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溝通的關係心理學:他不說愛你,不代表不愛你 http://bit.ly/2F22t9g KnowYourself 不表達愛意,對方怎麼會知道你的心意?每一次表達愛意,都能提升對方的安全感。愛的確認肯定了你們之間的關係,讓對方明白你此刻是在乎他的,與你分享,表達愛意的練習。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最近,在後台看到這樣一條留言:「KY 你好,我時常困惑男朋友到底愛不愛我。他對我挺好的,平時也很關心和照顧我,也會時常叮囑我,但他真的很少把『喜歡』和『愛』說出口,有時我拼命暗示他,他也好像很難開口的樣子。所以我偶爾會想,他是不是並不那麼愛我,會不會只是把對我好當作了責任和習慣?」 像這位粉絲煩惱的一樣,生活中這種因為對方沒有直接把愛說出口,而不確定、或者忽視了愛的存在的情況很常見。不僅是在親密關係中,在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也會出現這樣的疑慮。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對方不愛我們,而是他們沒有以我們喜歡的方式表達愛。就像這位留言的粉絲的男友,他們的愛可能更多地體現在了日常的點滴關心和叮囑之中。 而表達愛,實際上是一種能力。有時我們誤解他人,甚至是忽視了他們的愛,也正是因為他們愛的表達太不明顯。今天我們來聊聊「表達愛」這件事。 為什麼他們表達愛時,我們容易忽視? 1. 被表達者忽略對方的愛,可能是由於融入日常的表達更容易被習慣 在關係中,不論是對我們好的行為,還是對我們不好的行為,久而久之人們都容易產生一種「耐受性」(tolerance) ——只要他還選擇繼續留在那段關係中。換句話說,頻繁出現、或是變成日常的一系列行為會被我們「習慣」。 比如,女友每天早上都為你擠牙膏、做早飯,在一開始會覺得她很體貼,很感動,但日復一日下去,你會很容易「習慣」這份體貼,不再賦予它任何積極的意義和情感。 尤其是當這種一如既往的好當中沒有出現任何刺激時(比如製造一個很大的驚喜),人們就愈發容易在認知上將其當做日常的一部分,不僅不再會感激這些融入日常的行為,甚至會忽視它們的存在,不自覺地產生一種「理所應當」的心態。 就像從小聽到大的、來自媽媽的那句「千萬要注意身體」,似乎早就被人們當成了嘈雜的背景音。 2. 表達者無法表達愛,可能源於一種不信任感 這種不信任可能是指向他人的,也可能是指向自身的(Degges-White, 2016; Kirshenbaum, 2012)。 有時人們不相信自己在乎的人也同樣愛自己。他們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也有些人不相信對方的愛會長久。在他們看來,表達愛意沒有意義,只會增加分開時的痛苦。他們也會擔心在乎的人不會善意地對待他們。他們害怕一旦讓對方知道了自己的愛,就會被對方反過來傷害。就像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對方面前。 同時,有些人在意自己在關係中的主控權,他們認為一旦表達了愛,就會受到對方的制約。在他們看來,「表達愛」就等於透露了對對方的依賴,而對方就能以結束關係相威脅。這種被對方控制的可能性,讓他們感到虛弱和危險。 有些情況下,人們不懷疑他人的愛與善意,卻認為自己身上存在問題。比如,人們可能不相信真實的自己足夠好。他們覺得對方喜歡的是一個虛假的人,害怕一旦表達愛、一旦與對方建立更深的聯結,他們在乎的人就會發現糟糕的真相並且離開。為了避免被「揭穿」的風險,他們不敢表達。 3. 還有可能是兩個人之間對於表達的溝通,存在一種透明度錯覺 透明度錯覺,即大多數人都存在一種假設—— 認為彼此之間的溝通是透明的,而這種假設正是人們之間誤解的來源。 常見的場景是,兩個人都沒有在溝通中坦誠地交流自己的需求與想法,一方想當然地認為「我對他的這些好,他不可能不知道是因為我愛他吧」;另一方則想當然地認為「我都這麼努力暗示他對我說愛我了,他難道看不到嗎?他根本不愛我」。 但事實是,我們內心的「潛台詞」和自以為的「暗示」對另一個個體來說,並沒有我們自以為的那麼清晰和明顯。我們經常抱有「愛我的人一定要懂我的每一個眼神」的幻想,可是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和我們真正意義上「心靈相通」的人。而適當、適時地坦誠溝通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才是讓相愛的人更懂得彼此的良方。 圖片|來源 對愛的不同表達方式,與很多因素有關 1. 愛的表達與人格 外向者的愛的表達更直接,而內向者的表達則更委婉 內向者喜歡深度的溝通。比起簡單、直接地說一句「我愛你」,他們更喜歡用深度聊天的方式,向你表現出他們的在乎。但其中可能並不包括「愛」、「喜歡」這樣的字眼。與之相對的,外向者對於愛的表達則是更加直接的,直抒愛意對他們而言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Helgoe, 2013)。 2. 