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不委屈求全,你的誠實,為愛情鋪下更真誠的相處 https://ift.tt/AOqu0Xv 李品毅 Lee Ping-Yi 我們容易在愛中卑微,卻換不來渴望的結果,但頭破血頭後,是否更明確自己對愛情的界線與需求,建立自我認知與幸福輪廓? 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從孩子變成少年、青少年,逐漸開始接觸親密關係,也勢必會經歷顛沛流離。 就像黃小琥在《沒那麼簡單》所唱的: 相愛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有他的脾氣。 過了愛作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平靜。 幸福沒有那麼容易,才會特別讓人著迷。 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曾經最掏心,所以最開心。 在每個人情竇初開之時,往往會對親密關係有所幻想與嚮往,但似乎因為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感情這條路上流離失所也是個必然,而這也正是開啓一段尋找自我的開端。 在歷經折騰的感情探索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思考: 「在親密關係裡,到底應該選自己愛的還是愛自己的人呢?」 情竇初開,盲目信仰愛情,愛到沒有自己 情竇初開時,在親密關係前,我們都是個渴望愛的孩子,憑借著對愛情的幻想,對自己在關係中的實際需求並沒有太多理解。 初入情場,渴望有人理解、呵護以及愛惜,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夢中情人、靈魂伴侶。 我們可能會選擇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渴望成為眾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但實際上親密關係中,我們也因為對自己實際需求的不了解,而愛得委曲求全。 我們可能為了關係而放掉自己的生活、喜好,甚至事業,讓自己的人生失去平衡,就為了成全關係。 然而,現實總會讓我們理解親密關係並非如自己理想中的那樣美好、夢幻。最終,我們可能會因為徹底失望,心灰意冷地接受現實,轉頭更發現自己為了想像中的關係而放棄了太多。 圖片|Photo by Lyo on PIXTA 我們在初期的關係中,容易愛得卑微,卻並沒有換得我們所渴望的結果。這也是我們在探索親密關係時,最開始會有的狀態,靠得是對愛情的盲目信仰,而往往讓我們頭破血流。 可能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就是:「只要我夠配合或是夠努力求全,我就可以得到我期待中的愛情。」 我們努力地讓自己成為百變的變形蟲,就渴望去適配對方的期望,縱使將自己的需求視為塵埃也在所不惜。 這種把愛情等同自己人生全部的的觀念,內建在許多人的心中,彷彿愛情是唯一的生涯目標和意義,可以為了愛情拋棄一切愛好、事物,甚至生命。 一旦愛情變了質,就會面臨自我崩壞的危機。 這正是因為,在親密關係的這個階段,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探索自己是誰,需要的是什麼。 盲目的選擇之下,一段親密關係往往難以通往圓滿。 (作者熱文:不是太獨立,而是害怕親密?自我防衛機制該如何調整,擁有更好的親密關係) 傷痛後清醒,探索親密關係裡真實的需求與界線 我們在歷經了沒有界線的給予後,知道關係中全然丟掉自己將會使關係失去平衡,同時也因為經歷創傷後,我們開始難以信任愛情。 我們往往會選擇願意配合自己的人,甚至願意為自己做出許多犧牲的對象。 雖然,這樣的關係也並不平衡,可能也難逃因失衡而結束的命運,但在這樣的關係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愛情中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而且了解「不需要委曲求全的狀態」是充滿力量的! 許多人經歷過那些傷痕累累的感情經歷,面對新的關係時,多多少少被那些尚未癒合的傷痕所影響,會變得膽怯和退縮,不再敢輕易地給愛了。 但那些傷痕對人的成長是有意義的,也讓從未審視過自己需求的我們,有了反思的契機,反思在關係中究竟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麼。 圖片|Photo by structuresxx on PIXTA 在親密關係裡的「委屈求全」背後,隱藏著未被看見的自我需求 在這樣的模式中很難讓我們擁有一段滋養的親密關係,面對不熟悉的自己,我們往往無法立刻做出改變。 但我們可以藉由主動停止在關係中放棄自我,開始覺察與承認便是改變的第一步了。 「你是誰?你的價值究竟由誰決定?」 我們可以開始思考「放棄自己的需求而滿足他人的慾望與期待」是否是一件平衡的事情,並試著作為自己生命的主體,重新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主動明確自己的自我界線,是需要經歷痛苦而換來的經驗。而後,我們有能力與意識主動選擇了尊重自己的,且願意給予空間的伴侶。 進而伴隨的,將可能是逐漸清晰的自我認知與幸福的愛情輪廓。 當我們藉由明確自己的界線與需求,關係可能還是會結束,也可能還是會感到悲痛不已,但伴侶的離去,並不會讓已經找到自我的自己一蹶不振。 (推薦閱讀:害怕受傷,如何敞開心胸去愛?當關係裡只有「我以為」,就無法親密流動) 充盈的內在價值感,讓我們不論單身或是有伴時,都能持續擁有充實的生活 藉由精神上的滿足,我們與人的交往開始能上升到精神層次,可以不再困於物質上的條件追求。 這樣的轉變,歸因於我們逐漸隨著有意識地自我認識,更加能認清自我價值,不需要靠犧牲以及依賴他人給予的經濟、地位來感受自己有價值。 如同知名的英國喜劇演員卓别林在《寫給自己七十歲生日》中提到: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 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 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能建立足夠健康的界線,並且可以給予自己充沛的價值感,這便是愛自己的一個徵兆。 當兩者要建立充分共鳴的精神連結,彼此都需要有充沛的自我價值,才有足夠健全的人格可以成為彼此昇華的助力。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知名歌手劉若英曾在關係中失去自我之後,分享自己經歷學習的感情觀 她認為家務事請保姆會做得更好,而自己更希望找尋一種靈魂(精神)上的溝通和相契。 因此她絕不會做全職妻子,她要在關係中自在地保有自己,而也要找一個可以接受這樣自己的伴侶。 而她曾問過先生鐘石:「娶了一個有很多興趣、很多愛好的老婆,你會不會覺得很虧啊?」 鐘石說:「就是因為妳這麼豐富、這麼有趣,我才娶妳的;如果把妳娶回來,妳就只在家裡給我洗衣做飯,我才覺得虧了呢!」 這時候,我們便有能力主動給予他人敞開穩定的愛,不用犧牲自己的需求、不用算計誰愛誰多,誰佔上風誰又吃虧。基於精神交流的愛情,便嫣然而生。 (名人愛情:劉若英的婚姻獨處學:我們會一起出門,去看不同的電影) 真實的親密關係,始於自愛,成熟於自我認識 想經營一段真實的親密關係,不管你選擇的是愛自己的,還是自己愛的伴侶,其實核心都是你是否先認識了自己。 從最初的一味付出與犧牲,迷惘追求自己想像的童話故事,到經歷重重創傷後,開始意識到要能先愛自己、認識自己。 最終在足夠的自我認知與自愛之下,帶著更成熟的心態,進入到了健康的親密關係裡。 那如何才能充分認識自己,且看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呢? 不妨可以運用心理學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聯想法,去快速勾勒自己心中理想的親密關係。可以試著自問自答: 你可以想像十年後,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嗎? 你的生活裡有誰? 你在做什麼工作? 你結婚了嗎? 你住在哪裡? 你有孩子嗎? 你的生活作息是什麼樣子? 跟伴侶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把這些聯想,記錄在筆記本中。 當你對於未來的親密關係想像越深入、越詳細,越能幫你瞭解,你究竟渴望什麼樣的生活以及親密關係,甚至你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價值取向和偏好。 這種瞭解,反過來又能幫你重新認識自己。 圖片|Photo by NORi on PIXTA (年末推薦:【真實手札】書寫自我覺察日記,與自己對話,探尋內在的聲音) 當我們在勾勒的時候,腦中一片空白時,就要有所警醒,是不是我們對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與藍圖一無所知?藉由這些反思而去覺察和探索。 而在我們面對一個新的對象時,我們也可以拿出我們的筆記本,對照我們的未來藍圖,看看眼前的人是否與自己的藍圖適配。 同時也看看自己的藍圖是不是因為好高騖遠而需要調整,或是可能有盲點而忽視了眼前的人與自己藍圖的不適配。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痛苦,但當你經歷了迷惘、探詢、挫折,再探詢的過程中,我們就會逐漸勾勒出日漸清晰、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藍圖,我們的關係將也會愈加真實成熟。 經歷了足夠的自我探索,我們在親密關係裡,就會呈現出一個「圓」的姿態,也能吸引到同等成熟且真實的伴侶關係。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願我們都能更加認識自己,愛自己,在關係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我是個熱愛常青哲學、整合心理學、靈性學的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四處流浪、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遊牧民族。若你對我的文字感到共鳴,也對深入與我互動感興趣(我會舉辦電影討論會、讀書會、內在工作坊),歡迎一同探討人生意義、內在議題、自我成長!我的臉書;我的Meetup活動主頁 November 28,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Oqu0X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