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Rmfugn
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痛與苦其實是兩件事:會「痛」,是因為你不願接受「苦」 http://bit.ly/2Rmfugn 時報文化 我們常說痛苦、痛苦,但其實,痛與苦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我們生在世界上,其實是避不掉「痛」的,我們隨時隨地都需要面對不同的痛;而苦,是因為「不願意接受」而得來的。 因痛而苦,還是因痛而快? 人生的苦難分成兩種,一種叫做「痛」(pain),一種稱為「苦」(suffering)。我們常常指稱的「痛苦」,其實是兩件事。人生在世,「痛」是避不掉的。這裡的痛,並不是說我們隨時隨地都處在痛裡。痛的根源,是因為生命很脆弱,我們時時刻刻都可能要面對突如其來的逆境或生老病死。 那「苦」是什麼呢?苦是因為「掙扎」而來的,是因為我們不願接受「生命裡必然有痛」這件事。我們努力對抗必然存在的痛,因而苦不堪言。痛是避不掉的,我們需要接納它;但,苦卻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們願意接納痛之必然,不執著於追求一個「無痛的人生」,就不會苦。 許多個案因為想擺脫情緒困擾而來諮商。對他們來說,情緒對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推薦閱讀:【宋尚緯為你讀詩】我們都在痛苦中,學會如何帶給他人痛苦) 仔細一問才知道,許多人都竭力想要「根除」這些必然的情緒。他們覺得一丁點的痛都不可以、不應該存在,自己無法承受。這便是因「痛」而生「苦」的狀態。他們把所有力氣都用在閃躲痛之上,卻讓痛苦增生。 在我上一本著作《練習不壓抑》裡有個提問,是我常常丟出來問個案的:「假如有天早上,所有的不開心、不舒服都神奇地消失了,那你的人生想要開始做些什麼?」然後,再問問自己:「難道要等這些痛苦都被處理好,我們才能開始做那些事,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嗎?」 每一種負面情緒都有它的功用。刻意追求「無痛人生」,就像是想把生活打造成一個完全無菌的手術室一樣,不切實際也不合理。不與「痛」抗爭,我們就可以省下不少力氣,留給我們真正想做的事。 雖然,要能心甘情願地接受「痛是必然」,並不容易。 圖片|日劇《UNNATURAL》劇照 與痛共處的第一步,就是打開眼睛,看見自己「為何而痛」。當個案在嘗試一些他覺得很痛苦的改變時,我常問:「你現在的痛,是不是在告訴你自己,你有多在意這件事?」 在我們全心投入一件自己在意而重視的事情時,過程中的不舒服與痛,其實是一種勳章。勳章雖然不能換成錢,也不能拿來吃,卻是一種見證,一種當事人才知曉的見證。(推薦閱讀:心理師聊「自殺」:他們渴望被理解痛苦,而非否認痛苦存在) 常常練習與痛共處,我們和它相處的能耐就會慢慢增加,在不知不覺中把痛轉變成我們熟悉的感覺。就像是「舒適圈」必須要慢慢突破一樣,慢慢挑戰自我之後,稍微跨出舒適圈一點點,已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了。我們可以超越目前的痛,去面對更大的挑戰,靠近自己更在意的事。 若能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也就找到了「快樂地痛苦著」的方法與勇氣。 快樂和痛苦從來不會同時降臨到一個人身上,但是如果你追求其中之一,並且有所體會,你便不得不體驗到另一個,它們就像受同一個大腦指揮的兩個軀體一樣。——柏拉圖 (西元前427~西元前347) 哲學家 美好的一切總是既艱難又罕見。——斯賓諾莎 (Benedict de Spinoza, 1632~1677) 哲學家 本文摘自蘇益賢的《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由時報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 January 28,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