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6qSWKP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https://ift.tt/h6qSWKP 讀者創作 在關係裡沒有安全感,該怎麼辦?今天一起來學習撫平焦慮的三個方法,讓自己在沒有害怕的情緒下,自由選擇離去或是留下,使自己從心開始不再擔憂害怕! 文|恬中 在戀愛裡,我時常感到不安全感,因為有時戀愛違背我的期望,有時戀人違背他們的諾言,傷心、害怕或者憤怒,都不足以精確表達心中的恐懼,所以惡性循環: 不安全感帶來爭吵,爭吵帶來感情的裂痕,裂痕帶來更大的不安全感,週而復始,在愛情裡不斷不斷地受傷,充滿絕望與孤單。 害怕失去所以感到不安,所以我像是緊緊抓住最後一根浮木一般,用盡所能去爭取明知已經所剩不多的時間,冀望對方能看見自己的愛; 看見他自己的不對之處並更正,讓一切都奇蹟般地回到最初的原點,如同初見相識的美好。 但是,事情不僅很難如同祈願中美好。 圖片|Photo by Rodrigo Souza on Pexels 事實上我知道我對於失去的恐懼永遠存在,心中的某一部分永遠都缺少,亟需要他人來填補,像是依附在喬木上的絲蘿,永遠存在著跌落的恐懼,我的心中破了一個洞,但卻無法自己面對。 在這一遍又一遍的挫折下,我知道事情並沒有辦法這麼解決,所以我和我現任男友分開了。 在這一個月的沉靜之下,我忽然明白愛的樣子,並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也不是父母所演釋的樣子,我所愛的方法並無法讓他感覺到愛,而我更也感覺不到他人的愛。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 》裡說到:「愛包含了關懷、責任和瞭解,它們相互依賴,是人格成熟之人所同時具體呈現的態度。」 待在不安全關係裡的人,永遠在關注自己,卻又同時抵抗真實的自我,當我們無法好好去愛自己,無法去了解、關懷、為自己負起責任,不斷輪迴的困境就無法改變。 所以,我想改變可以包含三個或者是更多的步驟,取決於每個人的情況。 (延伸閱讀:日網 IG 爆紅心理測驗!測你在愛情中的樣貌、會愛上什麼人:如果在路邊看到流浪貓,你會⋯⋯) 圖片|Photo by Jure Širić on Pexels 暫時脫離這段讓你感到不安全的關係 持續待在這段關係中,只能讓自己陷在情緒之中無法自拔。 或許是自卑自憐,或許是憤怒害怕,或許是隱忍壓抑,這樣子的狀態,無法讓你找出事情的解方,因為有太多情緒需要處理了,我們只能不斷地被情緒淹沒,疲於奔命; 又或者待在同樣的環境下,從前的傷不斷地被勾起,像是被重複傷害了數百次。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並不是因為軟弱,也不是決絕,而是我們需要空間,好好伸展筋骨,泡泡熱水澡讓自己沈靜下來。 這段脫離的期間由你決定,可以是一天、一個月或甚至一年,或許可以向對方提出一個暫停的想法,點明我們出了什麼樣的事情,你的計畫,或許可以嘗試慢下來泡上一壺茶,不需要說太多。 畢竟情緒尚未處理好的情況下,沒有人能夠無法跨越它去處理其他任何事,反而勢必受到牽絆,又或者更糟,將自己全部壓抑,所以接下來的下一步,就是好好的將這些情緒釋放掉。 (猜你想看:在家待久了好煩悶!四款情緒紓壓 App,不出門也能轉換心情)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on Pexels 接納所有負面的自己 在感到不安全感的狀態裡,我們是脆弱的、愛哭的、感到痛苦的,每個在哭的你們都適合給予一個擁抱,在我們的社會裡哭泣是不被允許的。 但那是錯誤的,悲傷的自己如同快樂、憤怒、歇斯底里的自己,都如此真實、有價值,有時邏輯會有誤區,但情緒不會。 感到悲傷時就是悲傷,感到憤怒時就是憤怒,感到焦慮時就是焦慮,我們不需要應對,只需要承認,或許可以小小聲地對自己說:「噢,原來我真的好難過,真的好想哭。」 情緒沒有虛偽,它們也不評論,它們只是來告訴你:「別害怕,我幫你。」 情緒在告訴你心中有某一部分無法言語的自己,正在積極地表達它的感受,在產生不安全的狀態下,它正告訴你這裡有一個洞。 每個人心中的洞都不一樣,也不一定有原因,有時只是某種不知緣由的信念,像是「戀人到最後一定會走散。」 只是有時候我們沒有察覺到,所以不斷向外尋求解方,對不斷地失敗感到挫折,對於愛感到力不從心,這些你曾經面對過某些艱困的時候,因此這些洞為你應對困境而生。 說服自己不再需要這樣的洞,需要對自己全然的愛,拯救還現在過去艱困時候情緒中的自己,讓自己相信,不論如何都還有一個人會愛著你,那就是你自己,可以全然接受還陷在過去的自己,陪伴它一同走過。 (同場加映:70 歲更要拉起行李箱!花樣奶奶熟旅行:愛自己到最後一刻,我要看遍想看的風景) 圖片|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Pexels 在對別人說之前,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愛是對自愛的延伸,沒有這樣的基礎的愛,所剩的只有索求。愛自己可以從知道什麼對自己最好開始,你或許不需要吃上一大鍋羊肉爐,但需要一碗熱粥在冬天暖暖身; 你或許不需要太多錢的工作,但你需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你或許不需要隨叩隨到的另一半,但你需要能夠相知相惜的夥伴,屏除掉其他人隨處黏貼在他人身上的願望,看見你自己的需要,就能夠成為愛自己的第一步。 接納所有的自己,用本應當如此的心情接受自己的缺點,放下評論的旗幟,停止拾起別人射向自己的茅,因為你知道自己所有部分都飽含著價值,最完整的你擁有最完美的樣子。 我想你將不再害怕心中的洞不被填滿,在沒有害怕的情緒下選擇離去或是留下,讓自己從心開始,不再擔憂害怕。 最後我們又在一起了,這一次我不再害怕未來將會發生什麼事,在問「你愛不愛我」之前,我會問「我愛不愛我」、「我愛不愛你」。 愛就像是從海上吹來的風,一路上遇見的空氣都會跟著一起變成風,有時候會停歇,但你就是海,所以不用害怕。 作者介紹|恬中。現年 22 歲,在不斷嘗試起飛並不斷受傷的年歲,希望能用文字帶給同樣在人生旅途中打拼的人們一些陪伴,挫折讓我們更好。 October 31,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台達 不同凡想.心旅程】徐譽庭:當我們開始喜歡自己的不完美,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此不同 https://ift.tt/XvZ9AxC Charming Brand Talks 誰的生命不曾面對「選擇」? 2022 年第三季,台達電子邀請知名編劇、導演徐譽庭蒞臨演講,談創作背後的真實心聲,以及在那些性格分明、充滿共鳴的角色背後,與徐譽庭本人的生命經驗,存在什麼樣的聯繫? 秋意漸濃,2022 年第三季台達電子【不同凡想・心旅程】於中壢廠區的會議廳展開。延續著台達對於多元共融議題的重視,此次講座以「關係」角度切入,透過講者徐譽庭的劇本作品及其豐富的生命經驗,帶領聆聽者探索多元關係樣貌的同時,回應自身生命。 活動開場,台達電子 EVSBG 總經理唐修平(James)談起接觸徐譽庭編劇作品的經驗,笑說自己過去 30 年僅看過兩部連續劇,其中一步就是徐譽庭的成名之作《光陰的故事》。從角色故事、眷村背景回望童年,James 提到,劇中關於眷村生活的描述、左鄰右舍間深刻的情誼與連結,皆與幼時記憶相互呼應。 「50 多年前,純樸的民風,來自山東的母親即便和鄰居媽媽語言不通,卻仍能比手畫腳地,嘗試理解彼此,交換美食和禮物,」沒有衝突、對立,或因不理解而來的埋怨,彼此之間融洽地像一家人,亦是台灣作為一個族群叢生、背景複雜、歷史錯綜複雜的島嶼,所展現最多元與共融的樣貌。 當我們直視自己的不完美,它便將成為特色 徐譽庭輕盈上台,笑裡有自在與愜意,談起戲劇創作,她說,其實自己更像一個「回望型編劇」—— 40 歲時寫出 30 歲的焦慮;50 歲挖掘 40 歲的故事,以戲劇為鏡,細細檢視過去的自己。 我想我一直在用創作「反省」過去的人生,以這樣的方式創造了人稱「療癒系」的作品。 知名編導 徐譽庭 徐譽庭調皮地笑了笑,以「反省」這樣帶著重量的詞來形容自己的作品,她毫不掩飾,相當豁然,更顯大方,在她筆下的角色都有個共通點——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不完美的角色,不完美的人生——這些戲劇元素彷彿成了觀影者的潘朵拉盒子,打開發現,謊言不在,更能以客觀的角度凝視自己。談起寫《我可能不會愛你》的起心動念,徐譽庭說,那是一段與「我不太喜歡的自己」和解的過程:「我們其實難以自覺『不喜歡自己』,討厭那個總是被媽媽嫌棄『太驕傲、太倔將』的徐譽庭。」 「驕傲、倔強、工作狂是缺點嗎?我用程又青這個角色試圖找到解答。我在這個角色裡頭看見被我自己討厭的部分,漸漸地,我發現自己開始學習接納自己的驕傲、倔強,和其他不太喜歡的部分,因為正是這些東西,塑造了程又青,也塑造了我。」 徐譽庭話裡有溫柔,有對自己的理解,學習原諒而非溺愛自己,深刻地從戲劇創作中有了真正的感知:原來,當你逃避了不完美之處,它便成了缺點,但當你選擇直視他,不完美反將成為你的特點。 當我們開始喜歡自己的不完美,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此不同,我們也才有機會去欣賞他人的特色。 知名編導 徐譽庭 別把「愛」給侷限住了,沒有人比你更值得擁有愛 編劇,一個說故事的人,在自己生命裡找故事的同時,也從他人的故事裡找靈感。 談及 2018 年於金馬盛典拿下三項大獎的《誰先愛上他的》緣起,徐譽庭說,它以兩件重要的事件為出發:其一是希望透過這部作品,將身邊同志朋友的可愛,如實地呈現出來;其二,這是一封寫給故事提供者的情書,為撫平傷痛,為投以理解,為透過一部電影深深的擁抱。 整個創作的過程,經歷與演員的相互拔河,導演與編劇多次來回的修改,一次次對初衷的探索,最終,徐譽庭想透過這部電影丟出的,是沒有答案的探問,「我期待的是,觀眾靜靜的看完,慢慢地回家,也許一週、一個月、兩個月,或是更有以後,關於這部電影最終的解答,能慢慢的飄進他們的心中。」 電影的想像力是多元的,而觀影者的思考也是多元的。徐譽庭說,《誰先愛上他的》這部電影除了涉及同性之愛,女性於婚姻的角色,以及面對摯愛離去,留下的人如何在共享悲傷的同時,找到一條前行的路。 愛這一題,始終是一切故事的核心,「我想婚姻裡頭的背叛,無論對方同性與否,我們都會開始懷疑『難道我不值得被愛嗎?』」 關於幸福與愛的資格,源自於人總是根深蒂固地以為,我們都載在被愛的同時,才能證實自己的存在,然而徐譽庭卻期待以溫柔的視角,更加包容自己與世界的方式,去訴說——我們能否學會把「愛」這件事情放得更大一些,不只有愛情能夠證明誰的存在、誰的美好,總要記得去關注,身旁一切愛的顯形,別把自己侷限,生而為人,是否值得被愛,無關他人的證實,而是你本就應該獲得。 人們總是渺小、固執的以為我理解的東西就是世界的全部,然而事實是我們根本沒辦法接受宇宙其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 知名編導 徐譽庭 堅持下去,你又怎麼能不贏呢? 「在我筆下,每一個角色都是我的一部分,每一個人都有我的成分,都是我的化身。」 對徐譽庭而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是持續不斷地實踐,「我用很多作品談關於『選擇』的難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有一點點賴皮,怕自己選錯,所以抬出聽媽媽的、聽老師的來作為當箭牌,其實是不敢承擔選錯的風險。」 人生充滿了選擇,早午晚餐,工作轉換,結婚對錯,分手對錯,沒有任何一個選擇,可以稱作是輕易。 徐譽庭分享,創作《荼蘼》的動機,來自對自我選擇的懷疑:「我和所有人一樣,曾經懷疑自己是否選錯了路?」 徐譽庭的 30 代到 40 代,卯足了全力,埋首工作,投入創作,每每挑燈夜戰,從深夜到清晨,為求那一個所謂成功的標籤,「但有一段時間我開始質疑了,徐譽庭的人生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於是,我開始試著寫《荼蘼》。」 她笑說,那段時間,自己常在路上觀察女孩子的背影,究竟這個女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她是否會是那個徐譽庭從未活過的樣貌,繼續著室內設計師的工作,在 34 歲生了孩子,不需要在半夜三點鐘改劇本,不會有一整天沒有半個人說一句話,有一起窩在沙發上、分享鹹酥雞的伴侶。當然還有須多的爭吵,和家庭生活的無奈。 「究竟哪一個比較好?」創作《荼蘼》的過程中,我發現它的發展歷程不是設計的,而是我去想像,想像角色可能會遭遇什麼,持續為『選擇』這件事情找解答。」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好像明白了,」聽徐譽庭演講,彷彿身在其中,故事的現場,「那天晚上我用非常感動的心情,寫下《荼蘼》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台詞,鄭如薇說:『親愛的方案 A,原來我們都贏了。』」 原來生命裡的 A、B 方案,彼此本就不存在著相互競爭的關係,「現實就是,一旦我們一直抱怨自己走的這條路,持續懷疑它、躊躇著,甚至選擇結束了這條路,那你怎麼贏呢?反之,當我們選擇了這條路,去面對這條路會遇見的所有風景、狀況、跌倒,再爬起來,堅持下去,你又怎麼可能不贏呢?」 世界並不完美,但不代表它不美。 知名編導 徐譽庭 多元共融,尊重包容——為他人與自己創造有愛的空間 正如徐譽庭筆下角色,活生生地存在於生命中的每一個場景,沒有一個人從不犯錯,亦沒有一個人近乎完美,也因此,人生中沒有任何一條路通行無阻、不遇紅燈、沒有顛波、毫無岔路、晴空萬里直達康莊大道,這樣的一條路不存在,因此在任何選擇面前,生命都是公平的。 面對每一個不同個體、相異的選擇,台達致力推動多元共融的企業文化與氛圍,去理解愛與選擇本就存在著差異性,如何給予自己之外的人相對應尊重與理解的空間,是徐譽庭透過戲劇持續溝通的核心議題,也是台達電子持續為同仁創造的空間。 直面生命必然的焦慮,接受不完美自己的同時,種下接納他人不完美的契機,把缺點化為特點,去欣賞他人的可愛,尊重所有形式的愛,如同徐譽庭所說:「生命裡每一條路,都有它獨特的風景,無論如何,好好地去享受那些風景吧!」 文|YISHIN October 31, 2022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vZ9AxC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實現夢想才能快樂?認賠沉沒成本,換個方式就能帶來幸福 https://ift.tt/Vec5sup 讀者創作 如果達到夢想就等於幸福,那達到夢想前我們能幸福嗎?透過《我們的藍調時光》的故事,帶出面臨人生逆境的三種「反向操作」,都很有用!(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文|胡瑋婷 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 現在的你,還在汲汲營營地追求夢想嗎?捨下了原本該享受的生活,犧牲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美夢。還是你早就選擇放棄夢想了呢?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或伴侶的身上,期待他們代替你去追夢。 然而,不管你選的是什麼,也許都和你父母當初的選擇一樣。 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裡,身為長子的崔漢修,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籃球選手,但他自知家裡貧窮,根本沒辦法支持他追夢,於是他主動放棄了籃球夢。 漢修的父母不惜一切代價,即使犧牲弟妹的學費,也要把資源全壓在身為長子的漢修身上,於是他背負全家人的希望,離開濟州島去到首爾讀書,後來成為了一名銀行分房的經理。 然而,無法成為籃球選手,終究是漢修心裡難以彌補的缺憾,結婚生子後的他下定決心,不能再讓女兒寶嵐重演自己人生的悲劇,於是他不惜賣掉房子、到處借錢、不顧老家父母與弟妹的生計,也要供給遠在美國的寶嵐,追求高爾夫球之夢。 漢修的父母把自己所有的人生籌碼,壓在他身上;而漢修也把自己人生所有的籌碼,賭在了女兒身上。他們都想著只要賭對了,就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 這就像是一種「自我催眠」,暗示自己只要幫助孩子達成夢想,自己就能夠獲得幸福的人生,反過來說,若是孩子無法達到夢想,自己的人生也會失去幸福,於是他們就拚了命的努力,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幫助孩子達成夢想。 圖片|TVN 官網 放棄夢想,我們的人生就會因此毀滅嗎? 在電視廣告裡,為了要讓觀眾買單,他們透過「販賣快樂」,讓我們誤以為只要購買了他們的產品,就能夠獲得快樂。 就像 2022 年黑松沙士的廣告,主題是「夢想上路」,劇情描述阿德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從事各種打工,最後他開了一間日式餐廳,身穿廚師服的他在自己的餐廳裡,享受「達成夢想」的滋味,就如同喝下黑松沙士的沁涼爽口的感覺。 有時候,夢想會帶給我們一種錯覺,我們以為達到夢想,就會獲得快樂,就像黑松沙士的廣告,以為只要喝下黑松沙士,就能實現夢想,並且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反過來說,我們也容易暗示自己,只要夢想還沒實現,自己就無法感到快樂,唯有夢想成真,自己才有快樂的資格。 (同場加映: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為什麼越來越不快樂?影響情緒的四種迴路) 在《我們的藍調時光》裡,漢修的妻子薇珍和女兒寶嵐,在美國打電話給漢修,寶嵐二度向漢修坦白,打高爾夫球已經讓她不幸福了,如今的她不想再打了。 然而,漢修不顧女兒的想法,不斷說服女兒保持希望,繼續追求夢想,甚至還對她說:「你的人生只有高爾夫球,這點爸爸比妳更清楚。」暗示女兒放棄高爾夫球,那她的人生就毀滅了。 此時,薇珍生氣地對漢修說:「寶嵐說她不幸福,你為什麼就是不肯相信呢?」她點出了漢修一直在自我催眠,即使女兒本人說不幸福,他也不願相信。 接著,活在自我執著裡的漢修,他眉毛失控地抽動,強忍欲奪眶而出的眼淚,激動又脆弱地對女兒說:「我為了讓妳幸福,到目前為止花費了那麼多的心血,要是妳不幸福,那我要怎麼辦?」 薇珍深吸一口氣,好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後,她質問:「你覺得寶嵐放棄高爾夫球的生活,你的人生就會毀滅嗎?」這句話道出了真相,是漢修太執著了,他放不下過去的一切付出。 圖片|TVN 官網 有時,努力像是不肯認賠的「投資心態」,已經投資這麼多錢了,若是在賠本的情況收手,就真的賠了,於是只好繼續投資下去,直到賺錢再收手; 有時努力也像是以為最後能贏錢的「賭徒心態」,總是認為自己下一回合能夠把之前的賭本撈回來,因此傾盡所有去下注,恐怕連自己的命都得賭上了。 放棄努力,放棄夢想,我們的人生就會因此毀滅嗎?當然不會,絕對不會,只有在我們「拚死」也要達到夢想時,不顧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命才會真的沒了,人生才會毀滅。 (推薦閱讀:陳雪專文|在廢墟中完成寫小說夢想,我除了固執,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逆風局的三種反向操作方法 在人生的逆境裡要「反向操作」,才能扭轉局勢變成「順風局」,愈是求而不得的東西,就愈要學會放棄。 因為選擇放棄之後,能幫助我們「去催眠化」,告別執著與偏執的想法,我們才有機會看見新的可能性,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人生可不只有一個夢想與一種快樂。 以下分享三種反向操作的方法: 一、放棄過度努力 當我們過度努力時,會讓自己感到身心俱疲,累到無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與夢想。 你可以試著給自己一場「放棄過度努力」的儀式,拿出筆和便條紙,列出自己所有的努力,並找出讓自己疲於奔命的行為,撕碎它後,丟進垃圾桶裡,再也不見! 當我們選擇放棄過度努力後,心裡會覺得鬆了口氣,就像《我們的藍調時光》裡的漢修,得知薇珍和寶嵐不顧他的反對,正從美國機場搭車回韓國時,他反倒覺得鬆了一口氣,露出了微笑。 圖片|TVN 官網 二、來一場「回憶之旅」的告別儀式 《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的生活》的作者,以催眠的角度來解釋儀式行為,它具有深層的情感轉化作用,能具有「揮別過去邁向新生活」的心理意涵。 我們可以走訪過去自己一路努力走來的景點,欣賞過去那個努力的自己,並且向過度努力的自己說聲:「拜拜!」 就如同《我們的藍調時光》裡的漢修和高中好友重遊當年就學時校外教學的景點,告別年輕時的籃球夢。 若是沒時間去旅行的話,我們也可以寫一封信給過去的自己,好好道謝與道別,寫完之後,找個地方再朗讀一遍,並且燒毀它,來個正式道別的儀式。 (你會喜歡: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最終要治癒心中的傷,與自己和解) 圖片|TVN 官網 三、做沒有意義的事 什麼是沒有意義的事呢?就是做點不一樣的事,最好是與努力或夢想毫不相干的事情。 《神啊!我不想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的作者提出「沒有意義」的事,就是那些不符合「效率」的事,他認為那些乍看沒有意義的事,正能鬆解自己僵化的價值觀,為日後接收新的價值觀奠定基礎。 舉例來說,當你想寫一篇文章,但卻沒有靈感時,就去散步或追劇,說不定能意外獲得靈感;或者是當你總是找不到自己的眼鏡時,去做點其他的事情,說不定會意外發現眼鏡的去處! 在《我們的藍調時光》裡,最後漢修和妻女都放棄了高爾夫球夢,他帶著全家人一起旅行,他說:「我打算先和心裡帶著傷回首爾的家人,快樂地到處開車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我應該就能想到,以後要怎麼謀生了。」人總是在做無意義的行動時,想到有意義的事。 當我們很努力的付出,卻得不到回報時,有可能是「方式」錯了,而「逆向操作」能為我們帶來新的視野。 這不是要我們放棄人生,也不是要我們放棄希望,而是要「換個方式」試試看,找出那個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方程式。 作者介紹|胡瑋婷。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也是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心理健康相關講座、工作坊、稿件等合作邀約,請來信:waiting10722@gmail.com October 28,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Vec5sup
翻譯「女」雷神有什麼問題?特別加註「女性」,暗示著男性才是原型 https://ift.tt/N75q90a 讀者創作 漫威《雷神索爾:愛與雷霆》上映後,引發許多人對「女雷神」翻譯上的討論,究竟這當中潛藏著什麼樣的性別問題呢? 文|黃懿翎 2022 年的《雷神索爾:愛與雷霆》(Thor: Love and Thunder),終於等到串流平台上映。 之前就聽到關於「女雷神」翻譯的討論,我看電影時也注意到了。其實雷神的漫威電影字幕翻譯,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問題了。 之前已經有人批評過不應該將「Thor Odinson」翻成「索爾・奧汀森」,因為「Odinson」的意思是「Odin's Son」(奧汀之子); 北歐神話的神跟世界上某些民族一樣,會用父親的名字來當作姓,所以正確名字應該是「奧汀之子索爾」,這樣才能顯示他們的命名文化。 這次引發大家討論的翻譯問題,則與性別有關。 圖片|《雷神索爾:愛與雷霆》海報 為何女性的稱呼,就要被冠上「女」雷神? 弒神者稱呼 Jane Foster 為 Lady Thor ,但 Jane 對此表示不悅,嗆聲說:「我不叫 Lady Thor,是 Mighty Thor.」 這段對話的字幕,將 Lady Thor 譯為「索爾女士」,將 Mighty Thor 譯為「女雷神」。 首先索爾(Thor)是名字,雷神(God of Thunder)是稱謂。 在每部漫威電影裡,身邊的人都以索爾來稱呼那個角色,只有提到他是誰的時候,才會說雷神。 以人類來說,Jane Foster 是名字,但 Dr. Jane Foster 是稱謂,只有在介紹他的身份時,才會以 Dr. 來稱呼,因此兩者是不同的。 這部分情形在中文語境也相同,只不過雷神索爾有點算是特例。 因為不可考的原因,台灣中文世界裡往往會把「索爾」跟「雷神」連在一起或是混用,所以片商和網路所有的討論也就從善如流,而這樣的結果也影響到翻譯。 一般來說,翻譯講求的是信、達、雅,「信」就是不悖離原文意思,「達」是要通達順暢,「雅」就是要有美感。但這只是很久以前的原則,而且是大原則。 實際上在翻譯的時候,會遇到許多能「同時」達到信達雅三個條件的阻礙,更別說現在語言之間交流頻繁,「幽默」、「反諷」的原則越來越相對化。 在這種情況之下,Lady Thor 和 Mighty Thor 的翻譯,就很值得討論了。 (延伸閱讀:為你挑片|《永恆族》:一部我們都能成為超級英雄的漫威電影) 圖片|《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劇照 雷神就是索爾,索爾就是雷神? 首先,從索爾/雷神來討論。 字幕在 Lady Thor 時翻成「索爾」女士,在 Mighty Thor 時,翻成女「雷神」,這對於觀眾來說並不會造成混亂,因為對觀眾而言,索爾就是雷神,雷神就是索爾。 但其實雷神不一定都會是同一個人,如同到了漫畫電影第三、四階段,已經慢慢出現許多下一代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黑寡婦等)。 也就是說,雖然語意不會造成混亂,但漫威電影設計劇情與對話微妙的言外之意,都無法讓觀眾感受的到。 (猜你想看:《超人特攻隊2》如果女英雄拯救世界,回歸家庭一定是結局嗎?) 從性別層面來看:不用是誰的誰,我就是強大的! 翻譯成「女雷神」,很有可能是為了與電影從一開始宣傳預告時,就有的一致性。 台灣人與媒體都習慣在女性擔任的身份上加上「女」,例如:「女」警官、「女」老師、「女」醫師、「女」總統,或甚至是老闆「娘」(即使在老闆本身就是女的,而非意指「老闆的太太」也是如此)。 好像該身份以男性來擔任才是原型,所以由女性來擔任,就要特別加註「女」,大家才不會搞混。 這就連結到翻譯上的性別問題。 Lady Thor 直譯就可以翻成:索爾女士,由於 Lady 直接可連結到「女的(如同「She」Hulk)」,所以可直接翻成女索爾。 若從 Lady 也可意指「太太」來看,也可以直接翻成索爾太太、索爾夫人。 我個人覺得這裡翻成「索爾夫人」應該更為適合,因為弒神者說出這個稱呼時,語氣裡是滿滿的不屑,更可以直接顯現 Jane 回說自己是「Mighty Thor 」的反差。 因為在 Mighty Thor 裡面沒有性別的暗示,Mighty 一詞,更蘊藏:「不用是誰的誰,我就是強大的!」暗示。 以上都是背後含意的詮釋,單就 Mighty 的字意來看,就是「強大的」意思,但因為用在稱號上,所以必須簡潔又朗朗上口,因此不能有「的」。 如果要對應對話語境的話,Mighty Thor 可以翻成強人索爾、大能索爾; 再怎麼樣也不會自稱「女」雷神,因為他就是要抗議弒神者給他「女」雷神的稱號,更呼應到幕後漫威公司以「正名」方式,來努力達到性別平權的努力。 (同場加映:漫威宇宙首位女超人:《驚奇隊長》片尾還有兩大彩蛋!) 探索翻譯中的性別議題,能回過頭型塑閱聽人的認知 翻譯的目的是讓閱聽者能懂,但所謂「懂」又有程度上的差別。 一般的翻譯者可以做到讓閱聽者懂得基本意思,但厲害的翻譯者,可以讓閱聽者在讀到、聽到譯文時,就聽懂、理解許多背後的含意。 而且翻譯時,要考慮的要素不少,除了性別和劇情脈絡之外,還有音調的對仗或諧音等因素。 以這兩個稱號為例,要考慮的還有:La-dy 跟 Migh-ty 對仗跟押韻,所以要達到「雅」,又必須多花一部分的時間與腦力。 我在上述段落所提的,都還不是最好的譯法,單單要翻譯這四個字,就不是一、兩分鐘可以決定的。 但在現實世界裡,翻譯工作者往往無法掌握所有的決定權,我相信片商、市場等其他很多因素,都會左右譯者最後做出來的成品。 所以我很喜歡這種討論,包含之前《媽的多重宇宙》等相關討論也是。 無論是對於性別或翻譯層面的認知,都一直不斷在改變,這些改變這些都能促進讀者與譯者,甚至刺激片商、出版商的思考,提升翻譯的層次,再回頭影響閱聽者的翻譯理解和性別意識。 作者介紹|黃懿翎,全職譯者。 October 28,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N75q90a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移工眼中的台灣?2022 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 年度攝影展:來自異鄉的希望故事 https://ift.tt/bdqwz68 One-Forty 2022 年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 攝影展開展囉!期待讓大眾藉由移工的視角看見每幅攝影作品背後的真實故事。 攝影,是許多移工在異地休假期間,獲得生活力量的來源之一。因設備隨手可得且操作簡單,移工們時常會在日常中,默默地用影像記錄生活。 One-Forty 自 2019 年開始,於每年舉辦「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攝影徵件,向台灣的東南亞移工們徵集攝影作品,並用策展的形式呈現優選作品。 當我們站在一張張的照片面前,便能透過移工的鏡頭,看見他們眼中的台灣,同時也彷彿能感受到,在鏡頭背後的那雙眼睛,流露出對這塊寶島的熱情與思鄉的情懷。 One-Forty 希望藉由這項計畫,讓移工用影像為自己發聲;希望藉由展覽,讓台灣民眾重新認識移工,與這塊美麗的土地。 今年移工攝影比賽,我們收到來自印尼與菲律賓的作品,總計超過 1,100 件,這群東南亞移工在台灣的各個地方工作。這些攝影師有些已默默地拍了超過 10 年的照片,有些則是今年才獲得第一台相機,儘管我們在彼此的世界鮮少有交集,但我們仍可以因為影像、因為故事,而產生連結。 >> 立即進入展廳,開始你的觀展旅程 << 圖片|One-Forty 你心目中希望是什麼形狀?這次讓我們透過影像看見希望的多元性! 今年的展覽主題 The Shape of Hope。 你心目中的「希望」是什麼形狀呢?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懷抱著一個或是數個希望,而希望本身並沒有特定的形狀與顏色。 希望,可以留存於家鄉;希望可以發生於異地。而正因我們內心對於希望有一個想像,因此我們願意奮不顧身的去追求。 這次展覽主題我們以「The Shape of Hope」為核心概念,期待透過照片讓你看見希望的多元性。 這一次,讓我們帶你透過影像,看見來自異鄉的希望故事 圖片|One-Forty 展覽共分為三大展區,以 3D 互動式展廳,讓你透過視覺與聽覺的感官體驗,看見照片背後的故事。 圖片|One-Forty (猜你想看:移工故事:我不會後悔去台灣,但我更想趕快回我的家鄉) 移工攝影 Voice of Migrant 首獎:活著是為了什麼?|Windi Fransisca, Indonesia 圖片|Windi Fransisca 嗨,你好嗎?當整個世界似乎都不站在我這邊時,我浮現了放棄目標、放棄一切的想法。 我是一個固執的女人,總是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有時候我希望能達成所有目標,卻忘了我的身體也需要休息。 這是一個有著遠大夢想的鄉村女孩的故事,她夢想著在國外工作並取得成功。然而,旅途並不像用說的那麼順利。在這趟旅程中,我發生了一場車禍,導致我身體麻痹,臉上也有許多傷口。 哭泣、悲傷、憤怒、失望和徹底失敗的感覺充斥著我的腦海,我問自己:「天啊,為什麼這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為什麼要經歷這些?我才剛開始在這裡組織新的生活,我還不夠強大,無法獨自經歷這一切。」 我的日子陷入灰暗。半年過去了,看著這個自己也不認識的面貌,我感到非常困惑,甚至不想再照鏡子。我覺得自己不再漂亮了。那時我真的很脆弱,也沒有任何後盾能支持我。 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還要活著。我只是想著:我好醜。這件事情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的腦袋開始平靜下來。我站在鏡子前,用勇氣和信念看著自己。 「嘿,這只是人生的開始,這才是真正的人生。生命有自己的安排,儘管很多是無法預期的,別軟弱,別被現在的情況打敗,否則你會在人生旅途半路上就完蛋。懊悔並不是解決辦法,醒來才是出路。你的生命太寶貴了,不能放棄。現在開始,面對它,解決它。」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活著是為了什麼?活得快樂,活得接受,活得激勵人心、為別人作出貢獻,因為生活是一場不停的搏鬥,所以試著保持創造性、為生活找出解決方法。 第二名:人生的路|Razel Felipe Cariño, Philippines 圖片|Razel Felipe Cariño 每一天將在早上六點再次開始。這是我在下午五點工作結束,回家之前的唯一路途。 在過去的三年裡,這條路就像是我在台灣身為菲律賓移工,通往成就的路。也許人們很容易忽視周圍其他人的價值。 對我來說,這是我在台灣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一條需要修築的路,也像是實踐夢想時,對需要依賴你的人來說,能夠提供穩定感的路。 第三名:微笑|Joy Peralta Cunanan, Philippines 圖片|Joy Peralta Cunanan 這是一個你不會忘記的笑容。你帶給家人這樣的笑容,也希望看見家人這樣的笑容。這是每天能帶給你力量和幸福的來源。 為了這樣笑容,我們可以支撐下去。休息後再繼續,帶著這樣的微笑。 (延伸閱讀:專訪移工淨灘團創辦人 Maya:不管是印尼人還是台灣人,我們都住在地球上) 【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 年度攝影展特別企劃節目】 歡迎你點擊展廳內的留聲機,聆聽由 One-Forty 創辦人凱翔與夥伴欣儀錄製的對談節目。在節目裡,你將會聽到 One-Forty 的成立故事,以及這些年來團隊是如何透過教育培力移工,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會在對談裡介紹今年度攝影展的亮點! >> 立即聆聽攝影展特別企劃節目 << 異地的啟發 Inspiration from Foreign Land 我們相信故事不分國界,也不分種族。 這次我們邀請到國內 10 位各領域的影響力代表,提供自身在海外的照片,訴說在異地生活、旅外的經驗,以及看見他們在移動之中,得到的人生啟發。我們相信在真實故事的交織中,能帶給你一些省思。 圖片|One-Forty (編輯專訪:專訪旅行作家雪兒:40 歲不婚不生、環遊世界,只做真心想做的事!) One-Forty 故事展區 Story of One-Forty 在此展區,我們將與你分享 One-Forty 這七年來的成果,從移工培力計畫、倡議行動,到移工與雇主的故事專訪,以及 One-Forty 與企業展開的 CSR 經典範例外,更有最新的校園教育倡議計畫,期待這些內容能讓你更加了解 One-Forty 的全貌! 圖片|One-Forty (同場加映:只是看護、工人、漁工?專訪樂團主唱 Jaya:希望對別人很好,做一個有用的人) 夏天的尾聲,一起進入線上攝影展廳,看見希望的故事 你好奇他人的希望故事嗎?誠摯邀請你點擊連結進入展廳,瀏覽超過 40 件攝影作品,也歡迎你將這次的展覽消息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們,邀請他們一起來看 One-Forty 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 年度攝影展! 我們期待你在逛完展廳後,能至展廳內的共創牆,留下一句話給這群東南亞移工們或是留言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作品,也可以分享心得在個人的社群上呦! One-Forty 自 2019 年開始便會舉辦攝影展,讓台灣大眾藉由移工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台灣外,也看見移工更立體的樣貌與他們的真實聲音,未來我們將會持續突破,舉辦更具創新、創意的攝影展,我們需要你的支持,讓每一屆的攝影展內容更加的豐富且動人,定期定額每月支持我們不斷創造改變。 贊助響應夥伴 台灣福興工業、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民主基金會 指導單位 文化部 October 27,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bdqwz68
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86-不存在的戰區-》心理師帶你看「死亡焦慮」 https://ift.tt/Mkm1ajY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一個人真正死去的那一刻,是被重視之人遺忘。」動漫《86-不存在的戰區-》處處著墨於自我關係,面對親密他人的死亡焦慮,我們要怎麼好好地活下去? 「如果是能傳達到的距離,那微弱閃耀著的火光,我願能將它稱之為希望。」——《86-不存在的戰區-》OP2 《86-不存在的戰區-》,初始於本作女主角 芙拉蒂蕾娜米利傑少校(以下稱為蕾娜)所在的聖瑪格利亞共和國(以下稱為共和國)。在共和國內,多數人民的頭髮、眼瞳皆為銀色,其種族稱為白系種。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整部動畫作品以國家間的戰爭做為背景,講述共和國受到齊亞德帝國的武力侵略。九年前,共和國在齊亞德帝國的武裝無人機「軍團機甲部隊(以下稱為軍團)」的強力鎮壓下,陷入全軍近乎潰敗的狀態。 為了應對此戰爭劣勢,共和國政府執行了兩項對策: 全體白系種國民,進入國內共 85 個行政區避難與生活。 讓不同於共和國多數人的種族,也就是非白系種(頭髮、眼瞳非銀色者)進入第 86 區,並奪去他們的基本人權,進行隔離與監視。 86 區的人們,被白系種稱為「86」。他們被迫協助共和國,建立第 86 區與其他 85 區切割開來的防衛牆與要塞。 此項政策同時暗示,雖然皆身處同一國家,但是 86 對於共和國而言,是不被重視的生命。86 們也肩負了保衛國家的任務,奮鬥於戰場最前線,駕駛自律式無人戰鬥機械「破壞神」,與齊亞德帝國的軍團戰鬥。 如果是還沒有看過這部動畫的你,可能會開始覺得奇怪。既然破壞神是所謂「自律無人戰鬥機械」那為何需要「駕駛」? 這回到了共和國如何看待 86 的存在意義。共和國政府高層認為,因為 86 並非人類,所以在與國民們回報戰場內容時,只報告為「無人傷亡。」但實際上是 86 們駕駛著破壞神,在戰場為了白系種、為了共和國,奉獻自己的生命。 實際的貢獻卻無人知曉,同時,也不被多數人記得。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女主角蕾娜,擔任共和國的戰隊指揮官,透過國家開發的知覺同步裝置,將部分大腦活性化,能與身處戰場的 86 們共享知覺(包含聽、視覺),協助在前線戰隊的戰術與戰略支援。 對於蕾娜而言,無論是白系種、86、抑或是任何種族,所有人都應該收到同等的對待與人權。因此在擔任指揮官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為了戰場前線的隊員們奉獻心力,為的就是不僅將 86 視為戰爭機器,而是一個真實的人。 「就算看不見他們的身影,只要用耳傾聽,就能聽到無名戰士們的聲音。不無論相隔多遠,我們都看著相同的星空。」——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有天,在上級指示之下,蕾娜轉任東部戰線第一戰區第一防衛戰隊,通稱「先鋒戰隊」在戰隊中,有一位令其他指揮官聞風喪膽的隊長,個人代號「送葬者(undertaker)」,人稱「死神」。 本作男主角就此現身:辛耶.諾贊(以下稱為辛)。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相傳死神會摧毀自己戰隊的指揮官,只要擔任過先鋒戰隊的指揮官,幾乎無法久留,大多要求調離職位、申請退役、甚至尋短。此段駭人聽聞,全數軍官皆為之恐懼。只有蕾娜在接收到指令時,仍抱持平等,為隊員們著想的心情: 「無論是先鋒戰隊的管理或是指揮管制,我都會全力去做到。了解部下是指揮官的職責。」——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名字、自我、記憶 在本作初期,軍官與部隊間對於彼此的稱呼,大多以代號來稱呼彼此,如:「管制一號(蕾娜)」「送葬者(辛)」。蕾娜為隊員著想的心情,希望每天都使用知覺同步,來跟先鋒戰隊聊天與互動,希望更貼近彼此心的距離。 有天,其中一名隊員在作戰中不幸喪命,蕾娜為此表達最深的歉意與遺憾。然而,本就不太習慣且信任蕾娜的隊員說出了令蕾娜與觀眾們都心碎的一段話: 「妳說妳從來沒叫過我們『86』?只不過是嘴上沒說而已吧?而且,妳從來就沒有問過我們的名字!」——《86-不存在的戰區-》 (猜你想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文字,就是你的名字」《神隱少女》裡的三個關係隱喻)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名字,是一個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自我的一部分 [1]。名字能幫助自己和別人知道自己是誰。 在精神分析的過程裡,名字可以是一個探索潛意識的向度之一,它可以包含對於父母的認同、自我個性的鮮明、早期心理發展軌跡、自我概念的改變等等深層涵義 [2]。 換言之,一個人如何命名或化名自己,這樣的心理意義是複雜的,因為這暗示了潛意識的運作,個體如何將自己的經驗,潛在轉移到命名身上,即如同辛的代號「送葬者」。 初始印象可能會讓人覺得,其名是為了葬送敵人而來。然而對於辛而言,自己送葬的,並非是戰場上的軍團,而是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 在戰友臨終之際,為了避免大腦被軍團所利用,辛會親自以隨身攜帶的手槍,親手與他們送別及善終。同時也使用利刃,留下同伴的機體碎片並刻上名字,代表著我絕不會忘記你,帶著死去的同伴,回到彼此的歸屬,並繼續前行。 一個人真正死去的那一刻,是來自於被重視之人所遺忘。 女人迷創作者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即將逝去的焦慮:我是否沒有遺憾了呢? 「死亡」本身的不確定、無可避免等特性,是人類普遍會出現的心理困擾與現象 [4];「死亡焦慮」意指當一個人覺知到死亡時,為此產生的掛念與憂慮 [3]。 所以當死亡來臨之時,我們害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帶來的難以掌控感,還有遺憾。 美國賓州希盆斯貝格大學(Shippensbur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學家 Tomer 與 Eliason,在 1996 年提出了死亡焦慮的概念模型 [5],讓我們能更好的理解死亡焦慮。 圖片|作者提供 死亡焦慮是經由死亡的緊迫性與各種還沒完成的人生遺憾所影響。當死亡突顯在面前時,影響人類感受死亡焦慮程度的因素,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怎麼解釋這個世界、以及當死亡迫在眉睫時,用什麼方法對它做出應對(例如:回顧人生、把握時間完成等)。 過去的遺憾:認為過去該做但還沒有做的事,或者是還沒有完成自己或他人期待的事。 未來的遺憾:對於實現這些還沒有實現的目標,感到已經沒有未來的遺憾感 死亡的意義:對於死亡本身意義的解釋方式,死亡對自己而言是什麼存在。 (延伸閱讀:總是活在焦慮裡,無法享受當下?跳脫注意力偏差,心理師的三個練習法) 對於辛身邊戰死的夥伴,因為他們了解與相信,即使在死後,辛會將自己帶回最一開始的歸宿。 