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有點酸,有點苦:「羽衣甘藍」打造女子養生日常 http://bit.ly/2VB6NoB 食力foodNEXT 獻給經常滑手機的你,除了吃葉黃素補給品保護眼睛以外,也可以從天然食物——羽衣甘藍中獲得保護眼睛的葉黃素! 來源|食力提供 一般人想到要顧眼睛就要吃葉黃素,而講到葉黃素又想到蔬菜中含量最高的是菠菜,其實並不然!近年來歐美國家流行的一個綠色蔬菜叫做羽衣甘藍(Kale),甚至被譽為「超級食物」! 葉黃素含量是葉菜界的 no.1! 美國視光協會(American Optomtric Association,AOA)指出,羽衣甘藍跟菠菜是良好的葉黃素、玉米黃素來源,經常食用的話可以降低老年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而深綠色葉菜類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主要來源,在其他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較少。 根據營養資料庫 NutritionData 顯示,羽衣甘藍其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每 100 公克富含 39 毫克,而菠菜為 12 毫克,羽衣甘藍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含量高出菠菜 3 倍之多,是葉菜類的第一名!(推薦閱讀:吃對點心變年輕:四季食材這樣吃!) 好健康可是好難吃 該怎麼讓羽衣甘藍不苦澀! 在美國的超市中,隨處可見羽衣甘藍的身影,你可能無法接受羽衣甘藍較粗的口感以及帶有微苦、微澀、微酸的味道。但你走到果昔店「Jamba Juice」,菜單上就有羽衣甘藍口味的果昔!(推薦閱讀:水果這樣喝更健康!五款讓你肌膚透亮的排毒飲品) 羽衣甘藍跟檸檬、桃子、香蕉、南瓜子,或是跟芒果、希臘優格、奇亞籽,一起打成健康果昔,喝起來帶有酸甜的口感,水果中和了羽衣甘藍的苦澀味,是連小朋友也會喜歡的味道!就連美國星巴克也有販售低溫烘烤的羽衣甘藍脆片(Kale Chips)!成分包含葵花子、芝麻醬、洋蔥、海鹽等等,吃起來鹹香鹹香,但小心別在外頭吃它,否則你的牙齒上會沾上很多綠色小碎片! Jamba Juice的Amazing Greens™ 中添加了羽衣甘藍作為營養來源之一,喝完一杯就飽飽!圖片|Jamba Juice官網 來源|食力提供|美國星巴克販售的羽衣甘藍脆片,越吃越涮嘴! 台灣也買的到羽衣甘藍! 你可能好奇,羽衣甘藍在國外如此盛行,那住台灣的鄉親想吃吃看該怎麼辦呢?目前台灣除了有從歐美進口的羽衣甘藍之外,也有台灣的農民在台南、南投埔里山上種植,價格也比進口低上不少!有興趣想嘗試羽衣甘藍特別的風味及口感的話,或許可以買來體驗試吃看看! 參考資料 Lutein and Zeaxanthin - Eye-Friendly Nutrient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原標題為:想顧眼睛?除了吃菠菜,葉黃素含量第一名的超級食物其實是它! 延伸閱讀(以下內容將導至站外) Superfoods 你吃了嗎? 鑽石挑選要看5C,葉黃素也要!5大重點帶你挑選葉黃素 May 01,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B6NoB

D&I 策略間|彭斯守則,排除女性參與,是避免性騷擾的最好作法嗎? http://bit.ly/2LaTIym 女人迷編輯 JT 你聽過彭斯守則(Pence Rule)嗎?這項守則源於 1948 年的佈道家葛培理,為避免被懷疑,他拒絕與妻子以外的女性單獨見面。2017 年 #MeToo 運動興起後,美國總統彭斯採用此項守則,更表示不參加沒有妻子陪同的聚會。企業裡也出現為了避免性騷擾,而將女性排除在聚餐之外的風氣。但彭斯守則就是避免職場性騷擾最好的方法了嗎? 在 2017 年 #MeToo 運動興起之後,群眾的性別意識逐漸升起,不同場域的受害者紛紛站出來述說經驗,社會也極力聲援,提高大眾對於性騷擾、性暴力的認識與界定。但是在 #MeToo 浪潮之下,亦興起對於 #MeToo 的反擊,例如職場男性害怕捲入 #MeToo 運動,便執行彭斯守則(Pence Rule)。 此項守則源於 1948 年美國基督教福音佈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當時他為了避免任何被懷疑的情況,明確拒絕與妻子外的女性見面或聚餐。而到 2017 年,據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副總統彭斯採用此項規定,更進一步表示不參加沒有妻子陪同的聚餐酒會。 今天,D&I 策略間希望從工作場域來談談 #MeToo 運動後的職場變化,彭斯守則就是避免職場性騷擾最好的方法了嗎?一個多元包容、性別平等的職場,有沒有一套固定的行動準則? 圖片|來源 模糊的職場界線:這樣算是性騷擾嗎? 皮尤研究中心在 2018 年二月及三月做了一項調查,指出 51% 的美國人認為更加注重性騷擾及性別議題,將使男性難以理解如何與女性在職場上互動,12% 則表示會變得更簡單。 一項由 LeanIn 與 SurveyMonkey 的調查中,有執行階層針對與女性工作這件事表示:「我們很擔心雇用女性,特別是行政助理這種很私人的職位,我會直接雇用男性。」(延伸閱讀:韓國的 #MeToo 實況:韓劇光鮮亮麗背後,你看見受壓迫的女性了嗎?) 下班後邀請女性同事進餐,有可能會被指控,那就排除女性;在同個空間會被控訴性騷擾,那就不雇用女性⋯⋯彭斯守則的方式直接切斷了女性員工與男性員工的接觸可能,但我們該問,排除女性,是我們所能想到的最理想方法嗎? 在充滿不確定、變動不斷的環境,試圖以孤立女性減少 #MeToo 事件發生,不是根本之計。曾經手過電影導演瑞特納 #MeToo 性侵案、捍衛同志婚姻權益的美國知名律師 Roberta Kaplan 直言,以「隔離女性」為方向的行動是「極大的錯誤」,企業想要避免性侵事件發生,應該設定明確的價值,並且實踐它。 如何建立避免性騷擾的企業文化 成立於 1962 年,全球性非營利組織 Catalyst 專為企業建立 D&I 文化,給予企業專業多元共融建議,他們提供了一份手冊《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workplace——What employers need to know》(職場上的性騷擾:員工需要知道什麼?)裡頭提及建立避免性騷擾的企業文化,包含事前準備、預防,以及事後的回應方法、後續改革。(推薦閱讀:D&I 策略間|如何改善性別歧視? 8+6 個練習協助加速職場平等) 為大家重點整理手冊裡提及的關鍵行動: 準備 Catalyst 點出建立防治性騷擾文化的五個原則: 重新檢視、行動廣傳、聰明思考、保持公平、簡單易懂。也就是重新檢視企業過去處理職場性騷擾的政策,是否足夠保障所有員工,包含外部工作者、與客戶接洽者。接下來你必須讓「政策」的重要性確實傳達給所有員工,「每一個人」都有權利義務阻止職場上的暴力與騷擾,同時顧及公司裡少數群體,例如跨性別、種族、年齡者,這些少數群體也有可能發生性騷擾事件。 最後,讓一切都簡單公平,處理流程透明公開,與員工之間建立簡單方便的通報管道,例如匿名專線、專用信箱,並且以「正面積極」的方式宣傳這些管道。 預防 Catalyst 建議企業加速提高各階層的女性代表,包括董事會的成員。權力差異和工作上的性別組成,與職場上的性騷擾可能性息息相關(不一定只發生在由男性為主導的產業)。 企業也必須積極教育主管員工抵制性騷擾,這其中包括更新企業的性騷擾防治政策、挑戰大眾對於性騷擾的傳統認知與觀念、讓所有性別成為性騷擾防治的同夥,而不是對立。例如邀請不同性別的員工,陳述自己若在遭遇性騷擾後,可能會有的負面情緒(因為不同性別會引起的負面情緒不同,我們可以通過直接闡述想法,來同理彼此)。 目前在美國,儘管是作為旁觀者,有企業是會要求管理階層為忽視性騷擾負起責任,所以上層創造零容忍文化是很重要的,鼓勵員工「如果你看到了,就說出來」。 回應 在性騷擾事件發生後,企業應為受害者建立支持、理解、同理的空間與文化,特別是在創傷時期,為性騷擾、性別歧視受害者保有身體與心理恢復的時間,並立即且公正地對性騷擾事件做出追蹤、給予回應。企業若是容忍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在不知不覺中,會造成工作中的有毒文化。 轉變 事件發生固然遺憾,但這也是企業改革文化的契機,除了政策重新修正,Catalyst 也特別點出職場上的飲酒文化。雖然這不是騷擾的直接原因,也不是騷擾的理由,但飲酒將會提高性騷擾的風險。所以企業必須明確的向員工說明: 無論環境如何,性騷擾都是違法且不被允許的。 主管經理有責任報告他們發現的性騷擾案件。 若同事看見員工遭受不當騷擾,應立即阻止。 建立防治性騷擾的企業文化,不需要透過隔離與族群劃分。透過標注清楚的原則與法條,D&I 的概念,也能內化在每位職場夥伴心中,為企業創造友善、安全的職場環境。 參考資料: [1] CNN,Think the Pence rule is a good idea? Think again(2017/12/7) [2] Catalyst,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Workplace: What Employers Need to Know(Catalyst, 2018) [3] USA Today,Will #MeToo turn into #NotHer? Movement may come with unintended workplace consequences(2018/10/4) May 01, 2019 at 0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LaTIym

陶晶瑩人生語錄:花時間想挫折,別人已經跑遠了 http://bit.ly/2WimFcW 01女生 畢業季即將來臨,可想而知屆時在各大平台一定會看到有人談論畢業後,首份工作所得的月薪。人生的第一桶金,數字或代表往後的地位,但知名主持人陶晶瑩(陶子),去年接受媒體訪問時,則認為這桶金,並非這麼具體,而是努力和熱情過後,所得到的經驗,而她的成功,便是這樣捱過來的。 年齡踏入 25+ 階段,人生已歷三分一,筆者回顧 5 年前的事,都像渾噩度過,但現年 49 歲的陶晶瑩,則在 21 歲時,便已發唱片出道,其後更抓準時機,接替原來的主持人,主持《好彩頭》而嶄露頭角,當年她只有 25 歲。 圖片|JUSTLIVE 就是現場提供 小時候看到陶子主持《超級星光大道》,文縐縐的談吐,像是滿腹墨水,而翻看其過去學歷──政大新聞系,不難讓人想到,這個光環令她吃盡不少甜頭。不過她曾在訪問中,透露那時候的她,宛如「鴨子划水」,有苦自己知,更曾因長相平凡和沒記憶點,結果節目收視一般,令她擔任主持的節目,一個個被換掉,更萌生退意。 看見她現在受歡迎的程度,六度主持「華語界奧斯卡」金馬獎頒獎禮,實力能夠得到如施認同,只因她當時最終沒放棄,並因前輩的一句話,「出道以來,你有代表作嗎?」這讓不服輸的她,決定放手一搏,利用努力,加上百變造型和獨特觀點,讓觀眾眼前一亮,換得不俗的收視成績。努力得到成功,雖她沒因此放慢腳步,反而把握這個機遇,從這個方向,發展出一個更成功的自己。(推薦閱讀:【陶晶瑩專文】是電視台炒了我,還是我炒了電視台) 成功是⋯⋯問自己賺錢後去做什麼? 世上沒有童話,更沒有 Happily ever after。一時成功後選擇偷懶,更好的機會也會隨之流走。不少人或像筆者一樣,每次提起決心,想提前完成事件,但最終也會淪成「手機奴」,被精彩的畫面內容吸引,直至期限到來,才會不捨地離開畫面,而結果還是需要臨急抱佛腳完成。 因此,當看到她在訪問中,表示新一輩的視野,需要更加廣闊,因台灣每年有 20 萬名嬰兒出生,而中國的是 1,680 萬,「你們是一起長大的,會互相競爭」,此話猶如一語中的,讓筆者醒覺到,原來自以為的從容,只是一時錯覺,過後或會發現,自己正處於隊伍的最後。陶晶瑩雖然已是 49 歲,早已是人生勝利組的她,卻從沒停下腳步。除練習繪畫陶冶性情、找教練健身、學習廚藝,甚至嘗試撰寫科幻小說,這樣不斷進步的想法,才能讓自己的成功一直保持。 要取得成功,便是珍惜一直以來的成功,只要好好運用,才能繼續進步。我們常聽到「如果有一百萬,你會怎樣做」的問題,有的會拿來投資,有的會買樓,有的會儲起,而這些選擇,便如成功過後,首要想到的事,是要讓自己得到保障或變得更好,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在玩樂或奢侈身上,正如陶子所言,「你今天做了哪些對你生命有營養、有滋潤的事?年輕人應問自己這個問題。」 成功是⋯⋯沒機會的話,自己便去創造 她還認為,成功便是有打不死的機遇,遇到失敗的話,便要想辦法扭轉局面,必須轉化為成功才罷休。在訪問中亦表示,被笑、被打壓她從不在乎,因可以從別的地方冒出來。2010 年,希望開辦女性節目的她,因提議被合作電視台拒絕,便本著「這個平台不給我機會,我就自己創造平台」的念頭,開創網頁版姊妹淘。(推薦閱讀:【陶晶瑩專文】別活一趟只有工作沒有朋友的人生) 雖沒曾接觸相關行業,剛開始時的內容都很生澀,被網民取笑,連自己也覺得很差,但她都一一接受批評,認為「當你碰到挫折時,第一個反應不是停下來痛苦,而是想辦法解決。」網站營運一段時間,她漸漸找到重點,不斷努力和改進,最後得到不少網民認同,兩年後,《姊妹淘》更發展成實體雜誌,她擔任總編輯要務,全靠積極爭取,為人生增添精彩一頁。 最後,與你分享陶晶瑩充滿智慧的生活金句: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圖片|香港 01 提供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 女生」:【陶晶瑩】25歲主持嶄露頭角 卻因長相平凡被換掉:別在意挫折 May 01,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WimFcW

TED 週報|致講求高效率的現代人:生活慢下來,不是偷懶,而是珍惜 http://bit.ly/2GL7p1E 女人迷編輯 JT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說:「絕對不要做那麼一心只有工作的人,也要為自己的生活著想。」把每天都活得快速、講求效率,真的就代表充實嗎?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慢下來的意義,而假期就是一個停損點,一個讓生活時間 reset 的機會。 想到假期,你是不是突然鬆了口氣,想著太好了,終於能讓自己慢下腳步休息了? 從禮拜一一路急奔到禮拜五,你覺得自已的力氣就跟時間一樣分秒流逝,想著生活要快,什麼事情都講求速度。一天 24 小時,就該努力填滿,假設滿檔的行程和快速行動會讓自己每天都活得充實。但這樣真的好嗎? 我們在餐桌上匆匆吃完一碗麵,無法細細咀嚼品味食物的好;快速瀏覽每個旅遊美景,卻沒辦法駐足看欣賞一株花的美;更重要的是,我們少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機會。 現代人追求效率而失去的生活品質,是對生命的深刻感受與連結。 圖片|來源 這支 Ted Talk 或許能讓你重新思考慢下來的意義,而假期就是一個停損點,一個讓生活時間 reset 的機會。(推薦閱讀:給即將三十歲的你:生命如此短,你要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追求速度的同時,你也忽略生命付出的代價 在 In praise of slowness 這支 Ted Talk 裡,曾出版《慢活》一書的新聞記者 Carl Honoré 談到現代人過於講求「效率」的狀況。 生活裡的每個細節,成了我們眼中「浪費時間」的小瑣事,譬如走路,我們講求競走;閱讀一本書的時間,開始追求如何看得快又深;一場約會,講求要是快速約會;吃飯要站著吃,這樣會比坐著吃快;到訪一個城市,為了逛到所有景點,每個景點只停留 10 分鐘;運動燃脂課前要掛上「快速」兩字,才能幫助難以抽出時間運動的上班族解決問題;快速抵達、快速取餐取票⋯⋯。Carl Honoré 分享自己甚至在紐約街頭,看到一間健身房掛著「快速瑜珈」的夜間課程廣告。 圖片|TED 影片截圖 聽起來有些好笑,但是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落入追求「快速」、「高效」的生活節奏裡了呢? 在集體崇拜「競走」式的生活裡,Carl Honoré 提出了背後的嚴重性:「我們如此沈浸在追求速度的生活裡,卻忽略背後付出的生命代價。」我們的健康、工作、飲食、關係,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運作,都與競走式的文化息息相關。我們用速度偷渡生活,卻非踏實的過著每一天。 Carl Honoré 表示,這是過得快,不是過得好。生命會在加速到無法負荷之時,給予我們警示,可能是任何形式,例如疾病的爆發,代表身體再也負荷不了了。Carl Honoré 曾遇過警示來臨的時刻,以前他每天晚上會花時間為兒子念床邊故事,那是彼此間最親密的時候。但是他沒耐心一頁一頁的唸給兒子聽,甚至找到「一分鐘床邊故事」的書,只為加快唸床邊故事的速度。但下一秒他蹦出了另一個想法:自己真的有急到只能花一分鐘的時間在兒子身上嗎? Carl Honoré 說,我們應該改變看待時間的方式,不是將時間視為有限的資源,不使用就會消失,而是當作循環式的,不斷在更新。社會不願意慢下來,也有極大的原因是社會為「慢」貼上負面標籤,如果你不把握時間,就是慢,慢是一種懶惰、不求進步的極惡之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越來越多大學如哈佛、牛津、劍橋等,開始向學生提倡放慢速度,不用想著把自己的大學生活填滿各種課外活動,你可以做少一點事,但是花多點時間在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上——真正的體驗生活。 「速度成了屏障,讓我們無法了解更深層的問題。」Carl Honoré 說到,當腦中只在乎如何加快速度,我們就缺少時間去問自己「這樣做好不好」「自己會快樂嗎? 」 活在日子裡,而非用速度偷渡生活 將慢精神徹底實踐的,有像是義大利在 1989 年發起了「慢食運動」,它可以說是慢生活運動的先行者,到目前為止已在世界 122 個國家風行。所謂慢食,就是在種植、烹煮、食用的過程中,不講求速度,而是透過慢飲慢食,獲得健康及快樂。 現在的你,有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和滿足感嗎?或許就像慢食一樣,我們也應該要開始自己的慢速生活,細細地去品嚐生活的每個細節。 就趁假日開始吧!給自己一個小練習:早上起床,別急著把假期填的滿滿的、用一天的時間做完先前想做的事。拉出自己最想做的三件事,或者就一件事,可能是花三個小時讀本書,可能是用兩個小時與家人外出享用美味的早餐,也可能你想要一整天發呆放空。在規劃今天的行程前,先拋棄將一天 24 小時活得「有效」的想法。(推薦閱讀:重新定義餐桌的溫度:打破只吃飯不談心的家庭聚會) Carl Honoré 說,當不再強迫自己超載,他就再也感覺不到時間像戰車一樣的逼近感:「我感覺自己充滿快樂、健康、更有生產力,似乎在過著我的生活,而不是匆忙度日。而當你感覺與他人的關係更加深刻、強烈且豐富,你就做到了慢活。」 當你深刻的活在時間裡,你就不會再感覺時間是流逝的,而是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 你決定開始慢生活了嗎? May 01, 2019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GL7p1E

冰島觀察:性別平等不是口號,而是種生活方式 http://bit.ly/2V3BALk 時報文化 在冰島,性別平等不是口號,而是種生活方式。早在維京時期,冰島女性就會與男人一起乘船遠行。她們做生意,擁有自己的房產;她們可以拒絕相親,婚姻不愉快也可以主動提「離婚」,並在離婚後獲得一部分的財產。 冰島連續近十年都榮登全球性別差距最小國家的榜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二○一八年最新報告,在全球一百四十四個國家當中,冰島女性在經濟機會、教育、健康醫療、政治參與等方面的性別平等狀況,都居於全球之冠(延伸閱讀:在冰島,政治是女人的天下)。排名只是文件報告上的抽象數字,但是不可否認,男女平等的觀念,在冰島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性別平等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Lady First 是人人皆知的準則,在許多國家都被做為一位男性是否夠紳士的衡量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不難看見男生有許多貼心女生的「紳士行為」,出國旅遊,男生會主動幫女生提行李;在餐廳,男生會讓女生先點菜;女生要上車前,男生先幫忙開門;女生在街上行走,男生主動走在靠車道的一側。但是國際通用的「女士優先」,到了北歐國家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上述的貼心舉動,不僅不會打動北歐女生,反而可能冒犯到她們。 在過去的時代,女性經常被視為弱者,為了體現強者對弱者的關懷,才演繹出了所謂的「紳士文化」。在主流社會裡,男人一定比女人強,女人也理應被照顧。只不過,冰島的女性從不覺得自己身為女性就是弱勢,是需要被呵護照顧的一方。凡男人能做的事情,她們同樣也能做:提重物、扛行李、鏟積雪。在冰島,男生若想充當「騎士」,有時候反被誤認為「歧視」。但這種對女性的「尊重」,在外國人的眼裡,則被誤解為冷漠。 自古以來,冰島女人獨立而強大 傳統父系社會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微。在早期,女性在外拋頭露面甚至被視為是不道德的行為,更別說女性要進入社會參與社會勞動了。但早在維京時期,冰島的女性就會與她們的男人一起乘船遠行,甚至自行謀生。她們做生意,擁有自己的房產;她們可以拒絕相親,婚姻不愉快也可以主動提「離婚」,並在離婚後獲得一部分的財產。雖然她們在男人不在的時候,大多還是以「家」為中心,但仍有些女性會與維京人並肩作戰。從歷史來看,不難看出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冰島的女性就已經備受尊重。與其他國家相比,她們在社會上扮演的是顛覆傳統認知的角色。 今日,冰島仍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國家。冰島的環境很嚴峻,但是,只要大海上有魚群的地方,漁夫就必須出航。從以前到現在,冰島的男人們長期出海,有時候一離家就是十天半月,也有可能再也回不來。於是,在家的女人一肩扛起家中大小事務──照顧孩子、養家活口、經營農場、殺雞宰羊、修補房子等,練就了冰島女人獨立、強大、堅韌的性格,以及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去的歷史影響了現代冰島人的思想與信仰。冰島女人不受傳統的性別束縛,她們相信自己的力量,在各領域中處事幹練,獨當一面。當今社會中,冰島不乏女漁夫、女警察、女遊覽車司機,以及開著霸氣越野車的女駕駛。冰島女人塑造出自己獨有的角色,靠著自己也活得像位女王。(延伸閱讀:冰島女性收入低男性14%,於是她們決定提前14% 下班) 圖片|來源 冰島幾乎沒有「全職主婦」 女性想照顧家庭,同時又想發展事業,是件辛苦且不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女性在步入婚姻、生了孩子後,難以在家庭與工作間取得平衡,最終選擇放棄工作、回歸家庭,做全職主婦。 但是,冰島女性融入職場的比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高,無論婚前、婚後,在社會上都非常活躍(延伸閱讀:未婚生育不代表家庭破碎!冰島人的婚姻觀)。根據二○一八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冰島的勞動人口中,有高達八十%的女性投入職場。也就是說,在冰島幾乎看不到「全職主婦」。冰島女性普遍能夠兼顧家庭與事業,這與國家政策鼓勵女性工作有極大的關係。孩子出世後,父母一共擁有九個月的有薪育嬰假──父母各有三個月的假期,剩下三個月再由父母雙方自行調配,可在寶寶出生後的兩年內彈性安排使用。除此之外,其他福利像是國家補助的托兒所,以及企業為員工設立的托兒中心,讓爸爸媽媽在孩子出世後,也能繼續兼顧工作與家庭。在這裡,雙薪家庭是常態,對於冰島女性而言,「職場工作」是一輩子的事。 女性經濟獨立 在東方的文化灌輸下,不少女性都覺得付錢是男人的事;男人也認為,是男人就不該讓女人出錢。 當今的冰島社會,有別於「養家、養老婆是男人的責任」,男生女生都是各自經濟獨立。如果雙方同居生活,房租或房貸,以及水電、雜費、網路等帳單,甚至是旅行的花費等,通通平均分擔。不論是在戀愛中或婚姻中,在金錢方面,從來不會占對方便宜,就算只是外出吃飯,結帳時也會分開付款。在浪漫的燭光晚餐後,結帳時卻要各自刷卡,看似一點都沒有公主命、也不可能患有公主病的冰島女人,你覺得她們很命苦嗎? 多數冰島女人卻不這麼認為。她們深信,能在冰島當女生,是件相當幸福且值得驕傲的事呢! 本文摘自 Becky 的《曬冰島 UNLOCK ICELAND:住在冰島才知道的70個迷人小事、小店、小旅行》。由時報文化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 《曬冰島 UNLOCK ICELAND:住在冰島才知道的70個迷人小事、小店、小旅行》   May 01,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3BALk

面對信望愛「同性結合」草案,我們想說:請把婚姻還給世俗 http://bit.ly/2ZIVhad 婚姻平權大平台 大法官解釋剩下不到一個月,王雪紅捐助的「信望愛基金會」再度宣稱提出折衷方案,積極遊說立委,欲以「同性結合關係」取代「同性婚姻關係」。面對這份「同性結合」草案,婚姻平權大平台召開聯合記者會,想說的是:請把婚姻還給世俗。 距離大法官解釋所訂下期限(5月24日)僅剩下不到一個月(延伸閱讀:亞洲第一個同婚國家是台灣:親愛的,你願意跟我在 524 結婚嗎?),根據媒體報導,由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捐助的「信望愛基金會」宣稱在政院版及賴士葆委員版本提出折衷方案,並積極在立法院中遊說各黨立委,在立法院正式開啟同婚相關法案協商前,竟再度提出違憲的「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暨公投第十二案施行法」,協助遊說的教會團體甚至明確表明條文中「不得出現婚姻一詞」,欲以「同性結合關係」取代「同性婚姻關係」。 婚姻平權大平台在法案即將進入程序委員會的今日,聯合性別及公民團體召開記者會,提醒此案違反大法官釋憲所揭示的「婚姻自由平等保護」,更讓關係可以隨意終止、棄子女最佳利益不顧,企圖使台灣的婚姻家庭結構「一國兩制」。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郭怡青律師強調,憲法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的存在,就是要保障弱勢者不受到侵害。釋字第748號解釋中提到,同性別兩人對於婚姻的渴求,與異性戀並無二致,讓同志可以結婚沒有改變任何既有的社會秩序,也可以與異性戀一樣成為社會的磐石。在憲法平等權的基礎上,不應該有婚姻「一國兩制」的狀況發生,而今行政院已經提出法案,反同方不應該再在名詞上做文章。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指出,公投過程中,第 10 案與第 12 案的提案人都已經因為中選會對於提案內容說明「婚姻限定一男一女」的違憲疑慮,而對主文進行修正,在這兩個主文中加入「民法」,也因此,根據公投結果,是要求在「民法」以外以其他法律讓同志可以結婚。現在反同方要反對政院所提出來的特別法,只是在否定當初口口聲聲所說的公投結果。而作為一個基督徒,他認為我們應仔細思考台灣並非神權國家,台灣有民主與憲政制度,而今我們要的是民主憲政還是要宗教治國?近來許多遊說的資源都是透過教會系統發出,他也對教會的弟兄姊妹提問:「你們的戰場是在世俗的制度還是人的靈魂與人心?」呼籲教會的朋友,「適可而止,讓婚姻與國家歸世俗,不要以過多的宗教解釋干預國家制度」。 圖片|來源 目前反同方所反對的「婚姻」二字,對於許多家庭與孩子來說,並不僅僅只是文字的有無,或在配偶間的權利義務產生解釋上的疑義,更可能會對子女來說造成法律保障的缺漏。勵馨基金會的郭育吟總督導從勵馨過去處理收出養業務的經驗指出,未成年子女需要長期且安穩的家庭環境,多數的研究都在努力減少變動、讓孩子能夠穩定成長,但根據林岱樺委員等人提出的草案,讓同志無法透過收養取得孩子的親權,甚至約定的監護關係可以單方、任意終止;兩個家長之間的關係,也可能會因為第三人隨意介入與挑戰,讓家庭處於不穩定狀態,影響孩子的成長環境。這樣的草案絲毫無益於兒童最佳利益,反而變相地摧毀其穩定之家庭關係,使兒童處在不安定之環境,深受其害。 根據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會員統計,台灣目前已經超過 300 多個同志家庭,他們跟其他人沒有不一樣,一樣的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踏實生活、誠實繳稅。同志家長代表吳少喬表示即便身處台灣這個高壓力、低收入的環境,卻仍然願意生養小孩,是因為要的只是一個家。目前反同方列出所謂保障同志的法案內容,現行制度包括伴侶註記和意定監護都已涵蓋,可是自己的伴侶卻仍然無法幫孩子簽手術同意書。他們期盼的不是法律上什麼樣的特權,爭取的不僅僅的是自己的婚姻,而是能給予孩子一個家的保障,在法律上擁有彼此親屬的身份,而不是最親密的陌生人。這些同志家庭在記者會中,誠懇地對反同方以及立法院的各位委員提出呼籲,讓他們可以好好的與另一半結婚、共同擁有孩子的親權,不會傷害任何一個人,請委員盡快通過符合大法官解釋的法案,才是最好讓社會平息紛爭的方法。(延伸閱讀: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家庭的核心是愛,而不是生育) 真光福音教會張懋禛牧師表示,同婚法案關心的是生命、是愛、是家庭,但很遺憾阻擋著法案的是基督教會,並給台灣社會帶來分離和爭端,反同法案不但無法真正保護弱勢的家庭和孩子,甚至利用民粹主義來打壓平權,以基督教為包裝,用錯誤的資訊讓大眾誤信是真理。張懋禛牧師呼籲反同的教會,提出違憲的法案不只違反憲政原則,也違反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而反同陣營的立委也要摸摸自己的良心,是否真的為社會上有需要的家庭發聲。張懋禛牧師也說,基督教史中婚姻制度是隨著社會改變,聖經中不是只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教會反而利用民粹主義誤導大眾對婚姻的看法,牧師並援引聖經以賽亞書58章6、7節說明信仰的核心:解除那欺壓的鎖鏈和不公正的軛,釋放受壓迫的人,把食物分給飢餓的人,把房屋開放給無家可歸的窮人,拿衣服給赤身露體的人,不要拒絕無助求助的親人。張懋禛牧師說,現在有很多同志家庭需要的只是基督教會給予一個平等的機會。 在公投的過程中,同志社群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謊言、抹黑,以及歧視。公投過後,婚姻平權大平台與許多團體都努力提供資源,彼此陪伴,走過最難熬最不安的時刻。與此同時,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有不少團體仍要繼續攪亂台灣憲政秩序,以及動搖台灣社會的民心。婚姻平權大平台與各聲援團體要沈痛呼籲立法院,不要背棄憲法義務,應儘速通過行政院版同婚法案,才是引領台灣走出紛亂,走向國際社會的正確道路,也期待 5 月 24 日後迎來的是更多家庭的幸福保障,而不是分裂的台灣社會。 May 01,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ZIVhad

【如果你想】療癒做家事,享受理想生活,四小時連播歌單推薦 http://bit.ly/2vxnO4q 女人迷編輯 Phoebe 寫給你的做家事歌單!做家事對你而言不單單只是清理環境,也是親手打造理想生活的必經過程,更是療癒疲倦心靈的良方。心理學家的 Kendall-Tackett 博士曾指出:「做家事的時候,會讓你的手保持忙碌,同時讓你的腦袋感到放鬆。」推薦給你四小時不間斷的經典西洋歌單,讓你越打掃越起勁! 難得遇上假日,除了賴到中午起床、出門逛逛以外,你也習慣保留一小段時間給自己來整理家務。對你而言,Me Time 的定義除了是與自己獨處的時光,也是一段建築理想生活的時光。而做家事,就是打造理想家的過程,你掃地、擦桌子、清理堆在椅子上的成堆衣物,把房間恢復成一週前的整齊模樣,也把週間累積的壓力一併隨垃圾丟棄。 接著,你抱著準備清洗、晾曬的床單與衣物們,慢慢走上陽台,感受初夏的風輕拂過臉,感受肩膀終於緩緩放鬆了下來,感受此刻自己的靈魂與空氣相容交錯。你終於能感覺在這偌大的城市裡頭,有一個舒心的角落可以安放疲倦的靈魂。(推薦閱讀:家事好輕鬆:輕鬆做家事的三個技巧) 你覺得做家事,是很療癒的事,你從清掃灰塵、換上新床單、點上一罐喜歡的精油蠟燭開始,打造自己的理想生活。曾出版《AWellOrderedHome》(井然有序的家)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心理學家的 Kendall-Tackett 博士就指出:「做家事的時候,會讓你的手保持忙碌,同時讓你的腦袋感到放鬆。」保持身體的忙碌,能讓思緒放鬆,將注意力放在眼前未完成的家事裡,暫時跳脫工作、關係、或其他生活面向遇到的困擾。 圖片|《月薪嬌妻》劇照 為你準備,做家事時適合聽的歌曲。節奏強烈的能量歌單,不間斷播放四小時,從節奏藍調到熱門金曲,讓你獲得充分的能量打掃得更起勁,也更輕鬆自在!(推薦閱讀:如何能量管理,打造理想生活?從理解自己開始) 在你聽著音樂,享受做家事的樂趣時,手機突然跳出訊息通知,是有段時間沒聯絡的朋友。 「待會有空嗎?要不要出門逛逛?」 「真不巧,我有事了,改天吧!」 此時此刻,你想全然專注地打造理想生活,屬於你一個人的。 圖片|Cyndi Lauper《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MV 截圖 圖片|Queen《I Want To Break Free》MV 截圖 May 01, 2019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xnO4q

高敏感族的「8+8-」哲學:不捨得對自己的人生將就 http://bit.ly/2Wf6vkz 合作品牌天使 給親愛的高敏感一族,你的過度認真其實是種獨特天賦,在追求解答、挖掘未知的過程裡,你一步一步地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你討厭住在天氣多變的城裡,面對無法捉摸突如其來的陰雨天或艷陽日,總會劇烈地起伏你的心緒;甚至喜歡獨處勝過社交,因為你不擅攀談,也不習慣總為他人掛上笑臉,面對人多的場合總會把自己壓的喘不過氣。沒錯,這就是高敏感族。 圖片提供:PIXTA 圖庫 你喜歡觀察,容易受他人影響,富有同情心,生活處處能給予你靈感,甚至會有人形容,你有些內向靦腆都不太主動說話,甚至想得太多,把煩惱往自己身上攬。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艾融博士 (Dr Elain Aron) 的研究,全球大約有 15-20% 的人口屬於高敏感一族。身為一名高敏感族,時常有著與常人不同、高度敏感的神經系統,過日子的同時,很容易被情緒淹沒,除了心理層面,高敏感一族對外在物理環境也十分敏感,舉凡光線、聲音、溫度、布料等都會對他們造成影響。 你的過度認真,是不願對人生將就 生活是一面鏡子,我們夢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中辨認出自己。—尼采 給親愛的高敏感一族,其實你的過度認真,是種獨一無二的能力。因為善感,所以你能比他人更深切地感知生活,因為在意,所以你願意在每件事上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理解並擁抱你的未知與恐懼。 看似過度認真,其實是你不願馬馬虎虎,不願選一條更輕鬆的路走,不捨得對自己的人生將就。 以選擇保養品這件事來說,多數人聽聽朋友推薦,甚或毫無概念地走進店鋪,買下不適合自己膚況的保養品。但對你來說,替自己選一套能確實呵護肌膚的保養品,是件很重要的事! 在每個早晨與睡前,空出十分鐘給自己,帶有儀式感地,替自己的肌膚保養,提醒自己,永遠記得善待自己,把握日子,活得盡興。 圖片提供:PIXTA 圖庫 高敏感是種天賦:追求 Advanced, 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比較了許多產品後,你赫然發現了這款具有日本專利研發且 CP 值超高的 SKIN Advanced 白金舒潤水漾系列。比起他人的正常膚況,你的敏感肌讓你在挑選保養品時更加仔細在意。 嚴選日本護膚品專家研發的「 8+8- 」配方,堅持高規格品質控管,提供最嚴苛的把關,通過高標準的新品研發及嚴格的產品檢測,從工廠到門市的每一個環節,持續在品質監控下進行,確保產品的安全。 所謂「 8+8- 」即全系列添加八個對肌膚有幫助的保養成分:微膠囊白金粒子,阿爾卑斯山冰川水,白藜蘆醇等,擁有白金級的保濕力,並且減去八個常見的人工添加劑和防腐劑,為肌膚提供細緻呵護,讓敏弱肌也能安心適用。 全系列成分添加奢華微膠囊白金粒子,能夠有效對抗環境對肌膚造成的傷害,為肌膚提供全面性修護。白金舒潤水樣柔膚水凝露擁有獨特凝露感,在肌膚上輕輕推開就能吸收,滲透肌底保濕,讓皮膚深呼吸。而白金舒潤水漾卸妝水在卸妝的同時,也做到清潔和保濕潤膚,全新配方堪稱懶人清潔術,提升卸妝新「淨」界。許多用過的消費者也說, SKIN Advanced 白金舒潤水漾系列是 CP 值高的保溼回購聖品。 正因為你的過度認真,擁有追求答案的渴望與與感知生活的熱情,大至人生選擇,小至日常保養用品的挑撿,你對事物的饑渴與好奇,讓你在追求答案、挖掘新知的過程中,也一步一步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白金舒潤水漾柔膚水凝露:獨特凝露感,輕推開即刻化水,幫助吸收,有效補給肌膚水份。 高敏感不是一種問題,而是種天賦,讓你持續與自己對話,直面自己的內心,朝你渴望的人生邁進。 獻給高敏感的自己,一起為肌膚解渴,帶給皮膚呼吸的感覺!屈臣氏獨家販售 May 01, 2019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Wf6vkz

關愛程度大診斷!算算你的貓咪有多愛你 http://bit.ly/2PEYa70 一起來出版 貓奴們,整天與貓咪大眼瞪小眼,想知道牠心裡都怎麼想你的嗎?關愛程度大診斷,現在就開始! 診斷結果 究竟在貓奴心中,你是怎樣的存在呢?請看以下的說明。 A 型喵的你是……兩情相悅的戀人 你和貓奴的感情超甜蜜。他能夠接受你的一切,總是想和你在一起。千萬別測試他對你的愛。即使感到不安也不必擔心,你們的愛會長長久久。 B 型喵的你是……合得來的朋友 你和貓奴是保有適度距離感的朋友。就算在一起也會各自做喜歡的事,相處起來很融洽。偶爾主動撒撒嬌、找對方玩,這樣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C 型喵的你是……重要的家人! 對貓奴來說,你是理所當然的存在。雖然不會整天黏在一起,他還是很重視你。所以,他很快就能察覺你的些微變化。當他心情低落時,請陪在身邊好好安慰他。 D 型喵的你是……(可能是)空氣般的存在 貓奴似乎不太重視你。因為習慣了你的陪伴,忘了要珍惜你。既然他不懂得惜福,那就讓他吃點苦。試試看消失幾天,這麼一來他就會發現你有多重要。 本文摘錄自山本宗伸《當然問貓才清楚!最誠實的貓咪行為百科【超萌圖解】》,由一起來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當然問貓才清楚!最誠實的貓咪行為百科【超萌圖解】》 April 30, 2019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PEYa70

