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WyijCD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為你挑劇|《媽,別鬧了》:面對愛人告別,我們不必「放下」,而是好好「收納」 https://ift.tt/IWyijCD Yishin 2022 年最深刻的台劇《媽,別鬧了》,喜劇開場,動人結尾,獻給這世界所有曾失去摯愛的每一個人:我們不必「放下」,只要好好「收納」。(溫馨提醒:內文劇透,請斟酌觀看!) 有人說,《媽,別鬧了》是大女子成長列傳,關於失婚的、失戀的和失意的女子,她們如何在生活之中,重新長出追求幸福的翅膀。 也有人說,《媽,別鬧了》是一部女性可以真正做自己的影集,享受性愛不關緊要,被渣數回不無理取鬧,失婚改嫁也沒什麼大不了。 但我總覺得,《媽,別鬧了》是一齣關於「告別」的影集。它細膩地描述每一個告別的場景,那些我們失去父親、失去丈夫、失去摯友的瞬間,以及在那之後,所有漫長的告別。 深入生活之中,彷彿那人仍然存在,在改不了的習慣裡,在扔不掉的舊物堆中,在無數次牽著老舊摩托車,前往維修行的路途上;在清晨、在深夜、在每一個想你的瞬間。 圖|Netflix 提供 關於告別,我們談的不多,一旦談起,也總是有點抽離,有點無動於衷,假裝泰然、故作瀟灑。 於是《媽,別鬧了》與觀眾們一起見證告別,用的是最具生活感,因此也最真實的方式。告訴我們五年很長,但還不足以讓我們忘記一個人;五年也很短,因此仍然想念,也無傷大雅。 如果你仍然覺得,愛的反面是失去,那麼看完《媽,別鬧了》,你會開始明白,原來愛的反面,是永恆的思念。 (延伸閱讀:家人告別練習題:你走之後,我才後悔沒能給你一個擁抱) 如果今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會想要怎麼過? 故事裡,用純白的背景、諮商的幻象,來描繪與亡者的對話,那是很美的暗喻。 媽媽玫玫、姊姊如蓉、妹妹若敏,或依序、或同時來到純白的房間,向死去的爸爸光輝,講講自己的心情。 向死者的傾訴,是東方文化裡頭很重要的一塊,《媽,別鬧了》全劇以父親「不在場的在場」,陪伴三個女子的成長之路,細膩地描繪了作為父親的放不下,以及作為妻子的捨不得,和作為兒女的忘不了。 爸爸光輝作為家庭的中心,多年來在三個女人之間拉扯,他是傾聽者,是安定的港,是心靈的支持。 圖|Netflix 提供 5 年前的一場意外,爸爸無預警地因偶發性心肌梗塞倒下,從此離開母女們的身邊,於是三個女孩(光輝在劇裡,總是稱「家裡的三個女孩」)被迫長大,在一個沒有父親與丈夫的世界闖蕩。 想談戀愛的媽媽、拒愛情於千里之外的姊姊,以及養壞渣男的妹妹,從療傷到療癒,從頭到尾,《媽,別鬧了》描繪的都是一個如何說再見的故事。 「我最親愛的妳們,什麼是你們生命中最大的遺憾?一段無法好聚好散的愛情?一個就差一點就成功的夢想?一種無法享受孤單的個性?誰沒有自己的遺憾呢?幸好,失去的友誼還來得及挽回。不要忘了,藏在綽號中最真實、最無謂的自己,勇敢爭取你應得的吧,在有限的生命裡,別讓遺憾繼續。」——爸爸光輝 遺憾是什麼?遺憾是,我們老是在想,假如我知道今天就是你的最後一日,我便會更加珍惜你。 圖片|Netflix 提供 編劇用了整整一集的篇幅,以爸爸光輝的第一人稱,回看生命停止運轉前的 12 個小時。 那天,一切如常,正如同我們曾經活過的每一天——早晨與太太的健走,市場買菜,送大女兒上班,與小女兒的對話。 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描寫,當觀眾們帶著「最後一次」的濾鏡,一切都像極了告別。 最後一次送大女兒如蓉到學校上班,摩托車停在校門前,朝遠去女兒的背影喊了一聲「陳老師」,如蓉回頭問:「幹麻這樣叫我啊?」光輝笑著回道:「爸爸也想這樣叫叫看啊。」 畫面裡,姊姊如蓉與爸爸光輝的最後一次凝望,彷彿在說著:「那是爸爸第一次這樣叫你,也是最後一次了。」 在劇中,我們擁有上帝視角,於是感知放慢,使陳光輝生命中的那一日,看起來一點也不平凡,一切皆有意義。 (延伸閱讀:家人告別練習題:你走之後,我才後悔沒能給你一個擁抱) 然而當現實裡頭,沒有上帝視角的時候呢?