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運動小姐】害怕別人眼光所以不敢踏入健身房?其實,根本沒人在看你 https://ift.tt/2uU8wto 女人迷編輯 Phoebe 你聽過「健身房焦慮」(gym anxiety)嗎?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總覺得去健身房很不自在嗎?運動小姐單元重新回歸,與你分享女性運動的大小事! 當你走進健身房,看著鏡子,你知道自己不滿意現在的體態。然後再轉身看看其他人,那些精壯的手臂、若隱若現的線條,你突然感到不自在,覺得「不夠完美」的自己好像不適合健身房。 這種情緒稱為健身房焦慮(gym anxiety)。外媒《Self》曾訪問一名擁有健身房焦慮的女性會員 Louise Green,她表示自己對健身房的害怕分為兩種,一是怕身材受到批判,二是怕失敗。在健身房或健身房的廣告裡,都沒有與自己身形相當的會員,要如何確定自己真的能透過健身房達到塑身目標呢? 如果你也有健身房焦慮,來看看這些研究以及克服方法吧。 你不是自己一人!有 50% 會員都曾感到健身房焦慮 根據國外連鎖健身房品牌 PureGym 研究指出,有 50% 的非會員認為健身房很可怕,更有 25% 的人認為自己寧願承受打針的恐懼,也不願意一個人上健身房運動。調查顯示有 45% 受訪者認為看到其他身材好的會員,讓人感到壓力。 害怕自己顯得愚笨(40%) 看到身材好的會員會有壓力(45%) 對健身器材不熟悉(32% 受訪者害怕深蹲架/44% 受訪者不知道如何操作跑步機) 害怕主動求助很尷尬(48%) 而匹茲堡大學教授 Margee Kerr 則解釋,去健身房除了運動以外,其實也是種社交,因此社交相關的壓力與焦慮也容易隨之而來。「人類無法停止與他人比較,我們習慣比較彼此之間的差異與好壞,用以判斷自己是否優於他人,我們從比較的過程中取得成就感與個人價值。」 圖片|來源 比較容易讓人產生健身房焦慮,究竟該如何克服? 如果你想克服健身房焦慮,外國康健網站 Breaktheweight.com 創辦人 Ricki Friedman 曾提出幾個你必須意識到的問題。 請意識到你不一定要很適合健身房 運動的方法有太多種,如果你真的覺得不喜歡健身房的氛圍,就去找其他自在與舒適的運動方法吧。比起在健身房裡不自在,找到是自己的方法其實更重要,真的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喜歡或適應健身房的!(推薦閱讀:不用花錢上健身房也能動起來!五款健身 APP 推薦) 請意識到你是為了「更健康」而去健身房 如果你在健身房內感到沒有自信,那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與其選擇讓沒信心阻擋了你運動的路,不如選擇用努力運動來克服沒信心。你是為了要更健康而前往健身房,而非要爭取更多人注意。 請意識到其他人其實更專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你 雖然健身房看似是個公開環境,做什麼事都感覺被注目。但事實上大家都很專注在鍛鍊自己的身體,根本來不及注意旁邊的人,別再自己給自己造成壓力囉! 請意識到如果你不發問,就不可能學會使用器材 學會正確使用運動器材,不僅能真正發揮器材功效,也能避免因姿勢不良造成的身體傷害。如果你覺得不好意思像身邊的路人詢問,那麼不妨買堂教練課吧。無論如何,懂得向對的人發問,你才能動的正確又健康。 請意識到當你在健身房爆汗或累癱,都是正常的 運動本來就有隨之而來的身體反應,不管你是爆汗或是腿軟,都是很正常的。運動不是為了比輸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學會去看見美好,而非比較,我們能因此更享受運動!(推薦閱讀:整個家都是你的健身房!八個曲線養成計劃) 運動小姐,讓我們從減輕健身房焦慮,開始展開自在又健康的生活。最後送你一句健身房適用的滿滿負能量語錄: 別在乎別人怎麼看你,因為根本沒人在看你。 資料來源: [1] 7 Strategies for Conquering Gym Anxiety at Any Size/Self/2017/8/1 [2] FEELING SCARED OF THE GYM? YOU’RE NOT ALONE/PureGym/2019/9/3 [3] Gymtimidation Is Real: 7 Reasons Why You Shouldn't Be Afraid To Exercise/elite daily/2014/8/20 February 01, 2020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U8wto

會開瓦斯就會煮|簡單料理義式培根蛋汁義大利麵食譜 https://ift.tt/31dnuad 野人文化 會開瓦斯就會煮系列,今天,就來一份義式培根蛋汁義大利麵! 文|大象主廚 義式培根蛋汁義大利麵 這道料理英文名為 Carbonara,另一款中譯名為卡邦尼,起源於義大利中部羅馬,是義大利代表料理之一,材料非常簡單,只需要蛋、義式厚培根及帕瑪森乾酪就足以風靡全球,在臺灣若看到店家放鮮奶油的都是改良後的做法唷! 註:因義式厚培根較難取得,本食譜改以美式厚培根代替。 〔材料〕(1 人份) 義大利直麵(5 號麵)⋯100 克 厚培根⋯50 克 煮麵水⋯3 大匙 〔醬汁〕(預先拌好混合備用) 蛋黃⋯3 顆 帕瑪森起司⋯2 大匙 黑胡椒⋯1/2 大匙 鹽⋯1/4 小匙 〔作法〕 培根切條、義大利麵煮至全熟、醬汁預先拌好混合備用。 鍋內不放油,中火將培根煎至金黃酥脆。 接著加入義大利麵及 3 大匙煮麵水拌炒均勻。 再來關火等待 30 秒,最後加入醬汁(小知識)。 攪拌均勻即完成。 小知識:炒好的麵必須稍微放涼,否則下醬汁會變蛋花! 本文摘自大象主廚《會開瓦斯就會煮》,由野人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會開瓦斯就會煮》 February 01, 2020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1dnuad

《她們》的女性主義自白:女性自覺,只需要對自己交代就夠了 https://ift.tt/2tgy4k5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改編自經典名著《小婦人》的《她們》(Little Women),由葛莉塔潔薇編導,入圍《時代》2019十佳電影、名列歐巴馬年度最愛、奧斯卡6項大獎提名,它說了一個什麼樣的女性故事? 磨磨蹭蹭的,我總算去看了《她們》。事前編輯們早已各種爆雷,小婦人原著看過了兒童版、漫畫版、完整版,我害怕我一點驚喜也沒有。 圖片來源:《她們》電影劇照 而我坐在戲院,或許第一場戲,我就已經喜歡這戲的改編——那是一個女性的背影鏡頭,低角度,幾乎佔據整個畫面與觀眾視線,暗示著——they are little women who live big enough, big enough to be the main character.女性足以成為主角,無論是十九世紀,或二十一世紀。 下個鏡頭,喬馬區坐在出版社談判。聲音顫抖,她藏起沾滿筆墨的手,等待作品被評價,對方挑斤減兩,她總算拿到低於市價的稿酬,這微薄稿酬的重量,足以讓她感受到經濟獨立的自由。 主角正要登場,背景是南北戰爭,不在家的男性,與經常在家的女性們,那是一個女性即將成為敘事主角的時空,那是一個女性建構自我價值與存在意義的時空,那是一個銜接昔日與過去的時空,在我們面前敞開。 Greta Gerwig 改編的《小婦人》,誠實且聰明,那裡頭有女性主義的自白——談婚姻與經濟的掛勾,談獨立與愛情的兩難,談愛慕虛榮何錯之有,經典主題,饒富新意,來得正是時候。 不輕盈的長大,新女性難以被聽見的「可是我好寂寞」 我尤其喜歡的是 Greta Gerwig 對經典主題的處理。比方說,婚姻。 女性主義者對傳統婚家的抗拒,對浪漫愛的遲疑,對女性只能透過婚嫁達到階級流動的憤恨,都已經提過太多次,背後還有什麼未談的空間?她往下挖下去,讓主角說出誠實的艱難。(推薦閱讀:嫁入豪門、成為主婦,菁英女性主義者的自我挑戰) 圖片來源:《她們》電影劇照 於是有了喬馬區那句經典的台詞,「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我真的聽得很膩。」我更喜歡的是後面那一句,「可是我好寂寞。我很想被愛的,我現在就想要被愛。」 人生失意,你發現自己必須獨自面對漫漫黑暗,賺不到錢,成就未獲肯定,難道我們不曾想過,婚姻會不會反而是阻力最小的一條路,好像比較容易,好像所有人也都期待我這樣做。我們可能想過的,至少我曾經想過,真的。 喬害怕理想與愛情衝突,害怕婚後自己不再自由,不再能夠創作,不再能成為自己,這其實也是當代女性常有的懼怕。我們不想落入被迫二選一的選擇,或是 Have it all 與否的討論,也想問為什麼只有女性需要做出這樣艱難的選擇。(同場加映:Lean In 之後:事業、育兒、婚姻,我們真能 have it all?) 而這樣的討論,也從不代表我們不渴望愛人與被愛,不渴望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又比方說,小妹 Amy 談婚姻那段何其精彩,直接敞開地談——婚姻問題,不就是經濟問題? 「作為女性,我沒有辦法自己賺錢,賺了的錢不夠度日,也不夠養家。若我有自己的錢,其實我沒有,在我結婚之後,錢也會歸給我的丈夫。若我們有孩子,孩子也是他的,不是我的。這都是他的所有物。所以不要坐在那邊告訴我,婚姻跟經濟無涉,因為就是有關。可能對你來說不是,但對我來說,婚姻就是跟經濟問題相連。」(推薦閱讀:戀愛經濟學:一場婚禮要花多少錢?) 艾美背負姑姑的期待,她必須嫁得好的。她知道自己唯有透過婚嫁,才能撐起家計,她也能畫,但能畫又如何,一個女子有才,跟一個女子能嫁,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相差甚遠。其實從以前到現在,女性早已經把這件事情看得再明白不過。 圖片來源:《她們》電影劇照 再借瑪格與喬爭執之口,喬在瑪格大婚之日,提議帶她遠走高飛,她可以想像姊姊成為演員的樣子,她為什麼不要?瑪格說,「我的夢想和你的不一樣,但不代表它不重要。」這句話也回得很漂亮。若甘心走入婚姻,難道就是對自我的背叛嗎?難道這個選擇不能是另一種自我實踐嗎? 我也喜歡戲裡再拍瑪格的猶疑,她那麼痛恨貧窮,卻選了一個不能給他富有的家,她連買一件新衣都要再三思量,她那麼討厭錙銖必較的自己。而她又知道,自己是這麼愛這個讓她悸動的男子。 愛情與麵包,其實是個連續的選擇題。 選擇之後,就是承擔,說實在對所有人來說,也都是這樣。從來沒有一個選擇是百分之百的,沒有任何代價。 女性自我的成形,只需要問過自己就夠了 《她們》沒有給觀眾標準答案,反而打開各種生存之道。 電影刻意讓觀眾看見,喬的獨立瀟灑背後,還有流淚時候,她可惜自己剪了短髮,可惜自己錯過,事實上,喬可能是劇裡有最多脆弱描繪的角色,是這些可惜,是這些夜裡的哭泣,讓她栩栩如生。 獨立自主的女性,從來不是無敵鐵金剛,不怕疼,成天與世界對撞,我們都是這樣,連滾帶爬,並不輕盈地長大,成為女人的。(推薦給你:【性別觀察】女性主義,給人溫柔就是對自己溫柔) 圖片來源:《她們》電影劇照 或許在喬、瑪格、艾美的選擇裡,我們更會看見——女性的典範從不只有一種,女性主義不是鐵板一塊,女性價值的實踐不必總是拆解著父權結構前行。女性自我的成形,說實在,只需要問過自己就夠了,你沒什麼好對這世界交代的,或讓這世界滿意的。 女性自覺,從認識自己要的是什麼開始。 喬的小說成形,記載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女性如何長成自己,如何選擇,如何成就,如何放棄,如何擁有。而喬再次到出版社斡旋,有更多底氣,這一次她選擇放上自己的名字,擁有自己的敘事權。喬願意俐落點頭,修改結局,因為她知道,實際人生的結局,在自己身上,路有好多種,她不必怕去走。 因此有這幾個版本,她衝出馬車,在火車站前攔截了教授,她們擁吻,他為了她不願遠行。可以。她拿到姑婆遺產,選擇開了一間學校,男女合校,鼓勵孩子探索、發展興趣,透過教育,她有了子嗣。可以。 你說哪一個是她的結局,都可以的。 我喜歡《她們》的開頭,也喜歡《她們》的結尾,鏡頭鄭重而珍惜地,拍攝了手稿成書的細節與工序,挑出鉛字、裁紙、燙印、包上封皮、燙字,這千錘百鍊的過程,這樣的時間等待,是對原著《小婦人》的敬意,是對如 Greta 及 Louisa 等女性創作的珍重,也是,成千上萬女性該被記載與流傳的編年史。 圖片來源:《她們》電影劇照 那是 150 年前的故事,可是也好像,就是今日的故事。 February 01, 2020 at 12:55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gy4k5

「凌晨三點,想起前任」找你聊天需要資格,但想念你不需要 https://ift.tt/37KQvw9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分手後的夜晚,總是輾轉難眠。思考自己哪裡不夠好,思考我們哪裡不合適,回憶甜蜜的時光⋯⋯。 文|3am.talk 圖片|圓神出版 提供 想找一個人掛念,同時也想出現在誰的想念之中。 說不上什麼時候慢慢演變出現在這副堅不可摧的樣子了,只是當自己越習慣獨立,反而越懷念那個能愛誰愛得不顧一切的自己。 如果某人能成為自己的軟肋,其實是一件痛苦但也相當美好的事情。不是早就麻木了嗎?難道還沒把獨立養成一種習慣嗎?所以脆弱才能在這個時候乘虛而入,還是你根本有心讓它慢慢侵蝕你,畢竟此刻的你不再需要堅強給誰看了。 大概在第二次被誰傷害之後就學會什麼叫人走茶涼,甚至開始堅信一些薄情的道理:沒有人會永遠陪你,但沒關係,因為永遠有人陪你。(推薦閱讀:別急著給建議!安慰朋友安慰到心坎裡的六準則) 圖片|來源 總說結束是新的開始,人走茶涼的關鍵在於恢復單身的我們有沒有勇氣把涼掉的茶倒掉,然後重新沏一杯新的熱茶給後來的人。生活建立在我們遇到的每個人的聚與散之上,所以人一走,茶就涼,只是無奈的規律。 但很多時候情歌明明只播了一半,甚至茶都還算溫熱的時候,他還是起身走了。你站在原地捧著那杯為他一人沏的茶,不知道是不是該把音樂關掉,或是該不該把茶暖著等他回來,是不是該忘記這個人曾經來過?原來人走茶沒涼,是讓人無力的常態。 所以就在這一個脆弱的瞬間,我用半秒的時間想起了你,然後又用餘下的半秒重新放不下你。他們說乾枯的沙漠會讓人出現幻覺,原來同樣的錯覺在隨便一個寂靜的夜晚也一樣能迷惑人心。細節與愛都隨著時間變得模糊不清了,但那種讓人溫暖的感覺是真的很難忘啊,即使我越想享受它,越發現回憶與現實有著太大的落差。(延伸閱讀:「失戀後,走不出來」這段感情給你的,正是你要學習的一課) 想緬懷一下我們那場沒有來得及發生的未來,卻不知道該從何入手。但光靠回憶怎麼足夠我們撐過這漫長的夜晚?不聯繫不難,不想才難。因為聊天需要一個身分,而想念你卻不需要任何資格。所以沒有骨氣的我還是忍不住想去打聽你的現狀,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打著熟悉的名字,加載了半天才發現你的帳號一直都沒有更新過多少次,這樣的你總讓人懷疑是不是過得沒有那麼好,還是你學會了什麼叫「秀分快」(秀恩愛,分得快)的道理所以才選擇低調過日子。 看來你喜歡她的方式,跟當時我們的喜歡不一樣。畢竟「喜歡」跟「在一起」有太多種排列組合,比如因為喜歡,所以才在一起,還有在一起之後才喜歡。然後在心碎之後我們還可以體驗到那些比較傷感的版本啊,比如因為喜歡所以才不在一起,或者是在一起之後才不喜歡。 愛,未必就是真的愛。為誰輾轉反側又為誰獨自承受這種半夜的折磨,說白了都只能算是自作自受。 圖片|來源 在分開之後你到底想聽到誰的晚安?是那個彼此消耗了幾年的前任?還是期待在某個時刻可以讓你得到重生的新歡?但事實是,此刻的我們忘不了舊愛,也抱不了新歡。 不過沒關係,這次也能熬過去的,就像過往無數次的那樣。因為我們的深情其實沒有想像中固執,得不到的人讓我們等了太久之後,傷透心的你和我終究會慢慢敞開心扉,然後迎接下一位的來臨。(同場加映:【關係日記】致顧城那樣的情人:愛裡會有痛苦,我們終將走出來) 凌晨 3:04 了, 今晚的你最後抱著誰熟睡? 本文摘自3am.talk的《你想在凌晨三點聽見誰的晚安》。由圓神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你想在凌晨三點聽見誰的晚安》 January 31, 2020 at 1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7KQvw9

壹捌零參專文|沒被他忘記,真的是件很開心的事 https://ift.tt/2UhbC5t 台灣東販 有些人,雖然許久沒有聯絡,但心理還是一直有他在。這樣的他,只要他還能記得我,那我也就欣慰了。 文|壹捌零參 他會寫詩,一個暗戀著妳的男生,他把妳的名字藏進詩裡,很久很久之後,才被妳給發現。 圖片|來源 幾個年頭的歲月過去,你們都還生活在台北市裡,當初分隔了兩地,妳也是近兩年才回台灣的,雖說手機裡都還有他的電話號碼,但妳沒有撥通過,另一頭也是如此,沒有來電響起。 而或許,他也早就忘記妳了,妳是這樣想的。 大雨的一天,九月時,陰晴轉變都會來的特別猛烈而難測,上午是微風徐徐的涼爽城市,三四點之後的台北,就被大雨占領了,沒讓誰來得及回神,淋濕了所有正忙碌或悠閒的人群,天空和地面都沒有擋住它。 妳找了個屋簷安身,在忠孝東路上,慶幸自己今天不用上班,也慶幸自己今天是一個人出門,遠遠看著百貨前和巷弄裡的人群,無不四散奔逃,妳點了根菸默默端詳著這個城市,在屋簷下,閒適而清淡的下午。 大雨就這麼一路向夜晚進攻,沒有絲毫撤退之意。 妳趁著幾回雨水沒有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屋簷躲藏,最終進了捷運站,那個台北市的地下世界,假日的人潮依舊亂竄著。 雨都要吞噬台北了,這些人怎麼還如此悠慢,妳心底打趣說著。 進站之後,月台在更深的地下,妳不急著趕赴下個地方或約會,事實是假日的晚上想獨自遊蕩在人群裡,妳緩緩地踏著步伐向電扶梯靠近。(推薦閱讀:雨天的獨處,傾聽自己的聲音) 圖片|來源 突然的,有一對男女快步從妳身後超越,還好沒有撞著了妳,要不以妳的個性會叫住他們,討個道歉之類的,心底鬆了一小口氣。 他們沒走太遠,只是趕捷運的人吧,看上去不是情侶,沒有親暱的香味,沒有牽手,兩人沒有太多談笑,也許是同事,還在腦裡胡亂思考保持大腦活動力時,撇見那男的,僅僅只是側臉,僅僅是一絲絲的熟悉,妳就已經肯定了,是他,那個很久沒有聯絡的男生。 但他們上了捷運,而妳悠慢的沒能趕上,妳心想,這也不是偶像劇,妳沒必要配合演出的狂奔出現,就算真的出現在他眼前,要不那女的是他女友,會假裝認不出自己,要不就是他壓根早就忘記了自己,還禮貌地詢問,請問是? 週六晚總是特別特別地憂鬱,因為明天就是週日了,是週末的尾聲,要回去上班了,上班族的逃避心理讓妳在週六晚總是特別特別的晚睡,九點多到家的,拖拖拉拉到十二點半才盥洗,之後是趴在床上滑著手機,滑著沒有營養的且大量的媒體娛樂資訊,都沒問過眼睛受不受得了那樣,就只是不想今天就這麼結束,還不想睡。 凌晨三點了。 睡意遲遲不來,妳正想起今天在捷運站的事,遇見那男生的事,一條簡訊忽然跳了出來,一條簡單的問句,「今天在捷運站的是妳嗎?」(同場加映:鍾文音談流浪與歸鄉:每次告別,都是預約下次的重逢) 圖片|來源 是他?有點疑惑卻又十分把握似的。 「是吧,你說的是忠孝復興嗎?我今天在那也看見一個很像你的人。」妳回覆。 「就知道是妳,但那時我和朋友正趕著去一個飯局,就沒停下來找妳了,抱歉。」 「抱歉什麼,我那時也正要去其他地方呢。」 「妳何時回台灣的?」 「早就回來快兩年了。」 「是這樣啊,一切都好嗎?」 ⋯⋯。 聊到都快天亮了,兩個人默契十足的沒提到該睡了之類的話,都想繼續聊吧。 不知道是何時睡著的,醒來的時候都已經下午了,但妳記得他在手機的訊息裡有說到,該找個時間吃飯才是,也是,惦記著太久,能一起吃個飯會很好的。 他沒把我給忘記,心底默默。 他的詩,我想告訴他,他的詩,在之後的好久,我終於看懂了,真想告訴他,沒被他忘記,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本文摘自壹捌零參《入內後,請安靜》由台灣東販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入內後,請安靜》 January 31, 2020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hbC5t

關係占卜:你的感情路,為什麼總是碰壁? https://ift.tt/37GBWd8 擲地有聲 每個人在擇偶時,都會有自己的偏好。而我們所選擇的伴侶不完全符合偏好時,可能就會延伸出感情問! 文|光語塔羅 MAX 「阿尼瑪斯(Animus)」在心理學中,是指女性內心裡(潛意識狀態下)的男性形象(這往往是女性所追尋、喜好的男性形象),在不同心智階段,會有不同的形象,而這也影響了隨著心智年齡增長而變化的阿尼瑪斯,造成愛情/婚姻的癥結⋯⋯。 這個小占卜,就是檢測妳現階段內心的阿尼瑪斯,反映出你愛情婚姻順利或不順利的未來變化可能~ 請在心中默想著:「我潛意識中目前的「阿尼瑪斯」是甚麼形象,對我的愛情婚姻選擇傾向,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然後從 A~F 選一個項目 A.  選到死神,表示妳現階段容易被一些負面特質較為強烈的人所吸引,例如人格不健全、在別人眼中有點怪怪的人,而且通常在還弄不清對方是怎樣的人之前,就很宿命的火速交往了。(推薦閱讀:松田聖子教我的事:你的缺陷,其實充滿魅力) 一場玩火的危險戀情,往往會讓當事人受到情感重傷,甚至造成心靈上難以抹滅的陰影,容易發生在叛逆期/孤立環境下長大的女性,如果目前伴侶並非如此,則表示情愛生活太過平淡,讓妳不知不覺的,想向著神秘而危險的領域尋找新的著力點。 B.  選到魔術師類型的「阿尼瑪斯」,表示妳現階段會想尋訪能提供更進一步人生真理的智者,追尋充滿睿智與開創力的精神導師,這不見得是傳統印象中的古板修行者,甚至會投射在世俗中充滿禪意的人物身上,例如高級幽默的喜劇演員。(延伸閱讀:《我就要你好好的》:遇見你之後,我才成為現在的我) 如果妳目前的伴侶並非這種形象,通常表示對方汲汲於世俗成就的追求,但卻跟不上妳的精神追求發展。雙方將有嚴重的無話可說的溝通問題。 C.  教皇類型的「阿尼瑪斯」,代表著妳正處於想要學習一些生活哲理、宗教意識的開端;對於能以強大智慧話語(就算只是心靈雞湯也好)給予新體驗新境界的人著迷不已,往往會加入宗教團體或參加靈性相關學習(但要小心誤遇邪惡性質的 「教主」)。 如果妳目前的伴侶並非這種形象,表示雙方的關係有冰冷的現象,無法順利交流情感與關愛,在心智與靈性上的成長開始有了明顯的落差。 D.  抽到這種類型的當事人,往往呈現一種文青女生、對生命充滿期待、或是對人生有著理想性的狀態(有時會有現實感較差的負面狀況),會容易愛上英雄或充滿行動力類型的人,例如職業運動員、社會運動者、人權律師。 一般來說較為年長的女性多半不會抽到這張牌,就算抽到也只是一種短期的現象,很快會回到現實。如果妳目前的伴侶並非這種形象,則往往會因為嫌棄對方太過庸俗、怯懦,而產生分手的結果。(推薦閱讀:塔羅占卜|三觀不合會變成我們分手的原因嗎?) E.  因為現實生活中積累太多壓力、負面情緒無法抒發,潛意識中的阿尼瑪斯會容易變成強盜、痞子、小偷、流氓的類似形象。最想做的是暫時脫離有男人的世界。如果脫離不了(通常難以脫離),則往往會成為一個喋喋不休、嘮嘮叨叨、滿嘴抱怨,別人眼中充滿陰霾、少惹她為妙的負面形象女性。 透過冥想、瑜珈、內家氣功的練習,或是學習一些重視理性而非感性的知識,可以漸次消除這種負面的阿尼瑪斯,讓身心靈回到較平衡的狀態。(你會喜歡:陷入無止盡抱怨怎麼辦?讓「翻牌法」幫你改變心態) F.  現階段的妳,比較缺乏自信,人生正處於自我否定,想得到保護的狀況,或是生活環境、人生有大變動者,容易對身心靈處於相對強勢地位的類型產生崇拜感的情愫,例如身強體壯者;或是地位強勢的上司、老闆、職場前輩、人生經驗豐富者⋯⋯。 如果妳目前的伴侶並非這種形象,則一旦遇到前述特性的男性,而對方又有所企圖,很容易就能成功的誘惑妳、產生不倫戀以及後續的糾纏漩渦。 January 31, 2020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7GBWd8

你要順著他,還是直接吵?遇到網路酸民的三種解決方法 https://ift.tt/37M4UZ4 今周刊出版 每當某議題沸沸揚揚時,網路上的角力也此起彼落,吵出濃濃的火藥味。我們該停止這種對話呢,還是換個方法? 文|李尚龍 有一個酸民朋友在身邊對自己的傷害很大,酸民透過否定別人來獲取自我滿足,這點十分可怕。因為人的自我滿足感應該源於戰勝困難、戰勝自我,不應該是因為戰勝別人而獲得。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你將會過得很痛苦,因為他總會有意無意地否定你。 比如你發一張照片,他說:「好醜啊」;你發一則學英文的動態,他說:「放棄吧!⋯⋯。」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我建議,快點絕交吧。至少要遠離他們,把他們的帳號設為點頭之交,別讓他們離自己太近。 圖片|來源 女孩也一定要注意,別嫁給這樣的人,一個人的自信應該源於事業,源於自己的進步,不能源於對別人——尤其是最親的人——的打壓。 同理,男孩也要記得,找對象也找尊重自己的,別找那些總是在家裡發飆、在外發難的伴侶。你的自信心會被一點點瓦解,那種家庭是不會長久的。 觀察很多離婚的案例,主要原因都只有一個,一方瞧不起另一方,或者雙方互相瞧不起,無論是哪個方面。(延伸閱讀:「也不想想是誰那麼辛苦」為什麼家人關係中,最不缺的就是「嫌棄」) 有一次我跟一位好朋友,《失戀狂想曲》的導演曹雨聊天,我問:「你最愛你老公什麼,說三個詞。」她想了想:「第一,我崇拜他⋯⋯。」我說:「好了,不用再說第二個了。」因為這一條理由就已經夠堅固了。 我也經常會在網路上封鎖一些網友,之所以封鎖,是因為我的時間寶貴,不能浪費。他們通常都是匿名的,而我是實名的,我沒空和他們抬槓。 酸民酸著酸著,就十分容易滋生網路暴力。 酸民很可怕的另一點在於他們做事的情緒優先於調查事實。酸民只管爆發情緒,不管事實,不去了解事實的複雜性。爆發情緒非常簡單,不過是人類的本能而已。情緒和事實是兩個層次,高手追求的是事實,菜鳥爆發的是情緒。 情緒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大。比如丈夫回家前被主管批評,到家就衝著妻子發一頓脾氣,情緒是爆發了,可問題並沒有解決。高手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從職場的角度思考為什麼主管要批評自己,從而下次避免再犯。 圖片|來源 遠離那些總是習慣性爆發情緒的人,因為負能量極容易傳染,比如你在網路上看到一個人罵你,你第一反應肯定是用比他更惡毒的話語去回擊,恭喜你,你變成了他。再比如你看到有人罵另一個人,你覺得罵得真好,於是你也罵了兩句,恭喜你,你成了他。 我們很容易成為那些被你討厭的人,因為酸民的負能量極容易傳染。 有人說,我就事論事,我不人身攻擊可以嗎?答案是不可能的。網路上所有的爭論最終都會發展成人身攻擊,這是毫無疑問的。(同場加映:我們身處在一個「我們只接受認同,不接受不同」的社會) 有一本書叫《黑暗網路》(The Dark Net),作者是著名的英國作家、網路智庫專家傑米.巴特利特(Jamie Bartlett)。書裡說,網路是有「引戰行為」的。在網路上進行辯論,如果雙方的觀點對立,那麼隨著辯論的進行,參與者互相人身攻擊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這被稱為「高得溫法則」(Godwin’s Law ):一個普通的人,加上匿名性,再擁有了觀眾,就可能變成混蛋。 所以,以理性的方式和酸民相處,但不要隨他起舞,盡量遠離。 圖片|來源 如何回應酸民 第一,態度比道理重要 兩位意見領袖在網路上吵架,誰會贏?不是有理的那邊,就是姿態體面的那邊。 聰明的人在網路上跟人吵架往往不會撕破臉,一副死乞白賴的樣子跟人爭吵很吃虧,相反,他們談笑風生間就把事解決了。所以,在網上遇到酸民,不生氣是第一要務。因為爭論跟情緒有關,你要用幽默的形式把事情化解。 幽默是萬能的,可以解決無數的紛爭。 前陣子,我和某個電視劇組發生了爭執,我寫了篇文章諷刺他們,他們為什麼不敢還擊呢? 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敢跟我爭吵,首先他們無理可爭,但我這個時候光講理,就顯得我姿態非常不好看了。所以我就開玩笑說,這個節目團隊不給經費還耽誤我這麼多時間,下次誰找我做節目,請先聯繫我的經紀人尹延。大家都知道我是沒有經紀人的,也不收費,所以這件事就笑著解決了。(推薦閱讀:如何面對別人的批評?心理學家給予五個建議) 第二,順著他說 前陣子,我看到群組裡有個留言很有趣,有人發了一段魯迅的話,後面加了句:「早安。」酸民來了,說這句話不是魯迅說的,是周樹人說的。 這一看就是個酸民,應該怎麼回覆呢?順著他來。 「對啊,我也記得是周樹人。還是你有文化。他們都是笨蛋。」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唯一能做的是讓他繼續裝睡下去,何況你的時間那麼寶貴,幹嘛要教育一個酸民呢? 第三,用混亂的邏輯繞他 你:「我是素食主義者,不吃肉。」 酸民:「哎唷,還素食呢,蔬菜也有生命也怕痛啊,你不覺得吃它們也很殘忍嗎?」 你:「蔬菜告訴你的?」 酸民:「沒有,你不是怕殺生嗎!」 你:「蔬菜認識肉嗎?」 酸民:「⋯⋯。」 為什麼他接不住,因為沒邏輯。遇到酸民不可怕,找到邏輯,然後繞他,把他繞暈。但一定要心平氣和。 我還收集了一些特別有趣的回話術:「別跟我說話,我有潔癖。」、「你什麼品種,說話這麼兇?」、「你長腦袋是為了讓你自己看起來高點嗎?」、「你這麼會抬槓,帶去工地做事吧。」 你還可以多準備一些好玩的笑話,方便在網路上用,很有趣。但是這些嗆人的方法,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時間成本。你花費自己本該另作他用的時間,去做了一件沒有意義的事,划不來。 所有在網路上跟人發生的衝突:吵架、抬槓,最後的結果都是無比的相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本文摘自李尚龍的《沒有退路,才有出路》。由今周刊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沒有退路,才有出路》 January 31, 2020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7M4UZ4

戀愛恐慌症:為什麼新戀情裡,總有前任的影子? https://ift.tt/319hmzN 擲地有聲 遇到一個潛在的新對象,卻忍不住把對方拿來跟前任比較,彷彿如果沒有前任好,往後也不會順利。 文|林祺祥諮商心理師 H 是我的好友,外表出眾,有不錯的工作,交友圈廣闊,在旁人眼中像是個人生勝利組,但在感情這塊似乎是他的死穴,身邊異性朋友雖然很多,但似乎無法維持長久,甚至關係發展到曖昧時,他反而會有種不切實際的感受。 H 語重心長跟我說:「人生好難,感情好難,總覺得無法把自己交給對方。」 我說:「其實並不難,只是還沒準備好,你好像過於保護自己,當對方親近你時,你似乎想要推開對方,或是過去的對象讓你印象深刻?還沒有處理好對她的情感,也因此讓難以投入一段新關係。」 H 微醺表示:「是阿⋯⋯認識新的異性時,總是會出現她的影子,雖然與她沒有了聯繫,但在認識新對象時,不自覺就想要和她做比較,當發現對方沒有像她一樣好時,就覺得無法真的愛眼前的人。」(推薦閱讀:「不管分開多久,都還是在意你」關係心理學:為何前任有交往對象,我會悶悶的?) 我回應:「這似乎對她不太公平吧,如果她跟你交往,眼中卻是前任的影子,那似乎也只是備胎吧!」 H 沉默了許久說:「也許⋯⋯我還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吧!」 正在讀文章的你,在進入一段新感情時,發現對方卻有前任的影子,開始自我懷疑到底是不是愛對方?還是只是一時的迷戀?其實不用害怕,要知道自己只是還沒放下。 圖片|來源 愛上相似的影子又何妨?只是這真的是你愛的嗎? 每個人都擇己所愛,在開始被對方吸引過程中,一定會有和前任類似的地方。可能是大方的個性?相處時的安定感?抑或是美麗的小腿?! 因此,這並不是前任的影子投入在你的生活中,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的選擇。 只是在相識的過程中,若你不自覺用對待前任的方式和她相處,或是期待她可以用前任相同對待你的方式。這樣就對新對象不公平了。 因為,你並沒有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私的將期待投射到對方身上,並不是一個成熟的表現。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契可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指的是人們對於尚未完成的事,比對已完成的事印象更深刻 。前任就是一種「未竟之事」,讓人不斷地想,卻也想不通走不出。(同場加映:「即便已不喜歡他,還是難以忘懷」為何如此在意無疾而終的曖昧?) 當你發現自己處於進入新關係的恐懼時,可以試著問問自己: 新對象擁有的三個優點?三個缺點?對關係的影響? 常常我們被愛情沖昏了頭,習慣先看到美好泡泡,往往無法謹慎的開始。我承認愛情可能需要些衝動,但若你對於新關係還抱持著疑惑,建議您可以先稍微冷靜,好好檢視一下對方及自己。 上段感情是因為什麼而分開? 如果看不清自己的感情,也許能看看身旁情侶們,像是那些已經在一段關係中走很久的朋友或家人,也許他們能給你一些好建議。 追求快樂?還是追求幸福? 快樂是短暫而愉悅的經驗,但幸福像是一段時間的總結 你可以每天都很快樂,當個情場浪子,但往後發現自己生命毫無意義。 也可以選擇花時間整理自己,也許過程辛苦,但當你回首時,發現自己是滿滿的幸福。 圖片|來源 愛的瘋狂,走的瀟灑,帶著祝福迎接新的開始 感情中,難免會受傷,允許自己有一段療傷的時間。 往往可怕的不是為情所傷,而是明明受傷了,卻看不清現實。 不斷的挽回?或選擇不斷地進入關係,讓自己越來越空,越來越看不清自己。 承認失去需要勇氣,當能正視自己傷口時,我們才足夠擁有更美好的愛情。 January 31,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19hmzN

