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LgSqBb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懷孕可以性愛、打疫苗、喝咖啡嗎?烏烏醫師解答孕婦九種禁忌 https://ift.tt/zLgSqBb 高寶書版 懷孕時總有好多禁忌,嚇得產婦不輕,到底懷孕時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收過各類問答的烏烏醫師一次解答! 文|烏烏醫師 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關於孕期中的禁忌與限制,就像重重的網把孕婦困住了,大概三天三夜也解釋不完。 這一篇,將近期診間最常被詢問、大家也最有疑慮的困惑整理出來,希望孕媽咪們看了,面對質疑時可以不再過度焦慮! 1. 可以泡溫泉嗎? 可以。過去以為浸泡高溫度水會對胎兒造成傷害,但其實這是不科學的擔憂。 因為人是恆溫的動物,核心體溫不會輕易被改變,更何況比起一般人,孕婦維持體溫的能力更好,因此這幾年連日本溫泉法都已修訂,孕婦可以安心泡湯,記得補充水分,注意上下池別跌倒即可。 2. 可以打疫苗嗎? 要看疫苗原理及施打目的。 如果是活菌減毒疫苗(德國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因減毒的病原體仍可能感染胎兒,因此不適合在孕期施打,安全起見施打上述疫苗後,建議先避孕 1 個月,再備孕。 不過若意外懷孕,只要規則產檢即可,不需為此引產。目前也沒有任何新生兒因媽媽在孕期施打德國麻疹、水痘疫苗而有異常。 除了減毒疫苗外,其他原理的疫苗就沒有顧慮,只不過打疫苗畢竟有副作用,因此沒有時效性、必要性也不高的疫苗,會建議產後再打。例如,打完人類乳突疫苗才發現懷孕,不用太緊張,剩餘的劑量也可延到產後再打。 至於預防急性傳染病的疫苗, 從過去的流感疫苗到 Covid-19 疫苗,孕婦都比一般人更該打(備孕、產後哺乳當然也可施打)。 因為孕婦染病機率、重症比例高,也可能因此增加早產機率。因此在流行季節施打,絕對是利大於弊。 圖片|Photo by Arteida MjESHTRI on Unsplash 最近也不少孕婦會詢問,Covid-19 疫苗品牌怎麼選?建議以 mRNA 疫苗(莫德納、BNT)為主,但是 AZ 疫苗也可以。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大規模回溯性研究,收集 3 萬多名孕婦、不分孕期施打 mRNA 疫苗的案例發現,孕婦不分孕期施打疫苗對母嬰都安全無虞。而且,若在第三孕期施打,還能產生抗體同時保護新生兒。 另外,雖說 AZ 疫苗確實會稍微增加血栓風險(40 歲以上十萬分之一,40 歲以下五萬分之一),但整體評估起來,仍是利大於弊。 因此,對於第一劑已經施打AZ 疫苗的孕婦來說,英國政府仍建議,除非嚴重過敏,第二劑仍可施打 AZ 疫苗,不需更換廠牌。 施打疫苗後一旦出現副作用,不管是發燒、手痠、過敏,也都可服用藥物緩解症狀。 順帶一提,由於新生兒百日咳致死率極高,但滿月前無法接種疫苗,因此雖然成人染疫風險極低,一般還是會建議孕婦在孕期 28 週到36 週時施打百日咳疫苗,產生抗體,通過胎盤保護新生兒。 3. 可以看牙醫嗎? 洗牙、補蛀牙、根管治療都可以,且都不會影響胎兒。 很多孕婦發現懷孕後,牙齦容易出血,原本拖著沒有治療的蛀牙越來越痛,糾結該在懷孕時接受治療還是等到產後。 其實孕期口腔健康易出狀況,是因為懷孕後口腔免疫系統改變,造成牙齦腫脹而容易出血。另外孕期因嘔吐、胃食道逆流、嗜吃甜食等因素,造成口腔內的酸鹼值下降,因此更容易蛀牙。 所以懷孕不只可以看牙,健保更將孕婦洗牙給付從一般成人的半年,縮短成 90 天。 不管牙齒有哪種問題,我都會建議即時處理,拖到產後不僅會讓疾病變嚴重,忙碌的育兒生活更可能讓媽媽完全找不到時間看牙醫,也就是這樣鄉野才有「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諺語流傳。 另外,特別強調,全口 X 光檢查並不會增加任何孕期風險,懷孕仍可照 X 光。 (歷史故事:「進產房前,已為死亡做好準備」倫敦特展:你沒見過的懷孕婦女) 4. 可以按摩嗎?使用按摩槍呢? 可以。孕婦由於身體結構改變,肌肉容易緊繃、靜脈回流變差,其實是更需要按摩的族群。 現代醫學並沒有按到特定穴道就會導致流產、早產的說法。事實上,也沒有任何文獻證實早產、流產和肌肉被按壓有關,因此原則還是只有一個,避開肚子區塊,哪裡不舒服就按哪裡! 比如小腿腳踝緊繃水腫,可以腳底按摩;胸部及腹部變大,肩頸下背特別容易痠痛,洗頭時按摩就能鬆一下;臀部容易緊繃疼痛的話,也可以側躺按摩放鬆臀肌。 不過,因子宮稍微阻礙下肢靜脈循環,孕婦按完的痠痛感可能會比孕前持續較久,這都是正常現象,不是所謂毒素,更不會影響胎兒。 至於按摩槍,當然可以使用,只要不要對著肚子! 按摩槍是利用高頻震動痠痛部位,加速血液循環及震鬆肌肉,達到深層按摩的效果,以原理來看並沒有不能使用的理由。且對於下半身血液循環較差,後側肌群(臀部、腿後側)容易緊繃的孕婦來說,是一個方便不求人的按摩工具。 很多孕婦會接著問:「真的嗎?為何很多醫師說不能用?」 其實,這類新型產品為了避嫌,總喜歡在使用說明上標註「孕婦使用前宜先諮詢產科醫師」,但產科醫師不是生活智慧王,難以窮盡市面上所有產品,當醫師沒有相關使用經驗,又沒去深究產品原理時,直覺式的回答「不可以」真的也不奇怪了! 圖片|Photo by Mills on PIXTA 5. 可以吃生魚片、生菜沙拉嗎? 不建議大量食用。之所以要避開生食,主要是擔心食物受到李斯特菌感染,孕婦吃下肚後病菌會經由胎盤或產道影響胎兒,嚴重可能導致新生兒腦膜炎甚至死亡。 不過李斯特菌腦膜炎發生率極低(全國每年約 1-2 個個案),因此真的不小心吃到生食,被感染的機率也極低,無須過度緊張,規律產檢即可。 (同場加映:孕婦能休息就休息?專業醫師:懷孕時規律運動,人生將有改變) 6. 可以喝茶、喝咖啡嗎? 可以,且據我臨床觀察,淺嚐一點咖啡對於孕初期的偏頭痛極為有效。花茶、紅茶也有助於紓緩孕期易緊張的情緒。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孕期每日咖啡因攝取以 200mg 為限。200mg 約等於特大杯的星 X 克拿鐵、中杯的星 X 克美式、小七的卡布奇諾。因此一天一杯咖啡沒有問題。 茶的咖啡因約是咖啡的 1/3-1/5,因此一天兩到三杯茶都在可接受範圍內。不過須特別注意的是,咖啡因會利尿,因此不能取代水分補充,而市面上部分劣質咖啡亦容易造成心悸,需慎選。 至於其他各種族繁不及備載的刺激性食物,例如:蘆薈、薏仁、番紅花、泡菜、冰水⋯⋯,確實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子宮收縮,但不可能因此早產。 因此只要孕婦身體可接受,沒有禁止食用的理由。 圖片|Photo by hirost on PIXTA 7. 可以喝酒嗎? 酒精可以直接通過胎盤,目前也沒有每日攝取酒精的安全劑量標準,尤其是在孕期間酗酒,很可能影響胎兒外觀和神經智力發育,引起「胎兒酒精症候群」。 因此,各學會都是建議一旦發現懷孕,就滴酒不沾。 至於以酒為調味的料理,好比三杯雞、雞酒或白酒義大利麵可以嗎?坦白說,這一點的酒精量我認為並無大礙,外食不知情下吃到一點不必過度擔心,但如果是自己做菜,可以改一下料理習慣,避免邊吃邊擔心。 另外,因為酒精的傷害通常是大量持續累積所造成,如果是喝完才意外發現懷孕,只要不再飲用即可,不需要焦慮甚至為此終止懷孕。 至於疫情下常使用的消毒酒精則完全沒問題。會有這種擔心是因為 75% 的酒精聞起來相當刺鼻,容易聯想成會刺激到胎兒,影響其生長發育。 但其實外用酒精揮發很快,皮膚或鼻黏膜能吸收到的量極少,再加上透過血液回流到心臟的量,分配到子宮,又需要一段時間,這些微量的酒精早已代謝掉,真的能進入胎盤的量趨近於零,因此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不過還是要提醒,這些刺鼻的氣味容易讓孕婦噁心、頭痛或反胃,所以敏感的人記得戴好口罩再消毒。也有人皮膚容易對酒精過敏,使用後會產生紅疹、脫皮,如果遇到這些狀況,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膏都是安全的。 (延伸閱讀:「當年的生產經驗,20 年後都還記得」如何做孕婦的神隊友?) 8. 可以有性行為嗎? 當然可以。陰莖在陰道內的碰撞並不會影響胎兒。只要孕婦沒有不適或陰道出血,都可如常進行性行為。 孕期性行為特別容易有陰道出血可能是,第一,懷孕時子宮血流量增加,子宮頸表面微血管變多,容易因摩擦造成破裂;第二,子宮頸息肉被碰撞產生出血。 當然,由於不能輕忽子宮頸變短、早產的可能性,因此性行為後的出血雖然大多沒問題,但仍須就醫內診、超音波檢查確認。 再來,精液裡有會導致子宮收縮的前列腺素,雖說這種生理造成的短暫宮縮不會增加早產風險,但為了避免孕婦下腹不適引發焦慮,讓彼此都能更放心的享受性愛,建議使用保險套。 最後要提醒的是,懷孕時的性慾也有著不小的個體差異,有些人因疲累體力下滑而性趣缺缺,但也有人因雌激素上升而性慾高漲,這部分需要每對伴侶溝通協調,必要時可以口交、手淫等方式替代。 圖片|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9. 可以平躺睡覺嗎?為什麼有人說懷孕一定要左側睡? 可以,只要孕婦覺得舒服怎麼睡都可以。 會有一定要固定左側睡的說法,是因為曾有小型研究指出左側睡比較不會壓迫到下腔靜脈,可降低胎死腹中的機率,但此項研究參與人數太少,再加上大多數的人熟睡後都會翻來翻去、變化姿勢,和入睡的方向根本不同。 因此,只要睡得著,孕婦向任何方側睡、平躺睡都無所謂,初期肚子不明顯不壓迫時,也仍可趴睡,並不會壓到胎兒。 不過,也有很多孕婦到後期平躺睡特別容易因下肢循環變差而容易喘,或胃食道逆流頻頻咳嗽,這時候可以改成半坐臥睡姿,或採用月亮枕側睡。 總而言之,孕婦已經很容易因頻尿、焦慮、下肢痠腫而失眠,真的就是能睡得著、睡得久最重要。 本文摘自烏烏醫師的《好孕,做自己:從懷孕到生產,烏烏醫師寫給你的快樂孕期指南》。由高寶書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好孕,做自己:從懷孕到生產,烏烏醫師寫給你的快樂孕期指南》 August 31,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為你挑片|《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請你放棄醫學院:什麼事都做得好,更要選擇你的熱愛 https://ift.tt/dpkbQ2O 小妮子 黎奧妮不僅懂得如何讓他人將優勢發揮,至始至終沒有忘記「天賦」在生命所能承載的重量,即便是歷經顛沛流離的異地貧困生活。 《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Leonie)由日本知名攝影師長田鐵男拍攝,穿梭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爾良多雨的街道、日本的櫻桃園和美國加州的橘子林等多地取景。 如同搭乘時光機,與故事人物們在二戰前的時空背景,飄蕩在異地的臨場感讓人無比深刻,也讓我們有機會透過女性視角再次看見,男人背後的韌性之人。 本片為真人真事改編,主要描寫知名建築雕塑大師野口勇母親——黎奧妮(Leonie Gilmour)的故事,導演導演兼聯合編劇兼製片人松井久子為了本片構思長達七年的時間。是什麼原因讓導演願意費時多年醞釀? 她曾說:「她的人生是非常富有戲劇性的,但卻被埋沒到了歷史中。我當時就想,為什麼不能把她的事情拍成電影呢?作為一個女性導演,我有義務讓全世界去瞭解她。」 圖片|《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劇照 藝術與生命皆是創造火花,波瀾是最好的燃料 先談野口勇的背景,在戰亂背景與獨特成長背景淬煉而成他的非凡成就,跨足亞洲、美國、歐洲文化的創作,透過石材、鋼鐵、木材等諸多材質應用方式,獨特的演繹手法,將東方工藝的審美觀與西方現代藝術理念揉合成為三度空間作品,贏得舉世的矚目。 觀看本片給人最大的鼓舞之一,是踏上異國流離失所的母子,將那些生命中的波瀾成就為作品的振奮,面對生活肯定嚐盡苦頭,物質貧窮卻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得其樂,都與他們擁有重要的心靈寄託有關,那就是「創作」。 不論野口勇的身份是美國男孩、日本男孩,到哪裡生活都能夾帶自己珍貴的藝術魂,讓自己生活下去,也將生命經驗融入雕塑作品。 圖片|《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劇照 「你的藝術是你的武器,你的藝術將是你的聲音,藝術家沒有界線、不分國界,藝術能讓你通曉所有語言。到哪裡都能過得精彩無比。」 在片中,黎奧妮對野口勇充滿力量的鼓勵,也真切地實現在他往後的生命歷程。這背後正是因為他擁有黎奧妮這樣一位母親。 (編輯精選:野女正史|她不婚不生,卻比所有人更了解小孩!兒童節目之母,心理學家麥法蘭) 獨具慧眼的伯樂,深信不該為任何原因放棄天賦 野口勇的大文豪父親野口米次郎受惠於黎奧妮的幫助,讓作品魔法般地在西方世界人氣高漲,野口米次郎曾出版兩本英文詩集,但在英語的表達上品質不穩定,黎奧妮便同意成為編輯,野口開始寫一本虛構的小說《日本女孩的美國日記》。 編輯,正是寫作幕後的重要靈魂人物,要能深入理解作者與創作理念,並將文字編排整理、去蕪存菁成為傑出的作品,在聚光燈的照耀下,更加精彩動人。 作為詩人野口米次郎的文學編輯,黎奧妮成功地讓野口的小說《日本女孩的美國日記》巧妙地以女性視角出發,並創造出一個新的人物頂替作者,贏得出版社青睞,在美國推出後佳評如潮。 「在這個國家,你就是我的聲音,沒有你,我便喑啞如木石。」野口米次郎在贏得小說出版機會後,這樣告訴黎奧妮。 圖片|《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劇照 黎奧妮不僅懂得如何讓他人將優勢發揮,至始至終沒有忘記「天賦」在生命所能承載的重量,即便是歷經顛沛流離的異地貧困生活。 在野口勇年幼時,黎奧妮就發現他對於周遭事務敏銳的觀察力,對學校正統教育沒興趣,卻將大自然的一切成為創作的調色盤,面對孩子逃學,非但沒有責備,甚至支持:「不去學校沒關係,來蓋一棟房子讓我們住在裡面吧!」早已發現野口勇對於工藝獨具天賦,讓野口勇盡情發揮,並和木工拜師學藝。 (你會喜歡:過度迷信天份,會成為枷鎖:為什麼你該有「恆毅力」?) 圖片|《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劇照 長大後,野口勇原先申請上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系,但黎奧妮將他從醫學院計畫「解救」出來。 即便穿越至現今社會,多數人應該會認定進入醫學院這是極大的成功,黎奧妮並不這樣認為,她不願看見自己孩子珍貴的藝術才能就此埋沒,堅定地告訴野口勇應該要繼續創作。 時至今日,在許多傳統保守價值中仍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而更多父母如此的期望,來自於社會經濟地位,將翻轉階級的希望寄託於孩子。 (同場加映:「你好好讀書,大人的事大人自己處理」《華燈初上》子維:當乖孩子的傷最痛) 然而,黎奧妮並沒有因為窮就斷送孩子的天資。野口勇擁有這樣的母親能說非常幸運,除了能看見孩子長才,更知道給予因材施教的機會。 不禁讓人聯想起王安石所撰寫的〈傷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時候被視為神童,然卻因為父母的短視近利,讓他四處表演才能賺錢,錯失大好的學習機會,最終才華殞落,成為一個普通人。 黎奧妮看見孩子的優勢所在,更深信需要好栽培灌溉,適當的學習成長方能開花結果。 圖片|《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劇照 跳脫框架的綑綁,長出屬於自己的樣子 素有「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與「自然主義之父」的盧梭在知名的教育哲學著作《愛彌爾:論教育》主張回歸自然的教育理論,強調教育必須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規律:以兒童為本位,尊重兒童都是獨立個體,需要理解其個體差異,並因才施教。 著名的康德也受到盧梭的核心理念所影響,在《論教育》緒論提到:「教育發展人類天賦的觀念,乃是最真實的。」黎奧妮完美實踐回歸自然與發展天賦的教育方式。 圖片|《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劇照 觀看本片時,正經歷沸沸揚揚的時事話題:大學缺額創下新高,分布於 51 所大學,缺額總計 1 萬 4,493 人,媒體整理出多所大學分發缺額統計圖表,驚人的高比率在社群間成為熱議話題。 探討背後的原因,來自廣設大學的教育政策與少子化雙重夾擊,回溯歷史在 1994 年教改前,國中畢業有七成學生進入技職體系,三成學生才能進入高中,在教改後完全顛倒了這樣的型態。 廣設大學的政策最初是為了舒緩升學壓力,並提升知識教育水平。然而,將技職體系升格大學在外看來學生獲得學歷,是否失去探索自己,甚至學非所用錯失發展專業的機會,畢業後還是得面對生涯的迷茫? (推薦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看見黎奧妮的教育方式正好給予了深刻省思:我們是否能真正做到以孩子為本位,以他們需要的資源來灌溉?觀看《美國女孩的日本日記》應可以為你帶來啟發。 不論你是家長,還是學生,當你感到貧乏與困頓時,應該是時候,停下腳步,問自己:「孩子(我)的天賦是什麼呢?」也許,你也能透過創作,或是其他形式,為自己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找出內在火花,去創造吧! 至於那些試錯而痛苦的過去,都將成為你最好的燃料,於黑暗中重新燃起生命的動力。 請記得,環境再艱難都不能背棄天賦,你該背棄的是綑綁你的社會框架。 August 31,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pkbQ2O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愛情心理學|沒有完美「對的人」:與父母相處與失落,如何決定日後的戀愛對象 https://ift.tt/fHeVprs 皇冠出版 怎麼找到「對的人」?沒有人能真正滿足我們,就算換了戀愛對象也一樣⋯⋯首先我們要明白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自己真正的需求。 文|朴又蘭 「愛情的開始或許有著相似的性質和模樣,但只有各自在愛情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歷史,這段關係才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對愛情都會有最根本的幻想。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曾說過,但凡是人類,都擁有「原初幻想」。所謂「原初幻想」是指孩子在和父母(對象)的關係中曾經經歷過,或在重要關係中感受到性衝動的「原初場景」。 人類可說是靠著「原初幻想」打造出現實的結構,這也就是說「原初幻想」裡的衝動決定了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在所有人際關係中,愛情關係受到的影響又更大。這樣的幻想無法用三言兩語說明,有著複雜迂迴的迴路,和一層層的屏障,讓人很難發現其真實的面貌。 圖片|Photo by Matteo Cancellieri on Unsplash 女性對愛情有著最根本的幻想,而每個人的幻想都不盡相同。即便換了戀愛的對象,以為自己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但從本質上來看,也可以說一直以來都選擇了同樣的人。 雖然陷入愛河的對象一直在變,但能夠動搖女性的心,引起其內心深處衝動的內在結構其實是相同的。 如果仔細觀察女性們對男性懷有的幻想,會發現有許多特質和「成熟穩重」、「能給我安全感」有關,又或者是無論在什麼樣的狀況下,都會守護自己的「保護者」。但在現實中,通常戀人抑或是丈夫都和這樣的幻想相差甚遠。 女性們在與自己的幻想截然不同的男性一同生活的同時,又會被電影或電視劇裡頭的角色給吸引,感到心動,正是因為螢幕裡頭的人物擁有女性對理想對象的幻想,而這樣的幻想通常都和女孩們理想中的父親形象有關聯。 女孩們心中的理想父親形象,可能是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對父親感到失望的部分,也有可能是自己投射到父親或母親身上的理想面貌。 (名人金句:「不要擔心,有一天妳會很漂亮」曾之喬金句集,送給那些曾自我懷疑的女孩) 玄美說自從她生完孩子後,和丈夫之間的關係就變得相當疏遠,到孩子要上小學時,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就和陌生人沒兩樣。雖然夫妻兩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是如此生疏。 而某天孩子突然提出的一個疑問,讓玄美來到了諮商室。玄美的孩子是這麼問她的,「媽媽為什麼要和爸爸一起生活啊?」聽到這樣的問題,玄美一句話都說不出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才好。 玄美甚至搞不清楚孩子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是真的對他們夫妻兩人之間如同陌生人的關係感到疑惑,還是只是隨口問問而已。 一直以來,玄美都抱持著「人活著都是這樣」的想法,過了一天又一天,孩子提出的這個疑問彷彿是在她平靜無波的生活裡投進了一顆大石頭,引起一陣陣的波紋。 圖片|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當初是因為什麼原因決定跟丈夫結婚的呢? 因為夫妻間的問題來到諮商室的女性之中,大多數的人都會說「丈夫曾經有某項優點、有某項過人的能力或具有某種才華」。但結婚一段時間之後,兩人之間的關係卻開始變差,變得越來越疏遠,而這樣的關係就一直維持到現在。 我認為有件事情很需要我們重新思考,那就是丈夫的那些優點或才華,真的是我們決定和他結婚的決定性因素嗎?我希望女性們能夠好好再審視一下自己選擇與丈夫結婚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 那些優點和才華,會不會其實只是想讓潛意識去作決定,我們為了推卸責任,為自己作的不在場證明之一呢?我們之所以會選擇某人做為伴侶,有可能是在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狀態下,在對身上感覺到自己缺乏的某樣東西,才會決定踏入與這個人的關係裡頭。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陷入了幻想之中,認為某人能夠補足自己心中所欠缺的東西。也就是說,決定是否要和某人步入婚姻的主要因素並不一定是表面能看見的條件。 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的問題是,假如已婚女性在丈夫身上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滿足,並為此反覆感到挫折時,就會為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事物感到痛苦,甚至因此變得不幸。 (同場加映:媽寶男與他們的原生家庭:貼心背後,有一種羞愧,而討好背後,有一種恐懼) 除了某些性本惡或天生沒有母愛的母親之外,也有部分女性會因為無法在愛情和家庭中得到滿足,便將這些壓力施加到孩子身上。 這些母親們僅因為丈夫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與需求,便以自己為家庭作了許多犧牲與奉獻為由,用有些隱晦,或是直截了當的方式向孩子們提出各種要求。 從我過往的經驗來看,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很少有女性會試著照顧自己的感受,幫助自己從這種缺乏情感支持的挫折中站起來。如果用稍微寬容一點的說法,可以說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本就是沒有愛就無法生存的生物。 雖然也曾偷偷想過要透過出軌滿足被愛的感覺,但還是害怕周圍人們的指責,也不想承受隨偷情而來的罪惡感,終究無法越過那條用道德規範劃出的線。最後只能沉溺於電視劇和小說等虛構的故事中,藉此來滿足自己的幻想。 將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愛,放進名為潛意識的隱密倉庫裡,欺騙自己,也欺騙孩子,把所有要求都當作是照顧家庭和孩子們的一種方式。 圖片|Photo by Arleen wiese on Unsplash 臨床上能看到非常多孩子扮演丈夫角色、父母角色,提供父母親心理支持的例子。而那些為媽媽填補丈夫這個空缺的兒子和女兒們,心中認為自己是在盡為人子女、做為家人的責任和道義,卻時不時就會為不知緣由的鬱悶和窒息感所苦。 在精神分析的過程中,許多女性會試圖自我反省。但精神分析並不是為了達成反省的一種修煉過程,而是要透過審視內心,釐清會讓自己產生某些衝動的原因是什麼,該衝動的結構又是什麼模樣。 針對自己的性格和外顯的所有特性作深刻反省,根本無法真正改變自己的生活,也不會有什麼顯著的效果。說穿了,審視自己的行為和自我反省,不過是想讓自己成為能夠順應世界秩序的人而已。 (名家專欄:愛的形狀|「你在我心中有重量,也不因此失去自己」愛情精神分析:承認依賴,才是成熟戀愛) 精神分析最重要的是協助當事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留意自己在了解內在自我,和探索內心衝動上作了多少努力,該如何處理藏在內心深處的衝動,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過自己的人生,透過持續不懈的努力,持續往讓自己能獲得滿足的方向前進。 假如找了無數位人生導師,聽取了許多靈性團體領袖的意見,繞了許多圈子,最後還是回到原點的話,原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潛意識的不了解、壓抑和刻意隱藏。 無論是透過書籍還是精神分析,想要進一步審視自己的潛意識,就要試著對所有在我們生命中,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抱持懷疑的態度,這也是學習留意自己潛意識的第一步。 我希望所有女性和妻子都能不被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給束縛住,只能不斷地思考該如何擺脫身上的枷鎖。 妳生命中的他人,妳的另一半,無論那個人是誰,都不可能完全滿足妳,透過他人獲得的滿足往往只停留剎那。 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變得更加聰慧,明白另一半能夠滿足自己的哪些需求,明白哪些是他人給不了我們的,同時給自己一些時間好好思考,想想自己能夠承受的底限在哪。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蒙蔽人雙眼的愛情 不停向對方要求他給不了的東西,並為此感到挫折,就好比是踏入一場你跑我追的遊戲裡頭,停留在敗方的位置上,反覆享受著專屬於弱者的喜悅。 假如不斷要求的那一方不再抱有任何期待,不再奢望那些對方給不了的東西,另一方反而會開始感到不安,甚至開始好奇起曾追著自己跑的那一方究竟想要什麼,又需要些什麼。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另一半,有的只是脆弱的我們而已。只為一個人奉獻所有,乍看之下是種完美無缺的美好愛情,但對某一個個體的全然信賴總會伴隨著各種要求,要求對方對自己的信任給予相應的補償和代價,這樣的狀況無疑是開啟了另一扇通往地獄的門。 (猜你想看:總是要求另一半開定位?缺乏安全感的你,需要檢視自己愛的路徑) 因為我們想像中關於愛情的補償與安全感,終究只存在於幻想之中,對方根本就給不了。也正因為如此,部分的女性有時會蒙住自己的雙眼,選擇不去看另一半。 我們在陷入愛河時,會將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對方身上,並愛上那個滿足自己幻想的幻象。就像先前所提到的,將自己的一切都寄託在幻象身上,真實世界的我和對方則被排除在愛情之外。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哪天幻象消失了,我也會跟著消失。 一段愛情的萌芽不免會需要一些幻想的成分,但如果在相戀的過程中還是緊抓著這些幻想不放,就會身陷痛苦和衝突的泥沼之中,怎麼爬也爬不出來。 隨著時間流逝,當初的幻想就會跟著逐漸破滅、褪色,對方真正的模樣也會變得越來越明顯,這時我們通常會感受到強烈的背叛感,開始作一些無謂的掙扎。 但背叛我們的其實不是對方,而是我們自己,因為那個人從一開始就一直是這個模樣。 圖片|Photo by James Lee on Unsplash 愛情的開始或許有著相似的性質和模樣,但只有各自在愛情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歷史,這段關係才會變得更加有意義,染上獨有的色彩。抱持著「反正別人還不都是這樣過」的想法過生活,說穿了就是以怠慢的態度對自己的人生。 其中一方完全配合另一方的關係絕對不能被稱作是愛情,充其量只能說是控制與服從、支配與依賴的關係而已。反倒是那些透過爭執了解對方真實的面貌,並思考如何才能各退一步,好好維持這段關係的態度,才更接近真正的愛情。 本文摘自朴又蘭的《我就是我,不是誰的另一半》。由皇冠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就是我,不是誰的另一半》 August 31, 2022 at 03: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fHeVprs
對自己說「我愛你」,就是一種清理:二十一天鏡子練習,擁抱內在小孩 https://ift.tt/5M1ehNF 讀者創作 愛自己無比重要。當自我懷疑和負面情緒找上門,不妨對鏡中的自己說聲「我愛你」,藉由 21 天的自我對話練習,藉由正面肯定的話語把「愛」傳遞給自己,找回屬於你的內在平靜吧! 文|Sensi 23 歲那一年,我如願進入自己夢想的出版業當編輯,卻發現即便做著喜歡的事情,我還是不快樂,我還是受傷了。偶然遇見《零極限》的「荷歐波諾波諾」療法,從此我踏上身心靈療癒旅程。 在接觸到露易絲.賀《創造生命的奇蹟》正面肯定療法後,有段時間我積極地每晚都複誦書裡頭的肯定句。不單只是想嘗試扭轉想法,讓自己與內在小孩更靠近。 另一方面,露易絲.賀有個觀點非常吸引我:她認為,身體的疾病是人類的心靈「創造」出來的。身體和我們生命中的其他事物一樣,都會反映我們內在的信念,以及我們說出口的每一句話。 當我們的內在聚積愈多負面的想法,身體就會藉由不適、疾病來回應我們、提醒我們。 比如,「背部」代表我們的支持系統,當我們的背部出現毛病,通常表示我們感覺沒受到支持。「雙腿」是我們前進的力量,當我們的腿部出現問題,通常代表我們行動力受限、害怕或是不願意朝某個方向前進。 「腫瘤」的形成,可能是我們懷抱陳舊的創傷,像是牡蠣對著侵擾自己的寄生蟲吐出珍珠母,一層一層地包裹那些異物、那些傷口,於是就讓體內也長出了一顆不該存在的「珍珠」。 圖片|Photo by Farshid Zabbahi on Unsplash 身體的每一顆細胞都蘊藏著神性智慧,身體健康與否,與心靈絕對是相互影響的。露易絲.賀提倡,不只要接受自己、愛自己、肯定自己,也要接受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身體、肯定自己的身體。 我著迷於露易絲.賀的正面肯定療法,卻感覺信念要扭轉其實好有難度。 可能白天出門我是信心滿滿的,但是到了下午我又自我感覺不良好了。這樣子正面負面的我,來來回回反反覆覆。有時肯定句對我有效,有時我卻是低落到谷底。 怎麼辦呢?愈是努力想扭轉負面信念,它好像愈是根深柢固呢!連厭世的想法,也是愈是頻繁地出現。時逢情傷,我感覺自己心底的黑洞愈長愈大愈深。甚至連以忙碌工作來麻痺自己也失效了。 我決定挑戰實行露易絲.賀的「二十一天愛自己鏡子練習」。 她在《鏡子練習》這本書裡開頭是這麼寫的:「愛自己無比重要。鏡子練習可以幫助你建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關係:你與自己的關係。」 (延伸閱讀:經痛連結身體知覺:正視過去習慣,主動改變,你才能與疲乏的肉身和解) 圖片|Photo by Caroline Veronez on Unsplash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關係:與自己的關係 「我與自己的關係。」想想也對,我連與自己的關係都處理不好了,更何況是我與伴侶、與他人的關係呢? 但多少時候,我就是明明懂得那個道理,明明清楚怎麼前進才是對自己好的,明明知道要愛自己,可是我就是知道卻做不到,永遠跨不出那一步。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好難,要與自己建立良好關係也好難。 原本,我非常不以為然。鏡子?每天都要要照鏡子?居然對自己說我愛你就可以了嗎? 完全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我開始試著每天早上,站在鏡子前,對著鏡中的自己唸出:「我愛你,我真的、真的愛你。」「我願意學習愛你。我正在學習愛你。」「我很美,我很棒,我值得。」 沒想到第一天,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卻發現我完全無法對自己說我愛你,取代而之都是一連串的批判與挑惕:又長痘痘了、粉刺好多哦、眼睛好小哦、鼻子不好看、牙齒好亂、我好討厭我自己哦、我活著幹嘛、我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怎麼會?居然連一句簡單的「我愛你」我都無法對著鏡中的自己說? 終於擠出氣音的「我愛你」,我好挫折也好傷心。原來我的不愛我自己已經是這麼嚴重的程度了嗎? (猜你想看:心理師看劇|《華燈初上》蘇慶儀的自卑與嫉妒?無法好好愛自己,源於不被愛的原生家庭) 圖片|Photo by Bekah Russom on Unsplash 原來,「我愛你」也是一種清理 接下來幾天,我依然只能用氣音,偶爾還會閃躲自己鏡中的眼神,複誦書中自我鼓勵的話語。我的內心彷彿掀起了滔天巨浪,許多久遠的、被我遺忘的受傷記憶慢慢被捲出水面,回來糾纏我。 「啊,原來我曾經對⋯⋯這麼憤怒。」 「原來我還記著這個傷痛。」 「原來我從來沒真正原諒過⋯⋯。」 「原來我不是真的過去了,我一直過不去。」 原來鏡子練習是狂暴的颱風,它要掀起許多我未處理的舊議題,讓我看到沉積在水下的廢棄物。原來「我愛你」也是一種清理,清理我的舊議題與舊創傷。 在實行「愛自己鏡子練習」的那二十一天中,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處在痛恨自己、厭惡自己、無法接受自己的低潮。不時以淚洗面,覺得日子晦暗。 「我很美。」這麼多缺點的我,真的美嗎? 「我很棒。」這樣沒用的我,真的很棒嗎? 「我值得被愛。」這樣不堪的我,真的值得被愛嗎? 「我是被愛的。」有嗎?我連自己都不愛自己,有誰會愛我? 「我愛你。」我愛你?我真的愛我自己嗎? 「我愛我的內在小孩。」我愛我的我的內在小孩,他會感受到我嗎? (同場加映:你不愛你自己!透過零極限清理法遇見內在小孩,反轉信念的三個步驟) 圖片|Photo by Anna Kolosyuk on Unsplash 就在練習快結束的前幾天,我忽然能感覺到「愛」了。 那感覺好愉悅也好自信,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覺得自己真的好美好棒。我發現鏡子裡的我好像更有自信了。即便一整天下來難免碰到不順心的事,但卻罕見地沒有自我感覺差勁。 怎麼回事?原來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說著說著我真的愛你了?愛著愛著我就好了? 我很驚奇,清楚意識到自己已經抵達一個較為明亮的階段。即便陳舊的議題可能只處理不到二分之一。但久違的內在平靜,久違的終於不再頻繁浮現任何厭世的念頭,讓我衷心感激。 謝謝,謝謝我自己。 我愛你。 作者介紹|Sensi。將陽光的喜悅溢入心中。 於 2015 年踏入身心靈領域,目前依然實行荷歐波諾波諾、鏡子練習。最新習得的技能為 ACC 阿法氣能量風水、看見美麗。另有一個身分為出版社編輯。 August 30,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5M1ehNF
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害怕受傷,如何敞開心胸去愛?當關係裡只有「我以為」,就無法親密流動 https://ift.tt/ahLtdNU 李品毅 Lee Ping-Yi 渴望與伴侶溝通,卻不知從何開始?為何他總是不懂你想要什麼?試著從「我以為」變成「我們認為」,讓關係從各自為政,變成流動的親密連結吧! 元朝詩人元好問的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我們耳熟能詳關於愛情的名句。而人們對親密關係的態度,確實讓人又渴望又害怕,渴望被愛又害怕失去了痛不欲生。 這來源於人們普遍對待親密關係的態度出了一些問題。 我們在愛情中,可能缺少了充足的「愛的能力」。 對於親密關係的經營,總是缺乏耐心去理解對方以及自己,不是衝動結束,就是害怕結束,而讓自己一直處於有毒的關係中。 圖片|Photo by Anna Selle on Unsplash 我們可能因為一些內心表達不出的原因,選擇使用謊言或是悄然無聲地離去,留下錯愕的另一人,沒有給他參與這個決定的一絲可能。最後,自己可能也因為關係沒有妥適的結尾,而感到痛苦與懊悔,而另一人可能也因此感到痛不欲生。 今天我們沒有意願溝通地結束關係,明天我們可能也會面對這樣的被結束。 那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怎麼敢敞開心去愛呢? (延伸閱讀:致聰明的妳:與伴侶溝通時,如何不咄咄逼人-非暴力溝通概念篇) 當關係裡沒有我們,只有我以為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們活在「我」裡面去經營關係,是「我」在自我打架,在折磨,卻沒有流動到對方那裡。 親密的伴侶關係會是雙向流動的。 很多伴侶之間,產生傷害、誤會,其實不少時候都是一方在「內心打架」,活在「我」裡面去揣測對方。渴望對方對自己的理解,但卻不願也不敢開口。 沒有開口,剩下的就是「我以為」,用自己的想像當作關係的全貌。對伴侶有許多未說出的期待,這個「未經溝通的理所當然」對關係的破壞性很大。 圖片|Photo by Honey Fangs on Unsplash 我們給自己創造的小劇場往往是,我們一廂情願付出,而感到自己情感中的「受害者」,帶著誤解卻沒有意願溝通核實。帶著對關係的一套理所當然、該有的模樣,如果不符合,我們沒有開口的意願與勇氣,可能就會選擇離開關係。 而另一個人內心對關係的期待是什麼?似乎在許多人心中這並不重要。對於對方想法的不重視,若在伴侶關係中一再出現,關係的份量在兩人心中也會逐漸不重要了。 (延伸閱讀:鄧惠文:很多人想跟伴侶溝通,卻忘記維持對方需要的「安全感」) 我們容易忘記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當一個人只想被愛,認為自己的需求更重要時,就容易忘記對方也有需求與期待。很少人願意承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第一個想到的,是自己有沒有被滿足,很少人會同時想著對方是不是也被滿足了? 我們都容易忘記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期待伴侶能夠看穿自己,這並不是什麼錯誤。只不過在經營關係時,我們內心深處都像是一個孩子,我們彼此都有各自需要被滿足的需求。我們卻也忘了,伴侶可能也同樣期待自己被當作寶寶呵護。 可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先聽聽對方的想法,也許就能打開彼此的大門。 我們有自己的需求,伴侶也有伴侶的期待,只是常常誰都沒有去理解對方,這使得雙方的關係漸行漸遠。 圖片|Photo by mohammad aref zohrabi on Unsplash 男明星黃曉明在實境節目《中餐廳》中的一句話曾在網上火紅一時:「我不要你以為,我要我以為!」被調侃為「中年王子病自信語錄」。 不管演藝圈的人設也好,節目效果也好,開開玩笑之外,也可以觀察出這正是人際關係中,溝通無法順暢進行的根本原因。 當伴侶雙方的內心都只想要「我以為」時,關係就停止了流動。 李品毅 溝通、核實與聆聽,確實可能面臨被拒絕與接受事實的不舒服。時常我們不願意溝通、與對方確認想法以及聆聽對方,因為可能會面臨各種不確定性,遠比照自己意願去想、去做帶來更多不安感受。 當我們只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行事時,我們不需要因他人調整,看似非常自由,但關係卻會變成兩個孤獨寂寞的人湊合著。 當一個人沒有意識到其他人也是擁有感受的個體,也就不會有界線概念。因此,常認為自己所思所想,理所當然就是全世界理應有的樣子,這樣的想法當然也會出現在各種人際關係中。 而伴侶對他來說,只是他意識的延伸,必須貫徹他的三觀和滿足他的需求,說起來,別人對他而言,就只是工具,而非生命。 圖片|Photo by Esther Ann on Unsplash 然而,伴侶無法總是如他所意地表現,權力爭鬥將瀰漫在一段不願溝通、核實的關係中不斷上演。 雖然溝通、聆聽有助關係發展,但是當試著讓關係從「我」變成「我們」,試圖更多溝通、確認與聆聽時,我們過去自以為的觀點可能不再正確,我們也因此要面對伴侶可能對自己的不認同,短期內,爭執可能也不會減少。 然而,這是親密關係必然需要經過的陣痛磨合。 (延伸閱讀:性愛治療師:想要擁有美好性愛,決勝關鍵是伴侶溝通的能力) 讓關係流動,從自己開始 當一個人沈溺於被愛的渴望中,他就容易忘了關注伴侶,忘了給伴侶同樣的回應。 我們每個人,都有渴望被愛的一面。但當我們只想著,我的需求比你重要,我的感受比你重要,我的事情比你重要,甚至我在意的人事物都比你重要。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又如何在關係流動起來呢? 我們不僅要學會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需求,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期待,還要把伴侶當成一個跟自己一樣活生生的人。伴侶有需求,也有自己的期待。 我們可以藉由他們滿足自身需求,但是也要能理解他們也對我們有所需要。 關係要能流動起來,達成彼此滿足的平衡、雙贏是很重要的。 圖片|Photo by Scott Broome on Unsplash 結婚 20 週年的好萊塢知名男星威爾·史密斯曾經在 Instagram 上寫下,他這些年來學會關於婚姻和愛情的道理。 威爾.史密斯把愛解讀成:聆聽、給予與自由。即使結為夫妻,伴侶的角色也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安全感與私慾。 他們一同經營知情同意的開放式婚姻,讓彼此不是對方理所當然的佔有物,這使得他與妻子的關係雖然時有起伏,但依舊親密、流動。 減少對伴侶不說出來、理所當然的期待,並覺察、表達自己的期待,聆聽對方的反饋,就能為彼此的態度和關係留有空間;如果放下過去造成的失望,對伴侶多一些感謝,情感就能流動起來。 圖片|Photo by OPPO Find X5 Pro on Unsplash 如果暫時放下指責與下結論,優先聆聽對方的看法,試著彼此接納、關愛、欣賞、傾聽和支持,親密關係就能夠更加積極,更有活力。 而真正有效的傾聽,不單單只是聽,而是聽後思考,問出自己所不理解的,經過問題去核實對方的想法,而非只是想快速否認或表達自己的想法。 用心理解、提問確認、彼此反饋。同時也將自己內心的期待表達給對方知道,對方並沒有讀心術,表達自己的需求的責任往往在自己身上。 有期待不是問題,當滿腹理所當然的期待不願表達、渴望對方能有心電感應時,才會成為問題。 (延伸閱讀:小虎老師專欄|在家工作,如何與「整天相處」的伴侶維持溝通品質?) 用溝通去破除誤會 開始溝通核實可能會不舒服,甚至可能會有所摩擦。但有建設性的摩擦也會逐漸擁有深入交流的可能,而彼此的瞭解就發生了。 親密的關係無法逃避面對可能的摩擦,畢竟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我們往往藉著磨擦來理解彼此的界線。也因為彼此瞭解界線後,讓彼此獨立又相愛成了可能。 試著練習從「我以為」變成「我們認為」,讓關係從各自為政,變成流動的親密連結吧! 李品毅 我是個熱愛常青哲學、整合心理學、靈性學的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四處流浪、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遊牧民族。若你對我的文字感到共鳴,也對深入與我互動感興趣(我會舉辦電影討論會、讀書會、內在工作坊),歡迎一同探討人生意義、內在議題、自我成長!我的臉書;我的Meetup活動主頁 August 30,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hLtdNU
