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JCg8j
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談「錢」會不會消耗感情?情侶間的金錢關係學 http://bit.ly/2VJCg8j KnowYourself 談錢是否傷感情其實沒那麽要緊,更要緊的是,我們是否對自己提出過要求,即在談錢的時候依然還能把尊重對方、理解對方也放在心頭上。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國慶長假出遊回來,我的一位朋友主動和男友結束了不到 2 個月的戀愛關係。這位朋友對我表示,對方最令她無法忍受的一點是,對待金錢時的斤斤計較。 她和我「控訴」了一些「毀三觀」的小細節:出行一週,頓頓帶她吃路邊攤、吸面條兒湯;便利店裡買瓶水左挑右選,生怕多花錢;最過分的是臨近旅行結束算錢時,因為是出國遊,對方竟按每筆開銷對應當天的實時匯率進行換算,然後進行嚴格地 AA。這一系列的行為令都她心生厭惡。 我問她,這個矛盾真的嚴重到不能解決,非分手不可嗎?她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和他在這一點上不能合拍,就更不指望在其他事情上能和諧共處了,這屬於三觀不合。」 親密關係中,為錢吵架最難對外人說,但其實很常見。人品、人格、自尊心、欲望等,人性中最原始的東西都在金錢折射下被放大。 我們面向 ky 粉絲做了一次調查,在收回的 976 份有效問卷中,15.16% 的回答者為男性,84.73% 的回答者為女性。86.88% 為 18-30 歲的成年人。48.56% 目前正處於親密關係中(戀愛中和已婚)。 調查結果進一步顯示,19.20% 處在親密關係中的參與者經常因金錢問題和伴侶產生分歧,其中,58.24% 起因於消費理念不同,尤其在日常支出、大件購物和出遊方式等方面的分歧較大。 並且他們表示這些分歧的確對感情造成了相對大的影響。如果有重新選擇的機會,73.63% 的人會選擇和在金錢觀上與自己分歧較小的另一半。 不過,處在親密關係中的參與者們中,有接近 70% 認為,在相處過程中,伴隨消費觀念的相互影響,這些分歧能夠被慢慢消解掉。 而那些在金錢問題上和伴侶分歧較小的人群中,有超過一半的參與者認為,消費理念的匹配、生活方式的契合以及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是減小分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比起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找一個消費觀接近的人、然後多多和他討論錢的問題,可能更為重要。) 只有一半人認為,男生應該承擔相對於女生更多的經濟責任。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已經有一半人已經不再這樣認為了! 調查還發現,幾乎絕大部分人都認為金錢觀和三觀的重要程度相當,且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如果伴侶和自己在金錢觀上無法達成一致,會極大地影響這段關係的親密度。 而一個相對普遍的困擾在於,有將近一半的參與者坦言,一旦涉及到和錢有關的事,總是難以啟齒,擔心談錢傷感情。 帶著好奇心,我找到幾位對於親密關係中的金錢觀表有明確見解的朋友,以下是他們和我分享的經歷。 01:金錢觀的差異可能不分對錯,但它會消耗愛 友先生,23 歲,分手不久 首先,我覺得男生並沒有既定責任和義務要多承擔親密關係裡的開銷,但社會默認規則和經濟發展形態似乎「賦予」了我們這一天然的使命。 和前任談戀愛是在大四下學期,我們是在公務員培訓班認識的,她大我 5 歲,已經工作 2 年。她家境不錯,但本身的賺錢能力並不強,而我當時的所有可支配「收入」幾乎都是來源於家裡的生活費。 但每月我們出去約會的開銷都是我主動承擔的,因為在我的觀念裡,主動支付這個行為還是挺重要的,更何況是為我喜歡的人,就是想表達一種態度,一種心意,我自己反正心甘情願,還挺開心的。 可不久後我就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她喜歡買名牌包,我送不起的那種,她就刷自己的信用卡,我一直也沒干涉過。有次一起吃飯,她跟我抱怨說還不上信用卡,我一時語塞,沒作出及時的回應,我心裡其實挺虛的。 我知道和我在一起,她的生活水平相比從前下降了許多,和圍繞在她身邊的追求者們相比,我的經濟條件遜色不止一點點。後來,有一個禮拜我察覺她都不怎麽高興,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作用,所以無奈之下問父母開口要了錢幫她把信用卡還上,她也欣然接受了。 