折映襯了美好,愛情如此、工作如此、平凡無奇的小事也是如此。 女人迷寫字,寫下你相信、觸動內心深處的字句。沒有誰的生命能永遠一帆風順。少了激起波瀾的暗礁,怎會精彩?(推薦閱讀:【像我這樣的故事】三毛:我不要過一眼就能望到頭的人生) #1 路走得蜿蜒,必有箇中深意。 寫字:@lhshieh2018 文章:【人類圖氣象報告】如果你路走得蜿蜒,必有箇中深意⠀ #2 我覺得很難祝福人永遠快樂,永遠快樂的人,一定是弄錯了什麼事情。沒有痛苦的對比,快樂是不成立的。⠀ 寫字 @kinkijo_handwriting 文章:做導演不是做自己!專訪蔡康永:疼痛才有辦法拓寬自己 #3 直至你學會柔軟的接納自己,身體才能帶你到更遠的彼方。⠀ 寫字:@roundfacealuby 文章:【運動小姐】接納現在的自己,才能抵達更遠的彼方 #4 我們都需要一份轉身的勇氣,一點敢於不同的氣魄,一種拋棄掌聲的率性。⠀ 寫字:@fan_writing 文章:【女人迷兒說工作】不要窮忙一輩子,錯過了自己 #5 所謂成長,不是被分成兩半的人找回失去的另一半,不過是一堆碎片黏起來,再不斷被打碎又拼回去。⠀⠀ 沒有任何人能完整無缺,也不要期待別人來完滿自己。⠀ 寫字:@su.writing 文章:【一個人的派對】所謂成長,就是不期待別人完整自己 女人迷寫字募集中 寫下你最喜歡的女人迷文字,在照片中或貼文下方 #女人迷寫字 並 tag @womany_handwriting ,就有機會在女人迷手寫 IG 曝光! 快來追蹤女人迷手寫 IG:@womany_handwriting 女人迷寫字募集中 寫下你最喜歡的女人迷文字,在照片中或貼文下方 #女人迷寫字 並 tag @womany_handwriting ,就有機會在女人迷手寫 IG 曝光! 快來追蹤女人迷手寫 IG:@womany_handwriting January 28, 2019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COavjh

心靈牌卡|抽張牌,為妳的新年願望安裝加速器 http://bit.ly/2CLA2d0 凡妮莎 新年許個願,不論你許下的是什麼願望,沒有人希望許下的願望是說說而已,為你的願望抽一張牌,一起看看想達成願望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展開! 新的一年,妳許願了嗎?許願,象徵一個人對自己的期許,期望人生的風景更美好、更精采。許完願之後,要怎麼讓它在生命中完成呢?畢竟,我們都不希望願望只是許心酸的。 嘿!凡妮莎聽見你心裡的聲音囉!為你抽張牌,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的一年要如何提高願望達成率吧! 圖片|作者提供 【占卜方式】 在內心詢問問題 做三個深呼吸 做個簡單的靜心,憑直覺挑選一張圖卡(順序由左至右為 1.2.3.4) 選好了嗎?現在請你往下拉,我們來看看牌卡要給你什麼訊息! 圖片|作者提供 1. 透過文字的力量,讓你的人生開外掛 抽到這張牌卡的朋友,請持續書寫,讓文字推動你的人生!其實書寫可以做到很多事的,比方說幫助整理情緒、列清單、記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它可以推動自己不斷往前。 心情煩惱負面的時後,請您透過紙筆去釋放你的情緒,在清空情緒的過程中,順便整理自己的內在,對於了解自己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把待辦事項記錄下來,可以讓紙筆記住你要完成的事,就不用在腦中一直跳通知!節省了好多腦中內耗的時間,加速效率。 甚至把完成願望的過程中記錄下來,也可以成為一種創作,除了讓你自己檢視過程中的進步,這樣的創作也會是更大的影響力,感染別人,成為凱模。 圖片|作者提供 2. 堅定信念,做就對了! 許下願望的時候,請檢視一下這個願望是否是利己也利他的願望呢?在願望中加入對別人的善意,會調高我們的頻率,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更增加了我們做這件事的信念。 比方說,當你許願「我要加薪」時,很容易是因為恐懼自己金錢不足,在匱乏的狀態下許的願望。