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和先生辦完結婚登記,我才知道自己多恐懼婚姻 https://ift.tt/2UapoGX 微微 J 手裡拿著熱騰騰的身份證恭喜我成為他正式的「張太太」,我看著新的戶口名薄疑惑著:「為什麼結了婚我要遷出我原本的家,為什麼變成了張太太,而你不是李先生?」J 才察覺到那一刻的我心情不是幸福開心,是一個想家對婚姻充滿恐懼的女生。 「不知全職媽媽的社經地位為何?一般人誰會有這麼多的時間教養孩子,忙都來不及了,誰會有這樣的能力付出?」這是在一篇文章底下收到的一則留言。看到如此不友善的歧視和貶低女性的留言,當下心情起伏的浪潮密密麻麻地在心裡翻騰。 我們的社會對於女性、已婚女性和成為媽媽的女性總有著歧視和貶低,這些歧視和貶低還不一定來自於和我們不同性別的異性,到底這是什麼樣的觀念傳承呢?上天賦予女性有柔軟的氣質和照顧人的母性,這樣的美好為什麼變成了無法脫卸的枷鎖?身為女人是我們的原罪嗎? 「重男輕女的扭曲價值觀—媽媽無從選擇卻為此充滿歉意」   那一年我出生在一個強烈颱風的夜晚,媽媽因為無法順產而多痛苦了好幾個小時,期間爸爸趕回家補帶必需用品,再折返醫院時被瘋狂的大風雨困住而錯過了我出生的那一刻,但是仍然不減第一次成為父母的喜悅。爸爸急著找公共電話要打給母親(我的奶奶),告訴她這個好消息。不料,奶奶的第一句話不是祝福而是:「生男還是生女?」當奶奶聽到是女孩時的直接反應就是「把她送走,女孩沒路用。」 很難想像爸爸的心會有多難過,而媽媽的傷心也全蓋過了初為人母的喜悅,抱著剛出生的我哭著,心也幾乎要碎了。爸爸告訴奶奶:「這是我的女兒,絕對不會送人」。當我得知這件事時實在無法言喻我心中的震憾與感動,父母對子女的疼愛無以回報,心中也一直覺得爸爸是個大英雄,在那個年代身為長子的爸爸,這樣堅持無畏的行為就是大不孝的逆子,但爸爸卻不顧奶奶的反對把我留下來了。 小時候奶奶常喚我「撿角(台語)」,撿角幾乎成了我的另一個名字,等我大一點了終於知道撿角的意思時,心裡非常生氣和難過,每次看到奶奶買較貴的水果也只會給弟弟吃時,我會跑去躲起來,不想讓自己處在被忽略的情境裡,雖然久了也算是習慣了,也會開玩笑地自嘲自己就是「撿角」,但心裡仍會默默地想要表現好一點,讓奶奶也能覺得我是不錯的、我是很有用的,雖然那個年幼無知的時期對奶奶仍然還是不理解、生氣的。   奶奶去世的那一年我高三,奶奶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都在醫院裡住著,我負責每天下課回家洗澡後就到醫院顧奶奶的夜班,早上幫奶奶梳洗後,再從醫院離開趕去上學,白天則由爸媽換班照顧,那時看著生病的奶奶變得柔和很多,也好像不再那麼嫌棄我這個長孫女了。   有一天晚上奶奶突然變得好奇怪很不尋常,不睡覺一直吵著要立刻回家,坐在床邊生氣踢腳,弄得病房裡的其它病人都無法安睡,我趕快打電話告訴爸媽,醫師護理師也來了......,之後醫院發出病危通知,我們在床邊呼喚著奶奶跟她說話希望她能聽見,但幾天後奶奶還是離開了我們。 對於奶奶的離開,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無法釋懷,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難過,卻還一直壓抑著,也不想被人發現我的難過。過了很多年我才慢慢試著去了解自己,因為重男輕女的奶奶不喜歡我,這一直是我心裡難以癒合的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實我心裡是很在乎奶奶的,只是我不願意去承認。   在奶奶的那個年代,女孩子是不可以讀書的,所以奶奶不識字也不會聽、說國語,她重男輕女的觀念,會不會也是背負著對整個家族傳宗接代的責任而壓抑著呢?這是後來我對奶奶的理解。 「理所當然的結婚—是因為相愛而結婚,還是怕嫁不出去變滯銷品」 和J交往談戀愛的那幾年感覺很甜蜜,但隨著交往的時間越長年紀也越長,雙方的家長開始催促著年紀到了要趕快結婚、生小孩。我也被叮嚀轟炸得開始害怕,我都這個年紀了還不快結婚以後勢必會⋯⋯。   就這樣我答應了J的求婚(其實他也有長男和長孫的壓力),但自從答應了求婚開始籌備結婚事宜後,我常常感到恐懼和緊張,因為我不知道結婚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或是失去了什麼,因此患上了婚前恐懼症,連女孩一生都在夢想裡規劃的「穿婚紗」,在那段時間變成了厭惡和想逃避的事。(婚紗店還是由J挑選的,因為我完全地逃避不敢面對。) 忙完了大家期望的結婚模式,我們總算鬆了口氣,就在去登記結婚、遷出戶口和改身份證配偶欄時,看到戶口名簿上,自己的名字從原本的共同生活戶裡被劃掉的那一瞬間,我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不捨和失落。   J 手裡拿著熱騰騰的身份證恭喜我成為他正式的「張太太」,我看著新的戶口名薄疑惑著:「為什麼結了婚我要遷出我原本的家,為什麼變成了張太太,而你不是李先生?」J 才察覺到那一刻的我心情不是幸福開心,是一個想家對婚姻充滿恐懼的女生。   我心裡也開始不斷地問自己,長輩們說的女生超過幾歲以後就會沒人要,不要浪費時間,是鼓勵還是貶低自己? 我到底是因為愛而結婚,還是因為長輩的催促?因為我們誰都沒有辦法先預習結婚,也沒有第二次的 20、30 年華可以從頭來過,對於未來確實會迷惘也會自我懷疑。 結婚後的第一個過年,我非常的不適應,即使有著滿桌比我自己家還要豐盛的菜餚,我還是想念在自己家簡單圍爐和話家常的氣氛,我真的好想回家。那一晚我的心情很煎熬也不太好。   好想回家的我也和 J 討論過無數次,為什麼結婚後就不能回自己家過年了,J 雖說初二可以回娘家不要擔心。但是初二回娘家明明就是對已婚女性的限制。雖然不一定要過年過節才能團圓,但感覺仍然不一樣,畢竟和家人也一起過年過了 30 幾年了,一時之間是沒辦法完全適應和融入的。   「凡事以家庭為優先—婚後女性的犧牲是好太太的模範」   即將結婚前,我把幼兒園的工作辭去,因為要跟著 J 搬到離他公司較近的地方居住。園長雖然不捨但也還是答應了,因為結了婚本來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園長的這番話聽起來好像也沒錯,我把工作辭了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當時也計劃著婚後要找的工作一定要能夠符合可以兼顧家庭、照顧好孩子的條件,所以把原本最喜歡的工作性質直接刪除。我心想即使不喜歡也沒關係,為了家庭忍耐一下應該不成問題。 圖片|日劇《坡道上的家》劇照 但結婚後的新身份讓我在找工作時常常碰壁,每一位面試主管都一定會問我:「結婚多久了?有打算生小孩嗎?」天啊!我從來不知道「結婚」和「要不要生小孩」比我的能力還重要,我被問的好無力! 如果誠實告知,可能得不到我想要的工作,我不想為了我的私事去說謊,但是為了現實生活的壓力,我幾乎沒得選擇。「何時生小孩」這也算是個人隱私,應該不可以這樣被提出來公審女性是否適任?不是嗎?要不要生小孩的問題已讓每個已婚求職女性不知道該如何作取捨。希望未來這個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可以從面試問答集裡被刪除。 婚後曾經短暫地待過一間外商公司,第一天上班在每日晨會的新人介紹時,總經理指著我對所有男同事們說:「我跟大家說一下,她已經結婚了,保持距離。」我當下感到難為情,非常想找個地洞躲起來而且覺得完全不被尊重,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已婚的關係所以要被孤立嗎? 之後又有一位女前輩前來對我指教,希望我的穿著要有結了婚的樣子!我一頭霧水地問那是什麼意思?女前輩說我穿得太年輕沒有成熟已婚的樣子(我的穿著就和以往一樣沒有不得體,只是因為顏色不夠沉穩),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些奇怪的想法,我的穿著和已婚有著什麼樣的重要關係呢?  自從總經理向大家宣告我已婚後,我的 MSN 就常常會出現相同的問題:「妳和妳先生有打算生小孩嗎?要自己帶嗎?還是給公婆帶?妳們都沒有規劃嗎?」其實我連孩子都還沒有懐上呢?大家怎麼比我還要關心? 婚後三個月我懷孕了,但懷孕最初期身體常常有不適的狀況,人事單位私下打電話和J說我這樣會造成大家的困擾,因此我被迫離職失去了這份工作,這讓我覺得難堪也很難過甚至很沒有安全感。不過我很快就調適好自己的心情,因為我為自己即將成為母親而感到喜悅和幸福。 「遭遇性騷擾—要先檢討自己是否行為不檢點或是穿著不得體」   剛結婚時,曾成功錄取某公司的英文秘書,但主管要求我準備第二次面試,而且要穿著套裝+黑色高跟鞋應試,於是我認真準備第二次的面試,可是在第二次面試時,公司裡除了這位男主管以外,沒有其它同事在辦公室,男主管說業務們都出去跑客戶了,當時的我信以為真,沒想到這位男主管竟開始對我性騷擾,不斷藉故握住我的手,要我上班之後好好表現,還用手碰觸我的大腿和嘴唇,當下我嚇得魂飛魄散跌坐在地上全身僵硬,好不容易逃出來,回家路上我怎麼樣都無法消除剛才的恐懼而放聲大哭全身發抖著。 這件事發生的第一時間我居然不敢告訴最親近的J,因為我害怕會不會是我的問題,所以才造成這樣的後果,是我穿著的規定套裝不得體嗎?還是?我試著找出自己的問題,也不斷地反省自己的錯。 但這份巨大的壓力對我來說實在太過沉重,我幾乎就要崩潰,我一個人實在扛不住,於是我鼓起勇氣告訴了J,J立刻從公司回家安慰我並告訴我:「這一切都不是我的錯。」我才開始釋懷並相信原來這真的不是我的錯,犯錯的是那個人,不是我。   此事雖然報了案卻因沒有證據而不了了之,不過我們向人力銀行舉報這間公司主管的所做所為,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受害者。 從小到大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這類相關的不幸案件,大家總是先檢討被害者,認為一定是被害者的服裝太曝露或是行為不檢點,沒有保護好自己,所以才會發生不可挽回的傷害。長期在這樣的社會眼光下,檢討被害者這樣扭曲的思想也類化成每個人的判斷能力,所以當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我居然先檢討起自己也以為是自己的錯而感到羞愧。女性長期被社會框架鎖著,總認為是自己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而自責。 「『只有』摸大腿和手而已是不是?喔~我以為是⋯⋯」這句聽似關懷的話語,最讓被害者覺得不堪,於是又再一次的受傷害! 「還好妳第一胎生的是兒子—肚子裡的小小生命努力長大等待見到爸媽的那一天,卻不知大家對他或她的期許是性別而不是健康與平安」 懷孕期間的各種不適都能夠被猜測是懷男孩或是女孩,各種對寶寶性別的期望也未減少過。我常想著在肚子裡的小生命,會不會感受到不被愛而難過著呢?想到這就心疼肚子裡未出世的孩子。 我在懷孕中期引發了一場大病,於是孩子出生後,我必須立刻開始接受治療,前來探病的親友們除我幫我加油打氣,也都替我感到高與,「還好妳的第一胎生的是兒子!」這句安慰的話,卻讓我的內心更加痛苦,也對孩子心疼不已。孩子很努力地來到我們的身邊當我們的孩子,但因為性別或許不符合社會的既定期待,在出生後很有可能會遭受不一樣的眼光和不平等的對待。 親友們的想法也是因為長期被傳統社會制約了,那樣的鼓勵是對我的關心,我懂!因為擔心我的身體狀況可能沒有機會再生育,所以無論如何都希望我的第一胎是個男孩,以後的日子也會母憑子貴好過一些。 生男生女與身體狀況是無法自由選擇搭配的,但媽媽卻要為此扛起責任!「媽媽」背後心酸的眼淚真的不會有人知道。 曾經有未婚的友人羨慕我的育兒生活,她是這樣說的:「在家顧小孩真好~整天陪孩子吃吃睡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好悠閒,哪像我們都沒有自己的時間⋯⋯」,但媽媽的育兒生活真的像友人這樣說的那麼輕鬆愜意嗎? 投入全職媽媽的這些年裡,我從未發現自己除了以孩子為重心,還將其它和孩子與家庭無關的都為自己自動排除了。因為我差一點無法陪伴孩子長大,所以很珍惜每一個與孩子在一起的當下,也享受著成為媽媽的幸福,雖然育兒總會有不一樣的挫折,但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獲得與學習,所以我沉浸在其中也不覺得苦。 圖片|日劇《坡道上的家》劇照 這些年其實也有不少次因為孩子而推掉了許多不錯的工作機會,我不認為是什麼偉大的犧牲,因為那都是我為我的孩子該付出的責任,直到J有一次告訴我:「不要讓自己那麼累,妳已經做得很好也犧牲很多了,我希望妳可以做妳以前喜歡也想做的事」。 J的一番話讓我驚醒也開始思考「自己」從婚後、有孩子後,已快忘了自己想做的是什麼?這幾年照顧孩子、照顧家庭、想辦法做好太太、媳婦、媽媽的本份,好像理所當然地要變成最拿手的事,而「我」又在那裡呢?   雖然我和J曾經討論過「我們倆結婚是因為深愛著彼此?還是為了長輩的期望?」這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從不曾受影響彼此,反而讓我們有有深刻的感受,也更加理解彼此。   婚姻經營不可能事先練習,也不可能只聽長輩說的床頭吵床尾和、為了婚姻為了孩子就多忍耐,這樣不負責任的建議就能長久,二個人的婚姻是真正結了婚之後才開始互相學習的,一直以來我們互相學習和更感謝彼此的理解。 不論是男性或是女性都不希望是對立與衝突的關係,我們期待的是被理解所獲得的自由與平等。在社會既定的期待下,不只女性遭遇不友善的對待,其實男性也有隱藏的苦不為人知也說不出口,因為男性總是被教育不能表現出弱的樣子、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就是要養家、男人必須要扛起所有的責任、男人不可以失敗⋯⋯等壓抑男性的不友善對待。 扭轉這些對性別的不友善,我們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希望每一個我們的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未來也都能朝著自己的理想勇敢的前進,而不是一再地為了傳統觀念而忍氣吞聲。 雖然我也曾對自己沒有成就感到自責與迷惘,但全職媽媽不是無能,而是懂得在家庭與經濟之間努力取得平衡也忠於自己的選擇,我知道,未來我還是會全力以赴的!   身為女性,我們一起努力讓自己的「蛻變」變得更加美麗!  微微與孩子們的專屬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January 31,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apoGX

熱忱和能力都很重要,但你更該關注「你怎麼想」 https://ift.tt/38UxhVi 擲地有聲 身體狀況會影響心情,這眾所皆知。但你知道,你的心態也能影響你的身體,讓你更容易達成你的目的嗎? 文|Yulina Huang 心態決定一切已經是老生常談,或許你相信這個思維,也從中改變了自己的生命,或許你仍對於此想法是否真的能改變人生充滿懷疑。 「形塑我們的不是經驗,是回應經驗的方式。」羅馬帝王奧里略就曾指出我們面對事物的心態是形塑我們生命的主要因子。 有一個實驗也許能讓你相信心態的重要性,心態的變換不僅能讓大腦運作產生變化亦能讓身體狀態有所改變,最後使你的人生發生意想不到的轉變。(推薦閱讀:比爾蓋茲夫婦:樂觀,讓世界更好的原動力) 清潔人員實驗證明了心態的改變的確讓身體發生了變化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研究者將旅館清潔人員作為研究對象,他們想知道心態是否會改變身體狀態。因為清潔工作會耗費相當大的體能,十五分鐘的浴室清潔會燃燒約六十大卡的熱量,幾乎等同於劇烈運動,但是他們在調查過程中卻發現這些清潔人員有三分之二認為自己沒有在規律運動,另外三分之一甚至不認為自己有在運動。 圖片|來源 因此研究者把一群美國旅館清潔人員分成兩組,告訴其中一組人員清理客房是最好的運動,要抬起床墊更換床鋪還得推很重的清潔車,跟在健身房做重量訓練沒什麼兩樣,一個小時就可燃燒三百大卡,彷彿走了五公里多,工作的同時也已經做完了劇烈的運動,而坐辦公室的上班族一小時才消耗一百大卡,所以清潔工作其實就是一種運動,對健康極佳。 至於另外一組,研究者只是跟他們說運動對身體很好,你們應該要多運動,並沒有告訴他們清潔工作就是在運動。 就這樣經過四週,研究員測試後發覺第一組的體脂肪、血壓、體重都下降,很明顯的他們的身體狀態發生了變化,就連心態也跟之前不太一樣,他們變得比較喜歡這份工作了,第二組的清潔人員則完全沒有任何轉變。 圖片|來源 轉換心態的同時也轉換了一個人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兩組人員所做的工作一模一樣,但是心態卻迥然不同,第一組人員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運動,對身體有所幫助,因此做起工作時心情是愉悅的,也更樂意工作,身心都獲得了助益。 不過第二組人員並不這麼覺得,他們還是保持原本的想法,覺得自己很少運動或是沒有在運動,也不覺得自己在工作時就是在運動,當然不會有什麼變化,更不可能突然熱愛這份的工作。 藉由這個實驗可以得知,心態確實會改變我們的生理狀態乃至大腦迴路,最後整個人生也將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 抱持著負面的心態,當能力愈強熱忱愈深厚,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愈大 如同我曾分享過稻盛和夫的人生公式:人生=想法(理念)× 熱忱 × 能力,熱忱和能力確實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我們的想法,因為熱忱與能力的數值是從零到一百來計算,可是想法卻是從負一百到正一百,聽起來是不是很驚人? 更可怕的是如果一個人擁有愈強大的能力以及愈深厚的熱忱,然而想法是負的話,那麼他最後的人生數值就越小。但要是他的想法是正的數值,當然無論能力熱忱如何,乘起來的數字都會變大。 也許你還沒全盤相信這個道理,不過你還是可以嘗試看看改變你的想法,就算沒有特別顯著的成果,也一定不會讓你有所損失,搞不好還會意外使你的人生越來越閃亮。(同場加映:心態,決定人生的路有多寬廣) 資料來源:《從大腦看人生》Crum, Alia J., and Ellen J. Langer. 2007. Mind-set matters: Exercise and the placebo effect. Psychological Science 18, no. 2: 165-171. 作者:Yulina Huang  文字內容創作者,從生活小事出發,書寫自我成長與人生,樂於分享。希望創作出的文章讓大家看了以後,能夠獲得前進的勇氣,即使只有一點點也好。 現經營粉絲專頁提筆心手以及個人部落格,從生活中提煉值得用心體會的觀點,幫助你生成新的思路。 January 31, 2020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8UxhVi

「知道該做自己,但忍不住討好他人」關於二十多歲,你也會有感的女孩心事 https://ift.tt/38UJKIG 大好書屋 二十出頭的時候,對戀愛還不熟捻,你太怕失去對方,因此陷入不能讓他感到不悅的恐懼中,對他百依百順。 文|伊莉莎白.德依 二十多歲時,我不停地在成人的責任感和年輕人的衝動之間掙扎,也經常覺得自己兩邊都做不好。 例如,分租生活應該要很有趣才對,但雖然有時候確實很開心,我卻花費太多時間試圖扮演大人的角色。 當時我有長期交往的男友,他經常來留宿並吃掉分量驚人的食物,所以不久後我不得不把他的消耗量算進餐費裡。那時候料理主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正當紅,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成為擅長料理的人,於是每個週末我都會準備烤肉午餐(Sunday roast),但是通常每一道菜都會加太多鹽和油,因為我誤以為這樣就能為料理增添「地中海風味」。基於自由發揮的精神,有一次我烤了一烤盤的花椰菜,但是從烤箱拿出來後卻顯得乾癟又難看,而且吃起來像是燒焦的青草,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沒有人這樣料理花椰菜。(推薦閱讀:我要男友,不要巨嬰!《深夜的糟糕戀愛圖鑑》經典老妹厭世語錄) 總括我的二十多歲就是如此:這十年原本就該進行各種嘗試,但有時候從實驗中無法學到什麼,我只覺得悔不當初。然而看看我身邊的人,大家似乎都享受著狂野的時光,透過酒精、藥物和性伴侶做各種實驗,所以我覺得自己也應該仿效,畢竟追隨放蕩不羈潮流的壓力非同小可。 圖片|來源 但現實是,我必須做好我的全職工作。 我很幸運,一畢業就拿到《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的工作機會,並負責撰寫「倫敦人日記」(Londoner's Diary)專欄,這個八卦專欄會用尖酸刻薄的口吻報導政治人物、BBC 廣播四台(BBC Radio)主持人和知名小說家的趣聞,而不是報社瞧不起的電視名人,並藉由這種方式偽裝成非八卦專欄。我經常需要因公參加派對,並悄悄靠近我從來沒親眼見過的名人,然後向他們提出無禮的問題,這樣才能寫成隔天報紙上的娛樂花邊新聞。 「噢,聽起來很好玩。」大家知道我的職業之後通常會這麼說,而我會回答:「沒錯,真的很好玩。」接著,為了娛樂效果,我會告訴他們自己在坎城影展見到史蒂芬.佛萊(Stephen Fry),或是有一次我對女星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說,我的室友會一直重播她在傳記電影中飾演作家艾瑞斯.梅鐸(Iris Murdoch)跳進河裡裸泳的片段(凱特.溫斯蕾看起來相當吃驚,但這不能怪她,畢竟這部令人情緒衰竭的電影是在講述英國最傑出的作家飽受阿茲海默症所苦的時期,裸泳真的不是劇情重點)。 儘管我有機會參加令人驚豔的派對和首映會,也親眼見到許多大人物,但我的工作其實沒有想像中有趣。一方面是因為我天生內向,獨自走進光鮮亮麗的派對之後,我總是單方面認定大家都熟識彼此,只有我不認識任何人,這實在是讓人神經緊繃。每次我都必須事先做足心理準備,用母親的箴言提醒自己,「沒有人會緊盯你不放,那只是你想像出來的」。一入場我就會盡快拿起一杯香檳,以免顯得無所事事,然後躲在牆角,試圖營造出約會對象稍後就會現身的樣子。(延伸閱讀:你擅長的「社交假笑」,可能讓你工作效率變低) 圖片|來源 我的朋友們也善良地以為,經常有名人對我提出性邀約。 「剛剛應該全場都很狂野吧。」我的室友這麼說,當時是平日的凌晨兩點,我跌跌撞撞地走進前門,剛從《魔戒》(Lord of the Rings)首映會回到家裡,其實在現場根本不可能突破一身哈比人穿著的噴火矮人防線去接近奧蘭多.布魯(Orlando Bloom)。 「其實沒有啦。」雖然我這麼說了,但大家應該都以為我只是想要盡量低調。事實上,我從來沒有和職場上遇到的人睡過,也沒有任何採訪對象想要約我。也許,有一次是例外。 工作多年之後,有位採訪對象透過電子郵件對我調情。這位知名演員當時正在澳洲的黃金海岸拍戲(顯然是為了大幅減稅),他會在信中講述冗長的軼事,內容是關於他沿著海灘慢跑,他也引用了 /     T.S.艾略特(T. S. Eliot)的詩形容自己。後來什麼事都沒發生,畢竟這位男性鉅細靡遺地描述自己的運動習慣,又在同一個句子引用後現代詩句,應該很難產生和他約會的欲望吧。 總之,在派對場合,我就是那種明明面無表情卻意外看起來很傲慢的人。而在擔任「倫敦人日記」專欄記者的時期,這種氣質導致沒有人願意靠近我。(你會喜歡:「不是沒朋友,�是不想和人相處」最邊緣星座 TOP3 ,你上榜了嗎?) 最後,我會注意到看起來很像、但無法確定是否為本人的目標,例如以前曾在偏遠蘇格蘭荒島求生一年的實境秀男星,或者父親是名人並從事建築業的女性網紅。接著我會深吸一口氣,偷偷溜到目標身旁,然後問他們覺得誰會是下一任詹姆士.龐德,或是任何人覺得有新聞價值的問題。 大多數情況下,名人都對我很友善。 我在電影頒獎典禮訪問過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夫婦,他們真的非常和藹可親。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段往事,雖然我們的整段對話聽起來就像這樣: 我:「皮爾斯,請問一下,你覺得下一任詹姆士.龐德會是誰?」 皮爾斯:「噢,別問我這個問題!」 皮爾斯.布洛斯南的太太:「我喜歡你的晚禮服。」 我:「我的天啊太謝謝你了你人真好。」 其他明星就顯得比較沒耐心,有一場紅地毯首映會舉辦在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一位男演員經過我面前時,我稱讚他的西裝很優雅。 「我是來這裡宣傳電影的,結果你只想問我身上穿了什麼?」他不悅地吐出一字一句。當時我應該要這樣回答才對:「老兄,女演員每次都會被問這種問題,我只是想讓遊戲公平一點而已。」但我沒有這麼做,而是惱怒到漲紅了臉,我覺得深受侮辱,連電影都沒看就離開會場。 圖片|來源 事實上,二十二歲的我對自己或自己的意見都不太有自信,所以很容易因為這種情況而動搖。我的自我認同一點都不踏實,完全是見風轉舵的狀態。在這個年紀,想要討好別人的心態達到了巔峰。和許多年輕女性一樣,我誤以為提升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其他人喜歡自己,於是努力地看別人臉色過活。 對於在二十幾歲時歷經一段又一段長期親密關係的人而言,這種心態其實非常符合邏輯。 我經常做出不同程度的妥協,只為了配合另一個人的生活、另一個人的欲望。情況嚴重到當男友問我想去哪裡吃午餐,我會因為無法下決定而僵住,因為我不希望讓他知道我的想法,擔心他其實想去不同的地方。這種情況持續幾年之後,我真的對用餐地點毫無想法,而需要其他人幫忙做決定。 因為急著變成伴侶的另一半,我失去了自己。 本文摘自伊莉莎白.德依的《慶祝失敗:從愛情、工作到生活,我在挫折裡學到的事》。由大好書屋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慶祝失敗:從愛情、工作到生活,我在挫折裡學到的事》 January 30, 2020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8UJKIG

專訪賈靜雯:幸福晚來無所謂,反正最終你只會和你愛的人在一起 https://ift.tt/2S4r4z1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2019 年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大放異彩的賈靜雯,平時如何看待自己與工作、家人的關係? 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粉紅色俐落短髮,微微露出結實腹肌,駕馭造型這件事,對賈靜雯來說,越來越得心應手,原本團隊抱著戰戰兢兢心態提出企劃,早已經做好被打槍的心理準備,沒想到竟爽快答應,她說:「其實一個藝人的樣子大家看習慣了,突然做太大改變,很怕大家會不能接受,不過最近我覺得好像差不多是時候了,可以換換不同風格。」即使拍攝前有諸多疑慮,但當她一站在鏡頭前,凌亂時髦的短髮、堅定霸氣的眼神,再度演繹出與過往截然不同的魅力,讓人不禁大嘆,賈靜雯又來到了另外一個層次。 圖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15 年沒有在台灣拍戲,最佳女主角獎是眾望所歸,站在金鐘獎的舞台上,說著感謝辭的她格外動人,一字一句聽來特別真切。 《與惡》無疑是她演藝生涯的最大亮點,以多年蘊藏的能量作為養分,悉心灌溉在事業或是家庭生活中,一切都在對的狀態、絕佳的時機點上,長成最好的樣子,總的來說,都應證了她人生準則中的「慢慢來」,經過等待,才更有味道。(推薦閱讀:愛會在最恰當的時刻來臨:最好的緣分不用尋找) 圖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近年事業與家庭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有時觀眾的正面評價,遠比得獎或是被冠上頭銜來得重要,她說:「曾經有段時間,都覺得自己離幸福或是獎項很遠,總覺得輪不到自己。」回望過去的人生旅程,對她來說並非只是完成一件工作,或是成為了誰的妻子、母親那麼簡單,結果帶來的領悟,讓她更能體會過程的甘苦,她繼續說:「一切都是順著命運的安排,只知道盡力去做,享受其中的過程,比結果重要。」 人們總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彼此的靈魂交織成有血有肉的生命風景,最終透過命運所提煉出的人生道理,在某些時刻會成為一面對照的鏡子,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模樣,就更能看清楚前方的道路。 享受過程,比結果重要。 而在工作上得到了榮耀,家人的支持,更是撐住她走下去的最大原因,愛與被愛,得來不易,她說:「我覺得現階段的一切,真的是老天爺給我的大禮,在外辛苦工作,回到家看到女兒們熟睡的樣子,才真正體悟到,過去所有的等待、所有的醞釀都值得了,這所有的成就,我不想歸功於自己,我還要獻給過去到現在,所有愛我,以及我愛的人們。」誠如她過去所說,假如幸福晚點來也沒關係,因為結果,都是要和愛自己的人相遇。 圖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不強求,緣分很重要 不強求、不設限自己,做好演員的本分,比起汲汲營營,賈靜雯更相信的是等待與緣分,她說:「一直以來在工作上,我不是那種特別去爭取的類型,把生活過好,大多數的時間,我也只是某人的太太、孩子的媽媽,和一般人沒有不一樣,生活厚實了,就能更自然地用生命經驗帶入不同角色,而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累積的。」(同場加映:真正的成功不是別人肯定你!蔡依林:「不強求,也別怕失敗」) 拿獎之後,對於挑戰角色或是劇本的選擇上,會有不同的想法嗎?「我不會因為得獎而有包袱,就開始挑劇本、挑角色,或是刻意去做所謂的挑戰,等到下一個適合的劇本找上門,我認為和這個劇本有緣分,現階段有能力處理劇中的角色時才會接下,我認為和一齣戲共同成長,才是這份工作最大的樂趣。」 2019 年另一部主演作品《罪夢者》,有人說是大膽的藝術實驗,也有人吞不去,早早棄劇,關於正反兩極評價,身為女主角之一的她,面對批判,也有自己的一套學問,她說:「觀眾看戲,也就講求緣分啊,有負評並非壞事,也能夠當作未來與觀眾溝通的參考,同一件事情,總會有不同的看法,不需要強求,沒有一定的好,也沒有一定的壞,就算今天是國際級大導演,也不是所有作品都是完美的,創作就是很主觀的事情。」 比起汲汲營營想要證明些什麼,把生活過好是最重要的。 圖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料理的幸福力量 所謂慢與等待,似乎受到原生家庭影響,小時候家裡開外省餐館,是台北東區頗具名氣的「天津衛」,長輩們的好手藝,造就了一家大小的挑剔味蕾,各式北方麵食,在大鍋裡煮的,在蒸籠裡蒸的,那滾燙的白色泡沫或是繚繞的煙霧,歷歷在目,料理與食物這件事情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在無形之中造就不同的生活品味,在現代速度至上的飲食文化裡,講究細節的料理精神,反映在人生的態度上,和她的「慢慢來」不謀而和,她說:「料理就像人生一般,許多細節急不得,需要時間等待,像是發酵、熟成、悶燒以及煨燉等等,慢慢來的滋味更美好,所有的等待絕對不會白費。」 那份舊時情懷留在舌尖的記憶裡,造就了今天她與弟弟衛斯理共同創立的餐飲副業「賈以食日」,自行研發,並用上選食材製作的超人氣麻花麵、麻辣鴨血等,都是經常缺貨的商品,吃過一次就很深深愛上。(你會喜歡:【春節料理】帶來幸福氣息的奶油焗筍) 聊起食物,眼前的她似乎特別興奮,睜著大大雙眼,帶著我們走進時光隧道裡,「我還記得當時餐廳裡的氣味,甚至是麵粉灑在擀麵棍上的樣子,一打開蒸籠,剛蒸好的窩窩頭,我們小孩就幫上菜,當客人吃到食物時的笑容,到現在都記憶猶新。」無論是兒時回憶也好,對於食材的堅持也好,在賈靜雯身上看到的,料理除了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更是幸福的具象化,而她自己則是「越陳越香」,在各方面都是。 人生就像料理,慢慢來的滋味更美好。 圖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別把心門關起來 聊到家,與夫妻、親子關係依舊甜蜜自然不在話下,然而三位女兒也逐漸長大,不同的階段,要面對不同的教養以及相處問題,最近看了鍾孟宏導演的《陽光普照》,讓她有深刻的省思,她說:「我很喜歡鍾孟宏導演,這次他在處理看似平凡的家庭題材,用最輕的藍天白雲來呈現沉重的情感,讓我想了很多,許多事情其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越是看來平淡,就越是波濤洶湧,隱藏在背後的,許多的秘密,常常會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引爆,溝通真的很重要。」 關於家人間的「溝通」,她進一步解釋道:「我認為不管是我們跟長輩也好,跟晚輩也是,彼此一定要找時間說說話,所以在家裡,我特別在意這件事情,儘管有些時候我們都關在自己的房間裡,但心門絕對不能關上,當心關起來時,是一件很可怕、很令人難過的事情。」(推薦閱讀:「我能說服很多客戶,但就是無法跟爸媽對話」無法與家人溝通怎麼辦?) 「家」是要靠著彼此守護的,溝通很重要,千萬不要關起心門。 圖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勇敢面對 不輕易逃避 2019 年賈靜雯在事業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帶著鍍金的氣勢,相信等到時機再度來臨時,賈靜雯將再次站在令人仰望的巔峰之上。 圖片|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期許 2020 年,賈靜雯逗趣地說,希望自己的願望都能實現,這樣或許貪心,但是許願如果不貪心點,怎麼能叫做「願望」呢?而身為正能量代表號,新的一年,不免俗地有些勉勵的話送給大家,她說:「在新的一年,我也想要和大家分享,很多時候我們會逃避問題,不去正視自己的問題,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就會一直重蹈覆徹,只有面對失敗,才會有成功的一天。」 不要逃避,正視自己的問題,面對失敗才會有成功的一天。 賈靜雯的「慢慢來」哲學 可以分享最近的料理心得嗎? 為了讓兩個小的營養均衡,我會把蔬菜、海鮮等食材剁得細細的加在糙米裡面,然後用魚湯、蘿蔔湯作為湯底,放在鑄鐵鍋裡等慢慢燉爛,所有的精華都在裡面,所有的愛也在裡面。 腹肌有速成的辦法嗎? 身材這件事情,沒有速成的辦法,只有慢慢鍛鍊,不該吃的東西不要吃,如果真的拒絕不了誘惑,那就是要動起來。(你會喜歡:想要訓練腹肌?在家也能做的 400 秒運動) 2020 年的演藝計畫有哪些? 目前有幾個戲劇、電視節目在接洽中,但是還不方便透露,同樣一句話,不及慢慢來,隨緣! 本文由Marie Claire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金鐘54最佳女主角 ,《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人生沒過不去的關,即使結果不完美,但盡力了就不要苛責自己。」 活出鑽石的人生態度,賈靜雯:女人跟鑽石一樣,淬煉過後的光芒更耀眼! 金鐘視后賈靜雯:「我不是不老,只是懂得好好呵護自己」,私下保養秘訣公開 January 30, 2020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S4r4z1