張小嫻專文|失戀後不要做的十件事:不看社群、不要無愛的性⋯⋯ https://ift.tt/uCIfi4t 皇冠出版 失戀有什麼事情不要做?張小嫻真心推薦你,不論再難過,也請你愛自己,拜託。 文|張小嫻 失戀後不要做的十件事 一、糾纏 立即死心,完全不去糾纏,也許是不可能的。那麼,給自己一個期限吧。 分手時,他答應會打電話給你。他信誓旦旦地說,他會找你。他說,雖然分開了,他還是會永遠關心你。你信以為真,每天等他電話,但是,這些承諾完全沒有兌現。你終於明白,分手時說的話,只有傻瓜才會相信。 應該放手了,可你捨不得,你太想他了,好吧,那就打電話給他。第一次,他的態度冷冰冰。第二次,還是冷冰冰。第三次,他依然沒有回心轉意的跡象。凡事不過三,這些電話,以後不用再打了。 要是他愛你,下一次,會是他打電話來。要是他不愛你,再打四十次也沒用,不如留一點尊嚴給自己。 圖片|Photo by peachpeach on PIXTA 二、不要打無聲電話 一聽到他的聲音就掛斷,你以為他不會猜到是你打來的嗎?除非他是個大笨蛋。假如他是個大笨蛋,根本不值得你愛。 三、不要再去看他的網路日誌或 Facebook(臉書) 他的一切已經跟你無關,別自討苦吃。他的網路日誌寫得才沒那麼好。 四、不要隨便找個人來填補他的空缺 失戀時,跟一個自己不愛的人一起,只會讓你更想念他,也更瞧不起自己。 (延伸閱讀:「愛一個人,你寧願自己濕了身,也要為他撐傘」張小嫻 20 句愛情金句) 五、不要拿自己的幸福來報復他 明明不喜歡他的朋友,為了報復他,故意跟那個男人好。你以為他會心痛嗎?他只會覺得你不自愛。他根本不關心。 六、沒期限的沉淪 傷心和沉淪總有個期限。兩個月也好,三個月也好,給自己一個期限,就當是送給自己一個奢侈的失戀假期吧。假期之後便要清醒,一直沉淪下去,當你醒覺的那天,也許已經太遲了,你已經錯過太多。 圖片|Photo by iam_os on Unsplash 七、不要逼自己去忘記 能夠忘記的時候,自然就能夠忘記。忘記不是一時三刻做得到的。 某時某刻,幽幽地想起那個你愛過的人,依然忘不了他,是人生的一部分。然後,某年某天,想起同一個人,發覺你對他早已經完全沒有感覺了,原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八、不要無愛的性 有些男人很自私,他不愛你了,但是,當他想要的時候,他還是很樂意找你上床,因為他知道,痴心的你不會拒絕。 別那麼傻了,假如他還愛你,他不會捨得給你無望的夢想。無論你再跟他睡多少次,他早已經不愛你了,也不會回到你身邊。每次上床之後,他只想你快點離開。 當愛情已死,再瘋狂的性也撩不起愛的餘燼。 (延伸閱讀:為你點歌|約炮後的暈船怎麼辦?《想知道你在想什麼》:怕孤單反而失去真正自由) 九、不要把他送的禮物還給他 只有小男生和小女生才會做這種事。無論他送的東西多麼貴重或是多麼有意義,當愛情消逝,互相送過的禮物對你或對他已經沒有任何意思。留著吧,送回去或是把禮物要回來都太小家子氣了。 十、不要相信自己說的話 你大可以很悲壯地告訴他:「我以後再也不會這麼愛一個人了! 」但是,你心裡不必真的這樣想。人生的千迴百轉,是你心碎時沒法想像的。 你以後會找到比他好的,到時候,你也許會反問自己:「我當時到底為什麼會愛上他啊? 」 愛情不是在泥土裡開出的花朵,而是泥土裡的肥料,最後開出的那朵花,是你的人生。你是你自己的王子或公主,你不需要等待任何人來把你吻醒。 本文摘自張小嫻的《後來我學會了愛自己》。由皇冠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後來我學會了愛自己》 August 30, 2022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uCIfi4t
《媽,別鬧了!》影評:愛像一把刀,砍出恐懼,也切開防衛遇見溫柔 https://ift.tt/PiXc6be 讀者創作 《媽,別鬧了!》,探討「家」的真實面貌。家並非受制於既有的空間場域,甚至是超越它的,家是「浮動」的,是會跟著自己的。 文|陌熙 《媽,別鬧了!》講述一名年屆耳順的母親王玫玫,在喪偶後瘋狂尋愛,讓大姊陳如蓉和老么陳若敏懊惱不已,由此擴展至一連串荒唐瘋狂的冒險故事。 影集以道地的台式幽默、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情感刻劃擄獲大票台灣民眾芳心,讓此劇上線 48 小時,即衝上 Netflix 台灣排行榜第一名,且稱霸前 2 名長達 11 天。 《媽,別鬧了!》顛覆大眾對於「寡婦」的既定印象,誰說丈夫逝世過後「守貞」才是婦女該嚴格恪守的唯一美德?誰說寡婦只能成天滿面愁容,反覆清掃打理丈夫的遺物、房間才是唯一緬懷與悼念的方式?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王玫玫開場便義正嚴辭地說道:「我就是想嫁!女人的婚姻就是事業,離婚就當作資遣,老公掛了就當公司倒閉,沒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業。」她毫不武裝直面自我人生無可迴避的痛處──邁向老年的寂寞。 本劇前三集以玫玫荒謬的追愛之路為劇情主軸,直到她因為女兒如蓉限制自己使用金錢爆發激烈口角,盛怒之下衝進廚房,拿起菜刀拋向如蓉的那刻,戲劇欲解決的核心問題,以及角色之間的矛盾、脆弱、無助和恐懼就此彰顯。 「愛,就像一把菜刀,可以砍出彼此的界線,露出最深的恐懼。當然,也可能切開防衛,露出最溫柔的那面。」 (延伸閱讀:為你挑劇|《媽,別鬧了》:面對愛人告別,我們不必「放下」,而是好好「收納」)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表面上玫玫自信正向、天真浪漫,似乎早已脫離丈夫去世的陰霾,實則那刀砍下的是她一貫的花癡癲狂,迫使內裡滾燙的寂寞和不安無所遁逃。 《媽,別鬧了!》聚焦於一個父親「缺席」後的家庭,透過母親王玫玫追求「婚姻事業」作為敘事主線,並以長女作家如蓉,和打工族老么若敏,各自的角色成長路線作為輔助支線。 本文將深度解析各角色的心理境況,以及在情節的演進下,彼此的改變成長,藉此拼湊出編劇筆下關於「家」的真實面貌。 父親缺席之陰影 有別於亞洲社會影視作品,慣以沉重嚴肅的態度處理「家人的死亡」,本劇從首集開播以來即建立起荒謬的喜劇調性,不論是玫玫超展開的求愛之路、如蓉以無邊想像虛構出的「腹黑」學長,或是若敏癡情地愛著反覆出軌的渣男小查。 製作團隊選擇套上浮誇的台詞和特效作為濾鏡,直到那把鋒利的菜刀,朝著如蓉亦同時朝著觀眾飛來,角色們內心赤裸的脆弱,才利刃般地被劃開,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父親陳光輝的退場與消亡。 典型的完美父親之於一個家庭來說,是一道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柱,他象徵著律法和秩序,維持家裡的平衡和諧。因此,失去了父親的三母女,便成了各自分崩離析的板塊,怎麼樣也無法拼出原先家庭固有的輪廓。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那道菜刀俐落地揭露了玫玫內心極度的安全感匱乏,並非全來自於如蓉的金錢管控,事實上多半仍是源於丈夫五年前的溘然離世。玫玫鍥而不捨地尋覓伴侶、著了魔似地在網上瘋狂購物,皆是為了填補丈夫離開的空缺。 「陳光輝⋯⋯都怪你對我太好了,害我找不到比你還要好的人!」夜深人靜時玫玫如是說道,縱然外人看來她坦蕩瀟灑、拿得起放得下,實際上那是專屬於她的療癒和緬懷,因為不論周圍的男人如何獻殷勤,陳光輝永遠在她心裡佔有一席之地。 此外,影集處處透過已故之父的聲音作為旁白,指涉著母親和兩個女兒對父親深深的思念,早已融入日常起居的任一個支微末節。 於是每當家人遇險或生活不如己意時,總會出現父親渾厚而安穩的嗓音,補足了觀眾對於缺席父親的想像外,亦反映了三母女心中那塊散佚了五年的拼圖──父親的存在、教導、指引與慰藉。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實踐愛的勇氣與代價 對母親王玫玫來說,在丈夫陳光輝過世後,覓得能攜手共度餘生的伴侶,是她的願望,也是她的義務。她希望自己的女兒們可以不用再替她操心、善後,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她不希望自己成為絆腳石。她的性格直率爽朗,對於自己想要的會極力去爭取,這點昭然若揭地展現在她對於愛情的態度上。 當代女強人推崇「單身主義」,認為感情會限制個人的自由、阻礙自我和理想的發展,然而王玫玫反其道而行,她就是不甘於寂寞,她正視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慾望,毅然決然在網路上虛擬的交友空間中細心布局,開展其獨特的尋偶之旅。 面對愛情,玫玫願意承擔代價,她欣然接受自己被網路「詐騙」的事實。摯友小金撒手人寰前,曾告訴玫玫要勇於冒險,想做什麼就放手去做,於是她不但沒有因著詐騙事件扼殺了尋愛的渴望,甚至僅憑著自己的癟腳英文和簡陋行李,就搭上飛機千里迢迢去澳洲見網友 Robert。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曾在其經典著作《愛的藝術》當中提及:「要能夠愛和被愛需要『勇氣』,把一切押注在這些價值上的勇氣。」 現代「愛無能」的年輕人,正是缺乏這種願意冒險的「勇氣」,他們總是帶著武裝的防備步入一段關係,步步為營,卻步步不踏實。 反觀玫玫,正是憑著她略帶魯莽的勇氣,和對愛的熱情,不論是愛和感動,又或是嫌惡以及不適應,她皆敢於表達自我的情緒,最終覓得了溫柔、體貼、願意歸順於自己的靈魂伴侶──Robert。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自愛作為崇高「母愛」的前提 佛洛姆剖析「母愛」時曾作出結論:「母親不僅必須做個好母親,並且要是一個快樂的人。」 他所謂的「快樂」則必須透過「自愛」來實踐,這份「自愛」絕對不等同於罔顧他人感受,並置自己的需要為首的「自私」,而是「對自己的愛和了解,同對於他人的尊重、愛及了解」。 王玫玫了解自己要什麼,誠實面對啃食著自我靈魂的寂寞,她懂得自愛,懂得替自己爭取,於是這份對自己的愛和了解,亦同時擴及至兩位女兒身上,豐饒了彼此的生命。 玫玫再婚後準備搭機離開台灣時,語重心長對著老么若敏說:「不要再愛上其他人了。」因為她明白若敏是一個「母愛」過度氾濫的人。 (延伸閱讀:為你挑劇|《媽,別鬧了》:單身、戀愛、再婚?都好,記得你隨時都有選擇)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若敏曾說她喜歡男人需要她的感覺,那讓她感受到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於是極端的母愛成了佛洛姆所說的「母性良知」,即「任何錯誤,任何罪惡都不能剝奪我對你的愛,以及我對你的生命和幸福的希望。」 這是為什麼渣男小查會說若敏身上有「家的味道」,亦是為什麼若敏始終斬不斷與小查的關係。玫玫希望若敏能撤回投注於男人身上的愛,留一些給自己,因為唯有「自愛」才有能力帶來幸福和豐盈。 相反地,玫玫曾和長女如蓉說過:「不要再逞強自己扮演父親的角色了,去找個人愛吧!」面對愛情,兩姊妹完全處於天秤的兩端。 如蓉經歷了慘痛的情傷後,便把重心完全放在自己的事業上,甚至久別重逢的前任透過 Line 聯絡她下次的飯局,她也毫不猶豫地俐落刪除。 如蓉果敢獨立、理性成熟,總無微不至地守護著母親和妹妹,一肩扛起父親的責任。不過玫玫希望她能紮實地感受被愛和被照顧的感受,她希望如蓉也能稍微休息、喘口氣,遠離庸碌奔波於事業和家人之間的泥淖。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浮動的家庭空間場域 故事的最後,母親王玫玫決定搬去澳洲,若敏則選擇一個人在外租房,空蕩蕩的家裡只剩如蓉一個人。那房的鋼筋水泥、一磚一瓦彷彿皆是父親的臟器和骨架,也是如蓉對父親的追悼與執念,因此在玫玫提出要把房子轉賣時,如蓉無法接受,她覺得那等同於出賣爸的靈魂、出賣家人之間無價的情感。 幾經周旋和沉澱過後,如蓉終於能認同: 「家」的概念並非受制於既有的空間場域,甚至是超越它的,家是「浮動」的,是會跟著自己的。 讀者投稿 陌熙 父親陳光輝曾以口白的形式對玫玫說:「我給了妳一個家,一個相伴 35 年的先生,給了妳兩個可愛的女兒。然後我給了妳我的死亡,我的地圖,我的行囊,而我最想給妳的是一對翅膀,讓妳從我的世界飛出去。」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於是結尾的最後幾個畫面,三母女各自在不同的空間生活起居,卻做著相同的動作,緊繫著相同的情感。似在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惦著家的樣貌,它便始終存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家是我們內心永恆不滅的座標。 作者介紹|陌熙。喜歡文字、電影、木質香氛、灑滿陽光碎屑的泳池和咖啡廳裡靠窗的位置。期望在高速運轉的台北城裡,透過文字凝滯時間,鐫刻感受,陶冶靈魂。August 29,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iXc6be
《黑心居酒屋》:「無痕的情緒勞動」為何讓旁人看得很疲倦? https://ift.tt/1iTvhQ3 womany 女人迷精選 Netflix《黑心居酒屋》跟《深夜食堂》有什麼不一樣?情緒勞動藏在細微的舉動裡,主宰著一段商業或親密關係。 文|一起呼吸的心理師 我沒想過我會沒看完一齣劇就決定要為它寫一篇文章,這部《黑心居酒屋》點開以後,不知道為什麼感覺自己越看越累,再堅持一下之後,發現這齣戲的每句話都充滿了「無痕地情緒勞動」。 但這樣的情緒勞動,時常會被辨識成「溫馨暖心」,連這件事在內,都讓我感覺非常疲憊,所以決定來寫一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大家一起辨識那些「習以為常的無痕情緒勞動」。 (同場加映:洗腦女性為教主生育,邪教如何逼人服從、放棄思辨?《乖乖聽話:邪教裡的禱告與服從》) 你曾經留意、認得身邊那些「無痕暖心的情緒勞動」嗎? 一位淋濕的客人走進店裡,在《深夜食堂》裡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老闆默默地探頭,從廚房布簾的後面走出來,遞上一塊白淨的乾布給客人,交在客人手上,不需要多說一句話,雙方就已經會心地知道自己被照顧著,老闆有注意到自己的需要; 在《黑心居酒屋》裡,女店主則看著顧客,說著「你都淋濕了」,然後一邊拿著手上的布為顧客擦拭身上的雨水,一邊回答「您當然可以在這裡躲雨,請把外套交給我」,順便幫忙脫外套跟準備把外套掛起來晾乾。 同時詢問了「可以坐吧檯嗎?」,徵得回應之後把椅子拉出來讓顧客方便就坐,同時去拿一條乾的布給顧客自己擦拭還想擦拭的部分,輕柔地說著「請使用這個吧」,然後掛起客人的外套,順便詢問著「外面很冷吧,這麼大的雨辛苦你了」。 一樣是暖心戲,要達到「暖心感」的動作數量差距實在不同凡響。 圖片|《黑心居酒屋》劇照 看著女店主的忙進忙出,一下子詢問要不要喝溫酒可以暖暖身子,一下子端上配酒小菜,然後還要回應顧客的詢問,一邊準備酒,一邊面對著毫無笑容的顧客,同時必須仔細、和顏悅色地說明這些內容。 然後面對一句感謝都沒有的顧客,處處都留意著顧客的需要,同時無痕地服務,不說自己的辛苦跟勞碌,也不談疲憊,一心一意地「提供顧客服務」,並在整齣戲裡反覆地強調「只是端出一些尋常人家裡都有的日常料理,卻要跟客人收錢,這實在太黑心了」。 一面看著女店主的巨量勞動,我家先生一面對著客人怒喊「是不會說謝謝嗎!」 (你會喜歡:心理師看《輝耀姬物語》:童話裡被「神隱」的女性,從未有人問「這是妳要的嗎?」) 無痕的情緒勞動,隱藏的權力感 情緒勞動,大概就是這樣的一件事。 提供者必須要「無痕」「不抱怨」「讓人無感」地提供一切勞動的服務,這樣才是優秀的情緒勞動,如果讓被服務者「意識到」被服務,或是服務的細節,那就不是好的情緒勞動了; 而被服務者,因為時常是「無痕地」被服務,通常也就不會清楚這一切「無痕」的背後究竟有多少勞動,關於如何地被放在心裡、如何被觀察、如何被發現需要、如何被體貼地提供可以回應需要的東西、如何發現是否還有別的需要、如何採取行動做些不一樣的事。 圖片|《黑心居酒屋》劇照 雖然情緒勞動很多時候被辨識為屬於女性,但我認為兩性都有。 關於各種默默地把對方放在心裡,仔細地為了對方思量怎麼做比較好; 關於讓對方可以維持習慣的日常,不需要面對太大的變動跟波瀾,而隨時留意家中物品是否充足,不會遇到困擾; 關於小心翼翼地維持彼此的情緒波動,預先預測並排除某些有害、有風險的情境; 關於各種如何讓一切「順利」的小事,一切被視為「不重要/沒做也無妨」,但只有你知道如果沒有做這一切會不那麼順利的小事。 情緒勞動時常搭配著「無痕」這個特性,因為有痕就會驚擾服務。 驚擾了被服務者的尊榮、舒適,享受「一切都是因為關係而可以擁有這一切」的愉悅感,一種隱藏的權力感。 圖片|《黑心居酒屋》劇照 一個善意的被服務者,是停留在關係裡的存有,當你揭露自己「無痕」的服務背後其實需要多大量的勞動時,對方可能會重新評估自己是否要在關係裡期待這麼多,讓對方這麼累,或是不舒服; 一個緊抓著權力的被服務者,是停留在「有權/意圖控制」的存在,當你揭露自己「無痕」的服務背後需要多大量的勞動時,對方會感覺到自己被冒犯,認為自己理所當然有資格取得這一切服務,只是憑藉著「我們有關係」,並且要求對方必須噤聲,不得討論這一切服務背後的辛勞,否則就是破壞體驗。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你會為了什麼賭一把?心理師看《狂賭之淵》:找到屬於自己享受風險的姿態) 「無痕的情緒勞動」不是發生在商業,就是發生在關係中。 商業裡的兩方一方提供情緒勞動,而另外一方提供報酬;那麼,假使一切發生在關係裡的時候呢? 這一切時常變得血肉模糊,關於誰應該噤聲,什麼可以提而什麼不可以提,誰給誰多少而誰又給誰什麼,於是我們時常噤聲部份的自己跟彼此,好換得和平。 圖片|《黑心居酒屋》劇照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當我們在關係裡時,每個情緒勞動都不須無痕? 我們可以提自己為什麼這麼做,提自己如何理解跟推測彼此的狀態,並且跟對方確認,邀請對方決定這是否是他想要的? 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辛苦跟大腦的迴路講給對方聽,讓對方明白自己平常都在思考跟忙碌什麼,說明自己的經驗,提供對方做為參考,而不是強迫對方只能接受這一切? 你可以試著這麼說: 當你這麼做的時候我感覺到擔心,因為我過去的經驗是⋯⋯ 我知道或許你不知道這些我花時間蒐集的資訊,包含⋯⋯ 我想讓你知道我思考過這些事情⋯⋯,你覺得這些對你重要嗎? 如果這件事對你不重要,那麼我們試著省略這件事可以嗎? 不是在關係中過分承擔責任,也不需要在關係中過分隱藏自己。 讓關係變得「透明」一點,也讓「善意的關係/權力的控制」浮現。 (延伸閱讀:談戀愛時只想膩在一起錯了嗎?關係裡的人,其實未必都想談戀愛) 願每顆在社會跟性別的框架裡,不由自主地習得了某些「無痕地情緒勞動」而忙碌的心,都能有機會重新看看這一切,認得自己的情緒勞動,認得那些佔據了自己的心,卻不一定滿足關係裡彼此重要的事,給自己跟彼此一個機會,讓一切透明一點,也讓彼此自在一點。 原文刊載於【連結。一起呼吸的心理師】,經授權轉載。 作者資訊|中文系、阿宅、諮商心理師一枚。因為活著很悶,卻也有些該死的時候發現活著真好。所以我寫作,紀錄那些淚腺發達的片刻,突破孤零零的我,靠近我們。 August 29,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iTvhQ3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非常律師禹英禑》影評:幸福來自於,你開始欣賞自己的特別 https://ift.tt/UHd74nN 文青汪 《非常律師禹英禑》,我們在最後一集見證她的成長三重奏,使他人幸福、使愛人幸福,以及更重要的是能讓自己幸福。 年度話題黑馬《非常律師禹英禑》小鯨魚完結,以 17.5 % 收視收官刷新自身,成為今年韓劇收視冠軍,打敗《我們的藍調時光》。 向來不愛律政劇的我,因耳聞這部作品在 Netflix 與韓國收視開出紅盤,於是我帶著好奇心,走進了「禹英禑」的世界。 孰料不看還好,一看直接被朴恩斌圈粉,連過個旋轉門都如此可愛。觀看過程一直感佩,怎麼會有這麼溫暖的劇,經常被暖心到落淚。 有別於一般律政劇的冷硬風格,此劇走的是溫馨感人路線,談的不只是法律,更多的是人性。每 1~2 集一個案件的快節奏,絲毫不拖泥帶水,也穿插友誼親情,與自閉症人士在社會上的難處與孤寂。 (延伸閱讀:為你挑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淺談自閉症譜系、南韓墮胎禁令修法,那些跋涉中國墮胎的女性們)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過程中我為勇敢又堅強的禹英禑流淚,因為不論她再怎麼努力與優秀,都只能站在弱勢的起點。我亦為單親爸爸流淚,因為獨自扶養著無法與世界連結的自閉症女兒時,單向情感付出,近乎得不到回應的過程,讓人心疼。 編劇試圖用打破自閉症與大眾的藩籬,藉由禹英禑的可愛,溫暖包容心強的上司與律師同儕們,讓我們審視內心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如果可以選擇,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包容理解生命的獨特,世界會可愛一點 近日看艾倫狄波頓的新書《憂鬱的種類》其中一段讓我想起禹英禑:「我們之所以孤獨,是因為我們無法輕易向他人展現自己真正的樣貌。我們之所以孤單,是因為我們集體不太相信自己奇特和瘋狂也很迷人。」 再想起禹英禑說:「自閉症在 80 年前都還是不值得活著的病症,直至今日,依舊有人會說出『醫學生死了,留下自閉兒是國家級的損失。』那也許就是我們所背負的這個障礙症的重量。」 如果世人也能包容理解這份生命的獨特,那這個世界會不會更可愛一點?只要能多一分同理心,少一點標籤,那這部劇就發揮它溫柔效益了。 (延伸閱讀:高功能自閉症!日本樂壇才子米津玄師:「因為感受孤獨,所以思考何謂孤獨。」)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善惡之間的人性,從不是非黑即白 我喜歡編劇在一次次議題案件中,不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讓出給觀眾反思的留白,因為迴盪在善惡之間的人性,從來不是非黑即白。 太守美也是一個其中一個例子,對禹英禑來說她不是一個好母親,但她仍然可能是其他人心中的好媽媽。 當她看著自己的女兒與兒子,在同一個法庭卻站在對立的位置,當她發現自己不存在的女兒,在社會上所受的辛苦與突破,為人母那種愛與虧欠交織的心情該有多複雜。 原以為是狗血的支線,卻成為一道感人又不落俗套的收尾。禹英禑用自己的力量幫同母異父的弟弟喚回他的媽媽,她已經不是第一集初涉大海的小鯨魚,在一集集案件的磨練中,她早已有讓別人幸福的能力。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沒有所謂單戀一隻貓,因為貓也愛著貓奴 而禹英禑的愛情線,是小鯨魚另一個層面的成長:意識到自己可能會讓他人孤單。 關係中「孤獨」議題是必然會遇到的,面對更加獨特的禹英禑,濬浩是否能夠包容接受,這是他需要思考的問題。 所以他體認出了「單戀一隻貓」的道理。 多麼貼切啊,當你愛上一隻貓就同時享有孤獨與幸福的時刻,但其實愛上一個人不也會有一樣的寂寞嗎?哪怕不是自閉症的我們,是否也曾讓身邊最親近的人感到孤獨?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單戀一隻貓是不恰當的說法,因為貓也愛著貓奴。」 這段讓我好感動,禹英禑徬徨過卻步過,也明白自己的不足,但只要能使人幸福,愛就是雙向的圓舞曲,只要你覺得那是愛,那就是愛。 (延伸閱讀:「他愛你,他也是自由的」:愛一隻貓,也像練習如何愛一個人) 我的人生奇特又古怪,同時也有價值又美好 在陪著小鯨魚八週後,我們在最後一集見證她的成長三重奏,使他人幸福、使愛人幸福,以及更重要的是能讓自己幸福。 「我就像混入白鯨群裡迷路的一角鯨,在陌生的海洋裡跟我不熟悉的白鯨們一起生活,因為大家都跟我不一樣,所以我很難適應,也有很多鯨魚們討厭我。」 「但是沒關係,因為這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雖然奇特又古怪,但同時也很有價值又美好。」 這段台詞幾乎是本劇的精髓,片尾禹英禑露出滿足的笑容,不是因為愛情、不是因為金錢,而是源自於對自己的肯定。 這份幸福來自開始「欣賞自己的特別」。 這也是這部戲之所以能觸動廣大觀眾的心,因為藉由禹英禑的成長,我們得以照見自己。人生在世定有格格不入、備感挫敗之時,若連禹英禑都能笑看生命,我們是否也可以相信自己,能因獨特而美麗? 奇特又古怪的禹英禑,可愛又療癒的禹英禑,倒著念正著念都一樣的禹英禑, 謝謝朴恩斌帶來這麼清新治癒的人生角色。 帶著這份悸動,繼續勇敢的在人生的大海中特立獨行,有一天發現自己已經能乘風破浪時,或許心頭也會洋溢那股難以言喻的「禹英禑式的幸福」。 更多影劇文章分享,歡迎到我的專頁交流。 August 27, 2022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UHd74nN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談戀愛時只想膩在一起錯了嗎?關係裡的人,其實未必都想談戀愛 https://ift.tt/0JPQsYU 哈理斯 Harris 愛情裡有著必然的「偏執」,可能讓人感到焦慮、恐懼、患得患失,甚至常常湧出莫名的嫉妒之情。其實,這些都源自看不清現實、看不見自己真實的樣子,而當我們有意識地去覺察,便會有助於釐清對方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愛情中的人,幾乎是患上一種精神官能症(neurosis,又譯「神經症」)──這是精神分析的心理學主張。 我們很輕易就能夠指出,愛情狀態如何跟精神官能症類似: 1. 退行:人們從較成熟的心智,退行到小孩子般。 好比原本辯才無礙的人,今天喊著「北鼻~抱抱~」,懶音疊字一堆,耍白痴、耍腦殘反而成了相處的常態。 2. 依賴:把對父母展現的小孩依賴需求,移情到伴侶身上。 原本會做的事突然不會做,都需要男(女)朋友幫忙;下樓去個便利商店也要說:「載我」;吵架時更愛說:「我爸(媽)都沒有這樣對我!!!」 3. 衝突:對伴侶呈現矛盾的想法與情感,且常常轉換,搞不懂自己到底想怎樣。 這種自我煩擾往往通過投射,而變成對對方的問句:「你想怎樣!?」。 情侶間最愛在一些事情上問對方想怎樣,其實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怎樣。 (延伸閱讀:親密關係的 6 種警訊:朋友不喜歡你的伴侶、用做愛來解決衝突) 圖片|Photo by StockSnap on Pixabay 記得 2017 年有一個爆紅的受訪片段,Twins 成員阿嬌(鍾欣潼)對著鏡頭說出一句乍聽之下語無倫次的經典:「個個都拍拖,唔通個個都想拍拖咩?」(人人都談戀愛,難道人人都想談戀愛?) 「人人都談戀愛」講的是「談戀愛」是件輕鬆平常的事,彷彿每個人都理所當然地追尋。 前句肯定了這個事實──其效應擷取自「人人都會死」這一哲學前題;但後句「難道人人都想談戀愛」則來了個急剎,讓人們頓足思考「談戀愛」真的是人人都嚮往嗎? 在心理諮商工作中,我看見許多個案之所以激動的說出:「我不想再談戀愛了!」,往往都源於一次至痛的失戀或失婚,溫和一點的說法則是:「也許我就是不適合談戀愛的那種人」。 無論如此,人們在戀愛中經歷的、事後反思得出的,總是種種的「失」: 在愛情中,我失去自我、失重生活、失去節奏、失去社交、失魂落魄、失去判斷、失去理智、失準、失言、失足、失序、失措、失守、失眠、失策、失算、失據、失常、失靈、失明、失態、失意、失望、失落⋯⋯ 失到最後,就是「失戀」的領悟。 種種的「失」讓人恐懼至深,不敢再輕言踏入與患上「愛情神經症」。 如果這個「病」的英文名叫做「love neurosis」,聽起來也未免像是「(我)愛神經症」了吧? 寫到這裡,我也得用粵語講一句:「唔通個個都想拍拖咩!」──難道人人(在經驗過「愛情神經症」以後)都還想要談戀愛(再次患病)? 然而,人難道不也是犯賤的動物嗎? 我會說,人對依賴的綿綿需求,升起對未來的「希望」,人是對情感永抱希望的動物──有一種說法是:不痛,就不是愛了;愛情中,雖有甜,更有酸苦辣。 (猜你想看:分手心好痛,怎麼熬過陣痛期?告別前任、擁抱自己的 3 種療癒心法) 圖片|Photo by Chuotanhls on Pixabay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期,朋友間的話題少不免討論彼此的男、女朋友。 有一位女性友人的男朋友,是那種「愛,就要天天黏在一起」類型:早上要求女友起床後馬上傳訊息給他,下班下課不是他去找她、就得她去找他。 最令人嫌煩的是,我們好朋友間的聚會,這位男朋友硬要跟著來(然後又吵著無聊要女友帶他離開),若是他當天沒有來,又會事後醋意大爆發,向女友發脾氣。脾氣背後,我們都知道是妒忌與焦慮。 還記得當年,我們幾個好朋友都跟她勸說:「這個男人太小孩子氣,不成熟,早點分手吧!」,女性友人也帶著好友的「愛應該是不嫉妒、不佔有」的道理回去跟男友溝通。 事後,他更為生氣,把我們這群他女友的好朋友的話視為歪理!並強調他之所以會不安、焦慮、妒忌,是因為「愛」。 多年過去,我大概可以肯定那位女性友人的男朋友是所謂的「焦慮型依附」feat. 分手後大概會變成所謂的「恐怖情人」。 作為心理師,我仍會把他對女友的限制或不合理的醋意,視為一種心智不成熟的控制。 然而!然而!然而!我也會為他部份平反:對,正因為「愛」,才會不安、焦慮、妒忌──只不過它過量了、失控了,讓無約束的妒忌肆意的破壞著關係。 但這裡的「愛」是愛情中的愛,是一次「愛情神經症」,而不是那種普世、同理心、關切他人的「愛」。 在愛情神經症裡,上述種種對伴侶的控制、限制、緊抓的行為,背後必然是焦慮、不安、恐懼,在這些負面情緒背後,其實根本是一個特殊的心智: 偏執(paranoid)! (同場加映:「你應該更愛我、更包容我才對」關係心理學:關係中越是對自己執著,越缺乏自我) 圖片|Photo by StockSnap on Pixabay 因為偏執,人們只消半秒,就認為跟異性外出的男(女)朋友,其實是去偷情或被勾引,人們被這個恐懼佔據。 半秒後,人們理智的發現這是個無稽之談,開始自我反駁,但再下一秒,他們想到情人更喜歡跟別人外出、聊天、談心,而不是跟自己,即他(她)的快樂是跟伴侶外的第三人分享的,妒忌之情又立即補位! 精神分析肯定了另一個命題:沒有妒忌,就沒有情侶間的愛情。因為愛情裡有著源於自我驅力(ego drive)對對象的佔有與控制慾望。而順著前文,現在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偏執,就沒有愛情上演的劇場! 人之所以妒忌,是因為怕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怕自己有的比不上別人的;產生妒忌的偏執心態,則是已經在幻想中失去自己擁有的、在幻想中別人已打臉了我們。 其實,偏執的人不只看不清現實,更看不見自己真實的樣子。 我們要如何面對愛情中必然的偏執而不被它摧毀呢? 偏執心態會怎樣呈現並影響我們的工作與人際關係? 在(精神分析)心理治療中,又是如何跟偏執性格者(paranoid character)工作的呢? 我將會在【無愛不偏執】單元中,一一跟你們介紹。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原文:【無愛不偏執 Ch.1】如果愛情是一種病──人人都談戀愛,難道人人都想談戀愛? August 25,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0JPQsYU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理想的我,請你好好休息吧!罹患憂鬱症,才發現總是在自我譴責 https://ift.tt/gvaY20c 讀者創作 你也是一個沒有剎車的人嗎?一直處於人在休息,卻不是真正休息的狀態,因為面對「耍廢」的自己,會毫不留情的自我譴責⋯⋯ 文|有秦 「我詛咒了我自己。」憂鬱來襲,陷在深海中的我突然意識到這件事。 兩年前的二月,我在社群網站上發表了動態,表達自己非常想要放長假的念頭。隔天一早,便出了車禍,撞斷四根肋骨,在床上休息了一個多月。 一年前,我開始接受第二次自律神經失調的藥物治療,那時候我向公司請辭,卻被用力挽留,而家人也不支持,於是便繼續待了下來。 但在一年之後,症狀猶如火山爆發,令人猝不及防,岩漿不僅侵蝕我的身體,也灼傷了我的精神。每餐嘔吐、每天失眠、肌肉緊⋯⋯關於死亡的想法也隨之而來,每分每秒都在與死亡搏鬥。 「為什麼?」我每天每天地問自己,那天就在海底,似乎得到了解答。 (延伸閱讀:【小鬱亂入專欄】你是心情憂鬱,還是有憂鬱症?) 圖片|Photo by Paola Chaaya on Unsplash 「我好像詛咒了我自己,現在面對的這些不舒服,好像是因為太過渴望能夠休息,理所應當的休息,所以我詛咒自己罹患憂鬱症、自律神經失調。這樣我就能好好休息,沒有人可以反對我了(微笑)。」 我是一個沒有剎車的人,覺得下班後應該要去發展副業,應該去進修碩士讓自己成長,而不是待在床上追劇,和朋友聊天。 於是我一直處於人在休息,卻不是真正在休息的狀態,因為我面對「耍廢」的自己,會毫不留情的自我譴責。 原來,我將原生家庭對我的期待,轉化為理想的我,作為自己的一部份,無時無刻跳出來「鞭策」自己,好讓我能夠往「成功」的方向邁進。 只是,內心總有個聲音:我想要好好休息。 (延伸閱讀:【小鬱亂入專欄】別再叫它文明病!憂鬱症已有 4000 年歷史) 圖片|Photo by Thien Phu Pham on Unsplash 我試著把理想的我抽離,讓她坐在我的對面,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有種被撕裂開來的感覺,這樣的痛楚讓我差點流下眼淚。而我也突然間鬆懈下來,顯露疲態。 接下來的幾天,我面臨了更嚴重的失眠,向主管請假的同時還開了小玩笑:我可以去當幽魂展的展品了。 不曉得是不是「理想的我」,在對我自我對話的行為進行報復,同時間我認真思考了諮商師對我說的話,於是幾天過後,我在房間裡再度模擬了自我對話的情境。 我端坐在房間裡的椅子上,想像理想的我就坐在對面。 (延伸閱讀:16 型童年人格:從你的性格,看見你的內在小孩需求) 圖片|Photo by arash payam on Unsplash 我對著他說:「哈囉,妳好。我有話要對妳說,有秦現在身體狀況非常不好,不管是身體抑或心理,她需要好好休息。所以,也請妳好好休息吧!」 接下來的幾天,雖然失眠的狀況並沒有好轉,但我卻奇蹟般的開始玩起設計,不帶任何的目的,就只是玩而已。我不再一直陷在海底,而是勇敢地向前邁開了一大步。 希望未來的好幾步,可以讓理想的我以另一種姿態重出江湖,讓我的生活能夠達到平衡,也讓我可以「健康的休息」。 作者介紹|有秦。身為憂鬱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思考問題並反饋自身,將這些思考記錄下來,作為紀錄的同時,也希望可以讓其他人獲得自癒的能量。 August 25,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vaY20c
總是批判自己,情緒內耗?請心中的法官走下來,六個薩提爾法轉化負向資源 https://ift.tt/M4nSYdP 采實文化 薩提爾模式讓我們重新審視與原生家庭的關係,透過自我覺察,加上轉化負面資源的 6 個訣竅,重寫自己的命運。 文|張天安 在我成年以後,常常感覺到自己內心的乾枯,覺得活著沒有太多的快樂。 因為我常常責備自己、貶抑自己,不管大事、小事,我都可以挑出自己的毛病,盡情批評一番,讓我感覺很痛苦,卻又停不下來。不知這是怎麼回事,心想:這就是我吧?生來就這樣,大概無法改變的。 圖片|Photo by Larm Rmah on Unsplash 直到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才比較清楚的知道,這是我過去在原生家庭中的學習。單單意識到這件事,就讓我有了很大程度的放鬆,以及充滿著希望感。 我的父親很嚴厲,從小在他的教養之下,戰戰兢兢的長大。常常一不小心犯錯,就會遭來一頓責罵,甚至責打。平日作息和出入也有相當嚴格的管控,即使功課寫完了,也不一定能夠出去玩耍。 在我們家,經常在吃晚餐的時候,會被通盤檢討一整天的錯誤,我還記得一邊落淚、一邊扒飯,淚水和著飯粒往肚裡吞的感覺。 就這樣,我把父親對我的嚴厲管教,逐漸內化成了我的一部分,變成了我對自己時時刻刻的要求和批判。 (延伸閱讀:無法和解的「代際創傷」——學會看見原生家庭給你的痛,你才能自由飛翔) 面對我的「法官」 在學習薩提爾模式一段時間之後,越來越明白這是我從原生家庭的學習,也比較瞭解可以運用薩提爾正向導向的眼光,看待這個困擾許久的自責性格,也知道可以怎麼處理。 有天,我感覺時機成熟了,決定要面對自我批評、自我責備的部分──我將這部分稱之為「法官」,並把它更加具象化,感覺它好像浮在我的右後方上空,像監視器般的全面監看著我,隨時會提出它的批評。 圖片|Photo by Larm Rmah on Unsplash 我想像自己邀請它,讓它從我的右後方下來,站在我的面前,我開始對它表達。 「我知道從我很小的時候,你就出現了!你想要讓我在被爸爸責罵之前,就先模擬爸爸的標準和說話口氣來提醒我、制止我,以免我做得不夠好或是犯錯!」 「我能夠一直維持在正軌上走到今天,主要是因為有你的提醒和協助。」 「謝謝你對我所做的貢獻,讓我可以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要把事情做好!要努力的學習!不要犯錯、不要偷懶!」 我從薩提爾的學習裡知道,想要去除和壓制自己不喜歡的部分是很困難的,這會造成內在的對立和衝突形成內耗,也可能會使自己這個部分更加頑固、更難改變。 若是用接納和認可的方式、用添加而非去除的方式,才能產生合作和轉化的可能。 因此,當這樣真心的欣賞、感謝和認可我的「法官」時,自己會感覺比較舒服,也可以感覺到它的放鬆,氣氛友善許多。 (同場加映:與自己和解,薩提爾治療:那些未曾在原生家庭得到的愛,我可以自己來) 這時,就可以進入到下一部分。 「但是,過去你幫助我的方式,讓我一直覺得很困擾,感覺活著很沒有意思!」 「我做什麼你都可以挑剔我、責罵我,也常常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感到很沮喪、很無力⋯⋯,過得很痛苦,我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 「我真想要活得更自在、更輕鬆、感覺有意義、有價值⋯⋯」 我把所有感受到的限制和困擾,一股腦的傾吐出來,它可能從來不那麼清楚的知道,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些訊息對它可能也是衝擊的,我感覺到它也有些歉疚,因為這不是它的本意。 「從今天開始,我希望你可以繼續發揮你的觀察力,讓我對自己的行為保持著覺知,但是隨之而來的批評聲音,請調整成一種溫和的提醒就好!可以嗎?」 「希望你能成為我內在的『覺察者』,以後繼續幫助我,維持自我覺察的能力。」 圖片|Photo by Larm Rmah on Unsplash 我做出決定,與內在「法官」協商,請它發揮正向的功能,調整現在已經不適合我的部份,並且賦予它新的名稱:「覺察者」。 它沉默了,但似乎沒有拒絕的意思,我想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讓它慢慢的消化。 記得當時和內在法官對話及協商完之後,就沒有特別注意它了,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想大約是半年,我忽然驚覺已經很少聽到法官的聲音了,這時更加感覺到欣喜、輕鬆和自在。 (猜你想看:家的修復之旅:最難處理的傷,來自你的原生家庭) 轉化負向資源的原則 你也可以用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原本認定的負向個性特質,或是平時困擾你的短處和缺點,同時,可以參考下列的步驟,將它轉化為正向的資源和能力。 1. 探詢起源與功能 瞭解此一負向特質的歷史或起源,它是來自於過去何種情境的學習?或是它如何形成?它當初想要為我們做些什麼?它有什麼功能和貢獻? 就如同我的「自我批判、自我責備」的部份,主要來自於父親嚴厲管教,它想要避免我被罵、被打而形成。 2. 給予命名 除了賦予特質形容詞以外,有些複雜、曖昧的內在困擾或卡點,需要給予具有個人意義的命名,讓它能夠更為清晰、聚焦。你可以想像是某種具象的生命體,讓它站在我的對面,例如我的「法官」。 圖片|Photo by Tingey Injury Law Firm on Unsplash 3. 欣賞感謝 對於我的這一特質,需要運用正向導向的眼光,相信它一定是當年應對困難和挑戰而產生的功能,對於它過去一直以來提供的功能或貢獻,表達我由衷的理解、欣賞與感謝──重要的是需要真心誠意。 4. 表達我的困擾或痛苦 然而,這個特質後來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所產生的困擾和限制,也盡情的表達出來,想像對方可以瞭解和感受。 (心理師談:家庭心理學:帶著原生家庭創傷,就無法建立一個新的家?) 5. 決定今後將如何運用它 告知它你的決定,你將如何調整和運用這項資源。我將「法官」原先對我的觀察和責備,調整為觀察與提醒。 6. 重新予以命名 根據它具備的正向特質與功能,以及新的任務,來給予它並告知它新的、正向的名字,就如我的「法官」變成了「觀察者」。 在這樣的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你帶著情感,真心的相信這個原先被你認定的負向特質,其實是被你誤解的老朋友,它想幫你、也真的幫到你了,只是它的做法被過度和僵化的使用,現在已經不適用了,以致於產生了困擾和限制,這時需要你進一步的瞭解、認可它,並調整它原有的功能。 我常常在工作坊中分享這個經驗,說明薩提爾模式正向導向的精神,以及不管是正向還是負向的特質與能力,終將成為我們內在豐富資源的一部分,這可以是十分令人振奮和充滿希望的過程! 本文摘自張天安的《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一場關於連結渴望、提昇生命力、轉化創傷的內在旅程》。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一場關於連結渴望、提昇生命力、轉化創傷的內在旅程》 August 24,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4nSYdP
男人諮商室|父親缺失症候群:沒有父親的男孩,沒有歸屬的男人,是如何長成的? https://ift.tt/KeDohrN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在男孩的成長過程裡,爸爸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嚮導,也是陽性氣質的模範,而終有一天,這些男孩會長成男人,也有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父親。究竟父親的缺席,會給男孩們帶來什麼影響? 文|王家齊心理諮商師 來到我諮商室的台灣男人們,也許已經三十多歲,正要成為父親。也許二十出頭,或是仍在中二青少年的年紀。 他們雖然年紀不同,卻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通常有一個熱心、積極而焦慮的媽媽,以及一個鮮少出現在諮商室的爸爸(即使我總是邀請父母一起來)。 焦慮的媽媽,時而擔憂自己的男孩,或是抱怨先生的失職,有時也對自己的疲累想逃,感到相當的罪惡感⋯⋯ 爸爸呢?媽媽是這樣說的。 「他喔,就是說上班很累,回家都不管小孩了。」 「要他幫忙就得三催四請,還不給你好臉色看,整天看他那些書!」 「生氣了就扳著一張臉,問他怎麼了都不說,最後我也不想管了⋯⋯」 雖然我通常沒機會聽到爸爸的聲音。但我總是會注意到,男孩望著話說個不停的媽媽,媽媽也不自覺地抓起男孩的手⋯⋯ 為什麼男孩需要爸爸? 簡單來說,小孩出生前三年傾向黏著媽媽,與媽媽形成你儂我儂的兩人關係—這時候爸爸是被排斥在外的「小三」。 大概要到四或五歲的時候,爸爸才會真正加入,變成「父母子」的三角連線。這時候,小孩若是累積了足夠的安全感,會開始想往外探索,看看更大的世界。 從無論如何都要黏在媽媽身邊,轉變成在草地上跑個幾步,回頭看到媽媽還在,就可以再往前跑的小小冒險家。這時候,爸爸就有機會成為小小冒險家的嚮導、師傅或是教練。 如同多數的好萊塢電影,總是會有一個老師傅教導初出茅廬的男主角武功,帶他進行特訓。爸爸帶來的「陽性」功能,是讓小孩在有挑戰,又不會危險或過載的狀況下,透過探索來成長。 這個年紀的父子關係,會有個典型的畫面是:父子倆玩得髒兮兮地回家,小孩跑去跟媽媽說我們今天去哪裡玩了什麼,「而且爸爸帶我爬得很高喔⋯⋯」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 圖片|Photo by Jan Kopřiva on Unsplash 父親的缺席,兒子的反應 若是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了(可能是意外過世、外遇離婚或是人在心不在),兒子跟媽媽的連結就會有過度緊密的現象,也就成了媽媽的情緒伴侶。 如同文章一開始提到的小故事,當媽媽感到脆弱,又沒有先生可以依靠時(甚至先生就是亂源),孤立無援的她會牽起兒子的手,尋求陪伴與慰藉。 兒子對此會有什麼反應呢?多半會有好幾種感受混雜在一起。 1. 對媽媽的憂心 看到媽媽的脆弱無助,家不成家的危機感,會讓男孩啟動「好男人」模式,補上爸爸的空缺照顧媽媽。 2. 對媽媽的煩躁 當個「好男人」就無法離家、長大、做自己,比如談戀愛或是搬出去。 當男孩感受到被媽媽情緒控制,甚至是情緒勒索的時候,會湧上一種被拘束的煩躁感。 忍無可忍時,可能會突然對媽媽大吼,又很快就感到內疚,形成鬼打牆的循環。 圖片|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3. 對爸爸的敵意 對爸爸的敵意,會讓男孩習慣性地用嚴厲的眼光,檢視帶自己的人——因為他們在找一個完美的父親,來彌補心中缺失的部分。 問題在於,這樣的男孩不容錯,可是沒有人不犯錯。 另一方面,對於缺席不存在的爸爸,男孩會有其憤怒與不認同,最常見的感受就是「我爸是個不負責任的爛人」。 至於藏在心中沒說的那句話,可能是:「為什麼把媽媽丟給我?」 4. 對爸爸的遺憾 對於自己沒有一個可靠的父親,男孩們是五味雜陳的。 這樣的男孩傾向在求學或工作過程中,尋找一個替代性的父親(老師、教練、學長或主管等帶頭的人),彌補過往這個不夠強大或沒有負責感的父親。 (延伸閱讀:「你要跟爸爸還是跟媽媽?」心理師看童年創傷:三句父母不應該對孩子說的話) 男人的背影 這樣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多半可以跟女生處得不錯,但不知道怎麼跟男生相處。 他們缺少一個「陽剛氣質」的模仿對象,或是,用一個電影畫面來說——這些男孩,少了一個可以仰望的男人背影。 有些男孩會偷學如何陽剛,但資料來源不見得適當,比如從 A 片,動漫或是英雄電影等「極端陽剛」之處學習。 然而,這種戲劇化的宣洩管道,並無法讓男孩成為男人——因為,他們總是會有一種隱約的自卑感。 小男孩的時候,可以揮舞塑膠劍,毫無恥度地大喊絕招。但成為少年後,不要說武鬥了,光是每天揮棒一百下,手掌會起的水泡,就是疼痛的現實。 看的時候很爽快,但那畢竟不是我。 於是,為了彌補這不知該如何是好的自卑感,他們讓自己成為「好男孩」,期望透過溫柔貼心,來取得認同與自信,讓自己可以活下去⋯⋯ 圖片|Photo by Derek Thomson on Unsplash 說到這,這讓我想起我自己的一個故事 [1]。 前幾年我去上了一堂防身術課程(Urban survial system),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跨越——我很想學會武術,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但我從小到大,幾乎沒打過幾次架。 課程中,常有兩人小組的練習,我與一位高大有肌肉的外國人 Rob 一組。 過程中我很難「動手」,很難練習那些看起來有傷害性的攻擊動作,反而 Rob 一直試圖用各種方式逼近我,挑釁我出手,但成效依然不彰。 午休的時候,Rob 忽然坐到我身邊,說起他青少年時期在餐廳打工,如何與那些不懷好意的同事對抗,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我還記得他說:「You're too nice. Don't be nice, be tough.」 Rob 說的是,你不需要有攻擊性(aggressive),但面對不懷好意的人時,不要像個好人衝著對方微笑,要態度強硬而面無表情,讓對方知道:惹上你,是要付出代價的。 Rob 就是那位教導我陽性氣質的教練(雖然我還是無法轉別人脖子撂倒對方)。 (猜你想看:「我爸爸很厲害、很會修理東西」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這些影響力) 難道只有媽媽就不夠嗎? 當然,我並不是要說媽媽不重要,現在也有許多媽媽帶著小孩上山下海,提供了另一種探索世界的陽性功能。 然而,在男孩成長到青少年後,終究有一塊私密的小房間,是媽媽不可以進去的—比如,男孩對於戀愛、性與 A 片的想像,這是一個 Men's talk 的空間。 許多台灣男人的成長過程,沒有這個福份。 回想一下台劇(比如盧廣仲主演的《花甲少年轉大人》,或公視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特別推薦第二集《貓的孩子》)。 台灣父親在劇中的常見形象,不是穿著西裝講電話的大忙人,就是彷彿不存在的角色(都是媽媽在顧,或著隔代教養由阿嬤來顧,而且阿嬤就是比阿公顧得多⋯⋯) 圖片|Photo by Derek Owens on Unsplash 為什麼男人到了三十多歲,還要面對這個問題? 其實,會來到我諮商室的男人有三種。 第一種,是內在感受性很強的男人。他們或許會為了存活與合群,裝成一副什麼都沒在想的中二樣。但其實這樣的男人心思很細,感受很滿,可是沒有人好好陪他們一起疏理。 第二種,是結了婚,才發現自己做不了先生/父親的男人。他們多半不是自己要來的,但會被另一半逼來諮商。通常來的時候事情都很大條了,比如太太已經下最後通牒:你再不改,我就要離婚。 我常跟這樣的男人說,你現在來,我們就先專心救火。要不要更認識自己,等火滅了再說。後來,有些男人走了,有些男人留了下來。 我跟那些留下來的男人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做個先生,以及做個父親—因為他們的父親,並沒有做個夠好的父親。 第三種,是中年危機的男人。男人的中年危機,並不只是禿頭或肚子大了。有些男人到了四十歲,看著差不多的婚姻,差不多的小孩,以及差不多的職涯,會突然驚覺「我的人生到底在幹麼?」 一種受困人生而帶來的乾枯感,讓男人想要掙脫,又害怕失控。 《男人的貳佰零伍種脆弱》,是這樣描述的。 原本討厭流行事物的協理,在他 57 歲的那年,為了那個 21 歲的總機妹妹,隱身在茶水間、廁所裡,在員工看不見的地方,在老婆沒發現的角落,用著他粗肥的手指,溫柔地按下「 I miss U」 。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俗女養成記2》:精神出軌的爸爸,究竟是不是渣男?) 圖片|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為什麼男人來諮商,也要談這麼久? 這個問題,我想用我朋友的一個故事來回答。 她是個四歲半男孩的媽媽,很用心地帶孩子做了很多體驗計畫—幸運的是,爸爸也願意參與其中。然而,當爸爸主動提出要一個人帶四歲兒子爬北大武山時,我朋友猶豫了。 雖然爸爸的專業知能與體能都很好,可是要引導一位男孩爬這麼高的山⋯⋯絕對是會擔心的。擔心父子倆的安危,更擔心孩子是否會從此討厭爬山。 夫妻倆經歷了漫長的討論,爸爸的一句話,最終讓我朋友同意了⋯⋯ 「我也需要學習。」 和男人們的諮商工作,也很像是爬山,絕對不是第一次爬就要攻頂玉山。就算是同一座山,晴天、雨天或是颱風天爬,也都各有滋味⋯⋯ 此外,和你一起爬山的那位男孩,是想爬得比你還快,還是不想爬了在生悶氣,或是兩人一起迷路在山中小徑⋯⋯這其實是一段,再一次長大的歷程—長大需要學習,也需要時間。 [1] 失去力量的「好人」,與即興劇的「壞人」練習 原文刊載於王家齊臨床心理師,經授權同意轉載。 作者介紹|王家齊。身為男人,描寫男人,也與男人一起工作的心理師。 我的諮商室有許多男人來訪,像是媽媽的兒子、妻子的丈夫、以及長不大的中二少年們(無論他們才剛12歲,還是已經32歲⋯⋯) 我的工作,是陪這些男孩、男人,與女人的男人(孩)們,走一段自我成長之路。 August 24,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eDohrN