專訪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黃重仁:至少別讓男性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http://bit.ly/2XPpIJQ 女人迷性別編輯 佳琦 「約會男生就該付錢啊!」「男生怎麼能哭?」幾周前,我們在臉書募集「一句話說性別歧視」,光是男性篇,就有 400 多則留言。我們專訪「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黃重仁,談男性困境。作為社工師的他經手過許多個案。他說,許多男性是小心翼翼、很防衛、不願求助的。因此城男的存在意義,就是要讓他們來談談情緒。畢竟求助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約會本來就是男生付錢啊!」「男生怎麼能哭?」「沒房子,我女兒怎麼嫁你?」「男人吃什麼草莓?」 幾周前,我們在臉書募集「#一句話說你聽過的性別歧視」,光是男性篇,就收到將近 400 則留言。不論生理性別、性傾向或性別氣質,每個人都可能是歧視受害者。 圖片|性別力 於是這次,性別力專訪以男性個案為主要對象的「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黃重仁。聽同時也是社工師的他,談談男性困境。 「城男舊事心驛站」到底是什麼? 「城男舊事心驛站」的網站上寫著:服務對象是「一般男性民眾及其家人與伴侶」。服務內容包括給男性的成長課程、健康講座、關係諮詢,以及休憩空間,當然,也會協助轉介親密關係暴力個案。中心裡面燈光溫暖明亮,服務內容除了諮商會談外,還不時舉辦新手爸爸講座、拳擊有氧課、品酒課程。中心內就有跑步機,甚至開過瑜珈課。 圖片|性別力 黃重仁回憶,城男舊事原是 2016 年,由台北市社會局委託張老師基金會承接的男性服務中心。其特殊名字,是靠群眾投票而來。「這個名字就是當時的投票結果,有點文青,弄得好像咖啡館一樣。」他開玩笑。 黃重仁說:「原本,我們的名稱訂為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跟婦女服務中心有點像。但男生基本上不會因為這樣而來啦。」所以才要作重命名活動。一方面摸索男性的諮商需求到底是什麼、一方面也能讓男性族群能夠放下戒心。 這句話打中了我,為何說男生「不會因此而這樣來」呢? 黃重仁談:不同於外界印象,男性其實是警覺且小心翼翼的 「男生是很小心翼翼、很防衛的。我們印象當中的男生,通常都很大喇喇,不拘小節,對嗎?但其實不是,男性是很小心翼翼的一個群體。」 圖片|性別力 黃重仁說。相較於女性較常被鼓勵表達情緒,互相協助,大多男性從出生後,就被鼓勵壓抑情緒、彼此競爭、靠自己生存。這是社會賦予男性的「社會責任」。 也因此,他們是相對而言更孤獨、疏離地成長的。在兒童心理學者 丹.金德倫、麥可.湯普森寫的《該隱的封印》一書中,作者也描述: 大家最常抱怨男孩行為「一點都不在乎別人」。從資深老師的口中,我們聽過太多次,他們這樣描述班上那些男孩子。我們常解釋成「不成熟」,聽起來好像他們有一天會自動成熟,轉化為男性的情感生活。不過這種長期忽略與迴避的態度,既會影響他人,男孩自己也會受傷,以自己為代價。也由於缺乏情感教育。他們遇到殘酷的同儕文化時,他所習得的反應,就是所謂「男人」的方式:憤怒激動、還有情緒抽離。(延伸閱讀:【性別觀察】男人哭吧不是罪?當我哭了,社會卻用異樣眼光看待) 這種對外界的情緒抽離、不信任,其實都是男孩們用來保護自己的方式。 黃重仁說,因此城男舊事改了名字,也作一般諮商與休憩中心,更辦失戀心理學課、新手爸爸教學課、品酒課跟有氧拳擊課。一切的目的,就是要讓男性族群,能夠卸下武裝,不那麼擔心「走進來」。 作為一個服務十多年的社工師,黃重仁觀察到的男性個案,最大困境就是不願意對外求助。 我們知道,男生在公司裡,很常彼此競爭。這種緊張關係,其實讓男性有很多話不敢說。我們常以為男生感情很好、劈哩啪啦、很大喇喇,但你仔細一看,內容大都是垃圾話。真實的情緒與想法,他們不太擅長表達,也不太擅長承接。 以失戀為例,很多男性失戀後,情緒修復的能力沒有女性好,這不一定是先天的,而是大多數異性戀男性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鼓勵去學習表達與承接情緒。「有時候,把事情告訴男性朋友,他們安慰的方式是找你喝酒、打球。他們沒有惡意,但會告訴你,想那麼多幹嘛?再交一個就好了。或者說你很沒用、這個我覺得早就該甩了,之類的。不過這樣的回應,在人們受傷的當下,可能是不太需要的。」 造成男性社群這種壓抑情緒現況的結構性因素,其實,也就是所謂的「陽剛特質」(masculinity)。陽剛特質,在以異性戀為主的男性社群中,定義出一種何謂符合「男性」模樣的規範。(延伸閱讀:「有毒的男子氣概」插畫集:男人也會痛,也會想流淚) 圖片|性別力 男性困境:「陽剛特質」,讓我們難以表達真實情緒 所謂的「陽剛特質」,相對於「陰柔特質」(femininity),指的是崇尚「剛強」、「積極」、「好鬥」等正向的性別氣質,他們被認為是陽剛的、男性的。它的本質並沒有絕對的對錯,而只是一組同時存在的性別氣質概念。 不過,當社會將「陽剛特質」鞏固為男性一定要遵守的社會常規,就會造成許多不符合這種框架的男性,有苦說不出。因為陽剛特質一方面,鼓勵競爭,另一方面,也壓抑軟弱。這讓男性為了符合「陽剛氣質」,變得壓抑、防衛,不願示弱,往往到了問題嚴重時,才願意尋求外界幫助。 黃重仁舉了城男舊事成立至今常常看到的例子,他說: 我們的辦公室在圖書館的三樓,有時候電梯打開,要進圖書館的人也會順便探頭看一下。常常女性會走過來,問問我們說,這是新的單位嗎?我可以參觀嗎?這裡有好多課程噢,都是給男生的嗎?那女生可以一起聽嗎? 當我們談心理諮商、關係困境,其實女性是很有自我意識的,她們很願意接觸學習。「可是相對地,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很多男生在我們的辦公室外探頭探腦,半天都不進來。我常常想要出去邀請他,結果才走到門口,自動門一開,啊,他們就立刻裝沒事跑走了。」 於是我們現在有個新政策,限額活動報名,以前人不是都講 lady first 嗎?這些活動,我們都要 man first,或者是一定要爸爸帶著孩子來報名,增加親子互動。因為如果不限額,來的全部都是女生。 至少讓男性不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黃重仁也提到,在這些軟性活動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包括承接性別暴力的男性個案。雖然案子極少,但非常重要。因為許多男性,對於親密關係暴力的察覺意識非常低,也相對不願意求助。在 113 還被稱為婦幼專線、親密關係暴力還被稱為婚姻暴力的年代,他們很容易被認為是暴力行為的相對人,而非受害者。 根據衛福部保護福利司〈家庭暴力事件通報被害及相對人概況〉數據,男性受害者人數,正在逐年增加,從 2014 年的 27% ,上升到 2018 年的 29.9%,增加 3788 人,已逼近三成。值得注意的是,以男性而言,未成年受害者人數是在下降的,主要增幅以青壯年(18-65 歲)男性為主。 這樣的數據,其實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代表著,男性受害者的自我意識正在增加中,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欺負了。過去男性即使被打也不敢講,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在暴力中。親密關係暴力,也不只有肢體,更包括言語、精神、經濟控制。 「再來就是,其實很多暴力行為是互相傷害的過程。」親密關係暴力的過程與其循環,需要被更仔細地釐清,就只是社會極少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受暴經驗。 圖片|性別力 「我們曾經手一個個案,是男性大學教授,他被家暴,妻子同時也告他家暴,兩人互為相對人。」黃重仁說。不過他的報案經驗也不太好,在警局,他也不斷遭到警方質問,你是教授嗎?你這麼壯,怎麼會放任自己被打? 「當事人其實是很敏感的。講話也很客氣,只是社會太少聽到男性受暴了,所以還有人誤以為這是很可疑的事情。」 「現在家防中心也越來越能夠理解多元想法。尤其都會型態的家暴,是很多元的,不再像是傳統的父權,不聽我的話就揍你。」這當然不代表暴力不存在,暴力只是變得更多元且複雜。 他也提醒,如果有男性受暴,其實所有的既有管道都可通報。包括 113 保護專線、現代婦女基金會、城男舊事心驛站都可以。「因為家暴法規定,社工、心理、醫護、警察,通通全部都有通報責任。如果遇到不通報,是會被處罰的。」(延伸閱讀:專訪何式凝:#MeToo 無論事發多久,受害者都有資格說出痛) 也因為不了解,使許多男性困境,變得更加嚴重。黃重仁說,「我過去作親密關係暴力的經驗,有個很深的感受是,當今天一個男性相對人站在這裡,全世界的人都在對面指著他。他有怎樣的感受?會做出怎樣的行為?」如果社會都不願意理解,只是一味指責與攻擊的話。 他沈重地說,「他們有可能會想,我是不是已經沒有希望了。」 我是男性,我也有感覺 男性對理解情緒,往往是小心翼翼且疏離的。《該隱的封印》寫道: 所有的男孩都有感覺。但是別人對待他們的樣子,卻常常像是他們沒有感覺,他們行動的方式,也像是沒有感覺。然而,所有的男孩生下來,都被賦予了情感潛能,足以發展出完整的情緒。 《該隱的封印》書中將這種男孩逐漸遠離內心的過程,稱之為「給男孩的錯誤情感教育(emotional miseducation of boys)」。 當錯過校園的情感教育,這群已長成男人的男孩,該怎麼辦?首先,要給予他們社會支持的資源,再者,就是要讓他們理解,向資源求助並不可恥。 黃重仁與城男舊事心驛站的存在,就是希望讓男性們知道,自己是有對應的社會資源的。 並且,求助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April 30,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XPpIJQ

性別快訊|拒絕單一審美!法國大尺碼模特兒的精彩內衣秀 http://bit.ly/2UQmeoq 女人迷編輯 Phoebe 維密天使的翅膀,每個女人都應該擁有,不論身形、不論膚色。上週日,距離台灣半個地球遙遠的法國,有女性團體在艾菲爾鐵塔前舉辦了「All-size-Catwalk 活動」,號召厚片模特兒們穿上透明睡衣及內衣,在鐵塔廣場中走秀,展現自信美。除了宣示每個女性都有其美麗之處,也間接諷刺了社會的審美觀判斷仍然過於單一。 2019 年 4 月 28 日,就在《復仇者聯盟》最終局電影旋風席捲台灣的同時,也有一場為了引起大眾對「身體自愛」(Body Positivity)關注的活動旋風席捲了法國艾菲爾鐵塔。 這場「All-size-Catwalk 活動」由長期關注女性議題的法國組織 Everyday Women 主辦,他們召集了數位身型較具肉感、大尺碼的模特兒們穿上透明睡衣及內衣,在艾菲爾鐵塔前走秀,藉以諷刺時尚產業、內衣產業對美的標準過於單一的現況。 關於美與時尚,他們想表示,只有單一價值的審美觀太無聊,社會應該看見更多不同身體樣態所擁有的美麗。(推薦閱讀:壯女孩的驕傲:審美標準,我自己說了算)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Beauty at any size, Sexy at any size. 活動召集人 Georgia Stein 受訪時說明,相較起英美地區,法國時尚產業對模特兒的「體態多樣性」接受度仍不普遍,不論是精品或服飾品牌的廣告,人們所能看見的模特兒就是纖瘦、高挑的形象,因此,Georgia Stein 以「身體自愛」為主軸,發起第二屆的 All-size-Catwalk 活動,讓大尺碼模特兒有展露身體自信的平台,也呼籲時尚產業對挑選模特兒及「美麗」的評選應該跳脫單一標準。 「身體自愛」概念由曾患有飲食失調經歷的作家 Connie Sobczak 和 Deb Burgard 提出,他們從個人經驗出發,用寫作及活動等方式提倡人們應該擁抱真實的身體樣態,拒絕對目前社會單一的審美標準妥協。這樣的思想與概念也隨著網路逐漸發達,於近年來在西方國家盛行。 根據法新社報導,Georgia Stein 表示她的目標是透過這場活動,讓人們看見大多數女性的真實樣貌,包括橘皮組織、妊娠紋等,其實都是再自然不過的身體特徵,不是「缺點」。而從模特兒們手舉著 “Beauty at any size”、“ Sexy at any size” 的宣言,也能看出他們想傳遞「不論任何體態都能表現美麗、性感氣質」的思想。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西方服裝產業對體態多樣化的態度 在 2019 年初,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就曾公開呼籲,時尚產業應該展現女性身體的多樣性,例如可以聘用像艾希莉葛蘭姆(Ashley Graham)和甘蒂絲赫法恩(Candice Huffine)等大尺碼模特兒們參與走秀,更能呈現真實、不同的身體樣貌。而國際知名設計師克里斯汀.西里亞諾(Christian Siriano)、古隆(Prabal Gurung)、麥可.寇爾斯(Michael Kors)都從 2017 年紐約時裝週開始,認可模特兒應該要有不同的體態的展現。 艾希莉葛蘭姆(Ashley Graham)。來源|VOGUE UK 體態多樣化、身體自愛等概念從提出至今,越來越能被服裝產業接納並且實踐。當然,距離「每個品牌都引入多樣化體態的模特兒」這個目標,我們可能仍有段距離要走,但不可否認地,服裝產業的態度正在跳脫單一的審美標準,朝向多元化前進。 我們也期待,除了時裝產業以外,例如會大量曝光身體面積的內衣龍頭品牌「維多莉亞的秘密」能夠將體態多樣化的思考納入挑選模特兒的過程裡,包含體型、膚色等,都能有更真實、多元的呈現。(推薦閱讀:【拍下自由】百名裸女攝影:我厭倦了女人只有一種樣子) 圖片|來源 維密天使的翅膀,每個女人都應該擁有 儘管時裝產業逐漸開始擁有體態多樣化的意識,但現階段社會對美的標準仍然過於單一,普遍認為「纖瘦、修長」才能稱得上是美麗。All-size-Catwalk 讓我們看見女性身體的多樣與獨特,就如同活動中的告示牌一般,任何尺碼的身體都應該是美麗的,也可以是性感的。 如果你還記得,維多莉亞內衣秀上的模特兒,經常穿戴的白色翅膀模樣,那你也應該了解,那是每一個女性都應該擁有的翅膀,不是苗條模特兒的專利。 但願有一天我們能看見各種不同顏色、型態的翅膀,帶領每一個女性過得更自信、自在的生活。 參考資料: [1] Curvy women defy stereotypes with Eiffel Tower fashion show/AFP/2019/4/29 [2] 諷刺「模仿」維密秀,法國大碼女生鐵塔下為自己插上翅膀/HOKK fabrica/2019/4/29 [3] Body Positive Movement,究竟是甚麼?/HOKK fabrica/2018/6/8 [4] 美時裝設計師協會籲 多聘用不同尺碼模特兒/中央社/2019/1/5 April 30,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UQmeoq

戰爭下的希望火苗:加薩婦女首創阿拉伯世界的育兒 App http://bit.ly/2J5cyV1 womany editor 女人迷編輯 在長期戰亂的加薩走廊,要活命已經不太容易,怎麼好好地養兒育女呢?一名加薩婦女,為了這些母親們的共同煩惱,發明了一款育兒專用 App ,幫助在戰火下的婦女與孩童。 你曾想過,在戰亂之地該怎麼搭建教育環境嗎?現今在加薩,有一個很好的實例。 加薩位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間,戰火綿延多年,現在是巴勒斯坦政府所管轄的領土。這裡的婦女經常遇到一個困難:她們不知道該如何養育孩童,也難以獲得相關資訊。 根據《關鍵評論網》報導:「以色列建國前,現在以色列的土地大部份都是巴勒斯坦人所住。 1947 年,聯合國推行『分治方案』,將約旦河西岸、加薩之外的土地,劃歸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則擁有約旦河西岸、加薩兩塊互不接壤的土地。 1967 年,以色列發動『六日戰爭』,奪取巴勒斯坦人大片的土地,再透過在加薩和約旦河西岸建立屯墾區,不斷侵奪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現今巴勒斯坦人仍分別住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兩地,但其所擁有的面積與從前相比,已大幅縮減。」(延伸閱讀:加薩第4間醫院遭襲,醫生絕望:我們幫不了任何人) 由於加薩飽受戰爭摧殘,導致這個地方的母親們,往往難以尋求育兒相關資源。根據《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一位加薩母親 Nour al-Khodary ,希望透過應用程式「 Momy Helper 」來改善在地婦女所面臨的問題 ——協助加薩和阿拉伯世界女性順利育兒,並給予她們支持的力量。 “Everyone is stressed here in Gaza. We don’t have peace inside ourselves. Each day we are following in the news: what will happen next, who will be killed, which building will be hit? The kids pay for this: the mother, the father, the family are all under pressure.” 「 在加薩,每個人都過得很有壓力。每天只能收到這樣的消息:又發生什麼事?誰要被殺了?哪棟建築物要被破壞了?媽媽、爸爸⋯⋯整個家庭都陷在壓力中,成了孩子不得不背負的代價。」 操作 Momy Helper 的方式很簡單。進入這個 App 後,你只要點一下按鈕,就可以獲得育兒相關知識,也可以和訓練有素的諮詢專家聯繫。 圖片|來源 Khodary 希望能夠建立母親和專業心理學諮詢、育兒顧問之間的連結。 “You can’t simply can’t go to a professional in our culture – your family and your husband will not support it. People call you crazy, they blame the women for not being able to cope. It’s a taboo. You end up sunk in depression, which you take out on your kids. But with the app you can have discreet and confidential support.” 「你無法輕易找到專業協助;你的家庭和丈夫也不支持你尋求外界幫忙。大家會說你瘋了,你可能因此感到羞愧,陷入沮喪,然後把情緒丟到孩子身上。現在,這個 App 可以給你既嚴謹又保密的支持。」 沒有手機怎麼辦?和 NGO 合作,提供資源 Khodary 說,目前確實只有買得起手機的人,能使用 Momy Helper 。儘管這個 App 無法全面解決婦女所面臨的一切問題,但她仍希望它能成為解決困境的其中一種方式。 2018 年, Momy Helper 曾進行一次試營運, 和非政府組織「樂施會( OXFAM )」合作,為那些無法支付費用的婦女提供免費資源。 “Sometimes mothers just need someone to hear them. We can’t provide professional therapy, but our consultants try to give them support on how they can better deal with their issues.” 「有時候,這些母親們只是希望有人能讓她們吐露心聲。我們無法提供專業的治療,但至少能給予支持,讓她們知道可以透過哪些方法來面對困境。」 除了育兒外, Momy Helper 也關注其他婦女議題,它列出女性可能遭受的虐待, 以及她們能尋求協助的對象。 一個在地的倡議組織表示,加薩地區的性別暴力和家庭暴力事件正在不斷增加。根據聯合國統計, 加薩有一半以上的婦女,都曾在家中遭逢暴力,而近 80 % 的婦女也受到精神待。 Khodary 希望 Momy Helper 能陪伴這些女性走過痛苦與哀傷。 “My first dream is that I can reach every woman in the Arab world that needs the support that Momy Helper can offer.” 「我的第一個夢想,就是用 Momy Helper ,替需要幫助的阿拉伯世界的女性提供服務。」 戰亂中,點點希望火苗 加薩常是以巴衝突首當其衝的地區。這群加薩婦女,在戰火蔓延中,努力求生存,希望能靠著 Momy Helper 養家活口。它是 Khodary 的夢想,也是婦女們的夢想,育兒 App 不只是一款育兒指南,它讓人們有機會生養無數在戰爭中生存的孩子。 我們看見的是,這些渴望形成改變的人物,是如何努力一步步抵達心之所向,讓戰火裡長出希望。 2015 年,一位加薩女孩 Majd Mashharawi ,利用灰燼作為建材材料,生產磚頭,讓那些因為而戰爭流離失所的人們,擁有重建家園的可能。「如果你希望一件事情能夠發生,你就能讓它成為可能。」當時,Mashharawi 這麼表示。「只要你相信,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同場加映:加薩女孩以灰燼重建城市:我要向人們證明,女孩也有所作為) 文|內容議題實習生 Irene 參考| [1] 'We just want to be heard': Woman in Gaza builds app to help support fellow mothers, The Independent [2] 上萬巴勒斯坦人在加薩邊界抗議,為何「只有」3死316傷?,關鍵評論網 April 30,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J5cyV1

咖啡小知識:為何即溶咖啡要做成「顆粒」狀? http://bit.ly/2PzC8CE 食力foodNEXT 每次泡即溶咖啡時,總有些咖啡粉沒辦法溶進水中,等等!不是說「即溶咖啡」嗎?為何有些粉「不即溶」? 來源|食力提供 繁忙的午後好不容易擠出片刻喝杯咖啡,卻發現有些咖啡粉總是倔強的漂浮在水面上不乖乖地與水相溶,低頭一看居然包裝上還寫著「即溶咖啡」4個大字!市面上的即溶咖啡產品顆粒有粗有細,到底有沒有差? 為什麼有些即溶咖啡粉「不即溶」? 傳統即溶咖啡粉常使用單一噴霧乾燥法,讓原料液體以噴灑的方式進入乾燥艙,使水份快速蒸發形成乾燥粉末。但由於在加工過程中是以高溫加熱方式達到乾燥效果,故也容易使得咖啡的風味流失且獲得碳燒味較重的成品。且噴霧乾燥製造的咖啡粉末或奶粉製品過細、顆粒密度大時,便常常發生粉末與水接觸互相凝聚不相溶的情形。(推薦閱讀:咖啡加奶油,蹦出新滋味!防彈咖啡) 來源|食力提供 噴霧乾燥製造的咖啡粉末或奶粉製品過細、顆粒密度大時,便常常發生粉末與水接觸互相凝聚不相溶的情形。 即溶咖啡搭載「造粒」技術 變大顆卻更好溶解! 但隨著加工技術的進展,這個惱人的狀況也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透過「造粒」這項技術,讓原先高密度的細粉末形成多孔且中空的較大顆粒,使得水分得以快速進入並吸水溶解。 噴霧乾燥法配合「造粒」加強即溶咖啡溶水性,常見的兩種加工法。其一便是利用垂直向下混合型的噴霧乾燥機進行,促使乾燥的粉末在與潮濕的原料混和後再行乾燥。另外一種則是透過噴以少量水份或蒸汽使乾燥粉末顆粒相互凝聚以加大顆粒後,再進行第二次乾燥。外觀呈粉團沙粒狀,焦味強烈。 來源|食力提供 噴霧乾燥法配合「造粒」加強即溶咖啡溶水性,呈粉團沙粒狀,焦味強烈。 而最新型的技術,便是透過冷凍乾燥法將濃縮咖啡萃取液於零下 40°C 的低溫環境凍結形成冰晶,將咖啡磚打碎成碎顆粒狀,再透過真空與加溫的雙重配合,促使水分由固態的冰晶昇華為水蒸氣而逸散,達到乾燥且又具有如同造粒一樣具有內部空隙的效果。外觀呈顆粒狀,因以低溫進行加工,故較能保留其原始風味。(推薦閱讀:那些關於咖啡的小事) 來源|食力提供 最新型的技術透過冷凍乾燥法製造,使即溶咖啡粉達到乾燥且又具有如同造粒一樣具有內部空隙的效果。 即溶咖啡 喝方便但保存不能隨便! 而這些即溶咖啡產品,不管到底是採用哪一種加工法,在保存時都應注意密封保存,因為咖啡粉的表面積與咖啡豆相比更大,除了容易與氧氣結合外,也更加容易吸濕而導致黴菌滋長。在家中如果發現你家存放已久的的咖啡粉開始結塊了,就代表保存環境不當,若發現除了結塊,外觀還有菌絲或霉味,那奉勸你還是整罐丟掉!畢竟咖啡雖是精神食糧,但不小心喝壞肚子卻是會讓人精神耗弱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原標題為:你有發現嗎?為什麼即溶咖啡變顆粒了?這樣還能即溶嗎? 延伸閱讀(以下內容將導至站外) 喝咖啡要加奶?加糖?還加了什麼? 別把咖啡豆裝在透明密封罐中!煮好咖啡,千萬別做的三件事   April 30, 2019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PzC8CE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除了工作,生命還有其他更美好的事 http://bit.ly/2GHzozc 香港01 「我不會再更努力,我要準時下班!」 討論度極高的日劇《我要準時下班》,點出現下社會不健康又沒效率的加班環境,也說出了無數上班族的心聲:「別成為只為公司賣命的人。」你呢?你今天會準時下班嗎? 2019 春季 TBS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改編自同名小說,吉高由里子主演一位決不加班的「OL」,只因她曾因過勞而昏迷,反思不應勉強自己工作,一反日本「打工仔」的傳統。雖然劇集開播不到一星期,已大受歡迎,說女主角在自己的生活與工作責任中取個平衡,十分值得我們「借鏡」! 「其他人還在工作,妳只會做份內事的嗎?只要領到薪金就可以?」 在首集故事中,說到有位部長初來報到,質問女主角:「大家都在加班工作,為何一到六時就準時下班,難道她只會做份內事嗎?」 「加班」,有時是一種群種壓力,當大家都在埋首苦幹的時候,怎敢先行下班?但這誠然也是一種十分不健康又欠效率的工作環境。苦然只是「扮工」,那當然只是浪費時間,也會令員工洐生「不做白不做,怎樣都要加班,不如放慢手腳做」。若真的是工時內無法完成的工作,但只是某段時間,那絕對可以理解;但若然「加班」是常態,比起責怪員工想要準時下班,不是更應檢討管理層分配工作的能力嗎?即使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不一定要加重工作量來建立威信與提高職效,而為何其人他做到,而你可能,更是笑話般的理據。似橡皮圈,拉久了,斷掉是必然結果,只是哪條先斷罷了。 圖片|《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圖片|《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工作,有人為夢想,有人為生活,其實也都是「明買明賣」。絕不應薪金調整時就板起臉說規條與「別計較」;面對不合理工作量時就才說「不要比較」與動之以情,論份內事。 因此,當女主角嚷:「我不會再更努力,我要準時下班,因為這是進入這家公司時決定的。」實在是大快人心! 圖片|《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別成為只為公司賣命的人,要享受人生」 女主角本來也是為典型「打工仔」,加班是日常,直到一次因過勞而昏迷,才驚覺工作不是最重要,因為工作過量而令身體變差,實在不值得。於是當下她立即辭職,應徵時說:「我要準時下班。」直到第 100 家公司時,她才獲取錄,社長說:「別成為只為公司賣命的人,要享受人生,多認識人,拓展自己的世界,累積這樣的經驗才能做好工作。」(推薦閱讀:【女人迷兒說工作】不要窮忙一輩子,錯過了自己) 圖片|《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圖片|《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筆者時常讀有關歐洲生活風格的書籍,當中時時提到他們快樂的其中一個要訣,就是把工作與自己的私人生活區分得十分清楚,加班只是效率低的表現,工作上不一定要結交朋友,而下班後的生活才是他們最重視的。畢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份,為了薪金或無謂的目標而奉獻自己大部份的青春,實在不值得。 《我要準時下班》餘下的集數,絕對令人期待! 今日你又會「理直氣壯」的跟上司說要準時下班嗎?圖片|《我要準時下班》劇照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 女生」:【我要準時下班】日劇反映職場潛規則:人生苦短 別只為公司賣命 April 30, 2019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GHzozc

專訪舒淇:16 歲蹺家,長大後我和媽媽成了朋友 http://bit.ly/2IPkHxy 今周刊 小時候她與母親關係不好,青少女時期叛逆翹家。那年她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拿了獎,興奮地打電話給母親,只得到一句冷淡的「喔」。她說母親 18 歲就懷孕,像是一個孩子帶著一個小小孩,直到她也大了,開始試著了解彼此,她們除了是母女,也像朋友。 不只旁觀者,就連舒淇自己也很好奇,這一路走來怎會如此順利?回頭想想,她才終於發現,決定命運的關鍵似乎就是心態問題。心態對了,不管起點是好是壞是荒唐,都能走回正確的路。 總是會想,我這一路怎麼那麼順利啊?到香港發展沒多久,就和大明星張國榮拍了「色情男女」。再走一走,咦……你有想到嗎?一個拍寫真集、拍三級片出身的女星,竟然能演香港大學的清純女學生,我和黎明拍了「玻璃之城」。 接著,成龍大哥第一次要拍愛情動作片「玻璃樽」也找上我;然後莫名其妙接了好萊塢(Hollywood)的電影「玩命快遞」。 啊!忽然連侯孝賢也來找我了。何德何能,柏林、坎城影展居然陸續找我當評審。上天給了我太多禮物,我當然是幸福的,而且我很珍惜這份福氣。我不敢說自己非常努力,但回頭看看,我發現心態很重要,人的心態會改變自己的路。 心態對了,好像自然而然就會走上對的方向、正確的路。凡事學會正面思考記得那是在香港的第二年,剛剛拍完「玉蒲團 2」,一夥人在導演王晶的家裡吃年夜飯,飯後打起牌來,我意外胡了一把大牌,13 么吧!高興得不得了,嘻嘻哈哈地鬧到 2 樓,忽然,我聽到了女孩子的哭聲。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談心態我從不問「為什麼」 走近一看,那是和我一樣來自台灣的女生,同樣是演員,同樣是新人,她正躲在暗處偷哭。她怎麼了?她說不知道為什麼要來香港?為什麼要那麼辛苦那麼累?為什麼要受盡屈辱?她說她好想回家。 我和她,地位與處境是一樣的,但在當下,我們卻有著完全相反的情緒。這個剎那,我思考著:為何我會這麼開心?只是因為剛剛胡了一把大牌嗎?好像不只是這樣。我想,或許是我從來不問「為什麼」,從來不想自己多可憐、多無助、多悽慘,我是很單純地喜歡電影,於是,有機會,我就很簡單地只是想把角色努力演好。 演好,我就開心。這當中,兩個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她一直懷疑自己的決定,而我,則是不去多想,多想有什麼用呢?來了,我就給自己 5 年時間,不成功就回台灣,找個人嫁了,幹啥都好。 一路走來一定有壓力、有挫折,我的想法是,你可以傷心難過,可以表現軟弱的一面,但請給自己一段時限,10 分鐘、1 小時,最多只能難過一天,時間到了,就要理好心情,重新出發。再怎麼說,傷心難過和軟弱是沒有太大用處的。 我有個好處,傷心難過絕不超過 10 分鐘,這是正面思考或是神經大條呢?我想兩者都有,從小就是這樣,遇到問題與其擔心煩惱,不如想盡辦法解決。 那本很紅的、要人正面思考的書《祕密》,我讀了 2 頁就不必再看了,因為我完全就是拒絕負面能量的人。心態對,就會走上對的路。那個在2樓偷哭的女孩子,後來在香港撐了 2 年,還是 3 年?也就回台灣了。 說諒解,我和媽媽成了好朋友 來到香港第二年,我就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拿到了「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當時我的感覺是:「吼!(舒淇真是『吼』得非常大聲)我終於做到了!」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媽媽,「媽,我得獎了,一次拿了兩個獎。」電話那頭的回應很冷淡,「喔。」 隔了好一會兒,兩邊好像沒講半句話,我只好說:「那……就沒事了。」掛上電話。又過了幾分鐘之後,在家裡的弟弟打電話來,說媽媽哭得稀哩嘩啦的。媽媽 18 歲生下我,算是一個小孩帶著一個小小孩,大概什麼都不懂吧! 所以只好「打是情、罵是愛」,打罵教育在我的身上完全體現。從小,母女關係就不好,你能想到的各種打人手段我都遭受過。甚至,是飛刀!媽媽真的曾經把菜刀向我丟來,還好閃得夠快。16 歲蹺家,到處飆車,有一次回家,看見媽媽頭髮白了好多,我其實沒有太多心疼,但心裡隱隱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直到踏入社會之後,才知道所謂的「生活壓力」原來是這麼巨大,才能真正體會媽媽當時多辛苦。她要應付生活,還要照顧兩個孩子,她愛我,我知道她真的愛我,只是她太年輕,還不懂得怎麼去愛。現在,媽媽諒解我當年的叛逆,我也諒解媽媽當年的飛刀,我和媽媽,成了好朋友。 能知足,哈!我可是有錢人了 1999 年吧!我幫家人買了房子,在新店碧潭附近,沒有貸款,爸爸媽媽終於可以不必再租房子了。這個瞬間,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哈!現在我可是個有錢人了。我是有錢人,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 我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想吃東西就能吃得到,穿衣服也穿得夠暖,不怕冷著、凍著,搭飛機時,偶爾還能考慮坐坐商務艙……每件事情都有一些選擇的空間,這樣還不算有錢嗎?我揮霍,但不是那種愛買鑽戒、買 LV、一定要買到柏金包的那種揮霍,我是愛吃愛喝。 別以為吃吃喝喝花不了多少錢,有一次,朋友拉我到一家有名的日本餐廳,說能打 8 折,那兒的料理的確美味到不行,買單時,哇!真的好便宜,6 個人只吃了人民幣 3,500 元,但再定神一看,少看個零,我們吃了人民幣 35,000 元啊!此後,亂吃亂喝之前總是得先看清價錢。 我對數字總是沒什麼感覺,30 歲之後,才開始想要理財,Roger(國內知名造形師鄭建國)勸我買房,我看他靠房子賺了不少錢,也就跟著做了。現在,在兩岸三地都有一些房地產,但還沒試著賣過。 有了房子,心裡更踏實一些,我本來就不會擔心自己能紅多久,會不會忽然不紅了,現在更不去想,努力去做就是了,要是真的不紅,把房子賣一賣吧!生活費總是有的。人民幣 35,000 元是一餐,新台幣 100 元也是一餐,有得住、有得吃、有得穿,難道還不夠嗎? 論幸福,做想做的事就是幸福 說實在,紅或不紅真的不是大問題,重點還是快不快樂。你很紅、賺很多錢,但不快樂,那又怎麼樣呢?我有個朋友極愛賺錢,但一身是病,又不看醫生,可能是基於一種逃避心態吧!我就罵他:「身體不好你會快樂嗎?你就抱著你的錢進棺材吧!一毛你都花不到。」 紅很好、拿獎也很好,但是如果半紅不紅、拿不到獎怎麼辦呢?難道就不能快樂嗎?我的快樂,常常只是來自於觀眾的反應。 一個朋友跟我說:「那場戲你笑得好好看,讓我想到 18 歲的初戀女友。」這就夠我開心半天,證明我演活了那個角色。朋友看完「非誠勿擾」,這明明是輕鬆的電影,她卻邊看邊哭;原來,我把第三者的角色演好了,而她正好也有這樣的身分,我演到她的心坎裡啦! 只是,無論是要紅、要得獎,或者只為贏得一句肯定,總是都得準備好的。我不算努力,但我也沒辦法閒下來,得空時,總會想想工作的事。 拍完「非誠勿擾 2」,就想下一集能演什麼,是不是該開始做點什麼準備;看別人的電影,腦子裡想的是,我該如何演活這個角色?表情怎麼做?姿態怎麼擺?話怎麼說?老是想著這些事,會很辛苦嗎?我只能說,我很喜歡電影,所以願意為它工作,願意為它多花心思。 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人一天扣掉吃飯 4 小時、睡覺 8 小時,剩下的 12 個小時,如果都是在做你想做的事,就是幸福。」看了這句,忍不住想想自己。啊!我就是這樣啊!我愛電影,電影是我的工作,就算一整天想它、念它,也是在做我想做的事,這,就是幸福。 April 30, 2019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IPkHxy

