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dDu3YB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要獨處,但又害怕孤獨? https://ift.tt/3dDu3YB 遠流 孤獨不是一種負面狀態,而是一種學習自癒、增進內涵,整理過往的轉機。 閒來無事,我在微信指數上搜索了「孤獨」二字,資料是「3777061」,想來世間茫茫,大多數人都是孤獨的信徒。 我又搜索了「享受孤獨」這個詞,指數只有寥寥的「16606」。 對於很多人來說,「享受孤獨」不如「忍受孤獨」來得貼切,因為真的很不習慣忍受一個人的時光。 人人生來喜歡陪伴與分享。 從小時候咿呀學語時身邊要有大人的應和與鼓勵,到垂垂老矣時,盼望兒女承歡膝下,回憶往日時光裡的平凡瑣事。 我們可以抗拒孤獨,卻不能抗拒這個事實:行走世間,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孤身一人。(推薦閱讀:《若是一個人》的五個孤獨哲學:有些東西,比較適合一個人吃)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多都在經歷著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也經歷著一生中最艱難的煎熬。 男女朋友像失蹤人口一樣不明蹤跡,偶爾因為工作中一個失誤而影響了團隊進展要自責好半天,前方是一片看不到盡頭的密林,只能一個人孤獨前行,不確定目的地,甚至連是否迷路也不能確定。 我週末獨自在家看了一本小說叫作《白色流淌一片》,作者蔣峰借主角許佳明的口吻說:「我二十二歲那年過得很不好,但我不會一生都過不好。」 是的,只要心懷恐懼依舊前行,一定能在幽暗之中尋得光芒,走向前方。 但是二十幾歲的人生,夾帶著他人結婚生子帶來的急迫感,尋求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對家庭交代的責任感,在選擇妥協還是堅持做自己之間搖擺的不安定感,整個內心就像大型的車禍現場,淩亂不堪,然後陷入一輪又一輪的孤獨。 到底怎樣才能擺脫那種巨大的孤獨感,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呢? 圖片|來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一個自己曾經喜歡過的男生 Z。 喜歡上 Z 的時候我已經不再處於青澀懵懂的少女時代了,我工作了幾年,談了幾次不好不壞又沒有結果的戀愛,寫一些專欄稿子告訴大家什麼是愛,但我的心裡仍舊是空的,我渴望被大家關注和喜歡、渴望被人群圍繞著,像一個巨大的局,永遠不散場。 我獨自一人時,總是沒辦法自在處理好生活的節奏,常常走著走著就慌了,左顧右盼,生怕不再遇見同一條路的人。 可是喜歡上他,讓我的那段日子裡充滿了智慧與能量。 我曾受邀到 Z 的家中做客,看見他家中有兩個放滿了書的書架,一張極其舒適的躺椅和一盞落地燈,這幾件傢俱構成了他獨立於世界存在的另一個空間。 他告訴我說:「在為生活奔波的日常中,你覺得自己只是在疲憊徒勞地挖坑而已。只有在這段獨處的日子裡,你才能不發一言,往心裡慢慢地填著鬆軟的土。」 他是在朋友中侃侃而談的紳士,也可以是靜坐家中,獨自泡茶看一天書的隱士。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豐富的人的多面性,看到了健談與獨處是如何在他的身上交匯成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充滿了力量。 這段喜歡並沒有圓滿的結局,但是從他的身上,我學會了如何清醒地迎合社交和社會規則,也清楚了自己應該花更多時間追求更加深刻的事物。 總是會有一些人,闖進你的生命裡,帶你看過一段不同的風景,也從此讓你知道了自己還可以過與別人不一樣的人生。 再後來,有許多人問我一個人獨自前行堅持寫作是什麼心情,我想起的不是孤單和路長,而是波瀾壯闊的大海和天空中耀眼的星光。(同場加映:不再追求別人的眼光!蔡依林:「現在的我,只想滿足自己」) 圖片|來源 真正的獨處是一種需要。 你需要體察自己的內心,並且保持內心最深的悸動。 關於人生的困惑,我的好朋友陶瓷兔子給予我一句非常有力量的解決方案:「人生八成的問題都可以靠閱讀量解決。」 關於愛情的困惑,我去讀了《愛的藝術》和《愛情筆記》;關於心理學的知識,我去讀了動機在杭州老師的《幸福課》;關於溝通的難點,我從《非暴力溝通》中獲益匪淺;對哲學的淺嘗輒止,我從《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入門。 讀書的人總是低頭看書,忙著澆灌自己的饑渴,他們讓自己成為敞開的桶子,隨時準備裝入更多、更多、更多。 除了閱讀,我喜歡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健身,或跑步,或游泳。 作家村上春樹說:「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於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 至少在跑步時,你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需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便可。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刻。 除此之外,寫作簡直是獨處的最好拍檔了,這是一種獨屬於自己的、對世界的表白。 它給了我獨處的空間,一個我自己的「房間」,給了我生活需要的「暫停鍵」,讓我對過往的經驗和收穫一一梳理,內心的聲音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專注,更加強烈。(你會喜歡:《魂囚西門》郭碧婷:沒有人會是你的後盾,學會享受孤獨) 我堅持每週在公眾號上寫三到四篇文章,保持每週一萬字以上的輸出,同時為其他平臺寫專欄,此外還會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知識網站答題、在豆瓣寫寫書評,從文字的流淌中感受生活過的痕跡和日漸豐盈的成長。 2017 年的時候,我獨自去聽了林宥嘉的演唱會,揮舞著螢光棒聽他在現場唱了〈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一個人去上班,又一個人去吃飯⋯⋯我不孤單,孤單只是情緒氾濫。」 對於我來說,愈長大愈覺得,一個人要練習的並不是習慣孤獨、習慣寂寞,而是如何經營好一個人的世界,學會跟自我相處,自得其樂、自給自足。 曾經覺得孤獨也好,單身也好,都是需要克服的事情,可是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它們似乎都不再是難事,跟呼吸、吃飯一樣,是一種平和的狀態。 做自己熱愛的工作、用自己賺的錢、租自己喜歡的房子、買自己喜歡的口紅、看自己期待的演唱會,是我這二十多年以來,覺得最驕傲的事。 你有沒有在大城市獨自過好生活的欲望? 我最喜歡山本文緒所談到的觀點:「開始一個人生活後,擁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跟內心的自己交流,也擁有了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不用聽從別人的意見,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並做出決策,反覆地自問自答,能擁有這樣的時間,很重要。」 其實,在孤獨的時候,你對陪伴的需求並不是硬性需求,你對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 你要知道啊,世間所有孤獨,都是放錯位置的禮物。 而你我終其一生,把人生拆了又拆,終於在某個時刻恍然大悟,你在孤獨中遇見的最好的那個人,就是自己。 願你我都無懼做孤獨的朝聖者。 願你永遠不要捨棄獨處,即使你會孤獨。 本文摘自七天路過的《在孤獨的日子裡,我選擇不當過客:給曾經或正在漂泊的你》。由遠流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在孤獨的日子裡,我選擇不當過客:給曾經或正在漂泊的你》 May 12, 2020 at 04: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