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好女孩症候群:害怕被人討厭,是因為妳也不認同自己 https://ift.tt/2CrfNSJ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我一直以來都是好女孩症候群的重度患者。期望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人人誇讚的好女孩、期望在老師教授眼裡是永遠那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認為好女孩就是什麼都要說好,不能讓別人失望。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但是當我拿下好女孩面具,我在鏡裡看見的是一張我自己都不忍看的愁容。 文|女生女聲,原文請點 Good Girl Syndrome / 好女孩症候群 幾年前與好友聊天時學到一個名詞,英文稱 “Good/Nice Girl Syndrome”,直翻成中文就是「好女孩症候群」。 好女孩症候群的基本症狀是: 期望在每個人眼裡都是人人誇讚的好女孩 期望在老師教授眼裡是永遠那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期望在父母眼裡總是那個聽話乖巧的好女兒 會為了讓別人喜歡妳而去做一些自己其實不認同也不喜歡的事 需要周圍人的認同,也容易不自覺地討好別人 認為好女孩就是什麼都要說好,不能讓別人失望。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 我一直以來都是重度患者。 努力讀書,考上別人心目中的好學校好科系。我知道這會讓爸媽感到驕傲與欣慰。鄰居叔叔伯伯阿姨伯母會稱讚我乖巧懂事,或是羨慕我爸媽有個不用讓他們操心學業的女兒。在關係裡,我改變自己去迎合對方的喜好,完全配合對方的計劃。老師教授上司的要求,無論我覺得合理與否,我都照單全收。我盡可能的融入一些社交圈,儘管在其中我並不感到自在。在人群裡,我盡量微笑點頭就好,因為意見太多的女孩不受歡迎。 我清楚大家想要看什麼,於是我努力的演出我的「好女孩」角色,套上不合身的戲服、畫上畫完後連我自己都不認得自己的妝、努力微笑,搏得台下的掌聲。回到後台,當一筆一筆卸下妝容,我在鏡裡看見的是一張我自己都不忍看的愁容。 其實,我對我選的科系與領域並沒有興趣。其實,在關係裡的討好與配合,帶給我的並不是滿足,而是徬徨與失落。其實,在一大群人的聚會裡,儘管說說笑笑,我經常感到發冷的孤單。 我對自己好失望。卻不知道出口在哪裡。 因為朋友的鼓勵,有一段時間嘗試心理諮商。諮商師幫助我抽絲撥繭的去理解我的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原因。成為別人眼裡的好女孩對我來說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若別人不認同我,對我造成的影響是什麼?我在努力的符合他人對我的期待時,我有那些無意識的假設?又或著,在長期扮演我認為我該扮演的形象,有那些內心的聲音不斷的被選擇性的忽略? 圖片|來源 我開始慢慢理解自己。我之所以會希望我的行爲舉止符合他人的期待、想要當個好女孩,是因為我在意別人的眼光比在意自己更多。 發現我無法拒絕,因為害怕因此不被人接納。 在看完〈被討厭的勇氣〉後,我意識到,從小到大我並沒有學會「課題分離」。我並沒有去釐清每一件事的決定對誰的影響最大、結果由誰來承擔。 某種程度上,這是種自我中心的表現,因為我一直以來都被認同束縛,我真正關心的不是別人,而是他人眼中的我。書裡也提到「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原來,在希望別人接納我之前,我沒有學會先接納自己。原來,我的焦慮與憂愁其實是來自於不自由。 一次機緣與工作上一位我很敬佩的女主管聊聊關於女性的框架, 「要讓每個人都喜歡與認同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事。」她聳聳肩,「有一次我在同一個時間針對同一場會議收到完全相反的意見回饋,有些人說我話太多,有些人說我不夠積表達我的意見;有些人說我太強勢,有些人說我太軟弱。」她大笑 ,「重點是這裡,」她指指她的心,「我不需要他們都喜歡與認同我,但我一定要對自己問心無愧。」「要學習分得清什麼才是能真正能幫助我們的事。對於阻止我們變得更好的眼光與意見,要有點 “Who cares?” 的勇氣」 她最後看著我説, Don’t be a nice girl, be a strong women. 這句話在我心裡先起了漣漪,後成了海嘯。 前陣子在家,閒來沒事翻翻小學的成績單,看到小時候老師給的評語不外於那幾個標準模板——品學兼優、善解人意。 我忍不住拿起筆,劃掉那幾行評語,在旁邊寫下「 敢於擇己所好、有勇氣說出她的想法、不強求自己去符合別人。」這是我在往後的日子裡,對「好女孩」的定義。 March 19,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CrfNSJ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