陳曉唯專文|沒有狼性又怎樣?找到自己角色與屬性,最有幸是你自己 https://ift.tt/ZTj3iNz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如果你曾歷他人眼光和期許,甚至被賦予過多期待,你漸漸失去了自己輪廓,被要求要有競爭力、抗壓性。現在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一個人的價值不需要由他人定義,應該由自己來決定! 文|陳曉唯 兩年多前的一個週末,於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讀書。 午餐時間過後不久,閱讀室裡有一位男子突然大吼出聲:「你十題寫錯七題,你到底有沒有在認真?你這樣開學模擬考怎麼辦?」 因為聲量過大,所有人都禁不住往聲音的方向看過去。 發出聲音的父親開始叨念讀中學的兒子,最後父親丟下一句:「你知道為什麼新聞一直在講中國人很有競爭力,很有狼性嗎?你知道什麼是狼性嗎?一個人如果沒有狼性,最後一定會被社會淘汰!我白養你了!」 接著他氣沖沖地離開,留下小孩愣愣地望著桌上的模擬試卷,眼神空洞,表情木然。 他面容上的空洞與木然是超越悲傷的,或許是因如此,除卻空洞與木然,他連絲毫的反應都不再有。 後來經常想起那位父親說的「狼性」。 (自我決定:業務擁有高薪與自由,卻有 3 種不為人知的辛苦:佛系或狼性,決定在你自己) 為什麼人需要狼性? 這世界最可怕的不是一個人對生命沒有企圖與熱情,而是被迫以特定的角色與身份生活。 當我們經常在談論社會價值中的「成功」、「偉大」與「意義」時,我們往往忘記一些前人。 例如,我們會忘記這世界曾經有甘地、德拉莎修女、達賴、曼德拉、馬丁路德、尤努斯、無國界醫生、國際特赦組織或國際勞工組織。 或者,我們會忘記這世界曾經有 Eduard Buchner、Max Theiler、Francis Peyton Rous、大村智或屠呦呦。再者,我們會忘記這世界曾經有 Lawrence Klein、George Stigler、Gérard Debreu、John Nash。 甚者,我們會忘記母親、父親,有時,我們甚至忘記自己。 圖片|Photo by Federico Di Dio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每個人最終能做的,或許是找到自己的角色、屬性與身份,並且盡己所能地去完成內心所真正渴望的事情。 不是一定要成為哪一種人,你才是活得有價值或偉大的,甚至,沒有人有權定義價值與偉大。 你無法說給窮困鄰人一袋米或推倒腐敗政府這二者,哪一者是真實的偉大,你更無能否定這二者所蘊含的價值;你無法定義一個終其一生照養孩子長大的家庭主婦,與一個為了國家存亡問題而離開兒女在外奮戰的女人,哪一個人才是真正的母親。 若世上存在一項準則,這項準則就是人該擁有一種自由去真正地成為自己,而所謂的教育或者成長,是讓一個人尋找並理解自己的本質,依照自己的本質與所愛,去做自己真實信仰的事情。 若你是一隻兔子,你不必擁有狼性;若你是一隻鳥,你可以選擇飛翔,若你覺得飛得不像老鷹一般,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不是也不必是老鷹,即使是老鷹,也沒有任何一種規範有權決定老鷹只能有一種模樣。 同理的,你也可能是海豚、老虎、烏龜、蝴蝶、長頸鹿、大象、狗、貓,或者玫瑰、百合、朱槿、蓮花、椰子、松柏、蒲公英,你也可以是黃金、白銀、鐵、鎳、硫、矽、碳。 (成為自己:委屈犧牲自己才叫做愛嗎?心理師:為自己發聲並不自私) 圖片|Photo by M L on Unsplash 你可以是任何一種角色與屬性,而你有幸能是你自己。 我們慶幸自己擁有自由,這自由是因為我們學習著在不傷害他者的前提之下,我們得以擁抱諸多的可能。 擁有自由最大的艱難與必然是,我們用漫長的時間找尋並理解自己,也在傷害他者與被他者傷害中不斷修正自己,試著完整自己,這是人所能擁有的唯一的價值,於此,它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就。 我始終深信人來這世間一趟,並不是單純只為成功而存在,而是為了學習與經驗而存在。 若世上只存在「狼」一種屬性,不具備多元與變異,人類群體注定被自然淘汰。 若擁有狼性才是唯一的成功,最後,世上的每個人會變得一模一樣,如此便不會存在以不同方式給予世界諸多美好與溫暖的人。 當你不是狼,你不需要擁有狼性,你也不必逼自己成為狼。 而若你發現自己是狼,你終有一日也必然會領悟,狼只是一種屬性、角色與身份,你以此去完成你所信仰的事物,而不是成功、偉大或意義的代名詞。 作者資訊|陳曉唯 Facebook/IG,已出版作品《我們回家吧》,喜歡閱讀、電影與美食,愛家人、情人與摯友。本文轉載自陳曉唯,請勿私自轉載內容,如欲轉載,請聯繫原作。 August 24,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Tj3iNz
失去自信,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在心裡組織啦啦隊:幫自己加油就能多走一步 https://ift.tt/dOBUlFT 高寶書版 遇到困難的時候怎麼辦?在心裡為自己組織三個人的啦啦隊,分別說出三種加油打氣的話,你就是自己最強的力量! 文|古山有則 「我是個毫無價值的人。」「沒有人需要我。」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呢? 心裡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就沒辦法認同原本的自我。那該怎麼辦才好呢? 我建議各位在心裡組織一個啦啦隊。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在工作或情場上失意時,你會不會像下述這樣責怪自己? 「工作搞砸了。沒有人能商量⋯⋯我好孤單⋯⋯。」 「和男朋友分手了⋯⋯這輩子都沒辦法結婚了⋯⋯。」 請試著想想看,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對你充滿愛的啦啦隊,會怎麼幫你加油呢? 「吃點好吃的東西,轉換一下心情吧!」 「接下來只要往前走就好了。」 「下一次絕對沒問題啦!」 啦啦隊應該會這樣鼓勵你吧? 就像這樣試著想像:「如果是我的啦啦隊,會說什麼呢?」 如果啦啦隊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就會讓你覺得「話是這樣說啦,但我還是辦不到啊」,有可能會沒辦法順利轉換心情,所以至少要有三個人以上。 (延伸閱讀: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目標不一定要遠大,重要的是自己喜歡的事)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我們人類就是很容易鑽牛角尖的生物,只要心裡責備自己「我果然還是不行」,這種執念就會被強化。反之亦然。一旦你覺得「我可以」、「我沒問題」,這種想法也會被強化。 之前有個案說:「我就是頭腦不聰明又怕麻煩才會這樣。」 那只是他擅自認為自己「頭腦不聰明又怕麻煩」而已。 只要你一心認為自己「頭腦不聰明又怕麻煩」,就算對某件事情有興趣,也會想著「反正我那麼笨,做什麼都不行啦」,就這樣放棄挑戰的機會。 譬如說,你原本想要養成「每天健走三十分鐘」的習慣,但是因為加班覺得疲勞的時候,就會不想走對吧。你應該會心想「都這麼累了,今天就偷懶吧」。 (同場加映:丁菱娟專文|每年列下三個目標,等專注解決問題後,會發現能力增加了) 如果你心中有啦啦隊的話,會怎麼樣呢? 「那今天不要走三十分鐘,走十分鐘就好。」 「如果要減肥的話,這種時候更加關鍵喔!」 「好好流汗之後,再洗個舒暢的澡吧!」 這些話都會推你一把,讓你變得積極,進而轉念邁開步伐。 如果有心中的啦啦隊幫你加油,你就能多往前走一步。改變自己內心的聲音,就能減少責備自己的狀況。 古山有則《今天也沒有和任何人對話就結束了》 我以前打棒球的時候,曾經請管樂隊在我比賽站上打擊區時,演奏皇后樂團的〈We Will Rock You〉。聽到自己的加油歌,自然而然就變得心情開朗。比起一個人獨自努力,有人加油會讓我們想要再往前走一步。 啦啦隊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音樂。 「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要繼續加油。」如果有這種歌曲的話,就多聽一點吧。 本文摘自古山有則的《今天也沒有和任何人對話就結束了》。由高寶書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今天也沒有和任何人對話就結束了》 August 24,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OBUlFT
ETF 懶人投資到底是什麼?別忽略隱形成本,當個聰明投資人! https://ift.tt/8jSwpzW 小妮子 ETF 定期定額是許多小資族、上班族喜歡的懶人投資法,不必每天緊盯盤勢、門檻也相對較低。在選擇 ETF 標的時,還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眉角呢? 「投資的理由很重要,其重要程度絕不亞於投資本身的名稱和細節。」——喬許・布朗(Josh Brown)《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很重要,但在這之前你更需要知道自己「為何而投資」,絕對不要因為眾人都這麼做,或是看到市場的追捧就貿然行動。 作為理性投資者,即便是選擇使用被動型投資,秉持屬於自己的信念,讓你自發性的對目的、工具都有更多的思考。 先前我在《錢錢與它的產地|投資不等於投機!給投資小白的六個觀點,掌握才能踏實累積財富》提到,投資需要「徹底了解你的投資標的」。 如果是個股,必須要對公司、產業、經營者有足夠的認識,當然也要知道自己投資的工具是如何運作的,才能更聰明選擇自己投資方法。 近來身邊友人們流行的懶人投資法 ETF,大家俗稱「買進一籃子的雞蛋」,不必每天緊盯盤勢、定期定額扣款簡單又方便,聽起來門檻低,不過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真正了解 ETF 的運作方式。到底錢錢是流向什麼地方? 圖片|Photo by asaya on Pixta 買入一籃子雞蛋的 ETF 究竟是什麼?如何運作? ETF 英文原文為( 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全名其實是「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一般簡稱「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商品將指數的價值由「傳統證券市場漲跌指標」,轉變成具有流動性的「證券」。 ETF 指數成分股票的管理由專業機構來進行,投資人經由購買 ETF 便可以跟隨指數的表現,獲得與指數變動相當的報酬率。 白話一點,以大家最常聽到的元大台灣 50(0050)便是追蹤台灣 50 指數,這個指數是台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五十大的上市公司,因此,在你投資 0050 時也是將台灣市值前 50 間的公司買入。 既然英文名稱裡面也有 Funds,但是跟我們所說的「基金」到底有何不同? 以台灣來說,ETF 是的目的是跟隨指數表現為主,所以只會因為所追隨的指數成分股內容及權重改變,調整投資組合的成分或比重,是一種「被動型管理的投資」。 但基金就不一樣了,基金由投信公司發行,就會由專業經理人操盤,當中由股票、債券或其他各種金融商品投資組合,以達到積極追求績效的目的是「主動型管理的投資」。(註:美股 ETF 也有主動型投資,例如:知名的 ARK Invest 就有推出) ETF 和一般個別股票一樣可在證券市場買賣,基金則要透過銀行、投信或是其他購買的基金通路如:基富通、鉅亨買基金等平台申購和贖回。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ETF 兩種價格 你買貴了嗎? 再來,談到 ETF 也不能不提到,它的「兩種價格」,如果你在券商查詢 ETF 報價,會看到「市值」還有「淨值」如下: 圖片|元大投信 那到底我買到的是哪個價格呢?這邊先來解釋兩種價格的差異。 市價:一般投資人透過證券商買賣股票的方式,是在「次級市場」,交易價格稱為「市價」,市價由市場所有參與者所決定,也就是買賣雙方的強度,但這並不會影響到真實的淨值。 淨值:ETF 在初級市場的真實價值,交易主要以自營商(券商自己的投資部門)及外資法人(如:公司、營利單位)為主;初級市場交易最小單位大多是 500 張起跳。 簡單來說,我們一般交易的就是市價。不過綜觀來看,既然市場有兩個價格在交易,那就會發生兩個價格差距的情況,也會產生「折溢價」。 比方說,你透過券商申購某個 ETF 花了 100 元,但實際上在初級市場上的淨值是 95 元,這樣對你來說是買貴了,就是所謂的「溢價」。 有什麼時候會發生「溢價」與「折價」呢?大家都了解供需法則「物以稀為貴」、「供過於求」的道理吧! 當市場過於熱烈,買方搶購就會發生溢價。比如,先前越南市場受到投資人熱烈追捧,使得去年 4 月富邦越南 ETF(00885)風風火火在上市首日成交量超過 19 萬張,終盤溢價 16%,就在當時創下 ETF 掛牌首日溢價新高。 相反地,若是某個 ETF 流通性不佳,都沒有人要購買,投資人想賣時賣不掉,只好一直降價,就會發生折價。 市場的運作是,當折溢價達到一定程度時,法人會透過初級與次級市場進行低買高賣的套利,不過也藉此讓 ETF 的市價貼近於淨值。 當然,折溢價率也都是公開資訊,想要理性投資的你可以到各券商或是台灣證交所查詢參考。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金錢是夢想的圓心,奔波工作善用手機就能管理財務累積豐盛) 你是否也忽略了隱形成本? 再來,ETF 最常被提到的是「隱形成本」。 大家都知道股票交易需要手續費,因為在帳面上看得到,因此你會清楚地到被收多少費用,不過在 ETF 投資上有所謂的「內扣費用」(總費用率) 不會直接向投資人收取,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白話來說,如果把購買 ETF 當作是買入一籃子的不同水果,籃子有草莓、香蕉、蘋果等等,那麼這筆內扣費用就像是這個籃子的租金。 不論你的投資賺錢賠錢、持有多少,只要你持有就會的持續收取,和一次性收取的手續費不同,因此對長期投資來說,內扣費用就相對重要。 內扣費用包含什麼呢?簡單來說,是投資人持有 ETF 時需支付的費用,包含固定額度的基本費、操作投資組合的管理、保管資金銀行的保管費,也有不固定額度的上市費、年費及指數授權費等額外費用。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每檔 ETF 都會有不同的內扣費用,這個內扣費用大部分的人可能沒有感覺,因為前面談到 ETF 的淨值就是內扣費用後,不是在交割的戶頭扣款,且我們一般在 App 券商平台下單買時的是市價,所以一般人幾乎不會有感。 但你可以想像,假設今天有一個超級強大的投資程式,不需要裝籃,能夠靠著己力去買到完全和籃子裡一樣的水果成分完全一樣,那就就省下一筆費用! 內扣費用多少趴?由於額外費用是不固定的,所以每年的總費用率也會有所變動。 以台灣人最常討論的兩檔 ETF:元大台灣 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為例,元大台灣 50(0050)2021 年全年總費用率為 0.46%,而元大高股息(0056)2021 年全年總費用率為 0.74%。 依照每年內扣費用的公式:投入成本 * ETF 年度費用率=一年扣款金額 試算一下,假如你持有價值 10 萬的 0056,一年會被扣 740 元(10 萬 * 0.74%) 這個費用看似不高,但如果原投入的成本數越高,就會有更可觀的內扣費:價值 100 萬元的 0056,一年內扣費就是 7400 元。 如果今天某檔 ETF 一年後沒有任何漲跌,因為內扣費用的存在,其實你的錢錢是變少的! 不過對於主動型的投資人來說,單次交易的賺賠可能就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此外,比起主動共同基金年度管理費,內扣費用的比例相對較低,畢竟共同基金是屬於主動型管理的投資,管理費比較高也是可以合理的,通常落在 1.5~3%。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盤點 4 家銀行友善女性金融服務,買房創業不是夢) 圖片|Photo by micheile dot com on Unsplash 總結以上,整理一下投資 ETF 的優缺點。 優點: 持有一籃子的股票,增加投資多樣性、分散風險 交易方便,和一般個別股票一樣可在市場買賣 雖有內扣費用,但相對於主動型的基金更低 追蹤特定指數,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不需要緊盯個股的盤勢 缺點: 追蹤大盤,容易缺乏對中小型公司的關注,減少潛在的成長機會 遇上大環境波動的系統性風險時,像是金融風暴、戰爭、惡性通膨,大盤整體下跌,成分股同時下跌也讓 ETF 因此產生劇烈波動 折溢價、內扣費用的問題容易被忽略。 這幾年 ETF 投資已是許多朋友的投資工具,作為新手投資人的入門,多數人會透過定時定額投入降低管理時間,並當作「存股」。 不過因為太方便了,大概知道適合長期持有、一次買進多家公司,還可以設定定時定額扣款。 但既然是作為長期投資,是穩定將資金投入,應該不能僅止於此的了解,對於金融商品本身、成分股、總體經濟等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敏銳度。 當個聰明的投資人,希望看完本篇的你能對自己所投資的 ETF 有更近一步的認識,還在觀望的新手也能幫自己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參考資料:台灣證交所、元大投信、投信投顧公會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想繼續關注「錢錢與它的產地」,敬請免費訂閱專為女人迷用戶打造的「專屬理財內容」——用心學習理財規劃,一起活出富足人生! August 24,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8jSwpzW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仲夏博色館:古代人在床上玩更大!帶你重返「古色」古香的罪好時光(上) https://ift.tt/SegVdCX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歡迎光臨 《仲夏博色館》,在沒有電的古代,以前人都怎麼搞壞壞?古人腦洞比你各位開得還大,吃的飛的全都派出場!《仲夏博色館》勾起你心底最深處的好奇心,一探究竟古人到底為「愛」有多瘋狂。 圖片|Photo by Jingyi Lyu on Unsplash 想知道以前人的壞壞道具嗎?今天來為大家介紹古代最常見的情趣用品:跳蛋與按摩棒! 古代版跳蛋!用愛愛發電的「緬鈴」 圖片|百度百科 根據明代艷情小說《金瓶梅》記載,當時有種厲害的情趣用品叫「緬鈴」,此物大小猶如桌球,據傳是來自緬甸,形狀如鈴,故稱為緬鈴。這個鈴鐺小玩意,是個外層有著華麗雕刻的空心金屬球體。 為什麼緬鈴不靠外力就能震動呢? 重點來了,古代人會內置某種不詳物質(有一說是種可以飛動很快的小鳥,也有說是鵬鳥的精液?!),當緬鈴接觸到女性下體時,會自己快速震動發出叮噹聲,進而達到跳蛋的按摩效果,讓人渾身酥酥麻麻,直接登上天堂~ 圖片|Netflix《下女的誘惑》劇照 別看緬鈴小小一顆,可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床上良伴。 女性會在手淫或與男性交合前,會先將緬鈴放入陰道作為前戲刺激性慾,如果裡面置入的刺激物夠猛烈,甚至還能直接達到性高潮呢! 這顆小小鈴鐺震出來的清脆聲響,可說是古代諸多女性的「福音」。(羞 如果還是很好奇緬鈴到底為何物,那就讓電影直接實作給你看!入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韓國情色驚悚片《下女的誘惑》,其中就有使用緬鈴的唯美女女情慾戲呢~ (同場加映:《下女的誘惑》:愛、慾望、復仇的女性凝視) 古代女子的威猛按摩棒!又色又狠的「角先生」 圖片|《中國歷代性學報告》單頭與雙頭的角先生 角先生基本上就是古代的假屌,也叫角帽兒,南方則稱作郭先生,多用牛角、初生鹿茸、木頭甚至象牙製成,是男女床寐間不可或缺的居家良伴。角先生尺寸與造型多元,可說是多「角」化經營的情趣用品。 款式大致上可分為「單頭」與迴力鏢造型的「雙頭」款式,後者能滿足「雙人運動」的需求。 單頭款的一端為龜頭形狀,另一端穿孔繫絲繩。只要將絲繩繫在小腿部,另一端放入陰道,女性就能擺動腿部進行活塞運動~ 圖片|《中國歷代性學報告》買角先生的女子們 明清時期,政府雖嚴格禁止淫書淫畫,卻對性玩具卻採取非常開放的態度。 當代小說提到的性玩具中,最常見的就是角先生,其中清代小說《姑妄言》就曾提到有位童性人士因無法滿足妻子,便隨便在路上購得角先生,靠它的鼎力相助重振雄風! 角先生一共可分為四大用途: 用於男女性交前調情 讓獨居的女性 DIY 性能力差的男性,可用來代替餵飽妻子 不肖人士作為唆使姦淫的工具 綜合來說,角先生是個可攻可守,床寐間的狠「角色」呢~ (延伸閱讀:了解你的貼身情人:按摩棒的不臉紅歷史) 由此可見,看似保守的古代,真的比我們想像中玩得更大!你還想知道什麼古代臉紅心跳的辛辣性百科嗎? 《仲夏博色館》下篇將獻上更多精彩好料! August 24, 2022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egVdCX
我是直男,為何我不希望大家稱讚男生「會做家事很棒」? https://ift.tt/jivFJkq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如果看到一個男生做家事,要稱讚他嗎?這是不是落入了一個家事就應該是女性做的刻板印象呢? 文|空屋筆記 楊宗翰 我希望,我能夠生活在一個,男生不會因為會做家事而被褒揚;老闆不會因為善待勞工而被讚美;工廠不會因為妥善處理廢棄物而被佩服;政府不會因為兌現了選前的承諾而被歌頌;同志不會因為向親朋好友出櫃,而被感動的說我支持你⋯⋯這樣子的社會。 最美好的一天,將是我們不再討論同性戀或是異性戀。不再有所謂同性婚姻,那就只是婚姻。 我希望,我能夠生活在一個人們不會因為對移民、移工、街友、更生人、身障、精神疾病患者們友善跟尊重而感到特別的社會。 我希望,這些現在看起來美好的感覺,漸漸淡化、內化在人們的內心,然後漸漸地變成理所當然,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議題討論:阿翰的演出踩線了嗎?從「阮月嬌」到「九天玄女」——究竟是模仿?還是真歧視?) 圖片|Photo by Juliane Liebermann on Unsplash 會開始有這個念頭,大概就是小時候家裡客人隨口的一句讚美:「你們家男生會做家事很棒耶。」 很平凡的一句話,也沒有特別多的意思。只是,這樣的讚美,卻讓我感到不自在。 為什麼會不自在呢? 我認為,你可以稱讚一個男生家事做得很認真或是做得很好,但只因為一個男性會做家事就稱讚他,我就覺得有點怪了。 我們平常會稱讚說這個家的媽媽會做家事很棒嗎?不太會吧?因為我們覺得媽媽做家事是理所當然的,特別提出來感覺很奇怪。 但對我來說,男生做家事也是理所當然的啊。說男生是在分擔或是幫忙做家事都會讓我覺得很奇怪,明明就是大家一起的事情分擔幫忙個屁啊? 應該說,我才不管是爸爸媽媽弟弟妹妹還是客人,一起生活的人就一起做家事。 (你會喜歡:如何避踩家事的 3 大地雷?千萬別說「等一下!」) 圖片|Photo by nonpii on PIXTA 當我們會稱讚一個男生會做家事很棒的時候,其實也就代表著,我們潛意識覺得男生是不需要會做家事的。 那天談到,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接下來呢,就是很努力很努力的讓自己變得不再重要。同樣的概念我覺得讚美也是的⋯⋯ 的確,在仇恨言論滿天飛的社會,少一點仇恨,多一點讚美總是好的,然而,在減少謾罵仇恨後,我希望某些類型的讚美也可以慢慢變得越來越少,比如說,不再稱讚不打罵小孩的父母,不再稱讚自備環保餐具的行為。 因為我希望,現在這些值得讚美的事情將會慢慢變的平凡,將會慢慢變得特別提出來會很奇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如果惡已經不復存在了,我們其實也就不用特別強調美或善了吧。 原文刊載於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經授權同意轉載。 作者介紹|楊宗翰。在克羅埃西亞求學期間住進了佔屋,回收菜市場賣不掉的蔬菜以及麵包店下架的麵包,親眼見到現代社會的浪費及荒謬,開始尋找對人、對環境都更友善的生活方式,以盡可能不消耗資源的方式在體驗著這個世界。 搭過無數陌生人的便車,住過無數陌生人的家,出了一本沒有版稅的書,成立了沙發客來上課計畫,在台灣就邀請來台灣旅行的外國旅人到各地的偏鄉學校去跟學生交流,在國外就去拜訪世界各國的學校跟當地學生介紹台灣。 August 23,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ivFJkq
經典愛情電影|梅艷芳《胭脂扣》:在初戀中的人,無法想像關係會有結束的一天 https://ift.tt/asoNQWw 哈理斯 Harris 「這個胭脂盒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走過初戀之痛,便會懂如花不再等的,其實是自己。 以一句「這個胭脂盒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轉身離去,為《胭脂扣》作結的經典對白,如花不再等待的,到底是現實中的負心漢,還是自己心中的陳十二少? 1987 年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的香港電影《胭脂扣》(Rouge),講述三十年代的香港石塘咀名妓如花(梅艷芳 飾)與紈絝子弟(所謂的二世祖、沒才能的富二代)陳十二少陳振邦(張國榮 飾)的感情故事。 由於陳十二少父母反對二人結婚,他們便決定吞鴉片殉情自殺。可惜天意弄人,死去的只有如花,而當了五十多年遊魂野鬼的她回到人間,遇上袁永定(萬梓良 飾)及其女友凌楚絹(朱寶意 飾)來幫忙自己,好尋找失蹤的陳十二少──不論是人是鬼。 圖片|《胭脂扣》劇照 從陳十二少在妓院倚紅樓給如花呈上示愛對聯「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到配送精美大床,成為她的「溫心老契」(發展出情感的忠誠嫖客),甚至帶如花回家,望得父母成全婚事⋯⋯。 這些跨越身份與階級、讓時間擦出不可能花火的經歷,其實每個人的「初戀」,都是這般如夢如幻月。 (延伸閱讀:側寫梅艷芳|《胭脂扣》的芳華絕代:這一生也許並不圓滿,但絕對壯觀) 初戀,眩目得只為你傾情 初戀一般是指第一段戀愛關係,但有些人定義的「初戀」是不計順序而刻骨銘心的那一段,我指的正是後者。 在諮商中有位男士說過:「我中學大學交往過許多女生,但只有這個女孩,改變了我的一生」,或是有位女士坦然:「許多關係我都靠自己走過了,但對這一個男人,我好像卡住了,忘不了,彷彿勾住內心甚麼我所不知道的創傷,或因緣。」 在「初戀」中的人,是無法想像關係會有結束的一天,所有好的都被理想化為浪漫,所有壞的也被修飾為情調。 哈理斯 Harris 在電影的一半有一個重要轉折,預告了結局的走向。 如花剛剛在妓院服待完某大爺,還被對方酸:「賺那麼多倒貼老契呀?」之後,她回到擺花街住處,看到陳十二少無所事事、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抽著水煙壺,她還甘心的為他穿上新買的西裝,才讓自己躺在這位帥氣哥兒的懷裡。 (延伸閱讀:【關係日記】如花與十二少:再看你一眼,我就要走了) 圖片|《胭脂扣》劇照 她說:「衣服皺了。」 陳回:「新衣服皺了更舒服。」 她問:「舊了呢?」 陳答:「丟掉。」 她害怕:「人呢?」 陳直言:「一樣丟掉。你怕甚麼?你有這麼多種樣子,我丟掉一樣,你還有第二種」 這番對話看似甜蜜,卻已經預示了陳十二少會把如花丟掉──自殺不逐,便暗自偷生──一切若即若離。 如花不再等待的三件事 死去的如花一直以為陳十二少只是鬼魂迷路,二人才無法在黃泉相聚。直到她發現他原來沒有死去,她便道出一段真相:在相約殉情當天,她其實看出陳十二少眼神深處的怯懦與不安,因此她在壯膽用的酒裡另加上大量安眠藥,好防止陳十二少臨時退縮逃死。 帶著如此執念的如花,又是何以在最後一刻,對年邁的負心漢陳十二少唱出:「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他們二人初相識時的歌曲。 後來,彷彿一洗半世紀的掛念,如花說出:「十二少,謝謝你還記得我⋯⋯(解下脖子的胭脂盒扣子)這個胭脂盒我掛了五十三年,現在還給你,我不再等了!(頭也不回的轉身離開)」 (延伸閱讀:香港導演關錦鵬:在他的鏡頭前,女性獨立而負責) 圖片|《胭脂扣》劇照 我認為電影中協助如花尋找陳十二少的一對情侶,在暗處發揮重要的作用。 凌楚絹問男友:「你會喜歡上如花嗎?」,袁永定回說:「她感情太激烈,我受不了。」二人都很肯定,即使再愛一個人,也不會為情自殺。 雖然凌楚絹可憐如花,說自己妒忌她能為愛情而不顧一切的勇氣,但事實上,如花也十分妒忌凌楚絹和袁永定的愛情。如花不必是妒忌二人無需天人永隔,卻是妒忌平凡人的戀愛、或戀愛的平凡人。 在袁永定及凌楚絹身邊,有些東西在如花心中暗暗發酵與轉化⋯⋯ 圖片|《胭脂扣》劇照 如花不再等待的,既是年近八十歲老頭的陳振邦,也是自己心中永遠理想與癡心的陳十二少,他其實早已不復在。 如花不再等待的,更是自己對這份關係「像火灼般熱 怎燒一生一世」的情感,她體會到愛原來可以平凡如水,無需要生要死,化作遺憾。 如花不再等待的,其實是被一個胭脂盒扣留住的、等待著被愛的自己。有多少愛,映照有多少恨,她愛癡心的陳十二少願意為自己殉情,她恨怯懦的陳十二少對自己的愛不夠堅定,但那個「自己」不想再被愛或恨扣留了。 《胭脂扣》的主題曲結尾唱道「人被愛留住」,我會說「人也被恨留住」,是被「對有否被愛或被恨而執著的那個自己,留住」,真正走過初戀至痛的人,便會懂如花不再等的,到底是自己。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原文:《胭脂扣》 影評│走過初戀至痛的人,便會懂如花不再等的到底是誰 August 23,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soNQWw
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鳳小岳媽媽孫麗翠的「處暑」節氣儀式:夏穀秋收感恩天地,以安心做結 https://ift.tt/6YMj1CQ womany 女人迷精選 2022 年的 8/23-9/6 為節氣「處暑」,建議喝點普洱茶,把多餘的能量清理乾淨,讓身體回復清爽安心! 文|Li Tsuei 處暑 8/23-9/6 【處暑】鬼月結束,夏穀秋收感恩天地 處暑,處有出的意思,也有去的字義,在這夏秋兩個季節交替的緩衝期,既是天氣出了暑熱,暑氣也漸退去。 雖然天氣漸涼,但是白天太陽的威勢會比盛夏還強,成為「秋老虎」,卻是農人種稻插秧的好時機。 處暑分為三期,前期為農曆七月尾,傳統為祭送鬼月結束;中期則是有肅殺之氣的「秋決」,源於季節轉換引啟的陰陽失調;晚期因夏穀成熟收成,應時感恩天地之賜。 如此精細的轉換交替,人,也應該更為注意自己的身體與節氣變化的影響: 前期遇事能捨則捨,勿與爭利。 中期安頓身心,勿失本位。 後期感念前人種樹造福我輩,時時記念。 無論物質生活的得失,政治的問題,都躲不過季節轉換的身心變化,一切多為安心,化險為夷。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宜深呼吸,注意飲食 身體夾在兩個季節間不易適應,最容易不舒服。吃飯沒胃口,水份流失較多,呼吸道不爽,身體莫名的疲憊,這都是身體在取得平衡時的一種過渡現象。 雖然天氣熱,早晚卻易涼,這時容易引起「熱傷風、熱感冒」會有咳嗽、打噴嚏、肌肉痠軟無力等現象。 肺主氣,這時節全身容易發癢,是因為肺習慣的呼吸太淺;當肺氣弱時,肺容易有積水,躺下時咳不已。 肺氣到達不了末稍,出現手指、腳趾發麻、僵硬狀態,多練手指功,紓緩肺部壓力與腸功能。 口乾舌燥、咽喉痛的狀態非常明顯,鼻子不舒服。若脾胃火旺,嘴內薄膜容易破,眼睛不舒服、肌肉痛。 處暑時節,金(肺)生水(腎)困難,排便乾燥不順,泌尿系統不順,頻尿、雙腳浮腫。 土(脾)生金(肺)時,食物在胃中轉化能量、運化不順時,就會反胃、嘔吐、腹瀉。要注意飲食的調合。 之前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原本不舒服的症狀可能更嚴重。 花時間深呼吸、潤肺、通大腸。 (延伸閱讀:踮腳尖、深呼吸、練深蹲,五個方法輕鬆鍛鍊肌肉!) 圖片|Photo by jhphoto on PIXTA 大拇指側邊有肺經通過、食指側邊是大腸經,時常由指腹往指尖方向按揉,可以改善呼吸道、鼻子不舒服。 拍【陰陵泉】,讓土生金順暢。(請查閱經脈圖) 喝菊普茶。去除胃火的燥熱,調整脾土(去除硬脾氣),同時清理肺部。 下午 3:00-5:00 喝些普洱茶,給身體能量把膀胱經的末稍清理乾淨、把多餘的能量清出去,身體的會清爽很多。 處暑,處於夏熱漸轉涼其間,要注意胸腹受涼,我們在前段季節的生活習慣要能敏銳察覺肺與大腸互為表裡,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否則易腹瀉。 美妙的人生是自己能善於隨順自然轉換,持喜悅心,練功養心,自己強健則吉祥。 August 23, 2022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6YMj1CQ
你不愛你自己!透過零極限清理法遇見內在小孩,反轉信念的三個步驟 https://ift.tt/IJf4Ldb 讀者創作 你愛你自己嗎?可能大部分人都沒辦法回答:「我愛我自己」⋯⋯那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所經歷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從零極限清理法開始,反轉信念,擁抱內在小孩。 文|Sensi 23 歲那一年,我如願進入自己夢想的出版業當編輯,卻發現即便做著喜歡的事情,我還是不快樂,我還是受傷了。 偶然遇見《零極限》的「荷歐波諾波諾」療法,從此我踏上身心靈療癒旅程。 「荷歐波諾波諾」這個來自夏威夷的療法,認為生活中舉凡各種問題的產生,皆是由人類潛意識中的「內在記憶」重播所致。 在荷歐波諾波諾中,人類的「潛意識」被稱為「尤尼希皮里(夏威夷語,Unihipili)」,「小孩」,也就是「內在小孩」的意思。 當我們著手對那些深深埋藏於潛意識中,諸多可能限制我們、使我們內在失衡,且不斷重複播放來嚇止我們的信念病毒,進行一番掃毒,便是在幫助自己的內在小孩,尋得平靜。 (延伸閱讀:【Oneness Cards】如何貼近自己的內在小孩?) 圖片|Photo by Alexander Dummer on Unsplash 「內在小孩」不只保存了人類兒時的記憶,也貯存著宇宙從創生至今的所有記憶。因此我們的個性、習慣和信念,皆深受內在小孩的影響。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與他好好對話」。 無論我們活到幾歲,內心深處都有個小孩。內在小孩是如此緊密且長久地陪伴著我們,如果人類只是不斷忽視他的需求,內在小孩只會愈縮愈小,最後我們也將失去自己。 開始以荷歐波諾波諾的清理療法來整頓我的內心後,我每天都很期待與我的內在小孩相遇。雖然知道經過我長期對他的漠視,我應該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獲取他的信任,並願意與我相見吧。 沒想到,當他終於對我現身的那一天,我卻只感覺到他滾燙的憤怒。 內在小孩對我怒吼:「你不愛你自己。」 好大好大的憤怒,訊息一波一波對我傳來:「總是在意別人怎麼看你,卻從來不理會我的呼叫。」 「總是委屈自己,只想達成別人的期望。」 「你寧願讓別人主宰你,也不願聽我說話。」 「你只活在面具底下。」 「你不尊重我,也不尊重你自己。」 「你不愛你自己。」 「對,我討厭我自己。」我嚇壞,原來我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是這麼差勁的嗎?我終於看見內在小孩縮得好小好小的身影,他藏在我心靈深處,拒絕直視我。憤怒的同時,他開始哭泣。委屈、不安與恐懼緊緊將我包圍。 (延伸閱讀:「對別人寬容,卻對自己嚴厲」你需要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 圖片|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那一夜我輾轉難眠,哭著向他道歉。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原來你已經這麽痛苦了,可是我卻沒發現。 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不聽你說話,我以為只要我乖、我聽話、我表現好,大家就會愛我,我也會愛自己了。 對不起,我以為我長大了就好了,沒想到我成為一位這麼糟糕的大人。 對不起,我錯了。 刨挖出來的議題痛得讓我想像不到。一直以來我都努力逃避,甚至也沒想去意識,即便知道了「愛自己」這個課題,也只是嘴巴說說。 可是「愛」不是只是說說啊。我根本做不到愛自己這件事。 我不愛自己。 我害怕如果表現不好,就會失去被愛的資格 回溯到最原初的童年記憶,「愛」對我來說是充滿控制,也無法呼吸的事。 「愛」,充滿爭吵、爭執與暴力。「愛」,充滿誤解、批判與對立。 只有我有好的表現,大人才會愛我。如果我不乖、不聽話、無理取鬧,我就會失去大人的愛,失去所有人的愛。 「愛」,對我來說是要積極爭取,且拋除自己的意識與色彩的。我不能聲張我自己,一旦我有自己的意見,我就無法被喜歡。於是在家裡,我當大人眼中的優秀的老大。大人說長姊要扛責任、長姊該照顧妹妹、長姊要考試都一百分拿第一名、長姊要如何如何⋯⋯我照單全收。 在學校,我當老師眼中的乖寶寶、好學生、模範生,因為我想獲得老師的愛;工作上,我當老闆、主管眼中的好下屬,因為我想獲得他們的肯定;感情中,我拋棄自我,配合喜歡的人喜歡的一切。為了他們,我可以拋下自己的喜好,只想讓他們喜歡我。 (延伸閱讀:做自己喜愛的工作,為何還會受傷?四句話轉化傷痛,開啟內在清理療癒) 圖片|Photo by Susana Coutinho on Unsplash 有一年,看見蔡柏璋導演的舞台劇《Re/turn》,主角之一簡嫚菁說她可以為了愛改變自己的信仰、改變自己的喜好,她相信只要配合心所愛的人,就能得到幸福。 那一刻,我對那個角色好憤怒。而我卻沒意識到,那是我對自己的憤怒。因為我也是那樣的人。我沒發現在感情中,我是那樣委屈自己、沒有自己的人。 可是,當我自己都沒辦法愛自己的時候,我憑什麼要別人來愛我呢? 我不過是大妹妹幾歲的小孩,有些事情、有些責任大人自己都做不到也扛不了,憑什麼來要求我呢? 努力了老半天,我只是在完成他人做不到、卻希望我做到的事,我在幹嘛呢?我簡直是浪費時間。 我看起來好像很強悍、很獨立、很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我其實從來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我自己、愛我自己。我只是害怕,如果我不表現出有自信、果斷的樣子,大家就不會愛我。 原來我只是被「愛」勒索了 許多許多毛線般雜亂的聲音浮出來,我終於在心底爆發了。 「大人不懂愛是什麼,只會拿愛來勒索我!」 我需要愛,我需要肯定。在原生家庭,我接收不到真正的愛,所以轉而外求。不管是友情、感情我都尋尋覓覓、跌跌撞撞的,常常感覺痛苦,不時萌生了結自己的想法。最後,我還是沒有找到愛。 「對哦,很開心你終於發現了。」一個細細的肯定我的聲音浮出來,是我的內在小孩,「你認為愛是什麼呢?」 愛是理解,愛是寬容,愛是尊重,愛是不管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 圖片|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可是我討厭我自己的樣子。」我嚎啕大哭,詢問我的內在小孩:「你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好好與你相處嗎?」 「對不起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愛是什麼。你願意等等我,讓我找回愛嗎?我真的不愛自己,我也不知道怎麼愛自己。過去我以為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愛自己。我討厭我自己,我常常好想殺死自己哦。可是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好痛好痛好痛哦。」 不知道哭了多久,我聽到內在小孩的回應:「你願意跟我講話,就是『愛』的第一步囉。」 我感覺他好像摸了摸我的頭,對我說:「別擔心,我們一起找。你不要再忽視我囉。」 「好。」 睡著前,我看見自己與內在小孩輕輕地擁抱。 (延伸閱讀:16 型童年人格:從你的性格,看見你的內在小孩需求) 反轉信念的三個「肯定」步驟 實行荷歐波諾波諾那段時間,是我大量閱讀身心靈書籍的時候。當荷歐波諾波諾協助我挖掘出「我不愛自己」的議題後,我深知這是一個很大的功課,短期內無法完成,究竟要花多少時間療癒我也不確定。 只是實在是太痛了,我確定只是依靠那四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來清理自己的心靈,力度與強度可能不太夠,我還需要其他的工具輔助。 那時,我正好讀到露易絲.賀的《創造生命的奇蹟》。 作者露易絲.賀從小生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也因此造就了她的低自我價值感。四十二歲那一年,結縭十四年的丈夫外遇離開她,讓她近乎崩潰。 她在那時發現,人類的正面思想其實擁有足以讓人改變自己生命的強大力量。於是,她開始投入「以肯定句來療癒身心」的事業。 圖片|Photo by Bekah Russom on Unsplash 露易絲.賀的主張很簡單,「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經驗負起完全的責任。生命很簡單,我們給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不論我們選擇的信念和想法是什麼,宇宙都會全力持我們。」 「我們小時候對自己、對生命的感受,都是從周遭大人的反應學來的,而不論小時候學到的信念是什麼,隨著我們長大成人,它們都會再次成為我們的生命體驗,但我們要面對的只是自己的思維模式。」只要選擇改變信念就好了。 「自我憎恨和內疚,是痛苦之源。每個人心中最根本的想法都是:『我不夠好。』然而它不過是個想法,而想法是可以改變的。」當問題發生時,她只從一件事情下手:愛自己。 當我們決定正視自己對自己的批判,將深埋在心中的負面想法——挑出,並改以肯定句的方式來肯定自己,為自己注入正面的新的信念。我們便是在幫助自己扭轉生命。 怎麼改變?怎麼愛呢? 圖片|Photo by Bianca Berndt on Unsplash 1. 隨著書裡的指示,列出自己的「應該清單」 「我應該考第一名。」 「我應該照顧妹妹。」 「我應該表現優秀。」⋯⋯ 2. 每一句「應該」念完,我反問自己:「為什麼?」 「因為大人說的。」 「因為不那樣做我就是壞小孩。」 「因為我不夠好,我要更優秀。」⋯⋯ 我發現那些「我應該如何如何」的句子背後,都是他人的期望,卻都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3. 接著,我將每個「應該」的句子替換 「如果我真的想要,我可以考第一名。」 「如果我真的想要,我可以照顧妹妹。」 「如果我真的想要,我可以表現優秀。」⋯⋯ 不曉得為什麼,在我一一將「應該清單」上的「應該」,替換為「如果我真的想要,我可以⋯⋯」之後,我心底鬆了好大好大一口氣。 圖片|Photo by Юлія Дубина on Unsplash 這其實與荷歐波諾波諾的原理頗為相近。都是從心靈下工夫,荷歐波諾波諾強調「限制信念的清理」;露易絲.賀的「愛自己」強調的則是,先將負面信念轉為正向的。 畢竟,那些經年累月沉積在潛意識中的限制性信念,要一下子就清除乾淨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先換個角度想呢?心靈的磁磚縫一時無法除掉霉根,但至少先刷掉表面的髒污呢? 當我實際藉著露易絲.賀在書中的指示,逐步練習將信念導向正面,我發現原來所有限縮我的一切都是可以扭轉的,原來改變沒有我想像中的可怕。即便只是一點一滴的改變,對當時的我來說,都是救贖。 我因此相信,終有一天,我是能與內在小孩和解的。 作者介紹|Sensi。將陽光的喜悅溢入心中。 於 2015 年踏入身心靈領域,目前依然實行荷歐波諾波諾、鏡子練習。最新習得的技能為 ACC 阿法氣能量風水、看見美麗。另有一個身分為出版社編輯。 August 23,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Jf4Ldb