在死亡的當下,一定多少會存在對死亡的恐懼,但也是因為夥伴們對於辛的信任和想法,相信送葬者將會永遠記得他們,伴隨刻有同伴之名的機體碎片,永不遺忘。 「看是要當個人渣而死,還是心懷榮耀而亡,自己想要怎麼活著是很重要的事對吧!我們是心懷榮耀地活著,而且就活到了最後!」——《86-不存在的戰區-》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面對生存的焦慮:我是不是被重視的呢? 相對於逝者,仍活在世上的人,重視他人的離開是一種強烈心理的壓力。 對辛來說,雖然大家都能心懷榮耀地死去,並由自己親自送行,但始終有種孤獨感,大家都將離自己而去。 如果只剩下自己活到了最後,那誰會幫自己好好的善終呢? 辛:「我一直都是⋯⋯被留下來的那個」 蕾娜:「我不會讓你死的」 辛:「那我希望妳能活得比我們長久」 蕾娜:「不要留下我⋯⋯」 辛:「那是我們的期盼才對⋯⋯」 蕾娜:「我不會忘記的」 (同場加映:給大人的繪本|讀《Crushing》與孤獨共存,對的時候會遇見對的靈魂)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你不是孤單一人 「我有辦法回到這裡,都是多虧你們。我不會遺忘的。」——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當蕾娜在紀念碑上,看到過往戰友的名字,許多回憶如同驚濤駭浪一般湧入內心。 即使彼此因為只使用知覺同步聯絡,沒有實際見過對方。但是心意的傳達,還有與之同在的情感,讓蕾娜再次提醒自己「我不會忘記你們的」。 回憶的當下雖然感到哀傷,但是蕾娜在動畫中起身,堅定回頭離去並勇敢向前的那一剎那,讓觀眾感受到了蕾娜對於過去戰友最真誠的在乎。 「我不會忘記⋯⋯我不會忘記的⋯⋯我不會忘記的⋯⋯我不會忘記的⋯⋯我不會忘記的⋯⋯」——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在最後一幕,辛跑向同伴的瞬間,出現了從小到大跑向對方的記憶畫面。 這也想表達給觀眾,在最後,辛與自己過去的創傷與苦痛開始能共處後,也終於真心接納一直都在自己身邊的夥伴,也放心地擁抱彼此的羈絆。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當蕾娜與辛兩人再次相遇,雖然辛與同伴們並沒有多做解釋,但在雙方眼神交會的過程中,彼此都在那瞬間都明瞭了。我們,從來都沒有忘記過彼此。 過去的傷痛,確實影響我們目前對於自己、世界、未來的看法,就如同辛與過去家庭的回憶,內心有好多的疑惑「自己會不會到最後,又是被丟下的那一個。」或者是面臨死亡時,對於死亡與被遺忘的焦慮。 當辛的夥伴與蕾娜出現之後,他也真正從過去的枷鎖解放出來,了解自己並不是孤單一人,他並不需要自己一個人獨自承受那些被他送走的夥伴,而是可以與他們一同奮戰,達到有未來的彼岸。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逝者遺族如何與悲痛和解?四步驟拾回平靜)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動畫心理學的啟示 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那就永遠不會忘記,而且是難以斷開的羈絆。 死亡焦慮是人的常見反應,只要從當下開始,減少遺憾,即不負此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傷痛,而如此的痛也讓我們難以向前。只要慢慢地以自己的腳步,鼓起勇氣嘗試相信,自己是能夠被理解與接住時,就會發現新的契機。 本作的細節無處不在,每一個光影、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對於自我與關係的痕跡,也深刻地描繪了每個角色的心境、糾結與掙扎。 如果你也是在關係中容易擔心的人,相信《86-不存在的戰區-》能帶給你許多內心的波瀾和體悟,也能有不一樣的經驗。 「我們只要記得,逝者在我們生命裡活著的模樣,讓這段關係與記憶持續存在心中。如此一來,關係的絲線將無比強韌,與珍視之人的連結也將是永恆。」——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鈞皓心理師的【動畫心理研究室】,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1] Freud, S., & Strachey, J. E. (1964).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2] Murphy, W. F. (1957). A Note on the Significance of Names. 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26(1), 91–106. [3] Lehto, R., & Stein, K. F. (2009). Death anxiety: An analysis of an evolving concept. [4] Abdel-Khalek, A. M. (2005). Death anxiety in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groups. Death Studies, 29, 251–259. [5] Tomer, A., & Eliason, G. (1996). 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death anxiety. Death Studies, 20(4), 343–365. doi:10.1080/07481189608252787 劇照與台詞來源| 1. 《86-不存在的戰區-》:「巴哈姆特動畫瘋」網站。 2. 《86-不存在的戰區-》官方推特。 3. 《86-不存在的戰區-》官方網站。 4. 秋田ひろむ(作曲)、秋田ひろむ(作詞)(2021)。《境界線》(歌手 :amazarashi)。動畫《86-不存在的戰區-》OP2。 October 27,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km1ajY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職場鬼故事無所不在!8 個好氣又好笑的都市傳說,豬隊友行為你中了幾個? https://ift.tt/6exEVRP 迷誠品 人在職場走,哪有不挨刀?這些職場故事能讓人會心一笑,然後笑著笑著就哭了⋯⋯這些事情你也遇過嗎? 帶著理想進入職場,但職場總是澆熄你的熱情?先別急著讓工作定義你的價值。 台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曾說過:「學習對鳥事一笑置之不是認輸,而是成長。」 以下盤點八個一聽就讓人心寒的職場恐怖故事,無論你是員工或者斜槓老闆,自嘲之餘,也別忘了提醒自己:你的人生絕對不是只剩下工作!而那些沒有被好好回應的期待,也可能是你轉換環境的警訊。 圖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劇照 1. 好心幫忙,業務卻無性生殖 工作上遇到求救,我們往往都樂意順手幫助別人,但也有的時候,熱心讓人細思極恐,除了責任默默轉嫁到自己身上,還可能落得吃力不好。 要記得幫助人是你的情分,而非本分,以不打亂自己原則和規劃為底線伸出援手,才不會能者過勞、被人軟土深掘! 2. 耽誤大家兩分鐘=又要加班了 記得上學的時候,最怕老師為了趕進度延誤下課,這個情境搬到職場也一樣。 下班前五分鐘被主管叫住、冗長而無效率的會議,總是大大消減我們的精神和體力,暫且不論特殊情況,會議的本質是促進效能,重視時間管理並且有條理地執行會議記錄,也是提升效益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工時越長,效率越低!8 個職場好習慣讓你早點下班,兼顧事業與健康) 3. 開心準備打卡下班,才發現原來沒有打到上班卡 最可怕的不是加班,而是快樂地打卡下班,卻想起自己早上沒打「上班卡」,這種打擊堪比前功盡棄,明明努力起個大早通勤,還是被自己的粗心懲罰到。 4. 睡前收到客戶訊息、被群組標記 有句話說: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休假期間最讓人困擾的,莫過於接收到工作相關的訊息,你既無法安心玩樂、又無法對它們坐視不管,更深怕因此失去老闆或客戶的信任。 倘若真的無法不在意,試著給自己幾分鐘好好處理,好處是你仍然可以掌握工作,但也能適時停損,畢竟我們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不是為了工作生活,你有權力決定,如何分配自己的人生。 圖片|Pexels by RODNAE Productions 5. 同事邀請叫外送,但看著帳戶餘額⋯⋯ 不知道大家午休時,都是自己吃,還是和同事們一起吃呢? 撇開嚴肅的職場社交,有機會到公司附近開發美食,對吃貨而言可說是日常確幸,但每到月底,帳戶餘額還是像吃了誠實豆沙包一樣告訴自己:認份帶便當最實際。(笑) 6. 明明沒感受到搖晃,但被地震警報嚇到 自從手機有了警報通知,每次地震來臨,嚇到我的不再是地震本身,而是刺耳的警鈴,打斷原本工作的靈感或思緒,令人好氣又好笑。 試想如果警鈴聲能夠依據等級分類音量,是不是更能使動不動就被嚇到的你我養成危機意識呢~ 7. 和同事領一樣薪水,我卻是責任制 相信學生時代打工,多少都曾遇過同酬不同工,雖然當下非常氣餒、感到不公平,但為了保持工作順利進行,多數人都會選擇暗自隱忍。 換個角度思考,和豬隊友工作的你不知不覺間成長許多,反觀享受著成果的他,依然原地踏步,就像《媽別鬧了》所說:「要贏先要懂得輸。」 放下他人評價,暫時無法脫離環境也沒關係,在時間的複利之下,此時擴增自己,都是在投資未來! (編輯專文:錢錢與它的產地|理財,就是分配手上暫時剩餘的生存資源!五步驟立下財務好基礎) 圖片|Pexels by Micah Eleazar 8. 多次要求修改的客戶,最後選了初版的設計 吃飯的時候,你會點五種料理卻只付好吃那份的錢嗎? 套用在職場也一樣,為了成果完好,改來改去都是常態,在使用者合理付費的情況下,我們無需有太多心理壓力,只求過程盡善盡美、無愧對待每一份工作。 再者,也許修改的途中,還能看見自己欠缺和不足之處,何嘗不是種獲得呢? 轉載迷誠品網站:職場恐怖故事:比撞鬼可怕的都市傳說,這些鳥事你一定碰過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保持稚氣的大人收藏:充滿生活哲理的八款迪士尼周邊 獻給所有《哈利波特》書迷的完美禮物,重返魔法旅程的起點 長大再看一遍才懂!《心之谷》10句深情的告白,都是我們自主遺棄的青春 《歡迎光臨鬧鬼路邊攤》:細思極恐的驚悚鬼話 October 26,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6exEVRP
桂綸鎂、陳柏霖主演《藍色大門》二十週年:我的愛,可以被社會所接受了嗎? https://ift.tt/or971le 讀者創作 桂綸鎂、陳柏霖主演的《藍色大門》,以台式校園浪漫討論愛裡的多種樣貌,更是人們心中難以忘懷的青春回憶。二十年了,我們看待「愛」的眼光,是否也有所不同呢? 文|白日夢瑞塔 圖片|《藍色大門》劇照 《藍色大門》由桂綸鎂、陳柏霖、梁又琳主演,易智言執導。三位演員飾演 17 歲高中生,帶領觀眾看見青春歲月裡的年少模樣。 電影中平淡樸實的校園愛情,越嚼越香。 林月珍:青澀的執著,是擁有關於你的一切 圖片|《藍色大門》劇照 「如果我用他的原子筆,一直寫他的名字,把水寫乾 了,他就會愛上我。」 月珍興奮地打開筆記本,向克柔表明他對張士豪的喜歡,她天真地幻想,如果用張士豪寫過的筆,在筆記本中寫滿他的名字,直到墨水耗盡,他就會喜歡上自己。 浪漫的臆想,如同過去我們也曾相信,在橡皮擦上寫下喜歡的人的名字,當擦布耗盡,兩人就會喜歡上彼此。戀愛傳說,就在你我最青澀,最單純的年紀裡,落下難忘的印記。我們都曾經像月珍一樣,做過一段若虛若實的美夢。 籃球、原子筆、水瓶、蛙鏡、球鞋,月珍想擁有關於張士豪的一切,將單戀的時日,寄託在他的物品上,在默默地的關注他之時,等待著緣分自然而然地牽起兩人的關係。 月珍的愛慕之情,讓觀影者如同回到學生時期的夢幻泡影中,或許我們也曾站在某處的走廊圍牆邊,看著夏日樹影婆娑輝映在那人的身影上。 (延伸閱讀:《拉子故事的守護者》:當女同志的歷史被遺忘,我們會為她們搭建舞台) 孟克柔:如果我的愛,是不被社會接受的那種 圖片|《藍色大門》劇照 林月珍與孟克柔兩人在學校裡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克柔拗不過月珍,只好幫她與心儀的男同學張士豪牽線。 在接到月珍的電話後,即便口中仍朗誦的英文日記,卻騎著單車到月珍家樓下,陪她去看張士豪游泳;戴上張士豪的面具和月珍相依共舞,彷彿這樣月珍就能與他更靠近一步。 在月珍與克柔互相嬉鬧、分享生活、吵架再和好的友誼中,那股懵懂又真實的情感流動在克柔的心底深處。 但在二十年前,那個保守的年代,無人能理解,似乎「同性戀」是不可容忍,也不被看見的群體。 「Nothing gonna change my life for you. 沒有什麼能改變我對你的愛。」 克柔與月珍發生矛盾時,默默地在心中哼唱。她知道一旦跨越防線,終將回歸陌生。 即便如此她鼓起勇氣,向月珍坦白,面對月珍的漠視,克柔知道她們的友情在那個輕吻後,再無法回到過去。 (猜你想看:不談戀愛的人,一樣能擁有幸福——高橋一生《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無性戀也有這樣的同居幸福方式) 張士豪:無法互相喜歡,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體驗到的酸澀 圖片|《藍色大門》劇照 「張士豪,天蠍座,O 型,游泳隊、吉他社」 「仰慕、欣賞、忌妒、吃醋」,學生時期的愛,簡單又複雜,也正是每個人對「愛」這個層感知的啟蒙時期。 喜歡女生的克柔,因為無法符合社會的期待是苦澀的;喜歡克柔的張士豪,因為無法與克柔互相喜歡是酸澀的;喜歡張士豪的月珍,因為無法與張士豪交往是苦悶難耐的。 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喜歡女生的呢? 或許這個問題,連克柔都不知道,她嘗試與張士豪約會、牽手、接吻,嘗試從體育老師身上挖掘對男性的好感。 因為當這個社會告訴我們同性戀是非主流時,青春期的克柔便在尋找自我的旅程中產生自我懷疑,甚至感到失落。 但克柔遇到全然傾聽她祕密的張士豪,即使克柔無法愛上他,但他們卻在這個夏天成為了彼此的摯友。 (同場加映:《天橋上的魔術師》:擁有粉紅影子的男孩們,你不必再躲起來) 越過青春歲月後,我們終將長大 圖片|《藍色大門》劇照 「如果有一天,或許一年後,或許三年,如果妳開始喜歡男生,妳一定要第一個告訴我。」 青春像一顆尚未熟成的果實,酸酸又甜甜,真實且可貴。張士豪對孟克柔的喜歡純粹又令人心慰,因為在這個年紀我們都遇見了最好的彼此。 在電影尾端,克柔最後決定跑向泳池看張士豪比賽,雖然競賽已經結束,但她在遠處笑著看張士豪。或許當下克柔的心中是百感交集的,她無法愛上張士豪,卻為他所感動,或許她也想嘗試愛上張士豪,但性取向豈是能說變就變的呢? 在她眼裡,張士豪既陽光又善良,他與克柔約會時會跟著她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隨意擺動身體;他看見有人在回收瓶罐,會快速喝完水後迅速將水瓶給對方。 所以,在他們騎腳踏車追逐之際,克柔心中默默暗想著,多年後,在陽光明媚的午後,他看見了未來的張士豪,依然帥氣開朗又自在。 對孟克柔、林月珍、張士豪來說,那個夏天開啟了這道「藍色大門」。 當我們以為自己不知不覺長大時,我們卻留下深刻的回憶,曾經被愛、曾經愛過,青春時期裡值得回味的片段,將散落在我們的成長記憶中。而終有一天我們會回頭向青春告別。 作者介紹|白日夢瑞塔。斜槓上班族,願沉浸電影 、戲劇、 展覽 、音樂,在光影交疊中竊取片刻的享受,看見更多人生樣貌。文章風格主要以愛情、勵志成長為主。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沙發作夢。 October 26,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r971le
性別快訊|IG、推特都停權!肯爺 Kanye West 踩仇恨種族歧視紅線,各大品牌 GAP、Vogue 停止合作 https://ift.tt/PiUK1mf UDN 違反多元文化!愛迪達、Netflix、GAP、Vogue 都急切割的肯爺做了什麼,甚至讓 instagram 與 Twitter 都將其帳號停權? 文|記者 曾智緯 歌手兼服裝品牌 Yeezy 創辦人的肯爺 Kanye West(更名為 YE)玩火自焚! 近期的各種脫序行為、爭議言論,陸續招致 Balenciaga 的母公司開雲集團正式斷絕往來、曾經的摯友暨時尚雜誌總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亦公開表示,未來在「Vogue」都不會看到有關他的消息。 不僅如此,聯名合作的 GAP 也正式發表聲明,即日起下架所有 Yeezy Gap 商品,相關網頁也關閉。 在過去肯爺在潮流圈可說是呼風喚雨,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而且自創的時裝品牌 Yeezy 也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喜愛,因此吸引了 adidas Originals 和 GAP 等品牌,一同推出聯名系列,都曾是熱門討論的話題。 而且與精品品牌的設計師們交好,包括了 KENZO 的 Nigo、Balenciaga 的 Demna,以及美國時尚雜誌「Vogue」總編 Anna Wintour 都是曾是好友,在高級時尚與潮流界都吃得開。但自今年起,肯爺的各種脫序行為,以及爭議言論,讓這些名人與品牌們,也紛紛作出切割聲明。 (延伸閱讀:拿 A+ 卻進不了實驗室的女高材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Carolyn Bertozzi 的傳奇故事) 圖片|GAP 提供 自 6 月起,肯爺就透過個人 instagram 帳號,點名與他合作多年的 adidas 執行長 Kasper Rørsted 指控其商品公然抄襲 Yeezy 的設計,讓人感到不齒,並嗆說「這是 adidas 製造的假 Yeezy 產品」。 而到了 9 月 GAP 提早結束合作關係,肯爺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我才是老大,我是國王,國王不應該住在別人的城堡裡」,意指 GAP 無權對他的設計規劃指手畫腳。 到了 10 月初,Yeezy 推出新一季的設計,系列服裝上裝飾了「White Lives Matter(白人的命也是命)」標語,暗指 2020 年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只不過是一場騙局,引起爭議,並與非裔的英國版「Vogue」總編輯隔空對嗆,點燃批評的引火線。 (你會喜歡:不要帶同性別回家結婚?從泰勒絲的演說到台科大畢典致詞事件:給畢業生們像樣的演說)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而到了近日,肯爺同樣藉社群平台攻擊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的嬌妻海莉畢柏(Hailey Bieber)鼻子整容、以及意圖發表對猶太裔族群的批評,讓 instagram 與 Twitter 都將其帳號停權,再度觸及種族歧視爭議。 此舉觸及了 GAP 底線,因此在 10 月 25 日發表聲明,即日起關閉 Yeezy Gap 官網並下架所有商品(原文如下),並提到「前合作夥伴」的種種爭議說明了為何品牌要提早結束合作關係,同時任何形式的反猶太主義、種族主義和仇恨都是不可原諒、被容忍。 (同場加映:與馬龍白蘭度演練無數次!以《教父》開奧斯卡政治宣言先例、印地安人權鬥士小羽毛的故事) 【GAP 聲明如下】 In September, Gap announced ending its Yeezy Gap partnership. Our former partner's recent remarks and behavior further underscore why. We are taking immediate steps to remove Yeezy Gap product from our stores and we have shut down YeezyGap.com. Antisemitism, racism and hate in any form are inexcusable and not tole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values. On behalf of our customers, employees and shareholders, we are partnering with organizations that combat hate and discrimination. 本文授權轉載自 Udn,原文詳見:Kanye West踩種族歧視紅線!GAP不忍了即起關閉Yeezy Gap官網下架產品 October 26,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iUK1mf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秋冬療癒繪本《大人的童話:她》:不是迷路,而是稍微停留一會兒 https://ift.tt/XqBWxy3 迷誠品 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嗎?《大人的童話:她》訴說關於迷路與回家的故事,運用細緻又輕柔的水彩將日常縮影都收進繪本中,一起來療癒一下吧! 日常生活宛如例行公事,用相同的步伐、相同的語氣,持續重複地與世界溝通,平靜卻也讓人迷失在生活中,不禁懷疑起這樣的日常真的是自己能持續走上數十年的人生嗎? 如果你也曾懷疑過這樣的日子,或許都該推開從未開啟的門扉,去看看那裏有什麼,換個方向再起步。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早已忘了自己是如何探索世界 當煩悶到來時,我們都希望能一走了之,內心早已經歷過無數次的任性出走,但自己比誰都明白終究得回歸現實; 《大人的童話:她》訴說著關於迷路與回家的故事,運用細緻又輕柔的水彩將妳、我、他的生活縮影都一一收進繪本中,那些深藏內心的沿途景致與擦肩而過的旅人都安放在回憶的一隅。 重複著相似的一切,是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每每總在夜深人靜時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反覆無數次的每個日子與記憶,迎接自己歸來的漆黑房間、有些涼掉的微波食品、無數則尚未點開的訊息,我的現實似乎就是這樣建構出來。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暗自期盼,有個驚喜能敲醒生活的鐘 如果能有多啦 A 夢的任意門,那我一定會穿梭到誰也不認識的森林中,展開一場探險; 雖然春天百花齊綻的畫面很繽紛,但還是秋天落葉紛飛的模樣更深得我心,灑滿陽光的金色稻田,高高低低不整齊的景象、蕭條的街道與微涼的風。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不寂寞是騙人的,我們都喜歡共度歡樂的時光 雖然習慣與自己獨處,但如果能和喜歡的人共度生活,開懷大笑、放肆大哭,似乎會更加完美? 只是這樣的日子太少、時間太短,我們只能欺騙自己是個喜歡寂寞的人,遠離那些派對。 (同場加映:當個放鬆的媽媽!插畫家湯舒皮:只要你懂放鬆,育兒就會很輕鬆!)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用忙碌填補生活的空白 分不清黑夜與白晝,生活被泛著藍光的電腦螢幕給霸佔,窗外只剩下黑灰白三種顏色,雖然生活變得充實與忙碌,但這種感覺有點陌生,人生都是數十年如此刻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對自己進行一連串的拷問,人生真的就是這樣嗎?只能不停地,重複著白天與黑夜的色彩?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有時候只是需要放慢速度或繞個圈 繞過彎彎曲曲的小路,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時而快速離開、時而眷戀不已,每次的相遇都是無法重來的一期一會; 如果在這多繞個幾圈,是不是就不那麼迷惘與提不起勁了呢?或許迷路就是需要多繞幾圈,才能找到出口。 (延伸閱讀:療癒插畫|致迷惘的你:偶爾迷路也沒關係,路上也許有意想不到的美景)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不是迷路,只是我想在這多停留一會 迷路的那刻會記錄許多真實樣貌,或許會緊張、會迷惘,但那些都會成為過客; 就像是生命中曾相遇的那些人,離開的都會變成沿途的風景,陪伴自己走過一段路,而留下的,則緩緩滲入生命的一隅,成為最溫暖與厚實的擁抱。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我們都曾有過迷路的時候; 翻開《大人的童話:她》,細細找尋回家的道路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重播幾遍都想看!童年經典漫畫 TOP 8,但願故事裡的他們也好好長大了 《秒速五公分》是成長的痛,有著我們眷戀的溫柔回憶與苦澀青春 幾米新作《地球寶寶晚安》是孩子的睡前故事,也獻給需要童心的每個大人 October 26,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qBWxy3
小 S 大女兒 Elly 許曦文的內在魅力:面對網友批評,比起陌生人,親人說的話我更會聽 https://ift.tt/flKXzEo Bella.tw儂儂 小 S 大女兒 Elly 許曦文因一張厭世臉而為人所知,也不免讓人好奇,這位 16 歲星二代是如何在小 S 的教導下,蛻變出獨一無二的迷人氣質,一起繼續看下去吧! 幾年前一組為某服裝品牌代言的形象照釋出,Elly 許曦文一張厭世臉成為隔天許多新聞娛樂版的焦點,同時也打開了她成為公眾人物的第一道門。 在拍攝九月封面的這一天,平常都是巨星姿態的小 S 難得成為配角,低調的全程作陪 Elly,就像當年拍攝服裝廣告時的情景一樣,不時高八度的鼓勵,展現出這對母女間緊密的好感情。 在逼近四十度的體感溫度下,穿著熱到不行的秋冬裝, Elly 不只氣勢像媽媽,敬業態度也是。 演戲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在鏡頭前從容自在的轉變姿態與神情,直到訪談間的童言童語,才提醒我們 Elly 現在才 16 歲。 「小時候沒有想要當明星,比較想當公主,但後來就有點失敗,因為發現我爸爸不是國王,媽媽也不是皇后,然後周遭也沒有很帥的王子。」 對於童話故事的渴望,讓人想起小 S 以前曾經在節目中提到睡前陪孩子說床邊故事的畫面,幻想雖然泡沫化,但也開啟 Elly 的另一項興趣。 「長大後因為姨媽(大 S)跟我分享她演戲的經驗,我開始知道自己比較想當演員,覺得演戲好像很有趣。」 (延伸閱讀:「大家真的喜歡褪去演員時的我嗎?」專訪王淨:從《返校》到《瀑布》戲裡外的真實) 社交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出身在鎂光燈聚焦的明星家庭,Elly 卻是個從不受星二代身份影響的美少女,在學校即便大家都知道她的背景,但師生之間的相處都是不能再正常的正常。 「我不做什麼犯法的事情,也總是保持心地善良,加上我不太看留言,即使偶爾會看到網友批評,但我不太會難過,比起陌生人說的,親人說的話我更會聽。」 成長於網路世代,Elly 反而更像是許多不用 IG 的老人家一樣的活在自己的世界,「我有點社交恐懼症,跟陌生人講話本來就會很緊張,也很討厭去人很多的地方,但現在開始工作後好多了。」 每次都不一樣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我很怕別人問我喜歡什麼動畫,因為我都好喜歡!最近剛看完 《英雄學園》,裡面有很多很帥的角色,在現實世界裡沒有遇到讓我覺得很帥的男生,好像我喜歡的人都出現在二次元世界。」 不像一般當下女孩對於 K-Pop 偶像的崇拜,Elly 的談吐之間透露 出她對於動畫及漫畫人物的熱愛。 「想多了解我的話,可以去看我喜歡的動漫,我會推薦《英雄學園》、《憂國的莫里亞蒂》,裡面的主角好帥!還有《排球少年》也很好看!」 外冷內熱的 Elly,是很標準的摩羯座,少女的外表、穩重的思考、對動漫的著迷,組合出很跳 tone 的多重個性。 (猜你想看: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逝者遺族如何與悲痛和解?四步驟拾回平靜) 母女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拍攝過程中,Elly 與小 S 自然的打鬧互動,誰能能看得出這兩個 母女間沒有「長輩」這道牆的隔閡。 「我很少跟媽媽吵架,之前當然有過爭執,但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以前吵架完,我們兩個都會哭,然後很快就合好了。」 親密如朋友般的相處模式,讓她們走得越來越近,我們問她媽媽小 S 給了什麼樣的影響時,Elly 丟了一個讓大家捧腹大笑的答案: 「我跟媽媽都很愛穿睡衣出門, 也都不喜歡洗頭,我的生活習慣很被她影響。」 撇開吐槽式的回 答,Elly 不愛名牌以及對於生活極致簡單的追求,還有隨手到超商投幣捐款的行為,小 S 對於 Elly 的正向影響是很深遠的。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進步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一開始碰到拍照時我超緊張,整個人動不了,嘴巴會抽筋。」 回想第一次參與品牌服裝代言的拍攝工作,小 S 從旁親自指導, 讓 Elly 展現如明星般的架式,而在戲劇的演出上,不僅小 S 傾囊相授一切所知道的東西,姨媽大 S 也給予不少經驗的分享。 「我有上表演課,媽媽也會跟我講一些演戲的小撇步,讓我進步更快。」 「一開始面對鏡頭真的很緊張,我會在意腳是不是抬太高,肢體是不是不太協調,但後來媽媽會跟我說,不應過度專注在表面的事情,要更專注在戲本身的內容。」 (同場加映:「一想到要與人對話,就開始緊張」克服社交焦慮的三個階段) 成熟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舞蹈比賽輸的時候很挫折,但我不會讓低潮的時間太長,因為除了比賽,我還有學業的壓力,這對我來說是更辛苦的。」 跌到, 能使人快速成長,面對困境 Elly 自有一套解決方法: 「有困難時 我會先自己尋找解決方式,再去參考別人的意見,例如在課業上碰到困難,我唯一的方法就是一直讀書、一直讀書,中間也會想用一些取巧的方式帶過,但後來發現,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得直接面對問題。」 一步一腳印,穩紮穩打的處事態度,加上帶點樂天且隨遇而兒安的個性,Elly 對於人生未來的抗壓性超過你我想像的大。 姊妹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我小妹有時候很欠揍,雖然大家都覺得她很可愛,但還是有很可怕的一面!她鬧脾氣的時候我都會放空,假裝沒聽到她講話,因為我很討厭吵架。」 身為家中的老大,姊妹之間的相處上,Elly 通常主打「和平牌」,「姊姊這個身份保護了我,我兩個妹妹們比較有主見,尤其像二妹 Lily,她的個性其實比我更像姊姊。」 她笑著說在家反而都是她被霸凌,對妹妹採取包容,是展現身為長女最大的氣度,當然也間接透露出她對於妹妹們不言而喻的愛。 圖片|Bella.tw 儂儂 提供 「我們家的人很戲劇化,很常發生一些很怪的事情!」只要常看小 S 不時分享的影片,聽到這樣的話也就一點都不奇怪。 而 Elly 成為演員的第一堂戲劇課,或許就是從面對家人開始,在車上不到一小時的對談,小 S 不時插嘴,以及 Elly 反應超快的回嘴速度。 眼前這個 16 歲的個性女孩,即便以後不演戲,她絕對也會在其它道路上發光發熱! 原文出處:【封面人物】承襲媽媽小S好台風,Elly許曦文一張「厭世臉」是妳認識她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封面人物】螢光幕前45年,陳美鳳面對酸民用「謝謝指教」展現高EQ 【封面人物】魏如萱天生愛唱歌,「最近看到比莉姐重唱〈什麼都不必說〉,我告訴自己能唱多久就繼續唱!」 October 25,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flKXzEo
SPORT IS LOVE!專訪雙生 Yin & Yei:想把人生活成一部開心的電影! https://ift.tt/CpOYGsk Charming Brand Talks Nike 成立 50 週年以來,為爭取多元族群於運動場上的權力不遺餘力,以彩虹為旗幟,「Be True」、「SPORT IS LOVE」為標語,傳遞運動所及之處,盡是愛與真實的自我實踐之地。 專訪雙生 Yin & Yei,談她們自我認同及成長之路,伴著對籃球的熱愛,她們深信,運動是使不同族群展現優異的戰場,亦是開放突破框架可能性的舞台。 專訪雙生當天,台北下小雨,入秋後的涼意帶著些許濕氣,滴滴答答,有點憂愁,又有點調皮。然而雙生入場,一搭一唱,搞怪與嘻笑,為室內撒下陽光,雨也漸停,留下的全是笑意。 雙胞胎姊妹 Yin 和 Yei 曾經同為 HBL 女籃選手,退役後各自曾在不同行業發展,爾後齊身 KOL 的行列,共同經營 YouTuber 頻道《雙生過日子》。做為多領域工作者的她們,面對成長過程中的未知與挑戰,總都帶著幽默反擊。 Yin 說,在社群上保持正向,一是姐妹倆給彼此的人設,二是兩人本身個性就帶著一點玩心,社群上的形象,雖說是包裝,但其實也是真實的自己,「曾聽別人說過,身為同志的狀態本身就是個悲劇,但我反而覺得我們兩個是一部很開心的電影。我們從小相伴,在成長過程中擁有彼此,是非常幸運的事。」 把悲劇轉為喜劇,用幽默化解困境,是 Yin、Yei 雙生一貫的方式,從家庭關係、成長背景到性別認同,雖不是處處順遂,卻也沒有大悽大悲。 運動員對於所愛之事的堅持與信念,在她們身上展露無遺,Yei 提到:「我們從未受到家人、朋友的意見綑綁,在運動及生命這條路上,我們從小被培養的正向能量一直都在,也持續成為我們前行的力量。」 雙生為鏡,鏡中是我也是妳 談起挫折經驗,雙生二人相視,笑著說成長路上好似沒什麼真正的挫折,話鋒一轉,提起幼時經驗仍歷歷在目,「小時候還沒有能力判斷他人對於外表、性向的批評,也曾經因為別人一句『只穿一個耳洞是不是同性戀』而去穿了另一個耳洞。選擇去迎合改變,卻又納悶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心情很複雜。」 Yin 笑說,年紀漸長,很多事情過眼雲煙,無謂的事情也無需記得,「其實我們只需要把生命中的『他人』歸類成兩類,一個是愛你、在乎你的人,另一個就是一面之緣的陌生人,分清楚後你就會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這兩種人。如若是後者,你就完全不會想要浪費時間做無謂的反抗和辯解,因為那一點意思都沒有。」 雙生一路走來,並非與「歧視」和「不公」素未謀面,而是兩人一同琢磨出對抗它的方法。 Yei 的談吐之間,流露著放鬆與恣意,她聳了聳肩,認為年紀漸長,人總會想著如何將事情化繁為簡,不要這麼麻煩:「轉換自己的心態吧,我們也曾遇過非常偏激的人,你會知道吵下去會沒完沒了,索性就算了,應該把重心和力氣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回過頭來看,雙生在性別認同這條路上,有著雙胞胎的靈魂震盪,神奇地是彼此不用出櫃,卻好像什麼都能理解,自然而然成為彼此想要成為的樣子。 從小玩在一起,隨著父親上山、下海和釣魚,一起偷偷藏起喜愛的玩具槍,戲弄被男孩子喜歡的對方。Yin 說,雙生彼此是面鏡子,Yin 看著 Yei、Yei 看著 Yin,都能映出自己的倒影,「所以我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怪』或『不正常』,因為我們一樣剪短髮,一樣喜歡女生,一起打籃球,所有一切都可以心照不宣,彷彿本就該如此。」 你花得時間愈多,你的成就便在哪裡 回顧童年經歷,Yei 有點戲謔地說,爸爸也曾經想把兩人性向扳回「正常」女生的狀態,以至於什麼偏激的做法都試過了。 「最困難的事這個世界對於『女性』該長什麼樣子的刻板認定,想要跳脫這個框架非常困難,因為無論是家人、朋友,或多或少都會發出反對的聲音。」Yei 一面說,一面轉頭看向Yin:「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妳自己必須知道自己喜歡的事是什麼。但凡找到妳真心喜歡、全心投入的事情,才能讓妳堅持、走得長遠,而妳時間花得越多,妳的成就便在哪裡。」 平權路上,時有掙扎,有大義,但更多的是日常的柴米油鹽,必須自己面對的難題。雙生的哲學,在於找到願意付諸實踐的熱情,以及能夠同理他人的強韌內心。 「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攻擊,但我們已經學會如何調適。」Yin 笑說,單純攻擊的字眼別看,只去聽取有價值的批評,將負面情緒轉正。 「很多人說,父母親沒有辦法接受孩子出櫃,該怎麼辦?以前會有反抗之心,但年紀愈大,愈容易去想,父母輩有他們自己的困境,正如同我們也許並不了解,2000 年後出生的孩子在趕什麼流行?把憤怒轉化為體諒,我們才有辦法去揉合那些正面與負面的情緒。」 運動是,即便困難仍永不放棄 運動場上的不公平,有時非常直觀,來自於身體的差異。 Yei 分享,女生若不是待在女籃球隊,想要報隊打球,也是困難重重,「比如說,在河堤或公園,想跟人家三對三鬥牛,除了男女身體素質不同而產生的藩籬之外,不同性別間強烈肢體接觸的運動,也會使得男生因怕吃豆腐,而排斥和女生混隊競賽,這同時也會衍生公平性的問題。」 男女難以同場競技,源自性別本身的身體差異,在男性較為活躍的主流運動項目裡,女生想要找到球場,自在地打球,困難度要比我們想像得更高。 於是,雙生創立 WoWo Court 女性友善球場的初衷,便是為了解決這項困境。「希望可以把彼此對籃球的熱愛延續下去,並解決女生打籃球所會遇到的諸多困境。WoWo Court 想做的,是以球會友,在這裡,我們沒有所謂能力高低、沒有籃球素質的分化,只要你喜歡籃球都可以來。」 圖片來源|NIKE 而運動場上平權,時常便從小事開始:為不同性別的參與者找到發揮之地,創造安全的空間,並為其驕傲且歡呼,WoWo 所欲傳遞的訊息,早已超越了僅有「球場」空間所能帶給女性的價值。 一路走來,即便已從 HBL 選手退役,雙生仍然相信,運動具備改變世界的推動力。今年(2022)年九月,Yei在全國總統盃健美健身錦標賽中,拿下「非二元性別形體組」冠軍,為非二元性別健美選手開創先河,從此往後的健身場上,女子並非僅能著比基尼參賽,而是可以依照自身認同選擇組別、參與競賽。 健美賽事的一小步,性別平權的一大步,Yei 說,「甚至有其它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夠在自己城市推動非二元性別組的健美競賽,這無疑對多元性別族群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所謂性別認同光譜 LGBTQIA+ 後面還有更多,說的是性別探索本就是一趟無限性的旅程。我們都可稱之為人,但性別認同是無限的。 雙生過日子 穎(Yin)& 燁(Yei) 所謂運動之愛:隊友愛、敵手愛,還有滿心投入的熱愛 多年來,Nike 持續以「Be True」精神作為口號,傳遞支持多元族群勇敢做自己的信念,更透過「SPORT IS LOVE」標語向所有追求平權的人們致敬。 談到運動裡的「愛」,Yin 搔了搔鼻子,提起在HBL 的最後幾場戰役,「那幾場比賽非常重要,我可以感覺到其他隊員們相當緊張。當下我把大家圍了起來,告訴他們:盡情去打,勝負我來扛。」 Yin 笑說,自己不知哪來的勇氣脫口而出如此豪語,但其實自己的心底也怕到不行:「但隊友們聽我這麼說全都哭了。我和中鋒說,雖然我比妳矮,但我一定會幫妳搶到籃板;我又跟後衛說,妳就放手去打!只要往前看,我一定就在前面。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但光是願意做出這些承諾,就代表著我願意為她們去做任何事,那是隊友之愛,也是我們所能在球場上所獲得最珍貴的東西。」 以運動灌溉愛、滋養愛,是 Nike 持續透過運動員為世界傳遞的訊息。多年以來,Nike 持續於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及同志大遊行期間祭出對多元性別族群的支持,以推動真實之力,去撐起愛無差異的真諦。 高掛「SPORT IS LOVE」及「Be True」的標語,搖擺彩虹的旗幟,Nike 以運動員之名,熱烈且持續地貢獻平權之力,相信一切運動的初衷——在於給人平等機會,以自身之力,追求自我的價值。 Yei 說,運動場上,SPORT IS LOVE,不光是隊友之間的團隊之愛,還包含與敵手間惺惺相惜之愛,亦有自己充分投入運動時的那份熱愛:「你會知道,當你真的非常喜歡一個東西、一件事情,你會在任何時候想盡辦法去完成它、超越它。滿腦子想著戰術、想著籃球,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愛的展現。」 雙生談吐,一搭一唱,作為選手相互扶持;作為朋友不忘砥礪;作為姐妹心有靈犀。友愛之情的極致,展現於雙生之間,因有彼此才得以存在。為了給予世界與自己更好的未來,雙生以自身力量推動平權之途,他們不遺餘力。 「當你自身的光芒大過他人對你的刻板印象,那些批評就再也傷害不了你了,我們兩個希望能夠站在同志族群的前面,用力地去發光,讓大家知道,彩虹族群是很優秀的,我們並沒有不一樣。」 文|Yishin October 25, 2022 at 10:57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CpOYGsk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給大人的繪本|讀《Crushing》與孤獨共存,對的時候會遇見對的靈魂 https://ift.tt/q6YfeLX 迷誠品 繪本《Crushing》描繪都會中的兩個孤獨靈魂,有迷惘、有徬徨,也有對新關係的渴望,藉著溫柔的筆觸、充滿生活感的畫面,刻劃都市中既貼近又疏遠的人們,也療癒每一顆寂寥的心。 在與孤獨共存的生活裡,我們都希望生命中能出現一個「對的人」,偶有爭吵、卻也能時常感受相知相惜的片刻,盼著透過「關係」將自己與什麼聯繫在一塊,讓孤立感沒那麼明顯。 關於相愛,我們都還在尋尋覓覓,或許都需要來點貼近生活感的真實愛情⋯⋯ 「人與人的關係,如此讓人圓滿,也讓人黯然。」 《Crushing》故事圍繞在兩個同樣生活在繁華城市的年輕人,儘管周遭充滿噪音與喧嘩,但他們都同樣孤獨、同樣渴望與某人聯繫,尋找關係的建立; 一幕幕如動畫掠過眼前,展現每個嚮往與他人建立關係的人們不同的姿態。 圖片|《Crushing》 你也曾在熱鬧的場合中被寂寞打擾? 這次讓我們漫步在《Crushing》的一隅,尋找也同樣想建立關係的人;透過繪本,偷得一些勇氣,翻開聯繫的樣貌。 全世界的人,都在接觸的瞬間就成為錯過 平凡的日常讓人感到安心,平靜又踏實,但也似乎有那麼一點一成不變? 明明每天都會跟幾百人相遇,但卻總是錯過; 有時就是想要試試看,給自己一個機會,與對上眼的陌生人來個微笑,也許它能牽引我找到新的契機,畢竟最成功的業務就是陌生開發,目標越明確就越容易達成。 但,笨拙又怪異的模樣,似乎又拉遠了與彼此間的距離,這樣的嘗試有時讓我想放棄,內心深處卻響起:「要是有個人能夠理解我、拉我一把就好了。」 (延伸閱讀: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關係心理學:朋友變成戀人的 3 種情況) 圖片|《Crushing》 找不到想要的,先跟上大家的步伐 活在建立好的框架中,才能感到安全感; 雖然此刻的我不斷地在這條道路上尋找與自己相似的「模樣」,但做好偽裝是必備的,紅色的外套、紅色的圍巾、紅色的交通卡,這樣我就能跟上大家的腳步了吧? 雖然我也不是很確定,什麼是真正想要的。 圖片|《Crushing》 早安世界,我又不小心把自己搞丟 我以為一切都會過去,隨著時間、隨著白髮長出,但命運總是喜歡跟我開個玩笑,以為一切都會變好但其實什麼都不是; 「如何才能和大家一樣呢?」我不禁懷疑自己來到了平行世界,大家都找好自己的定位,只有我還在水箱裡,學著用鰓呼吸。 吞回無處可宣洩的情緒,今天的我依然只是一名無心的上班機器人。 (猜你想看:從奮鬥文化到多元共融?Z 世代除「安靜離職」外的更多選擇) 圖片|《Crushing》 用垃圾食物,嚥下那些說不出口的話 這大概是唯一能和大家一樣的方式? 品嘗美食,才能夠把那些卡在喉嚨說不出的話通通吞下;無處宣洩的情緒,讓牙齒成為我的利器,撕裂那些悲傷又難受的話語、吞下無以言喻的情緒,或許這樣心情就會比較好受。 沒地方能夠像個孩子一樣大哭,那至少能讓我在餐廳中大吃吧? 圖片|《Crushing》 此時此刻,仍在等待相遇的瞬間 雖然有時候會因為追尋的過程中忘了自己是誰,忘了如何與孤獨共存的時刻,但請記得那顆炙熱而火燙的心,依然存在於心底; 生命中的每次相遇,不論是路過還是停留,愛就像是野火,燒不盡也滅不完,藏在心中的最深處。 有些話,不必多說;有些人,值得慢慢等待。 (同場加映:達賴喇嘛《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愈能正視自己和他人受的苦,愈能感受喜悅) 圖片|《Crushing》 無聲中的故事,等待我們邂逅。 故事在無聲中進行,只有都市裡的人才能明白:人與人的關係,如此讓人圓滿,也讓人黯然。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從10部愛情電影修到的戀愛學分,每一次都痛心且深刻 電影《真愛挑日子》六句經典台詞:不害怕失去,才能擁有幸福的最大可能性 致我們心中的前任!8部適合情人節看的愛情電影;多虧與你相遇,讓我迎向更好未來 October 24,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6YfeLX