每天做這個小習慣,更快樂:十分鐘為生活收尾 https://ift.tt/2U8bwgv 親子天下出版社 下班前、睡覺之前,你都做些什麼來畫下句點呢?有些動作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會讓你的工作、居家環境清爽無比! 文|葛瑞琴.魯賓 花十分鐘為一天當中的各個段落收尾。 我們會給孩子轉換時間,好幫助他們從一項活動轉入另一項活動。就算是大人,也能因轉換時間而受益。 圖片|來源 在下班之前,花十分鐘把東西整理歸位: 這段轉換時間能幫助你標記一天工作的結束,也能讓明早來上班時更愉快: 檢視第二天的行事曆(這個步驟為我省了很多麻煩) 丟掉垃圾,例如食物包裝紙、乾掉的筆,並且清理髒盤子 將零錢放進零錢杯裡 把筆、迴紋針、燕尾夾、橡皮筋及其他文具都收好(一日將盡之時,我桌上散放著七枝筆) 把所有不再需要的文件歸檔或丟掉 將所有打開的抽屜或門都關好 碎紙 把過渡區裡的東西都歸位,例如放在地板上的「暫存」資料夾 打包帶走所有屬於家裡的東西(推薦閱讀:讓工作更專注!3 個方法打造乾淨整潔辦公桌) 加分動作: 發動十分鐘的「電郵快攻」:在十分鐘內盡可能快速瀏覽電子收件匣;盡可能回覆愈多信件愈好;取消不想要訂閱的電子報 整理、準備好所有必要的項目(如果你有時上班會遲到,這更是一個好構想),為第二天做好準備 在離開工作空間前,停留片刻,欣賞眼前這幅井然有序、整齊清潔的景象(同場加映:【心理測驗】職場色彩力:從妳的辦公桌,找出適合妳的柔情!) 圖片|來源 每晚進入尾聲時,在家裡也花十分鐘收尾: 鞋子收好 外套掛好 所有抽屜、衣櫃、櫥櫃和門都關好(同場加映:這裡整理不好,出門進門都卡卡的!客廳及玄關的實用收納方法) 椅子推好歸位 擦拭廚房檯面 盤子放進洗碗機 報紙和雜誌放到資源回收區(若你也像我一樣老派,習慣讀紙本報紙) 電視遙控器放回收納座 丟掉垃圾信件 拆封所有送來的包裹 走進臥室前停留片刻,欣賞眼前這幅井然有序、整齊清潔的家居景象 本文摘自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的《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由親子天下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 January 30,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8bwgv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向父權說不,跟著出生地姓!女性藝術家 Judy Chicago 教我們的一堂課 https://ift.tt/38OpfwV 擲地有聲 讀者投書擲地有聲,作者 GALA 寫女性藝術先驅 Judy Chicago,經歷過 3 次婚姻的她在丈夫死後,不沿用丈夫或父親的姓氏,她決定改用自己的出生地——Chicago 作為她的姓氏, 她本人活得瀟灑,也是對於父權體制說 NO 的方式。 文|GALA 第一次見到 Judy Chicago 是在 2019 年春天,當時我人在遙遠的異鄉——美國,因緣際會之下遇到了另一位熱愛藝術的日本留學生 Miyu。Miyu 有一天興致勃勃地問我要不要去聽 Judy Chicago 本人的講座。我萬萬想不到以前在藝術史書籍上讀到的女性藝術的先驅——影響了女性當代藝術史的 Judy Chicago 竟然來到美國西岸小城的 Nevada Museum of Art。 此次講座的主題為 Smoke Goddess: Judy Chicago on Land Art and the Desert,旨在探討女性藝術家與地景藝術之間的關係。晚間我們兩人到達時美術館的演講廳已經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觀眾,只見 Judy Chicago 頂著一頭粉紅色捲髮,黃色鏡片眼鏡,嘴唇上一抹黑色口紅踏著自信的步伐而來。她的聲音宏亮高亢,泰然自若地與觀眾打招呼,無法想像這位藝術家現年已經 80 歲。 在 Q&A 環節中,其中一名年輕觀眾緩緩舉起手提問:「為什麼你會選擇用拿著彩色煙霧彈的女性為主題?」 Judy Chicago 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想讓我的作品跟男性藝術家做的作品做出區別。」 回望藝術史,進到美術館可以見到大部分裸女繪畫或是女性肖像都是出自男性藝術家,他們善於描繪溫柔美麗的女性,而且他們強調女性豐腴且婀娜多姿的身材曲線,有別於男性藝術家,女性藝術家則強調女性的幹練,女性的強大,她們並沒有男性想的柔弱。 回顧 Judy Chicago 的一生, 1939 年生於一個猶太家庭,經歷過 3 次婚姻的她在丈夫死後,不沿用丈夫或父親的姓氏,她決定改用自己的出生地——Chicago 作為她的姓氏, 她本人活得瀟灑,也是對於父權體制說 NO 的方式。在她的藝術生涯中她強調女性重新自我認同之外,也以女性集體合作創作方式,取代男性競爭的模式。2018 年,Judy Chicago 更獲得《TIME》百大風雲人物的殊榮。(延伸閱讀:2018《TIME》百大影響力人物:從高中生到舞孃,推動改變的平凡人物) 身為女性主義藝術的先驅, Judy Chicago 最知名的作品莫過於 1979 年的《晚宴》,有別於日常看到的圓形餐桌與方形餐桌, Judy 選擇了諾大三角型餐桌, 三角型的餐桌象徵女性,等邊象徵平等。每一邊長擺放了 13 個精美的瓷盤,每個瓷盤的圖案看起來像是花朵抑或是蝴蝶,不過這些抽象圖像實為女性生殖器圖像。盤下鋪覆的餐桌布均是產自女性女紅的刺繡,對應的是達文西最著名的畫作《最後的晚餐》中的人數。 Judy Chicago 認為:「男人在晚餐中成就聖名,卻是女人所準備的餐食。」不過在這場盛大的宴會當中沒有男性參與,這 39 個座位邀請歷史上著名女性參加,其中包含埃及女王哈特謝普斯特、文學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藝術家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等等,而地板也簽滿了 999 位其他傑出的女性姓名(多為女權人士)。 影片|Judy Chicago,The Dinner Party, 1979,Brooklyn Museum of Art Judy Chicago 並非是第一位將女性生殖器作為創作主題的藝術家,早在 20 世紀初,Georgia O'Keeffe 作品就可見其蹤影。她筆下的巨型花卉油畫色彩鮮豔,施以漸層,她擅長以微觀視角畫出花卉內部構造及細節。 花卉自古都帶有一種浪漫的想像,容易與女性產生連結,用花卉形容不同的女性在各大文學與藝術作品中更是屢見不鮮,只是 Georgia O'Keeffe 筆下的半寫實半抽象的花卉被藝術圈評論者視為「陰性書寫」的重要代表,她最重要的花卉作品都是對於女性生殖器的隱晦描繪。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女性藝術家那麼喜歡以女性陰部為題材做作品?」 從我們瓜瓜墜地以來,生理第一性徵就將男性與女性區分開來,將女性生殖器以藝術創作的手法展示給觀眾,是對於男性視野的挑戰也是對流行文化中男性集體凝視的反抗。這種手法起初也受到很多爭議,不只男性,許多女性對於看到自己的身體私密部位感到羞恥。不過同時藝術家也丟出了一個問題:到底女性生殖器是被視為人類生命的起源,還是色情以及性慾的象徵? Black Iris, oil on canvas, 36 x 29 7/8 inches, 1926, Alfred Stieglitz Collection,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圖片|來源 現在我們想到有名的當代藝術家,浮現出來的可能是畢卡索、達利、安迪沃荷⋯⋯。那女性藝術家呢? 1971 年,女性主義藝術史家琳達.諾克林 Linda Nochlin 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引起了藝壇廣泛的討論。女性藝術從當代藝術中的一個旁支,她們勇於提出異於男性權威的觀點,同時想要告訴女性不要害怕做自己,勇敢地向世界發聲。女性藝術並不是對抗,而是更加了解自己然後創造出嶄新的一條路。 January 30,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8OpfwV

我們該怎麼記憶 Kobe Bryant,該訴說他的哪一段故事? https://ift.tt/37A3Zee 女人迷主編 Audrey Ko 他是個慈愛的父親,他也曾捲入性侵事件。我們該怎麼記憶 Kobe Bryant,又或者說,我們該選擇訴說關於他的哪一段故事, 這是個非常困難但重要的問題。 Kobe Bryant 於 26 日逝世,享年 41 歲,他搭乘的私人直升機墜毀在洛杉磯山區,罹難者除了 Kobe 外,亦有他 13 歲的二女兒 Gianna Bryant。眾人震驚哀悼,我們一次失去了一個傳奇,與一個未來的傳奇。 時代雜誌以紀念封面形式向他致敬——那是一張黑白照片,Kobe 站在舞臺,背對鏡頭,低頭鞠躬,右手擁著籃球,穿著洛杉磯湖人背號 24 號球衣,上頭寫著 Bryant。這是世人希望記住他的最後一個畫面。 TIME’s new commemorative cover: Kobe Bryant, 1978-2020 pic.twitter.com/zGlEToV3OM — TIME (@TIME) January 27, 2020 而他留下一個問題給我們,我們該怎麼記憶他。 從八號球衣到二十四號球衣,他是退役的美國職籃傳奇球星,幾乎包辦所有職籃榮耀,被譽為這一代最具影響力的球員;他是球迷口中的小飛俠、黑曼巴與老大,啟蒙了許多人年幼的籃球夢,明白有種精神叫永不放棄;他是四個女兒的父親,他的孩子立志延續 Kobe 的籃球生涯,而當所有人告訴他你真該生個兒子,Kobe 說女兒真的夠好了。 而關於他,我們還記得這些事情。 2003 年,他遭控性侵 19 歲女性,女方下體撕裂傷,他主張雙方合意公開道歉對不起家庭,最後雙方和解,網稱鷹郡事件;2015 年,Kobe 正式退役,退役後力挺女性職籃,赴現場看球,他多次提到 WNBA 存在的必要,肯定女性打入 NBA 的能力;2017 年,他編劇的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 Dear Basketball》,贏得第九十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我們該怎麼記憶 Kobe Bryant,又或者說,我們該選擇訴說關於他的哪一段故事。 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這不是神話的破滅,而是看見神話背後的真實 先說說 Kobe Bryant 逝世後的另一個故事。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提供,AP Photo/Chris Pizzello 27 日,《華盛頓郵報》記者 Felicia Sonmez 在個人推特張貼 Kobe Bryant 生前被控性侵的報導,引發爭議,Sonmez 旋即刪除貼文,收到威脅信件選擇暫時搬家,並遭到《華郵》予以停職處分。《華盛頓郵報》總編輯表示,這樣的作法會傷害報社。 而如果還原 2003 年的鷹郡事件,我們會看見什麼? 根據外媒報導,2003年,Kobe Bryant 遭控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入住溫泉旅館時,性侵 19 歲女性,女方下體撕裂傷。 當時 Kobe 強調兩人是合意性行為,公開致歉,指自己對不起妻子。女方撤訴,兩造庭外和解,當時女方承受極大的社會壓力,Kobe 辯護律師以女方性生活不檢點,「原告仍有心情與他人性交」為由,並攻擊原告的精神疾病服藥史,為 Kobe 辯護。在公開聲明中 Kobe 說:「雖然我堅信當時我們雙方都是自願的,但是我現在了解到她的感受和我不同,近幾個月她的律師和她傳遞的訊息告訴我,她當時的真實感受,她當時並不同意這一行為。」 在 #Metoo 運動之時,此一事件再引起討論,PTT 版,以「kobe」作為「強暴」同義詞的討論屢見不鮮。關於此一事件,兩造意見不同,我們已無從理解與還原真相為何,而這起事件,確實對於 Kobe 與當事女性,都帶來震盪影響。(完整事件還原,可點此閱讀與理解:Kobe 性侵爭議 ) 指出一個人的可能錯誤,並且展開討論,並不等同於他就是極惡之人,打消他所有成就。 在性侵案件中,近幾年推崇修復式正義的概念,不僅只以法律定奪(傳統的刑事正義,更近似報復式正義),而是以社會與衝突觀點看待犯罪事件。主張透過發現問題、回復損害、治療創傷,來建立「關係式正義」,尋求的是行為人、倖存者以及社區的共同參與修復。(同場加映:專訪 Eve Ensler:「我們的社會不停告訴倖存者,你要試著原諒,這很奇怪」) 弔念 Kobe Bryant 之於,球迷歌頌其輝煌成就,懷念其帶來的精神感動,是因為有感於生命曾與他緊緊連結相繫,這是真的;而也有另一群人,想起了當年的性侵指控事件,想起當時女方面對的心理壓力與厭女攻擊,連結了另一段心碎記憶,不能理解為何這個事件不該被提起,這也是真的。  圖為小球迷弔念 Kobe Bryant 身影,圖片來源:達志影像提供,AP Photo/Ringo H.W. Chiu 功過並存,人是多面的。 我們想說,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傳奇,也可能有強暴他人的事實。不必因為認同其為偶像,就無條件包容他過去的錯事。可以弔念,可以緬懷,但不要合理化錯誤,也不要因此拒絕討論,或甚至選擇傷害,一如《華盛頓郵報》記者 Felicia Sonmez 所面臨的處境。 弔念 Kobe Bryant,但不神化偶像 Kobe 有過性侵爭議,而同時,不可否認,他也對女性職籃做出貢獻。 Kobe 曾公開說過:「很多人都告訴我,你跟妻子應該生個男生,來繼承你的籃球血統。你們應該了解,就是吉雅娜了,這個女兒像我一樣。」 圖為 Kobe 與女兒參與 WNBA,圖片來源:達志影像提供,路透社 因為女兒的緣故,他積極參與 WNBA 與大學女籃,多次帶 Gianna 拜訪康乃狄克練習。WNBA 球星 Breanna Stewart 提到當自己受傷時,Kobe 是前幾個跟她聯繫的人,Kobe 表示會全力支持她,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向他尋求協助。Kobe Bryant 逝世後,她發文提到,「我們失去了 Bryant 這位傳奇,但你忍不住也會想到同一架直升機上的孩子們,當然特別是 Gianna,看過她打球的人都會說她是老爸的接班人。」(推薦閱讀:瘋狂又如何?NIKE 廣告翻轉定義:「那就告訴他們,瘋狂的女人多厲害」) 退役女將 Rebecca Lobo 也發文感念,「從未有人像他那樣力挺 WNBA。他看球,他參與球賽,他教育下一個世代。我們為他的家人祈禱。」 他鼓舞的,也是一個人人皆能參與、自由、且都有能力促成改變的籃球風氣。 我很喜歡華盛頓郵報的報導,The stories we tell about Kobe Bryant 中提出一段反思。 「我們是否應該保有受害者被傾聽與被理解的權利,即便他的行為人已不在世,也無法替自己辯護?如此一來,我們是否又會愧對其親友,我們是否該留給他們一個完好的名聲,讓他們記得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與丈夫。」 這是個困難的問題。也是這時代非常重要的問題——讓我們弔念 Kobe Bryant,但不神化偶像。 讓我們邀請偶像走下神壇,讓我們還原其真相,我相信的是,偶像之重,在於引領眾人向前,不在於被無條件包容錯誤。我甚至相信,透過討論,透過接受那真實也可能存在,這從不是神話的摧毀,而是看見神話背後並存的真實,賦予這個人應有的立體與多面,是對於他的一種尊重與願意理解。 我們可以肯定他的籃球精神,為其籃球成就喝采,也能因他與他的律師團在性侵事件的處理方式予以不認同與譴責。 我們該怎麼記憶 Kobe Bryant,我們該選擇訴說關於他的哪一段故事?就讓我們允許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記憶,不同的故事,讓我們允許彼此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訴說屬於他的故事,記憶這一個人。 而我相信,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提供,路透社 January 30, 2020 at 01:27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7A3Zee

「自律很難,後悔更煩」培養自律習慣的三個懶人作法 https://ift.tt/3aPFZGd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提到自律,大家都覺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遵守自律後的成就感,不但會讓你感受不到痛苦,甚至會讓你想要一直持續! 文|梁爽 有位女性讀者告訴我,她曾經以為早起很痛苦,現在卻覺得早起真痛快。以前的她覺得,如果晚上睡覺時有早上起床時那麼睏,而早上起床時能有晚上那樣充足的精神就好了。每次鬧鐘響起的痛苦,讓她覺得早起就像自虐一樣。後來她看到我寫的關於早起的文章,字裡行間完全沒有壓抑天性和苦大仇深的感覺,反而還透著喜悅和蓬勃,她居然躍躍欲試。 ]她試著打開早睡早起半小時的「試用品」後,迎來了自己的「改良版」:比原先早起三十~四十分鐘,醒來後先伸展身體,再練習聽力,感覺一整天都身體輕盈,頭腦清醒。雖然正值冬季,但她覺得就像我文中所說的那樣,白撿了好時光。 多少人像這位女讀者一樣,剛開始旁觀別人自律時,覺得自律好痛苦;等跨過畏難情緒後才發現,自律真痛快呀。(同場加映:生活挑戰:連續 21 天早起吃早餐,日子會有改變嗎?) 圖片|來源 童話作家鄭淵潔說:「我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寫作到六點半,堅持了三十多年,天天如此。別人問我是怎麼堅持過來的,我是人嗎?而我說,其實我特別享受寫作。我坐在那兒,想讓誰活誰就活,想讓誰死誰就死,想讓誰離婚誰就得離婚,想讓誰復合誰就得復合,多痛快啊。所以,喜歡是最重要的。」別人眼中的苦差事,卻是鄭淵潔堅持多年的享受。他這種以興趣和志向為驅動的生活方式,在「苦」下面,藏著不為人知的「酷」。你總認為自律很難,因為你不知道自律之後有多舒暢。 曾有朋友問我:「為什麼選擇自律的生活?」 我先認真思考朋友為什麼問我這個問題——因為在她心裡,有個「自律很苦」的刻板印象。我之所以過上自律的生活,是因為我是一個吃不了苦的人,把濃縮的苦分攤到每一天裡,是我的最優解。 吃不了熬夜的苦,於是選擇早起;吃不了生病的苦,所以飲食清淡;吃不了節食的苦,所以經常運動;吃不了無趣的苦,所以喜歡看書⋯⋯。 我感覺,自律前後,我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讀小學和中學時,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考試分數通常只能排到中游;讀六年級和初三時,我進步很大,考進省排名前三的初中和高中。別人認為我念書輕鬆,只有我知道每逢考前必「自殘」的苦:爭分奪秒地念書,夜裡睜不開眼睛就往眼皮上擦清涼油,早上起不來就使勁掐自己的大腿,飽嘗焦灼、緊張的滋味。 圖片|來源 不知什麼原因,大學聯考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這使我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聯考失利沒有讓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卻讓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 好在大學時我遇見了貴人,同寢室的臺州姑娘。我後來的自律三寶—早睡、早起、愛奔跑,都是那時她推薦給我的。她幾乎每天早上五點就會起床讀英語,晚上七、八點去操場跑步,十一點寢室熄燈時她已經睡著。 我曾以為,她的自律肯定伴隨著枯燥與苦澀,但一段時間相處下來,她笑起來上揚的嘴角、聊天中的幽默、考試前的自信,讓我覺得枯燥的生活解釋不了她開朗有趣的性格。 我人生中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打破「自律很難」的思維模式,跟著她早睡早起、看書學習、護膚鍛鍊。於是,沒考上理想大學的我,卻過上了理想的大學生活。(推薦閱讀:100 天生活冒險|規律運動、早起不熬夜:十天後生活會有什麼改變?) 起初確實需要一些自制力,可堅持一段時間後,就完全上癮了,至今我還興高采烈地到處分發「自律很爽」的「小傳單」。我的親身感受與心理學家的研究大致吻合: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後期是享受的。我越來越發現,喊苦喊累的不是能自律的人,而是那些管不住自己的人。 我聽到最多的自責聲,總是來自那些喊著要減肥,卻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的人;說好晚上早睡,卻玩手機到一、兩點的人;知道隨便發火不好,情緒上來就「易燃易爆」的人。 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我理解這裡的「無能」,不是沒能力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而是連自己都管不住的無力和挫敗感。 我很佩服只減了一次肥就瘦到現在的人,比如古同學。 以前她因七十多公斤的體重感到自卑,於是大學聯考結束的那個假期,她給自己定下規矩:每隔一天就跑四十五分鐘以上;晚飯只吃之前的一半;過了中午不吃除了堅果和水果以外的零食。此後,她穩定在五十多公斤的體重,陪她度過了大學時光、在倫敦讀研究所的時光,以及在會計事務所打拚的歲月。 最近一次碰面,她依然堅持每週運動三、四次,不喝含糖飲料,很少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當我問她十二年如一日地「管住嘴,邁開腿」是什麼感覺時,她回答:「如果放任自己的懶和饞,將注定活在自卑與自責中。而自律讓我越來越有信心,因為自律,就是我的預期。」持之以恆的自律,讓她有發光發亮的自信,因為一個連體重都能掌控的人,能做到的事情,絕對不只控制體重這一件事。 圖片|來源 自律是個分水嶺。不自律讓人自責,變成了真正的難;而自律則讓人自信,變成了真正的爽。(你會喜歡:放棄,其實比堅持下去更難) 如何「很爽」地自律,我有三點體會。 1.自律的期望值不宜定太高 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每年都會舉辦爬樓梯比賽。 第一年我參賽時,腦子裡只有登頂三十五樓的想法。剛開始用力過猛,後來腿腳發軟,埋頭堅持了好久,抬頭一看,還不到十樓,三十五樓簡直遙不可及。 第二年,我上樓時以五層為單位,作為一個個咬牙還能完成的小目標。每當樓層數字為五的倍數時,心裡就打個「已完成」的小勾,直至爬完全程,拿到獎品。 有終極目標是好的,但真正能達成的,往往是那些把終極目標拆分成小目標的人。(推薦閱讀:用科學方法達成目標:不再讓新年願望落入「虛假希望綜合症」) 2.把自律當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寫了關於早起的文章後,有很多讀者關注了我。那段時間,每當身體不舒服,或前一天太累,想多睡一會兒時,心裡就有「今天你沒有五點起」的罪惡感,這使我壓力很大。 後來我便想通了:我是想透過自律的手段,讓每天過得充實愉悅,是為了實現願望而自律,不是為自律而自律。而休息好、心情好,也是我實現願望的必要條件。 3.放大自律過程中的成就感 拿跑步來說,邊跑邊聽音樂,音樂的鼓點和腳步重合,不知不覺就跑了幾公里。變跑為走的瞬間,心臟的收縮感、喉嚨的不適感便會消失,以至神清氣爽,渾身輕盈。那種舒暢的感覺,簡直無以言表。 拿飲食來說,為了不長痘,我吃得清淡,少糖少辣,連醬油等調味料都很少碰。剛開始我也覺得不好吃,可越品味,越喜歡食材本身的味道。「戰痘」勝利後,我從不能吃變成不愛吃,現在偶爾重口味一下也不會感到愧疚。 現在很流行「越自律,越開掛」的說法,開不開掛那是結果,其實自律的過程本身就很爽。自律會讓人從內到外地獲得一種持續的愉悅感。 身體裡住著一個言而有信的自己,是你發光發亮的原動力,是你行走人間的通關文牒。 本文摘自梁爽的《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由方智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 January 30,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aPFZGd

職場秘訣: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大家願意專注聽我說話? https://ift.tt/2vAXry5 天下文化出版社 想要吸引台下目光的訣竅,是站在聽眾的立場,去思考他們想要知道的資訊,並針對他們的疑問,有技巧地傳達! 文|保羅.海爾曼 我會省略讀者容易跳過的部分。——艾爾默.藍納德(Elmore Leonard),美國小說家、電影編劇 圖片|來源 站在聽眾的立場:回答三個問題 不管是口語還是文字,大多數訊息都是根據講者的角度所設計。這是本末倒置。請把自己當成聽眾,然後想想你會被什麼所吸引? 有時候我會問聽眾在想什麼。他們會說:「我在想有哪些事情還沒做完,只要是我現在沒辦法做的事情都會想,因為我雖然人坐在這裡,但是並沒有專心聽你講。」「麩質。為什麼大家都這麼著迷無麩質食物?麩質有毒嗎?我剛剛吃了一塊杯子蛋糕,裡面有麩質嗎?我會不會死?」總歸一個字,想的都是:我。 重點是,聽眾腦袋想的八成不是你所說的話。但是你如果要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你就得想到他們,你就得把自己當成聽眾。 不管是在工作場合跟一百個人講話,還是在家對一個人說話,你所面對的聽眾都會有三個疑問,無一例外。這三個疑問雖然很少直接問出口,卻是你非跨越不可的障礙。只有一個接著一個跨越,才能抓住、留住聽眾的注意力: 我為什麼該聽(讀)這個? 你到底在說什麼? 知道這個訊息了,然後呢?我應該做什麼? 若要快速聚焦,就請回答以上三個問題。(推薦閱讀:終結冗長會議!七個企業高效開會的方法) 圖片|來源 聽眾第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該聽? 用「目的聲明」(purpose statement)來快速聚焦。目的聲明就像禮物,亦即馬上用聽眾重視的東西吸引他們上鉤。這是給會議、電話、電子郵件起頭的好方法。 幾年前,歐普拉(Oprah Winfrey,脫口秀主持人)在節目上發給每個觀眾一個神祕盒子。她說其中一個盒子裡面有新車鑰匙。叫人驚喜的是,每個盒子都有鑰匙。歐普拉那天總共送出 276 輛龐帝克(Pontiac)汽車,總價值 700 萬美元。 想抓住聽眾的注意嗎?那麼你就需要送一份很棒的禮物。什麼禮物? 「不知道,」你說,「我又沒有 276 輛龐帝克。不過慢著,我有 276 張 PowerPoint 投影片,還會發一些講義。」那就糟了。 如果你有看到那一天的歐普拉,她跟觀眾一樣興奮。如果你也是帶著很棒的禮物走進去,你同樣會很興奮。 但是要如何知道你帶的是好禮物?任何禮物都一樣,是好是壞取決於收禮者。以歐普拉的例子來說,收禮者是觀眾;那些觀眾都是特別挑選過的,都是非常需要車子的人。 你的聽眾需要什麼?釐清他們的需要之後,就直接告訴他們。 強有力的目的聲明必須包括「你打算說什麼」,還有更重要的是,要說明「為什麼」(why)。從聽眾的角度而言,「為什麼」才是好處所在,可以回答他們心中的第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該聽? 舉個不好的例子:假設你代表公司參加就業博覽會。你說:「我的目的是說明我們為何是最好的公司。」是啦,這總比說「我們為何是最爛公司」來得好,儘管後者可能還更有趣一點:「我們有些產品毫無效果,有些味道不好聞,我們覺得可能會致癌。」宣傳公司或許是「你」身為主講人的目的,但是聽眾很可能已經聽二十個人說同樣的事了。 要找出目的聲明的話,請花幾分鐘不要做自己。把自己當成聽眾,想想他們在意什麼? 以就業博覽會來說,他們很可能想知道在你的公司工作會是什麼情況,他們會不會喜歡。那就從這裡開始:「我們的目的是協助你了解這家公司是否適合你。」有可能適合,也有可能不適合。沒關係,只要你能協助他們做決定,就等於是送給他們禮物。(推薦閱讀:沒人想聽你講話?你需要試試「理性之聲」) 你的聽眾本來就沒有理由聽你講話,所以請給他們一個理由。 圖片|來源 聽眾第二個問題:你到底在說什麼? 用「核心訊息」(main message)來快速聚焦。 在我兒子的大學畢業典禮上,州長致詞第一句話就說:「我今天的演講內容,你們一個字也不會記得。」這句話很令人難忘,但也引發一個疑問:「那幹嘛聽呢?」 嚴格來說,州長說的沒錯。如果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已經修了三、四十門課,對「忘記」這回事想必毫不陌生、經驗豐富。 我們來把州長的開場白編輯一下。他的意思可能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內容,你們應該都不會記得。除了一個重點,很快我們就會談到那個重點。」這麼說可以製造懸疑效果,然後接下來只需要把那個重點說出來就是了。 可惜演講往往會東扯西扯一堆。比方說,州長可能一開頭會致謝,感謝名單一長串:「所有教職員、尊貴的來賓、不尊貴的來賓、我們不想邀請但不得不邀請的來賓、不請自來的人,還有,喂!那邊那個長得很好笑的人是哪位?先生,你來這裡做什麼?」 對啦,州長並沒有這麼說。太可惜了。感謝是制式的開場白,也是造成枯燥乏味的元凶。比較好的開場白是:用一則趣聞或一個問題直接切入主題,後面再來感謝。 州長在演講最後呼籲大家起而行,類似要大家「奉獻和犧牲」。這種呼籲沒什麼問題,只是很容易聽了就忘。 英國首相邱吉爾據說發表過一篇最令人難忘的畢業演說,而且是史上最短的一篇。當時是 1941 年,二次世界大戰打了兩年。據說邱吉爾的講詞是:「絕不屈服,絕不屈服,絕不,絕不,絕不!」那場演講就說了這麼一句,然後他就坐下! 至少傳說中的故事是這樣的,我在得知完整版故事之前聽到的版本也是如此。不過實情是,邱吉爾確實說了那句話,但是那篇演說並不只有那句話,而是有 740 個字。 那這個「一句話演說」的傳說是從哪裡來的?我猜是因為大家只記得「絕不屈服,絕不屈服,絕不,絕不,絕不!」這句。邱吉爾想必是非常「鏗鏘有力」地說出那句話(就如同他所給的建議一樣)。他很清楚重點在哪裡。 圖片|來源 聽眾第三個問題:知道這個訊息了,然後呢?我應該做什麼? 用行動呼籲來快速聚焦。 有時候你去參加一個會議,結果只是報告最新進度的會議。沒有人要你做什麼,只是讓你知道最新情況。 這種會議是有用的(有時候有用)。但是如果大部分會議都屬於此類,你會開始懷疑:把我的時間花在這種會議真的好嗎? 所謂行動呼籲,是說明接下來的任務為何。通常是說明要「做」些什麼。但是如果沒有事情需要「做」,那麼,「想」些什麼或「感受」些什麼也是可以的。假設你是執行長,捱過很痛苦的一週後召開最新進度會議。你的行動呼籲可能是: 應該有何想法:「如果你們只記得一件事,那就記住這件:我們的法務部門是業界最頂尖的。」 應該有何感受:「要對我們沒有(目前還沒有)捲入集體訴訟的所有產品感到驕傲。」 應該有何作為:「買進更多公司股票,股價不會再往下跌了。」 本文摘自保羅.海爾曼的《8秒黃金簡報術︰分心世界的溝通祕訣》。由遠見天下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8秒黃金簡報術︰分心世界的溝通祕訣》 January 30, 2020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AXry5

「睜開眼睛就想滑手機」生活心理學:你會不會其實把世界看得比自己還重要? https://ift.tt/2RGIymp 女人迷編輯 Phoebe 生活心理學,讓我們從「晨間滑手機」這件事來看看你的內心渴望。 你睜開眼睛後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早上起床,鬧鐘響起,你睡眼惺忪地關閉提醒,正好有了很正當的理由看手機。你大概會回個訊息,看個動態,有空的話順便再看個新聞或影片,對吧? 外媒《Bustle》曾報導,根據調查顯示,約有 46% 至 61% 的受訪者每天都會在真正走下床前,或是醒來後的五分鐘內滑手機。而雖然大家每天都在重複做這件事,但卻很少注意早上滑手機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影響。 生活心理學,讓我們從「晨間滑手機」來看看你的內心渴望。(推薦閱讀:【如果你想】拿回人生主導權,五秒法則讓你立刻早起行動) 也許你不是真的愛滑手機,只是不想和世界脫節 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下,我們很習慣每分每秒都在吸收新知。因此起床就想滑手機,其實代表了我們對自己睡著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感到好奇,不希望自己沒跟上什麼新聞、新訊、朋友的新消息等。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人使用手機的最常見方式有以下五種: 傳送訊息(97%) 講電話或視訊(92%) 上網(89%) 回覆電子郵件(88%) 使用社群軟體(75%) 這五種方式,都與外部連結息息相關,反映了人們害怕/擔憂與世界脫節的心理狀態。然而,當我們汲汲營營想要跟上大家的腳步,是否會壓縮到漢和自己好好相處,好好面對自我的時間呢? 圖片|來源 你該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別把力氣花在迎合他人 關於起床滑手機,《儀式的力量》一書的作者 Theresa Cheung 曾提過: 如果你醒來的第一件事是抓手機,那麼你就對大腦傳遞了這個訊息:別人的需求──你手機上的訊息──比你自己的還重要。這個簡單的動作會支配你一整天。在一天清醒的前幾分鐘,重要的是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承認你自己的重要性和需求比什麼都要緊,這不叫自私。事實上,這是你所能做的最不自私的一件事,因為連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你根本不可能給別人。 如果我們都認同照顧自己是件重要的事——事實上,可能沒什麼事比這件事更重要——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在每天起床時,每次養精蓄銳後,立刻去看外界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不是先觀察自己今天的心情如何、身體狀況如何?如果你能夠先為自己泡杯茶,和自己好好相處,會不會有可能獲得更多能量,而後能夠以最佳狀態去關心遠在幾公里外的朋友、家人、伴侶? 在關心世界、關心他人以前,先把自己照顧好,一點都不自私。你該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而非把力氣花在迎合他人。(推薦閱讀:效率翻倍的早起意志力:睡前兩步驟,三個練習立即試試看) 圖片|來源 現在開始,培養好好對待自己的習慣 當你體認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可以接著嘗試探索、培養適合自己的晨間習慣。在《閱讀前哨站》中,作者 Waki 瓦基曾分享自己閱讀《起床後的黃金 1 小時》一書後,歸納出來的習慣養成五步驟: 在每個習慣之間加入提醒自己的元素。例如想閱讀,前晚就在桌上放本書。 在舊習慣裡加入小改變,而且要讓習慣本身具有吸引力(自己要喜歡)。 從小地方逐漸增加份量,例如運動從 5 分鐘開始,漸漸增長到 30 分鐘。 如果能夠規律地完成晨間習慣,無論時間是長是短,給自己來點小獎勵。 對每個新增的項目,安排一到兩週的實驗期,觀察成效和自己的感受。 習慣養成不是件短時間內能做到的事,但若堅持下去並慢慢累積,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如果你現在正結束一段長假、受不了高壓生活的話,建議你現在就戒掉早晨滑手機的習慣,好好培養屬於自己的早晨習慣吧。一日之計在於晨,想建立生活品質,成為理想自我,讓我們從每天早上的改變開始做起! 參考資料: [1] What Happens To Your Brain When You Check Your Phone As You Wake Up/Bustle/2019/10/25 [2] 《儀式的力量》/Theresa Cheung [3] 為什麼早上起床不要滑手機?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閱讀前哨站/2019/11/1 January 30, 2020 at 09: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GIymp

如果夢想務實,就不是夢想,只是待辦事項 https://ift.tt/2U9VoLs Titan大田出版 小時候,當我們闡述我們的夢想時,大人總會笑著跟我們說不可能。但夢想不等於目標,餅畫得大一點,又有甚麼關係呢? 文|傑森.寇特基 圖片|大田出版 提供 「我當然有夢想,只不過我很務實。」 沒有人想承認自己沒有夢想,但也沒人想被當成傻子,被當成窩囊廢更慘。畢竟你的夢想越大,越有可能失敗。 宣稱自己的夢想很實際,聽起來就是比較聰明。你營造出自己見多識廣,比較可能成功,不會追逐幼稚又愚蠢的夢想。 然而這裡有個詞彙非常值得商榷。 就是「務實」。誰來評斷什麼是「務實」呢? 開單車修理店的萊特兄弟用賺來的錢打造世上第一架「飛行器」,當時鄰居會覺得他們「務實」嗎? 畢竟在 1902 年(萊特兄弟成功的前一年),開爾文勛爵(此人聰明絕頂,提出絕對零度就是攝氏零下二七三.一五度)說,「實際上,沒有飛機飛得上去。」 萊特兄弟成功上青天之後才五十八年,前總統甘迺迪在 1961 年就表示,美國 1970 年之前,一定會送人類到月球,難道這個宣言「務實」嗎?(對了,甘迺迪這番演講之後五年,口袋型計算機才問世。) 認為人類可能找到愛滋病、自閉症或阿茲海默症的解藥,這種想法「務實」嗎? 這個世界缺乏遠大夢想,在世的人當中,沒有誰的夢想大到離譜。事實上,我甚至不確定有沒有夢想過大的可能性。 我不需要查報告了解腦容量有多少還未開發,就知道人類還有無限潛能。無論是人工心臟的發明,失明人士登上聖母峰,或是撐過種族大滅絕的倖存者,光看這些例子就夠了。 我們的潛能無窮,有能力完成乍看之下不太務實的事情。 圖片|大田出版 提供 如果夢想務實,就不是夢想,只是待辦事項。 如果你想務實,就認真面對自己的恐懼,畢竟你擔心的多數事情都不會發生。夢想這件事就不必管它務不務實,至少一開始還沒必要。 無論你認為自己的夢想有多遠大,其實都不夠大。好夢想必須夠瘋狂,而且不太可能實現。 「遠大夢想會創造魔法,可以激盪人心,追求卓越。」—比爾.麥卡尼 要作夢,不如夢得更大。如果有人說你太不切實際,那麼你的方向肯定無誤,假裝你就是萊特兄弟一族失聯的遠親吧。 不要擔心自己不務實,反而要提防自己認定「不可能」的事情。 如同約翰.安德魯.霍姆斯的睿智名言,「絕對不要對年輕人說哪件事情做不到,上帝等這個對不可能之事一無所知的人,也許等上幾百年了。」 圖片|大田出版 提供 本文摘自傑森.寇特基《誰說企鵝不可以飛:打破框架,遠離成人乏味症》。由大田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誰說企鵝不可以飛:打破框架,遠離成人乏味症》 January 30, 2020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9VoLs

「凌晨三點,遇見在線的他」深夜來的愛,最終也會下落不明 https://ift.tt/2S0iMbr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起床第一件事是拿手機看他有沒有傳訊息,睡前最後一件事儘量拖延你們的晚安。但你那麼看重的他卻突然消失。 文|3am.talk 圖片|圓神出版 提供 有一種愛情故事開始得太快,總是讓我們有點慌亂、有點期待、有點措手不及。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偶然下,你們的相識沒多久就已經昇華到深交。他不久之前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陌生人,如今你卻聽到他在你心房上輕輕敲門的聲音。你們白天討論著生活的瑣碎,晚上互相陪伴又傾訴心聲。昨天的噓寒加上今天的問暖,漸漸都被時間和陪伴醞釀出曖昧,你忍不住把感情注入這些勾魂攝魄的火花裡。你一點一點地習慣、一天一天地上癮,在餘溫急速下降的時候卻開始坐立不安。 我只想知道,這個人現在還在你觸手可及的範圍之內嗎? 除了睡覺的那幾個小時之外,我們似乎都沒辦法忍受沒跟他聊天的每一個時刻,甚至沒他的晚安你就無法安心入睡,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確認自己有沒有錯過他的回覆。 在不知不覺中,他的陪伴竟然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安慰,深怕隨時把他弄丟了就等同失去唯一個跟自己靈魂相近的人。他是艱辛生活裡那根最後的稻草,他是茶米油鹽裡的最後一顆糖。 你覺得他出現的時機剛剛好,因為那時候你渴望著來自誰的溫暖,而他碰巧在最黑的夜晚,為你挑了一盞微暖的燈。可是你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只有真正寂寞的人,才能引起另一個寂寞人的共鳴與迴響。所謂靈魂伴侶,其實一半是自己的靈魂,而剩下的「伴」個則是陪伴的伴。 陪我們聊出感情的人不只一個,但看著後來他們一個個都離線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只是自己在自導自演。(推薦閱讀:當代戀愛|Caspering:沒意思卻繼續聊是什麼心態?) 圖片|來源 你要記住,用心記住,沒多少人會在週六的夜店遇見真愛,還有那些在深夜時分隔著手機、撩你的情話也不見得能等到對方在耳邊為你呢喃。所以不要從陪伴裡面提取愛,這些神祕的面紗背後不一定是你期望已久的愛情。 在這個年頭,相逢恨晚或一見鍾情都可以是一種逢場作戲。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付出一切,只為博取他的微笑與溫暖,別讓你的認真淪落為他隨手可得、反手可棄的笑話。不要讓自己太容易被撩動,撩著撩著就心動的那種。愛情本來沒有想像中那麼殘酷,但我們不願意去客觀地思考它的時候,就注定會敗在它手裡。 對於他們一個個的離開,你實在是無能為力,你問我有些人是不是天生注定會失去?我無法告訴你命運是否早就替你安排了一切,但與其把這筆帳算在命運頭上,不如說你自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做出了選擇。(延伸閱讀:【單身日記】他若喜歡你,不會讓你等) 你既然選擇讓他成為你夜裡的月亮,他就永遠無法是你白天裡溫暖而燦爛的太陽。 你離開的腳步太急促,我放下你的節奏太緩慢。 我不禁嘆了口氣。 如果我們是貨真價實的靈魂伴侶, 就不會在分開的時候毫無默契。 凌晨 1:21 了, 後來太多讓我們為之動情的人最終都下落不明。 本文摘自3am.talk的《你想在凌晨三點聽見誰的晚安》。由圓神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你想在凌晨三點聽見誰的晚安》 January 29, 2020 at 1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S0iMbr