但事後,我覺得有一顆不好的種子在我心裡、在我們之間發了芽,我開始強烈地感覺到在這段關係中,我們很難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和依賴的親密感了,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細小情境裡,我很難不對和錢有關的事不敏感,我越來越抗拒這種尷尬。 所以我向她坦白了自己的感受,結果得到的回應是她也表示自己無法接受和我在一起時候巨大的消費落差,而最悲哀的莫過於,即便是假設我當時已經實現經濟獨立,在物質需求方面,我們倆恐怕也跨越不了消費觀之間的鴻溝。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兩個金錢觀念差異太大的人我覺得很難走到一起,它可能沒有對錯之分,但它很容易消耗愛。 02:能坦然面對錢的問題,才能坦然「混」在一起 布朗尼熊,27 歲,訂婚 我和男朋友計劃明年結婚,前段時間因為訂婚彩禮的事情,經常吵架。他覺得我家禮節多,我覺得他小氣心疼錢,想白娶老婆。但吵架歸吵架,我們彼此都知道我們還是會結婚,還是會按時舉行婚禮。 因為我們一直奉行,談錢不傷感情。 我沒錢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告訴他,我最近窮;他錢緊張的時候,我也會主動給他錢用。當然,前提是我們都知道對方有獨立掙錢的能力。 再比如最近我剛買了車,但由於我不是本地戶口,車就得寫在他名下,當時我就當面表示自己很不開心,捨不得把財產給他,他聽後並不會生氣,說這樣很好,很真實,表達真實的感受,彼此心裡才不會有芥蒂。 而越臨近婚期,他也越關注我錢花哪兒了,經常提醒我某樣東西好像不太必要,或者我最近已經買了好一些,建議我可以想一想再入。這時候我會首先跟他解釋為什麽要買,並坦率表達自己的欲望,而不是一味地堅持自己或過度扭曲他的用意。因為我們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一件事,就是算來算去,大家花的錢其實都是平均的,未來,不是他或者我一個人過日子,是我們一起過日子。 情侶在一起能走下去,過得和睦與否很難和物質金錢脫離關係,我認為兩個人的金錢觀差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三觀的差異。但就像世界上不存在三觀的完美匹配一樣,金錢觀的一致性也需要磨合期,能首先坦然地面對這種磨合,才能坦然「混」在一起。(推薦閱讀:親愛的,同居之前,讓我們好好的談談錢) 03:金錢觀矛盾的存在是必要的,恰恰體現著對彼此獨立人格的尊重 大耳朵塗塗,30 歲,戀愛中 按照職業習慣(律師),我可能會把金錢觀按收入和開銷比例進行一個等級上的劃分。但在親密關係中,我並不提倡這種做法。 我男朋友是名普通的工程師,薪資水平和我差不多,生活中柴米油鹽類的開銷,都是他主動支付,但我有一個習慣是,他如果付了 1000 塊,那下一個 1000 塊甚至 2000 塊我會找機會補上,一來一回,我們都習慣於尋求一個心理上平衡的狀態。實踐證明,這種平衡狀態的維持可以代替掉建立一致金錢觀的必要性。 事實上,我跟男朋友之間的消費觀完全不同,我屬於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買自己最喜歡東西的人,哪怕十分昂貴。他就不一樣,一直很穩,注重實用性和量力而行。這兩種觀念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調和的,他通常會覺得我買得東西太貴,我也經常 diss 他小氣,但我們絕不會過度干涉彼此,或因此而爭執不下。 到後來,我們反而發現,我的消費觀能間接提高他的生活水平,他的消費行為也讓我在不穩定的生活中感到安心。甚至於,我們覺得這種矛盾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這恰恰是我們尊重彼此獨立人格和生活方式的體現,有時候還能從中補充自己觀念上的短板。 這樣看來,金錢觀還是原則性問題嗎?我覺得並不是。 圖片|來源 04:我們一致堅信,財富和愛一樣意味著給予 天天爸爸,37 歲,家庭主夫 今年是我做家庭主夫的第三年,也是寶貝兒子出生的第三年,三年裡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家帶孩子。家庭所有的經濟收入都來自我太太。周圍很多親朋好友會好奇,我們是怎麽接受這種分工的,也難免質疑我們在這種和社會主流相反的婚姻關係中的滿意度。 