全職媽媽為什麼時常不快樂?三大心法,少一點「別人的」,多一點「自己的」 https://ift.tt/mLkRrdv 讀者創作 媽媽應該要怎樣怎樣⋯⋯?當身為母親的我們下定決心,清理綁手綁腳的限制性信念,就能為「全職媽媽」的這個身份帶來重生! 文|四寶金牛巧媽咪 「全職媽媽為什麼不快樂?」這是我全職育兒期,最常冒出的疑問。 我確定我愛著我的孩子,我也能感受到孩子對我全然地愛,但,為什麼兩個相愛的人,湊在一起卻時常是不快樂的呢? 當這個問題浮現時,我自己也好驚訝! 「對耶!為什麼會不快樂?」 我陷入了好一陣子的思考,終於讓我想出我的答案。 那是因為,我並不愛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模樣。 圖片|Photo by Alina Ryabchenko on Unsplash 我不愛懷孕身體不適、身材走樣的自己;我不愛產後狼狽、作息紊亂的自己;我不愛沒了收入、全職帶娃的自己;我不愛理智線斷裂、控制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自己;我不愛處處受限、只能把自己擺在最後的自己。 於是,這段本該是充滿著「愛」、幸福快樂甜蜜的時光,卻變得經常讓人感到無力、崩潰、壓抑、窒息、委屈、價值感低落。 這樣的情況隨處可見,卻鮮少有人真正能在這個階段找回自我,勇敢地做自己。 在這個時期,我們也經常接受「別人的」,把「自己的」擺在「等小孩長大以後⋯⋯」首先滿足別人的需求、迎合別人的喜好、配合別人的時間、遵守別人的規矩、達到別人的期待、在意別人的眼光。 處在一個「沒有自己」的狀態,感受不到自我價值,想當然會感覺自己多麼地卑微、無力、渺小,經常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的漩渦。 (延伸閱讀:「你的存在本就是十分有價值的」讀《媳婦的辭職信》:沒有人可以勉強我成為誰) 媽媽被認為偉大,卻又被視作卑微 但是,當無法看見自我價值時,你的價值將由別人定義。 我發現最近好多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全職媽媽邊帶小孩,也能擁有一份收入。」 好像也不是最近才有,而是一直以來都流行著這些台詞:「拒當伸手牌,女人有自己的事業,有錢才有底氣!」 但不曉得有沒有人仔細思考過,當一個女人身兼數職,她是老婆、是媳婦、是媽媽時,為了家庭、孩子所奉獻的一切,是可以很理直氣壯的伸手,甚至可以很理所當然的接受給予。 如果我問你:「你覺得你的媽媽偉大嗎?」我想大部分的人回答都會是肯定的,尤其自己經歷懷孕、生產、育兒階 段,更能體會媽媽的辛勞、偉大。 既然如此,究竟是誰把帶著孩子的媽媽,塑造的這麼卑微的? 是傳統的思維?是世俗的眼光?是社會的框架?是想利用育兒時期的媽媽,都容易自我價值感低落,進而賺一波的商業模式? 還是其實是我們自己? 當旁人對你說:「在家帶小孩沒收入,還不知道省點錢。」我們感到難受,到底是因為聽到這樣的話,還是我們心裡也認定了這樣的事實? 我,就是這麼一路走來的。 (同場加映:小孩是兩個人一起生,沒有「幫」老婆帶小孩這回事) 圖片|Photo by Guillaume de Germain on Unsplash 用收入來定義自己,卻依然看不起自己 那段期間,我也非常焦慮的想要證明什麼,做了各種嘗試:直銷、微商、團購,就是想證明自己,即使是全職媽媽,也能有自己的收入,不用當伸手牌,倚靠他人給予。 生一個、兩個、三個孩子時,我總是把自己填的滿滿的,嘗試著各種主打著「媽媽要有自己的收入」的商業模式,認為自己沒收入就沒有價值,認定帶孩子就是一種犧牲。 我當時的信念也是「在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我沒有說話的權利。」於是我感覺委屈、壓抑、憂鬱,每一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總覺得自己似乎做什麼、錯什麼。 但我發現即使從中創造出收入,我依舊沒有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直到生了第四個我才明白,一直以來被看不起不是 「全職媽媽」這個角色,而是我看不起身為全職媽媽的自己。 我開始讓自己慢下來,捨棄那些我認為自己非做不可的事情,將自己的感受、需求擺在第一位,從那時候開始,我才一點一滴的把「自己」給拼湊起來。 (猜你想看:疫情停課,媽媽該如何優雅應對?四寶媽的情緒控管寶典:先停止責怪自己) 讓人生力量滿盈的 3 大心法 分享我自己親身實驗,對我十分有助益的「三大心法」。 一、清理限制性信念 「受苦對靈魂本身並無好處,唯一的好處是讓靈魂學會:『受苦是沒有好處的!』」——《靈魂永生》 我才發現,很多讓我們覺得「辛苦」的經歷,都是我們自己投射出來的。 包含我們認為媽媽這個角色,就必須要有抉擇和犧牲這件事。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在家庭、孩子、事業、自我上不斷拉扯,很渴望想取得一個平衡點,一個能夠按照著我們的天性、母性,還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育兒時光,以及同時做著我們想做的事。 會想急於做點什麼來證明自己的我,其實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並且有著諸多匱乏不足,才一一投射出外在那些讓我感到很辛苦的「實相」。 當我發現這個點,下定決心開始一一清理我的限制性信念,這個決定,也為我帶來「重生」。 在清理的過程中,認出自己的價值,以及十分清楚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成功活出自我。 圖片|Photo by YUMIK on PIXTA 當我首先看見了自己的價值,理解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的情況下,神奇的事情也發生了。 我發現同樣的一件事,別人願意伸出援手,不再是因為「覺得我做的不好」,而是「體諒我的辛苦」,原來當時我感受到的所有嫌棄和惡意,都是我對自己的不滿。 也許那時候我會很氣憤的認為「你們不了解我,憑什麼看不起我?」但回頭問問我自己:「如果我想創造一個我想要的人生,我有把握嗎?有自信嗎?」 沒錯,當我感受到別人是怎麼對待我的同時,我也是用相同的方式質疑、懷疑自己,我也不敢對我的決定負責任,所以把人生的選擇權給交了出去,讓別人來操控我「應該怎麼做」、「應該是什麼樣子」。 現在的我不再認為「媽媽應該要怎樣」,首先把自己給照顧好,畢竟只有身心靈健康、健全的媽媽,才能營造出一個幸福美好的家。 (你會喜歡:媽媽們的辛苦,也要被看見:全職媽媽如何開口談錢?) 二、擁有看見「美好」的視角 曾經有人對我說過:「妳連全職媽媽都做不好,之後能有什麼成就?」我因此陷在自我否定的漩渦裡好久好久,甚至已經放棄掙扎,想著:「這就是全職媽媽必然的犧牲,只能等孩子大了,我才能⋯⋯」 當我執著這樣的過程是一種「犧牲」,那麼這樣的犧牲便會是永無止盡的。 直到,我開始試著去發現「全職媽媽的價值」。 生育、養育、教育、培育孩子,絕對不是件輕鬆簡單的事,我也從來沒想過,過去遇到問題就想逃避,碰上麻煩事就想放棄,無法耐著性子去做各種繁瑣事的我,會在育兒的過程,有這麼大的轉變和收穫。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看見了自己的責任心、耐心、愛心、無私的心,一步一步地陪伴著孩子們一同成長,並且同時活出最棒的自己,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圖片|Photo by frank mckenna on Unsplash 某一天老公也對我說:「我出去上班真的比妳在家帶孩子容易多了,妳在家帶孩子絕對不是妳沒有賺錢的能力,而是在帶孩子的這件事上,妳能做得比我更好。謝謝妳為這個家的付出,讓我在外打拼可以毫無後顧之憂,辛苦妳了!」 原來自己要先成為那個肯定自己、理解自己、看見自己美好的人,別人的視角才會隨著妳的改變受到牽引。 於是,我便養成了「看見自己擁有的,並且獻上感謝」這個習慣。我開始不抱怨了,發生的各種事,我都會問問自己:這件事讓我「得」到什麼?為此心存感激。 例如:孩子打翻東西,過去的我可能會因為必須中斷手上進行的事,去清理黏膩、油膩的東西感到煩躁,會吼小孩、會抱怨,但當我試著轉換視角,心想「還好沒人踩到跌倒」「剛好可以利用時間休息一下」,我發現:越敞開接納,得到的越多。 漸漸地我不再煩躁、焦慮,「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發提升,進而造就現在的我。試著列出自己「已擁有」的,逐一感謝這些擁有,它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樞紐,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 (同步推薦:全職媽媽看《媽的多重宇宙》:正因你一事無成,才能創造無限可能) 三、讓生活多一點「愛」 1. 愛自己 把自己擺在第一優先順位。 以自己的感受為主。 盡可能的滿足自己的任何需求。 不強迫、要求自己成為不喜歡的樣子。 2. 做自己愛做的事 不為任何人,純粹做這件事能感到快樂、滿足。 即使沒有人理解、認同,依舊能全心專注的投入其中。 做再多、再久都不覺得累,反而得到更多的能量。 3. 愛錢 賺錢也好、花錢也好、省錢也好、存錢也好,只要和「錢」有關的流動,都是充滿喜悅與感恩的。 不強求錢怎麼來,也不執著錢怎麼走,只要成為一個真正「愛」錢的人,錢自然會被你給吸引而來。 藉由這三大心法,我不再受限於「別人的」,漸漸地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綻放自己美麗的光彩。希望這樣的分享,也能同樣的為你帶來力量,祝福。 作者介紹|我是四寶金牛巧媽咪,是一個善於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似平凡無奇的生活之中,以及四個孩子的育兒崩潰日常,發現各種有趣和美好的點,並且將這樣的發現和體驗,紀錄分享給更多的人,影響帶動他人綻放生命的光彩。 August 22,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LkRrdv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全職媽媽看《媽的多重宇宙》:正因你一事無成,才能創造無限可能 https://ift.tt/5ITERJ3 讀者創作 《媽的多重宇宙》中的秀蓮,家庭事業兩頭燒,選擇成為一個「有用」的妻子、媽媽、女兒,彷彿活了大半輩子都在討好別人。這不正是絕大部分「媽媽」的模樣嗎? 文|四寶金牛巧媽咪 最近看了《媽的多重宇宙》,為了讓自己能更好地融入這部電影,觀看前還特別上網查了「什麼是多重宇宙?」看網上頗具深意,以及夾帶各種專業名詞的解釋,不禁帶著滿頭問號心想:「完了,這部電影我可能看不懂⋯⋯。」 沒想到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我不但全神貫注、不想錯過任何細節地看完它,跟著電影的情節時而大笑、時而感動,一直到現在還反覆咀嚼、消化電影內容帶給我的啟發與震撼。 我才明白,原來這部電影不是用「看」的,是用「感受」和「體會」的。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此刻的你,是由過往選擇造就的 此時此刻的你,是由人生過往無數個「選擇」所造就的。「多重宇宙」即是不同的選擇,分裂出不同的宇宙;在那無數個宇宙中,有著無數個你。每個「你」都有著不同的技能、經歷、體驗、人生走向。 而《媽的多重宇宙》電影中,55 歲的美國華裔移民秀蓮,看似活出了一個「最糟版本」的自己。她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沒有突出的成就表現,做的每一件事,也都是生活所需,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她覺得生活周遭的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她這個「媽」。膽怯無能的丈夫、暴走叛逆的獨生女兒、思想傳統的父親,秀蓮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放棄了自己所有曾經的夢想,選擇成為一個「有用」的妻子、媽媽、女兒,彷彿活了大半輩子都在討好別人。 這不正是絕大部分「媽媽」的模樣嗎?所以我對秀蓮的煩躁、無力、壓抑、不快樂,十分感同身受。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從中的每一個領悟,都讓我對自己、對「媽媽」這個角色有所改觀,最後也跟秀蓮一樣,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我的體悟。 (延伸閱讀:為你挑片|《媽的多重宇宙》集合三千楊紫瓊,才能做好一個媽媽,我們對媽媽的要求有多苛刻?)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1、分辨腦中的小聲音 在現代步調緊促的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人每天都呈現神經緊繃、焦慮不安的狀態,當做出某個決定時,腦中不免會冒出各種小聲音:「這樣行不通!」「那樣不好!」「誰誰誰一定會怎樣怎樣!」 因此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猶豫不決,使自己的行動受限、卡的動彈不得。 透過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腦中的小聲音,都來自於不同平行時空的自己。每個「自己」都渴望能幫得上忙,所以不斷地在腦中吶喊「選我!選我!」爭先恐後地想發表意見。 但不同的時空,有著不同的體驗。人面對「未知」往往都抱持著「不可能」的信念,當感受到「不安全」時,不同時空的自己會投反對票,甚至開始產生自我懷疑、否定,那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每個「自己」的初衷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我希望你好,能夠過得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所以,當我們能夠清楚的分辨出,這個決定是哪一個「自己」的渴望,並且遵從他的內心做出選擇,那麼這個目標或願望必然實現。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2、所有的「早知道⋯⋯」「如果⋯⋯」都已在另一個時空發生 都說「人生沒有後悔藥」、「錯過了就無法回頭」,但在多重宇宙中,「時間」是不存在的。 你簡直不清楚人生中無數微小的決定,能產生多大的影響,你每做的一次決定,就會產生一個分支宇宙。 媽的多重宇宙 那些你曾經以為「錯過便不復存在」的,其實都存在於另一個時空中,而且彼此間都是相互串連 的,每一個都是「你」。 (延伸閱讀:為你挑片|《媽的多重宇宙》:在偌大的家庭關係宇宙裡,人終究得回來搞定自己) 3、找出不同平行宇宙的自己 看完這部電影,我開始好奇:「如果當時我做了別的決定,會有什麼不同?」於是我開始回溯過往,找出自己所有的「可能性」。 排球選手、體育老師、歌手、婚禮/活動主持、電台廣播員、餐飲業主管、服飾店老闆、業務銷冠、水晶礦石店老闆、作家、講師、財富流教練、牌卡占卜師、藝術治療師、心理諮商師、身心靈導師、藝術創作家、手工藝品店老闆、個人品牌經營師、各項技能教學指導的老師、電腦繪圖師、萬能的全職媽媽。 有些是我過去的經歷,有些是現在進行式,有些是曾經對自己的想像,有些是對自己未來的渴望。透過這部電影我才了解,原來「他們」都真實存在。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4、切換至不同的平行宇宙 「我們『做』什麼之前,我們必須已經『是』什麼了。我們只能做到我們所『是』的程度。而我們是什麼,則取決於我們『想』什麼。」 重點不是我們「有」什麼、「會」什麼,而是我們「想」什麼。 電影中,切換不同的平行宇宙,需要做一些「大腦無法理解」的行為,這部分我有兩個體悟:第一、需要專注地想像;第二、很多時候即使毫無依據可循,也要讓自己勇於嘗試,我們永遠不知道人生中隱藏著多少彩蛋。 就像我在寫這篇文章前,還特別與我「作家」的身份做連結一樣。(笑) 這個行為雖然感覺莫名其妙,但做了以後還真的會有「我可以!」的感受。對於往後有各種需要,做不同的切換,我也是躍躍欲試,為此興奮不已。 可能會有些愚蠢可笑,不過如果「有機會」提高成功的指數,做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不如試上一試,看看會有什麼神奇的事發生。 5、正因你一事無成,才能創造無限可能 回顧過往的人生,或者目前的經歷和遭遇,會不會想抱怨「為什麼諸事不順?」或是「為什麼衰事都發生在我身上?」 過去的我就是這樣的,經常想不透「為什麼是我?!」就算沒有功成名就,但我始終保持善良,搞不懂為何人生還是起起伏伏,三十幾歲了還一事無成。 電影中的秀蓮,是個家庭事業兩頭燒,每日都蓬頭垢面的歐巴桑,生活面對的是想提出離婚的老公,彼此間有著嚴重隔閡的女兒,還有繁瑣事極多、毫無熱情的洗衣店,以及各種狗屁倒灶的事件。 一開始得知自己是拯救宇宙的關鍵時,時不時懷疑自己,反覆詢問:「你確定要找的那個人是我?」「我不可能是你要找的那個人,我什麼也不擅長。」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對方回應:「我看得很清楚,妳就是我要找的那個人。和其他宇宙的「妳」不同,妳還有很多目標沒有完成,很多夢想沒有實現,妳現在的情況糟透了。」 「在這個宇宙的每一次失敗,都會轉化為其他宇宙的妳的成功,大多數人中只有幾個的人生軌跡,如此接近於其他宇宙的自己,妳無所不能是因為,妳什麼都做不好。」 這段話,著實大大的安慰了我。確實,當一個人被某個身份地位給定義了之後,要想全然地放下去追求其他的夢想,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要跨過自己心理那關,也要有勇氣承受他人的議論和眼光。 正因為我「什麼都不是」,我才能「什麼都是」。 6、接納自己,與自己的內在和解 電影中的秀蓮,時常無法理解為何女兒會這樣做、這樣想,對於她的所作所為,總是反對、批評,並且和她說:「我都是為了妳好。」也因此母女間的感情有著非常大的裂痕。 後來她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她看不慣、看不起的人,是她自己。 於是她鼓起勇氣對自己的爸爸說:「你不喜歡、不接受,都不重要,因為這就是我。你可能在她(女兒)身上,看到你自己最大的恐懼。我一直都希望她不會和我一樣。結果呢,她固執己見,胸無大志還不成器,就跟她媽媽一樣。」 「但現在我想通了,就算不成器也沒關係,因為就像我一樣,她找到了一位善良、體貼,真正愛她一切的人。」 當她選擇理解她女兒的那一刻,也與自己和解了。 (延伸閱讀:《媽的多重宇宙》反派女兒史蒂芬妮許:電視裡沒有長得像我這樣的人,所以我來了)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7、想改變他人不是控制,而是喚醒「愛」 電影中有一幕令我十分印象深刻,就是秀蓮在和每個穿梭至這個時空,不同角色打鬥的畫面。 她對著老公說:「我在用你的方式戰鬥呀!」和我們想像中雙方劍拔弩張,打得非死即傷的劇情有所不同,她用的戰鬥方式是「喚起對方的愛」。在和對方一來一往的互動中,讓對方憶起自己最重要的東西。讓原本應該要混亂血腥的畫面,瞬間充滿了粉紅泡泡,所有人都不再傷害彼此,而是沉浸在「愛」之中。 現實生活裡,當兩個人關係緊張,尤其是親密伴侶間,往往都是因為彼此想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去改變、控制對方。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爭執不斷,也會有非常多情緒的壓抑和累積,最終不歡而散,或是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在這部電影中我也學習到了:愛,不是一味地給予,更不是改變和掌控,而是了解對方真正的需要。 8、人生沒有所謂的成敗,只有選擇 前幾天,剛好看了柯文哲市長的演講影片:「沒有所謂的成功和失敗,那都是人生的一個過程。」 就像電影中,不同的選擇有了不同的發展。那什麼樣的結果才叫做「成功」呢?當上電影明星的秀蓮就是成功,現在這個經營洗衣店的秀蓮就是失敗嗎?我想看過電影的人,心中都有答案了。 如果要以世俗的「成功」來定義,我現在的選擇,當一個全職媽媽,也不是我「最成功」的;但絕對是我成長、收穫最多,並且得以擁有感受愛、表達愛、傳遞愛的能力。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也期待自己「無所不能」那一刻的模樣。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9、能給你最多幫助的人,就是你自己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看完電影我對這一句話有了不一樣的領悟。原本的我總期待著宇宙會給我什麼「外在的」東西,比如資源、機會、貴人、意外之財⋯⋯等,來協助我完成某個渴望,每日都這麼癡啊、盼啊,也經常焦急的想:「怎麼還沒有」、「怎麼還不來」。 「一切力量皆來自於內在世界,而且絕對在你的掌控之下。你無需去獲取它,因你已經擁有。但你應該去瞭解、運用、掌握它,去把它注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勇往直前!它來自於準確的認知,來自於準確的原則的主動踐履。來自於不斷地發現自己,運用自己,改選自己。」—— 《道衍天下》 原來,最能幫助到我的人,就是我自己。就像電影中的秀蓮,在不同的需要下,切換最有助益的那個自己前來支援。 (延伸閱讀:為你挑片|融合愛麗絲、駭客任務、蜘蛛人多部經典電影,《媽的多重宇宙》到底有多狂?) 10、生命的每一刻都是「這一刻」 如果總是執著著過去、擔憂著未來,那麼你會感覺自己時常處在一種「混亂」的狀態。時間不夠用、事情忙不完,轉了一整天結果沒有一件事有做好,中間還問題、狀況不斷,電影中的秀蓮就是如此,我也是。 尤其是當了媽媽以後,手上在餵奶,腦中想著等等要煮什麼菜、有什麼家務還沒完成⋯⋯每天都感到精疲力盡。旁人問起:「妳一整天都在忙什麼?」還真的說出不個所以然,只覺得好累、什麼都不想做、只想放空。 電影中的這個片段特別使我動容,那就是秀蓮來自不同平行宇宙的丈夫對她說: 「你每時每刻都在擔心自己是不是錯過了掌握人生、成就自我的機會,我現在就是來告訴你,你所經歷的每一次拒絕、每一次失望,都帶領著你,來到此時此刻,不要讓無關緊要的事情耽誤了你。」 這一段話,也彷彿是對著我說。 倘若時常處於無法專注做好一件事的狀態,那是非常耗能且費力的,會感受到自己的身心、內在和外在,產生劇烈的拉扯,充滿各種矛盾。看完這部電影,我也會練習在每一次感受到焦慮時,問問自己:「此時此刻,對我最重要的是什麼?」把焦點調整聚焦在當下的自己身上。 圖片|《媽的多重宇宙》劇照 11、什麼都不重要,惟有「愛」 最後秀蓮和女兒相擁的那一幕,我都看哭了。 女兒對秀蓮說:「能不能別管我了,我累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們兩個相處在一起,總是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所以就這樣各過各的好嗎?」 秀蓮:「妳說得對,妳總是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找我,也做了非常多我不喜歡,但妳還是堅持去做的事,這個世界這麼大,為何我就非得待在妳身邊不可? 但有某些東西可以解釋,為什麼經歷了這麼多不愉快,妳還是想找到我,也能說清楚為什麼無論如何,我依舊想待在妳身邊。」 沒錯,這就是愛。愛是一切謎底的答案。 看完這部電影,我也開始讓自己運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去和過往彼此心存芥蒂,無法好好相處的人互動,我發現,真的不一樣了! 秀蓮在她是「媽」的多重宇宙中,成功拯救了這個世界;現在的我也是一位全職四寶媽,是時候在這個我是「媽」的宇宙裡,創造出豐富精彩「媽的人生」了。 相信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所有體會和啟發,都能在我的人生中起到作用。真心推薦給大家,也許你也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答案!祝福。 作者介紹|我是四寶金牛巧媽咪,是一個善於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似平凡無奇的生活之中,以及四個孩子的育兒崩潰日常,發現各種有趣和美好的點,並且將這樣的發現和體驗,紀錄分享給更多的人,影響帶動他人綻放生命的光彩。 August 19,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5ITERJ3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男性憂鬱症更不願對外求助?怕被當魯蛇,受角色規範的男性心理問題 https://ift.tt/PlxInKX UDN 社會期待男性「堅強」、「有擔當」,以致男性在罹患憂鬱症時,不願意向外尋求協助。其實憂鬱症無關乎能力高低,若周邊有男性出現心理症狀,可以細心觀察並陪伴,鼓勵他們尋求外界協助,才能真正守護所愛的人。 文|許正榆 許多研究顯示,男性相較於女性,更不願意因為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協助,多半選擇隱瞞,認為自己要表現堅強的一面,或本身對於憂鬱症認知的污名化,認為罹患憂鬱症自己就像是「魯蛇」。 專家提醒,若周邊有男性出現心理症狀,親友可以細心觀察並陪伴,增加男性患者願意尋求專業協助並持續接受治療的意願。 2020 年 11 月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期刊》的研究,由德國烏爾姆大學精神醫學系和烏爾姆岡茲堡區醫院共同研究; 以 250 名年齡介於 18 到 64 歲的男性憂鬱症患者,進行潛在類別分析,確定 3 種類別的男性角色特質取向及工作相關態度的組合,並從每個組合選出 4 名代表,共 12 位受試者進行 12 次生命史敘述訪談。 研究發現,男性角色規範會影響男性對於憂鬱症的態度以及尋求協助的決定,這些角色規範,讓男性輕忽自己的症狀、想要自己解決問題或以工作優先而不願意或延遲就醫。 且社會對於憂鬱症認知污名化,也會阻礙男性求助動機,像是憂鬱症是因為沒能力處理痛苦所造成;家人對憂鬱症不了解,以及基層醫療醫師對憂鬱症患者態度,都會影響男性求助意願。 (延伸閱讀:「像男人一樣承擔」這句話有什麼問題?身為男性,分享脆弱,是我想擁有的勇氣) 圖片|Photo by Amin Moshrefi on Unsplash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男性有心理健康問題是否願意求助,取決於: 一、對憂鬱症的態度 二、社會對憂鬱症的看法 三、家庭環境:角色期待與社會支持 四、心理健康服務交流經驗。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邱弘毅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全球約有 5% 的人患有憂鬱症,而國內 50 到 64 歲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急遽增加。 他呼籲上述研究,男性大多採用「簡單」或「淡化」方式描述自身的憂鬱症狀,因此家庭端、醫療端甚至社會端,細心觀察與陪伴是健康促進一大方向,且有助於男性憂鬱患者,增加他們願意對外尋求專業協助並持續接受治療的意願。 (猜你想看:「懂得展現脆弱的男性,更加令人尊敬」所有父親的自白,都彌足珍貴) 圖片|Photo by Vidar Nordli-Mathisen on Unsplash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社會對男性角色規範,總認為要展現堅強、忽略感受、不該哭泣,是要解決問題的人,加上男性對憂鬱症認知的污名化; 若自己罹患憂鬱症,就會是「魯蛇」,怕被視為「懶惰」、「無能」,更不敢承認生病; 若家人對於憂鬱症不理解或不諒解,會認為自己的爸爸很遜。 她提醒,憂鬱症無關能力高低,民眾對於憂鬱症應有正確認知,並也有所察覺、給予同理並鼓勵尋求專業。 葉雅馨提醒,男性應將憂鬱症是為一種「重要的生活經驗和警示」,也試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多從事有益於自己的事。 男性憂鬱患者可多試著和類似疾病的病友交流、參加男性病友團體,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從中獲得同理、支持,都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本文授權轉載自 Udn,原文詳見 怕被當魯蛇!青壯年男性心理問題受「角色規範」不求助 August 1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lxInKX
和「靈魂伴侶」結婚,是什麼樣的體驗?最好的愛情是我在鬧,你在笑 https://ift.tt/hJZG5Xc 讀者創作 找到「靈魂伴侶」是許多人埋藏在心底的願望,但在和他相遇之前,試著將焦點擺回自己身上,不再要求「我的理想伴侶要是什麼模樣」,而是著重在自己的精進和成長,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總有一天你會找到那個他。 文|四寶金牛巧媽咪 我的老公,是不是我的「靈魂伴侶」? 最近好常看到這個詞,昨天剛好是我陪伴老公一起度過的第 9 個生日,突然想到可以來寫一篇有關「靈魂伴侶」的主題。 首先,上網查了「什麼是靈魂伴侶?」 維基百科:靈魂伴侶(英語:Soulmate)是指與之相處有深深的或是天然的親和感的人。可以是兩者之間的相像、愛、浪漫、友情、親密、性、性關係、靈性或配合度與信任。 簡單來說,就是你與他之間身、心、靈皆契合。 我所定義的身、心、靈契合是: 身,不單單指的是「性」,而是你們的行動,是否朝著一致的方向; 心,是否心繫著彼此,能理解、體會、包容對方的情緒和感受; 靈,你們內心深處所渴望的是不是一樣的。 當處於這樣的一段關係之中,彼此間會產生什麼奇妙的變化呢?用我和我老公的例子做簡單的分享。 一、你們之間會有所謂的「心電感應」 你想他的時候,他恰巧聯繫了你;你想吃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剛好買了回來;對彼此的情緒特別敏銳,一有不對勁立馬就能察覺。 你們會有著不可言喻的默契,像我跟我的老公就會在很莫名的情況下,說出相同的話、唱出同一首歌,那種莫名的程度就好比,我們會在同一時間大喊:「哥倆好啊!一對寶!」 對,就是這麼無厘頭、這麼沒來由的默契,我們會先愣住看著彼此,接著瘋狂地大笑。 (延伸閱讀:從《敗犬》到《華燈》!楊謹華數度分合後尋得真愛:「真正的愛,是一種默契」) 圖片|Photo by Andre Furtado on Pexels 二、你們會百分之百地 尊重、支持、相信對方 我們的關係緊密相連,卻也可以是獨立的個體。 我們不需要因為「身份」,背負著那些「應該」,對於彼此的付出,都會表達出感謝和愛。 也就是說,我們為對方做的所有事,都是源自於「愛」。 昨天的生日,沒有蛋糕、沒有禮物、沒有驚喜、沒有特別放假安排,工作下班回家後,只有我和孩子的一句「生日快樂」,足矣。 相對的,我的生日他也不用特地大費周章的為我準備什麼,因為我早就已經「貼心的」把我未來五年的生日禮物扣打,都給買完了! 這樣他也省得煩惱要送些什麼,是不? 當他問我:「妳買這個幹嘛?」 我會說:「請讓我用一首歌跟你說明。」 「祝我 2028 年生日快樂~ 祝我 2028 年生日快樂~」 他雖然會翻白眼,但也會配合的說:「生日快樂!買吧!」 對我來說最美好的愛情,就是這樣,「你在鬧,他在笑。」 三、你們的結合,讓彼此都蛻變成了更好的人,創造出 1+1 大於 2 的價值 和對方的相遇、相知、相愛、相惜、相守,每個階段都能感受到自己越來越好,也成就了許多過往生命覺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比如說成為「四寶爸媽」。 有一句話很適合形容這樣的關係,那就是: 不是「沒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 我們不論對錯,我們只談:「現在我們可以怎麼做?」 我們不分責任,我們只問:「那我可以幫你什麼?」 只要是對方想做的事,即使結果充滿著不確定性,都是無條件地支持、相信對方「一定可以」,並且盡自己所能的提供一切支援,也讓對方在感覺累了,或者即使是失敗了,還有個臂彎可以躺,有個心靈港灣可以依靠。 (猜你想看:我愛我是我 | 《黑寡婦》裡的家庭課題:總有一個地方,讓你想成為更好的人) 圖片|Photo by Becca Tapert on Unsplash 四、在對方的面前,你能夠如實做自己 你是什麼狀態、你有什麼想法、你的情緒和感受,都能在對方面前完整且真實的呈現,他接受你本來的樣子,他愛你本來的樣子,你不用再做些什麼努力和改變,或者處處迎合、討好他,只為了讓他「更愛你」。 你是你自己,這樣就很好。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妳幸運遇到這樣的男人,現在有這些特質的男人幾乎沒有了!」 難道,我的條件和能力,配不上這樣的男人嗎? 過去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一段好的感情是非常奢侈的,別人的男友、老公,都不會讓人失望,自己的也就那樣了,沒得嫌。 所以我在面對一段感情時,都把自己擺在「過客」的位置,我陪伴你度過打拼成長期,或者是人生艱難的過程,等你變得更好了我就放手,讓你再去找一個更適合你的人。 抱持著這樣的心態面對感情的我,可以想像我的感情路會有什麼樣的經歷和結果。 直到,我開始將焦點擺回自己身上,對自己下足功夫,我不再要求「我的理想伴侶要是什麼模樣」,而是著重在自己的精進成長,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 我和我自己有了和諧的關係,也就順利的和別人有了和諧的關係,最後擁有一段人人稱羨的愛情。 (同場加映:為什麼理想伴侶還不來?摘下心裡的口罩,才能開始好好愛)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好多朋友都說:「我好羨慕妳跟妳老公。」 我想這樣的羨慕,應該不是我老公讓我享有金山銀山,每天都享用山珍海味,可以不用努力奮鬥,無憂無慮的生活; 而是我們在這樣看似無趣,甚至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壓力下,還可以保持最簡單、最純粹、最平凡的幸福快樂。 和你相處的每一刻,就是一種享受。 所以,我和他的相遇不是「幸運」,而是「我值得」。 願每個人都能清楚知道:「我值得過上我所渴望的人生。」我會持續堅定且百分之百的相信著,祝福。 作者介紹|我是四寶金牛巧媽咪,是一個善於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似平凡無奇的生活之中,以及四個孩子的育兒崩潰日常,發現各種有趣和美好的點,並且將這樣的發現和體驗,紀錄分享給更多的人,影響帶動他人綻放生命的光彩。August 18,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JZG5Xc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女生獨旅很危險?女性要保護好自己?請共同營造一個不會侵犯女性的社會 https://ift.tt/MXKZ6Lm womany 女人迷精選 社會要求女性要「好好保護自己」,但是,如果我們永遠都把責任往女性身上套,要她們約束自己的行為、穿著跟打扮,那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也暗示著男性:如果今天一個女生沒有保護好自己,你就可以去傷害她? 文|空屋筆記 楊宗翰 人們常對我說:「你之所以可以用搭便車或沙發衝浪旅行,是因為你是男生,女生絕對不可以這樣做。」 對啦,我的確長得很安全不太容易遇到對我起歹念的人(?),但多少還是會有顧慮的。 之前,家人聽到我想去一些沒甚麼觀光客去的國家旅行時,也是會擔心的告誡我:「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危險,你幹嘛去哪種地方?如果遇到壞人被偷被搶被殺害了話那怎麼辦?」 我心裡面想,一個地方再怎麼危險,都有無數人世世代代的在那個地方生活、成長,我是可以選擇要不要去那邊旅行的人,但住在那邊的人有得選擇嗎? 而且重點是,我不太喜歡別人這樣說話,講得好像我如果去那邊旅行,然後被偷被搶被傷害了就是我活該,誰叫我要過去⋯⋯ 不是這樣子的吧!怎麼看都是那些想偷竊、搶劫的人不對阿!怎麼說得好像我如果遇到危險都是我的錯的感覺? 圖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去年曾經一個不小心,被叫去中部山上國中,跟學生談了一場性別教育的講座。 講座開始前,校長簡單跟學生們介紹:「等下講師會跟我們分享很多國外的經驗,也會教你們如何好好保護好自己。大家要懂得保護好自己,尤其是女同學們,不只是為了你們,也是為了你們的家長。」 「你們想想,如果你們沒有保護好自己而讓自己受傷了,最難過的會是誰?不要讓你爸爸媽媽難過,知道嗎?」 我當下聽完,心裡默默升起了一把小火⋯⋯被傷害了最難過的會是誰?當然是實際受傷害的女學生自己好不好! 每次當我們講到出國旅行時,尤其是女生們,在你們的一生中,你們會不斷聽到周圍人們耳提面命般的警告著你們: 「千萬不能搭陌生人的便車! 千萬不能住陌生人的家! 千萬不能單獨旅行! 千萬不能穿太露! 千萬不能喝醉! 千萬不能⋯⋯不然你會遇到危險。」 人們總是不斷個恐嚇女孩子們說:「女生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啊!」 等一下⋯⋯那男生呢男生呢男生呢?怎麼都沒人跟男生說:「如果一個女生來你家借宿、搭了你的便車、在你面前喝醉然後又穿得很辣的時候,你應該好好照顧她,而不是傷害她。」? (延伸閱讀:男人應具攻擊性,女人要懂保護自己:父權將養成完美被害人) 圖片|Photo by Yan Krukov on Pexels 每次出事情了,比如說有女生在南美洲旅行被輪姦,或是沙發衝浪的時候被屋主毛手毛腳,人們往往出現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哎呀,好好一個漂漂亮亮的女生怎麼不懂得保護好自己呢?」 然後迸出接二連三的質疑:「她有用力拒絕或是反抗嗎?」、「她不知道那邊很危險嗎?」、「她是不是酒喝太多了?」、「她怎麼一個女生跑去男生家睡覺,她自己也有問題吧?」 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一類的說法,這樣根本是在責備受害人吧? 當我們不斷重複這樣的講法,好像就是在說:「如果今天一個女生搭了陌生人便車,住陌生人家、獨自旅行或是穿的很漂亮然後被調戲、被騷擾甚至被侵犯了⋯⋯那就是女生自己活該,誰叫她們不保護好自己?」 不是這樣子的吧?就算退一萬步來說,也應該是加害人的問題啊! 不要再威脅女生要保護自己了。 今天一個女生,無論她是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穿什麼服裝,都不應該成為她被傷害的合理化原因。 如果我們永遠都把責任往女性身上套,不斷叫她們要保護好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穿著跟打扮⋯⋯那不是在某種程度上暗示著男生:如果今天一個女生沒有好好保護好自己,你就可以去傷害她? (同場加映:性別觀察|寫在英國女子失蹤之後:將保護自己的責任從女性身上卸下,分給每一個人) 圖片|Photo by Agnieszka Boeske on Unsplash 當然,我還是會跟學生們分享一些避免危險的方式。 我會請他們認真的閱讀每一個沙發主的資料,然後認真的溝通,盡可能優先尋找有小孩的家庭借宿; 我會建議他們搭便車時不要馬上告訴對方自己的目的地,先跟車主聊天,觀察車上的人跟環境,自己覺得放心再上車; 我會請他們學著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委屈自己來尊重他人。 然而,我也很清楚,這樣子的分享,最多只保護的了她們自己而已,並保護不了整個社會。 我希望學生們知道,今天一個女生會被傷害或騷擾,絕不是因為她的行為、穿著和打扮,不是因為她沒有好好保護自己,而是因為這個社會上存在著想要傷害她的人。 就這樣子而已,沒有其他理由了。 人們也必須要清楚的意識到,今天如果社會上存在著一個想要傷害女生的人,就算你保護好了自己,他還是會去找另一個人下手。 對我來說,重點從來就不是叫女生保護好自己,而是如何去營造一個女生不需要被保護的世界。 男生必須知道,不管是在什麼樣的條件、場合和關係中,一個人都沒有任何資格跟權力去傷害另一個人。 最後,不管對男生或女生,我希望大家都能夠了解,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很不幸的被傷害了,那絕對不是你的錯,不是因為你沒有保護好自己,而是你天殺的遇到了一個可惡的王八蛋,就這樣子而已。 原文刊載於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經授權同意轉載。 作者介紹|楊宗翰。在克羅埃西亞求學期間住進了佔屋,回收菜市場賣不掉的蔬菜以及麵包店下架的麵包,親眼見到現代社會的浪費及荒謬,開始尋找對人、對環境都更友善的生活方式,以盡可能不消耗資源的方式在體驗著這個世界。 搭過無數陌生人的便車,住過無數陌生人的家,出了一本沒有版稅的書,成立了沙發客來上課計畫,在台灣就邀請來台灣旅行的外國旅人到各地的偏鄉學校去跟學生交流,在國外就去拜訪世界各國的學校跟當地學生介紹台灣。 August 17,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XKZ6Lm
錢錢與它的產地|從負債2000萬到奇蹟罩我每一天:透過「事先付款法則」讓錢滾滾來 https://ift.tt/q7XLhnp 李茲文化 你是一個害怕花錢的人嗎?其實,金錢也是一種能量的流動,當我們把錢花在開心的地方、用健康的心態看待金錢,宇宙就會用它的力量來回應我們所下的訂單! 文|小池浩 「如果想要得到錢,就先要付出錢,預支『變成有錢人的自己』。」 我已跟各位分享過自己的經驗,但是很多人說,實際做起來還挺困難的。 想要財源滾滾,有兩項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把錢花在開心的地方」,二是「自己『賺錢』給自己花」,兩者缺一不可。 小池浩《從負債2000萬到奇蹟罩我每一天》 當然,「把錢花在(讓自己或別人)開心的地方」,能使宇宙產生「金錢的流動」,但這只是使金錢自然流動的前置作業,宇宙看重的是「你是否願意負起責任賺錢」。 舉個例子好了。 「啊!好想在這裡花錢喔!」「好想為了這個人花錢喔!」 「可是錢花了就沒了耶。」「萬一之後沒有錢,就得勒緊褲帶了,我不想要那樣啦。」 如果你有上述憂慮,請對自己說: 「安啦!要是真有個萬一,我會負起責任賺錢的,放心吧!如果經濟上有煩惱,我一定會想辦法解決的!包在我身上!況且,只不過是缺錢,死不了啦!放心吧!」 能不能說出這段話,影響非常重大。 如果能對自己明確說出這段話,代表你百分百信任自己的宇宙。達到此階段,宇宙才能完全解放,發揮無窮無盡的力量。 宇宙先生: 附帶一提,懷疑能不能拿到宇宙訂單的回饋,等於是心裡想著「要是拿不到回饋就完了」。 你覺得宇宙會如何實現這份訂單? 當然是「拿不到回饋!完了!」這點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小池: 所以說,重點是:我們必須抱著「拿不到回饋也沒關係,我已經把錢花在對的地方了」的想法,做好賺錢的心理準備。 我們必須相信自己能負起責任,不管有沒有拿到回饋都無所謂。 (延伸閱讀:財商生活養成課|花錢好罪惡?3 種薪水分帳法不再和意志力拉扯)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此外,我在負債兩千萬時,也曾經很怕花錢。不過,自從我下了「花十年還清兩千萬,並且得到幸福」的訂單後,便經常睜大雙眼,四處尋找宇宙發出的提示。 「還有沒有其他賺錢的管道?」 「我能在空閒時做點什麼賺外快?」 「要我開發多少財源都沒問題!什麼事我都願意做!」 「拜託,宇宙先生!快告訴我啊!」 我不時詢問宇宙先生,並確實執行每項提示。 久而久之,我終於了解: 「不用怕花錢,生活所需的錢,一定會在期限內進帳!」 「花了一筆錢,就能得到更多筆錢,不用怕!」 我每天身體力行,對此可說是有「切身感受」。 下訂單、得到提示、付出行動——每日反覆執行,將能使你對宇宙的信任越來越深。 若說有什麼困難的,其實只有「剛起步」最難而已。 (猜你想看:柚子甜|金錢戀愛學:「好好花錢」,讓錢帶著富足頻率回來) 圖片|Photo by Olya Kobruseva on Pexels 宇宙先生: 對人類而言,開始一項新體驗,可是恐怖得不得了呢! 從宇宙的觀點看來是很扯啦, 畢竟地球這裡可是行動之星耶。 小池: 這也是人類的「風險迴避機制」惹的禍吧? 宇宙先生: 也可以說是人類單純膽小怕事啦。只要你肯「相信」自己,從現在開始「踏出第一步」,宇宙一定會開心地熱烈為你加油打氣。這是千真萬確的。 本文摘自小池浩《從負債2000萬到奇蹟罩我每一天》,由李茲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從負債2000萬到奇蹟罩我每一天》 August 17, 2022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7XLhnp