但是當你許願「我要擁有更多的錢去幫助其他人」就是一種利己也利他的狀態,是基於分享以及豐盛的狀態。 也就是說,當你的狀態調整成為願意付出以及給予的狀態時,是非常豐盛的狀態;這樣分享的狀態會在無形中提升自己的信念及動力,也會帶動週邊的人事物幫助你完成願望,帶來好運氣及貴人喔!(推薦閱讀:走訪賴索托!專訪宥勝:「為他人付出,是真正的富足」) 圖片|作者提供 3. 有時候,慢慢來比較快 抽到這張牌卡的你,也許對於自己有許多的心願及想法;希望工作加薪、愛情順利、身體健康順便瘦 10 公斤、最後再加上家人平安。但是親愛的,沒有人是三頭六臂,過多的慾望跟追求容易讓自己能量乾枯。(推薦閱讀:慢活不是逃避,而是學會面對紛亂世界保有從容) 檢視一下你的願望清單,什麼願望是現階段對你而言最重要的呢? 人的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有限,珍惜有限的資源,並將它投注在目前對你而言最好的選擇,是一門功課!人生很長,我們一件一件事情來,透過專注的力量,也許將來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遠了。 ​圖片|作者提供 4. 壞習慣是隱形殺手,滴水穿石破壞你的人生 抽到這張牌卡的你,阻礙你願望的達成正是你的習慣所致,請好好的檢視它,並且好好的改善。假設你的願望與瘦身有關,卻又貪嘴高熱量甜食、甚至吃宵夜, 那怎麼會瘦身成功呢? 假設你希望自己可以存錢,但卻每次都不小心跟了團購、手指不聽勸的點進購物網站,那只會讓賺錢的速度跟花錢的速度不成正比。壞習慣的養成通常來自於內心的壓力及不平衡,比方說愛吃甜點可能是內心希望被關愛⋯⋯等等。 請靜下心來好好傾聽內心的聲音,並好好滿足內在的需求,內心平衡了,生活就有機會平衡,讓自己往更健康、正向的生活狀態前進吧! January 28, 2019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CLA2d0

阿德勒心理學:在戀愛中徬徨,是因為你根本不夠喜歡自己 http://bit.ly/2G4d9ol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暗戀是這樣的:明明想要有進一步發展,卻遲遲不敢行動。而我們之所以猶豫遲疑,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心意不被對方接受時遭受傷害,關於暗戀,阿德勒是這麼說的:「只有在認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具備勇氣。」先從愛自己開始學習愛人吧! 戀愛是兩個人的課題 阿德勒認為戀愛關係之所以比其他關係困難,原因在於那是兩個人的課題。關於如何獨自一人完成課題,或由多人完成課題,雖然我們都受過教導,但是要由兩個人共同進行的課題,卻什麼也沒學過。 一般認為,孩子在學校或家庭裡的言行舉止,應該由父母師長確實教導。但認為戀愛這種事既不必特別教,也沒必要學習的人,想必不在少數吧?也有人認為,戀愛是個人私事,所以關於戀愛的一切,都不是應該在學校裡學的事情。 宣稱戀愛屬於私事、不必由他人教導的人,認為戀愛正如「陷入情網」這四個字,是一種「陷落」。他們覺得,戀愛就像扔在斜坡上會自行滾動的石頭一樣,根本不必特別去向誰學習。(推薦閱讀:飛鳥與飛魚的愛情故事:放棄做自己,是最痛苦的事) 不過誠如我們接下來會看到的,如果戀愛就像石頭在坡道上滾動那麼自然,那麼談戀愛時,應該只要任由情感主導,就能順利發展,不會發生令人痛苦煩惱的事才對。但實際上,戀愛不一定能如自己所料想的那樣進展順利。許多人因為自己的心意不被接受、交往後的良好關係難以持續而感到苦惱。 那麼,如此說來,就算戀愛是一種「陷落」,也不過是兩人關係開始的契機,為了讓關係延續下去,光憑感情是不夠的。又或者說,我們必須想想,說不定戀愛原本就不是有如物體掉落般那麼自然的東西。 圖片|日劇《交響情人夢》劇照 反正沒人愛我 我所教的學生中,某些人目前雖有交往對象,但沒有對象的也很多。沒有對象的學生會問我:「怎樣才能遇上很棒的對象?」或是「要怎麼向喜歡的人表白才好?」在這些女孩看來,已經有固定對象的朋友應該很令人羨慕吧。 