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湖畔春光》談同志情慾:明知道會受傷害,為什麼離不開他? https://ift.tt/2XjF2AX 哈理斯 │ Harris 六月 Pride Month,作者哈理斯為你挑片。法國電影《湖畔春光》,同志情慾與恐怖情人的議題交織,從心理學進一步分析,為何即便處在危險關係裡,卻難以離開?(內文有雷,斟酌觀看) 為何眼看黑暗的未來,好比面對恐怖情人,人們還是孤注一擲,留守於危險中追問著「你愛我嗎」?那是因為我們真的愛,還是因為真的怕?愛,是愛對方,還是愛自己?怕,又是害怕甚麼呢?如果這些問題,又加上男同志情慾,我們可能會有怎樣的了解呢?我今天借 Alain Guiraudie 執導的 2013 年法國電影、獲當年坎城影展同志金棕櫚獎的《湖畔春光》(Stranger by the lake, L'Inconnu du lac),分兩部份試著回應這些問題。 在此之前,先讓我簡述主要劇情: 《湖畔春光》呈現一個男同志天體營渡假聖地,他們在湖中暢泳、岸邊裸曬、樹叢做愛⋯⋯男主角 Franck 對一名帥氣的游泳健將 Michel 一見鍾情,但在隔天黃昏,卻目睹 Michel 對其伴侶/炮友 Ramière 施暴,把他溺斃在湖中的整個過程。第三天,嚇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F ranck,只能鬱悶地來到湖邊呆坐,沒想到 Michel 突然上前求偶,可以想見他的心情有多麼複雜。 但在親吻之前,他還是忍不住問了:「如果 Ramière 看到我們⋯⋯」,「他不會的」 Michel 冷靜回答。墜入愛湖的 Franck 被慾望蒙蔽雙眼,即使屍體已被發現,警察探員來查問,他亦假裝毫不知情。不過二人的相處漸漸改變,會旁敲側擊地探問「你知道(愛我)的有多少?」。最終湖面不再平靜, Michel 殺掉 Franck 的湖畔友人 Henri 和警察探員以後,向躲在叢林中的 Franck 高呼:「出來吧!我不會傷害你!不要離開我!我需要你!」 圖片│《湖畔春光》劇照 為何我們離不開恐怖情人?因為那是生命的泉源 若按照古典的精神分析理論,佛洛伊德會認為跟恐怖情人交往又離不開的受害者,在潛意識中其實有著受虐的快感,這個快感的原因各異,但最深埋於心的一種,是人們由於有某著潛意識的罪疚,而產生需要被懲罰的慾望所致。這個論調在今天已不太流行,在於臨床工作中相符合的發現也不多,或即便事實如此,它亦極難曝光於意識。 那麼,真的是俗話說的「愛情讓人盲目」嗎?如果說一開始交往時是愛情,尚且合理,但相處下來,恐怖情人的特徵日漸浮現時,人還能夠一直盲目下去嗎? Franck 很清楚 Michel 是一位殺人兇手而心生恐懼,他無解於 Michel 不曾為昨天一起打炮的人的死感到傷心的那種冷血,但同時,他也疑惑自己是否 Michel 眼中特別的那位,會否願意為了自己而穩定交往的王子。(延伸閱讀:為你挑片|《愛的所有格》完美情人與恐怖情人,是一體兩面) 這種奇異的心理現象,是 Anna Freud 所說的「對攻擊者的認同」(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ggressor)嗎 [1]?如一些發生家暴的家庭裡,兄弟姊妹之間可能會捍衛「攻擊者」是對的、贊同某個手足就是該被打,原因在於人被長期暴力對待下的無力感與無望感所壓垮,為了活下去的自保方案。但不是的, Franck 沒有明確受到威脅,但他可能是一種「對攻擊者的認同」背後更複雜的因素,即某人是小孩安全感與情感需要的來源,卻又是一名攻擊者。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中說到一種「混亂型依附」:這些小小孩在痛苦中,既想向依附對象尋求安慰,又同時害怕這對象,使得困於無法處理此兩難狀態的局面 [2]。他們可能會表現出無序或難解的行為反應,這核心在於,他們害怕依附對象,卻因需要,而更恐懼他們的離去;在彼此分離的片刻受到淹沒性的焦慮來襲,所以只好帶著恐懼上前繼續依附。 如比在一天黃昏,面對 Michel 邀請游泳,眼神滿載疑慮與恐懼的 Franck 婉拒說:「這裡最近才淹死了人,你去吧,我看你游。」但就在 Michel 下水遠游的下一個鏡頭, Franck 已經焦急且生怕落單地緩緩追了上去。平行地,於片尾,蹲藏在草叢裡看著才剛殺了人的 Michel 走遠之際, Franck 突然站了起來,像迷失了自我般逐漸提聲叫喊:「Michel?Michel?Michel?」 圖片│《湖畔春光》劇照 為排解孤獨、被遺下、被拋棄的生-心理痛苦,人們才會不顧後果地留在依附對象身邊,孤注一擲的在危險中追問著:「你愛我嗎?」。意即,「盲目」背後其實反映著深切的心理需求:生命的泉源就在那!即便裡頭流的是毒液,但總會比死於被世界所遺棄的孤獨要好。 精神分析學者 Fonagy 指出,混亂型依附孩子的母親(早年照顧者),很可能患有憂鬱症,並以攻擊、虐待及游離的方式照顧小孩。那麼,我們能推論 Franck 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一位「攻擊者」嗎?劇情中沒有交待,但以精神分析的視角繼續檢視,我們將會有意外收穫。(延伸閱讀:依附理論的背後:我們都可能有未被滿足的人際連結需求) 跟男性的虐待式激情?因為那是伊甸園的出路 我們不能以為《湖畔春光》只是在談離不開恐懼情人的盲目心理,卻忘記了它也探討著、且奠基於男同志的情慾之上。這是藉由異性戀的警察探員來提問: 你們花一個下午跟陌生人做愛,卻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或電話號碼?你男友的前男友剛死了,然後你們如常的來湖邊打炮?死者的東西三天都放在湖邊,然後他的炮友及情人都沒注意到?沒有人關心他去哪了?發現屍體後幾天,大家又繼續過著同樣生活,你不覺得這樣的愛情和生活很奇怪嗎? 這是所謂的情慾自主或解放,還是一種卑賤(abjection)情境呢?法國精神分析師 Kristeva 就指出:「拒絕服膺道德的人並不卑賤[…]反之,真正的卑賤是無道德、陰險、鬼祟、不擇手段,那是掩藏(真相)的恐懼、佯笑的恨意,是對身體懷著以物易物、卻無熾烈之愛的熱情。」[3] 若按此定義,警察探員對湖畔的男同志情慾生活的疑問,便是照亮了一次卑賤:身體成為了爽快而彼此交易的物,那是昨天打完炮,今天便無情受理的物,是一件若妨礙了尋求下一個身體的爽快,就可被清除的物。人們不願承認認識死者,有人掩藏真相,有人繼續佯裝無事,當中只有由恨意去燃燒的虛情。 壓在 Franck 心頭的,是他完全無法容忍的真相──他得到了殺人後的 Michel,而隱瞞兇案真相──這成為了一種自身的賤斥時刻,意即,他的身體和自我已經不再屬於自己,它全然墜落地沉淪,他的安慰僅來自一位全然不可信賴的男性。用大家一定看懂的白話來說,這是「作賤自己」的時刻,人在作賤自己中自救/為了自救而必須作賤自己:在死亡的邊緣, Franck 仍要呼喊殺人者 Michel 的名字。 最後,我們回到「混亂型依附的 Franck,其母親是否一位憂鬱的攻擊者」的猜想上。我們需要看兩個讓人疑惑的電影片段: (1)在第一天,男主角 Franck 跑進叢林,看到 Michel 在跟別人打炮,便失落地離開。此時,一位陌生男子經過問道:「你有看到女人嗎?很火辣那種!」, Franck 一頭霧水的答:「我想你找錯地方了!」,「我沒弄錯,這裡有時會有女人。」那男子堅持,「我從來沒看過,祝你好運。」 Franck 一臉疑惑。 事實上,《湖畔春光》中沒有任何女性演員,不只是從未有女人在湖邊出現,就連前來調查兇殺案的警長探員也是男的。這電影在結構上,完全排空了女性,更正確而言,它在語言中更排空了「母親」,使得母親以空缺的方式,成為了電影得以拍攝的時空。 (2)在眾多男性角色裡,只有 Franck 唯一被確認作「完全的男同志(really gay)」,這是由他的湖畔友人Henri指出,許多法國男性都有女朋友或老婆,只跟男人睡的純綷同志十分罕見。 在「母親的空缺」與「完全的男同志」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連? 圖片│《湖畔春光》劇照 面對母親,我們要不「認同她」,要不以「心理上的弒母」(Matricide)來邁向自主與個體化[4]。而對男同性戀者而言,如果他無法完成「心理上的弒母」,那他就註定成為「愉快的憂鬱者」,否則便得「沉淪於跟另一個男性的虐待式激情之中」。Kristeva 提到,賤斥是建立於「母親的空缺」之上,也就是建立於對憂鬱的攻擊者母親的認同與反抗之間,對她的依附與恐懼式逃離之間。因此, Franck 在設定上必然是位完全的男同志,以沉淪於跟 Michel 這個男性的虐待式激情之中,那是伊甸園的出路。 結語:男同志的情慾之巔,在於賤斥的無可避免 能夠讀到這邊的讀者,我先為你們的耐心鼓掌致意,所幸是我們已來到結語。如果上文我的分析合理,那電影裡 Franck 的混亂型依附樣貌,便是映照出一次「憂鬱的攻擊者母親作為背景x男同性戀對她的認同與反抗→賤斥/作賤自己的心理與行為」的一種無可避免、無可奈何。 在收筆之際,我幸運地找到一篇飾演 Franck 的法國演員Pierre Deladonchamps的專訪,他提到一件重要的事:「我們其實還拍了另外一個結局,是他們最終找到了對方,甚麼事情也沒發生,只是一起從此永遠離開了湖畔。」[5] 這印證了Kristeva的理論:他必須繼續沉淪於跟另一個男性的虐待式激情/作賤自己的情境之中。 因此,情慾自主不是真正的爭論點,約炮或天體營之類的事,即拒絕服膺「道德」的人亦非卑賤,在他們對傳統的叛逆與解放中,自有某種偉大的意義。社會無需誇大男同志暗房中天天上演的現實,卻需要以同理的耐心,傾聽被社會賤斥、被同志自身賤斥的故事(有興趣的女人迷讀者,可以同時參考拙作〈為你挑片|《叔・叔》:沒有比年老同志慾望,還要更污穢的事?〉) 參考資料| [1] Exploring your mind│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ggressor [2] Fonagy, P. (2001). Attachment theory and psychoanalysis. Karnac. [3] Kresteva, J. (1982). Powers of horror: An essay of abjec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4] Kresteva, J. (1992). Black Sun: Depression and melanchol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BIOS monthly│湖光瀲豔春情好:專訪《湖畔春光》男主角 Pierre Deladonchamps June 01,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jF2AX

女性力量片單|台北電影節:驅動我寫下故事的,是對世界深深的無力感 https://ift.tt/2MhMsP0 womany 女人迷精選 第 22 屆台北電影節精選四部聚焦女性對於內心的探尋、自身權益和價值追求之電影,主題各異,卻都能讓人心生共鳴。 文|李尤 第 22 屆台北電影節深掘不同議題,挑選四部聚焦女性對於內心的探尋、自身權益和價值追求之電影,推薦給女人迷的讀者們。跟隨首次擱置男性視角、嘗試女性議題的導演洪常秀及萬瑪才旦,以及一則阿拉伯世界的古老人魚傳說和一本能將刻板性侵印象翻轉的腳本,看身處不同文化社會、各異年齡段的女性如何在外界的嘈雜與自己內心的鼓譟中生存下來。這次,我們透過女人的眼睛看世界,讓世界的樣貌更接近完整。 逃亡的女人(The Woman Who Ran,2020):每個女人都逃離了什麼東西,只是你還沒發現而已 《逃亡的女人》講出每個女人或多或少都想逃離某個東西的心境。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結婚的五年來,女人都過著和丈夫形影不離的生活。趁著某次丈夫出差出遠門,她興起拜訪老友的念頭。男人的缺席意外造就女性朋友們間一連串的重逢,也串起平日身處韓國社會中不同位置的女人們的思緒流動。 從首爾郊外的年長老友 A 家到女教師友人 B 的房間、再來到友人 C 工作的獨立電影院,一處處被女人們的生活氣息和私密情感盈滿的空間都是孕育柔軟對話的溫床,她們交換關於家事的細碎、與他者相處之間的火花和碰撞,生命中男人們的自私和軟弱也難得被攤開來,佐以一杯杯米酒與燒肉,成為餐桌上的笑語,映襯著她們各自內心深處流轉浮動的慾望。 這次,南韓名導洪常秀把擅長的男性視角放一旁,用一貫簡約的風格帶領觀眾潛入一群內建了獨立自主意識的現代女性的世界,獲得「最女性視角的洪常秀作品」的稱號,甚至被認為比女性導演對於女性題材的掌握更加細膩、深刻,並憑藉此片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殊榮。 至於究竟誰是逃亡的女人呢?導演給出一個玄妙的答案: 「電影裡的每個女人都逃離了什麼東西,為了不要被限制住,或是從不滿之中逃亡。」 咦,是不是彷彿從中瞥見了自己的影子呢?跟隨變焦鏡位的抽絲剝繭,女人們聆聽著內心的絮語,您我也定可以從中與自己的生命扣和,拼湊出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那些沒被說出來、卻真實存在的暗潮洶湧。(延伸閱讀:《82 年生的金智英》:你是誰的太太、誰的媽媽,但你沒有了名字) 《逃亡的女人》是金敏喜(左)與導演洪尚秀的第七次合作。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氣球 (Balloon,2019):靈魂 vs. 現實,你的信仰是哪個? 《氣球》將藏區家庭隱晦的那一面,透過氣球的意象傳達出來。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故事發生在神秘遼闊的藏地。達傑和卓嘎夫婦一家六口居於青海湖畔,他們以圈養羊群為生,也圈守著一家人平淡寧靜的日常生活。而達傑在床笫上的活力也如家裡配種的公羊一般,從診所領回免費發放的保險套的小包袋後,倆人首次擁有了盡情春宵的魔法寶物。然而,當孩子竊之為玩物,整個家庭原有的和諧,也即將應聲破碎。氣球的夢幻質地疊影在免費發放的保險套之上,為影片注入不少夢境和幻想的調味。但飄蕩晴空的氣球究竟是象徵自由,還是行將幻滅的詛咒? 某次抓羔羊時,卓嘎說:「這母羊平時挺老實的。」伸手欲擒住奔逃的母羊的達傑回邊狂奔邊喊:「不產羔羊,老實有什麼用。」 1980 年代,中國政府頒布節育政策。夾身藏傳佛教靈魂轉世說與現代觀念間的女性,可否擁有自己做主的機會? 同樣首次嘗試女性視角的導演及編劇的萬瑪才旦在追求故事之寫實的同時不忘訴諸一貫以人文精神為重的中心思想: 「大多數藏族婦女至今仍過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扮演傳統角色。她們堅持信念並忍受一切艱辛,不難想像當她們開始覺醒時所面對的困境,以及與既有成規產生的衝突。」 生命的來去似日月流轉,當喇嘛靜靜看向你的眼睛深處說,「既然亡靈選擇了你的肉身,那麼拒絕他的降生,對他來說多痛苦啊?」你會如何選擇,又或者說,你有得選嗎? 這是一個家庭、一位女子,與自然的守則、靈性的聖潔不可玷污、政治的約束及自由意志的吶喊之間的戰鬥。(延伸閱讀:被注射藥物、24 小時監控,維吾爾女性:「我問為什麼是我,他說因為我是維吾爾人」) 《氣球》將中國政府節育政策下,藏區女性面臨的困窘知情攤在陽光下。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氣球》是導演萬瑪才旦首次嘗試女性視角的作品。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人魚祭(Scales,2019):命運已被決定的人,除了鼓起勇氣、閉上眼睛,注定別無選擇? 《人魚祭》掀起女性身處於社會當中,能否擁有自我選擇的餘地。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海雅,跳下去。你沒聽到嗎?我說,跳進水裡去。」 「妳跟妳父親,一樣懦弱。」 有關美人魚的故事,不總如童話般美好浪漫。這一次,古老的傳說成了關於抗命和反叛、魔幻的現世預言。 月圓之時,只聞吟頌與潮聲的漁村,按照生存的傳統,又一名女孩將被拋入海洋,待化身人魚後再被撈起、捕殺以餵養村民。本該生來等死的海雅,因父親無法撒手的心軟從獻祭中逃生,長成村莊裡的一則詛咒。她遮掩開始鱗化的足踝、投入屠殺陣營求生。她還能覓得其他生路嗎? 灘岸水石熾熱閃爍,鱗光點跳的明暗之間,美人魚和海怪徘徊在離岸不遠的地方。全然黑白的影像為這則寓言故事設定了陰暗的基調,圍繞以滿佈踵磨石塊、潮聲魚語的環境音與魔幻音場,交織成脫俗又令人屏息的海濱村莊異托邦。 阿拉伯新銳導演及編劇沙哈德.阿敏把古老的人魚傳說「換句話說」,直率地控訴阿拉伯世界殘暴的父權結構: 「《人魚祭》虛構的是一個壓迫女性、頌讚陽剛的世界,我想藉由海雅這個角色去探索,這樣的世界對女性和社會有什麼影響。」 命運的面前轉頭選擇不服從的海雅,在不見天日的生活中設法擺脫被詛咒的人生、找到生命的價值。這不是歌頌化為人魚的女孩之瑰麗卻毫無原則、非自願的犧牲,而是無聲控訴傳統父權的殘酷,思考女性是否有權力、能力,又該如何掙脫束縛,守護自己的生存權益,進而尋見專屬自己生命的意義。 「我們有勇氣把我們的女兒獻給大海,也必須要有更大的勇氣獵捕她們。」殺人的人們說。但到底有勇氣的是誰呢? 《人魚祭》將古老的傳說轉化爲抗命和反叛、魔幻的現世預言。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六十九歲(An Old Lady,2019):生命的殘暴巨獸並不因年齡的增長而溫順——若黑暗永不消散,怎麼辦? 《六十九歲》將較少人關切的年長者性侵議題搬上大銀幕。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你有一雙非常美的腿。」淡淡的一句呢喃,標示著一切噩夢的開始。 《六十九歲》講述了一名 69 歲的婦人孝庭面對侵犯,對於自我權益的爭奪與捍衛。 難就難在這是一場不被任何人相信的犯罪 —— 小她整整四十歲的男性護理師年輕帥氣、舉止體面,還有一名未婚妻。面對婦人的指控,他靜靜宣稱一切都是你情我願。 「這件事太無理又粗魯了,即便對老人也很難說出口。」 「如果我的記憶其實不值得相信呢?」 —— 孝庭 但她還是好勇敢。與生命的殘暴正面相撞後,少言、婉約的孝庭獨自打理自己的創傷,更回頭爬梳過往生命、尋找力量。經過一番掙扎選擇直面傷口、鼓起勇氣報警後,她不僅沒有得到及時的協助,反而迎來一波又一波的質疑和嘲諷。整個司法系統也以遲緩與拖沓回應,被告與受害者整整四十歲的年齡差讓負責警察並不認真對待此案;舉證和調查上的困難重重促使眾人將矛頭指向孝庭的記憶力,心照不宣地想「這怎麼可能?」只有欽慕孝庭的友人東仁比她更鍥而不捨,他大聲質問理應首當其衝守護孝庭的委託律師:「你是律師耶,正義沒有被履行難道不會煩擾你嗎?!」,卻只換回律師不耐的大吼:「難道不就不能等別天再說嗎?」——作為受害者的她,不被任何人相信、與社會上的多數人為敵。 據統計,只有 1 %的 年長性侵受害者能成功提出控訴。正是這樣無法說、不敢說的脆弱,讓她們更容易被盯上。 「驅動我寫下這故事的,是深深的無力感。」 導演及編劇林善愛覺察到窩藏在社會暗角中的女性們遭受的性別暴力,用一幕幕靜默的鏡頭控訴社會對於女性年齡的嚴苛對待,為其實遠多於人們想像的、曾經或正在遭受性侵害與暴力的年長女性們遞上一隻傳聲筒。這個以不疾不徐的語氣淡淡說著的、近乎無聲的痛楚故事,悄悄挑戰了我們對於性侵議題的想像腳本,考驗著你我的理智判斷力。而一切的一切,都直指向那條蟄伏在社會中、令人不安的,名為性與權力的深淵。(延伸閱讀:【性別觀察】從韓國《熔爐》到南部特教學校性侵案) 《六十九歲》主角孝庭由韓國國民媽媽藝秀晶主演。圖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四部電影,主題各異,但對生命的探尋與追求相同。不是觀看女性,而是從女性的眼中觀看世界、觀看你我或許都會經歷的,真實人生。 June 01, 2020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hMsP0

深夜調酒、舊金山咖啡!「24小時書店」由誠品信義接棒 https://ift.tt/2yU4eos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舊金山咖啡、深夜調酒、表演豐富的音樂館,還有市場!誠品信義裡還有什麼引人注目的設施? 圖片|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提供 舊金山咖啡 Four Barrel Coffee 四桶咖啡海外首店進駐 跟藍瓶咖啡 Blue Bottle Coffee 並列舊金山咖啡四大天王的「Four Barrel Coffee 四桶咖啡」,正式進駐誠品信義 2 樓!不僅呈現舊金山 Valencia Street 街邊店窗景、延續嬉皮塗鴉藝術風格,更有了台灣限定名稱「Valencia Cafe」。除此之外,還推出台灣獨家、有著柔順口感的 piccolo 短笛咖啡;以及結合美國起司與台灣烏魚子、蒜苗而成的「HELLO 台北早晨土司 2.0」。當然別忘了來杯舊金山本店烘焙、空運來台的「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等原裝咖啡豆,品嚐道地異國風情。(推薦閱讀:吃貨預備備!微風南山 10 間最值得排隊的甜點) 圖片|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提供 eslite café 吃得到小籠包、牛肉麵、深夜調酒 有著 31 年歷史的 eslite café,也隨著 24 小時書店從敦南店延伸至信義店,位置從二樓搬遷至三樓,並傳承敦南店的挑高設計。營業時間從早上 8 點至凌晨 1 點,早上能品嚐全台獨家的 LAVAZZA 頂尖咖啡豆、不使用奶油的在地食材蔬食麵包。另有漢堡、義大利麵選擇,更有小籠包、牛肉麵、滷味,能滿足各個挑剔味蕾。 更令人拍手叫好的,是由調酒教父王靈安老師以威士忌、琴酒為基底,加入在地茶葉與 LAVAZZA 咖啡調製而成的限定調酒,有村上春樹的等待、文青無眠、迷途桃花源等 7 款,讓深夜的閱讀時光更陶醉。(延伸閱讀:逃離都市的最短路徑:台北十家療癒戶外景觀咖啡廳) 圖片|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提供 信義音樂館迎來新風貌 愛音樂的人們,未來可要多去音樂館走走了!身為此次改裝程度最大的館別,不只為全台唯一 24 小時營業音樂館、面積擴大,更新增「聆賞音樂空間」,有高品質音響播放音樂,配上全新的窗景設計,讓人能好好神遊一番。5/29 試營運當天深夜 11 點,會由 I Mean Us、落差草原WWWW 共同演出首場「唱片行裡的夢遊派對」。未來也不定期會舉辦深夜 DJ 秀、發片藝人巡演、售票演唱會等,也是全台規模最大的黑膠音樂館。 圖片|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提供 看完書去「知味市集」買菜 本來就是書店中的生鮮超市的「誠品知味市集,同樣延長 24 小時營業,特地選用紅殼蛋、有機綠茶製作茶葉蛋,還能買到新鮮蔬果、海鮮肉品、土雞蛋、小農鮮奶、醬料零食,吃貨也能大逛特逛。 圖片|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提供 書店櫃位更有特色 原先的 3 樓店面也有些許改變,像是會不定期舉辦各大出版社特展、配合敦南書店風氣而增設的外文書區與藝術專區,更新增鋼琴、不時會邀請音樂演奏家表演。睡不著的文青們,不妨多去誠品信義走走,相信在這全新 24 小時書店中,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新啟發。 圖片|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提供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信義誠品」成全新24小時誠品書店!接棒誠品敦南、躍升夜貓子、文青閱讀首選地點 把誠品敦南永遠保存下來!誠品推出「敦南書店」紙雕便條紙,木質書架、書車變身藝術品,典藏珍貴閱讀記憶 誠品獨家推薦10本「心靈成長書單」!學習如何挺過生命的高峰與低谷,一起進化成更棒的人 June 01, 2020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U4eos

「曾有人告訴我,因為我是女性,不可能當合夥人」央行總裁拉加德的故事 https://ift.tt/3gI6m3N 今周刊 擔任律師時期,她曾經被告知「別指望能成為事務所合夥人,因為你是女性」。其後,她從法界步入政壇,現在成為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她如何締創歷史,提倡女性領導在金融界的重要性? 文|林信男 在巴黎規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內,面試官對 1 名身高 180公分、外型幹練的女子說道,「妳會是個不錯的新人,但,別指望自己能成為事務所合夥人,因為妳是女性。」女子聞言,頭也不回地離開事務所,走下階梯的同時,她全身充滿解脫的愉悅。 30 多年過去,當初被認為不可能成為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的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成了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後來,她又「轉換跑道」,接任歐洲央行(ECB)總裁一職,猶如手握歐元區所有印鈔機的啟動鈕。 當年求職時,面試官帶有性別歧視的言論,並未擊倒拉加德,水上芭蕾國家代表隊選手出身的她,總是從容、優雅地面對每一道難題;她曾言,「水上芭蕾讓我學會『咬緊牙關、面帶笑容』,身處政壇,就和水上芭蕾一樣,都需要韌性和耐力,你處於緊張狀態,但仍控制得宜。」(延伸閱讀:2019 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 Panel:性別平等以前,我們該談「女性領導力」)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 律師轉戰政壇 成法國史上首名女財長 拉加德 1956 年 1 月 1 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在她 17 歲那年病逝,從事教職的母親,獨自將她和 3 個弟弟扶養長大,母親獨立、堅強的形象,對拉加德造成深刻影響;她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母親的性格非常堅強,我從她身上學到很多。」 高中時期,拉加德靠著獎學金,赴美擔任交換學生,練就一口流利英語,學成歸國後,又進入巴黎第十大學攻讀法律,盼成為律師。1981 年,她加入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擔任執業律師,專長涵蓋企業併購、反壟斷與勞工法等領域,並在 18 年後,成為該事務所首名女董事長。 2005 年 6 月,拉加德步入政壇,應當時法國總理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之邀,出任貿易部長,2 年後,她轉戰財政部,成為法國史上第 1 個女性財長,也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首名擔任財長的女性。 2008 年 7 至 12 月,拉加德兼任歐元區經濟與財政理事會(ECOFIN)主席(該理事會由歐盟成員國的經濟、財政部長組成),推動與金融監管、全球經濟治理相關的國際政策。擔任法國財長期間,拉加德成了歐洲應對 2008 金融危機的領袖人物,並於 2009 年,獲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為年度最佳財長。 遭質疑「懂不懂經濟?」卻成功重建 IMF 聲譽 2011 年,法國成為 20 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拉加德發起了一系列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工作;同年 7 月,她接下另一項重擔,出任 IMF 總裁,也是史上第 1 個 IMF 女性總裁,在後金融危機時代,著手進行清理戰場的任務。 在 IMF 總裁任內,拉加德陸續主導對希臘、阿根廷的紓困計畫,重建了 IMF 因前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涉嫌性侵而受損的聲譽,並成功減緩新興市場的經濟動盪。 拉加德接任 IMF 總裁之初,外界對她最大的質疑在於,「她到底懂不懂經濟?」但在拉加德拿出具體績效後,前述雜音,便隨之消弭。曾長期擔任美國財政部、IMF 官員的索貝爾(Mark Sobel)認為,雖然拉加德並非經濟學家出身,但她具備貨幣政策相關經驗。 挺過金融危機、重振IMF聲望後,拉加德在 2019 年 11 月,迎來一項新任務—接棒德拉吉(Mario Draghi),擔任歐洲央行總裁。 拉加德執掌 IMF 的 8 年期間,對於歐洲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皆採取支持態度;外界預期,她接手歐洲央行後,將延續「德拉吉路線」,維持鴿派立場。 接手歐洲央行 將對貨幣政策進行檢討 就當前歐洲經濟情勢來看,歐洲央行總裁,絕對是一份極為吃力的工作;IMF 在今年 1 月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全球經濟成長,從 3.4% 下修至 3.3%;歐元區經濟成長,也被下修 0.1 個百分點,至 1.3%。歐盟統計局(Eurostat)資料顯示,去年第 4 季,歐元區經濟僅季增 0.1%,創 2013 年以來最低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德拉吉在卸任前,送了拉加德一份「大禮」—重啟新一輪量化寬鬆(QE),藉以支撐疲弱的歐洲經濟;不過,德拉吉此舉,也讓拉加德的政策工具選擇空間,變得更小。(延伸閱讀:「平等,是所有事情的基礎」芬蘭最年輕總理桑納・馬林的女性領導力)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 在 1 月 23 日的利率會議中,歐洲央行決定,維持現行利率及購債政策不變,拉加德並稱,「貨幣政策仍會高度寬鬆,且維持更久。」此外,由於多年來的貨幣刺激措施,未能有效拉抬通膨率,使之達到「接近但低於 2%」的目標,因此,歐洲央行也宣布,將對貨幣政策進行廣泛檢討,為 2003 年以來首見。 由以上內容可看出,拉加德確實延續了德拉吉的鴿派立場,但,她也試圖走出自己的路,對貨幣政策進行檢討,藉以重新定義歐洲央行的主要目標,與達成策略。 鼓吹擴大金融領域女性領導權 降低魯莽決策風險 面對詭譎多變的全球經濟情勢,拉加德會如何因應?這點,或許可從她 2018 年 9 月,發表在 IMF 部落格的文章中,看出端倪。 該文寫道,在雷曼兄弟破產 10 年後,金融體系變得更加安全,但安全係數還不夠高;經濟成長有所回升,卻未能讓所有人都分享到成長的好處。 拉加德建議,在此情況下,應擴大金融領域的女性領導權,原因有 2,首先,擴大多元性,能使思維更敏銳;其次,這種多元性,有助減少可能引發危機的魯莽決策;相關研究也顯示,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董事會的女性成員比例越高,穩定性就越強。 「我曾多次說過,雷曼『兄弟』如果是雷曼『姊妹』,當前世界的面貌,肯定大大不同。」拉加德強調。(延伸閱讀:芬蘭總理與女性內閣:一群女性領導國家,展現的是未來的可能性) 站在全球經濟舞台上,大力倡導「女力」的拉加德,將為金融市場,帶來哪些改變?外界正拭目以待。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原文詳見:手握歐元區印鈔機啟動鈕 她從水上芭蕾悟出「咬緊牙關、面帶笑容」的從政哲學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70歲老母親摔下床不能自理,兒子回國第一件事就是送療養院...人生,別等子孫來替自己斷捨離 美股狂瀉威脅「川普行情」 武漢肺炎讓狂人連任面臨3大變數 陳佩琪指「台灣電郵示警WHO」是硬拗 陳時中:無法強迫大家都看得懂 June 01, 2020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gI6m3N

《做工的人》談男性心事:我們愛得有點笨拙,但我們真心實意 https://ift.tt/2XkaXBe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是什麼樣的人生際遇,堆疊出《做工的人》中的四個男人現在的樣貌呢? 文|Han 《做工的人》熱播中,從前三集的歡笑喜劇,伴隨著噗嚨共三人白日夢的結束,來到了風格驟變的第四集,慢慢讓觀眾看見了「做工」的委屈、心酸以及所謂的職業病,甚至同時也透過四個男人的婚姻、家庭與愛情,深入探究他們的故事,以及那些「做工的人」的心情。 圖片|大慕影藝 提供 阿祈(李銘順飾演) 作為噗嚨共最主要的「做夢者」,總是有著許多不切實際的各種發財夢,縱使跌跌撞撞多回,仍不畏懼的持續這個念想,一股就是要出頭天的樂天知命,讓觀眾看見了小人物的韌性與力量。然而,即使是這樣總為家裡添麻煩、總讓妻子美鳳擔心不知道要搞出什麼花樣的阿祈,想要「中一次」一夜致富的心情,卻也源自於對於家庭的一份責任與愛。看到用心照顧老父、任勞任怨的美鳳,他滿滿的感激,化成一種希望可以讓她過上好日子的動力;看見用功唸書、正值人生重要階段的兒子,他把對自己人生的期待,轉嫁成一份望子成龍的期盼。 一場在父親靈堂前跪下的戲,訴盡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與痛心,作為一個不被放心的兒子、不合格的丈夫與父親,甚至是每每讓弟弟為自己收拾爛攤子的虧欠,阿祈都謹記在心,於是他逞強、也堅守著這份工作,縱使身體有許多病痛,卻也逃避般的不願去面對自己身體健康亮紅燈的真相。他對家人的關心從沒有明說,卻是默默地觀察著自己的家人,像是他殷切叮囑著阿欽不能碰毒品;而他對朋友的兩肋插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更是凸顯了他的有情有義。(推薦閱讀:「大人們都曾經是孩子」當你還沒有機會療傷,就變成了爸媽) 阿欽(柯叔元飾演) 在失戀之後判若兩人的阿欽,有著憂鬱男子的氣質,不快樂成為他的標誌,冷漠、難相處的自我邊緣,環繞著一種旁人勿近的氣場,讓他始終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關係;然而對於兄長一家的照顧,興許是出自於一種對於大哥、大嫂照顧父親的感激,也像是一種心靈的寄託一樣,無微不至、且近乎是無限度寵溺的照顧與包容,反映出阿欽渴望一個家庭的歸屬感。透過這樣的給予,他看見了自己的存在價值與意義,同時,也是希望呵護這個尚能夠勇敢做夢的大哥,那對於未來的期盼與希望——因為他深深明白,這是伴隨著他失去前女友之後,所喪失的能力。 不被認可的職業與社經地位,讓他失去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於是他在重逢的那匆匆一瞥、在那巧遇的機緣巧合,賭氣般地想看看對方是否過得好?也近乎是打腫臉充胖子地想要凸顯自己過得很好。但或許,那些都不及一張當年寫給對方的紙條,在那張充滿情意的便條裡,他想起了曾經的自己、當時年輕的自己、單純的自己,縱使物是人非,可卻也在當上「乾爸」的同時,一筆一筆地寫下了新的生命意義。儘管逝去的愛情回不來,但轉化成另外一種溫柔之後,或許也同時讓這段難以忘懷的感情得以昇華,更在秀玲的叮囑跟要求之下,在一種難以言喻的澎湃與激動中,阿欽有了新的目標,更因此產生了一種責任。 圖片|大慕影藝 提供 阿全(薛仕凌飾演) 深情男子漢阿全,「寶貝」就是他的全世界,「女神」是他努力的最大目標,看似嬉皮笑臉的個性之下,卻蘊藏著一份真情真意,以及一種認定了就不會放棄的篤定。只是,「女神」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與機會,當那些相處的過往成為追憶,好像也同時否定了他這些日子以來的癡心與努力。原來,他心中所認定的命中注定,比不上世俗條件的虛榮心。 但要說露露女神太現實、太貪戀榮華富貴嗎?縱使因為這段錯過的愛情而借酒澆愁,阿全卻始終明白自己在世俗定義中的匱乏與不足,那種無法跟這個世界抗爭、卻也無力扭轉現況的無奈,充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戀與失敗相親裡,像是揮之不去的宿命一般,註定孤單,註定光棍,像是一種無法改變的悲哀。只是他不明白的是,是他不努力嗎?一場在樂透行賭氣般吵著要梭哈、要賭一把的戲,像在跟這個世界控訴什麼,只是,或許就連他也不明白該怨誰、該向誰控訴。 昌哥(游安順飾演) 在故事裡的好男人、好爸爸代表,更讓許多媽媽們為之稱讚的男性角色,莫過於這個愛家、顧家的昌哥,雖然昌嫂看似大老婆、昌哥也會被戲稱是怕老婆的懦弱男人,總把「被老婆發現」一句掛在嘴邊,甚至一家之主的地位總是岌岌可危,可是在那些談笑之間,卻不否認昌哥一家擁有最簡單而純粹的幸福,一家和樂、最大心願是讓女兒可以無憂無慮的讀到高學歷,這樣看是「平民」的夢想,樸實而無華,卻有著讓人欣羨的魅力。(同場加映:永遠把妻子放前面!韓國戀愛感爸爸插畫:「孩子會長大,而妳才是陪伴我一生的人」) 或許是因為,那是一個相當貼近大眾、一般家庭的模樣吧!當昌哥因為四面佛夢碎而被妻子消遣,使出老招數地拿出那件「我愛老婆」的 T-shirt,有點笨拙地比著愛心,那低頭認錯、一臉如犯錯孩子般的贖罪模樣惹人憐,讓女兒、甚至連刀子口豆腐心的昌嫂都會心一笑,凸顯在多年的磨合之下,這一家人也磨出了屬於自己家的相處模式 男人的內心戲難寫、也難演——《做工的人》不僅深入看到了工人們的辛勞,更同時透過細膩而豐沛的情感描寫,帶領觀眾進到了這四個男人的內心,也在其中道出了讓許多觀眾有感而發的共鳴。螢幕上演著他們的故事,從愛情、從婚姻、從家庭,但或許也讓觀眾在他們的故事裡,看見了自己的人生。 May 31, 2020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kaXBe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這輩子想跟你走」同婚一週年,新北市新人全國最多 https://ift.tt/2XNc8Z4 UDN 同婚週年,目前登記現況如何呢? 文|記者江婉儀 法國籍的費先生與黃先生前往中和戶所登記。圖|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同婚登記在去年 5 月 24 日生效,至今屆滿 1 週年,新北市民政局統計,截至今天止,各戶所受理同性結婚對數共計 760 對,是全國最多,其中男男 256 對、女女 504 對,許多新人也鼓勵同性伴侶勇敢追愛。(歷史回顧:性別快訊|同婚專法今日正式通過,親愛的我們結婚吧!) 法國籍的費先生表示,他 2 年前曾到臺灣 long stay,畢業後再度到臺灣 Working holiday,當時碰到黃先生熱情招呼他,2 人心靈契合,在一起時感到無比自在,很快就陷入愛河,他們選在 520 來到中和戶所結婚登記,許諾彼此繼續用愛溫暖對方。 今年元旦登記結婚的洪先生和鄧先生,兩人則因合夥經營美語補習班,漸漸產生情愫,洪先生表示,原本並不打算向外界及家人公開自己的性向,但受到在國外長大、熱情開放的鄧先生影響下,加上日久生情,慢慢接受彼此。1 月 1 日是新的一年開始,兩人交往十多年決定在這天互許承諾,象徵新的開始。 而選在白色情人節到三重戶所登記結婚的現役女軍官王小姐,與配偶孟小姐早在 2016 年就辦理同性伴侶註記,去年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就希望選在與註記日同一天登記結婚,王小姐更無懼公開軍人身分,推廣婚姻平權不遺餘力。 民政局長柯慶忠表示,新北從 2016 年 2 月 1 日起就提供同性伴侶註記,截至去年 5 月 23 日止,同性註記共 805 對,其中男男 171 對、女女 634 對。同婚法制化後,受理同性結婚登記 760 對外,另外,對於國人與未承認同性結婚國家人士無法辦理結婚登記者,仍提供同性伴侶註記服務共計 4 對女性。 柯慶忠說,統計同性結婚登記情形,也有偏好特殊日登記,包括去年同婚首日 91 對、雙十國慶 2 對及 1111 光棍節 5 對;今年元旦 4 對、西洋情人節 2 對、白色情人節 3 對及 5 月 20 日 47 對,共 154 對,其中男男 48 對、女女 106 對,新北市各戶所也會在特殊結婚登記日設置專屬新人婚攝場景及贈送甜蜜小禮,祝福新人幸福久久。 本文授權轉載至 Udn,原文詳見全國最多!同婚登記屆滿1年 新北同婚登記760對 May 31, 2020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Nc8Z4