壹捌零參專文|無底洞吞噬一切,那裡有心的碎片 https://ift.tt/2SbWDY7 台灣東販 同時擁有多個曖昧對象,對每個人都有所保留,不輕易給出承諾。但那纏綿中的情感,也不一定是假的。 文|壹捌零參 圖片|台灣東販提供 無底洞吞噬了一切, 所以那裡什麼都有, 有心的碎片, 有無奈, 有不再被想起的人, 有我, 有時也會有妳。   無底洞越來越大, 所以自己越來越小, 小的不想思考, 小的隨波逐流, 小的不輕易離開, 小的離開了就不再回來。 長在身上的無底洞, 那使你漸漸什麼都沒有, 有的都掉進洞裡, 僅剩的都只是溫柔。 圖片|台灣東販提供 洗完澡走出浴室,還光著身子邊用灰色毛巾擦拭頭髮,房間裡只開了盞橘黃色的夜燈,你看見她坐在床上,你那張以黑色床單黑色被套黑色枕頭組成的雙人床,你看著她手裡握著你的手機,頭沒因你靠近而抬起,那個瞬間,再怎麼遲鈍的男人大腦,也知道了大事不妙。 她在你去洗澡的時候,看了你的手機,這已經成為事實了,你也沒有打算問為什麼,為什麼要偷看我手機,好奇心嗎?還是缺乏安全感?為什麼可以這樣?其實偷看別人手機是一件很缺德的事,這些問題,你都不打算去思考,其實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狀況了,你在心裡盤算著,那才沒幾秒鐘的時間,你以一種理所當然的姿態,走到書桌旁拿起香菸和打火機,這是你洗完澡的習慣,打開窗戶,就算房間裡還開著冷氣。(同場加映:給男孩的安全感練習:你沒安全感,才會處處想控制對方) 你點起了一根菸,抽。 到這她都還未開口說任何一句話。 自然的吸吐一次之後,你將身的正面轉向了在床上盤坐的她,此時灰色的大毛巾已經圍在你的下半身,接下來是計畫的第一步,你一副驚覺不對勁的把剛抽完一口的菸熄了,妳怎麼了,對床上的她問著,見她不答,向前也坐上了床,把距離拉近到聽得見她呼吸的長度,之後又問了一次,妳怎麼了嗎?怎麼拿著我的手機?輕輕從她手中取下手機之後,沒有多餘的動作,像是看手機畫面或把螢幕關暗,就只是從她手上取下手機,像是一種策略,先繞過問題的中心點,之後你用手輕撫她的臉,一邊抬起她的下巴,一邊加強驚慌的口氣,妳怎麼哭了?此刻女孩才潰堤,無助的哭著,問那個女人是誰,那個聊天視窗裡,才剛剛道完晚安的,語畢後還傳了愛心的女人是誰,女朋友?曖昧?那你把我當什麼? 她是我之前追過的女生,你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你知道你站得住腳,就算檢視聊天內容,你是個很小心的人,你留著各種餘地活著,你知道曖昧這種勾當不一定要流於言表,有時是暗語傳達,就像避開所有法律漏洞一般,你不曾給過誰任何承諾,也不曾完全表露自己,這些思緒快速晃過腦海後,你不疾不徐的環抱住她,還輕輕笑了兩聲,抱歉,是我沒讓妳知道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那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了,是在妳出現之前的事,我不想追她了,現在只喜歡妳,是妳讓我不想繼續追的,你在她耳邊這樣說著。(推薦閱讀:當代戀愛|Caspering:沒意思卻繼續聊是什麼心態?) 這便是計畫的第二步,像是把糖給想吃糖的人那樣,讓她知道她很重要,不需要胡思亂想,這是策略執行的方向。 上個月才在一堂中文系的選修課上認識,不到兩個禮拜就一起回家過夜了,契機是她家停電,問著能不能來你這借浴室洗澡,也許兩個人早就有好感,理由荒不荒唐,看來只要能拉近距離省去那些不必要的時間,就一直都會是可以被忽略的。所以其實也不是情侶關係,對你來說,上過床不一定代表承諾過什麼,你總是可以用情感是衝動的,太浪漫以至於不想錯過,之類的理由開脫,若是被問起要不要在一起,也能畫起未來的大餅,模糊當下不想給誰承諾的窘境。 她看似從原本的悲傷,變成了生氣,在你抱住她說完該說的話之後,情緒的轉變對你來說是好的,代表她在聽,正在消化你給的,是能繼續嘗試溝通的,你加大了雙手環抱的力氣,一陣抱緊,之後鬆開了手,直直看著她,她壓著眉頭瞪著你,你在她還沒開口之前就站了起來,伸手拿起剛剛被你放在床邊的手機,示意要遞給她,不然妳打開來看看,看到底是怎樣,你一派輕鬆地說著,但心裡知道這很危險,你自己清楚得很,手機裡還有其他曖昧對象,都是不定時的炸彈,雖然有著各種防備措施和應對策略,但你累了,不想在這個剛洗完澡,舒服放鬆的夜晚,繼續費心動腦。 猶豫太久了,你沒多說什麼,以最無所謂的態度把手機溫柔地放回原處,是她手勾不到的地方,而你牽起她,對不起讓妳哭了,是我的錯,又一次好好的抱著她,寵溺的拍拍她的頭,沒事沒事,不會有下次了,雖然如此,你知道她還在生氣,事情沒那麼快結束。 計畫還有最後一步。 把手從背向下移到了腰,你以單手輕輕撫摸著,額頭靠上她的額頭,可不可以不要生氣了,她才正想回嘴,你就把嘴唇向她耳邊湊近,以唇輕輕吻過,她沒能講出一個字,但喘了口氣,接著你將身體前傾引導她躺下。 這是言和最快的方式,你一直這樣相信著,性,是人性原始的甜,雖然對此的喜好因人有強弱之分,但你知道兩人擁抱在一塊,無語而纏綿,是最純粹的美好。(推薦閱讀:「抱著我卻想著他」慣性出軌者,其實有跡可循?) 之後,她先睡著了,你靜靜看著側身睡著的她,其實你也是很喜歡她的,你其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想定下來,也許是討厭麻煩,也許是單純的還沒長大,還太幼稚,你知道這樣對不起她,對不起過很多人,你還是有正常的倫理道德的,也許是心生病了,每每想到這,你就懶得繼續多想了,都是過程吧,你從床上坐起,走到窗邊,用手指撿起在這之前熄滅的菸,點燃,抽。 本文摘自壹捌零參《入內後,請安靜》由台灣東販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入內後,請安靜》 January 29, 2020 at 10: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SbWDY7

女孩,你為什麼這樣談戀愛?討好伴侶,背後是擔心不被愛的恐懼 https://ift.tt/2uMsfv1 大好書屋 你是一個經常付出所有的伴侶嗎?你的付出,是健康的嗎?還是出於對方離開你的恐懼? 文|伊莉莎白.德依 在我二十幾歲的時期,也就是在克拉珀姆過著沒有亮晶晶義式咖啡機的分租生活期間,親密關係最後總是會演變成由我負責所有的購物、烹調和清潔工作。儘管我才是有全職工作的那一方,而對方通常都沒有。 這種狀態背後的諷刺有兩個層次:我不僅賺得比大部分的男友都多,甚至還自願做好所有的家事。當時我認為這麼做能讓我化身為完美的女性典型,在職場上是稱霸群雄的女老大,回到家則願意屈居服從的位置。例如我假裝喜歡足球,儘管對越位規則毫無概念(我到現在還是不懂,不過我已經不在乎了),因為只要是另一半的願望,我都願意聽從。(推薦閱讀:「回家又是第二輪班」生活改變值量表,測試你的家庭壓力指數) 有一年,當時的男友要過生日,我預定了餐廳,他卻要求我去餐廳時不要化妝,因為他比較喜歡這樣,我一句話也沒說就照做了——即便沒有平常的睫毛膏和遮瑕膏做為武裝令我覺得既赤裸又脆弱。 圖片|來源 我把「兼顧一切」的概念和「自認為應該負起一切責任」的觀念混淆了。我太急著想成為完美的女友和完美的專業人士,卻沒有花時間思考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反而讓自己被其他人的強烈意願左右,包括男友和男性上司。 當我用文字形容年輕版的自己,與她面對面時,有種古怪的感受。她看起來迷惘又恐懼,但對外呈現的形象卻是充滿自信且思路清晰。不過由於我現在已經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明白那個階段的實際狀況,事實上就是她已所剩無幾的自我價值感會繼續萎縮。 她沒有發現滿足感的關鍵,不在於透過男性的稱讚或關注來獲得肯定,進而抵銷自己的信心匱乏;也不在於莫名更重視男性的意見,而非那些她熟識且深愛的女性。真正的關鍵在於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有價值;在於從好友身上尋求認同感,而非期待愛人做到一切;在於用多少體貼對待那些她擔心會轉身離去的男人,就該用多少體貼對待自己。(推薦閱讀:【為你點歌】當你心甘情願愛一個人,卻愛到連自己都消失了) 圖片|來源 當時,我真的很擔心,擔心到忍讓過度的地步,我再也沒辦法表達出自己的真正的想法。那位喜歡我素顏的男友並不想離開他的六人分租房,但是我覺得交往一年後就是應該要同居。這位男友已經向我求婚,而我以兩人還太年輕為由拒絕了。儘管他對我表白了愛意,卻不想和我一起找個公寓同居,而當他終於坦承自己的想法,我既不激動也沒有問清楚原因,而是試圖假裝自己是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在小說《控制》(Gone Girl)中精準描寫的「酷女郎」:我不把這當一回事,並且說我可以理解他和朋友在一起很開心,而且我可以等。 總之,最後他還是和我分手了,他解釋說自己剛找到新工作,要同時應付工作和這段關係實在是壓力太大。我因為太過傷心,竟然用各種荒謬的誘因來試圖挽回,就像用麵包屑布置誘拐路線一樣:我對他說,我有一張演唱會門票,可以看到他喜歡的歌手,而想來想去就只有和他一起去最適合。所以我們約好一起去演唱會,我刻意穿上他喜歡的無肩帶灰藍色上衣,然後和他並肩站在北倫敦一處髒兮兮的演唱會場館。我意識到他非常靠近,同時也明白自己不該碰觸這個最近才不再親近的對象,因此感到難以放鬆。不過我卻假裝一派輕鬆、愉快嬉笑、樂在其中,接著,在那天晚上進入尾聲時,我們在地鐵站友好地互道晚安,擁抱了一下,但沒有親吻,他看起來完全沒事,而我回家的一路上都在忍住不讓淚水奪眶而出。 現在再去回想當時的情況,實在是很難為情。我以為自己表現得豁達且自制,彷彿是要不經意地讓他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但實際上當然不是這麼回事,我反而讓他可以非常輕鬆地分手,儘管我真正的意圖是要挽回他。(同場加映:當我們只是因為「渴望被愛」而付出,會有什麼問題?) 最愚蠢的是,這招居然有用,他在兩個月後表示想要復合。這位就是在我經歷慘烈的一夜情之後和我通電話的前男友,隔天我們在一起喝酒時,我就知道自己會讓他重新進入我的生活,而我也真的這麼做了。 圖片|來源 這段感情又持續了一年,我們還是沒有同居,倒是我為自己找到了新住處。男友說他會幫忙我搬家,但就在那一天,他沒有現身來幫忙處理那些紙箱,我打電話給他,也無人接聽,於是我在他徹底消失的情況下搬完整個家,多虧了艾瑪和愛麗絲英勇的支援,她們把一箱又一箱的書拖上三個階梯(「看來,」艾瑪打開另一箱精裝書時故意板著臉說:「你真的很喜歡看書。」)。接著她們還在一個人潮多到不可思議的週六帶我去 IKEA,經歷過這種戰火的洗禮,我們之間的感情早已遠遠超越一般的友情。 最後,男友終於來電,說他和「兄弟們」玩得太晚所以睡過頭,而且對於錯過這一切感到很抱歉。 「沒關係。」我說完之後掛斷電話,但還是沒有和他分手。一直到幾個月後,我們在一種雙方都含糊其詞的情況下分手。我們都開始和別人約會,但都沒有和彼此坦承。說實話,這是我唯一會的分手方法:先找好下一段可以投入和付出的戀情。如此一來,我就永遠不必面對自己不夠資格被愛的終極恐懼。 這段回憶實在是不怎麼美好,而且重新回頭認識自己原來是處在非黑即白的世界,也讓我覺得有點奇妙,即便那只不過是十五到二十年前,那時我竟然還很慶幸自己活在「現代」社會。 那個年代,同性婚姻尚未合法,性別酷兒和跨性別社群也尚未被接受,這些相對而言都是非常近年的進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元,也不再那麼對他人妄加批評。 本文摘自伊莉莎白.德依的《慶祝失敗:從愛情、工作到生活,我在挫折裡學到的事》。由大好書屋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慶祝失敗:從愛情、工作到生活,我在挫折裡學到的事》 January 29, 2020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Msfv1

韓劇幕後:�電視拍攝的現場,就是凌虐女性的現場 https://ift.tt/2U8cER5 EZ叢書館 韓劇《獨酒男女》李韓光PD 自殺後,我們得以知道那些熱門影劇背後的真相:原來影劇拍攝現場,就是凌虐女性的現場。 文|李韓率 對「女性」更加殘忍的拍攝現場 「腿很粗,去減肥,反省一下好嗎。」 L進入劇組工作沒多久,就已徹底領悟到不同階級的處境是怎麼回事,越低階的人,要承受的壓榨及人格侮辱就越強。最低階級就是被稱為「菜鳥」的底層工作人員。此外,還有個和「菜鳥」一樣低階但處境更艱難的角色,那就是「女性」。 L既是菜鳥,也是女性。 厭惡總是會往低處流動。L位於劇組最低處,忍受厭惡竟成了她的工作。這個工作環境非常惡劣,性別歧視、性暴力等問題十分嚴重,承受超時勞動與暴力文化的幕後人員們,非但沒有對與自己處境相同的女性拿出同理心,反而還以「紓壓」為由,對L做出更惡劣、殘忍的事。無法向上抵抗,厭惡不斷向下蔓延,促使L產生這種想法: 「影劇拍攝現場,就是凌虐女性的現場。」 無論是《獨酒男女》對策委員會、戲劇製作環境改善 TF 還是韓光中心,我們收到的性騷擾、性暴力相關舉發,不曾間斷過。劇組現場總是充滿無數的外貌批評和黃腔。男性會將女性的外貌排名,會騷擾像 L 這樣的年輕女性。 這種性騷擾不分場合,哪裡都會發生,即使是在公開的正式會議中,性騷擾也肆無忌憚地發生著。 與藝人一同工作的拍攝現場,男性會拿女性的外貌和女演員比較,挑撥地說著「人家長這樣,為什麼妳長那樣啊」;採用新進人員時,說出「因為是女生,只要漂亮就好,還要看什麼啊」之類的話,再自然不過。這就是影劇幕後的世界。男性幕後人員自己的人格都已經被踐踏得體無完膚,僅存的少數閒暇時間,竟然還拿來羞辱女性同事的外貌、對女性同事性騷擾,實在是有夠悲哀。 女性工作人員正暴露在性暴力的威脅中。有個案例是,一位男性導演在與新人女性編劇開會時,突然關掉燈,握住她的手,說了許多不堪入耳的話。 「(邊握住手)牽個手也算性騷擾?」 「(對女性老菜鳥說)一個月給妳幾萬塊,我們交往吧。」 「有男朋友嗎?不是處女了吧?」 「想跟妳睡。」 「要不是她已經結婚的話,我早就○○了。」 這些例子,已不僅是單純的羞辱,更暗示了具體的身體接觸及暴力。相當多的女性在承受這些令人不快的黃腔,甚至已承受了肢體上的性暴力威脅。 「因為是女生所以得這樣做才行。因為是女生才有問題。」 拍攝現場不斷地將女性當作玩弄的對象,充滿暴力,在工作上更是對女性有著各種歧視。「因為是女生」、「反正是女生」等歧視的話語背後,窩藏著的是厭惡女性的認知。「因為是女生,所以在聚餐中就得倒酒」這種迂腐的歧視,依舊明目張膽地發生。女性因長時間拍攝而露出精疲力盡的神色時,馬上就會被用「因為是女生所以才這樣」的標準看待。 很多人會將女性助理形容為「煮飯的人」,或要求女性進行不合理的家務事勞動。此外,「討厭在現場聞到脂粉味」或「女性編劇很感性、男性編劇很會講故事」等違反常識的歧視言行也不斷存在著。這種歧視問題,也造成女性的職業生涯中斷。對於被迫偏重育兒及家事負擔的女性來說,日夜都要工作的影劇圈,是個讓人難以長久撐下去的地方。 若不是和同行結婚這種特殊情況的話,會因為配偶無法理解其勞動環境,而處於公司和家庭兩頭燒的壓力之下。也因為這種結構,相當多女性在懷孕、生產過後,就離開了影劇圈。比起男性,女性的職場生涯中斷比例壓倒性地高。這意味著對女性來說,關係經常會被職業綁住,且選擇的幅度也較窄。 「要是被盯上就更累了,這種程度的騷擾就由他吧,就當作是他在幫我按摩手掌好了。」 老實說,在韓國社會,職場性別歧視、性暴力這種文化,並非是令人太訝異的事。影劇工作更是封閉性的結構,加上對性別歧視麻木無感的集體意識,所以這個問題仍無法改善。特別是在承包簽約、外包契約、自由業者契約的影響之下,形成了階級制的、複雜的影劇生態圈。 在這個畸形的環境中,在上下關係分明的工作現場,身處於低階的女性工作者,幾乎不可能輕易拒絕前輩及導演的需索。 有舉報說,曾有一位十年資歷的男性前輩說要指派工作,結果坐到女性副導膝蓋上,撫摸特定身體部位;有人表示,與自己原本很尊敬的 PD 一起吃飯時,對方突然試圖親吻和擁抱自己。 2019 年國際婦女節活動的宣傳漫畫(facebook.com/hanbit.mediacenter)。圖片|出版社提供 這些女性擔心以後沒戲可拍,所以強忍心中憤怒,反而還得安撫哄勸這些前輩,才能脫身。像這樣,被害者們因工作與生計問題而被迫隱忍,甚至在事發之後,她們也只能學著去應對這種爛事,無論再發生怎樣的暴力行為,都只能笑著面對。 「喂,在這個業界,沒有經歷過一次這種事,妳以為妳爬得上去?」 犯下性侵行為的,大多是在工作現場握有權力的人,所以其他工作人員非但不會同情被害人,反而還會出來護航加害者。曾有一位知名PD被指控對女員工性侵,但後來竟以「他是個好人,只是酒品稍微有點不好」這種護航的說詞輕易脫身,有些人會對被害者說「這都受不了,就別在這裡工作了」,更過分的是,還有人會反過來指責受害人:「是妳勾引他吧!」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受害人沒有抱著離開業界的決心去揭發,大部分的事件就會被掩埋,加害者持續留在業內。無奈的是,即便告成了,加害者往往也只會得到「禁止進出電視台一年」或「停止一切活動」這類不痛不癢的處分,不久之後就能重返業界。再加上今日的業界環境,加害者即使離開電視台,也還有很多方可以去,諸如外包製作公司、有線電視台等,有許多需要他們的地方,所以只要換個工作地點就可以了。 「不跟你簽約了」 預防性侵和反性別歧視的制度,施行狀況極糟。性平教育講習制度形同虛設。 曾有舉報表示,性平教育講習課程的公文,公司每個月都會收到一次,但在連續三部戲的拍攝過程中,這個課程一次都沒有開成過。實際情況是,在幾乎與現場直播無異的製作日程中,根本沒時間也沒意願依法辦理。甚至,性平制度的推行,在業界還會受到各種阻礙。有位外包PD,想要將「反性侵內部規章」附在劇本中,結果電視台 PD 竟然阻止他這麼做,威脅說:「你敢放一次,我就不跟你簽約。」 縱容性侵行為、漠視我們為了改革而做出的努力,將責任全推到弱勢人們的頭上,連續劇拍攝現場的性別問題,不僅沒有改善,反而還變得越來越嚴重。 沒有性別歧視和性暴力的拍攝現場 以影劇工作現場為題材的 tvN 連續劇《今生是第一次》(導演朴俊和/編劇尹蘭中)中,有一場戲,劇中飾演編劇的女主角差點被副導性侵,但同劇組的 PD 和編劇卻要息事寧人,女主角想反抗,PD 這麼說了:「編劇,妳以為這裡是什麼大學社團嗎?這種小事都要吵吵鬧鬧,怎麼拍戲啊?連續劇是團隊作業,沒有我們,妳一個作品都進不來,知道嗎?」 誰會想到,原來劇中情節都是真的。拍攝現場中的暴力、性騷擾、猥褻、性侵,無論是何種程度的惡行,都對被害者的職涯以及人生造成嚴重的傷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當事者們的聲音。幸好近來在各領域中女性們的聲音開始發聲,出現了改變的徵兆。在許多連續劇劇本中都有反性侵的內容,性平教育執行率也正在提高。對勞動的尊重,可以從對人的尊重出發。 沒有性別歧視、沒有性暴力的連續劇拍攝現場,與遵守勞動基準法的現場一樣重要且必要。從現在起,不要再加諸歧視與暴力,讓我們朝著平等工作的現場邁進。 ※ 本章節由連載於韓光中心的 storyfunding 文章為基礎撰寫而成。 本文摘自李韓率《消逝的韓光》由 EZ 叢書館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消逝的韓光》 January 29, 2020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8cER5

爸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多久?離婚後,我才發現自己就像我母親 https://ift.tt/2uMdpoj 大好書屋 這套禮服就像不請自來的房客,不停提醒我婚姻失敗的事實。我在親友面前許下各種承諾後的六年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是怎麼搞砸一段自己曾經深信會有好結果的感情? 文|伊莉莎白.德依 有個場景儼然已成為熱門電影必備的經典橋段:夫妻離婚之後,女性(絕大多數都是女性)會抱起一團不忠前夫的衣物從臥室窗戶往外丟,接著開始翻閱合照相簿,把前夫的頭從每張洋溢著幸福微笑的相片中撕掉。有時候(但不一定),場景會再次轉換,怒氣沖沖的女性會故意刮傷出軌前夫的車子,並且用廚房剪刀把他所有上班穿的西裝都剪成碎片。 我會想起這些電影場景,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沙發上滑手機,打算從一連串的婚禮相片切除我自己的頭,而不是前伴侶的。把自己容光煥發的臉龐從在小教堂外拍攝的婚禮相片移除,是相當超現實的體驗;想當初我們在點滿蠟燭的禮堂宴客,後方的紅色背景是特別設立的照相棚,後來在舞池上、昏暗的燈光之下,就在 DJ 放出第一首歌的前奏之前,我們拍下了這張相片。 我從來沒有預料這天的到來,畢竟沒有人會在走進婚禮會場時就想到離婚這件事;當你穿著鋼骨婚紗馬甲,心跳快到必須抓住父親的手臂以免昏倒,你並不會想到離婚這件事。你無法想像這件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你不會相信有一天,自己竟然在修改數位婚禮相片,這樣才能在 eBay 拍賣網路上把美人魚風格禮服和長袖蕾絲上衣賣給陌生人。 圖片|來源 儘管如此,我還是落入了這個狀態。自從我的婚姻劃下句點以來,婚紗禮服已經掛在衣櫃裡三年,外面包著乾洗塑膠套,旁邊緊貼著冬季大衣。雖然我試圖忘記婚紗的存在,卻從未成功過。這套禮服就像不請自來的房客,不停提醒我婚姻失敗的事實。 我在親友面前許下各種承諾後的六年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是怎麼搞砸一段自己曾經深信會有好結果的感情?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必須重新檢視過去,不只是維持婚姻的那四年,還包括之前我在二十幾歲時長期交往過的男友,甚至要再往前回溯到影響我青春期成長的文化環境、我的童年,以及我對親密伴侶的定義是從何而來。 就大部分的人而言,對長期親密關係組成的初步認識,都是來自我們的父母。我父母的婚姻很傳統,就是一九七○年代中期到晚期的典型婚姻,父親是全職外科醫師,而母親則放棄工作來照顧姊姊和我。後來,當我們開始上學,母親重回職場,兼職擔任大學講師和地方法官。我的父母都是相當了不起的人,到現在依然彼此扶持,並且讓我學會善良、正直和勤勞的價值。 然而,也有其他類型的思想漸漸進入了我的潛意識。我是在英國的「性別歧視法案」(Sex Discrimination Act)通過三年後出生,這項法案禁止在工作場所歧視女性的行為;一九七九年,也就是我一歲時,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成為英國第一位女性首相。儘管外頭的世界已經開始收成女性主義的果實,在一般家庭緊閉的門後方,潮流的影響還尚未發酵。 當時還是個絕大多數婚姻都仰賴各司其職的時代,家事主要是由女性負責,而男性在外賺錢養家,回家時飯菜已經準備好。母親的職責就是照顧小孩,雖然當時已經有托兒所,但只能做為臨時替代方案,這種做法是延續二戰後的一項措施,用於協助被迫外出工作、有特殊需求的母親。 一九七二年,教育白皮書提出普及托兒所教育的願景,然而進度卻因為四年後的金融危機停滯不前。以上種種原因導致社會普遍認為,女性的首要之務是扮演好母親的角色,而女性其他任何個人目標的重要性都遠低於母職。「選擇」外出工作並且把小孩交給托兒所,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觀念。 正因如此,儘管我的母親是擁有劍橋大學經濟學位的優秀女性,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她還是選擇了擱置自己的職涯發展。 這對我造成的影響涉及兩個層次。 一方面,我很感謝母親全心全意的照顧(她在我們姊妹倆上學之前就教我們學習閱讀,我也因此熱愛書籍和閱讀,而我的職業生涯可能從此時就已經奠下基礎),而年紀大一點之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多麼幸運。 進入女校之後,我所受到的教育是,取得學位並追求夢想中的職業並非難事,另外我也隱約感覺到,這是我必須要做的選擇,如此才能報答其他女性為我奮力爭取來的權利。我被灌輸的觀念是,將來我可能會有小孩,不過未來的伴侶會分擔家務,也會換尿布和洗浴室,也許還願意撥空用線條明顯的二頭肌和三角肌把新生兒抱在懷裡,就像Athena黑白海報中的模特兒一樣。男女之間的差異日漸消弭,我們正在朝更平等的社會邁進。總之,理論上是如此。 我滿十八歲時,正是「浪女文化」(ladette culture)的巔峰時期。在那個年代,柔伊.波爾(Zoë Ball)和莎拉.考克斯(Sara Cox)等電台主持人會穿著足球運動衣、暢飲啤酒並口無遮攔地大罵髒話,耳邊響起的音樂則是來自流行女子團體「聖女合唱團」(All Saints),她們在 MV 中會穿著軍裝長褲,而不是合身的亮片洋裝。 所以,我並不覺得自己有受到性別的限制。在整個大學期間,我留著一頭短髮,穿著 Vans 運動鞋;當我在二○○二年成為全國性週日報的新聞記者,我也從來沒有覺得身為女性是一種障礙。當謠言傳出我是因為和資深主管有一段情才能進報社,甚至當多數是男性的編輯以看好戲的心態,要求我試用「高潮機器」,我也從未認為問題出在我的性別。 而當時我亟欲想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專題撰稿人,於是點頭接受了這份重要的調查新聞工作。確實是我讓自己陷入這個尷尬的狀況,但我想說明的是,儘管我從學校學到的並不是如此,但這個要求之所以會出現,正是因為背後的體制仍然是由中年白人男性主宰,因此我更難開口拒絕,也覺得自己很難在專業方面迎頭趕上。 我在報社期間並沒有遭遇性騷擾,當時我的主要同僚和上司都是大方和善的男性,願意在我需要時給予機會,然而我所得到的機會還是來自男性,因為作主的就是男性。另外,我被要求撰寫的各種內容,通常都和我身為女性有關。 多年後,對電影巨頭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指控浮出檯面,「#MeToo」運動隨之興起,我才發現自己在人生中的那段時期確實經歷過性別歧視,但我卻毫不質疑地吞下這一切,來換取一個能接受我的工作環境。 簡而言之,我竟然因為得到了自己應有的權利而心懷感謝。 如果當時就明白這個道理,我想自己應該會在工作環境更據理力爭,而不是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屬於男性的空間,彷彿是那些我曾有幸受邀進入、燈光昏暗的豪華夜店 VIP 區。 然而,這些都是事後之明;當時我忙著發新聞,參加長時間暢飲的午餐聚會,自認抱持著不屈不撓的工作態度。 話雖如此,我的親密關係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在這方面,我仍然深深受到傳統的影響;在親密關係中,我不知不覺變成了新版的一九七○年代的家庭主婦,和小時候眼中的母親如出一轍。 本文摘自伊莉莎白.德依著《慶祝失敗》。由大好書屋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慶祝失敗》 January 29,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uMdpoj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年後動起來!間歇 vs 持續運動,哪個比較消脂? https://ift.tt/2O9RWg1 照護線上 我們都知道多動有益塑身,但怎麼樣動,效率才會比較好呢?帶你認識「間歇運動」和「持續運動」的差異! 文|白映俞 醫師 新的一年,大家有什麼願望呢?除了賺大錢發大財,看看鏡中的自己,你可能不小心發現歲月的痕跡,當然,更少不了自己大吃的痕跡。 沒錯,在營養過剩的年代,我們吃的不少。因此不僅體重過重的人比例極高,很多人即使體重還在標準範圍裡,不算胖子,抽血起來卻發現血糖是過高的狀態,已經是糖尿病前期。(推薦閱讀:疲累、傷口難癒、視力變差,小心「糖尿病」找上門) 認知到飲食不可毫無節制,身體需要多活動減少脂肪堆積之後,我們想到的是「吃」和「動」兩個部分。只要吃少一點,動多一點,讓我們攝取進身體的能量少一點,並靠著運動消耗多一點點的能量,就能避免熱量累積在身上變成脂肪。 所以你應該常常聽到「少吃、多動」這樣的大原則,但你覺得這個原則有用嗎?很多人可能會搖搖頭,嘆氣說:「老生常談,說是這樣說,很難做到啊!」「說的容易,但實際上施行並不是這樣一件事情。」因此坊間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書籍、影片,這些強調「吃某種東西就能瘦」、「怎麼吃就能瘦」、或「怎麼運動最有效」可能都很暢銷,各種飲食法、運動法都各有支持者,反映了人類多想與變慢的新陳代謝作戰。 你現在喜歡哪種運動呢?比較喜歡游泳、跑馬拉松嗎?還是你是堅定的重訓派,只在健身房打滾呢?抑或你是個初學者,正不知道該選哪個入門?其實一直以來,學者們對於「該做怎樣的運動來減肥」想法都是莫衷一是。我們今天先不討論做哪種運動,而是先來討論運動的兩種模式:「持續運動」和「間歇運動」。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像如果你選擇的運動項目是跑步,「持續運動」的方式就是一口氣慢跑個 40 分鐘;而「間歇運動」的方式可以是先衝刺30秒,接著改成快走 1 分鐘,再衝刺 30 秒,再快走 1 分鐘,如此循環到沒力為止。 如果是你,你想選哪一種?或者你覺得哪種運動的效果會比較好呢? 很多人可能會直觀地想,「一直動」肯定會比「動一下,休息一下」還來的效果好吧。然而,曾有幾項研究認為間歇運動好處多多,比持續運動更能減少體脂肪和體重。很違背你的直覺嗎?其實認真計算起來,在做間歇運動的過程中,並不會比持續運動燃燒更多的熱量。但間歇運動能提高「運動之後」,也就是我們休息時間時的熱量消耗,等於在休息時間時也可以繼續燃脂。(同場加映:爆發式間歇訓練:為什麼持續的運動還是可能讓你變胖?) 看到這裡大家可以有個新概念:不同的運動方式會促進身體有不同的代謝反應。而間歇運動帶來的好處是大家會很喜歡的,也就是提高基礎代謝率,在運動後還能持續提供燃燒脂肪的好處。 單篇研究難以代表宏觀,我們來看這篇找出 36 篇臨床研究,比較間歇運動與持續運動結果所做的綜合分析。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首先,只要有運動,就有好處!不管是持續運動或間歇運動,都能帶來減少身體脂肪重量,與身體體脂肪比率的好處。 要細分的話,持續運動和間歇運動減少體脂肪比率的效果差不多。然而,間歇運動減少身體總脂肪量的效果較為顯著,也就是實際的總脂肪量會下降比較多喔。 間歇運動所需的時間比較短。在這個研究裡,平均大家做間歇運動所需的時間是 23 到 25 分鐘,而持續運動要帶來相近的效果則需要 41 分鐘。 當然研究人員也觀察到,如果運動的時候是被監督著,像是被健身教練這樣的專業人士帶著做,減脂效果比較好,也比較願意繼續持續練習。 從這篇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間歇運動是很值得大家嘗試的一種運動模式。想想看,當相對來說運動時間短一點,甚至幾乎減到一半的話(40 分鐘對比 20 分鐘),等於降低了踏入間歇運動的門檻,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個好選擇。再說,相較於做持續運動,做間歇運動還可以燃燒更多的脂肪,瞬間就提高了大家做運動的意願。 當然接著我們就要問,「要做到怎樣的程度?」才是合格的間歇運動,我們於「間歇運動 – 高強度、TABATA、七分鐘」這篇文章裡曾討論過不同型態的訓練。以上研究提到的間歇運動多屬於高強度間歇運動,也就是運動過程中要做到「近最大的努力」,到最高心跳速度或是最高耗氧量的八成。 不過,大家不用太執著於這些名稱,雖然很多專家會試著定義「高強度」這件事情,規範到底做到怎樣的運動才叫做「高強度間歇運動」,然而剛開始運動的各位必須了解,運動強度很多時候是「相對性」的。 每個人的運動能力本來就不同,跟我們過去有沒有在做運動,現在是幾歲,身體狀況等因素都有關係。而且,我們做這些運動的目的並不是要去符合哪個專家所說的「高強度」,而是要確定自己做了這些運動之後,能幫助身體變得更健康,千萬不要為了運動而惹來一身傷。(你會喜歡:不用花錢上健身房也能動起來!五款健身 APP 推薦) 圖片|照護線上 提供 所以,請先不要被「高強度」這樣的想法套牢,而對間歇運動望之卻步。選個簡單的、符合自己目前狀況的間歇運動開始做起。有開始做運動,開始練習,對自己就會有用,不會因為還不符合到高強度的說法而沒用。持續練習,持續進步,持續挑戰自己的能力,逐步視身體狀況加強訓練難度,是更可行的辦法。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January 29,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O9RWg1