只是說歸說,她們看似羨慕那些有對象的朋友,事實上卻對於要喜歡誰、要跟誰交往之類的事情感到徬徨害怕。 當然,我的學生才十八歲左右,即使目前為止不曾喜歡過任何人或對戀愛一無所知的人並不多,但已經交往過無數對象的,應該也不多見吧。要在腦海中描繪出今後就業與結婚的景象,相信也有踏進未知世界的感覺。對於未知的事物,除了心情上有些雀躍騷動,感到不安與害怕也是無可厚非的。 這樣的人儘管會對戀愛感到遲疑,可是一回神便發現,自己心裡總是記掛著某人,就算試圖要忘記,還是無時無刻不想著對方—也就是「墜入愛河」了。只不過用這種說法來描述,讓人覺得好像「走著走著就掉下去」似的。 即使心裡幻想著:要是能向心儀的對象表白心意,並開始交往的話,不知會有多幸福。但事情發展不一定那麼順利。(推薦閱讀:讓你重新相信愛的五則故事:愛一個人,就讓他自由) 若是能毫不遲疑向心儀對象表白的人,不會覺得煩惱。但如果認為自己就算對喜歡的對象告白,也不會被接受,這樣的人在表達心意上便會有所遲疑。因為他們認為:不用表白也知道結果,所以採取在行動前就已經打算放棄。 之所以猶豫遲疑,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心意不被對方接受時遭受傷害。阿德勒是這麼說的:「只有在認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具備勇氣。」 這裡的「勇氣」,是指進入人際關係的勇氣。為什麼進入人際關係需要勇氣?正如前面所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心意是否會被他人接受;一旦對方不接受,自己便有可能因此受傷。受傷與否雖然不見得必然如此,不過這裡姑且依循慣常的說法。 害怕因與人往來而受傷的人,不會想涉入人際關係。就戀愛來說,向心儀對象表白卻不被對方接受,這種憾事確實是會發生的。因此,為了說服自己「不要表明心意」,便給自己低劣的評價,認為就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別人又怎麼會喜歡這樣的人?但如果引用前面阿德勒所說的話,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才不願涉入人際關係,而是「為了不要進入人際關係」,所以不可以認為自己有價值。 只是,前面也提過,唯有在人際關係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喜悅與幸福。希望大家還是能擁有進入人際關係的勇氣。 即使表明自己的心意,也不一定會遭人拒絕。不說出口的話,或許可以不必承受被拒絕的傷痛和難堪,但很確定的一點是,如果保持沉默,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談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在戀愛中徬徨遲疑的人,為了具備勇氣,必須認為自己有價值,也要喜歡那樣的自己。 本文摘自岸見一郎的《為愛徬徨的勇氣》。由究竟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為愛徬徨的勇氣:阿德勒的幸福方法論》 January 28,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G4d9ol

昆凌的鑽石哲學:有了追求目標,自然就會發光發亮 http://bit.ly/2MzfMQr 迷人新鮮事 當我們同時要在家庭及工作上兼顧時,你還記得你曾經追求的夢想嗎?讓昆凌分享她的「鑽石生活哲學」,當我們不被生活侷限,想要的光芒,自然會散發出來。 同時身為演員、設計師與母親的昆凌,經過 2018 年的耕耘,2019 年風光迎來收穫年,首先第一個好消息便是接下「DHC 2019 純橄情系列」代言人,她在攝影大師林炳存所拍攝的形象大片裡,從肌膚狀態到自信神情,都散發出鑽石般耀眼光芒,讓人超羨慕!昆凌也在廣告幕後花絮中,透露自己的事業、家庭與保養觀念,都與當年挑選婚戒的堅持不謀而合!(推薦你看:絕美婚紗照盤點!屬於昆凌、瑞莎、Janet 的幸福時刻) 昆凌世紀婚禮挑鑽戒,首重八心八箭經典雋永 當年的英國古堡世紀婚禮至今已快4年,她的婚紗和婚戒卻總在搜尋引擎的前幾名,被粉絲津津樂道著。