新北早午餐:跑十圈操場消脂也甘願的花生醬牛肉堡 https://ift.tt/2ZNsOlY 食力foodNEXT 熱量,就是心靈最好的撫慰!牛肉+花生醬+起司的療癒三大天王合體,滿足你的胃,也滿足你的心! 文|羅之盈 圖片|來源 繞進新北市蘆洲小巷,彎彎繞繞之後有間小清新的早午餐店,一間餐點視覺系的網紅餐廳。 在社群網站搜尋店名「再一塊吧 ing」,滿屏都是濃稠的花生醬,軟綿綿的鋪躺在牛肉漢堡肉上;再不然就是花生醬交織著煉乳,已從單片吐司頂上汨汨留下;又或是層層疊疊的三明治吐司,淋下香甜起司醬,光是看著就要流口水了。(同場加映:中壢人帶路!七家在地人都捨不得推薦的美食名單) 牛肉漢堡鋪上一層厚厚的花生醬,有鹹有甜的美味,正適合疫後「報復性大吃」。圖片|來源 「我第一次來的時候,一吃就覺得一鳴驚人!想說怎麼有這麼好吃的東西,」經營「阿華田美食日記」的網路名人張灝興奮地說,店家設計餐點很特別,比如說漢堡搭配自行調配的花生醬,好吃,但怕膩,所以別出心裁的夾層中放入幾片奇異果,反倒有了解膩效果,讓漢堡更爽口,讓人想一直吃。 翻開店家菜單,張灝立刻點選人氣商品:花生醬牛肉培根起司堡、熔岩花醬肉蛋吐司、花生岩漿吐司,他表示三個餐點都是花生醬結合起司,兩者加在一起,一般人就會受不了了,再加上牽絲的畫面,看起來非常療癒,正適合疫情解禁之後大快朵頤。 花生岩漿吐司是日本鳥越麵粉新鮮現做,夾層內藏起司,吃起來甜絲絲的。圖片|來源 餐點上桌之後,他盯著餐點幾秒,便順手將淋著起司醬的三明治壓了壓,享受熱呼呼醬漿流淌的美感,接著拿起岩漿吐司左右撕開,享受起司內餡拉絲的樂趣,與其說他在用嘴巴吃東西,更像是用眼睛在嚐美食。 27 歲的張灝說起食物來是個十足的大男孩,靠著網路世代的圖像美感直覺,以及用心尋找新餐廳新餐點的,經營網路社群 4 年來,培養不少死忠粉絲,一則 IG 美食貼文就可觸 30 多萬人、引發幾千人收藏,一則 Tiktok 短影片就吸引 200 萬人瀏覽、上百人留言互動,最近兩年在姐姐鼓勵下,張灝全職經營美食資訊搜列,他緬覥耿笑,「沒辦法,我就愛吃啊」。 美食達人阿華田年輕正盛,看他大口享受高熱量美食,很是療癒。圖片|來源 苗栗長大的張灝,自覺沒有偏愛中式或西式料理,但仔細推敲起來,發現他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台灣胃」,也就是融合四海八荒的口味。例如張灝平常愛吃半肥半瘦的滷肉飯,滿滿膠質黏滿牙,也愛吃雞排加奶茶,客家人的他在家則吃菜包與炊稞,對於珍珠、起司、芋泥、布丁,這種「很台」的小吃更是無法抗拒,就如同他選定的疫後美食花生醬牛肉培根漢堡,也是不中不西、是中是西的台式漢堡,份量也比較符合台灣人的小啤胃。 熔岩花醬肉蛋吐司一邊壓一邊吃,特別迷人。圖片|來源 張灝表示,再一塊吧的花生醬牛肉漢堡,算是發跡作品之一,幾張照片就創造超過 3000 人收藏,帶動後續效應,有時他也會找尋好吃但經營不善的美食店家資訊,例如苗栗一家路邊飲料店,張灝一兩年前剛發現的時候,可以看出來快要經營不下去,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一個月大概只能賺兩千,還有老婆孩子要養,於是張灝拍了美美的照片上傳,竟然意外得到爆炸性廣大迴響,現在小店不只每天大排長龍、店面改裝、布建 POS 機,連電視美食節目都邀請。(推薦閱讀:桂冠聯名新口味「吉比花生雙醬湯圓」,香濃柔滑中帶有厚實顆粒口感) 「我覺得一間店如果可以開一年,會行銷就能開三年;如果可以開三年,會行銷就能開五年。現在開店一定要懂得網路行銷,沒有人會一直看著電視,而且電視是一時的」,張灝解釋他每每提醒店家,「品質一定要顧好,不也只是紅極一時罷了」,疫後世界可見景氣復甦前兆,但若是品質出錯,即便再好的機運也不長久。 「阿華田美食日記」張灝推薦的疫後靈魂美食: 再一塊吧 ing 蘆洲店:新北市蘆洲區長安街108巷12號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人潮復甦ing!餐飲業準備好了嗎? 宅女小紅 X Just Grill:粗獷實在的暖男系直火碳烤牛排 防疫新生活運動的第一線堅持!129家飲食品牌自主組成「食安國家隊」 May 31, 2020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NsOlY

「我每天都在練習,牠有天會離開我」如何面對寵物過世? https://ift.tt/2XeoD0I 康健出版 養寵物,大多數的時候,是牠們會先離開我們。要如何面對毛孩終會離開?也許,做好心理準備,並且不吝嗇珍惜當下,是我們唯一最需要去做的。 文|方季惟、華佑明 在方季惟身旁毛茸茸的伴侶,除了兩隻小鳥,還有茶杯貴賓犬達都。(梵文「如意寶珠」) 達都就像是會跑的泰迪熊,非常可愛,但牠其實也有悲慘的身世。原來因為繁殖場近親繁殖,加上刻意要讓茶杯貴賓犬長得小隻,牠的基因不健全,生下來後腦門一直無法長好癒合,連牙齒也長不出來。 這隻小狗兒原本是當時助理養的,因為助理剛好要照顧病母,只好把小狗放在公司。方季惟心想,「這樣怎麼好好照顧小狗?」起心動念收養牠。(猜你想看:「因為太可愛了,忍不住什麼都答應」養狗狗的你,都會有感的插畫集) 只是獸醫一看就搖頭,提醒方季惟「小狗可能活不長,最多就是二年,而且需要很好而妥適的營養照顧。」小狗眼眸中清明的信任與抱在懷裡微微顫抖的體溫,再次戳中方季惟愛照顧別人又心軟的天性,她毫不猶豫接受挑戰,把小狗溫柔納入她長年張開的保護羽翼之下。 「我連續餵牠頂級魚油,餵了一個多月,發現牠頭骨腦門慢慢長好了,牙齒也長出來,我想,營養夠了應該就 OK。」打破獸醫的預言,達都活過二年大限逐漸成長茁壯,小小身軀開始活潑跑跳,牠陪伴方季惟,至今已近十年。 「當時獸醫告訴我,如果達都可以活下來,會是一隻很貼心的狗,那時我不懂什麼意思。」 隨著達都健康成長,方季惟這才慢慢發現達都貼心的特質。「我曾有個歌迷好友遠從新加坡來,剛好住在我家。那天晚上客人有些咳嗽,原本都是跟我睡的達都,選擇到朋友的床邊陪伴她,每次咳嗽就會抬頭望著她,就像在查看她需不需要幫忙,或是靜靜趴在朋友的胸前和脖子旁,好像在幫她保暖。」 有一天為了工作拍攝照片,方季惟在禪修的道場正襟危坐,好幾個小時過去,也被帶到現場的達都彷彿不存在,靜無聲響。 不過正經八百的照片拍完後,接下來要拍攝比較生活化的樣貌,工作人員建議,方季惟可以抱著達都入鏡。 在場其實沒有人去把達都抱來,但是牠似乎尖著耳朵在聽人們說話。只見牠輕巧避開排放在地上的攝影器材和道具,一骨碌跳上方季惟盤坐的腿上。牠仰著頭看著被當成媽媽的方季惟,眼神彷彿在說,「我有乖乖等妳唷。」 方季惟不經意親暱地抱緊了達都,鏡頭下的她,笑容幅度益發柔美。雖然整個拍攝過程,她都非常敬業而專注地詮釋導演想要拍到的意境,但在達都與她同在一起的瞬間,眼前坐著的身影,彷彿褪去保護色像個小女孩。所謂幸福的氛圍,真實流動在凍結的畫面裡。(推薦閱讀:「謝謝你總是為我等門」有了毛小孩後,讓我更想健康地活下去) 生命自有意義 方季惟曾在受訪時,語重心長說道,「有生就有死,我們從一出生就一步步邁向死亡,生的喜悅易懂,死的未知難解,每一刻都該做好準備。」 「我每天都在練習,小動物們萬一有天不在了,我要怎麼處理。當牠們往生時的陀羅尼被,我都準備好了。」雖然是親密相依的家人,方季惟心裡清楚,緣起緣滅自是人間常理,再怎麼捨不得終須告別。她以凡人之身,用平常心練習告別。 她曾在路邊看到一棵松樹,不知為何倒在地上。她回想小時候媽媽說過,樹有樹神,如果要砍樹,得提早向樹神報告才能砍伐。方季惟不知道這個倒樹的原由,只是惜緣,就特別下車到樹旁,用她的儀式向倒樹念經,迴向樹神。 「我也羨慕樹木,它們認真伸展,但是不會緊抓,」方季惟說,當生命之間純然有愛時,就能拉起兩條感情線,佛家叫做「業感緣起」。她相信,明白自己被愛著、被需要著的當下,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已無庸置疑。(延伸閱讀:專訪獸醫師陳凌:生命很脆弱,7 歲已經老了,有時不等你牠就走了) 方季惟心情分享: 人生最難的功課是「捨」,但從捨離的苦中才能得到智慧。每一段人生的驛站,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每一站的風景不斷變換。認真呼吸,感覺空氣裡的柔軟與新鮮;善解惜緣,開始日常生活的每個時刻。 本文摘自方季惟、華佑明的《歲月釀的檸檬紅茶︰快樂小孩方季惟將時光化做美好祝福,寫給終將成為大人的你》。由康健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歲月釀的檸檬紅茶︰快樂小孩方季惟將時光化做美好祝福,寫給終將成為大人的你》 May 30, 2020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eoD0I

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與另一半開發更親密的抱抱姿勢!席捲國內外的 IG 熱門無尾熊挑戰 https://ift.tt/3ciGzvv 女人迷編輯 JT 也許這項挑戰不僅僅考驗你的肌力,還考驗兩人之間的感情啊。 2019 年年底,澳洲出現嚴重的森林大火,火勢延燒至 2020 年 2 月才完全撲滅。這起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 33 人死亡,當地超過 2,000 個住所被損毀,更讓數以千計的動物失去棲地。(延伸閱讀:「爸爸,我會愛你直到天荒地老」因澳洲大火殉職的消防員,孩子代替父親接受勳章) 根據澳洲 ABC News 報導,澳洲皇家委員會(The Royal Commission)已經開始針對野火進行調查,他們在 5 月 25 號的聽證會上,蒐集各界專家的建議,包括各方民眾的故事,幫助日後重建家園,並記取此次經驗,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然而這場大火,不只喚起澳洲對自然環境的正視,也喚起世界各地對人類行動的省思。澳洲的一家健身飲料公司 FITAID 在社群上發起「無尾熊挑戰(Koala Challenge)」只要分享自己挑戰的影片到社群上,該公司將會捐出 5 美元,幫助受澳洲大火影響的居民,以及失去家園的動物們。(延伸閱讀:一衣多穿、善用雙腳:在澳洲大火之後,如何從生活保護地球?) 什麼是無尾熊挑戰? 無尾熊挑戰原先要求挑戰者躺在長板凳上,然後將全身移動到板凳下方,再回到原本的位置上,過程中完全不能落地,就像無尾熊抱著樹轉一圈。 但是無尾熊挑戰在社群上爆紅之後,開始出現更具創意的人體無尾熊挑戰:將板凳換成人,挑戰者必須抱著另一個人的身體轉一圈,保持不落地,才算成功。進階版的無尾熊挑戰吸引眾多業餘運動者響應,還有名人如 Jennifer Gates(比爾蓋茲的女兒)、李詠嫻&艾力克斯,也紛紛在社群上貼出自己挑戰的影片。 你以為無尾熊挑戰只有伴侶才能做嗎?有不少人貼出與孩子、朋友挑戰的畫面,也十分有趣! 有些影片看著做起來輕鬆,但其實這個運動不只挑戰兩人的肌耐力,還挑戰兩人的感情,如果想要跟另一半或家人開發更親密的擁抱姿勢,不如挑戰看看吧! 當然,人類再怎麼挑戰,都不會比牠還要厲害。 Photo by David Clode on Unsplash May 30,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iGzvv

解尿困難時,就該開始注意!攝護腺癌該怎麼治療? https://ift.tt/2XM0ePh 照護線上 針對攝護腺癌,目前有什麼療法呢?若不幸罹癌,日常生活要如何調整、保養身體? 文|照護線上編輯部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攝護腺癌是全世界第二大男性癌症,在台灣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然而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精液帶血等症狀,若癌細胞侵犯或轉移到其他位置,可能造成疼痛。(延伸閱讀:尿尿變成粉紅色?血尿原因可能有這五種) 三軍總醫院泌尿科楊明昕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醫師會根據癌症分期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擬定治療計畫。局部治療方面,主要是針對位於攝護腺的腫瘤,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等。手術治療即大家常聽到的攝護腺全切除手術,目前大多會採用微創手術,利用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來進行。放射治療就是俗稱的電療,會針對攝護腺使用放射線局部照射。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全身治療方面,包括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由於男性荷爾蒙可能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在治療攝護腺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荷爾蒙治療又稱作「去勢治療」,藉由降低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來減緩攝護腺癌惡化,以控制病情。 簡單來講,治療選擇主要根據癌症分期,局部腫瘤靠手術跟放射線治療,若腫瘤已轉移便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 本來有效的藥物漸漸失效!什麼是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楊明昕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有個特色,患者剛接受荷爾蒙治療時,通常能控制腫瘤,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攝護腺癌可能逐漸變化,部分的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被稱為「去勢抗性」,而發展成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為何會產生「去勢抗性」呢?可能與雄性素的產生有關,人體的雄性素主要由睪丸、腎上腺皮質層分泌,剛開始使用荷爾蒙治療時,體內雄性素濃度顯著降低,然而有些攝護腺腫瘤可能可以自行產生雄性素,所以不須要仰賴睪丸或腎上腺分泌的雄性素便能生長。 攝護腺癌進展過程中,經常會看到腫瘤體積在使用荷爾蒙後治療漸漸萎縮,但是隨著時間,又逐漸長大、轉移。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針對具有「去勢抗性」的攝護腺癌,就需要調整治療策略,運用不同機轉來抑制癌細胞,包括化學治療、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等。 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阻斷雄性素與細胞的雄性素受體結合,抑制雄性素進入細胞核,並使雄性素受體無法與 DNA 結合。根據長期大型研究發現,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降低癌細胞的生長,進而讓腫瘤萎縮,讓患者多一個選擇。 無論是先進行化學治療再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或先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再進行化學治療,都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一般而言,化學治療的副作用會比較多、比較嚴重。 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對患者有什麼幫助? 楊明昕醫師解釋道,無論攝護腺癌是否轉移,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都能發揮效果,可降低近八成患者的 PSA 指數(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達約 50% 以上,且延長存活期至近 3 年,延後需要化療或者其他後續治療的時間,未轉移者可延緩甚至超過 3 年,轉移者亦有超過 2 年的時間,有助於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可以採用口服,一天吃一次,不受食物影響,對患者來說較為便利,服藥順從度較高。因為不一定需要合併類固醇使用,能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攝護腺癌好發於年紀較大的患者,由於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對肝臟、腎臟功能影響較小,治療期間不用額外監測肝臟、腎臟功能。 楊明昕醫師回憶道,有些攝護腺癌患者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已在門診追蹤 3~4 年,沒有明顯副作用,且 PSA 指數下降,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有幫助。目前,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屬於有條件給付,若符合條件醫師會協助提出申請。 攝護腺癌日常保養重點 楊明昕醫師道,攝護腺癌到了後期,大部分患者都會接受荷爾蒙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無力、發熱、出汗、性慾降低、骨質流失等副作用。患者身體容易囤積脂肪,使得體重上升。 除了骨質流失,攝護腺癌亦容易轉移到骨頭,使患者較容易骨折,根據統計,5 年內有近 20% 的攝護腺癌轉移的病患,可能會有骨折的問題發生。另外,荷爾蒙治療的藥物,對心臟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面對荷爾蒙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楊明昕醫師特別提醒攝護腺癌患者一些日常保養重點。平日作息要正常,睡眠充足不熬夜,最好保持規律運動,以維持體能,改善疲倦無力。即使像走路這樣簡單的運動,都有幫助。因為患者容易有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的問題,運動時務必留意運動強度,減少骨折的機率。 患者要均衡飲食,盡量維持理想體重,體重持續上升會影響治療成效,且增加骨折發生率。根據研究,抽菸除了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還會導致攝護腺癌惡化,此外抽菸亦會影響 PSA 指數,患者一定要戒菸。(延伸閱讀:比戴口罩更重要的事:改掉五個壞習慣,提高你的免疫力) 患者必須定期回診,追蹤症狀變化、以及抽血檢測 PSA 指數,病情出現變化時,通常會先看到PSA的改變。無論是否有接受治療,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三個月要固定回診,才能適時安排相關檢查並調整治療策略喔!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May 30,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M0ePh

「兩個人的關係,不再由國家介入懲罰」通姦除罪化不是通姦合法化 https://ift.tt/3gBzbP1 范綱皓 2020 年 5 月 29 日,大法官針對《刑法第239條》,也就是所謂的「通姦罪」宣告釋憲結果。通姦除罪的意義是,將兩個人的關係要不要原諒,要不要離開,交還給兩個人決定。 「通姦除罪化」不是通姦合法化,是通姦民事處理! 圖片提供:范綱皓 今天大法官針對《刑法第239條》,也就是所謂的「通姦罪」宣告釋憲結果。結果是「通姦罪」違憲。得到這個結果,可能會讓許許多多的原配感到不解,甚至有點憤怒。不過,我身為一個從事性別運動的倡議者,想請各位稍微耐著性子,聽我說完。 性別團體、婦女團體長期以來,想要做的事情是:取消「屬於民法的婚姻卻用刑法的通姦來懲罰」這件事。因此,大法官宣告通姦罪違憲,無疑對性別運動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 畢竟,夫妻間有一方外遇了,不是殺人、放火的刑事案件,卻要動用到刑事來解決夫妻之間的感情事,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不解的事情。 且依據過去在台灣的通姦罪案例,我們可以發現: 一、受害者大多是女人,經常上演的是原配捨不得告老公,只好「效力不及相姦人」撤回告訴,變成「只告小三」的女人告女人、女人殘害女人的情況。(同場加映:筋肉媽媽談婚姻外遇:你不用練習原諒誰,但要記得原諒你自己) 二、就算原配連同丈夫、小三一起告,通姦罪也難以保障原配權益。過去9年來,真正被關的只有2人(且只有幾個月),其他幾乎都是易科罰金,繳錢了事。 既然,都是繳錢了事,透過民法的加重賠償,來緩解原配對破壞婚姻者的怒氣,我認為也沒太大的差異,還比較簡單。 但是,我想再次強調「通姦除罪化」絕對不是把通姦合法化,也絕對不是「鼓勵外遇」。 我認為真正的核心還是在於:國家透過法律保障了兩人的婚姻,當婚姻出現問題時,國家應不應該利用公權力介入?甚至用公權力懲罰某一個人? 這個問題,可能要問問所有紅塵中的男男女女,兩人之間,出現了第三人,國家到底有沒有權力、應不應該介入?會不會國家介入後,家庭、親密關係更會走向冰點?(推薦閱讀:通姦除罪代表外遇合法?你該重新了解「通姦罪」的意義) 感情的事情很複雜,這個問題,我無法替各位回答,留給大家好好思考。但是,以我個人而言,我會覺得感情的事,我還是自己負責吧!法官可能也很難替我做決定。 May 29, 2020 at 09:45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gBzbP1

「有人胃癌四期,仍治療良好」插畫集:那次我在醫院得到的溫暖 https://ift.tt/2ZPD1hU Titan大田出版 圖文|尹智會 本文摘自尹智會的《只是哭沒有用》。由大田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只是哭沒有用》 May 29, 2020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PD1hU

媽媽真心話:「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愛上我的孩子」 https://ift.tt/2Xdq4g7 KnowYourself 成為母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懷孕、生完小孩後,人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母愛完美母親。 文|Li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最近,「女性醫護拋下孩子去第一線抗疫」的新聞頻繁出鏡。感動的同時,我也困惑,為什麼看不到「男性醫護拋下孩子去第一線抗疫」的新聞呢? 難道照顧孩子就天然、理所當然地是母親的責任嗎?(推薦閱讀:小孩是兩個人一起生,沒有「幫」老婆帶小孩這回事) 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家 Dana Raphael 把「女性成為母親的過程」稱為「matrescence」。他認為「這個轉變過程對於女性來說,就像重新經歷了一次青春期。你的荷爾蒙正發生變化,你的頭髮和皮膚也變得不一樣,你的個人身份似乎正在經歷重塑。」 事實上,生育、成為母親,對女性來說,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經驗,孩子和母親的聯繫,也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那麼自然而然、理所當然。 今天我們邀請了幾位年輕媽媽,問了問她們生育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又給她們的人生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圖片|來源 每個母親都被要求,將辛苦與疼痛當作常態 漫漫,26 歲,寶寶 1 歲 3 個月 剛懷孕時,我決心讓孩子無拘無束地成長,絕不像我們的父母那樣,橫加干涉孩子的人生。可是,這個想法在我真正生的時候,發生了變化。 我進產房前就疼了一天一夜,進產房後,我也因為疼得失去理智,跟不上醫生的指示,生得相當麻煩。等我終於生完,看到孩子時,我沒有體會到喜悅,而是想我居然因為他遭了這麼多罪。我對於讓他無拘無束,忽然不那麼情願了。 而麻煩沒有隨著出生結束。他睡覺不乖,小手小腳經常揮到我臉上。而且,他一般睡不到一小時就會醒,醒來就得被抱著。我因此幾個月睡不了整覺,常常頭痛。 有一次我痛得難受,跟老公說,兒子以後要是不能有所成就,怎麼對得起我這麼辛苦。老公感到驚訝,說你之前不是說,不對兒子提要求嗎? 那一刻我發現,我好像正在變成自己討厭的媽媽。但我沒有難過,反而理解了那些母親。母親們都要給自己的苦找個合理的解釋,比如這個孩子如此優秀,值得我那麼辛苦。因為母親經歷的心酸和疼痛很少被正視,人們只是將這些當成女人生命的常態,不會為此補償女性什麼。 想通了這點,我接納了自己那一閃而過的私心,因為這是我在做母親這條路上必然經歷的掙扎。那些被子女感受到的、被外人看到的,都是每個媽媽呈現的冰山一角,而更多複雜的體驗,必須由媽媽們獨自承擔。 我想有個仙女棒,變胖變瘦變漂亮 立花小姐,32 歲,兒子 6 歲,女兒 5 個月 一胎時,我為了給孩子充分的營養,吃胖了 20 斤。在他出生後,我忙得想不到減肥的事,就這麼一直胖著。看到鏡子裡臃腫的自己和衣櫃裡越來越大的衣服,我是很失落的。 可我沒有勇氣特地去減肥。因為那幾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媽媽一定會被人數落。人們會覺得,你心思全在自己身上,肯定不是個好媽媽。或被人嘲諷說,都生了孩子了,誰還看你。 但是最近幾年,身材火辣的媽媽成了網紅,產後秒變小仙女又成了新的趨勢。當我因為懷二胎又胖了 10 斤時,老公開始主動幫我收藏健身影片,說等我生完,他和我一起減肥。 但減肥計劃被孩子的各種狀況打亂了。我休完產假復工,好多同事都問我怎麼胖成這樣。兒子竟然不要我陪他去學校運動會,覺得我不如別的媽媽好看。 我覺得挺諷刺的,一胎時減肥是錯,二胎時不減肥是錯。我的身材不再屬於我自己,而變成「好媽媽」的一個標誌。 其實,有了孩子之後,媽媽們不太能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這個我早有準備。但這兩次減肥的經歷讓我感到,媽媽們不只是不能按自己想法生活,可能連自己想法都很難再有,因為「好媽媽」的標準一直在變,而媽媽們要緊跟潮流。 我還是減肥了,也確實因為苗條了而高興。但我更希望我能因為取悅自己而減肥,不完全因為孩子們想要個漂亮媽媽。 圖片|來源 有了寶寶後,他成了我存在的全部意義 雨欣,31 歲,懷孕 33 週 剛懷孕時,我一吃飯就吐,自己瘦了好多,寶寶也吸收不到營養。 後來去產檢,長長的排隊隊伍本身就讓我焦慮,又聽別的媽媽說,媽媽的飲食如何影響寶寶發育,我就更加擔心。檢查出來我的寶寶確實比同月的寶寶小,我慌了,本能地找我媽媽求安慰,轉頭發現沒人,才想起產檢時她是不能進來的。 可是那一刻我萌生了奇怪的想法。一個人面對這個結果確實很難,但我竟隱隱慶幸,因為我能想像我媽知道結果會如何罵我,而現在我可以「美化事實」再告訴她。沒能養好寶寶已經讓我很自責了,我害怕再經受一輪攻擊。 出來後我說,醫生建議我掛營養液,對母子都好。我媽當即帶我去掛新號,全程只問掛營養液會不會對孩子有影響。我忽然產生一種荒誕感,我已經不是她的女兒,只是個為了她的外孫存在的中繼站。(推薦閱讀:【女影影評】懷孕時,我只覺得大家把我當「生產容器」) 到後來,我也漸漸開始一切以孩子為先。比如不化妝、穿寬鬆的衣服、申請停薪留職。這當然有母性使然,但更重要的是,我怕不這麼做會愧對「媽媽」這個身份。 懷孕後,周圍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會只把我們當成一位「媽媽」,甚至覺得,「媽媽」這個如此偉大的稱呼都被我們占了,還求什麼別的? 可我還是個人啊,自己被扔在一邊,我是真的會難過的。也許等孩子不那麼需要我時,我有機會關注回自己,只是怕那時候,我不記得曾經自己想要什麼。 圖片|來源 成為媽媽後,我花了很久學習愛我的孩子 匿名,寶寶 1 歲 5 個月 第一晚看著孩子躺在我身邊,我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迷茫:我這就要照顧她一輩子了? 可能是因為這種迷茫,我和她相處的時候總在退縮。抱她時不敢太貼近,喂奶時也忍不了疼。可我看同病房的媽媽都應對自如,就覺得自己很沒用,便不敢將這種迷茫表現出來。 說真的,我無法一邊很迷茫,一邊真心實意地愛她。但是在別人面前,我還是要笑得很開心,因為生育應該是幸福的,怎麼會有母親不愛孩子呢。 後來家裡請了月嫂。我看到月嫂嫻熟地帶孩子,感到的不是輕鬆,而是更大的失落:我這個親媽,做得還沒有一個外人好。 有一次只有我們兩個在時,我鼓起勇氣問她,我好多東西都不會,能不能請她教我。月嫂沒有驚訝於我的無能,而是很自然地開始跟我聊技巧、手法,還安慰我說,沒有人天生就會帶孩子,都是慢慢學出來的。 她的理解令我非常感動,她讓我知道,原來「暫時不會當媽媽」也沒關係。而當我正確、熟練地為寶寶換好尿布,看著她對我笑時,我第一次體會到,我願意去愛她。 現在,我能在和我的寶寶自拍時,真心實意地笑出來。但坦白地說,之前那種抽離的感覺還是偶爾會出現。可這種感受我從不在人前談論,最多說「壓力會有的,但大部分時間我都很幸福」。 其實,到底有多少幸福,我自己也說不清。但我相信,繼續培養對孩子的愛,幸福會占大多數的。 KY 作者說: 生育對女性來說之所以是巨大的挑戰,是因為她們不止承受生理上的變化,比如懷孕期間的症狀、生產的疼痛,還要面對從女孩到母親的身份的轉變,面對整個文化對母親身份的要求。 然而,僅僅通過一兩次表面的詢問,我們很難直觀地了解到成為母親的難處。母親們更願意談論孩子帶來的幸福感,當被問到壓力時,她們都說,當你全心全意愛你的孩子,所有的付出都會心甘情願。 可是,正如 Adrienne(1977)在她的書中所說,「沒有一種人與人的關係,能讓一個人時時刻刻、無私地愛另一個人。」人們總強調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當媽媽們也用這種標準要求自己,又發現做到很難時,她們會迷茫、自責,卻不敢談論自己的困境,不敢接納自己。 「母愛本就該是既有正面、又有負面的一種複雜體驗」(Almond, 2011)。即使這種情況很少被討論,但做母親充滿矛盾、挑戰,仍是不可被忽略的事實。 我希望,通過這篇訪談,讓已經或想要成為媽媽的女性了解:你們不必因為自己沒能成為「完美」的母親,過分苛責自己,這本就很難。而如果你下決心去體驗這段複雜的經歷,你也一定會迎來新的成長。 我也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母性的體驗是非常個人化的,非常多面的。身為旁觀者,尊重、理解每個母親真實的體驗,客觀地看待母性的各種表現,是我們都要學會的事。 希望更多人願意去充分了解生育對女性意味著什麼,給予她們足夠的、恰當的關愛。 May 29,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dq4g7

