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為你點歌|我知道你很努力,請允許自己偶爾拿下面具 https://ift.tt/2LiP79Q 海苔熊 【女人迷X海苔熊為你點歌】單元,日常生活沖刷掉你的獨特色彩,你覺得自己快在這世界裡消失,為你點一首歌,請你偶爾拿下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 童年情感忽視的傷害與壓力在我長大後仍像鬼魅般陰魂不散,我努力練習笑容,努力快樂起來,可是還是會有人看出來,說那個不是真正的我,感覺到我總在霧裏,連笑容都很虛幻。 就像歌詞中: 你如果 看見我色彩斑駁穿不透 我也以為那就是我 原來什麼都沒有 其實我還十分怕人,害怕跟人太接近,怕別人會發現我滿身是傷,是強烈的自卑心作祟啊,即使別人主動跟我說話,我也只會簡單回應以中止對話。這幾年很努力去學習不帶條件地愛自己,也想要重建自信,但好像沒有太大進步,事實上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所謂真正的自己是怎麼樣的。 「我快要變透明 我看不見自己 我快要變透明 我找不到自己」其實這樣疏離的相處模式不但累人也令我很寂寞,我並不是想要虛偽地過活,可是目前還是未想到辦法呢⋯⋯ 「每個人拼命偽裝 也不過保護自己不受傷 你若問我們犯了什麼錯 也不過是 一時脆弱」 各種無奈與無助啊~真的很無從下手呢~ by 小小(2018/12/6 下午 5:56:26) 圖片|《一時脆弱》MV 畫面 親愛的小小: 謝謝你跟我分享你的故事,一直很喜歡法蘭黛的歌,點開看到 MV 的第一句我就整個傻住了,真的很像是很多對自己的「形貌」不確定的人會說的話。 你說童年情感忽視就像是鬼魅一樣在你的心中陰魂不散,其實這個陰魂不散的樣子也讓你變成了某一種靈魂,有時候甚至沒有辦法好好的依附在自己的身體上面,像歌詞裡面所說的,有一種想要消失或者是快要不見的感覺。 你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你看我用了三次就知道多努力)讓自己不要崩潰、不要呈現出那些別人眼中可能會無法接受的樣子,你甚至努力的看了很多的書讓自己變好,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有辦法變好,所以又會有另外一層的無奈,就是「為什麼我做不到」。 精神科醫師陳俊欽在某一次我們錄影的時候說,有時候這種「辦不到」的挫折感,會讓人陷入更深更深的無奈。 心理學 OK 繃 那麼怎麼辦呢?這些年來,我覺得陳志恆心理師教會了我一個很棒的詞叫做「允許」[註 1]。 允許自己偶爾不用太努力地偽裝某個樣子 允許自己偶爾不用按照別人的眼光來生活 允許自己偶爾可以脫下面具,偶爾做一下自己 允許自己偶爾可以「帶條件的愛自己」,比方說如果今天有好好運動就吃一客冰淇淋。 這裡用「偶爾」這個詞,因為我知道長期下來一直很ㄍ一ㄥ的人突然要讓他們拿下面具並不容易,好像又是另外一種自我要求,所以加入偶爾,也是一種允許,允許自己有時候做得到有時候做不到。 換句話說,之所以起來還是覺得不知道怎麼愛自己或者是努力很久還是差不多其實有一個有趣的 SOP—— 期待:你告訴自己要愛自己、做自己(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自我要求) 執行:有時候你達不到上面這句話,還是會活在某一個面具裡面,因為你害怕呈現出真正的自己和別人接觸會受傷。 挫折:因為你做不到,或者是做不好,於是你又自我批評,或者是沒有批評自己但是覺得很無奈很無力為什麼做不到⋯⋯。 結果:很弔詭的,一開始你給自己這個「要愛自己」的自我要求,不但沒有達到,反而在做的過程當中你變得更不愛自己、覺得更無奈。 所以,一個比較容易的做法是把「愛自己」這個詞拉到更簡單的層次,並且允許自己有些時候可以做到有些時候做不到,這樣的一種彈性就可以跳脫出上面的迴圈。老實說我也是一個不太習慣跟別人親近的人,最近這段時間都用心理師慢慢來的這張圖,當成我心中的圭臬: 慢慢來學派其實只有四句箴言—— 慢慢吃飯 深深呼吸 多多喝水 好好睡覺 每一個都是照顧自己的方法,每一個也都非常基本,但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我們往往忘記做到這些最基本的自我照顧。其實在你說的《童年情感忽視》本書的第七章 [註 2],甚至很多其他類似的書籍 [註 3] 也提到許多自我照顧的方法,只是作者講話比較囉唆,可以化成比較簡單的作法像是上面這樣,再加入我提到的「偶爾」和「允許」,或許就可以不會覺得壓力這麼大。 