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媽寶容易外遇?心理師:他們渴望被拯救,卻又習慣逃避 https://ift.tt/X9VNTOF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有時人們會將人分類作為快速理解的手段,如「逃避依附」、「安全型戀人」等等,那「媽寶型」有什麼特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文|王家齊 「欸,我跟你媽同時掉到水裡,你會先救誰?」 會講這個從網路看來的爛笑話,本來只是要逗一逗男友,說不定還會聽到幾句甜蜜的。然而,男友竟為此漲紅著臉,猶豫了好幾秒卻答不出話⋯⋯ 怎麼,不像本來以為的那麼好玩了? 媽寶男的情緒運作 要談媽寶如何變成渣男,就要先了解媽寶男的情緒運作機制。中國的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這本書,提到媽寶男的兩個特色: 第一個是特色是:媽寶男渴望被認可 但媽媽認可兒子容易⋯⋯太太要認可先生,就沒那麼簡單。 因為媽媽要的是可愛男孩,只要得母親歡喜,順媽媽的意,小事都可以拍拍手。有點像是家中的小狗突然會坐下,會握手,妳會開心地稱讚牠,為牠鼓掌,甚至錄影 PO 文昭告天下。 然而太太要的是成熟男人,雖然談戀愛的可貴之一,是兩個人可以在彼此面前當小孩。 但從熱戀走向過生活,太太要的,其實是一個可以討論,可以信賴、甚至可以依靠的「夥伴」。 圖片|Photo by Ronny Sison on Unsplash 小狗可以陪著妳哭,陪著妳笑,安撫妳的心情。但無法和妳一起討論家裡的床單該買什麼顏色?隔壁鄰居半夜很吵到底該報警還是敲門?又或是未來應該待在台北發展還是回老家工作? 於是,媽寶男渴望的被認可,自然而然(本質上無法公平地)倒向了媽媽這邊——兒子是媽媽的小寶貝,太太是生活中的老媽。 (想看更多:媽寶男與他們的原生家庭:貼心背後,有一種羞愧,而討好背後,有一種恐懼) 第二個特色,許多媽寶男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厭女的 倒不見得是沙文主義大男人那種,但他們對女性的控制,其實是很厭煩的。 這裡的難題是,照顧與控制其實是一體兩面,本質上都是「權力」關係,也就是我要「管」你。 媽寶男的「厭」,其實是在厭這個被掌控的恨。 然而,媽寶又討厭被管,又必須忠誠於媽媽——不管這是因為媽媽的可憐,加上爸爸的可惡(或是媽媽的強勢,壓過了爸爸的無力)。 原生家庭糾纏在一起的矛盾,讓媽寶男最後做出一個無意識(通常不是腦袋想過,但會直覺而習慣地這樣做)的決定⋯⋯媽寶男會把這股憤恨,轉而放在太太身上。 圖片|Photo by Daniel Tafjord on Unsplash 為什麼媽寶會變渣? 媽寶男談戀愛有個特別的習慣,他們很容易把對象「女神化」,也就是以一種崇拜或深情的姿態,把對方看成歸屬或拯救。 這在戀愛中其實是很甜的。 想像一下:當一個你喜歡他,他也正好喜歡你的對象,在一片燈火裊裊的夜景中,輕輕地握著你的手,對你說:「你就是我的家。」 大多數人聽到,心裡都會融化吧?(那些讀到這裡,心中冷笑一聲的朋友們,想必都有後續的厭世歷練了,請容我和你們握手致意。) 雖然講得很厭世無奈,但我並不覺得那時你們戀愛的美好,一定是假的。所謂「男人的嘴,騙人的鬼」,碰到忽略型的渣男,或許是真的。 但「逃避型」與「媽寶型」困難的地方,在於他們或許真的沒說謊。戀愛時的他,真的是找到了一個家,一位女神。只是這個家,這位女神,隨著時間流轉,慢慢老去,變成了不同的樣子⋯⋯ 他們或許沒騙,只是變了。 因為進入親密關係之後,所謂的「女神」就會落入凡間。女神會有自己的脾氣,女神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女神也會不想洗碗或東西亂丟⋯⋯ 婚後,當另一個名為「媽媽」的女人來了,女神也就多了一個身分:媳婦。於是,那經典的爛笑話「我跟妳媽同時掉到水裡⋯⋯」就讓人再也笑不出來。 媽寶男在戀愛中,尋求女友的認可,所以顯得貼心溫柔。然而,媽寶男在婚姻中,尋求媽媽的認可,所以顯得殘酷無情。 有些媽寶男的外遇,是這樣發生的。 (延伸閱讀:「知道這件事不對,但無法控制自己」婚姻中的外遇通常是如何發生?) 媽寶男的逃避與忽略 一方面,他夾在兩個女人的衝突之間,無法動彈,也不會處理,於是有些媽寶男選擇進入更「輕鬆」的外遇——在那樣的關係中,只用談戀愛,不用負責任,不用過生活,也就不用被檢驗。 其實外遇約炮還是要考試,但可以輕鬆地考,有時候表現反而比較好。或著,只要發考卷打分數的時候不出現,就沒有問題了。 所以約炮軟體上的男生很容易像自走炮,也容易一被拒絕就封鎖。一方面當然是自卑,一方面也是逃避,同時會自我合理化成「反正我們不可能,不要浪費時間」。 這是媽寶男「逃避型」的部份。逃去相對輕鬆的關係,是因為處理不了解現實生活的沉重。 圖片|Photo by overlay on PIXTA 此外,還記得我說過,媽寶男的核心是「求認同」嗎?有些男人沉迷在約炮、外遇甚至是 A 片中,其實是藉此滿足「現實生活中永遠做不到的成就感」。 因為一夜情只有一夜,不用了解過去,也不用顧慮未來,其實是相對輕鬆的。就算是長期的外遇小三,多半也會有「玩玩就好,不要干涉彼此生活」的潛規則。 這是媽寶男「忽略型」的部份。他對道德與另一半的忽略,來自對於成就感與被認同的執迷。 (心理分析:【如何讓父母認可伴侶】媽寶不會橫空出世,那些逼退兒子女友的媽媽究竟在想什麼?) 都是婆媳在鬥爭嗎? 除了和生命中兩個女人的關係,媽寶男還有一個隱藏版的成因,與父親的關係。 媽寶男通常缺乏健康的父子關係,缺乏和父親的關係,也就容易缺乏健康的陽性氣質。簡單來說,男孩三歲前黏著媽媽,抓著她的圍裙衣角不放,這時父親幾乎是被排除在外的。 大約四或五歲後的男孩,會開始與媽媽分離,探索外面的世界——這時候,爸爸的功能就來了。 好的爸爸功能,會在這裡扮演教練、指導與確保的角色。 如同我們平常去健身房或攀岩的教練,教練會教導如何正確使用器材,糾正我們的錯誤並要求反覆練習,同時也會確保這個訓練過程是安全的⋯⋯ 但如果你去攀岩,教練只是遠遠地坐在那邊呢? 圖片|Photo by Jose Ruales on Unsplash 這就是媽寶男遇到的缺憾。他們的父親或許疏離而拒絕當爸爸,或許無力萎縮說話沒人聽,或許是個從來不在家,只把時間金錢花在外面的暴君⋯⋯ 無論如何,當男孩攀岩的時候,他要自己一個人伸手握住那些尖銳的岩石,不小心摔倒的時候也沒有人告訴他怎麼辦,更糟的是——沒有大人在底下為他拉繩子,做確保。 這樣的男孩,多半可以跟女生處得不錯(畢竟長時間與媽媽互動),但不知道怎麼跟男生相處。 於是當他們長大的時候,他們對於「男人」該是什麼樣子?是自己一路摸索,加上身邊女性告誡而來的。 可是別忘了,媽寶男相當擅長傾聽女性的抱怨,當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聽多了身邊女人對於爛男人的控訴。 他們學會了「當個男孩,不要使壞」,卻沒學會「如何成為男人?」 原文刊載於王家齊臨床心理師,經授權同意轉載。 作者介紹|王家齊。身為男人,描寫男人,也與男人一起工作的心理師。我的諮商室有許多男人來訪,像是媽媽的兒子、妻子的丈夫、以及長不大的中二少年們(無論他們才剛 12 歲,還是已經 32 歲⋯⋯) 我的工作,是陪這些男孩、男人,與女人的男人(孩)們,走一段自我成長之路。 August 11,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9VNTOF
明明說了對不起,卻感受不到誠意?心理師:道歉該針對「情緒」,而非「事實」 https://ift.tt/KUIdixy 天下雜誌出版 一句「對不起」,就能將所有的不愉快一筆勾銷嗎?道歉時,除了針對造成影響的事實表達歉意,也需同理被道歉者的情緒,才有辦法消除對方心中的不甘。 文|五百田達成 明明約好今天要約會,對方卻遲到 30 分鐘,當你表達不滿,他還一臉不耐煩的說:「我道歉總可以了吧?」 同事出了大烏龍你也因此受到牽連,事後來道歉:「這次是不小心的,下次會更注意。」 看完以上兩種狀況,是不是覺得血壓都升高了? 明明聽到對不起,卻感覺不到對方的歉意,那他到底為什麼要說對不起?難不成是我做錯什麼了? 當你開始自我懷疑時,對方竟然還得寸進尺地說:「人都會犯錯嘛,之後我們都更小心就好」讓你忍不住想:「所以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圖片|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你可能也曾經聽過別人說:「我都道歉了,不然你還想怎麼樣?」聽到這句話通常本來沒生氣的,也會直接氣到七竅生煙吧。 因為犯錯不是不可原諒,畢竟就連機器都可能故障,人怎麼可能不犯錯。 真正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道歉」,而是「有沒有同理對方的不愉快」,只是口頭上的道歉,反而是用情緒勒索的方式要求對方原諒,如果聽到這種類型的道歉,就算脾氣再好也很難直接原諒。 像前面的情境中同事的道歉:「這次是不小心的,下次會更注意。」這種道歉的方式明擺著就是「錯都錯了,下次不要再錯就好,幹嘛這麼計較」的態度。 別說悔意了,他根本沒有辦法理解你為什麼要生氣,當然聽到的人也很難打從心底原諒對方。 (延伸閱讀:關係出現裂痕怎麼辦?心理師:道歉、原諒、教導、學習,「修復愛情」的四大技能) 有效的道歉:針對「情緒」,而非「事實」 一般來說,「道歉」可以大致分成「根據事實」和「根據心情」兩種。 所謂根據事實就是有條理地分析一遍,「發生了什麼、哪裡出了問題、自己的過失在哪?」理性地全盤審視後才知道如何改正。 而心情根據則是貼近對方的情緒,例如說:「讓你不舒服了,你一定很難過吧。」 前者在商務或訴訟的場合很有效,但一般人只有在順利表達出後者時,才會獲得別人「原諒」。 尤其在工作的場合,為了效率、爭取時間,下意識地會選擇理性地釐清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很容易就忽略了合作對象的情緒。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職場不是談感情的地方,但不可否認做事的依舊是人,是人就會有情緒。 所以不需要特別壓抑情緒,也不應該迴避情緒,需要道歉就堅定地指出對方的行為哪裡不妥。 (延伸閱讀:總是習慣壓抑情緒?關係心理學:忍耐,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以剛剛職場同事犯錯的例子來說,就可以堅定地告訴對方:「我希望不要有下次了,這次我為了補計畫連續三天熬夜趕報告,還影響了我本來的工作進度,真的太累了。」 像這樣說出事實,相信即便是鈍感的人,也會明白知道自己的行為造成他人多少困擾,進而真心地表達出歉意。 所以,若是又遇到對方說「我都道歉了你還想怎樣?」 你可以針對他可能連想都沒想過的「心情」部分,追問他:「你知道你這麼久沒出現,我很擔心嗎?」、「你知道你的這個失誤,害我們整個部門整週都在加班嗎?」 對方可能會因此才「啊!」一聲地發現事情的嚴重性。就算他還是沒發現, 至少你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了,心裡也會舒坦一點。 本文出自五百田達成的《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 August 1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UIdixy
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我的出走日記》曹泰勳:我的浪漫帶了點傻勁,不擅言詞,卻把你放在最重要位置 https://ift.tt/h63nxUR 讀者創作 《我的出走日記》曹泰勳是溫文儒雅的大男子,是一名堅定而慈愛的單親爸爸,也是溫柔且充滿同理心的內向者;他的浪漫中帶著傻勁,是一種純粹而樸實的責任感。 文|叔公 第一次見他,是廉琦貞酒後失言的燒肉店。 那時候的廉琦貞酒意濃烈,正大肆抱怨她的相親對象有多糟糕,嫌棄對方是個離婚又有孩子的單親父親,以及重組家庭是條多艱難的路等等。 後來朋友們發現坐在鄰桌的恰巧是一對單親父女,於是開始擠眉弄眼暗示廉琦貞別再繼續說下去。 曹泰勳正坐在鄰桌,帶著獨自扶養的女兒慶祝生日。 在短暫的沈默後,曹泰勳突然直視前方緩緩說出:「雖然我離婚了,但結婚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不然我怎麼能擁有這麼可愛的孩子。」 多數時候我們的表達是有指向性的,指向著特定的某人某事或某物。 在燒肉店裡,曹泰勳的表達不是這樣一種單一的指向形式,而是一種多指向的傳播,就像是警察在面對危急時刻的對空鳴槍,警示民眾此處發生了危險,也向匪徒做了攻擊的宣告。 曹泰勳的自白同樣如此,既警示了鄰桌的言行是失禮的,同時也向坐在面前的女兒宣告了:「因為有了妳,爸爸是幸福的。」 圖片|《我的出走日記》劇照 距離追完劇已經一個多月了,現在回想起這幕仍能清晰地記起,當時曹泰勳的語氣是多麽堅定、溫暖,帶著慈愛。 不同於社會普遍對離婚認定為失敗的既定印象,在曹泰勳的眼中,他這段婚姻的重點在於他擁有了一個多麽可愛的孩子,而不是那些大人們間的紛紛擾擾。 他是一個能從一段不完美的關係中體察到真實幸福的男人。 如果僅從第一個場景認識曹泰勳,會認為他是一個堅定,會為自己權利據理力爭的男子;隨著劇情的推進,才發現他遠比第一印象還要來得素雅、淳厚,惹人憐愛。 曹泰勳是一位外型高大、相貌清秀、氣質儒雅的男性。 記得我剛開始對他這個角色的設定是困惑的,困惑來自於這麼俊秀的男子,怎麼會在公司裡處的這麼邊緣? 遺憾的是,對外向者的推崇一項是職場顯學,甚至已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而曹泰勳並不是一個擅長在眾人面前喧嘩的人。 (延伸閱讀:離婚、單親媽媽又怎樣?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尹汝貞:不完美的婚姻,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圖片|《我的出走日記》劇照 曹泰勳說起話來總是輕聲細語,用緩慢的節奏吐出幾個像是苦思許久的字詞。 記得有一幕曹泰勳在回覆廉琦貞帶著曖昧的訊息時,原本打了一篇饒富趣味的回覆,卻又在送出之前思索了一番,最後將全文刪除,改成較為中性有禮的訊息。 他本是一個調皮富有趣味性的男孩,但他同時具有的細膩與敏感,會讓他審慎地思考他人話語中的真實意涵,以及自身表達會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而責任感又讓他現有的家庭,及單親父親的標籤,像是沉重的包袱般束縛著他,讓他覺得自己應該跟異性保持一段禮貌的距離。 少數幾個讓曹泰勳打開話匣子的片刻,是這樣的。 一個是與廉琦貞的談天:曹泰勳講述了喜愛的音樂如何讓自己感到平靜,而廉琦貞則說出以丈夫斷頭來比喻的奇妙愛情觀。 那是一次直抵內心的對話,雖然曹泰勳無法完全接住廉琦貞的語出驚人,廉琦貞也在最後轉換回社交打圓場的狀態,但都無礙於雙方朝彼此走近了特別深沉的一步。 另一個場景是在出走同好會上,向夥伴們講述了自己童年的過往。在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以對、不給予建議、不給予安慰的明確原則下,曹泰勳自在了許多。 有了社團原則的保護,敏感細膩的曹泰勳不用再去考量他人的感受,也不用再去煩惱自己該如何表現出合適群體的樣子;這一刻的他只要做自己就行了。 就像前段提及的「多數的表達是具有指向性的」,而這一刻曹泰勳的表達沒有任何指向他人或是宣告的意涵,而是一次與自己公開的對話,就像是溫柔的告訴了自己:「我明白在你身上發生了些什麼。」 (延伸閱讀:「懂得展現脆弱的男性,更加令人尊敬」所有父親的自白,都彌足珍貴) 圖片|《我的出走日記》劇照 從劇中的片段,不難發現曹泰勳是個具備責任感及同理心的內向者,在面對各種關係上的緊張時刻,他總是以包容與退讓來應對,這樣的特性,也讓他與強勢且戲劇化的姊姊,及自我意識強卻寡言的女兒所組成的家庭,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有趣的是,在你認為曹泰勳應對關係的方式是種怯懦的表現時,他又會在某個界線被侵犯時強硬地面對,表現出在燒肉店時堅定不移的樣子。 在情侶關係中,男性很多時候會因為沒有讀懂女性微妙的暗示,表現出相對應的行動,而被戲稱為「木頭」。 曹泰勳在兩性互動中,特別是在於表象的層次,還挺適合這樣的稱呼。 倘若今天深入點來看,會發現在愛情中,曹泰勳表現出來的浪漫是一種純然的責任感。 (猜你想看:《抱歉我遲到了,但其實我根本不想來》:內向者不只有一種樣貌,你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 圖片|《我的出走日記》劇照 在第一次與岳母在餐廳的相遇,因為廉琦貞沒有提醒曹泰勳那是自己的母親,而讓曹泰勳錯過與岳母交談的機會,曹泰勳非常懊惱與自責。 在岳母的喪禮時,曹泰勳安靜的站在一旁,保持著一段不打擾廉家人的距離,偶爾招呼著來往的賓客,就這樣悄悄的陪伴廉琦貞到了最後。 在面對廉琦貞疑似懷孕的議題時,曹泰勳的小心謹慎刺傷了廉琦貞,曹泰勳起初未有覺察或是不知該如何應對。 直到發現廉琦貞突然剪去了長髮,曹泰勳才驚覺廉琦貞受傷了;因為曹泰勳的細膩,可以立刻憶起廉琦貞曾提過,剪髮會是她下定某個決心的儀式。 曹泰勳立刻解釋了自己對懷孕議題謹慎的原因,並藉著酒意的壯膽,來讓害羞又有點笨拙的他,能自在的帶著玫瑰與雞蛋糕向廉琦貞表現出自己的愛意。 在愛情中,曹泰勳的浪漫帶了點傻勁,是一種純粹的責任感。 還記得當時看完《我的出走日記》的時候,對曹泰勳的第一個總結感受是:「天啊!他也太適合當老公了!」 一個月後再次想起他,這樣的感覺依然沒有改變,幾個關鍵的原因是責任感與同理心,還有就是曹泰勳特有的一種處事方式,在儒雅中又帶點羞澀與笨拙。 當然除了作為一名丈夫外,這幾個因素也是與人交往相當重要的基礎,筆者作為一名尚未成婚的男子,肯定也會將自己朝此方向好好打磨一番,也希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能夠是一個前進的好目標,與所有讀者共勉。 作者介紹|叔公。我是一個高雄人,以一個沒有晚輩的男性長者稱謂自居,希望能讓自己更親切、討喜些。 August 10,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63nxUR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為你挑劇|《媽,別鬧了》:單身、戀愛、再婚?都好,記得你隨時都有選擇 https://ift.tt/BzXKWo8 Vivier Citygirl Netflix 台劇《媽,別鬧了》三位母女為主角:比莉、賈靜雯、柯佳嬿,演出什麼相愛相殺的深度好劇?家人的和解之路,其實一直都在。(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Netflix 新劇《媽,別鬧了!》,才剛推出一週就飆上排行榜第一名,衝著熱度與女性喜劇的名號,我開始追起來,看了三集差點棄劇,還好最終撐了下去,才能細細品味這部漸入佳境的劇集。 我開始思考,我在前段感到的不耐,以及看到後面所受到的驚喜與感動代表了什麼,也是這時候發現,這部劇集正在與我進行有趣的對話,而我也與之共鳴。 劇中主要的三個角色,母親王玫玫(比莉 飾)、大女兒如蓉(賈靜雯 飾)和小女兒小敏(柯佳嬿 飾),各有鮮明的性格與定位。 (同場加映:盤點 5 部母女「相愛相殺」電影:不只《媽的多重宇宙》,和媽媽一起看電影邊笑邊哭吧) 玫玫有著幾乎所有母親對於女兒都有的執念,卻又有著不同於傳統家庭主婦角色的形象,傲嬌、任性、自我意識強烈,某程度上對性與愛持開放態度的她,絕對不是「我的存在就是為了家庭犧牲奉獻」那型。 如蓉則是標準的老大性格,認真負責、保守謹慎,在追求作家夢想和穩定教職之間猶豫不決,也在父親去世後肩負起照顧一家的責任。 而小敏則是天生浪漫派,為了愛情可以將麵包雙手奉上。有著性格剛烈的母親和有話直說的姊姊,不擅表達情感與意見的她,畏懼母姊間的衝突,因此渴望離家與男友同居,卻又總在受傷後默默搬回來。 故事背景發生在父親離世多年後,母女三人每天過著互看不順眼、吵吵鬧鬧的日子,直到有天玫玫宣告她想要再婚,開始積極徵友後,她們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爭執一觸即發,卻也因為這樣的轉捩點,她們逐漸走向相互理解與尊重的道路。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被逼婚是現代人的惡夢,但沒結婚是前一代人的地獄 這部劇的前幾集圍繞在玫玫除了想方設法把自己給嫁掉外,也不忘對大小女兒實施逼婚策略,從言語羞辱、情緒勒索到安排相親等無所不用其極。 女人必須要有婚姻的依靠,是玫玫的信念,眼見兩個大齡女兒仍賴在家裡,在她眼裡怎麼看就怎麼不順眼。 這樣的母親角色對於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有如魔音穿腦的「你為什麼不快點結婚」、「不結婚就是沒出息」、「不結婚這樣我很丟臉」,這些令人煩躁的碎念貫穿整劇,也引發了我這個不婚主義者的焦慮,深怕這部片就這樣用「女人終究是要找個歸宿」草草結案,同時也好奇,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回顧自身經驗跟劇情,逼婚的總是身邊的婆婆媽媽,劇中偶而出現在回憶片段的父親(寇世勳 飾),卻也從來不見他催促女兒們結婚的事。 (延伸閱讀:【母女夜談】親愛的媽:妳要女兒經濟獨立又「找個好男人嫁」,讓我好混亂啊)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對於女性的單身歧視,向來比男性的嚴重,在社會文化影響下,各種用於單身女性身上的歧視性字眼層出不窮,從過去的「老處女」到現在的「剩女」,延續了單身女性的污名化。 或許是理解這個社會對於單身女性的極度不友善,又或著被父權觀念影響下,認為單身女性難以隻身在社會上立足,這些年長女性卻因此成為壓迫單身女性主體性的幫兇。 劇中被逼急了的如蓉,開始用各種荒謬手段治母親的逼婚症,甚至假裝出櫃,想讓玫玫知難而退,沒想到媽只要女兒有結婚對象,怎樣都能接受。 對於進逼的母親,小敏也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與渣男男友小查(林柏宏 飾)結婚,忽略他種種劈腿行徑和遊手好閒的生活型態。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面對母親強灌的價值觀,姊妹兩人好像也逐漸受到影響,經歷各種懷疑自己的過程,連原本立場堅定的如蓉,也開始體會到單身生活的孤獨寂寥,而有趣的是,劇情就在這裡進行翻轉。 因為感到寂寞,如蓉在遇見過去曾暗戀的學長(吳慷仁 飾)後,開始暈船,與學長的關係也像趕進度般發展快速,但學長卻逐漸變得神秘、霸道且佔有慾強,劇情也開始神展開。 正當納悶著原來這是個喜劇包裹的驚悚劇?才知道這是如蓉將母親的渴望與自己的投射全寫進了新的小說裡,用文字談了一場戀愛,也告別了那個活在母親期待下的自己。 (編輯專訪:「她初經那次,我只能隔著電話哭泣」專訪苗可麗:我錯過女兒人生中大部分的重要時刻)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單身也好,戀愛也好,想再婚也罷,都只是一種人生選擇 劇中的女性角色,都用各種姿態活出了自己的選擇,儘管這樣的選擇不被接受、肯定,只要是為自己下的決定,都有意義。 不論母親怎麼說,如蓉仍然選擇將精力和時間留給她最愛的寫作,被說嫁不出去又如何?她心裡清楚她的志向,就是全心全意用文字述說她的故事。 玫玫也同樣堅信自己的選擇,曾擁有過一段美好的婚姻,在丈夫離世後,她仍對愛抱持憧憬,也不吝展露女性慾望,不管女兒們的反對,她堅持再嫁,過程中就算被騙、被質疑和羞辱,那又怎樣? 她瀟灑拋出一句:「女人的婚姻就是事業,離婚就當資遣,老公掛了就當公司倒閉,沒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業!」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這個金句同時包含了玫玫的傳統與現代思維,雖然再強化了婚姻之於女性的重要性,卻也帶出類似《月薪嬌妻》中家務與情緒勞動有價的概念。 妹妹小敏跟男友小查的關係持續歹戲拖棚,面對如蓉美其名為關心,實則情感施壓的勸說,只是讓她更加反感於姊姊的立場。 但當她看見母親就算一把年紀,仍願意離開原本的舒適圈,到海外勇敢追愛,並成功找到一個忠誠且真正愛她的對象,她才真正為自己下定決心,要遠離渣男,不再只為別人無條件付出,是時候多愛自己一點。 (性別觀察:「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我要跟你站在一起」伊藤詩織母親:我為我女兒的勇氣感到驕傲) 圖片|《媽,別鬧了!》劇照 只要願意真心理解並放下,就可以避免醜惡的相愛相殺 處理母女衝突是這部劇集的核心,在看的過程中,不免讓人覺得這些描述是否過於誇張,但仔細想想,其實這些正是我們周遭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一點也不浮誇。 家人間的相愛相殺,有時不比戰爭仁慈,以愛之名射出的利刃,殺傷力可能比砲彈還強。然而,其實只要願意彼此理解與尊重,和解就在不遠的路上。 (你會喜歡:為你挑劇|《媽,別鬧了》:面對愛人告別,我們不必「放下」,而是好好「收納」) 劇中如蓉與小敏最後理解了,玫玫是她們的媽媽,曾經是持家的老婆,但現在,她是個渴望被愛的女人。 玫玫也漸漸放下她對女兒們的執念,理解婚姻不必然是女人的依靠,選擇將重心回歸到自己身上。 將彼此的人生追求,各自安放,沒有誰需要被強迫,也沒有誰需要被壓抑。 August 09,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BzXKWo8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蘇珊米勒】2022 金牛、處女、摩羯:土象星座八月運勢 https://ift.tt/jOQ4fus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8 月土象星座運勢:金牛座、處女座、摩羯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金牛座(4 月 20 日~5 月 20 日) 7 月 31 日,太陽和木星形成三分相(是最和諧的相位),這個月有個快樂的開始,你會收到家庭事務和家人相關的好消息。8 月的前幾天,在相關方面仍然會有亮點出現。 雖然已經來到 8 月,但 7 月 28 日的新月仍然產生著持續影響,你可能在考慮搬家事宜。如果你想留在現在的地方,那麼你可能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來改善住宅和家庭環境。 生活方式的改變通常伴隨著大量的財務消耗。8 月 20 日之後,你可能會被自己的大額支出驚到。不過你要知道,幾個月之後,現在的花銷都會補回來。 8 月 11 日,滿月出現在水瓶座,事業方面似乎也有消息傳來。你可能會承擔起新的責任,這份責任意義重大,你可能害怕自己承擔太多。 火星和天王星形成合相,兩顆行星都在金牛座。工作中發生的事會讓你震驚,你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如果公司為了盈利、為了精簡開支而裁員,那麼你可能也在裁員之列,你會暫時覺得沮喪,覺得有種幻滅感。2023 年 1 月 21 日新月之後,你會發現更好的機會,因此,努力規劃一下這段時間的生活吧。 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一位關鍵客戶可能突然中斷合作,但這件事也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延伸閱讀:業務擁有高薪與自由,卻有 3 種不為人知的辛苦:佛系或狼性,決定在你自己) 這個月,事業方面的消息可能讓你措手不及,但是你有著睿智的靈魂,很快你就會獲得更好的選擇,而這個時候你會感謝對方選擇騰出空間。 天王星在發揮影響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事情會如何進展——總會獲得意外的消息。天王星總是給你兩極化的意外,總是非常活躍、非常明確。 如果有些事情對你不再有用,天王星就會把它們清掃出你的生活,然後,幫助你獲得更好的選擇取而代之。 這個月的重大事件會讓你做出一個巨大的、大膽的、生活方式上的轉變。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你不會有什麼損失。8 月 20 日,火星來到雙子座,他會在這裡逗留很久,不是一般情況下的 6 週,而是 7 個月,直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他才會離開。 在這段時間,你會花很多錢。這樣的情況只會讓你產生一種想法:改變目前的生活。你也不會再對變化視而不見了,你會做好準備去擁抱變化。 儘管在這 7 個月裡你的花銷會比平時多,但火星很有拼勁,因此你也會更有動力拓展一個或多個新的收入來源。 木星會在 2023 年來到金牛座,這個時候你會再度自信起來——木星駐足金牛座的一年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機會撲面而來,觸手可及。 圖片|Photo by Roberto Nickson on Unsplash 火星和冥王星是兩顆強大的行星,8 月 14 日,他們會齊心協力幫你看到更多的創收機會——這一天非常適合面試或簽合約。 另外,一個水平很高的、白手起家的人似乎已經關注到你在幕後的表現,也做好準備給你幫助。如果對方願意給你幫助,那麼他會要求你保密。 8 月 27 日,浪漫的新月會讓你精神振奮,讓你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愛、值得感激的事。 如果你是單身,那麼你可能會遇到新的人,如果你有伴,那麼你們在一起的時光會格外快樂。 宇宙會把娛樂、玩耍提上日程,但這時火星在雙子座,你可能會很猶豫要不要花錢(別忘了,你會花錢買必須要買的東西)。 你要記住,如果想要享受和愛的人、讓你著迷的人在一起的時光,其實不需要花很多錢。到距離不遠的親戚朋友家或度假村過夜就會很愉快。如果不可以,那也可以留在家裡,或者預約一到兩個豪華的療養服務。 不要工作。 翻譯:星譯社/譯者:安德烈 (你會喜歡:女人默默在開車中享受的祕密:隨時出發與離開的能力與自由) 處女座(8 月 23 日~9 月 22 日) 2022 年 8 月預告事業重要階段的來臨,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最重要的事業階段。8 月 20 日火星進入雙子座,停留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點亮你星盤第十宮榮譽、獎項、成就宮,時間長達七個月。大不尋常,因為平時火星在一個星座六七週而已,可這次火星計劃停留七個月。 火星是能量和競爭之星,正所謂「勇士之星」,火星賜你成功的熱望,你可能很快發現自己成為公眾焦點。 有了火星的幫助,你在業內可以快速上升——這都取決於你多麼想為自己留下名號,你願意投入多少時間去努力實現目標。火星可能讓你感覺像攝入大量咖啡因——精力爆棚——但你必須調整節奏,為了走得更遠而勞逸結合。 (延伸閱讀:丁菱娟專文|每年列下三個目標,等專注解決問題後,會發現能力增加了) 火星在雙子座這麼久是因為,2022 年 10 月 30 日到 2023 年 1 月 12 日火星逆行,這個階段你需要調整策略。 你的進度會慢下來,知道這一點,你的目標就必須非常穩健,所以,如果你要提出想法、發送提案、募集資金、入職新工作、啟動廣告或營銷活動、在市場投入新產品或服務,8 月末去做。遠離 9 月,因為 9 月 9 日到 10 月 2 日水星逆行。 發動事業目標的另一個好時段是 10 月初到 10 月中旬(或等到 2023 年 2 月或 3 月),也是事業最成功的階段。 上次火星在雙子座停留很長時間要回溯到 1990 年 10 月 20 日,但那時只是部分時間,1990 年 12 月 14 日火星進入金牛座,1991 年 1 月 1 日火星在金牛座順行。 你看到了,火星雙子座逆行不常發生,就算發生了,也有部分時間火星是在金牛座。而這次,2022 年到 2023 年的火星逆行完全在雙子座,你星盤第十宮,顯赫的事業進步宮。 如果你渴望得到更好的工作、更大的權責、更高的薪水,這是非常非常好運的星象。 圖片|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7 月 29 日你曾迎來安靜的新月,進入 8 月時,你還在感受新月的能量。給你時間思考、回顧,也許還有一點休息時間。 我建議你,可以的話去度假,計劃在 8 月 20 日火星進入雙子座之前回來。等火星進入雙子座之後,很快有工作機會滾滾而來,事業將出現變化,你要成為那時發生的一切的一部分。 8 月初很適合長途旅行,火星在金牛座幫你找到完美目的地。這時去旅行,因為今後幾個月,你可能忙得出不去。 8 月 11 日的水瓶座滿月(加五天之內)不太容易對付,因為它落在你星盤日常事項宮,你可能趕著交工期限做事。 這個滿月如此艱難的部分原因是,嚴厲的土星持續施壓,工作非常吃力,直到項目完成。可能是有些團隊成員去度假,你不得不擔負重任並集合骨幹。 你不得不要求朋友耐心些,因為你要推遲聚會,直到工作上的緊迫狀況過去再說。 比土星對沖太陽(太陽是滿月的構成部分之一)還難的是,天王星失控,導致與太陽和滿月的爭鬥。你要保持冷靜,不要說任何可能後悔的話。 月末前要從度假回歸的另一個原因是,8 月 27 日發生處女座滿月,讓你可以製定打算,說清你的追求。 這個新月非常好,因為你的主星水星在你星盤掌管收入的財務宮,新月聯繫上剛剛進入你星盤事業進步宮的火星,還有跨星盤創造與工作項目宮的冥王星——三顆星體合力讓你成為職場話題。 有了這些星象,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想像力、獨創性將令人稱奇。你可能立刻見到薪資上漲,不是這時的話,可能在 9 月底。專心看向進步的前路,你得到聲名大噪的稀有機會,你的想法也會得到激賞。 翻譯:星譯社/譯者:幻覺 (你會喜歡:高敏感者工作指南|工作有時需要「鈍感力」:把焦點放在事件,而非自我價值) 摩羯座(12 月 22 日~1 月 19 日) 本月趨勢有些不連貫,發出混雜的信息。沒有能比新月和滿月能更好顯示本月那如同電影《化身博士》一般的特質了。 我們不得不隨著 7 月 28 日的獅子座新月而開始,它將在 8 月上半對你產生顯著的影響,並在其後的數週乃至數月裡繼續發出波動。本次新月對你的財務狀況是一種祝福。 7 月 28 日新月出現在你的第 8 宮,這是象徵他人錢財的宮位。如果你需要協商某件財務事宜,那麼本次新月是開啟談話的理想時機。 雖然它可能需要花費數月才能得出結論,但如果你能現在開始,你將有更好的機會去得到一個有利的決定。 現在是申請抵押貸款、業務信用額度、家宅改善或其他銀行貸款、經濟援助、或風險投資的好時候。如果希望找到一筆意外之財,那麼你也許會在 7 月 31 日或 8 月頭幾天找到。 問題將於 8 月 11 日水瓶座滿月之際浮現,它將集中在個人財務方面。這一次滿月,你的第 2 宮收入宮將被強調,因為水瓶座正對應你的第 2 宮。 滿月將同你的守護星土星合相,意味著可能會有出乎意料的帳單出現,並導致你不得不重新考慮其他你一直想要做的開支。這筆開支可能是因為稅務、重大的修理事項,或你需要幫助某個孩子。 由於天王星在本次滿月中也扮演了角色,你肯定不會看到這筆費用到來,導致形勢變得更難應付。 圖片|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覺得孤獨。 所有星座中的每一個人,都將因為本次 8 月 11 日滿月帶來的消息而緊張不安,而每個星座都將通過不同方式感受到本次滿月的影響。 你的最佳收入來源將是通過房地產或出售家中物品,例如你不再需要的家具、衣服、或其他個人物品(可以調查那些出售、出租、或交換客戶群體所擁有之物的網站)。 由於象徵好運的木星位置影響,你擁有家庭巨大的支持。如果你需要金錢來以便在 8 月 11 日前後幾天內迅速處理好一件事,你也許會考慮向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尋求幫助。 土星將迫使你務實並頭腦清晰——沒有辦法延遲付款,由於你受土星掌管,因此你已經知道這是真的。 火星自從 7 月 5 日以來就一直在金牛座內運轉,火星的這個位置對於摩羯而言是個好位置,因為火星一直在點亮你的真愛宮。 眾所周知你星盤的這個區域著重強調浪漫、休閒、運動、假期、創意性的追求、休息。它也突出強調了懷孕、生產、保護、照料孩子並同他們一起分享樂趣。 這個階段的影響將逐漸趨弱並於 8 月 20 日結束,因此如果在這之前能抽時間休息一下的話是極好的。 8 月 20 日當火星進入雙子座,它將給你的第 6 宮工作項目宮帶去不同尋常的能量,因此一下子業務就會開始忙碌起來。被需要的感覺很好,雖然你將不得不調整節奏並在白天定時休息。 如果你是自僱經營者,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好消息——顯然你真該做一些能吸引許多顧客或客戶給你帶來業務的正確之事。你將不得不僱傭更多員工,這也許意味著你需要考慮小幅提升你的價格來覆蓋新的成本。 如果你是全職工作並想尋找副業,那它就要來了。等到 8 月 20 日後尋找額外的工作,它就會出現。 (延伸閱讀:如何理財才能創造更多收入?運用時間與金錢,打造被動收入流) 在你星盤中的這個領域(第 6 宮)象徵日常工作項目,同樣也掌管你為了照顧好自己的健康所採取的預防措施,它將被火星點亮。 與其認為鍛煉是從工作中抽出時間,倒不如將照顧好你的健康視作工作的一部分。 本月通過安排做一次年度檢查來作為一個良好的開端,這樣你就能準備好迎接生活中出現的任何事了。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8 月 27 日將是處女座新月——這是一個與你非常兼容的星座。你也許會和很多人一樣在 8 月最後一週出發,或是在 9 月休息一週。選擇一個清涼、樹木茂密、如仙境一般的地點,也許是在海外某座高山上,例如在美國、加拿大、瑞士、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或中國。 如果你在 8 月末或 9 月初無法去旅行,那麼被新月所點亮的你的第 9 宮將令你渴望刺激、才智上的體驗。 若你無法旅行,你可能想親自參加或報名大學或公司的遠程課程,它能提供許多由著名專家所講授的有趣視訊課程。 也有可能,如果你喜歡寫作,那就開始寫日記,或寫短篇故事和詩歌來練手吧。 第 9 宮也會促進出版和廣播項目——開始你的播客系列或簽署訂單為你的新 app 而工作。法律事務、進出口、跨國關係、移民和公民事務(護照、簽證、居留權)在這個格外甜蜜的新月影響下也都很活躍。 在 8 月 27 日新月同時,如果你在工作,看起來你的工作將特別受上級認可。 水星會為本次處女座新月帶路,並將在你那能帶來榮譽、讚賞、獎勵的富有名望的第 10 宮內安營扎寨。水星將處於一個令人眼花撩亂的位置,因為在摩羯座內的冥王星以及剛進入雙子座內的火星將提供完美的支持。這對你的事業成功以及度假的樂趣而言都是個好兆頭。 你也許無法離開太久,但這段短暫時光的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而當你回來時,你將重返精彩的事業消息之中。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August 08,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OQ4fus
【蘇珊米勒】2022 牡羊、獅子、射手:火象星座八月運勢 https://ift.tt/7hxoF9H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8 月火象星座運勢:牡羊座、獅子座、射手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牡羊座(3 月 21 日~ 4 月 19 日) 在進入到 8 月之前,牡羊座剛剛經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星象,也就是在 7 月 31 號的時候在牡羊座的木星和在獅子座的太陽形成了非常和諧的三分相。這個星象緊隨在 7 月 28 日發生在獅子座的新月之後。(這個新月發生在火象星座獅子座,對於在牡羊座的你們來說相當的和諧) 所以整個 8 月期間,牡羊座都會傳遞出嶄新的樂觀的態度,同時非常希望知道這個世界會給你們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同時你們有可能注意到自己有更大的意願和別人混在一起,心態敞開著去接受更多的可能的約會對象,突然,你們就在愛裡了。 木星在牡羊座,強大的太陽經過你浪漫的第五宮,一切都剛剛好,你可能會在 7 月底有一個迷人的浪漫的經歷。 如果沒有,你可能在 8 月的頭幾天就會有一個。或者,你的想法可能是開始或管理備孕,即將生寶寶,或自己孩子是要特別照顧,所有這些都將給你帶來巨大的快樂。 很有可能在本月牡羊座將會開始一個新的創業項目,這個對你們來說也是期待已久的。 上個月末的獅子座新月,讓你們想起來自己還有許多待完成的事項,只有當它們全部結束以後,你們才能開始玩樂。 你們對此完全接受,因為對牡羊座來說從來不會在責任面前退縮。 好的是 8 月中,你相當的高產,對自己完成的一切又非常的自豪。 圖片|Photo by Roman Kraft on Unsplash 稱為牡羊座的主宰星火星在 8 月 1 日會和天王星有何相?你們可能會遭遇一些來自金錢方面的困難,或許會有一大筆的開支,也可能是有大筆的現金入帳,天王星的做派總是相當的極端,非黑即白。所以你們永遠也沒有辦法預料到天王星的行踪方向。 不排除的另一個可能性是,會有人問你借錢,即使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會還,但最終不了了之。為了以防萬一,做好應急方案。 上半月出現和錢有關的所有的事情,到了下半月都會反轉。你不需要準備好接受令人震驚的消息(比如獲得了一大筆獎學金,或者是從電視選秀節目中贏得獎金),但你們需要捋清楚自己如何處理花費。每個星座對於這個星象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之前你們有過類似的經歷可以追溯到 2021 年的 1 月 20 日,所以你們已經適應了處理這種忽冷忽熱的局面。 現在再讓我們來看一看發生在 8 月 11 日的位於十一宮的滿月。這一輪滿月將會帶來一個嚴肅的氣氛,因為土星將會變得非常的激進和滿月形成合相,與太陽有對沖相位。這可能發生的事情是滿月期間,你們需要向一位朋友伸出援手,幫他渡過難關。 儘管這個滿月會把一段友誼的關係帶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但這個月亮也給你或你的朋友同時在家庭方面帶來沉重打擊。 除了繼續向前,你們別無選擇,舉個例子來說,可能是你的室友突然之間要搬走,沒有預警,然後就沒有人來共擔房租。(如果可以還是在本月開始的時候找你個簡單的合約來保護自己,預防這些類似情況的發生。) 其他還有可能的例子是,或許你們覺得自己的家和辦公地太遠了,而隨著疫情的緩解,你們的老闆可能開始召喚員工陸續回到辦公室全職上班,或者是有一個輪流值班的計劃。 而如果你們繼續留在現在所住的地方,一筆花銷將會凸顯出來,且馬上需要付出去。還有很多其他可能情形。 8 月 11 日的時候,土星將會和滿月緊密互相,土星通常催促著我們穩步向前,因此你們可能決定購置大房子或公寓,而這個決定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壓力。 還有可能是,父母中的一位可能需要你,但你不確定他們是要你支持多久或者是做多少事。 不用擔心,土星會讓你們變得穩定,實際,以及充分考慮所有的資源。而你們對家庭的愛會讓你們獲得來自於家庭的幫助,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上的。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不懂升息的小新手照過來!三種人必看:思考購屋的你、觀望投資的你、定存理財的你) 由於冥王星重要度提升,你可能想要研究下政府政策為上述情況尋找一些財政援助。 土星掌管著你的事業,所以工作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是一定會有的,但是如果你不喜歡這些變動,可以把機會留到十二月底,那時的職業機會將會是如此的輝煌,牡羊有選擇權。 在此同時你們可能發現您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另一半不夠給力,當你們需要情感支持的時候,對方有點摸不著方向,也沒有辦法提供支援。 但從我的觀點來說,你們為什麼會從一位遠方的表親那邊獲得強有力的支持。本月會有一些特別的事情發生,你們的主宰星火星正計劃著在 8 月 20 日進入到雙子座,而火星還會在雙子座逗留將近 7 個月的時間,一直留守至 2023 年的 3 月 25 日。 在工作上你們的溝通交流能力將會被再少,你們會有更多的工作任務和寫作、編輯、公開的發言有關。你們也會比平時有更多的出差,距離不遠,你們也會非常享受這樣一個新的改變。 圖片|Photo by Quincy Alivio on Unsplash 看起來牡羊座會比原本以為的更為的擔憂,軍權的開支,如果你們能夠看得更遠一點的話,其實並不需要有特別的擔心。 在後續的十年當中,你們進入到了一段自己最佳的財務增長期。 可能從現在開始的未來一年內,你們就能發現這個趨勢的端倪,而你們即將賺到的錢,也非常的令人印象深刻,是在你現在的生活當中從未達到的新高度。 雖然現在看起來我們還有一點緊張,但是,家裡女性親戚會給我們帶來幫助。 如果你正在打有買房子的打算,可能會開始省錢,砍掉很多生活玩樂的開銷。瀏覽房屋網站,親自查看任何你喜歡的房子。你可能會在明年的 1 月 2 日至 6 月 28 日間搬家,並且會因為得到有競爭力的的房屋售價或銀行批准的抵押貸款額度興奮不已。 8 月 27 日以後,你們的心思會回到工作中去,或許會收穫一份新的任務,或者是換新工作。 你們心裡住著一個有野心的靈魂,但是工作並不代表進步,而是平移,和以前做過的工作類似,對此你是否感興趣,取決於當時所處的環境。 如果你正在家裡照顧剛剛出生的小朋友,那麼這個時候並不適合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如果你現在需要工作,那麼做自己順手的事情,並不需要彎道,可能是非常適合的。 而自由職業的牡羊,新月會帶來一位全新的重要的客戶,因為木星和水星合相會讓對方出手比較大方,而你們也看起來需要一位中間人,比如代理商或者是獵頭,或者是其他的經紀人來帶給你職業機會。 