結了婚就無法幸福?不是你愛抱怨,而是有這些「關係盲點」 https://ift.tt/36DU7R6 POPA Channel 有時候,你自認自己有把對方放在心上,但對方不一定有感受到。要怎麼避免陷入「他不愛我」的誤會呢? 情境題:見到另一半在紀念日什麼也沒準備,你會有什麼解讀? 為什麼他不像以前一樣認真對待結婚周年,是他不愛我了嗎? 他連周年紀念也只顧自己,根本沒在乎過我的感受! 他不是故意的,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他才沒有好好準備這個節日! 現在肺炎肆虐,他是為了我的健康著想才沒有安排活動,他是個體貼的愛人。 有些聽起來「天真過頭」,有些「太武斷」,反正不同人會有不同解讀。但 1 和 2 好像比較常見——我們總是容易覺得對方無心裝載,都是對方傷了自己的心。 這並非因為我們都是不知感恩、性格糟糕的人。事實上,人在思考時很容易墮入一些偏見和盲點,心理學裡就有些很有意思的解釋。(延伸閱讀:「抱得再緊也沒有意義」關係心理學:為什麼你會在愛裡感到空虛?) 圖片|作者提供 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 這是來自社會心理學的概念,指的是人傾向將成功歸功於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失敗則會推諉於環境壓力、他人等外在因素。我們在學業、家庭或工作上,或多或少也展現過這一面,即使在親密關係中也無可避免。 研究發現,雖然伴侶們未必會宣之於口,但當感情甜蜜時,雙方都認為自己居功至偉;當感情出現危機時,則都認為自己情有可原。 此刻,你仍可能會為自己辯護——可是真的是他的錯啊。 事實上,這一現象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人們都能估計到他人存在自利性偏差,卻總看不到自己也犯了同樣的毛病。例如說,當好友向我們傾訴她面臨的家庭糾紛時,我們常常能發現她不自覺地美化自己的行為而將過錯推給他人;但如果是我們自己的親密關係出了問題並且將責任推給伴侶時,我們往往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公平而正確的。(延伸閱讀:都是水逆惹的禍!水逆心理學:是真的運氣不好,還是你害怕不夠好的自己?) 當我們都只想到自己 別忘了,你的丈夫也會這樣想! 試從這角度看一次這件事:「明天就是結婚周年,我計劃好第二天要去花店給太太訂束花,再送上一份她心儀已久的禮物。第二天怎想到公司有突發事情要處理,唉,驚喜計劃唯有先放一邊,下次一定要補償她。」 那一晚,丈夫回家後雖然兩手空空,但仍感覺良好,畢竟自己心裡裝著對方,也曾試圖為妻子做點什麼,認為傷心憤怒的妻子是無理的。妻子同時會因看不到丈夫有行動,而認定他是無心付出。 在一段關係之中,如果雙方也擺脫不了自我中心,美化自己的功勞和付出,放大對方的過失,失望和衝突就會不斷發生。 不是註定沒救 不過,並非所有人會像上述一樣,總以負面消極的態度解讀另一半的行為。 研究發現,幸福的伴侶們有一個共通點,他們很少會墮進自利性偏差的陷阱,相反,他們對彼此的積極行為都通常給以內部的(他用心對我付出)、穩定的(他經常也對我這樣好)、普遍的歸因(他對我好多於不好);他們也傾向於淡化彼此的過失,認為它們是偶然的、特殊的和局部的。 通過這種歸因方式,伴侶會放大對方的友善行為,縮小對方的冷漠行為,並且認為對方不如人意的行為舉止只是偶爾之失,這些善意的解釋能使雙方愉快相處。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那麼,怎樣才能效法這些幸福的伴侶?我有兩個建議! 以「積極錯覺」(positive illusion)來看待彼此 你的伴侶有缺點嗎?有,他的缺點像星星一樣多。 那他有優點嗎?有,他的優點像太陽一樣少。 那你為什麼還愛著他?因為太陽一出來,星星就不見了! 以上這則對話生動地說明了存在於幸福的親密關係中、一個叫做「積極錯覺」的現象。 「積極錯覺」是指人會把戀人理想化,形成一種與事實不符的正面幻想,特別常在戀愛初期出現。我們會以積極眼光來描述伴侶,將對方的缺點視為局部的、有限的瑕疵,遠不如他們的優點和長處重要和有影響力。 雖然熱戀期已過,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練習來養成這「錯覺」。例如,回想最初對方身上哪一點吸引了自己、仔細記錄下來重溫;亦可在日常中有意識地觀察伴侶的言行,重新發現他的性格特點長處。 你可能覺得這是自欺欺人,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你看待對方的方式會指引你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這些反應又會誘發出對方出現你想像中的行為,最終使你的「期望」得以實現。 所以,這樣的「錯覺」能夠為親密關係帶來一連串正向的影響: 首先,當我們對伴侶的行為評價是如此積極時,也會變得更願意去維護自己的親密關係。 其次,如果我們能被自己認為如此稱心如意的伴侶所愛,毫無疑問會增強我們的自尊。 最後,我們的高度評價也會提高伴侶的自尊,讓伴侶願意朝著我們的期望去努力變得更好。 圖片|來源 表達你的愛和感激 如果你深愛著自己的伴侶,只是未曾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和感激,你會據此認為自己是個珍惜對方、懂得感恩的人,但「自我服務偏差」現象說明,失望的愛人並不會讀心術,他不知道你的所思所想,亦未曾感到你的一絲謝意,他只能根據你的言行來判斷你對他的愛。 因此,我們需要定期向伴侶表達我們的愛和感激,這是對他們的價值和在我們的心目中的份量的認可。明確的表達愛的行為,能夠減少伴侶對關係的不確定感,他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維護親密關係,並從中得到更快樂的幸福和滿足。 POPA Channel 延伸內容(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有了孩子後,夫妻就不能再甜蜜嗎? 美國心理學家:夫妻想增進激情,恐怖片幫到你 婚後,你們還有異性好友嗎? 參考資料: Kruger, J., & Gilovich, T. (2004). Actions, intentions, and self-assessment: The road to self-enhancement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0(3), 328–339. https://ift.tt/2TOOMkM Malle, B. F. (2006). The actor-observer asymmetry in attribution: A (surprising)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2(6), 895–919. https://ift.tt/2ZMXDar Mcnulty, J. K., & Russell, V. M. (2010). When “negative” behaviors are positive: A contextual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roblem-solving behaviors on changes i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8(4), 587–604. doi: 10.1037/a0017479 Miller, R. S. (2018). Intimate relationships.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Neff, L. A., & Karney, B. R. (2003).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Relationship Perceptions: Differential Importance as a Strategy of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9(11), 1433–1446. https://ift.tt/3euOtmT Thompson, S. C., & Kelley, H. H. (1981). Judgments of responsibility for activiti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1(3), 469–477. https://ift.tt/3cexBzx May 29, 2020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DU7R6

「我被下藥並強暴」一支性暴力告白的競選影片,如何推動 #MeToo 運動的下一步? https://ift.tt/2ZMCtZT Yuton Lee MeToo 運動追求的,不只是對個人傷害的療癒或違法行為的咎責,更要摧毀父權體制下的性暴力文化,並注入性別平等的觀念,而 Claire Russo 的競選影片,正是在推動這樣的文化轉變。 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除了總統大選外,三分之一的聯邦參議員及全數聯邦眾議員也面臨改選。上週,一名爭取代表民主黨出征維吉尼亞州聯邦眾議員席位的參選人、退役海軍陸戰隊成員 Claire Russo 發佈了一支 30 秒的競選影片,一開頭,便是一段令人沈痛的獨白:「那是 2004 年,我在一場海軍陸戰隊的舞會中,被我的上級長官下藥並強暴。」 事發後,海軍陸戰隊決定不起訴加害人,並且否決 Claire Russo 提出改調基地的要求。Claire Russo 決定不接受這個結果,並且訴諸法律,尋求正義。最後,加害人承認犯罪,並被判以三年的刑期。 「我曾經遭到噤聲,也曾經被剝奪正義。因此,讓我的選民知道,我們能獲得勝利並且重拾力量,是很重要的。」Claire Russo 說道。 每一起性暴力事件,都是他人無法全然體認的不幸,但當它們串連在一起,卻可以轉化為力量。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Claire Russo 的這支競選影片呢?那與「MeToo 運動」又有什麼關係? MeToo 運動的蔓延,是一種令人心疼的女力綻放 首先,我們可以先稍微梳理「MeToo運動」的脈絡。事實上,「MeToo」一詞作為展現女性力量的口號,已有超過十年的歷史。 2006 年,社運人士 Tarana Burke 發起了「MeToo 運動」。起初,那是一個協助性暴力倖存者尋求療癒之路的計畫,尤其是那些屬於經濟弱勢的非裔女性、女孩,與其他社會少數。它的初衷,是去關注性暴力倖存者往往缺乏資源的現象,並且創造一個由他們帶領的倡議團體,尋求防止性暴力一再發生的解方。 Tarana Burke 從社群(community)出發,透過蘊含文化基底的方式,去談存在於非裔社群乃至整個社會的性暴力。她使用的方式是柔和的,所以不認為被害者一定要站出來,在還沒準備好時就強迫自已勇敢,她只是很單純地希望找到需要幫助的人,然後陪伴他們找尋療傷的方法。 在一場辦給高中生年紀女孩的工作坊中,她在活動最後發給每個人一張問卷,請她們寫下三件參加工作坊前不知道的事,而如果她們需要協助,再另外寫上「MeToo」。 「這樣做,不是要寫了『MeToo』的孩子舉手詔告天下,我們無意要求人們把自己推出來。」Tarana Burke 說道。她始終覺得,協助性暴力倖存者的工作,是必須默默地。 不過,問卷的結果卻讓她無法忘記。她說:「那天大概有 30 位女孩,所以我們估計大約有 5 到 6 個人會寫上『MeToo』,但當我們回收所有問卷,有寫的總共有 20 張。我當時就想:完了」。性暴力的問題比她想像的更嚴重,也更普遍。 2017 年 10 月,好萊塢金牌製作人 Harvey Weinstein 遭爆出性醜聞,女星 Alyssa Milano 在推特上使用「#MeToo」,呼籲曾遭受性侵與性騷擾的被害人站出來、分享經驗,引起全球關注,也為 MeToo 運動的推動注入動能。(延伸閱讀:【性別觀察】好萊塢電影大亨性騷擾三十年?這不是私德問題,而是公共議題) 幸也不幸,這波浪潮也激起美國政壇的共鳴。 在加州,有超過 140 名女性——包含立法部門、遊說團體、議會幕僚及政治團體——簽署了一封公開信,抨擊美國政壇無所不在的性騷擾文化。 信中寫道:「男性在未取得我們的同意下觸摸我們,針對我們的身體與能力妄下不妥適的評論,並用『玩笑』包裝侮辱與帶有性意味的影射言語,貶低我們的專業與能力。」「男性藉由承諾與威脅我們的工作,換取我們的順從與安靜,運用他們的權力與職位為所欲為。」犀利道破性暴力的偽裝,以及權力與暴力的共生關係。 MeToo 運動的蔓延,是一種令人心疼的綻放。它最初關懷的,是經濟弱勢的、社會邊緣的,它受到廣泛注目,是因為那些光鮮亮麗的、社會頂層的,而它觸動的,還有各種領域的、存在於社會各角落的。「性暴力」是他們之間的交集,「倖存者」則是他們共同的身份。(延伸閱讀:從小辣椒到蕾雅 · 瑟杜!女明星的沉痛告白:韋恩斯坦與好萊塢用權力強暴我們) MeToo 發展至今,不只是對「他」的指控,更是展現「我」的力量 當 MeToo 運動從暗處走向眾所矚目,Claire Russo 的競選影片,或許又為之開啟另一個階段。 Harvey Weinstein 的性醜聞事件撼動美國政壇,許多政客與政府官員紛紛因過往的性侵或性騷擾指控而辭職,或宣布不再競選連任。 2017 年 12 月,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中任期最久的 John Conyers 成為立法部門首位在 #MeToo 浪潮下辭職者,同時間,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 Blake Farenthold 遭爆料,以公帑支付前發言人控告其性侵與性別歧視的和解費,最終也是以辭職收場;2018 年 1 月,聯邦參議員 Al Franken 在遭受八名女性控訴未經同意索吻及觸摸後,宣布辭職;2018 年 4 月,聯邦眾議員 Patrick Meehan 因爆出性騷擾幕僚並以公帑支付和解費,宣布辭職。 一時之間,MeToo 運動在美國政壇引爆,停不下來,而許多被害者看到其他人勇敢站出來,一個個加害者退下去,正義獲得伸張,也放心地說出:「MeToo」。 不過,有推展也就有反撲。許多人開始質疑,以「指控」摧毀一個人的事業乃至人生,是否合宜? 對此,我想可以用 MeToo 運動發起人 Tarana Burke 的一段話清楚回應。她說:「性暴力的發生是在一道光譜上,所以該負的責任也該是一道光譜,並不是每一起性騷擾事件都必須造成某人的離職,但我們需要一種文化上的轉變,好讓每一起性騷擾事件都被認真對待、被調查,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共識。」 MeToo 運動追求的,不只是對個人傷害的療癒或違法行為的咎責,更要摧毀父權體制下的性暴力文化,並注入性別平等的觀念。 Claire Russo 的競選影片,正是在推動這樣的文化轉變。 根據長期關注美國政治廣告的組織表示,這是第一次有人將個人遭強暴的經驗,提放在競選影片中。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從 2017 年掃蕩美國政壇的 #MeToo 浪潮,直到今年 3 月爆出民主黨籍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遭指控性侵前參院幕僚,一路走來,女性的「MeToo」都是被害者的指認,但 Claire Russo 訴說的,已經不再僅是如此。 她第一次站出來,是指認,是去動搖父權體制,但她這次站出來,是展現,是要重塑一個更為平等、正義的文化。 「對我來說,為國服務其實就是追求正義,以及給予被害者獲得聆聽的力量。」Claire Russo 不願只是等待美國政壇中一個個不幸的遭遇被說出來,說出來只是最基本的,她要的,是進入到問題的核心,去讓這些不幸消失。 Claire Russo 在競選影片中說出自己遭到性侵,並不是要強調「被害者」的身份,因為那仍是一個由加害者造成的痛楚,她希望被看見的,是一個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具有韌性與主動性的自己,是屬於她的「勇者」形象。(延伸閱讀:四年前,她是報導中「性侵受害者」作家張曉夏:公布真名,是為了找回力量) 參考資料: Tough Fights | Claire Russo MeToo Movement #MeToo Founder Tarana Burke: ‘You have to use your privilege to serve other people’ | The Guardian Women in Politics are also saying #MeToo | Emily’s List May 29, 2020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MCtZT

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否找到自由 https://ift.tt/3cbckGD 李品毅 Lee Ping-Yi 追求別人眼中耀眼的名利,不一定能帶給你幸福。追求在你眼裡看起來耀眼的事物,才是快樂的泉源。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瀰漫一片慘況,許多人們因此面臨變故,瞬間失業或是投資巨幅虧損。人們突然因為疫情,難以逃到庸碌的生活節奏中而不去面對人生的基本面向。 疫情這顆強迫中止鍵,讓我回想起前幾年的庸碌人生。從大學時期開始,一離開了父母的庇蔭,就像隻脫籠野鳥,開始雄心勃發地想要各種嘗試,除了渴望成為一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名)以外,還希望可以賺到無數的金錢(利)。18 到 26 歲的這幾年,基本沒有停歇的時候。當時正走紅的臉書,也成了我「臨摹成功」的參考來源。許多人上傳了自己的功績,美其名分享的炫耀。瀏覽過後,我便想要嘗試每種令人稱羨的事情。當時以為,我擁有的頭銜、名號、經驗越多,我可以越成功、越幸福。 因此,那段時間,我也成了不斷在臉書上炫耀自己一切事蹟的人,極盡所能地將自己美化成絢麗的個人品牌。中間也不斷遇到挫敗,但想要的還很多,那些挫敗並沒有讓我因此遏止無盡的追求「擁有」,依然不斷庸庸碌碌地在想像中通往成功的路上奔跑著。我曾以為臉書粉絲專頁的追蹤數、貼文讚數、薪水位數、車子拉風度等,才是真實的富有,才能讓我十足自信。 直到前往上海工作的第二年,因為連續的感情挫敗,這才停下向外追求的腳步,開始向內的探索之旅。這才使我有了機會,靜下來,除了審視自己的情感關係問題外,也得以專注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同時開始探索:「什麼是我人生的想要,什麼又是需要呢?」(推薦閱讀:若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是否還會繼續做現在的工作?) 圖片|來源 我們在追求物質與名利時,可以停下來捫心自問:我是否真的為此感到幸福? 隨著自己體會到臉書粉絲專頁的追蹤數、貼文讚數、薪水位數、車子拉風度等地逐漸達成,我驚覺,面對外在的質疑、批判,那些「指標」並沒有使我不再迷惘、自卑,我也總是覺得自己的指標們與他人相比不夠傑出。這些外在物質的「擁有」並沒有讓我滿懷熱情地擁有自信,充其量只是不斷戴著虛假的面具訴說著自己看起來的風光,實際上內心的匱乏絲毫沒有改變。 社會鼓勵人們做一個「有用的」「有效率的」人,也鼓勵人們經常把東西填塞到滿溢出來,但鮮少讓人意識到整個容器內可能已經污濁、閉塞了。我們不喜歡單純和簡樸,因為不符合主流的審美與成功哲學。但單純與簡樸,正是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沈靜與開闊的關鍵。留白之所以美,就是因為單純。只有沈靜與開闊,才有機會聆聽到內心的聲音,才能含納新事物,更有機會跳脫持續使自己痛苦的舊有模式。然而,與我前幾年狀況一樣,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只知道不斷執取與擁有,認為執取與擁有才是幸福之道。 幸福的關鍵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能否從捨棄不是必須的事物中找到自由 捨,使我們的內在因彈去粉塵,開始散發清澈的光芒,並得以覺察自己當下地所做所為、審視自己的人生。有一種珍貴的自由是,不論外在環境如何對待一個人,一個人都能平靜面對、不躁不慌。縱使貧窮、富達、順遂、逆境都無法撼動自己的穩定狀態。站在比自己富有的人面前,不感到畏縮。反而,會使人震驚的是遇見那些比自己擁有得更少,卻總能在單純和簡樸中感受生活的喜悅和純真的人,他們顯現的自由,可能比財務自由都來得美麗可貴,是內在心靈的自由狀態。 邏輯智力的過度使用,使我們難以真切地感到幸福 但為什麼明明單純與簡樸就可以讓人達到幸福的狀態,多數人依然對各種物質的擁有汲汲營營呢?因為人們太過依賴頭腦的運作,而頭腦對於社會灌輸的概念不疑地吸收,使那些概念成了眾人腦中執取的標的。 人類不能僅僅靠智力存活。只注重頭腦的運作,世界將會越發冷酷、人類將會逐漸麻木。如果人們只注重智力,人的心將會失去讓溫暖能夠注入的空間,因為智力將會不斷充填我們的外在時間、內在空間,使我們失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僅能擔當社會中的冷酷機器。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的關鍵並非建立在頭腦上的,現代人類的大腦由抽象的思維和概念壟斷,總是在計較和猜疑。不過一但敞開心胸,打從心底互相信賴,我們就能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一窺真實的自己。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否定、誹謗、欺瞞以及爾虞我詐,不都是奸巧的智力在起作用嗎?智力替我們謀來的那些,增加了多少幸福感了呢? 圖片|來源 無法獨處、無法不做事的人,是難以感到幸福的 那,幸福的條件是什麼呢?幸福就藏在靜謐、獨處之中。當一個人,進入一段沒有聲響、干擾的獨處時光中,不感到千頭萬緒、憂心焦慮,也不焦躁於拿出手機娛樂自己,那也表示這個人「內在的幸福感」是踏實的。簡單來說,一個沒有能力獨處,也無法接受冗餘無用的活動,那這個人是難以具備內在的幸福感的,可能擁有很多外在物質,但卻缺乏真切的幸福感受。在日常生活里,只要靜下心,時時刻刻應該都能感受到幸福。(推薦閱讀:疫情蔓延時:光靠追劇,只是消磨時間,無法消除焦慮) 明白想要與需要的差異 我們必須明白「想要」與「需要」的差異。「想要」是基本需求之外的渴望,擁有後可以讓人感到暫時的膨脹感,給人一種自己是重要、有價值的感受,但時效是有限的,需要一生不斷的反覆追求,這樣的模式甚至可以稱之為上癮。「需要」則是生活的基本條件,給人一種單純簡樸的感受,滿足後,便可延續生命。 當一個人沒有找到人生的重心、生命的意義時,想要與需要特別容易混淆。缺乏重心與意義,同時又面對生命的變化無端時,人們習慣利用不斷做事、執取來逃避人生的匱乏感,因此可以看到許多的人看似忙碌以及擁有許多,但卻難以打從內心感到滿足的社會常態。(推薦閱讀:他的成功哲學,可能剛好是你的毒藥:為何麽勵志故事幫不了你?) 誰都無法避免生命中的苦悶與變化,那是本具有的人生色彩之一。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孓然一身,即使是生活單純簡樸,又有什麼損失呢?死亡來臨時,一件東西也帶不走,家財萬貫地赴死又有什麼意義?關鍵是探索生命每個當下的重心以及意義,有了它們,不需擁有,不論疫情不疫情,也可以很幸福。 May 29, 2020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bckGD

辦公間裡的性侵現場:我生理期來,而他用手指侵入我下體 https://ift.tt/2XcqbZ5 今周刊 遇上性侵,卻因為各種壓迫而不得不隱忍,G 小姐透過自己的經驗告訴所有倖存者:我想讓更多人知道,發生這樣的事,正確的處置方式是為自己站出來——雖然司法並不一定會讓你滿意——這個社會有很多資源可以幫你,你不孤單。 文|呂苡榕 事發那天上司叫她進辦公室,突然用手抓住她胸部,再以手指侵入下體,「我生理期,辦公室到處是血。」事後 G 小姐一團混亂,想著自己認識這人大半輩子,還有相同的信仰,「他表面看起來就是個好好先生。怎會發生這樣的事?」 性侵發生後,G 小姐不敢和男友吐露實情,「我害怕他的反應,不知道他會怎麼想我。所以我只告訴他上司對我不禮貌,抓我胸部。」 「他會不會是喜歡你?」男友聽完,問了 G 小姐這麼一句。G 小姐默默垂淚,只淡淡回應:「是嗎?你是這樣想喔?」人總會往好的一面去粉飾太平,把騷擾說成愛意。 受創後心裡的風暴未歇,G 小姐刻意逃避男友,「其實我是怕失去他,想保護這段關係。但反而讓他誤會,以為我和上司有什麼曖昧,最後這段感情也沒了。」 那陣子 G 小姐睡不好、惡夢連連,到精神科求診,同樣說不出口遭遇性侵,「心裡覺得很羞愧。只敢和醫生說自己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醫生診斷她有重度憂鬱症,開了高劑量安眠藥給她。「直到最近一次的旅行,室友被我嚇到,說我晚上在夢裡尖叫、掙扎,早上我就發現我抓傷自己的臉和身體。」 身心狀態和感情皆連被影響,但 G 小姐不敢離開公司,害怕拿不到退休金、資遣費,只好隱忍。受暴長達五年,最後因為上司刻意欠薪,她才向勞工局申訴,在申訴表單上第一次寫下「性侵」。 高職畢業後,G 小姐便進了這間公司,上司和她是信仰團體引薦認識的人,「主管對我很好,給我很多方便讓我可以再進修完成學業。」曾經因為公司業務萎縮,G 小姐的薪資多年未調升,「但我剛好卡到勞退新制、舊制轉換期,舊制退休金公司沒結算。」加上她的工作經歷只有這麼一家公司,難免猶豫轉換工作會不會被質疑資歷不夠格。她想著,「好吧,就撐到二十五年退休好了。」 只差七年就能順利退休,卻沒想到發生了性侵。事發那天上司叫她進辦公室,突然用手抓住她胸部,再以手指侵入下體,「我生理期,辦公室到處是血。」事後 G 小姐一團混亂,想著自己認識這人大半輩子,還在信仰團體認識的,「他表面看起來就是個好好先生。怎會發生這樣的事?」 除了男友,G 小姐第二個告知的,是信仰團體裡的牧長,「但我也沒說性侵,只說他侵犯我,不尊重我。」上司常常大額捐款給信仰團體,那天牧長只跟 G 小姐說,「我們為他禱告。」然後要G 小姐在工作上和上司畫好界線。 Photo by John-Mark Smith on Unsplash 「只說要幫他禱告。」G 小姐吸了口氣,「我覺得好像沒什麼人可以幫我主持公義,我好渺小。」本該是人際網絡中的支持體系,如今信仰團體只讓她感覺心冷,「哪有什麼支持系統,只有我才是我自己的支持系統而已。」 G 小姐接著試圖向其他主管求助,「另一個女性主管聽完馬上說這是『性侵』,又說會幫我。結果最後是因為她跟我上司間有衝突,拿我當武器。」這一次,身邊的人再度讓 G 小姐失望。 上司知道 G 小姐告知信仰團體牧長和另一位主管後,氣憤警告 G 小姐「你最好想清楚誰付你薪水!」讓本就擔心工作不保的 G 小姐更無力反抗,「一直告訴自己再忍忍就退休。越忍越不甘心,覺得前面都已經忍過去,不想放棄(退休金)。」(延伸閱讀:「我告發他,卻被怪罪毀他一生」權勢性侵下的天秤兩端) 「每次他碰我身體,還會用手扼住我的喉嚨,或是用棉被摀住我口鼻,中壓在我身上。」越掙扎對方越興奮,G 小姐幾次覺得瀕死,受暴後全身瘀青,每寸肌膚都在痛。「我上司身材很魁梧,我只要在路上看到身高跟他差不多的男人,就開始呼吸困難。」 出差時,上司總幫 G 小姐訂好房,也握有 G 小姐房卡,「我曾把門鏈鎖上不給他進來,他在外頭對我怒吼。」 上司還曾塞了自己老婆的貼身衣物給 G 小姐,要她換上,「我說這尺寸不合,他硬要我收下,我怕他生氣,忍耐許久的退休金又沒了,只好收下。」結果這件事到了法庭上反而成為不利G小姐的證據,「檢察官說我還是收了。我收了,是因為我害怕啊!」 性侵反覆發生,G 小姐曾因此意外懷孕,「有陣子我下體一直流血,看醫生才發現自己懷孕八週,正在小產。」G 小姐又悔又恨,透骨酸心,「為什麼會這樣糟蹋自己身體……。」 她告知上司自己意外懷孕又正在流產,想讓對方知道自己傷害別人多深,「結果他還是性侵我。」 「我常常有想死的念頭,也曾告知上司痛苦的讓我要尋死。還會上網找資料,認真規劃怎麼自殺,才能避免影響家人。」G 小姐也出現典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反映,有時記憶突然斷片,「本該要去某處,卻不知怎麼到了另一處。中間連自己怎麼到這兒的都想不起來。」精神藥物越吃越重,還連帶出現心悸。 有一年 G 小姐報名參加萬人泳渡日月潭,「我根本不會游泳,那時有二個念頭,一個是想證明自己;一是想說游不過去,就這麼沉了、死了也好。」她報名游泳課,最後只去了三堂,連怕水的恐懼都未能消除,還是硬著頭皮去泳渡日月潭。 「和我一起去的朋友全程陪伴著我,設定目標要我先游五十公尺就好。結果下水後,岸邊浪大需奮力往前游,漂著漂著就超過一百多公尺。」既已開了頭就莫回頭,她咬著牙慢慢游完三千三百公尺的日月潭。 本想求死,竟是重生,上岸後當真分不清潭水或淚水。(延伸閱讀:專訪何式凝:#MeToo 無論事發多久,受害者都有資格說出痛) 那次以後 G 小姐不想再唯命是從,上司則用欠薪方式回應,「原本欠一個月、二個月我還可以承受,欠到四個月我壓力就來。」G 小姐因此憤而向勞工局申訴,寫下欠薪和性侵。隔了一陣子 G 小姐接到一通女警來電,要她去做筆錄。原來勞工局幫她做了性侵通報。 勞工局通報前,G 小姐不知遇上性侵有甚麼資源能幫幫自己,也不敢和家人好友說,內心一團混亂,還得強裝自若,「怕被人發現你有那裡不正常。但其實我真的好累」;勞工局通報後,她才知原來有職場與信仰團體的通報系統,還有社工和心理諮商可以介入(按編:各縣市政府皆補助性侵受害者進行心理諮商協助),「後來上網找到勵馨基金會,參加她們團體治療,發現好多人有類似遭遇,他們懂我的感受,終於有人聽得懂我。」 性侵屬公訴罪,勞工局通報後,訴訟程序便跟著啟動,但法律諮詢第一次,律師便坦言這樣的官司通常會輸,因為難有證據。果不其然對方辯稱二人是交往關係,G 小姐因缺乏證據白口莫辨,最後只得到不起訴處分。 「我真的很懊悔,我錯過非常多時間點保存證據。」G 小姐說,若她流產那時坦承告訴醫生自己遭遇性侵,必能保存證據;又或者更早以前向精神科醫師說出來,也許就有人可以幫忙……。 「對自己有很多不諒解,為什麼自己這麼軟弱,那麼不勇敢;又一直自己騙自己,覺得上司還是個好人,一定會給我該給的。」結果害怕失去的,反而成了把柄,讓對方能牢牢把自己控制在手中,「他根本從頭到尾沒有想要支付我該得的退休金。」 屆臨退休前幾個月,上司解雇了 G 小姐,除了指摘她工作表現不佳以外,還拿性侵官司作為理由,說 G 小姐誣告,這才得解雇。如今雙方還針對勞資爭議進行纏訟。 「因為現在跟上司打勞資官司,我跟長輩提起我被性侵的事。她叫我堅強起來,我聽了有氣,覺得她不了解,便不想再跟她說了。」無法被同理的失落讓G小姐疲憊,好在還有團體治療的夥伴能理解她心裡的風暴是甚麼模樣。 心理諮商一年多,G 小姐漸漸接受現階段處於混亂狀態的自己,憂鬱症的狀況也稍稍改善。 去年女神卡卡(Lady Gaga)因新戲上映接受雜誌專訪,訪問裡她再度談起十九歲時遭遇音樂圈前輩性侵的往事。她曾向娛樂圈高層求援,卻無人伸出援手,「那些男人開始躲,因為他們害怕失去權力,我也開始把此事藏起來。」 「我以前沒有特別注意性侵相關報導,這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文章。」女神卡卡(Lady Gaga)帶頭開口說「Me Too」衝擊著 G 小姐,「看完一直哭,覺得她好勇敢。」(延伸閱讀:侵犯我的人,現在過著好日子:比起復仇,你要先好好照顧自己) 「所以我想說出我自己的故事。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只能在角落哭泣,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有心裡頭的憤怒,以及對自己的不諒解,憤怒怎麼讓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想讓更多人知道,發生這樣的事,正確的處置方式是為自己站出來——雖然司法並不一定會讓你滿意——這個社會有很多資源可以幫你,你不孤單。」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原文詳見:曾經害怕說出口 性侵受害者:「正確的方式是為自己站出來」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陳時中為防疫落淚爆紅!30年好友曝「他是大將軍性格」 曾忙到小孩送他「開會」當禮物 長期失眠、胸悶,退休後才知是憂鬱症 醫師:女性風險較高,注意6個症狀 就算忍無可忍,也請不要率性離職!給35歲的上班族:對於工作,你該學會4件事 May 29, 2020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cqbZ5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常常跌倒、走路姿勢不順:如何察覺家人得了帕金森氏症? https://ift.tt/2TJseBV 照護線上 有哪些症狀,要擔心是帕金森氏症呢?萬一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進展會很快嗎?有藥醫嗎?會致死嗎?一次告訴你。 文|白映俞 醫師 帕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 50 歲到 70 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帕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 要證實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是個從過去病史與身體檢查來診斷的疾病。如果家屬觀察到身邊的人或長輩最近在動作、活動上好像怪怪的,可以先用以下的表格自我檢測。這裡有十個問題,其中若有三個回答「是」,請趕緊到神經科就診。 看門診的過程中,醫師會仔細詢問患者的狀況變化,並了解患者動作不協調的程度。假使需要影像學檢查,會選用腦部核磁共振,看看是否有發炎或腦瘤等其他狀況。假使連核磁共振都無法支持診斷,或當不確定究竟是原發性震顫或帕金森氏症的話,還是可以輔以單光子電腦斷層造影,藉著多巴胺轉運體活性及影像活性分佈來做診斷。 確診之後,有藥可以醫嗎? 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選項不少,例如左旋多巴(Levodop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B Inhibitor),和多巴胺受體增強劑(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等。每個人症狀不同,做的工作不同,像有些患者受到動作僵硬的困擾,有些則是面臨震顫抖動的折磨,這時所需要的藥物就不一樣。假使患者工作很常需要打字,卻又受帕金森氏症所苦,通常依經驗來說,使用上左旋多巴會帶來最大的好處,醫師就會選擇左旋多巴作為起始用藥。 復健對帕金森氏症患者有用嗎?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的疾病,患者最常受動作僵硬、緩慢、或顫抖之苦,也就是說,患者沒辦法好好做日常生活中的動作,過去拿個杯子,寫個字,或穿衣服都不是難事,但當帕金森氏症變嚴重的時候,這些都會變成大事,喝個水就掉杯子灑水,要填個病歷資料寫很久,甚至衣服都套不上、扣不上,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另外,帕金森氏症患者走路時手臂不會自然跟著擺動,平衡變差,容易跌倒。一跌倒,可能就還會造成骨折、頭部出血等更麻煩的狀況。因此,早期介入動作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延伸閱讀:「我會不小心忘記,但我很努力」一間由失智症病友服務的咖啡廳) 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之後,就要開始介入運動治療。運動可以幫忙控制體重,同時在學習正確的運動方式及學習肌肉運用後,協調性會比較好,減少走路跌倒的機會,職能治療師則能幫助患者熟悉如何處理日常生活遇上的困難。因此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在整個過程中都非常重要。 帕金森氏症會進展的很快嗎? 疾病的進程總是因人而異,有的患者患病後狀況會急轉直下,有的則是還算穩定。而且這跟在疾病的哪個時期診斷發覺也有關係,如果在帕金森氏症早期就注意到狀況不對勁,及早帶患者去就醫,早一點用上適合的藥物,就可能改善症狀,減緩個人變差的速度。若太晚才注意到,就醫時疾病已經比較嚴重,當然後來就比較難治療比較難改善。不過整體而言,帕金森氏症的神經退化是相對緩慢的,患者常是經過幾年到十幾年的時間,才會進展到生活失能。(若像「漸凍人」這樣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發病到死亡平均是三到六年,僅有極少數的患者會活超過十年。) 另外,大家應該也常聽到另一個與神經退化有關的疾病:阿茲海默症。雖然這兩個都是神經退化的疾病,但退化的方向不一樣。阿茲海默症主要是從認知功能退化,所以患者會先表現記憶力很差、情緒控管不佳等變化。而帕金森氏症則是以動作功能開始退化,先表現出僵硬、緩慢、和顫抖的動作為主。(推薦閱讀:「該安靜時,他卻不斷在講話」你的家人,罹患不易察覺的失智症了嗎?) 值得注意的是,假使患者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但後來很快就表現出記憶力變差的認知功能障礙,代表預後不佳!患者可能會比較快速的惡化。還有一個預後差的指標則是使用左多巴胺但成效不彰。 帕金森氏症會致死嗎? 帕金森氏症的好發年齡介在 50 到 70 歲之間,在這階段的人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比例較高,慢性病較多,就比較容易感染,或有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問題,所以一般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並不是死於帕金森氏症,而是心臟病發、癌症等這年齡層的常見死因。 然而,若患者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動作很不協調、容易跌倒,那就可能因為吃東西咀嚼、吞嚥不順,嗆到變成吸入性肺炎,或是跌倒導致骨折、顱內出血。這些狀況就可能致命。(推薦給你:「我變笨了,請多多指教」三部讓你忍不住一起落淚的親人失智主題電影)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May 29, 2020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JseBV

「一睜眼就有很多事要做」明明已經很努力,為何時間還是不夠用? https://ift.tt/36EWOBL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其實成功的人,不是時間比你來得多,而是他們懂得割捨次要的事務,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工作上。 文|少毅 「我每天一睜眼就有很多事情要做。」 「為什麼雜事這麼多?我感覺自己每天都疲於奔命,四處救火,在處理各種各樣的瑣事。」 職業研修班的學員曉雪向她的職業輔導師傾訴自己的煩惱。那年從公司辭職時,原本認為自己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後,每天都會有完整的可支配時間,但當她真的辭了職,卻發現自己每天的時間被各式各樣的雜事占滿,自己寫作的時間不增反減。 從前在職場,每天除了工作之外,還能抽空學琴、做菜、寫作,現在辭職做了家庭主婦,卻整日覺得疲憊不堪,節奏似乎比以前上班的時候更快。 「你每天都在做什麼?」職業輔導師問他。 曉雪煩不勝煩地一一細數:「接送孩子啊!六點鐘起床做飯,路上花費一小時,每天要往返兩趟。還要買菜、做家事、輔導孩子寫作業,根本沒有閒下來的時候。我羡慕那些生活單一、沒有雜事,可以一心一意搞創作的人。」 輔導師說:「其實,每個人一天可利用的時間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也不會太大。妳覺得自己每天的時間都被瑣事所消耗,是因為不會拒絕瑣事。」 曉雪回想了一下,發現自己確實如此。日常生活中,朋友常常會被各種各樣的瑣事纏身,無法放下瑣事,所以也很難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主業。(同場加映:「完成自己,才有能力來照顧家人」工作生活兩頭燒?丁菱娟的家庭職場觀) 圖片|來源 比如正做家事時,突然快遞來了。她確認快遞收貨時,會被手機上的某個資訊吸引。等看完手機再抬頭時,發現一個下午已經過去了。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他們理解的時間不夠用,是發現自己每天看似忙碌,但所有事情還在原地踏步,沒有完成度。 其實,我們和那些厲害的人的一天沒有不同,同樣是二十四小時,但他們卻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消耗在瑣事上的時間,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成功的人,就是選擇做好一件事,做精做專。正是他們放棄了很多,才會取得那麼高的成就。人生的結果,實際上是一次次取捨的結果。 譬如,當他們在規劃一天的工作時,會預先規劃自己一天當中最應該做的事情,再找到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保證了這兩點後,剩下的事情其實可做可不做。 比如家事、輔導作業、買菜,其實這些事,安排得當並不是每天都需要做。 如果所有事都想做,沒有「不為」清單,即使我們是超人,也難把事情都做好。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許多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自律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我認為他們所說的自律,並非一個人二十四小時都高度集中精力去學習、工作。而是我們應該學會拒絕,拒絕被那些瑣事所干擾,將主要精力都用在必須要做的事情上。 我曾經觀察過我的一位前上司,他是一個真正自律的人。他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呢?(推薦閱讀:遠距在家工作,你該重新建立自律!五本養成好習慣的書單推薦) 首先,他會事先找出一天中哪些是必須完成的事項,規定好時間節點。中午會休息一小會兒,以便下午能集中精力去投入工作。因為安排得張弛有度,所以既沒有臨時抱佛腳的無措,也沒有手忙腳亂的虎頭蛇尾,反而讓人看到他的有條不紊,生活很有節奏感的樣子。 其實,時間的管理在於你一天真正投入心力做了多少事情。 曾經有人說過,治療丟三落四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大腦之中釐清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然後把所有的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當他們井然有序時,你就不會在小事上浪費時間。 可見,在同樣的時間裡,一個心智程度更高、更願意自我管理的人,比一個心智慧力低下,注意力容易被外物打斷的人,效率要高很多。 時間管理的意義就在於此。時間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樣的,區別的只是人的心智。試想一下,當我們在外力的約束下工作時,只要我們願意投入心力,一年下來,會發現收穫頗多。 不管我們在工作以外做什麼,在工作時間內,因為我們是受雇於公司,所以必須完成分內的工作。在這樣的內力和外力驅動和約束下,我們工作的八小時就會很有效率。經年累月,這一個又一個的八小時就會產生預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你有沒有發現,當一件事的截止期限來臨時,你比以前的效率要高得多?因為這個時候,你的注意力也要集中得多。 圖片|來源 真正的時間管理,就是集中精力做有效率的事情,把其他無關的雜事盡量規律化,讓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主要目標。 天天喊著時間不夠用,卻不願意改變自我的人,是無法管理好時間的。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完全在於你作出了什麼樣的選擇。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願意好好經營自己,而是你無法捨棄那些阻礙你變美或者變好的壞習慣。 不要認為把七色光混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五彩斑斕的顏色,其實七種顏色混在一起是無色透明的。生活也是如此,你想要的越多,欲望越大,距離你想要的生活可能偏偏越遠。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週一百六十八小時,不多不少。你未來是什麼樣子,就在於你人生中的一次次取捨。有的人用來追劇,那麼他得到了感官的快樂;有的人無所事事,那麼他會感到無盡的虛空;而有的人卻用來做有意義的事,那麼他將會不斷提升,在未來的某一時候綻放出絢麗多姿的色彩,為自己的人生披上七彩霞衣。 你不能增減時間的長短,只能在有效的時間裡,更多地選擇有意義的事,提高自己的效率,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打造想要的生活。 本文摘錄自少毅《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上萬人成功驗證,時間規畫師的八大精簡法則》,由圓神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上萬人成功驗證,時間規畫師的八大精簡法則》 May 29, 2020 at 07: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EWOBL