提到鑽戒挑選的堅持,昆凌笑說:「鑽石就是要愈經典、愈雋永,才是最好的。當初挑鑽戒時,我就要八心八箭,因為這樣鑽石散發出來的光芒才夠漂亮。」 女生不該被侷限,昆凌:別為了奉獻家庭忘記自我 昆凌口中的「鑽石生活學」,同樣適用於逐漸發光的事業上,雖有著備受注目與羨慕的一切,但昆凌追求夢想的腳步與對工作的努力付出卻始終不停歇,因為她從沒打算當那種走入家庭,就犧牲奉獻、捨棄自我的女生。 「女生不該被侷限,應該對自己有自信,才能散發出自己想要的光芒。人因夢想而偉大,很多女生常常為了家庭,習慣犧牲奉獻,但女生其實不要忘記自己,當妳有夢想,有了追求的目標,在做這件事的時候,自然就會發光發亮。」昆凌堅定地說。 2019夢想清單:電影大賣、皮膚漂亮、接新角色 時值歲末年終,昆凌也分享了她的 2019 年夢想清單:電影大賣、皮膚狀況很好、接下更多不同角色的挑戰。 她將有 2 部全新電影作品上映,工作重心便是勤跑宣傳,在忙碌疲累的狀況下,她更重視保養皮膚,目標就是零死角、無破綻的肌膚透亮,「在宣傳期的時候一定要漂亮,漂亮就會有自信,有自信,人就會發光!」(推薦你看:【姐的狂語錄】將自己活得閃閃發亮,何須聚光燈) 傳出有了「非親不可的對象」?昆凌親自解釋 有趣的是,最近傳出昆凌有了「非親不可的對象」,就連廣告拍攝現場工作人員都超好奇!昆凌聞言笑說:「我非親不可的,就是 DHC 純橄情鑽石精華的親水性啦!」25 歲的昆凌雖還年輕,皮膚卻是出了名的乾,加上工作忙碌,常常坐飛機四處奔波,因此她相當注重保濕,視保濕為第一使命。 DHC 純橄情鑽石精華透過「微粒分散技術」,讓水分和油脂奇蹟式融合,澄淨的水性美容液中,有著閃閃發光、均勻分散漂浮的微粒狀橄欖精華油,這不只是昆凌最近的超級保養新歡,她還大讚這瓶精華外觀就像鑽石般漂亮,高顏值包裝讓人看一眼就愛上。 八心八箭肌膚光澤,靠DHC純橄情鑽石精華 昆凌在鏡頭前邊使用,邊分享她的心得:「DHC 純橄情鑽石精華用起來跟水一樣好吸收,不會有黏膩感,舒服卻很滋潤,擦完之後就像 Baby 肌膚一樣ㄉㄨㄞㄉㄨㄞ的,讓我很喜歡。」這就是昆凌的肌膚,擁有八心八箭鑽石光澤的秘密! January 28, 2019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MzfMQr

Herstory|袁詠儀:直率而帶刺,我不做誰的玫瑰 http://bit.ly/2RSphjj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女人迷 Herstory,帶你看見不同女人故事。香港演員袁詠儀,從 1990 年當選香港小姐一腳踏入演藝圈後,成為了香港影史上獨特性別氣質的女性演員,說話直率,性別流動的人格特質也讓袁詠儀演出不少多層次角色。 文|香港特派 Kayla 1990 年的香港小姐冠軍、競選時依然是長髮飄飄的袁詠儀,曾在訪問中表示自己當初沒打算贏得冠軍、反而想成爲亞軍然後趕緊開始演戲的袁詠儀,真正的熱誠固然是演戲。 事實上,她是天生的演員,在參選過後,她在無綫電視演出的《我愛玫瑰園》(1991)飾演獨立的女强人方安兒,不久因爲性格直接,被電視臺雪藏,也展開了她的電影之路。 而袁詠儀是香港小姐勝出者中,少數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人,另一個,是張曼玉。 圖片|來源 「香港的電視環境、人際關係非常複雜,新人好像一定要去巴結奉承前輩,我的個性很直,有什麼說什麼,當然被排斥,而且他們還覺得我沒有禮貌、不懂規矩,我又不想改變自己,所以那段日子過得很痛苦,一有機會演電影,我就不回去演電視了。」 —— 袁詠儀 電影的短髮定調 她的第一部電影是《亞飛與亞基》(1992年),而且獲得金像獎最佳新演員。電影開始定調了她的爽朗短髮形象,齊耳的短黑髮和帶點童真和硬朗,電影讓她能夠演繹的性別氣質多了許多彈性。她在電影飾演的阿 Jane,是女同志(或雙性戀)的角色,而梁朝偉和張學友所演的亞飛和亞基則化身她的仰慕者。 不是你的玫瑰:她的三部影視作品 曾經,張愛玲的短篇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描述了男主角振保生命中兩種女人,一種是紅玫瑰,一種是白玫瑰,前者是欲望、是浪蕩,在男主角眼中不能娶回家、不應該擁有,大概是因爲太難駕馭,別人看到也不好解釋;後者是空洞、無欲的,是可以娶回家但沒有紅玫瑰帶來的刺激。 