月底是開始一項新的健身計劃的理想時間。你會堅持下去,這讓牡羊看起來會更苗條、更時尚,你也會感覺更好。 牡羊座天生擅長運動,因為你天生精力旺盛。徒步旅行或在健身房鍛煉後,你總是感覺棒棒噠——這種體驗總是讓你們欲罷不能。 八月的生活將是甜蜜的。 翻譯:星譯社/譯者:kuko (延伸閱讀:宅家懶人運動法|10 種棒式變化讓你找回有精神的自己!) 獅子座(7 月 23 日~ 8 月 22 日) 這一個月最美好的時光實際上從 8 月 28 日獅子座新月時已經開始。發生在你星座的新月是宇宙給你的年度禮物,它會給你機會追求心心念念的夢想。不必等待其他人給你機會,你將能靠自己創造機會。 7 月 31 日太陽和木星之間的黃金相位將在 8 月上半月繼續傳播好消息。將圍繞以下主題:國外旅行、國際關係、媒體、法律事務和法庭活動,或在大學獲得學位。其中一個領域將是你關注的焦點,在 8 月第一週,幸運星將為你帶來額外的運氣,這個消息應該令人興奮。 你似乎非常重視職業領域,可能會有令人驚訝的消息,因為火星和天王星都位於代表業聲譽和獎賞的第十宮。天王星使得事情可能朝著任何一個方向發展,幸福或不幸兩個極端。火星會賦予你勇氣和開拓精神去開拓創新,重振事業輝煌。 你必須看看事情如何發展,自 2018 年以來,天王星一直位於職業宮,你已經習慣了職業領域的波動。你也總是能找到辦法化險為夷。 當火星和冥王星在 8 月 14 日相互交流時,職業生涯將迎來巨大提升—— 一項新的任務和對過去工作的讚揚。 (延伸閱讀:不只賺到錢,盤點業務經歷的 5 大好處:業務不只是工作,而是個能活用的技能) 8 月 11 日水瓶座的滿月讓事情變得棘手,你的注意力將集中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的薄弱環節上。任何待討論、解決和採取行動的困難都將達到沸點。似乎與業務狀況有關。 你由太陽守護,天王星將在 8 月 11 日的五天內給太陽和滿月帶來突然的衝擊。這就好像宇宙在說,如果你不能解決一個長期惡化的問題,宇宙將突然介入並為你完成這件事。 一條以前沒有的信息現在會顯現出來,幫助你清晰的了解局勢。 圖片|Photo by peachpeach on PIXTA 一旦火星 8 月 20 日離開金牛座,進入更加和諧的雙子座,你的職業壓力會迅速緩解。火星將在雙子座停留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為你的第十一宮朋友和團體活動(包括慈善和人道主義事業)注入活力。 這一趨勢並不常見。火星通常在一個星座停留六週,不是七個月。 你會喜歡接下來的幾個月,因為風相與火相完美融合,火星在雙子座將為你帶來更多的社交時間。通過更多的外出和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得到改善。 今年早些時候為職業生涯所做的改變可能會在 8 月 27 日的新月前帶來回報,新月將出現在你的第二宮處女座。到目前為止,你似乎已經糾正了工作中的一些事,使之更加愉快,而且因為已經建立了卓越的聲譽,水星將與其他行星通力合作來獎勵你。 水星將在你的工作宮與冥王星攜手,並派給你有趣的工作任務,它將在未來幾週突然到來。 水星將與火星在雙子座形成一個大三角(可能是最神聖的相位),因此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接下來幾個月與更多的團體和社群交流。 你可以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做廣告、促銷和任何事情——只要是表達你或你的公司現在在做什麼的就行。這是個積極的新月,將助你走向 2023 年至 2024 年的職業生涯頂峰。 翻譯:星譯社/譯者:無幻_Mugen (享受成就:做自己喜愛的工作,為何還會受傷?四句話轉化傷痛,開啟內在清理療癒) 射手座(11 月 22 日~12 月 21 日) 作為一個射手座,在你的生活中長途旅行是很高優先級的事情,但是在這個月裡,工作上和家裡中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所以你可能需要停下出行的腳步專心處理這些事。 工作方面似乎像噴發的火山一樣在擴張,帶來了新的業務和新的客戶,他們的需求必須迅速滿足。 與此同時,家庭方面,你的家人似乎非常需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身上。如果你能夠在 7 月或者 8 月初的時候離開一下進行一次出行的話,那麼時間點就剛剛好。如果那段時間沒能成行的話,就把假期定在 10 月初吧。 待在家裡可以給你帶來非常多的快樂時光——這些天裡浪漫的愛情看起來也非常迷人。7 月 31 日的時候,太陽在獅子座,木星在牡羊座(都是跟你一樣的火象星座)呈拱相,這是最和諧的一個角度。 這個星象將會為 8 月的前幾天傳遞快樂,浪漫,也會帶來和孩子一起相處的快樂時光,以及創意方面的追求。 (真心推薦:「有快樂的你,才有快樂的家庭!」給防疫期間家長們療癒身心的 3 個方法) 儘管你在家裡可以享受大把的快樂時光,但是你還是非常想要在 8 月 11 日滿月發生的前後 5 天離開自己的城市出行。這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你會受到來自滿月的影響。工作方面的壓力會帶來問題,大概率會迫使你改變出行計劃。 關照自己的健康,因為背負著讓客戶和老闆都滿意的壓力可能會讓你的抵抗力下降。 你的第六宮,就是產生衝突的那個宮位,同時主宰著工作和健康,所以你在這兩個方面都會承受到壓力。你會意識到每個跟你對話的人在滿月之下都非常的筋疲力竭。每個不同星座的人都會有自己的苦水想要傾訴。 圖片|Photo by Max Harlynking on Unsplash 火星一直都在促使工作熱火朝天,但是當火星在 8 月 20 日離開金牛座(你的第六宮)的時候,事情會開始變得平靜下來,工作流程也更容易得到控制。 簡而言之,你會得到喘息的機會。 火星將會 8 月 20 日的時候進入到雙子座,在你的伴侶和夥伴方向投下一個長期且持久的重點關注: 愛情方面,你的伴侶,未婚對象,長期穩定的交往對象。 工作方向:你的合夥人,代理人,律師,經紀人,婚禮策劃師,公關人員,會計師,以及其他一切在一對一的基礎上大家互惠互利的關係。 如果你要訂婚或者結婚,你應該感受到這種投向伴侶的關注已經來臨了!這都是眾多可能性中的一個,所以請持續保持關注。 8 月 27 日的新月對你來說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你會非常開心能夠待在家裡。這輪新月是今年對你職業生涯來說最重要的一輪新月。你可能會聽到晉升的消息,或者是拿到了新工作的合約。 如果你是自己單幹的,那麼你現在可能會遇到一位享有盛譽的新客戶,這位客戶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業務。 如果你正在推出新的產品或者服務,那要抓緊時間,因為水星會在 9 月 9 日至 10 月 2 日之間逆行。 你會在 9 月初的時候就開始感覺到事情放緩,所以如果你有能力控制自己在職業方面的步伐的話,多考慮 8 月早些時候以及在 10 月水星逆行結束之後。 其實不用等太久,因為在 10 月中下旬還會有其他的理由告誡你避免職業方面的變動,我會在下個月的時候給你講述具體的原因。 翻譯:星譯社/譯者:斯夫 August 08,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7hxoF9H
【蘇珊米勒】2022 雙子、天秤、水瓶:風象星座八月運勢 https://ift.tt/ECeRJrc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8 月星座運勢: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雙子座(5 月 21 日~6 月 20 日) 親愛的雙子座,你的特別時期即將到來,這將在能量行星火星於 8 月 20 日進入雙子座後發生,會讓你一馬當先。 火星將在雙子座停留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比火星通常於一個星座停留 6-7 週的時間長出很多。這會使你成為遊行列隊中的領導者,但這也需要你在各方面做出大量努力。說你會很忙只是種很委婉的說法。 上個月 7 月 28 日的新月發生在你的第三宮,所以你會有大量的溝通工作要做——有些是 7 月和之前幾個月遺留下來的,新的項目也會在 8 月初來到你身邊。 這類工作通常會是你的強項,因為雙子座擅長寫作、演講、編輯、研究、翻譯、廣告、宣傳、代理的工作,甚至包括電腦編程。 木星將在這次新月中完美地將幸運和幸福揮灑在你身上,而且還有跡象表明,你將因為你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工作而獲得豐厚的報酬。 在未來的七個月裡,你可能會比平時增加不少的旅行,對你來說,親愛的雙子座,這將是屬於你的樂章。 (同場加映:和西班牙男友徒步兩萬公里的旅行:不搭飛機、不住旅館, 一起流浪 17 國) 你很幸運擁有在雙子座的火星,因為你會表現出領導力、勇氣、決心和動力,你也會有一種強烈的決心去做好和實現你的目標。 從 2022 年 8 月 20 日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你將要投入的東西會對你的生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它將反映出你最深層的快樂,會成為你身份中重要的一部分。 觀察 8 月 20 日之後和未來的幾週,生活的哪一部分在為你閃亮——那個領域的生活對你來說將是非常重要的。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溝通的主題將在 8 月 11 日的水瓶座滿月中繼續。這次滿月將靠近位於你第九宮的嚴厲的土星,土星守護國際關係和外國旅行、出版、社交媒體、廣播、法律事務和法院系統,以及高等教育機構。涉及的這些事項中的某一項將會達到高潮。 土星的存在會給局勢帶來了嚴肅而沉重的基調。對每個星座的人來說,這都是個非常緊張的時刻。 8 月 11 日,水瓶座滿月和獅子座的太陽將分別與天王星和火星形成強硬相位,這兩個星座將在金牛座相互靠近,就在你代表秘密的第十二宮。 如果你和撰寫你的人生傳記(簡介)的記者見面,請一定要謹慎——冒充友好的記者的人可能會因為肩負著秘密的事務而令你驚愕,比如會「揭露」你從未做過的事情,而且記者會漠視事實。不要單獨接受採訪。 這只是一個舉例,但我的觀點是,背後發生的事情是你看不到的,所以要小心你的一言一行。 如果你要發起一項廣告活動或任何以溝通為導向的項目,請在 8 月 16 日水星與天王星形成三分相的時候進行。 8 月 14 日,土星將與太陽對沖,可能使你將要完成的某個溝通項目變得非常艱鉅。你將不得不在最後一刻仔細檢查細節。 8 月 20 日之後,火星在雙子座會敦促你快速前進,但土星會閃爍著謹慎的黃光,讓你慢下來,警告你檢查下你做過的工作,他會敦促你繼續打磨它,直到它閃閃發光。 土星是你的朋友——你完成的項目會因此而變得更好。 圖片|Photo by Harli Marten on Unsplash 8 月 27 日在處女座的新月可能會讓你與家人有更多的接觸,或者你可能會關注你的家庭領域——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搞個裝修,翻新家具,或者一系列的維修,這些都可能會讓你在未來幾週,甚至直到 9 月都忙不過來。 水星將是這個時候最為重要的行星。幸運的是,天秤座的水星將與雙子座的火星和摩羯座末度的冥王星形成一個美好的角度,建立非常和諧的大三角。 在工作中,你的創意想法將得到稱讚,並為你帶來收入,如果你正試圖籌集資金,金融方面的人將對你所說的東西很感興趣。 如果你想為你生活上的變化買單,或者想在經濟上幫助某個家庭成員,因為有新月的美好相位,看起來會有錢來,這要感謝你的聲譽和令人欽佩的工作態度。 8 月 11 日至 9 月 5 日,金星在獅子座向你微笑。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來改善你的外形(包括去購物),然後走出去約會吧。 翻譯:星譯社/譯者:劉小貓 (延伸閱讀:你今天跟自己約會了嗎?狀態低落時,更要為自己準備「身心滋養特餐」) 天秤座(9 月 23 日~10 月 22 日) 你一直在擔心錢的問題,但好消息是最近你銀行帳戶中意外的現金支出將會減少。 火星就是這個問題的始作俑者,而且火星和天王星這兩個衝動的行星停靠在你的第八宮他人錢財宮位,也沒有什麼幫助。火星單獨在星盤中這個宮位時往往會導致支出增加,但當他和天王星結伴出現時,也會出現意外的支出。 每當天王星在這個宮位的任何一個相位中發揮重要作用時,結果就是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你可能會得到一筆巨大的意外之財,或者你可能會有一筆從未預料過的開支。 我覺得我們從來沒有必要為好消息做準備,比如得到一筆未曾預料到的獎金或其他意外之財。然而,我們的確不得不在消費方面保守一段時間,為相反的可能性做準備——比如一份意料之外的帳單。 (推薦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不過,隨著八月的到來,你也會擁有一個可愛的相位,涉及到強大的太陽與好運的木星的合作,這意味著你的朋友和伴侶可以在八月初完美融合。 你可能會舉辦一個小型聚會,或去參加一場你們都收到邀請了的社交活動——這將是相當難忘的。在 8 月的頭幾天,這個相位的光芒會很強烈。 從火星 8 月 20 日離開金牛座開始,你將會看到你的財務狀況幾乎是立即改善。 火星將進入雙子座待上異常漫長的 7 個月,並在你的第九宮旅行宮停駐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雙子座是一個兼容的風象星座,能與你的太陽天秤完美融合。 看起來你會花費很多時間在機場和旅行上(這是一個很美好的前景)。如果你覺得那不可能,那麼可能你會去到大學校園學習,或者從事重要的出版或廣播項目。 你可能要處理公民身份、移民、簽證或者居留相關事宜,又或者你可能會捲入一個法律案件。這其中某一個方面可能會成為重點關注,但應該是對你有利的。 圖片|Photo by Pascal Meier on Unsplash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這個月的棘手時刻。任何星座的人都不會為 8 月 11 日的滿月感到興奮。 讓這次滿月變得艱難的是牽涉到了獅子座的太陽和水瓶座的滿月——它們將與天王星和火星形成一個嚴峻角度(精準相位)。這將給你的兩個財務宮帶來動盪。 無論你在約會還是已婚,可能都會與你的伴侶在錢財方面產生分歧,或者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你可能需要為了照顧這個孩子而開一張大額支票。你似乎別無選擇,只能去支付那些應付的錢。 土星距離滿月足夠近,給你施壓,提醒你生活中有些責任我們必須承擔,而有些責任則需要犧牲掉。 土星會讓你變得非常現實和實際,即使你不願意這樣。在這次滿月後的五天內,你和每個人對話都可能是如履薄冰,所以要和善。 如果有人需要一個可以休息的、沒有需求的、安安靜靜的 8 月末,那就是你了。 可以讓你的媽媽幫你照看孩子幾個晚上,你和你的配偶或愛人就可以自駕去到一個僻靜的地方。 希望是附近小而美的高評價餐廳,可以供應美味佳餚和優質的葡萄酒。和你的配偶或愛人在戶外用餐是理想的選擇,聽著蟋蟀的叫聲,感受晚風中忍冬的芬芳。 如果你住在南半球,那就去尋覓一些有著超大壁爐的奢華酒店,你們可以依偎在一起。你渴望休息得很精彩——你現在就能擁有。 翻譯:星譯社/譯者:海浪泡沫 Aph (你會喜歡:Facebook 創辦人祖克柏與妻的「愛情協議」:每週最少約會一晚,每次相處最少要 100 分鐘) 水瓶座(1 月 20 日~2 月 18 日) 隨著 8 月到來,比起「我」,你會更多考慮「我們」。 本月初,7 月 28 日發生在獅子座的新月影響依然明顯。這時的你也許會想跟戀人提議同居,完全擁有對方,或者是跟對方結婚。這個新月會令一段重要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堅固。 已經結婚了?那你們可以一起為某個重大目標努力,比如買房、生孩子或計劃一次重要旅行。當然了,你們也可以製定其他的目標,這些只是我列舉的例子。 如果你還單身,可以把這股合作的能量用在業務上。也許你會想找一位專家來協助你。 因為這個新月落在了帶有契約意味的宮位,你可能會跟對方簽署合約以體現這筆交易的嚴肅性。盡快行動吧,月初是最佳的時間。最近木星與太陽及新月成有利相位,讓 8 月的第一週成為簽署合約的理想時段。 (名家專欄:野女正史|空中第一夫人賈姬,史上最傑出女飛行員,14 歲就結婚生子) 火星和天王星已經在金牛座停留已久,再加上 4 月的食相也發生在這個位置,讓你一直考慮搬家或買賣不動產,又或是對住所進行翻修。你甚至會想把自己的房子放到 Airbnb 上。 2021 年 11 月 19 日及 2022 年 4 月 20 日的這對食相可能開啟了你對房屋或家庭作出改變的道路。這種情況因為火星的到來變得更加明顯,且會持續到 8 月 20 日才減弱。 令人無法預測的天王星正停留在你的家庭宮並且暫時不會離開此地,但是隨著火星的離開,這種緊張的形勢會有所減弱,可能是因為你也馬上要做出決定了。 你要注意發生在 2022 年 11 月 8 日的那個食相會帶來什麼影響(具有超強破壞性),以及 2023 年 10 月 28 日的那個。 圖片|Photo by Birgit Loit on Unsplash 如果現在的住所很舒適也很穩定,你也不考慮對它做出任何改變或修繕,那就把注意力放在父親、母親(或雙方)身上,他們可能需要你的幫助。 你的母親或父親也許會宣布搬到一個氣候溫暖的地方居住,或是宣布打算退休。有很多種可能性,這只是兩個例子。也許你已經解決了某個房屋或家庭相關的問題,但是如果還沒解決,可能馬上就會出現。 如果需要處理房屋或家庭問題,2023 年 5 月 19 日的那個新月前後的那段時間是最合適的,稱得上是 24K 金般的好時機。 也許不用等待很久就可以實行與房屋或家庭有關的計劃,可能就碰巧發生在 8 月 11 日的水瓶座滿月及其前後 5 天內。 天王星和火星都在金牛座,且與滿月相刑,這是個激烈又混亂的組合,向正在獅子座的太陽及水瓶座的滿月發射強烈的光芒。這個水瓶座滿月還與土星合相,形成又一個不利相位。土星會要求你做到切實可行,保持客觀,但這個滿月期間是很難做到這些的。 滿月期間出現的某個消息可能會深深打動你,尤其是對那些出生在 2 月 7 日前後的瓶子。 儘管要面臨數個障礙,讓你的步調放緩,但它們會讓你做到「三思而後行」。傾聽一下宇宙的智慧吧。 到了月末,會有一次(處女座)新月發生,讓你知道,是時候開始搞錢了。 比如,如果你一直在寫書,出版方可能會在試讀之後承諾會幫你出版並製定營銷計劃。如果在這個新月期間與人暢所欲言,你還會得到更多種可能性。 是時候協商版稅、佣金、專利使用費或讓老闆預支現金的事情了,也很適合開誠佈公地談論其他與錢相關的問題,包括公司福利之類的,因為如果這麼做了,你會從通過這些談話得到不錯的結果。 這個新月由剛進入天秤座的水星主導,它與你同屬風象星座,與火星及冥王星(財務發電站)成有利相位,開啟進行財務談話的理想時間,所以開始行動吧,但也要有所保留(保護好自身的利益,切勿和盤托出)。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哇哇 August 0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CeRJrc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私密處也可以來點油保養!膠囊精華油,濃縮日常的美好片刻 https://ift.tt/LR7MOr1 挑剔小姐 Miss. picky 忙碌現代女性如你,儘管生活緊湊,但仍然注意保養,但你知道嗎?除了臉部需要保養,私密處也需要你的細心呵護!融合精油成分的保養油,會是你的最佳私密處保養選擇。 第一次感到心動的對象,我現在早已忘了長相,只記得他身上散發著好聞的洗衣精香氣;職場上第一次遇見的前輩,如今也沒了聯繫,但她標誌性的香水味道,我卻記的比每一次工作對話都還清楚。 氣味,就是這樣奇妙的存在,教會我們記住生命中的特別時刻,教會我們撇除所見、放下想像,單純用嗅覺去體驗生活。越看不見的東西,越是細節,越能彰顯品味與哲學。然而,氣味不只存在於空間中,也能化作身體保養品,在日常呵護肌膚、私密處同時,也散發舒適香氣。 取自然的香氣,做自然的自己 作為一個標準的嗅覺控,我喜歡觀察週遭朋友、路人隱約散發的香水味。總覺得透過香水味,能概略猜測出對方的個性輪廓,花香的果香的海的木的,優雅的活潑的外放的內斂的,我樂此不彼。 當然,我也很在意自己身上散發的味道,比起能帶給人強烈記憶的氣息,我更偏好隱含其中,淡淡卻讓人舒服的氣味。尤其對草本、大自然的味道毫無招架之力,覺得一旦沈浸在自然芬芳中,身體能全然放鬆,因此從香水到保養品,凡是主打草本氣味的產品,我都樂意一試! 圖|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而現代人注重保養,不只是針對臉部,身體每寸肌膚都不放過。最近偶然發現,除了常見的身體乳液、頸部局部乳霜以外,也有私密處專屬的保養用品!從前覺得,私密處保養,極限大概就是挑選採用自然成分的私密處清潔露,從來沒想過,原來私密處也能運用油保養,除了潤澤以外,也富含精油香氣,保持妹妹潤澤度,同時舒緩心靈。 私密處精油按摩,帶走疲憊倦怠,留下生活品質 要挑選給私密處的保養油,不得不認識長期鑽研精油芳療的 MIT 精油世家品牌 —— 朵妮朵絲。由知名 IFA 芳療學院校長沈莉莎領軍,致力打造最好的複方精油,並聯手中西醫,以學理做支撐,推出各式精油保養品。也為呵護所有女性著想,推出「長效型私密精華油」。 初次接觸私密處專用保養油,包裝即讓人驚艷。或許是朵妮朵絲的貼心,為女性設想外出旅行的可能,因此特別設計膠囊包裝,讓精華油不易氧化且攜帶方便。且精華油全成分皆為純植物萃取,滿足草本氣味喜好者的取向。不只是氣味好聞,各種精油也確有其功效,茶樹、松竹梅等精油,具淨化效果,能清潔私密處肌膚;而波旁天竺葵和岩蘭草聖巴克茉莉精油,能增強免疫力,促進整體循環。 同時,添加獨家配方「FormuCana 專利天然複方精油」,經實驗結果證明,也能有效抗白色念珠菌。這麼多種精油成分匯集,才成了我手中小小的一顆膠囊,想來就迫不及待想體驗看看效果! 夏日炎熱難耐,經過仔細盥洗後,私密處摸起來難免有些乾澀。此時取出精華油膠囊,沾點水,經過掌心溫熱後,將最新鮮的精華油輕輕伏上私密處,慢慢畫圈按摩,若喜歡油保養,也可嘗試一次用兩顆膠囊按摩,體驗加倍的保濕感。幾天下來,肌膚潤澤不只自己有感,連男友也大力稱讚,每天都嚷著他也想要用,可說是比我更愛不釋手(笑)。 理想生活養成之路,就在日常細節中 如果你是嗅覺控,如果你想體驗更進階的私密處保養,不妨選擇朵妮朵絲,讓天然複方精華油好好呵護你,用氣味記憶生活裡每一個特別時刻吧。 文|Phoebe 濃縮日常美好片刻:點我參加迷人體驗 August 08, 2022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LR7MOr1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鳳小岳媽媽孫麗翠的「立秋」節氣儀式:一雨成秋,季節轉換適合整理心緒 https://ift.tt/AS0o7jm womany 女人迷精選 2022 年的 8/7-9/6 為節氣「立秋」,是季節轉換的分界日子,適合整理思緒、打掃家裡,更換床單等,迎接嶄新的季節! 文|Li Tsuei 立秋 2022/8/7~9/6 【立秋】雨後漸涼,注意養肺 一雨成秋,雨後涼氣生,秋色漸,天光隨,心乃應包容所有發生的現象,應生平等心觀世間。 秋,走肺經,肺主氣,開竅於鼻,主皮毛,五行屬金,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肺經過一整年的運作,剛進入修復期,現在是肺、喉嚨、呼吸道、大腸最弱之時。 肺氣弱,呼吸則短促、心跳加快,心臟悶塞,容易心悸。血氣不足難以到腦就會頭痛。需要練習專注地呼吸,提升肺活量。情緒起伏不定容易妨礙肺臟營運。 肺臟營運困難,肺氣就不足,會讓腰痛,氣不足時,下巴無力,乃呈下墜,身型上頭及上身往前傾,腰彎曲,身體若長時期維持姿勢不正就會導致腰痛。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秋心莫愁,轉換心境喜眺天空 秋季天空光影美妙,葉色變化色彩豐富,多入郊登高看遠,開闊心胸,隨意施捨。 秋天皮膚氣孔腠理開始收斂,如枝葉水份變乾燥,葉落枝頭,身體此時也需要釋放夏日暑熱所積著的餘躁,若不能順利排出就會在身體內產生反應; 咳嗽、喉嚨痛、有痰、聲音沙啞、鼻子不通、鼻子過敏、流鼻血、鼻蓄膿;拉肚子、溏泄、痔瘡、疝氣、牙齦腫,都是在呈現節氣的反應。 肺主皮毛,此時也會有皮膚的問題,皮皺、出小疹,起小水泡、發癢、脫皮。當能量由肌肉(脾)轉到皮膚(肺),通道開始收斂、無法釋放,肌肉就痠痛,任由疹子發出。 脾、胃功能經過長夏的修復,能量很強、消化與分解能力好,垃圾清理出、有空間了,所以會特別感到容易肚子餓,胃口特別好,真是福氣。 感覺餓的時候,先喝些溫水,勿餓就急吃,仍要耐心慢食。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如何乘著節氣照顧自己? 拍肺經 ,大腸經,氣和心紓。 拍手肘的【尺澤穴】,手肘外面是大腸經、裡面是肺經。 拍【孔最穴】,令氣昇心寬。 吃白木耳、蓮子、百合,補肺氣、滋潤肺,亦可幫助皮膚的垃圾清出來。 立秋,一年循環到長夏結束後,過去怎麼照顧身體,在秋天就得到相對的回應,是開始準備檢討的時候了。 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有很多不適出現。有耐夏日就有好身體,會覺得身體特別健康、呼吸順暢。 立秋,讓自己開心吧,大聲唱歌大聲笑,秋天莫愁,愁則揪愀。 秋高氣爽,多做深呼吸,肺氣足、就相當於在為自己打氣上發條;為自己上妝,皮膚就會發亮。 立秋後的下一個節氣就是處暑 注: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是季節轉換的分界日子,適合整理思緒與轉換心境;此時適合整理打掃家裡,更換抱枕、被子、床單等,幫助迎接嶄新的季節。 August 07, 2022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S0o7jm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父親節送的是貼心!教爸爸使用 10 個 iPhone&Apple Watch 的體貼設定,照顧健康 https://ift.tt/MWvDfno womany 女人迷精選 父母健康是兒女的最大財富!爸爸的 iPhone 你有幫他適度調整嗎?10 個實用小技巧,就能表達對老爸的關心。(實用好文,立馬收藏!) 適合作為父親節禮物的 iPhone 和 Apple Watch,除了以它們表示對爸爸的感謝與孝心,今年不妨記得在送禮後,多送出一份來自你的「售後服務」! 教爸爸們以下 7+3 個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實用的特色功能,更舒適的螢幕觀看體驗、聯繫功能的簡單化和晚輩最在意的健康關注等,發揮禮物的真正意義,也在爸爸們心中多添一份兒女的溫暖與貼心。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iPhone 1. 設定文字「粗大黑」,原彩護眼更舒適 使用智慧型手機多半會長時間地盯著螢幕觀看,在開始使用新手機前,替爸爸將畫面調整成最適合他的瀏覽模式! 在「設定」中的「輔助使用」選擇「顯示與文字大小」滑動下方級距選擇,若字體仍不夠大,可點選頁面上方「更大的輔助使用字體大小」將會新增更多級距、放得更大。 而開啟「減少透明度」與「降低白點值」可降低鮮豔色的彩度,讓爸爸在滑手機時減少對眼睛的負擔。 更改字體大小 2. 分享「健康」照顧、關心爸爸更即時 除了文字設定,絕不能少的就是「健康」! 父母健康是兒女的最大財富,但工作的繁忙總使子女被迫減少待在爸媽身邊的時間,透過 iPhone「健康」App 的「分享」功能,在自己的 iPhone上就能隨時看到爸媽活動的相關紀錄,包含運動、行動能力資料、心率和各項趨勢,有任何的即時更新都能馬上收到通知。 而將在日後更新的 iOS 16 帶來了全新「用藥」功能,爸媽若患有慢性病需長期服用不同、多種藥物,能替他們將藥物記錄在健康裡,設定每項藥物的劑量與時間提醒,搭配戴在手腕上的 Apple Watch 震動與聲音提示,不會忘、更不會吃錯藥,還能替長輩向子女「報備」分享已服藥,別擔心。 在「健康」App 中分享和檢視健康資料 圖片|Apple 提供 3. 皮夾整理術,「錢包」輕巧超便利 看不慣爸爸皮夾總是鼓鼓的一大包嗎?幫爸爸把皮夾裡的卡片都存入 iPhone「錢包」App 內,不僅能輕量化皮夾負擔,疫情期間也直接減少接觸付款,為爸爸多添一份保護。 不只卡片,機票和支援錢包 App 的商家會員卡,還有載具都能加入錢包內,少了紙本印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掃除忘記攜帶的困擾,更是省下皮包的大空間。 別忘了疫苗卡現在也能申請數位疫苗加入錢包,只要出入公共場合,需要檢查疫苗施打認證,爸爸只要秀出手機就能搞定。 在 iPhone 上使用「錢包」設定 Apple Pay 4. 收好密碼,附註說明 有了 Face ID 後執行許多常用的網頁和 App 都能直接快速直接登入,但這樣的便利遇到需要更改或更新資料時卻容易忘記原先的設定。 點選「設定」中的「密碼」,針對每一個密碼選項裡的「加入附註」可以寫下自己對密碼的記錄和說明,不受限於網站常見的問題提示,有助於爸爸清楚記憶自己設定密碼的暗示和規則。 在 iPhone 上檢視密碼 5.「照片」回憶練腦力,老來不健忘 隨著爸媽年紀漸增,不只健康,記憶力的保健也不容遲緩,而 iPhone 相機拍下的每日生活樣貌,就是訓練記憶力的好幫手! 拍攝後在「照片」App 中觀看照片時,上滑照片點選「加入說明」欄位,寫下當時的故事,日後回味就能輔助回想拍照當天的點滴。 再透過 iOS 15 所支援的「回憶」裡「為您推薦」,有 iPhone 根據時間、地點和人物,精選相簿裡相關的照片並配好「回憶組曲」所組成的小短片,豐富又有趣。 點選分享圖示一鍵就能從訊息、Line 傳給家人好友,並發布在社群媒體,記起曾經變得容易,也順便提醒子女們可以開始計劃下次旅行,不停翻新回憶。 在 iPhone 上的「照片」中將回憶個人化 圖片|Apple 提供 6. AirDrop 彈指完成長輩圖 替爸爸每天必傳必收的長輩圖習慣,帶來一指傳送的魔法吧! 使用 iPhone 的 AirDrop,不耗費網速又省時,更不會在第三方通訊 App 佔用容量。 在「控制中心」的 AirDrop 點選「只限聯絡人」或「所有人」來選定傳送和接收的對象,無論相片、影片或是網頁上想分享給好友的資訊,只要相距在 9 公尺內都能藉由 AirDrop 在所有 Apple 產品間傳送。 7. Apple 保護隱私權,個資攬牢牢 相信多數長輩都對於個人資料在智慧型裝置上填寫與使用仍存有疑慮與不安,在送給爸爸新 iPhone 時,替他關閉 iPhone「隱私權」內的「追蹤」,在每個要求授權追蹤的 App 便會以「要求 App 不要追蹤」的方式處理。 實際打開「App 隱私權報告」可見過去 7 天內所有 App 被存取的頻率和與其他網域通訊的次數,配合 App Store 中加入的「隱私權說明標籤」解釋這款 App 對隱私權的處理方式,在下載前就能先了解一舉一動,破除爸爸迷思,讓他用得安心自在。 隱私權設定 (你會喜歡:用 iPhone 拍出日常感婚紗!紀實攝影師 5 個心法,善用濾鏡與景深打造復古感) Apple Watch 若爸爸已經擁有 iPhone,在教完上述功能讓爸爸感受到你賦予禮物的體貼,也能送上一支 Apple Watch 把關爸爸的身心健康,讓照護更完善,同時也能安放為人子女的擔憂。 1.「錢包」戴上腕,遺失機率歸零 配戴 Apple Watch 的爸爸,在 iPhone 的錢包加入實體卡片後,在需要刷卡結帳、掃碼載具和出示疫苗卡的場合,只要點按兩下手錶的側邊按鈕,就能叫出錢包完成動作,完全不用從口袋中拿出手機或是皮夾,安全又快速,遺失物品機率正式歸零。 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 Apple Pay 2. 定心丸「SOS緊急服務」 越發年邁的爸爸和家中長輩不禁摔,扭到或骨折都可能轉為嚴重的併發症。 為他們戴上 Apple Watch(SE、Series 4 和後續機型)能在嚴重跌倒時發揮偵測功能,震動或發出警示聲,確認使用者的後續狀況,是否需要聯絡緊急服務,若需要協助,拖曳「SOS緊急服務」滑桿,手錶便會自動撥打急救電話。 而心率若有過高或低的異常表現,Apple Watch 也會跳出通知,讓使用者停下當時的活動,留意自身狀況,在有納入「健康分享」的家人名單中也能收到通知,即時聯繫爸爸或長輩。 Apple Watch 跌倒偵測 iPhone 和 Apple Watch 「SOS緊急服務」 圖片|Apple 提供 3. 和爸爸心電感應 用一支智慧型手錶就能更靠近爸爸一點守護他的健康,紮實地把爸爸放在心上。 Apple Watch Series 4 和後續機型所配有的「心電圖」App ,讓子女對於爸爸「心」安的關注度升至新境界,透過手錶上的電子心率感測器記錄心跳和心律,檢查是否有心房顫動(AFib)這種心律不整的情形。 (Apple Watch SE 不支援「心電圖」App) 在 iPhone「健康」中點選「摘要-顯示健康資料」就能看到心率和心率變異的狀況,檢視不同週期內心率的變化,健康的爸爸能繼續維持,心率有些許變動的爸爸,也能回溯生活中可能影響的因素,揪出潛在癥結點,加以預防。 Apple Watch 心臟健康通知 August 06, 2022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WvDfno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為什麼越來越不快樂?影響情緒的四種迴路 https://ift.tt/kENPC5I 天下雜誌出版 「享樂主義」最後會帶來什麼?在邁向終極的喜悅之路上,大腦有四種迴路會影響情緒,其中一個是「慷慨付出」,原來人天生就傾向合作⋯⋯ 文|達賴喇嘛、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 圖|天下雜誌提供 一心只追求享樂,永遠不會滿足,這項特性在科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稱為「快樂水車」(hedonic treadmill),名稱源於古希臘一個思想學派,該學派相信享樂是至極的善。 歷史上自有敘事文化以來,這種享樂主義(Hedonism)始終不乏追隨者。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吉爾伽美什史詩》(Gilgamesh)中,掌管發酵(釀酒)的女神西杜里(Siduri)便勸諫:「填飽肚子,日夜狂歡吧。讓每一天充滿快樂,日夜舞蹈奏樂⋯⋯人只須在乎這些事情。」 (你會喜歡:「我們好嗎?」非洲烏班圖精神招呼語的喜悅意涵|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達賴喇嘛的藏族傳統很多源自古印度,但即使是高度重視性靈的古印度文化,也存在著崇尚享樂主義的學派,名為夏瓦卡(Charvaka)。在很多方面,享樂主義是大多數人默認的哲學,及時行樂也已明顯造就了現代消費者「有錢就買」的文化。 但科學家發現,任何樂趣只要我們經驗過愈多次,對其效果也會愈來愈麻木,漸漸把那件事的樂趣視為理所當然。第一碗冰淇淋的滋味總是無與倫比,第二碗還算可口,到了第三碗已經消化不良。 這就好比吃藥,要達到相同藥效,用藥劑量一定會愈來愈高。 但文獻中也似乎存在著某樣強而有力的東西,長久改變了我們的幸福感。那就是達賴喇嘛和大主教第一天所提倡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我們對他人展現的愛與付出。 圖片|Photo by A. L. on Unsplash 理查.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是一位神經科學家,我在舊金山和他共進午餐時,他告訴我他彙集神經造影(neuroimaging)研究,整合出的快樂大腦理論。我聽得渾然忘我,根本沒專心吃我的春捲,春捲其實很好吃,至少在物質層面上是這樣。 大衛森解釋說,我們大腦內有四種迴路會影響長期的情緒健康。 第一種,與「保持積極狀態的能力」相關 保持積極或樂觀狀態的能力,會直接影響一個人感受快樂的能力,這一點有道理。 兩位偉大的精神領袖剛才說過,最快進入這種的方法,就是學會愛人、學會同理心。 第二種迴路,負責的是「從消極狀態中回復的能力」 讓我最驚訝的是,這兩個大腦迴路完全獨立運作。一個人很可能擅於保持積極狀態,卻又容易墮入消極狀態的深淵,萬難恢復,這說明了很多我人生的情況。 (推薦閱讀: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創造喜悅,再困苦也不冷酷,再心碎也免於崩潰) 第三種迴路同樣獨立運作,但對其他迴路有必要的作用,那就是「專注的能力」 很多冥想修行就是為了增強這道迴路而存在。 不論是呼吸吐納,還是誦經祈禱,又或是達賴喇嘛每天早晨的觀想,都要有集中心神的能力做基礎。 最後一種迴路是「慷慨付出的能力」 我聽了很吃驚,人的四個大腦迴路,居然有一整個貢獻在慷慨上頭。 難怪在我們幫助別人或受人幫助時,甚至只是目睹別人得到幫助的時候,腦中的感覺如此良好。 艾克曼將此形容為情感的昇華,這也是喜悅的一個面向,也有強而有力的研究證實合作、同情和慷慨,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圖片|Photo by Jackson David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達賴喇嘛《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愈能正視自己和他人受的苦,愈能感受喜悅) 約翰.巴奇(John Bargh)是無意識心理學的世界級專家,他認為人有三個天賦本能(經常是無意識的):生存、繁殖和合作。在實驗室中,一歲半的小孩如果看到面對面擺放的玩偶,會比看到背對背玩偶的小孩更願意合作。 這種無意識的本能可以被激發也能被關閉,巴奇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例子,說明合作是一種深層的演化動力,從人類最早期的演化發展存在至今。 更重要的或許是,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讓我們傾向與扮演照顧者角色、有可能保護我們安全的人合作,並善待他們。 反之,我們對看上去與自己不同的人較有戒心,這些無意識的根源就形成了偏見。 我們的同理心不太會推及到非自己「團體」內的人,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大主教和達賴喇嘛不斷提醒我們,我們其實都隸屬於同一個團體——我們都是人。 無論如何,與人合作、慷慨待人的能力和渴望就存在於人類群體的神經迴路當中,可以在個人、社會和國際層面運用。 本文出自達賴喇嘛、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的《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August 05,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ENPC5I
親愛的,你與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每天 5 分鐘就能做的 8 個親子增進術 https://ift.tt/jWVf8bK 讀者創作 影響孩子最深的是父母!8 個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的好方法,增進親子關係、提升語言能力——你學起來了嗎?(收藏起來,時時提醒) 文|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你為了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美國知名作家 加里森.凱勒 [1] 語言跟詞彙對於幼年的孩子而言,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而且抽象又難以捉摸使用的概念。所以孩子從小跟世界溝通的方式,最直接也直覺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 曾有家長問我:「只要跟小孩玩,這樣就足夠了嗎?」親愛的,這個是好多家長會有的疑惑。我們與孩子遊戲的目標,在於這可以讓你用他的「語言」,與他建立彼此的親子感情與安全感。也能在遊戲時,增進專注能力和人際互動。 讓我們用每天只需要五分鐘的「遊戲時光」,來增加與孩子的親密與安全感。 圖片|Photo by Soraya Irving on Unsplash 遊戲時光的八個親子增強術 1. 就開心的玩吧! 讓自己沉浸與享受跟孩子的遊戲時光。 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表現對於這段時光的享受和參與,展現你喜歡跟他在一起的心情。在這樣的熱忱中,你也會逐漸喜歡跟孩子的遊戲。 提高講話的音調 應用你的臉部表情(笑容、眯眼) 適當的肢體接觸(碰碰肩膀、摸摸頭) 「孩子需要的只是愛、一個為他們負責的大人,還有一個柔軟的靠岸之處。」——美國知名小說家 黛博菈.哈克尼絲 [2] 2. 具體的稱讚 在遊戲時光裡,對於適合、正向的行為給予具體的讚美,像是他做了什麼,或是大人看到了什麼。 「具體」的特點在於,不只是平常地說「你好棒」、「很厲害」,而是在稱讚時,真實描述孩子到底「哪裡好厲害。」 增加我們所看見孩子的真實模樣,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讓彼此在遊戲時光裡找到樂趣。 你可以這麼說: 「你好厲害!我看到你把積木疊好高!」 「很棒唷!你畫的貓咪好漂亮!」 「你把貼紙黏得好仔細唷!」 圖片|Photo by Soraya Irving on Unsplash 3. 反映孩子的行為 把孩子的話語「換句話說」,讓他理解到我們「真的」在跟他一起玩。 透過語言真實地「反映」孩子當下發生了什麼事,能讓孩子感受安全,並且知道大人是專心地與他相處。這也能透過彼此對話的互動,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 你可以這麼說: 「對欸,那是一根黃色的薯條。」 「我看到了!那隻松鼠好可愛欸!」 (推薦閱讀:「好好抓住,才能好好放手」你之所以沒有安全感,可能和童年經驗有關) 4. 跟他一起做 跟孩子「一起玩」他正在進行的遊戲內容,將焦點著重在當下的遊戲或玩具上。 透過模仿孩子的動作或遊玩方法,能讓孩子知道大人覺得他的遊戲好玩,也讓大人更投入在孩子的遊戲世界。 你可以這麼做: 當孩子拿起一台黃色車子,大人也一起拿了一台藍色的車子。 孩子:「嘟嘟!車車要進去房子裡面了。」 大人:「咚咚咚⋯⋯我的車子在你後面一起要停進去囉!」 圖片|Photo by louis magnotti on Unsplash 5. 行動描述 描述孩子當下正在做的正向行為,這使遊戲不只有單向,而是大人孩子的雙向遊戲。讓孩子知道你有在注意他的遊戲、動向、想像。 與稱讚相同,這樣的行為描述必須是具體的,大人此時就像是一個孩子的直播員,他做了什麼事,就把他正在做的事情講出來。 你可以這麼說: 「你正在把熊熊放到車子裡。」 「你幫姊姊(娃娃)到床上睡覺了。」 「你喜歡跟車車玩,你感覺好開心!」 6. 不下指令 在遊戲時光裡,避免給予任何希望或暗示主導的指令,讓孩子在安全的狀況底下,掌握屬於他的時光。 這類型的指令通常包含兩種: 直接指令:「把鉛筆給我」「給你玩這個車」「要不要玩那個車車?」 間接指令:「你要不要玩這個積木」「我覺得不要比較玩那個比較好」「你可以不要這樣放嗎?」 「孩子不是一本著色簿,你不能用你喜歡的顏色去填滿他們。」——美國知名作家 卡利德.侯賽尼 [3] (同場加映:洪蘭專文|父母一句批評的話,不會讓孩子不愛你,卻會讓他們停止愛自己) 7. 不說問句 在遊戲裡,那是屬於孩子的夢想遊戲世界。他所建構出不同的畫面、場景、角色,可能跟大人認知的一般事實不一樣。 大人只需把這個主控權交給孩子,避免問孩子問題,因為通常問句也暗示了大人對於這場遊戲的期待。 常見的問句: 「這個是什麼?」 「你確定要放在上面?」 「你放左邊比較好吧?」 孩子是敏感的,他們能隱約感覺到在疑問句後面潛藏的期待、暗示或指令。 張鈞皓臨床心理師 (延伸閱讀:關係依附理論:你的安全感,從孩童時期開始形成) 8. 不給評價 「孩子們知道大多數人都已遺忘的事物。」——美國知名波普藝術家 凱斯.哈林 [4] 在兒童的遊戲世界,任何的想像都可以是合理的(當然,如果是涉及破壞、傷害等就須停止),像是一根黃色的積木,在孩子的眼裡他可以是一根薯條、一根螺絲。 透過避免對於孩子的遊戲世界給予評價,讓孩子能夠逐漸在遊戲時光裡感到安全。 常見的評價: 「那不是薯條。」 「你這樣它會倒。」 「不要放在右邊。」 圖片|Photo by Marisa Howenstine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有快樂的你,才有快樂的家庭!」給防疫期間家長們療癒身心的 3 個方法) 遊戲讓大人能以有效且帶有意義的方式,孩子建立情感連結與安全感,反之若在過程中出現負向行為,也需要設立明確規則並終止當日的遊戲時光。 當安全感能有機會被穩固建立,在日後的行為改變與設定規則,就更有機會順利實現。 更溫暖的是,能讓你跟孩子的情感連結更加深厚。 唯有真誠且真實地進入孩子的世界,讓彼此感受到安全與信任,才是增進親子互動的契機。 張鈞皓臨床心理師 作者介紹|張鈞皓,臨床心理師。愛情、人際、哀傷,是人類深刻且難以忘懷的記憶,而藝術創作,充滿著豐富的回憶紀錄,以及精彩的瞬間。透過電影或動畫的心理視角分析,讓你簡單看懂心理學。除了心理諮商與治療,也能用文字溫暖你的心,陪你一起停駐此時或同伴前行。Facebook 粉專|心Hao相伴~張鈞皓臨床心理師 參考資料| [1] Keillor, G. (1990). Leaving Home. London, England: Penguin Books. [2] Harkness, D. (2011). A Discovery of Witches. New York, NY: Viking Press. [3] Hosseini, K. (2010). The Complete Khaled Hosseini: Digital box set. London, England: Bloomsbury Publishing. [4] Haring, K. (1996). Keith Haring journals. New York, NY: Viking Press. August 05,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WVf8bK