「即使受過傷,你仍有機會好好長大」《Dad, How Do I?》一位溫暖爸爸的生活指南頻道 https://ift.tt/2Xa8ERx 女人迷編輯 Shanni 沒有爸媽陪在身邊的童年,那會是什麼樣子?Rob 在 14 歲那年被父親拋棄,度過被迫獨立成長的青春期;後來,他決定成立《Dad, How Do I?》Youtube 頻道,拍的是各種生活疑難雜症的解決方法。他說,我想培養好的不是好孩子,而是好大人,因為我的童年是破碎的。 「爸爸,這個我不會,可以幫幫我嗎?」 在許多人的童年時期,這大概是一句再平凡不過的話。你第一次學著穿衣服、綁鞋帶、拿起碗筷;你學校的手工藝作業、打不開的密封罐;你的校園人際關係,你的第一次暗戀與失戀......。父親或母親,陪伴著牙牙學語的孩子,適應這個偌大的世界,一點一點成長。(寫給孩子們的:「你要好好長大,練習告別」一個日本父親離開前,寫給兒子的生命指南) 而這些過程,對 Rob 而言卻是一場遙遠的夢。 在他 14 歲那年,他的父親拋棄了這個家,母親長期有酗酒問題,他很少有機會在每一次人生的選擇或挫敗時,去問一句「爸、媽,我該怎麼辦」。如今已經 50 多歲的他,在 2020 年 4 月開啟了《Dad, How Do I?》Youtube 頻道,教學一個孩子在成長中過程會需要各種生活技能。如今不到兩個月已經有超過 202 萬人次訂閱。 像是在說,沒有爸爸在身邊,比起給你幾句安慰,我願陪伴你的更多日常,修理沙發或者電線。 圖片|截圖自《Dad, How Do I?》 圖片|截圖自《Dad, How Do I?》 「爸爸,你去哪裡?」男孩傷心地問,但再也沒有回音 《Shattered》報導了這位 Youtuber Rob 的故事。在他正要迎接各種人生轉變的青春期時,一天他的父親突然拋下他們八個孩子,沒有再回來。 而其實在這之前,他的家就已經出現了問題。 他的母親因結婚遠離家鄉,又為撫養八個孩子產生巨大壓力,因而長年酗酒。並且這一切在他父親換工作時,開始惡化。夫妻間的猜忌、不安,導致爭執與離婚的結局;而父親只為了賭氣取得孩子的監護權,最終因為缺乏責任與愛,而拋棄了他們:「爸爸說,他再也不需要我們了。」(延伸閱讀:「無法改變,也無法拋棄」心理不健康的父母,會如何影響孩子?) 從小家庭功能失調,Rob 獨自長大,並且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在他失業時,他妻子懷孕了,這讓他幾近崩潰邊緣。他爾後發現自己仍受童年陰影的影響與擺佈,明白是時候放下過去,原諒了自己的父親。其實,也是為了放過自己。 「我的童年是破碎的,因此我想培養更多好的大人們」 已經進到中年階段的他,意識到自己仍擁有許多智慧、學習與洞察力,這會是他可以分享給更多人的好用工具。Rob 的「Dad, How Do I?」Youtube 頻道上,會教你各種生活上疑難雜症的解決方法,如打領帶、刮鬍子、修輪胎、通馬桶等,一些過去也許沒人教過你,而如今沒有大人在身邊,你也可以好好獨立完成的事。 Rob 拍攝的場景非常樸實簡單,聲線溫暖,就像你真正的父親,正在你每天出門前,或者有什麼東西壞掉時,會在你身旁耐心教導與陪伴。 圖片|截圖自《Dad, How Do I?》  圖片|截圖自《Dad, How Do I?》  「我從來不想要變得富有,也從來不想要成功。我一生的目標是培養好的成年人——不是好孩子,而是好大人——因為我的童年是破碎的。」 對他而言,做這些事像是一邊告訴孩子們,你可以自己做得很好;他的聲音與動作陪伴著觀眾們的內在小孩,要一起長成更好的大人。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難免感覺自己有許多孤獨的時刻,而 Rob 的故事與行動也像是在告訴人們,天涯海角,好好生活,好好長大,生命會給你更多的愛與解答。就算在看似破碎的家庭中長大,我們也都有能力可以重新找到自己的家。(給你一點溫暖:「跟這樣的男人結婚,會很幸福」韓國療癒插畫集,看超暖爸爸的育兒內心小劇場) May 28, 2020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a8ERx

關係心理學:成人以後最好的治癒方式,就是愛對一個人 https://ift.tt/2XBs2px KnowYourself 你在小時候,沒有受到妥善的對待,讓你無法好好掌控自己情緒嗎?在做足心理建設的狀況下,愛情可能是解方。 文|隋真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前段時間,一位粉絲給 KY 後台留言,與我們分享她被親密關係療癒的體驗:「我以前老是作,我也不想的,但有時就會忍不住⋯⋯我爸媽說我作,朋友也說我作,過去男友都被我作跑了,直到遇到現在的。他對我好,我發脾氣時他沒離開我,反而抱著我,問我是不是很難受⋯⋯我們已經在一起五年了,前幾天朋友聊起來,我才意識到我確實變了。朋友們都說我脾氣也更好了。KY,我這算不算是『被戀愛拯救了人生』?」 也有小夥伴在後台詢問過類似的問題:好的親密關係真的有治療性嗎?通過被一個人好好地愛,真的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嗎?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惑,今天的文章應該能幫你解答。 不過,在解釋為什麼關係能帶來療癒之前,我們想先來和大家談一談,為什麼面對爸媽/戀人/朋友,你總會忍不住「作」。 圖片|來源 總是忍不住「作」,你可能是缺乏涵容能力 所謂「作」,指的是任性地宣洩情緒,不顧他人的意願和狀態,要求對方滿足自己的情緒需求。 長此以往,他人往往覺得情緒負擔太大而離開。在他人看來,「作」的人情緒不穩定,並且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多。 儘管「作」經常被用來評價女性,但實際上,「作」是男女都會有的現象。只是由於社會文化的鼓勵和影響,男性的情緒化更多表現為沈默、疏離、暴力,不符合人們對情緒化的典型印象(吵鬧、哭泣)。只把矛頭對著女性,是很不公平的。 為什麼有些人會特別容易「作」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理解,「作」的一個核心原因,是對於情緒的涵容(contain)能力不足。 一個人倘若有足夠的涵容能力,他 的內在就好像有一個穩固的、大容量的容器,能穩定地容納他自身的情緒。 涵容不是對情緒的壓抑,涵容能力好的人會表達和釋放情緒;一個人的涵容能力好,更不代表他沒有情緒波動,而是在大部分情況下,他會用更成熟的方式應對情緒,不被情緒牽著走。 「涵容」能力的發展和父母的養育方式相關。當嬰兒和孩童把自己無法承受的情緒釋放出來時,如果父母能涵容孩子的情緒,感知到這個情緒是什麼,不斷地思考孩子情緒的真實來源,而不是依照自己主觀做出判斷,孩子在長大後,也會更有能力容納和應對自己的情緒(Waddell, 2002)。 舉個例子,孩子被別人欺負後十分悲傷,但他無法理解自己的情緒,只覺得「特別難受」、「內心的痛苦感受龐大到要壓垮自己」,於是到父母面前大哭起來。(推薦閱讀:哭鬧、擺臭臉,就是不說怎麼了:慣性情緒勒索,能從童年開始改變) 如果父母在了解情況後,安慰孩子:「被欺負了一定很傷心,爸爸媽媽保護你。」,那麼,孩子就能夠從父母擔憂、難過的面容中感到自身的痛苦被理解;從父母話語中明白了這種難受的感覺叫「傷心」;從他們平靜的態度中意識到,原來在自己感受中滅頂的情緒,不是毀滅性的。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充當了孩子的情緒容器,接納了孩子無法理解和承受的情緒、消化,然後還給孩子,於是孩子一點點加深了對情緒的認識和容納能力,最終形成了良好的涵容能力。 相反,如果家長只是臆斷、忽視、怒斥甚至嘲笑孩子的情緒表達,那麼孩子學到的是「我的情緒不該存在」,為自己的情緒感到羞恥。在長大後,他也無法涵容自身的負面情緒,只會和小時候一樣,用宣洩(「作」)的方式,把自認有害的情緒釋放出去,交給他人承擔。 涵容能力欠缺的人,會向外尋找容器,例如愛人、朋友甚至自己的小孩。希望他人能成為自己未曾有過的、好的照顧者,來涵容自己的情緒,「治好」自己的情緒痛苦。 和他人建立關係後,他們一方面恐懼自己的情緒會不會對這段關係來說太危險、以至於導致自己被拋棄、被拒絕;另一方面,他們又總是隱隱抱有希望:我會被拯救、得到想要的支持(Colman, 1993)。 良好的關係,會讓涵容能力重新發展 一段良好的關係,既能夠提供足夠的靈活性(flexibility),同時也具有穩定性(stability),讓我們在成年之後,涵容能力重新得到發展(Colman, 1993)。 在關係中我們重新「長大」 在新的關係中,我們的恐懼、不安會重新浮現,因為它讓我們在過去關係中受到的創傷有了新的投射對象。 我們會把過去關係裡的問題,帶到新的關係裡,比如,把和父母的問題,帶到伴侶關係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獨處時心理狀態很穩、很獨立,但一旦進入關係,就「變得不認識自己了」。 關係將我們內在的沖突和痛苦外顯化(externalize)了。但我們也因此獲得了機會,去通過和朋友、伴侶、專業諮商師的溝通和互動,解決原本埋藏著的問題。 在這些互動中,我們會經歷和小時候相似的情境,但卻會有機會收獲與過去不同的、被接納的感覺,在被涵容的同時,慢慢學著涵容自己的情緒。 這個過程通常是艱難的。特別是,當我們和朋友、伴侶在一起時,即使過往被翻起,即使體驗到強烈的退行(變回小時候),我們自身仍要承擔關係中的責任。 (KY:這也是為什麼專業的諮商關係是特殊的、不能被生活中的關係完全替代的。在諮商中,諮商師和來訪的關係如同照顧者與孩子,在來訪者體驗退行的時候,專業的諮商師會承擔所有的涵容責任。) 持續存在的關係提供穩定性 重新成長意味著會發生很多改變。我們會改變,和伴侶的相處方式也可能改變。而關係中持續的愛意和關係存在本身,提供了一種穩定感,保護我們免於對「發生過多改變」的焦慮,讓我們在改變中仍然能感到有不變的存在。 隨著我們重新發展出涵容能力,我們會逐漸發現:在關係中,我們的一些成長目標不可能實現。關係不會是完美的,我們也不可能在關係中解決所有問題。人們會經歷的幻滅,但涵容能力的提升,會幫助人們應對由此而來的失落和失望,擁抱對關係更現實的期待。 圖片|來源 和哪些人在一起,能夠讓我們發展出涵容的能力? 和哪些人在一起,更容易發展出具有涵容性的關係呢? 首先,自身涵容能力好的人,更能涵容他人的情緒。他們更穩定、更會調節自身情緒,對他人的情緒也更能理解。 當遇到他人情緒爆發時,涵容能力好的人會用成熟的方式回應,而不是攻擊和排斥。在涵容能力好的人身邊,我們更有可能感到被接納,也能夠學習他們對情緒的應對方法。(推薦閱讀:匱乏心理學:習慣衝動購物,是因為內心渴望被愛) 其次,真正愛你的人會對你保有好奇,想要了解真實的你,而對人的好奇是涵容的重要因素。 好奇意味著對方不會用固有觀念限制你。比如在你痛苦時,不會因為認為「朋友一定得是體貼的」,而斥責你有情緒;好奇可以讓他越過對你的理想化,去嘗試探索、理解你真實的情感,這為涵容留下了空間(Nyberg& Hertzmann, 2018)。 如何在關係中提升自己的涵容能力? 製作自己的情緒容器 我們可以自己在內心構建一個具象的「容器」,來盛放激烈的情緒。當我們感到負面情緒沸騰,但不得不先應付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時,可以先把情緒存放到容器裡。 這個容器可以是現實存在的容器(比如餅幹盒、一幅畫、自己做的掛墜等),也可以是我們腦海中的想像。 你可以試著按照下圖提及的方法創造一個容器。也可以將圖中的文字錄音,隨後閉上眼,放慢呼吸,跟著錄音的指示,在腦海中想像一個容器。 每個人的容器並不相同,按照你最舒服、最喜歡的方式創造你的容器即可。 做一個情緒容器 做一個深深的呼吸⋯⋯鼻子吸氣1-2-3-4,屏住呼吸1-2-3-4,呼氣1-2-3-4 現在我們要創造一個情緒容器,這個容器將足夠強大,以容納所有令你不安的東西——不適的情緒、身體感受、記憶、思緒⋯⋯等等 為了安全地存放你的痛苦,這個容器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是瓶子?保險箱?海盜寶藏箱?或者是一個巨大的集裝箱?) 請告訴我:它是什麼顏色的?它有多大?它看起來像什麼?它有哪些部分?是什麼保障了它安全可靠? 現在我們來把的情緒送入容器裡,關上容器⋯⋯還有什麼需要放進去的嗎?我們怎麼樣確保安全、嚴密地存放它?(有一個萬能鎖嗎?或者把容器發射到冥王星去?) 你現在感受如何?如果還有讓你不適的情緒殘留,我們再把它送進去、關好 好,現在我們把容器放在房間的角落裡。深呼吸⋯⋯現在我們開始手頭的工作 請求信任的人的幫助 可以將自己情緒上的困擾告訴伴侶和/或朋友(而他們很有可能已經發現了),表達想要改善的意願,並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麼。 要記得,他們有權拒絕,也有權改變主意;而如果他們選擇了同意,可以告訴他們,做以下的事,可能會有幫助: 分享一些他們調節情緒的方法 在你情緒波動的時候傾聽,指出你目前的情緒,並試著幫你串聯、分析情緒的由來,例如:「聽起來你現在很憤怒,可能是因為你剛才提到的,覺得被冒犯了」 在傾聽時不評判你的情緒(不說這樣的情緒「好/不好」、「應該/不應該」) 鼓勵你去尋求專業支持 傾聽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是很難的,因為在傾聽他人的過程中,我們會忍不住想評判,也自然地需要處理自己在傾聽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一位好的傾聽者,記得感謝他。 References: Colman, W. (2018). Marriage as a psychological container. In Psychotherapy with couples (pp. 70-96). Routledge. Nyberg, V., & Hertzmann, L. (2018). Mentalization Based Therapy. In Balfour, A., Clulow, C., & Thompson, K. (Eds.). (2018). Engaging Couples: New Directions in Therapeutic Work with Families. London: Routledge. "Resolution of the Transference ."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Psychoanalysis. Retrieved April 23, 2020 from Encyclopedia.com. Waddell, M. (2002). Inside lives: Psychoanalysis and the growth of the personality. London: Karnac. May 28, 2020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Bs2px

少女漫畫界為什麼沒有男作家?你不知道的少女漫畫革命史 https://ift.tt/2BaaGbH Gala嘎拉嬉皮 少女漫畫不僅陪伴我們經歷過青少女時期,更是建構女性戀愛價值觀的流行文化產物。到了 2020 年的少女漫畫是什麼模樣呢?它仍是少女們建構戀愛想像的重點讀物嗎? 少女漫畫作者擅長以纖細筆法、唯美的畫風,強調少女們心目中的浪漫情感以及對於感情的內心掙扎。對比起少年漫畫,少女漫畫更加家聚焦於氣氛的營造跟感情敘事的鋪成。 我們可以看到少女漫畫作者筆下的男性通常是去性徵化的美形男,少女漫畫中的男性鮮少有明顯的肌肉,取而代之是修長纖細的身軀;少女漫畫中多賦予角色大量的獨白,以龐雜內心戲的呈現出少女對於愛情有口難言的隱諱之情,並使用蕾絲、網狀網點佈滿畫面、強調氛圍營造⋯⋯這些都是少女漫畫眾多特色之一。 圖源|寶馬王子 日本戰後到 90 年代,可謂是少女漫畫最為蓬勃的時代,不只女性創作少女漫畫,男性也紛紛投入繪製少女漫畫: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筆下的《寶馬王子》,講述一位女扮男裝的「王子」對抗邪惡魔女的故事;魔夜峰央筆下的《飛翔吧琦玉》以詼諧幽默的手法談地區間的階級歧視;《巴塔利亞》挪用大家耳熟能詳的西遊記故事並加入荒誕搞笑的元素。而《飛翔吧琦玉》與《巴塔利亞》改編成的電影以及舞台劇,至今仍在觀眾眼前跨界呈現。 圖片|《飛翔吧!琦玉》的男主角是由日本歌手 GACKT 飾演。 少女漫畫的閱聽人為國高中少女,大部分少女漫畫主角也為女性,希望能讓閱聽人帶入女主角的角色享受一場虛擬戀愛。70 至 80 年代 24 年組成員例如; 萩尾望都、竹宮惠子、大島弓子等人將少女漫畫範疇從日常男女間的感情擴充到家國、奇幻、科幻的境界。 舉例來說竹宮惠子的《奔向地球》,故事建立在未來地球已成為無法居住的星球,人類必須要在外星殖民地生活。主角也從少女轉換成少年,作品中流露出淡淡的少年愛元素,這些少年通常生活在一個架空世界,故事的結尾少年間的情愫通常會無疾而終,或是以悲劇收尾。多以悲劇收尾的原因,有可能因為當時時空背景對於同性愛接受度不高有關。24 年組成員的作品被視為現代耽美 BL 的起源,也因為 24 年組的活躍,將少女漫畫添加更多元寬廣的面貌。(延伸閱讀:長大後看懂的《美少女戰士》:我愛你,可以與性別無關) 圖片|地球へ…[カラーイラスト完全版デジタルエディション] 1巻 Kindle版封面 少女漫畫起源於日本。關於少女漫畫的定義,日本學者石田佐惠子曾指出,辨別少女漫畫與否的基準有四種: 一、刊登在少女誌上及其單行本的作品。 二、被視為「少女漫畫」作者的作品。 三、讀者為「少女」的作品。 四、在登場人物、主題、文體等方面具有「少女漫畫」特徵的作品。 日本少女漫畫月刊如《Lala》、《花與夢》,台灣少女漫畫月刊如《夢夢》以及《瑪格莉特》都是培育少女漫畫家的重要搖籃。至於如何判斷少女漫畫或是少年漫畫,起初從出版社以及刊登的月刊可見一二,日本出版社考量到閱聽眾的喜好取向,將底下漫畫月刊分眾化,切割出青年、少年、少淑女、少女與兒童向等等,此種切割法我們可以看到講述少年夏目與妖怪情誼的《夏目友人帳》,因為在《LaLa》少女月刊連載,而被歸類在少女漫畫分類中。 圖片|漫畫家高橋留美子 筆者在 PPTC_Chat 版閱讀到一文: [閒聊] 為什麼少女漫畫界沒有男作家(作者n99lu),當中以日本業界的角度提問,反思到現在少女漫畫的受眾在哪?而又有多少作者參與其中? [閒聊] 為什麼少女漫畫界沒有男作家(作者 n99lu ) ,圖片|網站截圖 的確在少女漫畫的黃金時代,不乏優秀的男性少女漫畫作者,不過今日似乎已經聽不到男性畫少女漫畫的消息。有一說認為,出版社編輯認為男性很難掌握戀愛中少女的纖細情感,相反的優秀的女性少年漫畫家如雨後春筍出現,持續在漫畫界活躍的高橋留美子老師,筆下《亂馬二分之一》與《犬夜叉》仍是少年漫畫中的經典作品;荒川弘的《鋼之煉金術師》同樣也在日本引起現象級的討論。 也許有人會說只要作品優秀,作者的性別並不重要,讀者也不應該因為性別侷限,只能看少女或是少年漫畫。身為少女漫畫與少年漫畫都喜愛的漫畫讀者同意這個說法,不過以這個議題來看,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少女漫畫現在遇到的困境。 首先男性女性漫畫作者流失,就連女性少女漫畫家也在流失,起因在於紙本漫畫市場的萎縮。從以下折線圖可以看到紙本漫畫銷售量逐年下降,現行出版社轉往電子書以及網路漫畫經營居多。 圖片|Twitter 其二,少女與少年漫畫分野不再壁壘分明。因為女性少年漫畫家以女性角度繪畫少年漫畫,這些作者筆下的少年呈現出與昭和時期充滿陽剛氣息的男性相反的中性氣質,反而吸引不少女性讀者,開始喜愛上閱讀少年漫畫。(延伸閱讀:經典少女漫畫《少女革命》:你不必等待王子,成為自己就很有力量) 其三,網路時代來臨,讓閱聽人選擇更加多樣化。韓劇、美劇、Youtube 成為年輕閱聽人的喜好,以及獲取戀愛知識的管道,Twitter 上或是各社群媒體平台也有許多男性創作者分享他們對於愛情的觀點,並以漫畫形式呈現在網路上。網路時代來臨模糊了少女抑或是少年分類的界線。 其四,單純只描繪少女之間戀愛情誼的少女漫畫作品,似乎難以再度引起讀者共鳴。《大奧男女逆轉》與《西洋古董洋果子店》的作者吉永史提出了現今少女漫畫題材較為貧乏,缺少了革命性的改變。[1] 此外吉永史談到與少女漫畫編輯說法:「其實編輯部並沒有硬性規定不能畫什麼,但是作者會依照雜誌給人的感覺自行做出判斷。如果覺得這故事不太適合少女漫畫風格,就會直接去向青年雜誌或其他雜誌提案了。」[2] 其五,女性向一詞的出現。女性向不單純指涉異性戀,而是指情感、心理、性愛方面對女性產生愛慕傾向的一群人,現今日本動漫女性向分類泛指少女漫畫、男性偶像、BL、乙女遊戲等等。女性向分類越加寬廣,女性閱聽人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女性閱聽人不再侷限少女漫畫,男性也不再局限於少年漫畫,能夠更自由地享受流行文化帶來的愉悅,並且呈現更有趣的創作。   參考資料: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Miyako, MN, WASTE戊, 日下棗, 米奇鰻, 艸肅, 李衣雲, 張資敏, 清水, 陳沛珛, 詭太郎, 廣下嘉,《 BL最前線:CCC創作集12號》台北;蓋亞,2019。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Fengta, Kinono, Miyako, Yu An, 小峱峱, 星期一回收日, 楊双子, 韋蘺若明, 海豹,《女性意識,覺醒!:CCC創作集19號》台北;蓋亞,2019。 李衣雲,《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新北市:稻鄉,2012) 少女マンガの概念を変えた「24年組」をあらためて振り返ってみよう [1] 溝口彰子《bl進化論〔對談篇〕:透過bl研究家與創作者的對話,考察bl的進化與社會關係》台北: 東販,2020。頁314。 [2]溝口彰子《bl進化論〔對談篇〕:透過bl研究家與創作者的對話,考察bl的進化與社會關係》台北: 東販,2020。頁314。 May 28, 2020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BaaGbH

Google Map 不是只能找路!15 個隱藏版功能,每天都可以用到 https://ift.tt/3gvm6XB Bella.tw儂儂 又是外送平台,又是等公車⋯⋯。嫌手機裡的 APP 太多?那就來學習如何把 Google Map 發揮到淋漓盡致吧! 編輯整理|路雯涵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Google Maps 真的是越來越方便,不用下載其他的 APP,有了這絕對完勝啦!出門在外不管是上班、聚餐、出遊,還是搜尋美食、叫外送、看即時交通路況和分享位置,樣樣都可以!Google Maps 已經不只是帶路導航而已,這 15 項「達人級」的隱藏版功能,你都知道嗎~就讓儂編來一一介紹 Google Maps 各項超實用的功能吧! 邊導航邊聽音樂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如果你是 Spotify 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在 Google Maps 開啟 Spotify 播放自己想聽的音樂,不必再另外開啟 Spotify 的應用程式唷!如果是 iOS 系統的使用者也可以讓 Google Maps 與 iTunes 做連接~這樣邊開車邊享受著聽音樂的樂趣,也不會受到其他的干擾!(推薦閱讀:歡迎光臨耳朵的世界!十個上班途中能聽的自我成長 Podcast) 避開交通尖峰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Google Maps 除了能根據不同的交通工具,包含汽車、機車、大眾運輸工具和步行等,規劃出最省時的交通路線之外,還可以客製化設定準時出發的提醒通知,讓上班族們不用擔心因錯過出發時間而遲到,幫助辛苦奔波的上班族提升工作效率。 通勤交通設定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還要下載公車 APP 嗎?只要在 Google Maps上點選通勤,將住家及公司地址輸入進去,還有常用運輸工具,系統會幫你自動設定好,以後不管上班還是下班,開啟 Google Maps 的通勤,就能查看大眾運輸工具到站時間,再也不怕錯過。 設定停車位點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在外旅遊辦公害怕自己忘記停車位置嗎?Google Maps 這功能超實用!可以在你停車時,儲存你的停車位置,甚至可以註記停車位號碼、停車時間以及插入停車照片,讓你不會找不到停車位,還能抓好停車時間不超時!根本是個隨身小助理~超方便的! 時間軸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只要開啟 Google Maps 的定位紀錄功能後,你的所有的行程路線都可以被自動記錄(例如多年前的甜蜜旅行路線)!只要在 Google Maps 的時間軸上搜尋你想查的時間點,日期上有灰色底色的就是有紀錄到你一天的路徑,不用擔心忘記自己去過哪~而且當定位開啟,Google 相簿會自動對照你的時間軸,把所有沒有 GPS 資料的照片加上地點定位,讓你以後可以搜尋地點找到這些照片唷(如果不想要也可以不給予 Google 權限)!此外,儂編偷偷教各位,如果想查勤或抓偷吃的,可以偷偷看對方手機裡的這項功能唷~(當然感情還是要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的!) 分享位置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想與另一半和朋友家人分享你的位置,不用再多下載其他 App 了!只要開啟 Google Maps 的「分享位置」,點選人頭或是藍色定位標示,就可以看到對方的位置囉!如果不想給對方看自己的所在位置,還可以自己設定你想分享的時間~多方便!相信這功能對很多情侶及夫妻很方便,只要利用這功能,還能貼心的去接送對方給她驚喜呢,也能得知對方的行蹤是否安全~ 離線地圖功能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這設計還真不錯,若是在外出國旅遊沒網路吃到飽時,這功能可說是你的救星啦!只要事先將要去的行程規劃好,然後把地圖下載好,這樣即使是離線要查看地圖也更快速,還不需要消耗你的網路,也依然可以保持導航系統的運作唷!當然若是每天通勤、或是假日想開車出遊,也都可以試試這功能~只要下載好地圖,即使手機離線時,也不怕中斷使用,或找不到重要的地圖路線資料! 多點路線規劃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安排旅遊景點超簡單!只要把想去的景點列出來在 Google Maps 上新增停靠的地點,這樣就可以輕鬆安排旅遊路線!開車時也就可以依序前往,並且計算如何排序比較順,以及了解整個路程時間~ 編輯地點清單並分享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如果有很多想去的景點也可以先儲存起來,然後建立成一個清單,如果是想要跟朋友一起去的話,還可以把這個清單分享給其他人唷!只要有開啟「共同編輯」這功能的話,大家就可以在上面新增自己想要去的地點,那這樣在討論行程的時候,就會非常清楚啦!也不會說每次都只有一個人在規劃很累心情很差了~ 測量距離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Google Maps 連測量距離的功能都有,在地圖上長按要去的點,放置圖釘後,往上滑會出現測量距離的選項,點選後,設置第二點後就會出現距離。 外送店家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防疫期間不想出門買飯,只要在 Google Maps 點選外帶或是外送,就會出現所在位置有提供服務的店家,讓你在家也可以輕鬆選,各種想吃的餐點,絕對讓你挑都挑不完!(延伸閱讀:手搖飲、小吃類、點心都想用訂的,你也是外送 APP 重度使用者嗎?) 美食口袋清單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喜歡吃什麼玩什麼不用怕忘記!只要將喜愛的美食小吃或著旅遊等景點儲存在 Google Maps!此外,還可以透過 Google Maps 中的共用清單,和同事、好友共同合作,建立地點候選清單,並分享給其他人「票選」,就能輕鬆搞定下班後的聚會場所! 國外景點翻譯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到了國外不知道景點名稱怎麼唸,不用擔心!只要點選景點名,景點名旁有聲音的按鍵,點選他就會有聲音出現,連地址也會有聲音喔!這樣出國在外可以直接給司機聽,不用擔心不會說該怎麼辦了!不過儂編要提醒一下各位,這項功能不是每一個景點都有提供喔,所以使用時還是要注意一下~ 景點樓層介紹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想知道景點裡每層樓的介紹,在 Google Maps 裡有合作的店家,只要放大景點後,左下角會出現樓層數,點選樓層就可以查看樓層介紹,是不是超方便! 指標更換圖示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這項功能只有 iOS 的用戶有喔!如果看慣藍色指標的朋友們,可以在開啟導航模式後點選指標,就會出現多款小汽車圖示讓你做更換唷~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OL通勤包推薦!從迪奧、香奈兒到Burberry這6款大容量實用名牌包攻略 別再說Apple Maps沒Google Map好用了,這次加入桃園機場室內地圖化身出國度假小幫手 Spotify不只能聽音樂,現在還可以在線上購買彩妝產品? May 28, 2020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gvm6XB

不適合的人,就像不適合的衣服:再好看,也是擺在角落 https://ift.tt/2XAA41P 悅知文化 透過網路和他聊天,我以為他就是註定的那一個,但沒有了距離,好感就片片剝離,只留下分開的決心。 文|精神科觀察日記.威廉 常笑自己有回憶症,老家房間有很多扔不掉的寶貝,舊家門牌、紅色胸花、高中書包、紀念冊一箱一箱,卡片、信件、明信片、紙條一落一落,像深埋在壁櫃裡的時空膠囊。偶爾夜深人靜時,我喜歡聽著千禧年代的芭樂情歌,坐在地上拆箱,好像陪著自己再經歷一次過去,當時的我,現在的我, 看著這些別人曾為我寫的字,能否有同樣心情。 「你好嗎?波蘭的郵筒很難找,我朋友一直問我急著寫信給誰。:P」 最後一段跟活人的戀情,是網戀也是異地戀。起初在社群平台上互相追蹤,有意無意的搭聊,偶爾開開玩笑,發現兩個人的笑點相連,聊天次數越來越頻繁,連討厭講電話的我,都能天南地北的扯上幾個小時,這個人好像有點不一樣。當時我沉迷星座,喜歡研究朋友的星盤,有天心血來潮想幫忙看,報完生日跟出生時間,E 突然說:「不如看看我跟你吧,合不合,有沒有機會。」 這段關係突然有了微妙變化,原本是聊得來的網友,但心確實被撩走了。沒多久後,E 決定跟幾個朋友去歐洲當背包客,每到一個城市不忘寫明信片給我,陸陸續續收到,一共六張,內容多是問候,卻又藏著淺淺曖昧。(延伸閱讀:戀愛往右滑:交友軟體真能找到另一半嗎?) 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前一晚刷了機票,星期五下班就直奔機場。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很幸運沒遇到照騙(註:網路用語,用來解釋成用假照片聊天的欺騙手段),本人感覺挺好,短短三天的相處比視訊還要融洽,人在異地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特別感到窩心,巴不得天天膩在一起,這應該就是愛的感覺吧。 #一鍵交集的陌生人:網路互動再密切,哪怕認識時間是三五年,並不代表有著特殊情感,網路上的他跟現實生活中的他,請當成兩個人看待。 倫敦跟台北的時差,讓我們的作息時常錯頻,加上空服員的生理時鐘更加複雜,突然很想找個人說說話的時候,只能留訊息等待回覆。忙了一整天累個半死想要早點休息,卻得撐著眼皮、耐著性子,聽 E 抱怨工作上遇到的爛事。摩擦開始出現,最嚴重的一次是大雨滂礡的下班時間,他非得要我當下解釋清楚,我淋著雨把機車停在騎樓,吵到住戶都出來看。 理性溝通過後,發現彼此相處時間太少,雖然認識很久,但其實不熟, 於是他決定排一星期的休假來台北,這是我第二次見到本人。 隔著手機螢幕才有的好感慢慢變質,相處越是密集,越能感受到個性跟價值觀上的差異, 我的態度開始冷淡。 某晚,E 找我談判,講到激動之處還想要摔東西,被我喝止,過沒多久便收拾行李離開。(推薦閱讀:「你真的很難溝通唉!」該怎麼與伴侶有效解決問題?) 偶像劇開頭,肥皂劇結尾,整整一年的網戀故事戛然而止,我們再也沒有聯絡。異地戀的成分很少,畢竟我們不是先認識之後才分隔兩地,聊得再多,遠不及幾天的密集相處濾鏡早晚要破。越過界限之後,沒辦法退回到戴著面具聊天的模式,光憑文字跟幾張照片就可以輕易地扮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虛擬世界起頭的戀愛往往不太真實。 如果有勇氣約出來見面,就要用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繼續,拉回現實,「感覺」這回事就是一翻兩瞪眼。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前陣子網路上發起一個遊戲,把自己在不同社群媒體上的大頭照拼成四宮格。Facebook 的照片笑得燦爛,最好是一張跟家人、跟寵物的旅行合照,越有愛越好;Linkedin 得表現出專業,照片通常正經八百;Instagram 著重生活態度,是精神層面的自己;放在 Tinder 的照片布料最少,最好是能夠少到引人遐想。網戀總輕易地就能發生,究竟我們喜歡的是塑造出來的形象,還是活生生的人? 時不時想起 E 說的那句:「我不懂,有問題為什麼不能說出來一起解決。」 如果彼此對未來有共識, 能誠實面對兩個人的缺陷, 努力包容、修正,確實是長久之計。 但我躊躇許久,還是克服不了落差感,我喜歡上的是《Her》(雲端情人),而不是真正的他。 圖片|來源 從前經常在網路上觀望各種漂亮的衣服,試過一次就決定買下,回家後才發現沒有能配它的褲子,找不到適當場合可穿,最後連同紙袋原封不動的躺在角落,任憑陳舊。 這幾年逼自己戒掉衝動型消費,不願自私占有,決定讓給懂看也懂穿、比我更適合的人,是我的溫柔。 本文摘自psycho.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威廉全新作品《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由悅知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May 28, 2020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AA41P

