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O8eUTy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如何知道他是真心交友還利用?八個方法進行友誼健檢 https://ift.tt/2O8eUTy KnowYourself 總是拿你和他的其他好朋友比較?他不接受批評的意見,總是自以為自己是正確的?在他面前,你永遠只能聽他說話,而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如果你和朋友相處時有這樣的情況,你們的友情關係需要好好檢視了!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在你和朋友相處的時候,你是否曾有過如下的一些感受?(Heilter, 2016) 他總是拿你和他的其他好朋友比較; 在他面前,你永遠只能聽他說話,而沒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他不接受批評的意見,總是自以為自己是正確的; 你總是主動聯繫他,而他對是否和你聯繫不感興趣; 他總是提出要你改變; 你總是小心翼翼,害怕惹他不開心; 你必須隨叫隨到,必須忍受他時不時爆發的壞脾氣; 與他相處時,你開始感覺到緊張不安以及壓力 如果你在與朋友相處時,以上的一項或幾項令你感同身受,那麽,你的友誼可能就已經出現了裂痕,你遇到的這個朋友可能是「有毒」的。 在健康的友誼當中,人們則往往不會有這樣的感覺。處於一段健康友誼當中的人往往是快樂的。他們能夠從他們的朋友那裡獲得力量,也樂於幫助自己的朋友,並且從這樣的行為當中獲得愉悅。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健康與不健康友誼之間的區別,以及如何遠離「有毒」的朋友。 健康的友誼是能讓你增加社會競爭力,能為你提供情感援助、一些小的服務(small services)和陪伴的一段關係(Wellman & Wortley, 1990)。所謂小的服務是說,友誼之所以能夠建立,就是因為,雙方都抱著能夠在未來或者現在獲得對方的幫助的希望。提供小的服務是健康的友誼最為實際的功能。例如,在你需要離開一段時間的時候,你的朋友可以幫助你照顧你家裡的寵物或者植物。 友誼是一個譜(spectrum)。也就是說,友誼有深有淺。不同友情所能夠提供給友誼雙方的支持是不同的,而一個人在不同的友誼當中的自我暴露程度也是不同的。 為了對友誼進行評估,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上探討友情的質量:互換(reciprocity)和投入(investment)。如果友誼雙方在這兩個維度上的得分都相當高的話,就會成為一種類似於親密關係的友誼。 互換可以說是友情的本質,它指的是兩個人同等為對方付出情感,雙方對這段關係的認知一致(Vaquea & Kao, 2008)。在互換程度低的友誼當中,往往會出現雙方對友誼關係認識的不一致。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只有一方認為對方是好友,而另一方則並不把他當作朋友。 而對投入進行衡量,則是討論一段友誼是否能夠維持下去的重要標準(Rusbult, 1980; Rusbult, 1983)。人們對這段友情的投入程度、投入所獲得的獎賞感都會影響到他們是否願意堅持待在這段友誼當中。如果雙方對友誼的投入程度都很低,很可能會導致無法維持長期友誼。而如果有一方對友誼的投入程度過高,他就很可能會留在一段糟糕的友誼當中不肯出來(Horan,2013)。 簡而言之:如果友誼關係中的雙方對關係的認識不一致,或者投入程度差距過大的話,人們就很有可能步入一種不健康的友誼關係。 什麽是不健康的友誼? 總而言之,不健康的友誼,是會讓你感覺更糟糕的友誼。「一段不健康的友誼是缺乏支持、令人精疲力竭、不令人滿意的友誼。」這段友誼似乎耗竭了你所有的心力,而你為朋友所做的一切都不能令你獲得滿足感。你和他之間的地位往往也是不平等的:他似乎永遠都是這段友誼中的主導者,而你卻永遠只能扮演滿足他要求的角色(Hatfield, 2006)。 「有毒」的朋友和你對於這段友誼的認識往往是不同的。你的個人邊界往往得不到你的朋友們的尊重。他們很可能會對你的家人或伴侶指手畫腳,甚至替你做出伴侶選擇等決定。雖然你很信任對方,並將自己的一些秘密告訴了對方,對方卻往往不能為你保守秘密,甚至會利用你的秘密欺騙你。 你們二人的付出程度也是不同的。你可能會覺得,這段友誼完全是靠你的付出而維繫的,你幾乎成為了你的朋友們的保姆。與此同時,他們卻完全不關心你的需求,總是把你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利益之後。 正是因為你們對待友誼的認識或者付出程度不同,你似乎永遠在給他提供支持,而他卻不能給你提供支持。例如,你可能變成了你朋友的「情緒垃圾桶」。他可能會不停的向你抱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即便是你已經明確的提出他們的行為已經令你感到不快了,他們也不會停下。而在你真的非常需要幫助的時候(生病、失業等),他們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不願給你提供幫助。 圖片|來源 什麽樣的人比較容易陷入不健康的友誼? 對現實的人際關係有錯誤的認識的人 有些人寧可待在一段有毒的關係裡也不願意和陌生人交往,是因為他們害怕改變現狀(Degges-White &Tieghem, 2015)。他們認為,未知是令人恐懼的,即便是現在這種糟糕的局面,也比去開啟一段新的關係要好。他們也有可能會認為,其他人也並不會比現在的朋友好多少,盡管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除去害怕改變現狀之外,還有一些人甚至會主動拒絕健康的友誼。他們害怕別人的接觸,總是覺得對方之所以會接觸自己是有什麽樣的特殊的目的,是想要從自己那裡得到一些特定的利益。他們會進而主動和那些「有毒」的朋友交往,而放棄和那些真正關心他們的人接觸。 過分共情(over-empathizing)的人 我們常常會說,共情能力強是好事。但是,一些人確實會表現出過分共情的特點(Reynolds, 2017)。這些人往往沒有建立起合理的個人邊界,很容易受到其他人情緒的感染。例如,在朋友表現出「我很可憐」的時候,即便他們並沒有向這些會「過分共情」的人求助,這些人也會主動向自己的朋友提供幫助,因為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對方悲傷的情緒。 這些人往往會認為,別人的所有情緒都是與自己有關的。只要自己能夠足夠的關註別人的情緒,那麽別人就會感到滿意,而自己就不會受到傷害了。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別人的情緒可能會與他們的行為完全無關。