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溫柔生產間|產科醫師怎麼說:減少不必要生產醫療,我們走了多遠? http://bit.ly/2YkVwXx 女人迷性別編輯 佳琦 你對生產的想像,是不是總是痛苦不安呢?我們將上線「溫柔生產」專題,找醫師、紀錄片導演聊聊不同的生產可能。在這篇,我們邀請亞東紀念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盧信芬聊聊。許多人談起生產經驗,想到剃陰毛、灌腸、剪會陰、推肚子,就為之卻步。我們也好奇,這些醫療行為,到了今日,在醫院端是否已有改善呢? 對於溫柔生產,或許讀者還心存疑問,我們可以聽聽醫師怎麼說。第二位醫師,是亞東紀念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盧信芬。我們也請教她,當我們談論「生產醫療化」,這個現狀到 2019 年的現在,是否有改善?還有哪些地方,仍然應該改進?(同場加映:溫柔生產間|婦產科醫師:生寶寶跟做愛,其實是很像的) Q1:許多人說,生產有許多醫療行為是不必要的。例如剃陰毛、灌腸、剪會陰、推肚子等,可能造成孕婦不適、甚至帶來風險。就您觀察,這些醫療行為,在醫院端是否有改善呢? 「二十幾年前,我在台大醫院的時候,上一輩的老師,真的會替產婦剃陰毛、灌腸。當時這兩種措施的原因,是擔心細菌造成傷口感染。不過灌腸確實是很不舒服的事情,你會一直拉肚子。而且隨著醫界慢慢出現新的實證研究,也陸續發現這兩項措施,和感染機率並無直接相關。因此就慢慢減少了。而現在還有在進行的,很可能是上一輩的老醫師。新一代的婦產科醫師,通常較少有這種行為。」 「至於剪會陰,就比較複雜。許多人說,歐美國家的產婦常常都不剪,我們判斷是,西方人的骨盆和東方體型仍有差異。之所以剪會陰,是因為生產時,產婦常常會出現陰道撕裂傷,雖然傷口小,但如果裂得亂七八糟、甚至碰到肛門,後續會非常麻煩。比方說,產婦排便時,糞便跑進陰道。所以,由醫師會判斷該不該剪,讓傷口至少是平整的,也方便縫合。至於你說的比例,我早期看老師動刀,有些老醫師,確實會剪得傷口很大,也讓產婦不舒服。我自己生過小孩,我能夠不剪就不剪,真的要動刀的時候,也傾向剪比較淺。」 「壓肚子,確實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胎位不正,我們才會稍微幫寶寶胎位扶正,盡量讓頭在下面,不能夠用力壓。就我所知,現在有些大醫院還是會壓,但那是非常危險的。另外,現代人少運動,也比較缺乏知識,有些媽媽也不懂怎麼用力,這時候醫療確實需要介入,或者讓媽媽側躺,寶寶才容易下降。最後真的不行,我們醫師會評估到底能不能陰道生產,不然就轉剖腹。」 Q2:我們將「溫柔生產」定義為「一種以孕婦為核心的生產方式」,盡量減少非必要行為。我們好奇,您自己怎麼實踐這種概念? 「站在一個媽媽的立場,我完全能理解她們的擔心。生產確實不應該過度醫療化,不過我們也看到,醫療體系,是有在逐年改變的。以病人為中心,我們會在能做的範圍盡量做到。」 「說實話,我認為願意實踐溫柔生產的母親,一定是非常堅強的。」(延伸閱讀:《祝我好好孕》最真實生產紀錄片:生孩子,不是浪漫的事) 「關於溫柔生產,很多醫院現在都有一種被稱為樂得兒(LDR)的產房。它是一種推廣產前、產中、產後,都能待在同一張床上的產房。不然有時候,媽媽都痛到受不了了,才把她轉到冰冷產台上,是很不友善的。其實現在一般醫院都可以由家人陪伴生產,但不一定能攝影。在樂得兒房,我們盡量把醫療器具藏在家具裡,像是畫的後面,如果有需要,再拿出來。如果你有喜歡的陪產音樂,我們也可以放。所以,如果你說,溫柔生產是一種『以產婦為中心』的生產概念,我認為我們做的最接近的生產方式,就是樂得兒房。」 圖片|來源 Q3:曾遇過帶著「生產計劃書」找您的產家嗎?您如何達成溝通? 「幾年前也有產婦會帶著其他家的生產計劃書,這幾年少了。我們是大概會講一下,能做到的是哪些,不能做到的是哪些。」 「另外,我每個醫療行為,都一定會解釋,要怎麼作、原因是什麼。這是最基本的溝通。當然我們希望不要有太多醫療行為。例如胎音檢測、打點滴,如果產婦要求,我們是可以讓她不要 24 小時綁著,但越靠近生產的時候,為了安全,我們還是會希望能這麼作。比方說,先打點滴,是因為要是產後有狀況,我起碼身上有點滴,可以加藥物。」 「國外醫療建議,低風險產婦可以在家進行溫柔生產。我認為,有些產婦如果身體健康,也是低風險產婦,能夠生順順的,就沒關係。但要是碰到危險狀況,還是要有足夠醫療支援,比較保險。」(延伸閱讀:打破傳統!英國梅根王妃選擇在家生下寶寶)[1] [1] 特別感謝亞東紀念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盧信芬接受採訪。 May 08, 2019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YkVwX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