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柚子甜專欄|給遠距在家的你:三個能自律的心靈法則 https://ift.tt/2RXTwmY 柚子甜 想達成自律,逼自己是沒有用的。首先,你要先問問自己:我想偷懶的理由是什麼?再來斬草除根!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人紛紛轉遠距工作。還記得那時候年後聚時,幾個暫時回不了大陸的朋友扛著筆電出門,一邊吃飯一邊待命;也有些公司改成視訊開會,甚至彈性調整成在家上班。 變成彈性工作模式之後,這些朋友多半很開心,像莫名獲得自由的籠中鳥,時間多到不知道怎麼花的興奮。其實我很能體會這種感覺,從我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至今,算算也有五年的時間了。剛離職的那一刻,就像平常被困住的學生忽然放了寒暑假,每天只想睡到自然醒,大把大把的花時間,到處找朋友玩。 但是當開始接些文字工作、心靈工作之類的案子之後,想這樣大把大把的花時間也不行了;更別說當工作上了軌道,身上有書稿合約、專欄截稿壓力、演講活動、心靈諮詢等工作,明明應該是「自由」工作者,卻在「工作」和「休息」之間拉扯,不像以前當上班族,打卡下班就沒我的事,其中的平衡,我也是花了好幾年才摸索出來。 (推薦閱讀: 日本環島大叔教我的事:完全的自由,意味著完全的責任 ) 隨著遠距工作的朋友越來越多,我摸摸自己的錦囊,整理出三個「遠距工作的心靈法則」,讓我們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從內在開始調整,擁抱工作/生活巧妙平衡的日子! 圖片|來源 遠距工作的心靈法則之一:是在家工作,不是邊休息邊工作 我開始「自由工作者」生涯初期,最不能調適的就是「休息」和「工作」的界線。 當時對我而言,早上起床不用刷牙洗臉,不用趕著出門,可以一邊煎荷包蛋,一邊等電腦開機,再捧著早餐坐到電腦前,先滑一波臉書、回個 Line 訊息、看看新聞,再懶洋洋地打開 Word,一邊跟朋友聊天,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打文章草稿,沒有主管盯人,沒有要達標得 KPI,就叫做「自由工作」。 聽起來很夢幻不是?現在回頭想想,不,這不叫自由工作,這叫「懶散工作」——效率超級差,成品花三倍時間,品質卻打折扣,工作沒享受到,休息也沒休息夠。如果是上班族放假在家,這樣遠距工作是種慵懶的奢侈,但工作量一大,或是真的以自由接案為業,這種「懶散工作」的模式,會造成巨大的效率耗損,最後變成工作時不想工作,休息時又想著工作,生活品質不會比上班族還好。 遠距工作要能和生活平衡,一定要有一個意識:「我是在家工作,不是邊休息邊工作。」 我們可以用當紅的「番茄鐘工作法」劃分工作/休息時間:設定鬧鐘,25 分鐘認真工作,5 分鐘休息。工作時間內,請關閉會干擾注意力的電子用品,禁止分心滑臉書、起身泡咖啡、順手去點朋友的訊息。以我自己而言,當我需要認真趕稿時,我會把 wifi 直接關閉,手機調成飛航模式,電腦只能開 Word,其他網頁全部關掉,一次只做一件事,忙完二十五分鐘之後,才會休息喘口氣,把 Wifi 打開五分鐘,收收訊息。(同場加映: 你該會的番茄鐘工作法:要專注也要休息,才能高效率 ) 當「工作」和「休息」在時間上有明確的劃分,產出效率會更高,更早完成事情,我們也能更早休息,好好生活。 遠距工作的心靈法則之二:劃分工作/休息場域 除了「時間」上有明確界線以外,「場域」的切割也非常重要。 為工作、讀書、運動、娛樂與烹飪區隔出不同的空間。我個人覺得很有用的一句口號是:「一個空間,一個用途。」——《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的作者提到,創業初期,他常常在沙發或廚房餐桌上工作,到了晚上,就發現很難讓自己下班,因為在工作時間結束與私人時間開始之間,沒有明確的分野。「廚房餐桌到底是辦公桌,還是吃飯的地方?沙發是放鬆的地方,還是發電子郵件的地方?所有事情都在同一個空間裡發生。」 我對這一段非常心有戚戚焉,因為這也是我五年來慘痛的體悟。剛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時候,會覺得工作和休息都能在自己房間,好自由好舒服。但是當時間慢慢拉長到數個月、一年,我發現自己一進房間,就要在「躺在床上滑手機」和「坐在書桌前寫文章」之間痛苦拉扯,而後果也像作者說的一樣,幾乎都是「比較輕鬆」的那件事獲勝。就算坐在書桌前,也有「上網瀏覽網頁」、「看影片」和「認真工作」等不同的選擇,打開電腦之後,依舊是「比較輕鬆」的那件事搶下了我最大把的時間,之後才因為罪惡感趕快工作。 