我想談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一致把家庭的利益排在各自利益的前面,這是個優先級取捨的問題。家庭的利益包含很多東西,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後,在一段相對特殊的時期裡,它要求夫妻中至少有一方需要作出更多的個人利益上的犧牲,從工作中抽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照顧家裡。那以我為例,我是主動要求承擔這個責任的,因為我的賺錢能力沒有我太太強,但在持家能力上我覺得自己的潛力卻很大。 另一方面,我們並不認為,賺錢能力是考量親密關係中自我價值的最重要的證明。過去三年,我勸太太去國外深造,她因此實現了年薪從幾十萬到幾百萬的跨越;她應酬多經常喝酒,我會去接她安全回家;平日裡洗衣服做飯也大部分是我做。但這一點都不影響我在經濟上的話語權,相反,她很尊重我的意見,她曾經在自己公司的年會上公開發表感言,感謝我對於她事業無條件的支持和對家庭的付出。 那麽我的踏實感則來自於,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不具備賺錢能力,而是相比從賺錢能力上獲得自尊和自我認同,我們共同努力經營美滿的家庭,這件事更讓我滿足。 而我和太太一致堅信,財富和愛一樣都意味著給予。 05:我希望我們賺錢不卑、花錢不亢 愛吃榴蓮的花生,26 歲,結婚 2 年 我們戀愛沒住一起的時候,按他大男子主義+直男癌的情結,出去都是他花錢,堅決不花我的錢。同居後他主動把工資卡交給我,所以大部分時候都是我管錢。 在消費觀念上,我們都比較認同:同等的經濟能力匹配同等的消費觀,所以很少出現倆人中有一方花錢特別多的情況。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他總是對我很捨得,對自己卻特別摳,從不輕易給自己花錢,婚前婚後一直如此。 但婚後半年,有一天他回家告訴我想換工作,理由是覺得目前的工作薪資有些低,我當時挺費解的,我說平時我們開銷也不大,小日子過得還不錯,這份工作明明是你喜歡的,做得很開心,為什麽不堅持下去。 他告訴我說,要想在這份喜歡的工作領域取得高薪,還需要很長的學習過程,如果他任性去學了,這段時間我們就會過得比較辛苦。之前是捨不得我吃苦,以後可能還得加個孩子。 我聽了以後挺心疼的。其實一直以來,我都知道他賺錢壓力大,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首先不是我們的婚姻帶給他的,從小他爸爸賭博,媽媽一個人賺錢養家,這段經歷讓他過早地承擔了金錢的壓力。所以後來他還是堅持去了一份高薪很辛苦的崗位。 不過從那以後,我堅持不要他把工資交給我了,因為我不希望他在這個年紀畏手畏腳地生活,並且難以從掙錢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我想嘗試改變他,從起碼的經濟自由開始。我希望他有可自由支配的財產,去做一點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買一雙喜歡的籃球鞋。 因為,金錢觀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格局,而在親密關係中,我想我們都會更愛彼此不卑不亢的樣子。(推薦閱讀:和伴侶談錢傷感情?如何與對方公平分帳) 其實做這期微訪談以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麽我們要把親密關係和金錢觀放在一討論,我們究竟希望從或和諧或矛盾的案例中探討出一個怎樣的結果? 後來從大家的故事中我漸漸明白,金錢觀之於親密關係的特殊性很多時候在於:相比其他社會關係,每個人人性最算計的一面更容易在親密關係中被暴露出來,進而給感情帶去或多或少的傷害。 在彼此相愛、想要更進一步的大前提下,我們就會迫切想要尋求一種將傷害程度降到最低的統一的金錢觀。 但這件事,太難了。因為對於成年人而言,金錢觀是在多種複雜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深深地植入在我們的成長經歷裡,濃縮著自我道德感、對於生活的態度和人生的價值取向。 那麽,面對親密關係中因人而異、難以調和的金錢觀差異,我們到底應該堅持些什麽呢?結束訪談時,我最強烈的感受是:不斷強化符合親密關係下「共同利益」的信念,是最值得被提倡的一種。 談錢是否傷感情其實沒那麽要緊,更要緊的是,我們是否對自己提出過要求,即在談錢的時候依然還能把尊重對方、理解對方也放在心頭上。 也正如訪談者提到的,金錢和愛一樣,意味著給予。 以上。 May 04,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