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1yupY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從「做家事」開始 https://ift.tt/2Z1yupY 布克文化 為什麼我們該讓孩子一起參與家務?最重要的,其實不一定是分擔家事,而是讓他們擁有家的參與感。 圖片|來源 文|陳煥庭 幸福,是來自哪裡?不是偶爾的送禮 Surprise,而是來自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溫馨甜蜜。 我們最幸福的事,是有一個愛我們的爸爸,以及一輩子相互扶持的親密手足。 我知道很多家庭在兒女各自成家後,就變得生分,彼此間也有了距離。但這在我們陳家是不可能發生的。不管多少年過去,我們一家子相處就是那麼熱情,就好像小時候的感情一樣綿密。我們經常聚餐,每周固定回老家陪爸爸,吃飯時,也會聊起從前的事情,然後大家笑成一團。 回想那個年代,不只我們家窮,整個台灣社會也都還從農業社會成長到現代化社會的適應過程。那時候,「吃飯」可是一天中的大事,不只因為可以飽肚,也因為家人團聚的快樂。 用餐時,你一言我一語的相互吐槽、彼此分享在學校的糗事,還有永遠聊不膩的生活點滴。吃完飯後,不需父親提醒,我們都會自動收拾碗筷,而大姊也會在此時發揮糾察隊長的角色:「今天換誰洗碗啊?老三,是不是輪到妳了?」 我們是用值日生的方式分配家事。當天輪到誰,就會自動自發做家事。當然有時候也會有人小小的賴皮,這個人通常是最愛撒嬌的大妹,她會賴在大姊身旁說:「大姊⋯⋯我今天好累喔⋯⋯妳可不可以今天幫我洗,明天換我幫妳拖地嘛!好不好啦!拜託拜託!」 面對大妹的撒嬌外加哀求的攻勢,疼愛弟妹的大姊往往又好氣又好笑的答應:「好啦好啦!真是拿妳沒辦法!老三妳明天不可以再賴皮喔!」當時唯一不用當值日生洗碗拖地的,是年紀最小的四弟,不過他被賦予了另一項更重要的任務──跑腿──! 當時我們住在台北的濱江街,居住的區域正好是低陷的盆地,四周放眼望去全是稻田,十分偏僻荒涼。即使是用較快的腳程走到離家最近的雜貨店,來回一趟也要近四十分鐘的路程。因此每當大姊在廚房吆喝著:「老四!去買鹽回來!」儘管不情願,四弟也只能嘟著嘴乖乖出門。 後來四弟在求學期間展現了他的運動長才,無論是田徑、籃球等項目,都有不錯的成績,除了本身的天分外,或許也是因為兒時長年跑腿所鍛鍊出來的好體力吧!家中諸多的繁忙雜事,就在我們兄弟姊妹的分工合作間完成,因此爸爸不需特別操煩,家裡照樣整齊乾淨。而這些做家事的分工環節,把每個人緊緊扣在一起,成了家人親密關係建立的重要時刻。 或許和從小就被訓練要做家事有關,我們兄弟姐妹的個性都十分獨立自主。有些家長希望子女功課名列前茅,未來具備一定的競爭力,擔心若讓孩子分擔家事會剝奪他們念書的時間,因此會對子女說:「你只要好好讀書,把功課顧好就好,家事不用你做!」 然而,分擔家務是教育子女學習自律、負責,以及建立家庭觀念的重要過程。從小就不做家事的子女,只一味享受他人付出的成果,自己卻沒有付出相對的勞力,這樣很容易造成未來婚姻生活的摩擦和爭執。 其實,「做家事」能讓孩子對家庭有參與感,讓他認識到身為家中一份子,就必須共同努力維護家中的事務。即使孩子年紀還小,也可以讓他們從收拾自己的玩具、收拾桌面等簡單的家事開始做起。 回想小時候家裡的分工模式,爸爸不曾用物質獎賞作為誘因鼓勵我們做家事,不過他總會在我們完成後給予言語的讚賞和精神上的鼓勵。即使我們完成的速度比較慢,或是做得還不夠好,他也不會因此嫌棄或責備,而是耐著性子仔細教導我們。只要下次有進步了,父親也會不吝惜給予大大的讚賞。因此我們總是能從做家事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自然也就更樂於主動分擔家務。 我們儘管生活不富裕,家中仍然很熱鬧,總是充滿幾個孩子們歡快的笑聲,這樣和樂的氛圍,或許是因為爸爸對我們的關懷從不缺席。 即使再忙再累,爸爸也會趕回家煮晚餐,在談笑間共同享受用餐的愉快時光。那時沒有瓦斯,更沒有熱水器,每天我們輪流洗完碗筷後,大姊體恤爸爸的辛苦,總會主動找柴火幫大家燒水,催促我們洗澡。直到我們一一搓洗乾淨後,爸爸會宣布家裡的例行行程: 「現在要專心寫功課囉!爸爸在旁邊看書陪你們,有不懂的地方來問爸爸!」 於是,晚餐時那張由木板釘成的餐桌,搖身一變成了我們的書桌,大家乖乖攤開課本和練習簿,「沙沙沙」地寫著作業。而爸爸這時候通常會拿起一本書閱讀,過程中有時也會起身探看我們寫作業的情況,遇到我們有不懂的地方,就一一給予細心指導。如今回想,小時候只要我們念書或寫功課的時候,爸爸一定會坐在一旁看書,這樣的陪伴方式讓我們感染了讀書的氛圍,也讓正值貪玩年紀的我們,每天都能自動自發完成功課,並始終維持不錯的成績。 日子雖然辛苦,卻充滿許多美好回憶。那些日子就如同簡單、柔軟的白吐司般,單純的滋味中夾雜著一絲微甜的淡香。我們幾個兄弟姊妹在成長過程中,雖然少了母親的陪伴與照護,卻不會因為「單親孩子」的身分而自卑或有著怨懟,對於父親和手足間的情感,反而顯得更加緊密貼近。 本文摘自陳煥庭《孩子,回家吃飯吧!企業名師陳煥庭與父親六堂人生練習課,關於「身教、言教、陪伴、信任、感恩與愛」》,由布克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孩子,回家吃飯吧!企業名師陳煥庭與父親六堂人生練習課,關於「身教、言教、陪伴、信任、感恩與愛」》 December 19, 2019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