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我現在該專注家庭,還是投入工作?」給人生叉路口的談話 https://ift.tt/2LzdYHt 張希慈 人生的每個階段的任務都不同。放遠目光,預知變化,並提早為了變化做準備,可以多帶給你幾分從容。 (專訪上篇:專訪馬來西亞創業家:「追求幸福,不代表你會一直快樂」) 上一篇談到幸福與意義、成就感有關,讓生命長期創造意義,才能持續感到幸福。但是當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衝突,又該怎麼辦呢? 我在大學畢業時創業,一進入創業的狀態後,沒有太多循序漸進的學習機會,挑戰與困難往往一次湧上,因此犧牲睡眠、用餐、交通等所有非「工作時間」給工作,變得理所當然。直到這樣的狀態維持了五年,我逐漸發現自己活得力不從心,創業的使命感與對健康的責任似乎顯得相當衝突,更遑論家人、朋友、感情的兼顧。 我始終記得,當我深愛的人遠從海外飛來台灣陪伴我時,我卻因為工作關係決定留他一個人在家等待,那樣的選擇是割心的;又或者是當我每個月都赴醫院就診,一個人躺在病床上由著醫療儀器在我體內橫衝直撞,那樣的忍受是痛苦的。 因此當我開始再次學習「幸福」時,如何兼顧有意義的人事物成為了我首要的難題,我很期待世恩可以給我一些指引。 世恩, 30 歲的他是我生活圈中非常理性的一名創業家朋友。理工背景出身的他,畢業後沒多久便創業,年紀輕輕已經成為行業裡的翹楚,是 QSearch 的創辦人,曾經於 2017 年入選 Forbes 亞洲區的 30 under 30 榜單。 他面對各種難題總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有一次我因為發生車禍,苦於警察說攝影機沒有拍攝到當時情況,沒辦法提出有效的法律告訴而不知所措時,他是唯一一名朋友很明確地幫我查看了鄰近路段的攝影機設置,然後提出可以倒推計算當時的紅綠燈秒數、車速乃至於當時燈號的人,相當理性。除了車禍的經驗,他更曾經做過無數的圖表與小工具,讓身邊的朋友可以有效地跟到所有特價機票、找到最好的信用卡方案。對我來說,他是把理性應用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的達人。 我相當好奇,對於理性思考的人來說,該如何追求幸福?面對重要的事物彼此衝突時,他又該會如何應對? 「我認為成就感就是幸福的來源。但是,我所說的成就感,並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能夠循序漸進的實現自己預想的短、中、長期目標。」世恩所看見的幸福,有著清楚的時間軸線與規劃,他希望他能夠在不同面向的人生上,他能夠好好規劃行動與目標,並且讓身在其中的人可以獲益。因此,「平衡」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面對你都在意的人事物,你是如何選擇的呢?當我把時間花在工作上,我便是犧牲了陪伴伴侶或是照顧自己的時間啊!」我問道。 圖片|來源 提早規劃人生的下個五年目標 「你必須要認真規劃生活啊。」 他告訴我,他會先考慮自己的生活作息,比如穩定自己的生活作息,在固定時間內睡覺跟起床,做到不用鬧鐘也有本事可以固定時間起床、固定時間吃早餐、固定時間與家人相處。由自己帶動生活的節奏,這是他追求生活平衡的基本功。緊接著,會考量工作跟家人誰優先順序比較高,誰就會往前排多一些時間。而優先順序的排序,小至同時段不同目標的先後排序,大至不同生命階段的追求,都是他會在情境來臨以前幾年開始逐步思考與規劃。(延伸閱讀:「只能在放棄工作和過勞加班中選擇嗎?」當疫情蔓延,職業婦女的處境更艱難) 圖片|周世恩 提供 「你是怎麼知道現在應該關注家庭?還是投入工作呢?」我接著問。 他說,「我的人生有一個預期的時間表,透過觀察自己,又或者觀察別人的生活,我就會大略知道自己未來大概遇到哪些挑戰,以及開始掌握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如果到那個時候才改變,應該就慘了,所以我都會先想好,並且逐步讓自己可以從一個重心逐漸轉換到其他重心上。好比,我 20 多歲時的人生重心放在工作,但是 30 歲以後便開始轉為家庭,轉變不是在 30 歲生日的那天,而是在 20 多歲的時候開始準備,讓自己可以逐漸過渡到 30 歲的階段。因此創業的頭兩年,自己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為團隊留下執行的脈絡,才有機會讓自己在下一個人生階段來臨時能夠抽身顧。」 