《花甲男孩》楊富閔繪本新作《機車媽媽》:上路,是一種自由 https://ift.tt/OXqt6of 晴暄 Ronna 楊富閔將散文〈機車母親〉改編為暖心繪本作品《機車媽媽》,描繪母親考取駕照的前後轉變,以及親子間的深情。 2017 年熱播台劇《花甲男孩轉大人》,改編自作家楊富閔《花甲男孩》,感動無數劇迷。他以詼諧幽默的敘事風格,展現親子間的細膩情感,並刻劃動人的鄉土風情。 這一次,他將散文〈機車母親〉改編為暖心繪本作品,描述一對母子騎著機車,穿越大街小巷,展開一場百轉千迴、內心戲強大的「機車冒險」。 透過細膩的繪本故事,再次回味成長歷程,感受親子間難以言明的愛、代際間的扶持理解,藉以省思——「家」為我們帶來的意義與溫暖。 (延伸閱讀:致愛裡的瘡疤!《花甲男孩轉大人》:就算會受傷,也要去愛) 重溫童年時,與媽媽的道路遊戲 媽媽終於考取機車駕照了。拿到駕照的媽媽,常和我說:「欲去蹓蹓咧無?」(台語,要不要出去晃一晃啊?) 圖片|聯經出版 提供 可是,媽媽只敢載我沿著產業道路,順著曾文溪堤防,看自己種的菜有沒有被偷。 小鎮風光,田園景色,時速 20 公里慢慢騎,10 分鐘就繞故鄉一圈。 圖片|聯經出版 提供 其實,媽媽很渴望出一趟遠門,騎車去市場買些好吃的和日用品。還有,她想回去看年邁的外公外婆。 但她不敢一個人騎車。所以,她說服我陪她一起去。 圖片|聯經出版 提供 傳統市場人聲鼎沸,別有一番人情味。買點古早味薏仁湯,逛逛日用品,添購衣服、拖鞋。 可是,提著滿手東西時,卻發現機車不見了! 這時,遠方傳來一陣鑼鼓聲,原來是蜈蚣陣。媽媽帶著我鑽來鑽去,蹲低身子,穿過煙霧瀰漫的鞭炮聲中。 原以為不見的機車,這時出現在馬路旁! 圖片|聯經出版 提供 費盡一番工夫,終於到外公外婆家,吃著外公煮的茄苳蒜頭雞,我心想,媽媽還是待在家裡就好了。 可是,外公外婆的家,本來就是媽媽的家。 圖片|聯經出版 提供 現在,媽媽一有時間就發動車子回娘家,她不再問我:「欲去蹓蹓咧無?」 而是自信地對我說,Good bye,一次又一次,獨立出發。 圖片|聯經出版 提供 (你會喜歡:給大人的繪本|《不說話的石頭告訴我們的事》相信你所經歷的,都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 親子關係的變化,從相互依賴到彼此尊重,卻不改變家人間的愛與羈絆 你還記得,童年與家人的相處嗎?想必和現在不一樣吧。這是因為,親子間的相處模式,從最初相互依賴、一同成長,到經歷分離、尊重彼此是獨立個體,是一連串關係變化的旅程。[1] 如同故事中的媽媽,終於考到駕照,卻也依賴小孩陪伴才敢騎車出門;帶著小孩逛市場,鑽過蜈蚣陣;騎好遠的路,才回到心心念念的娘家。 但小孩是怎麼想的呢?當時的小孩,無法完全體會媽媽的心情,他在心裡嘀咕,用龜速騎車的媽媽,還是待在家吧;天氣這麼熱,還騎那麼遠⋯⋯因為視角不同,所能感受與體會的,也大相逕庭。 這時候的「愛」,建立在彼此的「依賴」之上,在相互依賴的關係中,彼此一同「成長」。 長大以後,小孩終於能體會媽媽對外公外婆的思念,因為現在的他,也有了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可能住在外地,不常回家,所以他同樣想念著,現在已能獨立騎機車的媽媽。 家人間的羈絆,隨著彼此成長,「愛」也換了一種方式——接納關係界線的重建,尊重彼此作為獨立個體,自由綻放屬於自己的人生,並在這個過程裡,仍相互扶持、理解與守護。 圖片|Photo by Chema Photo on Unsplash 閱讀這本繪本時,我想起記憶中,媽媽載我放學的情景,下課鐘聲響起,遠遠地,我看見一位頭戴安全帽的女士,她瘦小卻堅毅的身軀駕著車,載我回家,速度不快,在車流裡總被超車。 那時我的心裡在想什麼呢?「可不可以騎快一點,都被腳踏車超過去了欸。」 有時,媽媽會利用騎車載我的過程,順道去市場買些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小小的身軀,提著好幾袋重重的菜籃,我和家人才能吃到熱騰騰的美味佳餚。 (延伸閱讀:【秋季餐桌故事】媽媽的蘿蔔排骨湯:總有這樣一種湯,讓人一喝就想家) 你還記得,家人騎車的身影嗎?那時,你心裡在想什麼呢?現在,你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家人間的愛,總是很難說出口,所以才總上演著隱晦的內心戲吧。 很多難以言說的愛,因為是對著親密的家人,反而羞於說出口;但也因為是家人,所以即使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衝突、隔閡,選擇了理解、包容,仍不改變彼此的愛與羈絆。 如同楊富閔在《機車媽媽》這部作品裡,所傳達的細膩情感: 親子關係的變化,代代相傳,我們一同成長,學會站在對方的視角,彼此包容與扶持;有一天,我們彼此獨立,無論生活遠近,家人間的羈絆與守護,都將化為一股暖流,流淌著深刻真摯的祝福。 參考資料|[1] 如何與父母建立良好關係?先經歷分離,才能完整親子關係 《機車媽媽》 August 05,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Xqt6of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世界上最爛的人》:如果到頭來想要的都沒得到,這也是一種收穫 https://ift.tt/xaQfh34 塔羅筆記 你看過《世界上最爛的人》嗎?故事裡的女主角茉莉,是否也讓你頗有感受? 步入 30 歲,仍帶些迷惘,如同茉莉,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許你能從茉莉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專屬自己的答案。 《世界上最爛的人》是一部關於現代人愛情的黑色喜劇。 劇情描述即將滿 30 歲的女主角茱莉,她日常生活中的躁動與不安定。 帶有魔幻色彩又極為生動寫實,同時能窺見導演執導電影的成熟、回望與蛻變,亦是對無常人生的一種釋懷與悅納! 圖片|《世界上最爛的人》劇照 即將滿 30 歲的茱莉,人生總是一團亂,對生活不安現狀、對未來仍在摸索。 已經糟蹋了許多天份的她,連一直想跟她定下來的男友艾克索也受波及,一位年紀大她許多的成功漫畫家。 某天晚上,她闖進一個不知名的派對,意外邂逅年輕迷人的小鮮肉艾文。 很快地,她甩了艾克索,不顧一切跳進另一段新的關係裡,渴望能為自己帶來新的轉變。 隨著日子繼續前進,不斷交織的衝動和遺憾,卻也終於讓她意識到,那些人生中曾做出的抉擇早已離她遠去⋯⋯。 非關挪威,茱莉的心路歷程,是世界上每位年輕人必經 看了《世界上最爛的人》,觀眾會發現,在挪威,即便是「最糟糕」的人生也不過如此,茱莉的經歷是一個普通北歐女孩的經歷,她的所思所想,對待世界的態度,對人生的探索,其實是世界上每個年輕人必經的。 但陰差陽錯,不同時空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青春——電影反映了人類永恆的困境。 但它是如此輕靈,不是舉重若輕,而是根本沒什麼重,是的,人生有什麼沉重的呢?只要你忠於自己內心,又碰巧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人間,有什麼是沉重呢? 你所有的煩惱,始於你躁動不安,躍躍欲試的青春,終結於你過盡千帆、閱遍千山後內心的平靜。 圖片|《世界上最爛的人》劇照 因為茱莉聰明、資優,覺得不讀醫科浪費了,考了大學的醫科,讀了一年轉去讀了心理學,心理學課堂上她,覺得這些理論過於裝神弄鬼,也不喜歡。當時男友喜歡拍照,於是她去學攝影了,這樣稀里糊塗的大學畢業,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好,就先在書店做個兼職吧。 在挪威,書店做兼職是可以體面的養活自己的。 這時的她,已經談了好幾個男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艾克索,一個功成名就的漫畫家,他的笑容溫暖明亮,個性沉穩,他的連載漫畫鮑勃貓已經在業界地位穩固。 茱莉被她的成熟吸引,艾克索也深愛茱莉讓她搬來同住。 她們正式在一起了,艾克索的確是非常成熟的男人,對茱莉照顧有加,帶她去和自己家人(兄長一家)聚會,也去見了茱莉的家人,並積極幫她和自己的父親和解——茱莉的父親,早早拋下她和媽媽去另組家庭了,這也許就是朱莉人生中最大的困境了。 後來茱莉繼續成長,嘗試寫作。 並在艾克索鼓勵下在知名雜誌發表了第一篇散文:《Oral sex in the age of Metoo》 她們一動一靜,關係甜蜜溫馨。 這一大段拍的非常好,就是那種每個人都感到自如舒適的男女關係,艾克索帶著耳機專心的畫畫,茱莉寫作,她偶爾會調皮的去打擾艾克索,突然在他面前掀起 T-Shirt 露出她挺拔活躍的青春的胸部,她們抱在一起滾作一團。 她們有過爭吵,例如:艾克索帶她去和自己兄長一家度假,看得出艾克索喜歡孩子,她們討論了這件事,茱莉表示不想要孩子,艾克索沒有堅持,她們的爭吵沒有過夜,第二天就甜蜜如初了。 後來她們多次爭吵都是如此,哪怕是分手,震驚在原地的艾克索說,我太難過了,想下去走走,就下樓了。 圖片|《世界上最爛的人》劇照 後來茱莉非常偶然的結識了一個麵包師,她和他在一起感到輕鬆愉悅,回到了童年,和艾克索在一起時,她過著智識的生活,思考人生,思考哲學。 和麵包師一起她感到輕鬆愉悅,她們每天做愛,嬉鬧,像兩個成年的小孩。 她繼續在書店兼職,繼續寫東西,一次偶然在書店碰見艾克索的哥哥,他告訴她艾克索得了胰臟癌,時日無多。 她很傷心艾克索沒有告訴她,她去醫院看她,艾克索瘦弱不堪,但笑容仍然明亮溫暖,他對死亡看得很開,並對她說,他一直愛著她。 她回到麵包師情人身邊,彼此都對對方產生了不滿,麵包師不滿茱莉的不可靠(下樓買個菜都能溜進酒吧喝半天),她對麵包師說了句:「你三十多歲了,還在天天給別人端咖啡有什麼前途?」 麵包師非常震驚,但也只是說了句:「that hurts (你這麼說太傷人了)!」 她們分手了,她去了艾克索的葬禮,多年過去,最後一幕,三十多歲的茱莉成為一個片場攝影師,完成一天的拍攝,回到自己的小公寓坐在電腦前認真的修圖,回來的路上的她,遠遠望見麵包師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幸福的一家三口,而她,是個平靜充實,幸福的一個人。 (猜你想看:為你挑片|《單身動物園》精神分析:單身是罪嗎?愛情,到底是不是盲目的?) 對專業的困惑,職業的困惑,情感的困惑,都沒有絆倒你,而是令你成長,找到內心的平靜。 你也會疼,但你對這疼痛並不絕望,你知道這是成長的痛。 茱莉經歷了知識的洗禮、大麻菸的衝擊,以及前男友的葬禮,走向成熟,走向平靜,也許她會找到合適的人結婚生子,也許不會,但她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並且真的把握住了,這就是青春的全部意義。 圖片|《世界上最爛的人》劇照 茱莉不是女性主義者,性格使然,還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 茱莉從來沒有珍惜過眼前擁有的一切,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麼,就是很隨性自在的活著,顯得那麼空洞任性和無力。 她其實就是北歐發達社會下,給年輕人更多選擇權利的社會機制下,芸芸眾生中的一位。 茱莉不能代表任何一人,也和女權沒太大關係。 大部分做出貌似奇奇怪怪的選擇,更多是性格使然,還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 茱莉本質上還是心智不成熟,當閱歷更為成熟的漫畫家,問她一些關鍵問題的時候,她不是打哈哈,就是逃避,或者是鬧脾氣,「不知道」這幾個字在不同場景,出現了很多回,茱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對未來是迷茫的,以至於一直只能在書店打零工,同時還瞧不起在咖啡店打工的麵包師。 茱莉是一個有小聰明的人,但是她不斷對自我存在的價值,和選擇思考的反覆裡,不斷否定自己,不管擁有什麼都不能得到快樂。 因為不能堅持,所以沒有辦法成就任何一件事情。 (靈魂伴侶:為你挑片|《花神咖啡館》尋找對的人,每段愛都是此生的修行) 圖片|《世界上最爛的人》劇照 映照自我的鏡子,通過一次次折射,調整我們面對世界的方式 導演用愛情喜劇的殼,拍了一部反愛情喜劇的電影,茱莉在電影裡暢通無阻的感情戲,其實只是個美麗的幌子。 那場和前男友的分手戲拍得極動人,心靈相通,但階段不同的兩個人如何面對離別,那種纖細的情感火苗,或許只有敏感的人才能捕捉到。當她滿懷朝氣地奔向下一段激情燃燒的愛情時,你幾乎以為那就是人生的真諦了,但是並不——誰說這不是對生活又一次逃避呢? 如果描述過往年代的沉湎縱慾,是曾經「垮掉一代」的自贖方式,那最能詮釋現代的,正是「無止境的焦慮和搖擺」。 這種拋卻生存壓力,能夠專心探討自我成長的故事,似乎也只能合理地發生在奧斯陸的土地上了。 戀愛、工作、玩樂,都只是映照自我的鏡子,通過一次次折射,我們調整面對世界的方式。 但是讓我們如此迷茫失措的究竟是什麼呢? 為什麼我們總是一邊滿懷熱忱,一邊消極抵抗呢?會有對自己滿意的那一天嗎? 指望讓一部電影回答這些終極命題太不現實,就像第十二篇章也不是結束,每個人都在試圖尋找自己的答案,一切都還在 Go ahead ! August 04,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aQfh34
台灣 N 號房倖存者公開詐騙始末:公開或許加速擴散,但我不要再有女孩受害! https://ift.tt/nMXaW1g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台版 N 號房事件」,多達 300 位女孩遭騙取性私密影像,連同社群帳號、學校班級等個人資訊,被標上編號與價格,在網路上當商品販售。當事人之一的淯選擇勇敢公開,只為了不要再有女孩受害! 女人迷提要: 根據鏡週刊報導,2021 年底,臉書社團「霸社」定期預告外流女性的性影像。那些被散布的照片、影片內容十分相似:全裸自拍,特定姿勢、私密行為。追蹤半年後,2022 年鏡週刊揭露這樁「網路性影像詐騙販售案」,受害者多達 300 人、加害者同一,加害者與台灣規模最大、獲利鉅額的付費色情論壇「創意私房」合作、販售盈利。 相關犯罪,仍在不同處進行中。 下文為其中一名倖存者透過友人,聯繫女人迷,勇敢公開自身經驗與告白,希望對人們帶來一些幫助,給予一些安慰與鼓勵,以及彼此陪伴的力量。 文|淯 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不知道你們可能會在什麼時候,或在哪裡看到這篇文章。 可能是在我親自發出的 IG 上。也可能是在被人轉傳的 FB、Dcard、Twitter、Telegram 或其他平台上。可能是在我剛發文後,仍覺得忐忑不安的此時此刻。也可能是在很久很久以後,我已經能夠淡忘這一切,走出這件事情的遙遠未來。 但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這篇文,能夠對你帶來一些幫助,可能給了你一些鼓勵,又或者我的故事和自白安慰到了你。那我寫出這一切就有意義。這是我想發這篇文的原因。 我想告訴你們,關於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一件徹底影響我人生的事情。 一份聊天工作邀請 在我高二的時候,大概是去年二月。有一個網紅來密我,她告訴我,有一份收入很不錯的工作,只要聊天,就可以賺取很不錯的薪水。 當然因為有高報酬,她也隱約透露,對方在聊天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要求。但只要能完成這些要求,撐過聊天的時間,對方滿意了,就會依約定付出高額的費用。整個過程是單純一對一,而且是完全隱私保密的狀態,她說,這些聊天中所發生的事情,不會去影響到我們彼此雙方的真實生活。 她說對方簽了保密條約,除了我和對方,不會有任何人知道我們究竟聊了些什麼。她說她們找的對象,都是大陸檯面上有名的金主,也有些是藝人圈的星探或公眾人物,也很不希望身分被曝光,或牽扯到官司。 她為了取得我的信任,給我看了非常多其他女生的截圖、公司的合約和對話,當然也包括許多匯款紀錄,還有後續涉入這些工作的女生的一些評價。這些女生,很多都是網紅網美,甚至包括有藍勾勾、代表是公眾人物的女生。 她告訴我,她自己一開始也是接觸到這份特別的聊天工作,後來才會被選為接洽代表的人。她也給我看了她自己過去工作時的對話紀錄。 坦白說,當下的我,雖然也感到不安和疑慮,但其實是對這件事充滿好奇的。我並不真的知道這些工作的內容,實際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從她給的對話中,是和一些有錢、有身分的對象聊天。心底隱隱約約好像也知道,對方可能會在聊天的過程中,提出什麼樣的要求。 當然,我心中還是有非常多的猶豫、警戒和抗拒。但她好像都能知道我那時心中在想些什麼一樣。在她一步一步的說服下,這些我原本猶疑和抗拒的點,都慢慢被她的說法化解開。加上她所說的每一部分,都有截圖和照片去證明。她也描繪了很多,加入這份工作後的女生,生活品質變得很美好的情景。 不但靠聊天就能有一份不錯的固定收入,很多工作情況下,對方也不會有太過分的要求。常常對方要的只是一份陪伴、有人能在他閒暇無聊的時候,陪他聊聊天。我也有閒暇無聊的時候,也希望有人能陪我聊聊天。如果這是在完全隱私的狀況下,何樂不為?何況對方還很有誠意的願意付高額費用,促成這樣的私密聊天。 她說,也有女生和大陸的金主因為長期聊得很契合,後來發展成戀愛關係,甚至嫁了過去,得到了很好的生活。我並沒有想到那麼遠,對我來說,如果是安全的狀態,有人能陪我聊天,在我們都同意的基礎下,他得到他想要的聊天陪伴,也願意讓我能有一筆收入,好像也沒什麼不好。 我心中最大的疑慮,還是隱私安全的問題。這麼好的事情,是不是騙人的呢? 我猶豫掙扎了很久,不想要被騙,卻也不想要這樣的工作機會從我眼前溜走。如果是真的呢?那時,她說的一段話,讓我說服自己去跨過心中那道檻。 「你不要先急著否定,你看前面有這麼多比你更有名、粉絲更多的網紅網美,都做得好好的,都因此大大提升了她們的生活。你可以嘗試後,如果覺得不適合你、不想長期,再退出也沒關係。妳沒試過怎麼知道,會不會因為試了這個工作,就從此改變了妳的生活品質?」 是呀,我沒試過怎麼知道。前面那麼多比我有名的人都做了,應該沒什麼問題。好吧,就相信她一次、試一次看看好了,如果真的覺得不好,我再退出就好了。 一場抓住人性的騙局 我以為抓住了美好,卻是無盡的墜落。 這一次的嘗試,確實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覺得後悔了一輩子。 後來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心態是完全被她掌握著的。我的每一步、每一句對話都像是被她看透了一樣。可以說她早就準備好了層層萬全的陷阱,等待像我這樣的女生不小心掉入。我的警戒心可能讓我避過了第一層,她早就知道,但還會有第二層、第三層、無數層在等著我。當時的我,是注定躲不過的。 後來我才知道,她這樣的陷阱圈套,已經在兩百位、三百位受害女生身上,磨練了兩三年。在她龐大熟練的騙局面前,高二的我,顯得對外面世界許多真實情況幾乎一無所知。她看見了我的無知,她就是想找到像我這樣的女生。 如果這是場騙局的抗衡,是場躲避和狩獵,那在我因為好奇回覆她、與她開啟對話的那一刻開始,所有最優勢的情況,都站在她那一邊。經驗和歷練、資訊與證明、手法配合人性,她握有一切,她知道遇上像我這樣懵懂無知的小女生,她可以盡情的剝削。 除了很懂怎麼設下騙局,她也非常懂人性。她很懂一個沒見過任何世面的小女生,對龐大未知的世界究竟會有怎麼樣的美好幻想、怎麼樣的好奇心。她也很懂一個高二小女生的慾望和性,在這禁果年紀的青春期,不論是男生女生都會因為好奇和慾望衝動,想要去探索性,卻也是最壓抑的年紀。期待那些大人世界所描述、探索性可能帶來的美妙,卻也最容易反過來弄傷自己。 沒見過人心險惡的小女生,究竟會對近在眼前、隔著一層螢幕的極度惡意,是如何毫無防備心,她知道。是啊,在我親自碰上之前,我真的完全沒有辦法想像,人心可以如此惡意。 性、慾望和好奇心,可以讓你隱密、沒有拘束的去探索,如果再加上金錢的報酬和誘惑⋯⋯我不知道。但身為一個有情感和慾望的普通人,有七情六慾的平凡人,一個成長過程算是正常、算是順利,可能懵懵懂懂但還算安分守己的小女生。我確實是沒有抵擋得住。我確實是被騙了。 沒有人告訴過我這些危險,但或許高二的我就應該要能明白、意識到這些危險。沒有人教過我對未知的惡意能怎麼防備,或許沒有防備,等我被惡意傷透了,就能懂了該怎麼防備。 現在我懂了,換我來告訴你。看吧,看看我的傷口,現在仍沒有癒合、隱隱作痛。希望你不要再像我一樣,讓自己受傷了。 常常我在夢裡,會看見那時的我⋯⋯如果我也能告訴你那就好了。 圖片|Photo by Sasha Freemind on Unsplash 我曾經是個愛笑的女孩 從以前,我其實就不是一個真正有自信的人。我的自信,都是來自外界的鼓勵,一直以來都是。參加比賽得獎,好像讓我得到了一點自信,有了一點點與眾不同的感覺。但我內心依然一直覺得,我就是個普通人而已。我也和別人領著同樣的薪水、做著和大家一樣的平凡工作。我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很喜歡拍 TikTok,對我來說,這是件開心的事情。因為開心所以更新 TikTok;今天精心打扮了一下,所以拍個 TikTok 做個紀錄。有時候覺得難過、 不開心,也想拍 TikTok,或許過程中可以舒緩難過的心情、得到一些慰藉。 我是一個喜歡在鏡頭前笑的女生,我覺得如果我的笑能感染周遭的氛圍、讓別人也感到開心,那我也會很開心。所以我其實很喜歡看你們的留言。 但那些都是在外流之前的事了。 一定有很多人發現,在我出事之後的這段時間,我變得非常非常少更新 TikTok 和 Instagram,甚至還偷偷關版過。我曾經以為換了一個帳號、換了一些照片,就不會再受到後來不斷出現、那些因影片而來的攻擊和騷擾。確實變少了,但並沒有真的消失。 它們還是會在我看不見的地方潛伏著,就像不斷不斷被埋放在我身旁的未爆彈一樣,隨時都可以被有心人引燃,傷害我,摧毀我一整天的心情和生活,摧毀我的人際、自尊,和對所有人的信任。 不只是被傷害的那一刻,我會感到很痛苦。就連不知道這些惡意,什麼時候又會再度出現在我視野裡,都時常讓我感到龐大沉重的壓力,無法呼吸。而我卻什麼都不能說,只能不斷忍著痛苦而沉默。甚至連反抗、澄清或拒絕的立場都沒有。 其實我也非常不捨那些以前喜歡看我 TikTok 或追蹤我的人,不知道我為什麼消失了、發生什麼事、究竟去了哪裡。我也會覺得很不甘心。付出很多心血、努力經營這麼久的帳號,真心對待這個帳號裡每一位喜歡看我Tiktok、追蹤我的人,卻因為遇到這種爛事,必須說刪除就刪除,說關版就關版,只為了不再被騷擾。 我以為所有事情都會隨著時間漸漸過去。但後來我發現,或許這件事一輩子都沒辦法真的過去。 不斷有人來騷擾我、威脅我 我的帳號,仍然還是會有許多人因為影片的事情來追蹤我。仍有人會持續不斷繼續騷擾、威脅我、嘲笑我。甚至還有人會開小帳,假裝是警察、律師、社工、機構,想要來騙我更多個資和對話。 在現實生活裡,因為這件事情,讓我變得非常沒有自信。我不敢一個人抬頭走在路上,不敢看向任何人、不敢和任何人說話。去學校、搭車、上班,做任何事情都是,那種壓力是如影隨形的。 這件事影響了我生活中的所有。我也曾想過,要整形、接髮、濃妝、刺青,讓從前的我徹底消失在這世界上。我只要看到一群人在討論著,可能盯著我看或瞄向我,不管對方是男生女生,我都會感到害怕。害怕他們發現我是誰,害怕他們是不是看過我的影片。他們是不是在討論和嘲笑我。他們是不是覺得我很髒、很亂,我不單純,所以活該受害。 如果當認識我的、不認識我的人,看過了我的影片以後,我能怎麼為自己辯白?說我不是他們想的那樣的。不是那樣的。我是有身而為人的欲望沒錯,那時的我是懵懂無知沒錯,這也是我會被挑選上,成為受害者的原因。 但同時我也確實是被騙的。那些被刻意引導出來的,並不全然是真正的我。那是落入騙局陷阱中的我,是被掌握心理狀態操控的我。那是在工作責任的枷鎖,和慾望交錯的浪潮下被淹沒,被看透剝削的我。 當下的我,看似還有一點點機會能脫離,其實當我被他們引導進入這場騙局的框架裡,我早已沒有任何選擇權。我只能無從抵抗的落入早就被設計好的人性陷阱裡。我只能一步一步照著她們設定好的劇本走下去,順從聽話的我,是她們最好最想要的演員。 但這些辯白,當我開始面對所有質疑時,我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已經受害的我,在影片被傳出去的那一刻,就已注定失去所有聲音。 「這是你自願接受的吧,他有脅迫你嗎?你看起來很開心,不就代表你也是願意的?你怎麼證明你說的是真的,而不是影片中的你才是真的?」 影片中的我,笑得越開心,就越令我感到難堪。 我無從解釋。受害又從何解釋。甚至在我內心深處,也曾經深深懷疑,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是不是連被稱為受害者的資格都沒有..?那時不敢告訴任何人、獨自面對一切的我,連在心裡都沒有能去思考這個問題的勇氣。 而這一切她都知道,她早就算好了。她知道我會像前面所有受害的女孩一樣,不可能說得出口的。所以她從來都不怕她的行徑被揭發,明目張膽的繼續去尋找、狩獵下一位受害者。然後再下一位。她知道,總還有許多不知情的受害者,在茫茫人群裡等著她。 與其等死,不如我先把這把刀刺進去 後來我才知道,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遇到。當我知道她用同樣的模式、手法,欺騙並傷害了無數位女孩時,我突然清醒了。我不再糾結那些在心裡質問過自己無數次的是與否,那些縈繞在心裡、批判得讓我沒辦法喘息的對與錯。 當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時,我帶著無數的自我懷疑,卻找不到答案。但當我看到,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的女孩身上時,我突然能夠抽離看待。 這就是犯罪與受害,再清晰不過了。這樣的惡意與傷害,不應該被允許發生在任何一位女孩身上,更不應該繼續發生在下一位女孩身上。 所以我選擇公開。就讓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受害經過吧,只要不會再有女孩繼續被她傷害。即使我可能會再被曝光、針對,那都沒關係了。 這或許也是我僅有一次的澄清與獨白。 我受到的傷害,可以說已幾乎無法挽回了。即使我什麼都不做,很快全世界也都會知道在我身上所發生的事情。或許我的澄清會加速事情的擴散,但無所謂了。 與其等死,不如我先把這把刀刺進去。 而對於那些還在拿著刀傷害別人的人,雖然知道可能沒有用,但我還是想請你們想像,就像刀刺進心臟的感受。那就是我們一再重複承受的感受。 如果你是專業犯罪的人,我知道你們就是靠這些事情賺錢,你也很有把握不會被抓到。我沒有辦法改變你們,但我還是希望你們有一天能夠改變。 如果你不是,沒有強烈的動機去做這樣的事情。希望你可以重新衡量一下,比起她人真實的痛苦,值不值得你繼續去做這些會傷害別人的事情。 圖片|Photo by Artem Kovalev on Unsplash 不要再有下一個女孩受害 我也想對所有女孩們說: 如果你正在走我走過的路,我想抱抱你,告訴你辛苦了,這不是你的錯。被你所未知的惡意傷害不是一種錯,而是一種不幸。 遇到這種事情真的很痛苦,但我還是希望你們都能好好的生活下去。不為別的,只因為你值得擺脫這些爛事,重新感受那些生活原有的美好。 獨自面對太痛苦了,我希望你能找個你信任的人,慎重的告訴他你所遇到的事情。我相信他一定能理解的。當你能說出來,就是一種宣洩,原本壓抑在胸口的痛苦感覺會漸漸被釋放,你會感覺好許多。出去散散心,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看太多社群和網路,會讓你壓力很大,適時的放掉會對你更好一些。 不要害怕為自己爭取權益,他們想要我們沉默,所以嘲笑、所以貶低。但那些都隱藏不住,他們只是想要傷害別人的惡意與禍心。 如果你的影像被外流,不知道該怎麼辦,請私訊聯繫我,我可以分享我的處理經驗給你。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將你的故事向我傾訴。我會替你保守秘密。 最後,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不論是男生或是女生,我都希望你不會遇到像我這樣痛苦的事情。如果真的不幸遇到了,也都有能走得出來的契機,和願意聽你訴說的那個人。 也想請讀完文章的你,請幫我將這篇文章用任何你覺得合適的形式分享出去。 希望在遙遠的未來,這些令人痛苦的情景,都能成為過去。 原文刊載於淯的 IG,經授權同意轉載。邀請你一起留言給淯支持,謝謝她的勇敢,也願世上不再有下一個受害者。 August 04, 2022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nMXaW1g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女人為何相信,去做讓我們自己開心、有成就感的事,會傷害我們關心的人? https://ift.tt/zr9uOMZ 三采文化 人生能夠有幾次能為自己勇敢?暢銷作家格倫儂・道爾(Glennon Doyle)成功走過青春期暴食症、酗酒,卻又面臨丈夫不忠,終於在她努力拯救挽回這段婚姻後,命運卻又拋出了變化球——愛上一位女人。她不逃避來自內心的聲音、勇於面對,並將她的故事寫成新書《我,不馴服》(原文書名:Untamed),鼓勵更多女性拋開外在世界的禁錮,勇於順從真心、活出自我。 文|格倫儂・道爾 我寧願丟下所有人,也不丟下自己。我和我自己,我們要至死不渝。 最近我的朋友艾芮卡撥了一通電話到我的手機。我始終不懂,為什麼大家一定要打手機找我。打電話,實在是很有侵略性的舉動。手機一響,我就像口袋著火,嚇得心臟病發作。有一個小小的警鈴,聲響大作。 艾芮卡和我念同一所大學。她的媽媽在公司擔任高階主管,希望艾芮卡也成為一名高階主管,所以儘管艾芮卡天生有藝術細胞,卻在大學選擇主修商科。 艾芮卡討厭上商學課的每一分、每一秒,她每天回到我們的宿舍房間,都得靠畫畫來化解上商學課的沉悶心情。 當你是在追隨他人的腳步,實在很難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艾芮卡畢業後,愛上了一個優秀的男人。她上班工作,資助男人念完醫學系,接著生了孩子,就辭職在家照顧小孩。後來,她告訴我,她想重拾畫筆,打算去念藝術學校。 十年來我第一次在艾芮卡的聲音裡聽見興奮和熱情。我很替艾芮卡高興,所以接起電話。我說:「嘿!校園生活如何?」 她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喔,那是愚蠢的點子。布雷特很忙,孩子們還需要我。沒多久,我就發現,去念藝術學校好像很自私。」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on Pexels 女人為何覺得,把自己丟在一旁是光榮的事? 女人為何認為,否定自己的渴望才是負責任? 女人為何相信,去做讓我們自己開心不已、有成就感的事,會傷害我們關心的人? 我們為何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得如此徹底? 原因就在,我們的文化建立在對女人的控制上,從對女人的控制獲得好處。 有權有勢的人會掌控某個群體,透過催眠大眾相信那個群體不值得信任,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他們很早就發動戰爭,無所不用其極地要大家別相信女性。 圖片|Photo by Noelle Otto on Pexels 當我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家人、老師、同儕強力灌輸,女生大聲講話、提出大膽想法和懷抱強烈感受,都是「過頭」的現象,一點也不「淑女」。我們學到,不能相信自己的獨特個性。 童話故事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膽敢離開大路四處探索的女生,會被大野狼吃掉,或被紡錘的針扎到而死。我們學到,不能相信自己的好奇心。 美容產業說服我們相信,我們的大腿、捲髮、皮膚、指甲、嘴唇、睫毛、腿毛、皺紋會引起反感,必須遮蓋和人為介入改變它。於是,我們學到不能相信自己棲身的這副身體。 節食文化告訴我們,控制食欲是建立自我價值的關鍵。於是,我們學到不能相信自己的飢餓感。 政治人物堅稱,我們對身體和未來的判斷不足為信。因此,必須要由那些我們不認識的立法人員,來掌控我們生育或不生育的權利。 法律體制一再向我們證明,即使我們有自己的記憶和經驗,也不足採信。假如有二十名女性站出來說:「是他。」 但只要那一名男性說:「我沒有。」他們就會相信他,而去懷疑和汙衊她們,屢試不爽。 在宗教這邊,親愛的耶穌啊,關於上帝和女性,我最早接觸到的故事是亞當和夏娃的教訓。 它說:女性膽敢要得更多,就是在公然反抗上帝。她不僅背叛了自己的伴侶,為家人招來詛咒,還破壞了這個世界。 我們並非天生就不相信自己、恐懼自己。那是馴化的一部分。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我們被教導去相信,我們天生的模樣很壞、很危險。他們說服我們要去害怕自己。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推崇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渴望、自己的判斷、自己的經驗和野心。我們把真正的自己鎖起來。 善於讓自己消失的女人,贏得「無私」的最高榮譽。 你能想像嗎?女性的縮影竟然是完全失去自己。 這是每個父權文化的終極目標。 因為控制女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說服女性控制自己。 我試著控制自己,控制得太久了。 我花了三十年的時間用化妝品遮掩自己的臉龐,服用藥劑和注射肉毒桿菌來解決皮膚問題。但我後來放棄了。我的皮膚很好啊。 我有二十年離不開吹風機和直髮器,想方設法叫我的自然捲聽話。但我後來放棄了。我的頭髮很好啊。 我有好幾十年陷入暴飲暴食、催吐和節食的循環,想要這樣控制身材。當我不再那麼做時,我的身體成為它本來該有的樣子,也很好啊。 我用食物和酒精麻痺自己,試圖控制自己的怒氣。當我放棄了,我學到,怒意並不代表問題出在我身上,而是有事情出錯了。就在那裡,或許我有能力去改變一些事情。 我不再當安靜的和事佬,開始用大聲表達意見來維護和平。我的怒氣,它很好。 我一直被蒙在鼓裡。我身上唯一不對勁的地方其實是我相信自己不對勁。 我不再把生命浪費在控制自己,開始相信我自己。 圖片|Photo by zon on PIXTA 我們會去控制自己不相信的事物。我們可以控制自己,也可以愛自己,但兩者只能擇一。愛是控制的反面。愛需要信任。 現在的我很愛自己。愛自己表示我和我自己的關係,以信任和忠誠為基礎。我相信自己,我就是我自己的靠山,我要擁護自己的意見。 我要拋開別人對我的期待,不放棄自己。我寧願讓所有人失望,也不讓自己失望。我寧願丟下所有人,也不丟下自己。 我和我自己,我們要至死不渝。 世界需要有更多女性停止對自己的恐懼,開始去相信自己。 格倫儂・道爾《我,不馴服》 世界需要一大群脫韁的女人。 本文摘自格倫儂・道爾的《我,不馴服》,由三采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不馴服》 August 03,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r9uOMZ
Handsome Lady|裴洛西:全職主婦 24 年,如今美國政壇最有權力女性 https://ift.tt/D0kzTpP 女人迷總製作人 婉昀 當眾撕掉川普講稿、支持反抗極權的民主代表,烽火中也前往烏可蘭,裴洛西於 2022.8.2 抵達台灣,激勵「韌性之島」上的我們,台灣經驗能啟發世界,要以此為傲! 美國政壇最有權力的女性,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於 2022.8.2 抵台,與蔡總統會晤、參訪景美人權園區,展開約 20 小時的快閃行程 。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裴洛西是美國史上首位女性眾議院議長,他在政治上的事蹟涵蓋民主人權、環保、性別平權等。中國這次大動作表態,除了當前台海兩端的政治情勢以外,也與裴洛西不畏強權、為人權堅定發聲的堅韌作風有關。 裴洛西的第一份工作是家庭主婦,長達 24 年 裴洛西生長在美東的義大利裔天主教家庭。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是小羅斯福總統的好友,曾擔任美國眾議院議員和巴爾的摩市長。 打從她有記憶以來,家裡賓客如雲,裴洛西睜著圓圓眼,穿梭在大人聊天的客廳,看父親如何與人建立人脈、做選民服務,穩固選區選票與影響力。年僅 20 歲,裴洛西就出席甘迺迪總統就職舞會,與甘迺迪總統、政要們自在應對進退。 23 歲那年,她與大學時代的戀人保羅裴洛西結婚,婚後接連生育 5 名子女,並展開長達 24 年的家庭主婦職涯。 然而,擔任家庭主婦,並沒有使裴洛西放棄與外界的連結。 一手拉拔 5 名子女,裴洛西一手為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工作——為他相信的政治人物穿針引線,辦理募款餐會等,更在家中組織民主黨活動,持續在加州民主黨的政治生態中擴張影響力。 在裴洛西眼中,家庭主婦與政治人物的沒有所謂分野,推倒「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界線:所有我想照顧的,不論是孩子或是公共議題,我都能在客廳照顧。不受環境與空間限制,我所在的地方,就是行動即將發生的地方。 直到 47 歲,孩子都從大學畢業了,1987 年他才以參加眾議員補選之姿,正式踏入政壇,並且成為加州民主黨主席。 政治路上影響我最深的,不是父母,而是育兒。 南西・裴洛西 裴洛西曾明確地說,影響他最深的並不是他的政治世家父母,而是那段長達 24 年的育兒經驗,「我是由我的孩子鑄造的」。裴洛西的領導訓練發生在家庭之中,他說這改變了他整個人。 「我總是需要非常精力充沛且高效地運用時間,我必須願意授權給孩子,給出責任。那真的會改變你,毫無疑問。」 正如每個日日在三餐照顧、接送孩子之間奔波的家長,同時要解決 5 個性格皆不同的孩子的成長、摩擦、問題與紛爭,裴洛西說,那是自己生命中最好的時光,也有一些最糟的日子。這使他成為今日的自己,同時也是美國最有權力的女性。 他也開玩笑稱,「比起我的那一段育兒經驗,『去上班』顯得相對輕鬆,不是嗎?」 我希望有一天,社會開始將「育兒經驗」視為任何一張專業履歷上的金星徽章。 南西・裴洛西 身為天主教徒,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墮胎、愛滋除污 裴洛西是個信念堅定強悍的女性,他有信仰,但不受宗教束縛。 身為天主教徒的裴洛西,多次公開表態支持同性婚姻及合法墮胎,早在風氣保守年代,支持愛滋除污,在選區內不畏反對聲浪推動同志權利、爭取愛滋研究經費,種種行為,惹惱加州舊金山天主教領袖,遭到禁領聖餐,裴洛西從未退卻。 在川普任期間,身為議長的裴洛西,也不畏公開表態反對川普的厭女意識。曾當眾撕掉川普的講稿備份文件,面對狂人國家元首,裴洛西也從不退縮,堅定表達立場。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對人權問題從不推托:從中國天安門、香港雨傘、西藏、到台灣 裴洛西擔任眾議員的政治生涯第三年,遇上 1989 年的天安門事件。 解放軍出動武力鎮壓學生,他斡旋營救天安門學生逃亡;風聲鶴唳的 1991 年,他隨團訪問北京,與另兩名眾議員同事在天安門廣場拉起黑布條,上頭寫著「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的烈士」。 1992 年,裴洛西提出《中國學生保護法案》,為六四流亡學生提供庇護。 近年中國政經崛起,世界紛紛看對岸臉色的國際局勢下,裴洛西從不逃避自己的政治信念——持續長年與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會面,營救劉曉波、關心西藏問題,也聲援香港學生,敦促美國行政體系執行《香港人權民主法》,更曾與賴清德視訊,表達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 WHO。 裴洛西勇於行動的信念底氣,來自他的過人的政治手腕、膽識與能力。裴洛西是民主黨最會募款的政治人物,驚人的募款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使他的影響力常年不墜。 前往烽火砲聲隆隆的戰區,他也無所畏懼。2022 年 4 月俄烏戰爭爆發,烽火之下他抵達基輔,親自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高層級的領袖訪問烏克蘭。舉凡裴洛西支持的,他便直接以行動展現。 (延伸閱讀:烏克蘭女性在前線|你知道國際婦女節源自於烏克蘭女性的勇敢嗎?) 台灣是韌性之島:不必因擁有自由,而感到恐懼,我們要以此為傲 根據報導者的報導,裴洛西此次來台與蔡英文總統會面過程,裴洛西形容台灣為「#韌性之島」(island of resilience),認為台灣人民正在向外界證明,只要有希望、勇氣、決心,一定能夠打造和平又繁榮的未來。 「儘管台灣面臨這麼多嚴峻的挑戰,美國與台灣的團結也非常重要,我們這次來訪就是要向外界彰顯這樣的美台之間的團結。」 我尤愛裴洛西以「韌性之島」比喻台灣,比喻有很大力量,能激發眾人對自身的想像,也能創造共識與願景。韌性之島,既是台灣的來時路,也是我們未來仍要不斷前往、活成的模樣。韌性之島是願景,也是眾人願力,多美啊。 裴洛西更談他認為台灣經驗的世界意義,「台灣故事對於美國、或全世界熱愛自由民主的人民,都是相當激勵人心案例,就算面對關鍵挑戰,台灣仍有充滿活力的民主政治。這裡不僅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也令人驕傲地由一位女性總統擔任領導人。」 此次訪台,起初美國主流輿論與媒體多對裴洛西的訪台行,抱持質疑,有所爭論。報導者指出,「然而近期美國國會兩黨,在中國威逼之下重新集結,聲援裴洛西代表美國國會的歷史性訪台,受到美國朝野歸隊的支持。」 根據報導者的國際觀察,「美國兩黨目前正在跨黨派協商,極有機會在期中選舉前通過擴大支持台灣國防與軍事援助的《台灣政策法案》(2022 Taiwan Policy Act)。而美國應對「裴洛西危機」的戰略回應,也同時是對印太盟邦──特別是對一級軍事盟友日本與韓國的信心預演。」 回顧裴洛西的行動,反抗極權與無懼行動,82 歲的裴洛西,穿著粉紅色套裝踏下飛機的那一刻,也讓人見識一位領導者的風範與帥氣。 在中國的威嚇之下,我希望我們共同記憶的不是恐懼,而是真實領導所體現的風範,她對台灣「#韌性之島」的形容,提醒著在民主自由環境下養成的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蘊含的行動勇氣、以及力量。 南西・裴洛西金句 做自己,了解你的力量,對自己能做的貢獻懷抱信心。 南西・裴洛西 不要低估你的敵人,但也不需要高估他們。 南西・裴洛西 我將政治視為我母親角色的延伸。 南西・裴洛西 自由,由那些穿著軍服的男女們確保。我們必須打造值得為之一戰的未來。 南西・裴洛西 擔任第一位女性發言人,打破玻璃天花板,這很重要沒錯,但我們也該往下個階段前進了。 南西・裴洛西 美國必須成為世界的一道光,而不只是一道飛彈。 南西・裴洛西 我從未離開或逃避任何一個我的職位。我對我所有的角色,都感到驕傲。 南西・裴洛西 參考資料| How Being A Full-Time Mom Prepared Nancy Pelosi For This Moment 裴洛西對中強硬早多次惹怒北京 曾在天安門拉布條遭警驅逐 裴洛西不畏強權縱橫政壇逾60年 天安門廣場拉布條抗議、手撕川普講稿,82歲裴洛西無所畏懼的政壇路 報導者#裴洛西訪台行程 August 03,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0kzTpP