錢花到哪了?現金袋理財,月底不再花光光 http://bit.ly/2UTOYgo 今周刊 月薪兩萬塊可以如何存錢呢?如果你也有存錢的煩惱,不如試試這五個心法吧! 文|編輯部 年底百貨周年慶剛結束,是否猶記得自己也是擠在人群中搶買特價商品,熱血之後,卻不知不覺荷包大失血。衝動消費就像是一根針,不斷戳破累積財富的口袋,讓你錢財怎樣也存不起來。 坐領高薪  愛敗家容易成習慣 57 年次的羅莉莉(化名),從學校畢業至今,一直是月光族,總是花錢買好東西,即使賺再多的錢,每個月的薪水還是會花光光。刷卡消費習慣從踏入社會時的 3,000、4,000 元,晉升到現在每筆簽單都是上萬元。她說,這是追求好的生活品質⋯⋯。(推薦閱讀:最多賺 8.88%!2019 最受歡迎十張信用卡) 結婚之後,好強的她,堅持要與高薪的老公財務分開,家庭開支各付一半;同時她也沒有因為結婚而改變消費習慣,依舊會給自己買上萬元的包,給女兒買 3,000、4,000 元的名牌童裝。 「我用不斷刷卡,來肯定自己。」羅莉莉說,「有誰不知道要為自己的帳單負責?又有誰不知道要克制購物慾望?」但她只有在刷卡的當下,才覺得自己可以做主,因為「買東西,才能證明我的存在。」 當愛消費變成一種習慣時,羅莉莉漸漸地背上卡債,到後來,每兩、三個月就會多了 20、30 萬元卡債,就這樣,在兩年內,累積了 120 萬元的卡債。儘管她是頂著金融業協理的頭銜,領著比一般上班族還要高的薪水,但因為愛消費、買東西,讓她淪落為卡債一族。 圖片|Pixta 圖庫 落實理性消費  月領 2 萬也能存錢 消費,在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是一定會進行的行為,對於想累積財富的人來說,就不得不花點心思來看待「消費」這項行為。 今年 27 歲的陳詩瑜,出社會工作近 6 年,從事幼教工作的她,月薪始終停留在 2 萬 3,000 元,正因為薪水不多,每一分錢都顯更重要。對於「消費」,陳詩瑜每一筆都確實經過「理性思考」,每次出門購物前,都審慎地想一遍自己「為何要買?」 平常的她,不追趕周年慶熱潮,今天皮夾裡也只準備了 2,000 元,目標就只鎖定一件保暖的外套,「既然消費目的是為了『保暖』,就不去看那些『不夠保暖』的衣服。」而即使看上了一件相當滿意的款式,只要超出預算 100 元,她也會毫不猶豫地放回去。 每次逛街前,陳詩諭一定會先設定好「消費目的」,例如,平常騎車上、下班的她,買外套一定是以保暖、防風為優先考量,然後根據這些條件專心地找,再加上嚴格制定預算。如此一來,就可以盡量避免東看西看,最後又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 不僅不愛亂消費,她更徹底落實「收入-儲蓄=支出」這個存錢公式,陳詩瑜的作法是:每個月只要薪水一發下來,她就會先撥 1 萬元到另一個儲蓄帳戶,剩下的 1 萬 3,000 元中,3,000 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3,000 元上繳父母作為家用,剩下的 7,000 元,才是每個月的生活費。儘管月薪只有 2 萬元多,陳詩瑜的帳戶已經存有 80 萬元,30 歲前存一桶金的目標也快要達陣。 控管支出  擠錢出來好投資 上述兩個案例,羅莉莉的理財模式是「收入-支出=儲蓄」,甚至支出大於收入,以至於卡債上身,而陳詩瑜則是遵守有錢人對金錢的管理方式「收入-儲蓄=支出」,讓她累積人生第一筆滾出更大財富的母基金。(推薦閱讀:你聽過財富自由公式嗎?收入-儲蓄=支出) 不過,在人生財富增值的過程中,在「收入-儲蓄=支出」公式裡,減項減項可能還要增加一些:收入減儲蓄、再減去固定提撥的投資理財金額,剩下的,才是日常生活可用的消費預算。 陳詩瑜同樣也做到這一點,每月先扣掉每月定期定額的金額,作為投資理財的資金。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認為,投資理財在累積財富的過程中,扮演一定程度的重要角色,「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法,愈能早一步開始『用錢賺錢』,加快財富增加的速度。」即使收入有限的情況下,每個月也要固定提撥部分資金,用於股市或基金投資,從實戰經驗中盡快找到能讓自己一生受用的投資心法。 5 心法 克服衝動消費 心法1 給自己一天冷靜期 告訴自己,先回家冷靜 24 小時,明天同一時間如果還是忍不住想買,再買不遲。 心法2 別帶信用卡出門 明知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堅定,明知今天要去的百貨公司正在周年慶,如果還帶著信用卡,無異是讓理財惡魔輕鬆附身。 心法3 和有錢人比存款 如果你和有錢人比刷卡金額,可能覺得自己真是夠節省了,但為何不跟他們比存款呢?想一想,他們的刷卡金額,可只是存款的萬分之一,你呢? 心法4 到便宜的地方血拼 真的手癢難耐,想要肆無忌憚地血拼一番,那麼,就到夜市、十元店之類的地方吧!就算大包小袋,對荷包的傷害多半也還能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心法5 如果把這筆錢用在⋯⋯ 經濟學的重點之一是「機會成本」,同樣一筆錢,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效果。付款前,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想想「機會成本」,讓注意力稍稍離開眼前的小惡魔。 現金袋理財,掌握可用餘額 每到月底,總有人會心裡嘀咕著「錢到底花到那裡?」不過,這對長久以來擔任家裡財政部長的「渡邊太太」(泛指日本的歐巴桑們)卻不是一件難事,根據調查,日本 20 歲以上的女性,6 成都有記帳的習慣,當中還善用現金袋理財,管控金錢的流向。 現金袋理財的概念,就像是在山上迷路的人擔心糧食不夠,會有計畫地把手上的糧食分成許多天,每天只吃當天的那一份,否則一天就全部吃光,接下來就無以為繼,可能餓死山中,使用現金袋理財也是同樣的概念,這種方式是將實際收入先扣除固定支出,再把這些可動用的現金分裝在幾個袋子裡。 所謂的實際收入,是指薪水先扣掉所得稅、勞健保等金額,固定支出則是水電瓦斯、電話、網路、房租等固定要繳的費用。當作現金袋的袋子,可以是一般的信封袋,也可以是透明的夾鍊袋,或者伸縮式的文件袋,完全看自己的需求和方便。 每個月發薪水後,到銀行把一個月的支出一次提領出來。使用現金袋理財,一般來說,以一星期為一單位比較恰當,也就是分成5袋。天數不足7天的那一袋,可以用來買米、調味料等支出額較高的東西。 另外,裝入的錢最好不要算得太精準,以免過得太拮据,這一周沒用完的錢留到下周用,即使金額不大,心情也會比較輕鬆。 現金袋可以依項目分裝,例如分餐費、教育、日用品等項目,發薪水後先將這一個月可動用的金額裝在各個袋子裡,花掉的錢要記下來,或把發票留下來。如果還不到月中,就已經花光一個月的預算,就要提醒自己下半個月要小心了。 本文授權轉載至今周刊,原文詳見現金袋理財 每個月錢不會花光光— 衝動消費 小心!戳破你的荷包袋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有砍價的工夫,還不如多賺點錢 退休金夠用嗎?40歲、50歲每月要存多少錢才夠,專家算給你看! 股利所得新制上路 股息、稅金雙賺有眉角   April 30, 2019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UTOYgo

未婚生育不代表家庭破碎!冰島人的婚姻觀 http://bit.ly/2LaBgpC 時報文化 在冰島人的觀念裡,「生兒育女」和「婚姻」是獨立的兩件事──爸爸媽媽選擇不婚、分手或分居,對於孩子而言,都不等於生長在一個「破碎的家庭」。 在多數民風保守的地區,「先上車後補票」都免不了一些輿論八卦,更何況是「上了車還不補票」。冰島的「未婚媽媽」是常態,超過三分之二的冰島嬰兒是在父母親沒有締結婚姻的情況下誕生的,比例是全球之冠。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不婚思想」在冰島取代了傳統的婚戀及家庭模式,成為社會的主流呢? 緊密的家族關係 有人說,「結婚」是給小孩一個完整的家。但是,在冰島人的觀念裡,「生兒育女」和「婚姻」是獨立的兩件事──爸爸媽媽選擇不婚、分手或分居,對於孩子而言,都不等於生長在一個「破碎的家庭」。 冰島人雖對婚姻沒有太大的責任感,「為了孩子而在一起」也不是他們信奉的價值觀,但是對親子關係卻相對重視。無論小孩的父母相愛或分手、結婚或沒有結婚、同居或分居,都能照樣扮演父職母職,參與孩子的成長。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拉拔一個孩子長大成人,需要一整個村莊的努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這句話反映了當今的冰島社會,小孩的養育責任不僅落在父母親肩上而已,而是所有家族成員──爺爺、奶奶、阿姨、叔叔等親戚,都會盡心力一起撫養、培育這個孩子。 全冰島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居住在雷克雅維克首都區,人口高度密集,家族成員幾乎都住得很近。小孩從小就能與整個家族成員保持親密良好的關係,在眾人滿滿關愛下安穩、快樂地長大。對於孩子而言,能夠得到家人的「關愛」比爸媽的「婚姻關係」來得重要多了。 圖片|來源 結不結婚,得到的都一樣 冰島國家雖小,但社福環境健全,任何父母親育兒所享有的各種社會資源及福利,不會因為婚姻狀態而有差別待遇,亦不影響與子女在法律上的關係。舉例來說,冰島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友善的育嬰福利制度。無論小孩的雙親是否結婚,都可以享有九個月的有薪育嬰假。日後小孩要上學了,學費低廉的幼兒園,也不會成為父母的經濟負擔。 「非婚生子」在冰島同樣能得到法律的保護,自然地,「養育下一代」也不會成為馬上結婚的理由。感情穩定,卻絲毫沒有結婚打算的人滿街都是。有的人一輩子生活在一起,一起生兒育女,一起慢慢變老,卻從來沒有考慮結婚。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在這個世界上最「女權主義」的國家裡,女生奉行自由、自主、自信。她們就算有了孩子也會選擇繼續工作,在職場上冰島也能落實男女「同工同酬」。 冰島女生個性獨立、經濟獨立,不存在一方依附一方的觀念。因此「婚姻」對於她們來說,並不像亞洲社會經常講的,是對女性的一種「保護」、「保障」。 此外,許多冰島的男男女女深信,愛情並不等同於婚姻、婚姻並不是對愛情的承諾。婚姻不就那樣,一場婚禮、一張白紙、一枚戒指。你不會因為結了婚而更愛或不愛對方,那麼婚姻跟愛情看起來實在是沒什麼差別,又何必大費周章去籌備婚禮,舉辦一場儀式呢? 冰島人專注於愛情和關係本身,而不是它外在的表現形式。生活過得好、過得快樂才是要緊! 冰島人居住在一個微小而安全感十足的環境裡,寬容的社會態度,讓每個人都享有高度的自由,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冰島,婚姻不是「必經之路」,而是一種「個人選擇」。冰島沒有「剩男」、「剩女」一詞,沒有來自長輩的催婚壓力,也沒有人會問你為何都這把年紀了還單身。在這裡,你可以自在做自己。(推薦閱讀:冰島:全世界最落實女性主義的國度) 單親媽媽也可以翻轉幸福 回到一開始就提到的,冰島非婚生子女的比例為全球之冠。71.2% 的冰島非婚生子女中,其中又有 14.8% 的冰島嬰兒,是在爸爸媽媽既不是戀人,也沒有同居的關係下誕生的。在世界很多地方,這類型的單身母親都被貼上不光彩的標籤,然而在冰島,她們一點也不需要為了自己的身分感到尷尬或羞恥,多數人也不曾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 這些「沒有伴侶、卻有孩子」的單親媽媽,在冰島的社會是普遍被接納的。少了道德審判,多了社會的接受與關懷,單身媽媽在冰島不被視為弱勢族群,大眾也不會賦予她們被拋棄的可憐形象。如果爸爸因故沒有參與小孩的撫育責任,單身媽媽們可以獲得政府的各種津貼和幫助。如果媽媽想要繼續進修,在冰島的大學裡,也設有日托中心,讓媽媽們安心上課。(推薦閱讀:我選擇成為單親媽媽,因為孩子的爸不是我想走一輩子的對象) 冰島的單身媽媽雖然在物質與精神上的資源相對充足,然而不代表育兒是件輕鬆的事。加拿大籍華裔攝影師 Annie Ling 在她造訪冰島的日子,拍攝了一系列故事性強烈、情感成分濃厚的攝影作品。照片裡的冰島單身媽媽們堅強、獨立,自己帶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辛苦並快樂著。她們驕傲地向自己以及所有人證明:單親媽媽也可以很幸福。 橘黃的燈光下,在餐桌上與孩子們淺談低笑,隨興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釋放心情,這才是冰島人心目中完美生活的詮釋與意義所在。 在冰島,婚姻不是幸福的絕對解方;幸福,是捕捉生活中的每個細節與時刻。 本文摘錄自 Becky《曬冰島 UNLOCK ICELAND:住在冰島才知道的70個迷人小事、小店、小旅行》,由時報文化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曬冰島 UNLOCK ICELAND:住在冰島才知道的70個迷人小事、小店、小旅行》 April 30, 2019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LaBgpC

「想認識正妹就參加」社團潛藏的性別議題 http://bit.ly/2XU2lPp 迷人來稿 「想認識正妹就參加」、「男生一定要做伏地挺身」從聯合迎新到高度性別化的社團分工,校園社團活動,其實也蘊藏不少性別議題。 文|李孟穎 被忽略的性別角落-社團活動 性別教育在台灣推行已二十年有餘,比起十幾年前,時有耳聞有學生因性別氣質或性向而遭到霸凌的教育現場,近幾年國高中生對不同性別、非主流性別氣質和性少數同學或師長的包容與接納之程度已是一大突破,但也正因性別意識看似在國高中生之間已是普世價值,使得整個教育現場從內到外的各式課程皆充斥性別之間已然平等的幻覺,學生除了課堂上可能面臨不同老師對於性別或性傾向之刻板印象或偏見以外,在課外活動的進行中,如社團活動,社員可能也會在參與其中時經歷來自社團老師或社團幹部的性別暴力。 在碩士論文中,我以高雄某高職之康輔社為研究主體,並透過訪談、田野調查以及文本分析等方式,以理解高中生在參與社團活動時有可能經歷到的性別權力之運作。該高職多數科系以工業相關之科系為主,學校學生的男女比例相差相當懸殊,有的科系甚至全部都是男性學生,而論文的研究主體-康輔社,為該高職有名的聯誼性質社團,與該校大多數科系學生的男女比雷同,康輔社的社員及幹部也以男性居多。在為期將近兩個月的社員訪談、實際參與社團課以及活動、社團檔案文件等各式文本分析後,可以發現許多社團中的大小性別問題。有句俗話說「學校像個小型社會」,同樣地,社團也像是學校整體的小型縮影,社員的性別意識會受到來自原生家庭、老師、班上同學、社團幹部以及傳播媒體等因素影響,其成因更為複雜,在社團課以及不同活動的進行中,更容易催化跟加深性別之間的疆界,讓社員對於某些性別刻板印象更加根深蒂固(Lee,2018)。以下舉例說明: 為異性戀打造的活動 在新生入學時,學校會舉辦社團博覽會,讓各社團一展特色來吸引新生,與其他社團略有不同,康輔社在招生時的文宣與標語相當鮮明,可以聽到發著招生傳單的學長說「想認識正妹就快參加!」、「下個月有跟X女還有其他校合辦的迎新喔!」在一間幾乎都是男生的學校裡,這樣的標語大大提高了男性學生的選社意願,在訪談中訪問了幾位畢業的社員,當問到選擇合辦活動的學校/社團會考量哪些因素,不少位受訪者直截了當的回答「女生多的學校(社團)。」在翻閱歷年社員資料中,也有許多人提到進入康輔社的動機是為了「把妹」、「虧妹」等。以上的舉例可能會令人納悶,想與異性共同合辦活動,或是透過聯誼活動認識異性甚至找到伴侶,何錯之有?的確,在聯誼等活動中認識異性並交往,是許多學子在校園生活中所憧憬的,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合理化(legitimization)跟浪漫化(romanticization),蒙蔽了這背後蘊藏的性別危機。 圖片|來源 從該社團找出的檔案與文件以及訪談中可以得知,組織一個活動.從挑選合辦學校到闖關遊戲構想以及舞蹈編排,可以得出「為了滿足異性戀男性情慾而打造」的結論。(延伸閱讀:性別身體焦慮:他們說胖女孩,男孩不喜歡)在開會討論合辦的學校時,若是某社的男生幹部人數太多或是有為數不少的男同志幹部時,這幾間學校有極高可能被排除在名單之外。歷屆的活動企畫書中也能看出,部分的遊戲或關卡設計,會讓男生女生有一定程度的肢體接觸,以及不少參與過社團活動的人都耳熟能詳的「第一支舞」,將男女一分為二並不時交換舞伴,其中不乏牽手、擁抱等舞蹈動作。綜觀以上,能夠看出一個聯誼活動的設計,以團康遊戲的互動為名目,但實則遊走於滿足男性情慾的灰色地帶。(延伸閱讀:婊子、哈洋腸、死娘砲!大學營隊的性別歧視與腥羶色文化) 社團裡的「玻璃天花板」 從該社團平時的練習或是活動,可以很明顯感受到性別被明確地分類,並且是依據非常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在訓練的過程中,社員會被要求做「基數」(男生做伏地挺身、女生做青蛙跳)來增進體能,當有男生做不起來或動作不標準時,極容易引起一旁學長的嘲笑或諷刺,表示「男生怎麼可以這麼沒力?」、「被外校夥伴看到很丟臉!」反之,女生鮮少會因為基數做不起來,而受到任何責難。看似是對女性社員的保護,但就如同有些數理老師會給女學生較高的成績(蕭昭君,2018),看似是實行公平正義,但背後的涵義,實則認為「女生本來就做不到」,因此給予優渥、給予寬容。 另一部份我覺得值得討論的狀況,從歷屆幹部名單以及訪談中可以得知,該社創社將近三十五屆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女社長的先例,或許這點有跡可循-「因為女性社員少」,因此能夠成為社長人選的女社員就更少了,但如同前面的討論,「從來沒有女社長」這其中隱藏了無數的性別壓迫,無獨有偶的,被社員男女比或女社員人數這些數字遊戲巧妙地遮蓋住了。在訪談中,詢問到擔任社長該具備的特質以及不該具備的特質,多數人提到,社長應該具有領導能力、有擔當、理性等特質,相反地,社長不應該太過軟弱、情緒化、斤斤計較等,如果仔細梳理,可以發現,社長應該具備的特質與刻板印象中男性應該具備的特質相當吻合,反之,不該具備的特質則跟女性的刻板印象相符,甚至,可以從觀察中發現,當男社員做了某些事遭到非議或批評時,例如過於情緒化、爭名奪利等行為,他的男性身分並不會特別被凸顯出來,學長姐們會說這個「社員」太想搶社長的位置,但當一位女社員有了同樣的狀況,她的性別就會被刻意強調-這個「女生」/「女社員」太想搶社長了。從歷屆幹部名單中也能發現,女社員從未擔任過活動、器材、公關等較外向或設備組架相關的職務,相反地,歷屆的女幹部,大多是擔任行政、美宣、總務等刻板印象中文靜且須細心的職務,形成了另類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巧妙情境。 以上的幾點可以讓我們看出,女生在進入這個社團時,就輸在起跑點了,即使滿懷熱忱,也會因為「女生」這個身分,在一開始就不被視為重要職位的候選人予以培訓,久而久之,女社員因在社團長期無法被肯定與重視,最後選擇不再精進自己,甚至淡出社團。 圖片|來源 對於性別平等的錯誤認知 當學生進入學校時,就如同強制進入到異性戀的體系中(蕭昭君,2018),一切的體制、思想跟標準,皆以異性戀的模式為基準,在我的研究論文中提到,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也是如此(Lee,2018)。在訪談的過程中,許多訪談者表示,以目前社團的狀況來說,大致符合性別平等的概念,但再進一步訪問之下,發現訪談者對於性別平等的認知與定義有些落差,例如有位訪談者提到,女生力氣較小,若強迫女生做粗活或勞力,豈不是違反性別平等?類似這樣的發言,可以讓我們發現,部分訪談者對性別平等的定義,尚停留在較為八股的齊頭式或齊尾式平等,也就是男生女生被分配一樣的任務,或是做一樣的體力訓練等「看得到」的平等,而忽略了制度上或是思想上對特定性別的迫害,例如某男社員在聊天時表示想要侵犯某位女性,一旁的社員反而是給予男性之間的肯定與支持,反之,當女社員表達對某男社員的情慾時,則會被冠上「肉慾女」、「嗜血狂鮑」等不雅暱稱,這些才是社員有可能經歷的,真正的性別暴力。 此外,社團內也有非常有趣的現象,當遇到同志社員或外校夥伴時,該社的社員會展現高程度的包容與尊重,以此看來,是對性別相當友善的氛圍,但當遇到部分社員(尤其男社員)的言行不符合傳統的性別氣質時,則會出現「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像女生?」、「他講話也太gay了吧!」 等話語,又充分展示了男性氣質崇拜以及順性別思想。 綜觀以上能夠發現,該社對於性別平等尚停留在二元性別的層面,甚至離最原始保守的性平概念,也還有一段距離。 結論 從研究中可以發現,性別不平等在該社團一直是個顯而易見卻又從無人提及甚至著手改善的問題,短期來看,可能會造成部分社員的心理不平等或傷害,長遠來說,社員們會更深信或遵循某些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或偏見,在離開社團後,在其他場域持續散播或深植這些意識形態。也讓我們反思,在多元性別開放的當代社會,對於不同性別、性向以及性別氣質的接納程度雖有突破,但僅停留在表面的尊重而不去理解性別平等的用意和涵義並加以實踐,會讓我們在前往性平的道路上停滯不前,並持續對性別弱勢族群造成更多傷害。 參考文獻 Lee, M. (2018). Examining gender role development of youth of high school club in Taiwan - the case study of RGA (Recreation Guidance Association) 蕭昭君(2018)。〈老師的性別刻板正是學生經驗的性別暴力〉。《婦研縱橫》,108:10-19。 April 30,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XU2lPp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我值不值得被愛,和我的子宮無關 http://bit.ly/2vrWrZA 九歌出版社 她說,醫生切除子宮,她當時差點以為自己回不了家。所幸大醫院技術先進,不然她這個人可就真的丟在外面了。「發生這麼緊急的事情,你應該通知家裡的。至少你該打電話給兒子。你在外面吃了不少苦頭,回家了就好。」他說。 人們對她在廣州店面以外的生活知道的不多,每天早出晚歸,剩下晚上黑暗中的那幾個小時她怎麼度過,一個四十歲前挺後凸分外妖嬈的蓬勃女人,不可能長期孤枕孤宿。戴新月從不過來,她也回去稀少,她要怎麼說服自己的身體安分老實甘於寂寞,這是人們好奇的。 外出的人有時候想找家鄉人,說點家鄉話,有的閒人會專程坐個巴士去她那兒閒聊。有一次人們發現她捲閘門緊閉,外面貼著一張告示: 因急事外出暫休一天 明天正常營業 對於一個家在外地的女人,尤其是一個做生意的家在外地的女人,有什麼突發事件能讓她放下一天的收入暫停營業呢?這簡直像一個案件的蛛絲馬跡,讓所有感興趣的人在這一疑點上展開了推理想像。有的認為是去進貨了,但現在進貨根本不用人跑來跑去,都是網上跟廠家訂購直接發貨到家;有的人說可能去香港玩了,但要她這種雙手奮力抓錢的人放下生意關門去耍,像要老虎改吃青草一樣費力。 最後有人想到一個刁鑽而隱祕的原因:取環。沒有任何人找得出理由質疑反駁,人們就這麼單方面給她蓋棺論定,先提出論點,再進行論證。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判斷完全正確。她自己親口說出來的,她那天的確是去醫院取環了,這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但對於為什麼要取環語焉不詳,好像說環已經到期索性取了。因為身體有些指標正常,且不是最佳取環時間,暫不能做取環手術,跟她母親一樣,節育環長進肉裡了,不過還沒有完全覆蓋。術後需要休息一週,她不想錯過接下來的黃金生意週,怕疼也是一個潛在的原因。女人一生與子宮相依為命,它是女人健康的晴雨錶,每個月在日曆上畫出幾道紅線,時時關注它的規律性,任何異常都可能是某種危險警報。也許有的人中途摘除了子宮,但絕大部分女人的子宮要經歷懷孕、生子、避孕、流產、絕經等一系列與子宮有關的經驗。 她沒撒謊,但這不是事情的全部,過了兩年人們才知道她取環的真實原因。她在那次關門之後的第三個月再次去了醫院。因為擅自取環涉及到政策法規問題,她找了一家私人小診所,環取出一半,另一半斷在裡面,大出血之後轉向大醫院。她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吃盡了苦頭,切掉子宮僥倖保住了命。 那段時間,一想到自己是個沒有子宮的女人,就像看到沒有家具的房間空空蕩蕩。甚至都覺得自己不是女人了,也不是男人,不是人類,而是一個怪物。她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空蕩蕩的房間,四壁蒼白,不會有哪個男人有興趣光顧一個空蕩蕩的房間。她後來告訴戴新月時,後者只是習慣性地沉默,對此沒有特別的表示。對他來說那個東西可有可無,他過著連房間都沒有的生活,又哪會在乎什麼家不家具。 圖片|來源 後來人們鎖定那個比她小五六歲的電工或者朋友是她取環的原因。她確實動了離婚的心。她和他約定的是先懷孕再說,因為只有這樣她才有足夠的理由和動力去和丈夫離婚——她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她需要借外部力量來拋棄過去的生活,儘管他們各居一地,但他們都認可這種生活方式,平和寧靜,互不干涉。即便如此她也不算虧欠丈夫,他當年搞出來的那些事讓她丟臉,但她仍然寬容了他。人們可以說那時候她沒有離婚的實力,她還依賴於這個家庭,但也不真實,她是可以離開的,只不過或許會比現在辛苦一點,走點彎路,憑她的能幹絕不會振作不起。電工是真心實意的電工,他讀過高中學了這門技術一直與電打交道,有時跟裝修隊伍一起接攬裝修工程,他負責鋪裝電線。這是非常複雜的工程,他說他這輩子鋪過的電線可以從廣州伸到她湖南那個鎮裡再繞回來。 起先她只是為了解決身體需求,她還沒有碰過除丈夫以外的男人,電工年輕肯幹,帶給她驚心動魄的夜晚,也驚動了感情,進而談婚論嫁。 她熱愛廣州。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小鎮生活,那種日子已經變得越來越遙遠,她必須集中精力追趕廣州的新變化。她計畫在兩年內完成房車計畫,她已經報考駕照在清早和夜裡約教練學車,店鋪照常營業。她也考慮雇一個能說會道的誠實姑娘幫忙,又終歸捨不得開出這份工資,覺得自己還能對付。老鼠街上的店鋪她也差不多認得七七八八,誰要有事臨時離開都會彼此照應。生意清淡的時節,一些女人們也湊在店門口,聊天嗑瓜子說八卦,竟然也有了小鎮那樣的氣氛。只不過這裡的女人們聊的除了老家那些事,還會有廣州的事,全國的事,甚至國際上發生了什麼空難、戰爭、明星出軌離婚生子等等,當然更多的還是把孩子和老公掛在嘴上。 大家熟了以後也會說點臥室裡的事情,描述自己買了件什麼新款的情趣內衣,怎麼驚了丈夫一驚;一個女人說她夜裡只穿了一雙長腿絲襪,專給丈夫來撕爛增加情趣,結果被丈夫小心翼翼地脫了下來。大家一起笑個不停。這些事情初冰結婚不久便從毛片裡學過用過,她才知道自己原是這麼超前,不覺心裡暗自得意,撕絲襪、穿制服、蒙眼睛、捆綁⋯⋯這些花樣她也和電工一起玩得十分歡愉。 但這些在取環後都發生了改變。首先是她自己心理產生了障礙。失去子宮以後,她對世界的欲望也被切除了,天空暗了半邊。彷彿街上的人都能看見她身體裡那個空置的黑洞,那裡一無所有而且充滿陰冷,那裡像太空一切都在飄舞,沒有一粒種子能生根發芽。她感覺自己與老鼠街的女人不一樣了,她孤立自己,靜靜地待在店裡聽鄧麗君,對顧客也是有問才答不多說話。她花了很久才接受這個現實,適應那個空洞,臉色漸漸好起來。 她也發現了電工的不自在,他猶猶疑疑,好像有點害怕,勉強碰了她幾回,彼此都沒找到樂趣。她也不知道對他來說有什麼實質性的不同,也許像一個人走進空房子,產生某種孤零零的感覺。她沒有問過他。他們甚至沒有正兒八經地聊過子宮的問題,就像他們避免談及一個走失的孩子,心裡默默期待他突然回來。 圖片|來源 有天晚上她跟他攤牌,結束他們的關係,但電工不幹。起先她以為他過於愛她難以捨棄,莫名感動之際,電工說他鄉下建房子借了別人八萬塊錢,現在被追得很緊,她也許能夠幫他一把。他們在一起不到一年的時間,過去店裡的事電工倒是幫過不少忙,但都是他自願的,她沒想到最後要付出最昂貴的工價。當然她明白電工的意思,他在這兒付出的感情與肉體應該得到回報,八萬塊就是他開出的價。 若按當時市場行情來講,不算多,她拿得出,但是她付出的感情和肉體,是不是也得有所回報呢?她就是這麼跟他說的。他說要真按市場價來講,鴨一向比雞貴,雞一晚五百,鴨一晚五千,雞是鴨的十分之一,他還立刻算出八萬塊的十分九是七萬二,拿七萬他什麼都不講了。 她驚愕於這種赤裸裸的無恥勒索,毫無愧色,好像他真的是幹那一行的。她才明白他其實一早就是奔她的生意來的,像他們這種年輕力壯的人,在床上賣點力氣確實比幹什麼都容易。他應該不止一次來這一手,甚至同一時期不止和她一個。她記起來有幾回聯繫不上他,一個單身男人關什麼機呢?他在她這兒也是關機的,他說的是有些兄弟老叫他出去喝啤酒,完全不管他是不是和自己的女人正忙些私活。她相信他,並且覺得他這樣的做法很討她歡心。她這時才明白外面到處都是陷阱,雖然自己結過婚養過孩子,但在感情遊戲上她真的不是個老手。她還從沒想過這種事情也會有騙局,而且會發生在她的身上。 她不能報警,不能求助,更不敢惹事。她也吃準了他這種人絕對也不會有什麼過激行為,因為他並不是付出了真愛,就是一個錢多錢少的問題。她此時運用了顧客買賣包包的心理,反向思維,她知道顧客開出的價位,往往是壓低了真正的心理價位的,比如當顧客願意出八百買一個包包的時候,實際上一千,一千二也是能成的,所以這時候她通常會說不行,進價都不止八百,這樣吧,今天開張生意,我不賒本,賣給你一千三,於是顧客加一百,她退一百,二進二退就到了顧客的心理價位,一千塊錢成交。 於是她對他說了一大通付不了七萬的理由:生意清淡,囤了貨,家裡裝修房子,兒子交學費等等,她只拿得出四萬。於是一進二退間五萬成交。 看著電工離開的背影,她暗自欣喜自己的談判能力,回頭想到自己損失了五萬塊錢,還發揮阿Q精神,就有點生氣,如果不給他錢,打電話報警,告他敲詐勒索,也許他就灰溜溜地走了。也有可能日後報復,她每天都會提心吊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出其不意的事情。 這些只有老鼠街一個女的知道。這女的是浙江來的,愛穿虎皮豹紋,像頭野生動物。她說她也遇到過電工這樣的男人,他們專找有點錢的女人下手,有一門不怎麼精通的技術作幌子,喜歡趁虛而入。比如丈夫不在身邊的,比如失戀期間憂傷不振的,他們像及時雨一樣給予慰藉,你事後才知道以愛情的名義進行詐騙,一切都不是免費的,這筆帳根本算不清 利利索索地處理掉是對的 他們要是不得手就會像蒼蠅一樣在你周圍不斷嗡嗡地飛 如果早點聽到野生動物這番話,她也就不至於輕易上當。 出來混總是要交學費的。這是印在某些服裝和茶杯上的標語。她這筆學費交的不僅僅是五萬塊錢,還有一個子宮,無價的子宮。她把他睡過的床套全部清洗,在洗衣機嗡嗡攪動的聲響中低聲哭了一場。 她忽然非常想念鎮裡的生活,她在那裡可從沒有遭過什麼罪,日子順順當當的,什麼也不缺。她思考了一下自己孤身來廣州的意義,到底是為了把生意做起來,還是為了躲避婚姻中的不愉快。她第一次反省自己離開小鎮的做法對戴新月以及家庭的傷害,既然選擇了寬容,就應該往好裡處,而不是這樣將他打入冷宮,緊接著報復性地與電工發展關係。 她想起了和丈夫恩愛的過去,他一直對她不壞,不能因為他的一次錯誤就抹掉全部的恩情。她在廣州看到聽到好多丈夫和情人的故事,老鼠街的女人自曝家醜時,說起她怎麼和第三者鬥法,最終勝利保全家庭的經歷,將矛頭完全針對另一個女人,對丈夫沒有半點貶意。她們稱外面的女人為野狗,遇到那些跑家裡來偷食的野狗就要毫不留情地出擊,打得她下次不敢再犯。 她倒沒有這樣想,她認為總有些痛苦的真情發生在這樣的關係中,二十一世紀社會開放,戀愛自由,思想現代,在兩性情愛中,除了婚姻這座大山的阻撓,還會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障礙使相愛的兩個人無法結合呢?世界就這麼一團糟,有的人混水摸魚,有的人情不自禁,她承認她兩者都沾一點,有點暈頭轉向。 她想過回家調養身體,但把自己弄成那個樣子回去又覺得羞愧。她買了一口電燉鍋放在店裡燉滋補湯,自己照顧自己,兼顧生意。她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這個特殊的意外事件,讓她變得既軟弱又堅強。她沒吃過什麼苦,生孩子也只是瓜熟蒂落,並不像別人描述的那樣痛得想死。如果她不來廣州,接下來的生活將會更加舒服。兒子接過擔子撐起了家,他比鎮裡的同齡人早懂事並且一下子就拚出了名堂,雖不是什麼機關幹部銀行職員等之類的正經工作,但很為戴家掙臉,鎮上人人看得起他。 想到遙遠的兒子與家,她心裡一陣溫暖,復又一陣失落。 我這是在幹什麼?自討苦吃。第二天照鏡子,發現鬢角一根白頭髮,她的心裡又涼了半截。 她還是堅持做下去,這時候已經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只是機械地維持。市里陸續新開了幾條老鼠街,生意明顯清淡,客流量少了一半多,有時整個下午都沒有人進到店裡來問東問西。人們總是喜歡去新的地方,並且將老地方徹底忘掉。過了不久,整個老鼠街店鋪都接到搬遷通知,因為拆遷的緣故,限所有商戶三個月內全部清理搬走,而上一月房東還在漲租金,不是一百兩百,而是百分之二十,理由是房價漲了,租不租隨你。最後的狂歡到了,人們都知道這兒要拆遷會有清倉大拍賣,忽然間又將老鼠街狹窄的步行通道堵得水泄不通。她也掛出了二折清倉的牌子虧本出售,這個客觀事件同時給了她堂而皇之的回家理由,她再也用不著猶豫了。 她回鎮的那天同樣給街坊帶了許多小禮物,還特意留下了幾件商品送給交情較深的朋友。她故意向別人抱怨拆遷使她不得不終結生意,房東躲起來了,她多付的幾個月房租打了水漂。別人問她還去不去廣州,她回答到時候再看。有人說別去了,外面的錢不好掙,好好經營影樓,或者想一想別的小生意,總之掙的全落在袋裡,不用交房租,待在家裡踏踏實實,比漂在外面強。她說外面掙的是多一點,但也就那樣,成不了大老闆,做不成上市公司,卻真的比當大老闆辛苦,忙裡忙外,還跟人討價還價,幾年下來嘴皮都磨薄了很多。 一看自己要開始訴苦了,她趕緊警覺地打住,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說出了不該說的。這時候還沒有人知道她與她的子宮已經天各一方,沒有人看見她身體裡的黑暗虛空,人們想的是這下他們夫妻之間的問題過去了。 「這個小堂客幾(註)有蠻厲害,硬是讓她男人坐了幾年冷板凳,戴老闆這兩年老了不少。她自己也有白頭髮了,人真的是經不得搞哩。」 人們這麼感慨著先自翻過這一頁。他們又看見這個小個子女人忙裡忙外收拾店面,門口擺了兩棵發財樹,花瓶裡插上玫瑰花,重新調整了模特位置,玻璃擦了又擦,地板拖了又拖,兩眼彎彎笑了又笑。但也有人偷看到她眼睛不彎的時候,直直地盯著某個地方元神出竅,但也就那麼一小會,就像受到驚嚇做出停頓。 戴爺不住家裡,但經常回來,攬著他媽,也不叫媽,而是像街上流行的對女性的稱呼「美女」。 「美女,我們今天出去吃野腳魚怎麼樣。」 她和戴新月之間既沒有和好如初,也不像近兩年這樣有名無實。他們繼續過起了夫妻生活,那些沒經歷過什麼的老夫老妻也不過如此,不鹹不淡,但是知道永遠是自家人。某天夜裡她告訴他,她的子宮丟了。他也沒問怎麼丟的,只說那東西反正也用不著了,人沒丟就行。她當時沒有細說,第二個晚上,她把事先編好的那套謊言講給他聽。她說廣州醫療隊在社區做免費查環,查到她的環已經到期,且有一半已經長進肉裡,建議她立刻手術取出來。結果手術失敗,取出一半還有一半斷在裡面,取那半截時大出血,為了保命,醫生切除了子宮,她當時差點以為自己真的回不了家。所幸的是在廣州這樣的大醫院,醫療條件好,醫生技術前進,不然她這個人可就真的丟在外面了。(延伸閱讀:生不出孩子,為什麼我常對先生感到虧欠) 「發生這麼緊急的事情,你應該通知家裡的。至少你該打電話給兒子。你在外面吃了不少苦頭,回家了就好。」他語氣仍是平淡。 註:小堂客幾:小婦女。 本文摘自盛可以的《子宮》,由九歌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子宮》 April 30, 2019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rWrZA