《小女子》影評:「活出自己」不代表自私自利,三姐妹的屠龍之旅 https://ift.tt/StZElIX 讀者創作 韓劇《小女子》不僅是三姊妹「屠龍」的英雄史詩,更是學著如何「活出自己」的成長故事。她們在顧及珍愛之人同時,繼續朝夢想邁進;懂得尊重與他人間的分界,也將彼此的關係昇華到了最好的狀態⋯⋯ 文|陌熙 近期 Netflix 熱播韓劇《小女子》,迂迴離奇的故事情節,讓所有跟播的劇迷,幾乎每集都是張著嘴巴看完。 儘管認為《小女子》接二連三的反轉設定過於激昂澎湃,甚至出現不少與現實邏輯脫鉤之處,我仍覺得本劇女性角色的生命歷程與心理狀態之刻畫,有許多值得細細梳理及品味的空間。 圖片|《小女子》海報 三位女性的屠龍之旅 《小女子》表面上批判資本家和政治人物的醜惡,歌頌平凡女性的堅強、獨立、勇敢與慧黠,像部關於一群手無寸鐵的女戰士,如何憑藉己身力量,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功屠龍的英雄史詩。 然而,若是剔除本劇為了迎合觀眾喜好、收割商業利益而出現的離奇橋段,我認為《小女子》的戲劇核心在於呈現三位女性要角──吳仁珠、吳仁京和吳仁惠; 她們各自迥異的慾望與價值觀,以及他們之間懸殊的人格特質、天賦和能力如何引領他們踏上這段「屠龍之旅」。 《小女子》裡的三姊妹最大的共通特質即是「勇敢」和「果斷」,尤其是在面對自我的野心和慾望時更是如此,她們毫不踟躕猶豫,總是昂首闊步地朝著熱情與夢想邁進。 然而,事實上三姊妹各自的追求截然不同。 大姊仁珠鎮日的奔波勞苦為的是報效「家庭」;二姊仁京日以繼夜地趕稿與播報為的是回饋「社會」;老么仁惠筆下陰沉抑鬱的藝術創作,為的則是解放「自我」。 隨著結局的明朗,我們能發現三姊妹最後都在某種程度上兼顧了「家庭」和「社會」的層面,且找到了和真實「自我」之間最完美的平衡點。本文欲透過分析三姊妹各自的追求重新辯證何謂「活出自己」。 (延伸閱讀:該如何真正活出自己?生命沒有最正確目標,從這些內在探問找到自己) 圖片|《小女子》劇照 當金錢成為阻礙:我要過上沒有母親,仍精彩絢爛的人生 簡陋窄仄的舊公寓裡,住著揮霍無度的母親和勤奮生活的三姊妹,無論怎麼省吃儉用終究是入不敷出。《小女子》首集便開宗明義點出,「金錢」是三姊妹追求各自嚮往的生活最大的阻礙。 從母親夜半竊走仁珠和仁京為妹妹仁惠積攢的海外遊學基金時,三姊妹就下定決心要過一個沒有母親的人生,一個即便沒有母親還是能夠精彩而燦爛的人生。 大姊仁珠:為了帶給家人取之不盡的幸福,在所不惜 仁珠之所以貪圖花英留下的巨額贓款,並非全然出自於內心強烈的階級翻轉慾望,更多的是那份疼惜愛護家人的心。 出身貧寒的仁珠,過於明白金錢加諸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限制,資本主義社會高舉「消費」的旗幟,製造大量的需要和欲求,他們時刻被提醒著各種的「得不到」: 仁京滿懷求知欲卻不能出國深造、仁惠有著天賦異稟的繪畫才能卻無法至海外進修。 因此,之於仁珠而言,「金錢」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為了守護友人遺留給自己的財富,並帶給家人取之不盡的幸福,就算危及性命,她也在所不惜。 (猜你想看:細品《孤味》:來自家人的愛,為何最令人窒息,最難以拿捏?)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珠的夢想是買一棟公寓,能容納三姊妹的寬敞公寓。 不論是自己抑或是家人的想望終究得透過「金錢」才得以實踐,所以打從故事的一開始她就注定會被自己的欲望捲進一場巨大的政治陰謀當中。 仁珠善良、誠實、透明而單純,是這些人格特質的集合,讓她淪為元尚雅邪惡劇本裡的主人公,和陳花英復仇計畫下的一枚旗子,但也是這些特質賦予她勇氣和韌性披荊斬棘抵抗世界的惡意。 她經歷了一連串的利益糾葛和權謀算計,卻沒有扭曲性格、步入歧途,或是拿更多冠冕堂皇的謊言文過飾非,反倒是最後在法官面前選擇坦白從寬: 「在數錢的時候,那份喜悅與私心,讓我激動不已⋯⋯庭上,是我沉迷於那份喜悅與私心。請你們懲罰我,我知道我做錯了,那筆錢害我差點沒命,也讓我失去所愛的人,有些則是險些失去,我也知道,那筆錢無法彌補我的人生,而現在,我認為我自己比那 700 億韓元還珍貴。」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珠的生命是一具失衡的天秤,往「家庭」的方向傾斜,而讓自己成天暈頭轉向為了籌錢汲汲營營; 從沒想過為了「自己」而活,甚至有時會把自己對於家庭的片面想像強加在兩個妹妹身上,希望她們都能摒棄各自危險的追求和浪漫的嚮往,一起搬去窗明几淨的公寓大樓生活。 而當仁珠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遠超過那 700 億韓元時,她漸漸能在「家庭」和「自我」間取得平衡。 她明白人我間的分際和界線,允許兩個妹妹擁有各自憧憬的人生,也開始思考除了和家人共同生活以外,自己心中還懷揣著什麼樣的夢想。 二姊仁京:極富正義感,卻不懂為自己而活 同樣不懂得為自己而活,極富正義感的社會記者仁京,是韓劇裡典型的記者形象。 滿腔熱血、橫衝直撞,只要是她認定的真相便會一鼓作氣追查到底,對於官商勾結和佈滿政治謀略的媒體生態毫不畏懼。 她敢於反駁上司、敢於衝撞體制、敢於挑戰權威,亦敢於在記者會上拋出最一針見血的質問。 儘管隨著劇情演進,她歷經了接二連三的試探、角色與利益衝突,仍堅持以「新聞真相」作為武器揭發朴載相的惡行。 圖片|《小女子》劇照 然而,仁京卻在最後一刻拒絕了電視台的挖角,選擇和一直以來默默守護著自己的河鍾浩,相伴去美國留學深造。 設立目標和里程碑,以及追求事業的成功與閃耀固然重要,也確實是仁京人生裡的第一順位。 不過,在這趟極其險惡的「屠龍之旅」中,她漸漸發覺鍾浩的陪伴並非理所當然,也意識到自己對他的情感遠超過「令人感到舒坦自在的友誼關係」。 向來夙夜匪懈投身於新聞產製的仁京,在故事的最後,她停下自己倉促追尋的步伐,選擇傾聽並依循內心的感受,決定和鍾浩在一起。 (延伸閱讀:婚姻事業如何兼顧?《大長今》李英愛:「找到支持自己的另一半,婚姻反而成為力量」)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珠和仁京,像是兩株各自攀附在「家庭」和「社會」的藤,儘管環境惡劣仍用盡全力抽芽生長。 只是「過於專注」,有時容易忽略了真正撐起生命的「根」,亦即「自我」,畢竟,人不可能終其一生只為了「家庭」和「社會」無私奉獻。 我們仍然必須在快步調運轉的現代社會中,稍稍停下腳步,沉澱自我,試著在自己心靈的角落裡,挪出一個位置,讓它長出不一樣的慾望和憧憬,如此方能實踐一個完整自我的多重可能,長出更豐碩富饒的生命果實。 小妹仁惠:逃離藝術裡的自溺狀態,追尋自我的同時依然兼顧家人 仁惠,一個有著極高藝術天分的女高中生,筆下的畫作總是披著一層神祕的薄紗,她的畫詭譎而陰沉,承載著自我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扭曲。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將精神分成三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原始的慾望,「超我」是一個人的道德判斷和社會規範,「自我」則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並調和「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 借用佛洛依德的學說,我認為仁惠將自己的「本我」全寄託在藝術當中,無能的母親、困窘的家庭、過度溺愛自己而帶來壓力的姊姊,種種無以言喻的不滿和委屈,通通成為畫裡的人物、景色和物件。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惠從一開始就想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枷鎖,她希望能單純倚恃著自己的天資得到賞識和寵愛,而非姊姊們無條件的大愛,於是她無所畏懼地踏入一切如戲的財閥家庭。 而「繪畫」恰好幫助了仁惠,在充斥著惡意和算計的幽暗森林中,還有一曙光能照見自己,保有自己不輕易淪為遭他人擺弄的傀儡。 不過,或許也正因為「藝術」讓仁惠較於常人,更浸淫於自己的慾望和心緒。因此她常會陷於某種狹隘的自溺狀態,忽略了姊姊們對自己真實的善意和關愛。 舉例來說,在母親偷走仁惠的留學基金飛去海外後,仁珠和仁京想方設法地再度替仁惠籌錢,但她卻為此感到氣憤,認為姊姊們其實不用如此大費周章,因為她想要靠自己的才華去掙得出國的機會。 她甚至趾高氣昂地對好友藝琳說:「別人給的愛,我就一定要接受嗎?」 仁惠起初所展現的「忠於自我」,事實上是某種罔顧他人感受的「自私狀態」,不過隨著心智的成長,她開始願意和姊姊仁珠及仁京敞開心扉,調整彼此「拋擲愛」和「接收愛」的方式。 世上有萬千人,就有萬千種說愛的方式,無論何種形式的情感,對齊彼此傳遞愛的方式,乃是奠基感情的磐石。 讀者創作 陌熙 於是當仁惠決定攜手和閨蜜藝琳,一起逃出虛偽如舞台布景的華麗豪宅時,她向姊姊說:「直到自己換了一張面孔時,那時候我就會回去了。」 仁惠自始至終都在追尋最真實的自我,不論是透過藝術創作,亦或是逃離讓自己面目全非的財閥家庭。 (同場加映:張西專文|生活沒有正確答案,但每個選擇都讓你成為自己) 圖片|《小女子》劇照 在故事的尾聲,仁惠透過旁白交代鉅款的分配方式,她留給大姐仁珠最豐厚的錢財,她說希望仁珠也能替自己買一棟公寓,而不是給三姊妹同住的。 由此,我們能發現仁惠從懵懂稚嫩的自我中心狀態,蛻變成在追尋自我的同時,依然將珍視的親人納入考量的成熟狀態。 「活出自己」從來不等同於自私自利或為所欲為,那只是不成熟的自我中心罷了。人生不可能只有自己的需要和夢想,一定會存在自己在乎和重視的人們。 因此,真正的「活出自己」乃是在顧及珍愛的人們的同時,繼續朝著自己的夢想藍圖邁進。在保有自我的狀態下,我們也能更懂得尊重並拿捏與他人之間的分界,從而將關係昇華到最佳狀態。 作者介紹|陌熙。喜歡文字、電影、木質香氛、灑滿陽光碎屑的泳池和咖啡廳裡靠窗的位置。期望在高速運轉的台北城裡,透過文字凝滯時間,鐫刻感受,陶冶靈魂。 October 24,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tZElIX
中華電信創新育兒政策:減時不減薪、打造科技育兒園所,提升工作效率 https://ift.tt/e8YwkBO 親子天下 隨著台灣邁入少子化社會,有越來越多企業致力打造友善的職場育兒環境,像是中華電信從今年起實施獨步全台的育嬰工時制度,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如果是你,會希望公司提供什麼樣的育兒制度呢? 走進中華電信南區服務中心旁的小門,嶄新明亮的空間映入眼簾,一排低矮的抿石子洗手台、鋪滿教室的淺色木質地板。這裡是八月剛開幕的中華電信仁愛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任職於中華電信的黃爸爸,家中四歲的兒子將成為首屆新生,他談到,教保中心讓接送孩子變得相當方便,孩子也期待跟爸爸一起上班,還會主動詢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去上學?」 台灣邁入少子化社會,政府鼓勵企業提供更友善的職場育兒環境。 中華電信設置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今年八月,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六都設置九處教保中心,共開辦十六班、招收四百一十八名二到六歲學生。 中華電信教保中心最大特色就是結合自家資訊科技產品,打造科技育兒園所。 包括即時影像與監視管理系統,守護孩童托育安全,還有 App 協助老師掌握家長的接送時間;在園內,也有用來說故事、播放兒歌的 E 化機器人。 除了教保中心,中華電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從今年起實施獨步全台的育嬰工時制度,讓家中育有三歲以下子女的員工,每天可減少一小時的工作時間,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 圖片|許育愷;中華電信設置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並推動育嬰工時制度,打造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 中華電信行政執行副總經理洪維國表示,少子化是一個嚴肅的議題,也是國安問題。 身為企業,責無旁貸,從今年一月起,中華電信實施全國首創的育嬰工時制度,讓家中育有三歲以下子女的員工,每天可減少一小時的工時,提供彈性育兒空間,而且薪資照給、不影響全勤及考績。 洪維國指出,今年第一年推動育嬰工時新制,全台約有一千二百多名員工符合資格,其中有近九百名員工提出申請,員工可以自由選擇每天晚一小時上班,或提早一小時下班 「像是有深夜餵奶需求的父母,可以睡飽一點再來上班;若怕塞車影響接送,則可提早一小時下班。」 (延伸閱讀:「高學歷家庭主婦」在家育兒叫做可惜?賺多賺少,都該是一樣的話語權) 工時減少,工作績效反變好 「少一小時的上班時間,工作績效反而變好了!」洪維國說,員工在彈性工時下,不用處處掛心。 因為安心工作,工作更有效率,企業打造好的環境,員工也會用高效率來回報,還有離職員工為了這項新制,重新報考回鍋任職。 除了彈性育嬰工時,中華電信也推出多項優於現行法令規定的員工育兒福利措施。 像是提供企業的育兒津貼,員工在小孩六歲前,可每月領補助五百元,最多六年有三萬六千元; 《性別平等法》今年修法規定產檢假、陪產(檢)假從五天增加至七天,中華電信從今年八月起增至十天,並把政府補貼企業的兩天薪資,全數回饋給請假員工; 另提供育嬰留職停薪兩年措施,除了前半年可領法令保障的投保薪資八成薪外,後續一年半更加碼提供勞保薪資五成薪,光是去年就發出一千四百萬元育嬰留停津貼。 (猜你想看:錢錢與它的產地|新手家長理財懶人包:育兒津貼與生育獎勵加碼!從坐月子到幼稚園,申請補助、獎勵金)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洪維國說,為減輕員工育兒壓力,零到六歲的員工子女,每年可領六千元育兒津貼,每年享有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還有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子女教育補助費。 「希望打造一個幸福企業,讓員工在家庭、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也響應政府推動願婚、敢生、樂養的目標。」 育有兩子的賴姓員工說,近年來公司不斷推出新的育兒福利措施,的確有助於生育率,自己任職的部門,員工約一百人,最近就有三人生產請育嬰假; 雖然自己的兩個小孩已經就讀國小,但還是可享受教育補助津貼,「的確是很適合結婚生小孩的公司。」 育有兩女的黃姓員工表示,公司的各項育兒福利措施,都跟上政府的政策節奏,像是育兒津貼、留職停薪等,「自己生了兩個,很有感,所以常跟親友說,要生小孩先來報考中華電信。」 不過,她認為教保中心欠缺戶外活動空間,還是會幫孩子優先選擇公幼。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2022年9月號「少子化浪潮下的新家庭、新教育ー為幸福而教」,由親子天下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親子天下》2022年9月號 October 24,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8YwkBO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孫麗翠的「霜降」節氣儀式:學習捨放,享受焦慮與安靜;冬藏前的自省,讓生命加倍奉還 https://ift.tt/aB7eiSK womany 女人迷精選 2022 年的 10/23-11/6 為節氣「秋分」:在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裡,保養身體、穩定身心⋯⋯健康比什麼重要! 文|Li Tsuei 霜降 10/23~11/6 【霜降】秋天最後一個節氣 萬物已完成了這一年應盡的自我存在的義務,就要準備休息,等待春來。 天上於此時寒氣下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日熱氣不足以蒸發夜晚地底生的水氣,水氣於是在地面結成霜。天氣會越來越冷,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圖片|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人容易感染地底散發出的寒氣,尤其傷寒於早晚「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寒露腳不露」,要注意適時添衣,尤其是注意腳部保暖。 肺為「百脈之母」,肺弱的人,肺的維修時間會延長,會持續到霜降,易犯氣喘,且胸悶、會影響鄰近的心臟。肺弱又要釋放能量維修,就造成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壓力,造成肺的慌火旺、會灼肺氣,造成扁桃腺痛。 秋末天寒造成血管收縮,在熱到冷的漸次過程中,身體末稍因離中軸最遠神經系統反應了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態感受明顯,中指、食指發麻而刺痛。 嚴重地甚至會發生栓塞性中風、心肌梗塞、耳中風、耳朵痛、耳鳴。肌肉在冷熱收縮中,則會痠脹疼痛咽喉炎、氣管炎等。 多留意頸脖、後腦、膝蓋的保暖,背部不要受寒,否則也會拉肚子腰背痛、頭痛。 【霜降】放下焦慮,強健抵抗力 晚秋的淒風慘雨、草枯葉落,萬物就要休息停止生發。 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身體系統運作也相應開始減速,習慣在生活中衝刺的人,熱愛活動的人,容易在此時因大腦與非自律神經的反向操作而產生無由的全身酸痛,疲乏無力。 人腦底部有松果體,這腺體能分泌褪黑激素,會影響人的意志。入秋之後,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增多,人的情緒相應轉成消極,於是情緒低落,憂鬱、甚至焦慮、躁鬱。不願與別人溝通、放棄往前的動力。 其實這樣逢時正是要讓自己學習捨放的時機,在寒意降臨時以淡薄收隱來享受自我內裡強大的安寂,開展觀世的美感與幽默。 若有髖關節痛、肩胛骨不舒服等狀態出現,即知是自己還拘限於自悲情緒、鬱悶煩惱之中。 (同場加映:日本「青蛙式瘦身」八招:放鬆髖關節,鍛鍊腰臀肌肉)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霜降過後即立冬,養陰,要收陽氣,藏精氣,肺脾為身體陽氣所在,心腎藏精是為陰,要趁此時調養肺脾和心腎。 於外要穿衣保暖全身,於內潤肺、保暖腸胃,讓身體的防衛能力在溫暖地狀態中增強。 由於腎(水)就要準備進廠維修了,在此之前,腎氣會特別的弱,出現又乾、眼眶浮腫、膝蓋痠軟、腳踝腫、腳跟痛,感覺頻尿又似無尿;身體的供輸管道在調整時,有時會從腳底到髖骨出現痠抽痛。 多做些彎腰及骨盤沉降的運動、勿憋尿,反而以補充喝熱水加強排尿系統的運動來幫助腎水的循環,晚上用熱水加海鹽泡腳讓氣血可以順利從腳底往上帶起回流。 秋末延至冬末是慎重感恩,於腳的時候多按摩腳搓腳,伸展腳趾輪轉腳踝,踏腳跟踢腿泡腳,穿襪子睡覺並為腳選擇天然材質的好襪,選一雙讓腳可踏步踩地讓腳趾自在接地氣的好鞋。 圖片|Photo by S.N on PIXTA 【霜降】節氣保健,吃吃揉揉變健康 揉肚子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前揉肚子。每次左右方向順逆時針各揉 100 回。 肚子寒涼時,也可用溫熱包放在肚臍上熱敷。 暖胃:腳要熱、頭要冷。 吃熱食、喝熱水。 衣服寧願多穿。不打赤腳、不坐地面。 感到身體元氣弱時,早上可吃些白木耳蓮子酒釀,幫助屬金的肺生水養腎。也可吃些黑色食物,如:何首烏湯、麻油黑木耳炒薑絲、紫米、黑芝麻在入冬前先準備養腎在腎元氣最弱之時,助益腎氣順暢。 肺喜潤而惡燥,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出現燥象,表現出又乾舌燥、唇乾、鼻乾、咽喉乾燥、皮膚皸裂。 防秋燥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先減少飲食中辛辣刺激物,防秋燥上火。 再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板栗、柿子、蓮藕、山藥、白蘿蔔等食物。 煮一鍋銀耳蓮子粥,薏米粥可以經常喝,可適當加入杏仁、川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的火氣,或加入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等中藥材,既能滋陰潤肺,還可依每人體質靈活化解秋燥。 (延伸閱讀:總是活在焦慮裡,無法享受當下?跳脫注意力偏差,心理師的三個練習法)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秋末冬來,容平補養身心,勿在此時長期斷食,亦勿天冷過食補品,干擾身體的有機營運消化功能的自然運作。 走出戶外,去走山登高,曬太陽。聽歡樂的音樂,穿暖色的衣服。 秋天要早睡早起,秋季最重要的養生秘笈,就在於舒緩壓力,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與朋友們多聊天,通過交流讓心情好。 秋天,主刑,肅殺。像自己內在的評審在評鑑自己對身體過去的所作所為,當然也不只是對身體而已,更重要的是在意念行為上,任何事來,都以平常心接受,唯有服氣才會容平。 霜降,讓心降服、不怨。靜心,感謝。 這是生命輪轉的「守時待機」期、冬藏前自省,生命就加倍奉還。霜降雙降。 October 23, 2022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B7eiSK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陳雪專文|在廢墟中完成寫小說夢想,我除了固執,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https://ift.tt/SZypaWz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大學畢業後,為了兼顧生計與夢想,陳雪應徵過各式各樣的工作,從船務公司會計到 KTV 服務生,還差點成為靈骨塔推銷員,然而數十年來,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她的夢想始終如一,她依然堅定地走在寫作的路上。 文|陳雪 大學畢業後因為想寫小說,沒有選擇教職或從事出版,我搬回臺中,租了一個小套房居住。 我的家當有幾百本書,一整套音響視聽設備,一點衣服,幾十張 CD,當時還有收藏幾個菸灰缸,就是我的全部。 小套房位於臺中親親戲院一帶的舊大樓,老舊電梯咿咿呀呀發出可怕的怪聲緩慢上升,我住在三樓的一個套房。 說是套房,也不過只有三坪大的空間,內裡有一扇面對天井的窗,一點陽光也沒有,一個磁磚砌的小流理檯,一個破舊的浴室,房租五千元。 我自大二從學校宿舍搬出來,就沒再與人一起分租過房子,因為住宿舍的回憶是不堪的; 我只能自己租套房,當時我也還不會騎摩托車,找上那個房子是因為小時候常去親親戲院看電影,記憶中有熟悉感。 如今回想,那個我視為避風港的小套房,狀況其實非常糟。大樓老舊不說,整棟樓散發出一種破敗氣息,樓道總是黑黑的,我很少看到鄰居進出,天井裡卻總是傳來各種聲響。 夜間的麻將聲,凌晨女人綿長的叫床,半夜打小孩,夫妻爭吵彼此咒罵,感覺住進這棟大樓的人都不快樂,都在互相憎恨、彼此埋怨中度過。 可當時我沒想到那麼多,只知道租了房子,把書安頓好,音響裝上,就是家了,對我來說外面的世界不重要,可以看書寫稿聽音樂就是我的世界。可是沒錢了,得立刻去找工作。 圖片│圓神出版 提供 我第一份工作是「行政人員」,也在北屯區。上班第一天,我穿了套裝赴職,辦公室裡幾十個像我一樣的畢業生,個個精神抖擻。 我們被叫到會議室上課,一連上兩天,第一天上的是心靈雞湯那種勵志課程,主題是如何迎向成功的人生,講師口沫橫飛,我卻一點也抓不到要領。 第二天講人際關係,這向來是我的致命傷,得好好聽聽才行,但講師內容依然令人捉不著頭緒。 第三天,先給我們一份問卷單、一張電話名冊,就要我們照著電話名冊,請客戶給我們三分鐘做問卷。 當時問卷內容就讓我起疑,我已記不得整體內容,但記憶中跟我上的課很像,圍繞著致富、成功、第二收入,幾項問題問完,就進行下一組。 第四天上班,主管終於說出了我們公司真正的宗旨,原來是靈骨塔傳銷公司。那些訓練是要我們照他們買來的電話資料逐一打,用問問卷的方式誘導他們來買靈骨塔。 吃午餐的時間我就走了。我是那種連跟室友都無法相處的人,要如何去推銷靈骨塔? 這幾天的薪水當然拿不到,我打電話給當時的戀人,說明情況,記得當時我站在馬路邊打公用電話,路上人車很吵。 我說,我被騙了,做了三天白工,他笑說,再做下去會被騙更多,搞不好自己買了靈骨塔塔位,倒貼。 但其實那時我身上只有幾千塊,不怕被騙。 (延伸閱讀:「做著成功的工作,卻始終不快樂」從跨國公司到編織藝術家 Michelle:遇上法式繩結編織,開始與自己對話) 圖片|陳雪 @ FB 身上存款就要見底,我立刻找了第二份工作,是「臺語字典編輯」,因為徵求的條件是大學中文系畢業,我的條件符合。 那是一家位於社區一樓的咖啡店,店鋪很小,老闆一頭長髮,頗有文藝氣息。 面試時他看了我的履歷要我當天就上班,那時薪水是兩萬五千塊,早上十點到晚上六點,有客人就煮咖啡做飲料,閒時就幫他編字典,感覺頗悠閒。 上班後我漸漸發現每天幾乎都沒客人,但每個月都會有一場聚會在咖啡店的地下室召開,原來咖啡店是幌子,老闆是開濃縮果汁工廠的,他胸有大志,想編一本臺語文字典,復興臺語文化。 可是對於如何編字典他好像也沒有方法,記得那時老闆給我一本他女兒的國語課本,要我每天就把那些生字抄寫起來,然後逐一用羅馬拼音翻成臺語。 我其實對他要做的事沒有興趣,當時我一心想寫小說,所以沒有客人時我若不是在抄生字,就是在看小說,空蕩蕩的店裡,只有躲雨的人或者需要解渴的業務員,我樂得輕鬆。 每天都有大把時間可以看書,安靜的店裡,我每天給自己煮一杯咖啡,翻譯一百個生字,打掃一下店裡,就沒事了。 我甚至開始在吧檯寫小說,感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很快我就可以寫完一本短篇小說。 事情當然沒這麼美,我上班第二個月,老闆就不堪虧損決定改為半天班,我只需上班四小時,薪水減為一萬二。 當時我房租就要五千塊,剩下七千怎麼夠生活,況且我是立志要存二十萬辭掉工作寫小說的。我慌了,又開始翻開報紙的求職版,逐一打電話。 (猜你想看:【工作力全開】暑假到,打工去? 玩社團?三個逆向思維,讓你建立個人高度差異化,未來求職成功勝出!) 圖片|陳雪 @ FB 我應徵過一個船務公司會計,公司就在我住處對面,是一棟非常老舊的大樓,電梯上升時會發出彷彿喘不過氣的聲音。 電梯打開,我應徵的公司大門外觀破舊,來開門的是一個非常非常胖的男人,狹窄的辦公室只容得下一張辦公桌,後面用屏風擋起來的地方好像就是他的住處。 屋裡都是菸味跟他的體味,我很想轉身就走,但又找不到藉口,就還是坐下來讓老闆面試。老闆說了好久,我才聽懂他做的是外籍漁工仲介,所以會計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接聽電話,然後支付薪資。 他說公司的帳很單純,業務也不多,只不過他還有其他工作,一個人忙不過來。「有個伴也好。」他說。 老闆其實不可怕,胖大的身軀底下仔細看他也不過三十多歲吧,我突然有種他是在相親的感覺,好像是藉著面試想要認識女孩子。 「妳讀中文系啊,那一定很有氣質。妳看妳嬌嬌弱弱的,感覺就是很秀氣。」老闆自顧自地對我描述了一番,好像頗為中意。 他說薪水兩萬二,隔天就可以上班,問我有沒有其他問題,我說沒有,謝謝你。關上那扇門的時候,感覺背後好像有個黑洞突然咻地闔上了。 下樓時我不敢搭電梯,就走樓梯下樓,沒想到樓梯間比電梯更可怕,走道上塞滿了鞋子、舊家具跟腳踏車,地板的灰厚得踏上去好像會陷落似地,我真的是連滾帶爬拚了命逃出去的。 當然我第二天沒有去上班。 (延伸閱讀:「面試草率、待遇不明講?」社會新鮮人注意:有這 10 種狀況的公司千萬別去) 圖片|陳雪 @ FB 當時身上只剩下吃飯錢的我,立刻又找了份工作,幸好當時父親幫我買了輛二手摩托車,我記得它有個好笑的名字叫做火鳳凰。我騎著摩托車四處去應徵,我做過好多工作,幾乎都沒超過幾個月。 最後我去應徵了一家會員制的 KTV,當 DJ,那時的 KTV 還需要人工放片,小小包廂裡就只有我跟另一個男生負責。 公司位於臺中市區雙子星大樓,店剛裝潢好,一切都還在草創期,員工也不太穩定,當時我們是兩班制,我做夜班,下了班已經深夜一點鐘。 DJ 男總是約我去吃消夜,我去過一次,兩人面面相覷不知說什麼才好,他再約我我就不肯去了。拒絕之後,兩人在小房間一起工作有說不出的尷尬,我只好調到外場去當服務生。 當時的服務生有很多名,領班副理是個高個子,臉黑黑的,脾氣很好。櫃檯有兩個會計,都很漂亮。 當時我還抽菸,員工要抽菸都得到茶水間,那兩個會計也都抽菸,因此我們成了抽菸三劍客。 會計之一叫安妮,另一個叫美惠。安妮長得一雙水靈靈大眼睛,皮膚很白,總是一臉無辜的樣子,她抽菸也是抽好玩的,聲音非常甜美。 美惠是冰山美人,聲音很低沉,皮膚白玉似地,眉眼低垂,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氣質。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一種江湖氣,她的母親是酒店小姐,家裡幾乎都從事八大行業。 美惠性格豪邁,持著菸說話的模樣有一種帥氣,因為她們倆都是美人,在店裡特別受到注目。 店經理就非常喜歡纏著安妮,可是安妮跟美惠都喜歡跟我在一起,我向來以為自己沒有女生緣,或許在那種特殊場合裡,我看來很無害吧。 圖片|陳雪 @ FB 每天上班前,安妮都會騎摩托車來找我,一起吃遲來的午餐,吃完東西,小聊一會,才一起去上下午三點的班。 美惠很熟悉 KTV 的各種措施,當時副理為了會員卡的事苦惱,美惠一下子就看出問題,協助他把入會資格弄好了。 此後下班,副理都會帶著我們去吃消夜,安妮,美惠,我,副理,還有一個服務生叫小馬,小馬很機靈,每次到包廂去,客人沒喝完的XO 跟白蘭地威士忌等好的酒他立刻收起來,都堆在茶水間裡。 店裡規定不能收小費,但我需要錢,客人給我小費我立刻塞進制服的裙子裡。 有一回下班大家說要去唱歌,那時我很納悶,剛從 KTV 出來還要到另一間去,那豈不像加班了嗎?可是我也沒拒絕,跟著大家去了,因為隔天公休,大家唱到中午才罷休。 那次唱歌讓大家知道我擅長對唱,我們店裡沒有坐檯小姐,有時來了大人物說要男女對唱,副理就叫我去應付一下。 我握著麥克風站在門邊,陪那些客人唱歌,唱的都是〈雙人枕頭〉〈雪中紅〉之類的臺語歌,客人高興了,就給我小費,一次一千元,我全都塞進口袋裡,下了班就給副理兩百,讓大家買點心吃,人人盡歡。 那段時間,我與男友疏離,他始終覺得我在浪費生命,我有我自己無法向他傾訴的心願,我想存二十萬,然後專心寫小說。 當時在 KTV 工作,薪水加小費一個月能賺到四萬多,我預計做半年就辭職,什麼苦我都可以忍受。 圖片|陳雪 @ FB 那時我的世界變得很小很小,就是每天陪我吃午餐的安妮,以及茶水間裡聊天的美惠。美惠有很多心事,在酒店上班的母親養著小男友,小男友時常對她毛手毛腳。 美惠說母親愛美,非常怕老,對於女兒日漸成長竟然感到威脅,美惠給我看她們母女的照片,照片裡真的是姐妹一樣的一對母女。母親非常貌美,可舉止妖嬈,跟美惠全然不同。 美惠對我說,她對男人厭惡,這輩子大概不會結婚,她說著說著笑了,「可是我這個工作如果不做了,可能也要去酒店上班。」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討厭男人,才賺得到他們的錢。我想趕快存夠錢,自己搬出去住。」 安妮與美惠不同,安妮有個男朋友,一直想娶她,可男朋友比她小,她家人不答應,安妮私下對我說,其實她還有一個男朋友,比她大上很多。 「我媽都罵我,長這麼漂亮,交男朋友卻沒一個正常的。」 我問她為什麼?她吐了一下舌頭說:「算命的說,我這種長相,沒有正桃花。」我驚訝問她:「妳都聽算命的嗎?」安妮說:「不是我愛聽,是他準啊!」 副理後來知道我謊報學歷,履歷上我寫著高職畢業,其實我是大學中文系的,副理告訴我說他也是大學畢業,正在存錢想要考研究所。 他對我有種惺惺相惜的感情,對於經理的作威作福頗有微詞,這些那些,我也是聽聽而已。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塊海綿,別人說什麼,我都只是安靜地聽。我正在感受世界的複雜,還來不及做判斷。 大家都問我:「大學生,妳來這裡幹嘛?」我笑笑不語。他們不知道我已經找遍了工作,這世上根本沒有適合想寫小說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做的工作。 能到 KTV 當服務生超過三個月,我已經很滿意了。 (同場加映:陳雪專欄|當關係陷入瓶頸:停下來,問自己還願意努力多少) 圖片|陳雪 @ FB 晨昏顛倒的日子我以為至少可以維持半年,讓我存夠了錢辭職去寫作。第四個月開始,安妮突然曠職了,我打電話給她,她說,她去洗手間時被經理強吻了,她害怕得不敢來上班。 我去告訴副理,副理也很生氣,但大家都拿不出什麼辦法。隔天安妮來上班了,原來是經理送了好大一束花給安妮賠罪,一切又都如常了。 隔週,換成美惠離職了,我打電話給美惠,她約我去她家見面,她家離店裡不遠,是個兩房小公寓,屋裡有一種熟悉的氣味,那是胭脂加上酒精與香菸的氣息。 她母親穿著漂亮的睡衣,一臉蠟黃,雖然仍有姿色,卻顯得憔悴。美惠正在收拾東西,她說找到房子了,要搬出去,母女倆鬧得很僵。 美惠把我找到房間去,送給我一個很漂亮的打火機,說她要去酒店上班了,我不知該回送什麼,她突然抱了我一下,好像想說什麼,卻也沒說出口。 「以後常聯絡吧!」我說。那之後我再也沒有她的消息。 圖片|陳雪 @ FB 有一日我去上班時,過馬路不小心被迎面來的摩托車撞了,人沒大礙,只是膝蓋受了傷,急診室的實習醫師不知為何把我整條腿都裹了石膏,說三個月不許亂動。 上了石膏我一個人就無法生活了,副理叫計程車把我送回老家,爸媽看見我的石膏腿還以為我骨折了,我跟副理說,等我腿好了再去上班,我爸生氣地說:「要去 KTV,還不如去夜市擺攤。」 後來在街上的診所,醫生把我的石膏拆掉了,說膝蓋無礙,腿也沒事,休養一陣子,皮肉傷好了就能走。 我在家裡住了兩個星期,完成了一篇短篇小說,就又回到我的小套房去了。 後來我不曾再見到那間店裡的人,但經過那棟雙子星建築,我偶爾會想起在二十六樓的那家奇妙的 KTV,想起我那間廢墟裡的小套房,想起打工的歲月。 我記得當時有一陣子上班到凌晨五點,騎著摩托車回家的路上,周遭一切都還濛濛的,天色逐漸要變亮起來,我一直想著這樣的生活要到什麼時候才會變好? 但我想不出答案,我只是騎著我的火鳳凰,在清晨或黑夜的街道上奔馳,我心裡有很清楚的聲音在喊著,這是屬於我自己的生活,不管多麼辛苦,我都要寫小說。 未來遙遠而不可測,小說也像一個不可能的夢,可是我繼續奔馳著,在通往未知的馬路上,我繼續騎著車,感覺前方越來越渺遠,神情漸漸恍惚起來,我想我可能太固執了,但除了固執,我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本文摘錄自陳雪《少女的祈禱》,由圓神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少女的祈禱》 October 2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ZypaWz
「就算體重回升,還是比從前快樂」打破美的迷思框架!不再嚴格控制每一餐 https://ift.tt/jaVuAO0 讀者創作 看著體重計上的數字斤斤計較,被社會限縮的「美」的概念,能為身材焦慮的女孩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嗎? 文|薰 「美是什麼?」 這個問題一項見仁見智,換個國家、換個時代、換個人問,得到的答案都可能天差地遠。 以身形為例,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古代而言,能吃飽穿暖便是至關重要的,自然而美,美的標準也和物質掛勾,能吃是福,豐腴為美。而在物質相對富庶的現代呢?瘦、還要瘦得剛好,太瘦反而會給人一種乾癟的感覺。 或許,人們總是認為難以企及的,才叫做美吧? 為了瘦下來,好久沒有好好吃一口飯 筆者曾因為體重問題而感到自卑,很認真的少吃運動,儘管體重確實瘦了下來,可在某天不小心吃多了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好久沒這樣大口吃飯了,好開心。 這讓我想到曾經看過的,書中的女主角為了擠進 S 號婚紗,拼死拼活地減肥,結果男友因為找到一個能穿 SS 婚紗的女人就拋棄了她。女主角情緒崩潰,等到回過神時,她已經從頂樓一躍而下。 幸運的是,她重生了,而重生過後的她,在好不容易吃上一口白米飯後哭得傷心欲絕。理由是為了瘦下來,她已經好久沒有好好吃一口飯了。 這個故事劃過我的腦海時,我不禁有些害怕。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為了瘦下來,連吃東西也不能盡興,每天得為了多吃一口飯而斤斤計較?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所以我漸漸不再那麼嚴格地管控我的每一餐,儘管體重回升了一點,我卻發現自己比以前快樂許多。 並不是說,我放棄減肥我就從此放棄了讓自己變美,而是我選擇其他同樣能變美,卻不會讓自己痛苦的方法。 像是能運動時多運動、不餓時不要貪嘴等等,或許效果不如節食,但於我而言,總比得承受節食時的痛苦要好。 簡而言之,我認為變美應當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尤其是發現自己最美的樣子時,那應該是喜悅,而不是整日膽顫心驚,或是每天斤斤計較著昨天多吃了兩口飯。 (編輯專訪:穿搭像戀愛,知道為何買錯,就在更好的路上!專訪流行預測師 Emily:從衣櫥開始玩出最美五套) 你真的認為那樣是「美」嗎? 暫且不提其他林林總總的審美標準,儘管「美」,本身是美好的一件事,但許多人就為了契合「美」,硬生生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 有人認為化妝是美,所以每天花不少時間化妝卸妝;有人認為胸部大是美,所以花錢隆乳;有人認為苗條是美,所以運動外加禁食,希望能維持身材。 我這麼說,並不是想評斷這些方法的好壞,我只是懷疑,你是真的認為這樣是「美」嗎? 基本上,我認為沒有人能毫無疑慮地說出:我的審美標準不曾受到社會的任何影響。我們活在什麼環境裡,我們自然就會被那個環境影響,不論好壞。 在把厚重的粉底塗上肌膚前、在眼巴巴看著甜點卻只能告誡自己要忌口前、在簽下整形手術書前,不妨先想想,你真的認為這樣做能變美嗎?還是你只是盲目地追尋社會上對於美的標準,強硬地把自己塞入那個框架中,然後變得越來越患得患失? 圖片|Photo by Raphael Lovaski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美麗不是長得好看,而是你感覺自己美好!」Harry Styles 穿女裝、塗指甲,自創美妝打破性別框架) 我認為大部分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美,可說是從來不去思考自己為何追尋,那你追尋的不是美,你只是享受眾人的眼光、享受那種近似於待在流行尖端的快感。 流行轉瞬即逝,今天流行煙燻妝,搞不好明天就換成流行淡妝,為了追尋大眾標準下的「美」,你便跟著流行起舞,這樣疲於奔命,值得嗎? 或許你會覺得,應該也沒那麼誇張,不過就是化妝、不過就是節食,哪有那麼嚴重? 但不要忘了,溫水煮青蛙,等到被燙到時想跳出來早已來不及了。節食減肥減到變成厭食症的案例絕對不少,不化妝就焦慮不已的也是大有人在。 不妨問問自己,做什麼的時候覺得自己最有自信也最美麗?是化妝的時候嗎?是餓著肚子節食的時候嗎?還是做完整形手術,看著全然不同的自己的時候?如果都不是的話,那做這些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倘若追求美好,已經成了痛苦的泉源,那本身便是一種謬誤。 讀者創作 薰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October 21,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aVuAO0