台灣的居住空間比較小,沒辦法像國外作者一樣,一個空間一個用途。但作者也說了,在不同的「物品」上設定不同用途,也是一個方法,比如說「閱讀專用的椅子」、「寫作專用的書桌」、「進食專用的餐桌」,或是「電腦只用來寫作」、「平板只用來閱讀」。 就在看了這本書的同時,我剛好租了一個工作室,專門用來寫作、做心靈諮詢、能量療癒,恰好印證了作者「人會被環境影響」的理論。以前我坐在家裡電腦前,很容易腦袋糊糊的,做事不太甘願。但只要在工作室打開電腦,我很自然地就會集中起精神,坐直身體,在鍵盤下飛快地敲擊文字。在這個空間,我也很容易就能沉澱身心,即使在案主還沒來的空檔,我也不會上網閒晃,而是練練太極、練練氣功調整身心,跟在家裡容易東摸西摸,開冰箱,泡茶,上網滑手機的閒散樣,有十萬八千里的差別。(你會喜歡: 讓工作更專注!3 個方法打造乾淨整潔辦公桌 ) 為什麼呢?當然可以說,這個空間磁場適合我;但如果以書上的理論來解釋,我內心裡已經設定「都已經來工作室了,就認真工作吧」的意念,於是我在這個空間,不斷進行的都是工作模式,之後第一百零一次坐在桌子前,內心也會自然啟動「專注工作」模式,久而久之,不需要去「對抗」,而是環境自然就「暗示」我現在是工作時間哦! 圖片|來源 遠距工作的心靈法則之三:自律力,是自由工作的成功心法 自律力,來自比別人還容易覺察「慾望」——《專注,是一種資產》 我在《專注,是一種資產》裡提到,很多人很好奇我從上班族轉職自由工作者的經歷,因為我簡直活出了人生的奇蹟:從職場離職後,一年內就成了兩個知名平台的專欄作者;不到兩年就跟出版社簽了合約,三年內陸續出版兩本書,心靈工作也逐漸上軌道,開始能靠自由工作養活自己。而且最有意思的是,我並不是有計畫地進行這一切,當初離職本來是要找下一份工作,卻誤打誤撞走上這條「超展開」的道路。 「是不是因為你很自律,才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比別人還妥貼順利?」不時有人這樣問我。 其實我天生是個很懶惰的人,「自律」這兩個字絕對寫不進我的性格分析裡。但單看結果,但其他作者三催四請還開天窗的時候,我總是能準時交稿,甚至還自己潤了兩遍;別的部落客愛更新不更新,我卻可以每兩三天就發表一篇長文。該開的課沒有少開,演講沒有少接,經常去旅行,每年甚至在國外短居一個月,如果不是「自律力」,我是怎麼做到的? 我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我比一般人還容易覺察「慾望」。 圖片|來源 「自律」,跟「逼自己」有微妙的不同。我是活生生的人,還是個懶人,寫作時間到了,也會下意識地想東摸西摸,躺在床上滑手機;該上健身房時間,我也很想偷懶假裝忘記。但我不會「強迫」自己做事,也不會「縱容」自己偷懶,我會在中間取個微妙的平衡——先用「覺察力」觀察自己:我怎麼了?為什麼我會抗拒做這些事? 從這股清晰的覺察中,我會看見,拖拖拉拉不想寫稿,是因為最近事情塞太多了,我因此心生抗拒。又或者,明明三天後就要上台演講了,卻一直拖延不肯準備,是因為太害怕表現不完美,才會逃避面對。身體抗拒運動,是真的累了,應該做的不是勉強自己,而是好好休息;又或者剛好相反,是身體久坐缺氧,才會有偷懶的慾望,這時候反而該鼓勵自己:好囉,你今天也坐很久了吧?我們出門跑步讓筋骨活動一下,幫自己換換氣吧! 當一個人能夠「覺察」自己偷懶的真實理由,就不需要「逼迫」自己做任何事。 知道自己是太忙在生悶氣,就幫自己把事情排開,腦袋好好養神兩天,雙手自然而然就樂意打字;知道拖延是因為完美主義作祟,就順著自己的脾氣安撫:「沒關係,你先花半小時列個大綱就好,輕鬆分享你的感覺,演講會很順利的。」 人都是循著「最小阻力」做事的,一個真正懂得「自律力」的人,通常也是最了解自己,因此會學習把「懶惰的誘因」清空的人。(推薦閱讀: 「總是三分鐘熱度」自律心理學:因為你還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你收到這份〈遠距工作的心靈法則〉了嗎?祝福你在這波劇變的潮流中,能抓到屬於自己改變的能量哦!:) 【作者資訊】 柚子甜,1987 年生,政大商學院畢。原本念商從商,28 歲經歷一連串的奇妙轉化,成為作家與心靈工作者。座右銘是「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歡迎追蹤臉書《柚子甜剝心事》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April 23, 2020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XTwm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