有人説女人就是分了紅跟白,然後紅跟白就像選擇題兩個分支,任人選擇。但是,這些是男主角一廂情願的分類。 誰説女人一定非紅即白、或者當一支玫瑰? 恰巧地,玫瑰在幾部袁詠儀的電影裏面貫穿,然而,她永遠不是玫瑰園裏面任君選擇的玫瑰,或者是全紅/全白的玫瑰,甚至到後來,她連玫瑰都不是。 《我愛玫瑰園》:帶刺的玫瑰 1991 年的電視劇《我愛玫瑰園》探討女性對於婚姻、家庭和事業的看法轉變,例如當叮叮(關淑怡飾演)被男友吩咐什麽都不用學,唯需要乖乖學做一個太太,她將玫瑰花丟到男士身上,堅決表示不願意。而其中一集,安兒(袁詠儀)與 在睡房討論女性與事業,叮叮道: 「我從小到大已經不喜歡童話故事 。 女人不相當男人的附屬品,應該要好好專注自己的事業。」 圖片|來源 這部充滿女力的九十年代電視劇《我愛玫瑰園》中的玫瑰園,原指香港新機場的興建計劃。 現在旅客使用的香港國際機場,在 1991 年落實興建,涉及中英主權移交的摩擦,而新的機場在 1998 年,即香港回歸之後一年正式啓用,象徵殖民地香港舊時代的過去。 90 年代,香港處於主權交替的時期,大量影視作品都暗喻著這個小海港即將面目全非,而《我愛玫瑰園》,應該算是當時探討傳統與新一代的性別思想交替的作品。 電視劇的大玫瑰園是新機場的話,小玫瑰園大概是劇中四位女主角組成的小團體。她們全女班,不分日夜和場地,互相支持和討論感情事,也讓人想起《色欲都市》的四位女人。四朵玫瑰都不盡相同,而且都帶刺。 《國產凌凌漆》:介乎紅與白之間的玫瑰 1994 年的周星馳經典之一《國產凌凌漆》不乏男性凝視和港式的黃色笑話(而大部分都在物化),但袁詠儀飾演的李香琴卻免疫於鏡頭對女性身體(尤其是胸部)的凝視,反而,她有更多的特寫袁詠儀,她的表情、她的短髮、她的倔强都清楚展示,有血有肉。女性在電影中分爲兩類(或者三類),被性化的紅玫瑰和純潔的白玫瑰,不過,袁詠儀的角色兩樣皆非。 圖片|截圖自《國產凌凌漆》1994 紅玫瑰與白玫瑰在這部喜劇也起了關鍵的作用。凌凌漆(周星馳飾演)與李香琴同是特務,而他們初次相遇,以手執的那支紅玫瑰爲記認。電影向美國的《007》系列作指涉,而《007》的女角通常有兩個身份可以選擇,一是男人身邊的花瓶,二是毒害男人的蛇蠍或雙重間諜 。 凌凌漆本以爲李香琴是他的紅顔助手,而紅玫瑰展示出男主角被矇騙的處境。 不過,李香琴看起來卻不像長髮、艷麗、可被馴服的花瓶,也延伸到後來她作爲雙重間諜的身份。(推薦閱讀:每個女人的心傷,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在一次暗殺凌凌漆的任務之後,李香琴收到他送的一束白玫瑰。在特寫下,玫瑰染了不少鮮血,然後就成了不紅不白、既紅又白的玫瑰,反映出李香琴開始接受男方的愛意,卻未卸下自己雙重間諜的身份。 染紅的白玫瑰,告訴我們她不是也不想被娶回家、談什麽兩情相悅的戀愛。當專屬於李香琴的 224 號子彈從凌凌漆的大腿取出之後,李香琴的身份也被看清,她就是那個所謂漢奸、走狗和賣國賊,更重要的是,她是那個踩在兩邊之間的雙面人,活著一個雙面人生的女人。 圖片|截圖自《國產凌凌漆》1994 《國產凌凌漆》以搞笑和諷刺中國大陸爲主,對歷史事件亦有指涉。不過,除了從政治角度去觀看,我們亦可嘗試以女性角度去理解電影。在電影設定中,袁詠儀所飾演的李香琴爲李香蘭的女兒(當然,是虛構),而誰是李香蘭呢? 李香蘭原名爲山口淑子,1920 年出生在遼寧省,是由中國人收養的日本人,而李香蘭是她的藝名,在 1930 年代是滿洲映畫協會的電影演員。在 1940 年代也被稱爲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唱過的有《夜來香》等知名歌曲。 然而,在 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她被中華民國政府以漢奸罪拘捕,原因是 1930 年代她所拍的電影被視爲媚日。後來,她所擁有的日本人血統讓她脫罪,1950 年代在開始在日本從政。 她的雙面特質、介乎在兩種國籍/血統、好與壞、忠誠與背叛之間的曖昧身份也讓她成爲了無法定調的紅白玫瑰。 