不一定要買名牌!離開法國前,五種質感伴手禮盤點 https://ift.tt/2RzyP0R Insidr 你的歐洲旅遊小管家 人在法國,每樣東西看起來都好新奇,讓你猶豫不知道要買什麼當伴手禮嗎?介紹平價又有質感的店家給你! 文| Insidr 你的歐洲旅遊小管家 終於要實現親眼近看法國的心願!非常懂得精緻和可愛設計的法國人,無論是點心或紀念品,都讓人愛不釋手!但不怕旅途顛簸壓碎,又不貴的精美禮物,哪裡才有呢?難道真的要走進塞納河周邊的遊客紀念品店嗎? 挑選稱心如意的紀念品並不簡單,不過仍有一些小撇步可以幫你成功選購!在巴黎其實有很多道地的紀念品商店,它們提供各種法式禮品,不僅質量上乘,而且有多種多樣的選擇;如果想省點旅費,可以走進超市買最具有法國傳統風味的零食,一定會讓台灣的親友開心! 法式特色美食伴手禮 圖片|wikimedia 給料理型朋友:杜巴利伯爵夫人Comtesse du Barry 法國料理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來到巴黎你絕對不會錯過品嚐法國料理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到杜巴利伯爵夫人來,選購最法式的食物打包帶回家!杜巴利伯爵夫人提供各式方便攜帶的美食禮盒:法式肉醬、松露、鵝肝和手工果醬應有盡有,而且品質上乘,呈現最道地的法式美味,是分享給家人朋友的最好選擇。(注意:入境台灣可攜帶的肉製品,請詳細請參考相關規定!) 地點: 羅浮宮商廊 Carrousel du Louvre – 99 rue de Rivoli. 75001 & 奧斯曼13 Bd Haussmann, 75009 Paris  給雅痞型朋友:Arty Dandy 圖片|Arty Dandy Arty Dandy 是一家獨特的畫廊概念商店,藝術、設計、時尚的理念在這裡交織,為顧客提供優質的商品。這裡是選購一件禮物的好地方,店主精心挑選了不同品牌、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 Arty Dandy 的理念,也反映了巴黎的特色文化:就是異想和個性! 店內提供的商品包括服飾、鞋履、各種小飾品,甚至有特色的小擺件,你可以在一家店內買到各種你想要的紀念品。 地址:1 Rue de Furstemberg, 75006 Paris  給文青型朋友:Sergeant Paper的獨特收藏品 圖片|Sergeant Paper 這家店出售來自法國和全球各地 800 多位藝術作品的複製品。所有的複製品都是在店內印刷的,且會給你提供一張授權證明,證明這份複製品也是獨一無二的。也因此這裡的售賣的藝術品價格並不高,如果你的預算在 50 歐到 150 歐之間,就能在這裡找到和心意的紀念品。 地址:38 Rue Quincampoix, 75004 Paris     給熱愛手感溫度的朋友:在地文創小物:Klin d’oeil 圖片|Klin d’oeil Klin d’oeil 是一家很有特色的買手店,在這家風格清新的店裡有各種文具、首飾、陶瓷製品、插畫作品和各種家具配件。所有的商品都是來自年前有創造力的藝術家,Klin d’oeil 的店主精心挑選呈現在店內的藝術品,還時不時的在店內舉行各種活動。(延伸閱讀:質感手作、食堂、老宅居酒屋!這樣玩沖繩好療癒) 地址:6 Rue Deguerry, 75011 Paris  法國平價超市攻略 超市的優點不僅是比較便宜,也因為幾乎全年無休,如果妳來不及去商店選禮物,可以在週末假日到超市買齊紀念品! 讓我們走進大街上很容易找到的 Carrefour City, Monoprix 甚至最平價的 LeaderPrice, 尋找傳統糖果餅乾:國民品牌有來自世界遺產聖米歇爾山的 La Mere Poulard、St Michel 和 LU ; 常見糕點有厚切奶油餅 galettes, 厚切鬆餅 gaufres, 包裹著細白糖霜的茶飲絕配 boudoir 手指脆餅、貝殼狀的瑪德蓮蛋糕、Bonne Maman 系列的果醬和餅乾,以及超市常會有的自有品牌,製造一樣卻更平價的國民甜點,妳也可以考慮。 手指脆餅我們首推粉嫩迷人的Biscuits Roses。圖片|wikimedia 如果不買零食,法國人居家必備的物美價廉馬賽橄欖油香皂、薰衣草粒,也都是精美又受人歡迎的選擇!(你會喜歡:這座城市,最不缺甜:巴黎百年甜點名店 Angelina Tearoom) 如果妳想精打細算,懂得用旅人身分退稅,那麼就走進歐洲最大的拉法葉百貨紀念品區吧!3 到 20 歐元的各大老牌糕餅甜點、鵝肝醬和食材很齊全;可以依照你的預算選擇,滿額就能退稅,等於總價再打九折哦! INSIDR 祝妳巴黎旅途愉快,Bon voyage! January 29,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zyP0R

心靈牌卡|我該做什麼,來收心呢? https://ift.tt/38KEvem 凡妮莎 你適合哪種收心操呢? 連假過後,準備回到工作崗位的你,現在心情還好嗎? 過年期間,我看了新書《專注,是一種資產》,裡面提到注意力的發散會產生損耗很強大,反而讓效率下降。這一次的牌卡測驗,我們使用作者柚子甜為了新書所開發的牌卡《心靈資產卡》,一起來收攝心神,讓身心調頻到高效能來迎接開工吧! 占卜方式 在內心詢問問題,做三個深呼吸,憑直覺挑選一張圖卡。 圖片|作者提供 【有關心靈牌卡】 當我們靜下心來為自己抽一張牌,就開啟了與潛意識的合作。 所有外在的樣貌,都是內在世界的一種投射;當我們透過牌卡,像照鏡子般看見內在的狀態,就有機會調整自己,啟動心的力量。 圖片|作者提供 留白的餘裕,讓生活更有效率 抽到第一張牌卡的你,本身就很注重時間,不管是工作或假期,都會把時間安排的很妥當。只是,注重效能的你,如果不留心就容易讓身心超載,反而更沒品質喔!(延伸閱讀:催眠故事|給你的自在藥方:愛上不夠完美,但如此真實的自己) 這張牌想告訴你,現在的你要學習的是『留白的藝術』;在假期及工作之間,幫自己留些空間,將更有餘裕迎接挑戰。 不管是在假期結束前,將行程留一些空白讓稍微停下來,或是在開工當天,提早一些讓自己進到辦公室,甚至只是在準備工作前,給自己一分鐘閉眼靜心,都能幫助你更有力量完成工作的挑戰喔! 圖片|作者提供 你如何對待身體,身體會誠實的回應你 連假期間,就是讓人很容易罪惡、墮落的深坑呀!大吃大喝、熬夜追劇,你的身體是否開始用浮腫、沉重來回應你了呢?(延伸閱讀:電影《大餓》教會我的事:你的食慾,暗藏你想解決的人生難題) 抽到這張牌卡的你,標題已經寫的很清楚了,應該不用我多說明了吧?你準備好要為身體贖罪了嗎?(笑) 請把專注力帶回自己的身體,補回連假期間縱慾過度的行為;不管是做做瑜珈伸展一下身體,做些有氧運動消耗沉重的能量,都能啟動新陳代謝,讓身體更輕盈、頭腦更清醒,找回你的活力,做事也會更有效率! 圖片|作者提供 放下抗拒,正面迎擊的你超帥氣! 「超、不、想、開、工、啦!」想到開工,不免就會想到迎面而來排山倒海的工作待辦事項,讓人心生厭煩。 「你所抵抗的東西會持續存在,你所靜觀的東西會消失。」——榮格 與其將能量消耗在不必要的抗拒上,不如正面迎擊它吧!花點時間,整理一下新的一年工作上的新計畫、或是排一下開工後工作的優先順序、準備開會的資料,都可以讓你的心情更加安定,用更優雅的姿態迎接嶄新的一年。 圖片|作者提供 接地氣,感受大地之母的支持 你是個心靈敏感細膩的人,正因為如此,連假期間與人群的接觸及碰撞,對你來說可能會是一種情緒上的消耗。 抽到這張牌卡,是你的潛意識在告訴你:心思細膩的你,並不是孤獨的,不要默默承受超額的情緒。(延伸閱讀:諮詢筆記|不明原因低潮?是身體提醒你該休息) 在連假前找個時間到大自然走走吧!走路時,感受自己與大地相連結:你正穩定平安的,被地球溫暖支持著,過多的情緒,也一併被承接下來了。新的一年,就用這樣安穩的頻率開始迎接工作吧! 作者資訊 我是凡妮莎,是一位心靈工作者,使用催眠及牌卡協助人們探索潛意識,找回內在的力量。歡迎追蹤更多文章:臉書《凡妮莎聊心室》 柚子甜《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January 29, 2020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8KEvem

台灣同婚專法通過後,或許你該看看太平洋彼岸的狀況 https://ift.tt/36x4zZ4 擲地有聲 同性戀曾經是一個禁忌的話題,被刻意忽略、拋棄,儘管終究被看到,仍一再遭受醜化,被貼上不同的負面標籤,在這條追求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道路上,從來不缺絆腳石與路障。 文|Yuton Lee 揮別 2019,邁入 2020,歲末年初總是充滿感謝。謝謝自己曾經用盡全力為夢想而努力,謝謝身邊總有一群人用言語或行動告訴我「你可以」,更謝謝那群鍥而不捨、越挫越勇、永不放棄的戰士們,在平權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堅決守護這塊土地上,每一個人應得的基本權利。(延伸閱讀:性別快訊|同婚專法今日正式通過,親愛的我們結婚吧!) 2019 年全球 19 大好事之一:台灣立法保障同性婚姻 2019 年年末,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帶著讀者回顧這世界在 2019 年間發生的 19 件好事,期許世人來年繼續加油,讓好事發生。其中,台灣立法保障同性婚姻權上榜,華郵並以此為證,大力歡呼「人權」不再是西方獨有的概念,而是普世價值。 當華郵用短短的幾行字,陳述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們都曉得,那背後是多少的努力與哀愁。無數戀人不論如何共同度過多少光陰,克服多少困難,仍然是法律上的陌生人,他們為了與心上人成為親人,花了一輩子奮鬥,把握每一次機會,試圖告訴所有台灣人:同性戀也是人。對這群人來說,每一次的挫敗,都需要更多的勇氣、毅力與信念,才能再站起來往前走,但他們總是能夠站起來,而且站的一次比一次更挺拔,走的一次比一次更堅定,因為他們知道,唯有如此,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以及以後的世世代代,才能勇敢自信的活著。 從釋憲到立法,每一個人終有權利與心愛的人成婚 2017 年 5 月 24 日,大法官針對同性婚姻公布釋字第 748 號解釋,認定「民法親屬編婚姻章,未使相同性別二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違反憲法第 22 條保障婚姻自由及第7條保障平等權之意旨」。簡單來說,同性伴侶不能結婚是一件違反憲法的事,而在台灣這個法治的國家,這樣違法的事不僅不被允許,更需要改正。對此,大法官給了 2 年的時間修正或制定相關法律,若沒能在期限內完成,同性伴侶將直接適用民法對於婚姻的規定。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 5 月 24 日剛好是摯友老 P 的生日。將近 20 年的友誼,我從來沒有把同性戀的他當作和我不一樣的人來看,就像和異性戀朋友一樣,我們分享與現任伴侶相處的喜悅、宣洩對前任伴侶的不滿,然而,直到 2017 年 5 月 24 日這天,我才驚覺,當我自以為我們是在同一個起跑點上追尋幸福時,其實都是我一廂情願。 當我誇下海口說要當一個自由自在的「單身貴族」,是因為我有選擇要不要結婚的權利;當我幻想著和交往多年的異性伴侶共組家庭時,是因為法律能幫我實現這樣的渴望;當我抱怨辦場婚禮好像兩個家族的大拜拜時,是因為這個社會賦予我與另一伴步入禮堂的資格。我的夢想與煩惱,老 P 都無法感同身受,不是因為他不想,而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機會。 原來,要擁有幸福,是要「碰運氣」的。可悲的是,所謂好運,不是指找到對的人,而是成為異性戀。異性戀能夠從「我喜歡你」到「我愛你」,再一路走到「我們結婚吧」,並不是因為愛的比較深刻、比較用力、比較刻骨銘心,而是因為所愛之人的性別與自己不同。身為「幸運的異性戀」,我從來不知道當這樣的「理所當然」成為「癡人說夢」是什麼感覺。 2019 年 5 月 17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草案》,這個完全無法從字面上猜測內容為何的法律,正是全亞洲第一個賦予同性婚姻合法性的專法。它並不完美,因為專法是在民法之外制定的法律,等於是將同性配偶及異性配偶分而待之,但不可否認,這仍是台灣保障婚姻自由及平等權的一大步。至此,同性伴侶也有選擇步入婚姻的權利。(延伸閱讀:釋字 748 解釋施行法草案:親愛的,法律上我們不再是陌生人) 消息一出,我馬上恭喜 E 和 R,笑說他們作為我朋友之中交往最久的一對,如今終於可以結婚了!他們卻淡淡地說,很高興看到台灣走到這一步,但他們現在很好,暫時沒有結婚的打算。我當下只是無知地納悶這得來不易的勝利,難道不是所有同性伴侶想要的嗎?後來想想,這些年來大家辛苦追求的,其實從來不是婚姻本身,而是選擇婚姻的權利-我們不需要這個社會告訴我們該不該結婚,或甚麼時候結婚,我們要自己決定到底要不要結婚。 太平洋彼岸,美國同性戀爭取平權過程同樣步履闌珊 2019 年年底,位於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的新聞博物館(Newseum)走入歷史,而我則有幸在它關門前造訪。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象徵自由來臨的破碎柏林圍牆,也不是 2、300 百年來世界各地的報紙頭版,而是位在博物館頂樓、講述美國同性戀者爭取平權運動的特展-崛起(RISE UP)。這個特展雖然隨著博物館的歇業而結束,但它想傳達的精神永在,而我也希望能透過分享這樣美好的事物,促成台灣本土的「崛起」特展。 圖片|來源 新聞博物館的「崛起」特展是以時序性的方式,呈現自 1950 年代起,美國同性戀爭取平權的過程,包含重大事件、指標性人物、歷史性法案等等。展覽雖然是以活潑溫暖的橘黃色為主調,並搭配彩虹旗與互動式看板,試圖營造迎接勝利的歡樂氛圍,但展覽內容總令人鼻酸。同性戀曾經是一個禁忌的話題,被刻意忽略、拋棄,儘管終究被看到,仍一再遭受醜化,被貼上不同的負面標籤,在這條追求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道路上,從來不缺絆腳石與路障。 圖片|來源 我最喜歡的展區是在入口處,ㄇ字型的展間中央放著兩座長椅,面對記錄片「大眾文化的力量」(The Power of Popular Culture),展間的右半邊是漆著年代表的牆,牆上則掛著與年代相呼應的代表性物品。回顧過去無數的影視作品,同性戀者常常是襯托異性戀者的丑角,扮醜、扮傻、扮怪,帶給觀眾歡笑,被迫塑造出屬於同性戀的單一刻板印象;同性戀的人生並不重要,即便不是幸福收場,觀眾也見怪不怪。大多時候,我們沒有懷疑、沒有質問,我們在享受輕鬆歡笑的當下,吸收了對同性戀的成見,然後把它化為己有,而這正是大眾傳播的力量。 圖片|來源 隨著同性平權運動崛起,大眾媒體也開始意識到過去的歧視與不公,並紛紛尋求改變,對於同性戀權利的爭取起了推波助瀾的功效。許多對媒體訊息總照單全收的社會大眾這也才驚覺,過去的訕笑是多麼的傷人。而當有越來越多的名人站出來,大聲說出「我是同性戀」,這個社會突如大夢初醒般發現,同性戀、異性戀就像是外向的人、內向的人,不過是我們對彼此的一種分類罷了。不同類型的人可能是天生如此,也可能是後天養成,重要的是,它沒有好壞之分、高低之差、對錯之別。 華府新聞博物館的「崛起」特展雖是以美國同性戀爭取平權運動為主角,但一路走來所遭受的歧視、排擠、汙名化及邊緣化,卻也令人不禁想起故鄉的台灣同志朋友們。他們同樣遭受「不男不女」、「娘娘腔」、「很 man」、「搞 gay」等歧視性謾罵,同樣被貼上「很髒」、「淫亂」、「敗壞社會風氣」等毫無根據的抹黑指控,但最重要的是,他們也同樣堅信天賦人權,因此在爭取平權的路上,屢敗屢戰,越挫越勇。 謝謝在寶島上追求平權的勇士,謝謝你們不放棄希望、不向不公不義屈服、不為了迎和別人而扭曲自己。你們的崛起,就是 2019 年台灣最美好的事。 January 28, 2020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x4zZ4

為生活增加態度!四款智慧助理家電,讓日子更方便 https://ift.tt/2RxLOjT 小妮子 智慧音箱越來越熱門,從聆聽體驗到功能性、支援串流服務到底怎麼選,找一款適合你的智慧音箱讓居家空間更有溫度吧! 以前常常看到國外生活風格 YouTuber 在影片中會呼換像是 Alexa、Siri 等智慧音箱,去年度隨著中文智慧語音助理陸續在台灣上市,越來越多人想跨入智慧居家的領域。筆者在去年也有機會使用到不同款的智慧音箱,今年也想在家增添一些人性化 3C 產品,讓生活更便利、更聰明。 除了像傳統音響播放音樂,早上起床能告訴妳天氣,在廚房烹飪不用用油膩的手設計時器,做瑜伽不用中斷也能切換聽音樂、轉成新聞內容掌握時事,或是想收聽 Podcadt 上心靈成長、商業趨勢節目,智慧音箱在生活中的確有不少的使用情境,本篇幫你挑選適合的智慧居家助理。 HomePod 居家環境美學音質絕佳 圖|Apple 去年夏天終於在台灣上市的蘋果智慧語音助理 HomePod,從外觀設計的簡約風,易於搭配居家裝潢就讓人喜愛,最重要的還是在音質表現,首次聽到 HomePod 在居家空間播放音樂,感到非常驚艷,接近原音的環繞聲、背景、和聲擴散在整個室內空間,自己嘗試開著 HomePod 播放搖滾樂曲在家做起事來更振奮。 打電話給家人、把購物清單放到備忘錄,對著 HomePod 喊聲就能幫你做到了!如果平常沒有太多「智慧助理」需求,也可以當作一般的音箱,光是播音樂就讓筆者相當驚艷,主打能連接音箱組,只要串接兩台就可播放出寬廣渾厚的重低音效果,且隨著家中每個房間的擺設和空間不同跟隨環境重新調整音場。 內建 6 顆麥克風收音更好,也很適合在家辦派對時使用,在多人環境下一樣可以喚醒 Siri ,切換不同歌曲讓節慶派對更有氣氛,以這樣的音質表現達到許多專業級喇叭,售價 9900 元還算是可接受範圍,除了播放音樂,還能收聽新聞,目前可以啟動像是 Pop Radio、Hit Fm、九八新聞台、東森新聞頭條、ICRT Taiwan News 等等,時時刻刻需要背景聲音的朋友們,這台 HomePod 非常直得入手。 未來蘋果也會持續優化使用體驗,讓音箱變得更人性化,像是有 「Handoff」功能,連於同一 Wi-fi 中,只要戴著耳機回到家,音樂就會自動切換到 HomePod 播放,讓音樂體驗更流暢。 適合::對音質高要求或是居家環境坪數較高 價格: NT$9900 哪裡買:蘋果官網/旗艦店 各大電商通路 小愛同學 價格親民 米家豐富家電 圖|小米 雖然是比 Google 和 Apple 前更早在台上市的中文語音助理,但是仍然有用口音、用語上的差異,不過比起其他智慧家居品牌,如果想踏入智慧家庭的世界,小米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支援小米自家生態系的家電種類豐富,檯燈、燈泡、插座、電子鍋,價格也相當可愛,像是這款智慧音箱在台售價$1495 。 除了語音點歌,還可以使用音箱 App 播放音樂,同時可以通過藍牙播放手機、平板、電腦上的音樂 ,目前在台灣主要合作的串流平台是 KKBOX,如果使用 App 連結,其他也有像是兒童故事有聲書、中翻英、備忘錄、鬧鐘提醒等等功能,家中若有小孩相當適合。 小米一直是平價路線,當然相對於其他音響音質較為普通,但是放在廚房邊聽 Podcast 或音樂邊煮菜也挺不錯的,無布面材質沾染油煙仍然方便擦拭,也不用擔心太高貴弄髒心疼。 適合:想以較低成本跨入智慧居家生活 價格: NT$1495 哪裡買:小米官網/專賣店 各大電商通路 Google Nest Mini 平價質感設計 壁掛好擺放 圖|Google Store 去年 11 月才正在台灣上市的迷你音箱,外型相當小巧可愛,這次 Google Nest Mini 裝置上方使用的是 100% 回收寶特瓶製成的耐用布料,看起來還是相當有質感針對不同裝潢設計算是非常百搭,底座還有掛勾孔設計,讓你可以搭配居家裝潢設計將音箱懸吊於牆壁。 目前 Google Nest Mini 除了可連接自家 YouTube 、 Spotify、My Music、Netflix 等串流服務,在智慧居家部分,也可連接多樣電器產品、聯網設備是必須的,不只是支援 、LG、飛利浦 、大同、小米、Yeelight 等,從照明、插座、空調、掃地機器人、除濕機、空氣清淨機、洗衣機等家電都可透過 Google Nest Mini 聲控使用。當然如果還沒有入手這些智慧設備的,也可以購買智慧插座,把家裡既有的家電產品連上去,ㄧ樣可以聲控啟動。 之前不少朋友有從美國、日本購回,現在支援中文的 Google 語音助理,能支援更多台灣在地的服務,家中長輩也能方便用中文溝通使用,過去一直受到熱議的「語音助理是女生」隱含著性別歧視問題,這次 Google 在音箱也做了調整,加入男生的聲音,初次使用時已不是 Google 小姐出現讓人感到新奇,目前在國外甚至已經有六種音色,未來也有機會聽到更多不同的助理幫你服務。 適合:追求風格質感與智慧科技兼備 價格: NT$ 1785 哪裡買:Google Store/台灣大哥大/各大電商通路 LUCIA mini 台語聲控 MOD 轉台服務 圖|中華電信 支援中文無法滿足家裡講台語的長輩,在一月份中華電信也再推出全新的智慧音箱 LUCIA mini 支援台語聲控了,繼去年推出 i  寶貝智慧聲控服務,開始打造智慧音箱產品,主打為全家人提供服務的小助理,從影音娛樂、教育學習、新聞時事及生活資訊查詢都有。此次推出首創的台語聲控 KKBOX 點歌及 MOD 轉台服務,家中年長長輩也能輕鬆上手。 這次的音箱 LUCIA mini ,外觀上變得更時尚,純白色簡約風更容易搭配居家設計,另外還可攜帶上可外接行動電源。除了軟體服務升級,硬體設計上,也讓音質升級了,內建將聲音平均分散的導音錐設計,環繞效果、細膩的音質,聆聽起來更有感。 電信商搭配指定方案像是 HiNet 光世代/行動 4G 指定方案音箱可以免費,如果單機購買享免費i寶貝服務 12 個月,i 寶貝服務內建 KKBOX 音樂、FunPark 童書 365 篇,不用額外申辦,如果家中本身習慣使用 MOD、KKBOX 或是有愛聽故事的小朋友,非常適合入手中華電信推出的 i 寶貝服務音箱。 適合:中華電信 MOD 用戶 家有學齡孩童、長輩同住 價格: NT$ 2490 哪裡買:中華電信網路門市 January 28, 2020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xLOjT

2020年1月27日 星期一

12星座怎麼聊?動人的開場白讓我們一見如故 https://ift.tt/30ZE0dG Charming BrandTalks 想和初識的人有一場愉快的對話,「星座」是有趣又不失禮的最佳話題。十二星座各有特色,你知道要怎麼說出吸引他們的開場白嗎? 從國師唐綺陽精準一年一度神預言,到美國「神婆」蘇珊米勒精細到日期的每月運勢,甚至新聞頻道右下角不斷切換的各星座今日幸運色,星座已經成為當代人的日常。見到一個新朋友,如果不知道該聊些什麼,問問對方星座總是個不會出錯的好話題。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快,交友軟體盛行,怎麼靠聊星座打出安全牌,又能聊出新意在短短幾句交談裡讓對方印象深刻,可就考驗每個人的創意和智慧了。 一個好的開場白,能讓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你知道十二星座最喜歡的開場白是什麼嗎? 火象星座:引起興趣,是開啟談話的關鍵 牡羊座〈3/21—4/19〉:隨和好親近的牡羊座,只要提問通常都願意坦率回答。牡羊對生活目標充滿熱情,因此坦誠地分享最近在做的事可以引發他的興趣和好感。無論如何,千萬別用沈默當作回答!推薦開場白: 「最近在忙些什麼呢? 「你看過最新上映的《兔嘲男孩》了嗎?」 獅子座〈7/23—8/22〉:自信爆棚的獅子喜歡受到矚目,千萬別吝惜對他拋出讚賞的話語,但這種關注切忌膚淺。在誇讚對方的同時從外貌延伸到對氣質、打扮的肯定,更能贏得獅子的心。推薦開場白: 「你的工作好有趣噢!你上班的時候都做些什麼啊?」 「喜歡你的墨鏡/項鍊/襯衫,是在哪裡買的啊?」 射手座〈11/22—12/21〉:愛好自由的運動狂人,拿運動和旅遊當敲門磚準沒錯。想接近不喜歡受到拘束的射手,可別準備三百頁的報告,一上場就問艱深的專業問題。先從不帶壓力的閒聊開始吧。推薦開場白: 「最近有去哪裡玩嗎?」 「你最近放的那張照片是在紐約拍的嗎?」 (圖片來源:Pixta) 土象星座:根植生活,讓對話切身可感 摩羯座〈12/22—1/19〉:摩羯無疑是十二星座中事業心最重的工作狂。和他聊天的話題最好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樣才能吸引務實又有理想的摩羯。推薦開場白: 「你對澳洲大火有什麼看法?」 「最近工作怎麼樣了?」 金牛座〈4/20—5/20〉:務實的金牛總是踏實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擅長理財也愛好美食的金牛,一說起好吃的東西就滔滔不絕了起來。推薦開場白: 「最近有推薦的甜點嗎?」 「你吃過新開的那家餐廳了嗎?」 處女座〈8/23—9/22〉:處女座講究的生活品味和質感,讓他們總能一絲不苟打理出精緻的日常。他們也以同樣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和談話。如果不是正經又有內涵的話題,就別輕易對處女座們開口了。 推薦開場白:「我最近聽了一個很不錯的podcast,推薦給你」 「有推薦的咖啡廳嗎?」 風象星座:掌握節奏,是延續對話的關鍵秘訣 雙子座〈5/21—6/20〉:十二星座中的好奇寶寶,對零碎的瑣事和八卦都有搜集癖。特別愛說話的雙子什麼都能輕易地聊起來,據說他們連在跑步機上都能聊天。推薦開場白: 「你知道最近大家都在迷許光漢嗎?」 「嗨!你今天在做什麼?」 天秤座〈9/23—10/22〉:天秤座注重人際間的平衡,熱愛藝術和美學,不喜歡衝突和吵鬧,因此也是特別容易壓抑自己的人。想讓天秤喜歡和你說話,也許就從傾聽開始。推薦開場白: 「年假有去哪裡走走嗎?」 「你今天新上傳的照片有點悲傷,還好嗎?」 水瓶座〈1/20—2/18〉:水瓶可以說是十二星座思想最跳躍、最奇特、最捉模不定的人。和天馬行空的水瓶聊起來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抓住他思考的方向和節奏,讓對話保持有趣。面對熱愛新奇的水瓶,科技與3C是個不錯的聊天主題。推薦開場白: 「我跟你說一件奇怪的事!」 「最近新出的手機你覺得值得入手嗎?」 (圖片來源:Pixta) 水象星座:以情動人,讓交談在情感的潤澤下越發順暢 巨蟹座〈6/21—7/22〉:顧家又溫柔的巨蟹重視居家生活,喜歡把自己的殼佈置得舒舒服服的窩著。和他們聊聊家庭擺設準沒錯。推薦開場白: 「我最近買了水氧機,覺得真的很舒壓。」 「某牌出的收納箱真的好方便噢。」 天蠍座〈10/23—11/21〉:目標明確、野心勃勃的天蠍座可沒時間花在無謂的閒談,和他們聊天別談空話,他們渴望從對話中得到有意義的實用資訊。理財、投資、工作、共同的興趣都是好話題。推薦開場白: 「某家新出的信用卡真的是神卡欸。」 「我最近聽說______,你覺得呢?」 雙魚座〈2/19—3/20〉:浪漫夢幻、愛好藝術的雙魚座是無可救藥的浪漫派,和他們談愛情最能打中他們的心。熟悉一點之後,讓他們當你的愛情顧問他們也游刃有餘。推薦開場白: 「你覺得約會的時候去看展覽好還是看電影好?」 「我最近重看《樂來樂愛你》真的很感人。」 (圖片來源:Pixta) 帶著十二星座的推薦開場白,我們一見如故 要怎麼和十二星座展開話題,你都學會了嗎?在節奏快速的現代都市生活,和一個感興趣的對象相遇又擦身而過也許只是短短五分鐘的時間。幸好有 Omi,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有機會認識最多的人。Omi精準又豐富的興趣標籤,讓你在第一時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按下愛心就能在迅速流逝的時間裡停下來,給彼此一個相認的機會。配對成功以後,充滿趣味的 Quiz問答讓你和配對對象快速破冰,又能進一步了解對方。 只要女生開啟Quiz 功能,系統會自動生成三個有趣的問題,根據答案來決定要不要繼續認識彼此,順便也提供了談話主題,互動不冷場。準備好了嗎?一起用星座開場白試試看: Q:「如果政府要把下列物品列為非法,你覺得哪一項最糟糕?」 A:(A)白日夢 (B)提拉米蘇 (C)高空彈跳 (D)我奉公守法 對於愛好美食的金牛座,你知道該選哪個答案了嗎? 帶上十二星座的錦囊妙計,投向千百個可能相識、相合的人們。祝福你們,每次初遇,都像重逢。因為有Omi,我們在人群之中,一見如故。 文|Mia January 28, 2020 at 03: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0ZE0dG

在地人帶路!雙連銅板美食:超 Q 彈古早味大腸圈 https://ift.tt/2NZpGg7 Bella.tw儂儂 隱藏在赤峰街附近的超強大腸圈,趕緊試試吧!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如果你想要網美店,那這家可能不適合你,但如果你想要吃到阿嬤口味的古早味大腸煎,請不要錯過這一篇!是的,愛逛菜市場愛逛老街的儂編口袋裡有間小店,靠著半油煎的大腸圈,就算是非用餐期,裡頭客人也是絡繹不絕的來吃,Q 彈超涮口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看下去! 隱藏在赤峰街附近的超強大腸煎 是的,這家隱藏在雙連赤峰街附近的《巷仔內大腸煎》,沒吃到真的是太可惜,雖然說這店面真的小到經過也不會發現,但《食間到》秉持著要把最好吃的東西帶給大家,今天就來特別突襲。《巷仔內大腸煎》嚴選當日現宰新鮮的溫體豬腸,老闆苦笑自己從每天清晨五點就在工作,天還沒亮就開始洗豬腸子,然後就要炒米、將米灌到腸裡、再用適當的火侯蒸煮,過程真的要親力親為,全程手工又耗心神,不過看到客人開心的用餐表情,真的是最開心的事情。 雖然品項不多但樣樣都是經典,除了必吃的招牌「大腸煎」、「香菇肉焿」、「乾麵」小菜等等。均一都是銅板價實在是太親切了!這個價格要在赤峰街附近吃到便宜又溫飽的餐廳,真的沒有幾家,非用餐期人都那麼多可見有多受歡迎。此外,大腸煎還有自己的禮盒,逢年過節可以買一盒送家人真的蠻狂的。 大腸煎的秘密何在? 其實「大腸煎」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名字叫「大腸圈」,一份60元的大腸煎,撒上滿滿的香菜(香菜控儂編狂吃),大腸煎裡除了有糯米還有金勾蝦、花生、自製油蔥酥提香,吃原味就很古早味了。但如果想要來點不同風味,一定要沾一下他們家特製的「蒜蓉醬」、「辣椒水」,還以為吃到阿嬤親手做的大腸煎!吃完很想要再來一盤! 每天限量的「大腸頭」 看來看去,店家老闆主動問說「要不要來份大腸頭?」儂編頓時陷入疑惑,大腸頭跟剛剛前面那道的大腸圈有什麼不同呢?大腸頭用的是整個腸子中皮最厚的一段,每天只有 6-7 條超級限量,因為吃起來口感更佳更濃郁,因而受到很多客人喜歡。實際吃過後儂編覺得大腸圈吃起來比較嫩,而大腸頭則比較耐咬且風味更濃郁,不過限量難搶,往往到下午時段去買,已經賣完,只能說下次要趁早。 香菇肉焿 傳承嘉義新港阿嬤的「古早味香菇肉焿」,選用溫體夾心豬肉,再配上香菇、竹筍條在裡頭,先單喝一口湯就會「啊嘶——」,湯頭神秘之處在於裡頭隱隱有一股特別的蒜香,真的非常濃香~赤肉的部分也相當吸汁,咬下去肉香和湯汁迷人的味道就會爆開,湯頭的鮮味濃郁且爽口,不想單喝湯的朋友也可以點香菇肉焿麵還有香菇肉焿米粉絕對是飽又好吃。 乾麵 誰說乾麵很簡單不能介紹,這家《巷仔內大腸煎》自家煮的肉燥就是很可以!吃起來有點南部偏甜的肉燥味道,不死甜反而有點回甘,而且每一口都能吃到瘦肉的分明感,此外這豆芽菜也是的很「阿莎力」,簡直是豆芽菜拌麵吧這!(笑歪)熟客都一定會點上一道「大腸煎」再配一碗乾麵,這樣配才夠讚。  【《巷仔內大腸煎》店家資訊】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25巷20號 電話:02 2550 8765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11:00-19:00 (週日公休)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食間到】32年人氣老店《小麟素食》!老闆娘:「想開這家店,是為了紀念我的先生!」 【食間到】想吃得健康不再是奢侈!《男朋友家》在年輕人間一夕爆紅的原因是... 【食間到】終於有間麵店不是把裝潢當主業!《虎笑麵屋》溫體牛、乾拌麵隱藏在民生社區 January 28,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ZpGg7

