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uY3XLs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從討厭爬山到感覺美好:幸福是你選擇用什麼價值觀活 http://bit.ly/2uY3XLs 迷人來稿 爬山帶來的痛快或許在於,這確確實實是一段沒有人能夠背你、扛你、代替你走上山,沒有任何投機時刻的過程。登上山頂的那一刻,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做到了」,享受一份屬於自己的成就感。 作者|茉莉 我記得我是一個討厭爬山的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大概從小學階段每日每日都充滿著爬山行程的那一刻開始。 記得週六一早,會被爸爸很早的挖起來,然後爬上對當時的我來說有些龐大的休旅車上,搖擺著、顛簸著、來到郊區的登山口。夏天的時候,對山的印象是樹上爬滿了黑色的、毛茸茸的毛毛蟲;下雨的時候,對山的印象是混雜是濕氣與熱氣的氣味,穿著悶熱的輕便雨衣,脫下也不是、不脫也不是,就這麼混著體熱、空氣卻清冷的矛盾感前行。 成年後,我以為能夠選擇逃離山林,這個雖然兒時充滿著許多回憶,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許多的記憶與片段都是辛苦的、累人的、不明所以的。只是我沒想到的是,我遇上人生中另一個很重要的人——我的男友,一個勇於嘗試、挑戰、對世界充滿著好奇與幻想的人,所以我又默默地被山神召喚回去,但這一次,我似乎能夠漸漸聽懂山神的聲音、想帶給我的體驗。 被山神收服,是我在爬嘉明湖的那個夜晚。還記得容易高山症體質的我,在爬的第一天剛好又碰上了大雨,即便吃了高山症的藥,也沒有發揮什麼效果,頭部脹痛、沒什麼食慾,當天晚上覺得又氣腦又無助,連晚餐都吃不下,就趕緊鑽回睡袋中,期待隔天的身體狀況會好轉。 半夜醒來時,頭已經沒有那麼沉重了,搖了搖我男友,正準備去山屋外的廁所小便。當我一抬頭,映入眼簾的是我這輩子還沒有看過的光景,一整片的銀河把夜空劃分成了楚河與漢界,密密麻麻的星斗像是掉落在黑布的珍珠,我揉了揉眼睛,感受到眼眶的微熱,星星多到看不見閃爍,而是就一顆兩顆三顆的,連成好美的弧線。那一刻,我感激這個世界讓我體會到如此偌大的美,感謝我是這麼渺小的存在,能夠謙卑的看著大自然的造化,我記得我轉身看著男友,脫口說出「我好幸福」。 但是,幸福是什麼?如何感受到幸福感?我並不是一個正向樂觀的人,也鮮少有機會能夠說出「我好幸福」這句話。當生活被壓榨、被瑣事給填滿,我們所得的並不是去「感受」生活,而是庸碌的過完一天。但是我發現,在爬山的每一刻,我無不感受到幸福與美好。 如果我們不能夠理解人類正向的部分,那麼我們永遠無法了解一個完整的人。 正向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認為早期的心理學多集中在研究人類的心理疾病,但卻鮮少關注正向情感的部分,而這也讓正向心理學因此而誕生,心理學家們也開始著手研究人類的正向情緒:幸福感(Happiness)。針對幸福感的練習,有許多的小作業讓人們能夠擴展覺知、更能夠感受生活中發生的好事,而我則是在登山中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 正念(Mindfulness)帶來幸福:找到自己的呼吸、找回自己 也許是過去爸爸練就我很會走的體質,讓我基本上體力沒有問題、腳程也沒有問題,剛開始和男友爬山,我總是賭氣似的衝上山頂,再一次驗證「爬山這麼的不舒服、我不喜歡」。對我來說最困難的,是克服那個氣喘吁吁、狼狽又不舒服的自己,這是我幼時的記憶、也是最不喜歡爬山的地方。 也許你聽過正念(Mindfulness),是一種強調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能夠穩定且持續的覺察自己的感官,讓個體能夠更清晰的覺察內在與外在的想法、情緒、行為與處境的方法。學習當個「觀察者」,而非「評價者」,讓內在許多的情緒、經驗、聲音自由的表達,而非否定與評價,因為有時候往往是那些評價,而讓我們無法享受其中。 當我開始學習在登山時,運用正念的理念專注在呼吸上,學習專注於此時此刻,我去感受每一個步伐帶來的感受,跨太大步、會太喘;維持定速和合宜的步伐,能夠讓我維持穩定的心跳呼吸,走得長久、又不太需要休息。(看看更多:【運動小姐】運動不只是練肌力,也是練心力)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得的經驗,當我們忙碌於工作、課業、滑手機時,很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面,接收過多的刺激,導致我們對每一個刺激都缺乏感受,而漸漸變得無感與貧乏。但是爬山的時候不會,你會很細膩地注意自己的感覺,感受到呼吸有點急促、於是我放慢腳步;左邊髖骨的地方微微地疼痛,下一次跨步時把主力放在右邊;感受每一個呼吸從鼻腔、進入肺部、甚至進入腹部的感受,過於清冷的空氣,記得下一次吸氣時套上圍脖,讓氣息溫順一點。每一個關注都帶領著行為的轉變,讓我走得更舒適、更輕鬆。每走一步,都重新更認識自己的身體一點。