政大副教授康庭瑜 X 女人迷 Audrey:文明多長,叫女人閉嘴的歷史就有多長 http://bit.ly/2DE0xSN 女人迷性別編輯 佳琦 在「後宮說」與「政治淫婦」後,讓我們聽更多女性發聲。上海書店邀請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康庭瑜、女人迷主編 audrey,對談英國學者瑪麗‧畢爾德的《女力告白》。 當有人嘲諷女力、女權「太高漲」,其實他可能誤解了。女權的權,指涉的是「權利」(rights)。既是人權,就不會因為給予他人而變少,也從不會太高漲。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有個親身經歷故事想要表達,卻擔心沒有人聽,或者更糟,被當成笑話。 關於同工同酬。你嘗試說道,應該爭取人們不因性別與性傾向而得到不同待遇。他們卻回應,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同工這件事情,因此自然沒所謂同酬,也永遠不應該有。是你要求太多了。 關於被性騷擾。你在心裡演練一百次,努力想把事情說清楚,卻被當成炫耀。他們說,那一點都沒什麼,對方只是示好而已。你的不舒服,是自作多情。 關於熟人性侵。他們說,只有道德敗壞的國家才會發生。但當有台灣女性親身說出被熟人反覆性侵的經驗,他們卻說,你沒有報警,就是你自己同意的。 後來你才意識到,不論你說什麼,只要和性別有關,都會非常輕易地否定或切割。 彷彿世上從不存在任何尚未解決的性別難題。 因為安靜太久了,所以從未被人深刻理解 4 月 26 日,星期五夜晚,台大校園外的上海書店舉辦了一場對談,主題是「不再被安靜:女性的權力與力量」,談聯經今年出版了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歷史學者瑪麗‧畢爾德(Mary Beard)的《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Women & Power: A Manifesto)。兩位對談人分別是是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康庭瑜、以及女人迷主編 Audrey。 因為被要求安靜的時間太長了,所以,女性的聲音,從未被人深刻理解。 圖片|聯經出版提供 2020 年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已悄悄開跑。座談開始前,所有人都有些浮躁。原因是不久前,才發生數起政治人物要女性閉嘴的事件。 「昨天大家應該有看到郭董事長的發言,我昨天還很苦惱自己要舉什麼例子,才能表達女性在公眾場合的被噤聲,完全就是這個例子。」Audrey 說。「一直以來,政治都被認為是男生的事情,女生別插嘴。這件事情有個古典的緣起,在希臘神話,在奧德賽裡。它存在了幾千年,到現在都沒有被好好地拆解。」 第一起,出自於不久前宣布參選總統大位的企業家郭台銘。他於一場專訪中表示妻子反對他參選,但是「軍國大事,後宮不應干政」(延伸閱讀:【性別觀察】「軍國大事,希望後宮不要干政」且看世界女力領導趨勢)。無獨有偶,在同一天,作家吳祥輝也於臉書上直指蔡英文與黨外勾結,是「通姦」的「政治淫婦」。(延伸閱讀:性別觀察|從「後宮」到「政治淫婦」,政壇何時擺脫女性噤聲與性羞辱) 我們非常憤怒且困惑,為何當人們攻擊女性的時候,一定要剝奪她的語言、或使用羞辱的性語言來描述她的為人,將話語塞進她的嘴裡。 這也成了為什麼我們必須坐在這裡的原因。這本書討論的是,女性的噤聲歷史,到底有多長,還有更重要的是,它何時能終結。 「瑪麗畢爾德,是英國女性主義界的網紅戰神,所以衛報這些左派報紙,都會一直為她寫文章,看她去戰英國川普、包理斯強森(Boris Johnson)。這本書就是她的演講稿,賣得非常好。」康庭瑜說。 「它被介紹來台灣,是個相當有趣的時間點。女力在台灣,常常被解釋為女性已經很有力量了。但這本書其實是在談,女人是沒有力量的。當三千年前女性沒有力量,就算了,但是三千年前女性被閉嘴,這些邏輯跟現在是沒有太大兩樣的。」 學術圈的「被閉嘴」:康庭瑜談被噤聲的女性研究者 被問起兩人,一位在學術界,一位在媒體界,是否也有曾經「被閉嘴」的經驗?康庭瑜說,即使在被認為相對「左派」的社會學界,這樣的事情也時常發生。她分享一個例子。 我是社會科學家。照理來說,這裡該是相對「左派」的世界,大家都該是女性主義者,但其實不然。我常看到奇怪的事情。例如前陣子有個學術場合,在場學者專家,有男有女。主席面對男性,說 XX 教授你好,面對女性,則改口 XX 小姐。但是在場有位教授,她偏偏是個女性主義者。當他稱呼她為小姐的時候,她就拍桌站了起來,說:「不好意思,請叫我教授。」 全場都笑了。 康庭瑜接著說:「我相信這位主席絕對不是惡意的,他只是無意識地說出來。我更想知道的是,這樣的事情能怎麼改變?當然你可以微觀地說,這位教授應該此後在每個被藐視的場合都勇敢地站起來,提醒對方這種無意識發言,就是性別歧視。」 但除了個人化的解決方法之外,我們更需要結構性的改變。康庭瑜補充:「例如如果我是個主席,我開了三十年的會,每場都是男性,很少有女性,那我當然會下意識地認為女性不是教授。所以學術界正在推動一件事,就是任一研討會的任一性別,都不該小於三分之一。」唯有結構開始鬆動,才有可能讓每個人無需抗爭,就能享有被當成對等個體的權利。 圖片|聯經出版提供 Audrey:作為性別媒體,結構的問題必須用結構來解 「每個人都會有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Audrey 說,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當人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特定場景下,就很容易認為,某些歧視是很「自然的」。也因此,當有人提出不舒服,不是希望攻擊特定人士,而是希望能拿出來討論、改變。因為很多時候,無意識偏見是集體的,不只有單一個人會有這樣的行為。「結構的問題,就必須提出來,用結構來解。」 Audrey 說: 「我工作的地方是女人迷。我們定位自己是一個性別媒體社群。我們在處理許多議題的時候,時常被噤聲、被勸導、被阻止、被反諷與責罵。我漸漸發現,女人迷的這種經驗,和一個女性被噤聲的經驗,其實非常相似。」 她說,這種「被噤聲」的主要有幾種方式,第一種:「常常我們試圖要談某件事情的時候,這社會都會認為,妳在無理取鬧、在無限上綱。」例如,某件事情到底是不是性別議題?或者是時常會聽到,「台灣已經很進步了,還要再提這個嗎?」 「我常常感受到,作為女人迷,我們有相當高的說服成本。我們時常被認為是小題大作、是想太多,不是性別議題的事情。這件事情,跟女性經驗是非常相似的。」 例如當你身處某個空間,你感受到不舒服,你試著說:「我剛剛其實有點不舒服」,這件事情成本是非常高的。你會不斷擔心,大家是不是認為我反應過度?是不是我想太多?你會不斷處於自我質疑的恐懼中。 這和我們作女人迷的經驗很像。我剛開始很不能理解,有些文章,同樣在其他媒體和我們的媒體刊載,但只有我們會收到「又在小題大作」的回應與嘲諷。雖然到現在,我也沒有比較好過,但我至少理解這件事情。 「第二個狀況,是我們會不斷被糾錯。一旦你有資格來談某個主題,你絕對不能夠犯錯。你一旦犯錯,你就會立刻被拉下馬,你會立刻、永遠、失去參與某些事務的機會。」她說。「女性失去參與公共事務的風險,是遠遠高過於男性的。」 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時常因為一個很小的錯誤,而被否定所有我們先前的努力。我們時常有失去資格的感覺。這個感覺,其實也和一個進入公共領域的女性經驗,是很相似的。我們只要一旦犯錯,就會失去資格。 只要她們一犯錯,就會立刻被說「我們對妳很失望,我們再也不給妳機會了。」這其實也暗示著,女性之所以能短暫地拿到麥克風,是「被給予」的。而且整個社會隨時能夠收回。因為某些人認為,這不是你天生就配擁有的東西。 「第三個,我覺得很有趣。就是作為女人迷,你被期待可以談論某些事情,但也只限於某些議題。」 她回憶。「例如,我還記得我們最開始要試著談女性的政治議題時,我們其實收到非常多問號的留言。」例如,女性媒體,為何要關心政治?你們一直以來都很溫暖、溫柔,為什麼要談這種尖銳的東西?我喜歡的是原本的你們。 Audrey 說:「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獲得的話語權,只侷現在溫柔可愛的那一面。一旦我們試著不那麼溫柔可愛了,這些話語權,也會立刻被收回。」 面對無所不在的噤聲,她鼓勵在場的人們,要勇於說出自己的不舒服。「我很想鼓勵在場的各位,當你覺得哪裡不對勁的時候,請勇敢地說出來。」雖然很困難,但只要嘗試過發聲之後,你往往會很訝異地發現,你並不是寂寞一人。 「女權」、「父權」到底是什麼?翻譯給了人們錯誤的想像 我們知道,這種要女性噤聲的厭女情結,是千年傳統,全新感受。過去幾年,全台灣眼見一個不那麼美好的時代朝我們直面撲來。它不只是性別的,世代的,也徹徹底底是人權的──年底公投挺同大敗,厭女政治言論不斷,保守勢力隨時準備席捲而來──面對這種種反挫,女性主義社群灰頭土臉之餘,康庭瑜也從結構說明原因。 康庭瑜說,在台灣有一個錯誤的想像,是人們常常把幸福想像成「零和遊戲」。好像這世界上的幸福,只有這麼多。如果今天我們給女人多一點幸福,男人的幸福就會少一點。但我認為,這個想像並不符合現實。 這種想像,讓「追求幸福」變成一種權力鬥爭的產物。康庭瑜解釋,這可能也跟一個字眼的翻譯想像有關──就是「女權」。 中文世界裡,有些人喜歡把「女性主義」(feminism)翻譯成「女權主義」,這種翻譯方法,它把「權」誤想像成權力(power),而非權利(rights)。這會導致一種誤解:當你談女權主義「高」的時候,男性權力相對而言就會低。因為「權力」的定義,是一種單向支配的力量。它可能讓人誤以為「哇,只要女人有權,她就有可能指揮我。」 「其實女權的意思,是 women's rights。權利和權力不同。所謂的人權這種東西,並不會因為給予他人,自己就變少。」 「其實女權的意思,是 women's rights。權利和權力不同。所謂的人權這種東西,並不會因為給予他人,自己就變少。」 康庭瑜 當女性從被噤聲中解放,不會帶來男性壓迫 當這種「權力」的零和遊戲錯誤想像不斷被放大,容易導致許多人害怕「會不會女性一旦有機會說話,就只想要男人出來切腹謝罪?」有些人甚至會消極地想,男性生下來,是不是就是道德有問題、就是壞人。 當然不是如此。加害者與被害者的關係,從來不是這麼淺薄的二元對立。 她說,女性主義之所以努力發聲,在於他們希望致力於拿到話語權,對抗「父權」(patriarchy)。這又是一個因為翻譯而常常被誤解的字眼。她解釋: 什麼是「父權」?父權,並不是一群老男人整天站在那裡指揮別人,不管對方開不開心。父權以白話來說,是「一組社會的潛規則,告訴你生下來,只要你有特定的性別染色體,這個社會就期待你作某些事,而且不能違背。只要你違背,你就是道德敗壞者。」 這並不代表男性就是壞人。這也是為什麼,對抗父權,從不等於「對抗男人」。康庭瑜說,女性主義想做的事情,就是嘗試去挑戰這組潛規則,如果規則能改變,它並不會只圖利女性一方。 「我們不要任何人因為他的生理性別,阻止自己去作想做的事情。畢竟有些男性,也不是父權之下的得利者啊。」她說。 圖片|聯經出版提供 世界很艱難,如果你感到不舒服,練習說出來 在最後,除了憤怒不平以外,我們還是想要回文章開頭的這兩個例子。隨著選戰將近,我們知道,這些指控、排擠特定性別與性傾向於政治場外的事情,絕對還會發生。 我們憤怒,我們悲傷,但是我們會持續關注、閱讀、聆聽、發聲。(延伸閱讀:TED Talk 談女性憤怒:我想當個快樂的女性主義者,但真的好難)如果你感受到不舒服,也請練習說出來,告訴我們。 我們永遠知道,世界不夠完美,時常令人疲倦,但也請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會有你的同類(延伸閱讀:專訪聶永真:這個世界上,有你的同類存在,你並不奇怪)。 我們就在這裡。 April 30, 2019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DE0xSN

看得見我的美嗎?美妝部落客罹癌後實錄剃髮 http://bit.ly/2WmvTVi Bella.tw儂儂 韓國人氣美妝部落客「凌晨(새벽)」得知自己罹癌之後,決定將自己最脆弱、最真實的抗癌經歷無修飾公開:「就算只有一點,我也希望帶給大家安慰與共鳴。」 圖片|IG @2dawn_ 當面對困難時,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有人會努力解決、有人會逃避,而當你被告知身患絕症的時候,你又會怎樣面對?美妝部落客更是常常帶給大眾「美的事物」,漂亮的妝容技巧、時髦的髮型穿搭等。而這位韓國人氣美妝部落客「凌晨(새벽)」得知自己罹癌之後,決定將自己最脆弱、最真實的抗癌經歷無修飾公開,讓無數網友都為之動容。(推薦閱讀:專訪穿粉紅蓬裙的男人:妻子罹癌後,我想讓她記得快樂) 圖片|Youtube@새벽 「美」的化身 圖片|Youtube@새벽 如果你也常看保養品、或是美妝愛好者,那你一定被韓國部落客「凌晨」的美圖洗版過,凌晨長期經營美妝頻道,因此在韓國業界頗有名氣,但在今年2月時突然公開正在接受淋巴癌診斷的消息,讓粉絲們都大為震驚。但她卻反過來安慰粉絲說:「好好治療的話,就可以很快康復的!」展現充滿活力的模樣,也希望粉絲們不要為她擔心。 把勇氣分給大家 圖片|Youtube@새벽 在進行第一次化療後的凌晨開始急速掉髮,一覺醒來床單上都是頭髮,甚至已經掉到頭皮明顯的程度了! 她苦思掙扎許久,最終決定直接剃光,並把這段過程拍成影片上傳到頻道上。黎明坦承:「其實要公開這些掉髮狀況跟剃髮實錄讓我苦惱了非常久,因為以 YouTuber 身份活動了很久,一直想給大眾看到我最美麗的模樣,但是如果跟我一樣罹患這種疾病、類似的疾病或是家中有這樣的親友看到這支影片的話,就算只有一點,我也希望帶給大家安慰與共鳴,所以決定拍攝了!」她這樣做的最大目的,是希望以自己的抗病過程,帶給其他人撐下去的動力。 最美的自己 圖片|Youtube@새벽 凌晨說已經哭太多了!所以之後也要笑著度過,剛進美容院時,還開心的吐舌、俏皮的開著玩笑,但在剃頭過程中還是不時忍不住落下眼淚,最後平靜下來成功剃髮後,還能開玩笑說:「(這顆頭)好像奇異果」,試著趕走難過、接受自己的面貌,以真正的自己戰勝病魔,這支影片上傳後立刻引發強烈迴響,現在已經破330萬瀏覽人次。相信得到男友和眾多網友的支持,凌晨肯定很快痊癒,以更美的姿態再次跟大家見面。 考驗,使人堅強 凌晨剪髮後與男友親吻。圖片|Youtube@새벽 從凌晨的事可以看出,其實一個人的外表即使發生了變化,只要堅持自我,他還是原來的他。當你要在生命攸關的決擇上,你能像黎明一樣願意放棄「外在的美」嗎?遇到困難時不要抱怨,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麼就努力改變未來。渡過難關的凌晨就如鳳凰浴火而重生,必定會在未來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TEXT/Bella.tw 儂儂 PHOTO/網路 【本文由Bella.tw 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天空之城》爸爸們再度合體!齊聚《監獄醫生》繼續鬥個你死我活 SJ始源變身詐騙犯!新劇《各位國民》擺脫高富帥人設看點總整理 韓劇女王孔曉振華麗回歸!新戲《山茶花開時》攜手八皇子姜河那   April 30,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WmvTVi

可以吻我嗎?韓國「KISS 屋」比做愛更有感 http://bit.ly/2ZC7ZY2 風傳媒 如果你曾去過韓國,走在弘大街上的你也許有看過許多寫著「KISS」或是大大的「K」招牌,這可不是服飾店,而是新興色情產業「KISS房」。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在漆黑的房間裡和服務員接吻」的生意。 如果你曾去過韓國,走在弘大街上的你也許有看過許多寫著「KISS」或是大大的「K」的招牌,這可不是什麼服飾店,而是韓國的新興色情產業「KISS房」,俗稱「喇舌房」。什麼是「喇舌房」呢?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在漆黑的房間裡和女服務員接吻」的生意,由於裡面不做全套,服務員又有很多年輕女大生,吸引了無數韓國人去「尋歡」。這種「KISS店」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圖片|來源 KISS 房的秘密:令人怦然心動的「戀愛氛圍」 這種店提供的主要服務,就是「接吻」,有些「KISS房」需要預約,也有很多不用預約就能現場登記、當場進入體驗KISS的快感。入場後,櫃台人員會要求客人先去刷牙清潔、有了清新好口氣後再進到包廂。而在一片漆黑中,就會有女服務生進入房間,這些小姐會先跟客人聊天、說笑,營造「戀愛氛圍」,再與客人來一場昏天暗地的熱吻,接吻過程中,客人常會趁機撫摸小姐、小姐也會回以一些淫穢話語,讓客人興奮不已。所以「KISS房」又被韓國人稱為「愛情房」。 「KISS房」沒有提供「全套」服務,基本上就是接吻、撫摸,最多加錢到「半套」,正因為沒有那麼深入的服務,薪水又比別的打工高,所以很多服務員都是年輕活潑的女大學生,這也是吸引許多男性前往消費的原因。想想看,在一片漆黑中,把年輕活潑的女大學生擁入懷中狂吻、撫摸,這是多少男人夢想中的場景、又能幫多少人找回初戀的感覺?當然,「KISS 房」中一切對話都是以韓文進行,如果不會韓文大概無法體會到「KISS房」的精髓,也難以接收到那種令人戰慄的戀愛感受。 也許有人會問:色情產業在韓國不犯法嗎?答案是:違法。因此「KISS 房」是一種遊走法律邊緣的產業,畢竟名義上的服務就只有接吻,依韓國法律,付費接吻不屬於嫖娼行為。但對色情行業有些許了解的人都知道,若在房間裡做了其他的事,或雙方說好之後出去進行其他交易,通常也難以查證與限制。再說,韓國警方面對色情產業的態度是:重大治安事件或有人檢舉才會抓,「KISS 房」這種程度的,基本上沒有什麼人管。 韓國也曾有過「紅燈區」 事實上,韓國的色情產業比我們想像中發達。曾有一段時期,韓國的色情產業是合法的,官方還跟荷蘭一樣有劃分「紅燈區」,最有名的有清涼里、彌阿里、永登浦等區。但韓國政府在 1988 年漢城奧運時,為了維護國際形象而開始取締色情產業,之後於2004年時通過相關法規,禁止色情產業活動,韓國的合法紅燈區也就此消失。 韓國曾在 2016 年針對 1050 位男性進行性交易經驗調查,其中有 56.7% 曾有過性交易,可見就算性交易屬於非法行為,仍有許多人趨之若鶩。而為了不被檢舉查緝,韓國色情產業都已經地下化,除了知名度較高的「永登浦紅燈區」以外,目前韓國的色情產業以按摩店形式存在的最多,如果招牌上寫的是Massage(마사지)或是 Spa 的才是正經按摩店,如果寫的是按摩(안마),十有八九是色情按摩店。 為什麼不去「按摩」,反而要去「KISS房」? 既然有「全套」服務的按摩店,為什麼「KISS 房」這樣的產業會興起呢?「真槍實彈」不是更吸引人嗎?其實兩者能夠帶給顧客的滿足並不相同。依心理學上的觀點來看,接吻能表達人們對於親密愛人的認可和關愛,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接吻是比做愛還要更加親密、更能表達愛意的行為,加上「前戲」的交談溝通,更讓「KISS 房」帶給顧客與單純的性消費截然不同的感受,提供一種和戀人溫存、親密相依的感覺。 所以,和其他發洩慾望的色情場所相比,「KISS 房」算是其中的「小清新」,畢竟比起慾望的宣洩,更多人是為了「戀愛的感覺」而去消費。而這個產業吸引的多是喜歡追求刺激的年輕族群,有點類似低配版的台灣酒店。 亞洲地區的情色產業其實有個共通點:非法但興盛。一般人能想到的台灣情色產業,韓國也都有類似的。只能說,色情產業真的是無處不在啊!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大阪老街區本是毒品、黑道、色情活動溫床⋯近年卻因日本熱,中資不斷進入而改變了? 「每當穿新衣服,就是跟新男人陪酒陪睡的日子」為何張紫妍遺書上性侵她的31人至今沒事? 從業30年的日本AV男優吐露心聲:我也希望不再有女性被誘騙下海 April 30,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ZC7ZY2

夏日的美好想像!OPPO Reno 溫度物所快閃店 http://bit.ly/2Vyv8LU 迷人新鮮事 OPPO 將於 5 月 1 日起至 5 月 12 日,在信義區 A11 廣場前推出「OPPO Reno溫度物所」品牌快閃店。邀請到人氣新星 Julia Wu 吳卓源擔任開幕一日店長嘉賓,更有知名植藝設計品牌「Temperature 溫度物所」為快閃店打造綠意盎然的清新風格,在現場就能體驗使用 OPPO Reno 拍出屬於你風格的好照片。 明天放假的朋友不妨去信義區走走逛逛! 2019 年是 OPPO 在手機領域第二個全新的十年,也將從各個不同層面進行全面品牌升級,以提供更多好的產品服務消費者。 4/24 OPPO推出全新產品 OPPO Reno,正是 OPPO 全新十年的開山之作,以無盡的創造力賦與使用者全新視野,創造更多美好生活可能。除了全新進化的新產品,更在信義區舉行快閃店活動,結合植藝設計、巧克力職人品牌,讓你在體驗快閃店的同時,擁有更多生活想像。 隱藏的美學工藝,蘊含無限創造力 OPPO Reno 這次的設計融入全新獨家的「側旋升降結構」,將聽筒、前鏡頭、柔光燈、主鏡頭閃光燈隱藏於手機內部,當使用者需要時僅需 0.8 秒即可旋出,迅速又安靜捕捉每個畫面。側旋升降結構的誕生,也成就了 Reno 6.4 吋的真全螢幕設計,用隱藏之美實現高達 93.1% 的螢幕佔比,結合新型發光材料,讓使用者享受色彩更豐富、更省電的全新螢幕體驗。螢幕採用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平均可承受連續15次從1公尺高度跌落到粗糙表面的測試,化身Reno真全螢幕的堅強守護者。 OPPO的設計美學體現在每個微小細節,這次 Reno 的設計能量都藏在機背上,除了把 OPPO 代表性元素以優雅的設計手法收納至背蓋,主鏡頭更被設計隱藏在背面玻璃機身之下,形成沒有任何縫隙、可以一手掌握體驗無暇機身。 主鏡頭畫素高達 4800 萬,採用 Sony IMX586 感光元件、1/2 吋感光面積與 F1.7 大光圈,能有效提升光線感應能力,成像更清晰。透過AI智慧場景識別與像素級的演算法針對圖像亮度與飽和度進行優化,讓照片顏色更鮮豔自然。為了避免主鏡頭磨損,機背上也加入 O 型陶瓷小圓點,即使將手機平放於桌面也不用擔心對鏡頭玻璃造成損害。 這次 OPPO Reno 推出的顏色選項有霧海綠和極夜黑兩色。Reno 霧海綠更使用首創的局部 AG 霧面蝕砂工藝,讓一片玻璃同時擁有亮面和霧面的雙質感。在新一代螢幕指紋辨識上更利用新的演算法,指紋解鎖速度更提高,讓你的使用體驗更流暢愉悅。 來源|OPPO 提供 「OPPO Reno 溫度物所」,攜手知名植藝設計與巧克力品牌帶你創造理想品味生活 來源|OPPO 提供 為了讓你能進一步體驗 Reno 無限創造力帶來的更多生活可能,OPPO 將於 5 月 1 日起至 5 月 12 日,在信義區 A11 廣場前推出「OPPO Reno溫度物所」品牌快閃店。 除了邀請人氣新星 Julia Wu 吳卓源擔任開幕一日店長嘉賓,更邀請知名植藝設計品牌「Temperature 溫度物所」為快閃店打造綠意盎然的清新風格,在現場就能體驗使用 OPPO Reno 拍出屬於你風格的好照片。為你的夏日提供舒適又有溫度的空間,放慢日常腳步,與大自然進行一場美好的對話,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新鮮氧氣為身心靈充電! 此外,5 月 1 日開幕日與快閃店期間的兩個週末,同由 Blue Bottle 藍瓶咖啡經理人引進亞洲的巧克力職人品牌「Dandelion Chocolate」也將首次走出微風南山進駐 OPPO Reno 溫度物所開設店中店,現場除了展示與販售 Bean to Bar 極致工藝製造的單一產區巧克力外,只要完成 Reno 新機體驗還可獲得限量免費兌換券,讓你搶先品嘗 Dandelion Chocolate 尚未上市的四種全新產品,獨家夢幻巧克力逸品只在「OPPO Reno 溫度物所」!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母親節,OPPO 也將在快閃店開設期間的週末假日推出以女孩與母親為主的主題活動,加上療癒的植藝與巧克力甜品,「OPPO Reno 溫度物所」要帶大家一起發現與創造心目中的理想品味生活! 如果你想即刻入手:5 月 1 日全通路正式開賣 4 月 30 日起 OPPO Reno 將陸續開賣,5 月 1 日正式於全通路正式上市,提供霧海綠、極夜黑雙色選擇,單機建議售價 NT$17,990。 April 30, 2019 at 09: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yv8LU

北歐自由生活提案:你的幸福,與物質無關 http://bit.ly/2URP1sJ 香港01 到訪數個北歐國家,訪談不同職業的居民,作者時時問到:「有想要的東西嗎」,但卻很少人答「東西」,反而是家人的健康,或身邊的人開心快樂。 近日鮮有地看「心靈勵志」的書籍,作者筆觸風趣幽默,不呵護讀者的弱小心靈,句句入骨,當中一句,翻譯過來,大概是這樣的:「我們都是在選擇,選擇怎樣去看待事情。因此,對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我們都有責任。」 《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Less is More)》 因為這樣,當我看到日本企業董事本田直之的《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Less is More)》時,便由衷地感到十分欣慰。大多書籍文章,叫我們移民、要政府借鏡,絕少是從自身出發。偷換一下概念,「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改變不了外在,也移不了民,也不一定只要自怨自艾。《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Less is More)》是提出了一種可能性,或許我們喜歡的「北歐風格」,也可在香港實行。 你的理想生活,不需要「東西」 若此刻問:「你最想要的是甚麼?」不知你的回答會是甚麼? 比起只是分享生活體驗,《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Less is More)》的筆觸是比較理性的,總是分析。筆者覺得當理想太「理想」,談數據也好。所以,不出十個章節,已有「用物質來感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章,指出時代不同,房子難以負擔;但時代不同,單單是安穩的生活是我們所追求的嗎?(推薦閱讀:告別都市人「沒事做」的焦慮!我在瑞士學習享受「安穩」) 圖片|來源 作者本田直之一年之中,一半時間在夏威夷居住,寫這本書,並不是只想讚嘆為個歐洲國家的制度,而是想把那「幸福的方法」搬到日本。因此,為了寫這本書,曾到訪數個北歐國家,訪談不同職業的居民,作者時時問到:「有想要的東西嗎」,但卻很少人答「東西」,反而是家人的健康,或身邊的人開心快樂。 其中一個在 NOKIA 工作的芬蘭員工說: 沒有想要的東西。一旦有所求,慾望就會不斷湧現。我只希望家人能健健康康,工作可以更有發展。 筆者反思,雖然這種想法放到香港,也未必可行,只因為不難設想,他們沒有想要的「東西」,或因為已經擁有了。但或許我們也可停下來細想,為何大多數人高不成,低不就,怎麼還是不快樂呢?或許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目標」其實是錯了?只因物質不再匱乏,以物質來換幸福的時代已經不同了。就似書中所說到的蓋洛普市場調查機構指出,比起購物的滿足,從「經驗」所得得幸福感要高出兩至三倍。 那我們理想中的生活,是要以數字為本、還是以「經歷」為本呢? 窮一輩子買「納米樓」,倒不如「雙城生活」! 從前在美國留學,雖然只是短短半年,但也感受良多。當中最深刻的莫如「空間」的差別,特別在我在弗羅里達,時時與家人戲言:「在香港我們窮半輩子追的,在這兒輕言易舉。不如舉家移民,我學造雞蛋仔。」 最後,發完「美國夢」又回來香港追數字,或被數字追趕。置業這話題,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一個死胡同,總有「先死後已」的感慨。而本田直之卻提出有趣的「雙城生活」。作者提出,人不要失去懷疑,特別是社會現況及制度。如「為何一定要在固定時間上班呢」、「為何主管沒有離開,我就不能走呢」等的「常識」。放在「房子」的概念上,也是一樣:「為何房子只要一間,而且要在大城市,並要在這大城市工作?」 她提出「雙城生活」,即平日生活在市中心的小公寓,周末則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如野外、海邊等等。比起買心目中的「dream house」,也可以試着租兩所提供不同需要的房子。雖然,「雙城生活」也有需要一定的經濟能力,但這也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想法,未來的理想生活,不止一個模樣。(推薦閱讀:一邊工作一邊抵達理想,可能嗎?七步驟創造理想生活) 新的幸福感 《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Less is More)》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概念,在下篇文章可再詳談。這兒卻想以作者新訂立的「幸福感指標」作結,你又會否「身在福中不知福」?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 女生」:【北歐生活】靠物質幸福時代已結束 只追趕工作你生活缺了什麼? April 30, 2019 at 08: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URP1sJ

斷捨離不難,難的是你以為自己需要 http://bit.ly/2WfEMzZ 時報文化 人們難以斷捨離自己擁有的東西,連看著別人的好東西要被捨棄了都還出手相救,想著那些東西,會不會用得上?哪一天才會用上場?也或者又輾轉出現在下一次的聖誕節交換禮物中。 出色溝通力公開班課程,每年我們都會舉辦年會歡迎大家一起來聚聚,透過活動聊聊顏色、談談人生,今年已是第三年舉辦。活動前三天我正準備著出國遊學的行李,在取捨該帶哪些東西時突然萌生一個念頭,當下立刻在活動通知裡廣邀大家一起「出色斷捨離」。 內容這樣寫著:「突發奇想,你家中有沒有人家送的東西還不賴,但就真的是用不到,全新未用過,丟了又可惜。一起來個出色斷捨離如何?不用交換,想要就拿走,最後都沒人要的就直接在現場丟了,歡迎一起來『出色響應』。」 活動當天全新物品堆積如山,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光是後背式高檔包包一口氣就三個,書也有好多本,杯子、保養品、面膜、記事本、巧克力……應有盡有,大家看到運動監測手環和香奈兒手機殼更是驚呆了! 活動倒數最後一小時,還有二十多樣東西在桌上,我告訴大家今天出色斷捨離原則就是沒人帶走的,最後就直接進垃圾桶,原主人不能因為捨不得把它又帶回去。神奇的是大家看了一個上午都不想拿、最後真的掃入垃圾桶的東西,只剩印有活動 logo 的一個杯子。 人不單是難以斷捨離自己擁有的東西,連看著別人的好東西要被捨棄了都還出手相救,不知道大家帶回家去的那些東西,會不會用得上?哪一天才會用上場?也或者又輾轉出現在下一次的聖誕節交換禮物中。 那天看到高檔包包晾在那,我的心也蠢蠢欲動想從中挑一個。那些包包功能好、材質棒、顏色好照顧,又是知名品牌,就在我陷入猶豫中,其中一個已從我眼前被挑走了。在我繼續思考是「需要」還是「想要」的同時,又一個人興奮的說:「我正好需要一個包包呢!太好了。」又拿走了,眼看最後一個,再不拿就什麼都沒了,我腦中立刻浮現一個相似的黑色功能包躺在家中地上的畫面,就在這時,最後這個包包也順勢被拿走了。(推薦閱讀:Netflix《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斷捨離,留下讓你心動之物) 回到家中絲毫沒有一絲難過或懊惱,再好的東西如果不需要,何須把它帶回家,還苦惱空間不夠放呢! 每當朋友到家裡,我展示著自己的鞋櫃和衣櫥時,常被說「這是男生的吧」!我非常喜歡穿牛仔褲,但你很難想像我的衣櫥裡永遠只有一件牛仔褲,一年只買一件,會以材質好、款式新且耐穿為原則,並且在採購新褲子後,舊的會放著等下次出國帶出去穿一穿順便丟了。 圖片|來源 講課高跟鞋、西裝長褲、運動鞋、拖鞋、眼影、腮紅、香水、手錶⋯⋯都是如出一轍,保有「唯一」且「一進一出」的原則,就不會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需要,看到喜歡想要的東西就毫無理智的說服自己買,買了會用都還好,就怕買到自己都忘了曾經買過。(推薦閱讀:購物狂的真實世界:檢視你是否有「強迫性購物障礙」) 年輕時總是有著最新款式的衣服、鞋子、配件和包包,幾百元的衣飾和百貨公司裡幾千元的一比較,再加上同事的慫恿,總會不停驚呼好便宜,也就不自覺的每週買個幾件回家。更不用說每當百貨公司週年慶,大家會一起翻著各家DM比價做功課,再輪流排休搶特惠組,最後買了一堆保養化妝品卻常放到 過期。 每次都說再買就剁手,若真如此手指腳趾都不知所剩幾隻。直到二○一二年底我看了一本《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當中一月和七月的生活提案,將我從亂買亂花錢的萬惡深淵中解救出。 一月談的是把燈關掉、把垃圾袋打開,呼應著七月花錢不要有罪惡感。作者描述到,一月時她拿起垃圾袋,把衣櫥中去年穿都沒穿過的衣服、不需要的物品全丟了,行動派的我立刻如法炮製,清理項目不僅是衣櫥還擴及到鞋櫃、置物櫃、廚房、衛浴和冰箱,清出十大袋過去視為寶的垃圾。 丟完後我完全認同作者的感受:家裡愈簡單,心靈就會跟著簡單起來。從那時起,我不再看到就買,更不去和人家湊熱鬧搶便宜,而是開始依循「唯一」與「花大錢省小錢」的理論。 作者在七月做的是,「花一點錢買快樂、買了就要用」。以前我會捨不得花錢買好東西給自己,於是就用無數小錢買便宜貨,現在我則是會將自己真正有需要,或許有些貴的東西買回家。獲得的不單是物質,更是一種需要什麼就能買什麼的暢快感。 至於對我而言什麼是需要的呢?就是在近期內用得到、願意一用再用的東西,即使看到和它很像的另一件物品,也不會喜新厭舊的棄置在一旁。不再買因為別人有什麼、我就得要有什麼的物品,而是真能滿足身心靈快樂的東西。 對我而言,購買在近期內用得到、願意一用再用,不再因為別人有什麼、我就得要有什麼的物品,是真能滿足身心靈快樂的東西。 本文摘錄自莊舒涵《不再討好所有人:別人的評價,不該限制你的人生》,由時報文化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April 30, 2019 at 07: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WfEMzZ

「單身太寂寞,戀愛不自由」你要哪種快樂? http://bit.ly/2J1NHkR KnowYourself 一個「一直在戀愛,無法忍受空窗期」的人,與一個「單身很多年,幾乎忘了相愛的感覺」的人,他們各自有著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讓他們成為天秤兩端的代表呢?無法不戀愛與無法與人相愛的心理學,帶你一起看!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最近,後台先後收到兩條有意思的留言。一個粉絲說:「我是一個一直在戀愛的人,一段接著一段。談戀愛似乎是開心的事,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逃避單身,因為我已經完全無法忍受一個人了。」 另一個粉絲則說:「我單身了很多年了,很想戀愛,但一直沒能脫單。而且這種『脫不了單』的感覺,隨著單身時間越長好像越來越嚴重⋯⋯我是受到『單身詛咒』了嗎?」。 這兩個小伙伴一個一直在戀愛,一個長時間單身。但總之,他們都不太滿意自己的狀態。所以難道戀愛和單身,也是會讓人產生慣性,甚至「上癮」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戀愛慣性和單身慣性。 戀愛從未間斷,可能是對戀愛「上了癮」 開頭的留言讓我想到了我的一個朋友。自認識起,她就一直處於戀愛中。每一段戀愛,她都會給自己添置很多新衣服,去做頭髮,做美甲,換香水。她每天都會和男朋友打很多個電話,還會認真地計劃什麼時候和對方結婚。 讓我詫異的是,她的這一系列行為,以及她對戀愛的積極與熱忱,和對方是誰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在每段戀愛中她的表現都是很相似的,有時我甚至會懷疑,她是不是自始至終沒換過伴侶。 事實上,「戀愛成癮」(love addiction)這一隱形的「心理問題」至今都不是一種可診斷的狀態。之所以說它是隱形的,是因為它看上去很像是愛情;而它難以被診斷則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像「癮君子」一樣渴求著愛(Smith, 2010) 。 在一段對愛成癮的關係中,不安全感和依賴性是主旋律。戀愛過程中,成癮的那一方會喪失自我,佔有慾和嫉妒心都會越來越強。一旦與戀人分開,甚至會產生坐立不安、嗜睡或食慾不振等生理症狀(Hauer, 2015)。  簡而言之,戀愛成癮者會表現出強烈的對戀愛這件事本身的痴迷。他們沉迷的是求偶、開始一段新關係,以及保持這段關係的過程,而不是戀愛的對象。他們通常認真對待每段感情,卻不斷投入新戀情。儘管他們在關係中的模式會給每段關係都帶來不好的結果,但他們仍然會不受控地重複下去。 有沒有可能一個人雖戀愛不斷,但並沒有「上癮」呢?  —— 有的。有一些人喜歡追求新鮮和刺激,喜歡將此當作自己的「功勳章」。還有一些人,可能是習慣性用立刻找新歡來治癒自己上段關係中還未平復的傷,這是一種「反彈式關係」(rebound relationship)。 為什麼這些不斷戀愛的人難以忍受空窗期呢?(推薦閱讀:【單身日記】我不可惜自己單身,我只可惜不再有你) 1. 缺乏穩定的自我價值感 不論是戀愛上癮,還是將「對象一個接一個」作為談資的人,本質上都是缺乏自我價值感的。對前者而言,他們只有在為另一個人付出、在被他需要時,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他們害怕獨處,因為他們不能從和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中獲得任何東西。他們對自我價值的評估完完全全依附於另一個人。 而後者則需要以「受歡迎」、「可以輕易找到下一個」這些標籤來證明自己有價值、有魅力,他們沒有辦法從內心賦予自己價值。當自己的「好」不再能被變作某種類型的談資,被別人看到和羨慕,他們便也不再認可自己。 2. 沒有自己豐富的情感支持系統 無法忍受空窗的人往往懷抱著同一種期待,那就是伴侶,或者說戀愛,應該要滿足他們所有的情感需求—— 但這種期待顯然不切實際。他們一戀愛,就很少把時間分給朋友、家人等其他重要的人,希望時刻和伴侶綁定。 而由於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他們原本的情感支持系統會漸漸瓦解,使得伴侶進一步成為他們唯一的中心。但其實,人的需求可以分成很多部分,由不同的人來滿足,我們的情感支持系統應該是豐富的,能夠有合適的人來分散滿足我們的需求。 當情感支持系統中唯剩一人時,人們顯然就無法忍受失去這個承載了自己所有需求的人,需要立刻找下一個人來填補空缺。 圖片|《和你的 100 次戀愛》劇照 一直單身,或許也是單身成癮 很多單身的人會抱怨自己難以脫單,會表達自己想要戀愛的願望,但這些人不一定能意識到的是,一直單身也是因為你一直在選擇單身。 除了容易想到的獨身的自由,單身還可以避免面對很多關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比如,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鬥爭(power struggle)。除了最理想的狀態——「互相體貼和信任,親密和距離維持在一個好的平衡上」外,親密關係很容易演變成一場權力的遊戲。兩個人都想要從對方身上索取更多,控制對方,由自己來決定這段關係該是什麼樣子。 另外,對於那些曾經在感情上有過創傷的人,進入一段關係意味著,過去的傷痛被喚起的概率大大地提高了。因為關係中的每一次不悅,都有可能成為讓他們再度陷入痛苦的刺激源。 所以,孤單卻安全,可能是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單身上癮的第一點原因。 單身成癮,還有可能是因為已經有了其他和親密關係功能類似的情感寄託——一種更加安全的情感寄託方式。這種情況之下,單身的「癮」可能會更難剔除,因為你甚至不必勉強自己忍受孤獨。 最常見的一種替換戀愛的方式是追星。我們在「你去脫單吧,我有白起就夠了」中提到,粉絲與偶像之間存在一種「虛擬的關係與聯結」,粉絲可以將自己對親密關係所有的幻想和期許都投射在「偶像」這個客體之上(McCutcheon, 2002)。 任何能夠讓人們長期、穩定地投射自己戀愛幻想的存在,都會讓人們更容易單身成癮。有時,甚至是長期的心理諮詢也會成為脫單的阻礙(Mallinckrodt , Gantt & Coble, 1995)。 當一個人的生活中已經有了其他的可以投射自己幻想與情感的客體,那麼他們即便內心相信自己想脫單,也難以真正產生動機去引導他們在行為上為此付出努力。 還有一些人一直單身,是因為他們可能在一開始脫單就比別人困難: 1. 「單身基因」或許真的存在 北京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單身或許和基因有關(Liu, Gong& Zhou, 2014)。他們檢測了 579 位被試的頭髮樣本,發現 5-HTA1 這種基因分為 G 型和 C 型。在控制了社會經濟地位、外貌等變量後,他們發現攜帶 G 型基因的人單身的機率要高出 20%。 在之前對於 G 型攜帶者的研究中發現,這類人在與他人的親密時會覺得更不自在(Gong, Liu, Li& Zhou, 2014),且性格中多有敏感、悲觀的特點(Strobel et al., 2003),這些特質使得約會、建立關係對他們來說更為困難。 2. 對愛情的信念脫離了實際 人們對於愛情的信念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成長型」和「宿命型」。顧名思義,成長型人傾向於認為兩個人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長的。這一類人相信感情中雙方可以通過磨合變得更適合,共同解決關係中的問題。 而宿命型人通常堅信「the one」的存在,他們很難獲得一段滿意的戀愛,即便脫單了,時間也很短暫。因為他們在關係中並非解決問題向的人,而是傾向於將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歸因為「他不是我命定的人」。 過分浪漫化「命中註定」的概念,會使得宿命型的人屢屢錯過值得去磨合和相處的、已經「足夠好」(good enough)的人。 那為什麼單身越久,似乎越難脫離單身呢? 單身越久,也就意味著更高的沉沒成本。單身的時間越長,你就對一個人的生活越熟悉,你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不受限地做選擇。放棄單身生活的成本,對於一個單身了半年的人和一個單身了五年的人來說,自然是不同的。 即使你認為自己很想要脫離這種單身生活,在真正有機會結束時,你依然會不自覺地考慮成本,從而不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擇偶標準和脫單門檻。 其次,愛人雖是本能,戀愛卻是一項需要不斷在實踐中練習的能力。很多單身太久,甚至從未有過戀愛經驗的人,即使遇到了心儀的人,也不懂得該如何示好,如何發展關係。 此外,那些被動保持單身,尤其是在求愛過程中有過負面體驗的人,會變得更加膽怯和低自尊:「為什麼只有我一直一個人?」、「我不配擁有自己想要的嗎?」 一個遲遲得不到反饋的願望,久了便會滋生失望、質疑,甚至絕望。 久而久之,人們會不敢再去追逐戀愛。同時社會對「長期單身」、「沒有戀愛經歷」的污名,也會讓他們越發焦慮和挫敗。 該如何展開一段健康的戀愛? 雖然我們更多地在說不健康的戀愛與單身成癮,但我們並不否認,一直戀愛或一直單身,也可以是一種健康的狀態。因此,那些覺得自己一段段戀愛談得津津有味,和一個人過得瀟灑快樂的小伙伴們,大可不必緊張。 那,該如何鑑別自己這種長期單身/戀愛不斷的狀態,究竟健康與否呢?以下有三條標準: 1. 這種狀態是你自主選擇的,而不是被動的、不受控的 不論是持續戀愛還是單身,你明白自己是有能力改變現狀的,只是暫時不想改變而已(able but unwilling to do it)。而且,你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它,你的理由足夠令自己信服,也符合真實情況。 但如果你想要改變現狀的意願很強烈,或者你不改變的原因是逃避、恐懼以及對離開舒適區的巨大焦慮,那麼你可能並不處於一種健康的狀態之中。(推薦閱讀:信任比相愛還難?提升伴侶親密與信任感的五個方法) 2. 你的生活是充實的 如果你的生活幾乎只有戀愛這一件事,所有的活動都圍繞著它;或者,你持續、頻繁地感受到自己在戀愛方面的情感需求,又並沒有別的渠道來滿足,那麼你的慣性可能是不健康的。 但假如你認為自己的生活整體上是積極而充實的,那麼即便你偶爾為其擔憂,它可能也只是生活中眾多小煩惱中平平無奇的一個而已。 3. 你有獨處的能力,不會在和自己相處時有大片的空虛感 健康的第三個標誌,是擁有和自己相處的能力。這種能力指的是,在什麼都不幹的時候,你僅僅是與自己待著。當想獲得陪伴但無法從他人處獲得時,擁有獨處能力的人能夠被自己的內心(思想和/或感受等)所陪伴、安撫和慰藉,並不感到無聊或空虛。 這種能力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與一個人的情感成熟度和精神獨立性高度相關。如果你能做到安然和自己相處,那麼無論你是選擇再與另一個獨立的靈魂建立聯結,還是在精神上自給自足,就都無可厚非了。 圖片|《W 兩個世界》劇照 若你發覺自己的「成癮」狀態是不健康的,我們有以下三個建議: 1. 不再藉戀愛/單身來迴避自己本該面對的問題 文章中已經提到了很多戀愛/單身成癮背後的實質。如果你是因為缺乏自我價值感,那麼你應該先解決「愛自己、接納自己」的問題;如果你是對戀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那麼你或許要先認清,世界上不存在一個與你完美契合的人,戀愛也不是萬能的魔法。 總之,去面對慣性背後那個原始的問題。先解決它,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才是改變現狀的第一步。 2. 嘗試建立約會觀 有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誤把戀愛看作一件太「重」、門檻太高的事了。在美國,兩個人關係確立之前,會有一個固定的約會(dating)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於普通朋友之間過於隨意的見面、吃飯、活動,又並非是已經正式在一起後,可以放心做所有情侶間做的事,且需要承擔關係中必要的責任的狀態。 在約會階段,雙方處於一個彼此都有好感,想要以類似情侶的狀態再多接觸和相處一下,看兩個人適不適合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狀態。兩個人都可以自然、真誠地互相了解,如此相處幾次,就基本能確定自己想不想要進一步發展。 這個階段並不是曖昧。曖昧最大的特點是模糊,但 dating 的目的是雙方都明確的。Dating 期通常不會太長,但卻很有用——可以讓戀愛成癮者有更多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對方是不是真的是適合自己、自己想要的人;也能夠幫助單身成癮者沒有過多壓力的、循序漸進的從單身過度到下一個階段。 3. 多元化自己的人生投資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Financial Portfolio Theory)這個金融投資領域的理論,被認為同樣適用於人生規劃和決策中。它強調應該結合多種類型的投資,以便將風險降至最低,並實現最大回報,它最終的宗旨是多元化(diversification)。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盡可能地拓展自己生活多方面的可能性,建立更多樣的社會身份,就不至於被某一種社會關係限制住。 對於戀愛成癮者來說,多樣化自己的人生投資顯得尤為重要。但同樣的,對於單身成癮者而言,更豐富的人生投資組合,也意味遇見和自己可能志同道合、能夠成為伴侶的那個人的概率和機遇,也大大的增高了。 References: Hauer, S (2015).Insatiable: A Memoir of Love Addiction. Gong, P., Liu, J., Li,S. & Zhou, X. Serotonin receptor gene (5-HT1A) modulates alexithymiccharacteristics and attachment orientation.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50,274–279 (2014). Liu, J., Gong, P., &Zhou, X. (2014).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omantic relationship status and5-HT1A gene in young adults. Scientific reports, 4, srep07049. Mallinckrodt, B., Gantt,DL, & Coble, HM (1995). Attachment patterns in the psychotherapy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of the Client Attachment to Therapist Scale. Journal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2(3), 307. Marshall, TC,Bejanyan, K., & Ferenczi, N. (2013). Attachment styles and personal growthfollowing romantic breakup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distress, rumination, andtendency to rebound. PloS one, 8(9). McCutcheon,LE (2002).Are parasocial relationship styles reflected in lovestyles. Current Research inSocial Psychology, 7(6), 82-94. Smith, A (2010). How ToBreak the Pattern of Love Addiction. Psychology Today. Strobel, A., Gutknecht,L., Rothe, C., Reif, A., Mössner, R., Zeng, Y., ... & Lesch, KP (2003).Allelic variation in 5-HT 1A receptor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anddepression-related personality traits. 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110(12),1445-1453. April 29, 2019 at 1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J1NHkR