即便是自己做的再好,別人的情緒可能也不會發生改變。 更糟糕的是,他們不受控制的對別人情緒過分敏感的特點會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進入一段有毒的關係。面對操縱者憤怒、悲傷或者冷漠的情緒,過分共情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從而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這個時候,操縱者往往會擺出一副冷漠的面容,讓那些過分共情的人產生一種「自己無論怎麽做都是錯的」的感覺,從而更加想要彌補自己的「錯誤」。久而久之,過分共情的人的自尊水平往往會降低,甚至再也無法建立起對其他人的信任。 隱秘自戀者(covert-narcissist) 有的時候,陷入不健康友誼與他人無關,而只是與自我有關。隱秘自戀者為了滿足自己內心「我很全能」的願望,往往也會進入一段不良的朋友關係。他們的內心往往有一種隱秘的優越感,認為如果別人不接受自己的幫助的話,他們就什麽事情都幹不成。例如,一個隱秘自戀者可能會主動承擔合作任務中的大半部分內容,因為在他看來,別人並沒有他的辦事能力,所完成的任務絕對是不完美的。 值得一提的是,隱秘自戀者可能會和自我膨脹型自戀者做朋友,甚至會忍受對方的嘲諷或者謾罵。這是因為,自我膨脹型的自戀者可以從隱秘自戀者的身上看到自己自卑的內心,而隱秘自戀者則可以從自我膨脹型自戀者身上找到自己隱秘的、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很特別」的欲望。這可能是一種依賴共生關係,而並不是一段真正的友誼。 想獲得更多控制感的人 是的,想獲得更多控制感的人也會進入一段不健康的友誼關係。他們往往會選擇在一段關係當中過度的付出,滿足對方種種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以作為控制對方的籌碼。例如,他們往往會說:「我都已經這樣了,你難道不應該有所回應嗎?」「我都可以為你做到這麽多,你為什麽不可以?」 但是,他們這些對於對方的期待可能並不會得到回應。相比於親情和愛情,友情的自由度更高。那些「有毒」的朋友們只會享受他們的過度付出。一旦想要獲得更多控制感的人表現出希望對方有所回應的時候,這些「有毒」的朋友就會立刻中止這段關係。 列舉了這麽多容易陷入不健康友誼的人,我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正是你的反應告訴了他人應當如何對待你。在一段友誼關係中,如果你不在對方讓你不快的時候就立刻制止他的話,你向對方釋放的信號就是「這樣做是可以的」。在很多時候,正是你自己讓自己陷入了一段不健康的友誼中。 圖片|來源 身處於一段不健康的友誼裡,我該怎麽辦? 首先,你一定需要認識到,友誼是一個譜(重要的事情說兩遍)。成為你的朋友並不等於一定要和你非常親密。友誼當中有兩個主體,你的朋友也有對這段關係進行定義的權利。只要友誼雙方中的一方不希望保持親密的聯繫,那麽這段關係就不會太親密。也就是說,你的友誼的走向並不總是會按照你的意思來。這或許會讓你感到失望,但你也確實有必要尊重對方的意願。 如果在你努力了很久,對方仍舊把你當成一個普通朋友或者不把你當朋友的話,還是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比較好。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對方對你的感覺不好並不是因為你不好,也不是因為你沒有為他做事,而很可能是因為對方自己的某些原因。如果你一直堅持要和對方保持較為緊密的聯繫,那麽受傷的可能只有自己。換句話說,你需要確定,你這樣的付出是否是值得的。 其次,你需要設定屬於你自己的「友情規則」。這一規則能夠避免你和「有毒」的朋友聯繫,並找出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為了制定一個屬於你的規則,你可能需要做如下的幾個準備(Degges-White &Tieghem, 2015): a. 明確你在一段朋友關係當中最看重什麽 要建立一段健康的友誼,你就必須知道,自己最看重的朋友的品質究竟是什麽。由於個人特性的不同,每個人列出的標準也不完全一樣。比如,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最看重對方能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在他身邊能否感到愉快。而另一些人則會表示,自己最看重對方能否理解自己,能否和自己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是,你可以先把你所欣賞的特質列舉在一張白紙上,在特質的一邊寫上你自己的名字,另一邊寫上與你相處的人的名字。如果你可以為你的朋友做到這一點的話,就在你的名字下面打鉤;如果你的朋友能為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在他的名字下面打鉤(Degges-White&Tieghem, 2015)。這樣一來,人們往往就可以明確,在一段朋友關係當中自己需要的是什麽,現有的朋友關係有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 b. 你需要意識到,你朋友的要求並不比你的重要 你一定要認識到,在一段健康的友誼當中,你的要求和你朋友的要求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個真正關心你的人絕對不會不顧你的感受,讓你感到疲於奔命。要建立一段健康的聯繫,你就必須將自己和他人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只有尊重了他人,他人才會願意和你成為朋友。而只有尊重自己,才能避免自己在一段關係當中遭受控制。 c. 告訴對方,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友誼關係當中的雙方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並憑藉對方的反應來決定自己接下來的行動。也就是說,一旦對方的行動讓你感到不滿,你就應當告訴對方,而不是等到他已經讓你非常不適的時候再采取行動。如果等到對方已經讓你無法忍受的時候,那麽這段關係很有可能就已經無法挽回了。 最後,主動放棄一段友誼往往是困難的,即便這段友誼是「有毒」的也是如此。在剛剛放棄這段友誼的時候,你可能會感到孤單,也可能會感覺到痛苦。這些都是正常的。不必過分的否認自己所需要經歷的苦楚。必要的時候,你可以去尋求其他真正關心你、愛護你的人的幫助。 以上。 