多元共融練習曲|讓思想自由!3 步驟擺脫無意識偏見 https://ift.tt/Q26Ky5U Merci Kuo 「無意識偏見」是人類大腦為了求生存,發展出的「心理捷徑」,平常人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很多時候也強化了人們的刻板印象,甚至做出偏頗的決策⋯⋯ 職場中,你或許聽過這樣的話語:「這件事還是交給男同事來做,會做得比女同事好,男同事有邏輯多了。」 或是,也有人這樣說:「交給(生理女性的)他我比較放心,因為他是女生,還是比較細心啦。」 讓我們轉換到在職場以外的日常生活場景:有同事曾與我分享,因為他具備原住民血統,許多人知道後的第一反應會是「你的皮膚怎麼這麼白?」 而我身旁有長輩,經常在閒聊時對於每個年過 30、40 的未婚者私下脫口而出:「這個人一直沒有結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不論職場或生活中,這些互動對話層出不窮。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可以如何更好的與彼此互動,創造舒服的溝通? 在這裡想帶你認識一個概念:「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 圖片|Photo by Ivan Samkov on Pexels 什麼是無意識偏見?它是怎麼形成的? 談無意識偏見前,先聊聊「偏見」。 偏見(bias)在劍橋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 偏見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相同概念還有「隱性偏見,Implicit Bias」)。 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人的大腦為了生存,依據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發展出許多「心理捷徑」,這些捷徑是為了避免人被過多的資訊淹沒,不用每一件事都要花過多的心力決策,只要大腦自動導航、不用思考即決策行動,就能持續的運作下去。 大腦捷徑雖然能幫助人的生存,卻會帶來一些代價。 例如:「無意識偏見」便是從童年時期就開始累積形成,成為大腦中的某些捷徑,並對成人造成長遠的影響,像是強化刻板印象、做出偏頗的決策。 除了童年生活經驗,我們所接收的資訊來源:媒體新聞節目等內容,也是塑造無意識偏見的來源之一。 每個人都擁有無意識偏見,再怎麼強調自己是保持公正的人,一定也有無意識偏見,當我自己認識這個概念後,也時常覺察,原來我對某些事物的確抱有偏見而我過去沒有意識。 (延伸閱讀:DEI 策略間|企業想多元招募,卻怕被誤會歧視?降低「無意識偏見」,HR 可以這樣做) 圖片|Photo by Marcelo Chagas on Pexels 覺察並避免「無意識偏見」有什麼好處? 談到無意識偏見時,我喜歡使用「腦中地圖」這個比喻——你的思維意識影響你的日常行動,就像一張腦中有張地圖,你習慣遵循著地圖上的捷徑指標,導航你左轉、右轉、暫停或前進,通常不會質疑指標。 很多人不會意識到腦中地圖指標的正確性、是否有調整的空間,就算這個地圖指標帶你前進的未來,可能越來越窄。 覺察並避免無意識偏見,可以: 拓寬你的視野:想像你的腦中地圖,導航方向從窄變寬、延伸更多可能性! 提升個人的同理心:進而提升溝通能力、強化你與不同人的協作能力。 更高效產出:一旦具備同理心、溝通能力與協作能力,就會讓你有更高效的產出。 另一方面,你也有機會與人建立更高品質的連結——因為你看待人事物的方式更客觀、也更開放,你所傳遞的訊息,也能讓其他人感受到真心被歡迎,更願意與你有進一步的交流。 從組織面來說,如果團隊都有意識,在方方面面:從系統流程、到每一個溝通節點,一起破除無意識偏見,那麼組織將招募到更多員人才、讓成員更有歸屬感,更有創造力、帶來更高的績效,幫助組織邁向卓越。 好消息是,大腦是有可塑性的,人的無意識偏見也可以改變。 日常與職場中,有哪些常見的「無意識偏見」? 當你看到這邊,我想先跟你說謝謝,光是認識新概念、新名詞就需要一點心力,往下閱讀的過程中,你或許會辨識、發現自己真的擁有某些偏見(或是聯想到過去自己的某些行為),可能會有些不自在,這是很自然的。 我想邀請你帶著一個意圖:「看見這個固有捷徑(地圖上的指標),我就有機會調整他。」 讓我們開始吧! 圖片|Photo by Alexas Fotos on Pexels 從女人迷 2022 DEI 職場多元共融大調查中,在近兩千人調查中發現,台灣職場環境中,最常遇到的偏見待遇前三名是:性別、身體、外貌。以下列舉這三個,以及補充兩個在職場中也常見影響決策的無意識偏見。 1. 性別偏見 Gender bias 因為對象的性別而產生的性別刻板印象,像是開頭提到的,認為女性比較細心、男性比較有邏輯,或是針對工作職業有性別刻板印象,例如:女生不適合或不擅長 STEM 理工科領域工作等。 (延伸閱讀:96% 人才視「多元共融」為加入企業關鍵因素,「性別偏見」仍居職場不平等第一位) 2. 年齡偏見 Ageism 因為年齡而產生的刻板印象。比如預設「年輕就比較沒有能力、不能承擔重大責任」,或是「年長的學習能力與學習速度一定比較慢。」 3. 身形外貌偏見 Physical Appearance Bias 因為對象的身體外貌(包含身高、體重、膚色、長相、胎記、紋身、皺紋、衣著等各式可看見的外貌元素等)而產生的刻板印象。例如:「預設有紋身的人有暴力個性」、預設「身材較胖的人無法做好自我管理」。 從 2019 年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指出,外貌漂亮、有吸引力的人更有可能進入面試並錄取,也更有可能在職涯中晉升,並且比外貌吸引力較弱的人獲得更高的薪資。 4. 相似性偏見 Affinity bias 偏好認同跟自己類似背景、興趣或經驗的人。 跟類似的人相處會讓我們比較自在,但會阻礙團隊組成的多元性,也在討論視角上觀點過於單一 ——類似的人會有相同的盲點,少了不同的角度與聲音,思考決策就容易缺乏多完整性。 5. 光環效應 Halo Effect 也稱為月暈效應,是根據有限的資訊,以偏概全的推論整個人的特質。 「對於一個喜歡的人,會同時認為他具有其他所有好的特質。」——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 影響行為例如:招募時光看到受試者來自名校背景,就覺得他的工作能力一定很好。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魷魚遊戲》曹尚祐教我的事:過度追求光環,最終會吞嗜自己) 突破無意識偏見的 3 個日常練習 美國作家 薇樂莉.亞歷山大 (Valerie Alexander) 在 TEDxTalks 中分享三個方式,去幫助每一個人練習突破自己的無意識偏見: 1. 視覺化(Visualize)想像並改變 在你的一天開始,用視覺化想像你會經歷的每個情境——你即將進入的會議、你即將遇見的新醫生,你即將遇見的人事物。 在直覺腦中想像所有畫面後,練習「改變」這些畫面,給這些情境賦予新的、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即將遇見一個新的醫生,原本你預設這位醫生應該會是怎樣的性別、個性、互動,他還有什麼不同的可能性?) 2. 檢視(Examine)你自己的行為 詢問自己「如果對方跟我一樣,我怎麼回應?」或是「如果對方跟我不一樣,我會怎麼回應?」 3. 讓非預期的場景正常、普遍化(Normalize) 有意識的揭露你自己,用行動支持那些原本是少數、不預期的情景畫面,讓他有機會現身,變成普遍的現象,演講中舉例的是美國出現了黑人總統,那是過去大家未曾想像過的。 圖片|Photo by fujiyo on PIXTA 「經驗現身」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何女人迷持續堅持給大家多元的性別故事與觀點,當我們看見越來越多不同的生命經驗與故事,原本在過去是少數、不預期的場景與人事物,終有一天將變成預期且普遍,而人們可以習以為常。 想像文章開頭的舉例,那些曾經讓人感到挫折、尷尬的互動與對話不再發生,那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邀請你,從自己出發,開始覺察並扭轉自己的無意識偏見。當我們想要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用一樣的方式對待他人。 讓我們一起塑造更多元共融 DEI 的世界,讓每個人可以成為真正的自己。 一起發揮影響力| 女人迷的願景是創造一個多元共融(DEI)的世界,讓每一個人無所畏懼的成為真實的自己。邀請你跟我們一起,用行動響應多元共融: 更了解 DEI :下載女人迷 DEI 白皮書 如果你是企業,歡迎參與報獎:DEI Awards 女人迷 DEI 多元共融願景獎 如果你想導入 DEI 到組織:了解 DEI 企業內訓方案 捲起袖子加入女人迷:了解徵才職缺 參考資料| UCSF Unconscious Bias Training Asana:克服這 19 個無意識偏見以助提升包容性 Chegg - Physical Appearance Bia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ttractive People Get Unfair Advantages at Work. AI Can Help. How to Outsmart Your Own Unconscious Bias August 03,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26Ky5U
新手家長理財懶人包:育兒津貼與生育獎勵加碼!從坐月子到幼稚園,申請補助、獎勵金 https://ift.tt/WhDEvGL 小妮子 2022 年 8 月起,政府發放的育兒津貼再加碼,讓有生子念頭的年輕人減輕生子面臨的經濟壓力。究竟生小孩可以拿多少補助?在做家庭財務規劃之前,不妨參考本篇育兒理財大補帖! 根據美國中情局全球總和生育率 (TFR) 報告,2022 年台灣的生育率在全世界 227 個國家排名生育率倒數第一。 政府打出「0~6 歲國家一起養」,並於 2022 年 8 月再加碼育兒津貼,到底能減輕多少負擔,正在著手家庭財務規劃的你,不可不知! 「生小孩到底要花多少錢?」 「請保母、送托嬰是不是很貴啊!」 「自己帶還是找人幫忙?」 在出生率連年遞減之下,身邊陸續有親友則踏上人生新階段,走向婚姻並思索著未來是否要生育小孩,而在生育計畫上,觀察多數人最關注的問題包含:生育小孩的花費、嬰兒照護托育、重返職場與否以及伴侶、家人協作照護的情況。 養育小孩是漫漫長路,隨著小孩成長會有不同的家庭價值觀以及不同的投資方式,不過我想多數人都好奇的,仍有一大部分是財務。 到底在孕期、生產和前期的花費投入,需要的基本花費有多少?以評估是否已經具備基本的經濟條件。 本篇除了帶大家了解目前的育兒津貼,也將近一年個人親身經驗進行分享。 圖片|Photo by Anastasiya Gepp on Pexels 2022 年 8 月再加碼,生小孩到底可以領到什麼補助? 1. 育嬰留停津貼 首先,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受僱者任職滿 6 個月後,於每一子女滿 3 歲前,得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至子女滿 3 歲止,其中最長可領到六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從 2021 年 7 月 1 日開始,除原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會再發給兩成的「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也就是可以得到八成薪。 記得,這個是政府而非公司發放給你的津貼,當然,是否要請休育嬰假根據不同的職業別、公司、個人生涯會有不同的選擇,或是看完本篇會有新的想法,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盤點資源與規劃吧! (延伸閱讀:「高學歷家庭主婦」在家育兒叫做可惜?賺多賺少,都該是一樣的話語權) 2. 生育獎勵金 再來,就是小孩出生以後可以領到的生育獎勵金,全台各地方政府均有公告不同的獎勵制度,以北台灣為例: 3. 勞保、國民年金(國保)、農保生育給付 領完生育獎勵金(依照個地方政府不同),再來還可以領到的是勞保、國民年金(國保)、農保生育給付: 4. 中央育兒津貼 出生一次領完的,再來是按月給發的育兒津貼,也是最常被討論到會於 2022 年 8 月 1 日起再加碼的部分: 5. 托育津貼 除此之外,許多職業婦女請休完產假,或是請完產假連同育嬰假重返職場,可能就需要托育管道,到底托育能領到什麼補助,能讓托育的花費成本降低?以下來看看 2022 年 8 月 1 日起新的補助金。 除了中央衛福部的育兒津貼,在 0 至未滿 3 歲托育地方政府也有協力補助,從 2022 年 8 月起也有提升補助額。 以台北市為例,提供友善托育補助:公辦民營托育中心再加碼 2,500 元/月、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4,000 元/月、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保母/托嬰中心 4,000 元/月。 舉例來說,如果在 0 歲送托給準公共化保母,目前台北市準公共化保母公定價 18,000 元/月,再加上公定的年終與三節獎金,若扣掉中央以及友善托育補助一共 12,500 元/月的補助津貼,0 至 2 歲平均每月花費在保母托育約在一萬元。 對許多雙薪家庭來說,最先需要關注托育管道與花費,若選擇與政府簽約的準公共化托嬰中心與保母,透過政府公共化/準公共化機制的品質把關下,讓女性仍可以回到職場完成個人職涯規劃,同時維持女性經濟獨立,並共同承擔家庭開支。 從生育獎勵金到生育給付,大概能夠減輕多少的經濟負擔呢?接著就來看看生產到育兒的基本必要花費。 (同場加映:30 歲為育兒離職、50 歲又為照顧公婆離職!台灣女性的勞參率低於美日韓) 基本花費:家庭財務規劃預算必需知道 以下根據自己以及身邊幾位友人平均花費作為參考,當然這些項目會依照個人選擇、各地區物價不同仍有差異,這邊個人經驗提供參考! 1. 生產/坐月子 產檢(掛號費、超音波、產檢建議自費項目、高層次超音波、妊娠糖尿、乙鏈球等等)以及生產費用(自然產含無痛分娩)合計 6~8 萬元以上 坐月子:以月子中心為例(雙北):30 天合計 15~30 萬元以上 2. 新生兒用品 個人消費習慣、購買通路、需求偏好以及恩典牌(二手嬰兒用品)各有不同,這邊以個人與身邊友人經驗: 0 歲新生兒使用設備/物品一次性消費(嬰兒車/汽車座椅/嬰兒床/床包/尿布台/消毒鍋/包巾/奶嘴/奶瓶/紗布巾/紗布衣等等) 3~4 萬元以上 圖片|Photo by 근형 김 on Pexels 3. 新生兒每月固定支出 奶粉、尿布:4,500~5,000 元/月 新生兒醫療險:2,000~3,000元/月 食衣育樂其他雜支(生活/學習/成長類型如:副食品、餐具、玩具、衣服)平均 2,500~3,500 元/月 以上是從生產到 0~2 歲的主要項目,在嬰幼兒照顧部分,可能有自行照顧、托嬰中心、準公共化保母有所不同,若是以台北市準公共化保母為 18,000 元/月,扣除補助 0~2 歲平均每月約在一萬元上下。 幼兒在 2 歲以後可以開始進入幼兒園,在公幼/非營利、私立幼兒園選擇的差異性較高,也會讓花費金額有更大的差距,當然也有不同項目的補助,不論如何都涉及的家庭財務規劃環節。 (暑假加映:「有快樂的你,才有快樂的家庭!」給防疫期間家長們療癒身心的 3 個方法) 你們準備好了嗎?家庭財務規劃三大重點 當然,在生育規劃中負擔更多的是時間、精神等有形、無形成本投入,個人生涯、家庭功能、夫妻共識都需要列入考量,但不可否認經濟是最基本的必要條件,也絕對會影響家庭理財規劃。 綜觀上述的補助收入與必要性支出,目前的獎勵津貼能負擔的僅是一部分基本育兒支出成本,更重要的仍是父母如何進行家庭財務規劃,並能在心理層面上喜悅的迎接新生命。 圖片|Photo by hirost on PIXTA 不論如何,長期而言夫妻都要對家庭財務有所規劃,以下三個重點提供給正在著手理財的你: 1. 預算規劃在收支、心理狀態都要平衡 資源有限、欲望無窮,有多少的錢做多少的事,進行財務規劃的第一步是製定預算,並有目標的優先順序,充分了解家庭每月固定花費項目,並將家庭的總收入進行比例分配。 若規劃許多重要大花費如:買車、買房、生育、子女教育金在同時間,結果讓家庭每月收入所剩無幾,留給生活的是債務壓力,家庭成員共同思考怎麼樣的收支能達到實質與心理層次上的平衡。 2. 緊急預備金不可忽視 除了規劃預算,了解收入支出去向,緊急預備金必然不可省,假設已經先背負房貸佔據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又加上每月多出來的養育子女開銷,也要預留至少半年到一年以上的家庭生活費作為緊急預備金,以因應內風險。 當然,伴侶雙方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生涯規劃,而影響到能否持續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更充足的資金水庫可以有更多彈性因應與調整。 (猜你想看:如何才能財富自由?重新檢視自己的收支、期待的退休生活模式) 3. 伴侶間無阻的溝通橋樑 伴侶之間不論是習慣共同帳戶理財或是 AA 制、AB 制、AO 制等等方理財、支付帳目,該如何負擔家庭共同開銷、旅遊基金、子女花費,每個家庭都均有不同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有良好溝通,在共同承擔的部分的比例如何調配、共同支出項目的討論(哪些該花、哪些非必要)兩個人可能有分歧之處,這時候雙方都能提出討論,盡可能在不影響共同財務規劃下尊重彼此個人花費。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想繼續關注「錢錢與它的產地」,敬請免費訂閱專為女人迷用戶打造的「專屬理財內容」——用心學習理財規劃,一起活出富足人生! August 03, 2022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WhDEvGL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星座解析|心情低落,12 星座需要的打氣療癒:我能感受你的痛苦,其實事情沒有這麼糟 https://ift.tt/0Hn56aE 塔羅筆記 心情低落時,說什麼話能準確地鼓舞自己,或打中對方的心?十二星座心情密碼,透過性格分析,精準地加油打氣! 疫情嚴峻,全世界人類的日常生活,依然持續發生著許多巨變,突如其來的兇猛疫情也硬生生將全台灣的秩序打亂。 面對前所未有的硬仗,有些人失了工作、有人被迫與愛侶分開,也有人要適應關在家裡,無法逛街與娛樂的日子。原有的工作、家庭生活節奏全被打亂,我們此時的心情實在很難維持「心如止水」,沒崩潰之外,還要安慰親友們,真的好辛苦! 來看看正值非常時期,12 星座都需要怎樣的勉勵與鼓勵吧!願大家的心情,都能在疫情之下保持安穩愉快喔。 牡羊座:熱情地為他們加油吧! 「做得好!」、「你做得到!」、「你是最棒的!」 正義感是牡羊座的最大特色。牡羊座的人是天生的勇者,不畏懼任何困難,即使碰到阻礙,他們也會運用智慧來克服。 富有積極的人格,具有自然迷人的舉止和良好的心智能力,他們喜歡受到人的尊敬,長於外交,能使別人對它的構想及建議產生極大的興趣及信任。 一直以來,都對生活充滿熱忱與衝勁的牡羊座,無論是在學校或職場上,總是目標明確,不浪費一點時間的勇往直前。 但衝勁十足的他們,偶爾也會有自我懷疑與抱怨的時候,當牡羊座被突來的低潮襲擊,這些充滿朝氣的加油語句,會讓他瞬間充滿活力,補滿元氣繼續向前衝! 圖片|Photo by Minh Ngọc on Unsplash 金牛座:認同他們的資源吧! 「事情不會輕易變糟」、「看看你所擁有的一切」、「這會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愛與美是金牛座的象徵,熱情、衝動、柔順、敏感、依賴,是一個陰性的星座。 一般說來,金牛座的人不論男女都十分和順,處事也很和平,可是一旦受到激惱便會變得十分頑固又不講理。為人誠實、真心可靠、做事講求方法,無論做任何事總是力求完美。 性格非常穩定的金牛座,對喜歡的事情會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執著,但在遭受挫折時,卻常陷入鑽牛角尖的自我懷疑中,這時候就需要你來給予他們信心啦! 讓他們不要放棄,相信目前一切都非常完美,且半途而廢的機率不大。認同他們的努力與成果吧——在面臨困頓時,他們心中即使已經有明確答案,卻也會期待朋友的贊同,帶領他走出毫無助益的煩惱。 (追星密碼:「徹底痛過後下一段戀情更成熟!」陳庭妮與胡宇威結婚,金牛女神婚前的 14 條愛情金句) 雙子座:稱讚他們的思想吧! 「你的思想真的好成熟」、「你真的超幽默」、「你覺得這個想法怎麼樣?」 雙子座的特徵是智商高,反應快,並且能言善道,富有商業頭腦及精細的科學頭腦,一般說來,這是個智力型的星座。 通常此星座的人,給予他人的第一印象是迷人、活潑而富有吸引力,喜歡受人重視與受人尊敬;也具有十分敏感而積極的思維。 注重社交的雙子座,渴望和自己聊天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樂趣,他們也喜歡分享自己的想法,若別人能因此得到收穫無疑是件樂事。 上面這幾句話,都能讓他們感到自己受到重視與支持,而簡單的稱讚與詢問,也會讓他們重拾自信喔。 圖片|Photo by Bin Thiều on Unsplash 巨蟹座:維護他們的安全感吧! 「告訴我你的感受」、「你很安全」、「你可以相信我」 巨蟹座的人,都為人和藹可親,也很有責任感。 具有一個有趣而又有點謎樣的人格,相當地保守,能夠享受歡樂,並結交朋友,雖然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傲,可是卻不會自私或虛榮。他們對於工作的選擇,比較重視自己的興趣,若沒有興趣,大概做不長久。 時常縮在自己保護殼中的巨蟹座,看似心防很重又堅強,其實很容易沒有安全感。 要讓對周遭人事物都相當敏感的他們緩解不良的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徹底放下心來,解除武裝,讓他們相信事態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若有人願意他說話,對他們溫柔的話是再好不過。 (你會喜歡:星座解析|對你囉唆,其實是愛你的表現!巨蟹座在愛情裡的 7 種模樣) 獅子座:認同他們的存在吧! 「你是被愛的」、「你帶給我快樂」、「有你在很開心」 獅子座象徵了力量、活力與勇氣,也是王者的代表,因此獅子星座的人大多是領導型的人物,也善於雄辯。 他們具有幽默感,生性快樂活潑,容易吸引人,對人十分有禮而且體貼,幾乎不會去猜忌他人,對朋友非常慷慨,天生有很深很重的同情心。 對自己期許非常高的獅子座,也期待自己能夠是一位帶給身邊的人快樂的角色。 如果今天他們精心營造的幽默或付出被潑冷水,高自尊的他們會很受傷。給身邊那位可愛又迷人的獅子座多一點愛,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存在非常有價值,他就會義無反顧的為你繼續付出、重拾開朗的情緒喔。 (推薦閱讀:星座解析|「一句道歉就被融化!」把獅子座馴服成大貓咪的 6 個秘密) 處女座:安慰嚴格的他們吧! 「你做得很棒」、「你幫了我一個大忙」、「怎麼樣可以變得更好?」 處女座為人仔細,做事認真,愛沉思,對於是非善惡,他們區分得很清楚,同時也是智慧、學問的心智儲藏者,善於領會他人的意思。 此外也有驚人的觀察力,但這也同時是他們的缺點,並愛批評別人,此乃觀察太入微所致! 有容易感動的性情,做事太過於追求完美,對人要求過苛而且吹毛求疵。 挑剔又嚴格的處女座,最著名的就是難以放過自己的完美主義。在狀態好的時候很積極,而心情低落時則是很悲觀。 當他們聽到自己做得很好的讚美,會讓他們停止對自己無盡挑剔的死胡同。 當你的處女座朋友胡思亂想、走不出來的時候,試著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他們發洩的同時,心情也會跟著緩和許多喔。 圖片|Photo by Aaron Birch on Unsplash 天秤座:讓他們感受到夥伴的關懷吧! 「你說的一切我都懂」、「大家都很開心」、「一起分享吧!」 一般而言,天秤座的人,個性優雅而迷人,但都表現得相當地鎮定,通常擁有創造自己命運的性格,往往可以使他們有一個好的開始。 整體而言,性格溫和圓滿,對任何事都保持中庸之道,冷靜而且常識豐富,崇尚公正,為人中庸排紛解難。 但是他們非常討厭瑣碎極不公正的事,但奇怪的是他們又可以忍受許多的無聊與荒誕。 喜歡被愛與和平的氛圍包圍,討厭衝突,對周遭朋友都充滿關愛的天秤座,沒有什麼是比所有事態都平和順利、大伙都美滿幸福更美好的事了。 貼心的你,不妨告訴他們一切都很好,每個朋友都喜歡和他相處,絕對會讓他覺得充滿自信,而且世界瞬間變得無限美好。 同時,讓他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納,做的決定都是對的,就會讓陷入抉擇的他們感到很安心。 (害羞推薦:臉紅追星座|水瓶、雙子、天秤,如何在床上攻陷「風象星座」?) 天蠍座:給他們相信自己的力量吧! 「相信自己就不會錯」、「我能感受你的痛苦」、「我想告訴你一個秘密」 天蠍座的人外表看似神秘莫測,沉默寡言,但是在內心深處都有一份強烈的熱情,而且做起事總是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遇到困難也毫不退縮。 大多個性沉著,不愛多說話,能夠吃苦耐勞,也不會發出怨言;但是天蠍座卻不善於交際,也不愛去奉承他人,不過他們做事非常有持續性,一旦下定了目標,就會勇往直前毫不退縮,即使遇見了困難,也會奮勇抵抗,不會半途而廢。 看似高傲堅強的天蠍座,其實把所有難過與痛苦都放在心裡,不會輕易說出。表面執拗的他們,其實說幾句真心話就會讓他們融化。 敏銳的他們對許多事情自有一套看法,但總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正確。當他們已經情緒糟糕,就不用再強硬地和他們爭辯道理,只要鼓勵他們相信自己即可,天蠍座們自然會用自己的方式,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猜你想看:星座解析|關於天蠍座的 14 件真相:忠誠、幽默、心機重?) 射手座:讓他們徹底放輕鬆吧! 「我們去旅行吧!」、「人生就是要跟你一起冒險啊!」、「不要有壓力」 射手座的人大方又無拘無束,彷彿有用不完的力氣,喜歡與人爭論,脾氣很暴躁,容易生氣;野心很大,對權力地位很有興趣,不過對於受難的人或事都有慈悲的心腸。 但是個性崇尚自由,不願受人拘束;在個性方面,此星座的人很城實,真心坦白、是很值得令人尊敬的。他們也擁有吸引人的、有趣的、有磁性的、及機動的人格。 喜歡生活充滿趣味與挑戰,也樂於冒險的射手座,最大的快樂,絕對是自己的瘋狂與瘋癲可以獲得朋友們的支持。 在他們少見地為人生感到灰心時,一句贊同的打氣,不需太嚴肅或太說教,只要輕鬆幾句話,就會讓他們重獲繼續挑戰人生的動力。 圖片|Photo by Marco Xu on Unsplash 魔羯座:讓他們相信計畫會順利進行吧! 「這些是很好的目標」、「對你,我很認真」、「我們絕對會一起完成所有事」 魔羯座的人大都個性保守,十分謹慎而且馴良,可以忍受任何外來的困難及壓力,重視實際利益,講求現實,在腦裡常想抓住並利用環境,十分機警,不是懷著陰謀,便是針對自己的私人目的,很少是為了公眾的。 一般說來,魔羯座的人很討人喜歡,常常表現出吸引人的人格,也有整齊的外表,迷人的風度,不太容易受到刺激,總是冷靜地處理每件事,尤其到了危急的時候,更可以看出他們優良的處事態度了! 所思所想總是非常實際的摩羯座,喜歡感受到別人和自己一樣認真的心情,或是另一半展現和自己同等認真的態度。 摩羯座心情低落時,什麼都不用多說,給他實際的陪伴,真誠的建議,讓他知道她努力的一切都將會按著計劃進行,就對了。 (延伸閱讀:摩羯座冷漠無情?其實是成熟務實、獨立自主!) 水瓶座:讚揚他的獨特吧! 「你有什麼獨到看法?」、「你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想法很好啊!」 水瓶座為人善變,很活潑也很有表現力,說話風趣又幽默,很迷人,有時又顯得過於憂鬱,對某些事有點無動於衷,也很懶散。 雖然有迷人的風度,不過卻嫌膽小一些,也有點保守,但是他的表白能力可是不容忽略! 他是一個忠誠的好朋友,有很明顯的利他主義,對自己頗有信心,也很自負,而且也很頑固又獨立。 具有冒險的精神,在感情上很敏感,很容易受到傷害,若是受到傷害便會表現出特殊的脾氣。 擁有自己獨到思考模式的水瓶座,大部分都能成功展現自己的特別與創意而人喜愛,但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觀念被別人嗤之以鼻而感到沮喪,甚至因為擔心自己太有想法,而讓周遭的人感到負擔。 請大力讚許他們的可愛思想吧!其實,這樣的水瓶座也是非常迷人的! 圖片|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雙魚座:讓他們感到被在乎吧! 「你做的事情都很棒」、「我真的很在乎你」、「我能明白你的感受」 雙魚座的人可以說有兩種明顯的類型,一種是非常迷人的,具有磁性、吸引人,使人很樂於和他相處;而另外一種的雙魚則是相當害羞而且保守的。 一般說來,屬於此星座的人,都是活潑開朗的,性格也十分溫和,使人極願和他們親近。 多愁善感,所以對於他人的一言一行都相當敏感。十分愛好藝術生活,他們最大的缺點是——往往不能夠面對現實,對一切太過於理想化,反而常使內心充滿了矛盾。 心田裡總是有一大堆小劇場的敏感雙魚座,是最需要感覺被充分關愛,也是最簡單就能被撫平煩躁的星座。 讓善感的他們覺得自己被在乎,即便愛哭的他們再怎麼情緒崩潰,都有人在背後陪伴支持的感覺,會讓他們的心情穩定許多,也會更加深你們的友誼噢! August 02, 2022 at 11:35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0Hn56aE
柚子甜|金錢戀愛學:消融關係中的寂寞,重點在創造「現下程度最大值的幸福」 https://ift.tt/24T7v0P 柚子甜 以極簡主義、少物主義過生活的人,講求「剛好夠用」就好,如同一段平淡如水的關係,伴侶之間習慣以最低限度的行動維持感情。但是,當情感逐漸淡化,心中難免感到些許寂寞,這時該如何在能力範圍內,找回過去的激情呢? 我是柚子甜,一位商學院出身的心靈作家。在接觸靈性領域前,我是在商業圈打滾的國外業務,念大學就開始接觸投資理財,很早就和「金錢」的關係非常緊密。 在進入身心靈圈之後,意識到「金錢」不只是一種能量,更是一種「關係」。 我本是兩性作者起家,善於分析關係議題,而透過這樣的經驗,我將在系列文中,分享如何經營一段我們極為渴求,卻又總是捉摸不透的關係──我們和「金錢」的戀愛學。 如何改善「剛剛好就好」的關係? 在近幾篇〈金錢戀愛學〉文章裡,有幾個經營金錢關係的心法不斷被強調:不虧待自己、好好享受、勇敢讓金錢「照顧」你。 這些方法會把頻率調整到富足狀態,打開阻塞的通道,不用像傳統觀念上的吃苦受罪,而是照顧好自己,機會和好運會從各個管道流入。 不過這時候,有些人或許會開始好奇:柚子甜,難道你在鼓勵消費主義嗎?東西還可以用,不是應該為了愛惜資源而用到壞嗎?如果什麼都要用到好的、新的、不要虧待自己,不就造成亂買東西的源頭嗎? 其實這樣的想法我也有過,尤其自己又是「少物生活主義者」,物品講究「剛剛好就好」:一個包包可以同時背去上課、背去旅行、背去工作、背去玩樂,一年 365 天不管穿什麼、去哪裡,甩上肩的都是同一個大包包,即使偶爾不搭或過大過小,也毫不在乎。 因為少物生活主義者,就是有一個就夠的時候,絕不買第二個。 (猜你想看:末羊子極簡提案|是想減少物品,還是喜新厭舊?極簡前先問自己 2 個問題)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ixels 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其實也沒有,如果真心覺得這樣很滿足,當然非常好。 但在這邊我試著用「戀愛關係」作為比喻,或許可以提供一個視角思考:這到底是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 有些伴侶在關係中,也是「剛剛好就好」主義,他們不太注重「感覺」,而是「有就好了」。 晚上隨便買個便當,晚上一起盯著電視啃骨頭,吃完垃圾一丟各做各的事,就算做到「一起吃飯」,不用講究什麼新鮮美食、氣氛愉悅、或是親密的閒聊互動。 或是彼此已經不太會說「謝謝」、「你好棒」、「我愛你」,也不太用行動表達情感,單純是「你叫我丟垃圾,我會說聲:『喔』然後去丟」、「我去煮飯,飯後你去洗碗」這種生活互相幫忙。 沒什麼摩擦、但也沒什麼火花,這種用最低限度維繫感情的方式,就是「剛剛好就好」的關係。 並不是說這樣的感情「不好」,如果雙方都沉浸其中,並且心靈感到滿足,那當然很好。只是許多情侶用這種模式相處時,內心其實很寂寞,並不是真的「剛剛好就好」。 他們還想要點什麼,但又說不上來,而主要原因,就是關係中「務實」的重要性,過度大於「感覺」。 要改善這樣的關係,就得從經營「感覺」著手。 (延伸閱讀:「我其實不想把你推離身邊的⋯⋯」與容易焦慮的伴侶相處,你必須要知道的 10 件事) 圖片|Photo by Elina Sazonova on Pixels 金錢戀愛學第二十四課|感覺,就是過現在程度「最大值」的幸福 如果一對乾枯的情侶想要經營「感覺」,可能會從一些「小浪費」開始著手。 譬如原本吃飯都是用舊碗盤、外送的免洗餐具打發,但他們決定買條桌布、一對漂亮的玻璃杯、兩個人都喜歡的骨瓷盤,就算不是自己做,也要把外帶回來的餐點好好擺盤,坐下來一起喝個檸檬氣泡水,一起花半小時吃一頓飯。 又或者不需要花錢,純粹是改變一程不變的日子,譬如以前對方順手幫忙摺衣服,自己會覺得理所當然,反正我也有幫他做事。現在會主動說謝謝,並且稱讚對方的付出,對方也覺得很開心。 花錢、花時間、精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創造了「現在程度最大值的幸福」──能力到哪裡,就不要吝嗇,盡可能地把幸福指數推高,讓「好感覺」在關係的比例提升,那股無以言喻的寂寞感就會悄然消融。 回到最一開始的「金錢關係」──剛剛好就好,不行嗎? 如果我們在擁有最少的物品中,已經達到「最大值」的幸福,那當然沒問題。 但就如同我觀察到,自己不管做什麼都背同一個大背包,有些場合其實過重、有些衣著其實不適合,只是因為執著於「少物生活」而撐著不肯替換,那其實是用「務實」遠遠壓過了「感覺」。 (延伸閱讀:創造幸福感的關係練習:比起責備,先理解對方的處境)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後來我跟自己說,我不需要變成櫃子裡十幾個包包的人,但如果看到喜歡、又經常有場合能使用的,那花點「小浪費」的錢無妨。 所以現在我總共有三個包包:一個是原本大的後背包,真正要帶重物、筆電出門時使用。 一個小背包,平常出門一趟,帶個錢包手機雨傘就輪它上陣。 以及一個百搭的側背包,有些衣服比較細緻,不適合後背包的風格,這個包就能派上用場。 替換之後,這三個包包各自出場的時機極高,又因為是精挑細選,不見得貴,但真的喜歡,每次帶出門都很開心,同時還延長了之前不斷使用同個包包,而容易折損的物品年限。 滿足又常用,還用更久,就不會一直想再買新的,這也是一種「好好享受」金錢的照顧,但同時又「愛物惜物」的平衡。 在能力範圍內,過現在程度最大值的幸福,就足以營造「富足感」。 女人迷創作者 柚子甜 而這個「最大值」的界線是什麼、從哪裡開始就是過度浪費,其實依照心境、經濟以及心靈能力,每個人會有微妙的不同。 這條界線也可能是浮動的,也許過了某個階段,我們可以花更少錢,卻達到同樣的滿足;又或者不需要花到錢,心靈卻能在其他更細緻的地方得到享受。 無論如何,盡可能地保持覺察,對感覺誠實,並允許自己追求現在最大值的幸福。而那樣的頻率,就會在最自然的情況下,為你共振更多的機會與好運。 作者資訊|柚子甜,1987年生,政大商學院畢。原本念商從商,28歲生命出現大流,一切歸零重新開始,之後蛻變為心靈作家。座右銘是「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歡迎追蹤臉書 / Podcast 《柚子甜剝心事》。 August 02, 2022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4T7v0P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透過 16 型人格找到自我實現:MBTI 到底是什麼?你找到屬於自己的人格密碼了嗎? https://ift.tt/OvyMImZ 商周出版 「我為何會這樣?」MBTI 人格類型分出 16 種性格,它的起源和榮格與一對母女有關。你可能會好奇,把人分類真的準嗎? 文|王凱琳博士、蔣光妍 為什麼要把人格分類? 「你喜歡喝茶還是喝咖啡?」 「你有吃宵夜的習慣嗎?」 如果你可以製作一份簡單易懂的問卷,幫助人們檢測他們自己的飲食習慣,進而推測他們的健康狀態,然後靠著這份問卷賺進上億美金的收入,是不是很酷? MBTI®(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這個性格分類工具,在眾多的工具當中可以說是最流行,大概也是史上最賺錢的一個。 雖然它的理論源自榮格的人格類型(Personality Types),但是其實它誕生的過程曲折離奇,歷時很久。很多人並不知道它真正的來龍去脈及當初創造出這份問卷的作者,凱薩琳和伊莎貝爾,這對母女的愛恨情愁。 到底是什麼樣的性格特質,什麼樣的人生經歷,什麼樣的靈感與勇氣,什麼樣的挫折與因緣際會,讓這對母女的心血結晶能夠被廣為流傳? 然而,就像很多奉獻一生的藝術家一樣,她們倆其實在生前都沒有因此得到什麼金錢上的利益或他人的敬重。她們只是很熱情且努力地開發這個能幫助人找到自我的工具,而大筆大筆的鈔票,都讓有商業頭腦的顧問公司賺進口袋裡了,到今天還是如此。 到了二十一世紀,因為自我管理及商業心理學的普及,人格測驗變成一種商品。MBTI® 令人眼花撩亂且不加區別地擴散,享有驚人的成長及影響力,因此也被草率地利用,導致遭受批評。 市面上產生了各式各樣山寨版的問卷,試圖用自己以為行得通的問題來判別人們的性格類型。這些仿效的產品雖然讓 MBTI® 變得家喻戶曉,但同時也製造了許多不負責任又誤導人的狀況。 圖片|Photo by ZHONG Liguo on Unsplash 在二十世紀初,女性仍然受到諸多限制,不能自由從事高智識的職業。雖然凱薩琳和伊莎貝爾兩人都是家庭主婦,也沒有正式的心理學學位,但這對母女卻靠著自己的學習、領悟、興趣、及意志,過著有意義、有創意、自主的人生。 性別的差異造成人們不僅是在工作上的出路不同,還有家庭、婚姻關係裡面的角色扮演。她們無法改變大環境的條件,因此轉向,把自己的婚姻及家庭視為一份工作來盡心努力,開闢出另一個天地。 當時最早的人格行為書籍都是由女性(尤其是母親)所寫的,而不是男性科學家。為什麼呢? 因為她們近距離地、親身且大量地,觀察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過程中的變化,還有敏銳地觀察,並剖析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的差異及互動。 然而這對母女是如何開始對人格產生興趣,以及想要如何應用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的。 (延伸閱讀:我適合什麼樣的人生?用十大領域分類,讓生活不再迷惘) 圖片|Photo by Jez Timms on Unsplash 在女兒伊莎貝爾結婚之前,凱薩琳一直堅信人格是在用專業化手段之下,培育出來的產物。因為在二十世紀初,一度非常盛行「行為心理學」,這個學派認為人類的行為跟動物一樣,都是靠後天學習而來,完全強調後天及環境的影響,人可以因為環境裡刻意放進去的誘因,而被強制訓練成任何模樣。 雖然凱薩琳本身是個宗教性很強的人,但當時她認為人格是被教育出來的,而非「人格的不同,才是致使個人產生不同理解,及內在經驗的源頭」。 1923 年,在女兒已經離家、結婚,而她自己為人妻為人母的生活失去重心,不知該做些什麼的中年時期,凱薩琳讀到了榮格的《人格類型》一書,驚為天人。 她把自己多年來在人格觀察上所得到的結論得到昇華,同時才發現,過去她曾經認為離經叛道的,所謂個人意識的類宗教經驗,或者個人能量的習慣中心,原來是這麼地真實。她花了五年的時間熟讀這本書,勤作筆記,做深刻的內省,並與她自己的人格分類方法做結合。 (同場加映:《冰雪奇緣 2》的榮格心理學:你的選擇,決定你真正是誰) 圖片|Photo by Clark Young on Unsplash 女兒伊莎貝爾前半輩子都是在家教育(home school),在母親的教育實驗之下受影響,成為一個在各方面表現優異的高材生。但若看到她在大學裡與母親的風格完全脫線的行徑,你就知道她天生人格特質的潛在力量,仍然是強大且不可忽視的。 相對於母親的「嬰幼兒實驗室」,伊莎貝爾用婚姻及家庭關係來作為人格類型的實驗室。雖然榮格本來的語言是艱澀深奧的,目的是在探索人類心靈的深度,但伊莎貝爾不像母親一樣,把榮格當成是救世主,也不相信自我是什麼深刻且神聖的東西。 她更在乎的是利用人格的分類評估,來幫助人們在婚姻關係中了解彼此,以及在工作上自我實踐。 伊莎貝爾在尋找她的第一份工作時的困惑,以及「找到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浪費時間費力去做別人可以輕鬆完成的工作」,這樣的心情及信仰,奠定了後來 MBTI® 這套工具強調天資各異,以及職業配對上的應用。 然而因為二戰及希特勒的政治影響,社會心理學家強烈抨擊所有把人分類的方法。他們認為這是思想的僵化,具有反人文、反啟蒙的傾向。 (星座解析:12 星座的 4 種象限分類法,找到與伴侶最舒服的相處模式) 「為什麼要把人格分類?」身為人格心理分析師,這是一個我常常被人問到的問題。 我的答案總是,就像我們在學生物時,學到如何用「界門綱目科屬種」來為物種分類。這是一種科學方法,幫助我們找到特定一群生物之間的特定異與同,把其中的差異性縮減到幾個基本的、可觀察的重要差異。這樣才能變成一個實用的工具,快速了解某個生物的特性。 比如說,蘭花科裡面有上百種不同的蘭花,但當我告訴你這是一朵蘭花時,你至少不會把它想像成玫瑰花。 伊莎貝爾也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這樣的原則,在實用上不切實際。因為你沒辦法把每一個人都納入研究案例,也沒辦法把所有因素統統加進來變成一個超級龐大的系統。」同樣地,若你把每個人都簡約成一個樣子,具有相同的人性及特質,這也是一樣毫無用處。 圖片|Photo by Dmitry Ratushny on Unsplash 另一個 MBTI® 常常被質疑的問題是準確度。這不是後來才發現的,當年伊莎貝爾在她的實際諮商中,就已發現人格類型轉變的案例。她去參考榮格的書之後,發現這是一種反向轉化(enantiodromia)的心理現象。 榮格的心理學充滿了相反與對立的精神,他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各種困惑,來自於這些對立所產生的矛盾,而我們心靈的自我救贖,就必須能夠在這些對立中找到補償與進行同化。 另一個心理學家莫雷(Henry Murray),在哈佛的心理學中心開發人格學概念時,也在他們開發問卷的過程中,注意到結果不穩定的現象。這使他們也不禁思索:難道人格類型並非固定不變? 其實人格是一種時間上的整體,做分析時必須把人的一生,起承轉合,當作一個整體來一起考量,而不是單獨的幾個字母的組合。 人格分類的概念,雖然注重人的內在及天生的特性,但人生的經歷與成長所帶來的變化不容忽視。年紀與人生階段,在我的人格分析及諮商中,佔有非常大的比例及重要性。因為人格是會發展的,而且是朝著一個有目標的方向及路徑(雖然你自己不知道)在前進。 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即使在非常誠實、自然的狀態下,但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做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 (你會想看:想知道自己是誰?MBTI、五大人格特質,測驗你的個性與合適工作!) 人格的動態的發展,其路徑必須奠基於一個「初始的偏好狀態」,而人格分類嘗試找到的就是你的初始狀態。 讓我用系統學的角度來闡釋:每一種類型其實就是一種初始的偏好狀態,而這些初始狀態就影響了你進入系統(人生的環境)之後,較可能選擇的路徑。系統裡發生的事絕對不是靜態的,所以系統的輸出並無法早早被決定。 然而根據初始狀態的不同,以及所推測它極可能走的路徑,我們預測的準確度還是可以大大增加。 為什麼 MBTI® 具有這樣的魔力?為什麼大部分的使用者,會對於這套工具帶著強烈的使命感? 我想,是因為它把心靈的問題及個人救贖的追求,用有形世界所能理解的方法表述出來。藉由發現及培養真實的自我,進而推展出一個人與人之間,能更容易互相了解並體諒的世界。 本文摘自王凱琳博士、蔣光妍的《我為何會這樣?:MBTI人格類型的16種性格密碼》,由商周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為何會這樣?:MBTI人格類型的16種性格密碼》 August 01,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vyMImZ
「我們好嗎?」非洲烏班圖精神招呼語的喜悅意涵|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https://ift.tt/WTAjIzf 文青汪 「這本書屬於你,你值得恆久的喜悅。」佛教的達賴喇嘛與基督教的屠圖大主教,他們的對談為世界帶來什麼影響?願我們常保慈悲與同理。 2015 年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印度相聚五天,解答一個永恆的問題「在充滿各種苦難的世界,真的可能活在喜悅中嗎?」 達賴喇嘛二十四歲就被迫流亡失去國家,超過六十年無法回西藏,屠圖大主教推翻南非種族隔離暴行。兩人經歷過種族的撕裂、目睹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卻堅定帶領世人走向寬恕之路。 健康狀態和國際政治雙雙妨礙兩人相見,南非大主教因為生病外地旅行的能力受到醫生嚴格限制,而南非始終不肯發簽證給達賴喇嘛,兩人已年過八十高齡,這趟難能可貴的會談大概是此生最後一次見面。 之後大主教爾後於 2021 年辭世,世紀會面成為絕響,真的是《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故感謝天下雜誌於今年達賴喇嘛生日重新出版這樣經典之作。 雖然只見過六次面,但心有靈犀的程度遠超越幾次短暫的會面,都把對方視為自己「心靈的頑皮兄弟」! 即便一個是基督教一個是佛教,一個出身於貧民窟一個出身於布達拉宮,他們的教義始終有個共同主題:就是超越自身狹隘的定見,發掘全人類的愛和慈悲。 本書是他們這一生最後一次相見,他們共同解答來自全球上千人問題——如何穿越苦痛,重啟喜悅的智慧。 圖片|Photo by David Vilches on Unsplash 那些慈悲的故事,教我們超脫憤怒 為什麼他們面對這麼多憂傷,卻依然能滿懷喜悅擁抱人生?因為「對生命的看法,是人到頭來最大的自由。」關於什麼是「慈悲」我透過兩位智者的對話深受啟發,這邊分享書中提及的兩則小故事。 達賴喇嘛說:「在我離開不久中國軍隊就開始轟炸,他們逮捕了很多人,我的朋友待了 18 年的勞改營,他們日日夜夜折磨囚犯,歷經殘酷至極的酷刑。 等到他終於能離開勞改營,只有 20 個人活下來。他告訴我說,在那 18 年他遭遇真正的危機。我心想,他說的一定是生命受到威脅。可是他卻說,他的危機,是差一點失去對中國衛兵的慈悲心。」 原諒並非縱容,一直希望與西藏人民共進退,流亡超過一甲子無法回家的達賴喇嘛,卻對這段經歷沒有怨懟,持續以其慈悲之道阻止暴行。 「不要怨恨那些造成傷害的人,基於同理心,盡力阻止他們就夠了。因為他們的行為不僅使人受傷,同樣也在傷害他們自己。」 (推薦閱讀: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創造喜悅,再困苦也不冷酷,再心碎也免於崩潰) 圖片|Photo by Raimond Klavins on Unsplash 《我知道光在哪裡》作者安東尼.雷.辛頓,當年只因為他是黑人,未審先判坐了 30 年的冤獄。30 年後當正義終於還他公道,採訪他的主持人問他氣不氣當初那些害他入獄的人,他說他自己早已原諒所有與這件事有關的人。 主持人不可置信的又問:「但他們奪走你 30 年的人生!你怎麼能不生氣?」 辛頓回答:「我繼續生氣,不肯原諒的話,剩下的人生也會讓他們奪走。」 其實一開始辛頓也是憤怒的,這樣孤寂的憤怒持續了四年,直到他意識到他有愛的力量。 「沒有人相信你說的話,到最後一個字都不想說了,我不說早安、不說晚安、不向任何人問好,我很憤怒。但到了第四年,我聽見隔壁牢房有人在哭,那刻我出於慈悲的本能問他怎麼了,他說他剛才得知他的母親過世,我告訴他『這樣想吧!現在天堂就有人替你向上帝申冤啦!』 那一瞬間,我的愛與幽默感全部回來了,足足 26 年的歲月,我盡可能關注別人的問題,每天都這麼做,常常一整天過去才意識到我完全沒想起自己。」 辛頓把愛和慈悲帶到了一個沒有愛的地方,他因此得以在全世界最不快樂的地方,保有他的喜悅。 (你會喜歡:達賴喇嘛《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愈能正視自己和他人受的苦,愈能感受喜悅) 圖片|Photo by Shinji on PIXTA 慈悲與同理,才能帶來恆久喜悅 看完本書我衷心希望可以成為那樣慈悲的人,想法太過自我中心,才是痛苦的起因。 我希望可以提醒自己在我餘生遇見的每一個人,他同樣渴望擁有快樂的一天、一個月乃至一生,與我並無分別。 人類最大的考驗在於「人對自我和他人」有雙重認知,除非我們把別人視為自己所屬群體一員,不然控制同理心的神經迴路不會啟動。 那麼多戰爭、那麼多不正義之事,不外乎都是把他人排除在我族之外,因此對對方的遭遇無動於衷。種種的悲劇全都再再提醒我們,人類是需要彼此的。 (同場加映:做個有同理心的人,身心都要付出代價?避免「去人性化」,保持對人的關心) 圖片|Photo by Kalle Kortelainen on Unsplash 世界上有 70 億人,沒有人希望受苦受難,但苦難卻從沒少過,絕大多數還都是人自己造成的,一定是少了什麼? 是慈悲心與同理心。 「沒有哪個人不具備寬恕的能力,也沒有哪個人真的不可饒恕。」在非洲鄉村烏班圖精神大家打招呼的是「我們好嗎?」假如能養成「我們」的意識,一體的觀念,自然而然也會希望他人也能離苦得樂,為他人幸福著想的心態,人皆有之。 本書除了節錄兩位智者時而幽默逗趣,時而深刻感動的對談,也探討喜悅的本質、結合科學實證分享穿越負面情緒的方法——包含嫉妒、恐懼、孤獨、焦慮、失去的苦痛等,非常適合這個我執過重、心靈匱乏的世代。 如同書封所寫到:「這本書不屬於任何宗教、任何族群,這本書屬於你,你值得恆久的喜悅。」 August 0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WTAjIzf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