宮崎駿動畫裡的「壞人」與「英雄」 http://bit.ly/2XST2iA KnowYourself 同樣是以女孩為主角的動畫,宮崎駿電影中的小女孩經常被拿來與迪士尼的公主電影作比較,被認為是「跳脫出了傳統的少女形象」 ,而當宮崎駿被問起為什麼會這樣設定電影中的女孩主角時,他說了一句:「我想要告訴人們,英雄正是這些平凡的、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的女孩,而不是那些會飛的、或者擁有超能力的人。 」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認清生活的真相,並且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在日本東京郊的一座灰色三層小樓裡,宮崎駿帶領吉卜力工作室成員,創作了一部又一部令全世界驚喜的動漫作品。有人說,有了宮崎駿,我們就不會沒有夢做。這位成名較晚一直工作到 77 歲才宣布退休的白髮白鬚老爺子,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用他的作品治癒了太多人。 1983 年在籌備《風之谷》期間,他見到了當時還沒有名氣的久石讓,聽了其為《風之谷》創作的印象音樂的片段後,立刻說:「就是這個了。」 換下了已經指定的音樂人。「導演宮崎駿 X 配樂久石讓」這完美組合從此誕生。 宮崎駿的電影都是沒有腳本的。他筆下所有的故事並非來源於已經寫好的劇情,而是從他繪出第一個畫面開始展開,「誰也不知道故事將會走向哪裡,我們只是追隨著故事本身的發展足跡,順其自然地製作著電影。」 他還說,拍電影從不考慮邏輯,而是更多地仰仗記憶、對人性的理解以及潛意識:「所有人都能用邏輯來拍電影,但我的方法不是那樣。每次製作電影時,我都會鑽入自己潛意識的深井,井蓋打開,我所有的想法和畫面都冒了出來。」 不過,宮崎駿也說:「最好不要完全打開井蓋——你會很難再過好真實的生活。」 平凡女孩也能拯救世界 同樣是以女孩為主角的動畫,宮崎駿的小女孩經常被拿來與迪士尼的公主電影作比較,被認為是「跳脫出了傳統的少女形象」 。 宮崎駿本人就曾毫不留情地批判說,迪士尼電影是「千篇一律的公式」,「把世界上的尖銳矛盾簡單化」。在迪士尼的童話裡(特別是早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小公主,她們妝容精緻,生活在城堡中,衣服有著大大的裙擺,與王子一同演繹著英雄救美的故事。 宮崎駿的動畫則不同。他的故事主角都是一些平凡的女孩,她們勇敢、純潔、充滿力量,擁有一種樸實的英雄氣概。 在 1984 年的早期作品《風之谷》中,女主角娜烏西卡就是如此,而娜烏西卡的形象,也幾乎奠定了之後所有女孩形象的基礎。她身著俐落的藍色裙子、平底長靴,(其實,宮崎駿本來為娜烏西卡設定的是穿短褲,露出一截健康的小腿;後來因為環境太過殘酷,露出小腿會很危險,才被迫修改過來),乘著飛行器在山谷中穿行。 圖片|《風之谷》劇照 研究日本文學與動畫的教授蘇珊・納皮爾評價說,娜烏西卡是典型的宮崎駿女孩,在她的身上,同時存在著早熟與天真無邪 ——而這兩者並不矛盾。 娜烏西卡是早熟的。她是族長的女兒,父親的 11 個孩子中,只有她活到了成年;在母親早逝,父親身體衰弱的情況下,她被迫代父參戰,承擔起在腐海的威脅下,幫助風之谷的居民尋找新世界的任務。 但讓女孩最終帶領族人找到新世界的,並不是超能力,而是一種天真。對於人人都懼怕的腐海、王蟲、巨神兵,她不但沒有害怕和敵意,反而喜歡親近他們。她試圖和王蟲溝通,才發現真的可以和它們用言語交流;她在腐海探險、實驗,即便自己的腳不慎被腐蝕,最終在海底找到作為「終極淨化之地」的森林;她從來都不是抱著擊敗敵人的念頭去戰鬥,而是先去了解和接納敵人,最終感動了巨神兵,讓他甘願為她服務。  「 我想要告訴人們,英雄正是這些平凡的、在日本街頭隨處可見的女孩,而不是那些會飛的、或者擁有超能力的人。 」 宮崎駿說。 《神隱少女》中,10 歲的千尋也是如此,她並未與惡勢力有過格鬥和交鋒。在整部電影中她所做的,不過是在等級森嚴、主人利慾薰心的湯屋(澡堂)裡,做好自己,完成份內的工作,用天真、善良感染著周圍的人,最終拯救了小鎮。 事實上,千尋的形象原本就取材自宮崎駿朋友的小女兒。在設計《神隱少女》的情節時,每當需要給千尋一個任務或挑戰,他都會問自己:朋友、鄰居家的那些女孩能夠做到這些嗎? 「為我自己,做一個我自己的英雄。」在我年紀尚小看宮崎駿的時候,我就曾這樣暗暗在心裡向自己許諾。 無臉男是壞人嗎? 看宮崎駿的作品,時常會想到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一段話:「那時我還不了解人性多麼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含有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裡也找得著美德。」 在他的故事中,不僅拯救世界的英雄只是普通女孩,也往往不存在真正的「反派」,你總能發現,那些看起來是反面人物的角色,卻令人反感不起來。宮崎駿曾經說,「我的劇中角色,沒有善與惡的簡單對立,沒有好人反對壞人。不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能夠盡情享受人生。 」 就好像《風之谷》中的巨神兵——一個外形巨大醜陋的人工生命體,原本是土鬼國用來攻擊的武器,具有毀滅性的力量。但後來,它卻認為娜烏西卡是自己的媽媽,並自願充當她的守護者。 更深入人心的,還有《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表面上看,無臉男是一個吃人和動物、吐出金子的怪物。他戴著白色的面具,永遠看不見面具下的表情,在湯屋裡,他發現金子能夠換來人們的善意,變得越來越貪婪。但短短幾個鏡頭卻暴露出了他的內心,他哭著對千尋說,我很寂寞,真的很寂寞。 圖片|《神隱少女》劇照 他很像是那些在人類社會的邊緣、活得自卑而孤獨的人,沒有自我,也缺乏存在感。他想要付出,獲得人們的歡心,卻無法找到恰當的方式。他把所有的金子、最好的食物遞給千尋,千尋沒有接受,她說「我真正想要的東西,你給不了」。 但千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厭棄他,而是接納了他,帶他一起登上列車,離開湯屋。最終,在錢婆婆家裡,無臉男與大嬰兒一起快樂地織著毛衣,當上了錢婆婆的助手。(推薦閱讀:千與千尋:你最終要尋回的,是最初的自己) 宮崎駿的電影中,對無臉男這樣的角色設置也充滿了善意。他們往往都會被女孩的純真、善良所感染,擁有一個更美好的結局。 「我是個悲觀主義者,但人生值得一活」 宮崎駿的女孩們往往都要在很小的時候,就要承擔起拯救世界的任務,這令她們猝不及防,在突然到來的成人世界中勉強應付。—— 就像很多現實世界裡,在很小的時候就不得不充當「家裡的大人」的那些孩子一樣。 這其實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寫照。宮崎駿的前半段人生,也可以用「艱難困苦」來形容:生於二戰時期,戰時與全家失散;從小母親患肺結核,被迫經常搬家(在多部電影中,都出現了母親罹患肺結核和搬家的情節);他體弱多病,曾被醫生認定活不過 20 歲,因此不能進行任何體育運動,只能選擇安靜地繪畫。他在晚年說,自己的童年是非常孤獨的,很少得到關心。 20 多歲的時候,他進入東映動畫工作,企劃常常不被採用。他自告奮勇,給已經是名導演的高畑勳打下手(後者後來也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靈魂人物)。直到 43 歲,《風之谷》才使他初露頭角。(推薦閱讀:宮崎駿夢想王國背後:他的童年,是一幕幕孤寂) 在晚年,他常常感嘆,在大部分時間裡,自己也被迫陷於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每天走在同樣的路上。「對自己有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感,常常想放棄了,卻又不能。」他在採訪或紀錄片中反覆說這些話。 如今,他終於離自己的夢想近了一些。2013 年,宮崎駿最後一次宣布退隱(雖然之前已經宣布過四五次,但他表示這次是認真的),在他看來,自由意味著「我既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又可以決定自己不做什麼」。他說,「我終於自由了。」 宮崎駿曾多次被記者問到:「你的電影為什麼總是讓人感覺如此積極,充滿信念和希望?」他說,「我其實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經常希望大地震爆發,期待日本被海洋淹沒。」他如此回答。「但我對生活本身的態度是積極的——我認為人性很醜陋,但生活是美好的。即使世界變得一團亂,人還是得活下去。」 References: Roberson, JE, & Suzuki, N.(2005). Men and masculinities in contemporary Japan: Dislocating thesalaryman doxa (Vol. 10). Routledge. Napier, SJ (2001). Confronting masternarratives: History as vision in Miyazaki Hayao's cinema ofde-assurance.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9(2), 467-493. April 29, 2019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XST2iA

奴才,陪我玩!五張圖看懂貓咪肢體語言 http://bit.ly/2VtjOAN 一起來出版 翻肚子、搖尾巴、母雞蹲,你家貓咪主子也經常有這些動作嗎?其實,這背後都隱藏著牠的內心狀態,還有牠想告訴你的話! 喂~我已經把肚子露出來了! $ 貓奴們,還不快陪主子玩 主人不理我們的時候,在他們面前大~翻身,露出你的肚肚。這時有個重點,稍微擺動前腳,做出「過來過來」的動作。當主人靠過來摸你時,順便撒撒嬌。其實我們小時候找其他喵友玩,也做過這樣的舉動,試著回想當時的感覺。不過,如果家中有其他喵友,倒不如找喵友玩。主人玩來玩去都是那幾招,實在很無聊對吧? 【貓奴小叮嚀】 如果家中不只一隻貓,只要其中一隻做了這個動作,牠們就會開始打鬧玩耍。身為貓奴,為了讓喵主子盡情活動身體、喵心大悅,請好好研究該和牠們玩什麼。 別、別亂講,我才沒有高興哩 抖動尾巴代表找到好東西! 各位喵友,找到好東西的時候,你們會抖尾巴嗎?那時候想必也豎起耳朵,雙眼直盯著有興趣的東西或獵物吧。「找到囉!!」抑制不住內心的歡喜興奮,尾巴情不自禁地抖起來。人類也是如此,感動時會全身發抖。此外,衝到獵物前也會因為緊張而抖尾巴,這是一種自嗨的表現。我們貓族的尾巴是直接表露情感的敏感部位喔。 【貓奴小叮嚀】 有時叫喵主子的名字,牠們也會抖尾巴。那時的喵主子進入了父母貓模式。牠們把你當成討玩的小貓,為了安撫你,於是抖抖尾巴表示「好好好~」。 這兒很安全…… 萌萌的「母雞蹲」 迷倒貓奴的「母雞蹲」就是把前腳壓在身體下的姿勢。因為腳被壓住,比較不方便移動身體。我們貓族的警戒心很強,很少會做這種無法立刻起身的姿勢。如果是待在安全的室內等能夠放心的場所,那倒可以試一試。貓奴看到「母雞蹲」會很感動,甚至拍起照片,稍微忍一下讓他們拍個夠,說不定會得到獎賞喔! 【貓奴小叮嚀】 雖然這個姿勢不好移動身體,因為頭的位置較高,容易察覺周圍的狀況。看似放鬆仍處於警戒狀態,貓奴們請勿輕舉妄動。拍照時請悄 悄拍,不要驚動喵主子。 煩死了……   用力拍打尾巴,左右搖晃! 快速搖尾巴就表示,我現在覺得很煩!有些喵友還會氣到用尾巴拍打地板。我們貓族常會搖尾表現憤怒,狗反而是心情好的時候搖尾巴,和我們完全相反。 有些貓奴以為貓和狗一樣,看到我們搖尾巴就說「你很開心啊?」,死纏著不放。對付這樣白目的貓奴,最好的方法就是別理他。 【貓奴小叮嚀】 喵主子的尾巴會隨著心情改變搖擺的幅度、速度或方式。例如,當牠緩緩地左右擺動尾巴,可能是牠眼前出現了獵物或有興趣的對象,正在思考要不要採取行動。 挨罵了就避開視線 表現出有在反省的樣子就 OK了! 有時挨罵了,我們會避開主人的視線。對貓族來說,避開視線相當於「投降」之意,但主人卻認為那是「沒在反省」的舉動……。喵友們快翻到第四十七頁,好好學習投降的姿勢。夾緊尾巴藏在後腿之間,縮起身體示弱,這麼一來,再遲鈍的主人也會看明白。表現出有在反省的樣子,主人反而會說「對不起啦,剛剛那樣兇你」。 【貓奴小叮嚀】 貓被比自己強的對手盯著瞧時,會避開視線讓對方知道「我沒打算和你爭什麼」。那絕對不是很跩的態度,請不要因此對牠發火……。 本文摘錄自山本宗伸《當然問貓才清楚!最誠實的貓咪行為百科【超萌圖解】》,由一起來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當然問貓才清楚!最誠實的貓咪行為百科【超萌圖解】》 April 29, 2019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tjOAN

30、40、50 歲整理術:人生下半場,你想留下什麼 http://bit.ly/2VEUgkk 大人の社團 在步調越來越快速的現代社會裡,我們生活的步伐也逐漸加快,這樣的快速讓我們很難停下腳步思考,越發地感到徬徨。而《零雜物》、《囤積解密》作者 Phyllis 認為,「整理」是治療徬徨的一帖良藥,藉由不斷取捨的動作強化抉擇能力,思緒一清晰,處事自然明快,對於未來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也較為明確。 現代人總被好多人、事、物圍繞著,每天趕場忙工作、忙家事、忙孩子,明明人生已經超載,卻很難停下腳步重新思考:現在真的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嗎? 這樣的你我有個共通點,就是周遭一團亂──辦公桌文件四散、行事曆待辦事項一直無法結清,回到家裡整簍衣服沒晾、廚房碗盤待洗、孩子又興奮地拉手要陪玩⋯⋯,就這樣被時間追著跑,庸庸碌碌又過了一天。 覺得喘不過氣嗎?代表「該整理了」。《零雜物》、《囤積解密》作者 Phyllis 認為,整理是治療徬徨的一帖良藥,藉由不斷取捨的動作強化抉擇能力,思緒一清晰,處事自然明快,對於未來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也較為明確。(推薦閱讀:《改變人生的 1 分鐘整理術》整理臥房與衣服的秘訣) 她認為,透過逐一檢視、取捨身邊的每樣物品,整理個人的情緒與內心創傷,一旦弄清楚自己的目標、價值觀,想通了究竟誰才是該珍惜的人,就能清除不再符合當下需求與心境的東西,人們會比較容易認識真正的自己,並進一步釐清未來的方向。哪些該丟、該留,在人生不同階段,面對挑戰也各異,丟的是物品,但整理的其實是人生。 圖片|pixta 圖庫 30~40歲:各自捨棄 互相包容 留:耐玩的玩具、陪伴孩子成長、和婆家、娘家的關係 捨:夫妻倆婚前各自的雜物、因虧欠而亂買的玩具 從交往到步入禮堂,男女各自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組成小家庭,意味著兩人都要各自捨棄。 空間上,雙方物品必須先妥善整理,否則房子很快就被擠爆,甚且,從事室內設計的 Phyllis 提醒,就像人際相處一樣,兩人的品味也要平衡,互相妥協和包容,尋找美感的最大公約數,整個家才不會變得不倫不類。 更大的挑戰是孩子出生後,很多人直覺認為「小孩子的東西太多了,家裡一定會亂」,但 Phyllis 搖頭說,這些人本來就不善於整理,照顧小孩又分散很多注意力和時間,就更無暇收拾,感覺更雜亂。 舉例來說,孩子的衣著重點應是舒適保暖,而愈買愈多的理由,不外乎是爸媽一星期才洗一次衣服、或是為了拍照炫耀孩子而不斷購置新衣。同理可證,孩子真的需要這麼多玩具嗎?娃娃一整排、積木兩三套,模型車更是一買再買,「其實很多只是因為父母無法陪伴,因此買玩具彌補罷了,」她一語道破。 對此收納達人廖心筠建議,孩子喜歡且耐玩的玩具通常就幾樣,不斷發揮創意就可改變玩法,因此同類型玩具只要一樣即可,重複購買不同品牌的同類型玩具只是佔空間罷了。 「孩子成長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兩人都同意,這個階段的人生最該經營的關係就是家庭。 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兩人若有一方感到壓力值爆表,另一人切記設身處地、互相補位,如果還是難以克服,也別忘了向長輩或外界求援。 40~50 歲:換屋 不是換大空間來堆積 留:符合空間的生活型態 捨:想要但不需要的東西 到了不惑之年,工作大致穩定了,但人生課題沒變少──孩子漸長,家裡空間愈來愈不足,該不該考慮換屋?而長輩年老,身體開始出狀況,自己的體力也走下坡,是否有能力負擔再一次房貸? Phyllis 提醒,首先應認清「人」才是重點,換屋是因為人口增加,為了讓大家有呼吸活動的空間而換,並不是用來堆東西。她看過許多人換屋後,多了儲物間、雜物房或更衣室,但人的空間終究沒有變多,「不如以符合這個空間的生活型態來生活就好啊!」她疾呼。 如果徬徨不已,Phyllis 建議先好好整理家裡,一方面透過整理讓思緒清明,藉由取捨強化抉擇能力,看清自己想要和不想要什麼、未來怎麼做。 隨著物品不斷被捨棄,或許就會發現,空間變得寬廣,根本不需要換屋,沒有這項龐大的財務壓力,就不需逼著自己汲汲營營於更多的薪水、更高的職位,家庭時間也不必因此犧牲。(推薦閱讀:Netflix《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斷捨離,留下讓你心動之物) Phyllis 重申整理原則: 1. 空間有限,認清房子的收納上限。 2. 購物時,分清楚「需要」和「想要」,先從需要名單開始買。 3. 如果空間滿載,確保「一進一出」,買一項、丟一項。 50 歲~60 歲:老前整理 清爽面對下半生 留:長輩遺物只留最有意義的就好 捨:孩子成年離家後留下的物品 這個階段最大課題是面臨許多「告別」,長輩生病到逝世、甚至夫妻倆可能有一人先走,如何收拾悲傷、處理遺物是一大難事。Phyllis 的母親自從家裡遭小偷後罹患創傷後症候群,開始囤積東西,她過世之後,Phyllis 將滿屋子遺物搬回自己租屋處,最後花了 5 年時間才整理完畢。 從不願碰觸、想清除遺物卻感內疚、一直到痛下決心處理又怕賤賣了母親的東西,煎熬、自責的情緒不斷折磨著她,最後她只留下一件上衣和最後的筆記本,其他的統統捨棄了。 Phyllis 體悟到,愈是珍惜長輩的遺物、愈不該用忽視的態度去處理,任由它們在屋裡生鏽發霉,也讓人每每見到就觸景傷情。因此她建議,留下 1、2 件最有意義的物品,其他都捨棄,讓自己的人生向前走。 除了整理長輩的舊物,這個階段也該回頭整理自己的人生。近年來日本延燒起「老前整理」概念,倡導者坂岡洋子觀察到,許多老年人家裡被雜物淹沒,就算想整理卻因體力變差而力不從心,因此她提倡「從 50~60 歲就要開始老前整理」的觀念。 孩子離家獨立,因此可以一口氣減少許多孩子的物品,正是整理的好時機,把居家環境整理乾淨,心情就能變輕鬆。 60 歲以上:留下真正必要之物,舒適方便為優先 留:愛與現金、新的嗜好 捨:過多的收藏、過大的房子 離退休生活愈來愈近,體力也開始走下坡,孩子離家後,夫妻倆不需要住在大房子裡,既浪費空間又難打掃,可趁機換成小房子,優先考量交通便利、環境舒適的地方,最好附近有許多公園、美術館、圖書館、電影院等活動空間,以便退休後外出活動而非成天窩居在家。 心態上要接受自己逐漸老化的事實,腳步放慢,培養新的嗜好,不過 Phyllis 建議:「你可以有新的興趣,但不要累積物品。」 例如退休後學習攝影,卻不必統統列印出來,存在電腦裡就好;學習鑑賞古董,也不需要花錢購入,只要懂得欣賞即可。 為了避免為子女或另一半添麻煩,不要在身邊累積太多物品和收藏,「最好只留下愛與現金。」Phyllis 一語道破,學會放下對物品的執念,只保留真正必要的東西,如果收藏有價值的東西可變現,多吃些好吃的、多出門旅遊,對自己好一些,就是減少子女的負擔。 規劃老後生活的同時,也要接受人世間的無常與變幻莫測,因此,坂岡洋子建議,在自己思緒還清晰的時候,預先安排身後事,可減輕家人處理瑣碎事務的精神,包括財務規劃分配、思考生命末期時選擇何種治療方式、往生後通知哪些親友、以及預期的喪葬方式等。 動手整理吧!外在整理乾淨,心也就清爽了,前方的路也會愈漸明亮。 本文由《大人社團》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內容將導至站外) 整理物品時,別被情緒與回憶困住 不知道該如何斷捨離?先問自己這2個重要問題 無法決定哪些衣服該留、哪些該丟?從靠近心臟的物品開始選起   April 29, 2019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EUgkk

【蘇珊米勒】4/29~5/5 週運勢:金牛、處女、摩羯 http://bit.ly/2J272m7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本週將告別四月,邁入五月的第一週,一起來看看土象星座的週運勢吧!本週,哪一個星座可能要特別與他人的溝通方法?又有哪一個星座可能會有靈感湧現?透過蘇珊米勒星座占卜,讓你更了解自己! 金牛座(4 月 20 日~ 5 月 20 日) 在接下來的 7 天裡,天王星會一直在你的自我宮,因此你對自己的看法會逐漸發生變化。新月發生在金牛座,和代表驚喜的天王星緊緊相依,本週,你可能會看到一些預兆,這些預兆標誌著接下來可能會出現的轉變。新月鼓勵新的開始,所以,如果你想改變什麼,你會在這週找到合適的時機有力地宣布你的想法。本週早些時候,代表溝通的水星會和土星、冥王星交流信息,你要注意向別人表達個人觀點的方式。(推薦閱讀:1 句話,立刻說服他:順利溝通的三大技巧!) 翻譯:星譯社/譯者:安德烈 處女座(8 月 23 日~ 9 月 22 日) 週六,新月發生在金牛座——也就是代表長途旅行和高等教育的第九宮,你可能想在這週開始學習新東西或者安排一次旅行。接下來的 7 天裡,代表不可預測的天王星會一直待在金牛座,鼓勵你用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去拓展思維。週三和周四,水星在代表他人錢財的第八宮,水星會和土星(代表承諾)和冥王星(代表權力)形成具有挑戰性的相位,所以,可能你需要先等一等,暫緩合約、合同的簽訂。到下週,你可能就會對相關事項有更清楚的認知了。 翻譯:星譯社/譯者:安德烈 摩羯座(12 月 22 日~1 月 19 日) 本週由於象徵交流的水星與在你個人命宮內分別代表職責和力量的土星與冥王星不協調,你可能覺得與家人或室友的交流變得十分緊張。你也許認為家中的另一位成員沒有完成他們該做的那份家務,或是他們的某個習慣令你不安,例如把音樂聲量開得太大。到了本週末,金牛座新月將令你的創意閃耀,鼓舞你去發現表達自我的新方式。(推薦閱讀:【丁菱娟專欄】與家人約定成俗的默契,是最難忘的記憶)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April 29, 2019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J272m7

【蘇珊米勒】4/29~5/5 週運勢:牡羊、獅子、射手 http://bit.ly/2V4DnzW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本週將告別四月,邁入五月的第一週,一起來看看火象星座的週運勢吧!本週,哪一個星座可能要特別注意理財狀況?又有哪一個星座可能改變職業道路或展開一段旅程?透過蘇珊米勒星座占卜,讓你更了解自己! 牡羊座(3 月 21 日~ 4 月 19 日) 你很可能會發現新的財務狀況。週六,新月會發生在非常耀眼的天王星附近。本週早些時候,水星在牡羊座對其他幾顆行星發出信號,這中間有無憂無慮的行星、也有責任慎重的行星。水星和土星、冥王星之間的信息交流可能會讓你感到緊張,土星和冥王星都在你的事業宮,因此你要避免在工作和事業中惹麻煩。相反,你要深入挖掘幕後運作、了解和新情況。木星和火星會鼓勵水星,因此,為調查研究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會帶來智慧,吸引財富。 翻譯:星譯社/譯者:安德烈 獅子座(7 月 23 日~ 8 月 22 日) 如果你有長途旅行計劃,那確認你的相關文件準備就緒,因為周三水星和象徵法律的土星關係緊張,可能會導致過境延遲。另外,週四隨性和木星之間的關聯能令你正在進行中的旅程體驗快樂而豐富。到了周末,金牛座新月將促使你對自己的居住環境播下新的種子。在這個宮位內象徵意外的天王星也許會誘惑你改變職業道路或去進行其他探險。(推薦閱讀:【蔡宜樺專欄】一定要出國才能踏出舒適圈?)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射手座(11 月 22 日~ 12 月 21 日) 本週你需要掌握自己的財務記錄,因為掌管交流的水星會和掌管規則的土星,掌管力量的冥王星在你的金錢宮產生摩擦。你可能被要求為你的花費提供文書證明,所以你要保留發票。雖然如此,射手座的木星會為你減緩這個挑戰性星象帶來的衝擊。週六發生在金牛座的新月會激發工作上的新開始或新項目,但最好等到下周水星不再和土星/冥王星摩擦再簽合同。(推薦閱讀:工作第一年就能存到錢的理財方法:如何選一家優質的銀行?) 翻譯:星譯社/譯者:Pa April 29, 2019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4DnzW

【蘇珊米勒】4/29~5/5 週運勢:雙魚、巨蟹、天蠍 http://bit.ly/2VsVFKF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本週將告別四月,邁入五月的第一週,一起來看看水象星座的週運勢吧!本週,哪一個星座的與家人關係將產生小變化?又有哪一個星座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 雙魚座(2 月 19 日~3 月 20 日) 現在家庭生活很活躍。家人來來往往,而你可能覺得自己需要去處理那些被忽略的問題。你可能也想啟動與家宅相關的項目,比如修葺或者翻修。這種情況就會鼓勵你比平時更多的去溝通,並在家庭或者家人相關問題上擔起主導角色。家人們指望著你給他們指明方向,加以引導。是時候向他們展現自己的能力了。(推薦閱讀:水象星座如何與家人溝通?有時放手,空間更多) 翻譯:星譯社/譯者:cloverATS 巨蟹座(6 月 21 日~7 月 22 日) 在你事業宮的水星,與在你與合作關係有關的宮位裡的土星(承諾)相刑,這不是去簽訂新的工作合約的時候。為了避免誤解或後悔,你最好推遲一周做決定。星期六,金牛座新月為你的友誼宮注入能量,可以為社交生活制定一些有趣的計劃。新月與愛搞事的天王星非常地接近,一定會發生讓你驚喜的事情。(推薦閱讀:進入 MBA 的第一步!同儕不會告訴你的五個職場社交秘密) 翻譯:星譯社/譯者:獨立重複試驗 天蠍座(10 月 23 日~11 月 21 日) 現在的你對自己的財務前景感到很樂觀,木星,這顆代表幸運和擴張的行星,正在代表金錢的宮位行運,提升你掙錢和改善經濟環境的潛力。你的熱情與樂觀都與配偶的財務狀況相關,或者是當下工作帶來的福祉。其實,你已經學到新技術或者拓展自己的天賦,讓自己的收入得到提升。 翻譯:星譯社/譯者:cloverATS April 29,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sVFKF

【蘇珊米勒】4/29~5/5 週運勢:雙子、天秤、水瓶 http://bit.ly/2XUHV8V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本週將告別四月,邁入五月的第一週,一起來看看風象星座的週運勢吧!本週,哪一個星座可能會在想法上有更清晰的思路?又有哪一個星座可能會和朋友變得親密?透過蘇珊米勒星座占卜,讓你更了解自己! 雙子座(5 月 21 日~ 6 月 20 日) 現在的你很有緊迫感,時刻準備著,專注於實現自己的目標,特別是與溝通和教育相關的領域。現在火星行運於自我表達宮,你有足夠任自己差遣的能量。朋友和所屬團隊亦會支持那些你提出的新鮮和極具變革的想法。這種環境下,你反而能夠輕鬆集中精神,用更易接受的方式來溝通。(推薦閱讀:世界沒有因旅行而改變,我卻因旅行開始改變世界) 翻譯:星譯社/譯者:cloverATS 天秤座(9 月 23 日~ 10 月 22 日) 本週你與感情伴侶或業務夥伴,可能會進行承諾性質的談話,這是因為位於你嚴肅關係宮的水星(代表溝通交流),會與土星、冥王星和木星交換意見。由於水星與這三顆強大行星交流的場面比較緊張,所以你最好等一段時間再給出承諾。待水星有機會前行之後,每個人對局面都會有更清晰的認識。而且,週四的時候,水星與木星的相位有助於振奮你的精神,並幫助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看待局面。 翻譯:星譯社/譯者:爬爬 水瓶座(1 月 20 日~ 2 月 18 日) 本週由於在你交流宮內的水星與象徵分別權威和力量的土星及冥王星發生衝突,你可能會和那些處於權勢地位之人發生些口角。在你群體宮內的木星通過與水星建立起親密的談話而淡化了緊張,因此你的朋友將為你提供支持。週六,金牛座新月會給你的家宅宮帶來新的開始或變動。你也許會考慮重新裝修或養一隻新寵物。(推薦閱讀:【如果你想】小小的家,容納更多生活:小坪數該如何打造收納空間?)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April 29, 2019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XUHV8V