我們與誰的最後一日,不總是「咻——」地一聲疾駛而過?我們甚至來不及告別,來不及道歉,來不及意識到,我們有可能,再也不見。 於是,爸爸的口白,帶著溫柔的嗓音,意味深長的提醒:「如果,今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想怎麼度過?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請把握,所有相遇的時刻。」 生命裡有太多的來不及,所有的失去,無論時間給予我們或長、或短的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它都仍是一場始料未及的意外。無常與有常之間,是所有數不清的日子,或注意或無意,我們時常會錯過好好去愛、靜靜聆聽、好好再見的時機。 於是,我們得花更多的時間,也許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也許一輩子,去練習告別。 圖片|Netflix 提供 你可以花任何你需要的時間,練習告別 「即使,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共同的結局,但真正發生了,每個人卻依然覺得是,一場意外。說走就走,或許是一種約定,不說再見,突然消逝,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無論你是虛擬世界推崇的皇后,還是真實世界沈默的凡人,我們正在一個變動的時代,無常就是日常,你們只要明白了,我就,一直都在。」——爸爸光輝 《媽,別鬧了》掌握了很好的節奏,笑中帶淚,平凡卻又令人心碎,生活裡頭交織著荒謬、爭吵、無理取鬧、失落以及各種隱晦的情緒。失去的父親明明不在,卻總是無所不在,這是所有曾經失去摯愛之人,所熟悉的日常。 我們常駐足在某間熟悉的小店前,想起與誰來過;我們曾經上一秒在笑,下一秒因為路旁店家播放的一首歌曲,泛起了淚光。 我們也時常,一如劇中如蓉與若敏一樣,播放從深櫃處挖出來的錄音帶,嘻嘻哈哈地取笑彼此小時候的胡鬧,轉瞬爸爸的聲音從錄音帶中播出,世界又再次凝結。 圖片|Netflix 提供 死亡就是如此,伴隨在我們生活中的轉瞬一刻,我們仍然過生活,仍然感知美好,仍然用力地工作,但不可否認的,生命是一場漫長的告別。 失去的痛感,是一種無形的陪伴,有時很暖、有時寂寞、有時熟悉,有時抽離,而有時,卻感覺釋懷。 蓉蓉:「時間過得好快喔,爸都走了快五年了。」 小敏:「還沒啦,是 4 年又 356 天。」 蓉蓉:「幹嘛記得那麼仔細?」 小敏:「沒辦法,我到現在都還是記得好清楚喔,我連那天空氣裡悶悶的感覺,到現在都還記得。」 《媽,別鬧了》將失去至親的日常,細膩地刻劃,沒有灑狗血的大哭大鬧,沒有如行屍走肉地蹉跎度日,而是真實地呈現——對呀,我們也都曾在打開家門的那一剎那,明知他不在,卻還是想喊一聲:「爸,我回來了。」 圖片|Netflix 提供 於是乎我們知道,無論你需要花多久的時間,練習與一個人告別,你都有權決定你自己的時限。 玫玫看似淡然,風塵僕僕地,就想為自己的下半生找個伴,然而我們知道,那卡被靜置在房裡五年的粉色皮箱,是玫玫塵封的記憶,她不敢打開。 直到摯友小金因癌症離世,她為自己辦了一場告別式,用自己聲音,告訴好朋友們:「妳們,不管有老公、沒老公,都別太想我,想想自己還有哪沒去冒險,好好地走,也祝我好好地走。」 從來沒有一齣台劇,願意花這麼長的篇幅,溫柔的視角,療癒般的口吻,振臂的一巴掌,去好好地談論死亡。 談論生命步入下半場的女性,如何面對失去摯愛、失去摯友,面對尚未獨立的兒女,以及獨立追尋自己的幸福。 (延伸閱讀:「老了我想住在圖書館」夢幻的人生下半場:荷蘭高齡住宅長這樣) 這是結束,也是開始 劇裡有很多細節,非常瑣碎,但相當共情。 小金死後,男朋友陸易拿著小金留給玫玫的 CD 來給她,玫玫看著陸易開車駛離,陸易從後照鏡看見縮成一團、站在原地哭泣的玫玫。他停下車,回頭跑了過去,抱住了她。 總覺得,這個橋段特別令人動容的原因,在於人與人之間如何共享悲傷,共同思念,彼此安慰。 陸易拍拍玫玫顫抖的肩膀,輕聲且溫柔地說:「小金說,玫玫啊,不要哭。」 