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兩個人睡幸福,一個人睡舒服:我們相愛但不同居好嗎? https://ift.tt/2Z77xQS KnowYourself 有沒有那麼一個人,深刻地認識著你,也值得你付出心力理解他,但在一次次交流過程中,你們越來越好,卻也越來越清楚彼此並不適合以「伴侶」身份共同生活?或許啊,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誰過於消極或是不願改變,而是這個社會對「伴侶」所預設太多的想像與義務。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在一開始,我要告訴你們,我在後面要講述的,並不是任何意義上的「答案」。我沒有答案——也許你能告訴我。 (一) 不知不覺中,社會還是給我們養成了很多對於「伴侶」這件事約定俗成的理解。從小的方面來說,你們要在節日裡互相問候,經常保持聯繫,基本掌握對方的行踪;從大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在考慮自己未來的選擇時,無論是由哪一方做出妥協,一定要把對方考慮其中。兩個人如果是情侶,他們或者在一個地方生活,或者計劃著某一天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人們在修成正果的路上必須考慮同居,很大部分的夫妻認為必須在同一個房間裡睡覺。 當然現在也有越來越多推崇「開放式關係」的伴侶們。但那似乎又是一個新的套路的出現:就好像,只有因為不想履行一對一排他性的感情義務,才要挑戰關於「感情」的種種被默認好的規定。 但這幾年我常常在想,如果腦洞大開的話,「伴侶」這個身份,能不能脫離上述所有存在?形成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這件事,有沒有可能完全不參考前面的套路?那時,這種伴侶身份能讓雙方滿足嗎? 兩個人能不能是伴侶,但是一直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能不能仍然做所有自己想做的人生選擇,即便會帶來好幾年的分離?能不能仍然因為對對方的愛,不會對其他人產生情感? 我其實的確並沒有答案。(也推薦你:【姐的狂語錄】何必管標準答案,我有自己的人生規則) (二) 當然我也並不是閒著沒事才想這些事的——還是因為有著切身的需要。 我不知道在你的心中有沒有一個「有羈絆」的人。我的世界裡是有一個這樣的人存在的。 圖片|pixta 圖庫 在非常多年的時間裡,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讓我們反覆體會到彼此並不適合在一起生活,也的確早已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形成了對對方深刻的理解——他理解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的光明和黑暗;他明白我的矛盾、我的困惑、我的不安與不甘;我覺得他有九成以上的把握,能夠預測我在某種情境下會大致做出怎樣的反應和行為。 我在和他分開的這些年裡,很多次都在心裡「下決定」要切斷這種羈絆,但這種羈絆似乎有著超越我個人意志的更大力量。 但同時,我也不斷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我們之間存在著的、不符合套路的那些「不合適」。無論是哪一方,我們都沒有辦法如對方需要的那樣做出妥協。有些事就算我願意我也知道我做不到。我們都欣賞一種人,但符合套路的生活都需要另一種人。 就這樣,我終於慢慢開始一點一點思考,這些關於感情約定俗成的東西,究竟是不是不可挑戰的。 (三) 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意義是,感受到自己還不是絕對的孤獨。我曾經在一篇書評裡寫過: 「假想一下,你在一個荒蕪的星球上,這個星球上除了你之外,只有那麼一個人,因為那個對方的存在,你才能夠不對自身的存在產生懷疑,你才能從絕對的孤獨中得到一點點雖然微渺卻不可或缺的拯救——因為『孤獨感的消除或減輕』而造成吸引,可以說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而不難想知,一個主體的特異性越高,其孤獨感以及消除這種孤獨感的難度也會越高。那種存在的誘惑力對這樣的主體來說幾乎就是致命的。」(同場加映:30歲後的怦然與細水長流!《追婚日記》:我要個懂我的人) 除了孤獨感之外,可能更重要的一件事,是「信任」。對我來說,如果世界上還有一種感覺比「強烈的愛」更好,那就一定是信任感了。我毫無保留地相信他,對我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兩點,也許對於這羈絆一直不消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 這個被我稱為「有羈絆」的人,其實我們平時聯繫非常少,可能一兩年才會見一次,一起喝個茶、散個步,也僅此而已。但在並不聯繫的時刻裡,我始終知道他對我的重要性;每次見到的時候,我們還像當年一樣「近」。 圖片|來源 我能感受到的自己的變化是,我已經不再會把關係中的事,像查字典一樣,對照大眾那些約定俗成的標準,去查找意義。我曾經會那樣做,但那樣做從來沒有給我們的關係帶來過任何好處。 當我不那樣做的時候,其實我對我們之間的模式、狀態,都是舒服的;而一旦我那樣做,我就開始焦慮,試圖為無法匹配的東西尋求解釋和意義。 我開始從我們自己出發,接受關係中發生的事。我不去給這種關係命名,接受它自然的發展——也許有一天,這種我所感受到的羈絆就會自然消失,那也沒有什麼。那必然也是那時的我所需要的。 對我來說,愛並不需要是陪伴,我更需要的愛和我想要的家一樣,是一個困頓的時候,可以用來回首的地方。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我的這種狀態是不好被理解的。畢竟在所謂「現實」的世界裡,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其實,當我們都以個體的形式存在的時候,我們都很容易理解每​​個人都有獨特性,因此,兩個獨特的人之間發生的關係,原本就應該是獨特的。(看看更多:生命沒有錯的路!心理學看《荼蘼》:接納你獨一無二的人生) 我只是覺得,社會中有很多聲音訓化著我們,廣告、電視劇、約會專家。他們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學習一套通用的感情和關係中的語言,要求我們都以這套語言去相愛。這套語言的存在讓我們在關係中變得十分自以為是,妄加評判。當對方表達出這套語言時,我們判斷為愛;當對方的言行不符合這套語言時,我們就得出一些負面的解讀和結論。 和所有認知範式一樣,這套通用模版的存在,會讓認知的過程加快。這套模板可能對大部分人來說,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時候,都是適用的;但往往就是那不適用的百分之二三十時間,讓我們錯過彼此。而且,人是複雜而立體的,只有當我們深深接受這種複雜性,我們才能真正和對方產生獨特的「羈絆」——正是你們所理解了對方身上不被通用模板理解的部分,才讓你們對彼此來說不可替代。 是在昨日 夢還是 溫柔的長毛巨獸 年幼,脆弱,不知深淺。 我是你筆下精細的,樹葉的脈絡 你如月光般注視我。 (寫於 2010 年) July 22, 2019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77xQ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