丈夫逝世、歷經流產,她選擇創立「寡婦俱樂部」 http://bit.ly/2ZJS1eE 親子天下 丈夫過世後,她開始一個名為「糟透了,謝謝關心」的節目。來賓有腦部癱瘓的青年、從吞噬男友的火場生還的女人、丈夫死在自己急診台的醫師⋯⋯每個故事都是傷痛,卻大受歡迎。一位受訪者說:「很奇怪,上過諾拉的節目後,我覺得好多了,就像是她給我一個『沒關係,你可以悲傷』的許可。」 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及作家諾拉·麥肯納尼(Nora McInerny)最受歡迎的節目是「糟透了,謝謝關心」,其實這個節目是她的自身寫照——31 歲那一年,她失去了父親與丈夫,當時他們有一個年幼的孩子,且她因為打擊過大而流產。現在她在節目中坦然地談如何面對傷痛,如何在悲傷時繼續快樂。在那一切之後她再婚了,有了一個更大的家庭,並且持續與亡夫的家人保持親近的關係。而且,她仍然同時悲傷並快樂著。 《面對人生,我們都是毫無準備的大人》一書作者諾拉·麥肯納尼,最近又出版了回憶錄:《沒有從此以後幸福快樂》(暫譯,No Happy Endings)。她寫道:「死亡不是唯一從新開始的時機。」 圖片|來源 麥肯納尼在美國也是知名的節目主持人。每週,她在節目中深入探討受訪者的傷痛經驗。討論人性、癌症、自殺、性侵、槍擊。引導受訪者思考我們經歷的傷痛,如何去面對、去反擊、去崩潰。她的主持風格很特別,口吻間彷彿和受訪者是認識很久的老友,坐在自家客廳聊閒最近發生的倒霉事。當受訪者敘述:「⋯⋯就是那時候,醫生說癌症會要了她的命⋯⋯」麥肯納尼會說:「哇。」然後或許陷入一個長得令人不安的沈默,或許流下眼淚。 她的節目「糟透了,謝謝關心」(Terrible, Thanks for Asking),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關於「傷痛經驗的複雜本質」:關於所有生活可能向我們擲來的變化球,關於無數我們可能想出來的重建生活的方式。讓我們哀悼,然後繼續生活,在悲傷的時候繼續快樂。(同場加映: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放下悲傷,接受愛) 麥肯納尼是面對傷痛的專家。「糟透了,謝謝關心」就是她自己的傷痛的產物。她從 2016 年開始主持這節目,當時她是一個 33 歲的單親媽媽,剛失去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亞倫·普爾模特(Aaron Purmort)——他死於腦癌。在丈夫去世的前幾週,她的父親過世。後幾週,她流產了。 亞倫的訃聞是他們夫妻一起寫的,誠摯幽默:「亞倫·約瑟夫·普爾模特,35 歲,於 11 月 25 日平靜地在家中去世⋯⋯死因是被放射蜘蛛咬到,然後與一個名為腦癌的罪犯奮戰多年,這個罪犯潛藏在我們社會上已久,殺人無數。社會大眾知道亞倫其實就是蜘蛛人,是一個打擊犯罪的超級英雄;可惜他的家人只知道他是一個設計網頁、T 恤、演唱會海報的設計師,只有挑選毛衣的品味還不錯,並且總是說實話(就算有時候說實話很沒禮貌)⋯⋯亞倫身後留下未亡人諾拉及他們的稚子羅夫,羅夫總有一天會長大,並且繼續爸爸打擊犯罪的使命。」 糟透了,謝謝關心 這則訃聞引發熱議。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寡婦。「完全陌生的人,寫信給我,希望聊聊他們的傷痛經驗⋯⋯他們也有家人朋友,但我這個陌生人讓他們覺得被理解⋯⋯」麥肯納尼說:「我想這是因為,人們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反而無法坦承自己過得不好。」 的確,很奇怪,當親近的人問起「你好嗎?」人們經常會反射性地回答「很好、很好」。但是不相識的路人大媽問起「你好嗎?」人們反而可以發洩一般地喊出來「糟透了,但是關你屁事!」 麥肯納尼節目的來賓,有腦癱的青年,有從吞噬男友的火場中生還的女人,有丈夫死在自己的急診台上的女醫生⋯⋯每個故事都是幾乎道不出的傷痛,但卻大受歡迎。一位不願具名的受訪者說:「很奇怪,在上過諾拉的節目後,我覺得好多了⋯⋯那感覺就像是,她給了我一個『沒關係,你可以悲傷』的許可。」 麥肯納尼自己也是經常悲傷著的。她永遠記得剛失去亞倫的日子。在她明尼蘇達的家裡,一張牆面大的相片,抱著新生兒的亞倫永遠從牆上俯瞰著妻兒,眼光飽含充滿生命力的親愛。 但這並未阻止麥肯納尼繼續她自己的人生。那個新生兒現在 6 歲了,他還是喊亞倫「爸爸」,叫麥肯納尼現在的丈夫「麥特爸爸」。是的,麥肯納尼再婚了,有了一個更大的家庭:新丈夫馬修·哈特(Matthew Hart)、她和亡夫亞倫今年 6 歲的兒子、馬修第一段婚姻的兩個青少年子女、她和馬修的新生兒、還有一條寵物狗。日子在主持節目、安排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和才藝課、混亂的家務事中度過。麥肯納尼的媽媽偶爾來幫她處理家事,照看新生兒。(延伸閱讀:我們都需要時間,去承認失去) 混亂與愛,生命最好的寫照。 直視傷痛,學會與傷痛並存 常常有人問麥納肯尼如何走出傷痛,她說:「我是這麼想的——事實上,多數家庭都有種種複雜的難題,都是從支離的碎片上建立起來的。只是多數人寧可不那麼想。」我們以為「凡事要看好的一面」才是正向樂觀的態度。於是當傷痛來襲,多數人都轉開了臉。但麥肯納尼抬起頭來,直視傷痛。她認為自己並沒有走出傷痛、也並不期待自己走出傷痛,而是學會與傷痛並存。(同場加映:【為你點歌】當你終於可以面對悲傷,悲傷也會給你力量) 失去艾倫以後,她發現當自己想起亡夫時,身邊的人,除了極少數至親的家人以外,其他人都表現得很不舒服,想要趕快轉移話題。於是她明白了,我們的社會期待每個人都快樂,認為一個傷心的人一定無法快樂。但其實,即便艾倫去世了,麥肯納尼的身邊仍然有許多好事:「其實,我們都是這樣的,傷心和快樂的事同時發生著,而在(艾倫去世之前)之前,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 艾倫去世以後,她成立了「青春寡婦俱樂部」(Hot Young Widow’s Club),領導數千名與她一樣年輕喪偶的女子,在網上論壇分享自己的傷痛與喜悅,練習在傷痛中繼續快樂。在那之後,她寫了那本《面對人生,我們都是毫無準備的大人》,這本書的英文原書名是「其實,笑也可以」(It’s Okay to Laugh)。然後,她開始主持節目。(延伸閱讀:如何面對悲傷?學會對「心碎」坦然) 現在,麥肯納尼每天在生命中與節目中探討的,或許是最艱難的人生課題,但是,正如她自已所說:「這些是人們自太古以來就一直在追尋答案的問題,不是嗎?經歷傷痛,追求快樂,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共通點。」她仍然繼續悲傷並快樂著,並且繼續告訴所有聽眾朋友:面對不幸,你可以悲傷;但在悲傷的同時,你也可以繼續快樂。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我們的心可能會碎,但是我們的人生不必隨之停擺 當了二十年夫妻,叫我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忘了妳? 老三出生十天成了單親媽 黎詩彥:婚姻的熬煉,把我從溫室花朵變大樹 April 29,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ZJS1eE

打人才叫暴力?性、言語、金錢控制都是暴力 http://bit.ly/2VtT6bd KnowYourself 有許多人受到親密關係暴力,卻不自知。他們往往無法接受被使用「虐待」這個詞語,不斷地為自己的伴侶找理由,不願意相信自己是受害者。為何會如此?除了我們對受害者的想像狹隘之外,也是因為親密關係暴力,不只是肢體上的。很多人不清楚,情緒、經濟控制,都是一種暴力。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不是第一次,有高智商、高學歷的姑娘,向我求助遇到了身體或者情緒上的虐待。甚至當她們向我求助時,她們都無法接受我用「虐待」這個詞語,不斷地為自己的伴侶尋找理由,不願意相信自己已經是一名受害者。為了你和你愛的那些人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請把今天的文章轉發擴散出去。也許這個小小的舉動就能幫助到你身邊某個你不知道的、正在痛苦中的人。 其實,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和虐待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只不過很多時候,這些問題會被忽視、被找藉口掩飾、以及被否認。尤其當這種虐待針對心理,而不是針對身體時,人們更容易忽視它。親密關係中的虐待其實有五種形式:身體上的(physical),性的(sexual,如關係內強暴),情緒上的(emotional),話語上的(verbal),和經濟上的(economic)。(延伸閱讀:【圖集】性侵害、言語暴力、親密暴力!你不知道的性別暴力日常) 圖片|來源 因此,注意到、覺察到虐待關係的「信號」(signs)是結束虐待關係的第一步。沒有人應該生活在對於自己所愛之人的恐懼中。如果你意識到你自己,或者你認識的某個人符合我們後文所說的處境,請求助。 親密關係中的虐待,Domestic abuse,也叫 spousal abuse。發生於親密關係中的一方想要統治或控制另一方時。當這種虐待包含了身體上的暴力時,則被叫做 Domestic Violence。 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和虐待,有且只有一個目的:獲取且維持對另一方的完全的控制。一個虐待者從不講究「公平」。 虐待者通過恐懼感、愧疚感、羞愧感以及恫嚇來消磨你,把你掌控在他的手心裡。你的虐待者可能還會威脅你,傷害你,以及威脅/傷害你身邊的人。  任何人,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知識精英還是社會底層,都可能遭受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和虐待。它發生在異性戀關係中,也發生在同性戀關係中。它在任何年齡階段內發生。雖然女性是常見的受害者,男性也會被虐待——尤其是語言上的虐待和情緒上的虐待,有時也會受到身體的虐待。應有的底線是,虐待型行為永遠都是不可接受的,不管是虐者是男人,女人,青少年,抑或是老年人。你值得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安全。 覺察到虐待的存在是重獲自由的第一步 話語/情緒虐待對受害人的影響,有時會和身體上的虐待一樣嚴重。情緒虐待的關係會摧毀你的自我價值感,導致你焦慮和抑鬱,讓你覺得孤獨無助。 以下是虐待性關係的一些「信號」。(延伸閱讀:伴侶關係檢測:你處在暴力的危險嗎?) 一段虐待性關係的信號 一段虐待性關係有許多信號。最顯而易見的信號是「你對你的伴侶感到害怕」。如果你覺得在你伴侶身邊如履薄冰,經常要註意自己的言行以避免「把事情弄糟」——很有可能你所身處的關係就是不健康、虐待性的。(延伸閱讀:愛與暴力,你曾經歷過以下四種高壓型控制嗎?) 其他的信號還包括輕視/貶低你的伴侶,或想要控制你的伴侶;以及包括感到自我厭惡,無助和絕望。 想要確定你自己是否在一段虐待性關係中,可以嘗試回答下列問題。你回答的「是」越多,你越可能處於一段虐待性關係中。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幾種類型的虐待 身體傷害 用物理力量,對某人產生身體傷害,或者造成潛在的傷害。在美國,身體傷害是一種犯罪,無論是在家庭內或者家庭外發生,警察都有權力義務保護你免受傷害。 性虐待 屬於一種身體傷害。 任何情況下,當你被強迫參與到一段你不情願的、不安全的、有辱人格的性活動中,這都是一種性虐待。哪怕你們是夫妻關係或者伴侶關係,你們之間有過彼此情願的性行為,在你不願意的時候強迫你發生性行為都是一種暴力攻擊。 數據顯示,被身體和性雙重虐待的人,有很高的風險會被重傷或被殺死。 這仍然是虐待,如果…… 你受的傷比電視里那些被家暴的女人看起來輕很多。不存在「更嚴重的家暴」或「好一些的家暴」。就算只是推一下你,你也有可能摔倒受到重傷。 身體傷害只出現過一次或兩次。研究顯示,如果你的伴侶曾經對你動手過一次,非常高的概率他會繼續傷害你。 當你做出妥協之後,暴力停止了。這不是你的勝利!你不該放棄你作為人的、和作為伴侶的權利去交換不被傷害。 從沒出現身體傷害。但其實很多人長期被情緒、言語虐待著。這可以和身體傷害一樣可怕,並且比身體傷害更加讓人困惑 情緒虐待 不是所有的虐待關係都會存在身體暴力。很多人遭受著情緒暴力的痛苦卻不自知。(延伸閱讀:專訪同志熱線彭治鏐:有種親密暴力是「你不為我出櫃,就是不夠愛) 情緒虐待的目的是一點點讓你失去自我價值感和獨立感。如果你是一個情緒暴力的受害者,你也許會覺得你無論如何也不能離開這段關係、或者離開了你的伴侶之後你就一無所有了。 情緒虐待包括語言上的虐待,吼叫、辱罵、指責、羞辱。把你和外界隔絕、輕視貶低你、控制你的行為也屬於情緒虐待的範疇。除此之外,當你不按照伴侶的想法行動時,情緒虐待者還經常會威脅要傷害你的身體。 你也許會認為身體傷害比情緒虐待更嚴重,但你錯了。情緒虐待造成的傷害是非常真實、深刻的。事實上,情緒虐待和身體虐待一樣嚴重,有時更甚。 圖片|來源 經濟上的虐待 屬於一種非常微妙的情緒虐待的形式。 一個虐待者的目的是控制你。他可能經常用金錢來達到這個目的。經濟上的虐待包括: 頻繁控制你的財務 沒收你的錢和信用卡 記錄你花掉的每一塊錢 控制你的生活必需品 用零花錢的方式約束 阻止你工作,限制你的職業選擇,阻止你追求自己的收入 妨礙你的工作(不斷給你打電話,導致你翹班) 暴力和虐待行為是虐待者的「選擇」 儘管很多人,包括篇首我提到的女孩,都相信暴力和虐待行為是由於虐待者的失控,事實上,它們是虐待者們蓄意的選擇,目的就是控制你。 虐待者用一系列的策略來操控你,以發揮他們的力量: 統治——虐待者需要感受到自己的親密關係由自己掌控。他會為你和這個家庭做決定,告訴你你該做什麼,期待你會不加質疑地遵從。他可能把你當作他的僕人、孩子,甚至他的所有物品。 羞辱——一個虐待者會竭盡所能地讓你對自己感受糟糕,讓你感到自己在某方面是有瑕疵、有不足的。因為當你覺得自己很糟、除了他沒有人會想要你,你就不太可能會離開了。羞辱、責罵、公開場合的貶低都是他用來摧毀你的自尊、讓你感到無力的武器。 隔離——為了增加你對他的依賴性,虐待者會切段你和外界世界的聯系。他們會阻止你見朋友和家人,甚至妨礙你去工作和去上學。你無論去哪兒、見誰、做什麼都需要獲得他的允許。 威脅 恫嚇——有很多方法恐嚇你去屈服。比如威脅的手勢和表情,在你面前砸爛東西,或者拿起武器表演。 否認和指責——虐待者非常擅長找藉口。他們把他們的虐待性行為歸咎於不幸的童年、今天心情不好、甚至歸咎於是受害者自身的問題。事後,你的虐待者會把發生的事說得很輕微,或者乾脆不承認。他們通常會轉移責任給你:不知道怎麼的,他的虐待性行為是你的錯誤所致。 為什麼說施虐者有能力控制他們自己的行為? 施虐者選擇受害人。他們不會侮辱、威脅、傷害他們生活中的每個讓他們不爽的人。通常,他們只虐待那些和他們親近的人,那些他們聲稱自己愛著的人。 施虐者會謹慎地選擇何時、何地施虐。他們會控制住自己,直到沒有其他人在場,直到沒有其他人會看到他們的施虐行為。他們在公共場合表現得一切如常,然後在你們單獨相處的時候虐待你。 當對他們自己有利的時候,施虐者有能力停止自己的虐待行為。絕大多數情況下,施虐者都不是真正失控的。一旦警察出現,或他們的老闆打來電話,他們可以立刻停止虐待行為。 通常,虐待你之後,你的伴侶會道歉、並給出一些愛的姿態,讓你覺得離開這個人很困難。他會讓你覺得你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幫助到他的人,他會告訴你這次他一定會改,他真的很愛你。但是,留在這段關係中的你會非常危險。 如何覺察到別人可能在被虐待? 如果你發現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出現如下信號,請警惕: 看起來害怕或想取悅他們的伴侶 不管伴侶說什麼做什麼都附和 經常要向伴侶報備自己的行蹤 經常受到他們伴侶的不善的來電 說到過伴侶的脾氣不好、嫉妒、控制欲強 被隔離的信號: 減少見家人和朋友 很少在不和伴侶一起的情況下出現在公共場合 不容易得到錢、手機 一些心理信號: 過去自信的人變得自我評價很低 人格變化(過去活潑開朗,變得內向) 抑鬱、焦慮、自殺想法 如果你懷疑身邊的人被虐待了,請挺身而出 即便你什麼都做不了,只是表達了你的擔心,你可能會讓受害者知道還有其他人在關心他,光這一點就可能拯救他的生命。 該做的和不該做的 該做的 問問看有沒有出事 表達你的擔憂 傾聽、確認 主動提出願意幫助 支持他的決定 不該做的 不要等著他 主動來找你 不要評價、不要指責 不要給他壓力 不要隨便給建議 不要給你的支持附加條件 要記住,那些施虐者非常善於控制受害者。受害者情緒抑鬱,並且經常被和朋友們隔絕開。識別出警告性的信號,主動提供支持,你有可能幫助他逃離那段關係。 在本文的最後,再次懇請大家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每 4 個女性中就有 1 名,在一生中至少遭受一次家庭暴力。在美國,每年有超過 400 萬女性經歷著身體暴力,以及被她們的伴侶強暴(中國目前沒有這項數據的可靠統計,基於人口總數來看,這個數字只會更高)。同樣是在美國,每年有超過 300 萬孩子目睹家庭暴力,並因此受到創傷,女孩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受害者,男孩長大後更容易成為施虐者。很有可能,在你身邊,就有你不知道的親密關係虐待受害者。我們希望讓大家對親密關係中的虐待有更清晰、全面的認識,能夠識別出自己、或身邊的人是不是處於危險中。對於那些已經處於危險中的人,我們鼓勵大家尋求朋友、家人、以及專業的幫助。離開這段關係是你能幫助到自己的最重要的一步。 以上。 April 29, 2019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tT6bd

【如果你想】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給你的夏日指彩挑選指南 http://bit.ly/2V2tGlD 女人迷編輯 Phoebe 週一上班心情浮躁嗎?一起來看美美指甲降降火氣! 夏天到來,除了衣櫃要換季、棉被要更換以外,指甲也可以一起換上屬於春夏的繽紛色彩喔,為不同膚色的你精選「夏天適合塗擦的指甲油色系」,讓你換上新指彩的同時,也幫心情塗上一層繽紛,如果你想擁有好心情,就從換上繽紛的指甲顏色開始吧! 休息一個季節的冰店重新開張、服飾店紛紛掛上夏日精選的折扣牌,接著我們開始向厚重棉被告別,換上短袖短褲入睡。是的,夏天在一陣春雨後隨之抵達了。現在的你,可能正整理衣櫃,準備來個衣櫃換季翻新,也可能正在物色防曬用品。但除了在服裝穿搭上逐漸換季以外,你小小的指甲,也可以一起翻玩換季樂趣喔。 在 Instagram 上擁有近三萬粉絲的美甲藝術家 Kim Truong 接受外媒《The Zoe Report》採訪,推薦四種不同指彩搭配,給不同膚色的你,不論是什麼膚色,都可以換上代表夏日的清涼果凍感指彩! 給白皙膚色(Fair)的你:桃粉、亮藍、亮紫 Kim Truong 表示,白皙膚色通常具有偏紅或偏藍的指甲底色,因此特別適合塗擦相似顏色的指甲油,例如亮粉色、亮藍色,或是亮霓虹紫色。以上三個顏色因為色彩明亮,除了能帶來夏天的清涼感以外,也很適合搭配不同飽和度的同色調色系,跳色指甲更能凸顯夏天的活力動感!(推薦閱讀:簡單 DIY 古著懷舊風格的報紙印花指甲彩繪)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給偏黃膚色(yellow)的你:亮淺橘、亮淺綠 「偏暖色調的橘色及綠色,能提升黃膚人的膚色明亮度。」美甲師 Kim Truong 提到淺橘與淺綠色的搭配,能為偏黃的膚色提升肌膚明亮度,讓夏日指彩更顯光亮,Kim Truong 進一步比喻:「珊瑚其實也是靠著淺橘和淺綠,在海底顯得耀眼奪目。」大多數亞洲人膚色較偏黃,可嘗試在淺橘與淺綠的色彩之中融入亮光、亮粉的彩繪,讓指甲不單調。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給焦糖膚色(Dark Olive)的你:螢光橘、螢光綠 有著一身焦糖膚色的你,在指彩顏色選擇上可以挑選存在感較重的顏色來襯托膚色。若想要更加獨特,也可選擇霧面質地,讓質感更上一層樓!美甲師 Chelsea King 更表示黃色、橘色、綠色是焦糖膚色的指彩第一選擇,能更凸顯焦糖膚色的肌膚色澤。(推薦閱讀:森林系指甲彩繪:替自己種一株療癒的指甲盆栽)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給古銅黝黑膚色(Deep)的你:飽和粉、暖黃色、深綠松石色 美甲師 Kim Truong 認為,黝黑膚色可選擇飽和度較高的色系,來搭配自己的深色肌膚,像是飽和粉、黃色,都是飽和度高,也很符合春夏氣息的色調。另外,深綠松石色也是黝黑的你可嘗試的獨特綠色調,取自大自然的綠松石色能讓指彩的存在感更重,一舉一動都吸引他人目光注意!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衣服換季,指彩也要隨著季節更換。塗著五彩繽紛的指甲喝茶、吃飯、打字,也彷彿讓心情也塗上一層色彩,每個不同膚色的你都有適合自己的顏色,現在就跟上美甲師的腳步與建議,幫自己的指甲換上新色,一起用色彩繽紛的指彩迎接夏天到來吧! 參考資料: [1] The Best Neon Nail Polishes For Every Skin Tone, According To The Pros/The Zoe Report/2019/4/23 April 29,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2tGlD

2019年4月28日 星期日

肚子脹氣怎麼辦?七個消脹氣方法 http://bit.ly/2DBPdqw 天下雜誌 #給經常感到肚子脹氣的你 導致脹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吞下太多空氣、喝太多乳製品飲品等,如果你想有效改善脹氣問題,帶你一起先從了解自己為什麼脹氣開始! 你不希望脹氣影響你的生活,因此,你應該會想儘快解決疼痛的脹氣。解決脹氣的關鍵之一,就是了解它的成因。 脹氣通常是正常消化過程的一環 美國國家糖尿病與消化及胃臟疾病研究院指出,你的胃和小腸不會完全分解某些碳水化合物,所以它們會進入大腸;大腸的細菌在處理未消化的糖、纖維和澱粉之時,則會產生氣體。乳製品、十字花科蔬菜(例如甘藍、大白菜)等食物,比較有機會造成脹氣,但每個人的觸發因子不同。 如果你吞下許多空氣,可能也會脹氣。你雖然不太可能刻意吞下大量空氣,但使用吸管、喝碳酸飲料、吃太快、嚼口香糖等習慣,都有可能會讓你吞下過多空氣。吞下空氣引發的脹氣通常會造成打嗝,因為空氣會在抵達胃腸之前先從口部排出。 除了前述成因外,如果你有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健康問題,例如大腸激躁症、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小腸細菌成長過度等,也有可能會脹氣。(推薦閱讀:擊退便秘!對症飲食小撇步) 為何有時脹氣會痛到讓人想掛急診? 好問題。如果你沒有將氣體排放出去,也許是因為你無法排放、吃下很不適合你的東西,或是你有些健康問題,造成氣體無法正常通過消化系統,使得消化系統中的氣體不斷累積,脹氣就有可能帶來的疼痛等問題。這都有可能在消化時造成大腸痙攣和鼓脹,進而引起疼痛。 圖片|pixta 圖庫 可惜,目前沒有神奇藥丸可以立刻解決疼痛的脹氣。不過,確實有幾個有助消除脹氣、或至少能讓你感覺好一點的方法: 1. 慢慢地啜飲一杯水 喝水可以協助造成脹氣的食物通過消化系統,也會讓大腸更難收縮。大腸是以收縮來推動食物,如果收縮得太強或太久,就有可能造成或加劇脹氣。 2. 試著不要吞下太多空氣 如果你喝水的方式只會讓你吞下更多空氣,就有可能帶來反效果。在疼痛緩解之前,避開那些會讓你吞下大量空氣的習慣,例如大口喝水、使用吸管、飲用氣泡飲料、吃太快、邊吃邊說話、嚼口香糖等。 3. 試著起身四處走走 運動不但對總體健康有益,亦有助消除脹氣。脹氣造成疼痛之時,你應該不會想跑步五公里,但如果你可以快步走走或做些輕鬆的運動,就有機會大大緩解脹氣。 專家並不是非常明確地知道為何運動有助移動氣體,但身體活動有助刺激大腸的肌肉活動;這也是專家會建議便秘者運動的原因之一。 4. 思考一下乳製品是否為罪魁禍首 如果你目前正在經歷脹氣帶來的疼痛,就算你覺得自己沒有乳糖不耐症,還是回想一下自己最近吃了多少起司、牛奶和冰淇淋。 你過去或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人在年齡增長之後,體內製造的乳糖酶(分解乳糖的酵素)會減少;這也正是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的成因之一。消化系統試圖分解乳糖,卻又沒有足夠的乳糖酶,就有可能為你帶來惱人的癥狀,例如脹氣造成高於平常的疼痛。 史達勒醫生表示,「許多二十多、三十多歲的人在出現這類癥狀之時,並不覺得是因為乳製品。」如果你覺得乳製品正是脹氣疼痛的成因,可以試著在接下來幾週不吃乳製品,看看結果如何。 5. 喝點薄荷油或薄荷茶 薄荷不但可以改善口腔氣味,也有解痙的效果,也就是說,它有助停止大腸過度痙攣(而這會增加氣體)。這個機制的相關研究主要出自大腸激躁症領域,但大腸激躁症的肌肉收縮,與讓脹氣十分難受的肌肉收縮相同。 醫生並不是完全確定,是吃薄荷膠囊比較好,還是喝薄荷茶等較常見的方法比較好,因此,你可以嘗試對你來說比較便利的方法(但如果你打算服用薄荷油藥丸,務必依循服用指示)。 6. 躲進被窩,並在下腹部放上電熱毯 身體不舒服之時,要說服你這麼做並不難。不過,躲進被窩並在下腹部放上電熱毯,真的有助對抗脹氣。 溫熱也有抗痙孿的效果,有助大腸放鬆、避免大腸收縮過度,並減輕常伴隨脹氣而來的疼痛感。別擔心,躺下來並不會影響身體排出氣體──站著或躺下來其實沒有差別。但如先前所言,在躺下來之前或之後起身走走,也相當有幫助。 7. 控制纖維攝取 纖維是健康飲食和健康消化系統的關鍵。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量,有助保持排便正常並避免便秘。但另一方面,攝取過多纖維也有可能造成脹氣,因為結腸中的細菌會試圖分解這種堅韌的營養素。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吃下同時有青花菜和甘藍的沙拉之後,總是會有疼痛問題,在情況好轉之前,最好能避開這些食物(或許任何富含纖維的食物);未來也應該嘗試間隔地吃這些食物。 這些方法最少最少可以幫你緩解不適。如果脹氣造成的疼痛實在太嚴重、做什麼都沒有用,請務必看醫生。他們應該可以幫你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告訴你如何解決。(推薦閱讀:女人該注意的 5 個 NG 喝茶時間點) 延伸閱讀(以下內容將導至站外) 「綠拿鐵」啟動易瘦體質 不挨餓10天甩4.4公斤 阿茲海默症有救了?讓醫生也驚奇的逆轉失智療法 為何百憂解退出台灣 貴森森的免疫藥物還可納入健保給付? April 29, 2019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DBPdqw

生不出孩子,為什麼我常對先生感到虧欠 http://bit.ly/2IP82uk 九歌出版社 前面的醫生都說,問題可能出在她多年前的那一次流產。他們簡直以責備的口吻,說她為什麼三十三歲高齡第一次懷孕卻不生下來,好像班主任老師批評學生粗心做錯作業答錯考題。她們批評她輕率,好像這是種懲罰,終究會來。 前面的醫生都說,問題可能出在她多年前的那一次流產。 術後喪失生育能力,這樣的病例不算很多,但也絕不算少。 他們簡直以責備的口吻,說她為什麼三十三歲高齡第一次懷孕卻不生下來,好像班主任老師批評學生粗心做錯作業答錯考題。她們批評她的輕率,與輕率相隨的就是懲罰,這種懲罰也許來得快,也許來得遲,但終究都會來的。以她現在的年紀和月經不規律的狀態,懷上孩子比十年前艱難太多。 雖然無望,初雪仍然堅持吃中藥,直到厭惡自己像個藥罐子,放棄調理順其自然。 面對醫生一句句出於好意的尖銳話語,她感到非常難受,有苦說不出。那段日子從來就沒有遠離,永遠清清楚楚地擺在眼前,她一抬頭就能看見,她當時怎麼找他,他的態度怎麼刺傷她,怎麼忍受著內心巨大的痛楚。九個月之後她想,孩子在的話這時已經出生了;五年過去後她想,如果孩子在的話他已經五歲了⋯⋯她感覺那孩子在她看不見的地方成長,他的生命並沒有消失。 圖片|來源 這種感覺並不好。有人告訴她,只有真正生一個孩子才能忘記與替代。她感激財經主筆在這件事情上的寬容與理解,在生孩子的問題上,他並不積極,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他積極一點,她也許會更努力去尋醫問藥,說不定有所進展。但他每天讀書寫字,偶爾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逗兩下,僅此而已。 兩個人在一起也有感覺冷清的時候,尤其是當鄰居或者花園裡有小孩子的哭鬧聲傳進耳朵,這種感覺更為強烈,就像在嚴寒的冬天,外面下著大雪,而他們守著空空的冰冷的壁爐,窮得沒有一根可燃的柴火。 兩人似乎都感覺到了,但又避免觸碰,這時財經主筆會第一個繞開這種局面,開始聊一個話題,或者建議看一場電影。這樣的情形裡幾乎每次都被他解圍。初雪後來才明白,他那麼做正是因為內心的不安與躁動,其實他心底裡是希望生活中有那麼一個小活物膝下糾纏的。對於與小孩子有關的一切事物,他比她更敏感,經過什麼兒童樂園,或者兒童服裝店,他都是疾步快走,好像那裡傳出什麼難聞的異味要趕緊避開。 這也是她決定再去醫院的原因。留著山羊鬍鬚的老中醫坐在紅木辦公桌後面,桌上放著軟布包,她伸出手臂擱在上面,山羊鬚老中醫將蜘蛛腳一樣的手指搭住她的手腕,閉上眼睛聽脈,眼皮顫動鬍鬚微抖,好像在跟神靈溝通。完了又讓她吐出舌頭,翻出眼白,總結出一堆陰虛血熱之類的結果,一邊開處方,一邊問她的職業收入,家庭狀況,說他這裡看病全是自費沒有醫保和公費醫療,聽她說是大學教授,便塗改了幾味藥,七劑藥兩千多,少則一個療程二十一劑,多則半年,看療效而定。 她接過處方單,心灰意冷地離開了中醫院,不是因為錢,而是她發現醫生說的大同小異,她對此已經徹底失望。她想她的事情已經成了疑難雜症,醫生多半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說不定是死馬當成活馬醫—當年的醫生就警告過她手術的後果,她只是沒想到低概率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偶爾過於痛苦之時她很後悔,她設想如果不顧一切生下來現在會是什麼景況。要知道天底下那麼多比她窮得多的女人都在生養孩子,當她被逼先擇另一條道路,也許她真的能走得很好。有什麼比從鄉村到都市,從自學到博士的歷程更艱辛——正因如此,她不想失去已經獲得的回報。 結婚之後,她暗自傾注全部的精力來解決生育問題,儘管她表現淡然,而韓主筆也十分迎合。頭幾年用真愛還能扛得住,撐得起,慢慢地兩人都有些魂不守舍的荒涼。財經主筆在外面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也重新出現老男人酒局,發表他妙趣橫生的言論。 老男人的酒局上總會有一兩個年輕新鮮姿色不凡的姑娘對滿腹經綸的老男人笑靨如花。等到她發現那朵被財經主筆摘下的花時已經太遲,那朵花已經變成兩朵花,一朵在肚子裡開放。他是在什麼場合遇到那朵花的。也許是某次座談活動,也許是某次酒局,這不是重點,她沒有調查整個來龍去脈的想法,一個核心的結果就是,河那邊開了兩朵花,一朵母花,一朵小花,河這邊只有一棵老楊柳,財經主筆一個人划葉小舟在河心徘徊,是去開花的河畔,還是回有老柳的碼頭。她沒有對著河心呼喚,也沒有撤走靠岸的碼頭,她是敞開的。她看到那朵母花現在置身於她原來的位置,情形一模一樣,她看那朵母花時便像看到了自己,成全那朵母花也像成全自己。 她的確無意逼迫那朵母花摘掉肚子裡的小花使母花面臨枯萎窘境。她對母花毫無成見。她想的是財經主筆的問題。她自認為他們心靈相通互相信任,他們經常促膝交談,使靈魂日益交融彼此照亮,她委實有點不能接受從前的一切像水中月,變得虛幻搖晃。她知道自己沒有權力對財經主筆提出任何要求,因為她荒蕪的子宮多年來顆粒無收。 她一直覺得欠他什麼。現在她明白了。她欠他一個好的收成。欠他穀粒滿倉。欠他一片土地應有的肥沃與繁衍。欠他一枚沉甸甸的果實。她唯一不滿的是,他不該撒謊,不該讓她蒙在鼓裡。他撒了多少次謊,才能讓一朵母花開出小花。他騙了她們多少次,才能讓小花在母花肚子開了四個月,讓每個女人深信他是自己的男人。她唯一不滿的是,他不該撒謊,不該欺騙。這是她最不能容忍的。為了這個她要跟他較較真。 他跟她攤牌的時候,像一個老學究做了一次失敗的學術考證,他為他引證的錯誤、論據的迷亂、結論的荒謬等深感愧疚,他一向在學術問題上嚴謹縝密,凡事多方面考究,以求準確,萬無一失,他將錯誤的考證歸結於一時疏忽,引證資料和觀點來源於網路並不可靠,他得到過修正的機會,以為這點差錯一般讀者看不出來,心存僥倖。但恰恰是一般讀者——一個關係並不親密的同事——告訴了她關於財經主筆的可疑行蹤,她在京郊潭拓寺的銀杏樹下看見財經主筆和那朵母花做著只有情侶才做的事情。 他們去譚拓寺幹什麼?不可能是為了她初雪早生貴子燒香拜佛,也不可能請菩薩保佑他的婚姻萬古長青。當她開誠布公地跟他談論潭拓寺的情形,他矢口否認。他認為那是無稽之談,他為什麼要跑寺廟裡談情說愛 你是相信別人 還是相信枕邊人 他一句話就把她問住了。她當然選擇相信枕邊人,因為那個並不親密的女同事一向熱衷八卦愛搞是非。但當第二次另一個人告訴她另一種情形的時候,她確信前一次也是真的。他要是沒有耍她這一道,她也沒有那麼生氣,這不但侮辱了她的智商,也戲弄了她的尊嚴。她能夠理解他在風雨中搖擺過,抱著不傷害她的想法,她不明白他一個智商那麼高的知識分子,怎麼也犯這種掩耳盜鈴的錯誤,他應該知道對於她這種女人犯不著矇騙,他只需說出他的想法,她一定會由衷地祝福他,並且踢掉所有的絆腳石,為他鋪上絨地毯。在過去的交往中她都是這麼做的。前任都變成了好朋友,甚至還有人肝膽相照。 他說了自己是怎麼一步步踏進深坑難以自拔的。像大部分外遇一樣,只要經過最初的良心掙扎和幾個深夜的輾轉反側,問題後面就沒什麼問題了。起先他和那朵母花只是談得來,後來很談得來,再後來不和她談話就渾身難受,這種難受最終也不是靠談話解決,而必須用上肉體,肉體談話愉悅,肉體便有了記憶,沉湎於此失去自以為能控制的節奏。 圖片|來源 他這麼說,是想證明他不是一個胡來的人,而是一場靈肉革命。這使她心裡不是滋味,她原是希望他們靈肉分開的,她說服自己並想好了寬容他的理由。她以為靈肉革命這種事情在她這兒發生之後,就沒有什麼槍枝彈藥再度革命了,她忘了人們說的,男人老掉牙了都會想著重新再來,沒有牙齒了,他們會用手革命,用嘴革命,用舌頭革命,用腳趾頭革命,用膝蓋骨革命。 她聽他講著講著,捕捉到他一股難以掩藏的幸福。是的,他就是用一種憂傷、低沉、帶著哀意的語調,講述他的幸福和愉悅。這也使她難以接受。她情願他直接興奮地、眉飛色舞地說出他是如何沉醉於這一樁風流韻事之中,不必裝出那副砸爛了花瓶的神態。 她後來發現她這樣也不能接受,那樣也不能接受,她其實是整個兒不能接受,這種感覺超出了她對自己的理解,她感到心裡有頭焦慮的困獸,不是撕咬便是衝撞,利爪胡亂踩踏。她捂住了胸口。她感到自己要栽倒在什麼地方,但又不想在他面前流露半點受打擊的樣子 事情已經是這樣了 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 要我怎麼辦我都配合 她輕輕說道。 他警覺地看著她,似乎不相信這句話是她說的。顯然他沒想到會這麼輕易,就像他捏緊了拳頭,使勁全身的力氣與對方搏鬥,結果發現那只是一個輕盈的稻草人,一拳頭打過去,自己失去了重心。 沒有倒下的稻草人繼續輕輕地問他關於那朵母花的情況,要他好好珍惜她,畢竟母花懷一個已婚男人的孩子,冒了很大的風險。她處處替別人著想,好像有人替她完成了她做不到的事情,感到如釋重負。 他於是大膽地不需要請示彙報地失蹤了幾天,回來跟她談財產分割。他在路上想好了,房子賣了對分,存款一人一半,家私電器小東小西瓶瓶罐罐統統歸她,早些年他的收入比她高,她開畫展以後收入超過了他,但基本也能扯平,算是一個公平合理的財產分配,不過,她要是願意,他拿著存款搬出去倒也簡單,雖然存款略少於房值,這樣省下不少時間。他想的幾種方案他都能接受,他不能接受的方案,他當然不會提。 他委實沒有太多時間憂傷或者眷戀,一種對全新生活的喜悅充滿心胸,一路上還哼了幾句小曲。回來發現她不在家裡,她帶走了一些衣物。他在茶几上讀到了她留的紙條: 我先去日本走一圈,財產的事情回來再議,一切都會好的,不必擔心。 雪 一切都會好的,是指他和母花的一切,還是他的一切,或她的一切,抑或他和她的一切?不必擔心,是不必擔心財產問題,還是不必擔心她的情緒和旅行安全?他沒看明白。他不會為一張字條這種瑣碎小事花費心思,他相信她出去轉一圈有利於事情順利解決,於是做好了等她十天半月的準備。 她其實沒走開多遠,她在酒店的窗口可以看見社區大門,他回來和離開的時間她都知道。她甚至聽到了他嘴裡哼的歡快曲調。他跨上階梯的時候,她發現他的腳步比原來有彈性,胸也挺了,還放下了過去的傲慢主動和人打招呼。他在她看不見的地方呈現另一種樣子。 她並沒有周密的計畫想幹什麼,她原來只想出來冷靜冷靜,觀察一下事態發展,某一刻她忽然想導演一場戲,開始她並不知道將怎麼編排,像很多人寫小說一樣,人物走著走著,突然就走出了作者的控制,開始自作主張,或起了殺機,或動了淫心,總之偏離了最初軌道。於是新的局面打開,靈感來了。 這是一場關於子宮的戰爭 三天後她花錢摸清了那朵母花的底細,知道她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知道她北方人,不到三十歲,一本英文刊物的編輯,住處是租的。週末她得到了幾張照片,上面是她丈夫和母花一起散步、吃日料的風景。他散步時一隻手放在別人腰上的習慣和吃飯的姿勢都沒有變。他們的狀態裡完全看不出另外一個女人的存在。 一想到她在他們之間竟然沒有一席之地,像空氣似的,她心裡就不是滋味。他們還去看了新墨西哥州那個女畫家的專展,他還是從她這兒知道有這麼一個把花朵畫得像性器官的女畫家,他勢必把她對他說過的與畫有關的東西向母花賣弄,這也讓她心裡不是滋味。實際上打她知道這事以後,她心裡就一直不是滋味。 了解這些情況後,她真的出去旅行了,每天在微博上曬圖,旅行風景、美食、人文,加入一些快樂的表情,似乎她玩得正好。一天又一天,一城又一城。她寫一個人旅行,像吃獨食對不起老公,於是給他買了衣服、領帶、電動牙刷,她還發一些他們過去的舊照片,展示那些曾經美好的時光。誰也看不出她的生活已經破碎。 她是在到日本第十五天的時候收到他在微博裡的私信,問她什麼時候回來。他沒有提財產的事,什麼也沒提,好像丈夫對出差的妻子的一句平常詢問。她感覺到話裡頭含著期盼和心事,她知道,在大雪紛飛的冬天,一個人守在冰冷的壁爐前比兩個人更難過。他懷念兩個人的日子。他需要她了。她不覺露出詭祕的微笑。 一個星期後她回到家裡。他燒好了晚飯等她。還有紅酒。過去他們經常對飲。 哦,這是最後的晚餐嗎? 她顯示走了一圈後雲散天開的清爽,有心情跟他開起了玩笑,一下子占了上風。 你怎麼理解都行。 他開酒,分酒,酒落進酒杯,汩汩直響。「算是為你接風洗塵吧。」 驚喜,還有這種待遇。 她笑著說。 當然禮尚往來,我也給你帶了些禮物。 他們和從前一樣進入分享食物禮物的過程,彷彿那朵母花不曾出現。她談論日本之行的感想,比較兩國文化,她還提到在日本看的藝術展,浮世繪,草間彌生,她似乎徹底忘了他們的生活中遇到了什麼麻煩。她表現的還是過去那個妻子的樣子,假裝沒察覺到他的強顏歡笑,在一杯又一杯紅酒之間,幾乎沒有他插話的份。她好像要趁這次機會把未來所有的話都講完。 他感覺她的確在把這當作最後的晚餐。他有幾次欲言又止,表現出某種謙讓或者說猶疑。他壓抑著自己,不跟她搶話。 瓶中酒眼看著漸漸乾涸,就快到瓶底朝天的時候。他做好了發言的準備。她卻一直沒有閒著。收拾殘席,洗碗拖地,洗淨手擦乾,就到了他欣賞和試穿禮物的時間。 她給他買的衣服總是非常合身。她對尺寸、斤兩、長短等這方面有一種天賦直覺,比如買衣櫃忘了量尺寸,但她一看就知道合不合適,事實也是如此。他穿上新的灰色西裝,打上藏青底暗紅花領帶,面貌煥然一新。他有點不知道她葫蘆裡賣什麼藥,他犯了那麼大的錯誤,她卻是這麼平常與恬靜,他想也許這是女人挽留一個男人的手段。 有件事幾次說到嘴邊被擠回去之後,他索性不打算說了,如果他和她就這樣繼續下去,她也就明白他已經回到了她的身邊,一切也都平息了。他和她這次真的會白頭到老。 她回來十多天,他一直沒離開過家。他們都沒有提財產分割的事。有一回夜裡還發生了默默無語但激情澎湃的肉體關係。除了做那事兒該有的聲響和喘息,黑暗中彼此一句話也沒說。她知道他的確回心轉意了。 他不知道她知道壓在他心裡想說而未說出來的那件事情,她甚至比他更早知道,就在她去日本旅行之時,她就知道這事情要發生了,因為她是編劇,她是導演,劇情是按照她計畫的方向走的這是一場關於子宮的戰爭。 那朵小花不能開放,最終只能在母花的肚子裡枯萎凋謝。 那是發生在她去日本之後第三天的事情。那天下午母花忽然小產入院。他趕到時已經只剩一朵滿臉倦容的母花。他摸著她癟下去的小腹久久無言。他甚至想不出安慰她的話。如果她是他的妻子,那可以滿懷柔情地說「沒關係,我們下次還會有寶寶的。」 可他沒法跟她說這樣的話,因為他現在還沒有想到下一次。妻子的面容跳到他的腦海中。隨著小花的枯萎,他和母花之間的紐帶斷裂,他感覺自己對她的情感不自覺地產生了微妙變化,他的心有一部分提前醒來回到妻子那邊,一部分還留在這邊帶著充滿人道主義的愛。母花的魅力好像隨著小花的消失也驟然減少。 他想或許是他一時被小花的出現沖昏了頭腦,讓他對與小花有關的一切都蒙上深情愛意。他真是犯了暈,想到離開那麼優秀的妻子,她能幹有才華通情達理,他們之間除了沒有孩子,並無其他情感矛盾,他甚至覺得她是這世界上最適合他的人。但不走這一遭,他並不知道他最愛的還是妻子,並不知道他真的可以完全放下關於孩子的問題,像大多數已婚男人一樣,他們對家庭和妻子的認識往往通過外遇,所謂的風風雨雨都是人造的,婚姻這條小船總會有在風雨中破碎的。 他慶幸他並沒有跟妻子進行最後的談判,感謝她出去旅行,這無意間留下的那一點寶貴餘地和空間足夠他做一次轉身。他完全不知道她到日本遊玩是故意製造不在現場的證據,她當然不在現場,她根本不用親自去做,這個世界上有的是人等著一摞鈔票砸中他。 她不是沒有過思想鬥爭。她眼前晃動那朵母花恃子自傲的神氣。她找到最終說服自己的理由,既然她可以完全無視一個妻子的存在心安理得 那麼我又何必事事憐惜於她。 這只是一場子宮的戰爭。 圖片|來源 一場子宮的戰爭——她就是這麼理解剛剛結束的家庭危機的。 過了兩個月,結婚紀念日那天,他帶她到了外灘一間非常雅致的西餐廳。她猜他曾帶母花來過這裡,因為這裡瀰漫著浪漫愛情的氣息。男侍應燕尾服白襯衣黑領結彬彬有禮。有人在鋼琴伴奏。一圈溫馨的燈光射在餐桌中心。金屬刀叉鏡子般反光。顧客盡是竊竊私語的外國人。男男女女。一個耳鬢廝磨的好地方。她有點不是滋味,但最終勝利的喜悅蓋過一切。她不光贏得了子宮之戰,還奪回了所有他開闢的領地,那原本是屬於她的。她最初的本意不是挽回財經主筆,而是要報復他對她的欺騙,要毀掉那朵他為之欣喜的小花。也許是處於內心深處不願承認的嫉妒,嫉妒別人那個肥沃子宮。 不 我並不是嫉妒 我只是要讓他失去點什麼 意識到自己要去那麼做時,她被自己心裡產生的那股邪惡嚇了一跳。但她說服了自己。當年她像母花這個角色的時候,她無奈墮胎敗下陣來;當她為人妻時,一朵母花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威脅,如果她不採取措施的話,她又將成為失敗的一方,簡直就像宿命。村裡人如果對她有所了解,他們會驚歎她不愧是戚念慈的親孫女,不願聽從命運擺布。 財經主筆將這些看作她對他深深的愛意與挽留,雖然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她並不阻止錯誤所誕生的結果。她不會懲罰他珍貴的回頭,理由簡單——她的確愛他。她知道寬容的回饋。關鍵時候如果沒有計謀,沒有狠招,所謂的寬容便無用武之地,畢竟都是塵世凡人。 那件事情你處理好了嗎? 等他點完吃的喝的,她輕輕問道。她認真考慮過,如果她完全不問及他那朵小花的情況也不正常,現在正是時候 她想一個人生下孩子自己帶麼 她的話都是經過拿捏的, 把他們婚姻的完整繼續擺在前頭,再來談論那朵小花的問題 現在的未婚媽媽比前些年普遍多了 人們的觀念變得真快啊 「雪兒,那件事早就完結了,我早該跟你說的,又覺得你應該知道我並不想離開你。」他對著酒杯低語,眼睛落在杯中。在你去日本期間 我說服她把孩子做掉了,他勇敢地抬起頭來,看著她的眼睛。 她表情誇張。在他看來她是驚訝於這個結果,實際上她是對他說出這句話感到震驚。她以為風波過去了,他們的婚姻將在顛簸過後穩穩地駛向未來,但現在她感覺海浪重新搖晃,令她暈眩。 我看了你的紙條以後,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已經犯了錯誤,難道我要讓這錯誤永遠無法更改嗎?難道我真的要撕裂我們這麼美好的婚姻嗎?我幾夜沒睡,非常愧疚,我去找她談。我說我沒有資格要這個孩子,我給不了他任何東西,我不能離開我的妻子。 他說得深沉有板有眼,她才發現他驚人的表演天賦,於是像評委一樣仔細地觀察聆聽。 她說那怎麼辦,我說這件事情都有責任,我肯定不會甩手不管,幸好錢能解決問題。 就這樣,我提出給她補償五萬,她要十萬,最後給了她八萬。你聽到了,是不是像一樁生意? 他鼻孔裡噴出一口氣,輕蔑地搖了搖頭,完了又鄭重地看著她。 你不知道,有你在身邊我感覺有多麼好,雪兒,我們是經得住風霜的,我會更珍惜我們的感情。 他編得越來越真,也越來越離譜。她感覺他的身體越來越小,一直小到像動物一樣趴在地上。 本文摘自盛可以的《子宮》,由九歌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子宮》 April 29,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IP82uk

