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專訪作家鄭如晴:我不只是張鈞甯媽媽,我是作家,我是主體 http://bit.ly/2EeyauN 女人迷性別編輯 佳琦 專訪作家鄭如晴,寫了很多兒童文學與散文,她本人說話輕柔,溫暖又直指人心。除了作家,她還是張鈞甯母親,不過她說,不喜歡被稱「星媽」。因為,作為母親,不該永遠是孩子背後的隱形人。 寫了很多兒童文學與散文,鄭如晴本人說話輕柔,使用的語言也像散文,溫柔又直指人心。除了作家頭銜、教授身分,她也是張鈞甯母親,不過她說,不喜歡被稱「星媽」。因為她說,作為母親,不應該是孩子背後的隱形人。 她是鄭如晴。 很少女,很童話,她不是星媽,是作家鄭如晴 二十多年前,她在德國慕尼黑生下兩個女兒,母女記事,也是她的故事。在〈戀愛是親子護照〉中她寫,七年當中,一個家不斷遷徙,從這城搬到那城。丈夫離開,她成了別人口中的單親媽媽,大小游離搬遷不下十次。她的感觸是,「家的定義,從來不在固定的門牌號碼,而是在有愛的地方。」 「說起家,情緒是很複雜的。一般人心裡通常有兩股力量不斷拉扯,一個是對家的疲憊與憤怒、另一個則是強大的古老力量在牽引我們。」她說。我們很多時候對家庭生氣,不過,最後仍然很難怨恨。 她說:「畢竟這是家啊,你情緒發完了,還是不得不回去。」能夠真正斷然從此真不回去的,通常也得靠點運氣。 圖片|性別力 我的母親,像是一場夢 鄭如晴是很在乎愛的人。去年,她出版另一著作《細姨街的雜貨店》,書寫家庭離散經驗對她造成的影響,父親因政治關係赴日逃難,母親久病,讓她在外婆與繼母家中流轉,成了很渴望愛的孩子。今年《鑿刻家貌》改寫自她與兩位女兒張瀛、張鈞甯的生活故事,毋寧是種對自己童年的複寫與回應。我的童年不快樂,於是我希望成為一個更好的母親。(延伸閱讀:「成為母親,安慰了我心中的小孩」專訪單親星媽鄭如晴) 家庭物事,難免瑣碎。她說起母親,口吻淡然,但聽得我們隱隱揪心。 我一輩子只見過我媽兩次,第一次我三歲。戒嚴那時有個全國性大普查,所有人都要回戶籍地。我還很小,被抱著去見她。但我半夜哭鬧,媽媽肺癆第三期,很嚴重,看我這樣一哭,她很生氣。眼睛瞪大大的,指著我罵:『這麼愛哭,轉去好了!(閩南語)』 這就是鄭如晴對母親的唯一記憶。 「可能她是病人,心情也不好,才這樣說。」她替母親解釋。隔年輾轉有人告訴她,媽媽過世了,當時她四歲。「那當下,我其實根本聽不懂,也不知道要有什麼反應。畢竟說實話,我根本不認識她。」 圖片|性別力 第二次與母親相遇,是兩個月前做夢,媽媽站在床頭,還是年輕模樣。鄭如晴想,不像童年看到遺照,心底只有隱隱害怕,她很開心。「媽媽終於回來找我了。我說,『這六十多年來妳不在,我真的很辛苦。』媽媽一聽,開心的臉又垮掉了。」 她馬上意識到,自己終歸還是說錯話,惹媽媽不開心。她只好道歉,說不要生氣。沒多久,媽媽又走了,那一瞬間,她從兩層夢驚醒。她有點不好意思。「聽起來很奇幻吧。醒來以後,我只感覺到這是人生的一種空。空洞在那裡。你永遠也沒辦法彌補。」 她的話裡,裡面永遠有些童話原型。無法被取悅的母親,像夢中泡影,難以捉摸。 幸好有女兒,她們是愛的具象化 女兒長成母親,裡頭還是那個女孩。而幸好,她遇上了兩個女兒。大女兒瀛瀛,小女兒鈞甯,填補她對愛的渴望。她說,大女兒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她好像聽到自己也在喚母親一樣。 