References: Adler, Alfred (1931). What Life ShouldMean to You. Oneworld publications. Baiker, Harriet B. (2001) The Diseaseto Please. McGraw-Hill Education. Brody, Jane E. (2017). Socialinteraction is critical fo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New York Times. Cohen-Sandler, Roni (1998). Toxicfriends. Girl’s Life. Degges-White, Suzanne, Tieghem, JudyPochel van (2015). Toxic Friendships: Knowing the Rules and Dealing with theFriends who break them. Lanham: Rowman &Littlefield. Hatch, Linda (2010). How to respond toboundary violations: do’s and don’ts. PsychCentral. White, Mark D. (2010). Dealing with anasymmetric relationship. Psychology Today. Hatfield, E.; Cacioppo, J.T.; Rapson,R.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Psychological Sciences. 2: 96-99. Heitler, Susan (2016). 8 signs of atoxic friendship. Psychology Today. Horan, Sean M. (2013). Will it last?Psychology Today. Larson, Reed, Asmussen Linda (1991).Anger, worry, and hurt in early adolescence: an enlarging world of negativeemotions. in Colten, Mary Ellen &Gore, Susan Eds. Adolescent Stress: Causesand Consequences.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Matsushima, Rumi, Shiomi, Kunio(2002). Self-disclosure and friendship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ocial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0(5): 515-526. Mendelson, M. J., Aboud, F. E. (1999).Measuring friendship quality in late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McGillFriendship Questionnaires.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comportement, 31, 130-132. Reisman, John M. (1985). Friendship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or soci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EarlyAdolescents, 5(3): 383-391. Reynolds, Marcia (2017). Can you havetoo much empathy? Psychology Today. Roff, James D., Wirt, Robert D.(1984). Childhood social adjustment, adolescent status, and young adult mentalhealth.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ist, 54(4): 595-602. Rusbult, C. E. (1980). Commitment and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associations: A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Journal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6, 172-186. Rusbult, C. E. (1983). A longitudinal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The development (and deterioration) of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in heterosexual involvement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 101-117. Smith, Ann (2010). 7 signs yourfriendship is in trouble. Psychology Today. Vaquera, Elizabeth, Kao, Grace (2008).Do You Like Me as Much as I Like You? Friendship Reciprocity and Its Effects onSchool Outcomes among Adolescent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7(1): 55-72. Wellman, Barry & Wortle, Scot(1990). Different Strokes from Different Folks: Community Ties and SocialSuppor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6 (3): 558-588. March 17,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