《金枝玉葉》: 不再是玫瑰了 圖片|來源 在這部經典的同性戀和性別議題電影《金枝玉葉》(1994),劉嘉玲飾演的玫瑰是不折不扣的理想女人——風騷、懂得處世之道又是當紅歌手,讓人想起一片紅色,是衆人焦點。 電影名稱《金枝玉葉》指的是花木的枝葉,雖然不是草或樹,但也不是花,雖然與玫瑰一樣身嬌肉貴,但始終與玫瑰 / 花有所區別。而袁詠儀飾演的阿穎正好是金枝玉葉,摘去花蕊(女扮男裝)看起來不像是花(女生),但本質上還是花木(女兒身)。 而電影中的振保就是張國榮飾演的家明。在送玫瑰花給玫瑰一幕,他敏感症發作不斷。遇上孩子氣的阿穎,原先以爲是男生,誰知道對方散發著熟悉的女人香味,但與玫瑰截然不同。 一度掙扎自己是否同志的家明,知道阿穎是女孩子就放下心頭大石。最後一句對白「不管你是男是女,我也喜歡你。 」讓不少同性戀、雙性戀觀衆有所共鳴,但同時,續集推出之後亦惹來一些批評,例如說導演對於同志議題態度依然保守、嘗試以過於喜劇化的手法去處理片中男同志的愛情和形象。 張國榮本人曾經説過:「顧家明只是喜歡一個人,而不是接受同性戀者」,也與影評人的保守之說不謀而合。(推薦閱讀:Beautiful Man|張國榮教我的事:你僅只是你,就足夠好了) 要學習一些男性的小動作,如猥瑣動作、走路姿勢,還有說話方式也得學習。這一點我常問身邊的朋友,問他們這句話在這個情況應該怎麼說,但很奇怪地,不同的人,即使同是男性,所用的語調和態度都不同,所以我只會多方參考,不會特定遵照某人的版本,最後再加入自己的理解來演。 —— 袁詠儀 袁詠儀之所以會被陳可辛想起去飾演這個反串角色,是因為她散發的孩子氣。這與劉嘉玲的成熟和嫵媚正好造成對比。可是,並非塞個假陽具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合格的男生,戲外戲內,袁詠儀都要學習所謂的男子氣概。但若不是她本身性格豪爽、聲線不高、有著「gamine」氣質,也無法造就阿穎一角。 林青霞的反串,如《 刀馬旦》的曹雲,是英氣澟然的,而袁詠儀的反串,則是稚氣未除,介乎於青年和成年之間的小美男。 她的美麗與凌角 自小在警察宿舍長大的她,小時候曾經與哥哥一起跟別的小孩打架,在多年之後、2018年的訪問,她依然保持著這種豪爽,也不會修飾自己、嘗試將自己化妝成一個香港小姐的淑女形態,「我媽媽沒有讀很多書,但是她很知足,也很有分寸。 我爸爸曾經很喜歡賭博,後來我跟他說我不會還一分錢。我這輩子最反感的就是喜好賭博的人。」 曾經想過當警察的她,卻聽到媽媽這樣子說:「 你這樣黑白分明的人,遇上好的賊,你聽了他兩句就會放人。遇上壞的賊,他沒有幹什麽你已經會把他幹掉了。」 的確,袁詠儀除了説話不愛修飾,更加是黑白分明得可以,但是她還是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參考: [1] 港片《金枝玉葉》──從幕前到幕後(下):連結 [2] 你不要的永遠在騷動:紅玫瑰、白玫瑰與振保(1944):連結 [3] Wikipedia : 李香蘭 [4] 因為張國榮不正常才有《金枝玉葉》:連結 [5]《金枝玉葉》星光燦爛的匯聚:連結 [6]【閃耀人生女人心(9)】:連結 [7]【閃耀人生女人心(6)】:連結 [8]【閃耀人生女人心(8)】:連結   January 28,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Sphjj

最純粹的有機堅持,寵愛妳的每個所愛—Dr. Bronner's 布朗博士 http://bit.ly/2WmcpAI 挑剔小姐 Miss. picky 親愛的,在日日成長的過程裡,我們能感知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脈動,花草樹木、人蟲靈動,都相互關聯,因為身處其中,我們都不能抽離,所以更要有意識去堅持、更要有所行動,聰明建造友善與永續的生活。 我們聲聲呼喚著大地、自然為母親,都是一記響鈴說著作為女性這一角色,我們擁有的力量與生命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強大且堅毅。 看著眾多女性投身在多元的議題,文字與語言不單僅是溫柔,更是鏗鏘有力地打進人心,你說掛著愛的旗幟是否會顯得俗氣?