於是留下來的人,在這個時空中彼此觸動,因想念而生力量,好似悲傷有人共享,承擔就能少一些些。而共情與理解,可以化為喜悅,好似在說:看啊,我們一同深愛著,多麽令人感到幸福的一刻。 圖片|Netflix 提供 人類的互相依存,就是為了此刻,我們共享相同的情緒,思念著同一個人,而仍可以一起活著,好好的活著。 「小金,我希望很多我們可以一起完成的事情,我有勇氣自己一個人去完成,我會加油。」——陸易 「每個人生,每段關係,每一種快樂與悲傷,每件商品,都有屬於自己的製造日期,跟保存期限;徹底看清愛情的那一刻,永遠混合著困惑、恐懼、期待,跟驚喜,因為這是結束,也是開始。」——小金 光輝離世 5 年之後,摯友小金的離開,提醒了玫玫生命的延續,有它的無常與限制,我們可以持續思念,但也別忘了追尋;我們可以時感脆弱,但不能止足不前。 告別是生命沈重的功課,但告別亦不是只有悲傷,它有時像春日暖陽,有新生之意;有時是炙熱的炎夏,記憶帶我們回到他的身旁;又有時,像是溫煦初秋,在夢裡想像有他的環抱;有時,是冷冽寒冬,誰也止不住此刻的悲傷。 因此,告別是立體的,是生命的一部分。玫玫領悟這一點,她打開光輝臨走之前,為他整理的行囊,搭上飛往澳洲的班機,去追尋人生下半場的愛人、伴侶與永遠不嫌晚的青春。 圖片|Netflix 提供 在夢裡,臨走前的玫玫與光輝,一起並肩站在客廳,光輝笑著送行。她們攜手跳起了華爾滋,光輝說,玫玫靜靜地聽。 「玫玫,我給了你一個家,給了你,一個相伴 35 年的先生,還給了你,兩個可愛的女兒。然後,我給了你,我的死亡,我給你地圖,我給你行囊,而我最想給你的,是一雙翅膀,讓你從我的世界飛出去,謝謝你,讓我的人生這麼美好,我們下輩子見。」 他沒有不在,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面對死亡,人們常說「放下」。然而《媽,別鬧了》所談的死亡,裡頭深意,並非「放下」,而是「收納」。 挪出一個空間來,把他們收好。 日常每一天,我們仍能在熟悉巷口,嚼一口紅燒肉,迎接沿途風景,獲得欣喜消息的任何一個時刻,感受到他的存在。 收納的寓言是「我仍然很珍惜」,用生命當作承接思念的容器,然後帶著即便沒有你,我仍能好好生活的勇氣,去擁抱接下來的生命。 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世界上有很多情感,有它的共時性、有它的共情性。例如羅柏身上交疊著光輝的身影,他們的愛有相似也有相異的地方。留下來的人,帶著離開之人的愛的方式,去面對這個世界,與世界的互動回饋給我們,也會存在著熟悉的景象。 圖片|Netflix 提供 一如,我以父親愛我的方式愛人,我便在這愛裡,感受到父親溫煦的氣息,因是父親教會了溫煦的愛; 我帶著摯友的忠誠去牽引每一段友誼,我所有友誼,仍然會至交的親暱,不背叛的忠誠,永恆的分享,陪伴,和念想。 把愛好好收納,無論需要多少時光,那是每一個人的課題。它很艱難,需要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它不只有悲傷。 全劇終,陳家把老宅給賣了,原先姊姊如蓉不同意,她對家充滿了物理的依戀,然而媽媽拍拍她的肩,說:「蓉,爸已經不在這個屋子了,在這裡。」 玫玫雙手平放在心窩,好似在說:親愛的,別擔心,爸爸沒有離開,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圖片|Netflix 提供 我謹以這部 2022 年最深刻的台劇,獻給這世界所有曾失去摯愛的每一個人,如果妳是玫玫,請放心追愛;如果妳是如蓉,請別急著放下,好好收納;而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妹妹小敏,我想以全劇最終,小敏再次撥通爸爸手機,含淚傾訴的自白作結。 「我可能不像媽和姊那麼堅強,所以我一直都不敢提到你,也不太敢想起你,但是我沒有忘記你喔,我會越來越好的。」 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July 23, 2022 at 12: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