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CFMRqLI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做不到你滿意》總是迷惘於人生意義嗎?來看看如何開啟「動力」三階段! https://ift.tt/CFMRqLI 遠流 「為了薪水」、「因為主管叫我做」、「因為想出人頭地」⋯⋯你也對生命的意義感到茫然嗎?如果對這情形困惑的你,不妨依循文內 3 步驟先找到「開啟動力」的方法,除了可以幫你做出改變,還能重拾幸福喔! 文|宮口幸治 開啟動力的 3 階段 心理學家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等人的著作《動機式晤談法》(Toward a Theory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提到動機包含三大要素:「準備」(readiness)、「意願」(willingness)、「能力」(ability)。 「準備」包括決定優先順序與預測步驟,意願代表想要改變的心情,能力則是認為能夠改變的自信。 並不是三大要素一應俱全便能努力,多半是抱著「想改變卻又不想改變」的矛盾心理,在援助者的指導下牛步前進。 「動機式晤談法」對於治療酒精中毒等成癮症相當有效,當中又以想要改變的「意願」格外重要。 接下來介紹的是從我個人臨床經驗分析出的「開啟動力的三階段」,分別是「預測推想」、「目的」、「使命感」。 階段 1:預測推想 第一階段最重要的是長期抱持想要執行的心情,關鍵是第三章介紹的「預測推想的能力」。 我認為這個階段接近動機式晤談法的「準備」。 猶太裔精神科醫師維克多.法蘭克(Viktor Frankl)是集中營倖存者,在其著作《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提到集中營曾經謠傳該年聖誕節就能解放回家。 然而當知道這則消息不過是謠言後,許多人突然變得無精打采,結果從聖誕節到新年之際出現大量死者。 集中營裡沒有明確的解放日期,沒有人知道拘留的日子究竟何時才結束。不知道現況何時結束,自然無法打起精神,如此一來連活下去都成問題。 除此之外,還需要預測推想做出多少努力才能獲得回報。 例如想要考上第一志願,要是不知道必須念多少書與念多久,很難長期努力不懈。 2002 年日本《司法考試法》修法之前,司法考試錄取率只有個位數,許多律師耗費 10 年以上的光陰才終於榮登金榜,這種情況正是不知何時才能達成目標。 此類考試難以預測何時錄取,考生必須具備強大的心理韌性,我身邊也有許多中途放棄的考生。 認知功能低落的人無法做出適當的預測,也就更難以提起勁來努力。 援助者最好利用圖示,或把必要步驟貼在牆上,時時提醒對方。 (同場加映:建中、台大然後呢:模仿優秀的人很多,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很少) 階段 2:目的 預測推想後的下一步是決定「目的」。 例如有上大學的實力,卻沒有上大學的目的,自然很難提起勁來念書。 想進知名大學、想學法律、對將來找工作有所裨益等等,什麼目的都好,只要有了目的就能奮發用功。 以工作為例,如果知道 KPI 是必須在規定期限內開發商品,至少會先朝這個目標努力。 要特別留意的是「目的」與「目標」的意思不同。 大家常說訂定念書的目標,實際一問大多是下次考試要拿到更好的名次、考上志願學校的所需分數,這些都是「應該做」或「不得不做」的事,要為這些事努力有一定難度。 然而把目標換成目的,念書的意義就明確多了:想學醫、想學經濟、想學服裝設計⋯⋯每個答案都是夢想。 人為了實現夢想,比較容易生起滿腔熱忱。 圖片|Photo by Sasha Freemind on Unsplash 階段 3:使命感 最後階段需要的是「使命感」。單憑預測推想與目的無法推動人努力。 在集中營裡有些人之所以能撐下來,是靠著想像解放後的生活(目的)。在集中營的日子若看不到究竟何時才會結束,很可能無法繼續忍耐。 那麼法蘭克是如何撐下去的呢? 他採取的方法是客觀審視自己,把焦點從嚴苛的環境轉換到想像自己將來正在以「集中營的心理學」為主題演講。 問題不是我們對人生有何期待,而是人生對我們有何期待。 法蘭克《活出意義來》 他給自己的使命,正是透過分享在集中營的經驗,告訴全世界的人「何謂生命的意義」。 無論多麼勤奮工作,人總會不禁自問:工作之於人生有何意義?我究竟為了什麼而工作?我的工作對社會又有何貢獻? (你會喜歡:你為何工作?把工作意義還給自己) 「為了生活」、「為了薪水」、「因為主管叫我做」、「因為想出人頭地」⋯⋯ 然而從現在大學畢業生三年以內就會辭去第一份工作可知,現代人已經無法光憑這些理由長期努力下去了。目的能促進人短期努力,卻無法長長久久。 工作究竟對人生有何意義? 自己生來這世上的使命究竟為何? 自己做的事情對這個社會究竟有何意義? 人類就是如此摸索人生直到找到自己能接納妥協之處吧! 相反的,要是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和法蘭克一樣發揮超越死亡威脅的力量。 圖片|Photo by Audtakorn on PIXTA 大家都想要幸福 人之所以能提起勁努力,我認為出發點都是「想要幸福」。這世上應該沒有人「想要變得不幸」吧?每天努力都是為了變得幸福。 這看似理所當然,卻也是問題的關鍵。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選擇獲得幸福的手段也有所差異。 例如:幸福的前提是需要金錢,但為了錢辛苦工作一點也不幸福,所以改做詐騙來賺錢。 這怎麼看都是犯罪行為,原本的動機卻是渴望獲得幸福。 過去曾經發生一起事件是,詐騙集團成員把騙來的錢匯給母親,母親用贓款購買高級進口轎車。 想要幸福、想看到母親的笑容,這些動機再普通不過。孝順母親是好事,採取的手段卻一點也不好。 (好文分享:達標的快樂是短暫的?幸福來自持續的抱負與靈魂探索) 另一起事件是,過於渴望對方愛自己,於是選擇殺人的終極手段除去礙事的人,其動機也是想要幸福。 大家的共通點都是為了幸福而努力,卻因為手段錯誤,努力的動機瞬間成為犯罪的理由。 努力不來的人當中有些人因為太過渴望獲得幸福而選擇走捷徑。 如何不打擊他們渴求幸福的心,同時又能引導他們走向正軌,正是援助者展現本事的時候! 本文摘自宮口幸治《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做不到你滿意:讓每個孩子在「墜落」前,都能獲得該有的幫助》。由遠流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做不到你滿意:讓每個孩子在「墜落」前,都能獲得該有的幫助》 March 14,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