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你的孤獨,能夠產生力量:為什麼在小圈圈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https://ift.tt/2RJOH1B 天下文化出版社 孤獨的狀態下,我們可以遠離外在的干擾,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增進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孤獨也不是壞事! 文|許皓宜、周思齊 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誤以為「孤獨」不是好事,但在追求夢想與目標的過程中,你終會明白,其實「孤獨」可以讓人產生力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特別把「孤獨力」拉出來,變成一項鍛鍊心智的重要指標。 「孤獨」真的會產生力量嗎? 如果你不要只想著「孤獨」對人們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會發現「孤獨」反而提供了很多空間來造就「專家」,所以這世界上有很多一流的專家和運動員,其實都是「傑出的孤獨者」。 發現地心引力的牛頓,便是史上最知名的「傑出孤獨者」之一。離群索居的牛頓幾乎沒什麼朋友,以現代觀點來看,根本就是個宅男,但他心裡想的既不是線上遊戲也不是正妹,而是滿腦子流動著他最熱愛的數學運算公式。 每天宅在家的牛頓,不但發現了微積分、萬有引力,還提出三大運動定律。 有人問他怎麼辦到的?牛頓回答:「我沒特別用什麼方法,只是對一件引發我熱情的事物長時間去思索罷了!」你看,這麼「出世」的答案,讓牛頓孤家寡人一輩子,但他一生孤獨的研究,卻讓人類見證了知識的偉大。 圖片|來源 現在你應該更明白,「孤獨」在成就專業的路上,是多麼有力量。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Outliers)這本書中,提出了「一萬小時法則」。 他指出,這些世俗眼中的「天才」,其實是付出了超過一萬小時的努力練習,才造就驚人的成果。比如,NBA 最會投三分球的雷.艾倫(Ray Allen)在名人堂頒獎典禮上就說:「我不相信天賦。我之所以能站在這裡,是因為苦練再苦練。」(推薦閱讀:人生不就是這樣:你要什麼、如何得到、願為此承擔什麼代價) 還有日本一流運動員鈴木一朗,從小就立志當職棒選手,於是開啟了每天規律又無聊的練習,即使成功進入職業棒球領域也不中斷,不但每次比賽都提早兩小時抵達球場,賽前還做足揮棒三百次的自我訓練。直到累積了揮棒百萬次的練習成果,鈴木一朗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生涯巔峰。 雖然,提出「刻意練習」的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補充:努力除了「量」,更要兼顧練習的「品質」;不可否認的,「大量付出努力」仍是許多成功者的共同點。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羨慕那些能達到「頂尖」的人士,卻很難看見,他們背後原來付出了這麼多的代價。所以,日本人把「孤獨」這件事,稱為「侘寂的美學」 。 總在獨自一人時,我們更能靜下來覺察自己的限制,然後在這種對於「有限性」的體會下,想辦法突破自我的極限。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棒球選手站上白色小圈圈時,在做的事情嗎?(你會喜歡:放下手機、泡杯茶、自問自答,找回自信光彩的 3 個方法) 「孤獨力」的內涵,可以用「極」這個字來形容。 (極,金文)=(木:房柱)+(亟:限度) 「極限」的意思,是從「極」這個字來的,它的本字是「亟」,意思是「房屋中最高位置的那根正梁」。你可以想像,早期的房子,正梁的位置可是在一個好高好高,和人離得最遙遠的地方,而那些「傑出的孤獨者」,卻是那麼心甘情願地守在這遙遠的角落。 當然,如果你覺得那麼高的地方實在太冷了,你並沒有打算離人群那麼遠,那麼你可以在心裡畫上一個「白色小圈圈」。網路時代,眾聲喧嘩有時實在是一種干擾,所以我們心裡總要空上一個「孤獨的角落」,才能更清晰地看見自我潛力,往那個突破極限的更高處邁進。 本文摘自許皓宜、周思齊的《心智鍛鍊:成功實現目標的20堂課》。由天下文化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心智鍛鍊:成功實現目標的20堂課》 December 12,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JOH1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