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ElPiiA
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奧斯卡將 D&I 納入考量,2020 年女性及多元族群投票成員將增加 https://ift.tt/2ElPiiA 女人迷編輯 JT 主辦奧斯卡的美國影藝學院計畫至 2020 年前,能擴增一倍女性與多元族群成員數。奧斯卡評審的多元性,究竟會如何影響電影產業呢? 2019 奧斯卡頒獎典禮將在下週 25 日舉行(台灣時間),入圍名單釋出後,大眾除了開始猜測獎落誰家,奧斯卡入圍名單的種族、性別多樣性仍舊引起大眾爭論。 自 2015、2016 年公布的奧斯卡入圍名單中四大獎項皆為白人入圍,被大眾批評「奧斯卡太白(#Oscar So White)」後,奧斯卡主辦單位美國影藝學院就在 2016 年提出內部改革計畫:至 2020 年,美國影藝學院計畫擴增一倍女性與多元族群成員數。 而評審的多元性,究竟會如何影響電影產業呢? 奧斯卡太白?評審多樣性將影響族群權益 奧斯卡入圍名單太白的狀況,相當程度也反映了影視產業如何忽略其他族群的聲音:以白人為要角的電影,更甚是讓白人在電影中飾演其他族裔。演員吳恬敏就曾經抨擊過此事,她在社群上如此寫到:「我們必須要停止讓『白人男人拯救世界』的神話流芳百世。我們的英雄長得不像麥特・戴蒙。他們長得像馬拉拉、甘地和曼德拉⋯⋯。」 洛杉磯時報曾在報導中,引述了 UCLA 非裔美國人研究中心——Darnell Hunt 的說法:「不幸的是,奧斯卡獎本身就都是充斥白人、男人,相同的文化品味只能辨識特定種類的作品。」 簡單來說,奧斯卡評審團的多元與否,影響到眾多族群的優秀作品,是否能被世界看見,甚至影響到整個電影產業的多樣性。 奧斯卡作為影劇界最重要也最盛大的頒獎典禮,每一個評審的選擇、每次的入圍及得獎結果,都具有其指標性,那麼當一場典禮上,只有白人導演、男女主角和配角入圍獲獎,也就無法起到領頭羊的影響力——讓少數族群在影視產業立足。 洛杉磯時報的調查中顯示,2014 年美國影藝學院的成員有 94% 是白人、76% 是男性,隨著「奧斯卡太白」爭議聲量漸大,美國影藝學院承諾 2020 年前女性與多元族群成員能翻倍,而根據學院提供的最新數字,2018 年新增的成員有 49% 是女性,38% 為少數族群,可以看得出影藝學院正在努力實現承諾,至於 2019 會如何,我們就靜待學院消息。 圖片|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劇照 電影產業邁向多樣性的重要一步 2019 的奧斯卡,我們看到入圍名單有了突破:最佳電影過半皆包含 LGBTQ 議題:《真寵》、《波希米亞狂想曲》、《一個巨星的誕生》、《幸福綠皮書》;五位最佳導演中,有三位為非美籍導演: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波蘭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首部非裔英雄電影《黑豹》入圍最佳影片,還有以女性為主軸的電影《真寵》、《愛・欺》、《羅馬》入圍。 圖片|電影《真寵》劇照 圖片|電影《羅馬》劇照 電影|《一個巨星的誕生》 當然,所謂的多元性,並不是用固定比例一一盤點,哪些族群沒有達到 50%,哪些族群只佔 10%,電影產業達到 D&I(Diversity& Inclusion)的最終目的,是當我們在談論電影時,能夠擁有多樣的視角,不是只能讓特定族群的觀點去詮釋另一個族群的文化,而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話語權,能夠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產業的多元共融環環相扣,從獎項、電影製作到閱聽者的抉擇,都能夠促成電影產業的轉變,2020 的奧斯卡上,我們期待多樣性計畫能夠成真。 參考資料| [1] Unmasking Oscar: Academy voters are overwhelmingly white and male [2] Oscars 2019 Could Be One of the Most Diverse, But There Will Still Be Controversy Oscars 2016: Here's why the nominees are so white -- again February 21, 2019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