「體重突然下降」認識早期無症狀,發生率高的肝癌 https://ift.tt/2Xd535f 照護線上 在台灣,不少人是 B 型肝炎與 C 型肝炎的帶原者,而這是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一起來看看有那些徵兆需要注意! 文|劉育志 醫師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致死率都很高,且不少人是 B 型肝炎與 C 型肝炎的帶原者,一起來看懶人包! 這裡要討論的肝癌,是指「原發自肝臟細胞的癌症」,而不是指從大腸癌、乳癌、胰臟癌轉移到肝臟的「轉移性癌」。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在肝癌的早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能在肝癌早期就發現自己罹癌者,很多是從健康檢查得知,而非因為不舒服就診。 當肝癌繼續長大時,患者可能會感覺: 右上腹痛 腹脹 無預警的體重下降 食慾欠佳 疲憊 黃疸 茶色尿(延伸閱讀:尿尿變成粉紅色?血尿原因可能有這五種) 發燒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如果有下面幾項危險因子,你或許該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健康檢查,以免已有肝臟腫瘤卻不知道。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 這幾乎是肝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了!兩者都是經由血液傳染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經由母嬰垂直感染、共用針頭、輸血等方式得到肝炎。 病毒性肝炎會持續的破壞肝臟細胞,肝細胞病變演變成癌症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肝硬化 當肝臟因為酒精、病毒性肝炎、藥物等因素受損後,肝臟會企圖自我修復,但過程中會產生疤痕,因而變硬、變形,這些漸進性且不可逆的破壞會讓肝臟失去原有功能,也讓肝細胞病變演變成肝癌的機會增加。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接下來的肝癌危險因子,則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嚴重酒癮 若天天飲用大量酒品,且保持過量飲酒習慣多年,罹患肝癌的機會就較大。 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當花生、黃豆、玉米等五穀雜糧在濕熱天氣下發霉後,會產生黃麴毒素,像花生粉、花生醬、豆腐乳、棗類中藥材等保存不當時都可能有黃麴毒素,且即使加熱到攝氏一百度烹煮也無法去除,吃下肚後黃麴毒素會攻擊肝臟細胞,引發肝細胞病變,甚至導致肝癌。 糖尿病 糖尿病也會增加肝癌的機會。(延伸閱讀:疲累、傷口難癒、視力變差,小心「糖尿病」找上門) 體重過重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當然,我們一定會很關心要如何檢驗出肝癌呢? 若醫師懷疑患者有罹患肝癌的可能,會安排抽血檢查胎兒蛋白,若上升則須懷疑是否有肝癌,抽血同時也要了解現在的肝功能指數。 若是慢性 B 型或 C 型肝炎病患,建議每六個月應該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指數;若已經確定是有肝硬化的病患,那建議每三個月抽血檢查血清甲型胎兒蛋白。假使定期抽血檢查時發現這指數是異常的,或指數一直持續上升,就要小心肝癌的可能。 當然,並非所有肝癌病患的胎兒蛋白指數都會上升,抽血結果即使是正常的,也不代表一定沒有肝癌。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一般來說,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做為高危險群的第一線檢查,建議罹患 B 型肝炎者、C 型肝炎者、及肝硬化者至少四到六個月應該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都是能用來檢查肝癌的影像工具。 肝臟切片代表取出一小部分的腫瘤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化驗,可用於確診是否為肝癌。 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時,須要打顯影劑,以便了解腫瘤的分布位置、數量、及大小,醫師會再配合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決定適合的治療手段。 若發現的夠早,選擇「手術切除」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有機會治癒肝癌。其餘治療方式包括了射頻燒灼、動脈栓塞、藥物注射、肝臟移植等,就端看個人病情及腫瘤狀況來決定了!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May 28,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d535f

30 歲就得買房買車,和另一半結婚?想讓生活幸福,試試這五件事 https://ift.tt/3daTyR5 心馥學堂 「幸福五元素」包括:正向情緒、專注投入、正向人際、有意義的生活和成就感。有哪些你已經擁有了呢? 文|Lisa(心馥學堂) 王安和張碩大學同校不同系,兩人因為大三時同在一個公司打工而認識,漸漸走在一起,感情穩定發展。王安個性活潑務實,張碩內斂,畢業後各自順利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雖然薪水不算豐盛,過小日子游刃有餘,兩人每一筆消費都會打好預算,一起儲蓄作買房基金。 畢業第四年,基金足夠付位於台北近郊 3 年新、2 房一廳的社區大樓頭期款。新房離張碩上班地點捷運 35 分鐘,離王安公司則須轉車超過 1 個小時,兩人商量後,張碩搬進新房,王安平日續住家裡,星期五再一起過三天兩夜的週末,除了一般情侶假日會做的看電影、吃美食、一年出國旅行一次,平日也會做餐邀請朋友來家裡聚會。 房貸兩人均分,每月管理費和水電張碩負責,兩人合開了共同帳戶,房貸和共同的生活雜支由此帳戶支付。王安說,我喜歡這樣的生活,對未來有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有緊密的連結也保有各自的空間。(延伸閱讀:交往、結婚後,伴侶之間該怎麼談錢理財呢?) 圖片|來源 王安認為關係中的金錢觀和其他價值觀等同重要,情侶往往在認識初期時忽略了彼此在消費和財務規劃上的做法和觀念,等到一起生活了,才驚覺彼此的落差。她也說不會期待任何人幫忙買房子,就好像不會等待任何人為自己帶來快樂,「我不需要家裡提供金錢支援我們買更大或蛋黃區的房子,這兩年也還不想改變這樣的生活,更不會因為有一個交往多年的對象,又漸漸邁入別人眼中的『大齡女子』就想要結婚,我會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節奏,過喜歡的生活,也成就自己」。 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賽利格曼博士在《真實的快樂》一書指出,「快樂」的確存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可以掌控的範圍內,他也曾提出「幸福五元素」(PERMA),構成幸福的五個要件包括: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專注投入(Engagement)、正向人際(Positive Relationship)、有意義的生活(Meaning)和成就感(Accomplishment)。快樂並非七彩夢幻泡泡,而是「旅程」,而所謂的旅程是透過行動,一步一步實踐。在旅程中,我們望向未來,享受途中暫歇的每一站;知道我們想要去的目的地,專注於目標;在旅途中看見自己,也珍惜相遇的每一個人。(同場加映:無加糖的生活,我專注成為自己) 幸福五元素的組成並沒有特定標準的公式,「快 30 歲+認識多年的男友」並不等於人生劇本就預設為走入婚姻。米雪兒‧歐巴馬在個人紀錄片《成為這樣的我》中告訴年輕的女孩們,人們時常過於重視數字,而忽略了背後的「故事」——我是誰?我在乎甚麼?我想做甚麼?甚麼可以帶給我快樂?時常花時間思考自己的人生,領會意義在哪裡,不要等世界提供機會,才說我被看見了,我被重視了,從內在找出令自己感到被重視的訣竅,成就自己。 May 27, 2020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aTyR5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圖輯】報稅到底怎麼做?基本資料篇一次看懂 https://ift.tt/2ZM58hI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報稅季到了,來了解一下怎麼填基本資料! (延伸閱讀:【圖輯】免讀卡機!10 張圖,一次看懂報稅怎麼做) 本文授權轉載自普通人的報稅小秘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詳見:報稅懶人包02 May 28, 2020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M58hI

【世界月經衛生日】身體寫給你的情書:月經,是最溫柔理解自己的方式 https://ift.tt/2X6ngkM 女人迷編輯 Irene Lei 5/28 是世界月經衛生日。你對月經的認識有多少呢?你知道現在有哪幾種生理用品嗎?「重視月經,就是把身體照顧好。」 我知道,你有時覺得月經很煩,但你也得承認,其實自己離不開它。 親愛的,早安!這個月,你的月經有準時抵達嗎?你習慣使用什麼生理產品——衛生棉、棉條或月亮杯?你時常經痛嗎? 5 月 28 日,是「世界月經衛生日」,這個節日自 2014 年由德國非營利組織 Wash United 發起,希望引起大眾對月經、健康與衛生議題的關注。 嘿,月經也不只是女生的事。如果你是男生,別覺得與你無關喔!你也該知道這些月經大小事,對伴侶、媽媽、姊妹和女性朋友多一份理解與關心。 圖片|來源 當我們說「月經污名」時,是什麼意思? 月經,與世界上一半人口息息相關,而一名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 40 年左右的時間,每年都要同它相處大約 60 天。月經是如此自然而然的存在,然而它卻很少被重視或公開健康地討論。 「月經,血,經血,噁心,秘密,遮掩。為什麼?月經是每個女孩女人都會經歷的生理過程,但卻被我們視為禁忌。」——阿迪蒂・古普達。《經期百科》創辦人。(推薦閱讀:用經期百科改革印度!最溫柔的 TED 演講:「月經不是疾病,也不是詛咒」) 「那個」、「 MC 」、「大姨媽」⋯⋯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可能聽過五花八門代指月經的方法;甚至延伸出的衛生棉,也不能被直呼,要說它是「蘋果麵包」或「棉棉」。 青春期初潮來時,在學校想換衛生棉,要遮遮掩掩,或從書包拿出專門置放衛生棉的小袋子,;去便利商店買衛生棉,店員會問你需不需要紙袋。 為什麼明明是和女生關係如此緊密的身體現象,難以被大眾直視呢?這與「月經污名( Menstruation Stigma )」息息相關。(同場加映: 【性別觀察】月經污名只在印度?奧斯卡匿名評審:「我就是覺得月經很噁心!」 ) 性別力百科 月經污名 Menstruation Stigma 月經污名可說是一種厭女現象,它迫使女性將月經視為該被隱藏或羞恥的東西。 Menstruation stigma is a form of misogyny. Negative taboos condition us to understand menstrual function as something to be hidden, something shameful. 參考資料:How did menstruation become taboo? 社會學者 Erving Goffman 將「污名」定義為:人們被強加上某種屬性( attributes ),使他有別於其他成員,且該屬性又是較不好的那種。因此他從一個完整普通的人,降級為一個被汙染、被貶低者,得不到應得的社會對待,社會並有系統地減少他的社會機會。 當月經不被大眾重視,會發生什麼事?漸漸地,我們可能愈來愈無法公開談論它,愈會讓這件事情成為一種禁忌,甚至女生會產生討論自己生理狀況與身體狀態的羞恥感。而如果發聲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就同時限制了女性在這塊的權益。例如:衛生棉被徵收奢侈稅、衛生棉條被視為是第二級醫療器材,意即女性需花費更多金額去取得對自己不可或缺的生理用品。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關於月經不平等,我們為你選了一本好書:《月經不平等》從古至今,女人的月經都是禁忌。 認識生理用品:衛生棉、棉條、月亮杯 從前,大多數人認為能承接經血的生理用品只有衛生棉,之後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因應不同需求,產品也推陳出新,始有了布衛生棉、棉條、月亮杯與月亮褲等等,提供女性更多元的選擇。 如果你想簡單認識衛生棉、棉條和月亮杯,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有非常清楚的說明。 圖片|女人迷 目前還比較少人知道的,或許是布衛生棉和月亮褲。 首先,布衛生棉的使用方法和一般衛生棉無異,主要差別在於材質,以及黏膠部分以鈕扣方式替代,平均一個布衛生棉能使用大約兩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可參考環境資訊中心( Environmantal Information Center )推出的第一次就上手!布衛生棉超完整解惑教學。 至於月亮褲,可把它想成改良材質後的內褲,約能吸收 10 c.c. 左右的經血,相當於一片衛生棉的經血量。因此,月亮褲目前無法完全取代拋棄式生理用品,僅推薦於量少時使用;量多時,則搭配既有的其他生理用品使用。想知道更多,請閱讀對環境溫柔也讓自己好過!生理期無痛減廢,台灣第一件「可吸經血」的月亮褲。 重視月經,才可以照顧好身體 親愛的,你曾經好好認識與觀察月經嗎?其實,舉凡來潮頻率、經期長短或經血狀態,都與你的身體狀態息息相關,如果不好好與它交流,似乎有點太可惜了! 我知道,月經有時很惱人,但或許身為女生的我們可以不再把它視為每月報到的麻煩,而是藉由它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身體是荒野裡的一座暗房/無人煙的觸動,遙遠的槍響聲/我月月沖洗銀紅的底片/浮在遠方的山巒上/肆意展示野蠻的風格——葉緹〈經期進行曲〉 這個時代,各式各樣的人事物都可能成為節慶,目的是肯認與記住。 5 月 28 日,世界月經衛生日,每年都要像這樣呼籲月經去污名化、終止月經貧窮與不平等。於此同時,也告訴大家:擁有月經並不羞恥,而且該是值得驕傲的事。 May 28, 2020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6ngkM

「用身體告訴他,你愛他」夫妻深夜時光:五個讓他在床上感覺被愛的方法 https://ift.tt/2AhIwe8 女人迷編輯 Shanni 比起說「我愛你」,更能讓他在床上感覺被愛的五個方法,你們都做到幾項了呢? 你喜歡和另一半的床上親密時光嗎? 你知道自己愛他,也明白性愛是兩人之間重要的連結,然而有時候你總感覺做完愛好像有點空虛嗎?有可能是因為生活太過忙碌,你們開始忘記如何好好做一場愛;也可能是在一起久了,性像例行公事,自然也就失去了讓彼此期待與感覺滿足的地方。(編輯推薦:「走得久,是因為還能持續心動」給伴侶的「七日建立深度親密感」挑戰) 於是,要如何持續在床上感覺到彼此間的愛呢?美國蓋瑞查普曼博士提出的「五種愛的語言」,包含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光、給予禮物、肢體碰觸、服務的行動,其實也可以套用在「床上」;我們融合不同性治療師的建議,今天就你一些方向與技巧吧! 圖片|來源 五個讓他在床上感覺被愛的方法 1.「你的身體很漂亮」那幾句在床上被讚美的話,可以記得很久 性學家與臨床心理學家 Dr. Sharmila Majumdar 表示,在床上言語對女人是很重要的。包含「我想讓你感到快樂」、「你好性感」、「感覺真好」等字眼,可以讓對方感到放心、特別、被欣賞。 可以想像,要在一個人面前完全赤裸,需要勇氣與信任感。即使你們已經是老夫老妻,我們也每天在面對自己身體變化、老去的焦慮;這時候對方在床上的一句簡單稱讚,可以讓他確認自己依舊很美,並且被愛。 2.「親愛的,我今天裡面沒穿...」創造驚喜,我就是給你的禮物 不管交往多久,適度的「調情」與驚喜感,效果都是很不錯的。譬如突如其來地準備一套性感睡衣、買一組你觀望很久的情趣用品,或者去學個不一樣的口交技巧......;如果真的沒時間,只是來點小小心機,如故意不穿底褲爬上床,這些可愛的暗示,都能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用心。他會知道,你在乎彼此間的性愛時光,繼而更期待每一次跟你的親密行為! 3.「我知道你哪裡舒服」前戲做好做滿,我的腦袋已經內建你的敏感帶 你了解另一半的敏感帶嗎?知道他喜歡怎麼被挑逗、撫摸嗎?性治療師 Cyndi Darnell 推薦大家可以繪製另一半的身體地圖,探索他身體包含頸部、肩膀、頭皮、耳朵、大腿內側、背部、臀部等性感帶,嘗試使用不同速度或頻次,一邊詢問與感覺他的反應。簡單來說,別省略在「前戲」過程中,享受彼此取悅的感覺。你的服務行為,會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而這份身體地圖,也是只專屬於你們之間的情感密碼。 對了,記得剪好指甲! 4.「我感覺我們完全交疊」多嘗試擁抱體位,體驗肌膚緊密貼合的感覺 你知道嗎?並非只要是親密行為,就保證會有親密感。尤其當你們將性行為只當作例行公事,就更可能忽略透過肢體傳達愛與信任的機會。 建議可以多在床上嘗試像傳教式或湯匙式體位,不管是面對面或從後面來,試著用雙手環抱對方,這可以讓你們擁有幾乎完全貼合的肌膚接觸。對了,也可以一邊觸摸他的敏感帶,如乳頭、陰蒂等地方,你知道他會從此更愛你。(猜你想看:「高潮以前,放慢呼吸」夫妻深夜時光:讓性興奮感更深更持久的 Tantric Sex) 5.「做完愛要抱抱他」激情過後,我們禁得起細水長流 性愛過程使你們腦袋分泌催產激素,也更渴望被愛。如性關係研究者 Robin Milhausen 等人的研究指出,性會使人們脆弱、需要確認關係、確認被愛,「後戲」於是成了你們提升情感關係的重要時間。 包含擁抱、親吻、一起淋浴、或替他溫柔穿上衣服,這些行為,會讓他感覺你們可以一起激情,也能一起面對激情慢慢褪去以後,彼此仍深愛彼此的時光。(延伸閱讀:「為什麼做完愛,我會有巨大的失落感」夫妻深夜時光:你們有做到完事後的「六分鐘法則」嗎?) 性教育家 Jamie J. LeClaire 表示,在性關係中,我們應該感到自信、安全與滿意;而做「愛」顧名思義,是一種愛的傳遞。不只是慾望的滿足,也不是例行公事,你們的性,應該要是讓彼此感覺期待以及信任的重要管道。 現在,就開始練習用身體說愛吧! [參考資料] 1.How To Make Sex Better For Her: 8 Tips To Pleasure A Woman 2.Best Things to Say to Women During Sex!!! May 27, 2020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AhIwe8

運動小姐|瑜伽教我的事,越是慌亂,心反而要練習安靜 https://ift.tt/2XyiXh8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想到未來,有的是忐忑,有的是急躁。但我們還是要去嘗試集中所有精神,去品味所在的當下。 早晨瑜伽課,蓋到第四格,瑜伽教室的鋼印,是只小小鹿角。今天我們談的是空間,我開始習慣,把每一堂瑜珈課,都視為給來週自己的暗示。 課程開始的前五到十分鐘,老師通常會做學生們的狀態確認——今天好嗎?感覺怎麼樣?如果能為自己做些事情開始,想做什麼?我說昨晚重訓深蹲拿重量,現在大腿後側與腋窩都在痠,老師說好,那就拿花生球把這些地方鬆開,很好呢,我們今天也做深蹲,你先暖了身。狀態各異的緣故,教室裡大家做著不同動作,老師說,大家自己來,我想知道在教室裡學的這些,離開教室,回到自己生活裡,能不能支持你。老師很喜歡用支持這兩個字,你的身體支持你,你的同學支持你,你也支持著一切事情的發生。 教室裡有些同學也重訓。老師就建議,試試先按摩,按開肩頸,再去重訓,邏輯是,先把空間撐開撐大,再去建構它,否則身體空間無法擴張,你用暴力,在身體裡層層疊疊,架起未經思考的違章建築。 今天教滾球指法,先是按點,再按線,接著是 Z 字型走面,最後把球放在手心,重壓,等待兩個嘆息。之前一直以為嘆息是呼吸的意思,老師多解釋了一點,嘆息是小腦附近有個位置,領你真正放鬆,等到嘆息來,就是完全放鬆了。十指指節放鬆,做下犬式的時候,感覺到更強的連結,手指下手臂上手臂,有一個穩固而彈性的連線。 下課前做倒立,第一次做,心情緊張,不停心理自我建設,腳一伸,身體翻上去,靠牆,睜開眼睛——原來教室的空間是這樣的,它沒有變,但我好像看得更清楚,又或是因為我停下來,專注地看它,倒立的時候,心反而很安靜。老師說,肩頸長期緊繃的同學,這個動作做多了,肩膀會放鬆許多。 下了課,一直覺得身體很輕盈,覺得有些東西飛出去,好像是更有空間的一個人,把自己撐開之後,再去建設。(推薦閱讀:【運動小姐】瑜珈教我的事,向生命裡的萬事萬物學習) 圖片|來源 吃過午餐,跑去附近誠品,買了兩本書,一本講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的建築美學,不知道為什麼,翻了幾頁覺得好喜歡,一直想起在里昂唸書,趁著法國多到不行的假日,跑到鄰近城市追柯比意建築,那時候在異國,卻覺得造訪建築空間的時候,有一種不分國籍的收容。 另一本是郭強生的新書《尋琴者》,書腰上寫,王德威評論,近年來台灣小說難得的佳作,想來想去近年來看的台灣小說極少,書店店員興匆匆地跟我推薦,你拿到的這本,是郭老師親簽版,當然要帶走。我去結帳,沒有跟他說,說來慚愧,這是我第一本郭強生。 等捷運,從市政府到萬隆的物理位移,三日連續的零確診,捷運人潮回湧,手機 0% 完全沒電,索性在捷運上看尋琴者。從第一頁就好看,邊讀邊讚嘆,好久沒遇到這麼穠纖合度的字,感覺像正好敲在指節精準位置上的描述,調音師作為主要敘事者,節制自持,這是本心裡有音樂的小說。上一次有類似感覺,是恩田陸的《蜜蜂與遠雷》。 其中一頁,彈琴少年彈奏完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過後說,這首曲子讓他想起雪,但他沒看過真正的雪,心裡湧上一點自卑。另個鋼琴師對他說,那個無以名狀難以形容的什麼,就是時間,每一個琴鍵吐出的,都只有當下,不能重來。想到瑜珈老師說的,心裡很亂的時候,想一想,可不可以,就好好經驗這個當下。透過鋼琴,你在聽的是一種逝去,即使是最孤獨,最窮困之人,也能從同一首德布西中得到近似的感受,因為那是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同場加映:金馬 2019|《陽光普照》巫建和:演戲時什麼都不要想,只要好好把握當下) 在捷運上,不知道為什麼,看到有點鼻酸,差點坐過站,直奔新店,眼睛紅紅地走出捷運站——發現外頭陽光正暖,萬物空間,正在等你,停下來看,去好好經驗。 May 27, 2020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yiXh8

《做工的人》關係心理學:有一種懂,是我和你有同樣經過 https://ift.tt/3c91pNP 海苔熊 因為我們有相似的境遇,所以我喜歡上你;但也有可能因此境遇相似,而不把你看在眼裡。(以下有雷) 文|Han 最近我常常遇到一種類型的伴侶,我常常戲稱他們叫做「同病相憐」型——他們同樣在: 充滿衝突的家庭裡長大 從小被嫌棄和看不起 父母的工作地位在社會非常低落 這輩子唯一的安全感就是錢 不缺錢,但是卻依然覺得空虛 心裡面有一個洞,像是永遠填不滿,透過買東西、物質上癮、甚至是許多段重複的關係,都沒有辦法讓他們覺得安寧 他們通常很討厭自己這個樣子,但卻往往也會被自己這樣子的人給吸引,不因為什麼,只因為他們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一種「懂」,這種懂是「你和我擁有一樣的經過」的懂。你了解我的眼淚,你同理我的淚水,你知道就算大雨把整個城市顛倒,也不會有人給你懷抱——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得人疼,有些人一輩子就只能承受被歧視的眼神。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愛情弔詭:為何要同時愛上兩個人 針對上面的第六點,我想要多加說明一下,為什麼彼此都互相理解,但卻又會發展另外一段關係呢?對方不是很懂得自己嗎?那這樣的一種了解,應該讓兩個人的心更靠近才對啊?這裡其實有一種弔詭,就是我前面所說的:他們其實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所以在一種同病相憐的關係當中,還會想要去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崇拜、欣賞、地位和身分都比較高的人,透過這種「跨越階級」的滿足,而得到一種「就算是等級這麼高的人也會喜歡上我」的優越感。(推薦閱讀:【關係日記】蘇麗珍與周慕雲:最美好的時光,都是還沒被完成的)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內心空洞缺乏安全感的人,在和自己雷同的人身上獲得了一種被理解的安穩;但同時又被另外一個和自己差異很大的人給吸引。因為他們討厭自己,也討厭「和自己雷同」的這個伴侶,但他們又無法放手這個伴侶,因為對方是罪能夠理解他的人,和他有同樣的童年同樣的靈魂;他們同時也無法放棄那個地位比較高的伴侶,因為對方是可以增加他自信的人,雖然彼此地位不同,但卻可以因為虛榮而獲得暫時的安穩。 (以下有雷) 甘苦人真的會疼惜甘苦人嗎? 《做工的人》一直到第四集,終於呈現出一個讓人傷心的秘密:有些時候甘苦人會疼惜甘苦人,有些時候甘苦人會背叛甘苦人。不因為什麼,只因為苦太久了。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有些感情可以像高中生一樣純樸,因為彼此相似、有著同樣的家庭背景出生(都是甘苦人),而互相疼惜,就像故事裡面的小傑(阿祈的小孩,曾敬驊飾演)跟小玉(便利商店的店員,項婕如飾演),因為互相保護而在一起: 在小玉脆弱的時候(一群學生來便利商店辱罵他是妓女的孩子),小傑跳出來用刮鬍泡來把她們趕走;在小玉無法上樓梯的時候,小傑背她上天橋,這是身體上的背負,也是心靈上的疼惜。 在小傑脆弱的時候,小玉坐在旁邊,陪他講話、聽他哭,就算他什麼也沒有說,那一個輕輕的擁抱,就填補了許多無法填補的苦。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看著他們兩個的相處,真的是一種很真實的享受。如果愛情也能夠這麼單純就好了。當時,他們在夜市裡面和小玉的媽媽遇見,在小玉自己都沒有準備,也不敢認自己的媽媽的時候,小傑就牽起她的手,衝去找她媽媽,還向阿姨問好,介紹自己——這對於小玉來說是一個很新的體驗,因為她怎麼樣也沒想到,會有一個男人,願意和妓女的女兒在一起,還願意公開認她的母親,就在夜市裡面。 他們兩個不去計較身分地位、不去在乎對方到底是誰,只是因為單純看對眼,單純喜歡每一天小確幸的相處,所以願意接納彼此原本最真實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甘苦人疼惜甘苦人。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然而,劇情裡面的阿全,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遇到的是「現實的愛情」。他每天去造訪檳榔攤女神,兩人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曾經、在阿全沒有地方可以洗澡的時候,她用檳榔攤的水管幫他沖澡,在好多好多個寂寞的夜裡,阿全都去攤位講笑話給她聽,兩個人在檳榔攤裡面打情罵俏度過了很多回憶,但是,有一天,女神卻跟著一位開著跑車、願意送他包包的人走了。原來愛情跟麵包,最後女神還是選擇麵包。「女神」終究還是人不是神,還是要吃飯還是要維生,無法依靠著一天到晚被開罰單、有一餐沒一餐的阿全。(延伸閱讀:致終將成為的老妹:麵包我自己賺,愛情不是誰都能給)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我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自己打工賺錢還要付學生貸款,每個月可以花用的薪水大概只有 $6000,那時候的女朋友跟我分手的理由是:「我們都是大人了,只靠愛情是不會飽的。」然後就轉身和一位大我們 10 多歲的,就可以做她父親的人在一起了。那時候的我很難過,但是比起分手更難過的事情是,原來我們的回憶和感情如此不堪一擊,不堪到可以輸給現實、包包、跑車或黃金。所以阿全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看到那ㄧ幕我眼淚真的是無法停止⋯⋯。 圖片|作者提供 「被殘酷對待的人,往往自己也會變得殘酷起來」——林立青《做工的人》 檳榔攤女神就是那個殘酷的人,也是那個「背叛甘苦人的甘苦人」。不是所有戀曲都有美好結局,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夠因為愛就犧牲了麵包,有些時候女孩去追逐的並不是包包,而是內心那種無法被填滿的、空蕩蕩的城堡,他們就像是長眠的睡美人,沉睡在一個充滿荊棘而且落葉滿地的城堡裡,老舊而破碎、陰森而恐怖,等待一個別的國家的王子來把它給吻醒——而且一定要是王子才可以,如果你只是路過的小矮人或者是鐵匠、獵人,那麼大概沒辦法讓公主醒過來。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你是自己的王子 聽起來很悲慘,好像只有王子才能夠救醒睡美人,窮人或者是市井小民根本沒有這張門票。這就好像有些時候,甘苦人(被詛咒的睡美人)也會背叛甘苦人,只是因為他們不想要再過以前的苦日子,因為他們一方面從和自己相似的甘苦人身上看到的自己被理解的部分,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渴望能夠翻身、能夠脫離現在的痛苦,渴望從此能夠不再被歧視,所以選擇了麵包而不是愛情。因為他們曾經被殘酷的對待,所以也學會殘酷的對待別人。 但就像我說的,一個童話往往有不同的解釋,同樣是王子,很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思考路徑。這個王子可以是金錢、乾爹、開著名車幫你買包包的男友,可以是外在的各種名利,但同時也可以是內心的富足。 「我想要像小魔女一樣飛起來,靠自己的力量飛起來,不要借助別人的力量、不要依靠其他人的幫助,就靠自己,飛起來。」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很喜歡魔女宅急便的動畫,而他印象最深的一個段落,就是小魔女琪琪不太會使用魔法,可是嘗試要飛起來的那個段落。「靠自己飛行,代表她不需要再等待任何人協助,代表不論是刮風或下雨,她都有辦法自己再站起來」這個朋友說,一如他的個性,堅強、有毅力、不喜歡讓別人幫忙。 有時候,認輸才是贏 但是,對我來說,這並不是內心的富足,而是對於自己的苛求。過度軟弱或者是過度佯裝堅強,其實都是一種自我的不平衡,相較於這個兩極,我們更需要的其實是「有時候允許自己軟弱,有時候讓自己可以依靠別人,有時候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站起來」,換句話說,在睡美人的故事裡面的王子,很可能並不是一個有錢的人,而是內心那個「甘願脆弱、願意呈現出受傷」的自己——只有在那個追逐金錢、追逐名利、追逐強大的自己,聲音漸漸變得比較小了,然後那個甘願軟弱、甘願沒有用、甘願有些時候沒有那麼多錢也沒關係的自己,聲音漸漸大起來,才有可能把自我和關係慢慢拓展開來(至於為什麼會推論到這裡,就請期待最後一集)。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最後,我還想說一件重要的事情。前面這四集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鱷魚精神」,可是咬著不放棄,最後不一定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很有可能獲得的是死亡(就像劇情裡面的鱷魚⋯⋯)。試著想一下,如果劇情裡面的三個噗隆共堅持把錢匯出去,沒有警察的阻攔,沒有煞車、沒有服輸,那麼最後會不會什麼都沒有了?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或許有些時候根本是在工作或是感情上,願意表現出脆弱、願意認輸,反而是一種獲勝,當你在某個地方止血之後,你才有機會在另外一個地方,重新爬起來;當你願意跟一個人說出你內心最不堪、最難以接受的事實的時候,才有機會讓對方好好的把你抱緊。 當然,愛與傷害往往是一體兩面的。 不是所有的認輸都能夠換來擁抱,不是每一次的脆弱都能夠被別人愛滿愛好,但就像是劇情裡面的小玉和小傑彼此需要,阿全和女神互相扶持,雖然兩組甘苦人經歷了不一樣的過程,但「被愛過」的感覺是一樣的——只有當你願意把自己的內心打開,愛才會走進來。 圖片|《做工的人》劇照 May 27,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91pNP

心理測驗:一張圖測出你不為人知的性格 https://ift.tt/36zlQlO 香港01 你的內在,有什麼連你都不知道的優點呢?一起來看看! 文|抹茶仔 日本 YouTube 頻道「幸せ*Style」近期分享一個心理測驗,不少網民都表示神準,現已超過 220 萬觀看次數,那就馬上開始吧! 圖片|來源 大家在上圖看到甚麼呢?(在下方選擇) 兩棵樹 詭異的手 面向後方的女性 面向後方的少年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開罐」:看到女生代表天馬行空?日本熱傳心理測驗 一張圖測出隱藏性格 May 27, 2020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zlQlO

我不配!自卑心理學:當自卑開始影響生活,可以如何改變? https://ift.tt/2zq2O5u KnowYourself 你也是對自己缺乏自信,無論做什麼總是會忍不住想像自己的失敗而裹足不足?本文教你如何打破自卑,一步步建立自信!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 「我各方面都不如人。」 我們經常在粉絲留言裡看到這樣的話,也強烈地感受到了他們的不自信。 從他們的留言的故事裡,我們發現認為自己「不行」的人一般都有以下表現: 事情還沒開始就擔心自己會失敗,對很多事情感到恐懼或焦慮 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避免當眾發言,對結識新的朋友充滿不安 不敢表達真實的需求和想法,在關係中常常犧牲自己去滿足別人 以上這些,你也有經歷過嗎? 這些不自信的表現的都可能源於「自卑感」,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自卑感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人會「自卑到骨子裡」?我們要如何化自卑為自信呢? 來看今天的文章。 圖片|來源 自卑感,一種「比不上」的感覺 自卑感,是指一種「比不上」的感覺(feelings of inferiority)。它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都來源於「比較」。 和外界他人對比時,我們覺得自己「比較弱」、「沒得比」;和理想中的自己比,我們又覺得自己「做不到」、「沒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自卑的人表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缺失。 比如,一個有自卑感的人在戀愛中可能會是這樣的: 自尊的缺失:「我不值得。」 即使他已經擁有了戀人,他並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他會挑自己的毛病,「我長得不好看、性格又不好,他怎麼會看上我?」(同場加映:《做工的人》關係心理學:你也有「我不配」的愛情症候群嗎?) 自信的缺失:「我做不到。」 他不相信自己當前的親密關係會有好結果。吵架時,他想到的都是這一次不會和好了,他說什麼都是沒用的。 關係中缺乏自我肯定:「我配嗎?」 當戀人對他示好的時候,他受寵若驚;當戀人指出他的缺點時,他很難承受。 自卑感驅使我們做出一系列行為,來補償(compensate)它所帶來的脆弱和羞恥感(Moritz, et al., 2006),而補償的表現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為了證明「比得上」,有人加倍努力。自卑感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內在動力,比如有些自認為長相和出身都平庸的人,會更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很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這樣的行為是一種積極補償,打破了我們對自卑感的壞印象,說明了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是正常且健康的。 為了避免「比不上」,有人選擇逃避。這樣的人認為只要不與他人往來、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就能夠避免「比較」的場景,也就不會產生自卑了。 傾向於選擇逃避的人,有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孤僻不合群的人,自卑感讓他們變得更自私、更自我為中心。同時,他們也更容易產生自卑情結。 自卑情結源於自卑感,但它更持續,往往是不健康的。如果一直以來,你的自卑感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你造成了很大困擾,你恐怕陷入了自卑情結。 讓我們繼續來看人是如何形成自卑情結的。 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1.原生自卑與次生自卑的惡性循壞。 原生自卑產生於兒童時期,是人們面對外在環境時產生的不足感(insufficiency)(Sicher, 1991)。 不當的家庭教育是導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見原因。比如,你小時候有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嗎?你是否經常聽到「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 長期處於這樣的家庭教養中的孩子,會始終認為自己比別人弱小/愚笨,或覺得自己只能依賴別人,從而產生最初的自卑感。 Alfred Adler 認為兒童在面對原生自卑時,會發展出一個虛構的目標(fictional goal)來幫助自己從自卑的感覺中解脫出來(Ansbacher& Ansbacher, 1964)。 例如,從小被告知「家裡很窮,爸媽幫不了你」的孩子,會虛構出一個「我會賺到很多很多錢」的目標,幫助他們平衡此時此刻自卑的感受,從而獲得繼續生存和努力的動力。 長大後,次生自卑又來了。當成年後的個體發現,自己並沒有能力實現自己虛構的目標或內心的標準時,又引發了自卑(War他, 2008; Wexberg, 2016)。 更殘酷的是,次生自卑會迫使人們回到原生自卑找尋原因。 比如,當你考研沒上岸、求職被拒,會喚起心中的恐懼、羞恥、脆弱等一些與原生自卑緊密相連的感受,和對原生自卑的記憶。 「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的質疑聲又在腦海響起,你心裡認了「看吧,我果然不行啊」。成年後發生的事,仿佛是對幼年時自卑的佐證。   原生自卑與次生自卑的糾葛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原生自卑使得人們為了自我保護而發展出了一個虛構的目標,這個目標卻又讓人在成年後產生了次生自卑,次生自卑往往又會把我們帶回到自卑的原點。 這個看似矛盾的循環把很多人困在了自卑情結裡。 2.   自卑情結帶來的三種偏見根深蒂固 自卑情結把你拖進「偏見的泥潭」,讓你在自卑感裡越陷越深。 過分關注失敗經驗:我們都明白人生有起起落落,而困在自卑情結裡的人好像只看得到那些負面經驗。   不敢對自己滿足:自卑的人真的有那麼差嗎?有的人即便能力很強、擁有體面高薪的工作,他們依然經常焦慮、壓力過大。即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也不敢去享受,無法很好地肯定自我,總是被不滿足感影響。 被他人認可才覺得有價值:他們必須被一些人認可,不能接受自己被排斥或拒絕。最後帶來的是,我們更在意他人的需求,容易自我犧牲。 如何處理自卑,邁向自信? 記錄自卑時刻,了解愛護自己 用三欄表格記錄每一次感到自卑的時刻,了解真實的自己,不要過早對自己進行評價。 這樣的記錄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我們是如何想像和解釋事情的,也看到自己思維中存在的某些偏見。(推薦閱讀:有一種時間不夠,叫做「情緒內耗」) 圖片|作者提供 通過對思維方式的再認識,我們就可以重新考察自我評價的真實性了。 或許,我們就能發現自己身上未曾了解的一面,以及自身的複雜性。 你現在遭遇的挫折並不是因為你小時候就體會到的那種不如別人的感覺,而是一個可以被處理的現實事件。 敢於行動,進入提升自我價值感的良性循環 更好的行動效果,需要的不僅是激情,也需要適合的方法。 在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根據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來思考哪些事更適合去努力。 為了更好地提高行動力,我們可以選擇一件自己更可能擅長的事,比如你很會做菜,可以做一本屬於自己的菜譜。 將自己帶入良性循環中,在思想上弱化失敗的可能性與嚴重性,你就可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在做出行動之後,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你就可能獲得更強的動力,這會讓你面對事情更有信心。 做自己,在交際中表達真實需求 在人際關係中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之所以困難,往往是因為我們在表達之前就被消極想法籠罩了。 以下是四種常見的消極思想,你可以選擇用相應的建設性想法替代: 圖片|作者提供 在逐步改變思維的過程中,我們在行動上也要逐漸升級。 先列出一些真實的需求,比如拒絕別人、在遇到困難時求助、袒露自己的脆弱等,對這些行為的困難程度進行評定,隨後從實現難度最小的事情開始行動。 最好能將這些行動記錄下來,更好地反思自己,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 最後,我們想說,自卑與自信,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是兩個世界。 自卑感不會永遠籠罩你。通過了解自己自卑感的來源,澄清那些困住自己的偏見,我們能與自身建立一種良好的關係,我們能夠肯定自己,信任自己。 就像歌德所言:「一旦你信任了你自己,你就會明白怎樣生活。」   以上。 References: Ansbacher, H.L. & Ansbacher, R.R. (1964). TheIndividual Psychology ofAlfred Adler:A Systematic Presentation in Selectionsfrom His Writings.Harper Perennial Moritz, Steffen; Werner, Ronny; Collani, Gernot von(2006). "Theinferiority complex in paranoia readdressed: A study with theImplicitAssociation Test". Cognitive Neuropsychiatry (11): 4. Sicher, L. (1991).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ydia Sicher:An AdlerianPerspective. QED Press. Warta, T. (2008). Understanding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LifeScript Wexberg, E. (2016). Individual Psychology. 弗雷德里克·方热(2016).《医治受伤的自信》(王资译).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May 27, 2020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q2O5u