愛的表達與個人經歷 積極體驗更多的人更能夠直接表達,消極體驗更多的人更難把愛說出口 如果人們在關係中曾經遭受過負面事件,例如拒絕與背叛,他們會更難表達愛意。不僅僅在戀愛關係中的負面經歷會損害人們的信任,在家庭關係、夥伴關係中受過傷害也會影響一個人愛的表達。 而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被教育和鼓勵直抒愛意,並且在過去的關係中也總能因此獲得積極的結果以及對方的回應,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就會被強化和延續下去。 3. 愛的表達與關係狀態 戀愛中的人比婚姻中的人的愛的表達更直接 一段關係處於什麼狀態,也會影響到人們對愛的表達。研究發現,當人們還在頻繁約會的狀態時,人們會積極地表達對伴侶的愛,然而進入婚姻後,愛的表達頻率逐漸下降。這可能是因為,約會狀態中的伴侶們正是信任上升的時期,雙方藉由愛的表達進一步釋放「靠近」的信號。 而進入穩定的婚姻之後,人們更容易認為這種長期的、承諾性的關係不再需要靠說出口的、明確的表達來維繫。所以,也造成了很多其實是愛的關心和叮囑被這種穩定的關係所淡化,甚至忽略。最後,可能對老公說一句「千萬別喝多了」,都會被認為是囉嗦和打擾。 4. 愛的表達與文化背景 東亞文化背景的人比典型西方文化背景的人更難表達 對很多人來說,要直接明確地表達愛意是困難的,所以他們只能通過叮嚀囑咐的方式來表達愛。尤其在鼓勵含蓄與內斂的東亞文化的語境下,這種表達愛的方式會更為明顯,大家習慣於將關心和愛意表現在日常的舉動中,而不是直接說「我愛你」。 一句簡單的叮囑總是替代了千言萬語。但對於典型的西方背景的人而言,說「我愛你」也是他們日常的一部分,他們鼓勵直接和表達的文化使得他們極少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不適和羞恥的感覺。 但,表達愛意是非常重要的 表達愛意,能給我們的關係帶來諸多好處(Miller, 2014; Naylor, 2010)。 1. 不表達愛,對方如何知道你愛他? 每一次表達愛意,都是一次向你在乎的人作出的確認(reassurance),能提升對方的安全感。愛的確認肯定了你們之間的關係,讓對方明白你此刻是在乎他的,並且你願意把關係繼續下去。而當對方感到安全時,他也將更願意繼續投入、維持關係。 2. 表達愛意能創造關係所需的積極體驗 許多人以為,要維持好關係,只要避免負面事件就行:不吵架、不出軌、不惹事⋯⋯然而一段良好的關係裡,不單是要「不犯大錯」,更是要增加積極、正面的體驗。在表達愛意的過程中,傳達愛意者和接受愛意者都能擁有一段積極、親密的體驗,表達愛意創造了積極的情緒氛圍。 3. 如果沒有及時表達愛,會帶來痛苦和遺憾 很多時候,如果沒有來得及表達愛,它會是我們在今後的時間、甚至很多年以內都會感到後悔和遺憾的事情,我們會不斷回想「要是當時說出口就好了」、「要是重來一次,我一定要好好表達」,但是很多機會都只有一次。 這種沒能表達的後悔和遺憾可能會一直包圍著我們,使我們在不斷的回想中感到痛苦甚至抑鬱,也會影響著我們去開展新的感情。(推薦閱讀:一千七百種靠近:我愛你,連你誠實時也愛你) 圖片|來源 如何更好地向我們在乎的人表達愛? 1. 學習五種愛的表達方式 心理學家 Gary Chapman 博士(1995)在他的著作《愛的五種語言》中列出了五種表達愛的方式。博士認為,愛的表達不止是簡單地說一句「我愛你」,並介紹了以下五種愛的表達方法:(1)肯定的言辭;(2)投入的時間;(3)給出的禮物;(4)服務的舉動與(5)身體的接觸。你可以比對看看,你和你的伴侶,分別都做到了幾種? 肯定的言辭 多用積極的語言鼓勵與肯定對方。語言表達是最直接、最容易被對方接收到的信號。如果一開始你還不習慣直接說「愛」,可以把「我愛你」變成一句描述,比如「我愛你笑的樣子」、「我愛你的溫柔」等等。用更樸實的話語去說出心裡的關愛。再比如,「千萬要想我」「千萬早點回來哦」其實也都是很直接肯定的表達。 人們都喜歡被人傾聽,當他人發現你認真地聽他們說話時,他們會感到被你重視。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問問家人、朋友或伴侶最近的想法和對未來的打算等等,耐心傾聽並給予鼓勵。這也是一個機會,讓你能更了解自己在乎的人。 投入的時間 很多時候人們更關注相處的時長,比如一周花多少時間在一起。但相處時間的質量也很重要。比起待在一起兩小時卻毫無交流,一起花半小時投入雙方都愛的活動可能會讓人感受更好。 給出的禮物 禮物是愛的視覺象徵。如果你在乎的人喜歡收到禮物,那麼你需要好好規劃,成為一個送禮者。你可以多觀察在乎的人平時在關注什麼東西,他曾經因為收到什麼禮物而激動不已,把它們列下來。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要送什麼禮物,也可以考慮問問你在乎的人的朋友。花錢送禮物不單是為了對方,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它給我們帶來關係的安全感。 服務的舉動 服務的舉動指的是做對方希望你做的事,是用行動表達你的愛意。有些行動未必需要花費你很大力氣,比如在父母看來,可能吃掉他們做的飯就是對他們的服務。