三分鐘讀性別|男生不能當牙醫助理? https://ift.tt/lRe7gpw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一名護理科男同學在網上發文表示,自己因為性別應徵牙醫助理被拒絕;對此,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一名護理科男同學在網上以「為什麼牙助都是女生?」發文表示,自己因為性別應徵牙醫助理被拒絕,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不讓男性應徵牙助,違反性別平等法 依照就業服務法第 5 條第 1 項規定「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身心障礙等予以歧視;其罰則為 30 萬元~150 萬元不等。」 網友怎麼說? 有人打抱不平,當然也有網友認為女性更適合當牙醫助理,因為助理是女生,比較不會因為不小心碰觸有性騷擾爭議。 不過,相信醫護人員的專業,不需要質疑他們的性別。 在醫療工作裡,不只有牙醫助理會觸碰到病人。為什麼這份工作,卻往往只限女性呢?一起來思考。 圖片|Photo by Bakytzhan Baurzhanov on Pexels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全球工作重組,DEI 成為吸引人才關鍵因素,台灣首屆多元共融願景大獎,表揚企業,加速台灣職場DEI 文化正向變革!詳情請看:https://womany.net/dei/awards October 21,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lRe7gpw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異國離婚訴訟之路|令人稱羨的移民婚姻之後:離婚攻防不是最佳解,但能帶來解脫 https://ift.tt/aQTUZxE 讀者創作 家暴、離婚、訴訟、哭泣的孩子、俱疲的身心⋯⋯沒有人希望一段親密關係會落到對簿公堂,然而這段路得開始走,痛苦才能看到盡頭。 (第一篇:遭家暴打傷離婚,卻被指控「覬覦男方財產」:離婚這條路,是讓你更認識自己的修煉) (第二篇:女人的離婚計畫:當小孩監護權、財產分配成為了兩難) 文|唐橖 「妳怎麼可以拋下這麼小的小孩,只想跟朋友出去吃飯?妳這樣是好媽媽嗎?」 前夫這麼說的時候,我已經除了走到家門前十步的小公園之外,沒有跟嬰兒以外的人類實體互動三個月了。他總有無數個加班晚歸的理由,以及讓我感受到孩子的存亡與母親相繫的說法。 曾經隻身前往前夫讀書、工作的美國城市幾年,我以為在台灣學經歷皆屬佼佼者的自己,足以應付全新環境的考驗。只要憑著一向的努力與樂觀,即便是在沒有任何社會資源與親友後援的處境,婚後隨即懷孕、育兒,異地生活應該依然過得有聲有色才是。 可惜,有形、無形的暴力,正悄悄入侵我的婚姻與生命⋯⋯。 圖片|Photo by Flávia Gava on Unsplash 生了孩子後的女人只能是好媽媽,被剝奪了自己 「妳出門的話,我不知道她幾點要吃什麼?妳會放心嗎?」、「她哭的話,我就只能讓她哭,我也沒有辦法,這是妳要的嗎?」 為了聽從省錢的家規,我在完全陌生的國度,沒有手機可供聯繫,他真正掌握了我心繫孩子的情緒,一頓飯下來,忐忑不安。 「她就哭了兩個小時啊,我只能看著她哭。」回到家時,他語氣平淡告知。 爾後,我不敢再獨自出家門,他綁架著我和孩子,如同連體嬰,不得分開。 再後來的後來,那些爭吵時,我要求可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都演變成他強力壓著大門的命令,不准我踏出腳步(只能在某個房間冷靜?),或是把我鎖在門外(因為「這是我買的房子!」),伴隨屋內孩子的哭泣聲「反省」。 家暴的開始,經常是包裹著道德教誨的糖衣,訓導女人如何聽話地相夫教子,恪守本分。 妳極其相信枕邊人,選擇拋下一切,陪老爺在異國打拼,沒想到卻落得身心傷痕累累,只得逃回家鄉,最後憤起提告。 我作為原告的離婚官司,已然纏訟一年半,不僅因對方持續無的放矢,而判決尚無進展,還經常在午夜夢迴,質疑自己是真正做錯了事的人。 (延伸閱讀:「離婚不是多一個仇人,而是讓生命中多一個朋友」關係心理學:好好離婚的 5 個心態) 令人稱羨的移民婚姻,實則千瘡百孔 也許移民的不易,充滿不為人知的心酸;然而回首過去,更加肯定的是,前夫對我英語能力的貶抑、無法快速通曉美國文化的負面評論、企圖「訓練」我展現強國人自信的種種言行,才是我成天脹氣不舒服、後背堅硬痠痛、有時甚至喘不過氣來的病因。 娘家一直地替我繳納健保費,回台灣的時間,或長或短,或內科,或外科。我懷抱著找出特定疾病的想法,幾次進入手術室;卻在被麻醉的一刻,但願自己不再醒來。 就連醫學健檢中心,亦饋贈過我幾句:「恭喜您健康狀況良好,歡迎下次回國定期複檢。」彷彿水土不服,是這些年唯一的正解,沒有醫生查出我身體的異狀,沒有人打開盒子裡的秘密。 第一次開庭的那個月,我的經期也生平第一次延遲了。雖然只是調解庭,沒想到身體有那麼大的反應。身心健康,果然是相連的。出入法院,畢竟不是一般人會經歷的事。 圖片|Photo by DANNY G on Unsplash 四面八方的官司攻防戰,意圖讓單親媽媽投降 因肢體家暴提出離婚訴訟,到正式於庭上見到家事法官,已經是超過半年後的事了。 在那之前,強制調解的流程,不外乎針對是否同意離婚、子女監護探視及夫妻財產分配等三項,在法院調解委員的協助下,盡力化解對立與衝突。 然而,當一方試圖以法律途解決關係的破裂,通常已是退無可退,擊鼓鳴冤才會是最後的希望。但是尚未見到執法正義的大人,更多因官司攻防的招式,早就火力全開。 地方檢察署刑事傳票、地方法院家事庭通知、郵局存證信函、律師函等等,你來我往,妳一旦提告,他也反告你,尤有甚者,對方如果不服裁定,再繼續上訴⋯⋯沒完沒了的出征和迎戰,消磨人的體力與意志。 (同場加映:離婚是媽媽的自私?何妤玟:若一個母親受傷了,可以選擇不對孩子隱瞞) 「在法院打離婚官司,及爭取子女主要照顧者的高衝突父母們,正處於受創,或生命改變程度第二強的負面經驗(據 Homes&Rache 的研究,強度第一位是喪偶或父母過世)。」[1] 所以,我一邊進行官司,一邊持續地掛身心科的診,努力讓自己撐得下去:「我知道他非常不能接受,我用驗傷、報案,申請保護令的方式⋯⋯我只想好聚好散,可是他不願意⋯⋯,對他來說,可能一時無法答應,因為⋯⋯。」 「為什麼妳到現在還在替他說話?最不想對簿公堂的人,其實是妳自己,不是嗎?」我試著說明對方仍無法協議離婚的來龍去脈,醫生澄明的一句話,讓我混亂的心思,即刻風平浪靜。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身心俱疲地走向孤獨的診間、爭訟自由的道路 對官司結果的不確定感、必須兼顧工作和教養孩子,種種生活與經濟壓力,直接掩蓋了我來不及處理自己因這段過程,所產生的傷痛與失落,遑論過去尚未癒合或封存的記憶。 有人會問,婚姻期間妳在國內外看心理諮商,不能作為家暴的證明嗎? 我想,大家要明白,為他人作證、直截了當地開診斷書,對非親非故的醫療人員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只能治癒病症,或陪妳走一小段路。 法律途徑,對任何善良的人來說,都太沉重。 讀者創作 唐橖 (專欄閱讀:【小鬱亂入】身心疲勞,卻無法好好睡著?面對焦慮和憂鬱,你不是孤單一人) 「包括妳長期的咳嗽,也跟這些官司有關,我們之後可以再做一些練習,平常必要的時候,妳能提醒自己。」實際的操作方法,讓人有所依靠。 我在小小的診間裡,以微弱的氣息,吐出對「對造答辯」的疑惑,讓一個第三者看穿他的話術,與我的脆弱。否則法庭上的巨象,如影隨形,壓得我呼吸困難,更以為自己瘋得不明白人世。 以西醫科學,確認自己的「正常」後,我走往中醫診所,關注婦科情形。 「氣鬱於內,憂思過度。」我如何向老醫師坦承,對對方的睜眼瞎話,保持緘默,是穩定情緒的下下之策。一切如呈堂證供,如狀所述。閉上嘴,等過一回,又一回,讓證物為我言語。 心裡的傷或許很難療癒,但身體的病痛可以先被治理,我們才有機會看到未來的陽光。 離婚,訴訟絕對不會是公平正義的最優解方,可是路開始走了,才會看到盡頭。 離開所有醫療場域,唯有自己能讓自己好起來;結束每一場出庭,妳的日子,要如常,堅持運轉。 作者介紹|唐橖,單飛媽媽認識自己的旅程上,充滿權與勢的荊棘。文字是一百零一種救贖自己的方式,願能療癒我心,也療癒還在路上的妳。 參考資料|[1]《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一群本土社工的看見,臺北市:啟示出版,2020 年 8 月,頁 11。》 October 20,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QTUZxE
「如果你的遺書被情人造假竄改⋯⋯」《阮玲玉》影評|這是阮玲玉的真實?還是「他」的自戀觀點? https://ift.tt/k8prVBL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歷史的解讀往往因視角不同而有不同的詮釋,究竟傳記電影《阮玲玉》呈現的是阮玲玉本人的意念,還是周圍的男性觀點? 文|翁煌德 在去年上映的《梅艷芳》(2021)當中,編導刻意美化日本第一渣男近藤真彥,將他描繪成純情男子,這或許可以理解成近藤真彥仍然在世,創作上仍存在侷限。 沒想到近日重溫關錦鵬的經典之作《阮玲玉》(1991),發現竟能與之產生對照。 誓言要呈現真實的關錦鵬與編劇邱剛健,或許也在最後選擇了悖離現實的編排、作出了可能冒犯阮玲玉的決定。 《阮玲玉》以中國默片時代為背景,講述張曼玉飾演的巨星阮玲玉對演藝事業的追求與感情生活。 阮玲玉之所以成為傳奇,除了曾主演《神女》(1934)等經典之作,深受影迷愛戴之外,更在於她在 24 歲時選擇服毒自盡。 普遍認為,其輕生主因在於前夫張達民對她的百般毀謗,致使她成為社會輿論之下的淫婦,據說她更在生前留下「人言可畏」等語,以表達她的不平情緒。 因緣際會參加了阮玲玉電影回顧展的關錦鵬認為這個題材相當值得發揮,於是與編劇邱剛健著手進行資料蒐集。 在片中,關錦鵬導演別出心裁地將紀錄片與戲劇演出交織構成《阮玲玉》,紀錄片部分包括針對與阮玲玉共事過的當事人(劉莉莉)、學者(沈寂)與演出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張曼玉、梁家輝、劉嘉玲、秦漢等)。 導演也在張曼玉進行詮釋時與真實電影片段進行對照,甚至還有片場拍攝時的花絮穿插其中。 與大多劇情片試著要說服觀眾眼前所見為真不同,本片刻意一再抽離觀眾,讓人理解這一切終究只是一齣戲。 與其說這是一部阮玲玉的傳記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試著重現阮玲玉生平」的電影可能更為精確。 這個選擇暗示了關錦鵬對傳記片本質的見解,他不認為戲劇的再現能完全取代真實,他謹慎地讓觀眾知道自己與演員都試著在重新詮釋真實。 圖片|《阮玲玉》劇照 在一場與阮玲玉道別的戲,飾演吳永剛的演員肖榮生向關錦鵬詢問,為什麼他不用說:「起來喝酒吧!」這句獨白。 在攝影機旁的關錦鵬向他解釋,這是因為他沒有證據能證明吳永剛當時確實有說這句話。 這個對話不是肖榮生真的向導演提問,換言之,這個向導演的提問應該也是劇本的一部分。 這是關錦鵬意在向觀眾傳遞自己的創作意念,即他已盡所能不逾越歷史的真實,哪怕只是一句對話,也等同像是跟觀眾掛出保證,要觀眾相信這部片所遵守的原則。 在一次座談會之中,關錦鵬也承認這的確是「偽紀錄片」,片中看起來所有採訪對白都是被邱剛健牢牢寫在劇本之中的。[1] 在阮玲玉選擇服毒自盡的段落,編導安排張曼玉說出了幾段獨白,其內容看似是脫胎自史載的遺書內容,內容包括他對前夫張達民的批評,還表達了對同居男友、上海富商唐季珊的不捨,並說道:「我很對你不住,令你為我受罪。」[2] 圖片|《阮玲玉》劇照 看過原始遺書內容與《阮玲玉》版本的遺書,常人都會認為阮玲玉之死是前夫張達民一人所造成,並且認定唐季珊與她都是社會輿論之下的受害者。 編導更安排了一段阮玲玉在唐季珊床邊的畫面,像是阮對情人的撫慰與道別。不過即便是只透過電影來理解阮氏生平的觀眾大概也會覺得有些矛盾,因為唐季珊不才剛賞了阮玲玉兩巴掌? 家鄉還有老婆的他四處拈花惹草,阮玲玉因此遭遇輿論的嚴厲檢視,「玩咖」唐季珊不也有一定責任?她不也是為了這個男人而犧牲了自己的名節嗎? 如果阮玲玉真的深愛唐季珊,如此選擇一死了之,或許不會是最合邏輯的方法。 但數十年來,世人都姑且相信阮玲玉這麼做還是存在她的道理,也許是她真的因為「人言可畏」,承受壓力太大,而只好選擇服毒來維護自己的名節。 只是在這個「敘事」之中,觀眾確實會願意更願意同情唐季珊,畢竟相較張達民無恥將她告上法院,他倒稱不上是太糟的人。 (延伸閱讀:為你挑片|網路世代「人言可畏」?《阮玲玉》:用盡全力活著,就是對流言蜚語最好的反抗) 圖片|《阮玲玉》劇照 不過就在本片問世十年之後,關於阮玲玉的遺書的真相重現天日。 我們終究才明白原來《阮玲玉》所說的終究是「男人的說法」,而且關錦鵬與邱剛健其實是有意識性地去呈現這個觀點。 2001年,同樣在本片中以受訪者身分的學者沈寂在《新民晚報》上揭露真相,他指出我們廣為所知的阮玲玉遺書其實是由唐季珊提供的。 原先只有一封,內文對張達民百般指責,寫道「人言可畏」。 後來因為熟識阮玲玉的電影界同仁認為不該只有一封遺書,唐季珊才又交出了第二封,內容便包括了「我很對你不住,令你為我受罪。」、「我死而有靈,將永遠保護你的」之說。 不過沈寂經過多方調查,發現唐季珊留下的遺書有諸多可疑之處,並強調唐季珊生前曾數度公然侮辱和毆打阮玲玉,不至於把姿態放到這麼低,而在張達民向他倆提告之後,對她的辱罵更是有增無減。 經過多年調查,他公開了阮玲玉過世後一個半月後出刊的《思明商學報》,其中竟有兩封內容完全不同的阮玲玉遺書,將之發表的竟是遭到花花公子唐季珊染指的知名女演員梁賽珍和她的妹妹梁賽珊。 圖片|《阮玲玉》劇照 原來出事了之後,唐季珊指使梁賽珊為阮玲玉的遺書代筆,內文必須美化他,以讓他得以在社會批評之下全身而退。 後來梁氏姊妹顯然與唐季珊鬧翻,決定將真相公諸於世,也許是忌憚唐季珊在工商界的影響力,主流媒體沒有刊出,只有發行量極小的《思明商學報》願意發表,但也因此使得這兩封遺書沒有獲得主流重視。 沈寂也交叉比對了導演黎民偉的證詞,確認了此遺書為真。 在《思明商學報》當中,阮玲玉的第一封遺書一樣對張達民有著嚴厲指責。 但第二封遺書內容卻寫著:「沒有你迷戀 XX(即梁賽珍),沒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約不會這樣做吧!我死之後,將來一定會有人說你是玩弄女性的惡魔,更加要說我是沒有靈魂的女性,但,那時,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3] 不過弔詭之處也在於,在唐季珊疑似造假的遺書當中,並沒有任何一句話與上述內容相似,但《阮玲玉》電影之中,張曼玉卻清清楚楚地說: 「季珊,我很對你不住,令你為我受罪。我死後有靈,一定會永遠保祐你的。我死之後,將來一定會有人說你是玩弄女性的惡魔,更加要說我是沒有靈魂的女性,但那時,我已經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 圖片|《阮玲玉》劇照 《阮玲玉》的遺書獨白很顯然是從梁賽珊版的遺書改寫,這證實了導演關錦鵬與邱剛健早就已經讀到梁氏姊妹交出的遺書。 而他們選擇不在片中引用唐季珊提交的遺書,也代表他們可能認為那份遺書是造假的。 不過遺憾的是,編導最後依然選擇讓戲中的阮玲玉向唐季珊道歉。 雖然觀眾或許自有判斷,不太可能因此認為唐季珊是正人君子,但這很可能違背了阮玲玉的想法,她會選擇尋死,正是兩個男人逼的,在天之靈若知自己又一次「被道歉」,不知作何感想。 觀者也可以另求解釋,也許編導兩人覺得兩個版本的遺書都可能是真的,所以將兩份遺書的「精髓」相互融合之,等於生成了第三個版本。 不過前面先道歉、說要保佑對方,後面又跟唐季珊說「你自己去受吧」,卻又是如此與邏輯不合,即便是編出來的也看不出高明。 (猜你想看:就算離婚也沒關係啊|阿嬌、張曼玉在離婚中懂得:自愛更自在,婚姻不是歸宿) 圖片|《阮玲玉》劇照 至於關錦鵬本人又怎麼看待此事呢? 在 2022 年 9 月 28 日東森新聞網刊載的專訪〈張曼玉消失大銀幕 10 年「永不復出」名導關錦鵬曝:她和電影圈失聯〉之中,關錦鵬坦言自己早就知情; 他說:「其實我在做調查時,就有聽過遺書其實是唐季珊找人寫的說法。但我認為不要節外生枝,在她死後,呈現遺書真假沒有太大意義。」[4] 不過如果吳永剛有沒有說那一句台詞都重要到他得親自出來解釋,那阮玲玉究竟有沒有向唐季珊道歉,又怎麼會是沒有意義呢? 《阮玲玉》也許在電影成就上依舊斐然,呈現形式依然可觀,但導演最後在最後一刻不夠決斷,尤其這是一部這麼強調終於史實的作品,創作者選擇相信哪一個版本的說法,不也決定了這部電影所傳遞的價值? 《阮玲玉》的敘事,弱化了阮玲玉當時的決心,她之所以選擇尋死,一大原因是要向兩個逼她走向絕境的男性復仇。 然而到了最後,我們看到的卻是將姿態擺低、向暴打與羞辱她的男人道歉的阮玲玉,而不是阮玲玉生前有意讓自己成為的「新女性」形象,為這部傑出的電影留下了一絲遺憾。 [1]〈地下情未了,因你太愛生命──眾人憶邱剛健留下的藝術家肖像〉作者: 李嘉艾 [2] 節選自《春申續聞──老上海的風華往事》,作者:陳定山 原著;蔡登山 [3] 資料:新發現的阮玲玉遺書,《新民晚報》 [4] 〈張曼玉消失大銀幕10年「永不復出」 名導關錦鵬曝:她和電影圈失聯〉,東森新聞網 October 20,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8prVBL
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逝者遺族如何與悲痛和解?四步驟拾回平靜 https://ift.tt/EJ3ayqx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要如何面對深愛之人的離開?《四月是你的謊言》為哀傷的人們,找到新的詮釋與意義,透過四道人生課題「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再鼓起勇氣好好走下去! 「不用再以笑容隱藏你的哀傷了,因為那些無可計數的閃耀繁星,都會照亮你的前方。」——《四月是你的謊言》片頭曲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如果你喜歡古典音樂,或者是對於哀傷的議題有共鳴,《四月是你的謊言》(四月は君の嘘)這部動畫,絕對讓你有許多深刻的內心波瀾,是你不容錯過經典作品。 《四月是你的謊言》為日本漫畫家新川直司,於 2011 年開始連載的作品,並在 2014 年動畫化。講述從小接受音樂教育訓練的國中生「有馬公生」在學習鋼琴旅途中,充滿哀傷與失落的故事。 小時候的公生,因緣際會下受到母親友人的啟發,發現了他與眾不凡的音樂天賦,就此步上成為鋼琴演奏家的人生。 天有不測風雲,公生的母親因病纏身,行動逐漸不便,生命將進入末期,而也讓母親的教育方式日漸嚴格。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必須照著每一個譜面、音符、節奏、強弱,完美且零誤差的重現演奏每一個作品。 公生慢慢沒有了自己的生活,童年每天唯一的課題就是練習。身上那些因為受到嚴厲訓練而出現的瘀青與傷口,只能常常穿著長袖,來避免別人看見。 雖然公生在母親嚴厲的要求與音樂的天賦之下,公生皆能完美重現樂譜上的每一個細節,因此被外界稱為「母親的操線人偶」「人體節拍器」「樂譜的奴隸」。但對公生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只要能讓母親快樂、加速痊癒,這才是自己演奏的意義。 然而不久後,公生母親離世。對於母親的遺憾與音樂此時結合在一起,心想自己沒有達到母親真正的期待,也無法拯救受到病魔折磨的母親。 因此日後演奏鋼琴時,就如同墜入深海,只感受地到自己手指「敲打」按鍵的觸感,但已無法聽見鋼琴發送的「音樂」,這讓公生在母親過世之後,不敢再次演奏。 「彷彿身處寂靜的大海深處一般,身旁空無一人。好黑暗⋯⋯好黑暗⋯⋯」——有馬公生《四月是你的謊言》 對於公生來說,音樂帶走了自己最親愛的家人,即使自己不斷地努力,仍是無法讓母親回到健康的狀態。 讓他持續問自己「是不是我還做得不夠好呢?」泉湧不斷的罪惡與愧疚也在母親離世的瞬間,達到了最高點。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親人死去的哀傷 對於公生而言,音樂連結了自己對於母親的罪惡、對於鋼琴的喜悅,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全心全意,卻還是無法讓母親滿意,或是拯救母親的生命。這讓公生對音樂產生了「音樂總是會帶走我最愛的人」的想法。也是公生在母親離世之後,遲遲不願再次彈奏鋼琴的原因。 雖然偶時仍以打工兼職,間接地碰觸鋼琴,但這或許是公生最大限度,能夠再次與母親接觸的方式。 我們在遭遇親人離世的哀傷後,可能會有如下的強烈心理反應: 負面情緒反應:哀傷、憤怒、自責、麻木、無力等 不斷且非自願地被哀傷記憶所侵入,而感到困擾 感到哀傷事件如同再次發生一般,重現於當下 接觸到與逝者相關的提醒物時,會有強烈的心理痛苦反應 會想努力避開或逃離與逝者相關的記憶、思考、感覺、提醒物等 對於自我和世界的持續性負向想法 對於哀傷者,不斷重演閃現的回憶與場景,是難以忘懷且痛苦的。這容易讓我們失去對於相關刺激的適應性處理,哀傷記憶也會不斷地以負面的方式被記住與反芻。 在還沒有跟逝去的摯愛好好地告別之前,回憶就會不斷地陷在無法逃脫的循環裡。 在劇中,只要提到鋼琴、比賽等與母親有關的事物時,公生總是會想起以前那個對自己嚴厲不已的母親,哀傷的回憶如同未經過同意一般侵入自己的大腦。 在演奏鋼琴時,也好像回到了被母親注視著的壓力現場,開始逃避了對於鋼琴的演奏。對於自己無法彈奏鋼琴的狀態,也呈現了對於自己和世界的無力及罪惡感,這些都是常見的喪親哀傷反應。 「悲傷使人成長,公生如果要有所成長的話,或許要在失去中前進吧。」——《四月是你的謊言》 (同場加映: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神隱少女》千尋與白龍:愛是溫柔羈絆,也是獨立成長的勇氣) 相信自己終究會遇到能理解的人 此時,本作女主角「宮園薰」,就出現在公生的生命裡。 同樣是演奏家的薰,支持公生鼓起勇氣參加許久未觸碰的全國性比賽,再次在舞台上演奏。 公生雖然仍有些顧慮,而且在第一次嘗試裡,也無法完全擺脫自己對於母親的噩夢與回憶。但隨著薰的支持與接納,讓音樂能開始表達自己的心情與哀傷,將自己的情感展露在琴聲中。 公生不再只是人體節拍器,而是能慢慢地將自己的感情,投注在鋼琴之上的演奏者,讓聽眾都能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雖然赤裸,也因此讓音樂更加五彩繽紛。 「就算悲傷難以壓抑,遍體麟傷地處於谷底,也不能停止演奏。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活著的」——宮園薰《四月是你的謊言》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人與 AI 沒有不同,活著是尋找一生「傾注心意」的事,你也曾迷失方向嗎?讓心理師陪你找回自己《Vivy-Flurite Eye’s Song-》)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與自己和解 在某次的演奏裡,公生彈奏了克萊斯勒的「愛的憂傷」(拉赫曼尼諾夫編曲之鋼琴版),這首曲子是最接近母親,也是自己從小到大的搖籃曲,其中充滿著與母親的回憶,有幸福洋溢,也有痛苦深刻。 但是公生在以琴聲「訴說」自己的哀傷後,逐漸進入了療癒的路途,除了薰的理解與推動,也讓自己將過去的記憶重構,與自己和解、與母親告別。 彈奏到最後一個音符,公生壓抑已久的情感也就此宣洩與紓解。 對於哀傷而言,那是一種壓抑且深不見底的深淵之道,然而在音樂的引導及支持下,陪伴自己一起往深淵的光亮處前進,在這段深淵的旅途上更加清晰,讓自己與過去和解。 「我知道的。媽媽的亡靈不過是我自己想像的影子。那是我逃避的理由,是我的懦弱。媽媽已經不在那裡了,媽媽在我的心中。」——有馬公生《四月是你的謊言》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四道人生的課題 在人生中當我們面對死亡,我們該如何做到生死兩相安,不讓彼此都有遺憾? 透過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四道課題,好好地與對方告別。 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我喜歡你為我做的一切 很抱歉不能陪在你身邊了 再見了,希望我們能重新遇見 公生在自己的生命裡,逐漸完成了與母親的四道人生。 所謂四道,並不一定是面對面的交談,就如同公生,是以鋼琴與音樂做為媒介,讓自己與母親兩人都能心領神會,對於這段關係好好地道別。 「因為有音樂,才有相遇的瞬間、相會的感動、相逢的人們、邂逅的思念。這些全都是教我彈鋼琴的媽媽,所留下來的回憶。媽媽,我很幸福喔。謝謝你⋯⋯謝謝你⋯⋯再見了⋯⋯」——有馬公生《四月是你的謊言》 (推薦閱讀:親愛的,你與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每天 5 分鐘就能做的 8 個親子增進術)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動畫心理學的啟示 哀傷有時是一種墜入深谷的痛苦與撕裂,是深不見底的深淵。逝去所愛之人的悲傷,是難以忘懷的傷痛。 讓我們以四道人生的哲學,令彼此的關係永遠連繫在一起、讓哀傷被接住,並且由此復原與成長。 薰在動畫的最後也因病去世,在由父母遞交給公生的信裡,也為我們示範了何謂對於所愛之人的四道,雖然充滿哀傷,也同時珍貴。 「有馬公生,我喜歡你!對不起,沒能吃完你送的可露麗。對不起我老是打你。對不起我總是任性。很多很多⋯⋯都很對不起。謝謝你。」——宮園薰《四月是你的謊言》 在深淵徘徊之時,我們也能跟公生一樣,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谷底,找尋屬於自己的力量。將痛苦化為動力,向前找尋自己的路: 1. 接納哀傷的影響 當我們回憶起哀傷的內容或細節時,總是會有許多的生理心理反應,例如胸悶、頭痛、憂鬱、焦慮、易怒等。 此時讓自己意識到,在我們想起那些苦痛的記憶時,有這些反應是很正常的。嘗試接住這些痛苦的感覺,與其共處,撫摸自己脆弱的傷痕。 (編輯推薦:總是活在焦慮裡,無法享受當下?跳脫注意力偏差,心理師的三個練習法)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2. 找到自己相信的人 就如同公生與薰的相遇,讓自己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會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聽懂我們的哀傷,看見我們的傷痕。 世界很難,但你會找到願意與你一同走過的存在。 3. 記錄你的回憶 運用任何的方式,將屬於你的傷痛記錄下來,可以是畫畫、鋼琴、書寫、跟信任的人訴苦⋯⋯等。讓自己將哀傷經驗,用不同方式重新建構,你會發現在這些經驗裡面,會有一絲希望與微光。 4. 療癒是漫長的旅途 每個人的哀傷經驗都是獨特的,沒有人能完全複製別人復原的過程。所以讓自己慢慢地緩下來,好好地生活,不強求復原的速率。 當你能夠讓自己緩下心神,重新組織自己的故事,治癒就會在生命中悄悄現身。 如果哀傷記憶是破碎的,我們就難以為它書寫新的意義。 女人迷創作者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哀傷復原的歷程,一直以來需要的都不是遺忘,而是讓自己隨著時間,找到生活的意義,重新建構與改寫,與哀傷同在。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希望《四月是你的謊言》,能為正處於哀傷的你,找到新的詮釋與意義,譜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樂章。 「我不斷地確認你遺留下的東西。它們沒有消失,都還在這裡閃耀著喔!」——《四月是你的謊言》片尾曲 劇照與台詞來源| 1. 《四月是你的謊言》:「巴哈姆特動畫瘋」網站。 2. Goose house(作曲)、Goose house(作詞)(2014)。《境界線》(歌手 :Goose house)。動畫《四月是你的謊言》OP1。 3. MICHIRU(作曲)、MICHIRU(作詞)(2015)。《境界線》(歌手 :7!!)。動畫《四月是你的謊言》ED2。 October 20, 2022 at 08:33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J3ayqx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茁劇場《誰說媽媽像月亮》刻畫三種母親的模樣:單親、控制狂、草根性 https://ift.tt/TGbXZaz Maple 茁劇場《誰說媽媽像月亮》短短六集卻深度刻畫三位母親與子女的相處,透過司法審判的進程,看到母親內心不同的轉折與選擇⋯⋯我們的媽媽,是否也像她們一樣? 茁劇場第三部劇集《誰說媽媽像月亮》在 2022 年十月中迎來完結篇。 導演王小棣從律師高秉涵的自傳體小說《山東少年傳奇》出發,以來自山東的人權律師高秉涵對永隔兩地母親的思念及逃難的記憶為貫穿全劇的主軸,同時透過高秉涵的律師事務所所接到的幾起弱勢官司,看見三個不同的台灣母親形象,涵蓋了不同的族群、階級和情感的表達方式,頗有以眾生相觀察台灣家庭親子關係的意味。 高秉涵幼年的逃難記憶不斷回溯,潛藏著對離散母親的思念 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尤其姚坤君飾演的謝淑媛一角,是少見具有豐富面向的中產階級母親角色,和女兒、丈夫之間的關係都值得玩味,也是這位劇場女神少見的電視劇吃重角色,而坤君老師的表演本身就十分值得一看。 而紀曉君首度演出母親角色,也把這位充滿母愛的原住民單親媽媽詮釋得讓人覺得可愛又心疼,可說是劇中兩大亮點。 本篇文章試圖以劇中的三個媽媽跟她們涉及的案件,來側寫劇中描繪親子關係與期待落差,以及身為母親的彈性,如何因著對子女的愛,最後找到新的和解可能。 原住民單親媽媽江美恩:即使不了解,媽媽還是愛你! 紀曉君飾演的江美恩總是樂觀開朗,即使有淚也會往肚裡吞。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由紀曉君飾演的原住民單親媽媽江美恩獨立撫養兒子安紀魯長大,有自己的工作與姊妹淘,也嚮往著自己的感情生活。 安紀魯和媽媽的生活沒有太多交集,但在媽媽心中安紀魯還是又帥又乖的好兒子,她總是以大辣辣的行事風格來支持兒子,但和兒子個性大不相同的她,卻常常抓不到兒子在意的點。 (延伸閱讀:專訪歌手阿爆:希望大家的歌單裡,都有一首原住民語流行歌) 在兒子捲入被誣告的案子後,不甚了解法律的她不但努力和高秉涵律師溝通協調,也親自出面去跟告兒子的張家媽媽謝淑媛會晤,但謝淑媛高高在上的態度卻讓她更心疼兒子而決心與其對抗。 江美恩是個會犯錯、也會反省的媽媽,她直來直往,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直接了當地承認。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會看到,當她更願意去聆聽並了解安紀魯,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兒子」,她自然地成為更好的媽媽,母子關係也自然地產生了改變——而這或許是他們一起走過這誤打誤撞的官司、從未放棄彼此所帶來的禮物。 結局揭曉了她「戀情」的走向,更讓人看到她直率誠實的一面,她努力想讓事情變好,也許無法都如人意,但她也能勇於直面錯誤,只要兒子能夠理解她,她什麼都夠了,這點讓人看到她不求兒子回報的豁達,可說是劇中最可愛的媽媽無誤! 中產階級控制狂媽媽謝淑媛:其實,我多想了解你⋯⋯ 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姚坤君飾演的媽媽謝淑媛一開始看來有些不近人情,最後卻發現她其實還是愛著女兒、會為了女兒去改變的,只是一開始用錯「愛」的方法。 姚坤君飾演的謝淑媛則是一個典型中產階級富人家庭的媽媽,家庭關係既疏離,但又對自己明明已經上大學的女兒仍然過度保護、過度控制。 加上富商丈夫張晉達也是習慣用上對下的模式與她相處,劇集前半段她彷彿也複製了這樣的高壓統治,對女兒和安紀魯的關係迂迴地用調查電腦、侵犯隱私的過激手法來盤查,也不願意好好跟女兒坐下來談,道盡中產階級家庭的沉痾。 (你會喜歡:【如何讓父母認可伴侶】媽寶不會橫空出世,那些逼退兒子女友的媽媽究竟在想什麼?) 有趣的是隨著劇集開展,似乎隱約受到安紀魯母子和胸懷廣闊的高律師影響,謝淑媛慢慢打開了自己封閉的心房,開始願意交流更多情感,也走回了真正去保護、了解女兒的路。 這個角色從一開始看起來非常有距離、好像出發點都很自私,但到最後卻發現她其實也是在既有的框架內受到有限視角所困,而並不是完全不願意打開心房。 結局和高律師那段的坦承自白,讓人看到她在壓力底下的真實心事,溫暖而令人動容,也看到某種更複雜的母親角色:也許她會做錯事、甚至是做出一些很難讓人諒解的行為⋯⋯但回過頭來,她心裡還是真心為了子女好,而非不能跳出自己原有的框架的。 苦幹實幹的草根媽媽洪李金滿:即使全世界都誤會你,我也要當你的後盾! 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由呂雪鳳飾演的洪李金滿和由王鏡冠飾演的兒子洪敏龍,則是三條線裡最悲傷卻也感人的一條。 劇中洪敏龍因長年患有怪病,導致他不為社會理解接受,在法庭上無人採信的結果,是從外人到自己家人都不諒解他,把他當成一個不願意工作的廢材,認為那些都只是藉口。 洪李金滿是唯一一個相信兒子、支持兒子,在沒有資源的狀況下也從不放棄,才找到高秉涵律師幫忙。 這則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法庭案件,不僅傳達了洪李金滿這位母親的毅力和不變的母愛,也讓人看到司法過程中常造成的冤案與誤判,如何來自第一線現場於對當事人的成見、誤解和未審先判。 (同場加映:練習與原生家庭和解:沒有人天生懂得當一個母親,那些年妳所受的傷,其實也是媽媽受過的傷) 《誰說媽媽像月亮》以六集娓娓道來高秉涵律師和三位母親的互動,也透過三對不同的親子關係,去折射司法案件審理過程中複雜的人際關係、庭內與庭外的互動。 經過三週的舖陳與轉折,終於劇中幾個司法案件在法庭內和人情上都得到圓滿解決,也讓人看到母親內心的不同轉折與行為選擇。 她們既不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卻也不是那種嘴上說「我是為你好」但其實「只想到自己」的母親,她們就像你我的母親,會犯錯、但也愛你,於此《誰說媽媽像月亮》完整刻畫出台劇少見的立體母親形象。 October 19,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TGbXZaz
為你點歌|張宇《趁早》:只要有愛,必然有傷!別讓情緒勒索折損了愛人的能力 https://ift.tt/jDwg4bf 海苔熊 面對一段不再合適的關係,有時候狠下心做的困難決定,反而比那些表面看來善良的選擇,能給雙方帶來更好的結果⋯⋯ 親愛的海苔熊: 她是我的初戀,我相信她也會是我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我們交往了將近 5 年,但是我覺得我們真的在一起的時間頂多一年吧。 和她在一起的時間,我都變得不像我了,我變成了她喜歡的樣子,做她喜歡我做的事,為了她我忘記了我自己是誰,但是她始終沒有看到我,然後她說她對我沒感覺了,於是我離開了。 在我離開後,她說她還愛我、是她錯了,想要我回到她身邊,在苦苦哀求後,她用自己的身體威脅我。 「到後來才發現愛你是一種習慣 我學會和你說一樣的謊 你總是要我在你身旁 說幸福該是什麼模樣 你給我的天堂 其實是一片荒涼」 我太傻了,也太愛她了,我讓她知道這種方式管用,我回到了她身邊,每當我想離開時,她就用這種方式將我留下。 我只是想樣好聚好散,我只是想要珍惜這個我曾經愛過的人,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溫柔和執著或許正在傷害她,傷害自己。 後來她覺得自己也改變很多,她覺得我們會有未來。然後我醒了,我知道我不能再讓這個夢繼續下去,於是我告訴她,我真的要走了。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醫院。 警笛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當我從醫院離開後,我再也沒見過她。 (延伸閱讀:「為什麼兩人之間,只剩下義務?」關係心理學:健康的關係,不會用罪惡感勒索你) 圖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要是我早可以和你一刀兩斷 我們就不必在愛裡勉強 可是我真的不夠勇敢 總為你忐忑為你心軟 畢竟相愛一場 不要誰心裡帶著傷」 這首歌一直在我的手機裡,但是我從來沒有好好聽過它,直到我們分手後的幾個月後,我才發現這首歌根本是我們的故事,每一句歌詞和無奈,都太貼切了,至少它是我版本的故事。 或許這個「趁早」該是說給自己聽的。她很好,她在她的世界裡活得很好,但是我不好。 她不會放我走的,所以我應該早點發現,早點發現我們根本不可能好聚好散,發現她根本只是想要有人留在她身邊而已,不管是誰都好,該趁早離開的是我。 ——by Leacy(點播時間:2016/3/31 下午 12:45:42) 親愛的 Leacy: 有時候自以為的對她好,反而讓彼此都成為孤島。 些時候說再見,比起說在一起更為困難。因為彼此已經相處一段很長的時間了,在關係裡面投入的時間,金錢還有兩個人過去曾經親密的模樣。 突然要說斷就斷,對彼此都是不容易的考驗。然而,當一段關係已經變質,或者已經和當初想的不一樣的時候,繼續這樣勉強地相處下去,對兩個人也是一種拖磨。 歌詞的第一句就說:「到後來才發現愛你是一種習慣,我學會和你說一樣的謊」,習慣了有對方在身邊陪伴,有人一起吃飯,早上醒來的時候可以看到對方的側臉,傳訊息的時候,他總是在第一個等候。 可是這些習慣,會不會有一天變得「只是習慣」而沒有喜歡了呢?當兩個人都發現感情開始有點變質,為了維繫這段關係,維持本來的狀況,可能就會開始對彼此說謊。 (猜你想看:當愛充滿謊言,明明都是「不讓她知道比較好」,不同的說謊為什麼不一樣?) 圖片|Photo by RODNAE Productions on Pexels 我們來想像一下 A 跟 B 在一起一段很長的時間。A 已經覺得感情裡面剩下習慣了,好像對彼此都已經沒有愛了。 當 A 說:「我愛你」的時候,B 聽到了,可能覺得很開心。但是 B 其實心裡面默默的或許也已經知道 A 已經對自己沒有愛了,兩個人目前只是維持著假象的和平,兩個人其實就是在說著一樣的謊。 A 說的謊:「其實我不愛你了,但是我還是說我愛你。」 B 說的謊:「其實我知道你已經不愛我了,但是每當你說你愛我的時候,我還是假裝自己相信了。」 兩個人「共謀」一起去說這個謊有什麼好處呢?至少身邊有一個人陪伴,至少在孤單的時候,還有人可以依靠,但是其實他們心裡都知道,這樣的日子是無法長久的。 我第一次看到十一郎這段歌詞的時候,本來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發現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 以 Leacy 的故事來說,或許在女友的心裡面,早就已經知道自己要的並不是 Leacy 這個人,只是一個「有人能夠陪」的關係,這個陪伴的人是誰都無所謂。 但她卻要演出在這段關係裡面非常需要 Leacy,甚至會以死相逼,並不是因為自己太愛 Leacy 了,而是因為太害怕一個人孤單了。 或許她早就嗅出來,Leacy 疏遠的那種感覺;或許他很努力的想要讓自己變好,希望關係有未來。只是當時她繼續用以前覺得有效的方式,來維繫這段關係。 (延伸閱讀:「我這麼做是為你好!」威脅與勒索並不是愛,破解情緒勒索者的慣用台詞) 圖片|海苔熊 提供 心理學 OK 繃 關係中衝突的輪迴形成慢性的壓力。 女友感覺到關係可能會結束。 女友拿生命作為賭注。 Leacy 心軟,重修舊好不分手了。 女友得到增強,原來這種方式可以讓對方留在自己身邊。 Leacy 得到增強,原來順著對方的情緒勒索,悲劇就不會發生。 女友溫柔回應,甜蜜期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 等到下一次對方在說出一些有可能會結束關係的話題,甚至是當女友感覺到會被拋棄的時候,同樣的行為同樣的事情可能會再次發生;劇本從這裡就開始不斷的輪迴,長久下來就會累積成一種心理上面的疲累。 在心理學上面有兩種壓力,一種是「即時性的壓力」,比方說老闆突然交辦你一個很大的業務,然後你可能要花很多心力去處理它,並且很害怕自己會做不好; 另外一種是「長期的壓力」,這個長期的壓力可能平常你沒什麼感覺,但隨著時間他會越來越重,越來越重。 (同場加映:心理測驗|8 種隨筆塗鴉,透露現在的你,真正的壓力來源是什麼) 圖片|Photo by Snapwire on Pexels 之前一個前輩跟我分享了一個小活動,我們來玩玩看!下列兩個選項,你會選哪一個執行? 第一個選項:拿一本書,但是得拿著 10 分鐘不可以放下來。 第二個選項:拿 12 本書,但是拿這 12 本書,你可以在 1 分鐘之後就放下來休息,然後等到你休息夠了再拿起來。也一樣要拿 10 分鐘。 我們先前進行活動時,很多小朋友都會覺得第一個選項「拿一本書」比較輕鬆,所以就選擇了第一個。 結果,那些拿一本書的小朋友大概在第 3 分鐘到第 5 分鐘之內就開始哀哀叫,因為要把手一直放在半空當中,然後不可以讓那本書掉下來,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種很辛苦的考驗。 後來,前輩就跟大家分享說,就算是一本書的重量,也有可能讓你覺得疲憊,只要它持續一直在那裡,你就有可能會扛著這個重量,繼續讓自己感到痛苦。 而且最可怕的是,你可能會覺得:「我並沒有承擔什麼壓力啊!其實好像也還好啊!」相較於旁邊那一個拿 12 本書的人,我這一本書算少的吧? 我們把上面這個活動延伸到這個故事當中,你就會發現,其實當一個人累積了一段關係中小小細微的壓力夠長的時間以後,就像是這一個拿一本書的小朋友拿了 10 分鐘甚至 20 分鐘。 在別人的眼裡可能會覺得:「欸,好像並不算是很大的壓力啊,都已經這麼久了,你應該也習慣了吧?」可是正是因為這個習慣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圖片|Photo by Matheus Bertelli on Pexels 「可是我真的不夠勇敢,總為你忐忑心軟。畢竟相愛一場,不要誰心裡帶著傷」 其實,只要你開始去愛,你心裡就一定會帶著傷。 這裡的傷分成兩個,一個是過往你在其他的經歷當中所遭逢過的傷口,包含你和前任你和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早期一些長輩朋友之間的相處都有可能是你的舊傷口; 另外一個傷是兩個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時候,你會讓對方失望,或者對方要期待你做某件事情,你沒有做到,這個彼此失望的過程也是一種傷口。 但對彼此失望,其實反而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透過「我對你失望一點,你對我失望一點」,慢慢的去調整彼此對於對方的期待。 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善良的選擇,不一定能夠帶來美好的後果,而那些帶來美好後果的,或許一開始是狠著心,做出一些困難的選擇。 當你覺得很徬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你可以聽聽自己心裡面真正的聲音是什麼?你可以問自己說我該離開他嗎? 當你問完這句話,內心冒出的第一個答案,或許就是你真正的想法。 October 19,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Dwg4bf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因為你值得,所以我們存在。」女人迷手帳 time to start 陪你玩時間,活出精彩一年 https://ift.tt/K09G8rJ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這是一本不需要你填寫得完美的手帳!人生本來就有諸多不完美,而我們需要的是擁抱真實、接納自己,從中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女人迷想要你相信,你就是值得這麼美的手帳。」——女人迷創辦人 張瑋軒 每到年末,就是品牌手帳百花齊放、競相推出的白熱化時節,而其實在台灣原創手帳選擇相對稀少的六年前,女人迷就開發出了第一本的自有品牌手帳。 源於對讀者群的深入觀察,並以貼合使用者書寫習慣與充滿質感的設計,女人迷手帳在當時以歐日品牌為主流的手帳市場中,是個獨特的存在,一上市便成為女人迷電商中最熱門的商品。 即將邁入第七年的女人迷手帳,在今年還收到了來自西班牙與荷蘭的海外訂單,成為許多使用者每年都必須擁有,代表著台灣文化與生活質感的手帳品牌。 做一本擁有真實生活感的手帳 創辦人瑋軒談到,女人迷當初開發手帳的起心動念,源自於某一年逛誠品手帳展,看著遠從日本、歐洲而來,設計精美的手帳逐一映入眼簾,當下飛過腦中的念頭是:為什麼台灣沒有屬於自己的手帳? 手帳是根基於時間,每日陪伴使用者的生活物品,而生活的累積就成為文化。 像是台灣的本土節日與節氣、以及符合台灣生活習慣的使用格式,這些對使用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手帳元素,然而當時卻沒有見到台灣手帳出現在展台,成為消費者的選擇,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女人迷手帳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的。 (延伸閱讀:女人迷 2023 手帳|團隊真心話:每年製作不容易,就是想陪你走過每一天,更好地成為自己) 跟時間玩耍,展現人生自由 作為一本貼合台灣生活文化的手帳,除了包含台灣節日與節氣之外,女人迷手帳還有許多獨有設計,像是特別標示了「國際女性科學日、世界人權日」等,切合女人迷理念的特別節日。 除了讓手帳成為生活管理的工具,女人迷更在意的,是讓使用者設計自己的人生與生活,展現真正的時間自由,因此每年的女人迷手帳都有不同的命名,但共同點都與「時間」有關。 2023 年的手帳名稱是 「play with time」,起源於希望使用者能夠透過手帳的專屬設計,好好的與時間玩耍。 「而不是被時間玩」瑋軒笑著補充。 (猜你想看:張瑋軒行筆|2 招時間管理術,幫你減少壓力、發揮最大潛力!) 原創格式,讓使用者設計生活 在女人迷心中,手帳的意義不僅是文具,而是做為一個代表時間與空間的載體,因此 play with time 裡有女人迷專屬的行事曆格式: 無論直書或橫書,或是當成一張空白的畫紙作為塗鴉,都能夠隨心所欲的使用, 因為女人迷在意的,是使用者成為掌握生活的主人,而不是依照手帳給出的既有格式,填入自己的生活。 今年的手帳中融入了「設計習慣」的概念,讓使用者在翻開手帳的初始,就能預先想像自己新一年的理想樣貌; 跟著手帳提示,填入期待的生活節奏與習慣,透過日常的細小累積,讓手帳作為一種溫暖的陪伴與叮嚀。 (同場加映:生活整理術|現在開始,用這三個手帳筆記法拿回生活主導權) 不追求完美手帳,只需要真實人生 女人迷曾經收到手帳購買者的回饋是,因為手帳太美,怕寫壞了所以遲遲不敢下筆,或是擔心自己沒辦法好好善用手帳,將它寫好寫滿。 而女人迷想告訴大家的是:「請你相信,你值得這麼美的手帳。」 瑋軒提到許多讀者說過,女人迷陪伴著他們從沒自信到有自信、從失戀到最終知道自己是誰、從女孩成長到女人。 對很多人來說,女人迷的意義一直都在於「陪伴」。 人生本來就有諸多不完美,而我們需要的是擁抱真實、接納自己,從中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這是一本不需要你填寫得完美滿分的手帳,從到達使用者手中那刻起,它就成為了人生故事的現在進行式,有著真實而自在的新生命。 歡迎加入女人迷臉書手帳社團,一起和時間快樂玩耍、掌握精彩人生! 女人迷 2023 play with time 手帳 October 1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09G8rJ