我只想說,正是因為愛才會讓人燃起熱情、激起動力,全心全意地付出所有。 愛自己:堅持對的事,自信光采便會由心綻放出來 「我認真覺得,美是由內而外的。」—— 艾瑪華森 挑剔小姐認同自己的選擇,重視自己的影響力。像是開始使用環保餐具,為自然盡一份心力,一個微小的實踐都能慢慢推動世界。我一直都相信若每一個選擇,都能為他人、生活與環境帶來幸福,而這幸福感是能累積、能加乘的,既成就我們身處的環境,也成為良善的自己。就像歷史悠久的美國品牌 Dr.Bronner's 布朗博士 始終堅持著誠實、有機、愛地球的原則,以行動日日實踐著理念,為著正確的事情努力,即便耗盡體力都會是快樂而滿足的。 秉持相同的理念,挑剔小姐挑選了 Dr.Bronner's 布朗博士產品,從瓶身開始 100% 使用回收塑膠,我的快樂與享受,來自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傷害。回到家後,以格雷伯爵潔膚露卸下頑固的睫毛膏等濃妝,雙手搓出細密的植物性泡沫,蘊含伯爵紅茶所萃取出的精華,溫潤地帶出佛手柑清新淡雅的香氣,從洗顏、沐浴、洗髮 18-IN-1,一瓶到底,既方便又愛護地球,如沐浴於春日陽光下,芬芳舒適,全身都注入自然快樂。 洗後的肌膚恢復柔嫩與彈性,沒有化學成分殘留的滑膩感,清爽舒適,令原本緊繃的情緒獲得舒緩。玫瑰潔膚露也是我的愛之一,花兒的香氣縈繞空氣中,溫和潔淨又令人感到倍受寵愛。 緊接著,敷上玫瑰蜂蜜潤膚水,讓乾荒過敏的肌膚能夠獲得鎮定與補給,Dr.Bronner's 布朗博士選用全世界公認最優良的玫瑰品種——大馬士革玫瑰萃出的精華,搭配有機的酪梨油,既能緊緻毛孔又能提升肌膚保濕能力,鎖住青春,自信光采由內散發出來,不需過多的妝飾來錦上添花。 愛伴侶:牽手的那一刻起,你的快樂便是我永遠的心事 「Ever thine 永遠是你的 Ever mine 永遠是我的 Ever Ours. 永遠是我們的」──致不知名「不朽的愛」,貝多芬 生活從一人變成兩人世界,覓得什麼好物,總迫不及待想分享給另一半。從我最愛的逛街開始,也會一股腦兒挑選他的衣飾,材質、版型、色彩、設計無一不細細揀選,希望他穿戴在身也有我的貼心隨身;或是一起補給家用品或整理家裡,在居家的小細節中享受甜蜜。 同樣貼心呵護另一半的林雨葶,看見 Dr.Bronner's 布朗博士的薄荷系列商品,想著薄荷的沁涼舒暢,正適合他上了整天班後,除去一身的煩膩。它能柔軟角質並打開毛孔輕鬆呼吸,舒緩疲憊又不刺激肌膚。從薄荷刮鬍膏、潔牙膏到潔膚露,以薄荷香氣收服另一半的毛躁與不安。其中添加的有機椰子油,高度的維生素 E 與胡蘿蔔素,不僅提高清潔起泡度與滋潤程度,且原料皆來自公平貿易產地,讓我們在使用上都能安心。 愛孩子:從初見的那一刻起,你就是我的所有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從前不在意的,因為一個生命的誕生,孕育的辛勞與甜蜜,都令作為母親的張恩嬅,無法停止那份渴望給孩子最好的環境,因而挑剔、因而研究得更深入,貫徹神農嚐百草的精神,無不親自試用,挑選適合大人與寶寶的友善產品。 Dr.Bronner's 布朗博士的嬰兒沐浴露,沐浴露的基底以白葡萄汁、印度 Shikakai 種子粉末及有機蔗糖調配,並富含兩倍橄欖油與無精油的配方,成分單純,溫和潔淨、不刺激,不僅適合寶寶,孕媽咪和敏感性肌膚也能使用。另外薰衣草椰子嫩膚乳液,添加的有機薰衣草油,豐富維生素能夠幫助修護乾燥肌,並鎖水保持肌膚水嫩透亮,其香氣能鎮定、舒緩情緒。 舒敏萬用神奇膏(溫和嬰兒),一樣為原味無香的設計,高度的滋潤有機成分,能舒緩乾燥且鎖住水分,可以替代凡士林,除了寶寶之外,也非常適合用於成人的眼唇周圍、腳後跟、手肘、膝蓋等,或是敏感性肌膚乾善乾裂、換季保濕修護使用。 愛,是專注、是溫柔、是流動的。我們一路走來學習著如何「愛自己」、「愛伴侶」、「愛孩子」,而這份愛,也不僅僅是關係著個人,也能放大關注到整個地球與環境。呵護我們所愛的人,也同時守護我們仰賴生存的環境,因為是同等追求永續的心情,所以認同 Dr.Bronner's 布朗博士的理念與精神——誠實、有機、愛地球,讓每個新的明天都是一次接續、重生的期待和展望。 January 28,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WmcpAI