一直以來,你努力練習笑容、努力不要讓人家看到那個不好的你,可是你這麼的努力,反而因為這些偽裝讓你幾乎快忘記自己原本的樣子;你當然也試著想過脫下面具,但別忘了面具有它的功能 [註 4] ,感謝它的存在你才能夠用某種狀態活到現在,所以我才說你可以偶爾戴,偶爾在比較讓你感覺到安全的環境不要戴 [註 5] 。 一直以來,你害怕被人拒絕但是又很想要和人靠近,你害怕受傷,也同時害怕呈現出真實的自己會讓別人失望,所以你會變的每句話都很小心甚至很快就結束話題,因為你怕講的太多,其他人就會「看穿」真正的你,那個躲藏在面具和軀殼下面的、醜陋的、自卑的你。 圖片|《一時脆弱》MV 畫面 當然核心的做法是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也就是你說的愛自己,但也像是你說的一樣這可能很多時候不知道從何開始,所以這邊我提供幾個可以做的步驟你可以參考看看: 回到被忽視的點去填補你的洞:曾經有一位家族治療跟我談到,很多人都不敢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去處理和家人的糾結,這很能夠理解因為每次處理都有可能會有一些恐懼和擔心甚至有可能越搞越糟糕。但老實說這是最有效率的,因為當你打開這個結,會發現生活當中其他的問題也會開始產生改變,甚至在你試著去打開這個結的過程(儘管這還沒被打開),你的人際關係、你的感情、你對自己的看法也會有一些改變。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人都會願意一起參與家族治療,所以其中一個可能的點是自己接受諮商,然後在諮商的過程當中,回頭去處理「自己心中的那個家人」。 採取正向心理學的觀點,關注正面的事情:從前我分享過很多類似的書籍,都是走一樣的模式——每天想三件好事、感謝三個你想感謝的人、想想看自己有沒有什麼信念和價值是重要的以及為什麼重要,還有我最喜歡的一個:想一想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很投入、很忘我、然後你很喜歡那個過程?其實這些方法都是寫祝你找到「我是誰」的一些路徑。 每天留一點自在給自己:就像是回到家要卸妝,如果你實在是暫時沒辦法在外面總是得帶上某一種面具,那麼回到家就把面具拿下來吧。另外也可以把你身邊的人分等級(想像一個同心圓的圖,中心是你),可能可以先想一下平常和誰相處的時候會覺得壓力比較小(同心圓的內圈),和誰相處的時候壓力次之(中間那一圈)、和誰壓力最大(最外面那一圈),而陌生人會坐落在哪一個位置?用分數表示和這些人相處的時候大約會消耗你多少精力(理論上應該是最外圈的人會花越多精力)。如果你一天的精力值是 100,那麼可以試著不要讓這些社交所消耗的精力,超過你的能力所負荷。 我常常說愛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就是因為困難,我們才要花終身的時間去練習。這條路可能真的不能急,請謹記「偶爾」和「允許」,先從善待自己的食衣住行開始,慢慢找回和描繪自己的模樣。 允許自己可以一時脆弱,其實也是放自己自由。 延伸閱讀 [註 1] 陳志恆(2017)。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台灣:圓神。 [註 2] Webb, J.(2018)。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Running on Empty: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張佳棻譯)。台灣:橡實文化 。 [註 3] Sand, I.、Svanholmer, E.(2017)。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 How to Create a Happy Life(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台灣:三采文化。 [註 4] 長尾剛(2008)。圖解榮格心理學(蕭雲菁譯)。台灣:易博士。 [註 5] Laney, M. O.(2018)。內向心理學: 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The Introvert Advantage How to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楊秀君譯)。台灣,台北:漫遊者文化。 December 14, 2018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LiP79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