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野女正史|史上第一位美國硬幣上的華裔女性 Anna May Wong,好萊塢闖出名堂卻被罵辱華 https://ift.tt/efuEApm 胡芷嫣 黃柳霜 Anna May Wong 成為美國 25 分錢硬幣上的第一個華裔臉孔,「一位勇敢的倡導者」美國鑄幣局如此描述⋯⋯ 美國今年開啟了一個有關女性歷史的有趣計畫:每隔兩三個月,政府鑄幣局就會發行一款 25 分錢,上面有一名美國女性的頭像。 每年發行五款,持續至 2023 年,這一共 20 位女性,將和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一起,出現在美國流通貨幣上。 她們是誰呢? 她們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莎利萊德 Sally Ride 、詩人與社運者馬雅安傑羅 Maya Angelou 、第一夫人艾林娜羅斯福 Eleanor Roosevelt⋯⋯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由國會認定「為美國在廣大領域與成就上做出貢獻的女性。」 10 月 25 日,鑄幣局發行了最新款硬幣,上面出現了 Anna May Wong──史上第一個出現在美國硬幣上的華裔臉孔。 圖片|美國鑄幣局 提供 如果你跟我一樣,之前沒聽過這個名字,請放心,這大概是正常的。我發現大多數美國人也不曉得 Anna May Wong 是何方神聖,即使他們很有可能看過她拍的電影。 事實上,一直要在本世紀初,在 Anna May Wong 英雄早逝五十年後,美國社會才漸漸從記憶底層撈出這段蒙塵過往,重新琢磨釐清這位才華出眾、會說多國語言,在歐洲受到廣泛歡迎,卻遭好萊塢拒之門外,甚至受到中國集體仇視的二十世紀傑出華裔女演員。 Anna May Wong 是誰? Anna May Wong,本名黃柳霜,1905 年在洛杉磯出生,是中國移民第三代。她的祖父輩來自人口大量外流的廣東臺山,隨淘金客和苦力飄洋過海來到美國,落地生根。 柳霜的父母都是美國出生的公民,爸爸在唐人街開連鎖洗衣店做小生意,算是華人社群中有頭有臉的人物,非常傳統,謹守中國文化傳統價值。 黃柳霜就像一般家裡做生意的華人小孩,課餘假日都要留在家和六個兄弟姊妹一起幫忙,要站櫃檯、送衣服、燙衣服,小手也曾被熨斗燙傷留了疤。 但黃柳霜的童年嚴格來說過得不差。她很小就展現強烈表演欲,央求爸媽買給她一堆玩偶,讓她擺滿床上當成是觀眾;10 歲那年,她還當皮草模特兒,拍了貂皮大衣型錄。 在黃柳霜成長的二十世紀初洛杉磯,正是好萊塢邁入成熟製片商模的黃金歲月,也是戲院被電視娛樂取代前的顛峰。 街上摩肩擦踵的都是懷抱電影明星夢的年輕男女,帶著一張張剔透臉龐與易碎夢想,在這座城市賭上青春年華;那座 13 公尺高巨型 HOLLYWOOD 牌,即將要在聖塔蒙尼卡山脈上,充滿象徵意味地高高昂起。 1923 年豎立的好萊塢標牌。圖片|Fat Elvis Records/ CC BY-SA 2.0. 因此,黃柳霜是在幕前幕後看著電影長大的,她就活在電影製作裡。 大大小小的電影,大大小小的明星,在她生活的洛杉磯街區拍攝穿梭,她陶醉其中;好萊塢劇組工作人員甚至給她取了個外號 CCC(curious Chinese child),中國好奇寶寶,只要取外景被黃柳霜遇到,免不了被這小孩東問西問一番。 這個讓劇組大哥哥大姐姐微困擾、總是省下午餐錢蹺課去看電影、被好萊塢編織夢境包圍的中國小女孩,14 歲終於得償所願,在電影《紅燈籠》(The Red Latern)當上 300 位女臨演中的一個。此後,她就不間斷地在電影中跑龍套軋小角色。 看在黃爸爸眼裡,這簡直大逆不道。 好男不當兵好女不賣藝,女演員在當時可不是什麼特別受人尊敬的行當,更不用說,19 世紀通過的排華法案意味著,美國社會觀感中,中國男性都是來當苦力搶工作的,中國女性都是來賣淫的(這也是為什麼宋靄齡等一票天龍留學生會在入境美國時受到百般刁難)。 黃家六個小孩都很爭氣地在這個歧視的環境中,力爭上游,拿到大學文憑──除了黃柳霜。 她高中決定輟學,只為追尋電影明星夢,相信自己可以闖出一番名堂。她說,她給自己十年,看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名演員,當她說出這個主張時,好像她並沒有察覺在那個年代,頂著一張亞裔臉孔意味著什麼。 但她怎麼可能沒有察覺?她上小學時,班上的白人男同學會故意用針紮她,只是想看看黃皮膚的小孩會不會感到痛。因為種族歧視太嚴重,父母才不得不把她轉學到華裔小孩就讀的學校。 她的傳記作者 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 這樣形容: 柳霜在一個對中國有著絕對忠誠的家庭中長大成人,但每天面對的現實卻是北美的洛杉磯,她終其一生都要接受並忍受這種文化斷裂,這種心理影響在她後來的從影生涯中表露無遺。 (推薦閱讀:好「野」人:敬!亂世中反抗封建父權的叛逆靈魂——張愛玲) 1920 年代,好萊塢一名華裔女演員 幸運的是,黃柳霜真的做到了。