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l8p0Ge4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高敏感者工作指南|工作有時需要「鈍感力」:把焦點放在事件,而非自我價值 https://ift.tt/l8p0Ge4 讀者創作 自從加入了科技業,身為高敏感族的 Lizzy 曾有過辭職的念頭、想要逃避壓力的來源,直到她運用了「鈍感力」,讓她的選擇有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文|Lizzy Hsu 初入職場一年半,像其他理工科系畢業生一樣,我加入了科技業,在有競爭力的薪資背後,是緊湊高壓的日子。 快節奏的這一年半,讓我意識到職場「鈍感力」的重要性。 「Lizzy,早上跟你要的報告,準備好了嗎?動作怎麼那麼慢!」 「Lizzy,怎麼跟你上次說的需求不一樣,是都沒做功課嗎?」 「Lizzy,可以請你老闆不要改來改去嗎?我下面的工程師都被你們逼到要離職了!」 當時加入組織不滿半年的我,常常為了每日不可預期(以及可預期的)責備與施壓,找不到起床上班的動力。 有過辭職念頭,只想逃避,甚至很不健康地養成每三個禮拜,便會為了工作暗自大哭的不良生理時鐘(現在回想可能與經期報到也有關係)。 日復一日的心理壓力要將我壓垮,但我需要這份薪水。於是我開始四處找尋解法。 (延伸閱讀:下班後的迷人俱樂部|牌卡導師周詠詩「療癒書寫」三心法,釋放深層壓力) 圖片|Photo by Kinga Cichewicz on Unsplash 某日,我遇見了日本當代知名作家渡邊淳一提出的「鈍感力」。 現代人多所讚頌敏感、抗拒遲鈍,因為遲鈍意味著對人際互動的後知後覺、對不舒適的不痛不養,聽起來不太好對吧? 這卻成為我這隻職場菜鳥一步步振作的力量。 我開始有意識地練習把焦點放在對「事件」的評價,而非對我「本人」的評價;面對指責,模糊情緒化的字眼,站在遠景的角度,動手去處理核心的事件,動口說出安撫人心的話。 專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分散了對自身心情起伏的注意力。 圖片|Photo by Mimi Thian on Unsplash 「我報告完成一半了。請問老闆你要現在先看,還是再給我半小時,我快速整理好初版與你討論?」 「需求在這個禮拜確實有變動,抱歉造成你們的困擾,我下次會做更長遠的規劃再提交。」 「晶片型號的需求風向改變了,並非我老闆的本意,如果有機會我未來轉去你們部門幫忙好了!(笑)」 說也奇怪,當對方有意揮來的一記重拳,卻被笑著四兩撥千斤,對方的反應比起暴怒,更多的是感覺自討沒趣,有些甚至被渲染,也俐落地放下情緒,聚焦於如何解決爭端與善後。 我逐漸理解,在職場,誰對誰錯並不那麼重要;圓滿目送任務結束,才是我的本分。 我的脆弱並非我的弱點,只是將他們展現在那些懂得心疼我的人面前,才有意義。 (延伸閱讀:給大人的繪本|《快樂王子》心疼別人的力氣,記得拿一點回來給自己) 圖片|Photo by Claudia on PIXTA 其他工程師、我的上級,我不該期待他們溫柔地接住我,但我需要他們短時間內重整旗鼓,與我並肩作戰。大家都是來把工作做好的,那些心境上面臨的挫折與烏雲,本就現實地包含在每月薪資單中。 「Lizzy,謝謝你這一年以來的臨危授命,協助團隊完成艱鉅的任務。你會在這波的升職名單當中。」 離開經理辦公室的我,眼眶因為喜悅而泛紅,內心 25 歲的小鹿興奮地亂撞。 這一刻,我確定我的敏感並沒有消失,只是我長大了,慢慢變成敏感與鈍感兩者兼容的版本。 敏感與鈍感,是人生腳踏車的前後輪,兩種能力協調地運用,才能幫助我在職涯取得平衡,走得更遠更穩。 作者資訊|90 後科技業賣肝小資女工程師,這些標籤都是我,也都不只是我。用文字紀錄成為自己的過程,如果我的文字能夠浪費你的時間,我會很開心。 July 18, 2022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