拿 A+ 卻進不了實驗室的女高材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Carolyn Bertozzi 的傳奇故事 https://ift.tt/o82H5Lu 讀者創作 女性諾貝爾獎得主 Carolyn Bertozzi ,過去曾是拿 A+ 卻進不了實驗室的高材生,儘管在科研路上因性別而遭遇重重阻礙,她仍不依不撓、用畢生堅持來證明,一個人的優秀,無關性別。 文|George 今年科學界的盛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已於 10 月 5 日出爐,很高興此獎由頂尖的科學家們:美國學者 Carolyn Bertozzi、美國學者 Barry Sharpless,以及丹麥學者 Morten Meldal 共享殊榮。 每當筆者點開女性得主 Bertozzi 的受訪影片,從她的口吻和肢體語言中,總能感受出自信、亮麗、衝勁滿滿的一面,殊不知她是撐過了滿佈歧視的荊棘之路,才獲得這項殊榮⋯⋯。 圖片|Nobel Prize @ Twitter 叮咚,您的諾貝爾獎請簽收 凌晨 1 點 43 分,一通電話,將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化學家 Carolyn Bertozzi 從睡夢中吵醒。 「您有 50 分鐘的時間清醒一下,接下來您的生活將迎來巨大的變化!」諾貝爾獎執行委員會的人員親切地告知她,您獲得諾貝爾獎了! 喜從天降,但 Bertozzi 被要求暫時封鎖消息,只能偷偷與最親近的家人分享喜悅,於是她悄悄撥了通電話,給 91 歲的年邁父親,老父親興奮極了,這可是世界級的榮耀。 Bertozzi 的研究領域橫跨化學與生物科學,近年特別專注於細胞表面醣分子相關研究(Cell Surface Sugars),應用於治療癌症、肺結核,甚至是近年造成嚴峻疫情的 Covid-19。 未來對於人體免疫、腫瘤相關疾病的新型診斷與治療,將很有幫助。 儘管 Bertozzi 在化學與生物科學的研究領域大放異彩,如今更受到諾貝爾化學獎的肯定,然而,她的科學研究之路,卻總是在對抗某些難以名狀的——充斥著性別歧視的敵意中,連滾帶爬撐了下來。 (延伸閱讀: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僅 14 位女性得主:女性寫作辛苦,是因為少了這些支援) 圖片|Photo by Ron Lach on Pexels 貼一張海報,遮一點歧視的目光 回顧 Bertozzi 的童年,她成長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在三姊妹中排行第二。 父親作為麻省理工的物理學教授,認為三姊妹都會上大學是毫無疑問的事,而她們也確實做到了,不過,夢想中的大學卻不如夢想中美好⋯⋯。 1980 年代後期,大約是 Bertozzi 進入哈佛大學就讀的時代,女學生通常只佔全體學生的 10%,當時的學術界充斥著性別歧視,對女性的敵意更是赤裸裸的。 Bertozzi 在某次訪談中提及,當時唯一的女教師,總是其他老師們私下閒聊時,成為每一個笑話的焦點,為什麼呢? 因為在當時美國所有化學相關的研究領域中,有機男(Organic guys,泛指當時研究有機化學的男性學者們)是出名的大男人主義,性別歧視的情形也最嚴重。 負面影響自然而然,從教師端波及到學生端,這種「陽剛」的歧視似乎充斥在所有地方。 例如:某天有人喝醉酒跑到 Bertozzi 的宿舍樓下脫衣服,半裸著大吼大叫,又或者女學生被協助課程的助教,用一些令人不舒服的方式對待,這些侮辱屢見不鮮。 Bertozzi 曾嘗試每個月辦一次女生聚會,讓系上所有的女同學可以彼此打氣,在那個網路還不盛行的年代,她們甚至親手製作海報宣傳,這個聚會就像小小的燈火,讓居於弱勢的人們得以相互取暖、稍稍喘口氣。 「即使如此,我還是喜歡有機化學。」Bertozzi 充滿熱忱地說道。 (猜你想看:第一位拿下諾貝爾獎的女性的傳奇人生!《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我這輩子,都在追尋新事物) 圖片|維基百科 A+ 成績的學生、C- 待遇的環境 無情的現實又狠狠賞了一巴掌,「我有一門課的成績是 A+,這意味著我在多達 400 人的課程取得最高分,但我依然無法加入任何一間有機化學實驗室。」Bertozzi 無奈又沮喪地如此說道。 很奇怪,拿著 A+ 的成績單,卻敲不開任何一位教授的大門,Bertozzi 找不到願意收留她的教授,這也意味著她無法進一步學習任何實驗的技巧。 現在看來,Bertozzi 受到的待遇真是一件弔詭的事。 放在臺灣來看,這就好比有一位在頂大就讀,而且拿下書卷獎的頂尖學生,挨家挨戶敲著系上每一位教授辦公室的門,說著希望可以加入教授的實驗室做研究。 正常來說,大多數教授肯定很樂意,邀請這位聰明的學生加入自己的團隊,但她卻不約而同被系上所有的教授婉拒,如此難以置信的事就在 Bertozzi 身上真實上演。 「我只能絕望地認為,自己無法成為一位有機化學家。」Bertozzi 遭遇的逆風強烈到令人挫敗。 只因為女性的身分。 (同場加映:新冠疫苗怎麼來?致力 mRNA 研究的女科學家卡利科:我曾想像自己能治療所有疾病) 圖片|達志影像 美聯社 為求發展而出走,成就一面金獎牌 為了尋找可以讓女性一展長才的地方,Bertozzi 在多方探詢之下,選擇前往另一間可以讓女性的身分,不再成為桎梏的學校——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完成她的化學博士學位。 儘管一路波折,她終究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回首她的每一個抉擇,不難發現她總是遵循三個致勝原則: 選擇自己所愛的夢想,撐下去! 判斷自己身處的環境,不行?那就果斷改道。 先不管自己好不好,總是拉別人一把。 Bertozzi 選擇了科學研究之路,一如她的父親,這是她的夢想,不管怎麼苦,她都會撐下去。 但她也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決策者,畢竟夢想也要有養分才能發芽,當她發現環境真的太糟糕,她不會執著,她勇於放棄手上握著的,徑直跑向下一個機會,一如她毅然決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哈佛。 最後,Bertozzi 不是成了諾獎得主才樂於助人,早在她成名之前,她就很積極幫助,和她一樣深受歧視所苦的女同學,而當上教授之後,她也特別重視怎麼提供女學生更友善的資源與環境。 如今,身為一位科學家,她是史丹佛大學最閃亮的一顆星;身為一位企業家,她正著手籌備自己的第十間公司。 而作為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她將自己在求學路上的艱辛化作養分,鋪撒在時至今日,對於性別平等觀念仍舊有些貧瘠的學術土壤上,盼能幫助更多女性研究員與科學家,美麗的綻放。 作者介紹|George,熱愛行為經濟學與認知科學,喜歡各種非理性的行為實驗,平時也關注企業永續、淨零轉型等議題,曾任永續管理顧問,現為新手部落客,經營自己的小天地:George 的私房筆記、George 的數據讀心術。 參考資料| 1. Nathan Collins And Taylor Kubota (2022) Stanford’s Carolyn Bertozzi wins Nobel in chemistry. 2. Standford News (2022) Congratulations from the Farm and beyond. 3. Andrea R. Maestrejuan (2003)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Carolyn R. Bertozzi. October 18,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82H5Lu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為你挑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成為一個可愛的人,需要友善的環境 https://ift.tt/TpMfC6u 叔公 現實有它不近人情的一面,因此要成就一個可愛的人,周遭環境的友善及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禹英禑身處充滿溫暖和愛的人際網絡,才能讓她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依然保有原本的樣子。 如果要討論一齣劇如何留住觀眾;我想最重要的會是有個形象與角色設定吻合,同時具備討喜及擁有觀眾眼緣的演員。 會這麼說,是因為要不是主角禹英禑真的太可愛了,我可能差點就要放棄《非常律師禹英禑》這齣劇。 所以,膚淺的我是為了禹英禑的可愛看了下去,然後才走進了這部輕鬆與內容深度兼具的好劇。 非常律師的劇情非常簡單扼要,在述說一名身世與法律牽絆在一起的自閉症律師的職涯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孩子在接受社會的洗禮後,逐漸蛻變,進而適應群體社會的過程。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可愛有很多種像樣貌,如果說撇開外表的話,禹英禑的可愛是哪一種呢? 關於這個答案,我想到了非常律師裡面一段非常能代表禹英禑的一個場景。 在辦公場域的電梯裡,律所的代表韓宣榮與禹英禑先後走了進去。 「禹英禑律師,狀況都還好嗎?能不能適應的來?」代表不經意的向禹英禑表示關心。 「我有煩惱,但那是我私人的問題,不太方便跟妳說。」 「律所裡律師的煩惱,就是整間律所的煩惱,那麼也是我這位代表的煩惱,妳說看看吧,沒有關係的。」代表表現出更真切的關懷。 禹英禑漫不經心地說起:「接吻的時候,如果要避免碰撞到對方的牙齒,就必須要把嘴巴張開,可是把嘴巴張開就不太好呼吸。那是否有辦法在接吻的同時保持呼吸,這是我的煩惱。」 緊接而來的,是代表一時不知如何應對的尷尬,而反觀禹英禑則是依舊自在的四下張望,等到電梯開門後,得體的打了聲招呼後就逕自離去了。 (延伸閱讀:《非常律師禹英禑》影評:讓人「感到孤單」的戀愛,還要繼續下去嗎?5 道人生選擇題)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禹英禑所擁有的就是這種可愛,那是如同孩童般純粹的樣子, 她們對於人際互動間的政治與分寸還尚未熟捻,使她們能在社交行為中展現出一種超然、無所畏懼的感覺,搭配上她們本性中的純良,以及對任何事物都認真、都專心致志的態度。 這幾項因素的相互結合,構成了一種樸實的美: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若有幸偶然遇見了,當下可能會讓我們有種招架不住的錯愕感,但沈澱下來後,會驚覺「那似乎才應該是做為一個生命該有的樣子——單純、簡單、乾凈。」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曾有過上述的狀態,只是隨著我們所處環境與際遇的不同,在逐漸成熟以及逐漸掌握社會的規則與秩序的同時,慢慢的也就遺忘了。 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還存有欣賞這種美的能力,就說明我們的內心對最原本的自己還是有所眷戀的。 有的時候現實是調皮的,它不會給予我們想要的土壤,滋養我們去發展我們想要的樣子; 而一個可愛的人,要能夠持續保持自己原本的樣子,是非常需要周邊環境包容的。 在「非常律師」的劇中,禹英禑能夠維持這樣美好的樣子,讓我們發現她的可愛,其實更多是受惠於她周遭的朋友、上司、同事、戀人以及父親。 可愛的禹英禑擁有了很多常人渴望卻不容易得到的事物。 一位笨拙卻重視義氣的朋友、一位明理容許下屬犯錯的上司、一位明白人際分寸具正義感的同事、一位懂得欣賞禹英禑美好樣子的戀人; 還有,一位把女兒放在自己生命首位,卻也懂得尊重女兒自主性的父親。 某個層面上來看,禹英禑是個幸運的孩子。 處在一個包容、友善的環境中,得以自在的發展自己的適性,挫折來襲時,也能有相對應的人能夠給予支持與協助,這都是相當重要的環境因子,支持著禹英禑維持這麼美好的狀態。 (猜你想看:《非常律師禹英禑》影評:幸福來自於,你開始欣賞自己的特別)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最後,讓我們回到整個話題的開端, 我一開始會有想放棄「非常律師」這齣劇的念頭,是因為,我覺得這齣劇有點美好的太不真實了,觀看前幾集的時候,我不斷地在否認有這麼美好的人、事、物實際存在。 這樣負面的解讀,也與我當前的生活狀態有關,過於忙碌的生活,有的時候會讓我們不自覺的憤世嫉俗了起來。 但隨著走進並且深入「非常律師」的劇情,我開始能跳脫眼下生活的焦躁,找回自己原本想要的樣子。 承著我們前段所提及的,要成就一個可愛的人,周遭環境的友善及包容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們既是一個需要環境的獨立的個體,也同時是環境組成的一部分,那麼塑造一個友善且具備包容度的環境,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相當重要的使命。 叔公期許自己,也希冀讀者們都能夠成為一個可愛的人,共同塑造一個友善的環境,包容更多元的人、事、物,讓一切美好的事情都能夠真實的在生活中發生,而不僅僅存在在影視作品中。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淺談自閉症譜系、南韓墮胎禁令修法,那些跋涉中國墮胎的女性們)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October 17,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TpMfC6u
內褲怎麼洗?不隔夜、不陰乾,漂白水比例這樣抓,6 招還你乾淨小褲褲! https://ift.tt/F6iHhkj Bella.tw儂儂 明明才剛換新的內褲,私密處卻又開始生病了嗎?也許是你的清洗方式錯囉!看看下面 6 招內褲清潔小撇步,幫自己找回乾淨小褲褲! 真正的時尚愛好者除了要會買衣服之外,也要學會保養衣服,因為這不僅能延長衣服的壽命,也會直接影響到你、我的健康。 特別是最私密的內衣褲更是如此,像是如果內褲長時間處在髒汙的狀態,不僅會引起私密處異味的情況發生,也會造成反覆性的尿道炎、婦科病變的疑慮,所以儂編今天就要告訴你 6 個洗內褲的正確方法!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不要隔夜洗 為了貪圖方便,許多女孩都會把髒衣服的量累積到一個程度,再一起清洗。但你知道嗎?內褲絕對不能隔夜洗! 因為細菌是會呈倍數增長的,長久下來陳年細菌會直接住進纖維裡面,這樣就算之後洗得再勤,也沒辦法完全把內褲洗乾淨喔~ 圖片|Pinterest 1:1000 再來是在洗衣服之前,一定要把內衣和內褲分開,不要讓彼此的細菌交叉感染。 再來則是用稀釋過後的漂白水浸泡半小時,在這邊的比例是漂白劑和清水1:1000,然後浸泡約 10 分鐘殺菌,所以建議選擇沒有過度染色的內褲為佳。 (延伸閱讀:上班族女性必吃 8 種莓果!藍莓枸杞護眼、蔓越莓照顧私密處,葡萄有益大腦健康) 圖片|Pinterest 沖乾淨更重要 再來是先把內褲上的漂白水沖乾淨,然後再以冷洗精搓洗,每一件搓洗約 3 ~ 5 分鐘,特別是直接接觸到私密處的內褲底部,更需要特別花心思。 除此之外,有另一個重點是大家常常會忽略的,就是沖洗乾淨比洗乾淨更重要,因為如果沒有用流動的活水把上面的清潔劑沖掉,即便你一開始搓到手抽筋也是枉然。 圖片|Pinterest 水煮15分鐘 若還是擔心內褲會有洗不乾淨的問題,還有另一個偷吃步就是在洗完之後,把內褲丟到滾燙的清水裡煮 15 分鐘。 這個道理就像許多媽媽會將嬰兒奶瓶和奶嘴煮沸消毒一樣,透過高溫殺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細菌。 (猜你想看:擺脫尷尬煩惱!59S 推出內褲消毒收納袋) 圖片|Pinterest 不要陰乾 洗完之後,下個步驟當然就是曬衣服囉!延續高溫殺菌的概念,盡量把內褲拿到室外曬太陽利用紫外線殺菌。 避免把內衣曬在陰濕的室內,以免因為潮濕而使內褲上的黴菌、細菌量上升。 若真的曬不到太陽,建議使用烘衣機、熨斗或是吹風機高溫殺菌。 (同場加映:【成人展攝影紀實】 慾望展場的祕密:躺胸、接吻、原味內褲) 圖片|Pinterest 正曬至上 再來則是很多人擔心,內褲在陽光下曝曬會造成衣物褪色、受損,但其實把內褲翻曬反而會讓空氣中的灰塵、細菌沾染在內褲上。 這樣就等於前面的努力都前功盡棄了,成為另一個間接引發婦科發炎的原因。 圖片|Pinterest 原文出處:內褲清洗方式別搞錯!專家教你6招,不可隔夜洗、用 X 的最乾淨!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連洗衣機都洗不掉的臭味怎麼辦?這5招教你夏日依舊香噴噴 內衣到底能不能丟洗衣機?8大常犯的清洗問題,原來內衣壽命不在於洗而是怎麼曬 October 17,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F6iHhkj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台北女子圖鑑》影評:願做台北人,就須受淬煉,讓台北成就台北女生 https://ift.tt/Lqzpnma 許菁芳 《臺北女生》作者許菁芳評《台北女子圖鑑》,女人總是在愛情裡經驗最深刻的痛苦,也生長出最強大的力量。從麵攤男友、總監男友,到開放式關係——女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都要長的,差別只是在關係裡成長,還是在下一段關係裡成長。 自九月下旬上線以來,《台北女子圖鑑》已經成為話題焦點。不過,這部劇雖是眾所矚目,一開始卻是批評多於讚賞,隨著劇情發展,才略有扳回一城的支持聲浪出現。 影劇之好,是在投射裡顯現出真實來。人追劇,是為了要在劇裡看到自己,隨著人物的愛恨情仇,抒發在現實生活中壓抑的情緒,療癒在現實生活中未經驗完全的痛苦,再現生活中所企求的喜悅與樂趣。換句話說,投射之美是本於真實,也必須本於真實,才有投射的空間。 君不見政治人物看政治劇,會說其實我們生活沒那麼刺激,但連政治人物也愛看政治劇,因為劇裡的人物脫胎自現實生活而比現實生活更精巧。白宮風雲 (The West Wing) 裡頭的巴勒特總統 (President Bartlet) 是許多人心中最好的美國總統,因為他的自由論述脫胎自、而可直接適用於現實政治,但他的智慧、正直與幽默,卻是現實生活中政治人物難以企及。 《台北女子圖鑑》起手式受批評,是因為投射裡落不到現實。台北人不很像是台北人,台南人也不很像是台南人。這劇裡諸多台北人,有點看不出是哪裡的台北人?中永和的台北人與民生社區的台北人已經顯有不同,而天母的台北人相比於三重的台北人,絕對不是能夠放在同一個類別裡的台北人。 台北人裡的分類千百種:平平是私校、好學校,讀延平中學的台北人跟讀復興中學的台北人就不一樣,讀美國學校的台北人跟北一女數理資優班的台北人也不一樣。對於我們這些北上讀書求學、工作求職的林怡姍而言,心裡當然對於誰是台北人(而我不是台北人)有一份雪亮亮的明白,但劇裡的台北人令人捉摸不清,這台北人是哪一種台北人?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這「哪一種」台北人的疑惑,挖深了,是另一個《台北女子圖鑑》的根本議題:圖鑑牽涉到分類,但劇的分類並不明確。 事實上,《台北女子圖鑑》本身的敘事方式,不容易讓觀眾看清它對自己的定位。這是一部女性成長的戲劇(因此是線性敘事),還是台北版的慾望城市(因此是人物寫真),抑或是如原本《東京女子圖鑑》的都會巡禮?劇要是好,可以以上皆是,但觀眾其實最害怕的是以上皆不是。也見得有人說,台北終究沒有東京那麼大,也沒有北京、上海大,所以難以做出同等級的故事。 此言差矣。任何社會必有其深層的階級結構與文化分野,而這些差異也必然會有某種地理區域的分佈。別的不說,台北捷運六條線,每條線有每條線的氣質(北捷擬人化)。台北的人口與土地面積不若東京是一回事,但台北所乘載的社會複雜度,不會亞於東京;起碼不會少到說不出一個年輕女子都會歷險的好故事。 於是,《台北女子圖鑑》行至四五集扳回一城,又獲好評的原因也很清楚。表面上看來,是因為林怡姍終於逐漸追上了桂綸鎂,在年紀與氣質上都變得有說服力。 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女性在愛情中成長的主軸終於清晰,細節逐漸落地,觀眾終於比較看懂了這是一部從都會感情關係裡談成長的劇。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女人在感情裡的渺小會從兩個面向展現。第一是她嫌男友不夠好,第二是男友會嫌她不夠好。通常這兩種男友會交替出現。看似是兩種男朋友,但其實是反應女人內在的同一個問題。 林怡姍的麵攤男友說來沒什麼不好,努力願打拚、貼心有承擔,在台灣做小籠包都可以做到世界第一等,做麵店做到上櫃上市也不是不可能。 林怡姍不滿意的不是麵店男友,她不信任的是她自己,她需要比麵店老闆娘更大的頭銜,來彌補她還沒有克服的自卑。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林怡姍的總監男友說來也沒什麼不好;要說控制,所有人在感情裡都想控制,要說自以為是,其實哪個男人沒有自以為是。總監男友那看似呵護實則控制,號稱幫忙實是貶低的行徑,在所有男人的缺點當中,也只是最普通的那一種。換句話說,若要因男人耍大男人而放棄男人,那真的只能放棄所有男人。 我想林怡姍痛苦的不是這個男人控制,而是氣自己沒有力量掙脫——最終她選擇了掙脫,掙脫是一種長力量。女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都要長的,差別只是在關係裡成長,還是在下一段關係裡成長。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這麼說來,林怡姍做第三者(或者是第四者、第五者?),似乎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沒有信任自己值得一份完整的愛,所以允許自己擠入一份已經穩定的關係,在本來就沒有位置的地方,硬撐一種危險的平衡,又在陰影裡深感侷促與痛苦。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每一次林怡姍的分手都有一段真心的眼淚,那眼淚不是為他人,確實是為自己:哭自己的渺小,哭自己的無能為力,哭自己為什麼沒有看得起自己。 不知道第六集、第七集的林怡姍,會走到哪裡?沒有暗夜哭泣,也沒有光明磊落的頂天立地。女人總是在愛情裡經驗最深刻的痛苦,也生長出最強大的力量。要做台北人,就要在台北受淬煉,讓台北成就人做一個台北女生。 《台北女子圖鑑》發展至此,或許可以從更後設的角度思考它的價值。這部劇的意義或許並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成為一個絕佳的文本,引起迴響,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那有問題的似是而非當中,以那「部份的真實」為基礎,開啟一個關於台北的討論。 《台北女子圖鑑》即使是雷聲大雨點小,也終究提供一股涓涓細流,每個人沖刷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台北記憶。每個人跟台北的緣分都不同。但有感受,就是緣分;《台北女子圖鑑》帶來的迴響,不如視為是我們飄居台北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畢竟,不可能會有單一一部電影能詳實紀錄你我的台北故事。對我而言,台北是《一一》裡隱約的台大校園,《女朋友・男朋友》裡的運動街頭,《美國女孩》裡逼仄的公寓,以及《海角七號》裡那一聲我操你媽的台北。 台北的故事扣人心弦,招人評論是因其涵納了眾人眾多心力與能量。人人都對劇裡描繪的台北有所不滿,那是因為人人都希望能在劇裡找到自己,期待關於台北的劇能說一段自己的台北故事。 台北的故事如今多了一篇關於女子的圖鑑。這是眾多台北故事的之一。我帶著尊重的眼光閱讀這一部作品;不因為這個故事精彩,而因為這是台北的故事,無論它好或壞,都將歸入關於台北的影史,也將成為我們的台北故事。 October 17, 2022 at 10:23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Lqzpnma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給大人的繪本|是寶寶誕生了父母!《嬰兒老爸》那些令人捧腹又感動萬分的片刻 https://ift.tt/M4d6N9T 迷誠品 爸爸什麼時候是長大呢?被媽媽少罵一點的時候嗎?吉竹伸介《嬰兒老爸:手忙腳亂的日子》的繪本,圖文裡透著溫馨逗趣的新手爸爸心情,還有笨拙但努力的背影! 爸爸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身為「爸爸」的這個角色呢? 常說父愛如山,也許他們不善言詞,但總能在小地方中找尋到他們之於自己的愛;沉默寡言、偶爾會露出可愛的小幽默,雖然和爸爸的互動頻率比媽媽少,但他始終圍繞在我們身旁,默默存在、暗自付出。 但其實爸爸也跟我們一樣,就像突然長大一般,爸爸也是在某個瞬間,突然就成為「爸爸」。 《嬰兒老爸》描述當媽媽生下孩子後,爸爸成為爸爸這個角色時,又是如何面對的呢? 吉竹伸介運用一貫的幽默感,畫下新手爸爸有笑有淚的日常,寶寶在牙牙學語時,他亦在旁學習成為爸爸的路上;此書獻給曾經歷、即將經歷、正在育兒或是身為子女的你,一本不禁哈哈大笑又深受感動的繪本。 嬰兒老爸的誕生 明明前一刻老婆還在生,下一刻,就成為一名「爸爸」。 就好像世上不是所有事都能做好準備,很多時候都是突如其來的衝撞進來,然後再匆匆離開,讓你來不及反應、也來不及思考,只能先伸出手接受。 媽媽辛苦懷胎十個月,終於生下寶寶,還有一位不是那麼可靠的「嬰兒老爸」。 圖片|《嬰兒老爸:手忙腳亂的日子》 學會如何被媽媽教訓 成為爸爸後,首先要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小孩。 但不知為何每次一抱寶寶就哭,抱太小力怕寶寶滑掉、抱太用力又怕傷到他,寶寶脖子還沒硬又怕抱不對會歪脖子;抱抱姿勢真的好難,還會被老婆罵⋯⋯ 身為父親,對孩子的期望就是「脖子趕快變硬」! 圖片|《嬰兒老爸:手忙腳亂的日子》 (推薦閱讀:明確具體的指令、直接堅定的態度,8 個溝通技巧,幫你掌握親子界線!) 爸爸和爸爸的距離 即便不認識,媽媽們總是能自然地聊成一片,小圈圈群組、互加好友,何時何地都能交換育兒心得或是互吐苦水;但爸爸們似乎就沒辦法這樣?有些拘謹也有些認生,空氣中還瀰漫著小尷尬的感覺,明明以前更容易與他人交談? 不說話好像很尷尬,但說話又要說什麼?啊~媽媽怎麼還不來? 圖片|《嬰兒老爸:手忙腳亂的日子》 (好文推薦:袋鼠爸爸的日常生活 8:內在給我的力量,比我想像的多更多) 被原諒的力量與被治癒的辛勞 雖然帶孩子很累,但有些時候卻有意想不到的獎勵;像是寶寶身上的奶香,百聞不膩,而且也找不到這樣的香味,吸完後就像是一種解放身心靈的療癒感,消除剛剛被媽媽教訓的辛勞⋯⋯ 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寶寶的臉,討喜又可愛,好像擁有「不論犯什麼事都能被原諒的力量」;要是每個人都是寶寶時的臉,大家的心情是不是可以變得更加溫柔跟愉悅? 吸寶寶就跟吸貓一樣,久了就上癮。 圖片|《嬰兒老爸:手忙腳亂的日子》 (同場加映: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神隱少女》千尋與白龍:愛是溫柔羈絆,也是獨立成長的勇氣) 關於爸爸的成長 寶寶的成長很明顯,會爬行、會走路、會說話,身體慢慢變大了、跑得比自己還快,一切都肉眼可見;但「爸爸」的成長卻很難找到,是忘了以前假日總是會睡到飽、還是被媽媽罵的次數變少呢? 或許爸爸們都還在成長、還在蹣跚學步地走著,享受著好像要從「爸爸」這個角色中畢業又還沒畢業的時刻。 不過也可能是腰間贅肉的成長更可以用肉眼所見⋯⋯ 圖片|《嬰兒老爸:手忙腳亂的日子》 成為「老爸」這個角色 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長大成人,也可能像老爸一樣在某個瞬間成為「爸爸」;從最開始的匍匐前進到最後的蹣跚學步,或許有很多不知所措,但或許這樣的日常才是最享受的樣貌。 《嬰兒老爸:手忙腳亂的日子》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重播幾遍都想看!童年經典漫畫TOP8,但願故事裡的他們也好好長大了 《秒速五公分》是成長的痛,有著我們眷戀的溫柔回憶與苦澀青春 幾米新作《地球寶寶晚安》是孩子的睡前故事,也獻給需要童心的每個大人 #繪本推薦 October 14,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4d6N9T
為你挑片|《沼澤謀殺案》:你就是客觀事實!再多標籤,都不足以定義一個人 https://ift.tt/pi8HL45 晴暄 Ronna 《沼澤謀殺案》在優美詩意的沼澤中,透過女主角「沼澤女孩」奇雅驚奇的一生,帶出愛情、公平與追尋自我平靜的議題。 《沼澤謀殺案》是一部充滿詩意的電影,透過女孩奇雅的一生,細細描繪生存與自然、愛情與孤獨、霸凌與公平等議題。 北卡羅萊納州,在溼地的最深處,一位名為奇雅的女孩獨自生活。但人們不叫她的名字,不僅把她形容成各種變異的怪物,更稱之為「沼澤女孩」( “The Marsh Girl”)。她是小鎮的邊緣人,是外來者,是怪物,更是人們取笑並捏造故事的對象。 無法走入人群的她選擇獨居。她也曾有家庭,溫柔賢淑的母親,友愛的哥哥姊姊們,但他們無法忍受長年對他們暴力相向的父親,紛紛離開家園。只留下年紀最小的奇雅。 不被小鎮所接受的她,回到沼澤謀生,沼澤是她最好的老師,教她如何生存。但沼澤卻沒辦法教會她人情世故。她先後遇見了兩位男孩,經歷情感糾葛,又意外捲入了一起鎮上富家子弟的謀殺案,面臨殘酷訴訟⋯⋯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2022年上映的《沼澤謀殺案》(Where the Crawdads Sing),是一部充滿大自然色彩,優美而懸疑的犯罪劇情電影,改編自迪莉婭.歐文斯現象級暢銷小說《沼澤女孩》。 電影由奧利維亞.紐曼執導,影集《正常人》中飾演瑪麗安的黛西.埃德加–瓊斯、泰勒.約翰.史密斯、哈里斯.迪金森主演。 片頭以沼澤深處一起離奇的死亡案件鋪陳,展開對嫌疑人奇雅的調查。電影節奏平緩,娓娓道來女主角奇雅的童年、少女時期、長大成人,卻一點也不枯燥,反而令影迷沉浸於奇雅的成長歷程,深深疼惜與同理。 隨著案情推移,懸疑色彩愈發引人入勝。更令人驚豔的是,電影片末高潮反轉,答案直到最後一刻才揭曉。 這是一個優美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故事。隨著奇雅的一生,感受生命中的愛與孤獨。 (延伸閱讀:《日日是好日》:很多事情不是靠「想」出來的,而是透過用心「體驗」) 「我」的存在:沒有人能定義你是誰 家人全都離開家園後,奇雅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她是誰?她是否還存在這裡? 毫無聯繫,缺乏認同,更沒有陪伴與理解。她被小鎮人們孤立,彷彿被世界嘲笑,只有大自然和這片沼澤地穩穩接住了她。 她沉迷於自然界的驚奇,鳥兒在清晨的鳴唱,撿拾貽貝以物易物,鳥類羽毛展現各式美麗色澤,不同水灣棲息的生物也大相逕庭——大自然是豐饒的,令她的心靈不至於頹敗,而是蓬勃著希望。 被孤立又如何?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屬——她並不渴望離開這裡,儘管人們總說,她不可能永遠都住在沼澤地。但如果這裡,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渴望呢。大自然永遠能給她探索不盡的禮物,而她也潛移默化成一位「生物學家」。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她所畫下的自然生態,宛如百科全書。沒有人比她更了解這片沼澤地,比她深入自然生態,但她的知識需要透過語言被「翻譯」——直到遇見了教她識字的男孩,讓她得以將寶貴知識訴諸於文字。 她終究成為了她自己。沒有因為人們的嘲笑而化身為孤僻的怪物,沒有因為孤獨而放棄了追尋美好,她讓自己也成為了這個生態的一環,遵循自然法則。 我不知道大自然是否有陰暗面,但它會極力忍耐,克服一切困難。 電影《沼澤謀殺案》 沒有人能定義你是誰,也沒有必要活在他人的口中。「我」的存在,是透過歲月凝鍊和自我追尋,由自己來定義。 如果你曾經感到孤獨,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為何,別害怕,答案就在你的旅途中,相信自己有著獨特力量,能一步步走出來。 (同場加映: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神隱少女》千尋與白龍:愛是溫柔羈絆,也是獨立成長的勇氣) 兩段感情:不同出發點注定了不同走向 不抱持偏見,單純地和一個人相處,說來簡單,但在現實社會裡,似乎並不容易,因而難能可貴。 人們表現出來的,未必是最真實的一面,更多是出於防備的包裝;然而,泰特在奇雅面前,毫無偽裝,而是真誠相待。 他不將她視為小鎮異類,只是一個在大自然中成長的女孩;他為人們孤立她而打抱不平,並出於真心教她讀書識字。 出自於真心的交往,同樣的興趣、對自然的喜愛,令兩人從陌生逐漸打開心扉,一同度過美好時光。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泰戈爾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真正的愛來自於理解,而非試圖改變對方,或把對方塑造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樣。真正的愛是尊重,讓對方成為真實的自己,以單純的真誠靠近,彼此間相互扶持又各自獨立。 泰特與奇雅的相處,是出自於愛而單純地給予,不向對方企求或索取,而是欣賞、分享、讚嘆著彼此認知的世界。 反觀柴斯,多年後,他再次開啟奇雅的心扉,卻以欺瞞和玩弄作為出發點,刻意接近奇雅。 因為孤獨而踏入一段感情,這是許多人曾有的經驗,但這不是愛,只是撫平孤獨暫時的解藥。柴斯的出現,給了奇雅陪伴的安慰,而不懂人心險惡的奇雅,誤以為這是愛情。 他們始終不在同一個頻率裡,卻以為彼此依偎就是愛情,輕率承諾就是永遠。當謊言被戳破以後,奇雅發現,柴斯像是自然界中的捕食者,打亂了奇雅平靜的生活。 「孤獨地活著是一回事,活在恐懼中卻完全是另一回事。」——電影《沼澤謀殺案》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為什麼有些感情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懵懵懂懂地踏入一段愛情,彼此的頻率卻始終不同,勉強在一起,也只會漸行漸遠——不合適的兩人,不會因為磨合而變得適合。 但這些失敗的感情經歷,儘管曾令我們傷痕累累,也教會我們什麼是「愛」。如張小嫻所言:「愛,從來就是一件千迴百轉的事。不曾被離棄,不曾受傷害,怎懂得愛人?」 愛,更像是一個破繭而出的過程,經歷傷痛以後,逐漸了解愛情的模樣,甚至,我們會感到慶幸——對的人,沒有太早到來,而是在剛好的時間出現。 (你會喜歡:為你挑片|《餘命10年》:人生只有一次,能遇見自己愛的人,本身就是奇蹟) 無懼標籤:遲來而諷刺的公平,從來都不影響真實的我 被視為外來者的孤獨與嘲諷,伴隨奇雅成長,人們不會在乎她真正的模樣,而是以標籤固化她在大家心中的印象。 「怪物」、「狼女」、「異類」、「巫婆」⋯⋯以訛傳訛,甚至以此判定奇雅有罪,正如奇雅所說,陪審團不是在審判她,而是在審判他們自己,和長久以來被泯滅的良心——毫無理由地憎惡一個人,如今,仍想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判定她殺人。 隨著案情推移與證人的供辭,在觀影時可以感受到小鎮人們心中搖擺不定的正義,為劇情增添了懸疑和緊張,在關鍵一刻,人們能否不帶標籤,而是根據「客觀事實」去評判奇雅? 被貼上的標籤,始終都不是真正的自己;再多的標籤,都不足以定義一個人。 女人迷創作者 晴暄 Ronna 奇雅始終忠於自己,不被外在的標籤所禁錮。她與眾不同,遺世獨立,害羞,卻又冰雪聰明。她生在大自然,遵循著自然規律和生存法則。她獨立,自由,徜徉於沼澤深處,盡情探索大自然的奧祕,用她的所見所聞集結成寶貴的新視野。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靈魂,是在追尋生命的過程中扎實的,是在迷惘和探索中茁壯的,是在浩瀚的孤獨中接納的,不由人蹂躪的自尊,只有自己能拾起,能捍衛,能抵禦,並存活下來——由自己定義,真實的「我」是什麼模樣。 《沼澤謀殺案》,一部優美、詩意、懸疑而帶著諷刺深意的電影。闡述生而為人的孤獨,描繪大自然瞬息萬變又永恆不變的包容,感受兩段感情所經歷的青春回憶——無論再看幾次,仍然深深動容。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定義你的模樣,除了你自己。 晴暄,寫下溫暖療癒的文字。看更多電影|動畫|語錄,歡迎至 IG: October 14,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i8HL45
《童話.世界》影評:是女孩的警世寓言,還是墮落王子復仇記? https://ift.tt/ltrF9xA Vivier Citygirl 《童話.世界》在狼師的陷阱中,女孩們能否分得出是師生戀還是誘姦?面對權勢性侵,被害人是否有說「不」的權力?(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童話.世界》電影描述律師張正煦(張孝全 飾),意外接下了擔任社工的妻子(夏雨喬 飾)所引介的一起補習班性侵案,而這起案件的被告人,正是過去曾經雇用他擔任辯護律師的補教名師湯師承(李康生 飾)。 初出社會,急於證明工作能力的張正煦,在當時負責湯師承案時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以殘酷的手段贏得官司,卻也因此傷害了心儀的對象陳新(江宜蓉 飾),鑄下一輩子難以彌補的錯誤。 多年後,當他再次遇上同樣的事件、同樣的人,這次他會如何選擇?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面對權勢性侵,被害人是否有說不的權力? 片中補教名師湯師承,不斷周旋於女學生之間,以禮物、溫馨接送等攻勢,「追求」學生並與之發生關係。 湯師承的辯護律師以雙方為自由戀愛、合意性交之論述,包裝湯師承與女學生之間的關係,而檢方則是以「權勢性侵」,控訴湯師承以不對等的位階身分,誘姦未成年少女。 刑法中 228 條載明「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教育、訓練、救濟、醫療、公務、業務或其他相類關係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交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看出,權勢性侵不僅發生在雙方具有利害關係時,各種階級不對等關係下所發生的性行為,都可能有被認定為權勢性侵的疑慮。 在這個定義之下,雙方的意願可能更為關鍵。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然而,在片中我們卻看到,所謂合意與強制性行為,其區別經常以被害人是否有做出明確拒絕的行為當做主要考量,但在權勢不對等的關係中,有時可能連被害人都難以認定自己是否真正給予同意或不同意,或更重要的是,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她是否真的有說「不」的空間與權力。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父權意識如何助長權勢性侵,並操弄與噤聲女性口中的真相 片中用童希真、郭詩琦(王渝屏 飾)及陳新三位不同女學生的經歷,刻劃湯師承如何以慣用手法接近、追求並與之發生親密關係。 無論她們是否真正認為自己遭到狼師利用權勢地位誘拐進而性侵,最終這些女性皆無法說出她們口中的真相,而父權結構更使用各種手段,讓她們只能選擇壓抑噤聲,進而走向瘋狂。 早期由張正煦和他的上司杜律師(尹馨 飾)負責辯護的案件,被害人童希真控告湯師承性侵,張正熙為贏得官司,利用了檢討被害人的角度切入,以再熟悉不過的蕩婦羞辱,攻擊童希真的日常穿著,亦以女方收下了湯贈送的高價禮物,影射其同意出賣自己感情或身體做為回禮的意含,擊潰了童希真的心防及控方的論述。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而後張正熙遇到的郭詩琦,出身保守傳統的家庭,知道女兒遭到侵犯,郭詩琦的父親卻更為在意若事情鬧大,女兒未來如何嫁人。 同時,辯方杜律師亦利用法律遊戲,反控郭詩琦通姦,妨礙家庭等,讓被害人一夕間成了共犯。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制約,讓郭詩琦最後放棄爭辯,啟動心理防衛機制,半催眠半哄騙自己,她與老師之間是真心相愛,什麼性侵、誘姦,在愛的大前提之下,都不再有意義,但這樣的愛是什麼?她只能沉默不語。 (延伸閱讀:狼師性侵與 PUA 慣用手法高度相同!三解析帶你拆解陷阱)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片中用較長的篇幅描述陳新與湯師承之間的關係,因為師生戀普遍被視為禁忌,陳新在關係中所遇到的問題難以與他人分享,直到湯師承與童希真的案件曝光後,陳新才終於知道兩人的之間可能並不是單純的在戀愛。 從認為彼此正在交往,到發現自己可能是被誘姦的受害者,面對這樣複雜的心境轉折,最後陳新在法庭座位上哭的椎心刺骨,把理智與情感一併隨眼淚埋葬。 遭逢情感上的辜負、身體上的傷害,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出真相,這些女性卻發現,於情、於理、於法,這個社會都不願意伸手承接她們的傷痛,父權的惡意化身無禮的警察、關說的議員、死板的律法和想出頭的律師,打壓她們的主體性,讓反擊之路窒礙難行。 (猜你想看:為何性暴力倖存者不敢發聲?倖存者更害怕的,是羞辱文化:傷害可能大於性侵和霸凌本身) 與父權同盟,是否為生存的惡之必要? 觀察《童話.世界》中的女性角色,會看見一貫典型的套路,片中的女學生,展現出青少女的脆弱、無助與感情用事,性做為她們的最大弱點,是狼師覬覦的祭品,以性而言她們是慾望的客體,是被動的、是關起門被侵略的。 而片中的杜律師,做為湯師承長期合作的律師,近似魔鬼代言人的刻劃,高冷、理性,面對性侵案件如家常便飯,難以察覺她是否對於受害者展露一絲同情。 在法庭上,她具有高度侵略性,並主動以性做為她開門見山的武器,完整體現了蛇蠍美人的樣貌。 若對照這兩組女性形象來看,就如同童話故事徹底幻滅之後,公主成了後母,原本的無邪天真,轉變成在現實社會中生存的惡之必要。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女孩的警世寓言,男性霸權的再鞏固 對於《童話.世界》的敘事鋪陳,我始終帶著矛盾的看法。在林奕含、台中資優班案這類事件不斷發生的情況下,電影無疑能夠喚起人們對於權勢性侵的重視。 然而片中所刻劃的虛構故事,卻讓我不免擔憂,這又是一部女孩的警世寓言,對於男性的告誡與懲罰,遠遠不及對女性的保護與約束。片中再現的男性與女性樣貌,也多少鞏固了男強女弱的意識。 電影結尾成為男性戰場,張正熙的墮落英雄復仇大業,他鐵了心要讓湯師承身敗名裂,這樣的不顧一切,可能忽略且背離了受害者的意願。 在對女性的污名及壓迫尚未消弭以前,這樣的赤裸揭露,是否可能對她們造成二次傷害?而在張正熙挾怨報復之後,湯師承是否會再一次改名崛起,重覆過去的惡性輪迴? (編輯推薦:為你挑片|《童話・故事》談權勢性侵:權力不是要人做什麼,而是它能讓人做什麼)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童話.世界》說,女生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要輕易受騙上當,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切勿相信童話故事般的愛情。 而曾經迷途的白馬王子,會穿戴閃亮盔甲,為沉睡的公主展開華麗復仇。 但當然,這一切最後可能都不關公主的事了。 October 14,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ltrF9xA