帶長輩出國是鬼故事?他們之所以無理取鬧,是反映內心焦慮 https://ift.tt/2Xz5tSb 悅知文化 帶父母出國遠行,是為人子女必要的修練?一則帶爸媽出國的日記,以及一些良心建議。也許,長輩想要的是家人相處的感覺,而不是跑行程,步調慢一點無妨。 文|精神科觀察日記.威廉 抽屜裡一直收著一張明信片,是當時一家人去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打算在旅程的最後一天寄給自己。第一次帶爸媽出國,而哥哥、嫂嫂跟弟弟難得同行,頭幾天內心難掩激動與興奮,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天倫之樂。當時心想,要是人生終點的跑馬燈漏掉這一刻,我可是會立刻迴光返照,起身喊: 「Cut !」。 圖片|來源 初次帶長輩出國,沒想到好景不常,這張明信片最後來不及蓋上郵戳, 更沒心情寫下感性字句,倒數第二天在河原町四條的燒肉店大吵一架,吵到在鬧區的大馬路上揚言要各自走。 在藥妝店不斷比價,一發現買貴,便試圖想要退貨到另一家店買;一走進百貨公司像掉進黑洞,時常為了折扣卡關,出國的每分每秒都是花錢。我想把時間放在享受景點,或是帶家人吃些好料,花太多時間購物被我認定是浪費時間。 旅行第四天,我們早早出門前往京都的觀光熱點,腦海裡已經預設要拍下大量美照留念,甚至放上臉書曬曬親情。一行人從大阪住處搭電車再轉公車,好不容易抵達清水寺,父母親卻因腳痠而選擇待在附近的商店街,我們剛好趕在清水寺年度整修的前幾天抵達,一家人沒辦法一起在清水寺前拍張照,我的內心覺得實在可惜。 晚餐才是真正的引爆點。母親想折返回大阪吃燒肉,就算要花上兩小時的車程也無所謂,但好不容易請當地朋友訂到京都名店,怎可能在餐前取消,深怕自己變成台灣鯛(註 1:意指來自台灣的刁民。)好說歹說總算把一家人勸進餐廳,這頓飯卻吃得非常冰冷。 或許是幾天下來堆疊太多忍耐,從對話裡就嗅得出火藥味,父母開始抱怨起廉航機位不舒服,落地過後不斷更改行程等,最後一個失言就徹底爆炸。一路要扛著帶團責任已經夠累,聽到別人數落自己不是,還得硬著頭皮走完全程,心裡非常難受。 後來,我跟母親冷戰了好一陣子,幾個曾帶過長輩出遠門的真勇者我朋友,聽完這趟從天堂掉落地獄的旅行經驗,也給了一些實用建議。多數人一致認同多花點錢請導遊或跟團,但我生性熱愛自由,且遺傳到母親的勤儉持家,不想放棄自由行。(編輯推薦:「再努力都無法獲得認同」在親子矛盾中,不會有一方比另一方更幸福) 雖然當初撂下狠話,決心不再接這種爛攤子,帶長輩出門簡直是惡夢。但事後回憶起這趟旅行,確實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爸媽一年一年的老去,能一家人出遠門的機會實在不多,於是在此理出一些對策,希望可以幫助有志要當乖兒子、乖女兒的朋友重建信心。 遇到難解的家庭糾紛,換位思考是萬靈丹,好關係是體諒出來的。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父母並非心理跟生理素質相當的旅伴,年紀大體力也差,多數長輩沒辦法久走,所以熱血用個三分就夠,一天別塞太多行程,盡可能的定點旅遊可免去舟車勞頓之苦。只要有好吃好看的,就算整個下午耗在同個地方,能跟家人、孩子相處,對他們來說就是最棒的回憶。(關於孝親旅行:【旅遊手記】帶父母出國不是最難的旅行:比起跟團,他們要的是陪伴) 也因為這趟旅行是自由行,花了不少時間找路和等待。 多數長輩只要出了家門容易沒安全感,人到異地的不安會更加明顯,心慌變成任性,看在子女眼裡像是無理取鬧。花點時間,放慢腳步,瞭解真實需求再做安排。 日本這麼好吃好逛又好買的國家,就連自己也會失心瘋,更何況是長輩。爸媽不喜歡子女亂花錢,比價浪費太多時間,事先研究好商場的折扣季,就能避開僵持場面。孝心做到足,精打細算選擇廉價航空的人,記得幫長輩付費選個舒適的位置,該有的服務不要省。幾個好友大推體驗旅遊,事先在旅遊網站選好套裝行程(Local Tour),安排好觀光景點的導覽跟接送,參與當地的文化體驗活動都很適合,長輩想要的是家人相處的感覺,而不是跑行程,步調慢一點無妨。 冷戰後,家裡隻字不提這趟爛尾的家族旅行,但我心裡還是期待以後能再一起出國,換到另外一個環境磨合彼此的感情,是為人子女必要的修練。(或來個溫馨結尾:帶爸媽自助旅行:沒有一定要去的行程,但有一定要回的家門) #換位思考練習用對方立場思考難處,氣氛便已經軟化一半,剩的那半就是展現修養的空間,有心要解決問題的話,不如先讓。 本文摘自psycho.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威廉全新作品《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由悅知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May 27, 2020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z5tSb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消暑夏日!最美手搖飲推出草莓、白葡萄冰沙 https://ift.tt/2XqQWry Bella.tw儂儂 還沒喝,視覺就足以讓你心花怒放的夢幻豪華手搖「麥吉 machi machi」有哪些必點口味呢? 號稱東區最美手搖飲料店的麥吉 machi machi,連寵妻魔人周董也難以拒絕它的魅力啊~若想與天王喝同款飲料「奶酪紅茶拿鐵」點起來準沒錯,美麗的瓶裝包裝讓你拍照拍到手軟,不只好喝拍起來也超美的!酷熱夏天再推新品,清爽水果冰沙搭配上凍飲,夏天就是一個被手搖飲料追著跑的日子,好幸福啊~ 東區最美手搖店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東區最不缺的就是飲料店,而能把手搖做得這麼精緻,且美麗到就像咖啡廳一樣的應該就只有「麥吉 machi machi」了!清水模的清新外表,一踏進店內帶黃的微醺燈光讓人難以置信這只是一家手搖店,推出許多精緻的飲料,「烤布蕾紅茶拿鐵」濃郁的布蕾讓人忘記減肥的痛苦,以及周董最愛的「奶酪紅茶拿鐵」!(推薦閱讀:超商鮮奶茶超越手搖店?七款熱門飲料,想喝隨時買) 最讓少女忍不住的飲料 檸檬慕斯草莓冰沙 $98。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是飲料也是甜點!上頭雲朵般的外表是使用紐西蘭進口乳酪,再使用柳營鮮奶加上新鮮現榨檸檬汁,微酸但卻有濃郁香氣的檸檬慕斯,入口便有濃郁滑順如同起司蛋糕的口感,再搭配滿滿新鮮草莓冰沙及清爽的白葡萄果凍,口感且多層次,只要一杯就讓你忘記夏天有多炎熱! 白葡萄完全是夏天的救星 多多綠茶葡萄凍飲 $65、氣泡多多綠茶葡萄凍飲 $70。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若你屬於夏天不愛喝濃稠奶類派的,這款白葡萄將會是你夏日救星!清爽的多多綠茶搭配爽口香甜的白葡萄及果凍,除了有 Q 彈的果凍還有超過份的大顆的白葡萄果肉,咀嚼感 100 分!白葡萄搭配上解膩的綠茶,更是芳香清新不膩口,夏季首選沁涼飲品!還有推出「氣泡版」增添綿密口感,帶來雙重清爽消暑的感受!(同場加映:戒不掉的手搖杯!6 家包裝美又好喝的飲料店盤點)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5款話題啤酒試喝大會,「這款」麻煩快去超商買起來!加香菜的啤酒口味竟有香草味? 萬波楊枝甘露回歸!升級酸甜桃子香「金桃甘露」,隱藏版多多口味店員不會告訴你! 珍奶霸主《歇腳亭》回歸東區?東區景氣回溫!盤點東區必喝5間手搖飲料店一次告訴你 May 27, 2020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qQWry

全聯鍋具廣告中的妻職印象:2020 年,女人還被期待要「進得了廚房」 https://ift.tt/2TJpjJl 書房寫作計畫 大眾看來親切幽默的廣告,或許也該讓我們開始重視背後所隱含的性別問題。 文|廖倍妤 社會學家亞莉.霍希爾德於 1989 年出版《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探討社會框架是如何使職業婦女在下班後還要進行「第二輪班」的家務勞動,長久以來有許多女性都在這樣的環境中掙扎著維繫生活,然而,在《第二輪班》出版 30 多年後的今日,台灣社會的性別平權觀念又前進了多少?(延伸閱讀:職場媽媽:我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家輪「第二班」) 2018 年,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就曾說:「男人以天下為家,女人以家為天下」,雖然不確定這是否僅是他對個人家庭生活的詮釋,但這句話正好反映了目前社會上仍存在的「女人主司家務」的傳統思維。 今年初,全聯為了宣傳集印花換鍋具的活動,推出了「貴婦養成計畫」系列廣告,主角清一色都是女性,而為了強調鍋具的高品質,廣告訴求女性該如何成為「貴」婦。首先,無論有意或無意,廣告傳達了「女性是理所當然的家務勞動者和家庭用品消費者」的概念。 在一系列廣告中,「貴婦」除了要懂得打扮、溫柔賢淑,更講求家飾陳設、研究食譜和廚房用品,而這些即是身為妻子的成就感來源,並且當妻子張羅一整桌菜餚,丈夫則在一旁悠閒看報,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難道單純想用料理來表達對另一伴的心意,就一定要被解釋為性別刻板印象、家務分工失衡? 那麼筆者反問:這又難道不是現在許多家庭中常見的景象?而這些現象又如何像骨牌效應般地牽動社會上的性別權力失衡?答案我想大家都心照不宣。 當然,在一段關係或家庭生活中,盡力取悅對方來提升感情的溫度是自然而然的表現,任何體貼的舉動都是傳達心意的方式,準備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料理討對方開心當然也是,但筆者想要強調的是,既然現代社會已朝向重視平權、多元開放的觀念進步,而你/妳我也都有這樣的認知,身為大眾媒體更應擔負起傳遞正向、多元價值觀的責任,而不是一再強化傳統觀念中所謂「好太太」、「好媽媽」的女性家庭形象,以及丈夫對家務的置身事外,這不但透露了家庭分工中的男性父權思維,也無形中再次加深閱聽人對家庭勞務工作的單一想像。(延伸閱讀:「因家務責任,必須中離職場」面試千位女性,他看見女性真實困境) 除此之外,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貴婦指的是「地位尊顯或雍容華貴的婦人」或「富豪人家的婦女」,並沒有所謂「主持家務」的概念,因此全聯這支廣告若剝去「貴氣」的包裝,其實更顯現出大眾對家務性別分工的刻板印象,以及將女性視為家庭服務者的性別定型。而以家務勞動而言,女性進行家務勞動這件事本身並無問題,但「只有女性參與」的家務勞動就很有問題,舉例而言,在許多大眾媒體呈現的家庭場域中,異性戀婚姻中的男性經常缺席(全聯 Youtube 頻道的「爸爸回家做晚飯」正可與此呼應),或扮演協助的角色,但是在性別觀念更普及的今日,媒體對丈夫角色的詮釋能不能更與時俱進、擺脫以男性為主體性思考的框架呢? 以行銷策略而言,廣告必須在短時間內使觀眾印象深刻,因此題材不但要能引起大眾共鳴,更要發揮一定的影響力,以全聯的「貴婦」系列來看,我想許多人看完的感想都是親切又幽默,然而其性別角色的設定正反映了社會大眾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景象,也就是說,台灣社會中由女性主導家務仍十分常見(並且男性經常缺席),而大眾對女性、對家庭分工的貧乏想像經由廣告的再現而顯露無遺。(延伸閱讀:為什麼爸爸說他要洗碗,我會感到不自在?) 再說,雙薪家庭是現代社會中再普遍不過的現象,以全職工作的夫妻而言,若我們仍期待由妻子來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工作,就等於是整個社會對單一性別的剝削,僵化的性別意識形態所帶來的影響既廣又深,不僅對女性,而是對每一種性別、每個人都造成壓迫,生活中俯拾即是性別意識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期待企業及媒體能更具性別意識地進行取材,使大眾不再將高度性別分化的家庭場景視為理所當然,並進而推進整個社會去完成那些性別革命的未竟之志。 May 27, 2020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JpjJl

16 型童年人格:從你的性格,看見你的內在小孩需求 https://ift.tt/2ZEw03k 女人迷編輯 Shanni MBTI 16 型童年人格,你會是現在的大人,其實有跡可循!從五分鐘測驗開始,回憶你的童年時光,都是什麼樣子?以及你現在有可以如何呵護你的內在小孩? 也許你也聽過類似的說法,你身上的氣質,藏著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我們長成了什麼樣的大人,其實也揭示了我們曾經的童年生活。 你還記得你小時候的樣子嗎?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徵不同,我們會根據自己的優勢、天生擅長的東西,再經由外部環境刺激,最終成為你本該成為的人。如果你也好奇,是什麼把你帶到這裡、你的內在小孩性格,透過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 MBTI,也許可以給你一些線索。(猜你想看:塔羅占卜:我的童年,對我影響最多的部份在哪裡?) 在分類法中,根據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內向型或外向型)、如何處理訊息(偏向理智或直覺型)、如何做決定(邏輯派或感覺派)到如何安排生活(判斷型或感知型),透過排列組合,共有 16 種人格,也反應了不同人會有的不用興趣與價值觀。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屬於你的童年性格吧! 第一步,先做完 MBTI 測驗(28 題版本,測驗時間約 5 分鐘),紀錄你的人格特質 第二步,往下看,你的童年性格是什麼 圖片|來源 1. ISTJ 調查員:小小的內心,有個細膩的老靈魂 你通常是個好學生,以及可靠的朋友,你從小就注重細節,你安靜、嚴肅、勤奮。你喜歡常規與秩序的生活,作為孩子,你常有一個最喜歡的例行公事,如每天的午餐時間;日復一日重複的事項,讓你感覺安慰與充滿歸屬感。因為敏感,更換新的環境則會讓你容易不安。在和大人相處方面,當父母信任與尊重你、並給你證明自己的機會時,你會感覺被愛。誠實與坦率是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 2. ISFJ 守衛者:模範學生的代表,總是不想讓人失望 你很注重細節,也非常關心他人的需要,你富有同情心。在班上,你常常是模範學生,譬如會準時寫完作業、考好成績,或者能將生活習慣打理得很好。除此之外,你對於批評的言詞很敏感,你會努力把自己的份內事項做好,而免於讓人失望。在與大人相處方面,當給予你肯定、關愛與生活的安全感時,你會感覺被愛。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擁抱、讚美。 3. INFJ 諮詢師:關愛他人的小太陽,內心也時時渴望被愛 你是富有想像力的孩子,也對他人有很強的同理心、容易被外部的環境或情緒影響而感到焦慮;因此,從小你就很需要自己的時間,可能是閱讀,或者遊戲。你不喜歡衝突,若到了氣氛緊張的地方,會嘗試修復或者離開。你有幾個特別親密的朋友,但除此之外,你不是很容易輕易信任他人。 在和大人相處上,或你被傾聽、你的夢想被肯定時,會感覺被愛。你需要的是溫柔的指引。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敏感與溫柔照顧。 4. INTJ 原創者:成熟小大人,然後有些孤僻 你的性格有些害羞,在你的童年時期,往往看起來比其他同齡孩子看起來還要成熟得多。因為你喜歡思考、喜歡關注未來,你對待事物總是相對嚴肅的,也享受吸收知識、大量閱讀的感覺。在大部分的時候,你對於嬉鬧的團體遊戲沒有興趣,你沈穩而神秘。你與大人的關係,若他們可以耐心傾聽、並對你直率、坦承,能讓你願意也敞開心房。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尊重與欣賞。 5. ISTP 巧匠:想特立獨行,做個自由的孩子 你是一個安靜而帶點叛逆的孩子,你對於傳統的校園或生活規則沒有太多興趣。你很獨立,也對特定事物充滿好奇心,並且能夠專注投入。你很喜歡思考的感覺,想知道世界運作背後的真相,你喜歡簡潔而精準的傳遞訊息方式。在學校,你通常擅長數學或科學。你渴望自由,不喜歡每天重複的事,若大人們可以給予你信任、讓你適時地去做想做的事,會讓你真正地感到快樂。反之,你最討厭被控制的感覺。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自由、獨立。(延伸閱讀:「渴望被稱讚、總是特立獨行」這些行為,也許都與童年失落有關) 6. ISFP 作詞人:細心而敏感,對世界充滿很多愛 你是一個細心的孩子,平時對於藝術類的學科特別感興趣,如歌唱、繪畫或跳舞,也熱愛追求美的事物。你很敏感,性格溫馴,也對這個世界、周遭朋友充滿愛與同情心。可能常有人說你是很隨和的,並且重感情,然而,你知道你其實很害怕衝突的場合,喜歡和平的氣氛。在和大人相處方面,你需要知道自己的價值觀是被認同的,就像你愛他人一樣,給予你相同的理解和幫助。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支持、傾聽。 7. INFP 治療者:浪漫如你,許願、擁有夢想是很重要的 你心裡充滿浪漫與激情,你富有想像力與理想,內心善良,也很敏感。譬如你會被小動物吸引而產生感情。你注重內心的和諧,也很難關心你覺得沒有意義的事情,例如數學課上的代數。你可能不太能照著課表時間走,也容易把課業和遊戲混在一起,因為你心裡有個專屬於你的白日夢世界。這樣的你,很需要大人的理解,感覺被接受等同感覺被愛。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浪漫、夢想。 8. INTP 架構師:喜歡問「為什麼」,快告訴我為什麼 從小你就能非常直接地質疑這個世界,你不太容易相信老師或父母說的所謂「真理」,你總是在發問,想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在許多人眼中,你敏銳而且聰明,並且善於分析,你善於跳脫框架思考;而在這些行為背後,你渴望思考獨立與自由。一個人的時刻,能讓你感覺能量。在你身邊的大人,若能接受並欣賞你是一個獨特的人,會讓你感覺被愛。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辯論與獨立。 圖片|來源 9. ESTP 推銷員:想衝出教室,想去冒險 你從小就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心,你總是感覺興奮與熱情,你喜歡追求刺激趕、熱愛冒險,也不怕競爭關係。對於每堂課幾乎都要待在教室裡的校園生活,你總是期待趕快衝出圍籬,到處探索、玩耍。你很勇敢,也滿衝動,通常也擅於解決問題。因為你的自發性很強,你會希望周遭的大人對你有信心,並且尊重你的能力、欣賞你勇敢與衝動的做事風格等。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挑戰與實踐。 10. ESFP 表演者:給我課本以外的東西,譬如操場 你喜歡交朋友,以及探索新鮮事物,如果在教室坐得太久,會讓你感覺無聊與煩躁。對你而言的學習靈感可能不在於已經排版好的書本,而是隨時都在變動的大自然。你思想開放,喜歡與人聯繫,也很會關注弱小的勢力。因為你的心很大,對世界充滿想法與熱情,因此當與大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瑣事或想法時,很需要可以被鼓勵與讚美。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突破、多元。 11. ENFP 優勝者:團體中的開心果,有你的地方就很快樂 你通常是一個群體中的開心果,也是聰明的學生,並且充滿個人魅力。你很社會化、願意與他人互動,並且會帶來歡樂。而通常你也是很棒的傾聽者,因為你可以注意到很多感官細節、能敏銳觀察他人的情緒,並對環境有堅韌的適應能力。在與大人的關係方面,你很需要知道他們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讓你能無後顧之憂地去走你的人生道路,而非服從既有的社會期望。你需要他們和你一起哭、一起笑,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傾聽與支持。 12. ENTP 發明家:能不能看我這邊,跟我一起大笑一起玩 你喜歡被人注意,喜歡融入在團體中,並且從社交生活獲得能量與自信。你不喜歡自己一個人玩,你的熱情、魅力、充滿遊戲創意,讓你在朋友群常常是很受歡迎的。因此,你身邊也會聚集很多不同類型的朋友。只要是充滿新鮮感的想法或事物,常常吸引你的目光。因為你充滿創造力,要可以耐心聽你說話與表達的大人,能讓你感覺被愛。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創意與玩耍。 13. ESTJ 監督者:當過班長或隊長,團體中的小頭頭 你通常是外向、行動力高與果斷的孩子,你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與領導能力,因此常常是校園生活中的班長或體育隊伍的隊長。你很有好勝心,不會滿足於暫時的成就,會希望追求更多的成功。對了,在課堂上,你也常常是第一個舉手的那個。你總是可以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因此你也很需要大人對自己的信任、認為你是可靠的。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守信與公平。 14. ESFJ 供給者:如果需要溫暖,請到我這邊來 你是一個對他人有高度同理的孩子,並且充滿溫暖的特質。你很容易融入團體中,並且被很多人喜歡,建立良善的友誼關係。你關懷他人,同時你很努力把分內的事情作法,希望以此可以滿足別人的期望。尤其在與大人相處上,你可能常常會想要取悅父母,而為自己設定一個所謂成功的目標與未來。能看見你真正價值的大人,會讓你感覺被愛。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關懷與同理。 15. ENFJ 教師:有我在的地方,要讓你感覺放心與自在 你喜歡成為團體中的焦點,可能是拿到完美的成績,或者學校舞台劇的主角。同樣的,你充滿迷人的氣質,可能也很幽默風趣。你充滿溫暖與熱情,而你也同時關心他人的需要與願望。你通常具有高度適應周遭情緒氛圍的能力,並擅於讓身邊人感到自在。你對自己有著相對高的標準,在與大人相處上,若能多加給你認可,會讓你覺得被愛。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成長與友情。 16. ENTJ 陸軍元帥:我想在你心裡,成為最棒的那個 你通常很擅於溝通,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也充滿實踐能力。在你所接下的每一個任務,你都希望能做到最棒最好,來證明你的努力與能力。你渴望在團體中取得注意力、比同齡的孩子更早獨立。對此,你不希望大人過度干涉、操縱你的生活與規劃,你對自我要求很高,重視誠實,因此也期待受到尊重。屬於你的內在小孩關鍵字是效率與完美。 我們或許已經距離童年時期遙遠,然而,你的內心永遠住著一個小孩,需要你定期地去關注他。回溯小時候的性格與成長經驗,能夠幫助你在感覺疲倦時,知道如何愛你內心的孩子。(推薦給你:「好好抓住,才能好好放手」你之所以沒有安全感,可能和童年經驗有關) [參考資料] 1. IF YOU’RE TIRED OF YOUR HOME FEELING LIKE A WINTER COCOON, HERE’S HOW TO BRING SPRING VIBES INSIDE 2. Recognizing the Myers-Briggs Personality Types in Childhood May 26, 2020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Ew03k

《做工的人》關係心理學:你也有「我不配」的愛情症候群嗎? https://ift.tt/2XzfnDz 海苔熊 總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總是不安地試探、考驗,弄得對方無法招架離開,才說「果然是這樣」。你也有同樣的經驗嗎?(以下有雷) 這篇文章我想要談一談關係裡面的一種感覺,叫做「我不配」[1]。 我不配和你在一起。 和我在一起只會拖累你⋯⋯。 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個麻煩? 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煩? 你願意和一個有病的人在一起嗎? 我賺的錢只有這樣,你真的不會嫌棄我嗎?你家人真的能夠接受我嗎? 圖片|大慕影藝 提供 感情裡的地位不均 這是一種「心理地位的不平等」[2],來自於社會方面各種的期待跟壓力。不論你和對方的社會地位到底是如何,你在心中就已經預設的某一種不平等、預設的自己不配、預設了對方很可能有一天終究會離開你,去找更好的「歸宿」,這樣的狀況最容易發生在下面幾種關係當中: 社經地位差距很大的伴侶 其中一方有心理疾病 其中一方家庭狀況很複雜,需要負擔很多情緒跟債務 其中一方表現過好,讓另外一方很沒有自信、被比下去 對方的職業環境有很多「更好的選擇」 研究顯示,即使是在伴侶關係當中,我們仍然會跟自己的伴侶做比較(social comparison)[3],一方面可能嫉妒他的成就表現得比我們好,但另外一方面比這個恐懼更加恐懼的是——我們之間差距這麼大、我們的生活有如此多的不同,會不會有一天,你就會離我遠去,去找一個和你比較像、比較配的人在一起?懷抱著這樣的恐懼、以及心理地位的不平等,可能每一次的約會你都有一種忐忑不安,每一次的聊天,都像是一種測試,測試他會不會走、測試他會不會消失、測試這樣的幸福是不是只是短暫而已、測試這段關係是不是如你自己所預期:我不值得被愛、不值得被珍惜、不值得擁有這樣過分幸福的愛情。 如果在你的測試之下,對方真的開始覺得厭煩、覺得嫌棄、覺得「你為什麼一直問同樣的問題」、甚至露出一點覺得不耐煩的表情,那麼你終於就可以驗證你心中那個懸置已久的假設——你看吧!像我做這種工作、像我這種身分地位、像我這種出身、爸媽關係不好,身心狀況又有病的人,果然是不配和這麼完美、地位這麼高、賺這麼多錢、又有自信的你在一起[4]。 於是你罹患了所謂「果然成癮症」[5],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當中,不斷地收集資訊,去驗證自己的不值得,然後也在每一次的「果然」當中,獲得一種小小的快樂,以及最深最深的悲哀。所以,你也很珍惜很珍惜每一次可以幻想、可以快樂、可以被寵愛的時刻,但同時內心當中有一種忐忑,很擔心這樣的幸福有一天會消失,很擔心有一天夢會醒來。(推薦閱讀:【柚子甜專欄】靈魂的願望清單:愛自己,就是停止內心小劇場) (以下有雷) 必然會醒來的夢 就像是《做工的人》裡面,那個把檳榔西施當成「女神」的阿全(薛仕凌 飾)。他只有一輛小小的破卡車,沒有房子、沒有住的地方,每個月賺的薪水拿去繳罰單都還不夠,只能夠睡在車上、在路邊洗澡。每次和女神(孟耿如 飾)相聚的時刻,是他最快樂的時刻,可是也是挑戰他最多自信的時刻。 他看著女神檳榔攤前面貼的,用印表機列印出來的「我想買的包包」,嘴巴上面雖然說「我買給你呀!」可是心裡面卻知道,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的自己,眼前這段若有似無的愛情,隨時都可能會銷聲匿跡——只要有一個富豪經過,買了檳榔、把她接上車廂、甚至願意包養她,她可能就會選擇這個「翻身的機會」,而不會選擇「每天下班都去找她買 200 元檳榔、一起打屁聊天、陪伴他度過很多歡笑時刻」的這個工人阿全——這是一種從起點就可以看到終點的悲哀。 既然這個夢最終都會醒來,為什麼要讓自己「有夢」,要讓自己承受曾經有擁有,但終究會失去的苦痛?就像是片子裡面的阿祈、阿順、阿全「噗嚨共三人組」,每天做著發財夢,從花大筆錢迎請四面佛被詐騙、把一個涼亭圍起來打算蓋一座廟、到養鱷魚打算去做鱷魚皮皮包等等,每一天都是在幻想與做夢當中經過,可是相較於他們的夢想(或者說是妄想),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不但沒發財,還賠了一屁股債,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那些想賺的錢、想做的事、相愛的人,終究不會在自己的手裡面。可是他們就還是持續作夢,好像懷抱著一種不甘心、不服氣、我一定要贏回來的「鱷魚精神」,咬了就不放,想要賭一把! 圖片|大慕影藝 提供 永遠也追不到的人 也像是片中曾和阿欽(柯淑元 飾)在一起的前女友秀玲(林韋君 飾),最後嫁給了餐廳的大老闆,他只能遠遠跟蹤著到他們的豪宅。影片當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阿欽和黑色轎車一起在等紅綠燈的時候,他看向轎車的車窗裡面,昔日的前女友秀玲正在跟他現在的老公聊天,他心裡其實清楚,她可能沒有那麼愛他,可是因為金錢、因為地位、因為阿欽是工人、因為阿欽過去有一段荒唐的過程,所以他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眼前那個很愛很愛的人,搭著或許自己一輩子也買不起的車,開往那個十輩子也買不起的別墅。 阿欽他在漆黑的車窗面前,看到的不是秀玲,而是他自己的鏡像(因為車窗太黑,裡面太暗,外面太亮)——那個歷經滄桑,眼睛因為日夜工作充滿血絲,可是卻不論如何也追不上她的自己。這是另外一種「我不配」的心情——我想要給妳幸福、我想要讓妳過上好生活、我想要我們之間有未來、我想要牽著妳的手、帶著我們的小孩一起長大,可是這些一切又一切的「想要」,卻因為我的身分、我的地位、我的出身、我是工人,變成一種奢望。我只能夠在夢裡見妳,只能夠在夜裡焊著鐵的時候想著妳,只能夠在窗邊抽著煙、喝酒、吸著毒品,想像著自己如果有一天能夠翻身,想像著如果我們還在鬥陣,那些很美好,一起歡笑的曾經[6]。 原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並不是天和地,也並不是我在你面前但是你並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們明明彼此相愛,卻因為現實地位的考量,只能夠遙遠對望,而無法真正在一起。這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推薦閱讀:為你挑片|《阿拉丁》與茉莉公主:不要因為別人,而放棄你的追求) 圖片|大慕影藝 提供 練習跟自己說:我值得 我記得多年前,我曾經看過一篇論文在談這種「我不值得」的感覺[7],不但會讓你和對方之間形成一堵巨大的高牆,也會讓你每天活在「對方總有一天會離開我」的忐忑跟絕望裡,而且,在你不相信「自己是值得的」之前,對方再多的保證(reassurance seeking )[8]、再多的承諾、都會讓你心中有一顆無法消化的小石頭,卡著你的呼吸,也卡著你們的關係。 如果你總是覺得自己不配、總是覺得自己的社經地位和對方相差甚遠,就連你自己也不想跟這樣的自己在一起,那該怎麼辦呢? 過去我經常建議大家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每天早上起來,練習跟自己說「我值得被愛」,然後兩隻手擁抱著自己的胸口,感覺到自己對自己的照顧跟關愛。但有些人表示,這樣子反而會有反效果,這個弔詭的動作法會讓他想起自己是多麼的不值得、多麼假掰。所以這裡想要提供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承認自己很多地方不值得,但也有一些值得的部分」。 對方會跟你在一起、當初會選上你,勢必代表你們之間有一些其他的關係所無法取代的東西,例如你曾經的經歷,讓高度防衛的他,有一種「被走進心裡」的感覺;例如你們擁有共同的想法和過往,讓你可以提供他一種「別人不能懂的懂」;又例如,你所經過的那些風雨,提供了他一種從來沒有看過的世界的模樣,他在你的生命裡面得到了很多的故事跟滋養⋯⋯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值得的一小部分」,儘管你可能賺得錢不多、社會地位不高、甚至還有病,但這並不妨礙你有些部分是一個很值得被寵愛的人。 如果你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在你的關係當中消除「我不配」的這種感覺,那麼也沒關係,你只要試著先練習跟自己說:「對啊,我大部分的時候都不配,不過有時候配」這樣就好了。那個一點又一點累積起來的信心,雖然不一定能夠延續這段感情,但或許會讓你在享受幸福的時候,內心更為平靜,而不是一邊幸福一邊擔心,害怕這個幸福總有一天會墜落。 所有的關係,都必然有權力的高低,這個高低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你的伴侶在某些地方或許贏過你,但你勢必也在某些地方擁有較高的權力,這樣的一種高低動態平衡,才能讓這段關係繼續下去。而如果你發現,自己會不經意地貶低關係中的自己、或者是這段關係已經嚴重失去平衡,那麼你該真正解決的問題並不是「我不配、我不值得」的疑慮,而是重新檢核,對方到底是愛你,還是愛你們的曾經? (繼續一起看《做工的人》,我將會陪你導讀這部劇當中的心理學) 註解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研究顯示,先生的收入比較低的確會增加離婚的風險,家中的存款以及小孩的有無也跟離婚有關。所以說穿了,愛情真的不能夠拿來當飯吃,錢跟小孩還是得要考慮進去。Weiss, Y., & Willis, R. J. (1997). Match quality, new information, and marital dissolution.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5(1, Part 2), S293-S329. [2]Wesner, K. A. (2008). Social comparison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friends, and media. [3]研究顯示,人格特質比較焦慮、過分敏感神經質的人,在感情當中容易會有這樣子「和伴侶比較」的狀況。詳細請參考Krizan, Z., & Bushman, B. J. (2011). Better than my loved ones: Social comparison tendencies among narcissis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0(2), 212-216.不過,當你把自己跟伴侶看成是「一體」的時候,這種威脅感也會降低。詳細請參考Gardner, W. L., Gabriel, S., & Hochschild, L. (2002). When you and I are” we,” you are not threatening: the role of self-expansion in social comparis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2), 239. [4]例如,憂鬱或低自尊的人經常會有這樣子的思考模式,因為和他的自我價值感比較符合。Orth, U., & Robins, R. W. (2013). Understanding the link between low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6), 455-460. [5]《想見你》為什麼你會想試圖證明「他其實並沒有那麼愛你」? [6]其實,阿欽這裡有一種生氣,生氣自己、生氣對他、生氣為什麼我們那麼多的美好比不上金錢,而有些時候,我們會對伴侶表現出負面情緒(甚至事後好後悔),可能是因為我們相信「如果我這樣子做,可能對我們之間的關係有用」,比方説我摔安全帽、憤怒大叫,雖然會讓你覺得不舒服,但根據以往的經驗,你就會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真正正視我的問題,所以我就會持續做這件事(可以期待下一集阿欽和前任的互動)。實驗細節可參考Tamir, M., & Ford, B. Q. (2012). When feeling bad is expected to be good: Emotion regulation and outcome expectancies in social conflicts. Emotion, 12(4), 807. [7]Wood, J. V., Heimpel, S. A., Manwell, L. A., & Whittington, E. J. (2009). This mood is familiar and I don’t deserve to feel better anyway: Mechanisms underlying self-esteem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to repair sad moo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6(2), 363. [8]Shaver, P. R., Schachner, D. A., & Mikulincer, M. (2005). Attachment style, 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depress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1(3), 343-359. May 26,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zfnDz