「我有時候甚至會有角色互換的感覺。我想,如果我有媽媽,會不會也像瀛瀛、鈞甯那樣對我?」 閨密母女,找鄭如晴來談再好不過。我問她,平日跟女兒會講「我愛你」嗎?她立刻答:「當然會啊!她們回家第一件事啊,一定是先抱我。媽媽我好想妳、看妳好高興喔。」 我不是星媽,我是作家 不過母親節,我們也談,她對星媽身分的再反思。作家鄭如晴,教授鄭如晴,星媽鄭如晴,哪一個是她自己?人家知道她,總因為女兒張鈞甯,作為女性,作為教授,她不免抗議,大談性別議題。很多廠商愛找她跟鈞甯拍片,但她其實很不喜歡被叫鈞甯媽媽、或是星媽。為什麼? 「我其實不喜歡每次都被叫鈞甯媽媽,或是星媽。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體性,也許在你的場合,我是你的媽媽,但我在公開場合,我也是我自己啊,我有自己的角色。因為這都是他們在社會上努力了十幾年才有的結果,這當然要被尊重。」 她也不喜歡被叫張媽媽,因為作為媳婦,本來就不是夫家的附屬品,更何況,她也獨立扶養女兒長大。「我不想再被當成附屬在那個家裡的角色。」 「所以我非常不喜歡人家叫我星媽。我都說,我根本是『辛媽』,辛苦的媽媽。我也不喜歡被叫張媽媽,因為我跟他們家其實也沒關係,我不想再被當成附屬在那個家裡的角色。很多單親母親一定有這個困擾,怎麼都單親了,還要被稱作某媽媽呢?」(延伸閱讀:【母親手信】賴芳玉:做母親,首先要做自己) 「媽媽絕對不是躲在孩子後面的隱形人。我愛我的孩子,我付出,我不計較,但是不能忘記,我也是有主體性的人。」 圖片|性別力 跟父母關係不好,請把希望放回自己身上 說起世代溝通,她自栩是開明的媽媽。我問,難道從不跟女兒吵架嗎?閨密都會吵架了,母女一定也會。她說當然會啊,鈞甯一開始要踏進演藝圈時,吵得很兇。不過,她也有母女和好的絕招。 「有時候溝通到盡頭,其實我會告訴她們,我說話的動機是什麼?大多都是因為,我很愛她們,很擔心。」 有些教養書會提醒家長,不要以愛為勒索去跟小孩溝通。鄭如晴說她理解,但也容易產生一種誤會,「如果你不說出,擔憂是出於愛,你怎麼告訴他們,你是愛他們的?」許多溝通的起點都是彼此的善意,卻因為態度認知的落差,而變得非得要爭輸贏不可。(延伸閱讀:如何在成年後與父母自在相處?練習跟父母當朋友) 圖片|鄭如晴提供 當你們這一代,跟父母親子關係不好的時候,請不要沮喪,你把希望放回自己身上。從你開始做起。上一代沒有這種教養習慣,你要原諒他。而到了你這代,你的資訊更多了,你可以有更多自省。改變,要由你開始。 然後,不只是改變下一代的關係,你也可以開始改變上一代的關係。你要試著原諒他們。畢竟也是因為他們,作為孩子的你,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不一樣的世界。她說。這段話既是像給我、給女兒瀛瀛與鈞甯,也更像是在給鄭如晴自己,下的人生註腳。 許多人常說,你的父母怎麼對你,你就會怎麼對待你的孩子。不過這話在鄭如晴身上,一點也不適用。她的童年很孤獨,她卻用自己的一生陪伴兒女,寫下故事,也完滿自己的童年。 我們想送給你這樣不太典型的母親故事。 May 17,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Eeyau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