2022 誠品上半年必讀!東野圭吾、村上春樹、YOASOBI、全知讀者視角,這些你看了嗎? https://ift.tt/X4PvmOJ 迷誠品 你是「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的人嗎?誠品上半年的暢銷小說 TOP 10,沒看過才真的讓人搥心肝,趕快挑一本來看看吧! 時光倏忽即逝!轉眼間,2022 也進入下半場;綜觀今年上半年,你讀了哪些書?又獲得哪些心靈上的成長? 透過以下由誠品最新公布的 2022 上半年暢銷小說 TOP 10 書單,檢視你的閱讀履歷,也為下半年的挑戰儲備能量。 圖片|Photo by Monstera on Pexels 2022好評新書,這些你都看過了嗎? 川口俊和《在說出再見之前》 圖片|《在說出再見之前》 人生有分歧點,後悔是一瞬間的事。 經典小說《在咖啡冷掉之前》,作者把讀者沒說完的故事收在新作品裡面。 背景設定在「在咖啡冷掉之前」的隔年,一如既往地,每則故事都充滿了眼淚,但這不是一種悲劇的套路,反倒是種洗滌身心的溫暖,在你可能也有過的遺憾中,給予轉圜的餘地。 布莉琪.柯林斯《遊戲師》 圖片|《遊戲師》 上半年暢銷榜上難得的西方作品《遊戲師》是一部充滿異想、以精妙筆法寫就的文學史詩,承襲前作《裝幀師》的華麗,帶來如穿越巫師世界般的驚奇; 你會真誠地相信裡頭世界觀的成立,也可能不小心因為書籍本身的美觀分心(笑),但凡你感受過他的風采,就能理解它為何成為上半年必讀! (延伸閱讀: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給內向者的 11 部電影片單) 想像力就是超能力?虛擬世界裡,是不是也有那麼一點真實性 《向夜晚奔去: Yoasobi 小說集》 圖片|《向夜晚奔去: Yoasobi 小說集》 以「將小說創作成音樂」為特色聞名的日本樂團 YOASOBI,每次發行新曲都會立即在排行榜上力挫群雄,深究他們來勢洶洶的關鍵,就得從《向夜晚奔去: Yoasobi 小說集》說起。 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在 2021 上市,一路熱賣到今年,裡頭特別收錄 YOASOBI 歌曲原點的四部原著小說。 經原作者加筆監修後,更深入完整的展現 YOASOBI 所打造的獨特音樂世界觀,讓人從中體會故事和歌曲的靈魂,彷彿真有那樣的世界,而你可以安放自己。 sing N song 《全知讀者視角 3》 圖片|《全知讀者視角 3》 被譽為當代最卓越的網路小說里程碑的《全知讀者視角》,把你我都曾有過的幻想搬到另個平行宇宙;作為遊戲玩家,你是唯一知道結局的人,卻不表示因此擁有主角光環。 所謂人生如戲,唯有開創故事能構成你的存在,無論勤練功或開外掛,在可能不慎入戲太深的情況下,你會如何扮演你自己? (猜你想看:全職媽媽看《媽的多重宇宙》:正因你一事無成,才能創造無限可能) 充滿謎題的人生,來點精彩的腦力激盪吧? 新川帆立《前男友の遺書》 圖片|《前男友の遺書》 由 29 歲日本女律師「新川帆立」寫下的推理之作《前男友的遺書》,以怪物級新人之姿,上市即榮登日本亞馬遜推理小說榜第一、還迅速改編成電視劇。 然而,別於其他犯罪故事,《前男友的遺書》的深度並非一再反轉的懸疑,而是如職場、生活那樣無形卻細膩的壓力; 在隱隱約約之下聚合出沉靜有力的後勁,也為小說開創全新的同溫層,成為 2022 暢銷小說榜的第四名。 (延伸閱讀:分手七年與前男友再見面:我不再喜歡你了,但喜歡生命裡有過你) 東野圭吾《天鵝與蝙蝠》 圖片|《天鵝與蝙蝠》 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足夠償還曾經犯下的罪行? 寫了一輩子推理小說的東野圭吾,在善與惡的二元世界裡,留下反思的痕跡,《天鵝與蝙蝠》是他出道 35 周年的集大成,也是對自我和人性複雜的叩問。 你會恍然明白,有時謊言和真相無法一言蔽之,就像這部小說不惶多讓取得第五名,剛剛好地矗立在暢榜正中間的位置。 生活需要的感動,讓文字給你更深切的體悟 九把刀《月老》 圖片|《月老》 「我都要妳幸福快樂,即使那個人不是我。」 青春時代都必看的九把刀小說,在改編電影《月老》上映後再度引燃我們的熱血; 這部作品像是對愛情的反覆執著,透過超自然的元素,將歲月和感性穿針引線,也像是鼓勵讀者心中最初的少年,要因曾經的勇氣而驕傲,就如這部小說,多年後重回暢榜 Top 4 那樣榮耀。 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圖片|《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榮獲2022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項的《在車上》,魅力橫掃國際,原著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亦不負眾望地奪得 TOP 3 。 這部由村上春樹睽違 9 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以精確的詞據掌握人內心豐沛的情緒,既有傷痛、也有療癒,實屬人人都需要的私密日記,得以藉此放下壓力悲泣。 (同場加映:《在車上》看濱口龍介如何以女性主體意識,改編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再來一起看榜單中的黑馬,前兩名都由新生代作家包下!(鼓掌) 李美芮《歡迎光臨夢境百貨: 您所訂購的夢已銷售一空》 圖片|《歡迎光臨夢境百貨: 您所訂購的夢已銷售一空》 如果夢境可以購買,你會訂購怎樣的夢? 席捲韓國各大書店暢銷榜的奇幻小說《歡迎光臨夢境百貨》,作者是前半導體工程師離職、轉而實現寫小說夢想的韓國作家李美芮; 有如「韓國的 J. K. 羅琳」橫空出世,故事將奇幻與現實交錯,利用夢境收納我們生命中的各種課題,題材新穎可愛,拿下暢榜 Top 2。 黃山料《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 圖片|《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 最後,療癒作家黃山料所寫的首部青春戀愛小說《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擠下村上春樹、東野圭吾等知名作家,奪得誠品書店 2022 上半年暢銷小說冠軍!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一上暢銷榜就沒有下來過;誠品線上 近10年賣得最好的書 2022必看動畫推薦!12部現象級漫畫改編大作,回歸時間一次看 20部經典改編影劇推薦;科幻、暖心、推理,讓人欲罷不能的好劇都來自小說和漫畫! October 14,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4PvmOJ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給大人的繪本|《夏天吹起的風》流傳四代的臺灣記憶,迎向未來的自信勇氣 https://ift.tt/YRdGLIU 晴暄 Ronna 很多故事,長大了才懂。繪本《夏天吹起的風》的主角經歷了日據時代、大同電鍋上市、鄧麗君、第一條捷運開通⋯⋯唯有了解歷史脈絡,才能更理解自己與台灣的定位。 身處大廈林立、科技便捷的時代,你能想像好幾代以前的生活嗎?腳下這塊土地,承載著時代演變,串起世代生活的記憶,那曾是我們曾祖輩、祖父母、父母到我們年代的故事。 繪本《夏天吹起的風》描繪日治時代出生的阿喜,從童年成長為少女、學裁縫、嫁人到扶持家計,時序流轉,回想起四代臺灣人的生活,品嘗人生百味。 一九四五年的夏天,吹起特別的風。蟬聲唧唧,天空中的轟炸機不再盤旋,年幼的阿喜想問,戰爭結束了嗎? 阿喜曾有個日本名字,但過了這個夏天,聽說,不再需要學日文,而是開始學漢字了。 「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大人們不知道,阿喜更不懂什麼叫「未來」——她最喜歡背著弟弟,跟鄰居在巷弄間玩耍,悠揚的風吹起了孩童的嘻笑聲。 簡單搭建的屋舍、丟沙包、踢毽子、繞鐵圈,每當擔著攤子賣豆花或麵茶的小販一出現,大夥兒爭相買一碗,蹲地吃了起來,便是兒時記憶。 老百姓最在意的,就是能吃飽,夏天雖然很熱,市集上還是熱鬧滾滾。 逐漸長大的阿喜,為了幫忙家計,很早就去學裁縫。學了好多年,終於學會為自己縫製一件嫁衣。 圖片|星月書房 提供 六〇年代,進入了電視時代,各種居家用品使生活更便利,大同電鍋上市、鄧麗君出第一張唱片、全民瘋棒球。 阿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挑起柴米油鹽的擔子,一針一線,日夜辛勤打拚。阿喜的孩子受國民義務教育,在那個時代,讀書是孩子未來的希望。 鄰近的眷村,總是飄來饅頭香氣,阿喜幫外省太太作衣服,笑容成為了最好的語言,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彼此不再生疏。 時代更迭,七〇年代,十大建設陸續完工,全民瘋布袋戲,年輕人流行穿喇叭褲與迷你裙。八〇年代,經歷解嚴,迎來經濟起飛。 變遷是這樣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曾經是北臺灣重要地標的中華商場,也是阿喜兒子高中改衣服、找老唱片的地方,在一九九二年被拆除。 圖片|星月書房 提供 九〇年代,臺鐵完成環島鐵路網,一九九六年,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通車。臺灣交通的演變,承載時代記憶,從人力車、金龍號冷氣車、剪票制度等,再到現在的悠遊卡。 阿喜看著孫子的玩具,想起以前童年,玩花繩、彈弓、陀螺、溜溜球⋯⋯現在,她的孫子們玩直排輪、滑板和戰鬥陀螺。 八十多歲的阿喜,經歷了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後,有了第四代,後來,她又經歷了二〇〇三年的 SARS,還有這幾年蔓延的新冠肺炎。 圖片|星月書房 提供 「阿祖,你看!」曾孫指著摩天大樓,對阿喜說。夏日城市,高樓林立,現代化建設與四四南村古蹟並存,多元共融,接軌國際。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也來種更多的樹吧,這樣以後的夏天,就更舒適了。 夏天很熱,也很精采,陽光耀眼,薰風輕拂,風吹動著阿喜的生命,揚起過往,阿喜忘了曾經的辛勞,感嘆著,人生百味啊! 閱覽時代的腳步,像一本雋永的臺灣故事——我們跟著風,繼續向前走。 (你會喜歡:給大人的繪本|《學會飛之前,走走也不錯》:人生沒有彎路,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明白「我」從何而來:回顧歷史脈絡,展望美好未來 《夏天吹起的風》是一本適合大人與小孩共讀的繪本,引領我們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了解歷史脈絡,也有助於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人生定位。 我們生長在臺灣這塊瑰麗島嶼,承襲著世代記憶,如果沒有前人種樹,哪來後人乘涼? 身處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洪流逐漸淹沒老派生活,那是我們來時的路,一步一腳印的辛勤,才有如今繁華與舊時代記憶並存的綺麗。 你還記得嗎?前人的故事裡,有收音機、電視機、錄音帶、唱片等居家用品,有饅頭、醬菜、蒸年糕、醃臘肉等傳統小吃,也可能是穿著、語言、思想、交通和娛樂上的差異。 故事中的阿喜,是作者黃惠鈴的媽媽,從無憂童年,出落為少女,嫁為人婦,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多了新煩惱,但阿喜生性樂觀,儘管身處時代變遷,仍坦然迎向未來。 筆下故事,以阿喜的生命旅程為軸,濃縮四代人的記憶,結合畫家張振松巧妙繪製每個年代的氛圍和物件,讓我們得以閱覽臺灣的生活演變。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每一代人,經歷不同生活與煩惱,所思所想也大相逕庭。為什麼要讀歷史,為什麼要懂得腳下這塊土地的記憶?細讀歷代生長的軌跡,才能展望、迎向更美好的明天。 圖片|Photo by Natee Meepian on PIXTA 閱讀這本繪本的精神,誠如作者黃惠鈴所寫,觸動心靈: 「也許八十年前或三十年前的風怎麼吹襲,看起來都與現在無關,但事實上那些風吹拂過的歷史與文化密密交織後,都潛移默化地在每個生活於此的人心中滋長著。」[1] 站在當下時點,迎向未來,腳下的路,未來也成為這個時代的切面——明白自己的根,為未來種下美好種子,自信地擁抱明天,邁開步伐向前走。 參考資料|[1] 引用自繪本《夏天吹起的風》後記(作者:黃惠鈴) 《夏天吹起的風》 October 13,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YRdGLIU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壞」是心理創傷的延伸:從七部經典電影反派角色看長大後的失與痛 https://ift.tt/fg3xQrI 迷誠品 《雷神索爾》的洛基、《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小丑⋯⋯這些反派角色所展現的「壞」,有沒有可能是你我日常的縮影? 我們深受故事中的黑白設定影響,認定世界上只有好與壞兩類人,卻沒看清其實每個人都有善念與邪念,被環境影響、被處境孤立。 你可能會討厭《101忠狗》裡的庫伊拉、《黑暗騎士》裡的小丑,但長大後再看你會發現,這些反派角色只是呈現看清一切真實樣貌的存在,脆弱的內心、貪得無厭的忌妒,卻是反映你我日常生活的縮影。 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當然也沒有一定的壞人,這次讓我們將聚光燈停留在那些反派身上,從那些扎心話語、處事態度中,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面對人生的挫折。 (文章內容中可能含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人魔崛起 Hannibal Rising》漢尼拔 2007 偏執的形成,終是從心理創傷開始延伸。 圖片|《人魔崛起》劇照 圖片|《人魔崛起》劇照 《人魔崛起》講述食人魔漢尼拔年輕時的故事,經歷二戰後父母罹難、親眼目睹妹妹被盟軍殺害後食用,倖存的他從此患上心靈創傷,忍不住做出極端的事,偏執的性格一點一滴成形,用相似的情境治癒童年時期的陰影,不知何去何從的心靈也終有了慰藉的出口。 很多時候,我們會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引導他人走出困境,但對於自己的內心終有無法解開的結,以為長大就會好了,不再理會、不願面對,但不是所有的痛,都能用時間來治癒,或許一輩子都在治癒那些傷口。 (同場加映:為你挑片|《回憶三部曲》:在傷口裡找缺陷?不需把悲哀浪漫化,回憶不是用來逃避現實的地方) 《雷神索爾 Thor》邪神洛基 2011 謊言與詭辯,都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脆弱 圖片|《雷神索爾》劇照 圖片|《雷神索爾》劇照 崇尚英雄滿足需求的世界中,洛基的存在與嘲諷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每個英雄都不是全然的善良。 邪神洛基的行為,也映射出人內心中都存在著想要欺騙愚弄他人的心理,看不見自己的才華與能力時,就會忍不住用優越與膨脹來掩飾,掩藏深處的嫉妒卻始終揮之不去,開始做出「刷存在」的行為,將不滿與不悅都怪罪在他人身上。 洛基真實卻又不造作的行為,彷彿也是在日常中經常看見的縮影,用虛華與自我的優越感來掩飾,讓內心的脆弱能不被人發現。 (性別延伸:《雷神索爾》大雷神娜塔莉波曼,勇敢說出曾受百次性騷擾經驗) 《蝙蝠俠: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小丑 2008 壓抑的社會中,我們都曾想隨心所欲 圖片|《蝙蝠俠:黑暗騎士》劇照 圖片|《蝙蝠俠:黑暗騎士》劇照 打破英雄電影固定公式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將私刑正義最大化,透過反派小丑瘋狂的視角,將正義與邪惡玩弄在指掌間,讓整座城市陷入混亂,在他的操弄下,將現實中人性的醜陋樣貌揭曉於陽光之下,玩弄人性的同時也享受著這樣的快樂。 他就像是純粹的執著,想要滿足內心某種渴望,因此誠實坦然的面對內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世界與他人,想要嘗試控制一切與追求穩定都是無趣又枉然的事。 「如果你很擅長做某件事,不要免費做這件事。」 “If you’re good at something, never do it for free.” (編輯專文:他是瓦昆菲尼克斯,也是現實中的小丑:為什麼你該重新認識這位奧斯卡影帝?) 《魔女嘉莉 Carrie》嘉莉 2013 狂熱的宗教信仰,無法得到慰藉與救贖 圖片|《魔女嘉莉》劇照 圖片|《魔女嘉莉》劇照 雖然是魔女,但卻比他人更能理解善良與柔軟,《魔女嘉莉》中最恐怖的不是嘉莉,而是激進的宗教與社會的不理智,將善良的人折磨成魔女所致。 當一個人被社會排擠、惡意霸凌,卻又無人伸手救援時,良善之心早已崩潰,只想將惡意源頭全部摧毀,而「魔女」也就這麼誕生。 我們都知道,看似善惡分明的現實世界,還是存在著許多不真切又模糊的灰色地帶,而有些人時不時遊走邊緣、試探底線。 「我只想當個正常人。」 “I just wanna be normal.” 《嫌疑犯X的獻身》石神哲哉 2008 真愛,有時候是我們的自以為 圖片|《嫌疑犯X的獻身》劇照 圖片|《嫌疑犯X的獻身》劇照 或許所謂的真愛,大多時候都是我們的自以為;石神為了愛,捨身獻計、用盡一切的邏輯思考,編造出完美的替身詭計,宛如飛蛾撲火般讓犧牲來圓滿這份遺憾,但卻無法讓事件中的任何人得到幸福,東野圭吾用悲劇畫下句點。 或許這就像是在愛情中昏了頭的我們,很多時候愛情中的美好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感覺,滿足內心的渴望,卻忘了對方的感受與想法,這樣即便懷著秘密抓住幸福,也仍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 「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泰勒.德頓 1999 幸福是被製造出來的假象 圖片|《鬥陣俱樂部》劇照 圖片|《鬥陣俱樂部》劇照 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生命意義中的目的,似乎找到了才能認可努力存活的自己是有價值,於是開始一連串的「價值洗腦」,說服自己努力的目的是為了享受世人都認可的「幸福」。 幸福可能是你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也可以是下午時來杯犒賞自己的高單價咖啡,一本本透過幸福攻略手冊也就這麼出爐,循規蹈矩,也希望自己能獲得他人認可的幸福、找到生命的意義。 「你的工作不能代表你、你的銀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開的車不能代表你、你皮夾裡的東西也不能代表你、你穿的衣服更他媽的無法代表你。你只不過和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樣,是個微不足道的一份子。」 “You are not your job, you're not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in the bank. You are not the car you drive. You're not the contents of your wallet. You are not your fucking khakis. You are all singing, all dancing crap of the world.”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Sweeney Todd》陶德 2007 遭受強權欺壓下的私刑正義 圖片|《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劇照 圖片|《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劇照 在強權欺壓弱者,司法天秤並不平等時,又該如何為自己伸張反抗? 《瘋狂理髮師》將對於社會現實深沉的希望與悲哀刻劃出來,用絕望與諷刺的歌詞作為出口,陶德也成為了那令人絕望的角色,冤罪流放、妻子遭玷汙後自殺、女兒被關進精神院,一介市井小民又該如何是好? 當理應象徵公平的天秤傾向某一端時,私刑是否會成為另類問題。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只能玩不能吃的食物?!超逼真食物造型周邊,為生活注入巧思和樂趣 時尚貓咪療癒登場!誠品書店 ✕ LISA LARSON 百大選品入荷開箱 「今天見面嗎?」重複刪除對話框裡的字沒傳出去,幾米《頭碰頭說說話》靠攏另一顆寂寞的心 October 12,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fg3xQrI
為你挑劇|日劇《民眾之敵》為何看到淚流?歐巴桑參政,追求的是性別政治?還是政治的性別? https://ift.tt/elfySId 讀者創作 當女性走入由男性主導的政治世界,往往受到傳統權威的挑戰,甚至被婚育、外貌模糊焦點。其實這些涉入公領域的女人們,追求的並不是男性的認可,而是打造一個願意包容多元聲音、收納各方需求的民主殿堂。 文|黃懿翎 2018 年時,有一群女性候選人自稱歐巴桑聯盟,為了參選縣市議員,站在街口與人來人往對話、分享自己的政見。 四年後他們捲土重來,而且組成了政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為什麼不放棄?為什麼主打女性的角色?歐巴桑參政很奇怪嗎? 2017 年底的《民眾之敵》可以說是非常平民也非常政治的一部日劇,描繪一名單純想讓孩子生活過得好一點的媽媽佐籐智子(篠原涼子飾),因為看上市議員豐厚的薪水而決定參選。 從一開始的市議員到後來的市長,她一路都承諾「要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幸福」。 但一介「女」素人進入「清濁並存的」政治界,過程中她開始對於「權力」有一些掙扎和思考。 有時嚐到勝利,有時吃到悶虧,到最後跟政治世家出來的藤堂誠(高橋一生飾)展開有趣的對話,更開啟了直接民主的先例(在劇中)。 圖片|《民眾之敵》海報 我先澄清一下我在這裡所談的「女性」與「男性」特質,我不覺得女性一定只展現所謂的女性特質(反之「女性特質也不只見於生理女性),也不覺得男女特質是相互對立,甚至有高有低。 為什麼說是「女性」政治呢?是因為想暫時採用一般社會所區分和高舉/貶抑的兩性對立特質。 即一般認為女生比較直覺、感性、優柔寡斷、婆婆媽媽、沒有效率、感情用事、溫柔、顧家(男性特質則是這些的相反),來翻轉什麼叫做政治,來重新定義「政治」是不是在本質上或操作定義上,就只能屬於男人(男性特質)。 劇中除了佐籐智子之外,還有另外 3 個重要的女性角色:在報社工作的平田和美(石田百合子 飾)、青葉市的市長和原田晶子(余貴美子 飾),以及同為市議員的小出未亞(前田敦子飾)。 只是為避免模糊這篇文章的焦點,所以暫不討論。 接下來我會著重最終回(第 10 集)來談,經過第1~9集,佐籐智子終於可以把比較濁的政治勢力剷除,準備要磨刀霍霍,實現她「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幸福」的政見。 這時他才發現一直在旁邊幫著他的藤堂誠,雖然同樣抱有某些崇高的政治理想,問的問題卻正好相反。 佐籐問的是:「為了多數人的幸福,卻犧牲了少數人的幸福,那不是很奇怪嗎?」 籐堂問的是:「為了少數人的幸福,卻犧牲了多數人的幸福,那不是很奇怪嗎?」 (延伸閱讀:女性參政總是被關注外表、有無生育?從紐西蘭總理阿爾登,看女性參政之路) 圖片|《民眾之敵》 籐堂誠認為人民有責任聽聽政治家在說什麼,不然就只有被愚民的份,為了愚民的幸福,有時候需要獨裁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但佐籐認為,很多人根本終日為一日三餐奔波忙碌,忙到沒有辦法變得聰明,忙到連自己被放棄都沒有察覺,忙到連怎麼發聲都不知道,而她要做的,就是守護這些人。 因此,針對青葉市要不要蓋全國性的垃圾處理廠這件事,佐籐市長提出了全民議會的想法:讓人民自己來問、來聽、來討論、來決定。 但這樣的概念可能引不起人民的興趣,所以佐籐不厭其煩在街頭邀請人來參加市民議會,他們有的可能趕著上班、趕著照顧家庭、趕著上學、趕著小確幸,大多匆匆走過。 第一次的市民議會只有小貓兩三隻,但因為他和其他一些市議員的鍥而不捨,後來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坐在平常市議員坐的位置。 有的是高中女學生、有的看起來像街頭游手好閒的小伙子,有的是可能已經當阿嬤準備退休的歐巴桑,有的是還在耕作的老農人、甚至還有 5、6 歲的小孩。 他們的提問看起來也都非常膚淺,例如:垃圾會不會臭,或之前承諾要一起蓋的樂園還會不會蓋?好像只關心自己的享樂和生活舒適。 這種由年齡、階層、性別各異所組成的「議會」,亂糟糟跟菜市場一樣你一言我一語: 問一些看起來很沒有深度的問題,討論都沒有什麼結論,與西裝筆挺的高學歷份子(即所謂的政治家,大多是男性)有禮貌的關心公共利益,用高深理論相互交鋒,最後一定要有些結論的政治形成強烈的對比。 我看到這裡眼淚撲簌簌的流下來,不是因為看到全民政治理想的實現,而是因為看到女性政治理想的實現。 (猜你想看:寫在選舉後:對於女性政治人物的攻擊,我們需要更有自覺) 圖片|《民眾之敵》 上述每個用來形容女性的一般特質,在佐籐智子的身上全都展露無疑,甚至很像《我們這一家》花媽那種歐巴桑: 覺得對的事情就是「沒用腦的」直直衝,覺得錯的事情就是「沒用腦的」不顧一切的阻止。 他在每一次的競選,無論是跟每一個選民和政治上的盟友或敵人對話時,都不斷重複同樣的兩句話: 「要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幸福」,以及「要成就大多數人的幸福,就得犧牲少數人的幸福,那不是很奇怪嗎?」 遇到有人問他說你反對某某議題嗎?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只要有人不贊成,就不能不管他。」 第一句話最常出現在公開場合,贏得了老人和主婦的信任和寄望,但是這兩群以外的人(尤其是男人),臉上卻都一副不以為然:「家庭主婦(女人)來這邊玩什麼扮家家酒」的表情。 但也是這樣的女人,還有這些要照顧到每一個人的特質、用很沒效率的「聊天」方法,打開了認為「獨裁最快」的男人的政治眼界。 圖片|《民眾之敵》 我猜,當藤堂誠看到這樣的直接民主時,其實並沒有因此改變他的政治哲學。 這個社會,或是所謂屬於「公領域」的政治,大多是男性參與、男性主導。 這就是為什麼劇裡的和原田晶子(原青葉市市長)都著褲裝,也很少展露感情,也是為什麼蔡英文從參選一直到當選總統,都有意無意的隱藏他是生理女性的特質。 甚至吳祥輝曾在臉書上發過一篇性別歧視的文章 [1]: 政治高層圈在傳,換林全已是共識但找不到人接。 朋友問:會想到誰? 答:女人當總統,行政院長找個真正的男人吧!有肩膀有魄力敢砍敢殺的。您說呢? 什麼叫做真正的男人?是覺得女人不該當政?還是覺得偏女性特質的作法不適合政治? 最終還是覺得政治是屬於男人或只有男性特質才能展現? 一般人罵馬英九的時候,罵他沒有懶趴(意同林全「不是真正的男人」)。 (同場加映:蔡英文新任內閣,史上最「男」:女性參政比例,到底意味著什麼?) 圖|韋宗成 臉書 韋宗成以上面這張圖在諷刺蔡英文的時候,說她衣服越穿越少,需要被遮起來,換句話說,就是在罵他是淫蕩(的壞女人)。 這社會普遍還是不接受女人或女性特質出現在政治中,就像到現在大唐帝國的武則天和大清帝國的慈禧太后,還是被用來形容跋扈的女人和邪惡干政的例子。 女人理性或有魄力,就是跋扈邪惡,如果感性又直覺,就證明女人不是政治的料。 這種言論或隱或顯,經常出現在你我的觀念和言詞當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民眾之敵》最後,當藤堂誠跟他資深政治家的爸爸看著佐籐弄出來的全民議會,紅著眼眶的跟他爸爸說:「這不就是真正的政治嗎?」 我的感動流到止不住。 不是因為女性的政治需要男人的認可,而是看到男人願意接受政治中,另一個性別、另一個可能性的希望。 [1] 吳祥輝 2017.9.5 臉書文章 October 12,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lfySId
張瑋軒行筆|女生這樣就夠了?Tech Girls:打破隱形天花板,為世界創造更好的可能 https://ift.tt/MWRF3Hw 張瑋軒 「妳這樣就夠了。」這看似是一句體恤的言語,實際上卻隱含著雙重標準。女孩們,追求卓越不是單一性別的權利!如果妳準備好了,請別怕鋒芒畢露,妳創造的價值就是帶給世界最好的禮物! 感謝美國在台協會 AIT 和敏君的邀請,能夠參與 Tech Girls 這麼有意義的活動,鼓勵現場一百多位高中女生還有線上好多的同學,如何更勇敢無懼的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 很有趣,我是現場唯一一個不是二、三類組的人,無論是學生還是講者。我也是唯一一個選擇不跟大家說「夢想多美麗」、「未來多美好」的講者。 我談到我們舉辦性別駭客松、當時第一屆冠軍跟我說的話,那是她第一次感覺到「作為一個女性,我是真的足夠優秀」。 我也談到科技業的現況,以及為什麼這麼多企業努力要實現多元共融的必要性,更多女性投入科技產業(不僅科技,應該是所有產業)能帶來更多創新與實現。 一直到下台的那一刻,我甚至內心興起了一點點後悔,這麼青春又聰明的人們啊(在場的學生很多不是奧林比亞競賽冠軍,就是已經得到中研院研究機會的人),提前知道這些有什麼幫助嗎? 但很慶幸,那天就有很多同學圍著我,跟我說總算有人懂她們遇到的問題,她們很困惑很猶豫。後續也一直有同學跟我私訊著,跟我請教她們曾經遇過的障礙以及人生徬徨。 好多問題,我的印象都很深。 圖片|Photo by Tatiana Syrikova on Pexels 「女生這樣就夠了」嗎? 其中有個北一女中的同學,她告訴我,她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亞大獎的訓練營隊,但是那個營隊,她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當有更難的題目出現的時候,教練還是會優先交給「男性」同學。 當她嘗試自我推薦,希望教練也讓她試試看的時候,教練的反應會讓她感知到 :「妳這樣就夠了。」 她跟我說她後來自己去看題目,發現自己解題速度和解答方式都更快更好。但她似乎很難證明自己真的會,真的可以,因為第一時間的機會並不會交付在她的手上。 而且當她試圖反應的時候,她從(父母到其他老師們)得到的答案是:「你現在這樣就很好,保持現狀就好。」而不是被鼓勵去做更困難,更有挑戰性的事情。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on Pexels 我沒有參加過奧林匹亞的訓練營,我不得而知過去與現在的訓練方式以及同學轉述的真實性。 但我告訴她:「如果這是真的,很遺憾地告訴你,這不會是第一次你被告知『你這樣就夠了。』,也不是唯一的一次,但如果你想要挑戰更高的目標,你就要為自己勇敢堅持住。」 她最後幾乎有點慶幸地了說一句:「所以我可以挑戰更高的目標對吧?」 我堅定地說:「你當然可以。」「但是會很辛苦。甚至有點孤單。」 但她緊接著說(還嘆了一口氣):「太好了,我有一度幾乎要接受,我應該這樣就夠了。可是心裡一直覺得哪裡怪怪的。」 我心裡沒說出口的那句是:「親愛的,我希望你必需要,不斷地挑戰,不斷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沒說出口,是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延伸閱讀:「當一個阿富汗的女孩有多麼的困難」法齊婭:母輩的勇敢,點亮下一代女性的夢想)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我能做什麼?女人迷還能做什麼? 我能做的只有: 當一個年輕女孩想要追求卓越的時候,她能得到足夠多的支持與知識培力,她能有 Role model 作為榜樣,她能覺得這一切的「隱形天花板」並不這麼理所當然。 所有的「你這樣就夠了」,並不是真的夠了。 「I am enough. 」 不是「我這樣就夠了」,是「 I am enough to do whatever I want to achieve. 我足夠做任何我想實現的。」 還有好多高中女孩的訊息跟問題們,讓我這幾天都在想著, 女人迷 womany 還能再做點什麼。 很開心可以持續跟敏君教授以及 AIT 合作 Tech Girls 的項目,無論從歷史過去的脈絡,或是未來的發展可能,科技業可能比更多人想像的都更適合女性加入,而且能夠大有成就。 如過去的一路走來,女人迷也會持續投入於 Tech Girls 以及女性人才在科技業的發展。感謝一直以來,很棒的、全球最大的幾家科技業戰略夥伴們。 (延伸閱讀:美光科技如何實踐 DEI 多元共融?副總裁 Debra Bell 談團隊領導與女力開創) 說個題外話。 作為一個曾經因為不會寫 code 被工程師恥笑,到氣不過所以自己每天半夜上網偷學寫 code,最後半年後,竟然可以解決一個資深工程師卡住很久的邏輯問題的創辦人如我。 我真的覺得人人都能(也都應該知道如何)寫 code,雖然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對程式語言或科技感到懼怕。 那就是一種語言,一種溝通與理解這個世界的方法。懂得那樣語言的人,也無需傲慢,不用說「女生就是不懂啦。」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 後來,再有任何人傲慢的跟我說:「你不會程式啦!你不懂 XXX 啦!」我都會直直的看著他的眼睛,慢慢又堅定地說:「我,會。」 就算我真的不會,我也會說:「如果你真的會,你可以嘗試讓別人能聽懂。」 那天的分享的最後我甚至說了:「在座各位都很聰明,都非常聰明,但聰明真的沒有什麼了不起。」 「真正偉大、真正了不起的,是你為其他人創造了什麼價值。而我期待台下這麼多聰明的年輕女孩,能夠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好的可能。」 圖片|Photo by ThisIsEngineering on Pexels 當我聽到台下有教授聽著我的分享,然後心有戚戚焉,跟我說著:「全資工系所四十個教授,只有四個女性。而年輕女性教授能得到的機會,以及會被分配的任務,是明顯不一樣的。」時,我聽著心疼,卻毫不意外,更知道自己與女人迷的任重與道遠。 年輕女性教授被叫到新生說明會,好像是證明這個學校有「美女教授」。 如果有任何學校認為提出「美女教授」就會讓更多學生選擇這個科系,我真的也替所有優秀又聰明的男學生感到不值。 我相信年輕世代的年輕人,無論性別,都已經逐漸不一樣了。 至少我從女人迷的網站上、活動上,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男性關注多元共融,並參與不同性別是否能有公平機會的討論。 至少,我很感謝女人迷,我還是常常能感覺到這個社會是很有希望,有這麼多年輕人願意投入的討論,無論任何性別。 (同場加映:【2021多元領導大調查】男女領導力大不同?是性別氣質還是刻板印象?) 圖片|Photo by Ivan Samkov on Pexels 醒醒吧,這些握有權力的人們,這個世界已經不一樣了。 會有人振聲而起,這個世界不該是這樣的。 會有人奮力鼓舞,這個世界不該是這樣的。 會有人一棒接一棒的改變,這個世界不該是這樣的。 非常感謝這場活動,讓我能跟這麼多高中女孩們說說肺腑真心話,也看到好多好多非常非常優秀的女孩,讓我對台灣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場的所有講者,包括兩位高中女孩,都非常的啟發人心,讓我學習很多;更特別感謝美國在台協會為台灣的女孩們爭取到好多不可思議的機會。 附上的照片是個有趣的 Before & After。 Before,我發現大家舉手的時候還是很怯懦,所以直接帶著大家現場練習,怎麼更有自信的舉手以及更好的自我表達。 很開心,短短的 After ,現場氛圍就有很大的改變,蠻多同學們也分享光是舉手就能感覺到心理活動的變化。 如果有朋友是在教育或企業現場,希望女人迷能替你的學生、孩子、員工、甚至是你自己帶入女性領導課程、多元共融課程、自我領導力與自我表達課程的話,誠摯歡迎跟我們聯繫。 我們的教育與工作現場,真的太需要這些以前在學校都沒有教的事情。 我們的學生真的都很優秀,都好聰明,他們需要一些 Real talk,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很殘酷,但無論有多殘酷,我們都能互相幫助,讓這個世界能改變的更快速! October 12,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WRF3Hw
成熟女子的底氣:相信自己,並擁有擇善固執的勇氣 https://ift.tt/eaOcKMs Charming Brand Talks 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女子,需要經歷哪些挑戰、具備哪些特質?從相信自己的價值、擁有擇善固執的勇氣,到以終為始的思考,訂製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次,我們一起找到自由的答案。 曾經在想像那個未來的自己時,你給過自己幾個美好卻抽象的嚮往;你期許自己終將成為一個成熟並且自由的人,你想像過那樣輕盈的日子,既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掌握自我的底氣。而望著那個方向,你想過,要如何可以為自己跨出第一步呢? 圖片來源|Cartier 卡地亞 嘿,現在就為你準備三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成熟女子提案:三個方向找到自己 方向一:相信自己的價值,不畫地自限 你曾經也習慣從別人身上得到能量嗎?他人的一句讚美,讓你忍不住開心一整天;有人一個表情不對,你就立刻去尋找有什麼能補救的蛛絲馬跡。然而,其實我們該開始練習從自己的內在長出力量。 從相信自己開始,陪伴了自己那麼久時間,你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更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而你也會因為這份相信,成為一個強大而勇敢的人。 這份堅定,一如 Cartier 卡地亞鑲嵌以最嚴格標準挑選的美鑽。CARTIER DESTINÉE 系列在挑選鑽石時,採用的是雙重認證標準——除了遵循珠寶業 GIA 美國寶石學院制定的「4C」標準,確保鑽石卓越品質的同時,更由慧眼獨具的 Cartier 卡地亞寶石專家嚴格把關。 圖片來源|Cartier 卡地亞 CARTIER DESTINÉE 系列 這麼做,為的就是能找到最出眾的寶石,閃爍耀眼光芒。鑽石的淬鍊會讓你看見,你擁有獨一無二、能為自己萬中選一的魅力;相信自己是如此令人怦然心動而一眼難忘。 CARTIER DESTINÉE 系列從鑽石戒指、鑽石項鍊到鑽石耳環,設計柔美和諧,高雅的閃耀光芒,見證的也是你對自己一生的美好承諾。 方向二:擁有擇善固執的勇氣 在尋找更好的自己的路上,你跌跌撞撞,一路受傷。你也曾憐憫自己,想過自己是為了什麼理由要繼續;然而,最終選擇面對這些困難;不是因為你更知道方法了,而是經過這些挑戰,對生命的嚮往會淬鍊出堅強。 這一份執著與毅力,讓人想到 Cartier 卡地亞對珠寶工藝的嚴格謹慎、對完美追求的不懈堅持。 SOLITAIRE 1895 這款訂婚鑽戒,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成為 Cartier 卡地亞品牌歷史上的經典,因問世於 1895 年而得名。這款作品以精緻的四枚鑲爪固定一顆璀璨鑽石,以突顯鑽石奪目光芒;並顯露所挑選的寶石特色。俐落的設計線條,體現 Cartier 卡地亞對簡約純粹的不懈追求。 圖片來源|Cartier 卡地亞 SOLITAIRE 1895 系列 Cartier 卡地亞也打造了彩色寶石系列,包含祖母綠、紅寶石和藍寶石戒指與項鍊,讓不同心情或人生階段的你,有更多選擇。而不論是哪一種,你會感受到同樣屬於 Cartier 卡地亞擇善固執的勇氣,也是一位成熟女子相信的事——種種磨練,都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Cartier 卡地亞 彩色寶石系列 方向三:以終為始的思考,訂製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為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而開始能為自己量身打造屬於自己想要的生活。歷經過迷惘、尋找勇氣的路,最終明白的是,這其實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生命不會因為你獲得了什麼答案,而停止給予你挑戰。 然而,最重要的的確不是成果,而是這一路所認識到的自我。你開始更了解,原來自己會在什麼關卡上躊躇,自己會為了什麼瞬間而感到幸福。於是,你終於站到了自己身邊,會對自己說,現在開始,我們一起過那個理想中的,只為自己專屬訂製的生活。 就像 SET FOR YOU Cartier 訂製婚戒系列,從選擇鑲嵌方式、喜愛的鑽石,到個人化文字鐫刻;每枚戒指都呈現精心挑選,用心設計,帶有獨一無二屬於你的品味。 圖片來源|Cartier 卡地亞 你可以透過卡地亞官網 SET FOR YOU 鑽戒訂製服務,進行線上模擬作品文字鐫刻。從經典的 SOLITAIRE 1895 系列、迷人而精緻的 CARTIER DESTINÉE 系列、簡約而柔美的 ETINCELLE DE CARTIER 系列,到極受歡迎的 LOVE 系列,都可以是你客製化的靈感與選擇。 在為自己打造專屬作品與生活的過程,你會感覺到真正的自在,與自由。你體悟到作為一個成熟女子,最基本的態度,原來是成為自己永遠的支柱。 成熟女子富含底蘊,在每一個值得紀念的珍貴時刻、犒賞自己的歡慶時刻,你該為自己選擇最好的那個。 同場加映| 你知道嗎?全新卡地亞台北 101 旗艦店重新開幕了! 邀請你一起前往感受如精緻藝廊的優雅氛圍。踏入卡地亞台北 101 旗艦店 3 樓,運用柔和珍珠光澤打造的鑽戒專屬空間,蘊含希望與誓言的意涵。珍視所有真摯情感,卡地亞鑄珍以還。 和 Cartier 卡地亞一起見證專屬於自己的高光人生吧 >> 來去逛逛! 圖片來源|Cartier 卡地亞 文|Shanni October 12, 2022 at 08:4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aOcKMs