給都會女子寫情書|斷絕「消耗型朋友」,有益身心健康 https://ift.tt/2zzdVsL 都會女子求生記 真正的姊妹,不會讓你感到委屈,不會忽視你的感受。珍視真正愛你的人,至於那些帶給你負能量的,就說聲再見吧! 文|Winter 每個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消耗型朋友」,跟他們相處時總是空洞乏味、充滿負面能量甚至是各種算計,又或者對方只是想從妳身上獲取鮮花掌聲,這樣的相處模式,常讓自己在不知覺中失去原則的迎合對方,就像「精神瘟疫」一樣,一但爆發便會對心理狀況造成極大危害,跟消耗型朋友拉起合適的社交距離,也許是大家都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也是我從一段八年的友情中學到的寶貴一課。 不太喜歡無效社交的我,從小就會與同儕保持社交距離,大學以前更是將所有無助於考上第一志願的人事物拋諸腦後:放學後不會跟同學相約逛街、不會跟補習班的同學交談,週末最大的休閒就是宅在家裡看歷史小說,社交慾望基本為零——直到進入大學認識了外表亮麗的 Regina。 變熟之後的我們時常會分享各自的感情困擾,並尋求對方的建議,毫無戀愛經驗的我會很認真的求問感情困擾,即便她給的建議幾乎都是漫不經心的回答,當時卻一直無法鼓起勇氣戳破對方的敷衍,這樣失衡的互動持續了五年,研究所畢業後我到大陸工作,雖然見面機會變少,她的個性卻變本加厲,時常毫無預警直接打來,不管時間再晚、她的問題多刁鑽,如果沒有馬上接起來,或是安慰到她覺得滿意,需要道歉的人都是我。(延伸閱讀:奧修禪卡|總是受他人情緒影響的高敏感族,如何找回平靜?) 某天晚上 Regina 情緒特別不好,不斷於電話裡連環式尖銳提問,在她莫名其妙的三連吼之後,我沒有馬上掛斷電話,只是冷靜的說等她情緒好點再聊,講完電話覺得筋疲力盡,便推開門走到陽台吹風透氣,吹在身上的冬夜寒風也抵不過心裡的涼意,第一次體會到原來所謂的心灰意冷是這種感覺。 回想跟 Regina 的相處可以說是不顧自己感受的單向迎合,但經過八年的成長,我早已不再是初識她時那個對社交極度沒有自信的小女孩了,那到底是為什麼,還要這般委曲求全的用自己的不舒服來換對方的舒服? 「哐當」一聲,我甩開陽台的門、回到房間,抓起 iPhone 打開微信,找到 Regina 的檔案,點進去,果斷地按下靜音模式。 「叮」清脆的聲音畫過房間,從此她的任何消息,再也不會出現在我的微信通知列表。 圖片|來源 內心像是斷捨離雜亂房間般的神清氣爽,出了這口長達八年的惡氣,整個人一下子都輕鬆了起來,自從再也沒有 Regina 的消息後,我花了更多的時間與自己相處,從事更多可以讓自己開心也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情,回想起青春時期的 Regina,還有現在身邊的朋友們,突然明白所謂真正的姊妹淘為何。 真正的姐妹,會在妳問她如何不著痕跡地找機會多跟喜歡的男生互動時,教妳一套有邏輯架構的方法論;而不是像 Regina 說的:「妳就拍最近買的內衣,然後把照片發給他看,看他怎麼回妳」,那時聽到的我沒有反駁,卻也當然沒有照做,我是愛情小白,不是愛情小白痴。 真正的姐妹會在妳生日的時候,偷偷跟你同事串通,在驚喜慶生派對上送上一個精心挑選的生日蛋糕;而不是跟妳約在一個社區公園旁的長板凳上,塞給妳兩個裝在塑膠盒子裡面的杯子蛋糕,然後對妳說聲:「諾,妳的生日蛋糕,生日快樂,趕快吃吧。」在妳還沒吃幾口的時候,突然流下眼淚說自己不想要一個人過聖誕節,不管妳明天的課程跟家教,一直逼問妳能不能陪她去夜店,沒說出口的用意是當她獵豔時陪襯她的綠葉。 真正的姐妹會真誠的希望妳變得更好,像是因為看不下去你的打扮風格把你拉出去買衣服、選購合適的保養品跟化妝品、不藏私地大方分享她的變美小訣竅;而不是敷衍的回答:「你那麼可愛一定會有男生喜歡你的啦」,然後急忙忙的跟妳繼續叨叨追求者 A 開著名牌跑車載她出去玩、追求者 B 帶她去五星級飯店吃下午茶等,諸如此類與其說是更新近況,更像是炫耀戰利品的內容。(推薦閱讀:《驚奇隊長》:愛情可以來來去去,但閨蜜該有一個) 選擇跟 Regina 拉開社交距離,一部分是為了遠離消耗型的負面能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鼓起勇氣告別那個沒有社交自信的自己,要知道每個人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選擇,人生在往前的同時,生活也不會只一直停留在同個環境跟同一批人,只要多嘗試更多有興趣的活動,自然就能認識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 社交距離的取捨,是幫助我們留下更重要的人事物,捨棄掉那些敷衍的不健康關係,打造一個自己喜歡且舒服的環境,然後度過閃閃發光的每一天吧! May 26, 2020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zdVsL

「被討厭,是繼母的職業傷害」婚姻諮商師:想更幸福,就不該毫無底線 https://ift.tt/2X3DVWg 時報文化 「記住,他的孩子永遠優先。」這一類的建議在今日有如座右銘,被奉為繼母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不代表就是正確的。 文|溫絲黛.馬汀 談繼母的書籍,一般會延續某些迷思。最明顯的例子是混合式家庭的迷思,以及繼母的母愛迷思。這些書的語調永遠樂觀向上,繼母會覺得,只有惡魔才會偶爾對繼子女有負面情緒或不耐煩。其他繼母書籍的筆調也輕鬆愉快,堅持要我們幽默以對,把一切當成好玩的事。 讀那種書令人不免懷疑,它們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我們擔心的事不重要,放輕鬆就沒事了。然而,許多談繼母的書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暗示了些什麼,而在於它們實際上是在說: 記住,他的孩子永遠優先。 把管教的事留給男方就好。 如果你失控,對繼子女說出難聽的話,你將後悔一輩子。也因此不管你做什麼,絕對不要口出惡言。 只要有耐心,好好愛繼子女,他們的態度就會轉變。 這一類的建議在今日有如座右銘,被奉為繼母的最高指導原則,但不代表就是正確的。 舉例來說,好幾位繼親家庭專家都同意,在有孩子的再婚婚姻中,維繫關鍵是把夫妻倆的關係,當成最優先的事。我們可能會訝異,「孩子最重要」居然是誤導人的想法,甚至會破壞伴侶關係。人們根深蒂固的想法是繼母應該居次、你應該接受自己不是最重要的,男方的孩子才是先來的,也因此在男人心中,孩子被放在第一順位。把孩子當成最重要的人、事事以孩子為重的男人,才是好人。然而這一類的想法,全都會對有孩子的再婚婚姻,帶來致命的打擊,甚至連對孩子來講都不是好事。若給孩子過多的力量,心思全放在他們身上,連帶壓力也會移轉到他們身上。(延伸閱讀:《變身後媽》:冷酷無情又善妒的繼母形象,是怎麼來的?) 安德魯.高齊斯醫學博士(Andrew Gotzis)是紐約市的伴侶精神科醫師與治療師。他的看法和好幾位婚姻諮商師一樣,告訴我,「在有孩子的再婚婚姻中,必須盡快建立明確的家庭階層。孩子必須知道,夫妻的位階最高,夫妻是一體的。」高齊斯博士提醒,如果不這麼做,孩子將有能力拆散伴侶,在婚姻中製造無止盡的緊張關係。 Photo by Tanaphong Toochinda on Unsplash 有一種情況太常見了:在有孩子的再婚夫婦關係中,孩子會鑽縫子,如果繼母說不行,就去找爸爸,或是爸爸說不行,就去找繼母。有繼子女的女性會為了處理這種情境,焦頭爛額。也因此社會學家尼爾森指出,繼母採取的態度如果是,「我的主要目標與我主要的心力,放在和先生建立美滿的親密關係,好好照顧自己的需求,不求能和繼子女建立密切的關係,或是贏得繼子女的認可」,成功率會比較高。尼爾森提醒,只有女性一個人努力推動改變沒用,另一半也得一起努力才行。尼爾森強調,婚姻要成功的話,「女方的先生必須致力於建立伴侶關係,他的孩子繞著婚姻轉,而不是婚姻繞著孩子轉。」萬一男方的孩子不喜歡繼母,做父親的人尤其得清楚表明,不會放任孩子破壞婚姻,也不會把孩子擺在自己的婚姻前面。 一位剛再婚時經歷過驚濤駭浪的男性表示,「事情一直沒改善,直到我讓女兒知道,雖然我愛她,我最終會站在我妻子那邊。」這句話引發的家庭戰爭可想而知,最後卻帶來更穩固的婚姻。這位男性的女兒因此明白,婚姻有可能持久。她也終於明白自己在家裡的地位,但依舊有安心的歸屬感。 至於「把管教的事留給男方」這條建議,不管是誰說的,這個人一定不曾在另一半不在時,單獨和繼子女在家。當然,這裡的意思絕對不是你們才相處幾天、幾週,你就擺出發號施令的女主人模樣,命令繼子女做事——很少有人敢指揮繼子女,原因是害怕被當成邪惡繼母。然而,所謂的你應該無限期地不要插手,這樣才不會看起來像壞人,你要支持先生,但不要親自出馬,理論上行得通的事,實際生活中則不一定。萬一繼子女越線了,但先生不在家怎麼辦?你要忍氣吞聲,什麼都不做,還是要堅定地明講,「不可以那樣,你知道的。」(延伸閱讀:「你又不是我媽」要融入新家庭,繼父繼母該努力到什麼程度?) 此外,第一手經驗顯示,有繼子女的女性等得愈久,通常就愈難劃出界線,或是不會被當成有權威的長輩。關於這一點,我可以作證,因為我在婚後第一年,有時像是容易受驚的小貓。接下來的兩、三年,不得不變成母老虎,因為我的繼女依舊偶爾會試圖欺負我,測試一下底線。這幾乎算不得她們的錯,因為我等得太久才堅定立場,例如規定不能講話尖酸刻薄、不能把行李丟在地板中間、不准把我當空氣。 有時,假裝沒看到繼子女令人惱火的習慣,不參加她充滿情緒起伏的甜蜜十六歲派對討論,或是在她籌備婚禮時,不去當理性的提醒聲音,的確比較省事,也比較聰明。然而,好幾位有繼子女的女性發現,「不插手」有時遠遠稱不上最理想的策略。某些時候,不去處理不良行為,只會感到被踩在腳底下,心中滋生出更多怨氣。然後呢? 整體而言,我們的文化急著粉飾太平,假裝女人的憤怒不存在。這個社會給女人的建議,尤其是給繼母的建議,處處在警告我們,要是說出不滿,後果會很可怕,覆水難收。我覺得這種事很荒謬。很少有繼子女從來不曾經歷過想要挑釁繼母的時期,我們自然會有發脾氣的時候。雖然感覺後果會很可怕——萬一他們討厭我怎麼辦?萬一他們覺得我很邪惡怎麼辦?我認為,我們應該趁早表達我們的憤怒,不要拖,否則我們會替每一個人設下太崇高的道德標準,還讓處於孩童時期、青少年時期,甚至是已經成年的繼子女,永遠故意踩線,測試我們究竟什麼時候會受不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盡快學會——以第一手的方式體驗——被討厭是繼母的職業傷害,不代表眾人對我們的價值評價。我剛認識繼女的時候,某次她嚴肅地告訴我: 「爸爸的女朋友蘿拉,有一次在車上吼我們。」我不清楚繼女到底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件事,但我懂蘿拉的感受,我欣賞她有勇氣讓孩子們知道,她認為她們越線了。 你又不是我媽!不管是大聲說話、管教孩子、動怒、人不夠好、不夠有耐心,還是不夠無私,多數的繼母會恐懼,萬一我們怎樣了,先生的孩子就會不接納我們,或是疏遠我們。如果我們都是自控能力滿分的聖人,當然沒問題。(延伸閱讀:「你又不屬於這個家!」成為繼父繼母,如何與孩子相處?) 然而,一個重新排列組合的家庭團體,究竟會如何凝聚(或是不會凝聚),不論是對混合式家庭與母愛不切實際的期待、性格彆扭的人生發展階段、大體而言不可避免與躲不了的競爭、有關如何當繼母的錯誤資訊,以及其他種種大量的因素,全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就不是他們的媽媽,這是事實。永遠幸福快樂的日子與歡樂滿人間是理想——不太可能成真的理想,就連傳統的核心家庭,也不一定做得到。 終有一天,我們或許會和丈夫的孩子輕鬆自在地相處,熟悉彼此,真心喜悅。然而,如果我們的快樂,建立在男方的孩子是否祝福我們、是否認可我們、是否喜愛我們,我們等於是拱手讓出最大的掌控權,令一切搖搖欲墜。 本文出自溫絲黛.馬汀《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 May 26, 2020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3DVWg

專訪《生生世世》導演洪于茹:從五零年代到現代,女人不斷定義自己的「幸福結局」 https://ift.tt/2zyRO5J Maple 隨著時代進步,也許自由戀愛等已經不再是現代人的煩惱,但我們還是圍繞在婚戀的主題,懷抱著各自的掙扎。 圖片|《生生世世》劇照 找出當時「愛的狀況」 在不同的時代中找到人的情感與共感 對洪于茹來說,她切入時代劇的角度很生活,她說道:「時代劇相對於現代劇來說,現代是生活的反饋累積到現在,時代劇常常則是去把過去美好的東西和細節放進去。但我們的時代劇不太一樣,主要還是去突顯人的情感和共感,就像我們即便是做《春梅》,其實有處理到日本殖民統治的各種議題,但我們也不是那麼完全用歷史或政治角度去切入,而還是要找出不會因時代改變而不同的感情,我覺得我們是去找出那時候愛的狀況是什麼,當時的人怎麼定義愛、怎麼跟愛的人相處。畢竟我們資源也有限,處理大政治的話可能沒辦法做到那麼恢弘宏觀的東西,但從生活切入,去寫對於婚姻、對於所愛的人、與家人的相處、跟同儕的相處或競爭等等,這些是在每一個年代都會有的議題,但每一個年代的人又會有不同的想法做法,這就是要去抓的脈絡。」 《生生世世》講 1950 年代助產士的故事,從時代背景到「生育」這個題材,對現代觀眾來說,當年生小孩的關鍵與痛苦都已經比較難以理解,對洪于茹導演來說,又要如何喚起觀眾的共感?(同場加映:古裝戲生孩子場景都是真的嗎?帶你看 1500 年前的「溫柔生產」) 圖片|作者提供 洪于茹解釋道:「我其實是把助產士這個職業當成故事的引子,這個引子也隱喻著當時女性的處境,但實際上我認為《生生世世》要講的還是婚姻,跟當時的女性如何面臨要不要結婚、在婚戀的結構裡怎麼去做愛情的選擇,這些亙古不變的議題。當時一個女孩子能否生育、生男生女,都會決定女性在家庭、社會的地位。而助產士則是當時少數女性可以擁有的事業,而且這個職業會讓她們可以接觸到社會的賢達人士,畢竟可以請助產士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所以當時助產士是很特別的、少數的職業婦女,她們有學識經驗、有能力,但還是會遇到婚姻問題,她們有錢有地位,與傳統的性別關係剛好完全不同,她們會面臨什麼不同的狀況?這個設定也會讓主角更有行動力、更有利去探討不同的面向,她們怎麼面臨婚戀、生涯,面臨生小孩的壓力、要嫁給誰等等,這是不管 50 年代、80 年代到現在,不管女性再有事業、再有才華,也一樣拋不開的議題。」 其實這就如同葛莉塔潔薇在改編《小婦人》的《她們》裡切入的角度類似,不管女主角喬多有才華,她不管在創作的世界中或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一樣拋不開婚戀議題,一樣要不斷被挑戰什麼才是「幸福結局」(happy ending)。 舊時代的女性一樣追求愛 但對愛又有不同的定義與角度 《生生世世》的劇情從兩位同樣優秀的成名助產士劉淑莊(方文琳飾)和周惠子(林嘉俐飾)開始,編導又如何去安排她們面對婚戀時不同狀態與抉擇呢?洪于茹從「吞忍」這個角度去談當時女性與現代不同的愛情觀:「先談淑莊的部分,她其實實質上早就跟丈夫分開,但當時社會觀感離婚對女性來說非常不名譽,她沒辦法違抗社會觀感,還是放不下婚姻、也還以金錢支持照顧丈夫的家庭,這是她的選擇,她雖然對愛情也會心動,但可能沒辦法像現在女性那麼直接選擇所愛的人,中間就會有衝突出現。」她沉吟半晌,又道出背後幽微的不同心境:「我自己覺得那個年代的女性不只是要『吞忍』,而且對她們來說,愛一個人就是不要為他造成困擾,所以最後會選擇退讓。而且當時的社會流動所有相關都立基於家庭關係,這也會讓當時的女性更難跳脫家庭的限制。」 圖片|《生生世世》劇照 相較於方文琳的劉淑莊,由林嘉俐飾演的周惠子又有著不同的戀愛和婚姻家庭心路歷程。 洪于茹解釋道:「惠子遇到的丈夫其實是很愛她、很尊重她的,但她卻因為年輕時的一些過往,而封閉了自己的心,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但她自己的工作又是不斷在接生別人的小孩,讓她在自己的惡夢記憶裡輪迴,她被自己綁得很緊。在老公外遇後,也可以看到那個年代的女性怎麼為了責任感而忍耐、離不開家庭的部分。」洪于茹也語帶玄機的說:「後來在她處理兒子的婚姻上,她不但讓人看到一個母親自私的一面,而且更突顯出她考慮的不是兒子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別人怎麼看你』。」 而劇中周惠子的兒子謝玉樹自然是承受極大的精神壓力,成為一個極其壓抑的角色,洪于茹也特別稱讚飾演謝玉樹的薛仕凌:「這個角色真的很壓抑,沒有出口,但 40(薛仕凌)把這個角色處理得非常有主見、也很清楚界線的拿捏,他自己去注意到很多細節,台語腔又很舒服,大家可以期待他的演出。」 除了兩大助產士女主角外,洪于茹也特別提到劇中香蕉大王家庭的「細姨」角色彩琴(黃瑄飾),她認為這個角色其實也突顯出當時家庭關係與階級流動另一種面向:「裡面香蕉大王的大家庭裡大老婆和小老婆(細姨)的關係也是有趣的,通常娶大老婆是為了打理家務、娶小老婆是為了讓家庭人丁興旺,通常也是自己比較喜歡的對象,但這又會跟家庭有衝突。而劇中的彩琴之所以願意嫁給香蕉大王當小老婆,其實也是一種社會流動,她不甘於嫁給普通人,而且覺得自己比丈夫更聰明,有會計能力還能把生意做得更好,最後變成真的管家的角色,其實也展現出另一種女性的能動性。」 時代劇還是要回歸時代的脈絡與背景,也許劇中的女性角色情感與行為與現代仍有一段區隔,但洪于茹強調:「我的重點是要去抓出女性對愛情的追求,找到每個女性角色追求的同異,雖然要找出一些共同的感覺,但她們並不會是跟現代人一樣,不是要讓觀眾覺得一樣、而是可以理解,去了解原來當年對這件事情的想法是這樣。」她也笑說:「其實這齣劇真的是以女性角色為主,從女性視角去切她怎麼愛的角度,拉出跟其他角色間的關係。但這完全不適用在戲中的男性,劇中的男性角色還是用在烘托這些女性角色,其實是很大女主的戲,去看這些女性因為愛而有什麼樣的掙扎,又為何選擇回到社會框架。現代女性是不會的,愛了就愛了,可以更自主,我也不要觀眾覺得劇中的角色跟她們一樣,而是讓觀眾去看到她們怎麼去追求愛情。」(推薦閱讀:女性力量片單|《成為這樣的我》想告訴所有女生:你的故事,就是你的力量) 資源相對有限的狀況下 演員和劇組將士用命 在資源相對有限的狀況下,《生生世世》又是多角色線的大河劇,在拍攝上洪于茹坦言必須清楚設定主從:「在角色很多的狀況下,我還是必須去取捨,我的處理方式是盡量減少角色,讓戲的效果接近,但更突顯出主要角色的行為跟背後的目的,不要讓主角的能量被模糊掉,精簡掉一些旁枝,注意情感核心。我用最精簡的鏡頭,可是演員必須要給我該有的情感。所以這過程中非常感謝演員不斷支持著我,他們真的都掏出真的感情來,才能有最後的成果。」 圖片|《生生世世》劇照 洪于茹也特別提到第一集颱風天的拍攝,那是非常困難的場景,洪于茹回想起當天的狀況,對於劇組和演員都很感動,她回憶道:「當時我們只發了一台水車,所以只能用比較緊的景別,而且剛好就是寒流來,非常冷,演員在水裡很有可能會失溫,所以我們一定得速戰速決,需要非常精準。所以我們前置全部溝通過,線要怎麼部署啦,誰要打水、拍水,梳卷防護毛巾什麼怎麼準備,製片組薑茶什麼的,我也跟攝影師溝通把兩顆畫面直接連在一起拍,最後真的是拍一次、但一次把他拍好。我那時候從 mo(monitor)裡面真的就是看到一個很感動的畫面,在喊卡之前,我看到鏡頭裡每個演員、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是極度專注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好,真的是每個人都沒閒著,完全是眾志成城,非常非常感動。」 最後洪于茹也再次感謝全體演員對她的信任:「在拍攝過程中當然有些很辛苦的時候,但我非常感謝所有演員對我的信任,不管我說什麼他們都使命必達。在我沮喪的時候,都是演員在支撐我,他們不但會幫我加油打氣,而且願意不斷把自己真的東西、真的情感拿出來,像米可白讓我非常驚艷,她真的是一上戲都把眼睛跟耳朵完全打開。我也盡力去捕捉他們的情感和表演,不要讓演員拿出來的東西被浪費。」 圖片|作者提供 回歸到女性情感和亙古命題,洪于茹的《生生世世》希望在時代中找到不變的情感,並用演出來打動觀眾,而《生生世世》的女性角色群象,或也能讓我們在其間看到自己女性長輩的某些身影與困境,開啟世代之間的理解與對話。 圖片|作者提供 May 26, 2020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yRO5J

「不被愛的人生」真的,木村花的崩潰,我們都曾經有過 https://ift.tt/2zyFsun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木村花的死,引起大眾對網路霸凌的重視。我們轉載了鬥魂物誌 The Fighting Spirit 的文章,當中談到,很多人認為導致悲劇發生的導火線,是雙層公寓所發生的摔角登場服被洗壞事件,木村花的反應被網友抨擊:「不過是衣服吧?」而他將來告訴大家登場服對於擂台表演者的意義。 文|鬥魂物誌 The Fighting Spirit 是誰殺了木村花? 是他,也是你和我。 木村花並不是第一個因為網絡霸凌而逝去的人,也不可能是最後一個。 網民因為隔著屏幕的去現實化,甚至一定程度匿名化,網絡發言,終究比平常大膽。每個人的社會行為,無論是誰,因為身份和角度的不同,總會有人喜歡,有人討厭。那些討厭你的人,在明在暗,總會有攻擊你的機會。 有時候,我們不自覺也參與其中,即使沒有直接攻擊,對一些過份行為視若無睹,也是個幫兇。而又有時候,當為了自己的正義發聲,在某些角度,某些人的眼裡,又何嘗不是攻擊的一種。畢竟 haters 的發言,也可能是因為想貫徹自己的正義;又或者自以為執行正義的時候,成了haters攻擊者而不自知。 所以,為與不為也無法有效阻止些什麼,其實那是個無奈且無法停止的情況。但只有一點我們還是可以做的,就是多說好話,多看清事情的本質,給予應有的讚許。這是你和我永遠都要學習的一課。 那句認同,也許就是拯救他和她的一根稻草。(延伸閱讀:「一定要在人死後,才理解言語的重量嗎」木村花離開後,日本藝人群起控訴酸民與網路霸凌) 永別了,小花,一路走好。 圖片|木村花 IG 被認為最終導致慘劇發生的導火線,Terrace House 雙層公寓真人秀所發生的洗衣事件。小林快不小心將木村花的登台服裝進行洗衣並最終毁壞了服裝。事件發生後木村花的反應導致很多網民的負評。「不過是衣服吧?」「因為很貴才發火吧?拜金女。」不是這樣的。今天我來告訴大家登場服對於擂台表演者的意義。 為什麼著名摔角司儀田中秀和能拿得出二十年前的登場服裝呢?那是因為,基本上每個摔角表演者,都視登場服為至寶。那種至寶並不因為那套服裝值多少錢,即便是便宜貨,最重要是那套衣服象徵和代表過什麼。那條像便服般的破褲子,是出道時候沒有多加裝潢的時代,是青澀時代的重要象徵,也許你會永遠記得被別人壓制輸掉比賽的第一次;那套服裝,穿起那套裝的自己所做過的事,接觸過的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回憶。那是一個擂台上下改變身份的切換器,是進入過去美好時光的隨意門。 那年,我在擂台上求婚,那套服裝也只有出現過那麼一次。那套登場服的意義,相信也不言而喻。「哪天如果我死了,請把我最後的登場服作為壽衣穿上。」我如此叮囑妻子。永遠記載著某個重要時刻的自己,曾經發光發亮的自己,很想以那樣的身姿向大家告別。身份的象徵,重要時刻的見證,那並不是一件死物,而是靈魂實實在在的一部份。哪天離去了,見衣如見人,就像那天你看到三澤的靴子落淚。 所以木村花曾經的崩潰,我懂,你懂。而其實,擁有過寶物的人,都會懂。即使在別人眼中是垃圾,那是充滿回憶的寶貴存在。別人所喜歡的、所珍視的,並不一定是世俗的價值所能衡量,也不是賠償就能了事。剝奪了的靈魂是永遠都無法填補的。(延伸閱讀:「我沒唱完的,你們要幫我唱喔」偶像離開後,「粉絲遺族」該如何調適自己?) 圖片|《雙層公寓》 致所有外面進來的朋友: 這是一個摔角業界的粉專,不是追劇組,也不是道德探討的版面。所以在這裡出現的人,主要是摔角迷,本專也是一個基本上只談摔角相關題材的版面。對於文章的寫作目的,純粹是因為昨天早上看到了有某個版面有人輕薄地說「這不過是件衣服」的論述。華文社會的摔角專頁並不多,所以我就擅自扛起這個責任,必須在我認識的摔角角度裡,談及一件事:這不只是衣服。 當然,雖然小編還是因為私人的認識會有所影響就洗衣事件對錯的客觀,但我還是認為,這不是對錯。衣服被我證明了很重要,但證明「她是對的」不是我的出發點。反而,我更是希望說到,她事後做的行為很難是對的,根本上,就是不對的。原諒我的觀眾是摔角迷,我必須顧及他們的情感,很多話是不可能說得太白。但是不對之中,是不是能夠多認識她出發點的理由,是不是因為能夠了解這件衣服的重量,最基本在她的錯誤以上多了一份諒解。之前有一篇文章說小孩被父母摔爛玩具的文章,大家都說懂,換成是別人的衣服就忽然不懂了。也難怪,沒有切身感受有時確是無感,所以才有了我這一篇只有摔角宅懂的視角。 畢竟,應該「洗的人自己管好」還是應該「用的人要先檢查好」這是個沒完沒了的討論因為這是基於不同經驗和背景之下得到不同的結論。而我覺得沒有那麼複雜,要主觀說的話,大家室友同意是什麼就是什麼,客觀的話,並行就最是最理想,雙重保險就是最好的方法。筆者從不想陷入責任誰屬的討論,因為不同的觀點也不見得是錯的。而我另文 <是誰殺了木村花> 也提及到,你我他這些討論,何嘗不是成為霸凌的溫床呢?我劈頭第一句就是承認自己也有份的。直接間接,有意無意,那句話說還是不說,都有機會助長,所以很難。我也在時刻反省。 「絕對不要仇恨任何人,也不要認為誰該負責」這是我想說的結論。我相信很多摔角迷也在怪責劇組﹑小川或者經理人公司等等的不是。但我覺得,這是一連串不幸事情連鎖出來的效果。「請停止網絡霸凌」這種無力的話語我是不太願意說,那是必然會存在的,大家能做的,就只是在一個個生活上或網絡上遭遇的事件之中,多行好事,多作好話。說不定因為您的一句話,成為了拯救無助者的蜘蛛絲。(延伸閱讀:雪莉離世後,酸民上節目回應:我只是開玩笑,又不是叫她去死) 本文授權轉載自鬥魂物誌 The Fighting Spirit,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詳見:是誰殺了木村花?、《那並不只是衣服 - 淺談木村花洗衣事件》 May 26, 2020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yFsun

所謂長大,就是學習與恐慌、焦慮、未知共處的旅程 https://ift.tt/2AdbGLq 張希慈 即使懂得處理手邊事務帶來的壓力,但處理未知的未來所帶來憂慮,卻是難以達成的人生課題。 儘管過往多年工作都在研究「探索自我」的技巧與方法,但工作的忙碌,往往讓我沒有辦法太靜下來思考我自己又有哪些生命的議題。直到今年決定歸零,我才又有機會好好地在日常中練習觀察自己,並且擁有足夠的空間站在我的心靈旁,好好觀察我的內在。包括過去的種種,以及現在的每一刻。 2014 年 2 月,23 歲,我正式從大學畢業創業;同年,我因為創業痛苦而出現恐慌症。 2017 年 3 月,26 歲,我獲得 Forbes 評選為亞洲 30 歲以下傑出社會企業家;同年,我幾乎每一個月都因為免疫系統失靈而去診所領藥。 2018 年 10 月,27 歲,我申請上美國國務院計畫到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擔任訪問學友,住在美國一個半月。 2019 年 3 月,28 歲,組織開始從台灣授權到亞洲三個國家;而我決定讓自己停下來,開始規劃轉移與培訓夥伴承擔更重的責任。 2020 年 2 月,29 歲,我離開組織的執行長一職,正式歸零。 23 歲的我,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 那一年的我,城市浪人之於我,像是教育裡的一個新物種,可能在這個原有複雜的生態系中,激盪出一些新的可能性。但是,當時的我,感覺沒有人能夠全心去協助解決這個新物種誕生所需要的種種挑戰。於是,在沒有足夠多的準備下,我決定投身加入創業的行列,只因為我不希望城市浪人消失。 而這樣的初衷,其實讓我在創業第一年跌得滿身是傷(幸好還活著)。 一個從來沒有工作經驗的菜鳥,面對創業的種種挑戰(從產品、行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通通都不會。不會就算了,還沒有人可以手把手的帶著我、教我,那種絕望感是強烈的。我最常感受到的是「我這麼爛,為什麼沒有其他更優秀的人願意取代我?我也想跟著厲害的人走就好了,我一點都沒有想當領導人啊。」 在我最絕望的時候,我人生第一次遇見了恐慌到極致後導致的「換氣過度症候群」。這個症狀,在我畢業後幾年出現在我生命中許多次。每當我恐懼、害怕到極致,我就會感到自己無法呼吸、全身無力、噁心想吐,整個人像是失去控制那般,必須要半小時左右才會恢復原狀。(延伸閱讀:為你點歌|雖然生命脆弱,但你也遠比自己想像中堅強) 在我第一次遇見夥伴告訴我他們感覺被我利用時,我哭到在廁所抱著馬桶狂乾嘔;在我第一次因為不懂得溝通導致長輩認為我毫無禮貌時,我哭到全身發麻、嚴重頭暈;在我第一次面對夥伴因為生涯規劃導致離職時,我哭到無法呼吸,全身體溫迅速上升到需要躺在磁磚地板上降溫。 圖片|來源 透過直視恐懼、解決問題、家人陪伴、擁抱初衷,我好不容易慢慢找到方式處理那些恐慌。什麼樣的方法?就是習慣失敗與挫折會一直存在在生命當中。我慢慢學會了孤獨上路、學會了哭完後擦乾眼淚再上、學會了道歉、學會了認知自己的無能為力,漸漸地,我不太再會因為工作而出現極端強烈的情緒起伏。 再怎麼可怕的壞消息,好像也都嚇不到我了。我感覺自己的精神好像變得強大了。 但是,身體卻好像沒有跟上。 近三年,我因為發炎問題就醫了 42 次,平均一個月一次。免疫系統失靈,我吃了無數抗生素、擦過無數消炎藥。醫生說,「你壓力太大了」。 我一開始覺得很荒謬,我自己都不覺得壓力大,醫生憑什麼說我壓力大。我花了那麼多年讓我自己的抗壓力變得那麼強大,我怎麼會「抗壓力不足」導致壓力太大? 直到我 2018 年去美國住了一個半月,我才發現怎麼一回事。我也才發現,醫生只是比我更看得懂身體的求救。 我所認知與學習的抗壓力是——可以處理「因犯錯而產生的壓力」(隨著工作經驗豐富,自然犯得錯會變少、壓力也就變小),但是醫生想說的抗壓力我想是——可以面對「因未來不可預知而產生的壓力」(隨著工作經驗豐富,我會擔心的事情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 創業前三年,我常因為犯錯而壓力龐大。創業後三年,我常因為害怕未來會犯錯而壓力龐大。 成功接到了一個案子,我擔心案子會失敗。成功把專案結束以後,我擔心明年不會繼續。成功延續了專案以後,我擔心開發不到新專案。成功找到新專案以後,我擔心找不到足夠的夥伴。成功找到新夥伴以後,我擔心我沒辦法讓夥伴留下。 日常的擔心,會變成夜裡的夢境。我常常夢到我在上班。週末沒有安排工作時,我會焦躁地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最後還是打開電腦繼續工作。我經常在沒有意識地情況下長嘆一口氣、聳肩、閉氣。有意識的時候,則是出現噩夢、偏頭痛、發炎、腸胃不適。 2019 年,我下定決心要好好直視我內在「害怕未來會失敗」的狀態。 然後就決定在 2020 年給自己一個猛爆性療法,我把我的創業交接給夥伴,我裸辭了。(推薦閱讀:生命不是只有充滿歡笑,才叫做有意義) May 26, 2020 at 03: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AdbGLq