十家異國手作品牌盤點:你能愛地球,也能讓生活有質感 https://ift.tt/2GvQGzu 擲地有聲 「你的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理想中的世界投票。」台灣在地的 10 個手作品牌,各自提倡友善環境、公平貿易! 文|Summer 近年來,台灣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消費倫理,抱持著友善環境與生產者的理念而成立的品牌與商家也越來越多——其中,時尚與服飾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被歸類為「道德時尚」的品牌,有一些提倡天然、環保、零廢棄材質,有一些,則是支持著遙遠國度之人的未來。 2020 年的初始,我們想分享 10 個值得你好好認識的台灣品牌——這些品牌大多都由台灣女性成立,生產者也大多是發展中國家的婦女。而且,這些台灣品牌都以異國手作為特色,透過美麗繽紛的手作品,連結世界兩端,實踐婦女自立、扶貧助學、友善環境、保存傳統工藝與文化。(推薦閱讀:巴黎生活美學:你付出的每一筆錢,都在為想要的世界買單) 這些品牌各有各的特色與風格,無論你喜歡文青風、療癒風、野性風、自然風、都會風,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件不只讓你更美好的經典收藏!快來看看吧! 1.地球樹 Earth Tree 「地球樹」成立於 2006 年,是台灣第一間以販售公平貿易產品為主的商家。公平貿易商品是利用天然或環保素材,在開發中國家以手工與友善環境的方式,由當地小農、婦女或弱勢族群,在不受剝削的環境下製作而成。 目前,「地球樹」的商品除了直接與生產者合作,大多來自日本的公平貿易團體,包括「People Tree」、「Nepali Bazaro」、「Sisam」、「Shapla Neer」、「第三世界」等,從茶、咖啡、巧克力、香料⋯⋯等各種食品、服飾配件、居家用品到生活雜貨,應有盡有。目前「地球樹」在台北的永康街與中山北路均設有實體店面。 「地球樹」在台獨家販售日本的公平貿易商品。圖片|作者提供 2.繭裹子 TWINE 「繭裹子」成立於 2010 年,是台灣第一間擁有「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認證的品牌。「繭裹子」商品由台灣團隊設計,再交由開發中國家的生產者製作。生產者皆為擁有公平貿易認證的團體,共約 25 個國家、50 多個生產組織,以手工製作、天然素材(有機棉、有機羊毛、有機黃麻、草木染、手織布)或回收材料(回收布料、回收玻璃、回收金屬)的環境友善方式生產,並融合世界各地文化與傳統技藝。 (推薦閱讀:開始你的綠色生活 21 天!養成綠色習慣,比你想得更簡單) 除了獲得公平貿易認證,「繭裹子」也同時身為 B 型企業、1% for the planet 會員,在全台擁有8間直營店面。 「繭裹子」2019年的夏季洋裝,由開發中國家的公平貿易團體製作,設計則出自「繭裹子」創辦人之手,以推出台灣大眾喜愛的款式。圖片|繭裹子 提供 3.from Syria:來自敘利亞的手作禮物 以 2016 年的一趟旅程為起點,台灣唯一的敘利亞婦女手作選物品牌「from Syria」在 2018 年正式成立。「from Syria」嚴選中東各地的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獨家引進各樣敘利亞婦女的美麗手作品,包括手作飾品、手作包包、有機棉服飾、手工皂⋯⋯等,希望透過道德時尚、婦女自立、友善環境、在地賦權的商業模式,支持身在異鄉的敘利亞婦女,透過工作重建心靈與經濟能力。(延伸閱讀:唉呀!錯的從來不是快時尚,是我們「貪小便宜」的心態?) 目前,「from Syria」的合作對象為 2 間土耳其工作坊、2 間黎巴嫩工作坊、1 間伊拉克工作坊,平均一個月可支持 13 名婦女的收入。「from Syria」一年來亦進行台灣大學「AIESEC」暑期營、政治大學「TED x NCCU」、2019台灣「時尚革命」、獨立書店⋯⋯等超過 15 場講座與展覽,希望成為台灣大眾參與敘利亞議題的一座橋樑。 「from Syria」合作的敘利亞婦女工作坊特地為台灣設計的耳環「福爾摩沙」,以外圈的米白色與藍色象徵著滔滔大海,擁抱著這座矗立崇山峻嶺的小島,而島上的人們有著褐色泥土般堅毅樸實的性格,中央的金黃色則代表一顆溫暖的心。圖片|Vito photography 4.北方牧人 Shangdrok 2015 年,由兩名台灣人與藏族共同創立的「北方牧人」,在藏區高原上建立婦女工作坊,製造以氂牛絨為原料的織品,如圍巾、毛線帽、毛氈帽、提袋。 所有商品皆由台灣團隊設計,融合藏族流傳的工藝技法、傳統圖騰,再交由藏區婦女手作完成,商品風格時尚簡約又不失溫度,為無法以放牧業維生的婦女開闢一條新路。 「北方牧人」使用輕薄又保暖的稀有氂牛絨製作服飾配件,風格簡約又不失溫暖。圖片|北方牧人 5.PIÑA COLADA 「PIÑA COLADA」是西班牙語的「鳳梨可樂達」,一種混合蘭姆酒、鳳梨汁、椰奶或椰油的甜雞尾酒。這個品牌的誕生來自一趟 2017 年拉丁美洲之旅,兩名創辦人遊歷各國後,期望將拉丁美洲獨特的文化藝術分享給更多人,並為當地經濟貢獻己力,因此創立「PIÑA COLADA」。 「PIÑA COLADA」直接與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企業、單親媽媽組織、傳統小型工作坊合作,使用當地生產的皮革、羊駝毛、有機天然染色棉線,以印加民族傳統手工藝法,製成繽紛的編織藝品,包括墨西哥、瓜地馬拉、秘魯、哥倫比亞⋯⋯等,並保障工匠擁有合理薪資,希望「PIÑA COLADA」成為一個致力於社會共好的品牌。(推薦閱讀:快速時尚以外的世界:德國符茲堡工匠職人,用一生做好一頂帽) 圖片|PIÑA COLADA 「PIÑA COLADA」的包包配件皆由拉丁美洲的社會企業、小型工作坊、單親婦女組織製作,充滿歡樂繽紛的風格。其中一間協會「Trama Textiles」即由瓜地馬拉的 400 名婦女組成,不但確保成員擁有合理薪酬,也以民主方式運作,並使用當地生產的有機天然染色棉線,製作服飾配件、居家用品等織品。 6.MIA made in Africa 「MIA」是長期關注蘇丹與南蘇丹的「還有我戰區關懷協會」(And Me Taiwan)旗下的公平貿易品牌,執行長張允欣是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語言學博士,曾受邀到奈及利亞國立伊巴丹大學(University of Ibadan)任教,在地經驗豐富。 她聯合烏干達數間難民組織,組成服裝設計團隊,與台灣設計師合作,推出 100% 非洲手作的高級訂製服飾,為非洲扶貧工作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圖片|Peilin shoots工作室、愛花製作所 「MIA」的難民婦女裁縫團隊與台灣設計師合作,推出高級訂作路線的服飾與鞋靴。2019 年,第一批鞋子與知名鞋履訂製工作室「愛花製作所」合作生產,第一批服飾也已在「繭裹子」首賣。 7.天愛花布 AITENGA 「天愛花布」是一對台灣排灣族姐妹成立的東非花布品牌。妹妹尤希谷 (Yoshiku)是一名非營利組織工作者,自 2014 年以來長駐烏干達,在當地小村莊成立裁縫工作坊,以東非傳統花布「Kitenge」為材料,教導單親媽媽製作耳環、髮帶、包包等商品,姐姐法莉絲(Vaillys)則在台灣負責販售與推廣,俏麗、獨特又好搭的商品一直廣受大眾歡迎。 圖片|天愛花布 「天愛花布」使用台灣少見的東非傳統花布「Kitenge」製作商品,從日常的小飾品到精品包皆有,這種花布每批都有專屬的獨特花色,不會有同樣的花色出現。(photo by ) 8.ASHA 「ASHA」成立於 2013 年,以透明的運作流程、公平貿易的價值觀,專門販售來自尼泊爾、泰北、印度的手工藝品,尤其是尼泊爾公平貿易品牌「WSDO」、「Woven」、「Hatale Udhyog」的手織品。 「ASHA」的利潤長期支持這三個國家的偏鄉社區營造、弱勢婦女就業、貧童就學。除了商業合作,「ASHA」與這些組織也在社區工作上互相合作,擁有良好的夥伴關係。「ASHA」的意思是印度語的「希望」,期待自身能為世界角落建立根基穩固的希望。目前「ASHA」在台北捷運麟光站附近擁有實體店面。 「Asha」與尼泊爾公平組織「WSDO」為長期夥伴,左圖為「Asha」職員拜訪「WSDO」創辦人藍卡麗(Ram Kali Khadka)奶奶,右圖為正在編織的尼泊爾視障婦女。圖片|Asha 9.洋嘎 YOUNGA 「洋嘎」從 2008 年的非洲花布服飾創作,近年轉變為推廣生態工藝與生活織物的品牌,與數個寮國傳統工藝聚落合作,採取對生產者、消費者、生態環境皆友善的當地素材與天然染法,透過社群培力、設計、行銷,鼓勵民族文化紀錄與保存,期待守護社群自然環境與工藝產業的永續發展。 圖片|洋嘎 「洋嘎」與寮國傣勒族村莊合作,從天然棉花的種植開始、手捻、植物染、織作過程,每一件手織品富含了自然的氣息與表情。 10.Chimmuwa 手織品 「Chimmuwa」由台灣人道援助工作者林良恕成立於 2004 年的泰國邊境,鼓勵當地克倫族村民沿用傳統的友善環境耕作方式,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並使用雨季前在旱稻田邊灑下棉花種秄、以野放方式成長的無毒棉花,最後由山村婦女手工捻線、採集當地植物與昆蟲天然染色,以傳統工法織成布匹。通常,林良恕會到山村收集布匹,再回到工作坊,由克倫族婦女剪裁、縫紉、設計,完成每件獨一無二的產品。(延伸閱讀:要命的牛仔褲:你的時尚,工人賣命換來的) 「Chimmuwa」是克倫族語,意思是未婚少女在出嫁前必須穿著的傳統白色編織連身裙,象徵著「純潔無瑕」的身分,也充分展現克倫族文化對真誠靈性的理想追求。「Chimmuwa」這個名字,代表的不僅是傳統編織工藝或社會企業品牌,對海外援助者而言,更代表一種在現代化適應過程,追求「順應自然利用土地」、「人類發展與傳統文化的和解共生」。 「Chimmuwa」鼓勵泰緬邊境山村種植有機棉、天然染色,並保存古法編織。圖片|Chimmuwa 從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到東亞,這10個台灣品牌將世界各地的美好故事與手藝帶回台灣,不只要讓台灣人更美麗,也邀請更多台灣人一起踏上讓世界更美好的道路! 如果你還沒加入這趟旅程,今年就一起啟程吧! January 28,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GvQGzu

你恨過你的孩子嗎?心理學家:其實你不用對這件事感到愧疚 https://ift.tt/2RW2XT7 POPA Channel 「有時,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不知這個念頭是否曾經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令你感到恐慌和愧疚,擔心自己會給孩子造成痛苦和傷害?母愛一直被宣揚為「偉大無私」,但對於現實中的母親來說,其實是這樣的。 「有時,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不知這個念頭是否曾經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令你感到恐慌和愧疚,擔心自己會給孩子造成痛苦和傷害? 母愛一直被宣揚為「偉大無私」,但對於現實中的母親來說,養育孩子的過程,一點也不像幻想中的美好,有著許多複雜而難以言說的感受。孩子帶給我們很多的幸福快樂,但也常常使得我們的生活一團糟。我們愛他們,但老實說,我們也會覺得煩,也會怨恨。 有時我們對愛恨想得太絕對,但人的情感有時其實很複雜,我們不用急著否認,也不需感到自責和羞恥。 英國兒科醫生兼心理學家 Donald Winnicott 認為,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真實而有力量的,而母親對孩子的恨亦是正常甚至是健康的。如果媽媽們把對孩子的怨恨壓抑住不去表達,那麼這些隱藏在愛背後的怨恨,反而才會破壞對孩子的愛。 他指出,對於孩子來講,擁有一個理解自己對孩子的愛,也接納自己對孩子的恨的母親,比一個認為自己百分百愛孩子的母親要強,後者正是那些時常以「愛」的名義控制和傷害孩子、從不認為自己會犯錯、出現問題馬上歸咎於人的母親。 我們未必會完全認同 Winnicott 的理論,但他讓我地明白,媽媽的恨(maternal hatred)很常見。我們不需要因為覺得不應該,就去否認,反而應該多認識、肯定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推薦閱讀:你不用再當大家口中的「好媽媽」:四個方法找回母親的主權) 圖片|《不管媽媽多麽討厭我》劇照 母親恨孩子的 18 個理由 Donald Winnicott(1896-1971)是英國精神分析學派的先驅之一,POPA 編輯在資料搜集期間,發現他曾整理出母親恨孩子的18個理由 ,不過要解讀的話,可能都需要有足夠的精神分析背景知識。好奇的讀者們,可以研究一下,如果有心理學的朋友可以分享下你們的理解和看法,歡迎交流。 The baby is not her own mental conception. 這個嬰兒不符合她自己的想像。(我們總對嬰孩有過分美好的想像,) The baby is not the one of childhood play, father’s child, brother’s child, etc. 這個嬰兒不是童年遊戲中的假嬰兒,也不是父親的孩子、兄弟的孩子。(換言之,媽媽不能將嬰兒退還給別人,那是她自己的嬰兒,也不像平常看別人家的嬰兒那樣美好。) The baby is not magically produced. 嬰兒不是奇跡地誕生。(外國有傳說指嬰兒是由白鸛送到家中。但現實中的嬰兒不是鳥兒帶來的,而是媽媽那千辛萬苦的生產過程。) The baby is a danger to her body in pregnancy and at birth. 在媽媽懷孕和生產時,這個嬰兒對她的身體是一個威脅。 The baby is an interference with her private life, a challenge to preoccupation. 嬰兒打擾了她的私人生活,讓她不能集中精神。(換言之,長期陪伴在嬰兒身邊,意味所有小酌、社交、玩樂等等都要犧牲掉。)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a mother feels that her own mother demands a baby, so that her baby is produced to placate her mother. 這個媽媽或多或少地感到,她自己的母親需要一個小孩,因此她生孩子只是為了安撫她的母親。(外婆中箭!) The baby hurts her nipples even by suckling, which is at first a chewing activity. 嬰兒的吮吸傷害了她的乳頭,剛開始喝奶時甚至是在咀嚼。(雖然明白是出於愛,但真的很痛……) He is ruthless, treats her as scum, an unpaid servant, a slave. 他是無情的,視她為下等人、一個沒有報酬的僕人、一個奴隸。(只要你在,孩子一定會叫「媽媽,給我……」、「媽媽,你做這個那個……」) She has to love him, excretions and all, at any rate at the beginning, till he has doubts about himself. 從一開始她就不得不愛他,愛他的排泄物以至一切,直到這個孩子開始懷疑自己。(即使孩子多污穢多臭,媽媽也一定要愛他。) He tries to hurt her, periodically bites her, all in love. 他努力傷害她,周期性咬她,而這全都出於愛。(媽媽必須靜心忍耐,如果偶爾浮出想捏死他的瞬間,還會感到內疚。) He shows disillusionment about her. 他表現出對她的幻想破滅。(嬰兒是難以被取悅的,總會將母親的給予視為理所當然。) His excited love is cupboard love, so that having got what he wants he throws her away like orange peel。 他對媽媽的熱情,就像是對櫥櫃的熱情,當得到了他想要的之後,就把媽媽像橙皮一樣丟棄了。(當櫥櫃空了,媽媽也被拋棄了,她感到空虛,也感到自己被利用了) The baby at first must dominate, he must be protected from coincidences, life must unfold at the baby’s rate and all this needs his mother’s continuous and detailed study. For instance, she must not be anxious when holding him, etc. 初生嬰兒必須是一切的中心,他必須被保護免於意外,生活的節奏必須按照嬰兒的步調來。所有這些,需要母親連續而仔細地研究。比如,當她抱著他時必須不能焦慮。(嬰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媽媽還不可表露出焦慮和憤怒。) At first he does not know at all what she does or what she sacrifices for him. Especially he cannot allow for her hate. 最初,他一點也不知道媽媽為他做了什麼,犧牲了什麼。尤其是他無法忍受她有怨恨。(嬰兒除了會把媽媽對他的好都忘光光,也不能容忍媽媽有一絲絲的恨。 He is suspicious, refuses her good food, and makes her doubt herself, but eats well with his aunt. 他多疑,會拒絕媽媽提供的好食物,使她懷疑自己,但他跟姨姨在一起時卻胃口很好。(不只姨姨,總之是媽媽以外的人。) After an awful morning with him she goes out, and he smiles at a stranger, who says: 『Isn’t he sweet?』 媽媽與他度過了一個糟糕的早上,外出後他對陌生人微笑,而那人說:「他多麼可愛啊!」(然後媽媽露出憤怒的微笑。) If she fails him at the start she knows he will pay her out forever. 她知道如果一開始辜負了他,孩子長大後會永遠報復她。(媽媽無論如何也處於必敗之地。) He excites her but frustrates—she mustn’t eat him or trade in sex with him. 他使她興奮,但也使她感到挫敗——她不能吃了他,也不能與他性交。(不用說得那麼激進⋯⋯但意思是,受到種種道德規範的束縛,媽媽有很多事也不可對嬰兒做) 參考資料: [1] Costello, S. J. (2009). 18 reasons why mothers hate their babies: A philosophy of childhood. New York: Eloquent Books. [2] Karpf, A. (2005, January 05). Anne Karpf on the best parenting book you’ve never heard of. Retrieved from the Guardian. [3] Winnicott D. W. (1994). 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 The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practice and research, 3(4), 348–356. [4] Winnicott, D. W. (1994). Talking to parent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心理學家:別看輕毛公仔給小孩的意義 父母們,來做個鏡子練習,學懂愛自己 寬恕自己吧!我們不需要做100分媽媽 January 28, 2020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W2XT7

「跟著巴黎人一起睡到中午吧」平價美味法式早午餐盤點 https://ift.tt/38NRegy Insidr 你的歐洲旅遊小管家 沒有行程,沒有鬧鐘叫你,睡到自然醒後,吃個午餐再出發⋯⋯。巴黎七間早午餐,開啟你慵懶的一天! 文|Insidr 你的歐洲旅遊小管家 說起早午餐(Brunch)大家都有點經驗,不趕早起床,在舒服的空間裡悠閒地享用一天的第一餐,對於時間寶貴的旅人來說可能很奢侈,但這是你旅行中不可錯過的體驗,尤其是在巴黎,眾多餐廳在提供優質早午餐的同時,你還能欣賞到花都的美景! 但擁有最純正法式元素的早午餐在巴黎哪裡找呢?我們為你整理了巴黎當地人最愛的幾家 Brunch 餐廳,以下精選的餐廳都物美價廉,均價 20 歐就可以享用到美味的早午餐! 有機 × 無麩質  WILD & The MOON   圖片|WildAndTheMoon 提供 這是一家很有品味和想法的餐廳,提供 superfoods,土地友善且無添加的食物,也適合有素食和無麩質需求的客人;他們以巴黎很流行的碗裝餐點 pokebowl 提供當季的美味!一起床就可以在寬敞明亮的空間裡享受無負擔的一餐,營養豐富的餐點外,現榨果汁、甜點、植物奶昔都是滿滿的超級食材!(推薦閱讀:養眼又美味的夏日美食選擇:五家水果優格碗餐廳精選) 價格在5~15之間,能讓妳感受店家的環境友善理念和舒緩味蕾的美味,很划算哦。 地址:55, rue Charlot 75003 營業時間:早 8 點到晚 8 點,週六日 9 點供餐 城市綠洲  Treize Au Jardin 圖片|treizeaujardin 提供 逃離巴黎繁忙的街道,您將進入一個法式鄉村般美麗的庭院,在一個舒適寧靜且遠離塵囂的空間,享用一頓美味的自製早午餐!有機與無麩質餐點和飲料也是他們引以自豪的主打,早屋餐拼盤只標價 15 歐元。每天還提供下午茶點,週五晚上現場音樂會登場,隨時讓人有愛上巴黎的理由! 全日早午餐時間:10am~6pm 地址:5 rue de Medicis 75006 Paris 經典菜單 Le café qui parle 圖片|Le café qui parle 提供 除了日常提供的正餐外,Le café qui parle(會說話的咖啡)在每週末提供的自助式早午餐也非常有名。他們提供剛新鮮出爐的麵包、沙拉、自製果醬、貝果、起司、新鮮水果等,幾乎你所想像早午餐應該有的食物,法國特有的 Croque-monsieur 總匯三明治也在列,每位只要 17.5 歐就可以盡情享用各種美味的食物! 每到假日,巴黎非常熱門的店總是大排長龍,因此我們建議你在早上 11 點左右前往,或是上官網預約。 早午餐時間:週六&週日 10am~4pm,平日 8am 到午夜 地址:24 rue Caulaincourt, 75018 Paris 愛牆邊的 Coquelicot 圖片|coquelicot-montmartre 提供 Coquelicot 每天提供優質的早午餐,但如果你在週末前來的話,餐廳建議各位最好提前訂位,因為這裡是蒙馬特區最受歡迎的咖啡廳之一!餐廳使用新鮮的食材:有機的雞蛋、自製的麵包、時令蔬果的新鮮沙拉,所有的食材都經過精心挑選,套餐 20~22 歐元。 Coquelicot 位在 Abbesses 地鐵站,IG 超高人氣巴黎景點照的愛牆也就旁邊,吃完早午餐後不忘記前往拍照囉! 地址:24 rue des Abbesses, 75018 Paris 早午餐時間:週二至週五 7:30am~8pm 老街風情  Marcel  圖片|marcelvillaleandre 提供 如果你想要欣賞蒙馬特 la villa Léandre 老街上的風景,並且不介意排隊的話,它是你早午餐的好選擇!Marcel 是巴黎人最愛的店之一,餐廳提供五花八門的早餐選擇,要注意的是這裡並不提供套餐,你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餐點拼湊。一頓早午餐的均價在 25 歐元左右。 早午餐時間:週六&週日10am~7pm 蒙馬特店位在 22 rue Montmartre, 75001 Paris  各分店地址:15 rue de Babylone 75007 Paris  與 1 Villa Léandre 75018 Paris 巴黎式個性服務  Le Comptoir des Archives 座落在巴黎最潮的瑪黑區中心,店員也很有個性,Le Comptoir des Archives 每週末提供美味的早午餐:培根、美式炒蛋、調味馬鈴薯塊、新鮮沙拉、麵包、柳橙汁以及一款熱飲。 營業時間:每天8am~00am 地址:41 rue des archives, 75004 Paris 農家直送  Les Petits Plats de Marc 圖片|Les Petits Plats De Marc Les Petits Plats de Marc 的 Happy Brunch service 提供甜鹹兩種口味的早午餐套餐選擇,新鮮的食材與全素、無麩質與乳糖特殊餐都能讓人感覺店家的愛心,每個禮拜的套餐內容都會換新喔! 早午餐時間:週日 9am~5pm 地址:6, Rue de l'arbalète Paris INSIDR 祝妳巴黎旅途愉快,Bon voyage! January 28, 2020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8NRegy

外貌焦慮?你是什麼年紀,就活成什麼樣子,那很性感 https://ift.tt/36sbfre Titan大田出版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自由,但我們不該因此被社會的價值觀綁架。 這則是寫給女士們。 我從實招來,我不是女人,所以不全然了解女性的經歷,然而我很同情妳們要接受大量關於外貌的資訊轟炸。 當然,世人也期望男人保持六塊肌(目前我已經完成六分之一!)但是這遠遠不及妳們每天所承受的壓力。 就拿皺紋當例子吧,這對女性而言是「大魔頭」。 顯然女性必須不惜代價,就是要躲過皺紋的摧殘。內人說過許多恐怖故事,內容多半是到朋友家作客,眾姊妹不斷警告她額頭有皺紋、眼角有魚尾紋,脖子不夠緊實。 老實說,這種聚會怎麼能說是「派對」。自然會有人拿出某種昂貴的奇蹟乳霜,只要搽上一坨,就能預防皺紋出現、延緩老化、阻止全球暖化。我不懷疑這些面霜可以隱藏皺紋,我看過使用前後的照片,大家也知道,這些照片不會說謊。我只是不確定這些乳液真能阻止那些事情。 拖延不可避免的老化?也許吧。預防?不可能。一百歲才過世的人瑞不可能長得像十九歲,想要留住青春的女性,看起來都很可怕。我們見過太多名人打玻尿酸、填充物、拚命拉皮,他們的下場都不太妙。面對現實吧,六十歲的女人還想維持三十歲的容貌?拜託不要,那模樣好可怕,就連史蒂芬.金的《牠》裡的小丑都會嚇死。 況且她們騙不了任何人,只是提醒眾人她們曾經年輕過,而且拚命避免變老。 知道嗎?其實擁抱真實年紀的女人非常性感。 自信比任何乳霜都性感。然而自信來自內心,無法從瓶瓶罐罐或針筒中找到。 內人的魚尾紋比我認識的多數女性都多,也比我認識的多數女性更常微笑。她是真心誠意的笑容,而不是拉皮過度的皮笑肉不笑。我們的軀殼會老化,這點是不可逆。然而我們心中那個活力充沛的孩子呢? 他們永遠不會老。 無論如何,拜託拜託,拜託不要理會別人的說法,不要相信你現在不夠美。 無論是追求樂趣的心、眼中的光芒或慧黠的眼神⋯⋯親愛的,那就是真正的美。 圖片|來源 本文摘自傑森‧寇特基《誰說企鵝不可以飛:打破框架,遠離成人乏味症》由大田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誰說企鵝不可以飛:打破框架,遠離成人乏味症》 January 28, 2020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sbfre

《高年級姊妹會》80 歲想要性高潮,我也不會對此羞愧 https://ift.tt/2RRvpps 擲地有聲 四位平均年齡約 65 歲的好友,從年輕時便成立了一個讀書會,每個月固定以一本書為讀物做主題討論,而在薇薇安的強力推薦之下,她們決定開始閱讀紅遍一時的十八禁書《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而這本情慾小說為她們的遲暮之年帶來了令人「驚喜」與「驚嚇」的轉折⋯⋯ 文|Vivier Citygirl 圖片|《高年級姊妹會》劇照(IMDB) 《摩登情愛》(Modern Love)是2019年亞馬遜影音平台Prime Video推出的秋季新劇,述說發生在美國紐約這座城市中各種現代人際關係的動人故事,而《摩登情愛》的原著是改編自《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同名短篇專欄文章,所以除了目前影集所推出的第一季共八集的選集之外,每週出刊的專欄文章還有許多現代都會人士的生命故事或生活小品,其中刊出了一篇「82 歲,仍舊是愛情令人著迷的年紀」(At What Age Is Love Enthralling? 82)探討了高齡女子對愛情的看法與情慾的渴望,格外發人省思。 已屆高齡的男性交往或迎娶比他們年齡小了好幾輪的女性不在少數,他們不論到了幾歲,年紀大多不會限制他們的情慾表現,社會輿論對他們外顯的慾望也習以為常,但高齡女子呢?這個對於女性過度嚴苛的社會,對高齡女子戀愛對象的選擇則標準不一,又甚至高齡女子和談戀愛、性慾望之間根本不應該有等號。 「82 歲,仍舊是愛情令人著迷的年紀」文章的作者 Sophy Burnham,在文中講述了她在 82 歲時被小她 30 歲的男性友人告白後,開始思考年齡對於自身的女性身份(femininity)與認同(identity)的影響,還有這個社會對高齡女性的期待與汙名(shame)。她認為作為 82 歲的女人,她仍有慾望,她仍喜歡欣賞年輕男子的誘人體態,但作為 82 歲的女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跟有足夠勇氣無懼的做出選擇,而她也認為愛情發生在任何年紀都一樣,就算是在 80 歲墜入愛河,感知仍然和年輕時一樣強烈。 Sophy Burnham 所探討的高齡女性生理與心理的狀態和社會文化層面的影響,在現在高齡化社會中成為了越來越重要的課題。在主流電影裡,我們也越來越看的到帶有情慾的高齡女性角色的文化再現,也看到她們對於已屆高齡但仍希望擁有幸福或「性」福所需要面對的種種污名與社會包袱。 在好萊塢電影中,美國導演南西梅爾斯(Nancy Jane Meyers)就非常擅長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處理中高齡女性面臨追求幸福與性福的掙扎,無論是《愛,找麻煩》(It's Complicated)中因為前夫外遇而離婚卻又不小心成為前夫偷情對象的珍妮(梅莉史翠普 飾),或是《愛你在心裡眼難開》(Something's Gotta Give)裡愛上老花花公子的艾莉卡(黛安基頓 飾),都是銀幕上讓人不得不愛的熟女角色。而這次比爾霍爾德曼所執導的《高年級姊妹會》(Book Club)一次帶給我們四個性格鮮明的熟齡女性角色,加上點《慾望城市》的辛辣風格,娛樂性與思考性兼具。 2018 年上映的《高年級姊妹會》中飾演薇薇安的傳奇影后珍芳達在片中曾說:「我不管這個社會怎麼看待我們這個年紀的女人,但性不應該在選項之外。」(I don’t care what society says about women our age, sex must not be taken off the table)。 這句話著實應該成為每個高齡女子的至理名言,像 Dior 轟動一時的「我們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一樣被印在 T 恤上。這部電影中四位平均年齡約 65 歲的好友,從年輕時便成立了一個讀書會,每個月固定以一本書為讀物做主題討論,而在薇薇安的強力推薦之下,她們決定開始閱讀紅遍一時的十八禁書《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而這本情慾小說為她們的遲暮之年帶來了令人「驚喜」與「驚嚇」的轉折。 電影中性感的代表薇薇安,喜歡隨興的感情關係,懼怕定下來的她認為沒有真愛就沒有傷害,但在她偶遇年輕時短暫交往過的前男友後,漸漸激起心中那塊對於浪漫關係的小小渴望,再加上與好友間因為看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後開啟了有關性與愛的探討後,她開始思考在步入高齡後是否還擁有將性升格成愛的勇氣。 電影中另一位傳奇影后黛安基頓所飾演的黛安,在喪偶之後開始找到享受單身生活的節奏,但女兒們的過度擔憂卻讓她無法過自由的人生,而在多金機師米謝爾(安迪·加西亞 飾)對她展開熱烈追求之後,她發覺自己雖然年事已高,卻不甘於只是一位母親、一位外婆的角色,她仍然期待成為墜入情網的那個女孩。 而在年輕時就成為單親媽媽,單身數十年後的雪倫(甘蒂絲柏根 飾),在《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以及姐妹的啟發之下,終於願意放下對前夫的執念,開啟火辣的線上約會模式。 姐妹會中最年輕的凱倫(瑪麗史汀柏格 飾),雖然有著人人稱羨的美滿婚姻,但在丈夫布魯斯(克雷格尼爾森 飾)退休後,他們的相處開始出現裂痕,頓時失去事業重心的布魯斯經歷著「老年危機」,也間接影響到他和凱倫之間的性生活,而凱倫只好想方設法燃起老公熄滅的慾火。 圖片|《高年級姊妹會》劇照(IMDB) 相較於十足「性感」的薇薇安和「敢性」的凱倫,我們可以在電影中看到黛安與雪倫是較受限於世俗價值觀的兩個角色,他們一開始束縛於年齡給予女性的枷鎖。黛安在與男友米謝爾度過幾天浪漫約會後,她的女兒們因為聯絡不到母親,擔心不已只好報警追蹤她的位置,但也因為這樣發現了母親其實正與新男友打得火熱,而黛安也因為自己年紀一把卻還像個青少女一樣被愛沖昏頭而感到羞愧,認為自己不應該再活在不真實的粉紅泡泡中,因此決定回歸她「外婆」的年紀與身分,跟著女兒們回家過著「相女教孫子」的生活。 而一直活在失敗婚姻的陰影之下,雪倫知道前夫有個相當於她兒子年紀的未婚妻後,難以釋懷,認為男人隨便就可以找到比自己年紀小的約會對象,但反觀同年紀的女人,卻連要找個年紀相當的約會對象都十分不容易,另外也因為她作為法官的嚴肅形象,她遲遲不願意進行隨興的約會,不願意正視自己還是渴望著幸福與性福。但在讀完讀書會的指定書之後,她們意識到不論女人到了什麼年紀,擁有什麼樣的身分,永遠不要忘記自己還是有選擇權,只有自己可以決定自己應該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圖片|《高年級姊妹會》劇照(IMDB) 這部電影的選角非常有意義,尤其是電影中飾演薇薇安的珍芳達,全然符合不因年齡而侷限的無懼女性形象。已經 80 歲高齡的她,仍然活躍於戲劇圈,但更為人樂道的是她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且不怕隨時為她所相信的理念而走上街頭。近期她才因在國會山莊參與氣候暖化的示威遊行而遭到逮捕,高舉著被上銬的雙手,對著鏡頭露出毫不畏懼的神情,而年輕時的她也曾是越戰時期公開反戰的明星之一。 圖片|《高年級姊妹會》劇照(IMDB) 在私生活方面,她也不避諱曾有過四段婚姻,一直到了 60 歲才體悟到自己過去一直不斷為了感情生活而妥協,為了取悅男人而壓抑,但 60 歲之後,她決定開始為自己而活。這樣的傳奇女性,銀幕內外的人生故事,都是我們期許自己高齡後應該保有的、最無愧於自我的樣子。 圖片|《高年級姊妹會》劇照(IMDB) 在《高年級姊妹會》裡我們看到的是高齡女子不論年紀,仍然有著對事業的追求、對自我人生的堅持、以及最重要的,對浪漫愛情與激情的想望,年紀不該是阻擋女性情慾與性慾表現的那道高牆,升上了高年級,我們都應該具備擁抱自己最真實渴望的勇氣。 January 27, 2020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Rvpps

2020年1月26日 星期日

催眠故事|「不管做什麼,都有被排擠的孤獨感」其實,你有愛自己的能力 https://ift.tt/2tKgDJ8 凡妮莎 人在感到受傷或匱乏時,很容易將專注力放在「外在」,感覺自己被虧待了,能量也開始緊縮起來,而忘記了,其實自己天生就擁有的愛的能力。 「其實就外人看來,我的生活過得挺不錯的。」 當我詢問小僑她想來催眠的原因時,她這麼說。 身為外商企業中高階主管,也將兼職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此外,還有一位願意支持她實現理想的男友,在旁人的眼中,可以算是人生勝利組了。但是她的眼神,卻異常的落莫: 「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也常有一種自己被排擠在外的孤單感。」 小僑提起了最近發生的故事: 從小一起長大的一群朋友,隨著年紀的增長、與閱歷的不同,漸漸感到有隔閡,「他們總是在聊男友的工作最近又升官加薪了,或是男友帶自己去哪裡玩,買了什麼禮物送給自己。這讓我感覺很不對勁,好像女人只能依附男人似的。」這對總是積極爭取想要的一切的小僑來說,這是一件很不能認同的事。 後來,在一次衝突事件發生時,小僑與這群朋友決裂了。 「每一次發生類似的事件,腦海中就會想起小時候的一個回憶片段,那種熟悉的孤單感,就會再浮現出來。」 主管會議中,與同事意見不和的時候、在朋友聚會裡,感到自己是異類的時候,不管多麼努力、爬上什麼位置,孤單的感覺總在不經意的瞬間浮現。 圖片|來源 熟悉的孤單感來自童年 我請小僑閉上眼睛,回想那段過往回憶。 「我跟家人一起走在路上,媽媽牽著弟弟與妹妹,沒有多餘的手可以牽我了。我跟爸爸走在後面,我覺得自己是被丟下的那一個。」小僑流下了失望的淚水。 「你也有跟爸爸一起走呀!為什麼會覺得被丟下呢?」我好奇的問小僑。 「因為爸爸很兇又很嚴肅。」小僑激動的回答。 「所以小孩都不喜歡待在爸爸身邊,只想跟媽媽走在一起。」 總是以責備和批評的方式表達關心的爸爸,不知不覺跟孩子們的距離越來越遠。 「原來是這樣呀!那後來你怎麼辦呢?」我繼續追問小僑。 「我跟媽媽說:我也想跟你一起走。可是媽媽很無奈的樣子,因為她沒辦法騰出多餘的手牽我,弟弟妹妹的手聽到我這麼說,也更不願意放開了!只是一下下,就讓我跟媽媽走一下也不行嗎?我跟弟弟妹妹也只差一兩歲,我也只是小孩呀!」小僑越說越難過,激起內心憤恨不平的情緒。 在催眠諮詢的經驗中,很多人面對不公平的事件,無法為自己爭取權益,只能默默的忍耐,所以在心底累積很多難以平復的情緒。但是,小僑的情況並非如此,她的個性果敢,也很能為自己發聲。只是,任憑她如何表達與爭吵,小僑的父母只覺得她在耍小孩子脾氣,結果並沒有改變,反而氣氛越來越僵,父母的態度越來越不耐煩。 在一切看似沒有轉機的情況下,我引導小僑切換不同的場景,從潛意識中找到更多的訊息。 成為一顆擋風遮雨的大樹 「我感覺有一顆樹在那片草原。」 那是一片令人感到放鬆的草地,小僑的表情明顯放鬆了下來。在感受到放鬆的場景後,小僑突然說:「我覺得,我就是那顆樹耶!天呀,原來我的前世是一顆樹嗎?」[註] 我笑了笑:「那你感覺怎麼樣呢?」 「我看到有一對年輕情侶靠在我的身上聊天,他們看起來好開心、好美好。可是我覺得有點孤單,因為我不能動,沒辦法加入他們。我覺得很無力。」 我繼續引導她感受接下來的故事。過了不知道多久,歲月在這顆樹上刻下了一層層的年輪,變得更加茁壯,也成為人們休息、或是遊玩時,令人安心的場域。 「我看到一群孩子在離我不遠處在玩著遊戲…」 「看著他們開心的樣子、嘻鬧著而紅噗噗的臉頰,我也覺得好開心呀!」 我好奇了起來:「為什麼開心呢?」 「能夠為孩子們遮風避雨,付出我的力量,我感到很滿足,也很開心。」 聽到了這裡,我似乎聽到了一些關鍵,於是我問小僑:「你覺得同樣的一顆樹,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心情呢?」 「對耶!我在孤單時,想得都是自己⋯⋯但是開心滿足時,心中是有別人的,都是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小僑下了這樣的結論。 我問小僑,覺得大樹的故事想告訴你什麼呢? 「我妹常說,我有時候會很自我中心,也許我應該為別人多想一些。」她若有所思的說。 反轉焦點調頻法:同理父母,自動產生療癒的力量 接下來,我引導小僑在心裡與父母親和解。 一開始,她選擇先與母親說話: 「媽,我知道你帶小孩很辛苦,我還任性吵鬧,真的很對不起!」 「那媽媽是怎麼回應你呢?」我接著問下去。 「媽媽哭了,她跑過來抱住我!」 心情被理解的母親,眼神由無奈轉為柔和,氣氛溫暖了許多,被媽媽擁抱的小僑,也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被愛的感覺。(延伸閱讀:過年溝通指南:打開對父母的愛恨心結,試著先懂他) 「那你有什麼話想對爸爸說嗎?」話鋒一轉,我繼續引導小僑。 與父親累積心結已久的小僑,搖頭說不知道。 「從小到大,我爸對我總是充滿責備跟批評,所以在他面前,我就是隻長滿了刺的刺蝟。甚至長大之後,我常常把男生當作假想敵,總是想證明自己不比男生差。我看到爸爸,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感覺彼此敵意很重。」 「原來是這樣呀,辛苦你了。」我輕柔的說。 「你說你像隻刺蝟,是因為你被爸爸傷害了,對嗎?那你覺得有沒有可能,爸爸跟你一樣,他的心也受傷了呢?」 聽到了這裡,小僑好像瞬間理解了什麼,眼眶堆滿淚水,一顆顆的滑落臉頰。 「其實,你跟爸爸個性是很像的。所以,你應該是可以理解爸爸需要什麼的,對嗎?你覺得爸爸內心想要怎麼被對待呢?」 「我覺得,他想要被尊重,希望我跟他說話可以柔和一點。」話說出口的當下,小僑想起爸爸對他付出的點點滴滴。 其實出了社會後,有好幾年的時間,爸爸每天都接送他上下班。爸爸其實在用一種無聲的方式,在愛著小僑。 「這麼多年,我只看到他的責備,卻忘記去看看他對我好的地方。其實我對爸爸,好像也不怎麼公平。用針鋒相對的說話方式,是傷人傷己的。如果我願意用輕柔的方式說話,他應該會很開心。」 人在感到受傷或匱乏時,很容易將專注力放在「外在」,感覺自己被虧待了,能量也開始緊縮起來,而忘記了,其實自己天生就擁有的愛的能力。但是如果能夠反轉關注的焦點,將專注力放在「能為別人付出什麼」,反而會發現,其實自己所擁有的已經很多,而能夠付出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就能自動帶動頻率的轉化,找回愛的力量。 [註]「前世回溯」是催眠的其中一個技巧,藉由感受到的前世劇情,對現在的人生有另一層新的領悟。前世感受到的劇情無法考究真假,但重要的是能不能透過這個過程,感受潛意識的訊息,改變內在信念,為人生帶來不同的契機。 作者資訊 我是凡妮莎,是一位心靈工作者,使用催眠及牌卡協助人們探索潛意識,找回內在的力量。歡迎追蹤更多文章:臉書《凡妮莎聊心室》 January 27,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KgDJ8