妳的子宮不是妳的子宮:身障者,有生育權利嗎? http://bit.ly/2XZtkcz womany 女人迷精選 身心障礙者,有生育的權力嗎? 文|林紘晟 近代女權意識抬頭,許多女性選擇跳脫傳統框架,在婚姻與生育之外開展人生。然而,在主流論述之外,身心障礙女性面臨的卻是「不配當媽」的困局:她們在婚姻市場中被邊緣化,實踐母職的能力不斷遭到親友與醫師的質疑。 身心障礙女性也是女性,她們的聲音不該在女權議題中缺席。今天辣台妹就要從生育的角度切入,來談談身心障礙女性在身體、性與自主權中的遇到的困局。(延伸閱讀:《幽黯國度》陳昭如專訪:慾望不髒,慾望其實很痛) 圖片|來源 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被」結紮的障礙女性 日本於 1948 到 1996 年間的《優生保護法》,五十年間促成了逾 8 萬件結紮手術。該法以優生學為基礎廣泛執行結紮手術,但「非遺傳性疾病的智能障礙與精神疾病」卻也被納入規範中。日本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由,賦予醫師非經當事人同意就能施行手術的權力,其中又以女性佔 70%。 優生學已經過時,類似的觀念還是停留在家戶之中。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大多數的障礙並不會經由基因遺傳,例如小兒麻痹,然而患有小兒麻痹的女性依然遭遇親屬的禁育壓力,擔憂他們會生下障礙兒童。 障礙女性實踐母職的能力也時常遭到質疑。周月清(2011)訪問了 10 位接受過結紮手術的智能障礙女性,研究顯示,婚後智能障礙女性的結紮決策權主要掌握在丈夫、公婆與醫療專業人員手中。結紮的主要考量如下: (1) 認為智能障礙女性沒有能力照顧小孩  (2) 家庭無法承擔太多小孩的生養責任 (3) 擔憂智能障礙會遺傳 (4) 擔憂智能障礙女性會遭姦成孕 在同一份研究中,有兩個未婚的智能障礙女性接受過子宮移除手術,她們的母親認為她們一輩子都不會結婚、生育,因此子宮不僅無用,月經時還會造成許多麻煩。而在所有的案例中,幾乎沒有任何智能障礙女性參與了手術決策,有些案例甚至在手術前完全不知道手術的效果。 生育的女性,障礙的醫療現場 懷孕與生產對任何女性而言都是辛苦而充滿挑戰的經驗。對於障礙女性而言, 缺乏無障礙思維的醫療現場又增添了困難與風險。 根據台灣障礙女性平權連線「身心障礙女性婦、產科、乳房就醫經驗調查」的網路問卷,顯示醫院的檢查台過高,在沒有移位設備的輔助之下無法接受檢查,以及醫院的更衣間太小(無法容納輪椅)或缺乏指示等,是許多肢體障礙女性遭遇的狀況。 聽力障礙者則頻繁面臨溝通問題。例如醫療人員配戴口罩不利於讀唇語,或者協助溝通的醫療人員語速太快導致理解困難。以下這段文字就是一位聽障女性的親身經驗: 「生產當天,要背對著麻醉師施打無痛分娩,因為產房人力不足,無人可以協助讓我讀唇,無法接收在我背後的麻醉師指導施打麻醉劑,一個人在冰冷冷的產房裡多麼無助,結果因為聽不到指導口令而麻醉失敗,導致在即將生產的我當場昏迷。」 醫療現場缺乏無障礙思維,不僅缺乏輔助障礙女性的硬體設備,也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醫療人員,在台灣醫療面臨資源與人力吃緊的情況下,障礙女性的就醫權益遭到忽視。(延伸閱讀:【為你點歌】身障者自白:我不完美,也渴望被好好地愛) 圖片|來源 國際公約與台灣進程 聯合國在 2006 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簡稱 CRPD ),是二十一世紀第一個人權公約、聯合國第一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也是捍衛身心障礙者權益的重要國際指標。 台灣於 2014 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CRPD),正式將 CRPD 國內法化。2017 年的公約審查會議更提出「應強調原住民、女性等『多重弱勢』的身心障礙者」的建議,呼應公約第六條中提出女性多重歧視的問題。   呼應 CRPD 與 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精神,台灣障礙女性平權連線(簡稱障女連)於 2017 年 12 月 10 日(國際人權節)成立。障女連積極辦理各項座談會,廣邀不同障別的女性分享生活經驗,連結社會各方組織,企圖對政府施政產生實質影響,為台灣的障礙女性打造更友善的生活環境。   最後,與各位分享東海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郭惠瑜的一段話:「身心障礙女性不是依賴者,必須將其視為享有平等權利的公民,提供足夠社會支持協助其實踐生活中的各種角色。把『當媽』或『不當媽』的選擇權,還給她們。」(延伸閱讀:身障者的愛情告白:有人會真心愛著我的缺陷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辣台妹聊性別,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pril 29, 2019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XZtkcz

身體疲倦、頭腦空洞:生產完好累,該怎麼重返職場? http://bit.ly/2L7d3jT 親子天下 生產完的母親結束育嬰假,重返職場時,有人感到引頸期盼,有人卻焦慮萬分,該提早多久做好準備,才能從容應對呢?與你分享女性結束育嬰假,即將返回職場時,可以提前預備的五個心理準備! 忙碌的育嬰生活總讓產假、育嬰假時光飛快的消失,快得令人尚未摸清孩子習性,還沒找出最佳的生活與工作平衡方式,媽媽們就得帶著疲憊的身軀與空洞的腦袋回歸職場行列,且回歸時間愈逼近,媽媽們的焦慮只會愈沉重,對於身心狀態都不甚理想。(推薦閱讀:Yahoo 執行長的產假爭議:沒有典範,我們就為自己創造一個) 這份焦慮主要來自準備不充分、擔憂職場適應等問題,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建議媽媽們,在職場回歸日的半年前,身心就要進入備戰狀態,而且不只是自己,另一半與孩子都要有共同認知─妻子、媽媽不再專屬於家庭,而為了順利回歸職場,該做足哪些準備呢? 圖片|親子天下提供 返回職場從容不迫 有共同認知後,就要有周全計畫。勞動部「婦出江湖」工作坊老師、得人資源整合公司資深顧問陳若玲建議,每位母親不論有沒有上班,都要有自己的生涯發展規劃,先認清究竟妳有哪些人生目標,再以目標為導向,做出執行計畫。 倘若妳仍想從工作中成就自我,不管是請產假或育嬰假,都要在請假前訂出職場回歸時間點,再以這個時間點往前推算半年,從四大面向做足準備,如下: 第一,確認目標:建議媽媽們先確認自己為何想重回職場?再從答案中訂出生涯發展計畫,然後檢視在這個計畫,自己缺乏哪些知識、能力或環境條件。 坦白說,現代職場環境變幻莫測,就算是一直待在職場,也可能隨時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何況是曾短暫離開職場的媽媽,因此建議每個人在產假或育嬰假期間,一定要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 在數位網路科技發達時代,在家育兒即使不出門,也可藉由線上供應的課程、書籍、雜誌期刊等,搜尋到許多有用的學習知識。當然,另一半的支持也很重要,週末可請伴侶負責照顧小孩,育嬰者便可趁空檔出外學習新知。 第二,保持聯繫:與原有主管及同事保持互動關係,隨時掌握公司所有動態是必要動作。 請產假或育嬰假是每位台灣勞工應享權益,父母雙方都可以申請,法律規範育嬰留停期間,雇主需和受雇者聯繫、告知職務上教育訓練訊息,且留停後的復職,雇主必須讓受雇者回復原先工作。建議在育嬰留停期間,仍需和原工作崗位保持聯繫,掌握並參與職務上有關教育訓練,積極表達復職意願,有助復職後工作的順利銜接。 同時,媽媽們也要隨時掌握空窗期的公司人事變化,回歸職場後才能正確應對,以妨誤踩地雷。(推薦閱讀:霸氣請兩個月產假!馬克·佐伯格證明自己是臉書執行長,也是一個父親) 第三,家務管理安頓到位:育嬰者回歸職場,有時最大魔王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家務安排不妥,連帶影響工作績效。 以台灣民情來看,母親或請育嬰假者通常是主要家務操持者,建議媽媽回歸職場前三個月,就要與另一半詳盡溝通,不僅要討論分工,還要實際模擬作息,假想各種突發狀況的解決方法,更重要是讓另一半認知:未來的育嬰與家務工作將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第四,建立支援系統:即使小孩送到保母家、托嬰中心,但媽媽回歸職場後,難免遇到無法準時下班,或小孩生病等突發狀況,這時支援系統要能隨時備位。 一般支援系統多來自家中長輩,建議在育嬰期間多帶孩子跟長輩相處,讓孩子熟悉長輩,也讓長輩了解孩子的習慣,如此支援系統更能發揮安定媽媽神經的備位功效。 最後,陳若玲建議媽媽可從管理學常見的PDCA循環理論來檢視計畫準備完成度。P是Plan計畫、D是Do執行、C是Check檢視、A是Act行動,也就是先訂出計畫再執行,並隨時檢視變化,然後全力付出行動,便能成功回歸職場,並且從容應對,相信成為快樂的職場媽媽並不難。 April 29,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L7d3jT

擺脫內外紛擾,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http://bit.ly/2VtAJmL 合作品牌天使 面對大量的內部與外部訊息,更要懂得用正面的方法面對,不讓他們成為心靈的干擾,找到平靜的自在。 習慣在睡前盤點一天,想著今天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遇上誰跟你說了些什麼,有哪些事情還在排隊等待完成。思緒不斷飛舞,你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好,卻也常常在思考過後難以入眠。 「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 三毛 積極面對每一天的你,總需要接收大量的外部訊息,內心也同時有著各種聲音和想法,更要懂得如何用正面的方法面對這些訊息,不讓他們成為心靈的干擾。 接收有效資訊而非雜訊 就好像電腦被雜訊干擾,螢幕會出現跳動、閃爍的畫面,我們的心情和頭腦,每天也都在接收著各種雜訊,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讓思緒變得不那麼清晰。這些雜訊,可能來自外部,像是同事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就讓你想了好久是不是有什麼含義,也或許來自內部,懷疑自己能力不夠、擔心自己是不是不討人喜歡。 別讓這些雜訊綁架了你的心情與想法,當感覺紛擾時,一起深呼吸,然後用兩個步驟,找回內心的自在,讓心情自由。 圖片|來源 專注自己,積極面對紛擾 面對外部與內部雜訊的第一步,用心正視這些雜訊,面對它,進而解決它,相信自己可以帶來改變。 發現外部雜訊的時候,先靜下心來理解與觀察,這個雜訊(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或是自己的感受(眼神、言語)是不是真實存在。用事實與對方溝通理解,解決問題,不要落入雜訊的情緒陷阱裡。  覺察到自己內部的雜訊時,理解產生的原因,如果是事情沒有完成,那下一步怎麼安排完成,如果與期待不符,那差距是什麼,如何達到。我們要理解過去,但不要陷入沒有做好的自責中而走不出來,相信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重要的是讓今天比昨天更好。 圖片|來源 第二步,給自己一個透氣喘息的機會,創造一個屬於你的空間,你的時間。 去看海吧,對著廣闊無邊的大海宣洩積壓已久的煩悶,試著從浪潮聲中找回原本屬於你的平靜。去吹風吧,在風吹過肌膚時,閉上眼把專注回到自己身上,想像那些紛擾都隨著風帶走。 一杯茶、一本書,練習靜心,重拾飽滿的呼吸和優雅姿態;練習獨處,找回你舒適且怡然自得的自在。 「放鬆不該只是偶爾的狀態,應該心靈是不受拘束的自由自在。」 找回舒適與自在從小細節開始 舒適與自在,需要練習,在每天的生活之中一點一滴,累積而來。外在與內在的雜訊,需要你用心面對,更要懂得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些透氣、多一些平靜。曼黛瑪璉幫你從最貼近的小細節照顧你的纖細和敏感,使用親膚日本天使直立棉的棉感呵護,沒有負擔的舒適和體貼。搭配 WinCool 涼感鳥眼布內襯,細緻柔軟的材質給你一個涼感透氣的舒適夏天。 身體和心緒在炎熱的環境下,還是要能擁有降溫且透氣的舒適自在。排除雜訊,給自己多一點空間和體貼,練習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April 29, 2019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tAJmL

【運動小姐】用運動走出低潮,王麗雅:運動,不必證明給誰看 http://bit.ly/2WdddHI 合作品牌天使 古銅色皮膚、稱不上纖瘦的身材,讓王麗雅一度在模特兒圈找不到自我定位。但她靠著養成運動習慣,突破自我界限,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在亞洲,我覺得大部分的人對模特兒的印象就是,皮膚白白的,很甜美,像紙片人一樣。所以我在那麼多美麗的同事之間,常覺得自己是被打叉的人。」 以「黑珍珠」之名在模特兒圈走紅,就說明王麗雅並不是符合一般大眾眼中模特兒形象的人,一直以來,模特兒的外型與身材似乎是所有女生的追求,我們看著她們,希望自己腰上的肉再少一點,眼睛再大一點,越想,越對自己沒有自信。 即便是身在光鮮亮麗的模特兒圈子裡的王麗雅,也經歷過一段迷失自我的過程,皮膚黝黑發亮、身材勻稱的她,曾有過一段低潮,她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與人生方向,這時,是運動拯救了她。 用行動力,打破自我界限 在一次朋友拉著她去晨跑的體驗後,她發現了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原來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於是,不運動的王麗雅,成了跑步、瑜珈、重訓、爬山、潛水樣樣來的運動小姐,習慣持續了六、七年,讓身邊曾不看好她耐久力的朋友們刮目相看。 「我完成第一場馬拉松之後,我就知道,運動這件事完全不是要證明給別人看的。只要想著這件事一開始帶給自己的美好,那就夠了。」 過去總是畫地自限、只愛玩樂的王麗雅,用行動力打破了自我界線,即便身邊充斥著準備看她好戲的眼光,她也不畏懼。因為每次呼吸,每次感到肌肉痠痛,對她而言都是最真實、最滿足的當下。 當你毫無保留衝刺,生命會給你驚喜 運動為王麗雅帶來的改變,絕對不只有外表。她靠著運動,解放了過去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想法,沒有白瘦纖細的外型又怎樣?現在的她,認為努力衝破終點線後,大流一場汗、頭髮亂七八糟的狼狽樣子,又帥又美,這是運動帶給她的驚喜。 「運動後,我最大的改變是內心,讓我輕鬆的減去過去替自己鎖上的枷鎖。練出來的意志力,讓我很有安全感。」 除了跑步,她也說起瑜珈對她的幫助:「在瑜伽練習裡,我們專注在每次呼吸的品質跟節奏,我覺得這就是活在當下。」她每天起床,會先靜坐一小段時間,之後以呼吸練習展開新的一天。這樣的王麗雅,眼神散發著充滿精神的光芒,內心平穩下來,再沒有任何人能輕易評論她、傷害她。 給女孩:運動不能帶來速成的美,卻能讓妳由內而外發光 一場晨跑,開啟了王麗雅的運動生活,至今沒有間斷。 對她而言,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呼一吸之間都是最自然而美好的狀態。她想跟所有女孩說,雖然運動不像化妝或醫美,能帶來速成的美麗,但一個女孩懂得用運動來寵愛自己,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自信心、自己說了算的美麗,才是最美的。 從王麗雅身上,我們能發現改變其實沒有那麼難。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人們最少只需要 21 天,就能養成一個新習慣、接受一個新觀念。如果說,嘗試 21 天,就能改變妳的一輩子,妳願不願意加入? 習慣養成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快樂的持續。真正的習慣養成,叫做上癮。 女人迷 運動小姐 從王麗雅身上,我們能發現創造改變、突破窠臼其實沒有那麼難:「我不想要拿一個規範把自己圈起來,我只會要求自己持續練習,並且對運動這件事保持熱誠。」 跟隨王麗雅一起打破自我限制,創造個人價值,用行動力突破一切框架,界限攔不住真實的自己。 〉〉挑戰你的界限,#justdoit April 29, 2019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WdddHI

給媽媽買禮物|文華花苑 x 泰國頂級蠟燭 ISARA 禮盒 http://bit.ly/2V0QqT2 迷人新鮮事 母親節即將來臨,你想好要送媽媽什麼了嗎? 源自泰國頂級蠟燭「ISARA」特別與精品花卉品牌「MANDARIN FLORIST 文華花苑」,攜手推出限量花卉禮盒。如果你還沒想好要送媽媽什麼,不如來個充滿花香的花卉禮盒吧! 源自泰國頂級蠟燭「ISARA」以萃取純天然精油為香氛基底,獨特溫潤香氣堪稱紓壓聖品;精品花卉品牌「MANDARIN FLORIST 文華花苑」,精湛花藝設計每每都能推出驚艷之作,深獲各界推崇與喜愛。今年母親節「ISARA」再度跨界頂級花藝,與「文華花苑」攜手推出限量花卉禮盒,特別設計兩款「禮讚女人·璀璨年華」系列,傳遞出美好在幸福的每個瞬間,而後綻放女人一生精采! 首款是由「ISARA」經典靜寧雪松香味,搭配『文華花苑』設計團隊特別為本次母親節親手打造,放上優雅紫色康乃馨與紫玫瑰為主體的花禮,第二款則放上五顆「ISARA」人氣小香,結合熱情的紅色康乃馨與千代蘭限量禮盒,兩款系列要獻給用心為生命而努力的每位女性,細細品味記住最美模樣。(推薦閱讀:告訴你一個勇氣故事|一隅有花:勇氣不是天生,而是選擇) 來源| ISARA 提供 來源| ISARA 提供 花卉與香氛完美結合 典藏生命的雋永時刻 為不同世代的母親,綻放人生各個階段的精采,「文華花苑 x ISARA」獻給似水年華對生命不遺餘力的每位媽媽,康乃馨是珍藏每個幸福瞬間,化作一抹抹微笑綻開出一朵名為母親的花,紅色代表對於家慈濃厚珍愛與敬意,紫色象徵即便變化莫測的生活,母親依然為了家勇敢踏出每一步,兩種寓意都是希望每個人不忘珍惜最重要的人。 香氣是能喚起人與人之間記憶最好的連結,天然精油香氛蠟燭能過穩定情緒,消除心靈疲勞重拾最初美好,「文華花苑 x ISARA」用視覺、味覺、寓意三種不同形式,來詮釋為我們付出一切的母親,高貴而優雅花禮正是適合用來表達心意最好的選擇!(推薦閱讀:今年母親節,何不邀請母親一起回到 25歲) April 29, 2019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0QqT2

戀愛往右滑:交友軟體真能找到另一半嗎? http://bit.ly/2XWqyEV 天下雜誌 交友軟體找不到真心的另一半?線上交友容易「說掰掰」?研究報告顯示,透過線上交友配對的伴侶,其實與線下認識、交往的伴侶一樣穩定。 高收入國家人們的愛情生活,出現了深刻的改變。以往,人們在學校、職場或透過朋友家人介紹,找到人生伴侶,但現在,將近 4 成的人透過網路找到對象。 史丹佛大學社會學家羅森非德(Michael Rosenfeld)和新墨西哥大學社會學家湯瑪士(Reuben Thomas)調查發現,在 2017 年開始交往的異性戀伴侶中,約 39% 是透過網路認識的。透過網路交友而死會的同性伴侶更高達 60% 以上。 換句話說,線上約會成為當今美國人最常配對的方式。這份調查也顯示,1995 年至 2017 年間,透過朋友介紹而交往的伴侶減少最多。90 年代中期還有 33%,最近幾年則只剩下 20%。(推薦閱讀:【故事交換】伴侶使用交友軟體讓我很擔心,怎麼辦?) 報告作者說:「過去,人們通常透過身邊的人幫忙找伴,現在,找伴侶基本上已經屬於自己的事。」 中國交友平台探探成立於 2015 年,如今已是中國最大約會應用程式。探探 CEO 王宇說:「如果你接近某個你不認識的人,然後開始表示好感,很容易被當成無賴。但在探探上,你不會完全暴露你自己,你不會有被拒絕的危險,不會丟臉。」 「截至 2018 月 2 月,探探已經有 2000 萬用戶,成功完成 1000 萬次配對,」王宇說。 圖片|來源 當然,透過單一一個平台 1000 萬次成功配對,仍不足以分析約會軟體的重要性。那麼來看看商機吧。《經濟學人》分析,線上約會生意在全球的規模價值 46 億美元(約 1.2 億新台幣),且發展速度飛快。 像是全球最受歡迎交友軟體 Tinder 目前就擁有 380 萬名付費訂戶,母公司 Match Group 在 2017 年創造 13 億美元收益。  羅森非德和湯瑪士發現,從 2009 年開始,利用網路找約會對象的人翻倍成長,但這並不是科技帶來的革命,因為這段期間,技術並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合理的解釋是,線上約會這件事在文化上漸漸被人所接受了。 學者們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2017 年誕生的線上約會情侶檔們,多是那些透過桌機上約會網站的人,而非手機約會應用程式。 線上交友容易「說掰掰」? 既然,線上約會成為找伴的重要渠道,那麼或許很多人會關心,透過網路結合的伴侶,是否會比較傾向「速食愛情」、不認真看待感情,導致伴侶感情脆弱、分手或離婚機率大增? 先前許多觀點對線上交友總是抱持比較負面的態度,常見的說法包含網路剝奪了人與人互動中的真誠與真實感,也有學者主張,交友網站帶來一對多的配對機會,可能讓人的感情態度變得輕率而隨便。 但羅森非德指出,他自己先前的研究報告就顯示,透過線上交友配對的伴侶,其實與線下認識、交往的伴侶一樣穩定。而最新的這一份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羅森非德透過檢視 2009 年至 2015 年的長期數據資料,感情是在線上或線下萌芽,與分手和離婚機率並無相關性。更直白的說,網戀沒有比較容易走上分手與離婚一途。 而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透過線上約會相戀的伴侶,會更快結婚。 資料來源:Quartz、The Economist 延伸閱讀(以下內容將導至站外) 4大徵兆 你遇見了對的人 陶晶瑩:本來就一無所有,怕什麼?放膽嘗試吧! 保持單身! 如果你還在期待「幸福快樂日子」 April 28,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XWqyEV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你才是這世界上,最該去愛自己的人」獨立女子的六種快樂方法 http://bit.ly/2DwG9TN 女人迷編輯 JT 無論單身與否,無論有無房車,與其追求「別人眼中的理想生活」,你更希望能好好愛自己。六個獨立女子從頭到腳愛自己的方法,一個人的生活,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過! 沒有別的、偉大的或者是漂亮的故事比得上,你自己來得獨一無二,只是這個社會一直教育你,你的故事要跟別人一樣或是要跟別人不一樣,好像這樣活著才有他媽的一點意義。 張懸 嘿,你正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你有多久沒讓自己快樂了呢? 當身邊的人都驚訝著你仍舊單身,朋友一個個結婚,婚禮捧花丟到你手上;當家人親戚三不五時問你何時換更好的工作、何時買房買車,身邊的每個人都期待你去做他們認為「你會快樂的事」,瘋狂的拿身邊的人與你比較,告訴你說「這樣做才能幸福啊」、「哎呀這樣比較快樂啦!」 你搖搖頭,聳肩笑了笑,知道與其追求別人的理想生活,更希望能好好愛自己,無論單身與否,無論有無房車。 六個獨立女子從頭到腳愛自己的方法,一個人的生活,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過! 圖片|Pixta 圖庫 相信閱讀是最性感的事 你遇過的人,走過的路,看過的書成就了現在的你。書裡的每字每句,滋養你的每個日常。獨立女子,喜歡為自己留下一本書的時間,細細品味人生。不如每月為自己挑選幾本好書,滋養心靈: 不求跟上世界,只想好好活在時間裡 在步伐加快的時代,獨立女子不疾不徐,了解自己的時區,慢一點也無所謂,譬如花一個小時好好吃一段飯,看一場二輪電影,老卻浪漫。然後慢慢在隨身攜帶的手冊上,一筆一筆紀錄自己的生活步調:一間好吃的餐館、能好好閱讀的咖啡廳,可以二訪的小店 你相信生活裡的每個小事,都值得紀錄: 時間,要用來投資自己 獨立女子生活,知道在每個生命階段,該如何呵護自己,也清楚自己的狀態。不必追隨廣告大牌,喜歡自己發現真正好用的,又適合自己的。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用天然保養品照顧肌膚,因為值得。 比起品牌,更重視是否能呈現個人特色 獨立女子,不在意身上穿的是否符合歐美風、日系、韓系,不在乎衣服是否來自某個人人喊得出的品牌,你知道一件衣服的價值在於是否能呈現個人特色,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就好了。你享受成為自己的美好: 照顧自己,我不嫌麻煩 在經期過後、悶熱天氣裡,私密處總會濕濕悶悶,有點搔癢異味。獨立女子最懂自己的身體變化,給身體用最好的,私密處也是。你說,照顧自己,不需要嫌麻煩: 六個獨立女子的愛自己方法,世界怎麼變,外人怎麼說,也不會傷害到你,因為你相信,能讓自己快樂的,始終只有自己。 April 28, 2019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DwG9TN

《她的私生活》:沒有靈魂伴侶,也要有追星伴侶 http://bit.ly/2XQd5OM Bella.tw儂儂 「生命中一定要遇到的人,不是靈魂伴侶,而是追星伴侶。」今年春天最讓人期待的韓劇,就是由朴敏英、金材昱主演的《她的私生活》啦!大家都追了嗎~ 今年春天最讓人期待的韓劇,當然就是由朴敏英、金材昱主演的《她的私生活》啦!這部迷妹與宅男的浪漫愛情故事,改編自超人氣網路小說《姐姐粉絲.com》,粉絲們看完首波人物劇照以及首支正式預告之後,對這對宅男迷妹 CP 的甜蜜互動直呼百看不膩,而且爆笑情節引起眾追星迷的強烈共鳴,並表示此劇必追!(推薦閱讀:奶酪陷阱、Remember、請回答 1988!新春必追韓劇:大人們,也會痛的) 反差性格笑料不斷 圖片|blog.naver 劇情講述外表幹練、精明的美術館首席策展人「成德美」(朴敏英飾)其實私生活是偶像男團 White Ocean 中車時安(鄭帝元)的瘋狂小迷妹,和表面是身為美術館館長的「Ryan」(金材昱飾),私下則是溫柔的假宅男的故事,讓粉絲超期待感覺生活在異次元的兩人的甜蜜互動。       反差人設令人期待 圖片|blog.naver 金材昱飾演的新任美術館館長 Ryan,擁有俊秀、帥氣、王子般的偶像氣場,獨特的藝術審美眼光使他成人眾人拜服的對象,自身彷彿是藝術品般的存在,是一位從出道到封筆都引起轟動性報導的畫家,封筆後順利當上了美術館館長。在發現了成德美過著雙重的迷妹生活後,對她開始感到興趣,為了了解更多關於成德美的事,更不惜拋下身段,化身宅男。 圖片|blog.naver 圖片|blog.naver 朴敏英飾演發掘新人畫家的美術館策展人,同時也是偶像男團 White Ocean 的瘋狂粉絲及站姐,過著雙重身份的生活,也因為太熱衷於追星導致多次與交往對象分手。一直沉迷於愛豆的宅女成德美,直至遇上新任館長「Ryan」,她的身份也被發現,這對本來互看不順眼的鬥氣冤家又如何愈走愈親密呢?(推薦閱讀:看韓劇學職場人際!《三流之路》、《大力女子都奉順》、《Doctors》帶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圖片|blog.naver 安普賢飾演的則是柔道館館長南恩奇,他與成德美是青梅竹馬的關係,不小心把德美的人形立牌弄破,還要被她追著打,搞笑場面引起韓網熱議。劇照中,朴敏英和安普賢變身高中生,合影高中畢業記念照。一直暗戀德美的恩奇將與金材昱將形成三角關係。 追星金句引起絲粉共鳴 圖片|blog.naver 播出數集已吸引極大關注,能吸引如此多的追星族,劇中的追星金句必是功臣之一。 追星金句一 我有個定期資助的孩子(飯的偶像),我昨天去看了他的才藝表演(偶像打歌舞台),他生日時送他生日禮物(為偶像生日應援),考試時還會幫他加油打氣(發訊息幫偶像投票)。 追星金句二 生命中一定要遇到的人,不是靈魂伴侶,而是追星伴侶。 還有很多飯圈用詞,如︰站姐、麻瓜、聖地朝聖等專業用字,引起許多迷妹迷弟心中共嗚,紛紛表示︰「這個不就是我嗎?」。 甜蜜情節擄獲大票女生 圖片|entertain.naver 《她的私生活》劇情搞笑,輕鬆又寫實,描述著追星過程中會遇到的不容易,還有需要靠追星才能釋放巨大的生活壓力。朴敏英是迷妹的秘密身份被揭露後,金材昱對她會產生了極大好奇心。看到認識的人對某人如此瘋狂入迷,真的會被嚇到啊,尤其是自己感興趣的女生,相信金材昱的醋罈子都要被打翻了吧。《她的私生活》正在熱播,快跟儂編一起準備開啟追劇模式。 TEXT/Bella.tw 儂儂 PHOTO/網路 【本文由Bella.tw 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天空之城》爸爸們再度合體!齊聚《監獄醫生》繼續鬥個你死我活 SJ始源變身詐騙犯!新劇《各位國民》擺脫高富帥人設看點總整理 韓劇女王孔曉振華麗回歸!新戲《山茶花開時》攜手八皇子姜河那 April 28, 2019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XQd5OM