有一種時間不夠,叫做「情緒內耗」 https://ift.tt/2ZzbIbn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回顧一下,當你垂頭喪氣,懷疑自己的時候,會得出好的解決方案嗎?如果沒有,今天開始拒絕內耗自己! 文|少毅 有位剛剛轉做業務的朋友接了一個大客戶。經過幾番溝通,朋友幫客戶配置了一條最符合他當前要求的生產線。沒過多久,對方就提出要實地考察。聽到這個消息,朋友很開心,因為這意味著已經得到對方的初步認可,可以繼續往下談合作了。 於是朋友就陪客戶到公司實地考察了一番,後來又經過多次溝通,對方對價格也沒有異議,準備簽合約。接下來,就是等待對方確定簽約的日期。 對此,朋友感到非常開心。但在不久前,客戶忽然聯繫他說,有其他的業務員打電話給他了。 聽到這個消息,朋友一下傻了。眼看到手的客戶就要被攔截,他非常生氣,情緒激動。於是整日在家罵公司銷售制度不完善,同事毫無節操,公司高層不作為,面對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辛辛苦苦爭取來的案子,眼睜睜就要被人搶走。 由於事發突然,接下來的幾天,他總是無精打采,做什麼都提不起勁,意志消沉,唉聲嘆氣。更糟的是他看誰都像是那個半路搶客戶的人,為了找出這個內鬼,他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就在他惶惶不安、憂心忡忡的時候,客戶跟他確定了簽約日期。見面一聊才得知,真相完全不是他猜想的那樣,是其他公司業務員打的電話。他之前的猜測都是過分擔心,所幸結果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常常覺得累或者壓力過大。但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大多數煩惱都是庸人自擾,過分的擔心只會讓自己的情緒煩躁,對事情本身毫無助益。原本忐忑不安的你,因為想得到太多反而更容易迷失在過度的危機意識裡,這些負面情緒影響了你的判斷,使事情偏離了原本發展的走向。 其實,在生活和工作中,瑣碎和繁忙都不算什麼,只要你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平心靜氣從容應對,根本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如果看到路上飛馳的汽車,就想到未來可能有車禍發生;聽到小孩丟失的新聞,就整天疑神疑鬼被壞人尾隨跟蹤,那就是自尋煩惱。憂患意識並不是讓你整天擔心這個,畏懼那個,落入綁手綁腳的狀況,而是讓你不能因為太過安逸,放棄了前進的腳步。(推薦閱讀:專訪苗可麗:「你要非常相信,你是值得擁有的,而且你已經擁有了」) 這些所謂的憂患意識或者危機意識,其實就是影響你前進的最大的內耗,與其把精力花費在這些事情上,不如甩開包袱,輕裝前行。 請時刻記住,你的時間有限,必須停止內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打敗你,除了你自己;也沒有人能戰勝你,只有你自己。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往往要突破的人就是你自己。常常你並不是被自己遇到的困難所打倒,而是在來的路上內耗太多,以至於你喪失了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抵抗能力。 當你喪失信心、垂頭喪氣的時候,會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時間、精力都會被這些內耗所左右,從而影響你的反應力、敏銳度、判斷力以及理智。喜歡內耗的人,往往做事過於謹小慎微,一葉障目,常常將簡單問題複雜化,複雜問題情緒化。 圖片|來源 我的職業研修班曾有一位學員,畢業時說想當設計師,同時是位寫小說的女作家。然而幾年過去,談起自己的現狀,她非常失望。當年一起上班的同事,一個個有所成就,而她卻依然平庸、不起眼。一年到頭做著份看不到未來的工作,薪水勉強剛好夠生活。尤其是年齡越來越大,連個像樣的結婚對象都沒有。身邊的人個個光鮮亮麗,她自己卻越來越不愛出門,人也變得更加沉默寡言,除了同事之外,能和她聊得來的朋友也很少,只能靠電玩打發時間。 每當想到這些糟糕的狀況,她就萬分沮喪。以至於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才什麼事都做不好。沒才沒貌又沒有可觀的收入,連自己都不喜歡一無是處的自己,更何況是別人呢? 就是這樣的自我否定,讓她越來越痛苦,失望、自卑和抑鬱導致工作懈怠,經常因為業務出錯而被上司責罵。 內耗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我們的工作表現=能力-情緒內耗。 內耗讓你產生負面情緒,消耗你所有的熱情、動力和幹勁。她的遭遇,正是因為內耗讓她討厭自己、嫌棄自己,不敢在內心深處認同平庸的自己,才會陷入無休止的自責和愧疚的迴圈。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摧殘。 為什麼會有情緒內耗呢?我們之所以情緒內耗,首先是被情緒淹沒了,被憤怒、自責、屈辱、害羞等等這些強烈的情緒占據,導致自己無法思考,其次就是缺乏應對的技巧。 在此我提供一句口訣和一劑藥方來避免情緒內耗。 這句口訣就是:「我感到⋯⋯我希望⋯⋯」 圖片|來源 這句口訣你面對所有與他人發生衝突時都能用,例如被人中傷、被人輕視時,就能夠拿來解決問題。這句口訣之所以管用,是因為我們把感受和需求說了出來,就能大大避免內耗。 面對情緒內耗,還有一劑藥方稱之為情緒零食。 有過成功減肥經歷的人,常常會吃點健康的小零食。對於零食他們不會完全克制自己,因為過於克制,反而會產生反效果;有時候適當鬆懈一下,給自己的嘴饞留個出口,反而不會貪吃。(推薦閱讀:「生活這場戲最難」專訪謝佳見: 成為水,就能在各個地方變成不同形狀) 在電影《浩劫重生》中,湯姆.漢克斯獨自被困在一個孤島上四年,在此期間,為了抵抗孤獨,他只能看著女朋友凱莉的照片,還大聲對著一個他命名為「威爾森」的排球講話,結果這個排球成了他心愛的伴侶。 情緒零食也有相同功效。當我們情緒不佳的時候,親人的照片、自己喜歡的擺飾等都是很有營養的「零食」。你可以在情緒不佳時拿出這些小東西看一看,情緒就會緩和。 伊麗絲.桑德曾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中提出:「停止內耗就要學會斷捨離。剔除身邊不合適的,留下最適合、最有用的東西。」 對每個人而言,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當你內耗過多,那麼在其他地方用的精力就少,於是事情還沒有開始,你就感到身心俱疲。 生活中,內耗無處不在,最常見的就是職場,人與人之間的算計,爾虞我詐和鉤心鬥角都在內耗。當然,還有一個產生內耗的重要來源就是自己。 尤其那些看起來努力又敏感的人,更容易產生內耗。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往往背負更多壓力,不顧一切地壓榨自己,想要達成所願。可是,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赤裸裸的現實讓他們無數次頭破血流。當他們看到別人成功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默默地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加倍努力,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 所以,最好的狀態就是:優秀的時候享受優秀,糟糕的時候接受糟糕;有精力的時候努力奮進,當身心俱疲的時候學會好好休息,享受生活。遵從內心的聲音,聽從心靈的安排。遠離內耗,遇見最好的自己! 本文摘錄自少毅《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上萬人成功驗證,時間規畫師的八大精簡法則》,由圓神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所謂時間管理,就是選擇性放棄:上萬人成功驗證,時間規畫師的八大精簡法則》 May 26, 2020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zbIbn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不用下載修圖 App!iphone 相機也能調出的五種絕美色調 https://ift.tt/3d6fPiU Bella.tw儂儂 你拍照都拍些甚麼呢?這裡針對各種主題,提供你提升質感的濾鏡魔法咒語! 為何有些人的 IG 版面總會看起來美麗又豐富,而我的就像被槍掃射過一樣?第一個問題絕對是出在照片色調不統一,不是偏暗就是過曝,完全讓你的版面大打折扣!但又要下載 APP 調色好麻煩,完全免煩惱~IPhone 內建相機就能幫你修得一手好圖,想要高冷色調、粉紅氛圍又或是 Old school 復古感,數據背起來通通幫你解決好~ 時髦懷舊電影風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若你的手機相簿有 4/5 以上都是風景照的話,那麼恭喜你將可以把這個濾鏡效果放進你的 List 內,一種懷舊的好萊屋時尚大片的感覺,不論是放戶外風景或是室內空間都超適合,像是右圖是巴黎奧塞美術館,是不是就有種回到萬國博覽會的電影場景感呢!若是拍靜物那就必須選擇像是中間這種有點復古感的就會很適合。 調色筆記:滤镜「鮮豔暖色+100」、曝光-40、增艷-25、亮部+30、陰影+40、對比度-10、亮度-20、飽和度+35、自然飽和度-20、色溫-50、色調-30、清晰度+25。 不俗氣的復古色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許多人想走一個復古感,但總會變得超俗氣!不是太昏暗就是對比調太高整個刺眼到不行,將整體提亮再加一點粉橘色使整體氛圍改變一下,有質感的復古色令馬遁形!用在老建築或是古蹟上更能格外明顯,或是有懷舊意義的照片也很適合,下次別再使用現成的拍照 APP 拍出長輩風的復古照片了。 調色筆記:滤镜「劇場暖色+100」、增艷+90、陰影+50、對比度-35、黑點-20、飽和度-30、色溫+100、色調+100、清晰度+20。 鄰家小清新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這組是儂編最愛的小清新風格~適合乾淨的相片構圖,或是有大量留白的美照,不過還有一定要注意,必須照片燈光要很好,若是自然陽光當然是最理想的。左圖與中間圖搭配上一點柔軟的白色布巾也很適合,搭配上美麗的太陽光整體清新感更加明顯!右圖則是在室內拍攝,雖然沒有太陽光,但有白色聚光燈也是不錯的! 調色筆記:增艷-35、亮部+10、陰影+78、對比度-45、亮度+36、飽和度-31、自然飽和度-46、清晰度+20。  高冷藍調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上面兩款風格都是走一個比較營造氛圍的感覺,接下來為各位介紹的是用顏色來製造統一感,這會適合 IG 沒有什麼主題性的人來使用,顏色一整齊看起來自然舒服!第一個是偏高冷感的藍色,若想營造出一種冷豔的感覺,就會適合使用這類型的顏色。 調色筆記:滤镜「鮮豔冷色+100」、增艷-35、陰影+85、對比度-34、黑點-50、飽和度-49、色溫-50、色調-35、清晰度+20。  少女最愛粉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大家最常見有在 IG 上照片玩顏色的,通常最廣泛的就是粉紅色,是一款少女最愛的顏色,不論什麼通通都要套上粉紅色,實在讓人頭很痛!不過若想要一致不是不能使用,而是要找對方法,例如相片本身顏色不會太過複雜的,亂七八糟、萬紫千紅的都先不要,或是像是右圖原本色系就太過搶眼的也很不適合! 調色筆記:滤镜「鮮豔暖色+100」、增艷+20、陰影+60、對比度-55、亮度+20、色溫-50、色調+100、清晰度+20。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少女都尖叫!這4款美拍app光感、透氣、折射光一次get!讓妳出門微妝自帶仙氣 醜照大翻身!韓國攝影師開發「Pica」修圖App,多種濾鏡讓你照片直逼專業等級 陰天也能變晴天!網美必收3款「陽光乍現修圖APP」人人都能成為PS大神 May 26,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6fPiU

「一定要在人死後,才理解言語的重量嗎」木村花離開後,日本藝人群起控訴酸民與網路霸凌 https://ift.tt/2A1Fc6Z 女人迷編輯 雅彤 在木村花過世的消息傳出後,原本在他的推特、IG 底下的惡毒留言紛紛消失。人們一定要在自己的言語成了凶器之後,才懂得收手嗎? Netflix 廣受歡迎的戀愛實境秀「雙層公寓」的成員——職業摔角手的木村花,於 23 日在 IG 上傳了一張他與他的貓咪的合照,並在照片上寫道:「我愛你,你要快樂、長命百歲喔。對不起。」隨後,他離開人世的消息傳出。 圖片|來源 警方研判死因可能是自殺,正在進行調查。她所留下的遺書在客廳被找到,裡面對母親寫道:「對不起,謝謝你生下了我」。近期,有網友針對他在「雙層公寓」中的表現,在推特、IG 留下攻擊留言。據說她曾向母親訴苦:「社群媒體上的言論讓我很受傷。」(延伸閱讀:「曾像大海的孩子,卻變成了防波堤」不再有下個雪莉!南韓入口網站關閉娛樂新聞留言板) 對於他的離開,親友們感到錯愕而不捨。 圖片|來源 搞笑藝人,同時也是節目主持人的山里亮太感到痛心,在推特發表了哀悼:「事情來得太突然,我都還不知道如何開口,時間就這樣地流逝。想到木村,我就沒辦法直接將想法整理成文字」、「為什麼我沒有看到她堅強舉止的背後藏著苦惱呢?心裡強烈地想著:難道沒有什麼是我能做的嗎?」 而和他隸屬於同一個摔角團體的渡邊桃,也針對木村花的死,在推特上宣洩他的感傷。「還沒什麼人生經驗的我第一次經歷這麼親近的人離世,我還沒辦法完全接受。」 除此之外,他也對酸民們提出批判: 圖片|來源 「為什麼你們能那麼輕易的去破壞人心呢?她的心是連臉和名字都不知道的你們可以去破壞的東西嗎?是職業摔角手又怎樣。她也是活生生的人類呀。你這下知道話語的重量了吧?拜託你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同時他也呼籲木村花的粉絲們不要掀起傷害的惡性循環:「粉絲們,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但也別把那些沒有同情人的人逼死喔。以牙還牙只會讓這種事反覆發生。雖然很難受、很傷心、很憤恨也很不甘心,完全無法原諒他們,不過永遠記得木村花,就是我們能做的事。」 針對一直以來都存在的酸民現象,演員成田優也發表了他的看法: 「『作為公眾人物,受到中傷誹謗都是當然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這和職業沒有關係。特地到當事人看得到的地方,匿名、毫無責任地留下殘忍的話語,單方面的攻擊一個毫無防備的人是可以被容許的嗎?」 圖片|來源 除了針對酸民,有些人甚至對媒體提出控訴。乙武洋匡便質疑:「雖然各間媒體的 wide show 都說『在社群媒體上攻擊別人是不好的』,但發出『這禮拜的目標是他喔』的指令的司令塔又是誰?」、「將所有的責任都轉嫁到酸民身上,卻完全沒有要檢討自己的意思。臉皮到底有多厚呀?」(延伸閱讀:逆風、求裸照、網路公審!為什麼我們該談羅志祥事件後,針對女性的網路暴力) 圖片|來源 其實在日本,藝人針對時事發出評論並不是稀疏平常的事。山里亮太的哀悼中的其中一個段落可以驗證:「在這樣不安的狀況下,我不知道我的發言會如何被解釋,有好一段時間都在猶豫該不該發言。」而 5 月初,推特上發起了 #抗議檢察廳法修正案,卡莉怪妞、秋元才加、大久保佳代子等藝人也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引來大量批評:「幻滅了」、「我不想看到政治文」。盡可能滿足所有粉絲的想像,常是日本藝人形象的經營方針。因此對於木村花之死、網路霸凌有如此多的迴響是非常難得的。 這也同時說明了,包括藝人們在內的公眾人物們,已經受夠了匿名的網路攻擊與霸凌。 圖片|來源 事發後,不論推特還是 IG 上的酸民們,紛紛刪掉自己的傷人留言。或許是反省,也或許是怕留下被追溯的線索,我們想說的事情是——網路是這樣的,留言或許可以輕易刪除,但對於當事人留下的傷害實則已經造成,無法挽回。 我們要做的,不僅只是一次次的哀悼、緬懷與 R.I.P,而更應該是開創一個更開放也彼此尊重的網路言論空間,在前期的時候,就杜絕傷害,接住可能掉落的人。 本文由編輯翻譯,未經同意,請勿取用。 參考資料: 「テラハ」出演の木村花さん、自殺か…自宅から遺書「産んでくれてありがとう」 May 25,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A1Fc6Z

《變身後媽》:冷酷無情又善妒的繼母形象,是怎麼來的? https://ift.tt/2AbDqA7 時報文化 儘管今日是史上繼母與繼親家庭最常見的年代,成為繼母,不論我們從前是什麼樣的人,一旦結婚,我們就被無形的巫術變身,大家用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我們。 文|溫絲黛.馬汀 我們是誰?我們來自何方? 過去,我們是真實存在的普通人,和其他每一個人一起在正常的時間線,住在大家都一樣的世界。下一秒,我們嫁給有孩子的男人後,突然就變身, 成為和自己的認知完全不同的人。 我們成為繼母後——即便我們不曾想過要用「繼母」這個角色來定義自己, 即便我們先前撫養親生孩子時是慈愛的母親,就算新任老公的孩子已經成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仍不免化身成另一個人。如同灰姑娘被仙女教母的魔杖輕輕一點後變身,儘管今日是史上繼母與繼親家庭最常見的年代,不論我們從前是什麼樣的人,一旦結婚,我們就被無形的巫術變身,大家用完全不同的眼光看待我們。(延伸閱讀:我是有兩個瑞典繼子的媽媽:第一次發現,我也會對孩子產生忌妒的情緒) 那女人只是我爸爸娶的人; 她太急著討好、沒心要做好、偏袒自己的孩子、不讓我接近爸爸; 淘金女、冷酷無情、善妒、自私、缺乏母愛; 路人甲悄聲告訴路人乙,「那個女的對他孩子很不好。」言下之意很清楚:如果她對那些孩子好,孩子自然也會立刻開心接納她。如果有問題,問題出在她身上。 聰慧又有魅力的布蘭達,有一個兩歲、一個三歲的親生子女,外加一個青春期繼子。我請布蘭達接受本書訪談時,她告訴我: 「噢,你不會想和我聊的,我是個邪惡繼母,我這個人很糟糕。」 布蘭達語帶幽默,然而繼子對她的看法與其他人八成帶有的偏見,顯然令布蘭達感到痛苦和憤怒。她不願意當那樣的人,然而別人卻那樣認定。我發現布蘭達之所以講反話,為的是抗拒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看法。 在那個瞬間,我完全明白布蘭達的心情,因為我也一樣,我搖身一變,從好幾個我認識的青少女心中的女中豪傑,成為某兩個特定女孩偶爾的眼中釘。我的繼女讓我變身;她們的猜忌與厭惡,影響了我的身分認同。我知道她們討厭我,其實是討厭我的繼母角色,不是真的討厭我這個人,然而明白那點並沒有讓我舒服多少,況且她們似乎也沒真的區分這兩者。大部分的時候,她們怨恨我、責怪我——也不是討厭繼母,單純就是看我不順眼。我有時感到自己承受不了這種不白之冤。我和布蘭達一樣,時常想要澄清真相,覺得繼女怎麼可以這樣,讓我變成我不是的人,我才不是那樣的邪惡繼母。 我和成為繼母的女性聊,即便她們是天底下最深知自己是誰的人,就算有著最幸福美滿的婚姻,事業頂尖,孩子也是天底下最可愛的——換句話說,就算是最不可能內化他人批評與難聽話的人,我發現人們對繼母的負面看法,依舊很可能滲透、扭曲,甚至決定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研究人員大量記錄下成為繼母是如何影響著女性的自尊,而且這影響並非朝好的方向走。我們碰上繼親家庭生活的難題時,例如:繼子女不接納我們,丈夫不支持我們,朋友或甚至是連治療師都一樣,外人太常無法理解我們碰上的事,種種問題讓我們感到自己是失敗者,內化繼母就是殘忍無情、不關心孩子、對孩子不理不睬的看法。不論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一旦嫁給有孩子的男人,我們一定會注意到,別人突然間總是把我們想得很壞,不再假設我們無辜、善良、仁慈、充滿母愛,一切正好相反。(延伸閱讀:「你又不屬於這個家!」成為繼父繼母,如何與孩子相處?) 如同許多女性告訴我,我們感到自己的行為,尤其是涉及繼子女的事,突然間被拿著放大鏡檢視、受到猜疑,就連與孩子無關的事,我們也成為嫌疑犯: 現在每當我煩惱我先生孩子的管教問題,朋友就會說,「你有沒有試過對他們好一點?」這種話很傷人,因為那是在暗示孩子會不乖,是因為我虐待他們。「人好」絕對無法解決問題。拜託,事情比那複雜太多了! 我的繼子對我先生講了難聽話,拒絕在約定好的時間過來我們這邊,但我先生那邊的親戚讓我感到,他們認為孩子會這樣,不是因為孩子的媽媽講我們壞話,也不是因為我先生太寵孩子,而是因為我的緣故。 有一次,我婆婆說,「這孩子以前從來不會這樣。」——我知道她的意思其實是「在你這個女人出現之前」。有時這種話真的讓我很難過,我不想再嘗試了。 我先生平日會氣他女兒,私底下破口大罵,不停對我抱怨,講那個孩子有多不聽話、多麼不懂得感恩。然而,要是他女兒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我只不過是翻了個白眼,我先生就會一副我捅了他孩子一刀的樣子。 美國威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社會學家琳達.尼爾森博士(Linda Nielsen)指出,當人們對扮演某種角色的某個人做出評估時,他逃脫不了成見。「我們一般會提防與記住某一類的人就是如何如何的傳言。」尼爾森解釋,「不論是繼母或賣二手車的人,我們通常會尋找蛛絲馬跡,虛構事實,記住符合我們對那種人的認知的事。」 圖片|來源 繼母很常令人感覺是一種固定的人物設定,因為的確就是,隨之而來的放大檢視也是一樣。心理學家安.C.瓊斯(Anne C. Jones)博士比喻,繼母的處境就像是「活在社會的放大鏡之下」,不斷被檢視、不斷被批判,壓力很大,身心俱疲。繼子女舉出的「繼母原罪」,包山包海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我聽過成年的繼子女怪繼母不夠努力、太過努力、太冷漠、太熱情。我則聽過和繼母疏遠的人士談起繼母時,總是講同樣的話,「我繼母對每一個人都很好,只對我一個人不好。」或「每個人都喜歡她,但我曉得她的真面目。」我們得捫心自問,所有的女人一旦成為繼母,就會「無緣無故」變成糟糕透頂的人,而且完完全全只針對繼子女,這種事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誰是那些當繼母的人? 當然是真實存在的人。我們通常是處於棘手情境的女性,盡最大的努力,和痛恨我們的繼子女相處。我們的另一半雖然沒惡意,卻經常小看我們碰上的問題,甚至扯我們的後腿。然而,我們也不只處於那樣的情境,遠遠不只。 身為繼母的意思是說,我們是人,但也是某種符號,同時活在令人無所適從的想像與真實之中。我們跟一般人一樣上街買菜,但我們也是歷史與神話裡威力強大、令人害怕的象徵性符號。在流言蜚語、電影、神話、集體的文化史中,繼母一再以多種面貌出現——淘金女、殺人兇手、女巫、賤女人。在一八OO年代晚期,光是灰姑娘的故事,民俗學者就找到近三百五十種版本。法國、中國、印度、日本,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全都有類似的故事。邪惡繼母感覺就像是人類的亂倫禁忌,或是對蛇的恐懼,在文化上是共通的現象,到處都有,理所當然被厭惡。 如同邪惡繼母的角色與繼母製造的故事,繼母史通常重複發生一樣的事,一再重演,不斷循環。 再婚的美國第一夫人賈姬(Jackie,譯註:賈桂琳.甘迺迪[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與繼女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Onassis),為了爭奪後夫希臘船王歐納西斯(Ari Onassis)的寵愛、關注與財產,兩個女人上演一場大戰。克里斯蒂娜向記者談起繼母,留下一句名言,「我沒有不喜歡她,只是瞧不起她。」 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的第二任妻子海瑟.米爾斯(Heather Mills)與繼女史黛拉(Stella McCartney)之間赤裸裸的敵意也一樣。史黛拉曾公開表示不滿父親再婚,據說這樁再婚婚姻最後離異,也是這個女兒從中作梗。(延伸閱讀:「你又不是我媽」要融入新家庭,繼父繼母該努力到什麼程度?) 邪惡繼母的故事五花八門,每一個世代都有相關的故事。名人之子西恩.威爾希(Sean Wilsey)近日出版的回憶錄《全能的榮耀》(Oh the Glory of It All),提到繼母寡廉鮮恥,偏愛兩個親生的兒子,要什麼給什麼,花錢如流水,卻逼繼子(灰姑娘?)睡在沒暖氣的閣樓。迪士尼《白雪公主》(Snow White)中的邪惡皇后,穿著耀眼奪目的緊身黑色禮服,水蛇腰,紅唇鮮豔,令人想起十七世紀法國劇作家拉辛(Racine)筆下的繼母費德爾(Phèdre)——費德爾年紀比繼子大、好色、喜愛勾引男人,引誘繼子不成便痛下毒手。而費德爾的形象,又有如剛才提到的威爾希真實人生中的繼母娣蒂(Dede),這個繼母看著繼子望著鏡中站著的她,臉上帶著魅惑的笑容,身上除了絲襪、吊帶襪,幾乎一絲不掛。 繼母是每個年代都有的人,存在於事實與小說、神話與歷史之間,讓人分不清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我們的文化對於繼母與繼母如何對待孩子的成見,最昭然若揭、繪聲繪影的例子,非艾德娜.芒布羅(Edna Mumbulo)的故事莫屬。她的故事突顯出我們是如何身處於幻想與事實之間。 本文出自溫絲黛.馬汀《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 May 25, 2020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AbDqA7

日本人氣心理測驗:一個問題,測出你的精神年齡 https://ift.tt/3bVj0ss 香港01 你的內心,住著什麼樣的靈魂呢?是天真的孩子?還是老成的大人? 文|抹茶仔 日本YouTube頻道「 幸せ*Style」近期分享一個心理測驗,據說一個問題就能測出自己精神年齡,不少網民都表示十分準! 圖片|來源 問題:你拉開抽屜後嚇了一跳!裡面放了某意想不到的東西。那東西到底是甚麼呢?從上圖四項中選其一吧: 心上人的照片 兩疊鈔票 蟲的屍體 剃刀 圖片|來源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開罐」:日本熱傳心理測驗 一條問題即知自己精神年齡及性格優劣 May 25, 2020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bVj0ss

「沒工作力氣,也�不想找快樂」該怎麼重新對生活產生興趣? https://ift.tt/2X3VQw1 KnowYourself 很多人會覺得,找到興趣就像是一見鍾情,接觸到就會知道喜不喜歡。但其實要對一樣事產生興趣,必須先去理解。 文|Cyte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他並沒有在生活之中,他使自己遠離生活,使得生命和人類的活動以及體驗在他看起來是那麼荒謬和微不足道。」——歐文.亞隆 最近,我們看到一則粉絲留言:「活是不想活了,死又不敢死,這種心態已經伴隨我好久了。覺得生活真的好沒有意思啊。也一直在嘗試尋找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都好無趣,根本不知道幹什麼了。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每天都是這樣。沒精力學習,遊戲玩膩了,也不想認識什麼新的人。KY,我這樣是不是沒救了?」 感覺生活「沒意思」、對生活失去興趣,有多少人也面臨相似的困擾呢? 我們在 KY 粉絲群中發起了一項關於「生活興趣」的小調查(本次調查使用的隨機樣本來自 KY 粉絲群體,若以此數據推論其他群體的情況,可能出現偏差)。 調查結果令人喜憂摻半:雖然有 59.33% 的受訪者表示對生活充滿興趣或比較有興趣,但仍有 17.79% 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對生活沒興趣。 生活興趣指的究竟是什麼?人們對生活興趣有哪些誤解?我們又該如何建立對生活的興趣呢? 來看今天的文章。 圖片|來源 「生活興趣」究竟是什麼? 心理學家 Paul J. Silvia 把興趣稱為「知識型的情緒(knowledge emotion)」。 所謂「知識型的情緒」,和我們熟知的喜怒哀樂不一樣,指的是能引發我們對「知道更多」好奇的情緒。比如,困惑、驚奇、敬畏都屬於知識型的情緒,他們都指引人們去知道更多。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促進我們學習和探索。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興趣也可以平衡人們對不確定性的負面感受(Kashdan,2004)。 比如一個人失業在家,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害怕再次失敗。但如果他能對一份渴望得到的工作產生興趣,這種興趣感會讓他產生對未來的好奇,而緩解不確定性帶來的負面感受。 對於生活興趣,人們有一些常見的誤解,阻礙了他們培養出興趣。 誤解 1: 不需要做什麼,我就可以對某件事物一直感興趣。 很多人可能覺得興趣是一勞永逸的,比如有人認為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就能對工作一直保持興趣,於是頻繁換工作。 但現實是,日子久了,上班依然如上墳,興趣又變成了煎熬。(推薦閱讀:沒有夢想,很糟糕嗎:為什麼我總是找不到想做的事?) 一個人對事物的興趣會隨時間產生變化,「三分鐘熱度」是常態,要對一件事物產生經久不衰的興趣、始終覺得他很有意思,需要我們首先投入經年累月的努力(這一點會在後文詳述)。 這一點和很多人的認知不同:有很多真正意義上的興趣,都是通過懷著討厭、忍受著沒有興趣卻不得不投入的過程,才真正在人們心中紮根的。 誤解 2: 興趣可以被「找到」 「怎麼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樣的提問蘊含了對興趣的一種內隱態度,即認為興趣是固定存在的,只待你去發現。 然而,相信興趣是待被發現(find)而不是發展(develop)的人,對生活的熱情更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也更低(O'Keefe, et al., 2018)。他們走到一個事物面前,發現哦這個我不感興趣,然後就走開了,因此他們在生活中的投入往往不夠多元、相對單一。 從這兩種迷思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生活缺乏興趣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一直向外部世界去尋找興趣,卻沒有從自己內部建立和發展興趣。 一方面,我們沒有做什麼努力,只是在生活中尋覓看不見摸不著的興趣,等待興趣自己找上門來。另一方面,有時最初產生的興趣就並非我們內心真正的願望,而只不過是被他人沈浸在興趣中的樣子短暫地吸引了。 而想要真正覺得一些事情「很有意思」,產生反覆做這件事都不會厭倦的狀態,需要我們有「能力」足夠充分地感受到這件事的美妙之處。產生興趣也是需要具備與之具備的能力的: 比如逛美術館,瞎逛和自拍的興趣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而如果你曾經了解過這些作者、作品的故事,你才能更深入地品味它的「有意思」。 你覺得對生活無法建立起興趣,可能是你對生活的審美能力不夠。需要付出學習、努力,才能夠建立起對生活更強的審美能力來。先苦後甜,一定程度上是生活興趣的真相所在。 圖片|來源 哪些因素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興趣? Silvia 通過兩個實驗發現,事物要想引發我們的興趣,需要具備兩個前提:其一,我們有可能去看懂它、理解它——那些顯然超過了我們當下的「審美」能力的事情,無論別人覺得多有意思,都無法打動我們。因此,不懂裝懂選擇一些看起來很「厲害」的事情,作為自己的興趣,在實際的體驗中是不能給我們提供積極體驗的。 其二,它需要具有新奇的複雜性(novelty–complexity),它不能是我們理解不了的,但也不能是一眼看透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可理解的複雜性,並且這種複雜是有新意的。 找到新奇的人、事、物是很容易的。一家新開的餐廳、一部剛上映的電影、新認識的朋友⋯⋯一切未知都可能是新奇的。但新奇本身不足夠讓我們產生興趣。大多時候,我們「拔完草」、看過電影、面完基,就沒有然後了。 而想要真正發展興趣,還需要我們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主動去創造複雜性:去細細品味好吃的菜,去研究菜品的品評,去記住和分析看過的電影,去和新朋友建立更深入的聯結⋯⋯。(同場加映:好像都很有趣,但沒一樣著迷:如何深入培養興趣?) 在創造、經歷、理解複雜性的過程中,我們的興趣才會真正被建立起來。與其說生活本身不夠有趣,讓我們覺得沒勁,不如說是我們沒有把日子過得有意思起來。 大多數人樂於接納生活帶來的好的一面,對於那些負面經驗,他們的態度是僵化而封閉的。對生活給予我們的東西,首先要保持靈活性和開放性——「可能這也可以,也許那也可以試試」 ——這是把生活「過得有意思起來」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 我們的人格有一套指引自我去生活的想當然的結構,大多數人是活在這套「經驗結構」中。有人無聊地活在那個符合自己經驗的「舒適圈」裡,無法產生興趣。有人好不容易做了新的嘗試,因為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放棄了興趣。  真正的投入生活意味著我們有勇氣去擁抱生活的每一種變化,允許自己體會新的經驗。如此,你才有可能創造和體驗更多新奇的複雜性,從而發展出興趣。 讓體驗塑造生活,生活才有可能有意思。 圖片|來源 感到「生無可戀」,如何建立對生活的興趣? 1. 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面向」(life portfolio) 所謂的人生面向,指的是一個人自我身份感的多元化程度。顯然,那些有著更為豐富的人生面向的人,會更容易發展出多種多樣的興趣,也就是說,把我們的興趣「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當你覺得現在的生活沒意思,我們可以轉身面向那些由其他興趣引領的生活面貌。比如你除了是一個職場人士,你是否在某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頗有優勢?或者你可以是健身達人、記錄生活的手帳迷等等。 你的身份和生活興趣,永遠都有地方可去,就不會覺得沒意思。 2. 全身心地投入(engage)生活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活投入程度和對生活的興趣呈正相關,生活投入程度高的人,對生活的興趣也更高(p<0.01)。 我們希望你全身心地參與生活。這種對生活的參與和投入是專注的、富有創造力的,且需要付出努力的。 投入的生活,聚焦於滿足感而非愉悅感,他們會盡可能嘗試各項活動,而不是只挑眼下會帶給自己愉悅感的。這種追求充實的滿足,而不是當下的愉悅的生活方式,更能幫人建立對生活的興趣。(Seligman,2002)。 如果一個人沒有完全投入生活,也有可能獲得愉悅感,比如靠消費純粹享樂。但研究發現,物質性消費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買買買可能讓你快樂一時,但無法令你對生活更感興趣。 我們的調查也發現,消費水平與生活興趣無顯著相關。也就是說,有錢並不必然讓人對生活更感興趣。一個完全投入生活的人,鋪床疊被、打掃房間這種最簡單的行動,都有可能成為他發揮創造力、感到生活很有意思的機會。 3. 提升感受力,體驗正念生活 想讓生活變得更有意思,需要我們調動自己全部的感官,全然感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我們有時候會覺得什麼都沒意思,生活無趣而索然無味。 但要想把日子過得有意思,你首先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打起精神來,細致地、投入地品味你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感受。 生活不是忙碌或空虛地重覆每個日子,興趣也不是光靠找就能被發現。要建立對生活的興趣,需要我們全身心地調動自己,以開放的態度,嘗試更多的體驗。 它要求我們持續付出投入生活的努力,然後在生活中,勇敢地迎上自己自由成長地方向。 有些人對生活沒什麼興趣,總是感到無聊,又十分討厭這種無聊的感覺,只好不斷滑手機,但越滑越覺得無聊。 現代社會,高速的生活節奏以及源源不斷的娛樂供養,使我們的胃口變得刁鉆,越來越難以感受「新奇」。可以說,其實不是生活更無聊,只是我們已經變得更麻木了。 References: Harackiewicz, J. M., Smith,J. L., & Priniski, S. J. (2016). Interest matters: The importance ofpromoting interest in education. Policy Insights from the Behavioral and BrainSciences, 3(2), 220-227. Kashdan, T.B. (2004).Curiosity. In C. Peterson & M.E.P. Seligman (Eds.), Character strengths andvirtues (pp. 125–141).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ernis, M. H., &Goldman, B. M. (2006). A multi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authenticity:Theory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8, 283-357. O’Keefe, P. A., Dweck, C.S., & Walton, G. M. (2018). 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rest: Finding yourpassion or developing it?.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10), 1653-1664. Seligman, M. E. P. (2002).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ilvia, P. J. (2008).Interest—The curious emo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7(1), 57-60. Silvia, P. J. (2006).Exploring the psychology of intere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right, R. A., & Kirby,L. D. (2001). Effort determination of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An integrative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in social psychology.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Social Psychology, 33, 255–307. Zuckerman, M. (1994).Behavioral expressions and biosocial bases of sensation seeking.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 25, 2020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3VQw1

【蘇珊米勒】5/25~5/31 週運勢:雙子、天秤、水瓶 https://ift.tt/2XufAHM womany 女人迷精選 雙子會開始反省自己的人際關係;天秤在工作上的問題都能順利解決;水瓶終於有勇氣踏出搬家的第一步。 雙子座(5 月 21 日~6 月 20 日) 金星仍要在雙子座逆行數週,你可能開始反省自己應該如何與他人交往,因為逆行階段是評估、釐清的好時機。金星代表價值以及愛和美麗,你可能會思考參與的活動和自我價值是否匹配。因為命盤該區域管轄著外在和表現,想要對外在做出徹底的改觀需要多等兩週,當然整容的話更要多等些時日了。(延伸閱讀:「一直很難全心投入一段感情」排斥親近,可能與童年經驗有關) 翻譯:星譯社/譯者:cloverATS 天秤座(9 月 23 日~10 月 22 日) 你的日常工作可能會邀請冒險的元素進來,如果你在申請外部來源的資金,就尤為如此了。此外,由於火星位於雙魚座,也就是你的工作宮,會讓你強力搞定自己的待辦事項列表,全面搞定各項任務。天王星正位於金牛座,也就是你代表他人錢財的宮位,火星與天王星的合作相位,可能會發掘出新的推動力,比如新的資金來源或者投資者。好好利用這個令人興奮的能量並開始推進——現在的你會非常勤奮。 翻譯:星譯社/譯者:爬爬 水瓶座(1 月 20 日~2 月 18 日) 本週由於具有行動力的火星為你家宅宮內象徵自由的天王星提供支持,也許會推動你去完成有關家宅方面的任務。火星目前正在你的收入宮雙魚座內,你也許會發現你為了返工或修復疏漏所需要的資源。如果你一直考慮搬遷新居,尤其是帶給你更大獨立性的居所,那麼當前的星象組合將給你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推薦閱讀:「說過要給你家的人,已經走遠」為什麼「搬家」可以治癒心碎?)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May 25, 2020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ufA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