「自己做最有趣」手搖珍珠、手作豆花,台中四個 DIY 活動推薦 https://ift.tt/36qt8Xn KKday 你喜歡珍奶、豆花、蛋糕嗎?要不要把你的愛發揮在——製作它們上? 文|KKday 想要體驗看看動手 DIY 美食的樂趣嗎?KKday 幫你整理了幾間台中美食 DIY 活動,有春水堂手搖體驗、和在地小農合作的手沖咖啡、豆花活動,還有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小惡魔雪莉貝爾彩繪甜點活動!想要來個一樣的美食DIY活動嗎?趕快參加! 春水堂珍珠奶茶 DIY 手搖體驗 圖片|春水堂 提供 事先報名春水堂珍珠奶茶 DIY 手搖體驗,前進珍珠奶茶發源地——台中,體驗如何搖製一杯香濃順口的美味珍奶;學員將由發明珍珠奶茶的名店春水堂親自傳授秘訣,帶你慢慢調泡出屬於自己的泡沫紅茶與珍珠奶茶,既有趣又好喝,留下難忘的回憶! 圖片|春水堂 提供 學習珍珠奶茶發明始祖——春水堂親自傳授的配方與秘訣並親手調泡屬於自己的珍珠奶茶,體驗有趣的 DIY 手搖飲!(推薦閱讀:香濃醇牛奶、炒糖焦香味!盤點台北 5 家黑糖珍珠奶茶) 體驗地點:春水堂大墩店 體驗地址:台中市大墩 19 街 9 號(Google Map) 體驗時間:約 50 分鐘 體驗場次:週一至週五,上午場10:00 、下午場 15:00、17:00 春水堂珍珠奶茶 DIY 手搖體驗 在地小農食:樹合苑・搖滾烘豆+手沖咖啡 圖片|樹合苑 提供 咖啡香氣豐富且迷人,不同產區、品種、發酵方式、烘豆師的烘焙手法,都是構成咖啡風味的重要元素。熱愛咖啡的你,曾想過親自烘焙屬於自己的咖啡嗎?烘豆可以很專業,也可以很家常。參加這堂體驗課程你將發現,原來烘豆一點也不難,原來,咖啡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遠。 圖片|樹合苑 提供 樹合苑致力於推廣友善農產,結合體驗課程、專業進階課程,拉近人們與食物、與土地間的距離。在樹合苑,有獨特的生態廁所、城市養雞、空中貓道⋯⋯等特別的設計,將友善環境的想法融入生活,希望能藉著體驗課程、品嚐美食的方式,加深人們對土地的認同與連結。(你會喜歡:除了喝拿鐵以外,你該嘗試找找你的命定義式咖啡) 營業時間:每週三至週日 體驗場次: 10:00~11:30 / 13:00~14:30 店家地址:台中市北區中清路一段101號(Google Map) 行程長度:約 1.5 小時 台中手作體驗活動:樹合苑・搖滾烘豆+手沖咖啡 在地小農食材:樹合苑・豆腐 / 豆花 手作體驗 圖片|樹合苑 提供 豆腐、豆花是台灣家喻戶曉的美食。喜歡吃豆腐、豆花的你,嘗試過自己做動手做嗎?你覺得做一塊豆腐、手沖一碗豆花需要多少時間呢?不管是你廚藝高手,還是對廚藝一竅不通,人人都可以簡單完成一塊屬於自己的豆腐、沖岀一碗美味好吃的豆花,同時享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適合全家大小一同來體驗。 圖片|樹合苑 提供 體驗時間:每週三至日體驗 場次:10:00~11:30 店家地址:台中市北區中清路一段101號(Google Map) 行程長度:約 1.5 小時 樹合苑・豆腐 / 豆花 手作體驗 DIY彩繪甜點:小惡魔雪莉貝爾創意冰品甜點・DIY彩繪體驗 圖片|小惡魔雪莉貝爾創意冰品甜點 提供 全台獨家DIY彩繪冰棒及DIY彩繪蛋糕體驗,就在台中小惡魔雪莉貝爾創意冰品甜點!除了可以自己動手做甜點,還能搭配店裏可愛彩繪打卡牆以及各式造型服裝,讓你當一天最童趣的小惡魔! 圖片|小惡魔雪莉貝爾創意冰品甜點 提供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惡魔。在這個恣意創作的奇幻空間,將生活中的壓力或不愉快,用巧克力筆自由揮灑在冰棒上,再一口吃掉,將內心的小惡魔通通釋放。在這裡,你可以用力歡笑、盡情做自己,讓你找回被歲月及社會洗鍊後,漸漸消失的童心。(你會喜歡:「冬季就是巧克力季!」千層、戚風、慕斯,給可可控的甜點清單) 「小惡魔雪莉貝爾彩繪冰棒蛋糕店」創立人陳汶萱為菖樺食品有限公司第三代接班人,品牌核心價值以「創意」為主,改良 40 餘年傳統枝仔冰加入彩繪元素及小熊外型等新世代思維,品牌名稱「小惡魔」是傳達一種獨特有自信且活潑調皮的個性,延伸到產品包裝及整體視覺,「雪莉貝爾」則是創立人英文名加上最喜歡的小熊為名。創意冰品皆嚴選自台灣在地食材及獨家專利製冰技術,突破消費者對於傳統枝仔冰印象,「小惡魔雪莉貝爾彩繪冰棒蛋糕店」要挑戰不可能的創意冰品。 營業時間:10:00~17:00(每週一公休) 店家地址:臺中市中區民族路68號(Google Map) 如何抵達:台中火車站步行約 10 分鐘即可抵達 行程長度:體驗至享用約 35 分鐘 小惡魔雪莉貝爾創意冰品甜點・DIY彩繪體驗 現在就趕快報名參加美食DIY活動吧! 台中美食DIY活動:  【珍珠奶茶】春水堂珍珠奶茶 DIY 手搖體驗  【手沖咖啡】樹合苑・搖滾烘豆+手沖咖啡  【手作豆花】樹合苑・豆腐 / 豆花 手作體驗  【彩繪甜點】小惡魔雪莉貝爾創意冰品甜點・DIY彩繪體驗 更多台中好玩攻略,看完再出發!  【手作體驗】台中特色手作體驗:夢幻乾燥花、氣球DIY、檜木筷子!  【麗寶樂園】麗寶樂園攻略,門票、交通、免費接駁車、必玩設施、美食!  【必吃美食】十大台中必吃美食:逢甲夜市、一中街、東海商圈、公益路、豐原美食!  【伴手禮推薦】台中必買伴手禮:一福堂檸檬餅、日出乳酪蛋糕、蓮心雞爪凍! January 27, 2020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qt8Xn

草地野餐、森林秘境!中研院的私房景點大公開 https://ift.tt/2RUEnlw 研之有物 聽到中研院,腦袋馬上浮現嚴肅的印象嗎?但中研院內有很多知性的綠地,很適合假日踏青! 文|研之有物 來中研院拍美照 中研院最美的風景不只有學術研究!各位知青文青、網紅網帥,不妨來踩點中研院秘境,在這 6 個景點打卡打出新質感~ 煩惱厭世請離開!草地野餐開趴啦 平常生活節奏快,假日想找個地方放鬆地品嚐下午茶,結果總是在跟人群野餐嗎?不用擔心,幫你找到鬧中取靜(是真的,不是租屋廣告)的野餐地點,恣意享受微風與陽光。 位於中研院行政大樓對面的草坪,鮮少人會留意。在日光、雨水和研究風氣的滋養下,倒也綠成了一片愜意。風和日麗時,可以讓身體沐浴在陽光之中,渾身暖和後,可在榕樹蔭下歇息、喝涼茶,播放輕快的音樂、讀讀閒書。 若是秋日傍晚到中研院,涼風有信,可與孩子玩球、和寵物一起貪睡,談笑風生、元氣滿分。貼心提醒,野餐需要準備的東西是:三五好友、佳餚小點、防蚊液,以及一件適合外拍的衣服。接著「啪——」攤開專屬自己風格的野餐墊,一屁股把煩惱往地上坐吧!(推薦閱讀:烤雞排番茄蛋、咖哩起司焗烤蛋!四款春日野餐料理) PS. 搭配關掉手機通知,放鬆效果更佳。 1. 中研院行政大樓對面,野餐草地 地圖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 有魔法的白千層小徑,森林系夢幻場景 中研院物理所旁邊,有條「白千層樹」夾道的石板小徑。全徑不長,避免行走時泥濘噴濺的石板蜿蜒地排列著。初踏入此地,會有種奇幻的荒蕪感,瞬間阻隔馬路喧囂,適合森林系少年少女來外拍。 陽光穿透白千層時,光點隨風率性地灑落在行人肩頭,步伐因此輕盈起來。陰雨時,白千層如灰袍魔法師低頭注視著旅人,又彷彿走進時光隧道,瞥見愛麗絲故事中的兔子在前方領路。 拍照這天,一對老夫妻牽手經過,突然想起白千層的傳說:只要使用白千層將掉落的樹皮寫情書,戀人便能白頭偕老。不知他們年輕時,是否也在此浪漫告白?一時之間,令人無來由地著迷於這條似有魔法的白千層小徑。 2. 中研院物理所旁邊,白千層小徑 地圖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 「胡適,打擾了」 錯過會遺憾的好品味故居 哇!原來胡適的家長這樣。進入已有 61 年歷史的胡適故居前,會先經過裝修後的陳列館,裡面陳列了胡適先生的手稿著作,引人注目的是大批的貼身物品,包含手提箱、皮箱、服裝及領帶,展示胡適的不凡品味。特別是眼鏡和隨身修容組,復古控應該都會想入手一套。逛完陳列館後,往深處過幾個彎,即是胡適故居。 〈今天就去胡適家走走吧 ! 胡適紀念館〉曾經介紹,胡適故居外型是日式建築的形式,頂上使用瓦片,地板架高有利防潮通風;內部則是呈現 50 年代的美式風格,融合當時主流建築與新潮思維,傢俱也盡量維持胡適晚年居住於此的擺設。(你會喜歡:乾燥花與女孩!10 家讓你擁有好心情的文青食堂) 胡適提倡自由、民主、科學和推動白話文運動的精神,彷彿凝結在故居書房和角落的彼時彼刻,等你來品味。 3. 胡適紀念館 地圖 開放時間:每週二~週六 (09:00-17:00),國定假日不開放參觀 登上小丘秘境,與蔡元培一起喝咖啡 本文說到這,可能你會覺得盡是介紹中研院的老地方。別急,立刻端上熱騰騰、蔡元培紀念館旁開張不久的 Trine & Zen 咖啡廳。店內提供多道經典餐點,還有三明治、義大利麵、蛋捲等選擇。 蔡元培紀念館的館齡近 60 歲,不僅是中研院的地理正中心,更是早年召開院士會議的所在。四周林木環繞、易守難攻 (?) 的天然屏障,使得蔡元培紀念館終年保持一種神秘感,實在⋯⋯不太好找,前往時還需爬一段小丘。 「登山丘而小中研院」別有洞天,不僅可以參觀紀念館,認識與胡適亦師亦友的蔡元培,感受「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還能來杯下午茶或享受一頓悠閒餐點,值得。 店內陳列溫暖舒適,還有水水大大們最愛的綠意牆飾,落地窗旁的位置獨攬戶外整片景色,也是思索人生(放空)的絕佳場域,另有包廂供家族親友團聚。美食、佳人搭上好光景,拍照拍一整個下午都不夠。(你會喜歡:倉促城市裡的慢活態度!台北七間超人氣咖啡廳推薦) 4. 蔡元培紀念館 Trine & Zen 地圖 開放時間:每日 08:00~19:00 隱身森林的變形蟲:隨拍即美的清水模建築 吃飽喝足後重啟腳力,散步至院內生態池觀賞花草鳥木,順道造訪 2018 年 10 月下旬落成的綠建築——全棟幾乎由清水模打造的「生態時代館」。 這座時代館為配合生態保護宣傳與教育的展示需求,沿著周遭的生態環境設計而成。刻意讓路給數十年的榕樹、大王椰子樹等,建築外觀隨之變形,林木環抱。外牆特別選用大面的半透明牆,營造開放又曖昧的空間感,映射戶外又浮現內部結構。既是建築、又成景觀。 進到生態時代館室內,驚喜更多。貫穿整棟建築的中庭,植栽盎然、採光通透,並能明顯感受到氣流浮動。在樓梯的孔隙間就能觀察外頭動植物的一舉一動,伸手即自然。 生態時代館座落於水池、稻田與森林旁,擬態且毫不違和,ㄧ閃神還可能不小心錯過。如果金城武是零死角男神,那麼生態時代館肯定是建築界的零死角代表之一,隨便走隨手拍,隨意好看。無論是一個人、情侶、或是一群人,在變幻莫測的光影與姿態萬千的生態景觀加持下,都會顯得格外迷人。 5. 中研院生態時代館 地圖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8:00~17:00,國定假日不開放參觀 尋找遺跡藝術,化身有力量的時空旅人 走到中研院院區最深處,人文社會科學館後面有五座由大理石打造而成的巨型創作,如遺跡般散落在開闊的空間,名為「時光的斷章」,創作者希望造訪之人都能引發對時間之情懷。若你從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往外看,此處宛如一幅日式庭園畫作,瞬間人文氣息 Level up! 五座巨型創作中,「時之圓環」特別醒目,看似易滾的圓環卻沉甸甸,難以撼搖(好適合拍攝「世界最強壯的男人」節目);朝圓環內部說話,竟然還有回音音音音音(漸弱),不妨即興高歌一曲,當作露天 KTV。 另外像是「石舞台」可坐、可躺、可臥,以天為被、以地為床,給自己一點時間休息;象徵時間流動的「生命之泉」則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盯著水流發楞;也可試試「時之門」是否真能穿越時空?總之,快來走走,這裡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磁場。 6.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後方,藝術公園 地圖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 以上介紹的 IG 打卡景點都在南港中研院區內,六個願望、一次滿足。平常假日可以前往中研院一日遊。相機電池充飽電、練好體力(院區很大,沒在開玩笑),等你來搶先打卡! 一:野餐草地。二:白千層小徑。三:胡適紀念館。四:蔡元培紀念館 Trine & Zen。五:生態時代館。六: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後方藝術公園。 圖片|研之有物 提供 中研院怎麼去?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 交通:考量周邊停車不易、院區停車位有限,建議搭乘捷運板南線到「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再轉乘公車至「中研新村」或「中研院」站下車即抵達。 公車: 1. 板南線「南港站」 2 號出口,步行至右手邊的站牌,搭乘 212、270、藍 25 公車。 2. 板南線「南港展覽館站」 5 號出口,步行至馬路對面左手邊的站牌,搭乘任一班公車。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今天就去胡適家走走吧 ! 胡適紀念館 漫遊中研院自然生態樂園,拜訪野生好朋友 將自然的美藏進眼裡——嶺南美術館 January 27, 2020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UEnlw

刀鋒盡出的社會諷刺劇《鋒迴路轉》:比案件更複雜的,是人性 https://ift.tt/36tWyUH 擲地有聲 近期的人氣電影《峰迴路轉》除了使用特殊敘事方式的推理值得一看,諷刺人性以及歧視的部分也是一大看點。 文|Vivier Citygirl 圖片|來源 獲得金球獎多項大獎提名,《鋒迴路轉》(Knives Out,2019)以懸疑推理與黑色喜劇元素在 2019 年末的電影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但如果你把這部電影當成一部像福爾摩斯系列電影或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推理小說改編作品來看,或許會覺得不夠過癮,裡面的偵探完全不像福爾摩斯那樣有著神人般的知識邏輯、觀察力與見解,反而用極幽默無俚頭的方式在破案,而在敘事上,也不如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那樣將懸疑感層層堆疊,最終才把最大謎團揭曉。但是,如果把這部電影作為人性與當代社會的諷刺劇來解讀,不可置否的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上乘之作。 圖片|來源 這部電影在進行約三分之一的時候,就已經將死者——知名的年邁犯罪小說作家哈蘭(克里斯多夫.柏麥 飾演)的死因開誠布公呈現在觀眾眼前,並且是用電影寫實的風格,以幾乎毫無疑問的方式告知觀眾哈倫是自殺的。而接下來電影的高潮與最大的謎團只剩下女主角瑪塔(安娜.德哈瑪斯 飾演)是否能夠照著哈蘭的指示躲過警方的偵查,以及到底是誰聘雇大(搞笑)偵探貝努瓦.白朗(丹尼爾.克雷格 飾演)來調查這起案件。 電影用倒敘法以及穿插時間軸來推進故事,以各個重要角色的觀點來檢視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推敲出可能的兇手,而電影這樣開門見山的敘事安排,讓觀者可以不花太多心思推敲與組織兇手是誰與行兇動機,反而可以用(半)全知視角(omniscient point of view)來觀察電影中各角色的再現、意識形態以及一點也不隱晦的社會批評。 在艾莉莎奎特《被壓榨的一代》(2019)書中談及美國新移民的狀況以及移工作為受雇照顧者的困境,她提到:「在川普執政後,某些反移民富人的態度就是希望讓這些移工分擔自己的家務,照顧家中的孩子,但就是不讓這些勞工的家人到美國生活」。她的觀察一針見血的評論了美國上層階級擁有移工分擔家務勞動的需求,但同時卻不希望他們成為多數,威脅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這在《鋒迴路轉》中是個直接被大剌剌擺上檯面的議題,片中的富人代表 —— 特羅姆布雷一家,平時不斷對瑪塔照顧老父親、老祖父哈蘭表達感激之情,但在幾杯黃湯下肚後,卻開始高談闊甚至論擁護川普的反移民政策,並執意要瑪塔在這個對她而言尷尬至極的議題上發表意見,但在大女婿理查把瑪塔召喚過去之後,他也並非要把話語權留給瑪塔,反而繼續喋喋不休的說著自己對於移民、對於瑪塔的看法,導演萊恩強生在這一幕的鏡頭運用非常有趣,鏡頭專注在大放厥詞的理查身上,而同時他將手上的髒盤子遞給了被放置在鏡頭外的瑪塔:在鏡頭內的人(自認美國土生土長的正統美國人),是鏡頭的中心,而鏡頭外的人(他國的移民、移工),在銀幕上沒有形體、沒有聲音,只是默默接下家務勞動,收拾髒盤子的外人。(推薦閱讀:「屁話對真相的危害,比謊言更大」在這個時代你需要當一個「文明」的人) 圖片|來源 然而,如同許多人提到的,電影最後揭露這棟房子並非原本就屬於特羅姆布雷家,而是哈蘭從一位移民手中買下的,打臉了自以為是的特羅姆布雷一家人,也暗喻美國原本的殖民歷史。 而當特羅姆布雷一家發現哈蘭把遺產全數留給瑪塔後,他們也開始體現一連串對外來的拉丁裔女家務勞動者的刻板批評,控訴她是如何勾引哈蘭,利用自身的性吸引力換取遺產,但有趣的是,在這部電影裡除了楚楚可憐的勾人大眼外,瑪塔在造型與角色設定上卻沒落入主流影視作品中拉丁裔女性角色的窠臼。她並非特羅姆布雷一家所指控的極富性吸引力的曲線美人,也不是心機女傭。但特羅姆布雷一家人對於瑪塔獲得原本應該屬於自己家產的反彈,其實真實反應了人性對於家的本體論,當自家家產被不屬於家族血親成員的外人、外來者給剝奪,這轉折逼出了特羅姆布雷一家人的劣根性,也暗喻了關於美國移民關係的政治寓言。 在《被壓榨的一代》書中亦提到,新移民的美國夢現在真的已經是個不可及的夢想,2017 年有超過一百萬份的移民申請被擱置,而在川普執政後,這些文件等待的時間會越長,被擱置的件數也會越來越多。 電影中作為移民第一代的瑪塔母親,儘管女兒們已經在美國落地深根,但在政府開始防堵,對外來者築上高牆後,她非法移民的身分難以翻轉,也因此讓她的身分成為瑪塔被威脅的弱點。電影中被影射為美國社會那百分之一的上層階級代表特羅姆布雷一家,利用他們的影響力與選票,間接阻礙了移民取得合法身分的管道,更進一步利用這樣的非法身分想制約瑪塔。 但因為這部電影也探討了物極必反、階級翻轉的可能性,瑪塔最終以另類的方法還是實現了她自己的美國夢,但她母親的非法移民身分後續是否有翻轉的機會,這又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隨著財富與之而來的權力,以及法律是否為了富人而制定,在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洪流下,答案似乎呼之欲出。(延伸閱讀:白人為標準的選美:非裔從禁賽到摘冠,沒有歧視了嗎?) 這部電影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一般懸疑推理電影敘事皆由大偵探角色負責推進,但在《鋒迴路轉》中是由偵探的助理瑪塔負責推動敘事,瑪塔在電影中的身份是可能的兇手、無辜的受害者,同時又像是華生或海斯汀般輔佐著白朗,角色複雜性高。 有影評批評這部電影其他角色性格都非常鮮明,演出風格浮誇,反觀女主角瑪塔過於安靜平淡、貼近真實的演技,讓這個角色無法突出,我卻認為就是在這群誇大的角色塑造中,反倒能突顯瑪塔的與眾不同,讓人更記憶深刻。 但瑪塔作為堅毅的女性代表,最後卻由白朗(男性白人權威角色)替她發聲,教訓特羅姆布雷一家人,則稍嫌不夠大快人心,還好最後瑪塔拿著「My House My Rules」(我家我作主)的馬克杯站在高處俯視著被趕離大宅的特羅姆布雷一家人,此時無聲勝有聲,權力移轉盡在不言中。  導演萊恩強生曾在訪問中提到他作為好萊塢左派代表,他的責任是呈現現今社會與真實人性的樣貌在大銀幕上,而在《鋒迴路轉》中他的確做到了。這部在 2019 年底推出的電影,含括了過去整年美國社會敵對分裂的氛圍以及全球共同面臨的階級困境[1],讓觀影過程不只是解謎破案如此簡單而已,裡面明示暗藏的社會版彩蛋叫人看得大呼過癮。(推薦閱讀:瑪丹娜:種族主義的反叛者,我是白人,我挺多元種族) [1] Joe Berkowitz在他的文章 “‘Knives Out’ Caps off a Year Full of Genre Movies about Class Struggle’” 提出幾部在 2019 年受到高度討論的電影,包含《我們》、《弒婚遊戲》、《舞孃騙很大》、《寄生上流》以及本篇所討論的《鋒迴路轉》,雖然於類型上差異大,但皆蘊含對於階級體制的批評。January 26, 2020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tWyUH

尷尬但不失禮貌的對話術:只用這兩招,破解親戚的煩人問題 https://ift.tt/3aOpiej 雞湯來了 過年,是個關心彼此、增進感情的好機會,但也是尷尬惱人問題的問答戰場,面對這些狀況,除了轉移話題、打太極模糊回答、找機會飄走⋯⋯這些避免正面迎擊的作法,你還能有這 2 個可以直搗問題核心的面對方式! 文|蕭子喬 過年來了,一年一度和家人親友團聚敘舊的時刻,長時間的相處更新彼此近況,是關心彼此、增進感情的好機會,但也是尷尬惱人問題的問答戰場,如何面對這些狀況? 除了轉移話題、打太極模糊回答、找機會飄走⋯⋯這些避免正面迎擊的作法,本文提供 2 個可以直搗問題核心的面對方式,直搗問題核心指的不是要你和對方直接起衝突,而是直接針對「提問者的狀態」、「被問者感受與回應方式」進行剖析,並進而提出積極應對的做法。 第1招-神回覆之起手式:同理對方心境 有效的溝通,總是需要一個「同理對方」的起手式,即便對於對方的問題已經很反感,若能深呼吸一大口氣,試著換位、假裝自己穿在對方的鞋子裡,設想對方的心境,是讓溝通真正發揮效果很重要的關鍵。 由於過年家族團聚通常包含了各年齡層的人,因此看待一個人可以留意對方的年齡(所以姑姑你幾歲?誤),及對方年齡所對應的「生命階段發展任務」及「世代文化生活背景」。 「生命階段發展任務」指的是每個人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身心發展任務,會影響一個人生活重心、思考重點。例如 19-30 歲的人正在發展親密關係,嘗試戀愛、選擇對的人,然而年長一些 31-50 歲的人已經在發展生產傳承(也就是對於個人和家庭的生產力、傳宗接代的貢獻),想的是工作穩不穩定、有沒有成就、能否為家族帶來貢獻、甚至是生養孩子的傳承,更年長一些 50 歲以上的人已經在回首人生成就、賦予過往經驗意義。 生活重心、思維潛意識的不同,自然話題側重的方向也就不同。例如 70 幾歲的阿公可能很想講人生大道理,45 歲的阿姨很愛問何時要結婚,20 幾歲的人可能覺得上述這些都還離我很遠。雖然上述階段的年齡劃分可能因為時代與個體因素略有不同,但我們可以試著用生命階段發展任務的視角來看待這些「惱人的問題」。 「世代文化生活背景」指的則是在不同的年代長大的人,根深蒂固養成的觀念或想法可能截然不同,我們覺得匪夷所思的觀念,在他們生長的年代可能是「大家都這樣啊」。最明顯的是現代比較重視個人隱私、個人自主選擇,但長輩過去生長於很重集體家族思維的年代,可能覺得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大家的事」,「你的成就攸關家族臉上有沒有光」⋯⋯。 除了上述,原生家庭的影響、生活現狀等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觀念與做法,下次覺得天哪他怎麼會這樣想的時候,不妨試著同理對方與自己不同的背景因素。(推薦閱讀:什麼親戚會讓婚姻出現危機?五種典型有毒姻親) 第2招-神回覆之開大絕:溫柔但堅定說出自己想法 雖然轉移話題、找機會飄走等方法可以避免直球對決可能引發的衝突,但有時還是會需要正面處理和回應,或當你想要好好和對方聊聊,避免惱人問題每年都一再出現,可以試試以下方法,打中核心挖到底,讓你尷尬又不失禮貌、也不失去自己的神回覆。 Step1:釐清自己對這個問題到底「不爽」在哪個點? 當我們聽到一個「又來了 #@*&」的提問時,心中立刻一把火上來⋯⋯這時候弄清楚自己這把火的根源很重要,回應時才能說出自己真實不高興/不想回答的核心原因,對方也比較能理解。 而釐清自我內心深處的方法,可藉由「情緒冰山」的概念進行,從表面的「行為(例如被問到薪水賺多少感到很生氣)」一步一步往下挖,了解現在自己的「情緒(例如討厭被比較、被問到不耐煩)」來自的觀點和「需要(其實是希望不要只關注賺多少,而是我在工作上的努力與付出)」為何。 Step2:「我訊息」or「三明治」好好說出自己的感受,並提出給對方的建議 把 Step1 自己的想法,用(尷尬)不失禮貌的「我訊息」和對方說,讓對方理解。此方法既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又不會攻擊到對方,讓對方過於受傷。 句型:我聽到這個問題時我會有__(情緒)__的感受,因為我覺得/希望__(觀點/需要)__。 例如:我聽到有人問我研究所/國考考上了沒時,我會覺得壓力很大,因為平時已經花費很多心力在準備了,如果有人一直問我會有被質疑、不被相信的感覺,會更焦慮,所以我會希望可以不要三不五時就問我這方面的問題,或是從關心我最近狀況、有什麼壓力等等的角度來關心,比較不會刺激到已經很緊繃的情緒。 另外,也可以嘗試「三明治說話術」,說話「開頭」和「結尾」就像吐司,講「好聽的話」;把「中間的料」也就是「此段或核心要給的建議」包在中間。此方法既可以講出想表達的意見,又可以藉由前後好聽的話包夾,讓對方聽得順耳、也比較嚥得下去。(推薦閱讀:春節社交指南:擴大社交圈練習,從不害怕親戚關心開始) 句型:我可以理解你__(上片吐司)__,不過我建議我們可以__(中間的料)__,謝謝你的關心(下片土司)。 例如:我可以理解你覺得工作穩不穩定很重要,不過我建議我們也可以把現階段的目標與工作意義納入來考量,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嘗試期、我也會設停損點⋯⋯,還是很謝謝你的關心,以後有工作上的問題再和你請教討論。 有些時候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但長久的逃避很難解決問題。因此,面對一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處理,可以先想想這件事對你而言到底是可以放棄不在意的?還是無法割捨的關係?進而選擇對應上述需求的處理方式。 表面和平的家人關係很難帶來真實緊密的情感,有些問題或小小芥蒂,直球對決的處理或許能及早對症下藥化解不滿,開啟實質真情的連結。 本文授權自雞湯來了,原文標題「神回覆!2招破解過年煩人問題-尷尬但不失禮貌對話術」,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註:我訊息和三明治說話術可以視情況選擇兩者皆用,和對方進行比較完整的對話;或選擇一個比較符合情境的使用,簡短而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製圖|黃珮甄 參考資料: ERIKSON, ERIK H. (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 PSYCHOLOGICAL ISSUES 1: 1-171. 王以仁(2014)。親職教育:有效的親子互動與溝通。新北市:心理。 January 26, 2020 at 07: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aOpiej

討厭被問何時要結婚?心理學:你越厭惡,其實代表你越認同 https://ift.tt/3aFeuz3 李品毅 Lee Ping-Yi 由精神分析看過年問候,其實,人們越是厭惡過年問候,越是認同問候背後的價值觀;人們的厭惡與對立,背後可能是逃避面對自己而造成的無意識行為。 一年一度的過年交鋒即將到來,各個年齡層的人們將各就各位、各司其職,長輩們準備掏出塵封一載的陳年問題,晚輩們準備拿出建設一年的防禦心理,將合力興起年夜飯主桌戰場上的第一場腥風血雨,是除了紅包習俗外,中國年節間的另一番奇景。年輕一輩往往對這些刺探隱私的問題感到反感,並千方百計設法避開問答。過年成了一部分年輕人的紅色夢魘。 筆者在去年過年時,創作了一篇從親戚朋友的發問看發問者的意圖與狀態,可以了解到問出這些制式化、千篇一律且看似刺探隱私問題的長輩,是鮮少對晚輩帶有真愛的,或僅只是為了填充過年相處的尷尬空白,抑或下意識地認為晚輩理應按照自己的世界觀過著生活。因此在飯桌上,不是洋溢著新年希望,而是瀰漫著新年恐懼。 然而,從發問者的角度分析完問題後,新的一年,筆者將從被問候的晚輩視角開啟新一輪的分析。因為一個普遍社會現象的因素,並無法僅歸咎給單一的因素。究竟在新年恐懼背後,年輕世代自身的問題又是什麼? 觸發年輕世代神經的問題,往往與所謂的個人隱私有強烈關聯。 這些過年問候無非是與婚姻狀態、感情狀態、工作狀態,收入狀態、外在狀態有關。一但這些問題的光影浮現於飯桌上的觥籌之間,便輕易挑起了年輕一輩強烈且負面的情緒。然而,精神分析學派的宗師弗洛伊德的著名觀點之一說道:「所有的情緒都是人們內在心理的和內在個人的,而不是心理間和人際間的。」若弗洛伊德坐上過年期間的餐桌,便會觀察到年輕一輩面對侵犯隱私問題的情緒,是由他們自身心理所滋長的。激發的直接因子並非來自他人的問題,而是源於自己認識不清的自我陰影。 簡單且殘酷的來說,我們的厭惡是源於自身的問題,而與他人無關。 縱使那些問題是眾人一致認為是侵犯隱私、不尊重他人的,但相同的過年問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激起反感的,部分人擁有的是平常心甚至愉悅的感受,由此便可以窺見問題可能來自於那些感受到反感的人們自己心中,而非源自於過年問候以及給予問候的人們。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人們的問題乘載著自身的價值觀,而人們的行為、語言則映射出各自的世界觀 就讓我們逐一從幾個經典過年問候來分析,問題們是如何追溯回自身的。 1. 什麼時候要結婚呀? 2. 交男女朋友了沒?  3. 年終獎金有多少?工作怎麼樣呀? 4. 是不是變肥胖/蒼老/憔悴了呀? 首先,這些問候的背後顯現了提問人心中的價值觀、世界觀,認為結婚應在既定的年齡段中完成、每個未婚的有為青年都應該有一個異性親密伴侶、年終獎金的多寡與工作頭銜的響亮程度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唯一標的、隨著年歲的增長伴隨著身體肥胖與衰老是眾人的正常現象。 一一分析對經典問候產生厭惡、平常心與喜愛情緒的族群 1. 什麼時候要結婚呀? 產生厭惡情緒的族群:到達自己認為的適婚年齡但卻還沒有結婚計劃或適合結婚對象的人、選擇不結婚但還沒有辦法坦然面對社會眼光的人 產生平常心的族群:選擇不結婚且可以適應社會眼光的人 產生喜愛情緒的族群:決定近期結婚並等待宣告婚期的人 2. 交男女朋友了沒?  產生厭惡情緒的族群:希望有穩定且理想伴侶卻沒有的人、性向不符合傳統社會認知且無法感然面對社會眼光的人 產生平常心的族群:認為有無伴侶都可平靜接受的人、接納自己性向並坦然面對社會眼光的非異性戀 產生喜愛情緒的族群:有穩定且理想交往對象的人 3. 年終獎金有多少?工作怎麼樣呀? 產生厭惡情緒的族群:工作狀態不符社會與自己期待的人 產生平常心的族群:工作狀態不符社會期待但可以坦然面對的人 產生喜愛情緒的族群:工作狀態符合社會或自己期待的人 4. 是不是變肥胖/蒼老/憔悴了呀? 產生厭惡情緒的族群:擁有社會認知負面變化且自身厭惡如此變化的人 產生平常心的族群:擁有社會認知負面變化但可以坦然面對變化與評論的人 產生喜愛情緒的族群:擁有社會認知正向變化的人 人們厭惡的究竟是什麼呢?問題本身嗎?還是背後搭載的價值觀?還是自身受到問候激起的羞恥感? 藉由分析,我們可以觀察到相同的問題卻可以觸發不同狀態人們的情緒,那我們便可以排除這些過年問候擁有普世、所有人皆厭惡的可能性,更可以應證弗洛伊德的學說:「所有的情緒都是人們內在心理的和內在個人的,而不是心理間和人際間的。」問候千篇一律,每個面對的人內心卻滋生了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時也說明了根源的問題,是源於每個人們自己心中,而非外在的人事物。 那,人們是厭惡這些問候背後的價值觀嗎?深入探索後,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藉由前面的分析發現到,產生厭惡情緒與喜愛情緒族群的狀態是截然對立的。狀態符合社會與自己標準時,人們將會喜愛這些問候,因為可以期待他人讚美將伴隨著回答後產生。反之,若狀態不符合社會與自己的期待,人們將會厭惡這些問候。產生喜愛與厭惡情緒的人們,實際上是認同這些問候背後所搭載的價值觀的。 然而,究竟人們厭惡的真正根源是什麼呢?是羞恥感,無法達成問題背後價值標準所生成的羞恥感。人們拿起這些問題背後價值觀代表的社會標準來衡量自己,一但不滿足,人們便升起油然的羞恥感,這樣的羞恥感是過年期間痛苦的根源。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接著使用精神分析的兩大理論之一的投射理論,更可以得到結論:「人們厭惡的不是問候本身,是厭惡自己內心的羞恥感。」 「投射Projection」,是當人們面對極度厭惡、不願承受的感受,大腦為了逃離這些感受,出於自保,將感受壓抑入我們的潛意識陰影之中(Shadow)。然而,我們陰影並沒有像我們想像中的一樣變成我們的身外之物,只是被我們逃避、忽略了。既然是我們的一部分,且是暗潮洶湧的強大負面能量,便需要有處可去,這樣的陰影將會盡快找到標的,將感受轉化後投射到標的之上。人們因不願承受因問題憶起的羞恥感而壓抑它們,而當找尋投射對象時,顯而易見的代罪羔羊--提出問候的親戚,便成了由羞恥感轉化而成的憤怒最合理不過的著陸點。 強調隱私的背後,可能是深深地對羞恥感與恐懼感的厭惡 表面上,我們很輕易地歸咎憤怒來自於缺乏愛與尊重隱私的親戚身上。隱私固然是社會賦予人們的天生權力,用以保護自己免於受到一些傷害。但,當人們大量使用「隱私權」來自保時,從心理學的角度,將可以看到對隱私權的執念背後,是不願面對的羞恥感與恐懼感。這樣的逃避行為,隱微、難以發現的。 人們越是厭惡過年問候,越是認同問候背後的價值觀 人們厭惡一個現象,但同時擁有鏡射出此現象的價值觀,如此看似矛盾的情形,在一步步分析中將可以被觀察出來。人們討厭著親戚的問候,卻同時無意識地深深認可親戚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而厭惡問候的人們,也將在自己滿足社會的期望後,無意識地變成自己原本厭惡的親戚們,開始使用相同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去關心他人,人們如此輕易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與自己的恐懼、羞恥、情緒充份的相處,是消融它們的不二法門 當人們開始體認到一個事實:所有問題的根源是來自於自身,需要為自身情緒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殘酷且難以觀察到的事實,將可成為改變世界的關鍵。一味厭惡,反映著潛意識中認同親戚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也一再製造著對立與仇恨。而盼望超越新年親戚問候的恐懼以及其所帶來的人際影響,僅有充滿耐心而堅定地面對自己的恐懼感、羞恥感,將自己情緒的責任溫柔地一肩挑起。 而與自己的恐懼、羞恥、情緒充份的相處,是消融他們的不二法門。過年將由愛與溫馨取代憤怒與對立,閃耀著美好的家族團聚。 January 26, 2020 at 06: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aFeuz3