諮詢筆記|婚姻裡需要勇氣,練習「不將就」 http://bit.ly/2L74ZQn 凡妮莎 害怕孤單一人,就算眼前這位不是那麼喜歡,還是將就在一起吧;對自己能力沒有自信,雖然被慣老闆虧待了,還是硬著頭皮做下去⋯⋯雖然選擇一條相對容易的路,看起來沒什麼不對,但中間忽略了「將就」的代價。 結束了忙碌的一天,下了班,韋婷催促著孩子們吃飯、做功課、洗澡⋯⋯好不容易將孩子打理好,終於來到可以安靜下來喘口氣的那一刻,老公還沒到家。當一段婚姻只剩柴米油鹽及責任、少了互相扶持及心靈上的互動,愛意也隨著這一些慢慢的消耗殆盡。 「我記得好幾年前,那天在車上,我試圖牽他的手,卻被他一手推開。我的心都碎了。」韋如含淚說道。「除了法律上那一紙婚姻關係,我覺得我們好像陌生人。」 我是一位心靈工作者,當韋婷描繪著她生活中的樣貌時,我認真的聆聽著。 三角關係練習題 「大概兩年前,我出軌了。」每當她打開手機,看著通訊軟體裡閃著紅色的訊息欄,老公傳來一句又一句情緒性的謾罵,她心裡的無力感好深⋯⋯不同於老公的冷漠,外遇的對象總是會耐心聆聽、溫柔回應,她覺得她的心像著了魔似的被他勾走。 「但是他很明確的告訴我,他是不會為了我離婚的。」 「我知道,我對於現在的老公已經沒有感情了,但是還是有好多的因素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點頭表示理解。(延伸閱讀:別再圓愛情的謊,不愛了就讓我走) 婚姻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多重的綑綁容易讓人鬆不了手。於是我請韋婷舒適的坐著,引導她進入潛意識中的畫面。 結婚前,我就用將就來虧待自己 畫面回到好久好久以前,那天的天空好像特別黑,韋婷跟學弟坐在公園的椅子上聊著天,他(老公)不知道從哪裡衝了出來,把學弟罵跑了。 「是呀,其實還沒結婚前,我就隱約感覺與他的不適合。我也曾動過跟他分手的念頭,也曾同時與學弟交往。」 「那後來呢?」我接著問。 「學弟的年紀比我小,姐弟戀總是不確定能不能有結果,後來又被現在的丈夫發現,在他的脅迫之下就與對方分開了。」 聽說學弟後來得了憂鬱症,韋婷感到抱歉,又不能與對方聯絡。 如果我能勇敢一點,也許一切就會不同 「媽媽總說女人老了就嫁不掉了,要我感情穩定了就要趕緊為自己打算。」懷著遺憾,韋婷就這麼與老公結婚了。 「現在的你,回頭看這一段回憶,有什麼感覺呢?」我問韋婷。 「我對學弟感到很虧欠,當初如果我能勇敢一點,也許結果就不同了⋯⋯」打開塵封已久的回憶,懷抱著歉意的韋婷,流著淚不斷的向記憶中的學弟說對不起。 圖片|pixta 圖庫 「那你對當時的自己,是否同樣感到虧欠呢?」我輕輕的問著,這個問題像是重重的在她心中開了一槍,韋婷沉默了好一陣子。 「也許一直以來,我都選擇用將就來虧待自己。」終於,韋婷說出了她的感嘆。(也請你看:柚子甜專欄|遺憾,是讓人生轉變的開始) 將就,是一種基於恐懼而做出的選擇 在還沒成為靈性工作者之前,我也曾經將就過,卡在一段痛苦的戀情當中。當時的男友並不願意公開我跟他的關係,我感覺自己像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玩偶。後來,我在工作的場合中遇到了現任男友,曖昧了一小段時間,卻被前男友發現而阻止。 這一段關係又因此多撐了兩年,但這兩年,我並不快樂。我需要忍受貶低我的話語、忍受他稍有不順就對我大發脾氣,但兩年後,我還是因為他愛上別人而被分手了。跟現任男友偶爾會聊起這段經歷,總會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嘆。我也曾認真回顧當時的自己,明明有一個很好的契機可以離開一段不適合的愛情,為什麼會這麼不明智的選擇回頭呢? 在誠實面對自己過後,才發現當初的起心動念是來自於「將就」:明明隱約知道有問題、不適合,但因為對自己沒自信,曖昧的對象還不確定會不會在一起,眼下這個人也曾一起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感情累積,那就將就吧! 別因為害怕,把手中的牌打壞了 將就,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來看,是逃避面對內心的恐懼,而背後代表的意義是:我在逃避自己讓自己人生更好的責任。 因為害怕面對自己孤單一人,所以眼前這位雖然不是那麼喜歡,還是將就在一起吧! 因為對自己能力不夠有自信,所以雖然被慣老闆虧待了,還是硬著頭皮撐著繼續做下去! 所謂的「將就」,往往代表眼下其實有不同的選擇,只是當事人選擇了一個現階段相對輕鬆的選項,卻阻斷了提升自己的可能性。 雖然選擇一條相對容易的路,看起來沒什麼不對,但中間忽略了「將就」的代價:當你選擇將就的時候,你就相對把自己放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註定將主導權交付給對方,拿自己的人生去賭一場勝率為零的賽局。 將就 vs. 妥協 當然,活在這不容易的世界,我們時常會面臨需要妥協的狀態,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能力、資源有限,不可能事事不將就,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到能力範圍的不將就。沒有遇到對的那個人之前,對自己的生活不將就:旅遊、學習、和好朋友聚在一起、獨處時閱讀看電影,愛自己當下每一個狀態。 不知道什麼工作更適合自己之前,對自己的能力不將就:敢於去嘗試、參加一些業界交流聚會、和上司敞開心扉的談話、找比自己厲害的前輩討教,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好的機會做好準備。(推薦更多:舒適圈裡不會有新答案:與其乾等機會,不如冒險出發) 下一次,為自己多拿出一點勇氣來「不將就」吧!每一次當你試著不將就,你就多拿回一點人生的主導權,你會發現越來越喜歡自己,和自己選擇出來的生活。 作者資訊|我是凡妮莎,是一位心靈工作者,使用催眠及牌卡協助人們探索潛意識,找回內在的力量。歡迎追蹤更多文章:臉書《凡妮莎聊心室》。 April 27, 2019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L74ZQn

「城市精神危機」:沒有歸屬感的可怕在哪? http://bit.ly/2UJXcHw KnowYourself 城市精神危機,可以指當代人的「孤獨感」,因為內心沒有歸屬,孤獨被演繹為各種不同的形式:否定的、空虛的、重複的、極端娛樂的......。 我是從 22 歲開始在紐約讀碩士的時候,忽然開始意識到「家鄉」這個問題的。 剛開學不久,有一位老師跟國際學生開歡迎會的時候,聊到了說英文的「口音」問題。 她來自澳大利亞,說話的時候有著明顯的澳洲口音。 她跟我們說,她從來沒有試圖糾正過自己的口音,讓自己聽起來像「純正」的紐約人。 她說,對她而言,口音是自我身份的一部分,它代表著「我從哪裡來」。 「你從哪裡來」的這個哪裡,不僅僅是地域上的所指,還包括了你在其中生長的習俗和道德。 我被老師對於「自我身份的源起之處」的驕傲所打動。 從那時起,我意識到了與「家鄉」有關的一系列問題。 我開始思考自身是從哪裡來? 開始重新重視和審視家鄉,也思考「家鄉」為何在許多年輕人的注意力範圍裡都是被輕視、或者是忽視的。 我們很少強化自身與家鄉的聯結,這種狀況下,中國的年輕人失去了些什麼?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中國絕大多數的中青年人,都不是在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裡出生的 我出生在中國南方一個海邊的小鄉鎮。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日常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全部都是與爸媽認識的,無論是看病,還是買衣服,或者吃飯、去銀行。 這與城市生活中的「人脈」或者「特權」是不一樣的事情。 在小鄉鎮裡,每個人的生活似乎都是這樣開展的。 由於有山有水,大多數人的生活過得都不錯,菜場裡賣的都是當天打撈的水產,有時候還有山上打到的蛇。 一年四季,是隨著飯桌上不同的食材推進的。 另外就是傳統節日了。 端午要吃食餅筒(一種把各種菜先做好,切成細絲,包進麵糊的薄薄的餅皮裡吃的食物),冬至要吃擂土圓子(一種糯米團子,在看起來像沙土的甜味粉末裡滾一滾再吃),清明要煮好一碗碗的飯菜帶上山祭祖,然後回去吃掉。 白事(家裡有人去世)也是相當熱鬧的一種特殊的時節,擺開酒席,請親戚朋友與和尚們一起吃飯,然後敲鑼打鼓,中國和外國的樂隊都有,還有各種花車、紙紮的物件,排成一個一個方陣,拖開長長的隊伍,然後緩緩遊街。 春節就更不用說了,氏族裡所有的人聚在一起。 還有很多我不懂的日子,會被家人帶去到寺廟、道觀和祠堂裡。 在孩子的眼裡,鄉鎮的生活是無趣的。 在我生活在家鄉的時候,我們那裡連計程車都很少有,父母會叮囑不要坐,因為是「外地人」開的,不安全,不難想像鄉村生活是多麼日復一日、範圍狹窄、毫無「自由」。 兒時我更無數次抗議能否不去親戚家枯坐,希望能自己留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 到了青少女時期,我隨父母搬遷到了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里生活,這裡有超大型的 shopping mall,不計其數的電影院、美術館,大型的遊樂場。 這裡的孩子都能張嘴說出各種大牌的名字。 我在這裡開始過上了不會有鄰居來走訪、生活中充滿陌生人、辦事依照規章的城市生活。 當我逐漸融入城市,開始擁有了一種「城市人」的身份之後,我返鄉的次數逐年減少,我對故鄉也開始有了一種手足無措的陌生感。 在後面的很多年裡,我只覺得老家是個極不便利、又充滿了人情麻煩的地方。 城市是屬於現代的,而中國的現代化是崇拜西方的。 城市中很多人,都不自覺地認同了西方個體主義、和消費主義的文化。 我們覺得分工細化的陌生人社會是文明的、先進的、發達的,西方品牌的溢價是值得被消費的。 相對應的,熟人社會在我們眼中充滿了矇昧、是思想落後的代名詞。 離開小村,去大城市奮鬥落腳,曾是一代人共有的美夢。 而當他們如願之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教育的這群人,開始對故鄉懷有一種「高人一等」、「不願為伍」、或至少是「無法融入」的疏離感。 可以說,許多中國的年輕人,不但與他們的「身份之源」是沒有連接的,更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試圖與那個源頭劃清界限。 我們為什麼要成為「城市人」?城市,究竟會給我們的自我身份帶來些什麼? 對城市身份的嚮往,與對於「西方」的認可與仰慕是分不開的。西方,至少在那一代人的眼裡,代表著更先進的技術,更細化的社會分工,更高的經濟水平。人們對於「洋氣」的追求,和對於「土氣」的厭惡,與整個社會迫不及待、甚至是極端地追求以西方模式為標準的「現代化」是直接相關的。 此外,現代的西方也代表了一種「人人平等」的新的道德觀。人們依據統一的規章和法律行事,比起需要考慮「不同的人情關係」而揣摩自己的做法,這種新的方式無疑是更簡單的,尤其對於涉事未深的青年人來說。在鄉土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處事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考慮到親疏關系、倫常地位,做出謹慎而圓滑的處理。熟練掌握了這套倫常要求,便是「得體」。 而很多年輕人,都把這種「因人而異」的處事準則,等同於「虛偽」、「世故」,或者至少是「多此一舉」。城市人的身份,便也是與這種「老舊」、「不公平」、「不誠實」的道德決裂了。 當然,城市人的身份,更代表了一種「靠自己贏得世界」的可能性與理想。青年人意氣風發,相信有限的生活束縛了自身的「可能性」,他們渴望新的東西——不知出於何種原因相信「新的就是更好的」。我們父輩、祖輩,經歷了國家兩個追求生產力高速發展的特定的歷史階段,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國家的歷史階段(包括當下)都號召人們擁有突破平庸的夢想。我們沒有學會如何衡量自己究竟希望在世界中站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更沒有學會安於平庸。 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人,和我一樣從鄉鎮來到城市生活。城市五光十色,光是高樓林立的樣子,就能讓人感受到它的偉大。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究竟付出了什麼? 無聊感、空虛感、單調的重複和疏離感,冷漠與孤寂感 「原子」,是托克維爾提出的,描述民主化進程中,現代人生活狀態的最形象的表述。如果說,曾經,我們是通過不同的氏族、不同的民間社團、與更大的社會系統發生聯系,在建立在陌生人關係之上的城市中,是一個個極端孤立的個體,直接接觸著極端巨大的社會系統。在一些時刻,我們感受到城市這種組織方式的偉大,另一些時刻感受到它帶給自身的壓迫。 渠敬東老師曾經談論過這個問題,他的觀點,幾乎重寫了我關於童年和家鄉的所有印象。他非常重視「鄉村」,他甚至提出,「鄉村是當代精神危機的疏散和化解之地」。 當代人的精神危機,也許可以歸結為「孤獨」二字,我們心中無處歸屬,而把孤獨演繹為千變萬化的形式:否定的、空虛的、重複的、極端娛樂的。而在鄉村的倫理中,恰恰有很多用來對抗這種孤獨的東西。 比如,渠敬東老師談到祭祖和祠堂的意義,他說,在鄉村裡,一個人是從他的祖先那裡延續下來,他知道自己的譜系、祖先的故事,他自己的血脈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在未來綿延不絕。人在這樣的生活狀態里,不是一個與他人完全隔離的存在,而是很多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一個環節。我想,人在這樣的狀態裡,才會把同族人的利益看成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很多年輕人的看法中,就是一種麻煩的東西——為什麼不和他們劃清界限算了?可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陷入一種孤絕的寂寞感中去。 渠老師說,「當一個社會真正遭遇到危機和動蕩的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沒有歸屬的可怕。」在鄉村生活中,人們互相照顧,這既誕生了無盡的矛盾衝突,卻也一直、的的確確是很多人度過困境的路徑。人們覺得小家之外還有延伸的親戚大家庭,此外還有氏族,還有村落。他們既有義務照拂他人,也有權利向他人求助。 老師說的一段話非常打動我:「今天的人,只靠自己去贏得世界,其實,最終絕大多數都是輸的,懂得一點點體制構造常識的人,甚至懂得一點點概率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可是光憑自己去贏得世界,最終痛苦總是大於快樂的。在人的一生的不同階段中,總有失望、擔心、焦慮和興奮,一個人總是渺小的,抵抗不住那麼大的體制,也無法適應所有的變故,而在這里,在一個人遇到困難或人生重要階段的時候,總有神啊、靈啊,鬼啊陪伴著你,有祖先在你那裡守護著你。讓你在生老病死中心安,讓更多的人幫助你。很多人講這是迷信,而我卻覺得這是人性使然。人有敬畏,才有安全感,人有依戀,才有歸屬感。 在城市中,我們孤獨地面對整個世界,似乎有無窮的力量。可是等你失戀的那一天,等你失業的那一天,等你生病的那一天,等你面對死亡的那一天,你才有可能真正明白,在這個世界裡過活,不能僅靠你自己。 圖片|來源 在北大上學的時候,我很喜歡教人類學的朱曉陽教授。去年他和我說,要帶著十幾個研究生同學去雲南的一個鄉村修廟。這個鄉村我是知道的,叫「巨集仁村」,是曉陽老師的故鄉,也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研究和守護的村莊。 這個村莊位於昆明市,這些年,曉陽老師為它拍攝了兩部風格迥然不同的紀錄片,一部叫做《故鄉》,另一部叫《滇池東岸》。這兩部片子都是講述昆明的城中村改造。這座村莊是無數中國村莊的縮影,它不斷地被城市化傷害、乃至吞噬。村莊幾度險些被拆,可村莊里的人,還有過去的道德、風俗、倫常,也一直在對抗著城市對它們的入侵。 《故鄉》是一部長達4個小時、沒有背景音樂的紀錄片,大量的對白都是當地的方言。我上大學時看了它的首映。老師說,他們試圖用一個一覽無餘的視角去看這個村莊。一開始,我們覺得他們的生活是悲慘的,髒亂、還隨時可能失去,可兩年的拍攝過程中,我們不斷發現,在當地人看來,他們的生活是很燦爛的。 「在我們看來他們的生活是痛苦的,但他們仍然在生生不息得努力,也總是能夠抓住一些能讓他們站得住腳的東西。」 距離那時,已經過去了七、八年的時間,我現在對於老家、對於更多人的老家的理解,很接近老師當年說的這句話。 曾經覺得「虛偽」的人情往來,如今在我眼中卻很有一種「用心」的溫度,也再不覺得在老家無事可做的時間是無聊的。 因為越來越長大的我,已經慢慢明白,生活的模樣並不是如兒時所想,始終充滿了延續性的快樂的事項。 生活是斷裂的,大多時候被乏味的事項佔據時間,是充滿挑戰和困境的,好事是令人意外的。 而當城市裡的我為生活所苦的時候,回頭卻看到家鄉的人們理所當然地、承受著並不樂趣橫生的生活——就彷彿無論怎麼樣,生活都能夠延續下去,並始終有燦爛的東西會時不時地發生。 人最終都是在有限的範圍和內容裡生活的,而安於一方小天地,本身就需要智慧。 那可能就是那些幾千年來的傳統賦予人們的東西——它讓人相信生命始終可以延續下去。 還記得當時,老師跟 20 歲一臉懵懂的我說,觀眾看不懂也沒關係,他們今天不理解,明天不理解,但早晚有一天他們是會理解的。 我遠遊多年,終於開始學會從身後那一小片故土汲取力量。 以上。 正文到此結束。 就像主創小姐姐一樣,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對故鄉的情感大都會經歷一個從熟悉,到陌生,再到熟悉的過程,還會經歷一個從懵懂,到不解,再到理解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曾嚮往過遠方,嚮往過更遼闊的地方,但在那些最低落的時刻穩穩接住我們的,總是身後那一方小小的故土。 而我們對故鄉的情感最強烈的時刻,往往是那些身處異鄉的時刻。 有的時候,只有當我們離某個地方很遠很遠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開始認識那個地方。 對很多人來說,家鄉便是如此。  April 27, 2019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UJXcHw

土象星座如何與家人溝通?孩子不是你的複製品 http://bit.ly/2V0nydx 有鹿文化 金牛座就是固執、處女座毛很多,摩羯座嚴肅又拘謹?面對土象星座家人,最該掌握的溝通原則就是以柔克剛! 家庭的氛圍營造,來自於家人間良好的溝通。父母說了,小孩拒絕聽進心坎;小孩認真說了,父母還是停留在說教。 彼此互踩對方地雷,是典型「有表達,沒溝通」的親子對話。 父母真心地以為自己在「溝通」,小孩也認為盡了最大的誠意在說明,殊不知一個是用「權力」在表達,一個是用「感覺」在表達。 台灣的父母偶爾會陷入愛提當年勇、又講太多的迷思。殊不知青少年通常對於這種陳腔濫調的溝通模式,大都會以放空、忽略、敷衍來應對。加上台灣父母也常陷入指導型的心直口快,性格激烈一點的青少年,不是回嗆就是直接發生衝突。 《孩子與青少年的不講話療法》作者瑪莎.史翠斯(Martha B.Straus)有過這樣的提醒:「最好是你什麼都不用說,但如果你想要他回答,你應該鼓勵青少年說。」 因此,「做父母需要學習!」的論潮讓此類的議題常居親子教養書暢銷榜的前幾名。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學會良好的親子溝通技巧、充實青少年心理學知識,善盡陪他們走一段的機會。 俗語說:「世間最傻父母心。」全然地給出真心,又得主動放手,讓他們獨立後,能靠自己愈走愈遠。年輕世代是否感受到父母默默地讓步? 孩子,真的不愛了嗎? 青少年是愛在心底口難開的世代,與其都是父母在讓步,當小孩的願意主動做好溝通,父母也會被這份柔軟的心給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圖片|來源 土象星座:暖心交心拉近距離 金牛座:放下牛脾氣,成為彼此的鐵粉 金牛座父母比較會陷於慣性與自我思維的世界,重視家庭觀的金牛,在物質上會給予小孩很優渥的支持,更是務實有才又內斂寡言的父母。他們不喜歡與小孩有所衝突,但是面對彼此價值觀的歧異,常會固執己見,互相僵持,影響家庭和諧,例如:他們會以自己的喜好當作教養的依據。甚至心結愈結愈多,無法化解。最慘的是,若踩到金牛的死穴,他們就關起心門,拒絕溝通,表現出更沉默以對的鴕鳥心態。這會讓青春期的孩子悶到內傷,甚至陷入對牛談「情」的窘境。林俊毅《爸媽,我有話要說》讓你透過八十個困惑的親子溝通點,讓牛脾氣、慢半拍的父母,透過良好的溝通術,進行親子關係的修補。更能在情境式的模擬中,與金牛座的父母修好、修滿相互理解的人生功課,讓彼此成為最親密的鐵粉、最忠實的知音。「給同學貼心叮嚀」、「給父母的溫柔提醒」讓你們做好高度溝通,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彼此幸福相伴。 處女座:父母不會讀你的心,孩子也不是你的複製品 處女座父母的教養最按表操課,書上怎麼說,只要他們認同了,就會認真地照書中的步驟養育自己的下一代。你和父母的溝通需要以柔克剛,處女座外圓內方,是原則型父母,你要忤逆他們的意思,通常是以卵擊石、有去無回的溝通。展現你主動學習力,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處女座父母知道:孩子已經長大了。《一言九頂.親子過招》內容很適合處女座父母與小孩一起討論:頂,是小孩還有話要說,處女座父母要不要聽?饒夢霞說:「頂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應該是可喜的,表示孩子想要跟父母、師長有所溝通,只是因為聚不到焦,雙方各說各話,都不肯靜下來聽對方說。」與處女座父母溝通,你必須讓他們知道:你要的言教是,你的道理之外,還有溝通、妥協、同理;你的身教之外,也要接受我們各自美麗的生命,皆有獨特的情韻呈現。當處女座父母意識到:孩子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時,青少年只要把握機會,不逞面子,與父母暖心交心,有條不紊、有禮有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贏得處女座的父母心,絕非難事。 摩羯座:記得回應、同理父母!注意給孩子的鼓勵是否帶有命令性! 摩羯座父母明明是想給孩子鼓勵,但他們的「加油」帶有命令性,聽在小孩心中卻是滿滿的壓力!他們的成功是刻意練習的結果,因此十分重視孩子後天學習的能力。責任心強的摩羯習慣擔任糾察隊的角色,通常會給孩子嚴肅龜毛的感覺。其實他們是最樂意陪伴小孩重新過一次童年生活、甚至青少年時期的父母。不過太在意兄友弟恭的傳統,摩羯座父母通常扮演具有決定孩子人生選擇的關鍵人物。《當時應該說出口的話》作者凱莉.柯利根(Kelly Corrigan)告訴我們在某些關鍵時刻,我們該對自己所愛的人(包括自己)說些什麼,才能讓事情變得美好。「然後呢?」這是給父母最好的建議,學會先傾聽再說話。「我懂」是回應父母、同理父母,最好的話。話多不如話好,只要簡單的幾個字,然後「靜默」,最能撫慰父母心,找到溝通的力量。 了解父母的個性與思考,青少年就學會該使用什麼適切的溝通術說話。當你說得夠好,就能讓父母即便未來面對老病,仍能意志昂揚地為自己而戰;為自己而優雅地過日子。青少年若能先理解十二星座父母的脾性,站在同理與尊重父母的思考上,即便順心而論也能達到雙方「你懂我,我懂你」的親子對話。只要善用星座與閱讀雙拼的好方法,就能把話說到心坎上,成為暖心療癒系家人。你說:哪個父母有能力抵抗小孩這種彷若讀心的溝通術呢? 本文摘錄自宋怡慧《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由有鹿文化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 April 27, 2019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V0nydx

當你的理想支持不了現實生活,試試 2% 法則 http://bit.ly/2IKCsxT 大是文化 一對曾經欠下超過 10 萬 8,000 美元(約新臺幣 327萬元)的夫妻,後來運用 2% 法則來擺脫債務。如果你也有債務困擾,不如來參考看看這個做法吧! 薪水永遠跟不上帳單,所以你需要這本書 你早上起床時,發現上班已經快遲到了,因為你昨晚太晚睡,早上又多按了好幾次貪睡鍵。而你終究得搖搖晃晃的起身,靠著咖啡、巧克力還有汽水,來獲取一整天所需要的精力。 你已經遲到了,但你發現前一晚沒有設定咖啡機的時間,也來不及為自己做健康的早餐,於是就在上班途中進去一家咖啡店(從口袋裡掏出更多錢),還順便買了一個貝果。 店員知道你的名字,因為這不是你第一次睡過頭,或是忘記設定咖啡機。專家都說,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而你希望未來總有一天也可以實現這件事。 隨著辛苦的早晨工作開始,你的老闆提醒你,今天下班前就要交她幾個星期以前指派給你的報告。你低聲咕噥了幾個字,然後結結巴巴的說一定跟往常一樣如期完成。然而唯一的問題是,「跟往常一樣如期完成」其實就是匆匆完成,完全不是你期望自己部屬拿出來的品質。接近午餐時間,同事開始討論要去哪間餐廳吃飯。你暗自算著這個月在外吃飯的開銷,心想如果自己帶午餐的話,省下來的錢就可以填補這個月的信用卡費。好吧,也許之後可以開始帶午餐來上班,從⋯⋯下星期好了。(推薦閱讀:一人更要好好吃飯!獨居的你這樣做菜) 在吃了一頓熱量過多、花費時間比你預期還久的午餐之後,你發現報告真的必須趕快完成了。你開始做報告,最後離開辦公室的時間比預期時間晚了一個小時,而且交出去的品質也不盡理想。離開辦公室後,你發現當你回到家時家人已經餓壞了,他們沒有精力等你煮好一頓健康的晚餐。然後你想到今天是星期二,表示可以到家裡附近的速食店買個墨西哥捲餅全家餐,真感謝想出這個星期二捲餅活動的天才。 在回到家的前幾分鐘,你發現今天三餐都在外面吃。面對現實吧,外食很貴,而且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又有什麼辦法?回到家,你發現家裡有點凌亂、廚房需要清理一下,然後你的配偶提醒,再不到 30 分鐘,客人就要來了。所以,你們全都狼吞虎嚥的吃著塔可餅(Taco),趕忙清理房子好迎接客人。 你一整晚都陪伴著孩子,幫他們看完功課後便拖著身子回到臥室裡,發現床鋪就跟早上出門時一樣亂。不過你又想到那些專家,說把寢具放在外面透氣比折起來好很多,所以你認為自己成功了,雖然你的思緒被這凌亂的房間搞得有點心煩。 最後,你爬上床,不是追你前一天漏看、最愛的劇,就是看晚間節目,希望幾個笑話能讓你平靜下來。當你終於要進入夢鄉時,驚覺已經比理想的就寢時間晚了一個小時。那些專家不斷建議你,設定一個就寢時間,並確實遵守它,或許有朝一日你真的會確實執行。就在放鬆準備沉睡之際,你又突然清醒過來,想到自己忘記設定咖啡機,也忘了把明天晚餐要煮的肉從冰箱裡拿出來⋯⋯只好說服自己明天一定會做到。 上述這種情況聽起來熟悉嗎?對,我們確實很熟悉,因為在我們累積債務,並試著要付清它們的那些年裡,就是這樣過日子的。事實上,沒有人真的打算欠債、或是想陷入經濟困境中。對很多人來說,你們就是這樣過日子,在反應過來之前,已經欠下一大筆債,而且還搞不清楚怎麼走到這個地步的。 其實,我們就是那對被債務勒到喘不過氣的夫妻,我們曾經欠下超過 10 萬 8,000 美元(按:約新臺幣 327萬元)的債,那時感覺看不見出路,完全被困住了。(推薦閱讀:薪水總是跟不上帳單?養成現金生活的習慣) 圖片|來源 沒錯,你會經常因為我們的愚蠢,而難以置信的搖頭。那麼,你為什麼應該聽我們的? 因為我們曾經那樣過!不過我們有辦法爬出來,並且在短暫的時間內,還清超過 10 萬 8,000 美元的債務。我們不只會分享一步步還債的過程,也會告訴你如何遠離它們。我們想推廣透過緩慢而循序漸進的改變,達到正確的財務觀念,並過著無債生活。然後在此過程中,鼓勵你採用可以不斷持續下去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採取你需要、而且目的明確的步驟,來重新掌控生活。 我們其他的還債計畫,要求你在一夜之間改變生活方式,拋棄一切、一下子砍掉 80% 的預算,只吃白飯和豆子撐到最後。我們曾有過一大堆錯誤的開始,並試著遵守那些計畫,每天起床都帶著決心,要成為超級節儉、成功減債的夫妻,但搞砸的瞬間又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毫無希望。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好像每週都在跟彼此說:「我們又失敗了。」因為又超出預算了。明明新預算不允許,我們還是在外面吃飯;明明不應該,卻還是買了新鞋子等。然後我們會安慰自己:「那下星期一再重新開始。」但幾天之後,又重複說一樣的話。那個過程令人非常頹喪,我們一再設計出讓自己失敗的計畫,始終無法跟上還債計畫的要求,就像無法持續進行的速效減肥法。 如果我們連最初的門檻都跨不出去,到底要怎麼擺脫債務?再說,如果我們成功犧牲了所有事,以後又該如何保持下去,不回到老行為模式、再次欠債呢?這顯然對我們不適用。 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我們的許多債務明顯就來自於愚蠢。從今日回頭看,發現大部分債務都來自外食和旅遊,因為想趁著年輕時全部達成。好笑的是,我們現在對於那些餐廳和絕大部分的景點都已經印象模糊,但陷入那一大筆債感覺到的痛苦、混亂和困頓,至今仍根深柢固。 我們已經付不起這些帳單,所以急需現金。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有辦法維持經常外食與週末出外小旅行。 沒錯,我們就是那麼迫切需要錢,所以申請了一份那樣的貸款。我在寫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因為只借 1,000 美元就要負擔 36%年利率這件事,而感到震驚。那封信的開頭寫著:「簡單、快速、省時、實用。」真奇怪,它那時怎麼沒有寫到「昂貴」與「出賣你的靈魂」? 不管怎樣,當初收到這些信時,它看起來像天大的禮物,不需要檢查你的信用紀錄,而且信上還用粗體字印了使用說明:「只要在附件的貸款支票上簽名背書,然後存入你的銀行帳戶即可。」這些貸款不需要檢查我的信用紀錄,甚至不需要跟貸款專員面對面、進行尷尬的面談,最後還可能面紅耳赤、雙手空空的離開銀行。 所以你看到了吧,這些公司就是在獵捕那些財務上窘迫到連稻草都會去抓的人。他們祭出保證,說可以隨意運用那些錢,然後就在那裡等你上鉤。這封信保證錢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包括特殊消費、信用卡帳單、修理車輛、房屋,甚至是享受週末假期。 這就是它開始變得可怕的地方:拿到這些貸款實在太容易了,但償還完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們一個貸款接著一個貸款,不斷的深入兔子洞。這件事必須終止,而它也終於走到盡頭,就是在我們真的非常需要錢卻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借的時候。那些日子裡,我必須完全拋棄自尊心,迎頭面對羞恥感,走進我的第一間發薪日貸款(Payday Loan)公司。如果你以為年利率 36% 已經很糟了,但事實上,一切會變得更糟,非常、非常糟。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經歷所有淚水和壓力後,想出了一個全新的、持久的、能達成的方法,永遠擺脫了債務!各位朋友,這就是我們 2% 法則誕生的理由。如果我們夫妻倆愚蠢到積欠龐大債務,都可以使用 2% 法則來擺脫債務,那麼任何人都可以達到無債的自由狀態。 無論你遭遇什麼狀況,我們都鼓勵你繼續看下去,並且保持雀躍的心情,因為還清所有債務、達到你的財務目標,絕對可行。讓我們立刻進入這個計畫的核心,告訴你開始著手有多麼簡單。在你意識到以前,你可能已經在慶祝沒有債務的新生活狀態了。要知道,我們都會跟你一同慶祝。那就趕快看下去吧! 2% 法則是什麼? 我們稱之為 2% 法則,是因為每次只需要改變 2%,不像其他債務計畫一樣,要你立即大幅刪減 80% 預算,我們只要求你做出 2% 的改變。這種漸進式方法會讓你每個月都降低一點支出,增加一點收入。 首先,我們會分享 2% 法則的核心,接著拆解其中的原則。如果你有疑問也不須擔心,要記得,這本書的目的是要教你這個方法,即使現在有問題,都會在看完本書後得到解答。 2% 法則的核心概念是「漸進式改變」。我們花了好多年才還清龐大的債務,也花了好多年才建立起新的生活模式,改變原本內化於內心深處的生活習慣。我們在還債的這幾年裡,了解到這些模式無法在一夜之間改變;改變習慣需要時間,而從自己挖的爛坑裡挖出一條生路來,也需要時間。 2% 法則:記錄你每個月的支出與收入。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好好使用這項實際資訊,降低 2% 支出、增加 2% 收入。其實,這個計畫就是在運用一些基本常識,並不複雜,它只是根據你現在的狀態,幫助你應用一些簡單、漸進的改變,讓你到達想去的地方。 如何實踐 2% 法則? 以下是實踐 2% 法則時,你要遵守的六個步驟:  記錄你一個月的支出和收入。 根據步驟 1 的結果,製作你的預算基線。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降低 2% 的支出。 同時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增加 2% 的收入。 從步驟 3 與步驟 4 中「找到財源」,並朝著目標前進。 之後,在接下來的每個月都持續重複步驟 3 到步驟 5。 接下來,我們將拆解每個步驟,詳細探討怎麼做以及為什麼。 步驟 1:記錄你的支出和收入。 這個計畫與大部分計畫的不同之處,在於檢視自己正處於什麼狀態。它並不是要你思考並列出一個計畫,看你和家人最少可以一下子刪去多少支出;也不是要全家人坐下來,花幾個小時列清單,試著找出你們打算從一開始就刪掉的開銷,然後把家庭預算刪減到幾乎沒錢可用。(推薦閱讀:聰明記帳法:捨去瑣碎記帳,做真正對財務有效的事) 你的第一個步驟很簡單,就是記錄自己的一個月支出。別擔心,這不是個冗長、艱辛的研究計畫,底下有兩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來輕鬆完成。 方法一就是簡單記錄你一個月內的正常開銷。我們建議你將支出分為幾個類別,這樣一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尋找節省支出的空間會比較簡單,只要看大部分的錢花到哪個類別就可以了。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範例來開始,這是最廣泛的類別清單,適用於大部分的家庭,或許你們家會想加入其他特定類別,或是刪去一些比較不相關的類別(見圖表):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方法二跟你們用來記錄消費習慣的工具有關,例如網路工具、手機 App,或是其他記錄方法。很多人使用信用卡消費,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個,我鼓勵你檢查自己的信用卡帳戶,看他們能否提供每個月的消費種類清單(見圖表)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此為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提供的例子。從上圖表中你可以輕易看出,他們已經根據商店與類別替你分類好了。這並不是鼓勵你使用美國運通卡,只是要你知道,可以在信用卡公司網站上看到自己的消費資料。 如果你主要以非付現(如信用卡、簽帳金融卡或支票)的方式購物,就能輕鬆的在單一位置上看到所有的消費紀錄,而且已經分類好了。 你可以回顧並針對特定消費更改分類,更棒的是,可以毫不費力的把某些交易分為多個類別(見圖表)。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如果你的信用卡公司沒有提供上述圖表(或者你使用的是簽證金融卡),可以使用免費的線上服務或手機 App,像是 Mint.com,將信用卡資料和帳戶交易記錄同步到網路上。如此一來,它記錄了你全部的支出,包括銀行帳戶和信用卡帳戶,讓你在同一個地方管理預算與支出。 同時,你也要記錄下你一個月的收入,這通常比記錄支出容易些。你必須知道你的底薪,這樣在設定增加 2% 收入時,才知道起始點在哪裡。記得確定你有記錄下你和配偶兩人的收入。 不管你使用什麼方法記錄支出與收入,只有兩個基本原則要遵守。確定你理解這些後,才能確保在正確時間內記錄正確的消費。一是在這段時間內,只記錄你的正常開銷。像緊急的支出,例如汽車維修、掛急診等,則要列入特殊的類別內;二是在這段時間內,只記錄你的正常收入。不要包括那些令人開心的意外收入,像大筆退稅等。盡可能越簡單越好,搞得很複雜只會導致失敗。 步驟 2:建立你的預算基線。 你所需要做的,就只有根據上個月記錄的總額,將其設定為你的預算基線。就這樣而已,真的。這個步驟的目的,在於保持簡單,不需要用一大堆數字來統計、計算,然後再兜一些圈子,才得出預算數字。 那麼我們來看看下方圖表。假設你上個月的支出是 3,000 美元,而你的收入是 3,000 美元。首先,我們要讚賞你,因為你的支出沒有超過收入,許多人會這樣,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會欠下一大筆債。相信我們,我們真的懂。這個步驟讓你設定出這些基線,必須要有這些數字,才能進行下個步驟。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準備好了嗎?有趣的部分來了! 步驟 3:接下來的一個月,降低 2% 的支出。 設定你下個月的預算。只要降低這個月的 2%,就是你下個月的新預算。回到剛才的範例: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注意,我們已經加入下個月的預計開銷。我們所做的,就只有從基線減去 2% 而,這個數字就是下一個月的新目標。我們拆解一下,會更加清楚: 基線:3,000 減去 2%:3,000×0.02=60(要減去的數字) 新一個月的目標:3,000-60=2,940 步驟 4:接下來的一個月,增加 2% 的收入。 你也要設定下個月增加收入的目標。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首先,來拆解過程,讓你可以清楚看出我們做了什麼。 收入基線:3,000 增加 2%:3,000×0.02=60(要增加的數字) 下一個月的目標:3,000+60=3,060 步驟 5:將步驟 3 和步驟 4 得出的錢,應用到你的目標中。 你看到僅一個月之後,預計剩下的餘額了嗎?沒錯,光是一個月,就有多出來的 120 美元,可以加到你的財務目標中。你能看出這種漸進式的改變,對你的家庭財務產生多快速的影響嗎? 步驟 6:接下來每個月持續重複步驟 3 到步驟 5。 每個月你都要記錄下實際支出和收入,然後規劃接下來一個月的預算。現在,我們再來進一步看下面的範例,此為這個家庭在這個月分中的成果。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首先,我們來看支出部分,原本設定二月的目標是 2,940 美元,但實際結果是 2,968.57 美元。那麼這家人應該放棄他們的計畫,直接宣布失敗?當然不對!他們在實際上確實降低了預算,雖然不及原本預計的那麼多。 事實上,他們原本還可能增加支出,並超出預算的基線,這種事也曾經發生在我們身上。接下來的那個月,我們還是以小而漸進的目標繼續前進,以該月實際支出的數字扣掉 2%,當成新的支出目標。沒有立即達到目標,也不需要有功虧一簣或是失敗的感覺,只要振作起來,並根據前一個月的實際支出數目,設定好下一個月的目標,繼續朝新目標前進就行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收入,這是能讓人快速開心起來的部分!目標是只要增加 60 美元就好,但這家人可以做到更多,這很常見,尤其是剛開始時,許多家庭都能增加超過 2% 的目標。這一切對他們的財務計畫有什麼幫助?原本他們希望可以看到額外的 120 美元,用來償還債務,結果他們可以擠出 144.43 美元。你現在知道才一個月,就能得到多麼驚人的結果了嗎? 下一步 現在,我們就拿當前這個月的實際數字,來設定下個月的目標數字: 圖片|大是文化提供 使用前面的資訊,你可以得知這是怎麼算出來的,但是我們不希望你忽略了最後一點:下一個月的預算和收入目標,要比前一個月的實際數字,分別減少 2% 和增加 2%。 這是此計畫開始令人振奮、而且對家庭有實際意義的地方。你可能沒辦法每個月都達成目標,那沒有關係,因為你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比前一個月好 2% 而已。 這個步驟避免你每個月都有跟不上的感覺。每個月都是全新的開始,不需要覺得你這個月必須更加節衣縮食,才能彌補落後的部分。它設計來幫助你一次一小步的達成目標。而這最後一個步驟讓整個循環完整,避免你就此放棄。 本文摘自艾力克斯.麥可、凱西.麥可的《2%法則,3年還完 300萬:薪水永遠跟不上帳單,我們從敗家變成理債、理財,找到真正生活品質,還養得起六個小孩》,由大是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2%法則,3年還完 300萬:薪水永遠跟不上帳單,我們從敗家變成理債、理財,找到真正生活品質,還養得起六個小孩》 April 27, 2019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IKCs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