17 歲,她獲選擔綱電影女主角,主演由《蝴蝶夫人》改編、以亞洲為背景舞台的默片《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少女柳霜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她在片中飾演被美國情人拋棄的中國女子,精湛而超齡的演出,獲得影評一片盛讚。 但不幸的是,好萊塢能給她的,也差不多就只有這樣了。 即使《海逝》證明了她的演技實力,但,那可是 1920 年代的好萊塢,即使把時間往後撥個三十年,那裡也都沒有給黃種人、黑人、同性戀等少數族群的容身之地。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黃柳霜,在《海逝》之後,幾乎不可能有機會脫下誇張華麗的亞洲戲服頭飾,擺脫嬌豔算計的黃種女性形象,好好地出演一個美國人角色。 不,她連只想好好地演一個亞裔角色都辦不到── 1935 年,當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描寫中國農民悲慘境況、蜚聲國際的小說《大地》宣布將改拍成電影時,黃柳霜第一時間就向製片公司爭取飾演小說女主角「阿蘭」。今天我們可能覺得這是她的囊中物,畢竟當時好萊塢還有哪一個女演員可以當華人女主角,又有黃柳霜的精湛演技? 但別忘了,那是 1930 年代的好萊塢,製片公司就是有本事,把這個華人角色交給法國演員 Luise Rainer 去演,讓她將臉塗黃、眼睛貼膠帶、模仿口音扮演一個中國農婦。 他們確實有邀請黃柳霜去試鏡,但她拿在手上的劇本,是片中另一個放蕩挑逗的小角色。終究,黃柳霜沒有出演《大地》,而「扮黃臉」的 Luise Rainer ,則憑著這部片拿到了奧斯卡。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同時,她的故鄉罵她賣國辱華 美國人因為黃柳霜天生的亞裔臉孔而歧視她,同時,中國人卻因為黃柳霜飾演的亞裔角色而仇視她。 《大地》事件後,黃柳霜到中國遊歷整整一年。此行動機多層:有部分如她自己說,要返鄉拜訪親人,同時向梅蘭芳拜師學藝。另一部分,在被好萊塢拒絕後,她不服氣,決定自己的電影自己拍,到中國拍了一部紀錄短片(該片要直到 1960 年代黃逝世後才於 ABC 電視台播映)。 此外,由於有些資料顯示《大地》選角時,中國國民政府曾威脅製片公司不能選黃當女主角,所以,黃柳霜此行也蠻有可能是親自回中國做公關,甚至打點與國民政府的關係── 由於當年好萊塢亞裔正面角色並不多,黃柳霜曾演出的角色(即使她本人也沒有選擇),要不是放蕩的妓女,要不就是性感的蛇蠍女。 混亂的中國正值西化浪潮和內政壓力,自卑又厭女的國民政府及中國知識分子,便拿黃柳霜這名好萊塢演員當箭靶,仇恨攻擊她出演這些角色是辱華、丟中國人的臉。 面對她千里迢迢遞來的橄欖枝,她的鄉親不領情。這趟返鄉行程她所到之處,都得面對記者各種不懷好意的詰問,甚至出言羞辱攻擊。 黃柳霜在 The Daughter of the Dragon 中的代表性扮相。圖片|《龍女》劇照 後來緊接著中日戰爭爆發,黃柳霜淡出螢光幕,傾力支援中國抗日。 但是,當國民政府第一夫人宋美齡赴美宣傳抗日運動,接見了多位知名影星如英格麗褒曼、凱薩琳赫本、秀蘭鄧波兒⋯⋯,唯獨那個真正投入抗日運動的華裔女演員黃柳霜,被宋美齡拒絕接見。 (延伸閱讀:大家閨秀一樣被當動物!民初中國留美女學生,如何在厭女社會中生存?) 消逝在大海裡 關於黃柳霜,還有最後一件事。 戰爭結束後,她的確實現了心願,領銜主演了許多 B 級電影主角,不少是正面描寫的亞裔角色。並且,當 1950 年代電視娛樂問世,作為專業演員,黃柳霜也靈巧地轉移到影集領域。 她的影集代表作「柳霜夫人的畫廊」( “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Tsong” ),在 DuMont 電視台播映,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部以華裔美人為主角的電視影集。 據說,如劇名所示,這部影集完全為她量身打造。據說,她飾演一名藝術經銷商,同時也是一名偵探。據說,她靠著智慧、敏銳與決心,破解一件又一件懸疑謎團⋯⋯ 為什麼都是據說呢?因為這部影集,隨著 DuMont 電視台倒閉,電視台的所有節目錄影資產,都被裝進三輛大卡車,載到上紐約河灣,悉數倒進赫德遜河裡。 然後順著河流,沉沒深不見底的大西洋。 它存在過短暫的時間,只有少部分人有幸看見;透過他們雙眼看見的,雙手記錄的,嘴巴言說的,成為了表面的現實。然而,這東西真實的影像和聲音,卻永遠消失了。 消失在茫茫大海裡,不見蹤影。某部分來講,我覺得那消失的東西,就是黃柳霜。 黃柳霜 17 歲演出的第一部女主角電影《海逝》,全片可在Youtube欣賞; November 16, 2022 at 09:35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fuEAp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