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6日 星期六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拯救者弔詭:越想他好,他越不做好 http://bit.ly/2YSD3m7 海苔熊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你很想要讓某一個人「變好」,可是你越是努力,他越是做不到?就像《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王赦一直希望幫助李媽媽和李大芝,但當事人往往不領情。而其實,這就是江湖上盛傳的「拯救者弔詭」。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是,你很想要讓某一個人「變好」,可是你越是努力,他越是做不到? 這裡的變好,很可能是: 讓他從逃避依戀變成安全依戀 讓他從沒自信變成對自己有自信 要他去面對他逃避的事情 幫他做出,對他比較好的決定 比方說你和伴侶,你透過一些測量之後懷疑他是逃避依戀,你很希望能夠把他「變安全」,可是奇怪的是,你越是努力的想要跟他「溝通」,他反而就越是逃跑。甚至,你指出他可能是逃避依戀,你想要幫忙他,他不但沒有感謝你還消失得更徹底。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你和朋友之間,常見的情況是,他帶著某種猶豫以及兩個選項來找你,並且詢問你哪一個比較好。你忠告他 A 選項比較好,苦口婆心絮絮叨叨,可是沒想到最後他選了 B 選項。然後你開始懷疑人生,甚至懷疑前一天晚上到底是為何陪他講電話講到天明,然後最後他還沒有按照他答應你的話來做決定? 拯救者弔詭:你越努力,他越逃避 其實,這樣的狀況無可厚非。舉例來說,最近很紅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當中有兩幕剛好是在談這件事情(以下有雷)。 正義律師王赦跑到海邊,去找李媽媽。一邊幫她推銷肉粽的攤車,嘴巴裡面念念有詞:「讓我幫你!」可是李媽媽在告白之後,仍然不領情。 王赦跑到李大芝的公司堵她,要她面對哥哥犯案的真相,她一開始裝傻,到後來也做了一些告白,可是最後仍然逃跑了。 圖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我想這部片礙於篇幅,所以這兩個人當下雖然嘴硬,可是最終都回到原生家庭去面對她們最不敢碰觸的主題——大芝回到老家飆罵「要死就三個人一起死!我一個人活下去有比較開心嗎?」,李媽媽也一邊痛苦一邊吶喊「沒有人想要養出殺人犯的孩子!」,然後兩個人都開始回憶哥哥曉明的過往,最後一家三口圍在一起吃飯——可是如果發生在現實社會當中,你可能等不到這一天。(推薦閱讀:面向原生家庭:一直到很久以後,我才停止憎恨父親) 在上面兩個例子當中,你會發現想要幫助別人的那個人(王赦)很拼命的想要達到某一個地方、或者是有一種堅持希望對方可以配合,可是不管他的執業眼光多長遠、不管他們這樣的考量「理性上」可以讓當事人獲得多少的福祉,當事人往往不領情,繞了一圈,只有讓拯救者覺得氣餒的份而已——奇怪了,怎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就是江湖上盛傳的「拯救者弔詭」(Savior’s paradox,好啦這個名字其實是我發明的 XD)——你越是努力的想要把某一個人「變好」,他反而離變好這件事情越來越遠。感覺上就像是你在遛狗,狗要跟你往不一樣的方向前進,你和狗都一樣疲累,但卻沒有任何一方,可以達到他想要去的目的地。老實說,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你卻忽略去想一件事情:這個「變好」,是你的需求,還是他的需求? 會不會他還沒有打算從逃避依戀變安全? 會不會他在低自尊的世界裡面過得很痛苦但是很安穩,所以暫時沒有想要脫離? 會不會長久以來他跟渣男在一起,也獲得了某一種你沒想到的快樂? 發現了嗎,當你從你的脈絡裡面幫他設想了一種「好」,他理性上也覺得這個是對他好,但實際上卻做不到(你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有這種明明都知道但是卻做不到的時候?),所以他要嘛現場抗拒給你看,要嘛在答應你之後,卻做出了相反的決定。然後你經常會覺得很挫折,為什麼努力這麼久,卻什麼都沒有幫上忙? 對方不改變其實是有原因的,這邊列出兩個主要的原因,減少你的挫折感: 這是他長期以來的習慣。他可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自己」,換句話說每一個改變都代表著他必須跨出舒適圈。