從我開始這麼做之後,厭山這件事情開始有了一些轉彎。 幸福發生在追求中。研究顯示當我們努力的朝向某個目標努力與實踐時,能夠刺激我們正向的情緒。而登山這趟旅程,你會有數個成功經驗、數個邁向成功的經驗。 圖片|來源 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需要追尋的事物,生涯、夢想、現實與理想的衝撞,有許多值得搏鬥與憤怒的事,政治、立場、公平與否、正義,太多讓人心煩與挫折的經驗,有時候會感受到生活的無力,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而這個渺小,是微不足道、力不從心的渺小,一點也不偉大、不特別。 人們需要累積成功經驗,讓自己感受到滿足、充滿成就感;人們也需要感受到自己正在朝向對的方向,這樣努力才有其意義。追求一個目標或許會帶來滿足,但是能夠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努力,這樣的幸福感更加地持久。 在爬山的時候,有時會感受到很疲憊,我也一直記得小時候登山時那些不舒服的感覺,因為太過於不舒服,所以不想要再嘗試。對我來說,我需要增加的是讓爬山這件事情,變得既舒服、又能夠感受到放鬆。 爬百岳是耗時、耗體力、又需要耐心才能夠完成的,有時候一趟登山可能需要花費數天,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完成這件事情,而為了能夠舒適的完成這趟旅程,在旅程中我會為自己設定許多的小目標,事前規劃登山的行程,上午走幾個小時、到哪裡休息、幾點至山屋休息等,當這些預定的行程慢慢地被完成時,好像感覺自己真的能夠做到,深刻地、感動地體驗著「我可以做到」的經驗。每走一步都更貼近目標,著實地感受自己在「前進」,而這是在我們生活中,鮮少感受到的經驗。因為每一個日常生活中你所追求的東西,不論是夢想也好、理想也罷,多數時期我們會感受到自己在滯留與停滯,甚至不確定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是否正在進步,但登山這件事情,具體量化了這些抽象的感覺,將你的每一個步伐都和進步綁在一起,讓你走的每步,都充滿著成就感與滿足。 「我只能夠依靠自己完成這趟旅途,沒有人能夠背你、扛著你、代替你走上山,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時刻,也不會將這份登頂的成功歸因在其他外界的因素上,因為只有自己,才能夠站上山頂。」在過程中朝向登頂的目標邁進,能夠不疾不徐、不喘不急的走完全程,能夠舒適的穩定呼吸、能夠專注在身體疲憊的警訊而找到方式舒緩,這都增加了我對自己的肯定與價值,這也是為什麼登山這件事情,漸漸地變成不再是「登山」這件事,而是讓我找到幸福、與增加感受幸福的能力。(推薦你看:【為你挑片】《幸福路上》:幸福從不在遠方,而在我們心上) 幸福是當你用你的價值觀過活。當去看更廣大的世界、去體驗與探索世界上不同的美景,成為了我生活的意義,即便再怎麼辛苦與疲憊,我也能夠感到幸福。 The state of happiness is not really a state at all. It's an ongoing personal experiment. (Flora, 2009) 幸福感並不是一個狀態,而是一個持續的人生實驗! 也許是因為遇見了我的男友,讓我需要重新面對兒時討厭爬山的記憶,讓我重新去調適、克服並接受登山這件事情。但也因為這個機緣,讓我去思索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我要的是什麼?做什麼事情會讓我感到幸福?我想,當抱持著開放的心態去嘗試與試驗,任何經驗都是幸福的開始。 參考文獻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Carlin Flora. Psychology Toda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articles/200901/the-pursuit-happiness 林鈺傑。2013。初探正念取向心理治療歷程之整合架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6(3):395-442。 Brown, K. W., & Ryan, R. M. (2003). The benefits of being present: mindfulness and its role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4), 822. Brown, K. W., Ryan, R. M., & Creswell, J. D. (2007). Mindfulnes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evidence for its salutary effects. Psychological inquiry, 18(4), 211-237. April 10, 2019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