20 多歲的年輕人要如何幫自己預想未來人生?世恩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擁有比自己年紀大的朋友或許是個方法,讓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他們,從而想像未來人生可能會遇見的種種問題。 世恩的經驗,與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梅格.潔依(Meg Jay)在《20 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書中寫到的觀點很相近。 梅格.潔依從她的實務諮商經驗中發現, 20 多歲的年輕人普遍有強烈的不確定感,年輕人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有美好的人生,也不知道要做些什麼。同時,期待著過了 30 歲以後,人生可以迅速上軌道,於是,把很多選擇都留到 30 歲以後才做決定,事實上, 20 多歲的年輕人就像是剛啟航的飛機,在剛啟航的時候改變目的地航點,只要做一點小小的調整就能抵達。但若是我們在飛行即將抵達目的地時才改變航道,便需要繞一大圈才有辦法抵達。(延伸閱讀:「我的人生是不是有點失敗」,30 歲前容易罹患的「青年危機」)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若我們在 20 歲時不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未來階段的規劃,比如婚姻、孩子、甚至退休金,當我們真的面對 30 歲時,我們其實不只會感到茫然、卡住,更有很高的機會要在不斷「失敗」中找尋答案。因此,梅格強烈建議年輕人在 20 多歲時便開始規劃 30 歲的人生,儘管 20 歲的我們都覺得 30 歲很遙遠。 世恩對於未來人生的規劃通常會想到 5 年左右,也就是當他 25 歲時,他已經開始想像並規劃他的 30 歲該怎麼活了。對他來說,自我實現是每天的日常。他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透過滾動式的修正跟調整,用策略逐步達成自我實現。因此他能輕鬆說出他未來的想像,對生活規劃的策略就是從「當下此刻」到「五年後」之間的連結,比如如何漸進式地讓自己從創業的第一線退居幕後,又比如漸進式地在自己未來要生活的國家安頓下來。 圖片|來源 讓目標衝突可以減少的技巧——溝通目標與時程 當排出不同生命目標的優先順位後,要能真正落實平衡在人生中,則還有一個重要的技術巧——溝通。世恩說,他會盡可能把自己現在當下要做的事情讓所有重要的人知道,誇張一點說是分享自己的行事曆給身邊的人。世恩認為,他說,要讓生活產生平衡的幸福,重要的是願意把規劃的困難與想法說出口,這類的溝通會傳遞出你對於對方的重視,對方也可以比較同理自己的安排與困難。 當然,在溝通的過程中仍是痛苦的。難纏的問題已經在手上,卻還要面臨來自家人的不諒解,那樣的痛苦會需要理性幫助他找出解決之道。 由於世恩是做資訊系統相關的公司,工作往往是 24/7 全年無休。一年往往只有一小段時間是自己的休假,在那段短短的休假期間,卻也無法避免工作會有臨時需求。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他的生活方式相當解 High。 有一次他與家人一同去公路旅行,卻在旅行剛開始時,公司系統嚴重出錯,每晚一小時處理,他就會賠上一定金額的費用。於是,他到了美國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拼命找網路,家人會爭執說為什麼出來玩還不能專心。面對這樣的情境發生時,要跟身邊的家人溝通很明確的完成時間,讓家人知道這個糟糕的時刻會在什麼時候結束。這樣的溝通,幫助他走過好多年的創業生活,達成他較為理想的平衡生活。(延伸閱讀:人生感覺很迷惘?一張圖表,找到你最在乎的五個價值觀) 世恩教會我的幸福學問,或許可以用他說的一句話作為總結:「當我看到其他人週五晚上去酒吧、去看電影、去露營,而我卻在家裡寫程式碼時,我不會感到羨慕。因為當我寫 code 時也很過癮,這是我喜歡做的事情。」 幸福是提早看清楚自己的目標,每天專注在自己的長、中、短期目標實踐。 May 18, 2020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LzdYH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