台下為何歡聲雷動?倫敦時裝週讓觀眾感動炸裂的 Sinéad O’Dwyer https://ift.tt/ICUAojJ 讀者創作 這場秀上,沒有高挑纖細、整齊劃一的紙片人,有的是各形各色、平凡如你我的尋常女人。愛爾蘭設計師 Sinéad O’Dwyer 曾飽受身體焦慮之苦,而今她用作品宣示,女性打扮不為別人,穿出自信時髦,就是自己的時尚! 文|9ray 殘疾人士參與走秀,在時尚圈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作為今年倫敦時裝週主要秀上,愛爾蘭設計師 Sinéad O’Dwyer,大膽加入兩位輪椅人士做模特兒。 短短十分鐘的服裝秀,沒有纖細白皙的職業模特兒,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膚色體態如你我的女性。 台上的她們自信時髦,在列隊謝幕的時候,氣氛累積到最高點,台下歡聲雷動,從選角到多元包容的徹底實踐,都再再證明了這場精彩絕倫的服裝大秀。 Sinéad O’Dwyer 不僅成功揭露女人和身體長期處於的緊張關係,身為年輕女性也對當代時尚圈提出質疑。 圖片| Ottilie Landmark 「對於這個產業的身體菁英主義,我感到很憤怒,我已經看到幾乎每個我認識的女性,都以負面方式看待自己的身體,因為服裝不合身,或總是拿自己去和周遭那些修圖過的照片做比較。」 而一切的開始則源於 Sinéad O’Dwyer 青少年時期的飲食失調症。 經歷多年的限制飲食、自我厭惡與身體畸形恐懼(body dysmorphia),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老師的鼓勵之下,她從自身經驗出發,實驗身體的接受度與衣服的可塑性。 身體之於一個服裝的載體,是不是有更多種可能? (延伸閱讀:裸體不一定與性有關!人體模特兒 Cath: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線條很美,不用污名化) 圖片|The Green Space 「每次在試裝的時候,我的模特兒總說:『我從沒機會穿上這種衣服、這種褲子!感覺這永遠不可能為我而生。』我想有很多的服飾,可能連設計開發 20 號以上,或甚至只是 14 號以上的尺寸都沒有,很多設計師甚至從沒賣過超過 12 號的衣服。」 「我不是在說我做了所有事,因為根本不可能。我只是想表達我在做的,和目前大環境能提供的是不同的。」 圖片| Show Studio 比起製作大且寬鬆,卻讓人看起來像套麻布袋的衣服,她更專注開發如量身定做般,具修身和立體感的服裝; 同時,著手於更多可穿戴性概念和材質實踐在設計上,讓非普遍身材的女性都能享有更多的選擇與裝扮上的自由。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因為瘦看起來更時髦,品牌喜歡找瘦的人詮釋時尚,所以瘦和時尚逐漸被劃上等號。然而,誰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有維密天使般的魔鬼身材?多的的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Sinéad O’Dwyer 表示,透過自身經歷她理解到,真正的力量就是透過服裝,讓你感覺自己就是時尚的一份子。 大家都說,對自己的樣子感覺自在,是多棒的事。 但如果你看到別人都能穿得流行,你也想用類似款式打扮自己,卻因為身體限制找不到合適的衣服,那真的會直接給人感覺:「我不重要、我不被認為流行,因為根本沒人為我特別設計」。 (猜你想看:你也有身體焦慮嗎?致棉花糖女孩:但請相信「美」不應被任何標籤綑綁)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西裝外套、貼身馬甲、剪裁短裙、寬褲和網襪,種種我們習以為常的服裝單品,卻鮮少以時髦流行的方式,出現在大尺碼或特定人士的服裝選擇上。 透過調整製作手法與材質,各種體態的女性都能從穿著得到自信。 圖片|another 圖片|another 一位走完秀回到後台的模特兒說:「感覺充滿能量,我們在上台前都和彼此表示感受到女性之間的團結。」 我很喜歡 Sinéad O’Dwyer 的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 衣服在我的皮膚留下印記,是紅色的、暫時的。服裝成為了美麗和慾望的學習方式 服裝設計師 Sinéad O’Dwyer 女性打扮不為別人,而是取悅自己。 當我們還在鏡子前為無法詮釋好衣服的身體沮喪自卑,反過頭檢討「我應該少吃點澱粉」或「是不是該做點什麼」的同時,也許能試著思考:到底是我們去妥協時尚,還是時尚來配合我們? 作者介紹|9ray。喜歡待在一個人的房間,躺在靠牆的床上,無限循環的音樂和永遠讀不完的書,用文學與藝術豢養自己的靈魂。 註:身體畸形恐懼,又稱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或身體臆形症,是一種對自我體貌進行過度批判和臆想的精神疾病。不斷和他人比較與自我負面評價,除了引發進食障礙,出現沮喪憂鬱的情緒,進而有更高機率導致自殺。 October 12,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CUAojJ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COVID-19 確診後心情超差?保持真誠、適當傾聽,3 個原則陪你走出情緒溺水期 https://ift.tt/KiTPkGN 讀者創作 看完這篇「情緒低潮溺水者之親友因應守則」,希望你我都能成為溫柔支持溺水之人的救生圈,以「同在」與「傾聽」找回繼續生活的力量! 文|秀慧 今年中秋節三天連假過後,新一波的 COVID-19 疫情再起,我又開始聽到身邊親友確診的消息,面對這一波的疫情,我的心情不再像先前那般焦慮,除了因為我已經在三個月前確診過之外,更是因為我曾經走過的確診情緒風暴⋯⋯ 誰會想到,確診竟然也會讓人心情陷入低潮? 我在 2022 年 6 月中旬,意外確診 COVID-19,隔離的那段時間,我的身體沒有太多不舒服的症狀,卻反而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情緒低潮⋯⋯。 當時我內心的情緒天秤一夕傾倒,包含追求情感關係的挫折、在原生家庭無法擁有個人房間的不滿等等,全部一起傾瀉而出,我覺得好憤慨、人生非常不公平,並且認定是「宇宙不愛我」、「家人不重視我」所造成,因此進入一種「外歸因的怪罪模式」。 但是過去 9 年擔任社工的訓練讓我深信:「我不應該外歸因,只能反求諸己」,所以我反過來責怪自己,變成更加嚴重的自我攻擊,最後自責到完全失去動力、什麼都不想做。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經歷這麼嚴重且持續超過一週的低潮,覺得人生無望到了極點。 圖片|Photo by Tom Briskey on Unsplash 當時我每天都在個人限時動態記錄身心狀況,原本擔心散發太多負能量會被討厭,但很神奇的,反而每天都有不同的親友私訊來關心我。 每個人的回應都讓我產生不同感受,有些令人莞爾一笑且覺得溫暖,有些則讓我無奈兼哭笑不得,但不管如何,這些回應都陪伴我度過了難熬的低潮時刻。 因此我決定根據這些珍貴的關懷,整理成「情緒低潮溺水者之親友因應守則」,希望下次當你遇到情緒低潮的親友時,也能夠運用這樣的原則嘗試去陪伴他。 因應守則一:不需要急著處理情緒 當時一個朋友私訊表示: 「你就不要想太多。」 但這句話大概是陷入低潮的人最不想聽到、但又最常聽到的「名言」了。 我看到的當下,內心升起一股惱怒,心想:「我如果可以控制自己不要想太多的話,還會像現在低潮得這麼不舒服嗎?」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不過我知道朋友的本意是想要安慰我,因此我並沒有真的生氣,後來我嘗試去思考,朋友說出這句話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想應該是因為,我們普遍認為負面情緒不好、必須盡快處理,而最快的處理方式就是強迫自己忘掉、不去想,但是,這樣暴力而簡單的方法,真的有效嗎?會不會只是讓人暫時遺忘止痛,但反而將情緒壓抑到內心深處了呢? 我知道我們看到處在低潮的親友,都會忍不住想要趕快拉他們上岸,但一個人正是因為無法「不要想太多」才會陷入低潮。 因此,如果你發現他在低潮中載浮載沉,但沒有立即生命危險的話,我想這時候你只需要在岸上看著他、等待他,讓他知道,有你在,就夠了。 (延伸閱讀:確診日記|確診不是任何人的錯!在疫情嚴峻之時,自我療癒的 15 個方法) 因應守則二:保持真誠及謙虛的態度 當時有兩位不同的朋友分別私訊告訴我: 「我不太會安慰人,可是如果你需要,我願意聽你說。」 「我想支持你,但我好像真的無法理解你的感受。」 這兩個回應讓我覺得好可愛,因為我可以感受到他們想陪伴、安慰我的心意,但因為無法體會我的心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手足無措。 這個經驗讓我發現到,儘管我在限時動態上已經鉅細靡遺描寫我情緒低潮的內容與感受,但不曾經歷過的人是完全無法理解的,可見情緒真的是很私密也很個人化的經驗。 因此如果無法理解身邊親友的感受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比起擅自猜測或強加自己認為的情緒到對方身上,「真誠」表達自己無法理解的限制,或許反而能夠取得對方的信任、開啟對話的可能性,是一個更真實且有機會能夠貼近對方的選擇。 圖片|Photo by Andrea Tummons on Unsplash 因應守則三:提供具有彈性的傾聽空間 接續上面兩位朋友的回應內容,「我想支持你」、「如果你需要,我願意聽你說」,在以真誠的態度關心親友之後,如果你還有多餘的心力,可以提供傾聽的時間與空間,但不需要強迫親友一定要說出來。 因為每個人的情緒狀態都是獨特的,可能有各自適合的因應方式,當你願意提供空間,就像你拋出了一個救生圈,讓溺水的朋友有機會靠著救生圈浮出水面,藉由你的邀請說出那些原本淹進胸腔的難受情緒。 至於要如何提供傾聽的空間,最重要的基礎一樣是「真誠」,能夠感同身受就進一步同理,如果不能理解,那就坦誠告知,切忌強加自己的想法到朋友身上,也不需要一直想辦法、給建議或處理問題,就只需要專注地「傾聽」。 因為「同在」與「傾聽」就像救生圈,陪伴在溺水者的旁邊,也許無法立刻讓溺水者脫離海水,但會是溺水者支撐下去很重要的存在。 (好書推薦: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為什麼越來越不快樂?影響情緒的四種迴路)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以上這三點就是「情緒低潮溺水者之親友因應守則」,而這幾個原則其實是可以循序漸進採用的,下次當你遇到陷入情緒低潮的親友時,你也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COVID-19 疫情影響我們的世界已經來到第三年,不管確診與否,我們的身體、心理、生活等各層面都受到了衝擊。 願我們在經歷這場戰疫的洗禮後,都能成為溫柔支撐他人的救生圈,陪伴情緒溺水的人們找到游回岸邊的力量。 作者介紹|我是秀慧,這是我的本名,我是一個熱愛自我覺察的女生,自 2021 年底離開社工身份後,我開始經營臉書粉絲專頁《如實成為自已》,在這裡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為例,分享一路走來的內在自我覺察、情感關係體悟、身心靈學習歷程等等。 October 11, 2022 at 11:4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iTPkGN
與馬龍白蘭度演練無數次!以《教父》開奧斯卡政治宣言先例、印地安人權鬥士小羽毛的故事 https://ift.tt/72pwIng womany 女人迷精選 1973 年,美國演員小羽毛代替《教父》馬龍.白蘭度登上奧斯卡獎台,聲援印地安人。即便事後遭到影視界集體封殺,她的舉動開闢了在頒獎典禮上發表政治宣言的先例,也成為人權歷史上重要的一頁。 美國演員、人權運動家薩欽.小羽毛(Sacheen Littlefeather)辭世,享壽 75 歲。 她在 1973 年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代表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登台發言,一席聲援印地安人的言論使她成為眾矢之的。 直到今年六月,奧斯卡獎正式向她致歉,而在九月底的慶祝儀式上,小羽毛神秘地向公眾預告自己將在近日死亡。 1973 年 3 月 27 日,《教父 The Godfather》(1972)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殊榮,但觀眾卻不見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上台,而是一名穿著印地安人裝束的女性走上台前,並拒絕領取奧斯卡講座。 她在致詞中抗議印地安人在美國電影當中遭受嚴重的歧視刻畫,對著全球收看轉播的八千五百萬人說明當時正在發生當中、卻被美國政府掩蓋的傷膝谷圍城事件(Wounded Knee Occupation)。 台下噓聲四起,但同時也出現如雷掌聲,反應兩極。與此同時,向來在執導、主演作品當中將原住民刻畫為化外之民的右派男星約翰.韋恩(John Wayne)立刻衝向台打算阻止小羽毛發言,結果當場被六名保安架走。 事後世人才知,小羽毛不是一時興起,她早與馬龍.白蘭度演練無數次,連典禮製作人霍華.科赫(Howard Koch)也預先知情,科赫同意給了她六十秒的時間發表聲明。 2021年,《衛報》記者史蒂夫.羅斯(Steve Rose)在一篇採訪之中持續探究此事的後續,他指出小羽毛的發言致使當時美國政府刻意封鎖消息的傷膝谷圍城事件為世人所知,成功挽救不少人命。 小羽毛曾經被批評只是為了想紅才上台,有人說她的衣服只是租來的,也有人懷疑她的印地安人血統不純正,更多一派人認為「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她不該上台掃興(奧斯卡更從此修改規則禁止任何人代領獎項)。 (延伸閱讀:奧斯卡玩笑惹議!從太白到太男「光圈計畫」試圖力挽狂瀾:多元共融電影才能入圍) 圖片|維基百科 此外,小羽毛曾在此事發生前一年參與過《花花公子》的裸照拍攝,原本該企劃已告取消,但在她爆紅之後卻被雜誌社拿出來炒作,外界更以此進一步對她出言羞辱。 顯然小羽毛面臨的代價是慘重的,除了長期遭到黑函威脅,她更遭到美國影視界集體封殺,原本出於善意的馬龍.白蘭度也為她的悲慘境遇感到自責。 但事實證明,小羽毛在頒獎典禮上的勇敢作為真正造成了改變,提升了美國原住民的地位,她登台的演說已被譽為奧斯卡典禮史上最令人難忘的一刻之一。 如今,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發表政治聲明已經更為普遍,一大部分必須歸功小羽毛。 (猜你想看:女人迷看奧斯卡|「只是玩笑,幹嘛認真?」威爾史密斯揍克里斯洛克,還有哪裡出問題?) 圖片|達志影像 美聯社 主理奧斯卡獎的美國影藝學院主席大尉.魯賓(David Rubin)在 2022 年 6 月 18 日發表聲明,指出小羽毛「因為發表聲明而遭受的抨擊是毫無道理的」,並誠摯代表學院向她致歉。 小羽毛事後受寵若驚地說,自己從來沒有想到能活到奧斯卡向她認錯的一天。 在 2022 年 9 月底,即過世前兩週,小羽毛在為她翻案的慶祝活動上公開預言自己即將離世。 她說:「我很快就會穿越至精神的世界。你們也懂,我並不害怕死亡。」 此外,小羽毛也表明自己代表所有受辱的印地安人接受了奧斯卡的致歉。 2022 年10 月 2 日,心願已了之後,薩欽.小羽毛於加州諾瓦托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October 11,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72pwIng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蘇珊米勒】2022 金牛、處女、摩羯:土象星座十月運勢 https://ift.tt/1M6OcQ8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10 月土象星座運勢:金牛座、處女座、摩羯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金牛座(4 月 20 日~5 月 20 日) 你會帶著沉思進入 10 月。9 月,水星幾乎整月都在逆行。幸運的是,水星在 10 月 2 日轉為順行。各類重大事項的進程會因此加速。 水星的老大哥火星在雙子座,他會在這裡會逗留 7 個月,是一段尤為漫長的旅程。這樣的星像不同尋常。從 8 月 20 日開始,你會發現自己的支出在增加。 你可能有宏大的計劃,可能在準備生活中的重大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支出變多很正常。 你是金牛座,天生節儉——在購物方面,你會貨比三家,總是想辦法找到最合適的價格。現在你可能擔心錢不夠用,但到明年春天,你的收入就會持續增加。 10 月上旬,有 10 月 9 日牡羊座滿月的加持,非常適合展開各類新的冒險,你會擁有美妙的氛圍。牡羊座是象徵萬象更新的星座,也是象徵開創者的星座。如 果有新的公告要發布,你可以選擇在這個月的前 10 天發表。在今年這樣的年份裡,你必須要考慮發表公開宣告確切日期。只要選在 10 月 2 日之後 10 月 12 日之前,就有成功的機會。 10 月 9 日,計劃可能需要暫時擱置一下,你要後退一步,休息一下。10 月 9 日前後不應該安排繁重緊湊的事項。 (猜你想看:給內耗型人格&高敏感族:適度「動」起來,其實是真正的休息) 與此同時,你可能在作為幕後人員推動一個項目。目前這個項目仍然還是保密的,但很快你就有機會向大家展示了。現在,你需要做更多的調整,讓項目變得更好。 所有專注的努力都值得。這個項目很可能在幾個月裡給你帶來高利潤,繼續打磨、繼續完善吧。 群星在向你的對宮星座天蠍座移動。10 月 25 日,天蠍座會出現新月日食。這次食相會為特殊的合作關係打開可能。太陽和金星都在天蠍座,也會參與到這次食相中。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金星是你的守護星,她的能量很重要。她的出現表明你非常希望與他人合作或變成伴侶。 這次新月可能會促使你在接下來的幾週訂婚或結婚。如果你已婚,那麼這個時候非常適合做白日夢——這個白日夢中包含你的目標,你可以詳細地描述下一步想做些什麼讓婚姻更美滿。你的美夢可以成真—— 一切都要從制定計劃開始。 如果你沒有結婚,也不打算結婚呢? 10 月 25 日的新月日食和能會推動你和專家、合作夥伴、代理人和合夥人合作。在事業當中,你可能會尤其偏重一對一的合作關係,但情況正在迅速變化。 此外,天蠍座的另一個守護星火星會從 10 月 30 日開始逆行,直到 1 月 12 日恢復順行,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時間推遲的情況。 現在就展開洽談,但要推遲正式簽合約的時間。這段時間正值食相,宇宙會捲起一大片塵埃,因此很難看清前方的道路。 建議你們在來年 1 月 21 日新月期間簽字。1 月的新月會出現在你的第十宮,非常適合簽約。耐心等待,你會為自己的選擇而開心。 翻譯:星譯社/譯者:安德烈 (延伸閱讀:想轉職又怕打掉重練?要有「走彎路」的勇氣,探索生活帶來心理富足感) 處女座(8 月 23 日~9 月 22 日) 對於處女座來說,這個月非常令人興奮。事業熱火朝天,過不了多久,你的好名聲也會廣為流傳。 如此不同凡響的星像出現要歸功於火星——這顆代表活力、精力的行星來到雙子座,對應你星盤的第十宮,掌管事業榮耀、嘉獎和成就。 第十宮是象徵事業嘉獎的宮位,火星從 8 月 20 日來到這裡,直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才會離開。一般來說,火星會在一個星座逗留 6 週左右,但這次火星會在雙子座逗留 7 個月。 無論你在尋找新工作還是希望獲得晉升,你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在行業當中迅速提升名氣。 因為工作出色,你會收穫許多重要客戶的讚賞和肯定。如果你是個體經營者,這個星象會為你帶來兩個不凡的客戶——火星在雙子座運行,而雙子座象徵雙胞胎。 (延伸閱讀:光明型人格是什麼?為何更易獲得幸福?戀愛工作都順利的 4 個方法) 不妨把工作都盡可能趕在 10 月初做,火星會給你帶來所有關於事業的關注,而他會從 10 月 30 日開始逆行,到 1 月 12 日結束逆行。在這段時間裡,你的事業發展進度會放緩,你需要保持耐心。 你會發現客戶很難對工作項目做出鄭重承諾,供應鏈方面的問題也會增加。所有人都會受到火星逆行的影響,所以這個時候不只是自己會失去競爭優勢,不要擔心。 火星在 10 月 30 日-1 月 12 日逆行,這段時間他的能量會變弱。但你仍然會在公司或行業內保持高調的狀態。 逆行期間,火星還是一直在雙子座——你也需要他待在這裡。你要記住,沒有哪顆星星剛結束逆行的那一刻就恢復飽滿的狀態,火星結束逆行之後還需要時間來加速。 我喜歡 2023 年 1 月 21 日的新月,這段時間非常適合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發布新產品、新服務。 2023 年 1 月 21 日到 2023 年 3 月 28 日這段時間是事業生涯最為耀眼的時候(甚至比現在還耀眼),這個時候,火星仍然在雙子座運行,在你星盤中的最高點全速前進,給你充分的準備時間來揚名立萬。 圖片|Photo by Mateus Campos Felipe on Unsplash 在水星的老大哥火星逆行之前,從 10 月 1 日到 10 月 15 日,這個月的前半是美好的(之後,你會受火星逆行的影響,這時候每個項目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如果想宣布什麼事,那就放到月初吧。10 月 9 日你會迎來牡羊座滿月,可能會賺到一大筆錢,可能對你來說這是筆意外之財。你也可能會在這段時間支付大額帳單,或者購買一些你想買很久的、價格昂貴的物品。 10 月 25 日,天蠍座出現新月日食,這次食相出現在你星盤中代表短途旅行的宮位。 你可能想去旅行。但如果你想工作,那麼這段時間很適合把工作和娛樂結合起來。 日食出現在第三宮,不僅會在旅行方面,也會在同輩親人相關的事項上為你翻開新的篇章、開闢新的道路和可能。比如說,你可能會去拜訪兄弟姐妹,在對方家裡度過一個甜美的年底假期。 如果你有合約相關的事項要處理,最好不要再食相出現期間簽字,最好要推遲,要進一步推敲。最好是在 10 月初簽合約,把合約給律師過目,先要得到專業人士的肯定。 我們都喜歡在食相期間草草了事,實際上要盡量避免這樣做。這次新月日食對你的影響似乎是積極的,因此,如果律師肯定了這份合約對你是利好的,那就繼續推進。 最後,這次食相似乎在溝通領域給你打開了新的機會之門,而且對你非常有利。 你是處女座,在寫作、編輯、公開演講方面很有天賦,或者你可能會在高科技領域工作:比如應用程序、自媒體、元宇宙相關的領域等等。 如果你接到有趣的邀請,那麼你可能想深入探究所有相關的事項。如果你這麼做了,那麼你可能就想進入相應的領域,和大家一起共事。 這個月可真不錯。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哇哇&安德烈 (你會喜歡:歡迎光臨元宇宙|踏進幣圈前必看的 3 大常見詐騙手法,破解方法一次看) 摩羯座(12 月 22 日~1 月 19 日) 盛大的一個月即將到來。它始於 10 月 8-9 日(其影響包含前後 5 天)出現在你家宅宮內耀眼的牡羊座滿月,令某個決定或行動圓滿。 在 10 月 8-9 日滿月前有,你也許會掛牌出售房子或公寓,得到一件美麗的家具,或看到你的承包商完成了他對你的工作或修理。你可能決定舉辦晚宴款待朋友來展現你的廚藝。 在牡羊座內的滿月首先將凸顯火星,因為這顆奇蹟般的引路星正處於能鞏固滿月影響的絕佳位置。這對你的家宅相關決定和行動而言是本年度最好的滿月之一。 與此同時,火星將同目前在你事業宮內的太陽形成了完美的位置去交流。很明顯在你事業方面會有些好事發生。 在雙子座內的火星將處於 10 月 8-9 日滿月之際黃金大三角的一個點上。與金星一起在天秤座內的太陽,將位於你星盤頂部那象徵事業成就的第 10 宮內。在雙子座內的火星和在天秤座內的太陽與金星,將收到來自你的收入宮水瓶座內土星的銀色射線。 這意味著你有很好的機會憑藉自己出色表現得到加薪,或被提供能帶來更多權力和影響力的新工作。 (同場加映:在乎「心情」更勝「薪情」!女人迷調查指 66%有離職念頭、加薪多少都不留佔第一) 自從 6 月 4 日以來土星一直在逆行,但它將於 10 月 22 日恢復順行,由於土星是你的守護星,且正位於你的薪水宮內,因此你會看到在提升收入方面有了堅實的進展。 若你是自僱經營,那麼會有個能帶來豐厚利潤的新客戶帶來的有趣任務。火星的位置表明在未來一個月你的工作將非常忙碌,因此最好想辦法通過定期休息來調整你的節奏。 於 9 月逆行的水星在 10 月 2 日恢復了順行。因此重要的是得在 10 月中之前盡可能多地完成任務,結束談話、簽署協議,因為火星將於 10 月 30 日至 1 月 12 日期間逆行。而你會在 10 月 15 日就早早地感受到火星放緩的影響。 你擁有如此光輝的 10 月初是十分幸運的——這是啟動項目的理想時機。在占星術中,你選擇開始的日期具有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為該日期定下了整個項目的基調。 圖片|Photo by Peter Conlan on Unsplash 隨著本月時間推移,你將於 10 月 25 日遇到新月日食,會導致有關友誼的變化。這是一次新月,它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 你也許會看到你的某位密友結婚,並搬離去別處,留下保持聯絡的承諾,但若你們並沒什麼共同點,那麼你也許知道在你的心中,你們的友誼在未來將不復往昔。 有時日月食會將某人從我們周圍「食走」,但由於宇宙不能忍受真空,它將迅速用新人來填補。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若你覺得某段友誼正在改變,而你又有些懷舊情緒,那麼好消息是,新的密友也許很會出現。 敞開心扉迎接可能性,如果因為興趣的改變導致你正為失去某位朋友而心碎,那麼你得努力盡可能保持聯絡。 然而本次日食在你生活中還有另一種表現方式。你也許會成為某個慈善或人道主義活動的志願者,並從幫助他人這件事中得到巨大滿足。 你也可能通過與志同道合的人們一起並肩共事而結交到新的朋友。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October 07,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M6OcQ8
【蘇珊米勒】2022 雙子、天秤、水瓶:風象星座十月運勢 https://ift.tt/PFeLEIW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10 月星座運勢: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雙子座(5 月 21 日~6 月 20 日) 這個月以閃耀的群星而拉開序幕。10 月 9 日的牡羊座滿月將出現在你的第十一區,即你代表社群和友誼的地方。 你可能會被邀請參加一個很熱鬧的社交活動,或者在網上做得特別好,在社交媒體上吸引許多的粉絲。與他人分享你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並成為很專業的帳號。 好運的木星也仍然留在牡羊座,哄騙你離開家去與人廝混和交際。如果你加入什麼俱樂部或慈善機構,你可能會在那裡交到新的親密朋友,而你只需稍作努力——去做那個首先倡議你們一起吃個午飯的人。 火星在 8 月下旬進入到雙子座,讓你成為遊行隊伍的領導者。重要人士們期待著聽到你的想法,並可能批准你的提議並且資助你的項目。 現在,以及未來的幾個月,你必須仔細計劃,選擇好日子向世界推薦你的新項目,這會是至關重要的。 在 10 月 5 日至 15 日之間這樣去做。火星是個超級英雄,會給你決心、能量和動力,讓你出類拔萃,贏得勝利——而火星目前就在雙子座。你不會接受「不」的答案,這種品質將是你迎難而上的原因,並讓你在其他人放棄後繼續前進。 (猜你想看:「拿到理想職位卻選擇放棄」只打安全牌的冒牌者症候群,六個方法找回安全感) 然而,火星即將進入漫長的睡眠期,等到 10 月中旬,比起平時的速度他將開始明顯地慢下來。這意味著談判將陷入僵局,而且很難獲得批准。 火星將在 10 月 30 日正式開始逆行,一直到 2023 年 1 月 12 日才會出相位,但你早在 10 月 15 日就會感受到火星帶來的減速。 在那之後就不是推出什麼新的商業產品或服務的正確時間了,也不適合開始一段新的關係,無論是商業上的還是個人層面的。 你不希望這個火星逆行的相位「烤」著了你新啟動的項目或者關係上。 火星將落在你代表個性和身份的第一宮,所以你會在聚光燈下有很多事情要做。火星不僅會讓你忙碌,也會讓你更有吸引力。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如果你想在這個月啟動個新項目,請在 10 月的前 12 天進行,這是一個光榮的時刻,但記得跳過 10 月 1 日和 2 日,因為水星仍在逆行。在 10 月 2 日之後留出幾天的空間也是明智之舉。 在 10 月的最後一週,你可能看到你的團隊中有人離開,或者反過來說,你可能決定要求某個向你匯報的人走人。事情似乎並不順利。 通常情況下,食相會從你的環境中「食出」一個人。如果這發生在你身上,這個時機可有點兒不幸——這將是你的辦公室處於活動高峰期的時候,你會需要所有的人手。也有可能離開的人是在家裡為你工作的人,比如管家或保姆。 食相通常會帶來混亂的氣氛,以及一種需要快速行動的緊迫感。抵制住想要快速行動的衝動。匆忙行事會很容易犯錯。 如果你想僱用某人,一定要查閱下推薦信,這一步你不要跳過。某個值得信賴的幫手的突然離開可能會讓你感到不安,但你可以找到更好的人。我很抱歉在暗示你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希望我是錯的。 如果你真的雇了某個人,最有可能發生在 10 月 25 日的天蠍座新月日食之後,因為它會在你工作的環境中打開一條新通道。 或者,你可能搬到一處新的辦公室,或者換個新的設備工作,比如一台新電腦或其他你需要的閃亮新工具,用來完成你的工作(希望公司在 9 月水星開始逆行前就提前很長時間訂購了這個設備)。 如果你需要購買台新電腦、智能手機或任何其他電子產品,請在水星順行之後的幾天,即 10 月 2 日之後的幾天裡進行。10 月 8 日 和 9 日的週末會是非常令人眼花撩亂的。 火星將在 10 月 30 日開始逆行,所以客戶可能會在未來幾週內花很長時間才能下定決心。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 2022 年預算已經耗盡(全球通膨的高成本可能會讓人們比平時更快地用完這些預算),所以客戶需要等到 1 月才有新的 2023 年預算。 另外,隨著火星逆行,供應鏈的問題可能會增加。把握好這一切——每個人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 翻譯:星譯社/譯者:劉小貓 (延伸閱讀:想轉職又怕打掉重練?要有「走彎路」的勇氣,探索生活帶來心理富足感) 天秤座(9 月 23 日~10 月 22 日) 這個生日月將會是快樂的一個月。金星會在天秤座一直待到 10 月 23 日,使你極富魅力且無人能擋。 你的魅力不可能被忽視,你會比前幾個月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路。另外的附加獎勵是水星在 10 月 2 日走出逆行期了,所以你會看到比九月更快的進展。 我希望你看到本月的高潮,10 月 9 日發生在牡羊座的完美滿月,屆時夜空中會出現閃閃發光的金三角。 目前正在雙子座(你的旅行宮)長期行運的火星將會向天秤座的太陽和金星發射三分相的連接,所以旅行會很有意思,而如果你是去出差,那就會很有收穫。你會在現在和未來幾個月裡積累常旅客里程。 水瓶座的土星是這個金三角的第三點,他會在你的第五宮愛情宮,把他穩定與長期收益的禮物貢獻出來。金三角會帶來幸福、輕鬆和機會——10 月上旬應該會是相當快樂的時期。 (推薦閱讀:光明型人格是什麼?為何更易獲得幸福?戀愛工作都順利的 4 個方法) 10 月 9 日的滿月(加上 5 天的影響)將使一段合作關係圓滿結束。 你可能會訂婚或者結婚,或者如果你已婚,可能會制定新的計劃來增進你們的關係,或者你的伴侶可能會有非常好的消息要分享,而且你也會從中受益。如果你單身,可能會遇到非常適合結婚的新人。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滿月。 另外,你可能會決定簽訂一個業務合作夥伴,或聘請一位新的經理、公關、會計、律師或其他一對一的合作者,他們會為你帶來很多助力,並以保密的角色和互惠互利的方式與你合作。 10 月 9 日的這次滿月在牡羊座,將是年度最甜蜜的滿月之一,所以如果你準備簽署文件,那就不要拖延。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準備好簽了,那就等到你覺得確定了再簽。無論哪種情況,都別忘了把文件給你的代理人看看。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行動之星火星將在本月晚些時候逆行,從 10 月 30 日一直到 2023 年 1 月 12 日,所以相應地,你在推進和準備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可能會遇到的所有偶發事件。 如果你覺得你不可能利用 10 月初將會打開的這扇閃閃發光的機遇之窗,你可能就不得不等到 2023 年 1 月 21 日那次耀眼的新月了,從現在起還要再等三個多月。 總體而言,這八顆行星將會發送混亂的信息,在它們調整軌道、表現得更和諧之前,我們除了等待別無選擇。 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將會是緩慢的周期,我們都會感受到,但到了 1 月的第三週,一切都會有所好轉。新年是有很多理由令人充滿希望的。 勞動收入將會成為你在 10 月 25 日新月日食時關注的話題。這次日食會為你打開大門,為你尋覓新的收入來源創造新的機會。 你以前所做的工作將使你有機會獲得你現在可能獲得的更高收入。 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可能會獲得一位有聲望的新客戶,他會讓你的業務非常繁忙。在天秤座的水星將會處於接收雙子座火星幫助的完美位置。 你可能會發現海外市場、長途旅行、大學市場、大學或學院研究、或者媒體(包括出版和廣播業)等所有領域對你來說都是有利可圖的。 在這個食相下,可能不得不為了某個收入來源而放棄另一個,或者你可能有能力把兩個一起做。 這個食相是友好的,但可能也會出現一些相反的意見。也許有人會給你提供一份好工作,但你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家庭責任,很可能是照顧孩子這一類,尤其是如果被要求大量的長時間出差,或者是通勤時間很長的話。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看你自己吧。如果這份工作並不是非常合適,那其他超棒的聘約將會在 1 月降臨。 翻譯:星譯社/譯者:海浪泡沫 Aph (你會喜歡:「安靜離職」、「安靜開除」正流行?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找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水瓶座(1 月 20 日~2 月 18 日) 10 月非常適合出遊。在 9 號的牡羊座滿月影響下,本月的上半月如鑽石般閃耀,你也會非常渴望逃離(現在的生活)、去鍛煉,去呼吸新鮮空氣。 也許你會去徒步、騎馬、露營、游泳、打乒乓球,或者是去某個旅遊勝地觀光。這個滿月點亮水瓶座的第三宮,這個宮位掌管著短途旅行,所以你不用去到很遠的地方就能獲得快樂。 10 月 25 日會有個天蠍座日食。所有的日食都是新月,所以你可能有機會得到一份新工作或被晉升。 如果你是位個體戶,也許會得到夢想中的客戶。(但是)冥王星與新月相刑,也許擁有最終決定權的那個人並不認為你是最合適的候選人。(所以)為了得到它,你需要展現自身的熱情、動力與專注。 也許你很喜歡這份工作,但冥王星所在的位置意味著你不得不決定是否要為了工作搬去其他地方居住。 下個月的你需要好好整理一番思緒。如果這位大佬想要你去學校深造,以便更加符合職位需求,你會欣然接受。當然了,這也取決於費用是由自己還是公司承擔。 (同場加映:《我要準時下班》上班族語錄:比起升遷,生活更重要) 在古典占星中,土星是水瓶座的主星,而在天王星被發現後,它就成為了水瓶座的主星。今年,這兩顆行星會「打架」。 這種情況從去年開始就出現了,因為土星會想要保留過去,但天王星卻一心創造未來,所以你會陷入「是走,還是留」的兩難境地。 你需要考慮下自己的生活框架,因為你已經很成熟了,需要檢查一下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如果不符合,那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才能讓一切變得更好呢? 圖片|Photo by Simon Wilkes on Unsplash 在明年 1 月,兩顆行星「分道揚鑣」之前,你可以花些時間考慮一下,需要做出哪些調整。為了引起你的注意,這兩顆行星正在製造一些叮鈴哐啷的噪音。 你也因此有機會為自己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因為這個天蠍座新月日食正好發生在水瓶座的事業宮(你可能會因為新工作而改變現有生活方式)。 如果你正在待業,也可以通過在社區中擔任領導角色改變現有生活。你有權決定是否要對生活進行調整,讓它變得更能體現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你」。 在本月以及接下去的幾個月裡,你有時間,也有意願去享受浪漫。火星將持續點亮你的真愛宮,所以你可能會遇見真正屬於你的那顆「北極星」(象徵堅貞的愛情)。 10 月 18 日將是非常迷人的一天,值得你畫個圈。因為那時的金星與火星相拱,點燃愛的火花。 (如果你還單身)可以在那天晚上跟新認識的人約會,如果你已找到真愛,那就把夜晚留給對方。這是盡情玩耍並感受愛的一天。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哇哇 October 07,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FeLEIW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為你挑片|網路世代「人言可畏」?《阮玲玉》:用盡全力活著,就是對流言蜚語最好的反抗 https://ift.tt/Bqm0YD2 哈理斯 Harris 生活在網路世代、人們的話語權被放大,有正面之詞,亦有流言蜚語——我們該如何自處?面對他人的誤解和抨擊,《阮玲玉》的悲劇人生成為一種提醒,哪怕別人說得再不堪,命也是自己的,我們永遠有權利好好活著。 面對他人的誤解、歪曲或抨擊,你會選擇如何面對?跟朋友訴苦、躲在被子裡哭、放棄掙扎、還是勇敢為自己發聲? 在今天資訊同步的世代,如果你是網紅、Youtuber、某個領域的 KOL、或單純於內心某處很在意外界評價的人士也好,大概對網路、媒體、黑粉、鍵盤戰士帶來的「人言可畏」,有很深的體會──我們不如從《阮玲玉》來思考這件事。 《阮玲玉》(Center Stage)是關錦鵬 1991 年執導的半傳記、半紀錄片式電影。 講述一代著名女演員阮玲玉(張曼玉 飾)跟最初的紈絝子弟張達民(吳啟華 飾)、轉向茶葉富商唐季珊(秦漢 飾)、及愛卻愛不到的導演蔡楚生(梁家輝 飾)之間的感情糾葛,及如何走上自我了斷。 家道中落的張達民靠吃軟飯過活,他跟阮玲玉的關係早已有名無實,最終離婚協議書上寫阮玲玉將每月給予張達民一百元,維持兩年。 後來,玲玉跟唐季珊同居,卻發現唐騙了自己,原來他在廣東老家仍有老婆、還繼續玩女人; 這時候窮困潦倒而妒忌的張達民,順應媒體對花邊新聞的慫恿,爆料阮玲玉的身世(母親及她自小在張家當傭人),並向法院控訴阮唐二人侵佔財產及通姦等罪。 阮玲玉自認對前夫盡情盡義,沒有一絲對不起他,卻被他誣告而引發影途危機,受案件困擾的唐季珊又開始家暴自己。 最終,在 1935 年 3 月 8 日婦女節當天的半夜兩點,玲玉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服安眠藥自殺,終年 25 歲(1910-1935),留下著名的一句:「人言可畏」。 圖片|甲上娛樂 提供 面對「人言可畏」,一些人會被擊倒,像玲玉一樣選擇自殺;一些人認為這樣做太愚蠢,毫不值得;電影中有一種觀點指,如果阮玲玉只是平民,那蔡楚生就可能敢放下包袱,用愛去拯救她。 受新興電影運動影響,阮玲玉演出了不少具革命及反抗象徵的女性,如《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及《神女》。 但現實中,她其實只是個小女人。 我自己在心理諮商工作中,也常看見那些思想再新潮、行為再外放的男男女女,在心底的某一塊,也只是個渴望著平凡的歸屬感,當個傳統地幸福的小男人、小女人,跟外在的反抗形象大相逕庭。 因此,在下文我想問的是: 在「人言可畏」與「生命可貴」之間,阮玲玉到底反抗了甚麼? 《阮玲玉》電影內容雖有改編,但與實情差異不大。 在遺書部份,則是同時採取兩個版本(唐季珊提供的疑似造假遺書,及《思明商學報》刊登宣稱真正的遺書)。 那一句印證阮玲玉悲劇人生的「人言可畏」,其實是出自唐的版本。 在所謂正版遺書中,她說的是:「其實我何罪可畏,我不過很悔悟不應該做你們兩人的爭奪品」,這指出在社會媒體的攻擊外,真正讓她萌生去意的,是這些男人如何傷透她的心、流盡她的淚。 玲玉,面對家暴與背叛的伴侶,面對貪得無饜的無賴前任,她對一切再無牽掛,實是徹底的失望。最終,她選擇自我封閉起來,滯留在一個人的孤獨裡,走上絕路。 (延伸閱讀:哈理斯專欄|寫在臺大生自殺案後,透過遺書,心理學家看見了什麼?) 圖片|甲上娛樂 提供 但阮玲玉的自絕,其實是一次反抗:她不想再做張唐二人的爭奪品、不願被媒體消費、不甘落人話柄與閒言。 只可惜玲玉的反抗,採取了一種虛無主義的態度: 「我一死,何足惜呢?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對離世)我很快樂」 「外界不明白,還以為是我對不起張達民,還有甚麼辦法好想呢?唯有一死了之。」 如果按精神分析師 Kristeva 的觀點,這是一種對舊事物(過去)的徹底摒棄,對新事物(未來)不可逆轉的過度確信,虛無主義是一種「偽反抗」(pseudo-révolte)[2] ── 在阮玲玉身上,舊事物指她和幾位男性間的糾纏,新事物則代表她面對控訴及輿論對前途的恐懼。 的確,當我們回看 2008 年的「艷照門」事件主角陳冠希及相關女星,或是 2020年「多人運動」而一度事業停擺的羅志祥,便會發現即使事實確鑿、當事人受到媒體和網民多糟糕的評價,他們也順利回到本業,或另覓人生發展。 在這角度下,玲玉的自絕看來實在是太不值得、不懂得珍惜生命。 然而,沒有人去追問阮玲玉早年喪父、寄人籬下的可憐身世,到底烙印下怎樣的童年創傷,即她的自我能夠有多強大、情緒能有多成熟、愛情觀能有多深邃,好去抵制從社會結構而來的打壓呢? (猜你想看:《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能在生活裡安適的人,是懂得自我照顧、勇於自我保護) 圖片|甲上娛樂 提供 今天即便是殺人犯,人們(或只限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尚且會好奇他的成長脈絡、精神病理的可能性; 但面對一百年前僅僅二十五歲的紅星阮玲玉,她所處的年代、所面對的壓力,絕對比今天某著名歌手的桃色風波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很少人在回顧歷史時從她的心理狀態切入,對她內心的「小玉」作同理的看見。 也許,玲玉的自絕不足以稱作「真反抗」(revolt),也至少是對羞辱其尊嚴的媒體、唐季珊和張達民等的一次自知薄弱、無語問蒼天的「反抗」(resist)。 一如在電影中,玲玉在計劃自殺前某一夜的派對上宣布,過去只會廣東話及上海話的她將要用新學來的「國語」,作為第一位在有聲電影中講國語的女明星。 她說:「他(指吳永剛)就是教我反抗的導演,那喝酒算不算反抗?」 這時黎莉莉(劉嘉玲 飾)糾正了玲玉就「反抗」二字的發音,然後玲玉用正確的發音說了一聲:「反抗!」 (同場加映:好「野」人:敬!亂世中反抗封建父權的叛逆靈魂——張愛玲) 圖片|甲上娛樂 提供 飾演阮玲玉的張曼玉在電影中說道:「但是我自己身為一名藝人,我覺得人言可畏、輿論那東西不分任何年代的,當今同樣那麼可怕。」 接著她被問說:「那個年代阮玲玉遇到這種事就自殺,如果今天你遇到同樣的事,你會否自殺?」 張曼玉先是笑而不言,再自信的回應:「我想我第一個反應,我給人的感覺會是『 who cares ?』,我不開心是我自己的事,但我一定不會給他們滿足感,讓他們知道我不開心,何況自殺?要死,我自己會選擇去死,但不是因為其他人(輿論者)。」 不論男或女,我希望這個網路世代的每一個人,在面對人言可畏時,能夠以「who cares ?」的生命可貴態度,活著反抗。 【寫作需支持,歡迎分享文章到您的社交平臺,和追蹤我的 FB 或 IG;若有心理諮商與相關需求,可電郵給我或聯絡工作診所,我是哈理斯心理師】 [1] 維基百科│阮玲玉 [2] Kristeva, J. (2007[1998]). L’avenir d’une révolte. Calmann-Levy.(黃晞耘譯 October 06,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Bqm0YD2
