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你不用再當大家口中的「好媽媽」:四個方法找回母親的主權 https://ift.tt/36oiLmV 雞湯來了 為何現代媽媽認為自己要做得事彷彿越來越多?似乎永遠都做不完? 文|蕭子喬 「深怕為孩子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中媽媽的共同特色,但孩子卻常覺得「你已經做得很多,甚至太多了」。究竟,為何現代媽媽認為自己要做得事彷彿越來越多?似乎永遠都做不完?(推薦閱讀:【鄧惠文專文】婆媳相處第一步:別把婆婆當媽媽) 「當媽媽」變難的原因!從社會到家庭的變變變 社會變遷帶動家庭「教養」型態的改變,過去農業社會,家庭型態多為大家庭,小孩多由家族共同養育長大,阿公、阿嬤、阿姨、嬸嬸、左鄰右舍可能都是孩子的養育者。不過,工業化後,家庭型態漸漸轉為小家庭,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很可能只有爸媽和孩子,鄰居互相也不太熟悉,育兒教養逐漸轉變為爸媽自己要完成的事情。 當育兒教養這個龐雜任務不再有家族鄰里眾人的幫忙,爸媽逐漸向外尋求依循方向,親職專家日漸變多。親職專家提出各種教養建議,主張致力為孩子營造從生理、認知、心理、情緒等全方位適性發展的環境,成為當代父母依循的指標。當各式各樣打著「教養『專家』」旗幟的建議,隨著資訊傳播蓬勃,四處放送,在人們心中「媽媽要做的事」逐漸改變。 「好媽媽就該這樣!」當代媽媽的難題 學門、派別不會只有一種,當兒童腦科學發展的專家和情緒的專家對於孩子哭了該怎麼辦有不同的解讀時,該怎麼辦?當兒童認知發展的兩位專家對於幾歲學英文時機較佳有不同的說法時,該信誰的?當語言關鍵期有 0-6 歲、10 歲以下、2-4 歲⋯⋯各種說法時,該如何拿捏?(推薦閱讀:筋肉媽媽談婚姻外遇:你不用練習原諒誰,但要記得原諒你自己) 教養專家資訊五花八門,父母很可能會無所適從,或深怕漏了什麼教養方針。社會學者 Sharon Hays 指出,「密集母職(intensive mothering)」是當代社會的母職框架,就像社會大眾對「面試服裝」有「白襯衫、黑色下著」的想像一樣,社會大眾「對媽媽的期待」,具有「教養以孩子為中心、育兒是母親的天職、專家建議的權威性」三大特性;其中又以「專家建議的權威性」是當今母親相當重大的壓力來源。 許多研究皆指出:百家爭鳴的親職專家,在傳播媒體發達的今日,顯得眾說紛紜,更可能因為「專家權威性」不斷在社會大眾或媒體之中被強調,經由傳播分享、閒談交流被放送、放大,成為現代教養相當大的壓力來源之一。而媽媽還可能因為專家建議被大眾形塑成標準答案的形象,而變得不相信自己,忽略自身當媽媽真實經驗的判斷能力,很容易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在親職專家資訊之中,找回媽媽做自己的主權! 其實,所有的「專家資訊」都只是參考資料,就像一鍋雞湯也會有N種版本的食譜,而我們可以自己依照湯要給誰喝,而調整選材、料理方式,拆解、重組各版本的食譜。 如果你是媽媽,別忘了在涉略親職資訊時,適時放鬆、喘口氣,回到自己與孩子之間,想一想自己想傳達給孩子的價值,問一問孩子內心的想法或感受;如果你不是媽媽,也可以和身邊的「媽媽」聊聊,當媽媽的壓力與掙扎,以及可能的因應方式。 如果你(現在或未來)是媽媽,便對琳瑯滿目的教養專家建議,覺得不知道該怎麼篩選嗎?我們可以一起試試看: 了解常態:當代母職的現象就是很忙,會接收到很多樣的資訊 允許不安:接受自己的焦慮或不安,很多媽媽也有類似的狀況 回到初心:深呼吸~想一想「當媽媽,最大的一個願望是什麼?」也和家人聊聊自己的想法,追隨專家建議之前,先回到彼此初衷 尊重孩子:觀察孩子的特性或詢問孩子的想法 在親子關係中,重視親、子雙方:在琳瑯滿目的資訊中,相信自己有判斷的能力,也留意孩子的獨特性,重組屬於自己與孩子的教養參考清單 所有的「關係」都像煲湯,不想重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劇情,媽媽們可以試著拿回「作媽媽」的主導權,避免被「母職框架」的緊箍咒嵌得太緊,讓媽媽、孩子、家人都有自主的彈性與生活! 原校稿|韓文起、張芷晴 原編輯|蕭子喬 參考資料: 公視(2018)。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集。 吳曉樂(2014)。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網路與書出版。 陳婷玉(2010)。當媽媽眞好?流行婦幼雜誌的母職再現。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6,33-86。 臧國仁(2004)。〈框架理論〉,《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書局。第二章。 趙蕙鈴(2011)。「以子女爲中心」和擔心子女輸在起跑點的父母教養心態與親子處境之探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0,31-62。 潘淑滿(2005)。台灣母職圖像。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41-91。 Assarsson, L., & Aarsand, P. (2011). ‘How to be good’: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parenting. 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 43(1), 78-92. Connell-Carrick, K. (2006). Trends in popular parenting books and the need for parental critical thinking. Child Welfare, 85(5), 819. Johnston, D. D., & Swanson, D. H. (2003). Invisible mothers: A content analysis of motherhood ideologies and myths in magazines. Sex roles, 49(1-2), 21-33. Sunderland, J. (2006). ‘Parenting’or ‘mothering’? The case of modern childcare magazines. Discourse & Society, 17(4), 503-528. 藍佩嘉教授:現代父母兩難 讀愈多教養書愈不會教/親子天下 2017/05/01 梁莉芳教授:破除完美教養迷思,成就友善育兒環境/親子天下 2018/02/08 January 26, 2020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oiLm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