痛與苦其實是兩件事:會「痛」,是因為你不願接受「苦」 http://bit.ly/2Rmfugn 時報文化 我們常說痛苦、痛苦,但其實,痛與苦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我們生在世界上,其實是避不掉「痛」的,我們隨時隨地都需要面對不同的痛;而苦,是因為「不願意接受」而得來的。 因痛而苦,還是因痛而快? 人生的苦難分成兩種,一種叫做「痛」(pain),一種稱為「苦」(suffering)。我們常常指稱的「痛苦」,其實是兩件事。人生在世,「痛」是避不掉的。這裡的痛,並不是說我們隨時隨地都處在痛裡。痛的根源,是因為生命很脆弱,我們時時刻刻都可能要面對突如其來的逆境或生老病死。 那「苦」是什麼呢?苦是因為「掙扎」而來的,是因為我們不願接受「生命裡必然有痛」這件事。我們努力對抗必然存在的痛,因而苦不堪言。痛是避不掉的,我們需要接納它;但,苦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願意接納痛之必然,不執著於追求一個「無痛的人生」,就不會苦。 許多個案因為想擺脫情緒困擾而來諮商。對他們來說,情緒對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推薦閱讀:【宋尚緯為你讀詩】我們都在痛苦中,學會如何帶給他人痛苦) 仔細一問才知道,許多人都竭力想要「根除」這些必然的情緒。他們覺得一丁點的痛都不可以、不應該存在,自己無法承受。這便是因「痛」而生「苦」的狀態。他們把所有力氣都用在閃躲痛之上,卻讓痛苦增生。 在我上一本著作《練習不壓抑》裡有個提問,是我常常丟出來問個案的:「假如有天早上,所有的不開心、不舒服都神奇地消失了,那你的人生想要開始做些什麼?」然後,再問問自己:「難道要等這些痛苦都被處理好,我們才能開始做那些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嗎?」 每一種負面情緒都有它的功用。刻意追求「無痛人生」,就像是想把生活打造成一個完全無菌的手術室一樣,不切實際也不合理。不與「痛」抗爭,我們就可以省下不少力氣,留給我們真正想做的事。 雖然,要能心甘情願地接受「痛是必然」,並不容易。 圖片|日劇《UNNATURAL》劇照 與痛共處的第一步,就是打開眼睛,看見自己「為何而痛」。當個案在嘗試一些他覺得很痛苦的改變時,我常問:「你現在的痛,是不是在告訴你自己,你有多在意這件事?」 在我們全心投入一件自己在意而重視的事情時,過程中的不舒服與痛,其實是一種勳章。勳章雖然不能換成錢,也不能拿來吃,卻是一種見證,一種當事人才知曉的見證。(推薦閱讀:心理師聊「自殺」:他們渴望被理解痛苦,而非否認痛苦存在) 常常練習與痛共處,我們和它相處的能耐就會慢慢增加,在不知不覺中把痛轉變成我們熟悉的感覺。就像是「舒適圈」必須要慢慢突破一樣,慢慢挑戰自我之後,稍微跨出舒適圈一點點,已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了。我們可以超越目前的痛,去面對更大的挑戰,靠近自己更在意的事。 若能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也就找到了「快樂地痛苦著」的方法與勇氣。 快樂和痛苦從來不會同時降臨到一個人身上,但是如果你追求其中之一,並且有所體會,你便不得不體驗到另一個,它們就像受同一個大腦指揮的兩個軀體一樣。——柏拉圖 (西元前427~西元前347) 哲學家 美好的一切總是既艱難又罕見。——斯賓諾莎 (Benedict de Spinoza, 1632~1677) 哲學家 本文摘自蘇益賢的《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由時報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 January 28,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mfu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