明確具體的指令、直接堅定的態度,8 個溝通技巧,幫你掌握親子界線! https://ift.tt/azJ5ROg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教你「親子互動增強術」與「親子界線掌握術」這兩種親子互動技巧,除了有效引導孩子行為之外,更能打造親密的親子關係! 讓我們回應到我的上一篇文章:〈親愛的,你與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每天 5 分鐘就能做的 8 個親子增進術〉。 在我們建立與孩子的良好互動關係後,是不是讓你有一個小疑惑: 「在遊戲時光裡,我可以跟孩子好好的玩,但我總不能都一直稱讚他吧!」 沒錯,建立與孩子的安全關係是親子互動的第一步,但大人仍須要讓孩子理解日常生活常規的必然與必要。 所以因應前一篇文章,以及眾多家長的熱烈回饋下,就讓我們來進行下一步吧!也就是在給予孩子日常生活指令時,如何有效進行。 以下的 8 個日常指令掌握術,能讓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或是日常常規無法順利進行時,能以堅定一致且具有可預測性的態度,一同與孩子面對生活中的困境,進而增加孩子對於大人的信心,也能提升孩子完成指令的自我效能感! 不過要進行這 8 個親子指令掌握術的前提,需要是熟練上一篇文章的遊戲時光親子增強術,再進行使用效果會更佳唷。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親子界線的 8 個日常指令掌握術 1. 考量孩子的年齡發展 當我們在給予指令之前,必須要先了解孩子目前的「真實能力」,也就是說,對於孩子目前的年齡而言,他有沒有辦法理解我們告訴他的指令。 有時孩子無法執行我們給予的指令,是因為在他的認知發展裡,還沒有辦法理解我們的語言。 有效:「把那個黃色的球拿給我。」 無效:「把那個上面貼標籤的浴球拿給我。」 所以給予孩子的指令,必須是要能夠讓孩子理解的詞語與字句,才能讓他們有執行的先決條件。 2. 直接的態度 給予指令時,清楚且直接地告訴孩子他需要去做的事。給予指令時不使用疑問句(像是:「好嗎?」「可以嗎?」),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字句。 只有我們能給孩子選擇的空間時,我們才使用疑問句。 同時,孩子也需要知道這個指令是他需要獨立自己完成,不是家長幫他,也不是他跟家長一起做,而是他要自己單獨完成。 有效:「請你坐在椅子上。」、「把玩具放回盒子。」 無效:「你可以坐好嗎?」、「我們可以一起收好玩具嗎?」 圖片|Photo by Magda Ehlers on Pexels 3. 平鋪直敘且堅定 在親職教養裡,很常出現一個狀態是總好像大人要生氣了,孩子才可能比較會去執行我們要他做的事。 所以在我們日常給予指令時,口吻與語氣需要冷靜且平鋪直敘,而且是堅定一致的。 這能讓孩子理解到,我們給予的指令都是一樣需要執行的。這同時也能為學齡前孩子在即將進入團體生活,與老師相處的準備。 不斷提高音量的口吻與語氣,容易讓親子互動產生不悅的氛圍,進而影響給予指令的進行。 有效:「請你把玩具拿到我手上。」 無效:「你可不可以不要再玩了,把玩具給我!!!」 (延伸閱讀:不生小孩又何妨?研究顯示:沒生小孩的姑姑、阿姨們最受孩子喜愛) 4. 告訴孩子他該怎麼做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會很習慣地直接叫孩子「不要去做我們不希望他做的事」。 但這容易會讓孩子內心有個小 OS「那要怎麼辦?」,而孩子可能就會因此選擇他自己覺得可以替代的其他行為(像是:從奔跑變成跳跳樂)。 同時在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有時孩子感受到的會是大人對於自己的負面評價。 孩子在此時會很難明白,大人希望他修正的是「行為本身」,並不是孩子本身好或不好的「價值」。 所以給予指令時,我們直接告訴孩子他可以怎麼做,而非不要怎麼做。 當我們不希望他怎麼做時,其實有另外一個希望他怎麼做的行為。所以告訴孩子他該怎麼做,也就是給予跟「問題行為」相反的「正向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能怎麼辦。 有效:「請一步一步慢慢走下來。」 無效:「不要在樓梯上跳來跳去!」 圖片|Photo by kibun on PIXTA 5. 告訴孩子指令的原因 有些概念對大人來說,可能是稀鬆平常的生活知識(像是:不能在馬路上奔跑,因為這樣車子很多很危險),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並不一定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所以大人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讓他知道「為什麼」。 有效:「等一下姑姑要來家裡吃飯,請開始把積木收到籃子裡。」 無效:「快點,把積木收起來了。」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化解壓力的,是向外連結」心理學解析細田守票房破億的《狼的孩子雨和雪》) 6. 避免連鎖指令 孩子的注意力廣度(容量)有限,當大人給予一連串的指令時,孩子不見得能夠接收到所有的指令。 就如同孩子現在的注意力容量只有 1 GB,但我們給予的連鎖指令(像是:你先去把玩具收起來,然後過來洗手,去拿湯匙準備吃飯飯)卻有 5 GB 時,孩子就沒有辦法將全部的指令納入腦中並有效執行。 他可能最終只會記得最前面或最後面的指令,但是中間卻有流失的情形。 所以給予指令時,一次只要求一個指令,增加孩子的完成度與滿意度(「我也可以做得到!!」)。 有效:「把所有的車子放回籃子。」 無效:「把房間的玩具收好,然後出來吃飯。記得先去洗手。」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7. 具體且明確 避免給予太過模糊的指令或提示(像是:要乖、冷靜、不可以、那個不要),這樣孩子在很難意會其中含意的狀況下,容易無法依照指令進行。 所以一切的指令,具體且明確,讓孩子能夠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有效:「等一下進去,你要坐在沙發上。」 無效:「等一下進去你要乖乖的。」 (同場加映:給兒童照顧者的語言筆記:基於「歷程」的讚美,讓孩子培養成長型思維與恆毅力) 8. 只在必要時給予指令 當我們真的需要讓孩子理解規則或進行生活常規時,我們才給予指令,因為有時太多的指令,會增加孩子的挫折與無力感。 這回到大人的身上來思考,有些事情是不是真的需要限制孩子?如果某一項事物並沒有重要到需要完全貫徹始終的話,即可不必使用指令。 有時候我們可以不使用指令,而是給予孩子一些大人設定好的「選擇」,能夠增加孩子跟我們的親密度,也能增進孩子對於世界與自我的掌控感。 「今天我們到便利商店,這一個櫃子你可以選一個你喜歡的。」 「你想要跟爸爸媽媽一起來看電影嗎?」 以上都是我們能給予孩子選擇的狀態,而孩子的選擇,其實也在大人的把關下。 但讓孩子有選擇空間,而非都是指令時,就能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感受。 圖片|Photo by Lina Kivaka on Pexels 親子互動的雙修心法 「親子互動增強術」與「親子界線掌握術」是相輔相成的親子互動技巧。細心的你可以發現,很多原則都是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環環相扣的過程。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透過「明確」與「具體」,無論是給予稱讚或是指令,都能讓孩子與我們的關係與親密更進一步。 所以別忘了,當孩子能夠依循我們的日常生活指令時,也要具體的讚美唷! 這樣一來也能增加「稱讚」的可信度與具體性,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正向行為。而當你能有效應用這兩個技巧時,也會漸漸地發現自己在與他人的相處裡,能夠變得更加圓滑,說話技巧也會變得更好!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無論是孩子或是大人都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親愛的,你與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每天 5 分鐘就能做的 8 個親子增進術) 圖片|Photo by Agung Pandit Wiguna on Pexels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是自己的建築師,而我們是他的守護者。我們彼此獨特,同時也彼此在乎。 女人迷創作者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October 06,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zJ5ROg
為你挑片|《童話・故事》談權勢性侵:權力不是要人做什麼,而是它能讓人做什麼 https://ift.tt/3dky6uG Louise 電影《童話・世界》透過三個女孩的生命故事來叩問讀者,男老師與女學生之間,是誘姦,還是自願?是性侵,還是愛情?是童話,還是狼師的叢林? 電影《童話・世界》的第一頻,是飄著雨的宜蘭,張孝全飾演的律師張正煦步履蹣跚,筆直向前,拖著長長的影子,好似一種蒼涼的隱喻。 童話故事的開頭,通常有一雙帶著濾鏡的眼睛,恍若少女視角,天真地崇拜著台上巧舌如簧的歷史老師,以為甜言蜜語就是真愛。 在補習班狹小的空間,因升學考而感到匱乏的生命點起了一株火苗,誰知那火是自焚的火,老師的甜言蜜語換來的卻只是一次次身體的侵犯。 少女的身體用完就丟,好似她髒了一般,於是一票女孩受盡委屈,少數走上法庭的,換得更是傷痕無數。電影《童話・世界》所描繪的場景,既不天真,也不浪漫;真實地令人作嘔,真實地令人無奈。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現實裡的童話,包含著強行隱匿的真相 電影開場,律師張正煦(張孝全 飾)匆匆地跑進警局,目睹警察粗暴的筆錄方式。警察對著高中生詩琪問:「老師在對你做那件事的時候,你有沒有求救或是反抗?」 詩琦不語,警察執意逼問:「發生事情的地方是補習班,如果她有呼救、她有反擊,事情怎麼會發生?」 電影花了很大篇幅辯論「曲意順從」和「權勢逼迫」之間的關係,然而放進現實的脈絡裡,不呼救的女孩卻永遠失去的清白的權利。 由上對下的權勢性侵有著相當複雜的關係網絡,包括發生關係的進程究竟是愛情還是誘姦?發生關係的過程究竟有沒有威迫或是暴力?當女孩們意識到性侵的存在,從害怕隱忍到走上法庭,又是一條漫漫長路。 權力不是要人做什麼,而是它能讓人做什麼。 電影《童話・世界》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電影《童話・世界》以 20 年前、20 年後改名換姓的補習班狼師湯師承多次性侵女學生遭告訴為主軸,張正煦為前後兩起案件分別擔任被告(加害人)辯護律師、以及原告(性侵倖存者)辯護律師交錯敘事。 多名女孩遭到狼師誘姦,然而法律與輿論卻形同二次傷害的利刃,無論走上法庭與否,這個世界彷彿從不為了這些女孩停留,劇中由尹馨飾演的強勢律師杜子甄,在擔任狼師湯師承辯護律師時說道:「在關上門的那一刻,再純真的女孩都會失去被推定清白的權利。」 言下之意在於,是妳們自己走進去的,沒有疑慮、沒有脫逃、沒有拳打腳踢地吶喊、沒有歇斯底里地尖叫,做實「不夠格的被害者」一角。 而狼師的獨角戲從性侵前一直演到法庭上,無知的男人遭如蕩婦班女學生勾引,男人的罪孽在於心軟,而女孩就活該成為通姦罪的罪魁禍首。 (性別快訊:通姦罪違憲失效第一步!行政院會今日通過刪除刑法第 239 條) 那是一個通姦尚未除罪化的年代,女孩們只能百般無力地,細聲詢問地「出庭究竟是保護自己,還是讓這世界有機會再次撻罰妳?」同時亦得忍受家中父母畏縮的神情,怯懦地問律師:「啊是不是出了庭,大家都會知道?我女兒還要不要嫁人?」 「明明是別人犯的錯,為何遭定罪的人卻好像是我?」 電影《童話・世界》的言下之意,在於傷害難以復原,父權的價值除了賦予加害者傷人的底氣,也點燃了二次傷害的鑰匙,即便是最親密的家人、本應保障被害人權力的律法,都是其中加害者。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沒有誰是「完美的被害者」 我寧願我是一個媚俗的人,我寧願無知,也不想要看過世界的背面。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電影《童話・世界》帶出了兩件真實事件的既視感:一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二是《我是金智恩》。前著談的是倖存者之殤,後者談的是法的二次傷害。 本就具有法律背景的導演唐福睿在法律攻防上下足了苦工,赤裸裸、血淋淋地,去闡述受害女學生在法庭上如何遭對方律師強詞奪理地剝奪話語權,逼迫到牆角,承認自己是刻意改短制服裙的小三。 「如果女學生要藉由公開審理,號召輿論來攻擊你,那麼我們也用輿論來審判她。」20 年前作為狼師湯師承辯護律師的張正煦,在父權的脈絡下毫無痛癢地講出這一番話的同時,不知道自己深愛的小新(江宜蓉 飾)也是狼師魔爪下的受害者。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導演用相當諷刺的手法賞了張正煦兩個耳光,當他站在法庭上看著台下淚流不止的小新,他突然懂了,自己在湯師承的圈套裡成為他最鋒利的武器。 而全世界無論何處,針對性侵倖存者的法律伎倆如出一徹。 遭前南韓總統候選人安熙正多次性侵得逞的金智恩,在《我是金智恩》一書中這麼寫道:「一審法官從未從全力行性侵探究問題,反而揪著金智恩事後壓抑創傷、強顏歡笑地在手機上與安熙正對話,主張她『並無受害人的樣子』而認定安無罪。」 電影《童話・世界》裡,20 年前作為狼師湯師承辯護律師的張正煦也說出了一模一樣的台詞:「妳是不是在和老師發生關係之後還照常去上課?照常去補習班補習?直到考完聯考後的半年後,才發現事情不對勁?」 (同場加映:性別選書|《我是金智恩》:南韓 Metoo,是權勢性侵受害者的劫後重生)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性侵倖存者存意識到反彈的歷程相當複雜,內心有可能經歷多次反彈、不承認和自我超譯,有時強迫自己深信「因為我深愛老師;老師也深愛我」比起承認自己遭到性侵來得容易,保護機制容易使得性侵倖存者出現認知上的偏誤,這都是常有的事。 更何況以性侵倖存者的身份走上法庭,無論在 20 年前,還是 20 年後,都是難以想像的艱難。 「老師沒有強迫我,我看老師開心,我也覺得開心,反正失戀,本來就很痛苦,不是嗎?」——電影《童話・世界》 20 年前、20 年後,父權的霸凌從未離開這些女孩,誘姦案要在法理上勝訴更是難上加難,最終,女孩簽字和解,附上給師母的道歉信,硬把性侵當成愛情。 而所謂「童話世界」在此電影中的意象,我想亦可視為一種誤解和幻象,在天真濾鏡的包裹,以及老師花言巧遇的勸誘下,「童話故事」化身為最危險的武器、無意掉入的陷阱,而從此往後,女孩們住在童話裡,與真實世界裡的幸福別離。 October 06,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ky6uG
GSK 台灣支持 DEI 價值,共同贊助英僑商會企業多元文化獎! https://ift.tt/7ApHkOF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曾獲 2019 年「優良企業貢獻獎」之 「企業多元文化獎」的台灣葛蘭素史克藥廠(GSK 台灣),2022 年再度以企業贊助夥伴之姿參與,攜手跨產業夥伴一同實踐 DEI 價值! 第六屆台北市英僑商務協會「優良企業貢獻獎」(Better Business Awards 2022)日前公布入圍企業名單,共有 20 餘家國際及在地企業入選,並將於 9 月 28 日公布最後得獎名單。 今(2022)年,台灣葛蘭素史克藥廠(以下簡稱 「GSK 台灣」)很榮幸與渣打銀行共同擔任此次「企業多元文化獎」(Diversity award)類別之企業贊助夥伴,支持台灣深耕永續發展目標; 希冀攜手更多跨產業夥伴一同於公司文化中實踐「多元、公平與共融」(DEI)價值。 以企業贊助夥伴身分參與,希冀與企業夥伴共築未來願景 GSK 以「集結科學、科技與人才,共同戰勝疾病」為使命,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以及具有現代精神的雇主,實踐多元與共融價值是我們的首要之務。 除了能讓 GSK 成為一個每個人都能認同和茁壯的工作場域,更能為全世界依賴我們藥品與疫苗的病患,帶來創造更佳健康照護成果的機會。 自 GSK 台灣於 2019 年獲得「優良企業貢獻獎」的 「企業多元文化獎」後,很榮幸今年能進一步以企業贊助夥伴身分參與,一同與企業夥伴共築未來願景。 本屆評審名單包含立法委員林靜儀、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GSK 台灣公共事務處處長田開瑋、女人迷營運長鄧鈞璟、 渣打銀行人資長暨多元共融委員會主席陳瑋芝,以及法國巴黎保險台灣區人資協理鍾國夫。 決選企業名單藉由書審和實體討論後凝聚共識選擇,並以「企業文化」、「領導實踐」及「創新策略」等三個面向綜合評估。 (延伸閱讀:DEI 多元共融|年輕人擔不起責任、年長者不願學習?破除年齡無意識偏見,職場不需世代對立) 圖片|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 GSK 實踐多元公平與共融價值,每一位員工都能自豪展現自我 GSK 執行長 Emma Walmsley 堅信,「在我們營運公司的方式和營運的社群中,我們都持續為員工建立多元和共融的相關政策」; 因此在營運方面,無論是確保臨床試驗的多元性還是我們所選擇合作的公司與供應商,我們皆致力於成為一個更加共融的公司,並以行動實現「多元、公平與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的承諾。 另外,在公司內部,我們希望 GSK 是一個能夠吸引並保留人才的多元共融組織,尤其確保我們的員工組成,能夠反映我們所營運和雇用的社群,而 GSK 的領導團隊也能夠反映 GSK 的員工組成。 而許多 GSK 的 DEI 政策改變,更由 同仁所組成的員工資源團體(ERG)所帶領,包含「女性領導力倡議」(WLI)、關注 LGBTQ + 族群權益的「光譜」(Spectrum)和「無障礙自信網絡」等。 來自團體的志願領導者,定期與我們的全球多元委員會和 GSK 領導團隊成員見面,分享創意、優先目標和觀點。 圖片|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以上行動,除了能讓 GSK 成為每一個人都能認同和茁壯的工作場域,更能為全世界依賴我們藥品與疫苗的病患,帶來創造更佳健康照護成果的機會。 GSK 台灣總經理思泰廉(Mick Stanley)說:「在 GSK,不論你的性別、種族或是性向,我們尊重每個人的獨特, 妥善傾聽每位員工的聲音,每個人都能在 GSK 展現自豪的一面,做真實的自我。 我直接管理的領導團隊中,有超過 50% 是女性,而全公司經理級以上的主管,更高達 58% 由女性擔任。」 除了在公司內部貫徹讓員工「做自己」(Be you) 的宗旨,更積極參加與支持外部活動,期許世界能支持每一個人活出多彩自我。 今年,GSK 台灣便將第三度贊 助「臺灣同志遊行」,由總經理親自帶領同事參與遊行盛會,以 LGBTQ + 社群的盟友為榮。 (猜你想看:多元共融 FAQ|沃爾瑪、Zoom 大企業都在設立的「多元長 CDO」是什麼?) 呂欣潔:期盼企業透過商業網絡發揮影響力,協助擴大以人為本的多元文化 長期致力於平權倡議、此次受邀擔任評審的「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也很贊同多元文化獎的正面意義。 她說,「近年來公司越來越關注 DEI 的議題,而在過程中的企業交流確實重要,參考別人的實踐案例。更能在自己關 注的領域之外,向其他企業取經,瞭解如何更有策略的型塑公司文化。」 她也特別鼓勵企業,舉辦內部活動之餘,更要思考如何與商品和商業模式結合,才能深入到企業的所有層面,真正對外發揮影響力、對內激勵員工,而且她也特別強調:「每一個產業鏈,都能產生自己的共融策略。」 圖片|Photo by Mateus Campos Felipe on Unsplash 林靜儀:鼓勵所有的職場女性,勇敢成為領導者 立法委員林靜儀也於今年擔任獎項評審。 林委員表示,過去 10 年台灣從勞基法、性別平等教育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推動一路走來,確實看到社會的進步; 但多元文化的茁壯,仍需要向下紮根,從孩童教育及實踐多元價值的典範人物做起,並希望企業能夠提供初入職場的年輕女性更多溝通經營的訓練。 林委員也表示,英僑商會藉由多元文化獎提供交流平台,讓企業能夠跨產業學習,同時也利於同領域的企業間良性競爭,以最佳的多元 企業文化範例作為標竿,不斷成長。 林委員也藉此次評審機會,鼓勵所有的職場女性,拋下自我懷疑,勇敢的把握成為領導者的成長機會。 關於 GSK|GSK 是以科學為本的全球醫療照護公司,更多資訊請見:https://tw.gsk.com/ GSK 為具全球領先地位的跨國生物製藥公司,懷抱集結科學、科技和人才,共同戰勝疾病的抱負與使命,以創新的疫苗、專科製藥與一般藥物預防與治療疾病,目標於未來 10 年正面全球 25 億人的健康。GSK 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已經邁入第 43 年,守護台灣人民的健康並擔任堅強的公共衛生夥伴。 關於 DEI 多元共融願景獎|女人迷耕耘十年多元共融,2022 年首度規劃 DBTA 大獎表揚具有 DEI 政策的企業,鼓勵企業加入盟友,加速台灣職場 DEI 文化的正向變革!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女人迷 DEI 多元共融願景獎網頁:https://ift.tt/ZRry3v6 October 06,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7ApHkOF
從奮鬥文化到多元共融?Z 世代除「安靜離職」外的更多選擇 https://ift.tt/kj10hGl 讀者創作 什麼是安靜辭職?從 2022 年 8 月開始,這個詞從 TikTok 延燒至現實世界,在大疫情時代下,人們對奮鬥文化開始有不一樣的想法⋯⋯ 文|nana_knockknock “What is quiet quitting?”,這個問題在今年 8 月開始,從 TikTok 平台浮出,人們相繼討論著,相關內容如野火燃燒,蔓延向全世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爭相報導,台灣也不例外。這個新興名詞,有人翻之為「在職躺平」,多數人則叫它做「安靜辭職」。 圖片|Unsplash 什麼是安靜辭職? 「安靜辭職」並非實際遞出辭呈,而是一種工作心態的轉變。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此概念是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議題的導火線燃起自抖音平台,有網友上傳此概念相關影片,而後平台上出現大量擁護者,表示他們也抱持著這樣的心態上班。最具代表之一為網友@zaidleppelin所發布的短片,擁有 350 萬次瀏覽量。 他指出安靜辭職是「不再支持工作即生活的奮鬥文化,個人價值也不該由工作表現定義。」而底下將近 5 千次留言多是支持此看法,也有人認為工作本該如此。 (為你選書:為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沒辦法辭職的話可以這樣做)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背後隱含什麼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對於安靜辭職的看法兩極化,支持者認為這代表著奪回生活主宰權,要讓工作與生活平衡,反方則表示,若不再追求工作上的卓越,將會造成經濟損失。 無論正反方意見,從大離職潮到如今的安靜辭職,我認為不只是單一現象,而是一再地反映出人們看待工作的態度已改變,但部分資方尚未反應過來,仍以守舊的管理方式運行,導致勞資雙方存在的間隙越來越大。 圖片|Unsplash 作為 Z 世代的一份子,我看到什麼? 接下來說說我的故事。我來自 Z 世代,幾年前投入一家新創,共事的也多為同世代年輕人。 起初,剛進入職場的我們多懷抱著熱情,畢竟大學四年,理論多於應用,終於可以進場實戰。但真槍實彈走過一兩年才發現,職場環境並不是那麼友善。 即使身在強調扁平化組織與創意的新創公司,來自 X 世代的管理階層,似乎面臨著掙扎──在奮鬥文化與工作生活平衡、權威式管理及多元共融中掙扎。 他們喊著重視員工健康、支持多元想法,但時常公開鼓勵加班同事。 面對應設置匿名信箱的請求,卻是以「沒有必要」為答案,那時我就知道,多元共融,對於部分管理階層而言,只是順應趨勢所喊的口號,並沒有化作行動。 (你會喜歡:大離職潮:人們不想被當資源!請創造多元共融的職場體驗:跨國企業這樣實踐多元共融) 面對不友善的體制,我最終選擇離開,但同時還有許多人為了每個月固定進帳,以及更多的原因,寧可待在不喜歡的環境,做著最低限度要求,「這樣就好。」他們想。 「這樣就好」,當企業主只看表面,重視工作時數而忽視員工健康,為了便於管理而略過不同聲音時,勞方也有辦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雙方都只想這樣就好,而停留在各自舒適圈,損失的是彼此差距間的潛在產能。 如同知名績效管理咨詢公司蓋洛普於『2022 年全球工作場所報告』指出,疫情以來員工對於工作投入程度不如以往,估計低比例的工作投入已造成全球損失 7.8 兆美金。 從裂縫看見光,改變的契機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顯示了勞資關係的裂縫,亦隱含著世代更迭的變化,疫情爆發,人們體驗到不同工作型態,加上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 Z 世代(出生於 1990-2010 間的世代)開始投入職場,都讓既有的工作文化與工作態度開始鬆動。 對於企業,這是人才危機,但興許也是另一次轉機,是時候走下神壇,進入員工內心,看見實際需求。 那是對於職場公平環境的渴望,也是希望拿回生活平衡的吶喊(全球工作場所報告提到,經歷職業過勞的最大原因是不公平的遭遇,其餘包含難以平衡的工作量、無理的時間壓力等,都與企業主有關)。 建立多元共融、重視員工身心理健康的環境,讓勞方心甘情願投入工作,不是資方的犧牲讓步,反而可能為其帶來助益。 蓋洛普調查也指出──與員工不投入工作的企業相比,員工認真投入工作的企業,比前者多出至少 23% 的利潤。 圖片|Unsplash (猜你想看:「安靜離職」、「安靜開除」正流行?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找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在過勞與安靜辭職之間,我們應有更多選擇 除了資方有改善空間,作為員工,我們亦能從自身做起。 如同哈芬登郵報創辦人亞利安娜・哈芬登提醒:「在過勞與安靜辭職之間,我們應該有更多選擇」。 面對不喜歡的環境以消極態度處理,難免有些可惜。要記得,我們還有更多選擇,應該持續尋找熱情所在,並找到願意投入心力的產業與公司,甚至不是公司也可以,慢慢修正,覺得不好就做出改變,調整到舒適為止。 透過資方實踐多元共融以及勞方努力找尋工作意義,縮小彼此距離,讓我們站在同一陣線,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一起共好。 作者介紹|敲敲心門,講內心話。Hi,我是 Selina,25 歲,前為電商產業主管,現職自由接案業者,同時寫生活,寫心靈,還有寫職場,希望透過文字梳理,一步步更靠近自己。 資料參考| 1. Who Is Quiet Quitting For? 2. If Your Co-Workers Are ‘Quiet Quitting,’ Here’s What That Means 3. Employees Say ‘Quiet Quitting’ Is Just Setting Boundaries. Companies Fear Long-Term Effects 4. On quiet quitting #workreform 5. State of the Global Workplace: 2022 Report 6. The Deloitte Global 2022 Gen Z and Millennial Survey 7. Why Quiet Quitting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Burnout Crisis October 06,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j10hGl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你也有年齡焦慮嗎?很正常,打破框架第一步,釐清焦慮背後的主要原因 https://ift.tt/6Il8Vga 讀者創作 「對抗焦慮的方法,就是看清楚自己在焦慮什麼!」社會價值觀令女性對於年齡與身份有諸多限制與煩惱,想打破框架,就要先看懂那些框框,釐清焦慮成因。 文|Mme Mai 大學畢業後,我進入職場大約一年左右,後來,為了專心準備研究所考試,我辭職,成為了專職考生。 我就讀的科系比較特別,加上實習和論文時間,等到研究所畢業,外加上考取證照到正式能執業的時間,保守一點來估算,少說也逼近 30 歲。 重拾學生身分這意味著我可能有將近 6 年的時間必須花費在學業上,我想提升自己的能力,但代價是推遲多數的人生計劃,要是研究所學習或是論文不順利,那被延後的時間可能還會再加長。 成為專職考生之前,只要一想到這點,我時常就陷入焦慮迴圈。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女性故事中,處處可見的年齡焦慮 Ana 是我很依賴和尊敬的朋友,她的年紀比我大,經歷過不少事,見識比我廣,但她也同樣面臨的焦慮。「和我同年紀的人現在大多都結婚,不然就是有自己的事業。反觀我,一無所有,連戀愛的對象都沒有。」 Ana 臉上的笑容得有些無力,「離職一年,準備研究所考試,結果沒考上,現在存款不多了,我不知道再準備一年,是不是就能考上研究所?我現在年紀也不小了,這樣算一算,等我重回職場都快四十了。」 只要提到年齡話題,Ana 就會變得十分敏感。年齡就像一個巨大的籠子,等我們回過神,我們早被囚禁於其中。 (你會喜歡:高學歷女性困境:有工作沒家庭,不管怎麼選,永遠是結構問題中的輸家) 而我媽只要提到一個女同事,總會不經意流露一絲可惜。那位女同事的年齡比我媽小,不過如今也已接近更年期的年紀,那位女同事單身至今,身邊也沒有伴侶。 「她(那個同事)年輕的時候,也有人追求,不知道是不是眼光太高,所以沒有答應人家,要是那時候有答應人家,說不定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她這個年紀,男生也不會想找她結婚了。」我媽露出複雜的神情。 在她的認知,「那個女同事」大概是我和我妹妹絕對不能步入的後塵。 圖片|Photo by Luce on PIXTA 女人的價值被社會形塑,也被自我設限 這個社會為女性設立的價值標準千奇百種:「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女性是女性榜樣」、「女孩子要體貼大方」、「能為家庭犧牲的女性真偉大」等。 有趣的是,女性最好能盡量符合全部的「好女人」標準,只要少了一個,其他標準達標,也不能算是「好女人」。 每個人都有寫過考卷的經驗,如果想要考高分,除了考前努力,最重要的是考試當天,要在時間內完成全部的題目。女性若想成為「好女人」,最好也在時間內完成全部的要求,只不過好女人測驗的時間就是年齡。 也許,有的女性會說自己沒有想做好女人,就只想做自己,可是,真正能遵從本心做自己的女人只佔少數。 很少有女性能完全不受任何社會標準影響,這是因為這些標準是隨著教育系統、社會價值等社會化的歷程,逐漸滲入每個人的心裡,甚至有些不合理的標準,當事人也毫無察覺,就這麼默默地奉行一生。 有些時候,這些焦慮是隱性的,女性不說,沒有表現出來,不代表她不焦慮。 (推薦閱讀:「高學歷家庭主婦」在家育兒叫做可惜?賺多賺少,都該是一樣的話語權) 「這個社會對女人好像有很多期待,女孩子小時候最好不要和異性走太近,不可以談戀愛,上大學以後,大家就會開始問有沒有對象啊,有沒有認識投緣的異性;等到大學畢業之後,問題又變成打算什麼時候結婚,晚婚沒關係,不過,想要孩子的話,最好也不要太晚結婚。」Ana 感慨地說。 「真的結婚後,有小孩的話,最理想的女性就是先辭職或是留職停薪,等到小孩進入學校後,再回到職場。如果做不到,那最好能兼顧家庭和工作,因為母愛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嘛。」她停頓了一下,接著道: 「我最慘了,又沒有男朋友,等到我考上研究所,辛苦畢業之後,都快超過適婚年齡了。可能又會有人跳出來說,這麼高的學歷有什麼用,還不是沒人要。」 好像,我們為了提升自我價值而努力,但卻越努力,就越沒價值。 對抗焦慮的解方,就是看清楚自己在焦慮什麼 那麼,難道陷入焦慮迴圈的我們,就什麼解法都沒有嗎? 也不是這樣的。敘事治療相信,並不存在客觀現實,生活的意義是由故事建構出來,人會依據強勢故事拼湊出其生命故事,當個人的際遇與主流故事相牴觸,問題就會發生。 白話來說,社會對不同身分的人賦予不同的期待,比方:女生要小鳥依人、女生說話要輕聲細語,人們會內化這些期待,進而影響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 一個天生大嗓門的女生身處在這種社會期待下,很可能就會想刻意改變自己說話的音量,甚至可能會為自己的大嗓門感到自卑。 不過,事實上,嗓門大只是個人特質,有問題的不是嗓門大的女生,而是將個人特質形容成問題的社會價值。 圖|作者提供 也就是說,我們要清楚自己害怕、焦慮的原因,很可能是「我們既想做自己,又想符合『所謂社會大眾的期待』」,但這很矛盾,不是嗎? 以我自己為例: 個人際遇:「想要考研究所。」 框架:「女人要趁年輕結婚、生小孩比較好。」 個人的故事:「準備研究所考試時,想到畢業後的年紀,就讓我焦慮不已。」 看清楚了,「想考研究所」本身沒有問題,而是「女人要趁早結婚育兒」這個框架讓我焦慮。 憑個人的力量對抗社會價值觀不太可能,但我們還有選擇的權利。 我可以選擇不被框架限制,或者選擇繼續被框在其中。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名人金句:「40 歲,也從來沒被催過婚」韓劇女王孔曉振:擺脫世俗的框架,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找尋隱藏框架看似容易,但是人一旦陷入焦慮迴圈,很容易越想心越亂⋯⋯因此下次當我們陷入焦慮風暴圈的時候,可以試著找一隻筆,試試看把煩惱都寫下來,也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兩人一起討論看看: 這些煩惱背後隱藏了哪些社會期待?或者說框架?接著,試著跳出框架,再重新檢視一次原來的煩惱,相信困擾程度和模樣絕對會不一樣! 常聽到有人說「別想那麼多,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了。」 但前提是,要讓自己想那麼多的原因是什麼? 對抗焦慮的方法之一,就是看清楚自己在焦慮什麼,得先知道框住自己的是什麼,才有辦法跳出來,也才有辦法繼續下一步行動。 作者介紹|Mme Mai。會說法語和英語,不過不太專精,喜歡日本文化和法式浪漫。去過法國、英國、德國、中國,現在回到台灣,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對女性、倦怠、自我成長等議題很感興趣,正走在成為諮商師的道路上。 October 05,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6Il8Vga
錢錢與它的產地|理財,就是分配手上暫時剩餘的生存資源!五步驟立下財務好基礎 https://ift.tt/Up9BlrG 女人迷編輯 Haoting 身為理財新手的你,看著剛入帳的薪水,卻不知道該怎麼分配嗎?學習理財就是學習運用手上的資源,馬上來看看,怎麼樣用簡單五步驟,幫自己立下好的財務基礎! 「大家都說人生要懂理財,但是理財到底是什麼?要怎麼『理』?」這是許多社會新鮮人和理財新手常見的困惑。 其實,所謂「理財」,就是分配手上暫時剩餘的生存資源。 就像松鼠、狗狗、花豹這些動物會把吃不完的食物藏起來,等餓了再拿出來享用,「理財」則是人類生活在資本社會下,懂得未雨綢繆的一種行為。 被動物們儲藏起來的食物久沒吃,容易因天氣變化而發霉、腐壞;被我們放在銀行裡的錢錢久沒動,很可能因為通膨而慢慢變小。 學習理財就是學習運用手上的資源,用以降低各種可預期與非預期的風險,並且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更好。 那麼,理財到底有哪些面向需要考慮呢?薪水入帳後,可以如何安排? 錢錢該如何分配也是有邏輯的,以下五步驟帶你建立心中的理財順位! 圖片|Photo by Skyler Ewing on Pexels Step 1. 存下「緊急預備金」,發生意外時,接住你的安全網 首先,請安排一個專門儲蓄用的帳戶,可以是方便提款但使用頻率較低的帳戶,或是一個提供高利活存的數位銀行,讓錢錢躺在一個活動性高的地方,急用時隨時可以取用。 薪水進到自己的口袋後,先把每月預計要儲蓄的錢存起來,可以設定發薪日當天自動轉到用來儲蓄的戶頭。 儲蓄的目標可以從一個月的薪資開始,至少預留三到六個月薪資的緊急預備金。如果想替自己多留一些餘裕,也可以視情況增加預留的金額。 緊急預備金存在的意義,是為你擋下突如其來的意外和短期的不方便,像是發生車禍後的醫療費,或是作為待業期間的生活費,讓你就算處在不穩定的生命階段,也能暫時維持獨立自主的狀態。 對於擁有資產的人來說,緊急預備金也是守護投資計畫的小衛兵。 假設有一天家裡出現一筆意外的大花費,這時候也不需要急著出售手中未達預期獲利的股票、債券或房地產等投資項目,而是用緊急預備金來緩衝,也減少非預期性的資金損失。 (延伸閱讀:「因為沒錢才不敢離職」疫情理財學:你懂預備金多重要了嗎?)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Step 2. 優先支付給「固定支出」和「債務」 扣除每月該儲蓄的錢後,請把錢錢優先支付給每月的必要開銷。 這裡涵蓋兩個部分,一個是維持日常生活正常運作的「固定支出」,從房租、水電費、電信費到信用卡帳單、保險費、通勤月費,另一個則是會有利息壓力的貸款、債務。 固定支出除了生活開銷,步入社會後也須負擔納稅義務。 每年五月需要申報個人所得稅;開車族在每年四月和七月,分別需要繳交牌照稅和燃料稅;若你的名下有房地產,五月和十一月則有房屋稅和地價稅支出。 如果你是揹學貸的社會新鮮人,或是有房貸、車貸等還款壓力的上班族,先試著處理這些債務吧!特別是從利率高的開始還起,以免還款金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把自己給壓垮了。 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信用卡消費未按時繳清、計入了循環利息,這時候信用卡帳單就成了另一顆會追著你跑的雪球(債務),已不是單純的固定支出了,因此務必養成「先有錢,再消費」的習慣。 (猜你想看: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Step 3. 檢視保險規劃:有人幫你分散重大風險嗎? 存下緊急預備金、扣除該付的錢和每月生活費,行有餘力請開始檢視你的保險規劃。 除了軍保、公保、教保、勞保和健保等團體保險,如果可以,請為自己建構一個完整的保護傘,做好個人的風險管理。 首先,先找出自己現有的保單,也可以詢問自己的家人。 不少父母會在孩子出生後沒多久替孩子保險,一方面是愛小孩、想為孩子多買一分保障,一方面則是保費考量,年紀越輕、通常保險越便宜。 接著,請統整一下自己有哪些類型的保障,像是一般性的壽險,必要的意外險、醫療險、實支實付,以及對應現代人常見的癌症和高齡化社會,相應而生的癌症險和長照險等也可以納入考量。 許多人會下意識地排斥接觸保險人員,擔心自己受人欺騙或買了所謂的「人情保單」,卻忽略最重要的──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支付能力。 一般來說,會覺得自己受到不平衡的待遇,或認為買保險的錢都是丟進水裡,其實是源自不願意正視自己、缺少良好的心態建立。 在購買任何保險前,請記得一定要先釐清自己的需求,並預先做功課,才不會在與業務員商談時因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稀里糊塗的做出了自己可能會後悔的決定。 (延伸閱讀:是 KOL 也是業務員!專訪保險網紅 Mia:我永遠覺得自己可以更好,不想安於現況) 圖片|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 Step 4. 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建立你的投資計劃 有了前面三步驟所建造的理財堡壘,接下來我們可以放心向外出擊了。 在開始前,我們需要理解「投資」不是賭博,因此不論是哪一種投資形式,都必須對該類資產的屬性和市場特性有所了解。而所謂「資產」,就是會為你賺進錢錢或帶來收益的東西。 擬定投資計畫的第一步,是決定你想要達到的目標──是為了出國留學、結婚基金、圓夢之旅或是財富自由? 依據目標期限的長短和目標金額的大小,來推算自己還有多少路要走、適合用什麼樣的策略來進行投資,再著手配置資產組合。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建立資產組合,就像在打造一支專屬於你的戰隊。不同類型的投資標的,例如: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加密貨幣,它們就像擁有不同能力的人才,有的攻擊力強,有的防禦能力較好,有的穩定性最高。 在決定要配置哪些標的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依照自己的個性、年齡、收入、風險承受度來進行評估,看自己適合積極型、穩健型還是保守型投資。 在執行投資戰略和調整資產組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能與時俱進,了解當下的局勢變化。 沒有人能精準預測未來,但是跟上時代的大趨勢是無比重要的,每天至少花 10~30 分鐘了解政經時事、產業動態,有助於提升投資效率、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同場加映:錢錢與它的產地|怎麼平撫投資賠錢的失落情緒?零焦慮理財 4 步驟)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Step 5. 累積信用資產,窮途末路的最後一道防線 想像一下自己在人生中遇上了低潮期,手上的緊急預備金用完了,作為第二預備金的投資項目也變現完畢、花得一毛不剩,卻仍然需要用到一大筆錢,這時候該怎麼辦?許多人會選擇向銀行求救,就是借錢。 但是,銀行為什麼要借錢給我們?要怎麼決定貸款的金額上限?這時候一個人的「信用評分」就很重要了。 銀行在評估是否核發貸款前,會向臺灣唯一跨金融機構間的信用報告機構「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調取我們的信用資料。信用評分由我們過去的繳款行為、個人負債情況、信用長度、保證人資訊等多個因素組成。 一個沒有信用評分的人想要借款,就像拿著一張空白的履歷表去面試,對方無從評斷,受評估者也很難達成理想目標。 如果現在的你,仍是「信用小白」,不妨辦一張信用卡,開始累積自己和銀行之間的信用紀錄,同時按照以下準則來提升自己的信用評分: 保持同一帳戶資金穩定,至少一年以上 集中使用特定的信用卡,留下刷卡紀錄 按時繳交卡費,並且每一次都全額繳清 圖片|Photo by Thirdman on Pexels 緊急預備金、保險、投資和信用資產,都是協助我們面對生活中大小風險的重要工具,依照這個順序,有系統的建立起堅固的財務堡壘,能為我們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而本文提及的五步驟,旨在提供理財初學者學習個人財務分配時,可思考的基礎架構,知道自己手上有哪些可運用的資源,讓人生這趟旅程走得更加順遂踏實。 最後,無論是在個人理財或生涯發展上,都應期許自己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向上成長的心態,才能持續帶領自己走向心中渴望的遠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幫我按下「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喜歡這類內容,我會更努力為大家書寫與分析! 作者介紹|我是 Haoting,女人迷編輯,從理財小白到進階學習者,理財資歷 3 年,曾經盲目投資、一次賠掉 3 個月的薪水,目前財富穩定成長中。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想繼續關注「錢錢與它的產地」,敬請免費訂閱專為女人迷用戶打造的「專屬理財內容」——用心學習理財規劃,一起活出富足人生! October 05,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Up9BlrG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