會開瓦斯就會煮|香甜入味的可樂雞翅食譜 https://ift.tt/2RNArDn 野人文化 簡單料理食譜系列,今天,就來一份香甜入味的可樂雞翅吧! 文|大象主廚 可樂雞翅 只要準備可樂跟雞翅就可以做好的料理,做為本書第一道菜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加可樂不但可省去加糖比例難抓的困擾,更可幫助肉質軟化,短時間就能燒出一鍋漂亮的雞翅,吃起來香甜入味,絕對是餐桌上的必備佳餚! 【材料】24 人份 雞二節翅 8 支 蔥 2 根 薑片 2 片 蒜頭 3 瓣 白芝麻 1 小匙 可樂 350cc 【調味料】 醬油膏 2 大匙 白胡椒粉 1/4 小匙  1. 雞翅背面用牙籤戳洞,幫助入味。 2. 鍋內下 1 大匙油,將雞皮面朝下入鍋(小知識)。 3. 中大火煎至表面金黃後翻面,接著下蔥、薑及蒜頭爆香。 4. 加入 350cc 可樂及調味料,大火煮滾。 5. 轉中火不蓋鍋蓋燒 10 分鐘,將雞翅翻面後再 10 分鐘。 6. 起鍋前轉大火收汁至濃稠,起鍋前撒上白芝麻即完成(小知識)。 【小知識】 1. 鍋子中間火源大,離火源近較易上色,烹調時請如圖擺放。 2. 收汁至濃稠流動狀即可關火,冷卻後會再更濃稠,切勿收到全乾否則容易燒焦。 本文摘自大象主廚《會開瓦斯就會煮》,由野人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會開瓦斯就會煮》 January 26, 2020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NArDn

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劉軒專文|為什麼有些人很愛聊天,卻總是把場面搞得尷尬? https://ift.tt/2RvjH4Z 軒言文創 SoundShine 對話,本是要對等的立場進行意見交流,但有些人就是會以上對下的姿態給意見,弄得場面僵硬⋯⋯這些人的內心在想什麼? 文|軒言文創 SoundShine 最近跟一群老友們聚會,大家許久不見,都還是老樣子。其中有一位最愛搶話的朋友,也還是老樣子。 有人說他最近很忙,這個朋友就說:「我跟你講我最近忙到什麼瘋狂地步⋯⋯」 有人開始談虛擬貨幣,這位朋友就說:「我跟你講,crypto 沒搞頭啦!我三年前就知道啦!」 我談到最近遠端管理團隊的挑戰,他又插嘴:「我的 team 分散在十幾個不同的地方,管理他們從來不是問題!」 他大概想說我接下來會問:「喔?那你是怎麼管理團隊的?」但我偏偏沒有,於是話題就懸在那兒。全桌安靜了片刻,然後這位朋友又繼續高言闊論。 他很愛聊天,但我不認為他是個很好的對話者。 一桌老朋友認識那麽多年,雖然不會介意恭賀彼此的功成名就,但我們更希望分享目前的人生挑戰,談論生活上碰到的痛點,並透過交流來給彼此安慰打氣,也許能提供一些建言。但有人總愛把話說得很有自信,像他什麼都早已經摸通搞清楚了一樣。聽他說話是一場演講,但我們想要的是一個對話。(推薦閱讀:炫耀自己比你優越?如何面對讓你產生負面能量的朋友) 圖片|來源 真正的對話,應該跟思考的過程一樣。當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時,基本上就是在與自己進行一場對話。我們心中需要維持兩種不同的觀點,有時還得扮演正反兩面,並在其中儘可能維持客觀。這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在這種時候,我們尤其需要找朋友來對話。 跟朋友們對話的好處,就是能一起探討一個問題。有時候朋友可以當你的戰友,跟你一鼻孔出氣。有時候,朋友可能擔任「魔鬼辯護者」,挑戰你的立場,以便讓你看出自己的盲點所在。然後改天,或是換個話題,雙方的角色就會調換。真正的對談,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具的交流。 即使孩子們也會這麼做,正如我最近在心理學者 Jordan Peterson 的《生存的 12 條法則》這本書中所讀到的。他給的例子是:如果有個孩子跟朋友們提議要去屋頂上玩耍,也許會有朋友指出這個想法的危險性。接下來的對話,則可以讓這個孩子聽到其他的意見,進而做出(希望是)更明智的決定。這種意見交流,就是我們成長中很重要的社會化過程。(延伸閱讀:「社會不是只有大人的事」八成孩子,認為公共事務與自己有關) 然而,有些人的對話方式不是這樣。他們會把每一次的交談當成一個競爭角力,一場需要贏的比賽。他們對話不是為了討論,而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立場是對的。跟這種人對話時,你會覺得他們似乎沒在聽你說什麼,而是在想自己接下來要說什麼。跟這種人對話的時候,那種單向溝通的感覺是相當明顯的。即使在「交流」的表面功夫下,你會覺得他在「對你說話」,而不是與你對話。 這種人很自大自私嗎?也不一定。像是這位愛插話的老友,其實是個相當熱心的人。他很有正義感,也很願意為朋友們撐腰,有時候還會在網上為了朋友的事情跟陌生人打筆戰。也許他太好鬥了,或是太習慣當老大了,以至於每個朋友的問題對他來說都是個事兒,而他處理事兒的習性就是先擺出強勢的態度說:「我跟你講,這種事我見多了⋯⋯!」 其實,老友們都知道他也有自己的生活難題,私下還會為他擔心,但他自己不開口,我們也當然不好意思多問。他是個好人,只是太愛面子了。 圖片|來源 我希望自己能夠一直享有很好的對話。我知道自己有些時候也會過於強勢,尤其當年紀大了,輩份高了,越來越多人把我們當成答案提供者,而非真正對話的對象時,我們更是需要提醒自己:多聽一點,少說一些。在發表意見之前,先停下來問問對方:「那你怎麼覺得呢?」 也許因為多問了一個問題,我們能聽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也許因為考慮了不同的意見,而放寬了我們的視野。我們應該帶著學習的態度交談,不需要展現自己的博學多聞。我們不一定能跟每一個人聊出真理,但最起碼對話能讓我們表達真情。 朋友之間有了真情,也就夠了! 原文刊載於Harper's Bazaar Taiwan雜誌 哈佛心理學家的積極生活哲學:XUAN劉軒 瞭解更多運用心理學創造美好生活:軒言文創 SoundShine January 26,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vjH4Z

在我的生命裡,最沒成就感又最容易過勞的職務就是「母親」 https://ift.tt/38GvyCW 天下文化出版社 親子溝通的目標,不只是陪孩子走一段成長的路,其實,也是陪自己走一段愛與完熟之路。親愛的「母親」,我必須告訴你,你不必去符合強加在你身上的期待,也不必在乎別人如何看你。最重要的不是別人的目光和別人的想法,最重要的永遠只有你和孩子。 圖|來源 文|李儀婷 在我有限的生命中,所擔任過的職位裡,最難勝任、最沒成就感、最容易過勞、最容易被指責的,就是「母親」這個職位。 我擁有三個珍珠般珍貴且獨特的孩子,分別是:大女兒三三、二女兒川川,與小兒子一一。 但是,在大女兒三三兩歲以前,我採取的是打罵式教育,即便我已經催眠自己,非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手。但是養過孩子的人就知道,家庭裡到處充滿了「萬不得已」,所以演變到最後,不乖就打,無法溝通也打,吵鬧不聽勸更打,家庭中充滿了打罵的氛圍。 打罵教出來的孩子,總是情緒化;嚴格教養教出來的孩子,也只有壓抑與疏離。 三三兩歲時,我嘗到她情緒的反撲,在我高壓打罵的餵養下,她成了一頭情緒怪獸,朝我狂怒嘶吼,我看見情緒崩潰的孩子眼裡,有著深深的無助與孤單。 那一刻,我深深被她的反應給震懾了。 直到現在,我仍然非常感謝三三當初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朝我送出求救訊息,讓我有機會在養育孩子的路上,不只踩了煞車,還逆向行駛,走上了實踐薩提爾模式的教養之路。 學習薩提爾模式最初是為了教養孩子,但最後改變最多的是自己,因為在那之前,我還是個對「愛」生疏的媽媽。 我以薩提爾模式教養孩子,長達七年的實踐,從中提煉出薩提爾模式的精神,以實例告訴大家如何在家庭中運轉。也告訴大家該如何面對在實際運用薩提爾模式後可能遇到的困境。 其中心目標,即是「溝通=陪伴孩子走一段成長的路」,只要在這個目標上所進行的親子溝通,大抵都是正向且準確的。 母親,向來背負著孩子所有「好」與「壞」的責任,我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養育的過程,考驗一個母親的耐力與毅力。孩子吵鬧,是母親沒教好;孩子生病,是母親沒照顧好;孩子功課不好,是母親沒用心;孩子出了問題,一切都是母親的責任。母親顯得那樣的萬能又那樣的渺小。 只要孩子出現奇怪的行為舉止,全世界的人,不管有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都可以對母親說一嘴教育,指責母親:都是你太寵孩子,才會把孩子寵出這樣的個性。 如何在眾多外在「婆媽」高手夾擊下,成為孩子稱職的母親? 曾經,有一個朋友前來訴苦,她說:「我壓力真的好大!孩子生氣了、哭了,我也會心情不好。但是我選擇等孩子哭完,再跟他溝通,但是所有人都指責我,說我這樣太寵孩子。我真的覺得好無助,沒有人支持我,我也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在教孩子,還是在寵孩子。」 聽到這些求救訊息,我想起自己一件微不足道的洗衣小事。 我們家有個洗衣籃,因為工作型態的關係,我無法每天都把衣服給洗了,總是等到洗衣籃裡的衣服滿了,而且滿得像座山,大女兒三三便會大聲提醒我:「媽媽,衣服滿了,該洗了哦!」 聽到三三提醒的隔天,或再隔天,等我稍有空閒時,我才能正視衣服山的問題,將整籃倒入洗衣機一次解決。 前幾天,衣服山又出現了,三三提醒我,我應聲好,並沒有馬上處理。 隔天,三三去保母家玩,順便在保母家洗了澡,吃了飯才回來。 回家後,三三說:「媽,婆婆說我的襪子底下很髒,說你都沒幫我把襪子洗乾淨,她說你應該要把襪子拿出來單獨刷一刷,這樣才會乾淨。」 我點頭說:「我知道了,下次我會注意。」 三三又說:「媽,婆婆說你很懶,說你都沒有整理家裡。」 我笑了笑,大聲回答:「噢!對耶,我太忙都沒空整理家裡,真抱歉。」 面對保母透過孩子傳遞過來的話,我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那是事實。我實在太忙亂,忙得必須去抉擇什麼事得先做,什麼事必須緩一緩。這是我的選擇,所以面對旁人的指導,我承擔得起,因為我不必對全世界負責,我只要對得起我自己的渴望,那就夠了。 當三三走進房間,看見洗衣籃裡的衣服山消失了,她大聲驚呼:「媽,你把衣服都洗了耶!」 我說:「是啊,今天剛好有空,就趕緊把衣服洗了。看你笑得這麼開心,這有什麼值得開心嗎?媽媽每次都會洗呀!只是有時候洗得快,有時候洗得慢,但什麼日子該穿什麼制服,從來都沒少過,這有什麼值得笑的嗎?」 三三回應:「媽,婆婆說你沒把襪子洗乾淨,沒把家裡整理好,是個不好的媽媽。但是我覺得,你是全世界最棒的媽媽,你這麼忙,還記得幫我們把衣服山給洗了,洗完後還要把衣服摺回去衣櫥裡。你做了這麼多,婆婆還說你什麼都沒做。媽,你是我見過最棒的媽媽了。」 親子溝通的目標,不只是陪孩子走一段成長的路,其實,也是陪自己走一段過去來不及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與完熟之路。 如果此刻看這本書,也是個擁有「母親」身分的你,親愛的「母親」,我必須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必去符合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期待,也不必在乎別人是怎麼看你的。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乏批評與攻擊,所以你得扛得起攻擊,撐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供給你自己與孩子一個安全的小島。在這片天地裡,最重要的不是別人的目光和別人的想法,最重要的永遠只有你和孩子,只要你和孩子快樂,親子的關係無礙,那麼,外面的世界說了什麼,那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母親,這份工作,是我做過最剛強,也最柔軟的工作,得抵抗全世界,又得溫柔呵護稚嫩的孩子成長,不為什麼,只因我們的名字叫「母親」。 本文摘錄自李儀婷《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附超擬真實作練習)》,由天下文化出版社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從實戰經驗淬鍊超強親子對話(附超擬真實作練習)》 January 26,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8GvyCW

泰奶、打拋豬、炒泡麵!松江南京捷運站:在地人帶路平價泰式料理 https://ift.tt/3aIOmD8 Bella.tw儂儂 喜歡泰式料理,但一般餐廳的價位令你卻步?「Kanokwan 老麵攤」不但價位平易近人,味道更是令人折服! 文|Bella.tw儂儂 想吃到美味的泰式料理總是只能去大餐廳吃嗎?那可不見得,位在捷運松江南京站的巷內,有家名為「Kanokwan 老麵攤」的小吃店,店門口掛著兩個大大的紅燈籠,好似就在招呼我們一樣!每到用餐時間總會有著大批人潮前來解餓,店家出餐速度快速,絕不會讓你久等!平均一道菜只要 100 元上下,但卻有著高品質的美味!(你會喜歡:「Thai J 鍋物」全球首家概念店,鴛鴦鍋、濃郁燉雞鍋一次集滿) 「Kanokwan 老麵攤」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Kanokwan 老麵攤」位在南京東路二段的巷內,不認真找完全會忽略它的存在,若你想前來「朝聖」,一定要認證店門口那兩個大紅燈籠!一看菜單上充滿著許多台灣味小吃,牛肉麵、餛飩湯、涼麵等等,頓時還會誤以為是走錯店了嗎?其實老闆娘是正統的泰國人,這些看似台味十足的餐點,老闆娘也將其融入了滿滿的泰式風味,認真講其實「Kanokwan 老麵攤」是一家「台泰混血」的小吃店。 看似簡單但卻一點也不!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在前往「Kanokwan 老麵攤」時,同時特別叮囑一定要點「打拋豬肉飯」,其實一上桌的時候,看起來比想像中的打拋豬還要單調些,讓人還疑惑了一下「就這樣」?第一口吃到嘴裡時,內心戲十足的我們在心理與老闆娘道歉了!熱熱的白飯配上打拋豬肉一口放入嘴裡,濃郁的香茅與椰香味在口中竄出,肉末越嚼越有香氣,反倒有點綠咖哩的味道,完全不需要其他配菜,一點白飯打顆蛋,再配上一點打拋豬就能輕鬆吃完一碗!(推薦閱讀:留學書單:食物是家鄉的記憶) 本日五顆星得主!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除了打拋豬肉飯之外,熱名菜單選項還有「炒泡麵」,一定很多人覺得超泡麵哪裡都有有什麼好稀奇?店家將每一口麵都均勻拌炒,使得香氣與醬汁包裹在每條麵上,甜甜又鹹鹹的味道,若有似無的又好像瀰漫著一股泰式的香料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往嘴裡送。其中,裡面的超大豬肉塊,是先將豬肉醃製入味,偏甜的醬料香氣與炒泡麵做最完美的結合!店家也豪邁的灑上大量的青菜,讓你營養又均衡!(你會喜歡:颱風天就是要吃泡麵!九款「不輸給現煮」的泡麵私藏清單) 口味最獨特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看到菜單上寫著大大的「招牌湯麵」完全挑逗起我們愛挑戰的心,什麼樣的料理可以被店家稱為招牌?這款麵以酸辣的湯頭為基底,但喝起來卻不會過於濃郁,反倒有點清甜的味道,就算冷掉也不會讓人覺得噁心,配上 5~6 塊類似豬嘴巴肉口感的豬肉,微微帶點軟爛的筋吃起來最美味! 最讓人感到驚艷的就是他們的麵條,讓身旁的同事驚訝到說「這應該是近期吃過最 Q 彈的麵了」!不愧是招牌麵完全零負評。 就連配角也表現完美 圖片|Bella.tw儂儂 提供 雖然說表現完美有點浮誇,但通常能讓整桌的人舉手通過,就真的不簡單了!來到泰式不能遺漏的就是經典的「泰式奶茶」!有去過泰國的一定對「手標牌」泰奶魂牽夢縈,「Kanokwan 老麵攤」的泰奶就有 98% 與它相似,喝起來淡淡的泰式茶葉香,配上煉乳的奶味,完美呈現在泰國喝到的正統味道,幾乎在場用餐完的客人,都會再點一杯外帶回去喝呢! Kanokwan 老麵攤 地址: 104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21巷24號 電話: 0960 764 116 營業時間:10:30~21:00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台北京站廣場美食街攻略!泰式麵食、沖繩飯糰、爆漿瓦帕全都撩動味蕾 混血反而爆紅!全台首間「泰式茶餐廳」「美天餐室」怎能成IG聖地? 【食間到】松江南京站美食!「丼賞和食」超澎湃海鮮丼飯、松阪豬丼,中山區上班族的最愛 January 26, 2020 at 1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aIOmD8

你不用再當大家口中的「好媽媽」:四個方法找回母親的主權 https://ift.tt/36oiLmV 雞湯來了 為何現代媽媽認為自己要做得事彷彿越來越多?似乎永遠都做不完? 文|蕭子喬 「深怕為孩子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中媽媽的共同特色,但孩子卻常覺得「你已經做得很多,甚至太多了」。究竟,為何現代媽媽認為自己要做得事彷彿越來越多?似乎永遠都做不完?(推薦閱讀:【鄧惠文專文】婆媳相處第一步:別把婆婆當媽媽) 「當媽媽」變難的原因!從社會到家庭的變變變 社會變遷帶動家庭「教養」型態的改變,過去農業社會,家庭型態多為大家庭,小孩多由家族共同養育長大,阿公、阿嬤、阿姨、嬸嬸、左鄰右舍可能都是孩子的養育者。不過,工業化後,家庭型態漸漸轉為小家庭,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很可能只有爸媽和孩子,鄰居互相也不太熟悉,育兒教養逐漸轉變為爸媽自己要完成的事情。 當育兒教養這個龐雜任務不再有家族鄰里眾人的幫忙,爸媽逐漸向外尋求依循方向,親職專家日漸變多。親職專家提出各種教養建議,主張致力為孩子營造從生理、認知、心理、情緒等全方位適性發展的環境,成為當代父母依循的指標。當各式各樣打著「教養『專家』」旗幟的建議,隨著資訊傳播蓬勃,四處放送,在人們心中「媽媽要做的事」逐漸改變。 「好媽媽就該這樣!」當代媽媽的難題 學門、派別不會只有一種,當兒童腦科學發展的專家和情緒的專家對於孩子哭了該怎麼辦有不同的解讀時,該怎麼辦?當兒童認知發展的兩位專家對於幾歲學英文時機較佳有不同的說法時,該信誰的?當語言關鍵期有 0-6 歲、10 歲以下、2-4 歲⋯⋯各種說法時,該如何拿捏?(推薦閱讀:筋肉媽媽談婚姻外遇:你不用練習原諒誰,但要記得原諒你自己) 教養專家資訊五花八門,父母很可能會無所適從,或深怕漏了什麼教養方針。社會學者 Sharon Hays 指出,「密集母職(intensive mothering)」是當代社會的母職框架,就像社會大眾對「面試服裝」有「白襯衫、黑色下著」的想像一樣,社會大眾「對媽媽的期待」,具有「教養以孩子為中心、育兒是母親的天職、專家建議的權威性」三大特性;其中又以「專家建議的權威性」是當今母親相當重大的壓力來源。 許多研究皆指出:百家爭鳴的親職專家,在傳播媒體發達的今日,顯得眾說紛紜,更可能因為「專家權威性」不斷在社會大眾或媒體之中被強調,經由傳播分享、閒談交流被放送、放大,成為現代教養相當大的壓力來源之一。而媽媽還可能因為專家建議被大眾形塑成標準答案的形象,而變得不相信自己,忽略自身當媽媽真實經驗的判斷能力,很容易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在親職專家資訊之中,找回媽媽做自己的主權! 其實,所有的「專家資訊」都只是參考資料,就像一鍋雞湯也會有N種版本的食譜,而我們可以自己依照湯要給誰喝,而調整選材、料理方式,拆解、重組各版本的食譜。 如果你是媽媽,別忘了在涉略親職資訊時,適時放鬆、喘口氣,回到自己與孩子之間,想一想自己想傳達給孩子的價值,問一問孩子內心的想法或感受;如果你不是媽媽,也可以和身邊的「媽媽」聊聊,當媽媽的壓力與掙扎,以及可能的因應方式。 如果你(現在或未來)是媽媽,便對琳瑯滿目的教養專家建議,覺得不知道該怎麼篩選嗎?我們可以一起試試看: 了解常態:當代母職的現象就是很忙,會接收到很多樣的資訊 允許不安:接受自己的焦慮或不安,很多媽媽也有類似的狀況 回到初心:深呼吸~想一想「當媽媽,最大的一個願望是什麼?」也和家人聊聊自己的想法,追隨專家建議之前,先回到彼此初衷 尊重孩子:觀察孩子的特性或詢問孩子的想法 在親子關係中,重視親、子雙方:在琳瑯滿目的資訊中,相信自己有判斷的能力,也留意孩子的獨特性,重組屬於自己與孩子的教養參考清單 所有的「關係」都像煲湯,不想重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劇情,媽媽們可以試著拿回「作媽媽」的主導權,避免被「母職框架」的緊箍咒嵌得太緊,讓媽媽、孩子、家人都有自主的彈性與生活! 原校稿|韓文起、張芷晴 原編輯|蕭子喬 參考資料: 公視(2018)。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集。 吳曉樂(2014)。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網路與書出版。 陳婷玉(2010)。當媽媽眞好?流行婦幼雜誌的母職再現。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6,33-86。 臧國仁(2004)。〈框架理論〉,《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書局。第二章。 趙蕙鈴(2011)。「以子女爲中心」和擔心子女輸在起跑點的父母教養心態與親子處境之探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0,31-62。 潘淑滿(2005)。台灣母職圖像。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41-91。 Assarsson, L., & Aarsand, P. (2011). ‘How to be good’: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parenting. 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 43(1), 78-92. Connell-Carrick, K. (2006). Trends in popular parenting books and the need for parental critical thinking. Child Welfare, 85(5), 819. Johnston, D. D., & Swanson, D. H. (2003). Invisible mothers: A content analysis of motherhood ideologies and myths in magazines. Sex roles, 49(1-2), 21-33. Sunderland, J. (2006). ‘Parenting’or ‘mothering’? The case of modern childcare magazines. Discourse & Society, 17(4), 503-528. 藍佩嘉教授:現代父母兩難 讀愈多教養書愈不會教/親子天下 2017/05/01 梁莉芳教授:破除完美教養迷思,成就友善育兒環境/親子天下 2018/02/08 January 26, 2020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oiLmV

「對舊情人的思念,藏著你對自己的貪念」《Before》三部曲的關係心理學 https://ift.tt/36mKHaZ 廖梓鈴 「如果能和他繼續在一起就好了。」有這樣的想法的你也許可以思考一下其他實現自己的方式。 文|廖梓鈴 橫跨十八年的經典愛情電影《Before》三部曲,我們共同歷經愛的破曉、日落與午夜。本系列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主角 Jesse 與 Celine 的故事,帶給世人愛情的反思。此篇將探究關於貪戀舊愛,或是尋覓新愛背後的心理運作。 《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rise)是最美的續集。當年,在一列駛向維也納的列車上,我們相遇,碰巧心動,於是愛上,就在維也納街頭,就在那一夜之間。後來,你準備飛往美國,我踏上駛往巴黎的列車,揮手不忍道別,離開前,我們相擁相約半年後再見。 後來女孩失約了,這份相遇成了這九年彼此心中最深的遺憾。 事隔九年,我與你又在巴黎書店相遇。從青春洋溢的二十幾,走入成熟穩重的三十幾。你成了暢銷小說家,成了別人的丈夫與老爸;我成了環保倡導者,成了戰地攝影師的女友;我的嬰兒肥退去了,你額頭卻有了皺紋,多了鬍渣。我們笑著說,可能這叫成熟吧,心卻說著,成熟的代價怎麼這麼重,才過了九年,多了些許皺紋、成了負責大人,卻忘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浪漫、什麼是享受。 看著眼前的你,就好像連結回當年的二十三,對未來充滿盼望的眼睛,對愛充滿熱情的我。於是我想,會不會是當初我們錯過的緣故,會不會是這篇故事在錯誤時機結束,若回到九年前,我與你在那一天再續前緣,如今的我們會不會比較幸福?(同場加映:我一直沒有結婚,不確定是不是為了繼續相信愛情) 圖片|來源 那天巴黎日落前,他們的相遇如同真愛再度降臨,過去人們嘴裡談的真愛,豈不就是在千萬人之中尋尋覓覓,最後發現你才是令我餘生圓滿的唯一? 在感嘆這份重逢如此美麗之餘,我同時也發現他們對彼此的思念始於某種特別的情節: 我總想寫一本書,有個男人非常沮喪,他想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騎車飛越南美,事實上他坐在大理石餐桌上,吃著龍蝦,有著不錯的工作,妻子也很漂亮,但這並不是他真正要的——Jesse 我跟我妻子分分合合,有天她懷孕了,我們就結婚了。她很美,也是好老師,好母親。但我感覺我現在的人生,像在辦個托兒所,與我以前約會過的人,我開始懷疑,愛的意義真的只是負責嗎?——Jesse 我本來一切都很好,直到我看到你那本該死的書,所有陳舊的往事都被翻了出來,我回想我曾經浪漫過,我對世界曾充滿希望,對照現在我不相信愛情,每天平庸的過著,坐在情人旁邊心不在焉,因麻木而痛不欲生——Celine 那些對生活與婚姻的抱怨裡,有種甜蜜,好像那天我沒遇見你,如今我才落得這副德性;似乎沒有擁有你,是生命失去浪漫與熱情的原因;只要沒有你,我就無法實現我所嚮往的自己。那種苦悶,說是生活,卻像被困在牢籠裡,於是人仰起頭問著,生活只能這樣嗎?愛會是救贖嗎?你是能拯救我的唯一嗎?其實你不是愛著他,是懷念當年跟他在一起的自己。(延伸閱讀:「愛情需要承諾,但承諾不等於婚姻」:婚姻是我們最好的歸宿嗎?) 圖片|來源 對舊情人的思念裡,有著對某種自我的貪戀 婚姻治療傳統觀點認為,外遇的發生是與現有伴侶關係出了問題的症狀,於是在另個情人身上尋找溫暖。但美國婚姻治療師 Esther Perel 從臨床經驗發現,對某些出軌者而言,無論尋找前任,無論探尋新愛,他們婚姻本身美滿依舊,卻依然有了外遇。 Perel 決定將問題焦點從既有伴侶關係出問題,拉回出軌者個人身上,試圖了解,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為什麼選擇這個人?與舊愛聯繫的感覺如何?在探尋新戀情的過程中滿足了什麼? Perel 後來發現,這些人透過執迷舊愛或是尋覓新愛,來探索失去的或是探詢另種新的自我認同。 人會對自己未曾探索過的身份與選擇感到殷切地思念,尤其活在重複的日常、固定的角色中,將滋生一種死亡感,人透過貪戀過去或尋覓新愛,就像給自己新的機會去窺探遺失或新的自我。 比如說,有位五十歲的案主從小習慣當個優秀聽話的學生,結婚後成了位負責的妻子、母親與工作者。負責任且忠誠的她,卻與一位來家裡工作的園藝師搞了婚外情。他們在公園長板凳上、電影院裡做愛,她知道這段感情該結束卻苦於無法斷開,因此進入了諮商。後來她才意識到她與那位園藝師體驗到叛逆、任性、大膽,遊走在規則邊緣的狂放感受,這對她來講是份新的經驗、新的自己,就好像五十歲她如今才迎來遲到的叛逆期。而她是愛那個男人嗎?不,她只是厭倦當個順應負責的角色,透過婚外情來展現過往總是壓抑的叛逆與任性的自己。 Jesse 與 Celine 在那九年對彼此難以放下的情感裡,是生活日漸走入某種穩定,綁了角色責任卻失了年少的熱情;是選擇封閉自己的心,把愛與浪漫都留在九年前那一夜的思念裡。在仿若瀕臨死亡的如今,好惦記著當年被他柔軟貼近,被捧著連家人情人都看不見的渺小自己;好懷念當年的熱情洋溢,嚮往浪漫,勇敢無懼,幻想後來,可能耀眼,可能無限。當年,對照如今的無趣單調,無形中更滋養了當年的夢幻,也暗自認定只有對方能拯救自己脫離枯燥乏味的生活。(推薦閱讀:重來一次會更好?研究顯示,這樣的復合比較容易成功) 所以說,你貪戀的不是他,而是當年與他在一起的你自己;更重要的是你相信,只有與特定的他一起,你所偏好的自己才能現身。 我也認同在我們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會經驗到在某些關係裡自己似乎特別重要、充滿活力與信心;但反過來又怎麼能不去懷疑,何以一定要跟某個人在一起才能體驗某種版本的自己?何以人生走到現在不再熱情、充滿麻木,是與沒跟對的人在一起?又何以當這份關係無法繼續存在時,我就無法實現那份我所渴望的我自己? 關於生活與自己的不滿,或許拯救者會現身,也可能不會。而現在的你自己如何,又或是將來變得如何,大部分確實是你自己的責任。(同場加映:為什麼會夢到前任、被追著跑?夢境解析:你的夢反映你的真實心態) 圖片|來源 從尋找拯救者到認回自己:讓那份感覺在你心中存活吧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關係中認識自己,從依賴他人,走向依靠自己。對舊愛難以言喻的執著,來自於從他身上尋求自身的完整,就如同對方的生命被你視為完整自身的舞台。但帶離你離開如瀕臨死亡的生活、連自己都不欣賞的模樣,那個拯救者,何不就是你自己呢? 你的人生,總會有其他的選擇,你也絕對是你生命劇本的主導者。而在盡責扮演各種角色同時,也別忘問自己: 我會不會長久以來都固定在某種既定角色?我是否只允許自己呈現某種面貌?如果不這樣,我有什麼害怕?這是我想要的嗎?我有哪些未滿足的渴望?若不喜歡現在的自己與生活,與其寄託真愛、盼著某段美好關係現身以作為實現新自我認同的機會,反而站在對自身渴望的瞭解上,相信自己有所選擇,持續追問自己,我如何在不管那些關係是否存在的前提之下,依然讓那些我所渴望的感覺、偏好的自己持續在我心中存活?我與現在的伴侶能為這份渴望做什麼? 有天或許,你生命中不再需要拯救者,也不需在意真愛是否現身,你都能學著照顧自己的期待、讓自己過得精彩,那時你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真正的自由才能降臨。 January 25, 2020 at 09: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mKHaZ

塔羅占卜|接下來三個月,如何增加財運? https://ift.tt/2RNXLRd 玫笛琳*塔羅X命理 今年過年期間,正財運比較好,還是偏財運比較旺?還是兩者皆無?深呼吸,抽張牌看看吧! 文|玫笛琳 財神爺啊~到底最近有沒有賺錢的好機會呢?正財比較靠得住嗎?還是偏財會比較旺?理財上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農曆年到來,不只環境要打掃整理,財富方面也需要好好地整頓一番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紫微斗數呢?以往紫微都會以命盤的方式呈現,這一次的占卜很特別,想讓大家使用紫微系統的牌卡來卜卦看看呦~ 現在請好好地靜下心來,憑第一直覺從 A~D 的選項選出一張牌,再從 1~4 選一個數字(例如:B4、A2、D1),一起透過紫微塔羅來測測看最近三個月的財運如何吧! 選擇數字 1~4 之說明 由紫微斗數的四個輔星為四個選項,分別是紅鸞天喜、擎羊、祿存、陰煞,代表環境帶來的小狀況或幫助,會在對應的  A~D選項中分別詳細說明哦! A 牌卡指示:武曲 選到財星的你,未來三個月的財運肯定是鴻運當頭,來財主要是以正財為主,理財上適合較保守、務實的方式,屬於穩定中求得更多財的形式,雖然不是一些意料之外的財富,不過若好好發揮你的專長或專業,便可能大幅度增加業績、紅利,甚至可能有調薪機會,只要多努力耕耘就會有好的收穫哦!(延伸閱讀:你懂評估自己的市場身價嗎?第一次談薪水就上手) 輔星環境影響 紅鸞天喜:人脈可能帶來得財的好機會,多多交流獲得好的資訊吧! 擎羊:對於賺錢雖然很有企圖心或動力,但會有一些狀況容易導致財進財出! 祿存:會獲得一些額外的賺錢機會,請盡可能好好把握,不要錯失了呦! 陰煞:雖然財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會有小人出來干擾或干涉,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哦! B 牌卡指示:天機 未來三個月的財運剛好介在轉變的過渡期,財務會稍有一些變動或是狀況較不穩定,若是重視這些轉變並運用得宜,就有機會賺進一筆大錢或是立刻改善狀況, 只要與以往不同都會是一個不錯的可能性,譬如有任何財務上想要改變的地方,如財務規劃、投資等等,趁機嘗試看看新的理財方式也未嘗不可哦!(同場加映:有哪些行為,在默默浪費錢?兩個方法重新你的理財計劃) 輔星環境影響 紅鸞天喜:人脈可能有不錯的賺錢方式,多多請益投資理財的部分吧! 擎羊:雖然提及多嘗試新方式,但此輔星較不建議嘗試投資,容易出問題! 祿存:可同時間試試多種投資管道,從中比較各種理財方式的好壞來篩選。 陰煞:理財的判斷上易受旁人的左右,還是試著自己多做功課吧! C 牌卡指示:貪狼 未來三個月的財運比較偏向是偏財運,不過也有獲得五花八門賺錢機會的可能性,尤其靠人脈得財更是如魚得水,適合多元化的理財性質,更能藉此分散風險,不僅有很多賺錢機運,也懂得運用金錢享受生活,頗有吃喝玩樂的好運,但是賺得愈多可能花得也愈多,要多加注意財務上的控管哦!(推薦閱讀:深呼吸小心點閱!2020 年桃花運最差星座 Top3 公開) 輔星環境影響 紅鸞天喜:人脈神通廣大,特別是異性可能會帶來不錯的生財方式。 擎羊:花錢如流水,投資也容易破財,建議鞏固原本的財務狀況為優先。 祿存:透過多種賺錢管道,加上財務控管有術,不僅放心花錢,也開心享樂。 陰煞:人脈雖多,但容易被友人慫恿做不當的投資,需好好判斷才行! D 牌卡指示:破軍 未來三個月的財運似乎有漏財的可能性,容易會莫名的破財或花錢消災,但能花錢解決的事其實反而不那麼嚴重,有時候金錢的付出或損失不見得全都是壞事,或許能得到錢財之外意想不到的收穫,若有一些想做的事容易未經三思就花錢投入或是衝動購物,必須冷靜思量是否花在刀口上!(你會喜歡:【柚子甜專欄】如何把錢花得漂亮?錢該花在日常,而非犒賞) 輔星環境影響 紅鸞天喜:人脈可能有不錯的賺錢管道,但須注意是否適合現在的自己哦! 擎羊:為了賺錢勇往直前嘗試,但容易有破財的可能性,先慢下腳步吧! 祿存:可多方研究理財的知識,盡量是長期性的規劃較為適宜唷! 陰煞:理財上容易誤信友人提供的相關資訊,還是謹慎小心為妙! January 25, 2020 at 08: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RNXLRd

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不用上班真好」過年期間,家庭照顧者最不想聽到的六句話 https://ift.tt/36t3ktI 愛長照 為你歸納了六種最令家庭照顧者抓狂的話語,仔細看,不但缺乏同理心,根本來說,真的不了解照顧者的辛苦啊! 文|蘇凡 對許多家庭照顧者而言,過年可一點都不輕鬆!除了日常的照顧工作沒有少,許多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反而會造成照顧者更大的身心負擔,怎麼說呢?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歸納了六種最令照顧者抓狂的話語,仔細看,不但缺乏同理心,根本來說,真的不了解照顧者的辛苦啊!(推薦閱讀:「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開心不起來」給你的憂鬱症檢測量表)   來源|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製圖|愛長照 你是否有聽過以上的這些話,或是不小心說出口呢?其實沒有真正接觸照顧生活,沒有自己實際照顧過,總是會有認知差距;而好不容易是春節大家相聚的好時節,卻反而讓彼此的心情不好過,這怎麼行! 因此家總理事長郭慈安建議,你可以用這三句話來代替-「辛苦了!謝謝你!換你休息!」   「辛苦了!謝謝你!換你休息!」用這三句好話來答謝家庭照顧者,讓照顧者感覺辛苦被看見,努力也能被肯定,而且不只動口還要動手,實際替手照顧工作,讓家庭照顧者好好休息、喘口氣。 想知道更多照顧資訊,可以到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官網查看喔! 資料來源:保平安新春團圓,家庭照顧者更累?/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官網 本文授權自愛長照,原文標題「「你怎麼顧的?你不用上班真好......」過年別說這六種話!觸發照顧者地雷」,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January 25,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t3k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