這個時候,他雖然知道你的建議比較好,可是還是不容易按照你的方式去做。 這是你跟他之間的角色安排。如果你意識到在這一段朋友或者是感情關係當中,自己總是扮演著「很想要拉他前進」的那一個,那麼你可能要去思考,這樣的一種拉扯對他來說是不是有幫助?還是只是加深了「你是拯救者,他是被拯救者」的角色?若是後者,那麼他很有可能繼續留在這個「被拯救者」的角色裡面——畢竟,他只要持續不改變,就可以持續獲得你的關心。 好啦,如果我們知道王赦的做法不一定有用,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身邊那些身陷泥淖的人呢?有一種方法就是「妥善的運用」他內心的天秤。 順著他的毛摸,或等待時間經過 當年我在學諮商技術的時候,我的督導教了我一個技巧讓我覺得非常受用,我幫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天秤效應」。根據前面的例子,如果你朋友很猶豫要不要離開某一個爛人,你內心的期待是希望他可以離開,可是他卻對對方有許多的留戀,那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呢? 勸她離開那個爛人 勸她繼續跟這個人在一起 根據天秤效應,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天秤,當我們面臨種種矛盾的抉擇的時候,其實是會希望內心的這個天秤可以獲得某一種平衡。所以,當他其實是希望跟對方繼續在一起,可是你卻勸離不勸合的時候,你會陷入一種困境是——當你說一句對方哪裡不好,他就會補充一句「可是他對我好的時候還是很好」,於是就會沒完沒了,搞得好像兩個人都在拔河一樣。(推薦閱讀:一句話,立刻說服他:順利溝通的三大技巧!) 所以,倘若你希望朋友可以放棄這個爛人,一個比較有用的做法是「跟他站在同一個陣線」。他在猶豫,但是他表現出來的樣子就像是要和對方在一起,並且原諒他所有的過錯和劈腿等等,那麼這個時候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認可並且支持他。說這個人有多好、附和他兩個人其實很適合,不要輕言放棄,通常這樣做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變化——他會開始談起這個爛人的一些負面的地方(他可能會說:「其實我覺得他也沒有那麼好啦,像上一次啊他讓我很傷心⋯⋯」開始改變想法)——這個是當初如果你跟他站在反面的立場,你大概永遠無法聽到的部分。 當事人往往為了維持天秤的平衡,而做出一些選擇。當我們過度把砝碼都放在某一邊的時候,他自己就會去拓展另外一邊的可能。在這個例子裡面,我們跟當事人一起稱讚祂的伴侶,等到「他伴侶很好」這邊的砝碼放滿了,他就會自己跳到對面(他伴侶很差),開始數落這個伴侶不好的地方。你的任務,就是讓他親口說出這些話。唯有他能夠親身體會,那麼這段對談裡面所獲得的東西,他才能夠比較機會去實踐。這就是「順著他的毛摸」的做法。 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實在是太違背你的想法了,那麼另外一個路線就是直接戳破他的幻想,直接和他站在對立面對打起來。 這樣也沒什麼不好,有時可能在衝突過後,他會開始回去會想:為什麼他會這樣跟我說?為什麼他選擇不支持我的看法?為什麼他那麼努力的想要把我拉出這個洞?如果說對方是一個會自我反省的人,那麼直接面對面「決戰」,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不過,就算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是需要一些時間讓他好好思考和沉澱。 究竟是對誰好? 回到王赦的例子,他分別在路上攔下這對母女談話,當下的他並沒有獲得一個正面的解答;可是他的談話,卻在兩個人的心中醞釀,才會有後面大芝找媽媽攤牌的情節,所以他就是採取後面這種「等待時間」的做法;但倘若你的朋友是比較沒有辦法接受這些刺激的,那麼「順著他的毛摸」可能是比較不傷你們感情的方法。 不論是要安慰或者是陪伴一個人,對方往往最需要的並不是你把他從黑暗的洞穴裡面拉出來,而是要能夠爬下樓梯,在洞穴裡面陪他一起哭出來。如果你在幫助你的伴侶或者是朋友的時候總是覺得拉得很累,那麼你可能要思索的是,你心中的那個「都是為他好」究竟是滿足了誰的需求?他已經準備好要改變了嗎,還是從頭到尾,想要改變的只有你? 當你能夠看清這些問題,或許不只能夠看見對方真正受苦的議題,也能夠從這樣的理解當中,看見你自己。 April 06, 2019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YSD3m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