關鍵是了解你在乎的人希望你為他們做什麼。可以試著雙方寫下幾件希望對方做的事,作為交換。或許你會發現很多你沒有注意到的、對方的需求。 身體的接觸 有些人看重身體的接觸。在他們看來,疏遠他們的身體,就是疏遠他們本身。不單伴侶之間需要肢體接觸,朋友和家人也需要,特別是當人們遭遇痛苦和危機時,擁抱可以舒緩情緒。如果覺得身體緊貼的擁抱尷尬,可以變成勾肩抱,或者拍拍手臂或手背。 2. 了解你們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Gary Chapman 博士(1995)指出,了解與溝通雙方愛的表達方式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會喜好不同的愛的表達方式。比如一個人會喜歡用「共同相處的時刻」表達愛意,希望每時每刻陪在身邊,而另一個人更偏愛愛的言詞,覺得即使不在身邊,互相在短信中表達愛也足夠了。 而雙方愛的表達偏好不同,會使得一方覺得自己已經努力表達愛意了,而另一方卻總覺得不夠,而產生不滿與衝突,就像開頭的粉絲留言一樣。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你表達得不夠或是做得不好,而是因為你們沒有了解和學習彼此的愛的表達方式,沒有做出有效的愛的溝通。 比如,在家庭生活中,一方直接,一方含蓄,當含蓄的一方將愛藏在日常嘮叨和叮囑裡,另一方卻覺得大聲說出來的才是愛,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表達區別。 要改善這點,關鍵是我們得站在對方的角度上,了解對方喜歡什麼,而不只是拘泥於我們自己偏愛的愛的表達。也許對方給你的關懷不是你最喜歡的,卻是他心目中最美好的東西。人們需要就這點溝通和交流,確保雙方沒有誤會彼此的付出;並根據雙方的喜好調整愛的表達。 我們除了要學會表達愛,也需要學會辨識對方的表達方式。每個人偏好的方式都不同。比起強迫對方按照自己偏好的方式去表達,不如接受和享受對方的表達方式。(推薦閱讀:為什麼精準描述自己的情緒特別重要?這可能是你生存的關鍵) 當然你也可以提出你的期望,對方如果愛你,也會願意作出一些調整,但你們必須是雙方共同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而不是一方無窮盡地、高標準地要求對方。 圖片|來源 3. 把表達愛變成一種習慣 最後,不要刻意地表達愛意。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刻意地對他人作出維持關係的舉動時,對方能察覺到這種刻意。而一旦人們認為某種行為別有目的,便會保持警惕和距離。試著把表達愛意變成日常的小習慣,接受愛意的一方會更容易作出回應(Dainton & Aylor, 2002)。 此外,愛的表達也需要不斷地練習。越表達,越會表達。如果不開始試著展現愛意,人們始終會對愛的表達感到陌生和焦慮。就像當你第一次說「我愛你」時可能會覺得彆扭,但第一百次說「我愛你」時就會自然許多。不妨從今天開始,試著對你在乎的人表達愛意吧。哪怕是最日常的叮囑,千萬早點睡,也不要害怕,多說幾遍哦。 References: Chapman, G. (1995). The five languages of love.Chicago: Northfield. Dainton, M., & Aylor, B. (2002). Routineand strategic maintenance efforts: Behavioral patterns, variations associatedwith relational length, and the prediction of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69(1), 52-66. Degges-White, S. (2016). Are You Afraid to Say "ILove You"? Psychology Today. Helgoe, LA (2013). Introvert power:Why yourinner life is your hidden strength. Sourcebooks, Inc. Kirshenbaum, M. (2012). I Love You But I Don'tTrust You: The Complete Guide to Restoring Trust in Your Relationship. Penguin. Miller, R. (2014). Intimate relationships.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Naylor, A. (2010). The Power of Expressing YourLove. HuffingtonPost. January 02,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bit.ly/2F22t9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